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Minimal Residual Disease),即微小残留病灶,指癌症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体内仍有残留的恶性肿瘤细胞存在,细胞坏死或凋亡过程中释放出肿瘤循环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同时也有NCCN指南和专家共识将MRD表示为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即可测量残留病灶[1]。MRD会引起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所以癌症患者需要监控MRD,监测术后肿瘤复发风险。基于检测ctDNA的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无创、便捷等特点,优于传统的临床或影像学方法鉴定出有肿瘤复发的患者。但是ctDNA的检测受大量游离DNA(cell-freeDNA,cfDNA)背景信号影响。因此,MRD检测应使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目前检测MRD的技术众多(详见图2),而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技术是其中三种: 1)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MFC),是一种快速、定量鉴定癌细胞的方法,其峰值灵敏度为,即1万个正常细胞中的1个癌细胞。6色(或更多)流式细胞术分析是检测异常MRD免疫表型的最常用方法。 2)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为qPCR或RT-qPCR,可以根据其特有的遗传变异,如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识别恶性肿瘤细胞;本质上是癌细胞的特定DNA片段被复制和扩增,使它们更容易检测和计数,因此即使癌细胞数量非常少,也能通过PCR检测出基因异常; 3)NGS是一种极为敏感的DNA测序方法,其峰值灵敏度为,即100万个正常细胞中有1个癌细胞。NGS可以检测B/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克隆性重排,作为新兴的MRD检测方法,已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并推荐。2017年版国际临床实践指南(NCCN)、和2017年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均推荐NGS作为MRD检测方法。 总的来说,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MRD检测方法。qPCR及RT-qPCR检测MRD的灵敏度较MFC高,但更为费时。NGS作为MRD检测的最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MRD检测的灵敏度,对于评价治疗疗效、预测疾病复发、实施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MRD检测最成熟也是最主要的应用是血液肿瘤,已成为NCCN临床标准实践的一部分,FDA唯一批准的MRD检测产品也仅用于血液疾病。但随着很多临床试验的推进,MRD近年也在慢慢扩展到实体肿瘤中,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并以实验室自建方法(LDT)的方式参与临床决策【3-6】。目前实体肿瘤MRD的检测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不同实体瘤个体化差异大,即每个患者个体中仅携带非常少量、相同的基因突变,对panel的设计要求高。 2、早期实体瘤释放到外周血的ctDNA含量非常少(低于1%),对检测灵敏度要求极高。 针对上述难题有两种解决方案:①使用NGS大panel;②开发个性化的MRD检测panel。也就是目前采用ctDNA检测MRD主要存在两大技术路线:tumor-agnostic(仅基于血浆检测的固定panel)和tumor-informed(基于肿瘤组织测序的ctDNA个性化定制方案)[7]。 由于组织先验(tumor-informed)策略在检测灵敏度上的优势,目前许多肿瘤检测公司基于此进行开发。其技术路线为先检测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变异信息,形成每个患者的个性化基因变异图谱,将其纳入MRD检测;最后通过液体活检定向追踪患者血液中的个性化变异。如上图所示,通过采集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针对每位患者选取肿瘤特异性的克隆位点进行个性化定制NGS Panel(或使用多重PCR方法),在监测时提取血浆中的ctDNA进行超高深度测序,通常在术后约四周进行MRD检测。 在一项研究中,相对于固定panel测序策略,可为病人多争取42%的时间采取适合的对策[6] 与此同时,也有研究引入新的方法学进一步升级MRD检测。鉴于甲基化在肿瘤发生早期已有显著变异、变异位点数目丰富,这些表观基因组“标记”在不同患者之间甚至在不同癌症之间更相似,使其成为新MRD检测方法的可能(尤其是针对早期患者)。针对甲基化位点进行设计个性化Panel,这种多组学捕获可以对肿瘤治疗全过程进行精准、高效地全程监测。 1、 Panel 卓越的性能表现 不论是10Kb小Panel还是42Mb WES,伯科液相捕获芯片均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优异捕获效率与均一性。因此能保证个性化的panel检测灵敏度,为MRD检测提供优质的工具。 2、 丰富的引物/探针设计经验,极速定制周期 快速针对患者选取肿瘤特异性的克隆位点设计引物/NGS Panel,最大程度实现MRD检测高特异性的同时,七天极速定制周期能极大满足临床术后约四周进行MRD检测的需求。 3、 不管定制个性化Panel还是Spike in,极大用户客户需求 TRACERx研究发现大约12%的患者复发时是一个新原发肿瘤【9】。部分检测机构为了提高MRD检测灵敏度的同时降低检测成本,采用基础模块(癌症中常见的热点驱动基因突变位点)+个体化模块(个体化突变位点)组合个体化定制panel代替原有大panel进行MRD检测。不论是小区域还是大区间,不论是Spike-in到小Panel还是全外显子,伯科探针体系均能胜任,实现了MRD检测广度和深度上的完美结合。 4、 拥有多组学共捕获Panel开发经验 例如DNA&RNA共捕获技术。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可进一步支撑DNA&Methyl共捕获等技术流程的开发。[1]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Leukemia & Lymphoma Society. [2] Chen Xueyan, Wood Brent L., Monitori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in Acute Leukemia: Technical Challenges and Interpretive Complexities, Blood Reviews (2016), doi: [3] Coakley Maria, Garcia-Murillas Isaac, Turner Nicholas C,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and Adjuvant Trial Design in Solid Tumors. [J] .Clin Cancer Res, 2019, 25: 6026-6034. [4] NCCN Guidelines [5] Abbosh C, Birkbak NJ, Wilson GA, et al. Phylogenetic ctDNA analysis depicts early-stage lung cancer evolution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ature. 2017 Dec 20]. Nature. 2017;545(7655):446-451. doi: [6] Coombes RC, Page K, Salari R, et al. Personalized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tedates Breast Cancer Metastatic Recurrence. Clin Cancer Res. 2019;25(14):4255-4263. doi: [7] Tie, [8] Shannon chuai,ctDNA Methylation & Mutation — A Two-Dimensional MRD Method Identifies More At-risk Patients and Predicts DFS in NSCLC. [9] Zviran, A. et al. Genome-wide cell-free DNA mutational integration enables ultra-sensitive cancer monitoring. Nat Med 26, 1114–1124 (2020).
ICAN研究背景: 术后肺腺癌患者9年随访研究,以EGFR突变状态以及OS,次要终点DFS,复发时长及影响预后因素 在早期可手术肺腺癌中,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人群广受肿瘤学家的关注。对于该人群,辅助靶向治疗的疗效、辅助化疗的地位以及如何优选亚群和优化方案是目前讨论热点。近期,有关此问题的多项国际和国内研究发表,让我们对于以上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我们在此综合进行讨论。 一、早期可手术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和生存情况。 ICAN研究是一项肺腺癌完全切除术后全国多中心真实世界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这些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临床结局和复发风险因素。 ICAN研究显示,中国肺腺癌可手术患者EGFR突变率高,达到,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 L858R突变。不同病理分期的EGFR突变率没有差别。EGFR 突变是OS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均与既往的报道的晚期肺腺癌相似。ICAN研究显示,可手术肺腺癌术后随访期间的复发和死亡率高。术后5年的复发率达到50%,死亡率30%。提示仍然需要有效的辅助治疗降低复发,提高生存。 二、肺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地位 在ICAN研究入组的2010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化疗,是针对完全性切除术后的Ⅱ期和Ⅲ期患者的标准治疗。多个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证实术后辅助化疗能够使5年生存率提高5%,尤其对于Ⅲ期患者提高17%。彼时EGFR-TKI价格昂贵,且在辅助治疗中的证据不足。所以入组ICAN研究的大多数II/III期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207例()接受了辅助化疗,II/III期(125/199),I期30%(82/273)接受化疗,甚至IA期也有(34/152)接受化疗。然而, ICAN的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术后各分期EGFR突变状态如何,辅助化疗的生存结果都没有显着差异。也就是说,在真实世界中辅助化疗并没有使患者获益!在国际多中心EGFR阳性肺腺癌辅助治疗研究ADARUA研究研究中,无论接受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各分期的辅助奥希替尼组DFS相似,即增加辅助化疗,可能在辅助奥希替尼基础上并无助益,起不到1+1>1的效果。不过,ADAURA研究亦未显示辅助化疗会导致预后受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ICAN研究中我们未能找出确切的原因,但考虑有以下可能的原因: 完全切除术后的肺腺癌辅助化疗本身益处较小,在临床试验中,因为控制了严格的入组条件和方案实施,所以能够体现出差异,但在真实世界中,因为方案执行的强度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等因素,最终抵销了辅助化疗的益处。 在接受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中,与辅助化疗的获益人群效应人群重叠,辅助化疗的益处不能彰显。 三、小结: ICAN研究显示,早期肺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与晚期相似。完全切除术后肺腺癌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辅助化疗未提高生存。综合ADUARA、CTONG1104(ADJUVANT)和ICAN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EGFR敏感突变阳性完全切除术后IB-IIIA期肺腺癌中,与辅助化疗相比,辅助EGFR-TKI可改善DFS,不建议联合EGFR-TKI和化疗辅助治疗。I期肺腺癌,无论是否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均不推荐常规接受辅助化疗。」 个人的感觉是想看分层数据,特别是按照分期的分层数据,I期患者比例实在太高了,除去这些患者其他人群的获益情况如何?是否有差异?期待发表的论文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问题综论文
【 摘要 】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 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A含量, 并比较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1%, 准确度为86%, 明显高于单独检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血清CEA、CYFRA21-1、NSE、SCC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且具有较好的特异度, 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 肺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目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之首[1]。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肿瘤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肿瘤诊断, 并且对肿瘤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 但单项检测肿瘤标志物具有局限性, 本文通过检测CEA、CYFRA21-1、NSE、SCCA这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为肺癌组, 男39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岁,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鳞癌的27例, 腺癌24例, 小细胞肺癌17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 男37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 及时分离血清,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 用深圳新产业PLUS200仪器及配套试剂检测CEA、CYFRA21-1、NSE、SCCA水平, 严格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检测当日室内质控均再控。正常参考区间分别为CEA 0~5 ng/ml, CYFRA21-1 0~7 ng/ml, NSE 0~10 ng/ml, SCCA 0~ ng/L。
1. 3 阳性判定标准 单项检测时以结果大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为阳性, 联合检测时4种肿瘤标志物中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标准公式计算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2 结果
2. 1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2. 2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CEA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P<);cyfra21-1在3种肺癌中的阳性率均较高, p="">);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腺癌(P<);SCCA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见表2。
2. 3 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4种肿瘤标志物单独用于诊断肺癌时, 灵敏度最高的是CYFRA21-1(56%), 最低的.是CEA (29%), 4种指标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可达81%,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各项单独检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联合检测后特异度略有下降, p="">)。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 虽然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学有着很大的进展, 但肺癌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3], 肺癌的诊断除影像学、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以外,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一种主要方法。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 这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揭示某些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发生明显影像学改变之前就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 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由于肺癌组织病理的多样性, 同种病理组织细胞的异质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不失为一种能有效提高肺癌检出率的手段[4]。
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 也是最早被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肿瘤状态时, 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 因此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含量可见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表明, 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且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达到75%, 在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6%和24%, 因此CEA可作为肺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NSE是一种糖酵解酶, 为烯醇化酶的同工酶, 存在于中枢、周围神经组织和神经外胚层起源的恶性肿瘤中,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 NSE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1%, 在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2%和25%, 也证明了NSE在鳞癌和腺癌的诊断中意义较低, 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片段, 为正常及恶性的上皮细胞支架蛋白, 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 在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高, 是非小细胞肺癌较敏感的肿瘤标志物[7]。本研究观察到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78%, 其次是肺腺癌, 阳性率为54%,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很低, 与文献报道一致。
SCCA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是用单克隆技术从肿瘤相关抗原TA4提纯出的一个糖蛋白片段, 本研究观察到SCCA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7%, 在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均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明这4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均不高, CEA仅在肺腺癌中阳性率较高, NSE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 SCCA是具有较好特异度的鳞癌标志物。而这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后在各组织类型的肺癌中均具有较高阳性率。研究也表明, 它们作为单一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但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不理想, 联合检测后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度, 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代敏, 任建松, 李霓, 等.中国2008年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估计及预测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57-61.
[2]Hu W, Chen H, Shi Z, et al. Dual signal amplification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for sensitive immunoassay of tumor marker. Anal Biochem, 2014, 4(453):16-21.
[4]陈建忠, 顾利江.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A19-9、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8):28-29.
[5]Canbay E, Ishibashi H, Sako S, et al. Preoperativ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predicts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esudomyxoma peritonei treated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World J Surg, 2013, 37(6):1271-1276.
[6]Pujol JL , Boher JM , Grenier J, et al. Neuron specitic enolase and prognosis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 Lung Cancer, 2001, 31(3):221-228.
研究论文中国药理学报2010年6月31期 746-752页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范云,李能明,马胜林,罗吕红,罗芳,黄志宇,于海峰,吴凤琴摘要目的:对未接受过化疗的III期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d1、d5,顺铂 d1,以研究吉西他滨(dFdC)的药效学药和药代动力学。方法:一个联合治疗周期,吉西他滨1250 mg/m2,静脉输液30 min,d1、d5,每三周静脉输液一次顺铂75mg/m2,d1。两次注射间隔1hr。观察该方案的毒性反应。此外,第一次输液周期中监测不同时期的吉西他滨(dFdC)及其代谢产物(dFdU)的血药浓度。使用药代动力学软件(PKS)评价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共有28名患者参与此项研究,平均年龄54岁(介于27~75岁之间),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良好。27名患者接受了2个或以上的治疗周期。临床总有效率为。中位生存期13个月。估算的肿瘤进展时间(TTP)中位天数为个月,1年生存率为。毒性反应总的较轻。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的病人出现3/4度血液学毒性,而的病人出现3/4度非血液学毒性——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药代动力学参数在注射吉西他滨d1、d5前后无差异。在注入吉西他滨d5前,dFdU(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的最低浓度为± μg/mL,而吉西他滨未检测到。结论:该方案是治疗未接受过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的有效方案,总体临床耐受性良好。在静脉滴入吉西他滨,d1、d5后,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药代动力学参数较之前无差异,而在注入吉西他滨d5前,dFdU(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浓度最低。
摘要目标为了研究吉西他滨的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的作用, 在未做过化疗的IIIB期或IV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病人中,在第一天(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但估计是day 1 的意思)和第5天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第5天只单独给予吉西他滨。方法在每一个周期中,第一天和第5天吉西他滨的剂量是1250毫克每平方米,30分钟静脉输液完。第一天在给予吉西他滨后再给与顺铂75毫克每平方米,3小时静脉输液完。每3周一次。两次输液中间间隔一小时。这种治疗的临床反应和毒性被密切观察了。另外,吉西他滨的血浆含量和代谢物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值在第一个周期中被侦察了。药物动力学的软件PKS被用于分析吉西他滨的药物动力学计数和它的代谢产物。结果这次研究中一共有28位病患。中间年龄54岁(从27-75岁),大部分病患处于良好状态。27位病患接受了2次或更多的周期治疗。总体临床反应率为%。总体来说,平均存活时间为13个月。肿瘤发展平均时间为个月,一年存活率是%。毒性可承受。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的病患有3/4级血液毒性,%有非血液型毒性,比如胃肠道反应。吉西他滨的血浆含量和代谢产物的药物动力学计数在给药前和给药后是不同的。吉西他滨的代谢产物最小值 ± μg/mL是在静脉输入吉西他滨之前和不给与吉西他滨的时候。结论这个治疗方法对于非化疗的已发展的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是可承受并有作用的。在第一天和第五天给与吉西他滨后,吉西他滨的血浆含量和代谢产物的药物动力学计数没有任何不同和在输液前相比。而且在第5天给药前吉西他滨的代谢产物达到最小值。
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研究,关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了多项论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兰州大学本科生发表31篇论文引发关注,这些论文的涉猎非常广泛,从医学到城市发展都可以看到他的论文。这位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很多人在看到他写的论文时,都感觉非常的震惊。在本科期间,竟然可以做这么多科研。
这位学生发表的论文成功的爆火,而内容包括中医药治新冠肺炎、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肺癌等等多个方面。在这些论文当中,很多都是作为第一作者存在的。同时在网络上竟然还看到了一篇研究改革开放40周年的辉煌成就为题的论文,这一篇论文和自己的本科专业没有任何的交叉性。但是也是这个作者写的,也让人很纳闷到底是请人代笔,还是真的做了这么多研究。
在知网上,可以看到这位学生写过的论文。有17篇是英文论文,在这些英文论文当中,和自己的师兄合作的机会很多,两个人都跟着一位导师学习。在本科5年期间,这位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9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并且以自己的身份申请了两项专利。现在已经成功的直博,保送到中山大学。通过这位学生得的奖项,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异常的丰富多彩。除了热衷于做科研之外,也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
因为这个本科生了31篇论文之间的跨度很大,而且在本科期间基本上接不到比较大型的科研项目。所以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关于这件事情,学生本人也做出了回应。表示清者自清,有相关的证据可以去表明自己的清白,学校方面也会积极的展开调查。学生觉得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么优秀,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医学生而已。
癌症作为疾病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以其不可治愈和高死亡率的特性让人们往往谈之色变。随着近年患癌症人数的持续走高,几乎每个人都能听到身边的某某某得癌症了,尤其最近引发热议的“魏则西事件”也让大家越发关注。突然发觉,我作为一名在高中大学系统学习过生物课程的90后大学生,尚且对癌症这件事懵懵懂懂,那些癌症真正高发的高龄群体,那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怎们能保证自己不呢?这真是一件让人恐慌的事情。直到我看了一本医学科普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看》,才第一次对癌症有了一个系统准确的了解。此书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跨国顶尖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资深研究员。 这篇其实算是我的读书笔记,共计5000字,内容全部来源于对这本科普书的总结整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强烈建议每一个家庭都能买一本《癌症真相》仔细阅读!!!只有学习才能了解,了解才能避免因为恐慌而造成的愚蠢。 1、关于“大螃蟹病”——癌症的一些小知识。 2、癌症的治疗手段——“化疗”、“放疗”是什么? 3、抗癌药物的三次革命(介绍魏则西如何无效治疗)。 4、抗癌技术前沿进展与科学家精神。 5、癌症疫苗与癌症的检查检验。 6、癌症第一杀手——肺癌的全面介绍。 7、乳腺癌与女明星。 8、书籍作者和他的公众号。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基因、污染、饮食,而是年龄!癌症发病率从40岁开始就是指数增长。因此,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的几率越来越高是必然的,无论如何控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都无法逆转。 癌症致死有时候并不是某一个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由于系统性衰竭。有很多癌症,由于目前还不清楚的原因,会导致患者体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都迅速丢失,这个现象叫做“恶病质”,出现“恶病质”的患者很快会出现系统性衰竭而死亡。 一、癌症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来源于患者本身,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想要消灭它们注定“杀敌一千自损几百”。 二、癌症不是单一疾病。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癌症,以肺癌举例,肺癌患者平均突变数接近5000个,这意味着每个人的突变组合都不同。 三、癌症可以很快产生抗药性。生物进化是一把双刃剑,临床实验中发现,很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之后就产生了新的突变来帮助癌症生长。 儿童得癌症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父母的卵子和精子有基因突变;二、母亲怀孕过程中出现了基因突变。 除去本身的遗传因素,卵子中出现新基因突变的概率在35-40岁以后会指数级提高,多一岁就多一倍风险,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在35岁以前生宝宝。 脐带血和骨髓一样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但是除非家里已有患者,否则建议大家把脐带血捐给公共脐带血库,而不要花大价钱寄存在私人脐带血库。一是由于脐带血保存这个生意几乎暴利到空手套白狼的程度,公司是否真的为你保存难以判断;二是由于“移植物抗肿瘤效应”,使用自身脐带血治愈白血病成功率极低。 所以请新生儿父母把宝宝的脐带血捐献给公共血库,公共血库血资源的丰富造福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工具:化学药物 作用: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 原理:众所周知癌症细胞都生长的非常快,传统化疗药物能够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对癌症细胞当然很有用,但是很可以,我们身体中有很多正常细胞也是在快速生长的。 例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所以化疗患者头发会掉光;例如造血干细胞,所以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非常弱,极容易感染;例如消化道上皮细胞,所以化疗患者会严重拉肚子、没有食欲。 工具:高能量射线(辐射、高能量粒子) 作用:直接打击杀死癌症细胞 原理:放疗的本质是一团高能粒子直接轰击肿瘤细胞,直接破坏细胞的DNA,或者通过电击产生自由基,从而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但是这样的攻击对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是无差别的。幸运的是,肿瘤细胞对DNA破坏通常更加敏感,一方面细胞生长越快对DNA破坏就越敏感,另一方面肿瘤细胞由于DNA突变,DNA修复能力通常没有正常细胞强。 分类:放疗有两种,常用的X线和伽马射线,以及质子和重离子。相比较没有质量的X线和伽马射线而言,质子和重离子要重很多,在照射到人体上时,沿途只释放很少的能量,只有在最后到达肿瘤时才把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这在物理上叫做“布拉格峰”,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害小了很多。 虽然质子(或重离子)更准、更快、更健康,但是也更贵!非常贵!因为粒子的重量更大,把它加速到能打击肿瘤细胞的速度的加速器以及各种设施要贵上几个数量级。 第一次是1940年后开始出现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现在绝大多数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的统一作用都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这类化疗药物的死穴在于它们无法区分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容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剂量。 举个例子,砒霜,这个著名的古代毒药现在有了个洋名字:Trisenox,变成了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药。 抗癌药物的第二次革命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2000年后开始使用的“靶向治疗”。因为研究发现很多致癌基因在正常细胞里根本不存在,所以这使特异性杀死癌症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成为了可能。 2001年上市的用于治疗某种突变慢性白血病的格列维克使得该病患者5年存活率从30%上升到了89%!目前药厂研发的多数新药都是靶向治疗药物。 这两年抗癌研究中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癌症免疫疗法”在临床上的成功,“免疫疗法”被各大顶级学术杂志评为2013年最佳科学突破!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尝试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目标是激活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 2013年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横空出世,对于癌症已经转移且所有已有治疗方案都失效的黑色素癌晚期患者,两个药物让60%以上的患者肿瘤减少乃至消失了超过两年!要知道这些患者平时的生存时间只能以周计算。 魏则西身患滑膜肉瘤,魏则西在百度搜索疾病信息,第一条结果是某武警医院(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的所谓「生物免疫疗法」,看着魏则西的各种报告单,该院李主任对魏则西父母说:保二十年没问题。该医院采取的即是“CIK-DC细胞疗法”。 1、国内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疫疗法”(主要是CIK-DC细胞疗法)和最近临床上证明有效的“免疫疗法”不是一种东西; 2、“CIK-DC免疫疗法”是在炒欧美十多年前的冷饭,这种疗法在欧美临床实验失败,已经被淘汰了。 3、国内名目繁多的“免疫疗法”没有任何一种经过严格的临床测试,目前登记在案的然在进行CIK相关的临床实验只有35个,几乎全部在中国! 两个原因:一是靶向性不明;二是癌症的免疫机制。CIK疗法的本质都是向患者体内输入大量免疫细胞,“靶向性不明”就像是我们装修房子,请来100个工人99个都是专业技校毕业开挖掘机的,水平高,但是没用!“免疫抑制”是指突然一个进化成癌细胞的细胞,它能很好的伪装自己,告诉免疫系统:“别开枪!自己人!”这样的癌细胞逃脱了免疫监控,才能形成癌症。 CAR-T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和其他免疫疗法类似,基本原理也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但是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疗法而不是一种药。 CAR-T治疗简单分为五步: 1、从癌患者自己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 3、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一般一个患者需要几十上百亿个CAR-T细胞; 4、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 5、严密监护患者,尤其是控制前几天身体的剧烈反应——“细胞因子风暴”。CAR-T杀死癌细胞实在是太快太有效了,会瞬间在局部产生释放超大量的细胞因子,引起惊人的免疫反应,临床反应为高烧不退,控制不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最早接受CAR-T治疗的是30位白血病患者,他们已经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治疗办法,其中15位甚至都进行了骨髓移植,但是不幸都失败了,通常他们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半年。接受治疗后有27名患者的癌细胞完全消失!20位患者在半年后复查,体内依然没有发现任何癌细胞! 抗癌药物对脑瘤效果普遍不好,是因为绝大所数药物通过不了“血脑屏障”。这个病毒疗法是真正意义上大“脑洞大开”,简单说就是给患者手术往肿瘤里插一根空心管子,然后把特制的病毒通过管子慢慢滴进去。 Gromeier教授选择了经过特制的骨髓灰质炎病毒,特制后的病毒只攻击癌症细胞而不会伤害正常细胞。 第一位接受这个治疗的女孩已经活了超过三年,而且身体里的癌细胞已经完全消失。 Gromeier教授研究不伤害正常细胞的特制病毒花了一些时间,这个时间是多久呢?十五年!从他开始做这个病毒,到我们现在看到结果,他一共花了25年!期间由于安全问题,被迫做了长达7年的动物安全试验。在这些年中,他申请不到太多经费,发不了太惊人的文章,在杜克大学也只是带着很小的团队在很小的实验室里面慢慢的做。 这里必须要给他点赞:科学家精神,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 疫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利用的是人体免疫细胞的记忆功能,人通常情况下不会被同一种病毒或者细菌击倒两次。 由于每个癌症都不一样,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不会有“广谱癌症疫苗”,也就是说不会有一种疫苗能预防所有癌症。现在美国有三种上市的癌症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种。2个“预防性疫苗”分别是预防肝癌的乙肝病毒疫苗(80%的原发性肝癌由乙肝病毒导致)和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几乎100%的宫颈癌都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导致的)。这两个疫苗很有效,但是严格来说都应该算是病毒疫苗。第3个疫苗是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性疫苗”,但是效果实在有限,生产它的公司最近刚宣布破产。 有效的防癌体检目前分为两大类,有些针对大众,而更多只针对“高危人群”。目前主要推荐的检查项目: 乳腺癌:女性,40岁开始,每年乳房X线筛查。 宫颈癌:女性,20岁以后开始,3-5年一次宫颈刮片或HPV筛查。 结/直肠癌:男性和女性,50岁开始,每年一次粪潜血检查,每十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肝癌:有酗酒史、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声波检查; 胃癌: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家族胃癌史的,应该在40岁以后进行定期胃镜或其他检查; 肺癌: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应该在55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 90%的肺癌患者都与吸烟有关,男性吸烟患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女性是13倍。 第一,吸烟者的肺癌基因紊乱程度远远超过不吸烟者。最近的一篇研究论文第一次系统的对比了吸烟和不吸烟肺癌的DNA,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结论:虽然癌症表面看起来相似,但吸烟者肺癌中基因突变的数目是不吸烟者的10倍还多! 第二,吸烟和不吸烟者肺癌的基因突变种类不同。每个癌症都有几十到几千个突变,但通常都有一个主要突变对癌症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称之为“驱动突变”或“司机突变”。 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突变”有三个:KRAS、EGFR和ALK,吸烟者肺癌中主要是KRAS突变,而不吸烟者肺癌则主要是EGFR和ALK突变。 针对不吸烟肺癌EGFR和ALK突变的靶向药上图已经说明了,但是并没有针对KRAS突变的特效药。因此使用EGFR和ALK突变靶向药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都远超KRAS突变的肺癌患者。 给吸烟肺癌患者的礼物 2015年施贵宝推出了针对鳞状肺癌的免疫疗法药物,目前证明有效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有两大类: 药物疗法, 主要是“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Opdivo和Keytruda; 细胞和基因疗法, 比如CAR-T。 Opdivo这个成功的临床实验不是针对所有肺癌,而是一种特定的亚型,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而这种亚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吸烟密切相关。对于免疫疗法来说,对吸烟患者的效果并不比不吸烟的差,甚至更好。 最近两位女明星和乳腺癌的新闻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影响。一位是由于乳腺癌转移去世的著名歌手姚贝娜,另一位是在38岁事业顶峰时主动切除了双乳和卵巢的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ER/PR基数受体阳性乳腺癌 , 在乳腺癌中占60%-70%是最常见的一类,而且也是发展最缓慢的一种亚型。最常用的药物是抗雌激素(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一般需要持续5-10年,这类患者的治愈率很高,而且是乳腺癌中的大多数。 HER2阳性乳腺癌 , 这类大概占20%,比上一种生长更快也更容易转移。过去10年有好几个新型靶向药专门用于治疗此类癌症,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第一代HER2靶向药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第二代HER2靶向药帕妥珠单抗等,效果都很好。 三阴性乳腺癌 , 这一类乳腺癌最少见大概只占10%,但这是最让人头痛的一类。一方面它激素受体或HER2都是阴性,所以内分泌治疗和新的HER2靶向药对它几乎无效,目前只能用普通的化疗药物;另一方面它又是乳腺癌中最恶性的一种,发展迅速容易转移和复发。姚贝娜有很大可能就是患了这一类乳腺癌。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近年来总算有了一些进展,研究者发现年轻三阴乳腺癌患者很多都有BRCA1或者BRCA2基因突变。BRCA1突变可以遗传,因此如果家族中有多位女性年轻时(小于45岁)就得了乳腺癌和卵巢癌,那就要引起注意。安吉丽娜·朱莉就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遗传了家族中BRCA1突变基因,统计数据预测朱莉70岁之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超过50%,所以才决定通过决定手术防癌。 八、关于书籍作者 一直很想吐槽书名看起来俗得很,但是真的是一本100+666分的科普书!!!作者语言精炼幽默,对癌症整个相关系统知识有着非常完整且易懂的讲解,全书有80处专业文献引用。 更多更详细的内容请去读这本书吧!!!还有关于坊间传言的辟谣、新闻里癌症故事的解读、如何去美国看病的相关内容。 几位清华毕业生还发起了一个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团结顶尖名校毕业的生物医学博士们,明明白白地把健康和疾病讲给您听。欢迎大家搜索并关注。
基因检测 ,是近几年在癌症治疗领域比较火热的关键词; 乳腺癌 ,则是这些年始终霸占女性肿瘤发病率首位的噩梦。 鉴于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相比其它癌症更为丰富透彻,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基因检测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定位几乎清一色都是 评估健康人群未来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有多高 。 不少对乳腺癌心怀担忧的女性似乎看到了曙光,但随即又陷入疑惑:这种风险评估有什么价值什么用不?可以作为乳腺癌筛查或者诊断的依据么? 这也正是本文想要讨论的: 对多数健康女性而言,乳腺癌基因检测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先来看些 保守 官方的数据(当然你也可以不看,知道情况很严峻就行啦)。 我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0年,在中国女性人群中,乳腺癌发病率位居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21万;死亡率位居第四,每年死亡人数约5万。这么 笼统 巨大的数肯定没啥实在感受,我大概除了下,换算成每天的话: 平均每天约有600名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150名女性死于乳腺癌 。 而在年龄因素上,中国女性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 45-55 岁(比西方女性更年轻!)。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数据显示 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 :第一个出现在 45-55 岁 ,另一个出现在 70-74 岁,并且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就是经常听到的“ 疾病年轻化 ”的意思)。 以上提到的这些数据确实足够令人担心了,然而和大多数疾病一样,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其发病涉及到多种可能而复杂的因素, 遗传因素 正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基因检测产品的立足点所在。 说到遗传因素,相信很多小伙伴的理解就是“哎呀,这个我知道,我妈是双眼皮,我也是!”,广义来说是没有错的:父母各自将一半的DNA传给子女,子女得到DNA以及这些DNA表达后带来的各种……情况。嗯,请允许我使用这个通俗的词语。而疾病,自然也属于这些情况之一。 但是,父母将不正常的DNA传递至子女,也并不完全意味着疾病的直接传递,因为DNA与疾病之间还有十分复杂的对应关系。大致来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确定无疑型 :只要get了这个不正常的DNA,一定得病,而且50%的可能会将这个不正常的DNA继续传给下一代(因为只传给下一代一半的染色体呀); (2) 举棋不定型 :get了这个不正常的DNA,虽然不一定得病,但得病概率比平常人高出很多,而且还是会以50%的可能将这个不正常的DNA继续传给下一代(原因同情况1); (3) 不明所以型 :get的DNA是正常的,但后来因为自己瞎作等等莫名其妙的原因,把这个DNA搞得突变不正常了,此时大部分情况是回到情况2:虽然这个DNA不正常了,但不一定得病,只是得病概率比平常人高。但与情况2不同的是:这种情况下得病概率升高的程度相对小一些,而且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具体原因就比较复杂了,解释起来估计就要偏题了,您还是先记着结论,我做个标记,之后有篇幅我再给说道说道。 乳腺癌相关基因呢,在遗传层面 属于“举棋不定型”和“不明所以型” (此处应庆幸还好不是“确定无疑型”,不然更恐怖!),这两种遗传方式的官方学名叫做“ 多基因肿瘤遗传易感 ”和“ 局部肿瘤细胞基因改变(后天获得性 )”,也正是这两种遗传方式,将乳腺癌划分为了传说中傻傻分不清楚的“ 遗传性乳腺癌 ”和“ 散发性乳腺癌 ”。 遗传性乳腺癌 ,是指 明确知晓非正常基因 的乳腺癌,其中最鼎鼎大名的就是 BRCA1和BRCA2基因 了(安吉丽娜·朱莉你肯定知道)。在普通人群中,女性一生中大约有 12% 的几率会罹患乳腺癌,但如果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的有害突变,累计至80岁,患乳腺癌的风险将上升至 40-60% !除了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也与 卵巢癌 等多种癌症息息相关。这个不是今天的主题,我们以后再说。 这里要解释一个不少人都误解或者是都不解的事情: 就拿乳腺癌的BRCA1和BRCA2基因来说: 其一,是因为不知道BRCA1或BRCA2基因到底是怎么引起乳腺癌的,只是严谨的科学研究发现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多数都发生了这两种基因的突变; 其二,则是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不止需要满足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还需要其它某一个或几个重要基因也同时发生突变(只是目前可能还未发现),这是一个多基因的复杂过程。 总的来说, 癌症和基因突变具有非常非常复杂的相关性 ,它们的关系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单纯,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一对应的(为什么总觉得这句话别有他意呢……)。 那 散发性乳腺癌 又是什么情况呢?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好奇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下。 好,下课。
确诊为乳腺癌,您是否正在犹豫该选择哪种治疗方式?乳腺癌21基因检测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21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可量化评估复发风险和化疗获益,从而避免过度治疗,有效干预、全程管理疾病进程,提高生存获益。
乳腺癌基因检测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是否突变(并非检查当前是否患有癌症),从而预测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以便提前预防和有针对性的体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携带这两个基因变异都意味着患癌几率比普通人高。基因变异可能遗传自父亲,也可能遗传自母亲。什么情况下需要做乳腺癌基因检测?家族中有(尤其多人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有男性亲属患过乳腺癌、家庭成员携带BRCA基因突变、自己患过乳腺癌或是卵巢癌、过去双侧乳房都得过癌症的情况下,强烈推荐进行乳腺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前后,有必要进行一次详细的遗传咨询,这有助于你了解检测的获益、局限和检查可能出现的结果等。
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一名50岁妇人,因丈夫、儿子都有菸瘾,某天突然连续咳嗽两周,就医接受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发现左下肺叶有一处约公分的毛玻璃结节,因此采以微创手术治疗,切片检查确诊为肺腺癌第一期;刘柏毅医师指出,妇人的肺腺癌恐是因每天吸二手菸所埋下的危险因子,所幸治疗后并未扩散,全家人决定为了彼此健康戒菸。
早期肺腺癌难发现死亡率为居癌症之首
在台湾,癌症位居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十年来,肺癌更为死亡率之首,主要因早期肺腺癌没有症状,等到出现持续性咳嗽、咳血、胸闷或胸痛、呼吸喘等症状时,多已迈入肺腺癌第三至第四期,无法透过手术治疗;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胸腔外科主治医师刘柏毅表示,尤其临床上,患者不仅年龄层有下降趋势,且多以非吸菸者居多,所幸目前除了有新药物可治疗,也可透过低剂量电脑断层,早期发现肺腺癌,早期接受治疗。
低剂量电脑断层辐射剂量低检测癌症利器
刘柏毅医师说明,检测癌症的利器「低剂量电脑断层」,不仅辐射剂量约为传统胸部电脑断层检查剂量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且因目的为筛检肺部小结节,对于胸廓等软组织成像的要求并不严格,患者不需注射显影剂,即使肾功能不佳的患者也能接受检查,加上低剂量电脑断层的高敏感特性,许多肺部结节病灶都能被有效侦测,有助于早期癌腺癌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高危险族群多注意应定期接受检查
除了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处于二手菸环境及居住于空气品质不佳的环境、暴露在油烟环境下等,以及年纪大于55岁,每天抽一包菸,菸龄达10年、有肺癌家族史等,都属于高危险族群,最好每一至两年做一次低剂量电脑断层肺部筛检较佳;刘柏毅医师提醒,让自己远离危险因子,并定期接受检查,才能降低罹病风险,保护肺部健康。
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一定要选正规的治疗癌症的中医医院去看,最好先了解下医生靠不靠谱,如果你在武汉的话可以去武汉 健 民 看看,医生都很负责而且会根据你的症状详细给你解释让你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了解然后对症下药,很让人放心
癌症三冠王!每日34人死于肺癌
11月世界肺癌月癌症基金会推弱势女性筛检补助
肺癌高居国人十大癌症第二名,但死亡率却是居冠,平均每57分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更是十大癌症中医疗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发现比例最高的癌症,堪称癌症中的三冠王!为了唤起国人对肺癌的关注,并建立正确的肺癌防治观念,台湾癌症基金会于11月世界肺癌月,推动经济弱势女性筛检补助,以早期发现、提升治愈率。
非吸菸型肺癌病患增 避免烟尘污染是 关键
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暨万芳医院癌症中心主任赖基铭教授指出,近30年男性罹患肺癌者增加近3倍,女性患者则大幅攀升4倍,其中罹患肺腺癌的男性有20%没有吸菸行为,女性更有高达90%不吸菸。虽然近年来男性成人吸菸率逐渐降低,但肺癌死亡率却逐年升高,所以避免肺癌的发生,除了不吸菸、拒绝二手菸,还要避免厨房油烟、远离空气污染或石化废气多的地方,才是预防肺癌的首要条件。
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五年存活率高达95%
赖基铭执行长表示,台湾有将近七成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因肺癌初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多是因为肿瘤变大、癌细胞扩散引发不适才发现,然而肺癌若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一公分以手术切除,其治愈率为85%~95%,若是两公分以手术切除治愈率也高达70%~80%,故早期发现肺癌治愈机会非常大。
赖基铭执行长补充,肺癌晚期与早期的医疗支出相差了高达倍,晚期肺癌治疗无疑是 *** 健保及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是减少肺癌死亡率的重要关键。
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有效降低 20% 死亡率
目前经过科学临床试验证实,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为有效筛检肺癌的工具,透过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检查,可降低20%肺癌的死亡率。因此,赖基铭执行长严正呼吁,长期暴露于二手菸、有家族病史、职业环境暴露于高致癌环境者、曾罹患肺结核者等高风险族群,应定期做低剂量断层扫描,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希冀让更多女性建立早期筛检、早期治疗、杜绝危险致癌因子等正确观念,积极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根据卫生福利部公告的资料统计,102年国人两性十大死亡原因,恶性肿瘤高居第一,而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又分别占两性的死因之冠,堪称国人的头号杀手。而近几年台湾无论男女,罹患肺癌/肺腺癌的比例有明显攀升的趋势,其中,罹患肺腺癌的女性病患近年来更是直线上升,这样无声无息的疾病正悄悄滋长中……
102 年两性十大癌症死因死亡率
女性
男性
气管、支气管和肺癌
气管、支气管和肺癌
肝和肝内胆管癌
肝和肝内胆管癌
结肠、直肠和 *** 癌
结肠、直肠和 *** 癌
女性 *** 癌
口腔癌
胃癌
食道癌
胰脏癌
胃癌
子宫颈及部位未明示子宫癌
前列腺(摄护腺)癌
卵巢癌
胰脏癌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白血病
白血病
女性癌症死亡率
男性癌症死亡率
罹癌原因:环境因素+高龄族群 一般总认为罹患肺癌的原因与菸害脱不了关系,不论是长期吸菸或是暴露于二手菸空间,都对肺部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也证实尼古丁是菸害当中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但很遗憾的,这并不代表不抽菸可以就此与肺癌画清界线。因为9成罹患「肺腺癌」的女性都不吸菸,而肺腺癌又尤其好发于东方女性身上,更是激起大家对发病原因的疑问,推论可能与炒菜吸入油烟有所关联,或是长期处于有碍呼吸道健康的高风险工作环境(像是与煤、石棉、纺织产业等)影响所致。
另外,有肺癌家族病史者罹癌机率较一般人高,因此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也需特别注意。而除了环境因素之外,肺癌和肺腺癌普遍好发于40岁以上的年龄族群,40岁以下的患者较为少见。
肺癌早期无症状易忽略 亚东纪念医院胸腔内科主任医师张厚台表示,由于肺癌/肺腺癌初期没有明显症状,癌细胞好发在肺部的周边,且因为没有痛觉神经,可能肿瘤长到几公分大都未显现特殊症兆,部份病患是经由健康检查发现,或是出现久咳不愈、咳血等支气管问题容易被忽略的病灶,辗转发现自己罹癌而感到相当震惊。
一般来说,癌症细胞基因病变在初期较难被发现,通常小于1公分的细胞病变不易筛检且容易被忽略,倘若发现公分以下的肿瘤可先列为观察,之后定期追踪,通常~公分最具诊断价值,较容易根据影像学特征判断是恶性或良性,通常较大肿瘤的恶性机率较高,但结节小也不见得一定是良性,都须做更进一步检查才能做最后的诊断。
1 影像学 (1)X光检查: 一般健康检查中最常见的为胸腔X光,但因X光为黑白显影的普通射线,若射线剂量不足或太过容易误判,小于1公分的肿瘤肉眼不好分辨,在照射时结节位置容易因骨头阴影重叠无法判断,或是被心脏及大血管影像遮住而不易判别而影响结果,在肺部结节/肿瘤初期较不利医师判断。
(2)低剂量电脑断层: 为目前最新的筛检模式,低剂量电脑断层由于其辐射较一般电脑断层低,且可经由电脑技术重组断层影像,可以补足X光显像的不足,又有一般电脑断层的初步影像,可做进一步分析,观看结节的特征也较明显,有时良性肿瘤会产生中间钙化情形,而恶性肿瘤则会呈毛玻璃状。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特征给予病患进一步诊断建议。此项检验的缺点是健保没有补助,检查费用较高,建议有家族病史或高风险族群,每2~3年要定期检查并追踪。
(3)电脑断层: 电脑断层属于非常规的筛检项目,主要用来确认癌症是否转移到肺部外面或是淋巴之外,缺点是因为剂量高不能常做,建议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而且如果要分辨肺部肿瘤,淋巴结需要施打显影剂,易有肾功能之变化。
(4)正子扫描: 透过正子扫描可以取得更清晰的肺部造影,其原理是利用肿瘤细胞中所含的葡萄糖浓度来侦测肿瘤病变,恶性肿瘤在正子照射之下,其影像会显得较亮,而此项检验会与电脑断层搭配分辨肿瘤的好坏与分期状况。
(5)核子扫描: 核子扫描则是用在肺癌治疗后的追踪,检查癌细胞是否转移到骨骼,并非检测是否有肺癌的依据。
2 切片 组织切片,指的是将肿瘤组织做小范围的检查,取出一长条组织(约1~2公分),在显微镜底下进行详细检视,如果肉眼难以判断或需要更精密审视,会加上特殊染色做最后判断,通常使用的方法为:
(1)超音波指引切片: 使用胸腔超音波指引,以即时的影像指引针对肿瘤做切片,此方法快速简便,如果是胸壁上的肿瘤或是侵犯到肋膜的肿瘤,可考虑使用此法,大于2公分以上超音波可见的肿瘤亦可使用此法,缺点是超音波影像易被肺部遮住而显像不明。
(2)电脑断层指引切片: 此一方法以电脑断层指引,无法全然用即时影像,切片针会通过正常肺部,可能导致气胸故需住院检查。
(3)胸腔镜指引切片: 需要全身麻醉,用胸腔内视镜指引做切片,好处是可一窥肿瘤之全貌,必要时以胸腔镜做肿瘤摘取,缺点是除开刀风险外还有麻醉风险。
不过,张厚台医师也表示任何检查都有其局限性在,会因为肿瘤大小或位置等关系影响诊断,单靠一样仪器检查未必能察觉出异状,因此罹患肺癌的高风险者,建议定期追踪,若确认肺部有肿瘤则须根据以上检查方法进一步切片检验,以得知患者的癌细胞属小细胞癌或非小细胞癌,并依此判断后续治疗步骤。
肺癌的治疗方式须视患者情况而定,正如前述所说明,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决定了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另外还要评估病患的身体健康状况、癌细胞期数等等,以下将就一些较常见的治疗方式进行说明。
(1)开刀手术: 手术治疗以切除肿瘤肺叶与淋巴结清除为主,若为肺腺癌初期一般建议马上开刀切除,依照病情的严重性与病人身体状况评估能否开刀,尤其是3公分以下之肿瘤,可开刀者其预后状况较佳。
(2)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可口服或是透过打针注射,若身体有特殊状况不能开刀的病患,通常会搭配放射治疗,现今的化疗也不一定要住院,可以配合门诊治疗。缺点则是有一般所熟知的易掉发与恶心呕吐感的副作用。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又称为电疗,现在也有所谓3D螺旋刀、导航刀,重点在于它透过精密计算可以准确放射在肿瘤上而不伤害周围的健康细胞,尤其对于癌细胞转移至脑部或骨头有较直接的治疗。
(4)标靶治疗: 标靶治疗是近年最新的治疗方式,主要针对肺腺癌治疗,会让患者先进行基因检测EGFR有变异进行才有帮助,目前针对EGFR的变异还有各项基因检测,藉以测知哪种标靶药物较有效用。优点是可以口服,对老人家而言治疗方便,目前已推出好几代标靶药物,其副作用对身体影响较小,缺点是价格较高,只有部份可健保给付。
总而言之,及早发现早期治疗病灶,是最理想不过的状态,但若中后期发现也应积极面对,与医师制订合适的疗程计画与期望目标,现今也因医疗和科学的进步、化疗与药物的研发,延长许多癌症病患宝贵的生命,所以千万不要排斥任何治疗,或者害怕药物会有副作用而拒绝用药,勇敢抵御病魔才能替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治疗期间心态调整+确诊后生活照顾 除了就医治疗外,张厚台医师也提供几个确诊后的病患照顾与相关注意事项给读者参考,发现问题就应积极面对与治疗,只要能够对症下药治疗,就能延缓病发并与疾病和平共处:
(1)定期追踪: 无论如何都应遵照医嘱定期检查与用药,以防病情恶化或癌细胞转移。
(2)均衡饮食: 治疗期间要注重饮食均衡,千万不要以为多吃会助长癌细胞,更别以为挨饿就能饿死癌细胞,反而应该多补充蛋白质来增加自己的体力,像是牛肉汤等都是很好的营养来源,可以 *** 健康细胞生长,如此一来身体才会有抵抗力,开刀复原的情形也较好。
(3)适当运动: 建议可以做些简单不复杂的运动,病患可透过运动释放压力,进而舒缓身心,如此一来也可帮助睡眠,达到较好的生活表现。
(4)有氧环境: 可以视身体状况多到空气良好的环境走走、散散步,另外,张医师也表示若开刀切除肺叶,可以吸取纯氧(氧气机/氧气钢瓶)有利肺叶伤口复原。
张医师也强调,只要降低复发机率,这对病患和医生来说就是成功一半了,5~10年以上未复发患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定期检查有必要性,同时也建议亲友应成为患者的最佳后盾,多给予鼓励与支持,培养积极面对的态度,这都是病患精神上对抗癌症的最佳免疫力,有了充分的信心与斗志,就是长期抗癌的最佳良药。
张厚台 学历:台湾大学医学系、台湾大学医疗机构管理研究所硕士 经历:台大医院内科部住院医师、台大医院内科总医师 现职:亚东医院胸腔内科主任、亚东医院
(1)CA15-3:诊断转移性乳腺癌的首选指标,常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监视和预后判断,还可用于乳腺癌的分期。(2)CA27-29:有人认为CA27-29检测用于预测乳腺癌复发的敏感性高于CA15-3。(3)CA549:提示乳腺癌复发的指标。(4)CEA:常用于监视乳腺癌的治疗。(5)唾液酸和唾液酸酰基转移酶、铁蛋白:广谱肿瘤标志物,常和其他标志联合应用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TPA、TPS:和CEA以及糖蛋白抗原类标志联合应用判断乳腺癌有无转移。(7)雌二醇受体(ER)、孕酮受体(PR):判断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协助判断预后,临床根据受体测定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60%受体阳性病人内分泌治疗较有效,95%的阴性病人治疗无效,内分泌治疗有效者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8)erbB-2基因蛋白:诊断乳腺癌的阳性率不高,但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判断病人的预后。
span1、超声显像检查:乳腺癌的临床检查方法是什么?超声显像检查可清晰了解乳腺组织形态、边界、有无肿物、大小、形态、性质(囊性或实性)等情况,为肿瘤良恶性鉴别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超声检查对30岁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超声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2、热图像检查:乳腺癌的临床检查方法是什么?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快,血管增多,肿块表面温度增高,即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所以近年来渐少应用。3、CT检查:乳腺癌的临床检查方法是什么?可用于不能触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4、肿瘤标志物检查:乳腺癌的临床检查方法是什么?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检查方法有:癌胚抗原(CEA),铁蛋白,单克隆抗体等。/spanspan乳腺癌不仅让患者生理上备受煎熬,忍住乳腺癌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失去了女性的骄傲,在折磨着患者的心理,失去信心,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