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弄清对象好施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在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这也是现阶段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观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行为,以及这类行为导致的后果,运用理论知识客观分析,对正确的学习行为加以强化;影响学习效果的行为加以纠正。尤其要注意为何会有某个行为也就是用理论来分析学习时的心理。 无数的教育家总计的经验,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在于其正确性和可执行性。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方法反复打磨,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不只是现阶段针对某个个体的教学方式,更应该是一直葆有的教学观念。二、了解重要侧重目标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在于; 1、因材施教。掌握学生生理的各个发展阶段所特有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 2、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较高的认知水平可以减少认知盲区的数量,这是作为教师或者延伸来说,作为家长说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3、较少矛盾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或者是亲子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除了自身问题外,还有认知低下造成的无效沟通和负向影响。例如:舍近求远的解题方式,低效复杂的思考模式,重复而不尊重生理规律的记忆方法。。。三、追本溯源快发展 理清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理论研上的角度不同,取长补短,结合所处环境结合科技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 近四十年来,认知科学飞速发展,促进来心理学对飞速发展。带来更多新鲜的教育理论,同时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果实,带着新一代教育工作者飞奔在高效教育的高速路上。

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教育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动力来源。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且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心理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和心理的中间学科,越来越多地受到各个学科专家的重视。本文首先基本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和目前高中生英语学习的状况,阐明了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将心理学适当地应用于学生教育工作,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工作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学生;罗森塔尔效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在我国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英语教育长时间将英语化为我国教育系列科目中枯燥的一门课程,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牴触情绪表现十分强烈,这样的学习态度令人堪忧。目前的应试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英语教育要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将英语变质为枯燥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心理学可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育心理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必然发生这样活那样的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而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善,推动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同时,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等。教育心理学还能有效地帮助教师独立学习和自我素质的提高。

2.目前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情况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英语老师,平时教学中接触的学生英语水平并不是很突出,大部分学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语音关都过不了。平时单词都不会读,更不用说读一篇课文或流利地用英语来表达。平时背单词也是死记硬背,短时间内虽然能够记住,但往往很快会忘记。所以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自己明明也在努力地背单词、片语和句子,为什么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有很多文章还是看不懂,结果影响了成绩。这些学生久而久之便对英语课失去了信心。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他们认为反正自己用心背了、练习也做了不少,可还是没用,结果干脆放弃了英语。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很注重语法学习,不仅对课本上的语法知识点看得很透,而且还买了相关的语法参考书和大量的练习,但考试时还是拿不到高分,甚至及格都危险。他们也经常抱怨英语怎么这么难学。

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特点分析

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发现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是:1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明显低于一般学生;2对自己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满意度最低;3不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二级目标。英语学习困难生在英语学习中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一学习积极性不高二自主学习能力差三集体团结合作精神淡薄。而这些学习困难都是由于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心理造成的。因此,要帮助这些学生进步,彻底摆脱英语学习困难,其突破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以及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诚实豁达、礼貌团结、勤奋进取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之全面发展并形成个性特长,从而增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英语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来自心理因素的原因:

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有明显而不稳定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任何学习都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心理因素对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来自家庭的原因:

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学生现实的状况由于暂时的英语成绩跟不上,老师的要求达不到,考试考不好,家长对他们失望,令他们产生较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

来自教师教学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观、教学观。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不平等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关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课堂上,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甚至指引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教学中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模式对师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

3.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即这一效应就是由对教育物件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

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

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积极活动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前提,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恐惧等状态下进行。心理障碍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错、无自信,三者又是以怕错为主。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分析英语中的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来自母语干扰的错误,约占15%-30%;另一类是使用英语不当的错误,约占70%-85%,是学习发展中的错误。发展中的错误和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逐渐使这些错误得到纠正。另一方面,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若是出现语言结构形式上的错误,只要不妨碍表意,就不必深纠。美国学者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说,证明了“外语学习可以说是通过尝试来克服错误的过程”。教师不可过多地指责学生在语言操练中出现的错误,而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听、说、读、写的英语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便可形成“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的良性回圈。

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 please”、“We believe we are the best”等等激励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常让学生登台轮流演讲或复述课文等,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在资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资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资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位元byte,位元组的资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4.结语

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络。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育评价,考试模式等等。相信经过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更好促成英语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将会使英语的教学取得更大的成绩,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拥有高语言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为什么要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教师,而教师的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又包括育人素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学习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3、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纵观国际国内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无不是心理学,而且主要是以教育心理学为支撑的。最典型的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涌现的世界三大教育改革家美国的布鲁纳、前苏联的赞科夫和德国的瓦根舍因(其本人就是心理学家)。 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并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扩展资料: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往往起因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率不高往往由多因素造成。 较低的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身体的疾病等都能影响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综合考察。 ?? ?? 一、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 ??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 ?? l.时间安排问题 ?? ??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 (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 (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5)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 (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 ?? 2.注意力问题 ?? ??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 ?? 3.学习兴趣问题 ?? ??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 ?? 4.学习方法问题 ?? ??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 ??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 (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 ?? 二、自我改进法 ?? ?? 法 ?? ?? 罗宾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 ?? ?? (1)概览(Survey):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 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 ?? (2)问题(Question):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 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 ?? (3)阅读(Read):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 ?? (4)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 ?? (5)复习(Review):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 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 ?? 2.自我塑造法 ?? ?? 上面介绍的SQ3R法是一种学习方法,仅可解决因方法缺乏而引起的学习上的问题。对于因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学习问题,则还需综合考虑运用其他方法,自我塑造法即是一种综合法。 ?? ?? (1)选择一个目标。经过对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你已经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但对改变它你不可性急,而应该首先选择其中较为可行的一项进行重点突破。 我们常观到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是执行不下去的。我在学英语时,有一天忽然下决心要从阅读原版小说入手,结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马丁.伊登》,并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个月时间啃下此书。 结果呢,我连第一页都没能读完,因为里面的生词查不胜查。后来我选择了比较适中的学习目标,先从世界名著简写本入手,结果越读兴趣越浓,不再视英语为畏途了。 ?? ?? ( 2)实行新的学习程序,如果你的症结是行为拖拉,为克服这个缺点你就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规则,每天不完成预订的任务不睡觉。如果你的赞美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应分析不集中的原因。 在寝室读书不集中,则应责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读。如果读半小时后不集中,则应略为休息一下。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心理学的答案 转贴: 一、简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图式,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他们思维的特征是:多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过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二。论述学生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答: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三、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答: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式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造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四、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方向性与顺性。 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因进行的速度、达到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论述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 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 *** ,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 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 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 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 *** 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 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 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在发展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 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2,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心理规律,将补充和扩展心理学理论,,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唤醒,逐渐也关注到教育学中还有很多规律需要完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将有助于这些规律的完善。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 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 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 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二、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 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 重新设计橱窗,吸引顾客。 三、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 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 为。 扩展资料: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 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 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 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 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 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 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 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弄清对象好施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在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这也是现阶段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观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行为,以及这类行为导致的后果,运用理论知识客观分析,对正确的学习行为加以强化;影响学习效果的行为加以纠正。尤其要注意为何会有某个行为也就是用理论来分析学习时的心理。 无数的教育家总计的经验,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在于其正确性和可执行性。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方法反复打磨,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不只是现阶段针对某个个体的教学方式,更应该是一直葆有的教学观念。二、了解重要侧重目标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在于; 1、因材施教。掌握学生生理的各个发展阶段所特有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 2、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较高的认知水平可以减少认知盲区的数量,这是作为教师或者延伸来说,作为家长说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3、较少矛盾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或者是亲子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除了自身问题外,还有认知低下造成的无效沟通和负向影响。例如:舍近求远的解题方式,低效复杂的思考模式,重复而不尊重生理规律的记忆方法。。。三、追本溯源快发展 理清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理论研上的角度不同,取长补短,结合所处环境结合科技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 近四十年来,认知科学飞速发展,促进来心理学对飞速发展。带来更多新鲜的教育理论,同时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果实,带着新一代教育工作者飞奔在高效教育的高速路上。

1、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2、提升自我,提高自身修养。3、增强就业竞争力。4、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5、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6、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笔精彩的回忆。7、为自己的生命添加一个重要的砝码。8、为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教学目标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 9、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

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教育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动力来源。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且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心理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和心理的中间学科,越来越多地受到各个学科专家的重视。本文首先基本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和目前高中生英语学习的状况,阐明了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将心理学适当地应用于学生教育工作,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工作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学生;罗森塔尔效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在我国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英语教育长时间将英语化为我国教育系列科目中枯燥的一门课程,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牴触情绪表现十分强烈,这样的学习态度令人堪忧。目前的应试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英语教育要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将英语变质为枯燥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心理学可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育心理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必然发生这样活那样的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而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善,推动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同时,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等。教育心理学还能有效地帮助教师独立学习和自我素质的提高。

2.目前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情况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英语老师,平时教学中接触的学生英语水平并不是很突出,大部分学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语音关都过不了。平时单词都不会读,更不用说读一篇课文或流利地用英语来表达。平时背单词也是死记硬背,短时间内虽然能够记住,但往往很快会忘记。所以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自己明明也在努力地背单词、片语和句子,为什么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有很多文章还是看不懂,结果影响了成绩。这些学生久而久之便对英语课失去了信心。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他们认为反正自己用心背了、练习也做了不少,可还是没用,结果干脆放弃了英语。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很注重语法学习,不仅对课本上的语法知识点看得很透,而且还买了相关的语法参考书和大量的练习,但考试时还是拿不到高分,甚至及格都危险。他们也经常抱怨英语怎么这么难学。

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特点分析

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发现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是:1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明显低于一般学生;2对自己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满意度最低;3不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二级目标。英语学习困难生在英语学习中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一学习积极性不高二自主学习能力差三集体团结合作精神淡薄。而这些学习困难都是由于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心理造成的。因此,要帮助这些学生进步,彻底摆脱英语学习困难,其突破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以及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诚实豁达、礼貌团结、勤奋进取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之全面发展并形成个性特长,从而增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英语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来自心理因素的原因:

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有明显而不稳定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任何学习都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心理因素对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来自家庭的原因:

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学生现实的状况由于暂时的英语成绩跟不上,老师的要求达不到,考试考不好,家长对他们失望,令他们产生较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

来自教师教学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观、教学观。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不平等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关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课堂上,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甚至指引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教学中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模式对师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

3.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即这一效应就是由对教育物件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

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

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积极活动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前提,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恐惧等状态下进行。心理障碍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错、无自信,三者又是以怕错为主。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分析英语中的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来自母语干扰的错误,约占15%-30%;另一类是使用英语不当的错误,约占70%-85%,是学习发展中的错误。发展中的错误和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逐渐使这些错误得到纠正。另一方面,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若是出现语言结构形式上的错误,只要不妨碍表意,就不必深纠。美国学者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说,证明了“外语学习可以说是通过尝试来克服错误的过程”。教师不可过多地指责学生在语言操练中出现的错误,而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听、说、读、写的英语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便可形成“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的良性回圈。

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 please”、“We believe we are the best”等等激励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常让学生登台轮流演讲或复述课文等,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在资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资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资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位元byte,位元组的资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4.结语

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络。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育评价,考试模式等等。相信经过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更好促成英语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将会使英语的教学取得更大的成绩,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拥有高语言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为什么要做隔代教育的研究论文

幼儿园隔代教育论文篇三:《幼儿隔代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加重,年轻的父母无暇照顾子女,在这种背景下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然而隔代教育在发挥老人余热、减轻年轻人压力的同时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甚至由于孩子的教育而激化家庭矛盾。所以幼儿隔代教育问题的突出性与严峻程度,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及家庭父母应该着重关注。本文分析了隔代教育的产生原因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幼儿 隔代教育 建议 1 我国隔代教育现状 隔代教育的内涵 “隔代教育”,所指的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教育,或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由祖辈来承受,我们又称其为“祖辈教育”,这种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的父母教育而存在的。我们知道,现在社会竞争的激烈,年轻家长为了生存,迫于生计而外出打工,也有白领上班族因工作繁忙,亦或是因离婚而把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抚养责任推卸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父辈人们的身上。老人为了给年轻儿女减轻生活负担,自然而然承担起照顾孩子的生活教育的重担,成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的原因 在现在社会里,隔代教育的再度蓬勃兴起,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有多种方面促成的,一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隔代教育与社会深刻的变革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中西思想的碰撞,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的具体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古以来的家庭伦理观念 在古代社会,宗法制一直是重要的制度,围绕宗法制而形成血缘关系,形成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思想,在这种历史教育渊源下,很多祖辈自觉主动承担起隔代教育孙辈的重担。 独生子女为人父母的促进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下,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可以说集宠爱于一身,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现在为人父母,在抚养子女方面缺乏经验,不得不向父母寻求帮助,所以祖辈面对这一事实,都会尽其所能帮子女照顾孙辈,成为隔代教育队伍中的一员。 年轻父母生活压力的需求 现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才竞争激烈,所以年轻父母不仅要面对工作压力,还要面对孩子的教育压力,种种压力使他们心力憔悴,精神不足,许多父母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选择祖辈照顾子女,让他们承担起孩子的教育重担。 城镇化进程推动隔代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失业人员加剧,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低,同时农村人员外出打工,使老人孩子成为留守部落的成员,所以祖辈成为孙辈生活的港湾,继而隔代教育家庭越来越多。 祖辈的余热和隔代教育性价优势 祖辈抚养教育幼儿经验足,时间精力充沛,很有耐心教育幼儿,祖辈老人本能地对幼儿产生关爱之心,喜欢与幼儿生活。同时隔代教育与校外辅导机构相比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为年轻父母节约了成本,是现在父母最合适、理想的选择。 2 隔代教育中的问题 过分溺爱导致幼儿自私任性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孩子相对少,所以祖辈对隔代孙辈非常迁就,溺爱,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怕子女责怪。于是老人们凡事都顺着孩子心意,把孩子放在家里最高地位,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也不及时制止,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尽量满足,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任性的性格,儿童一直习惯别人的照顾,所以就养成他们根本不会关心照顾他人的意识和概念。只要有事情不依从他们,就会大发脾气。这时,自私、任性等不好个性就逐渐浮现,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使孩子迷失方向,不利于孩子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过度保护导致幼儿娇气不自信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的生活全方位包办,吃喝拉撒全部代替,使孩子生活独立性相当弱,依赖性强,孩子一旦离开家长就什么也不会,隔代家长的过多保护,严重扼杀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自信心的增强、责任感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很容易使幼儿变得娇气。祖辈家长全方位的包办只是一时的,孩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他们不会跟着孩子一生、一辈子,不可能包办孩子的未来一切。所以隔代家长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幼儿以后进入社会,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旧式思想阻碍幼儿接触新事物 隔代家长与幼儿年龄跨度大,很容易产生代沟,隔代家长的思想观念相对于当今时代思想的观念存在差异。由于隔代家长和幼儿所处的时代不同,经济、政治、 文化 熏陶不同,人们面对的压力和难题也不一样,所以隔代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同时现在社会变化快,新事物不断涌现,隔代家长对新事物接受和学习能力差,不能及时教育幼儿,这样使得幼儿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少,容易扼杀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种旧式思想严重阻碍幼儿接触新事物,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幼儿适应社会的新变化,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 教育方法落后不利于幼儿学习 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脑的普及,使电脑技术知识的学习成为必要。但是隔代家长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速度慢,很难对幼儿进行教育。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按部就班,乖巧、听话、稳重、不莽撞,他们善于运用传统方法而不是科学的方式教导孩子,扼杀了孩子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不利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继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3 解决对策及建议 理智教育孩子,形成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育模式 隔代教育不能代替父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所以父母教育是无法替代的,而隔代教育只是一种补充,而不是全部。所以父母和祖辈要定好自己的任务,形成以父辈为主以祖辈为辅的教育模式。抚养教育幼儿是年轻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职责,不要把抚养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颠倒主次关系。无论多么忙,只要你重视,时间一定会挤出来的。晚上和孩子一起聊聊天,给孩子讲 故事 ,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应具备的知识,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倾听孩子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他们的故事中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避免过度保护,将祖辈经验与父辈知识相结合 不管是隔代教育还是父母教育,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是天下父母所共同期待的,所以抚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父母及隔代家长都要注意方法,学会把祖辈经验和父辈知识相结合,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现在年轻的父母,学会加强自己责任意识。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应尽可能亲自加强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与素质教养,对于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经常通过打电话、视频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情况,学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你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同时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根据他们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祖辈不应只局限于过去自身的经验,学会与时俱进,逐渐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有条件的家庭,祖辈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儿童的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一味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挫折教育有时也是必需的,从而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思想与时俱进,全方位沟通教育孩子 除了父母和祖父母,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方,也应了解隔代教育存在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加强父母、学校和社会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对于幼儿园来说,整体幼儿园作为孩子起步的重要一步,应该高度重视隔代教育,要针对性采取措施,有意识地举行这方面的活动,降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对于教师来说,应对隔代教育的孩子着重教育,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促进隔代教育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全面发展。 转变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祖辈学会与时俱进,逐渐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不断学习教育儿童的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方法,运用科学的方式教导孩子,保护孩子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合理运用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让他们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与社会接轨,促进孩子的全面、全方位的发展。 增加再就业,减轻家长负担 社会转型时期,失业人员加剧,父母抚养子女的压力极其重大,同时抚养子女的费用花销也极其多,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生长受很大的影响。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接班人和继承人,需要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增加培训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再次找到工作,为家庭、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教育环境,使得幼儿健康成长,使国家充满朝气。 深化改革,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现在许多农村父母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父母就面临是否带子女进城打工问题。父母将子女带入城市,子女又面临接受教育这一难题。所以国家应该继续深化,制定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 规章制度 和法律法规,给予他们物质保证和精神支持,这样才会提高打工人员的信心,增加动力,也能保证幼儿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降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总而言之,无论是父母教育还是隔代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当然,隔代教育在现阶段具有不可避免性,由它也必然引发很多相关问题。隔代教育也是有利的方面,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 [2] 顾天竹.农村劳动力流失背景下“隔代教育”问题的思考[J].华章,2013. [3] 特邀主持人钟禾畔特约撰稿人颜琳.“独二代”隔代教育的利弊和对策[N].杭州日报,2011. [4] 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隔代教育的论文 2. 浅谈隔代教育的相关论文 3. 浅谈隔代教育论文 4. 关于隔代教育结业论文 5.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隔代教育矛盾看似是理念不同的冲突,其实是早年教育矛盾的再现,是成年人之间的“战斗”延续。烦恼的是不同,冲突的是对错,解决不了的是情绪。解决最直接的方法是放弃理论冲突,进入欣赏模式和具体化模式。因为教育是具体的,发展的,谈论孩子教育都以事实为依据,欣赏的是进步,谈论的是具体回避的方法。隔代冲突是早年父母和孩子祖辈之间冲突,以孩子为战场的重现,是我们成人之间情绪的宣泄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就像早年的战争俄国和日本大战却在东三省开战,死的都是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隔代冲突就象日俄战争。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其实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彼此的埋怨,很少听到实质的问题或者实质的经过和事情。我们都会听到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讲自己的那套,但是我们很难发现他们到底在哪里是冲突的?他们讲的更多的是理念的冲突。抛开理念的冲突,实际情况真的有那么多冲突吗?未必的。谈到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看父子之间的战争,母女之间的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如果没有结束的话,那么孩子必然成为上一代之间的战场。抛开战场这个话题不说,我们再回到隔代教育的冲突当中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的冲突,大家都认为是因为观念的不同,父母是理论派,爷爷奶奶是经验派。爷爷奶奶说:"我们把你带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挺好",但我们自己会说:“我身上受满了伤害”。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觉得这样的教育更合适,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冲突。然而这是理论层面来解释父母和爷爷奶奶这一代理论的不同。但是如果抛开理论,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他们的爱是完全相同的,这其实也是在隔代教育当中经常会忽略掉的一个话题。总觉得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爸妈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但那不是溺爱!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假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上一代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真的发生了吗?未必!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去一个家庭做关于隔代教育冲突的咨询工作,到了这个家庭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父亲母亲看到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变得非常非常焦虑。爸爸妈妈们会非常严肃的告诉爷爷奶奶,你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生存的能力,剥夺了……剥夺了……奶奶说我就只是我爱我的孙子,居然被你们看成是虐待他。她说爱我的孙子有错吗?难道说我所有的东西都不对么?当我看到这样的冲突的时候,我就去问问我们的父母说你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说我觉得这样教育是不对的。那我说这样的教育先抛开对和错的问题,我想知道即使他错,到底错了有多深,换句话说这会造成怎样的一个结果呢?但遗憾的是,我们是不看结果的,我们只需要看到事情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且这个结果被我们无限放大。当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父母是不理智的,爷爷奶奶也是不理智而且很委屈。父母觉得你已经祸害我这一代为什么还祸害我的下一代呢?父母很无辜地说我祸害你你不也长大成人了吗?你不也成才了吗?于是战争从孩子的教育的对和错的问题,引申到了彼此人格的攻击,彼此的情感的伤害,这个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让爸妈冷静下来。我问他你见过20岁的孩子还需要喂饭么?除非残疾。那爷爷奶奶喂一下饭真的影响会那么大么?当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这也是我谈的第二个话题,隔代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隔代教育的冲突不仅仅是成人之间战争的延续,更多的是,我们太喜欢与人战斗,战斗成了我们一种生活的本能。什么样的战斗呢?理论的战斗。我们很多时候两个人辩论得非常开心,但是有意义吗?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们都在都在做理论方面的争论。所以当我们去看隔代的教育之间的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冲突,就是因为父母简单化地把爷爷奶奶的某一个行为和某一个结果划上等号。爷爷奶奶又简单的把父母的某些行为和结果化成等号,于是大家就抛开事实,不停的在各种理论各种概念当中不停的战斗,战斗的最后就是彼此伤痕累累。这是目前绝大部分的隔代教育之间发生冲突最根本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态?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比如说打孩子。我们适当地惩罚孩子,一开始一棍子打死,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只要打的不是太过分,也是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可以的。我们的教育理念,你发现了没有,经常会在左右之间相互的冲突,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你的孩子应该怎么教?所以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去接触育儿知识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父母们迷茫了。那些已经把孩子养育成人的爷爷奶奶他们也迷茫了,他们也期待给孙子最好的东西。但是遗憾的是,他们找不到。所以他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了自己的孩子和孙辈。在这个时候,你就惊讶地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潜在的焦虑。什么叫潜在的焦虑?就是我们对于我们无能的潜在的焦虑。在一些程度上,我们知道我们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我虽然是父亲,我的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多了,但我一直告诉我周围所有的人我儿子教不好,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但如果把这孩子搞坏了怎么修复好这个我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把孩子塑造到成什么样子,因为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底适合做什么,他会成为怎样的人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培训才适合我的孩子。就在这一刻是我是很茫然的,那一瞬间是我对我自己是非常憎恨的,因为我发现自己非常无能。这种无能感我相信所有父母都经历过,或者你们正在经历。又有多少人能够面对自己的无能感而产生的焦虑感?又多少人可以去接纳自己的无能呢?更多人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他们都找一种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战斗,我们又是有战斗民族的基因。所以和我们的父母战斗的说是最轻松的,于是隔代教育成了理所当然的战斗,而且是不太会彼此伤害的战斗。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会知道我是爱孩子的。这条说人都是认可的,因此在爱的基础上的斗争,不太存在太大的伤害性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底蕴,战争中的伤害不会太大的时候,我们的战斗就开始无底线。于是我们父母跟爷爷奶奶级的战斗就成了一种常态,成了人们在考虑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一但如果有自己不顺心的时候,直接把自己的焦虑释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于是家里充满了“爱”的战斗。所以当我去关注和研究一个家庭的时候,我经常会开玩笑地说,隔代战争就战争吧!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战斗了,有的时候你惊呀的发现家庭反而和谐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隔代之间的战争,把本不属于隔代战争之间的一些情绪也宣泄在这里面,而且那么的正当,那么的舒畅。当我们在指责公公婆婆的时候,舆论会站在你的对立面上,但你如果说我的公公婆婆在教育方面时有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人都会认可你“哎呀我公公婆婆也这样”。所以这个给父母与祖辈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矛盾情绪宣泄口。这也是隔代教育冲突很难得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庭解决了隔代教育问题之后,家庭会变得不再和谐。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要提醒一些咨询师,我们有时解决隔代冲突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要把它解决掉,有时候还要鼓励它。因为只有隔代的冲突才是低伤害的强烈冲突。大家都知道就这个冲突是在爱的基础上的!不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理念的问题。强烈的冲突指的是每次遇到隔代教育,家里都会闹得天崩地裂。当然,如果你有心的话会发现,只有隔代教育之间的冲突,老公才会站到老婆这边,父母才会站在同一战线上,外公外婆可以在同一战线上,一瞬间你会发现原来就是三个家,不是一个家庭。所以,隔代教育的好处太多了!我们并不能一上来的话就把隔代的教育撇掉。如果撇掉的话,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家跟爸爸妈妈家跟外公外婆家有的时候是分不清楚的。特别是那些强大的妈妈们,经常会把三个家庭纽织到一起来,觉得爸爸妈妈是我的家,爷爷奶奶家也是我的家,外婆家也是我的家,毕竟现在是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所有的咨询师,当你在处理隔代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因为有时候隔代教育会成为夫妻关系的弥合。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夫妻才会同仇敌忾,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反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作为孩子的父母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抨击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你曾经对我的伤害。所以隔代教育有的时候叫治疗,是替代的心理咨询师去治疗那些曾经在年少的时候被父母无情或无知地折磨过的那群人,他们需要利用这种冲突来修复自己脆弱的心灵。所以各位如果你也有隔代教育冲突的时候,你再想象你有这样的需求么?如果有这样的需求的话就不要去处理。很多人都跟我谈到说,姚老师你不知道,其实我知道我和父母有这些问题,我也早就原谅他们了。在这里我提醒很多那些所谓的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然后呢我觉得我们隔代教育之间的问题是需要迫切得到解决的。往往遇到这样的人,我是非常恐惧的,为什么呢?如果说我真的非常非常爱我的孩子,我觉得隔代教育对我的伤害特别大,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么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憎恨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我这样讲,有些人不理解,作为爸爸妈妈怎么会恨自己的孩子呢?这里的“恨”和常规意义上的恨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恨是以爱为基础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上来说的恨叫攻击。他为什么攻击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是反过来,因为我们无能力去攻击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只能攻击我们的孩子。潜台词是“你让我不爽是吧?我让你孙子也不爽!你让我不爽是不是,我让你孙女也不爽”这就是潜台词,利用对孩子的攻击达到让父母难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是很微妙的。那么,接下来的话,我们来谈一谈隔代教育如何来解决的话题。姚老师你不是说遇到隔代教育不是不用解决么?有些人不用解决,但有些人还是需要解决的。那么我们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解决情绪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一要素首先当我们面临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我们跟父母的情绪是不是已经解决?我们跟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也处理好了?不会把这些情绪再引伸到亲子隔代教育当中,这个时候是解决冲突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你的情绪处理好了没。最简单的方式看自己的情绪是否已经处理好,就是当你的父母,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用和你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你的孩子开始进行教育的时候,如果你还能静下心来安静的去思考,我爸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好处的时候,那么就说明你的情绪已经解决了。但如果父母在接近孩子,你就要撸起袖管冲上去要和你父母进行对抗的时候,说明你的情绪还在,这是判别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已经处理好你和你父母之间的情绪,那么第二步就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跟父母之间的一个隔代冲突的问题。隔代冲突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喜欢理论化、总结化,概括化来解决一个问题。就像之前提到的,当事情开始你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这个结果是你臆想出来的,未必是真实的。所以当我们在谈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把很多事情具体化起来。具体化之前你还要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也是个具体化的过程,那就是你跟父母之间的战斗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确定每个人的边界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二要素在隔代教育当中一定要分清楚所有人的边界,这是处理隔代冲突的第二步,非常非常重要。第一步是情绪,第二步就是边界,边界搞清楚你才能知道接下来你该怎么做,你才会知道你的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你才会知道你有多大的自主权。拿我自己取个例子吧,对于我的家庭,我父亲的话就就是圣旨,他的话所有人都要听,我们都无法反驳。所以对我儿子的教育来说,我是不太会去跟我父亲之间有任何的争论的,如果我儿子跟他爷爷在一起的时候我基本不发话。为什么?因为爷爷所有事情都可以搞定,而且你说了也没有用。所以首先要知道一下,你跟爸爸妈妈,你跟爷爷奶奶之间的一个边界是什么?你首先要找到这个边界,你在你的长辈面前你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这里不得不提醒婆媳之间因为教育有冲突的人,你和婆婆说有用么?如果没有用的话以后不要讲。因为婆媳之间教育理念的冲突而形成夫妻关系问题,比如婆婆做不对的地方跑去和老公说,但有多少是老公会愿意接纳,这种事需要想清楚。很多人在不知道自己的自主权就问我该怎么办,我教了你又做不了。回家父母两眼一瞪,你就歇菜了。所以关键问题是首先你自己知道你可操作的范围到底有多少,你的话语权和你的能力有多少。跟上一代在一起,我们的话语有的时候是很少的。你认为,为了孩子我可以和我的父母去战斗。那是真的为了孩子去战斗么?你其实是为了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去战斗的。我们知道父母已经六十多了,年轻的话也是五十多岁,这样的人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他们几乎不愿意去改变的。所以当我们想要去改变父母的时候要想一想,让他们改变说是让父母长寿更加健康的生活还是更加不健康,这个成本和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所以我们要判断我们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判断完和父亲的话语权,再判断和母亲的话语权,父亲和母亲是不一样的。拿我们家父亲比较强势,我妈妈其实更可怕,她是以弱势控制,一但不满意的话眼泪就下来了,一下我就歇菜了。在这样一个环节当中,你要知道你母亲的边界是什么。再接下来的话就是你跟你的爱人之间也要有交流,你要看看你爱人的边界是什么?你爱人的能力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当你有了这样一个非常棒的了解和呈现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跟父母应该怎么处理你跟老婆应该怎么处理你跟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应该怎么处理这个?这就是呈现所带来的功效。当我们谈完了父母和我们的权限有多少,在我们的这种权限基础之上,了解自己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多少?还有的话需要去预测,在和爷爷奶奶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是很恰当,甚至是会受到伤害,有些伤害是溺爱带来的伤害。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孩子不付责任我们孩子没有体谅别人的能力,这是溺爱出来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前去预估。他跟爷爷奶奶之间她跟你的爱人之间可能会出现怎样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提前预估出来。很多人在这孩子教育的过程当中,总会讲我很爱孩子的,当问那怎么爱他呢?却说不出具体的。你真的爱孩子的话,就要去评估一下呈现一下,家里人给你多大的话语权。再去呈现一下,家里人和孩子接触的时候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可能会出问题。出问题的地方如何去修复,如何去弥补,这才是一个父母真真正正应该的在孩子身上花精力的地方。这是隔代教育当中最难最痛苦的地方。当我们调研了我们知道我们的父母跟我们的孩子在一起相处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那我们怎么知道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具体化的技术。比如说,像我妈妈一样,我妈妈一直在喂我儿子,我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半了还要人喂饭。当然前提是跟他妈妈和他奶奶在一起。为什么需要喂饭呢,是因为他奶奶和他妈妈需要通过孩子喂饭来证实自己很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的概念,就是我们去看看跟父母跟孩子间的交往的时候,我们细细去品味一下,这些行为对孩子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不要理论化,我们不需要去问别人,你只需要安静下来,观察孩子跟他爷爷奶奶在一起之后,爷爷奶奶这样教了他之后,孩子会有怎样的结变化,这样的话你就会预测将来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所以不要问我也不用问其他的专家,他们不能告诉你。因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个性我们不知道,因为你的父母用什么具体的方式跟他相处,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孩子的个性和影响方式,我们怎么知道结果?非要知道结果的话,你就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去观察,当你留意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糟糕的是我们带着情绪。教育的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拉开时间的纵轴,很多问题自然解决北京幼升小教育没有好,所有的教育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度和的时间到位了,所有坏的都会变成好的。所以,关键看你如何来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交往。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爸爸妈妈们,当爷爷奶奶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你觉得他已经过世的时候,可能真的未必是过时。因为是什么呢?你的理论对和错我不知道,起码爷爷奶奶的论对和错是看到,我只要看下他们的作品,你,我就知道他们的教育到底是好是坏了。你会说,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你知不知道我多苦?是的,您可能觉得很苦。但是你毕竟成才了,并且他们是有产品的,有成功作品,你有吗?你所有的理念哪里来的呢?你所有的理念是不是都是从书上来?这些东西真的适合我们的孩子吗?你真的忍心孩子成了很多教育的实验品吗?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爷爷奶奶是正确的。他起码知道,我孙子的爸爸已经试验过了,所以我觉得这套在我孙子身上应该也还OK,起码他不是第一个试验品,至少是第二个试验品。就在这个角度,我们还是可以理解他爸妈的,当我们的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理念未必是对的。跟父母在一起,谈到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把话说完整,你要把他们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能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教育最可怕的就是专断,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我们教育的本体是孩子,不能脱离孩子去假设出一个好和不好。有的时候我们看教育的好坏,还要回到孩子身上去看一看,这个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那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不要脱开孩子来看这个教育是对是错。否则的话对错其实没有太大意义的,当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教育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要去思考一下。每个教育理念的动机是什么,它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他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危机?你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可能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危急?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可以结合的地方?所以不是理念冲突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压根就没有想冲突到底在哪里的问题。很多时候,隔代教育的冲突更多的仅仅存在于想象层面,而不是真实层面。有时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方式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异曲同工,这样还有必要去争论吗?没有必要。真的要再提醒一下各位,不要再去做理论方面的争论。当然了,除了理论方面的争论,我们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时间的问题。如果和爷爷奶奶一年也就相处两三个星期,三五个星期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其实没有多大。有些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其实非常少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还有一小部分的时间在做作业,一小部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再接下来才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这样的时间影响真的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吗?有人会说,在孩子和幼儿园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会宠坏的。当孩子还未上幼儿园之前,你放心大胆的去爱他吧!心理学早就已经证明了,你越爱你的孩子你未来孩子的成就就越大,所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当然了,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还是要简单的处理,比如说我曾经做过一个家庭,他奶奶是有精神分裂的。像这样家庭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让奶奶跟孙子的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除了一些不实在避不开的特殊情况,因为奶奶也要给孩子的爱,这个时候我们会安排奶奶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去见一下,但现在绝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回避的,因为通常情况下没有办法给她孙子正常的爱。像这种极个别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有的时候具体的关系,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来看的,并不是说说的隔代教育是一棒打死的。因此,也跟大家分享下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特殊对待。刚才谈到时间,我们又不得不去谈一下关于时间和我们的影响力的问题。很多人说,虽然和爷爷奶奶相处时间段,但一身臭毛病很就学会了。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咨客和我说,她婆婆是从农村来的,和奶奶在一起很快就学到随地吐痰。虽然奶奶来了可能也就是一个星期这个样子,但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孩子教的可能会随地吐痰乱吐痰,但其实。有没有去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星期的随地吐痰你用多长时间就可以把它修复过来?她告诉,她是这样和孩子说的“宝贝这样吐痰你觉得脏不脏?”孩子说:“那奶奶为什么还要吐呢?”“因为奶奶岁数大了,他们在农村是可以随地吐痰,但城市是不可以的。”孩子说:“恩我知道了妈妈,以后我不在吐了”。虽然她奶奶再来的那几天,孩子又吐了。这时候妈妈就很焦虑,她说这不是反复么?反复什么呢?一年不就是随地吐痰两三次么?咱们喝多了偶尔随地吐痰一下也没有关系。所以你们会惊讶发现,当我们跟我们的孩子去谈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的去把很多东西放大,放大是非常要命的东西。我们再回过头来,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的教育是好是坏,我们要把时间这个横轴和纵轴拉出来,拉出来之后其实你的焦虑就会缓解下来。教育好孩子,从关注阅家长开始!

在隔代教育中,虽然祖辈对幼儿的教育也是亲子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与父母亲子关系还是有着很大差别,会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隔代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试析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摘 要:在我国幼儿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需要工作,没有时间教育子女,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便是隔代教育。在隔代教育中,虽然祖辈对幼儿的教育也是亲子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与父母亲子关系还是有着很大差别,会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隔代教育现状,分析了隔代教育对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 幼儿 社会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to Young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HAO Xue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In our early childhood family education, because parents need to work, and they have no time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the main bearer of family education grandparents or grandparents, this family education i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although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is a form of grandparents parenting, but parents still have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ild the difference,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would be adversely affect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impact on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children; social skills

在当前的幼儿父母结构组成中,多为80后,而这个群体又多为独生子女,由这种“双独”家庭生育的幼儿一出世就同时面临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方面的疼爱。而且随着80后父母工作节奏的加快,也没有时间照顾幼儿,在这种情况下,由祖辈照顾孩子,并承担家庭教育便造成了隔代教育现象。

1 隔代教育现状分析

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在当前超过75%的幼儿与祖辈生活在一起,隔代教育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隔代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在幼儿时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开始,而隔代教育并不能完全替代父母教育,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就会给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隔代教育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容易使幼儿养成自私的习惯,不利于幼儿语言发展,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等等。

2 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的习惯

在“双独”家庭中,幼儿的祖辈们一般都会对幼儿特别宠爱,甚至是溺爱,对于幼儿的各种要求都会满足,幼儿祖辈们众星捧月般地宠爱幼儿,往往就会养成幼儿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自私、自负、霸道等。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其社会交往能力便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一些幼儿在和其他同伴交往中,就经常会有各种自私的表现,可能会霸占玩具、食品等等。而且隔代教育同父母教育有所不同,隔代教育中祖辈很少对幼儿进行严厉的管制,即使幼儿犯了一些错误,祖辈也往往并不对其进行惩罚,使得幼儿很难明辨是非,反映在社会交往能力中,便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

语言交流的不足抑制幼儿语言发展

语言交流方面的不足主要是指祖辈往往并没有现代幼儿教育的观念,在语言组织上有着较大的缺陷,祖辈在同幼儿语言交流中也就会影响幼儿,使得幼儿的语言发展受到抑制。同时,很多祖辈对于新鲜事物并不了解,在与幼儿交流中很难涉及到新鲜事物,所用词汇也比较陈旧,幼儿受到这种影响,在语言发展上也会呈现出一些特点,因而当幼儿与其他幼儿或者老师进行交流时,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就很难理解。由此可见,这种语言交流上的不足主要是由代沟产生的,很难进行改变,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幼儿受到这种语言环境的影响,在普通话学习中也可能会面临着一些困难。

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应当指出,在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与父母教育是有着较大差别的,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们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幼儿在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祖辈与幼儿之间的亲情和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亲情有着较大差异,祖孙情并替代不了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亲子情,当幼儿缺少父母陪伴时,其感情上的相关心理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继而影响幼儿健全人格方面的发展。同时,由于祖辈年纪较大,本身也会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幼儿在这种环境下长大,长期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也会给其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扼制了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幼儿的依赖性

由于祖辈往往会溺爱幼儿,所有的事都会“代劳”,这就使得幼儿独立性较差,对于家庭和祖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反映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上,便是缺乏自主交往与独立性。据调查统计,祖辈对于幼儿的溺爱率比父母对于幼儿的溺爱率更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与祖辈的心态有着重要关系。诚然,从对幼儿的关爱这一角度来说,祖辈们百般呵护无可厚非,但是过于溺爱的话就可能使得幼儿丧失独立能力。例如当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后,其适应期将可能比其它幼儿更长,甚至一些幼儿还会长时间地哭闹,无法适应新环境,这些都是幼儿缺乏独立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具体表现。

3 提高隔代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对策

父母应加强亲子教育

作为幼儿父母,应当积极承担起对于子女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将幼儿“丢给”祖辈,隔代教育相对于父母的亲子教育而言有着很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不利影响。因而父母应当定期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果条件允许,应当每天都进行交流,加强亲子教育,应当让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而不能被隔代教育所取代。同时,在亲子教育中,受限于时间的限制,父母应当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采取适宜的方式,提高家庭教育中的效率,在关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采取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因而也负有重要的教育责任,祖辈应当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也要避免对于幼儿的过度溺爱,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度。因此应当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积极进行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接受现代家庭教育理念,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培养幼儿活泼、独立、自信、开朗等方面的性格。为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祖辈可以在家中与幼儿进行更多、更加适宜的交流,多使用普通话和幼儿交流,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也可以对幼儿进行详细讲解,让幼儿在这种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受到熏陶。

父母和祖辈进行充分沟通

要改变祖辈传统的教育观念,作为幼儿父母也应加强与祖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幼儿和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弥补隔代教育的缺点,给幼儿提供一个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所谓扬长避短,就是可以发挥祖辈在照顾幼儿方面的细心、有经验、有耐心等优点,这对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而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父母则可以和祖辈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案,弥补隔代教育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应当避免祖辈自身的负面情绪影响幼儿,让祖辈充分了解到负面情绪对于幼儿的不利影响,尽量进行负面情绪控制,给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在学校教育中,幼儿园也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温馨、更加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幼儿能够在这个环境下积极同其他幼儿和教师进行交往,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事实上,幼儿园是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场所。在这里,幼儿能够认识更多的同伴和教师,在这种社会交往中,幼儿也能获得心理需求上的满足,这对于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幼儿交往活动,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利用幼儿的游戏天性,让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和同伴交往。对于一些由于隔代教育而存在社会交往障碍问题的幼儿,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改变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一些“毛病”。由此可见,幼儿园所提供的学校教育,也是消除隔代教育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所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随着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形式,隔代教育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受关注,而且这对于幼儿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作为幼儿的父母、祖辈以及幼儿园应当积极重视隔代教育在影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问题,提高重视程度,针对隔代教育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影响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进行解决。父母和祖辈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更加适宜的方法,幼儿园也应当为幼儿创设出更好的交往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思强.家长教养态度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及转变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81-82.

[2] 王莹莹,马琳,任珊珊.独生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学理论,:102-103.

[3] 陈扬.幼儿社会交往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J].职业时空,:168-171.

[4] 梁军,刘玲.浅论隔代教育的“相隔”与“相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21+24.

[5] 王娅霜.隔代教育问题浅探[J].科技创新导报,:140-14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隔代教育论文

为什么要做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教育 评价是指在对教育相关工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教育评价活动的管理者、评价者、被评价者及其他参与人员相互之间的基本的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教育评价的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教育评价改善趋势》 一、坚持教育评价 方法 的多样性 教育评价方法是指进行教育评价所遵循的途径和程序,是完成评价任务实现评价目的的手段和桥梁,包括评价的思想方法和评价的实践方法两大类。教育评价思想方法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1.坚持两点论的观点 即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并注意到正反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评价学生时,要认识到青少年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总是并存于一身。评价过程出现的“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势偏差、感情投射偏差、中心化偏差等均是评价者主观偏见表现,应予以克服。 2.坚持事物普追联系的观点 从评价对象内部与外部的纵横交错联系中作出正确的评价。青少年学生既是先天与后夭、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理性与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的完整个体,又是与他人、群体、集体、家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现实的人。因此在评价时,一方面应全面评价学生,切忌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片面做铸,另一方面应在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学生个体的发展,尽可能地区分出阻碍学生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克服。 3.坚持发展的观点 以往的评价以形而上学的静止而僵化的观点看待学生,常常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其令后的发展限度。素质教育评价应从考察学生即时状态人手,着眼于其今后的发展,相信学生发展的潜力,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发展评价多于静止评价侣过程评价多于终结评价。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坚特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定位在透拔作用上。这种选拔功能的存在并日益被强化,固然有其历史原因,但更重要是人们固执而可怕的偏见:教育被认为是一整套的学习任务,任务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而越来越难,能成功地越过更高阶梯的人将越来越少二片面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只能压抑和摧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与教育评价的本质含义相悖,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誉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娇正。所有这些,与当前流行的片面强调分数、淘汰的教育评价有明显区别。为了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本人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基础。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 文化 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素质评价强调基础性,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素质。②着眼整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评价不能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即“木桶原理”,看其各项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③强调实践。人的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人将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为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活动是素质内化和外显的中介。评价学生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状况,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素质水平。④重视发展。人的素质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具有发展变化的性质,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的素质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我们应该让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内涵,逐步提高其素质水平。 三、坚持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现代教育评价的内容已大为扩展。依据教育成果及与之相关联要素作用大小,可区分出如下六个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品质、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创造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核心对象,并以此作为切人点引发 其它 层次的对象予以评价,是当前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有效的认识路线和操作路线。二是对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团队活动等的评价。将上述教育活动予以评价,无疑能提高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尽可能优化的发展。三是对直接制约教育活动质量的诸要素评价。包括对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即教师、课程与教材、教法的评价。四是对包括潜在影响学生发展社会文化背景的评价。包括对学生集体、含教师在内的班级、教师集体及学校整体的目标、组织、纪律、风气等方面的评价。其中班集体是学校实施教育目标的基础单位,也是对学生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集体目标一致、协调和谐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集体的组织水平、纪律、制度、特色风格,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师生的思想、品质、情感起着巨大的作用。五是对学校各方面环境条件的评价。学校的硬环境包括学校校舍的位置、朝向、面积、质量、采光、排水、有无污染和噪音;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课外活动室、体育场所.图书馆、实验室、礼堂以及教育设施的人均占有的数量与功能发挥状况;伙房、食堂、厕所、医务室的地点安排、_卫生条件和管理状况等等。对这些要素的评价,不但要看原有的基础状况,而且要看对现有条件的利用和效果。学校所处的软环境,即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周围的地区特点,附近居民区内有无学生不宜参与的玩乐场所与设施,社会的道德风尚等。特别要对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教育因素,尽量克服不利教育因素的 措施 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六是对学校行政管理,包括学校各个领域的管理的评价。评价学校管理,要着重评价学校管理程度以及管理效果等,还要评价学校在社会的影响与声望。 四、坚持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是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与组织。据此,学校教育评价主体包括了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和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联的社会成员和组织。教师、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机构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成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毫无疑问的。家长居于教育评价主体地位也是客观存在,因为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至于学生能否成为评价的主体,是值得讨论的。现代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学生在主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教育活动、教师和学校的各方面进行评估。要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并从中逐步实现将外在的评价目标内化成自觉要求,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即主体性应表现在评价过程之中,而不是评价的结果上。具体地说,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充分向学生展示评价活动的各个要件,诸如评价目标、意义、标准、方式和进程等。第二,组织学生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进步状况,并能根据自查结果发现间题及其原因,及早调整自己的努力目标与行为。第三,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各种评价结果,并与每位学生一起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及进步计划。 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篇二:《试谈中职医学生德育教育评价》 医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 爱岗敬业 的重要途径。对医学生展开德育教育,能够为提高未来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疗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中职医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在我国对青少年的心理调查中显示,13岁到18岁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多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合格率仅为17%,他们年龄介于中学和大学之间,心理特点非常明显,其大多数的青少年心理素质都不合格。中职院校的医学生也处于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这些学生比较独立,不喜欢家长或教师过多的干涉自己的生活,自主意识比较强烈。并且,他们的世界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自我定位不准确,还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虽然中职医学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是他们的行为还不能稳定,看待事物不能够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中职医学生素质教育中,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知道了作为医学生以及未来的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并没有深刻理解,没有将这些素质发展到自身。对于德育教育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国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中职医学生德育教育不足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心理也逐渐产生变化。功利性、利益至上的负面心理逐渐扩大,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中职医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健全,比较容易收到外界的干扰,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比较容易产生混乱。医学生对于医生的职业素质产生错误的认知,其医生的职业道德被弱化,人格丧失情况比较严重。所以,目前我国中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不高,个人主义比较强,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教育环境的影响。 很多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并没有非常大的帮助,反而是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影响比较大。由此看来,学校的教育环境能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中职医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没有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德育氛围不高,学生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学校过于强调医疗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素质和人文教育,功利性比较强。这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教育非常不利,作为未来的医疗行业人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不够。 3.医德教育的实践性存在不足。 对德育的认识上有所欠缺,认为其可以单独来培养。虽然大都中职院校中都有开设专门的医德教育的课程,但是认为这门课程是教师需要负责的任务,这就使得医德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脱离。而且在医德教育中,主要以理论形式和正面教育的形式来进行,说服力度不足,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的、切实的教育形式,对于这些不良的医疗行为并没有结合医德角度来分析,这样对于医德教育来说只是流于形式。 三、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角色转变。 近些年我国非常关注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比如每年都会进行一些优秀人才的评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医生”等。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雷锋榜样的人或事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样,在中职医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可以将优秀的 事迹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学生扮成事迹中的主人公,去真实的感悟和体会,进而去引起共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加强构建良好校园环境。 除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之外,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要想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得到更好的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的熏陶对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环境影响学生可以将理论的功德规范制度转化到内心思想和行为活动上。所以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不仅需要课堂教师的指导,还要通过周身的校园氛围来共同培养,让学生对于德育思想能够深入渗透。 3.创新医德教育方法、加强教师职能。 符合现代的教育规律,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层面上。可以分组讨论,将违背医德的事例与优秀医德事迹、良好的医德行为来对比,突出遵守医德的重要性,也更具说服力;还可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正确的行为,将医德信念强化于内心。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引导职能,作为教育的引领者对于医学生的德育教导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通过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身作则的榜样更让学生感同身受,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医德思想和行为。 四、 总结 德育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素质型人才。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变换,每个国家、每个行业都在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培养与之相符的人才。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已经是当今趋势所在。希望在德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工作中能够带来更多的积极力量,同时愿培养出更多的医德兼备的全方位人才,为我国提供稳固的医护人力资源基础。 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策略》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很多,但是目前很多评价大多重视课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信息学习的整体评价方面表现不足。在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教学课时却减少的时期,对学生的教学评价知识简单从课堂教学或者竞赛结果着手明显是不够充分的,它会限制现代小学校学生的进步。所以结合教学实践,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小学信息教学提供相应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评价;策略 一、当前信息教育评价中的不足 1.重视形式,忽略内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多样,但是在大量的评价中,很多都只是在进行表面形式的评价,没有真正内涵,这就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在小学信息教育中存在着较多不足。不少老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只是让学生快速完成课后的评价表;很多虽然在课程中进行了组别评价,也在黑板上进行计分,但往往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内涵,让很多组别没有得到分数;还有的虽然计分了,但是在课程完成之后并没有进行反馈,使评价失去了作用,在促进学生竞争和获取知识进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2.重视课堂,忽略课外目前,不少教师在对学生信息、学生成果的评价中只重视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但是学生在课后使用、学习信息教学,或者沉迷于玩游戏等行为却没有被结合到相关的评价当中,因为现在很多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已经比家长更高,让学生在课外计算机学习中的行为没有人监督管理。很多地区的信息课程只有在特定的年级开课,所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长往往会比规定的时长少很多,所以只是课堂中的评价是不充分的。 3.重视当前,忽略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大部分都只重视当前课堂学习以及作业的评价,对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或者这一学期的评价方面有所缺乏,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没有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价。 二、建立有效评价的方式 要想使用既有效又便捷的评价方式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使用“积分制度”,完成评价的过程性和累积性积分评价的制度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较多,在信息技术的评价中也十分有效。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都设定一个信息技术积分表,积分表为横坐标,学习任务为纵坐标,使用每周统计的方式,来得到奖励。比如,可以使用不同的印章来当做学生表现出色的表扬,分别评价学生的课内与课外。在每周提前说明奖励的内容,如果表现出色的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每个学生一周最多能得到两个,一个学期最多的为四十个。 2.注重记录与反馈,提高评价效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还能减少教师由于评价工作而多出的任务量。在信息技术的评价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制定的积分表要让小组长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在下课后进行回收,积分表使用个人记录,互相监督的方式。在课程进行时,有符合标准的,学生可以立刻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回答正确、学习任务认真完成、有个人想法的表现、团结合作情况良好的教师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告诉他们加分以及扣分的情况。 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的评价工作更加认真地进行,贴近学生,养成习惯,而不是只进行表面工作。在课后,要鼓励学生能够互相分享与展示自己的 学习心得 ,同时在积分表上进行记录。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评价能够真实有效,及时进行反馈,才能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可以经过查看学生积分表中的项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针对性教学,监督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加强对于学生鼓励与监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三、建立有效评价的原则及效果 1.结果呈现与过程努力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前,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计算机课堂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我们周边发生的生活现象和事件来引导课程的进行,配合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贴近生活的一面,然后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并享受学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巧妙把今天的课题和专业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一起又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就会提高兴致,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围绕着刚才的话题让学生辩证,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 2.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相结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如及时在作业中写下鼓励学生的话。鼓励学生对课堂大胆提出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正面回答或者进行正确引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下和课外活动中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增加老师的个人魅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3..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形成学生的团结与竞争意识在学习竞争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在游戏竞争结束后,每个学生开始 自我评价 ,并且对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进行互相评价。教师进行合适的点评与总结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需要对竞争失败的小组进行激励和指导,对任务中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加深和归纳。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使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可以按照自身实际与其他同学一起选择竞争或者合作,教师要注意在结束后的评价归纳是不能缺少的。 4.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素质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紧抓学生的成绩,但这种教学理念是应该被摒弃的。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小学教学基本都是启蒙式的,只有在一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续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要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表扬那些善于思考,具有 创新思维 的学生,要对学生的想法表示尊重,要积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完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后,我们还使用引导学生进行文明小博主的课后任务,让学生能够文明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交流,分享关于学习中的趣事。学生在发表、经营自己的博客时,也能够提高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使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课堂中以及课外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外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有目标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还能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使用计算机,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影响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袁鲁禹.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评价策略[J].教师,2015(11):62. [3]安琦.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5.

中小学体育教学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由于室外课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动态性,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面对这突发问题,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应变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准确地进行处理,否则课堂就会出现失控。下面我就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情以及如何进行处理进行解答。1、学生违反课堂常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常规的问题,如:学生出现迟到、擅自离队、穿皮鞋牛仔裤、上课不听老师口令、练习不认真等。出现此类问题,体育教师必须先了解情况,问清原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绝不能盲目批评,其次教师要加强课堂皇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养成学生良好的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对待学生违规问题也不能姑息迁就,要循循诱教。2、学生练习失误问题。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现失误现象,由于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上准备活动不允分,或者敷衍了事。在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时没有认真的听讲,练习时就会造成失误,甚至会造成身体损伤。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首先保持镇静,与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所在,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条件,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降低难度、加强保护、加强辅助练习来引导等让学生在低难度下完成动作,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态,必要时教师可以改变教学内容或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3、学生运动性损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示范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经常会遇到学生摔伤、手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中暑、运动性休克等问题,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伤害事故时,教师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进行处理,但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了解皮肤擦伤、手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中暑、运动性休克等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防止由于处理不当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出现学生损伤事故时,首先要学生停止练习,检查受伤同学的伤势情况,轻者可由同学陪伴到校医室进行处理,必要时马上送医院救治,如果事态严重需要教师长时间离开课堂时,则要向有关领导讲清事情的原委,请其他老师代理管理,防止课堂失控,切不可放任不管。出现学生损伤后,其余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分析阐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消除其他同学的紧张心理,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避免学生损伤,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本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变化和行为,准确判断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制定好教学计划,把握教材难易度程度,科学安排合理的教学教法,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不断总结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4、教师口令失误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运动项目学生是围绕教师口令完成动作。此时,教师会出现口令失误的现象,特别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会因为紧张而发错口令。遇到此类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备课不细致,课前准备不足,对教材掌握不熟,教师情绪不佳等。此时,教师绝对不能惊惶失措,更不能因学生起哄而刁难、体罚学生,造成师生对抗,而应及时纠正错误。为避免教师犯口令错误,教师平时应加强口令练习,课前要熟悉本课的教学流程,动作要领,克服紧张心态。 5、教师示范错误问题。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是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把动作要领准确、完整的传授给学生,教师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准确的讲解、示范,给学生展示完整的技术动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给学生做动作示范时,难免会偶尔出现一些技术上的失误。此时,学生对教师出现的失误,可能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反应,可能有出现取笑和起哄。导致教师示范失误的原因:注意力不集中、平时练习少、对示范动作生疏、年龄偏大、身体素质下降等。对待示范失误问题,教师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意气用事,也不要惊慌失措,要在尽短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不要一味地批评学生的嘲笑,而应诚恳的说明一个典型的错误动作,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指出如何防止或纠正这个错误的动作,然后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这样不仅可以化解教师的窘境,还可以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还会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正确动作的印象和理解,便于掌握,把学生的思维从嘲笑中转移到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动作要点上来,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意外作用。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教师对自己实际能力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上课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热身活动和对所要做的示范动作的反复练习,保持良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如教师因年龄及身体素质下降或临时有病等原因无法完成示范动作时,可以借助其他教学工具。如挂图、模型、幻灯片等方法进行演示和讲解,也可以在课前给体育骨干或小组长进行培训和反复的演练,由学生代做示范。6、保护与帮助的失误问题。保护与帮助的失误一般发生在体操、武术、跳高等项目的教学中。造成失误的原因很多,如疏忽大意,判断失误,保护与帮助方法不当等。出现失误后,教师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分析指出失误的原因,简述保护动作的要领,让身体素质较好和身体素质较差而完成动作比较好的学生分别示范,以鼓舞信心,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再次讲解示范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动作完成较差的学生试作,教师演示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相信教师保护帮助能力。给予正面引导后,既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也能有效的完成课堂教任务,鼓励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在写论文的研究意义的时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如下:

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就是,所写论文研究的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的新意。次也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此观点的,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而且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也要有详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作者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当然,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要从现实的方面去进行论述,要写的具体点。这里,作者可以了解一下数学教学论文研究有什么意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扩展资料

论文作用

所谓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就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

⑴、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

⑵、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撰写科研论文,不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也是个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⑶、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教育科研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十分宝贵的。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现代自然科学已经把全部思维内容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加以扩展,以至把它的旧的形而上学的限制和公式完全推翻了。

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564页)可见,为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人们交流认识,承接认识成果,必须搞好论文撰写。

⑷、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

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意义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科学设计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一、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意义

1.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心,有助于教师个人发展。很多地方高校招聘引进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师范教育的背景,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只是经过所在高校短暂的上岗培训后就直接走上讲台授课,底气不足。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增强其教学自信心,并促使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尝试,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2.增强地方高校师资力量,有助于高校长远发展。与国家重点大学比较而言,地方高校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型教师的培养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由于各种客观和现实原因导致地方高校往往难以吸引优质师资力量,需要自己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最有潜力的资源,科学客观地评价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帮助他们成长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

3.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承担着各个专业大量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长、与学生接触机会多,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专业教学效果有很大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对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指标上重科研轻教学。长期以来,教师晋升只重视科研成果,以论文数量和课题级别作为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的主要指标,轻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虽然我国提出要建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但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应该是以教学相长为目的的,而高校的发展仅仅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显然会阻滞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将出现教学科研“双消”的现象。

2.评价方法上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过度看重科研成果数量与教学工作量,尤其是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身心状况。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科研成果的数量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但科研成果的质量却是影响学校知名度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身心状况投入到科研之中,才能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3.评价模式高度单一。评价模式的单一性表现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时效性短暂等。在评价指标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主要以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量来评价教师的业绩,而忽视科研和教学质量、主观工作态度等。在评价主体上都是学校决定科研考核成绩,学生决定教学考核水平,忽视教师自评和同行评价。在评价的时效性方面只注重教师的业绩即时产生的.短期效应,而不考虑业绩产生的长期效应。

三、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青年教师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设计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静态评价体系是指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自身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高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学和研究,是进行知识生产的场所,知识生产的规律决定了知识生产者即广大教师需要有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往往与教师的薪酬、晋升直接挂钩,朝令夕改的政策的根本性变动会导致受益不均,引起广大教师的浮躁和不满。评价体系的动态是指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转变、专业技能的发展,青年教师可能出现岗位类型的转变,原先的评价指标和指标量化权重不再适合甚至束缚教师自身发展,这时评价体系对于教师“个体”来讲应该做相应的合理变动。

2.设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目的在于,促使青年教师认真完成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发现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当前相当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绩效考核机制中,青年教师处于弱势地位,考核的结果常常使其产生高度不满情绪,继而引发消极怠工甚至离职的严重后果。因此,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应该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激励机制为措施,以发展为目的,最终实现青年教师成长、高校办学水平提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共赢。

3.设计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评价体系。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规章制度,是学校的“法律法规”,其实施必须具有原则性,即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的操作机制必须千篇一律,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高校、学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制定灵活的操作机制细则。例如,文史类院校与理工类院校、国家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等,在评价体系的操作机制细则上都应有所区别,甚至评价体系指标或评价指标权重方面都可以灵活变动。理工类院校申请高级别的课题比较容易,并且容易申请到横向课题;文史类院校申请国家级等高级别的课题比较困难,并且很少有机会申请到横向课题,因此科研指标对参与课题级别的设定就应该有所不同。又如,我国正在鼓励建立一批科研型大学,这类院校的科研任务比较重,评价体系中科研所占比例可比普通高校高点,相应地,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与重点高校的青年教师相比往往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不强,因此可加大对其教学能力的考核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宝林,许文婷.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刘水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与提升[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

研究论文为什么要有条理

因为研究型论文本来就是一个有条理有结构,有框架的论文。论文本身就分为目录摘要正文引言参考文献等内容,考虑各模板的话,可以让论文更加的结构明了,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的撰写。

(一)主题的写法。科研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科研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二)题目的写法。科研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三)摘要的写法。科研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通过阅读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四)引言的写法。一篇科研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5.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科研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1.论文结构缺失、失衡。

毕业论文要浑然一体,布局完整。但有的毕业论文开头既没有说明课题的来源或者研究目的、意义,也不交代研究的方法和调查的手段,-开始就列举大量事实和数据,让人觉得“没头没脑”.有的结论部分没有个人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评论。

2.结构松散,缺乏条理。

毕业论文要有层次、有条理。自然界或社会上的事物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的材料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如平行关系、递进关系、对立关系、接续关系等。总之,理清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上体现出来,文章的眉目就清楚了。但有的毕业论文内容上东拼西凑,层次既不遵循各部分内在逻辑顺序,也不符合作者和读者的认识规律,会使人感到生硬和意思不连贯。

3.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

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只有理论分析,从理论到理论,缺少必要的、充分的事例和数字的依据;第二种是材料很多,但在选材和组织材料上欠佳,缺少严谨的逻辑性。第二种问题在许多毕业论文中容易出现。

4.摘要、绪论或结论相混淆。

由于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明白摘要、绪论和结论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致使三者内容相混。在一些毕业论文中,摘要、绪论和结论不当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5.论证方法单调。

有的毕业论文在论证主题过程中,方法比较单调,显得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例如,有的文章从头至尾采用一种例证法,围绕大论点,提出小论点,用一个事例说明,由此得出一个大结论,论证就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有的文章格式单调,往往是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然后提出几点对策,再加上陈旧的观点和数据,文章就没有论证的力度和说服力。

以上就是关于毕业论文结构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 索引序列
  •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
  • 为什么要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 为什么要做隔代教育的研究论文
  • 为什么要做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为什么要有条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