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老年心理学研究论文

老年心理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老年心理学研究论文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达到了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农村养老老年人心理论文题目可以写作,农村老年人心理研究,阐述农村里如何养老。

关于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论文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达到了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年轻的心态会过得更幸福。那么老人如何保持年轻心态呢?下面我分享了老人保持年轻心态10个技巧,希望能帮助到你。 老人保持年轻心态10个技巧 1、巩固爱情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恩爱夫妻多长寿”。愈是年老愈要珍惜、巩固爱情。老年夫妇切莫分开各自跟随儿女过日子,而应朝夕相处,说说悄悄话,相互体贴,相互关心。 2、活动手指 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 健身 球,可以刺激 大脑 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3、保证睡眠充足 中老年人要学会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4、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 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 神经 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使 脑力 保持最佳状态。 5、保持大脑的活力 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 绘画 、 下棋 ,培养多种 兴趣 爱好 。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6、珍惜亲情 人到老年更应珍惜对配偶、对子孙的感情,让亲情充满天伦之中。尊重儿女们的选择,不要过多干预儿女的生活。 7、调节饮食 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些 动物 脂肪和含糖类食物。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8、注意世情 进入老年,也应入时,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因为恰当的修饰能给老人带来活力,它会使老人自感年轻。同时,注重仪表也利于社交活动。 9、增进友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对许多老年人来说体会尤为深刻。人到老年害怕孤独,应该多交朋友,并常与老友聚会,或结伴郊游,使老年生活兴趣盎然。 10、愉悦心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心胸豁达大度,逢事淡然处之,勿与人争高低,尽力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确立精神支撑,从中寻找乐趣。琴棋书画,种花养鸟,都是最佳的选择,自可陶醉其中。 6种水果适合老人吃 1、葡萄 高 血压 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处 疾病 发生以后,很难根除,需要在平时的饮食上多加注意,除了少吃盐以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葡萄,葡萄这种水果中含有一些 微量元素 钾,它能促进人体内部钠的排出,能让过高的血压降下来。 2、草莓 人类进入老年以后,身体的 消化 能力也会减弱,经常会出现 消化不良 的症状,这时可以多吃一些草莓和猕猴桃,它们能调节胃酸分泌,也能消除肠胃中的多种病菌,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平时多吃一些,能让消化不良的症状明显缓解。 3、山竹 山竹是一种热带水果,它肉质细嫩, 营养 价值高,能为人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这种水果还能清除人体 血液 中的胆固醇,可以避免它们在血管壁上积存,平时老年人多食用一些山竹,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硬化和高 血脂 的发生。 4、猕猴桃 猕猴桃刺激孤立组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可以降低 糖尿病 患者的 血糖 。其粉末与苦瓜粉混合,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猕猕猴桃含有大量的天然糖醇类物质肌醇,能有效地调节糖代谢,调节细胞内的激素和神经的传导效应,对防止糖尿病和 抑郁症 有独特功效。 5、雪莲果 雪莲果含有较高的钙、镁、铁、锌、钾、硒等及微量元素。可以调理血液、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有明显的 保健 作用。雪莲果另含有20种氨基酸和钙、铁、钾、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6、枇杷 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当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 中医 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吃枇杷时要剥皮,除了鲜吃外,亦有以枇杷肉制成糖水罐头,或以枇杷酿酒。枇杷不论是叶、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 老年人饮食十大 注意事项 1、数量要少 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 健康 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2、饭菜要香 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所以为老年人做饭菜要注意色、香、味。 3、饮食要热 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于健康。 4、饭菜要烂 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烂一些。 5、味道要淡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下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至8克为宜。 6、水果要吃 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两餐之间应吃些水果。 7、蔬菜要多 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 心血管 和防癌、防 便秘 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8、吃时要慢 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的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9、质量要好 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含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10、食物要杂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品种应保持10种左右。猜你喜欢: 1. 人如何防止衰老 2. 如何有效保持年轻 3. 夸老年人年轻的话 4. 夸奖老人年轻的话 5. 女人保持年轻心态的秘诀 6. 关于老年心理学的论文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也频频发生,而焦虑症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患病率最高为。但是焦虑症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很多老年人同样会患有焦虑症,老年焦虑症原本是较易治疗的心理疾病,但因识别率低,导致精神致残、自杀率高,成为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因为不易发现,成为老年人健康的隐藏杀手,值得警惕。所以不仅仅是老年焦虑,其实老年人心理健康更是不容易忽视的。其实老年人的心理也是脆弱的,也会有很多心理问题,所以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想要知道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论文,可以关注一些养老网页或者是去看一些养老话题,当然了更多的权威论文,可以去专业网站找找。

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旨在引导老年人更加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体育锻炼;老年人;心理健康;运动处方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重要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发展日益恶化,并逐渐呈现高龄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理功能日益衰老、退化,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之一。

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价值感:不能适应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状态,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2)自卑心理: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很容易因为感到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深深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3)黄昏心理。由于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催患疾病,从而丧失生活兴趣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失望;对任何人和事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因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已广为接受。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改善,卫生保健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体育锻炼的健心作用表现在长期心理效益与短期心理效益两个方面[1]:长期心理效益是指长期系统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的一些稳定心理特质的影响,即对减少抑郁,提高认知功能,建立心理自我观念的作用; 短期心理效益是指单次体育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的影响,即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减少应激和紧张等作用。

有研究表明[2],老年人中参加体育锻炼的随锻炼年限的增长,能有效地缓解心里情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焦虑和抑郁较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严重。还有研究显示[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不会因为离退休而变得孤独和忧虑,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价值观念更新快。

老年人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训练年限越长,越能有效地保持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越能有效地延缓人体机能衰退过程。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点:

1.体育锻炼能调节老年人心态,稳定情绪。体育锻炼可以补偿情绪上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以提高人的生活乐趣,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张、焦躁不安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而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缓慢、舒展的体育锻炼更能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心里焦虑和抑郁。

2.体育锻炼可增进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增加交流。老年人的普遍心理特点是害怕生活单调和生活孤独,他们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并且老年人在一起可以谈论许多有关老年人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起到了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老年人在这种群体的活动中感到心情舒畅,生活充实。

3.体育锻炼可预防和治疗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4],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人能预防心理疾病,对于患轻度与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患者,运动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体育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在运动中寻求最佳的心境,在各项运动中感受到快慰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馈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三、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不仅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而且能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

l、老年人运动处方运动类型可以选择令人喜欢和愉快、有趣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秧歌、保健操、交际舞、上下楼梯、钓鱼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负荷低、获得的满意度高,能更好地整合老年人的意识和注意力,改善老年人的心境。2、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与运动安全有直接的影响,而心率是制定运动处方强度的可靠标准。老年人由于体质弱,在体力和精力方面都比中青年差,所以在运动中应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尤为重要。老年人运动强度以选择本人最大心率的60%-90%为宜的体育运动,因为这个运动强度能够使其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3、运动时间一般视强度大小而定,大于5分钟的运动都属于有效的锻炼范围。每次运动时间至少20-30分钟的运动,60-90分钟的运动也会产生理想的心理状态,但一次运动持续时间过长并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老年人只有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获得所期望的心理效应。4、运动频率即是每日或每周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或隔日运动一次,视运动量的大小和主体感觉而定,老年人健心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采用重复的方式,每周3―5次,最好每天一次[5]。

四、结论与建议

对老年人的关爱,一方面需要培养老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克服孤独寂寞心态;另一方面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因地制宜,社区可以通过开展义务健康讲座,印制健康手册等,使老年人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2)政府应提高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关注并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在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中增加满足老年群体体育锻炼需求的内容。应大力支持老年体育团体举办各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3)全社会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尊老、爱老意识,普及有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知识。老年体育活动管理组织者应多组织集体的体育活动,在老年人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及时解决人际纠纷、创造人际氛围良好的宽松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亮,薛欣.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4):466-471.

[2]宋相川,周亚飞.浅谈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5(1):53-5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论文

老年心理论文题目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农村养老老年人心理论文题目可以写作,农村老年人心理研究,阐述农村里如何养老。

心理学专业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心理学专业的论文选题应该怎么去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_心理学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管理心理学论文题目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的组织作用研究

2、基于管理心理学下的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探析

3、浅析管理心理学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4、基于管理心理学视角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

5、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管理层的领导艺术

6、管理心理学在服装生产管理中的运用与分析

7、谈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课堂管理

8、管理心理学在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分析

9、管理心理学在职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以SGZ学生干部培养为例

10、新时期 教育 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11、浅议腾讯公司的管理模式--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

12、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新生代应用分析

14、管理心理学视域下开放大学教师激励机制创新

15、1+x证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模式研究--以《管理心理学》为例

16、浅析管理心理学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7、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下激励机制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理论研究

18、基于转化式学习的 思维导图 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

19、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与探索

20、立足管理心理学 浅析高校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

21、激励与评价:管理心理学视野中的地方志管理

22、管理心理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23、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管理心理学应用性课程建设探究

25、管理心理学应用在部队全面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6、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7、管理心理学在上市公司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中的运用探究

28、管理心理学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质量提升策略

29、管理心理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讨

30、管理心理学视角下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改进

31、管理心理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32、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33、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34、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35、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6、信息化下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与创新研究--以学院网络开放课管理心理学为例

37、工程公司 企业管理 中防卫过当的解决方案

38、《管理心理学》有效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9、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浅谈民生公司的员工激励 措施

40、基于管理心理学探析消费维权档案的安全保障

41、翻转课堂在文科课程的实践与 反思 --以"管理心理学"课程为例

42、护士长服务型领导行为培训方案的构建

43、浅析管理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44、高校管理心理学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构建

45、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6、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尝试

47、管理心理学视阈下手术室"90后"护士的管理

48、基于管理心理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

49、基于微模式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50、多元领域视角下的专业物质环境 文化 建设研究

积极心理论文题目

1、 班主任工作中积极心理辅导力的运用分析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整合探索

3、 浅谈初产妇早期积极心理护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4、 护理硕士研究生积极心理资本与科研能力相关性研究

5、 积极心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6、 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7、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

8、 个体心理学视域下贫困生积极心理教育

9、 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0、 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积极心理品质

11、 医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12、 积极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13、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源开发研究

14、 积极心理疏导对晚期宫颈癌化疗患者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15、 积极心理日志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16、 积极心理暗示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7、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和治疗家庭中问题孩子的新思路

18、 智障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微

19、 我国听障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全程开展积极心理教育

21、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心理的建构

22、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综述

2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24、 陕西省12所医院医疗工作者积极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25、 积极心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中的运用

26、 加巴喷丁和盐酸曲马多联合积极心理暗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观察

27、 积极心理暗示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8、 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

29、 农村孤儿积极心理品质的状况及其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30、 华侨留守 儿童 积极心理品质在孤独感与前瞻适应间的作用

31、 积极心理干预对结节性痒疹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2、 积极心理干预对CHF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影响

33、 积极心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结局的影响

34、 积极心理教育提升高校课堂质量的策略初探

35、 老龄化背景下积极心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36、 团体辅导课堂教学方式对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效果的影响

37、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38、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关怀

39、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内地新疆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40、 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践研究

41、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信效度检验

42、 “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43、 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研究

44、 具有身份认同的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45、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探究

46、 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资本研究

47、 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研究

48、 高职外语课堂积极心理干预模式及路径构建

49、 积极心理干预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进展

50、 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效果研究

51、 积极心理资本对医学高职生自我教育的作用研究

52、 驻礁军人积极心理资本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

53、 积极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研究

54、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压力关系调查研究

55、 社会治理视野下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调研及对策分析——基于四川“留守儿童之家”

56、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57、 “信望爱”校训下新疆内高班积极心理校本课程实践

58、 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特质调查分析 报告 ——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59、 中国传统思想对于积极心理与教育的价值研究

60、 畲乡青少年家庭功能对前瞻适应的影响: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

热点 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1、浅谈培养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体会

2、关于心理教育行为分析

3、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办法

4、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

5、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8、论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9、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10、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11、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12、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 经验 浅探

13、试论学习理论家的人性观

14、错误在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地位

15、教师的学生观及其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16、试论“举一反三”的心理学基础

17、认知心理学对现代教学论的影响

18、试论概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9、试论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20、现行组织者―一种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策略

21、论强化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22、学习迁移的规律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24、试论外语学习中本族语的迁移与干扰

25、维果茨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26、人本主义学习观点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7、谈谈合理的习题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数学教学

29、浅谈教材编写的心理学原则

30、归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31、课堂中举例的心理学分析

32、广义知识观、目标分类教学及其教育意义

33、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分析

34、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

3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36、试论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37、问题情境与启发式教学

38、课堂学习的社会心理分析

39、试论观察学习的功能与条件

40、学生数学估计能力发展特点及认知机制

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心理学专业探讨论文

★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心理学硕士论文(2)

★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题目选题

★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2)

★ 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 环境心理学论文选题

老年心理护理论文题目

护理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已经被多少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现在很少有比较好的题目,如果你想写的话,可以从比较传统的题目中发表出自己新的见解,结合时代的新意,以及现代护理技术的新标准来入手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达到了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一般这类论文都比较好写,我.擅.长.给你出了150个题目 你可以备选的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99、康复体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观察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148、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149、心理护理干预减轻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150、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老年护理是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和健康 教育 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结构比例不断改变。老龄化的速度很快,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的时间里,预期健康寿命只占1/3左右。老年期的患病随年龄的增长呈正增长,而在各种患病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做好心理护理以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个永恒的主题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心理保健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老年期是人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此阶段人处于衰老的过程,身体各个结构老化,功能下降,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如老年斑增长,骨质疏松,泌尿生殖系统改变等;而从社会角度讲,老年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生活改变,如退休,配偶亲人死亡等,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变化都是痛苦的,生活改变随之会出现相应的心理改变,那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理改变 、 社会地位改变、环境因素、疾病因素 、生活方式 文化 程度、营养缺乏及生活事件的影响。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老年人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所给予的心理护理:

孤独

孤独的心理护理

①维持与社会的接触,应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来摆脱孤独。

②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和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将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适应。在护理中应与老年人的家庭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

③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应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

④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例如,下棋、听音乐、 唱歌 等娱乐活动,以及打 太极拳 、练气功、自我按摩等。

⑤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应经常指导老人保持开朗、平静、乐观的情绪。培养其生活情趣,使老人摆脱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开朗、健康的心境。

⑥做好躯体疾病的护理: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如果老年人患有某种躯体疾病,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孤独心理,护理人员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可使老年人增加信心,同时,应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锻炼等情况,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生活的信心。

⑦确保老年人安全,重点护理有消极言行的老人,以防发生自杀等意外事故。

抑郁

抑郁的护理

①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包括了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经常与他们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

②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

③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使其精神愉快,减轻衰老的感觉及疾病的负担。

④帮助老人们学会自我排遣寂寞,调剂生活的办法,使老年人克服困难,保持良好心态。

健忘

健忘的护理

①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有时会将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的安排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制定日程安排,以便于加深记忆,例如,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用规律的日常活动。

②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应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要过分担心。同时,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减少因健忘所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③加强健脑锻炼:健忘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老人们仍然不应放弃健脑锻炼,护士应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做加强记忆的思维活动锻炼,如背诵诗词,英文单词,经常下棋等,有条件都还可以学习计算机。

3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

目前我国城市老人前三位的死因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受过精神刺激和爱生闷气的人,易患胃癌,专家认为,忧郁消沉的人,其免疫力下降,促使癌症发生或日趋恶化,乐观爽快的,其免疫力增高,肿瘤生长受到抑制。[2]因此,老年的心理卫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问题,让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的 方法

首先应教育老年人:对人生要有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向老年人讲述及示范各种情绪调解法,如自我教育法,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解法及适当发泄法。

培养适当的兴趣及 爱好 ,老年人退休后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因此应帮助老年人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多用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

消除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小妹.《社区护理学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许能锋.《预防医学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

?【摘要】 目的 总结 各种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的 措施 。方法 阅读文献,总结老年人家庭护理的措施,得出全面的结论。结果 开展老年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人及家人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至关重要。结论 老年人家庭护理模式还不完善,不能全面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 老年人;家庭;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我国居家养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养老护理员尚缺乏规范性的培训。由此就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对老年人的家庭护理提供更好的依据,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康复指导、老年病人及健康老人的营养指导和生活指导、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

1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护士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维护家庭健康的系列化和多样化护理活动。以促进和保护家庭健康为目的,预防家庭成员发生或减少疾病及并发症,并帮助家庭成员护理和适应疾病,以发挥成员最大的健康潜能,家庭健康护士需在健康连续状态的任何领域为家庭提供护理,家庭护士还可选择不同的地点为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如可在社区护士的办公室里、在家庭所在地或家里等。同时,家庭护士还要为不同的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包括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有急、慢性病人的家庭,正处在变革中的家庭等。

2 方 法

?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 高血压家庭护理1 高血压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各重要脏器有严重损害。

? 依据病情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 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

? 帮助病人避免遗忘 将服药和生活中的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用醒目的字体标明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让老年人易于识辨。

?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 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饮食上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等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 老年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病情不重的老年人,只需要饮食加以控制,口服一种降糖药片就可以了。若出现并发症则应及时就医。糖尿病人饮食要按病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和血糖、尿糖的变化来定,再按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出每天总热量和三餐分配,并按食物成分转为食谱。这些应由医师和医院营养师提出,有家庭护理遵守实施。为了测定血尿糖变化家庭护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尿糖试纸。

? 老年震颤的家庭护理

? 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的震颤症状与精神因素、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应避免刺激和情绪激动。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其家属,都应对这一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应始终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

? 生活上多照顾 肌肉的震颤、关节功能的障碍,家人应给予多方面的照顾。患者服药时,要事先为其准备好开水;穿着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及开襟在前、不必套头的衣服。刮胡子使用电动刮须刀,使用纸杯或塑料杯刷牙。进餐时不要催快吃快喝,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且质轻的杯子。在患者的碗成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以防滑动。

? 坚持终身服药 由于治疗所用的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必须强调按时、定量服用,不要轻易停止或自行改用其他药或加大剂量。对于中晚期病人应把药物送至病人口中,看着他服下。

? 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

? 理解和宽容老人 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不能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老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不能侮辱人格,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可以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写在卡片上,放在他的口袋里。

? 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老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着服下;睡床要低,必要时可加栅栏。

? 注意饮食营养及个人卫生 进食缓慢,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 老年人心理家庭护理

? 掌握特性有的放矢 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几乎每个老年人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个性脾气,做到有的放矢,因时而变,合理适度。

? 热情关怀,精神安慰 帮助老年人正视现实,鼓励老人要有新的人生追求,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胸怀坦荡,情绪乐观。同时要多关心老人物质和精神需要,与其共享天伦之乐。

? 稳定情绪,启发疏导 老年人处境特殊,常因生活中细小事件引发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中要注意细微观察,尽量满足老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督促和帮助老人注意仪表整洁,将衰老的不良刺激降低到最小限度。另外,在老人面前尽量避免谈论家里或个人不愉快事件,避免谈论死亡话题,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3 小 结?

居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健康。运用现代护理技术,通过护理手段尽可能稳定或延缓慢性病的发展,一旦发展则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预防各类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对慢性病的晚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安全的姑息性诊疗护理支持系统,以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生活、饮食营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使人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处于接受有效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2] 乐晓平.从日本老年介护发展过程看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73—75.

  • 索引序列
  • 老年心理学研究论文
  • 关于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论文
  •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 老年心理论文题目
  • 老年心理护理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