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艾滋病流行论文参考文献

艾滋病流行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艾滋病流行论文参考文献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据初步统计,性艾中心成立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共计649篇(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其中在国内公开杂志发表论文487篇,在国外杂志其中包括《科学》、《自然》、《柳叶刀》等国际知名发表162篇),出版专著26部,其中: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共31篇,其中有5篇发表在国际杂志上,26篇在国内公开杂志上。“云南省瑞丽市等地HIV感染流行因素和艾滋病传播特点的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际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26篇,国内公开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全国范围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著作:《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吴尊友主编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外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14篇,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39篇, 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口头交流论文2篇,书面交流论文摘要5篇。翻译出版《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2000—2001年HIV感染的医学处理》。由临床病毒学室主要完成的《抗艾滋病药物治疗、护理、培训指南》出版。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52篇。获奖及专利申请情况:“SARS病毒核酸扩增(HIV)荧光检测试剂盒”获新药证书“跨膜型和分泌型HIV Gag抗原编码基因及包含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专利 出版著作13部,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论文90篇,英文论文37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2篇,《AIDS》杂志2篇。“我国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项目通过中华医学奖评审,并荣获一等奖。 “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HIV感染诊断的替代检测策略”获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科技论文88篇,英文科技论文48篇,其中在《Lancet》上发表论文一篇。首次在国际影响较大的英文杂志《AIDS》上出版中国专刊1期。 中心共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135篇,其中英文72篇,SCI文章69篇(N Engl J Med 1篇,PLoS Medicine 1篇;Clin infect Dis AIDS 1篇);参编或主编专著3篇;获得专利一项。

1、《11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血管扩张的关系》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2:119。2、《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 1996,10:705-706。3、《病原不明的急性病毒性肝炎49例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1:2。4、《北京地区艾滋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2-A:120-121。5、《AIDS的心身综合治疗》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8,A:216、《散发性戊肝死因分析》 中华实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1:91-927、《艾滋病的误诊研究》 中华误诊学杂志。1999,388-389。8、《心理因素及心理支持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影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1999,5:213-214。9、《北京市护理人员对HIV/AIDS认识和接受程度调查分析》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2000,5:271-27310、《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随访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1,11:767-76811、《艾滋病》 年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传染科疾病误诊误治与防范》12、《钩端螺旋体病》 年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传染科疾病误诊误治与防范》13、《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程度及接受态度分析》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2,1:17-19。14、《北京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态度调查及HIV/AIDS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2,2:73-75。1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外周血细胞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2003,24:2137-2141。

艾滋病病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自己去搜 蒋岩

1、《11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血管扩张的关系》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2:119。2、《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 1996,10:705-706。3、《病原不明的急性病毒性肝炎49例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1:2。4、《北京地区艾滋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2-A:120-121。5、《AIDS的心身综合治疗》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8,A:216、《散发性戊肝死因分析》 中华实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1:91-927、《艾滋病的误诊研究》 中华误诊学杂志。1999,388-389。8、《心理因素及心理支持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影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1999,5:213-214。9、《北京市护理人员对HIV/AIDS认识和接受程度调查分析》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2000,5:271-27310、《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随访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1,11:767-76811、《艾滋病》 年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传染科疾病误诊误治与防范》12、《钩端螺旋体病》 年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传染科疾病误诊误治与防范》13、《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程度及接受态度分析》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2,1:17-19。14、《北京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态度调查及HIV/AIDS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2,2:73-75。1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外周血细胞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2003,24:2137-2141。

在检索艾滋病相关的文献时,您可以选择以下一些检索项:1. 关键词:艾滋病、HIV、免疫缺陷病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2. 文献类型:根据您需要的文献类型进行检索,如研究论文、综述文章、书籍等。3. 时间范围:根据您需要的时间范围进行检索,如最近一年、最近五年、全部时间等。4. 期刊名称:如果您想要查找特定期刊中的文章,可以选择该期刊名称进行检索。5. 作者:如果您知道某位作者的姓名,可以选择该作者进行检索。6. 国家/地区:如果您需要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信息,可以选择该国家或地区进行检索。7. 主题:如果您需要特定主题的相关信息,可以选择该主题进行检索,如预防、治疗、病毒学等。根据您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帮助您更快速、精准地检索到相关艾滋病文献。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艾滋病发病率论文参考文献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把我的答案设为最佳答案

你好, 症状不复合急性感染期的普遍症状. 普遍症状是: 低热, 盗汗, 和淋巴结肿大. 再次金标法和酶联法比较起来, 准确性来说确实酶联更准,不过这都是对假阳性来说的. 金标法试剂现在都是非常非常敏感, 有时候显示弱阳而误报阳性.你的检查结果是阴性, 完全可以安心.就行为风险来说 你使用了避孕套,如果使用正确, 那不具有任何风险性行为.假使避孕套有破裂, 这种行为本省的风险性也很低很低以下有两篇参考文献,发表在 Journal of Epidemiol 和 Sex Transmission Disease 这两本期刊上面的.这两篇文章是艾滋病暴露风险(Exposure Risk)的研究的奠基性工作,其权威性是非常高的.你要是英文好的话,可以自己通过参阅.这里简单的说,如果是对于男方来说的无套性交. 专业名称叫做Insertive penile-vaginal intercourse with no condom use其感染机率是 10,000次暴露中,感染的次数最多不会超过5次。感染的几率是相当之低的。 1,European Study Group on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1992). "Comparison of female to male and male to female transmission of HIV in 563 stable couples". BMJ. 304 (6830): 809–813. 2, Varghese B, Maher JE, Peterman TA, Branson BM,Steketee RW (2002). "Reducing the risk of sexual HIV transmission: quantifying the per-act risk for HIV on the basis of choice of partner, sex act, and condom use". Sex. Transm. Dis. 29 (1): 38–43.

自己去搜 蒋岩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艾滋病论文文献

Butcher A, Spadoro J: Using PCR for detection of HIV-1 Infection. Clin Imm Newsletter, 1992,12:73-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HIV-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April 24, 1998/47(RR-5); HIV-1 Assay (bDNA) Operation manual AMPLICOR HIV MONITOR™ TEST Procedure Manual,version ® EasyQHIV-1 Operation Manual, , 2002-05Fractions of HIV-1 Seropositive Persons by Two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ssays, AIDS Research and Human Retrovirus 1993,9:259-265.《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2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

《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广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老人的感染例数增加明显。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在检索艾滋病相关的文献时,您可以选择以下一些检索项:1. 关键词:艾滋病、HIV、免疫缺陷病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2. 文献类型:根据您需要的文献类型进行检索,如研究论文、综述文章、书籍等。3. 时间范围:根据您需要的时间范围进行检索,如最近一年、最近五年、全部时间等。4. 期刊名称:如果您想要查找特定期刊中的文章,可以选择该期刊名称进行检索。5. 作者:如果您知道某位作者的姓名,可以选择该作者进行检索。6. 国家/地区:如果您需要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信息,可以选择该国家或地区进行检索。7. 主题:如果您需要特定主题的相关信息,可以选择该主题进行检索,如预防、治疗、病毒学等。根据您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帮助您更快速、精准地检索到相关艾滋病文献。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应该重点写,由于对艾滋病的传播的不了解,造成疏远或隔离了HIV感染者,这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艾滋病的论文

Butcher A, Spadoro J: Using PCR for detection of HIV-1 Infection. Clin Imm Newsletter, 1992,12:73-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HIV-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April 24, 1998/47(RR-5); HIV-1 Assay (bDNA) Operation manual AMPLICOR HIV MONITOR™ TEST Procedure Manual,version ® EasyQHIV-1 Operation Manual, , 2002-05Fractions of HIV-1 Seropositive Persons by Two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ssays, AIDS Research and Human Retrovirus 1993,9:259-265.《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2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把我的答案设为最佳答案

  • 索引序列
  • 艾滋病流行论文参考文献
  • 艾滋病病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 艾滋病发病率论文参考文献
  • 艾滋病论文文献
  •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