•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0

小玩子2603
首页 > 论文发表 > 博士发表论文最高记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粒粒soso

已采纳

这种事情确实非常罕见,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首先,sci论文虽然确实很难发表,但是这对于很多学术型的人才来说并不是非常困难。学术研究一直是天才的游戏,对于很多适合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一年发表几篇甚至几十篇SCI论文,都是唾手可得的,我们平常人觉得很难办到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这位导师的论文确实非常多,但是对于很多大牛来说也不算是很夸张。

其次,根据这个导师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本人就是特别优秀的人,不管是研究经历还是学习经历都是特别优异的,在学校学习期间都是前几名,做研究之后更是一句绝尘。这样的人才发表60多篇论文,完全是轻而易举的。虽然他的论文确实比平常的多很多,但是也是因为他本人就比较优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论文,这也算是比较符合常理的。

最后,我们国家的环境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很多学术型研究毕业之后会进行大量的论文创作,这种情形在我们国内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我们国内有很多学者有很多的论文篇目。

总而言之,发表60多篇论文看上去很难,但是也并不是做不到,对于哪些是适合研究的人才或者智商很高的人来说,发表论文也是非常容易的。当然这种符合常理是建立在这个人是特别优秀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于普通人而言,发表60多篇论文是非常难的,甚至发表一两篇都是非常困难的,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而这个老师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博导,所以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罕见。

117 评论

Chris大王

我觉得这个有点不符合常理,因为SCI论文是非常难发表的,这位博导竟然能发60多篇确实非常厉害。

91 评论

小苹果花苑

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争议性,只要论文是真实创作的,不抄袭就可以。

125 评论

角落里的镜子

在武侠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十年磨一剑,一剑惊江湖。"侠客们都渴望自己有一天凭借武功盖世从而震惊整个江湖,但是这背后所需要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往往让人退却。

2018年7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杂志《Science》报道了有关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领域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关于这项研究的文章的第一作者便是兰州大学女博士:马天琼。

一个默默无闻的博士生居然能研究出如此成果,让不少人惊叹。在人们了解了马天琼博士奋斗的心酸历程后,一时间,鲜花掌声围绕着她,人们称赞她,肯定她。因为她值得。七年的时光,真的很少人能够坚持下来。

热爱兰大,成长兰大

马天琼,甘肃省临夏人。2006年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她的四年本科生活中,可不是人们的那种认为只会读书的"呆子"。她的爱好十分广泛,虽然学的是有关物理的专业,但是她的口才能力极其出色,且控场能力强。例如在她参加的许多辩论赛中,都得到了"优秀辩手"的称号,各种大会的现场也经常会出现她主持的身影。

不仅如此,在大二时,马天琼还担任了08级材料化学班副班主任一职。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一边要兼顾自己的学业,一边要操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是她并没有退缩,她把这看成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机会,同时她也希望为自己所爱的兰大做出一点贡献:教育好学弟学妹们。

更令人敬佩她的是,本科毕业后,她选择赴榆中县第二中学支教一年。支教期间,她曾同时承担两个年级五个班的课程,一度成为全校课时量最大的老师。马天琼从不后悔自己这样做,在她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坚持自我,走常人难走之路

在支教一年回来后,马天琼继续钻研自己的科研事业,也继续在这条艰辛之路上挥洒自己的青春。

2011年,马天琼自主合成出一例新的COF材料,命名为LZU-111。但欣喜之余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那时关于记录COF材料结构的资料非常少,所以对于这项前途渺茫的研究,大多数人都放弃了。

可是马天琼却不甘心就这样完了,为了研究LZU-111的结构,她决定自学晶体学和计算机结构模拟。自学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唯有当事人才知道这两个字背后的不容易。

没有人的成功是靠走别人的老路而得来的,要想得到成果,必须靠自己探索出一条道路来。没有人知道马天琼是否会成功,马天琼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研究晶体结构是她的理想,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她每天待在实验室里看书做实验,但是她的实验却一点进展也没有。

没有人知道那是一段怎样黯淡的时光,明明满怀着热血,却总是得不到好的结果。马天琼每天工作完,疲惫地从实验室里出来后,经常抬头仰望天空,默默的告诉自己:要继续坚持下去。她的导师王为教授也将她的不懈努力看在眼里,并没有给她任何压力,只是默默地鼓励她,告诉她:"不要怕,尽管放手去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天琼终于在历经无数次实验后,第一次模拟出了晶体材料的粗略结构。王为教授十分开心地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这一举动也极大地鼓舞了马天琼继续做科研的决心。

沉浮七年,一鸣惊人

后来的马天琼在导师王为教授的帮助下认识了在药物多晶型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殷小天博士。在一番交流学习后,马天琼得到了诸多的启发。她开始自己尝试在各种条件下培育出COFs材料的大单晶,然后通过单晶衍射方法得到晶体的准确结构。

要知道这并不容易,甚至很难。当时的马天琼不仅在研究上受阻,生活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父母着急她的年纪越来越大却还没有工作,身边早已毕业的朋友不解她为何如此坚持。很多人劝她放弃,以后安安心心毕业找个好工作就可以了。

但是马天琼不甘心,她始终坚持做自己的原创性工作。就这样凭着自己不服输的精神,她实现了控制生长大尺寸单晶COFs的方法,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合成出了多种单晶COFs,不仅如此,马天琼还通过此方法研究出LZU-111的精确结构。

最终她的研究成果在2018年7月正式被美国《Science》发表。在这之后,马天琼终于能够坦然地参加博士学位答辩,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以后,马天琼并没有凭借自己获奖去选择找一个高薪工作生活下去。因为她知道科研事业需要她,而她也不会停止研究。她说她将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去实现她关于单晶结构那个美丽的梦。

整整七年的时光,就为了研究清楚晶体的结构。这让许多人为马天琼感到不值,可是我们需要的不就是这种"工匠精神"么?一心一意的研究自己的课题,多年如一日的热爱自己的事业,遇到困难不放弃,敢于创新,走自己的路。

老话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困难的不是一开始,而是快接近成功的时候。

假若马天琼在家人朋友的疑惑不解下犹豫,在面对实验停滞不前时候放弃,那么今天的她还有如此作为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要知道当年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的困窘中站起来靠的是每个人的实干,苦干。在日益浮躁的生活中,人们缺少静下来的心态和坚持下来的决心,总想着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这样当然是行不通的。不要整天想着如何走捷径,要知道通往成功的路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博士论文最后发表

    博士毕业的话一定是要发表论文的,因为他们有一个毕业论文,这是他们毕业必须要打分的东西,所以的话一定要发表论文的。且这个是他能够毕业的东西之一。

    evanzheng2013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发表论文记录

    论文投稿记录指论文投送、修改、发布的过程记录。根据相关公开信息,论文投稿记录是指论文投送、修改、发布的过程记录,主要记录方式由:时间、状态、修改内容组成。论文来

    小丸子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发表论文录取博士吗

    考博士有相应的招生条件,同等条件下,有论文的考生往往会被优先录用。即论文对考博士有一定的加分作用。不过此时的论文,多要求是已经成功发表的论文。而在投稿的论文,说

    晴风浪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博士发表论文的纪录

    是一种特别自豪的感受,感觉自己是非常有能力的,自己的一些成就是比较好的,自己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的。

    快乐花蛇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博士发表论文最高记录

    这种事情确实非常罕见,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首先,sci论文虽然确实很难发表,但是这对于很多学术型的人才来说并不是非常困难。学术研究一直

    小玩子260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