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要做一个大概十分钟的presentation在答辩前可从以下角度去考虑准备答辩: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当然是要用英语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1 论文内对容和背景要吃透 2、尽可能不看原稿去讲你的工作,而不是背论文 3、语言表述准确清晰 4、回答问题全面准确 5、穿着大方得体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和目的 1、在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首先要求你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第二步,进行现场答辩。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做即兴答辩。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毕业生是否是认真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考察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答辩老师结合毕业生现场答辩情况评定答辩成绩。 二、毕业生如何准备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1、对自己所写论文要十分熟悉。当然,通过独立思考,反复推敲,按自己的构思动手写成的论文,你一定是熟悉的。不过我们过去接触过的论文中,有的是把收集来的资料“粘贴”成论文,提交论文时,本人没有认真读一遍,交出的论文漏洞百出。比如,有的论文称“21世纪……”,而后面的论述用的资料又是“1995年如何如何……”。这样答辩时由于你对论文不知,显然对这篇毕业论文你不熟悉。所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 2、针对答辩提出问题的方向,在答辩前做些准备。 (1)、对自己所写论文中涉及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答辩前最好一一整理出来。比如,论文中我的第二个论点中涉及了某个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的内容我参考了某“专业书”的第几页,内容是什么,整理好备用。 (2)、结合所写论文的论点,在答辩前,收集一些资料。比如,很说明问题的好案例;比如,在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例等等。 (3)、在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方面。平时多关注所学专业当前的政策研究、热点问题的讨论。只要同学们认真写作论文,在答辩前认真做好准备,都会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预祝大家获得好成绩,成为合格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那么,答辩者在答辩之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 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 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教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教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据学术堂了解,英语专业的论文答辩主要分为两部分:自我陈述和回答答辩老师问题,下面对这两部分进行详细讲解.一、自述(用英语完成):1、先问好,再开始自述,自述时间为5-8分钟,要简明扼要,必要时可将自述内容提纲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2、主要陈述内容:(1)自己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2)设计和实施的简单过程(如,商务方向:采用什么方法来搜集信息、资料等);(3)自己论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念论文,最好用4、5句话简单介绍论文内容,如,商务方向:做了哪些调查,得出什么结论,计划如何实施项目);(4)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商务:在实施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解决);3、最好准备相关文字并熟记(答辩时要脱稿陈述,但是可以看PPT文件).4、语言最好简单清楚,不要直接用论文中内容,应该用解释性的句式,如:When I was designing the lessons, I found that….二、回答老师问题(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1、大约有4-6个问题,时间将持续10-15分钟.2、首先要听清楚问题,如果没有听清,可以要求老师重复问题(可以说pardon之类的话).3、回答时首先要态度好,要切题,而且不要保持沉默,不会时可以表示抱歉.4、常见问题:① 关于选题:Why do you choose this topic for your thesis? // Why wereyou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② 关于选题意义:What's the importance/significance in doing such aresearch/project?//What do you want the readers get from your thesis?③ 关于论文:- 理论知识:Explain … (your theory). //Why do you think this theorycan be applied in your project? // Use one example to illustrate 数据分析:How do you analyze your data? //How do you justify thevalidity of your data analysis?- 例证:Can you explain this example?【对于翻译类论文,答辩组可能会针对某些例句让你解释为什么在此种情况下要运用你所提议的翻译方法,或者对于有问题的译文让你给出自己的译文,或者临时给出例子让你运用相关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语言:In the xx paragraph on page xx, what do you mean?论文存在的问题:如 In the last sentence on page … t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spelling/…Errors.总之,要通过论文答辩,应注意:1.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2.答辩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熟悉论文的内容及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不熟悉论文的内容及自己的观点,答辩时很难自圆其说.3.要有自信心.当然,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4.带一份定稿(要与老师们持有的论文页码一致).5.最后要向老师们表示感谢.最后祝大家答辩顺利!
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一、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这两方面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图表穿插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秘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答辩过程事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答辩成绩。 三、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在众多的都是和同学面前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委员会听不清楚,影响了答辩成绩。故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的轰向听众。 四、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开工,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接触,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你的思路走。 五、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答辩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态语。 六、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时间要求,因此,毕业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时间的掌握。对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的。 七、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化,对你的论文加以首肯。 八、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人称使用问题,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 方法 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
一、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 思维方式 、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 句子 ,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二、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 标语 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三、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 短语 。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四、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这样就可以基本保留英语语序,顺译全句,顺应现代汉语长短句相替、单复句相间的句法修辞原则。
五、正译法和反译法: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
六、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 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安排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有时倒置法也用于汉译英。
七、包孕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英译汉。所谓包孕是指在把英语长句译成汉语时,把英语后置成分按照汉语的正常语序放在中心词之前,使修饰成分在汉语句中形成前置包孕。但修饰成分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拖沓或造成汉语句子成分在连接上的纠葛。
八、插入法:指把难以处理的句子成分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插入译句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笔译中。偶尔也用于口译中,即用同位语、插入语或定语从句来处理一些解释性成分。
九、重组法:指在进行英译汉时,为了使译文流畅和更符合汉语叙事论理的习惯,在捋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弄懂英语原意的基础上,彻底摆脱原文语序和句子形式,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十、综合法:是指单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时,着眼篇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同时使用转换法、倒置法、增译法、省译法、拆句法等多种翻译技巧的方法。
如何 学习英语 翻译
一、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尽可能恰当而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跨 文化 信息传递活动,其本质是信息传递。从形式上看,翻译活动的确需要涉及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在实质上,在翻译活动的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字本身的表现形式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译者是信息传递者,其所从事的活动绝不是简单、机械的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对应转换,而是借助语言这个信息载体的转换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传递活动。
译者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不同文化传统背景的两种语言及其使用者。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跨文化信息传递活动,就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原语解读作者寄载于原文的各种信息,并通过译语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也就是译者借助两种语言作为信息载体,把原语作者明确表达的和隐含其中的消息、思想、观点、意志、情感等各种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
这个活动涉及三个主体:原语作者、原语读者/译者、译语读者(这里的原语作者、原语读者/译者、译语读者也分别指原语说话人、原语受话人/译者、译语受话人,以后不再赘述)。首先,原语作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将自己头脑中产生的信息,以符合原语文化传统规约的表达模式寄载于原语文字(有人认为,从广义上讲,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翻译过程);第二,译者作为特殊的原语读者,即信息接收者,通过原语载体获取原语作者传递的信息;第三,译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将其从原文获取的信息以符合译语文化传统规约的表达模式寄载于译语文字;最后,译语读者通过译语载体获取原语作者传递的信息。
可以看出,翻译活动始终是围绕着跨文化信息传递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要想学好英语翻译,了解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认识自己在翻译这个跨文化信息传递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翻译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译者通过原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译语传递信息的能力。译者必须在充分而准确地理解并获取原文所承载的显性信息和各种隐性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恰当而准确地用译语将原语作者意欲表达的各种信息比较完整或曰忠实地传递给译语读者。虽然绝对意义上的“完整”或“忠实”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尽可能减少信息衰减,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冗余,是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般说来,原文作者在将信息寄载于原语文字时,总是会预设其确定的读者对象能够根据各种共有的知识和 经验 ,推理明了其意欲传递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本身体现出的表层的显性信息和伴随的隐形信息。因此,译者作为一名特殊的读者,要想比较充分而准确地获取原文承载的各种信息,就应当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发挥相应的推理能力。
译者在将其从原语获取的各种信息寄载于译语时,需仔细分析两种语言载体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避免受到两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本身的束缚,应根据具体情况,以信息传递为中心,在译文里对各种信息的比重进行恰当的调整,以便按照符合译语文化传统规约的表达方式,来确定译文中比较恰当的文字表现形式,来安排译文信息层次的顺序,使读者能够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能够比较充分而准确地获取原文作者意欲表达的信息。
三、作为一名译者,应当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翻译意识。也就是说,译者应当在了解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熟悉翻译涉及到的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的前提下,通过翻译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去体会翻译,认识翻译,提高自己作为译者的自觉意识,从而在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可以怎么做,为什么可以这么做。
英语翻译学习技巧
一. 翻译的技巧
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简单地说,基本功扎实就是技巧。
二. 翻译中最重要的项目
语法、词汇和专业知识。语法是最重要的,初中和高中学到的核心的东西其实就是语法。如果语法不好,和老外交流可能会很顺畅,但是做翻译不行,翻译不仅要求能让读者明白意思,而且要专业,英孚英语这个必不可少。
三. 翻译中的语法
语法就是公式。为什么很多译员朋友喜欢做汉译英而不喜欢做英译汉?就是因为汉译英的有公式可套,英译汉的没有公式可套。
四. 评价一份稿件的翻译质量
1.符合逻辑;2.没有语法错误;3.专业知识无错误。做到了这三点,一篇译稿的质量就保证住了,如果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强,文采飞扬,行云流水,那当然就最好不过了。
五.做到译文顺畅的方法
采取意译。有些译文读起来晦涩难懂,但参照原文却又找不出什么错误,这就是直译较多的缘故。直译会让人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译稿,用行话说这叫翻译痕迹太重。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相关 文章 :
★ 英语翻译中常用的十种技巧大盘点
★ 英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 学好英语的十大建议和方法
★ 英语背诵十大技巧
★ 切记:英语翻译的十大误区
★ 学好英语的八大技巧
★ 英语翻译技巧拆句与合句
★ 提高英语翻译的方法
★ 学好英语的方法与技巧
★ 10大优秀英语作文写作技巧,请收藏!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二、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三、转换法
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
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扩展资料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1、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2、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1、重译法(Repetition)
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重译法有如下三大作用:一是为了明确;二是为了强调;三是为了生动。
2、增译法(Amplification)
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
3、减译法(Omission)
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翻译也是有增必有减。理解了增译法之后也就明白了减译法,它是增译法的反面。
4、词类转译法(Conversion)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就是词类转译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类的改变,而且还包括词类作用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
5、词序调整法(Inversion)
词序调整法的英语inversion一词,不能译成“倒译”、“倒译法”或“颠倒词序”之类,否则容易和语法中的“倒装”概念相混淆。inversion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其意思为: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
6、正义反译,反义正译(Negation)
negation在语法与翻译两个不同学科中含义不尽相同。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它主要指在翻译实践中,为了使译文忠实而合乎语言习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有时必须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或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
7、分译法(Division)
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为了使译文忠实、易懂,有时不得不把一个长句译成两句或更多的句子。这是分译法的主要内容,此处所谓的句子不在于结尾处用句号,而在于有无主谓结构,一般说来,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语言部分就是一个句子。
8、语态变换法(The change of the voices)
这里所说的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是很不相同的,被动语态的使用是科技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用法十分广泛。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 摘要: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症这一诟病。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症。然后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理解、表达、审校三个阶段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总结出翻译症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症 一、什么是翻译症 英汉翻译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译文的基本标准一般为“忠实而通顺”。所谓的忠实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并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简、文理通顺,即所谓的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比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但在英汉翻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峙的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西风就压倒了东风,译出来的文字便“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似通非通、诘屈聱牙”;让人看起来“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尤今・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到了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translationese。翻译症不但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汉语语言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探寻翻译症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一理解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结构等,并力求透彻领会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例1: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0n the heavens to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ratherthanaround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2: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something between onff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目的语的修养程度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把握。 例1: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theirhandswhentheirnames are called. 译文: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分析:译文显得不够流畅。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线,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者分句之间往往不需要词语来连线。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往往需要略去不译。英汉翻译时,如果漠视这种差异,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每遇修饰语就用“的”处理,将导致翻译僵化,翻译症严重。 例2: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the operations of the mon mind Can beby no means 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by a sortof special training, 原译: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个思维过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分析:例2将“itisimagined”的被动结构机械照搬,译文“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读起来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这种情况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变通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忠实于原文的表层形式,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例3:I have sought love,first,becauseit brings ecstasy-1 would have sacrificed allthe restoflife for afewhours of this joy, 原译: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所有的余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 分析:可以改译为“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倾我一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具有相当的清晰性、分析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则模糊性、跳跃性和圆融性见长。如果忽视了这种特点,认为中文不够精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借助一些词加以规范,向英文考虑,译文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一下,“我所有的余生”并不比“我的一生”精确多少,而且汉语中的余生常指老年人的晚年,或者大难后侥幸保全的性命,这和原文的意思想去甚远。 例4: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cricket, 原译: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译文“息有”翻译症,其实不然。是不是患有翻译症,有时关键还要看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接收者文化水平不高或对“板球赛”不甚了解,那么这种表达肯定很难理解。但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有时这样的异化翻译还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格。 三审校阶段 审校是初步译好原文后,进一步全面查实工作的一个后期阶段。译者细致地通读译文草稿不仅可以对内容的忠实性、问题的切实性、译语的可读性进行甄别、查证、修改、点定,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理解、表达阶段尚无定论的问题。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字的难以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 通过以上对翻译各阶段中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翻译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上述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阶段未透彻理解原文、表达时片面强调忠实,从形式上照搬原文而忽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审校工作不认真。 三、如何减少、避免翻译症 一篇中求句,句中求字 1、吃透原文。对原文的理解不能见字不见句,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需要结合其篇章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此外,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体系、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译者一定要增强责任心,从开始阶段就要摈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的作风。 2、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再现原文。在透彻、准确表达原文的基础上,应摆脱英文的字面束缚,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在表达形态上的种种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译文。 二要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 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可短时间减少翻译症的发生。 首先要把握合理的翻译标准尺度。翻译症的发生就是翻译标准走了极端。忠实和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尺寸。 其次要灵活运用转性、变态、增补、省略等多种翻译手法,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审校习惯 审校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一定要谨慎,切实把好这一关。建议译者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审查自己的译文,如果还不行,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四、结论 翻译既是一门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科学,也是一门有限制性的艺术创作。要从根本上避免翻译症的发生,还需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要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不但从汉语名著中获取营养,还要适当进行一些英美文学名著明译的对照阅读。同时,翻译也是一门技能,可以通过讲授或实践学习获得,因此理论的学习和笔耕不辍的练习是减少翻译症必不可少的手段。 篇2 探讨英汉翻译技巧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英语很好,能看能说,但是下不了笔,译出的东西词不达意,逻辑不通,语法混乱,洋腔洋调。对翻译的方法缺少必要的了解。了解常见的英汉翻译方法,通过翻译实践,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翻译 教学 技巧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决定性的作用。若原文理解不对,译文再漂亮也是徒劳的。首先要了解翻译的过程,大致有三个环节:1、理解全文2、汉语表达3、核对润色。 一、理解全文 理解包括原文语法结构的理解和原文词义的理解。弄不清语法结构、不能准确的把握词义,是英汉翻译的两大“敌人”。英语语法结构通汉语相比更为严密,功能词远远多于汉语,英语句子是通过语法手段将词连线而成的。在翻译时,特别是翻译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有必要对句子的语法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这样在翻译具体的语言专案时就能有明确的框架,便于安排。另一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翻译时要依据各种资讯,结合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确切的意义。 二、汉语表达 汉语表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将原文所表达的资讯传达出来。翻译时应该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站得远一些,摆脱原文的形式的束缚,灵活地用汉语将原文内容阐述明白。 三、核对润色 如果对原文缺乏深入的理解,翻译过程中就容易出错,受原文用词与结构的影响,汉语表达中容易出现英语式的汉语,译文读起来洋腔洋调。因此,翻译完成之后,必须认真检查核对,润色文字使译文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将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无非关系到两大要素词语和句子。 下面我们将重点研究一下英汉词语翻译和句子的翻译。首先,翻译表达的第一步是如何将英语的词语翻译成恰当的汉语词汇。几个大致的方法:确定词义、词类转换、增词法、重复法和减词法。 一确定词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词汇差异较大。两种语言的词汇很难找到意义完全一一对应的。翻译时,首先要先确定词语在上下文中确切的含义。 1、利用上下文,确定词义: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 and all the teachers like him very much.他是个勤奋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He is a student of physics and has published a lot of academic books.他是个物理专家,已经出版了很多部学术书籍。 英语中,studen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学者、专家”,而且两个词都是名词,翻译时就需要从上下文中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2、根据语法知识,确定词义:He bought three books in English yesterday. 他昨天买了三本英语方面的书。 Tom booked two tickets last week.汤姆上周预定了两张票。 英语中,book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但是两者意义差别很大。第一句中很显然是名词,应译为“书”;第二句中是动词,应译为“预定”。 二词类转换法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不能简单的把名词译为名词,动词译为动词,是经常需要词类转换的。 1、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词汇中名词对,而汉语中动词多。在英汉翻译的时候,特别是翻译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时,名词转换成动词的情况非常普遍。 The little child gave an imitation of his mother’s talking.这个小孩模仿他妈妈说话。 2、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它们是用来表示词于词的语法关系,是组成语法结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词”。汉语中许多介词是有动词虚化出来的,许多介词兼有动词的词性,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正确处理这两类词。 The house is in repair.这个房子正在维修中。 3、英语形容词译成汉语动词:The following plan may bee available during the next decade.下列计划在10年间可能实现。 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词类转化是比较灵活的,除了上面涉及到的几种情况外,其他词类间也是存在着相互转换的问题。翻译时要灵活运用。 三增词法 英汉翻译时,由于意义表达的需要或者汉语语法的要求,英汉翻译时,经常需要增加一定的词汇才能使译文表达的意义完整、准确、流畅。 1、英语中有许多抽象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它们在汉语中的对等词同响应的动词和形容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翻译时若把它们翻译成名词,有时就需要增词,是抽象名词的所指更具体些。 Her arrogance led to the failure of her first marriage. 他傲慢的态度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 2、英语中,时态是靠动词的变化或通过增加助动词体现出来的,汉语中,时态多是由助动词或时间副词体现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增词。 Some measures has been taken,but without success.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依然没有成功。 3、英语中,“数”的范畴是由名词数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在汉语中,这一范畴基本上是由词汇手段来体现的,所以在翻译时,也经常需要增词。 In spite of the reasons, he still couldn’t escape critici *** . 尽管他有种种理由,但仍不能逃脱批评。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对具有独立个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英语教学在中国大学 教育 领域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20多年。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英语专业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 商务英语 的译翻译技巧
[摘 要]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等跨国商务运作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和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商务英语是一门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形成了自身的文体特征,它要求选词恰当、精确,具有用语礼貌、表意清晰。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必须具有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在商务交流中体现它的实用效果。
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并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文体复杂。商务英语翻译要求翻译者具备丰富的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知识,为了提高翻译质量,翻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
第一,翻译者的汉语功底要好。很多人往往忽视这一点,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凭着自己原来的底子应付翻译中的问题,是绰绰有余的。然而在真正的翻译过程中,为了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有时好不容易想出来了也觉得不够理想。由此可见,汉语表达能力和对汉语理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翻译的好坏。下功夫学好汉语,打好汉语基础对于翻译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英语语言能力要强。全面的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词汇量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大量的词汇量,而没有较好的英语语法知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理解肯定是错误百出,而且牛头不对马嘴。因此我们要提高在英汉翻译中对于英文 句子 理解的准确性及汉英翻译中英文表达的准确性。
第三,知识面要广。商务英语翻译中要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掌握商务理论和贸易实务等理论知识及贸易实践 经验 。同时译者还要具有丰富的 百科 知识,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不说通晓,也要了解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一定的常识,译者的语言水平即使再高,也是无法做好翻译工作的。
一、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其词义可千差万别。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cannot obtain credit at all in the trade. 他们生意信誉已荡然无存。
have opened the covering credit with the bank of china,london.
他们已从伦敦中国银行开立了有关信用证。
以上两个句子credit 词义都有所区别。
二、词类转译
词类转译是国际商务翻译中常见的译词技巧。常见的有名词与动词、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1.名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如:
before the payment of these tariffs, the imported goods will bein the custody of the customs.
交关税前, 进口货物由海关保管。( 由于语法限制, 只有用名词形式,但译成汉语时,“payment”译作“交”)
2 . 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在许多场合下, 介词转译成动词时, 需要依据上下文进行引申,具体地进行翻译。如:
we should advise you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m for your requirements.
建议你方与他们取得联系, 洽购所需商品。
三、词义引伸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难以找到贴切具体上下文词义,如生搬硬套,译文往往语意不清,甚至导致误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固有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伸。例如:
the arrivals do not conform to the sample.
如果将arrival这个词的词义直接放入译文,显然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义,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引申。
四、词量增减
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词量增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翻译技巧。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上下文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有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词。
1.增词
根据具体上下文,可增加动词、形容词、名词或别词类,但在什么时候增加什么样词,才能恰到好处,而不超出一定界限,则需要在长期的翻译过程中实践和积累。如:all cash bonus shall be subject to income tax.所有现金红利,均须缴纳所得税。(根据汉语行文习惯,增加动词)
2.减词
减词译法可以使译文言简意赅,改变翻译中逐字翻译作造成的累赘、拖沓或不符合行文习惯,甚至产生歧义的现象。 如:on condition that you sign this receipt, i will pay the money.
你在 收据 上签字,我就付款。
五、商务英语中的常用术语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中包含大量的词汇,因此对于常见词汇的精确运用在翻译中很重要。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就要大量的掌握这些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和复合词和缩略词语。
如价格常用术语fob,cif 有其特定的专业内容,又如定货付款;b/l 提货单;l/c 信用证; 货到付现; 水渍险;blue chip 蓝筹股、绩优股;bad debt 呆账,等等。总之,商务英语翻译不能拘泥于形式,在保证原文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文中的前提下,翻译者可以灵活运用译入语,已达到语义信息、风格信息和文体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对等,同时商务英语翻译要遵循商务专业用语。所以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及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葛 平: 外贸英语 函电[m].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4
[2]余富林等着:商务英语翻译[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
[3]李 平:国际经贸英语教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4]王学文:新编经贸口译教程[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5]陈苏东 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7]曾蕙兰:进出口 实用英语 [m].外文出版社,2003
[8]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浅议商务英语函电的清楚原则
摘要: 撰写高水平的商务英语函电通常要遵守七个原则, 其中清楚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但国内以清楚原则为依据进行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针对清楚原则的运用, 分别从词语与句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文章 认为: 商务英语函电应尽量使用简单词语, 并注意代词的指代; 句子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而且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商务英语函电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沟通工具。撰写高水平的商务英语函电通常要遵守七个原则, 其中, 清楚原则是七个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在现有的商务英语函电研究成果中, 以清楚原则为依据进行的应用研究较少看到。为此, 笔者拟探讨清楚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中的运用, 以帮助国际商务人士提高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水平。
一、商务英语函电的清楚原则
清楚原则包含三方面: ( 1) 一个句子包含一个意思; ( 2) 句子之间应有逻辑关系; ( 3) 以简单、直接的 方法 表达。[1]清楚的表达, 能避免误会, 甚至贸易纠纷。比如说, “fluctuation in theexchange rate after the date of contract signing will be for the buyer’saccount.”[1] “fluctuation in the exchange rate”包括了汇率的上涨和跌落两种情况。如果不表达清楚, 买卖双方就会对汇率的涨落产生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商务英语函电撰写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清楚的原则。上述例子若想表达“合同生效后汇率的波动由买方承担”, 原句子可改为“any increase ordecrease in the exchange rate after the date of contract signing willbe for the buyer’s account.”
二、清楚原则的运用
( 1) 词语的运用
1)词语的准确无误
当你明确了要表达的想法时, 要注意选用清晰、简单的词语, 准确无误地表达你要传达的信息。避免用一些复杂、深奥的词汇。有些写信人认为复杂、深奥的词汇会让信件看起来更有水平, 更重要些。然而, 复杂的词汇会增加对方读信的难度,甚至引起理解上的误会。通常, 商务英语函电的撰写适合采用简单易懂的词汇。
2) 代词的指代
注意代词指代的对象和关系代词前后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 代词和关系代词用以修饰离它们最近的名词, 并且与所指代的名词保持人称上和数量上的一致。但代词的不恰当运用, 会引起表达上的歧义。试看以下的句子: they informed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 that they would receive an answerin a fewdays.[1]在这个句子中, 第二个“they”指代谁呢? 是整个句子的主语“they”还是“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呢? 这里就产生了歧义。如何清楚地表达? 比如原意想表达“smith和richardson两位先生将在近期内得到答复”, 原句子可改为:“they informed messrs . smith and richardson that the latterwould receive an answer in a fewdays.”这样的话, “the latter”指代“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 指代清楚, 句子意思明确。
3) 修饰词的位置
同一修饰词在句子的不同位置, 句子意思和侧重点将完全不同。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①we can supply 100 tons of theitemonly. ②we can supply only 100 tons of the item.在第一个句子中, “only”修饰“the item”, 意思是只提供这种项目, 没有 其它 的项目。而在第二个句子中, “only”是修饰“100 tons”, 意思是只提供100吨, 没有更多了。故修饰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所修饰的词就不同, 意思也将有所不同, 书写商务英语函电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此外, 修饰词的位置应该是紧跟着或者靠近它所修饰的词语。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①they bought a bicycle in a smallshop in beijing which costs $ . ②they bought a bicycle for$ in a small shop in beijing. “$”是修饰“bicycle”, 说明这一辆自行车的价格, 应该靠近它所修饰的词语“bicycle”。第一个句子“which costs $ ”应移到“bicycle”后面。第二个句子不用定语从句, 直接用介词“for” 带出自行车的价格“$”, 修饰词位置正确, 整个句子简洁、清楚易懂。
( 2) 句子的逻辑结构
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要保持一致。[4]试分析以下句子: “being an expertin international trade, i’m sure you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在这个句子中,句子的主语是“i”, 而分词的逻辑主语是“you”。为保持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 原句子可改为: “being an expert ininternational trade, you certainly 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kind of problem.” 或者“as you are an expert in internationaltrade, i’m sure you 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
其次, 注意句子间意思的连贯性。例如: they wrote a was addressed to mr. woods. he is the sales manager.这三个短句缺乏意思上的连贯性, 每个句子都有它独立的意思,读信人很难区分哪个句子是最重要的信息。上述句子可改为: “they wrote a letter to mr. woods, the sales manager.”改写后的句子意思清楚明确: “他们给销售部经理woods先生写了一封信。”
此外, 清楚的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读信人不会遗漏重要的信息。我们书写商务英语函电时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结构, 突出要强调的部分。比如: “we sent you 5 samples yesterday of thegoods which 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by air.”该句子包括了很多信息, 有①we sent you, ②5 samples, ③yesterday, ④the goods which 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⑤by air。一个句子包含多种信息, 读信人很容易忽略其中某些信息。对此, 重要的信息应放在句子的前面, 通过句子结构加以强调。上述句子重要的信息有①we sent you, ②5 samples, ⑤by air。原句子可改写为: “we sent you, by air, 5 samples of goods which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yesterday.”经过改写的句子重点突出, 句子意思更清晰明确。
最后, 句子中简洁的情节有利于清楚的表达。如“we haveyour check of october 17 in the amount of $500, and wish at thistime to thank you for it.”原句子是表达“我方收到贵方10月17日开具的500美元支票一张, 特此感谢。”“特此感谢”原句子用“wish at this time to thank you for it”, 用词繁琐, 使得整个句子意思不明确。如果这一个情节简化为“thank you”, 原句子改为“thank you for your check of october 17 for $500.”修改后的句子意思更清楚易懂。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清楚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的运用, 分别从词语与句子进行了论述,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尽量使用简单词语, 并注意代词的指代; (2) 句子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而且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 1] 胡鉴明.商务 英语写作 [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4.
[ 2] sue kay.实用商务英语写作[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63.
[ 3] 王晓英.商务英语写作教程[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4.
[ 4] 廖瑛.实用外贸英语函电( 第二版) [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8.
摘要: 撰写高水平的商务英语函电通常要遵守七个原则, 其中清楚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但国内以清楚原则为依据进行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针对清楚原则的运用, 分别从词语与句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 商务英语函电应尽量使用简单词语, 并注意代词的指代; 句子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而且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商务英语函电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沟通工具。撰写高水平的商务英语函电通常要遵守七个原则, 其中, 清楚原则是七个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在现有的商务英语函电研究成果中, 以清楚原则为依据进行的应用研究较少看到。为此, 笔者拟探讨清楚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中的运用, 以帮助国际商务人士提高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水平。
一、商务英语函电的清楚原则
清楚原则包含三方面: ( 1) 一个句子包含一个意思; ( 2) 句子之间应有逻辑关系; ( 3) 以简单、直接的方法表达。[1]清楚的表达, 能避免误会, 甚至贸易纠纷。比如说, “fluctuation in theexchange rate after the date of contract signing will be for the buyer’saccount.”[1] “fluctuation in the exchange rate”包括了汇率的上涨和跌落两种情况。如果不表达清楚, 买卖双方就会对汇率的涨落产生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商务英语函电撰写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清楚的原则。上述例子若想表达“合同生效后汇率的波动由买方承担”, 原句子可改为“any increase ordecrease in the exchange rate after the date of contract signing willbe for the buyer’s account.”
二、清楚原则的运用
( 1) 词语的运用
1)词语的准确无误
当你明确了要表达的想法时, 要注意选用清晰、简单的词语, 准确无误地表达你要传达的信息。避免用一些复杂、深奥的词汇。有些写信人认为复杂、深奥的词汇会让信件看起来更有水平, 更重要些。然而, 复杂的词汇会增加对方读信的难度,甚至引起理解上的误会。通常, 商务英语函电的撰写适合采用简单易懂的词汇。
2) 代词的指代
注意代词指代的对象和关系代词前后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 代词和关系代词用以修饰离它们最近的名词, 并且与所指代的名词保持人称上和数量上的一致。但代词的不恰当运用, 会引起表达上的歧义。试看以下的句子: they informed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 that they would receive an answerin a fewdays.[1]在这个句子中, 第二个“they”指代谁呢? 是整个句子的主语“they”还是“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呢? 这里就产生了歧义。如何清楚地表达? 比如原意想表达“smith和richardson两位先生将在近期内得到答复”, 原句子可改为:“they informed messrs . smith and richardson that the latterwould receive an answer in a fewdays.”这样的话, “the latter”指代“messrs. smith and richardson”, 指代清楚, 句子意思明确。
3) 修饰词的位置
同一修饰词在句子的不同位置, 句子意思和侧重点将完全不同。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①we can supply 100 tons of theitemonly. ②we can supply only 100 tons of the item.在第一个句子中, “only”修饰“the item”, 意思是只提供这种项目, 没有其它的项目。而在第二个句子中, “only”是修饰“100 tons”, 意思是只提供100吨, 没有更多了。故修饰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所修饰的词就不同, 意思也将有所不同, 书写商务英语函电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此外, 修饰词的位置应该是紧跟着或者靠近它所修饰的词语。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①they bought a bicycle in a smallshop in beijing which costs $ . ②they bought a bicycle for$ in a small shop in beijing. “$”是修饰“bicycle”, 说明这一辆自行车的价格, 应该靠近它所修饰的词语“bicycle”。第一个句子“which costs $ ”应移到“bicycle”后面。第二个句子不用定语从句, 直接用介词“for” 带出自行车的价格“$”, 修饰词位置正确, 整个句子简洁、清楚易懂。
( 2) 句子的逻辑结构
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要保持一致。[4]试分析以下句子: “being an expertin international trade, i’m sure you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在这个句子中,句子的主语是“i”, 而分词的逻辑主语是“you”。为保持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 原句子可改为: “being an expert ininternational trade, you certainly 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kind of problem.” 或者“as you are an expert in internationaltrade, i’m sure you have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
其次, 注意句子间意思的连贯性。例如: they wrote a was addressed to mr. woods. he is the sales manager.这三个短句缺乏意思上的连贯性, 每个句子都有它独立的意思,读信人很难区分哪个句子是最重要的信息。上述句子可改为: “they wrote a letter to mr. woods, the sales manager.”改写后的句子意思清楚明确: “他们给销售部经理woods先生写了一封信。”
此外, 清楚的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读信人不会遗漏重要的信息。我们书写商务英语函电时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结构, 突出要强调的部分。比如: “we sent you 5 samples yesterday of thegoods which 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by air.”该句子包括了很多信息, 有①we sent you, ②5 samples, ③yesterday, ④the goods which 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⑤by air。一个句子包含多种信息, 读信人很容易忽略其中某些信息。对此, 重要的信息应放在句子的前面, 通过句子结构加以强调。上述句子重要的信息有①we sent you, ②5 samples, ⑤by air。原句子可改写为: “we sent you, by air, 5 samples of goods whichyou requested in your letter ofmay 25 yesterday.”经过改写的句子重点突出, 句子意思更清晰明确。
最后, 句子中简洁的情节有利于清楚的表达。如“we haveyour check of october 17 in the amount of $500, and wish at thistime to thank you for it.”原句子是表达“我方收到贵方10月17日开具的500美元支票一张, 特此感谢。”“特此感谢”原句子用“wish at this time to thank you for it”, 用词繁琐, 使得整个句子意思不明确。如果这一个情节简化为“thank you”, 原句子改为“thank you for your check of october 17 for $500.”修改后的句子意思更清楚易懂。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清楚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的运用, 分别从词语与句子进行了论述,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尽量使用简单词语, 并注意代词的指代; (2) 句子表达要求重点突出, 而且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 1] 胡鉴明.商务英语写作[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4.
[ 2] sue kay.实用商务英语写作[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63.
[ 3] 王晓英.商务英语写作教程[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4.
[ 4] 廖瑛.实用外贸英语函电( 第二版) [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8.
翻译是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范文 一:高职 商务英语 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 毕业 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更不用说同声传译,只适合进行初级的口、笔译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没有专门从事翻译行业的专职译员,所以不能照搬培养专职译员的外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来做出切实的课程定位,以指导该课程的开展,培养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相应翻译能力。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及个别访谈得知,我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职翻译岗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跨境电商岗位操作员、跨境电商岗位推广及运营专员,从事销售、采购、跟单、商务策划、接待、客服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商务营销、接待应酬、国际会展、公司及产品介绍、日常文书和邮件处理等。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突出了高职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高职学生需要的翻译是一种初级实用型商务翻译;毕业生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涉外场合兼顾翻译的角色,也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译员”。(姚嘉五,2012)根据这两点,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应定位为中英双向初级商务文本笔译和一般商务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译,课程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小微涉外企业与翻译有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传统翻译教材编排,一般沿用两条主线,一为“专题型”,关注的重点是不同专题的内容及表达;二为“技能型”,关注的重点是技巧训练。“专题型”教材包含的某些专题,如政治外交演讲、政府会议、时事、科技、体育方面的材料,或难度偏高或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关联较小,不适合用于高职的翻译教学;“技能型”教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过高,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以上两种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职 教育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回顾笔者所使用过的翻译教材,存在纰漏、拼写或语法错误等,部分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缺乏与区域经济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频或视频,也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口译对话练习并不是英汉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并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练习。基于以上现状,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在难度上,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传递、淡化翻译技巧”(曾昭涛,2009)。传统的翻译教材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较为详尽的阐述,但这往往对注重实用和实践操作的高职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淡化,转而关注高职翻译的核心交际功能,即“信息传递”,不苛求翻译技巧的处理。其次,在内容上,应该对接 职场 ,摒弃政府 报告 、外交辞令、大型会议翻译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笔译素材,体现当地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当地特色行业元素。以东莞为例,作为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该城市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因此将会展口译纳入高职翻译教材很有必要。东莞还有明显的特色经济,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所以翻译内容也要考虑选取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文本,以体现翻译教材的行业性。再次,在章节编排上,不宜把主题安排得过于广泛,应遵循典型翻译工作任务流程,把翻译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符合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又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担落在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再扩展补充与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相关的内容,也可重新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又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到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实际翻译情境需要,收集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素材,编写真正实用的课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职翻译课的老师多为科班出身,上课容易落入本科翻译教学的俗套,即采取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点评的方式,课程模式比较僵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同时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翻译情景,学生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翻译课程应以典型翻译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例如,以会展陪同翻译这一模块为例,可安排以下仿真商务活动流程: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与外宾初次接触——参观家具厂、了解产品——商务合作洽谈——合同签订——庆功宴会——机场送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项目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法等,各种 方法 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灵活多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凸显高职教育特色。此外,还应加强语音室和口译实训室的建设,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让翻译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5结语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担当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更需要能胜任企业基层工作、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教学改革,采用切实的定位、合适的教材和有效的 教学方法 ,才能优化翻译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高职高专实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职应用翻译专业的定位[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5.
[5]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50.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范文二: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 文化 论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__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 传说 ,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 句子 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 短语 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外语翻译论文
2. 毕业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3. 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4. 英语论文
5. 文化对影片翻译的影响--外语翻译论文
6.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文体翻译
最简单的事用金山词霸翻译
简单的问题:What's the significance of your paper?What's the originality of your paper?这类问题很常见,你对自己的论文较熟悉就行。难点的问题:老师可能会挑出你写出来的某一点很细节的东西来问,比如说:别人认为这个人物是这样的,为什么你会认为是那样的,而这两种看法刚好相反?我答辩的时候老师问我:我写的是的《纳尼亚传奇》。老师问:作者写的Narnia真的会实现吗?这就很难回答了,因为站在作者的观点是有可能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几乎不可能了。答辩的时候,一般是不会翻论文的。因为你必须对自己的论文很熟悉,另一方面,老师问的问题,你读答案也不太好。除非老师说翻到某一页,你这一页有什么观点,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才会翻论文看。老师有的时候也不问什么难问题,只是指出你的论文那个地方修改,因为最后答辩后还要交终稿存档,所以会让你继续改改格式之类的。建议:要对自己的Bibliography(参考文献)有一定的了解,有的老师会问某本文献里讲了什么观点,这类问题笼统回答一下就好,所以你得知道自己用了什么文献。总之,不用太紧张了,老师肯定会放你过得,不让你毕业就是他给自己早麻烦啦。呵呵,祝你顺利通过答辩!
1. 关于目的论理论方面的问题,以考查你是否真的了解所用理论。2。翻译方法、翻译原则方面的问题,以考查你对翻译理解的程度。3。你论文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语言问题、老师认为表述不巧当的地方等,都可以提问。4。具体的翻译,比如让你当场翻译。总之,对自己的论文要非常熟悉,每个句子每个单词都不能马虎。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及技巧
对于英专的孩子来说,好不容易过了专四和专八,又迎来了毕业之前的最后一道难题那就是毕业论文。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对于本科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写一篇学术意义的论文,当然不能跟研究生论文相提并论。但是阻拦毕业的最后一道坎就是毕业论文答辩,那么对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有什么技巧吗?这里着重介绍一般性的流程和简单的技巧,祝大神们能早日顺利毕业!英语本科阶段的论文答辩主要分为两部分:自我陈述和回答答辩老师问题。明白了什么是答辩之后,下面就是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了。
常见问题:
(1)关于选题:如Why did you choose this topic for your paper?或Why were you interested in this project?
(2)关于具体部分:
商务方向:SWOT,COSTING,FLOWCHART,RISK,STAKEHOLDER,如 Do you think this point a piece of weakness of the shop?或 Do you think this a necessary activity for the project?
(3)关于背景知识及理论知识:如What does SWOT stand for?(商务)
(4)关于论文存在的'问题:如In the last sentence on page … t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5)关于项目或论文将来的发展:如:商务方向:If possible, will you carry out the project, and if so, do you think it will make profit?
带一份定稿(要与老师们持有的论文页码一致),最后要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准备Powerpoint文件内容(英文),内容不要太多,最好在5-10个幻灯片。字号最好是:封面标题44-50;各页标题40-44,正文 24-32。内容最好是提纲式的,不要用长句,也最好不用单词,可以用简单句子或短语。具体内容与上面提出的自述内容一致,这样有利于自述。格式一般是:封面(题目和姓名)-目录-各方面内容-结束页(可以表示感谢)。
据学术堂了解,答辩者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准备: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一、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这两方面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图表穿插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秘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答辩过程事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答辩成绩。 三、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在众多的都是和同学面前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委员会听不清楚,影响了答辩成绩。故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的轰向听众。 四、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开工,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接触,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你的思路走。 五、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答辩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态语。 六、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时间要求,因此,毕业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时间的掌握。对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的。 七、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化,对你的论文加以首肯。 八、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人称使用问题,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一、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这两方面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秘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答辩过程事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答辩成绩。 三、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在众多的都是和同学面前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委员会听不清楚,影响了答辩成绩。故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的轰向听众。 四、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开工,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接触,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你的思路走。 五、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答辩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态语。 六、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时间要求,因此,毕业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时间的掌握。对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的。 七、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化,对你的论文加以首肯。 八、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人称使用问题,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