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陕西省群众文化论文期刊

陕西省群众文化论文期刊

发布时间:

陕西省群众文化论文期刊

这个一般来说肯定是需要你自己专业的论文的。期刊的话~有要求就必须得发专业的~如果没有要求,只要求省级或者国家级的话,也可以发综合类期刊。只要是正规的,网站能查到的就可以。不过这个具体还是看你所评的当地人事局的要求的。发表的话你可以去找人民论文网的胡老师,如果还是不了解的话,你可以咨询她。或者追问我也行。祝发表成功O(∩_∩)O~

研究和探讨群众文化领域各种现象规律的文章。群众文化论文,是研究和探讨群众文化领域各种现象规律的文章。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研究群众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性,是群众文化事业最基础的建设。应用理论研究,是研究群众文化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用于直接指导当前的群众文化实践活动。

期刊应该是有要求 ,要看你们评职称的规定有没有说什么级别,什么类型,这些都是有要求的,论文肯定是根据你的专业来啊,如果承认oa刊的话,投汉斯出版社的也可以,之前也有一些评职称的说在这里投过的

这是一个问题,看你们的要求是什么,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就发综合刊这样便宜,如果要求高的话只能发专业刊,比如电力的就要发到电子的期刊上去。

陕西省省级期刊

期刊的中图分类号怎么确定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 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期刊的分类 不是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一种是北大核心,一种是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叫SCI,南大核心叫CSSCI,一般来说南大核心比北大核心要好。你想发论文的话可以找我,我是做论文daili的。。 哪些期刊有中图分类号 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 期刊的类别是怎么分级的 1、省级期刊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 2、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 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3、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期刊级别分类有哪几种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1、省级期刊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如《陕西教育》主办单位为:陕西省教育厅2、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3、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目前职称评审部门要求的核心期刊主要是以 “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的分类有什么? 目前国内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2大类: 自科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即通俗常说的 理科 和 文科类。 自然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 什么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这几个号码都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用的。中图分类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文献标识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都要求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有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这个不用你管,是杂志社收到论文后自己编的号码。 麻烦采纳,谢谢! 期刊的刊名是什么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 *** 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俱》、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国内对核心期刊的测定,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专家咨询等途径进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第二版从正在出版的近万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1578种核心期刊,并做了简要介绍。在第二版的基础上,2000年又推出了第三版。《总览》是我们了解全国核心期刊的重要工具书。我馆藏书索书号为:Z87/Z65=2和Z87/Z65=3。馆藏地为:综合借书处和中外文采编部。 了解核心期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编者而言,可以从核心期刊吸取经验。就读者而言,树立核心期刊意识,可以明确价值取向,提高阅读档次。例如,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阅读《中国语文》、《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而不是本末倒置。就图书馆而言,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订阅时当然是以核心期刊为首选目标。就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可以统计分析单位或个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人们往往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当然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不是固定不变的。非核心期刊经过努力,可以跻身于核心期刊之列;核心期刊如故步自封,也会被淘汰。 什么叫中图分类号啊? 分类和主题都是从文献知识内容的角度揭示和组织文献资料。分类法是按文献的学科知识属性揭示和组织文献,分类号则是依据一定的分类工具(分类法),采用字母或/和数字作为类目的标识符号。 分类号(FL) 一、为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 二、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三、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四、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 或 “〔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识。例: 中图分类号: ; 五、英文文章以 “CLC number:”作为标识 (CLC —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知网学科划分是按期刊分类还是按题目分类 我国期刊的现代化管理,使我国期刊走向世界,1988年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标准刊号》(GB 9999一88)国家标准(简称国标)。 国标规定中国标准刊号由国际标准刊号(I 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组成。国内统一刊号主要面向国内,所以用GB2659规定的中国国别代码“CN”为识别标志,由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分类号作为国内统一刊号的补充成分说明报刊的主要学科范畴,以便于报刊的分类统计、订阅、图书馆展阅、检索等。但该项国家标准已颁布和实施10多年,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国内统一刊号中对期刊学科类别划分的准确性方面。 目前统一刊号存在的问题分类不准确 国标规定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归类,但许多刊物的学科归类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划分不一致。例如: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编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为CNn一2493/G3,归人科学、科学研究类,按其《编辑学报》办刊宗旨和报道内容分类应归属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下的GZ信息与知识传播二级类目(三级类目G23出版事业、四级类目G232编辑工作)

是。1、《大众文摘》(教育教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学术类综合省级期刊(主管单位:陕西省报刊评论协会,主办单位:华商报社,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747,国内统一号:CN61-1381/C,邮发代号:52-231)。综述专著、教改教研、阅读写作、外文外语、数学信息、科学自然、教育管理、德育园地、职业教育、音体美教育等。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好一点。安防科技杂志创办于2001,是陕西省贸促会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是省级期刊。中国应急管理科学是正规国家级连续型电子期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可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期刊编委会由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负责确定期刊的办刊宗旨,期刊的发展方向,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等。

陕西省文学期刊

zuo做任务 不好意思哈

高远《渭水》贾平凹《延河》陕西炎黄文化研究会《百姓故事》陕西省子长作家协会《瓦窑堡》宝鸡金台区文学界联合会《金台观》

有陕西文学"《陕西文学》投稿指南阅读:11812013-08-12 09:58标签:邮编须知含光南路文学艺术编辑部为方便编辑阅读审稿,也为了提高您的作品的“收视率”,我们强烈建议您邮寄打印稿!若审阅通过采用,我们联系您,再将电子版发来。邮寄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含光南路177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陕西文学》编辑部邮编: 710061电子版投稿邮箱:小说: 散文:诗歌:我的更多文章:陕西文学2013年第三期 卷首语《陕西文学》2013年第三期(总第五期)目录《陕西文学》2013年第二期(总第四期)目录《陕西文学》2013年第一期精华选读:远离陈五《陕西文学》2013年第一期精华选读《村庄会消失吗》陕西文学2013年第一期(总第三期)目录

文艺生活剑南文学青年文学家北方文学大舞台东京文学安徽文学岁月文学教育电影评介美术界音乐时空北方音乐音乐大观大众文艺艺术与设计理论艺术研究美与时代雕塑旅游纵览

群众文化论文西藏

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舞蹈艺术被称为“艺术之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是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舞蹈文化是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群众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人们认识群众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领悟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

引言:

进入新时代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也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方面,群众舞蹈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体魄,也能愉悦人们的心灵,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因此,群众舞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积极发展群众舞蹈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群众舞蹈文化的基本概述

群众文化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且在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与传承,群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音乐、书法、武术等,群众舞蹈也是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专业文化来说,群众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与实际,同样的,相较于专业舞蹈,群众舞蹈更加“接地气”,更容易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通过一个地区的群众舞蹈文化,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文化背后所传递出来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

群众舞蹈是相对于专业舞蹈来说的,具有群众性的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文化作为生活文化与艺术文化的结合,是一种非语言文字又具有强烈的传播作用的群体动态文化,是群众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艺术体现。”[1]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群众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的一种文化形式。群众舞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原始社会人们手舞足蹈的庆祝活动开始,到汉代群众舞蹈取得飞跃式发展,汉代“百戏”的流传对该舞蹈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十分重视舞蹈活动,并且有专门的舞蹈编导,开放的群众性歌舞游乐活动,对于群众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宋代开始,纯粹的歌舞活动逐渐向戏曲转化,舞蹈不再以单独的形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之我国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我国形成了多样化的群众舞蹈。

二、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象征。同时,文化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舞蹈文化是其中之一,而群众舞蹈是舞蹈文化的其中一种,所以说,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建设。群众舞蹈文化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舞蹈各有不同,这样的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舞蹈文化的种类,而且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相应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也不断地改变,群众舞蹈也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群众舞蹈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对人生的感悟,更加贴近群众,形式也更容易被群众所认可。近几年来,参与到群众舞蹈中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人们在参与群众舞蹈的同时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得到释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疾病破坏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多数人的身体与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群众舞蹈的存在,能够让人们在伸展活动四肢的舞蹈动作中释放与舒缓压力,同时还提高了身体素质与自身的审美修养。群众舞蹈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活动,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群众舞蹈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群众舞蹈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群众舞蹈的发展更加自由,参与者众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活动场所,也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群众舞蹈活动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以及音响设备等物品,都需要参与者自己出钱。虽然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他们的活动场所大多是公园以及社区旁边的空地,场所不够大,设施不齐全,并且群众舞蹈活动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所,活动时间也不固定并且会影响其他人的休闲娱乐。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政府对群众舞蹈的关注不够,政府部门没有切实认识到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没有看到群众舞蹈在推动人们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缺少专业的教员指导

群众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更具群众性的特点,参与者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或者退休人员,舞蹈群体没有专业的教员指导。群众舞蹈动作缺乏规范性,并且缺乏稳定性。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又多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众舞蹈动作过于简单和随意,甚至动作不统一。这一群体中缺少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只是将群众舞蹈当作锻炼身体的活动,并没有将其看作正式的舞蹈。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这导致了舞蹈内容单一、趣味性不强、无创新力,久而久之,失去了这门艺术的精神营养功能”[2]。

(三)群众舞蹈参与者的舞蹈文化知识匮乏

专业学习舞蹈的人员,不仅学习舞蹈动作,也会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了解每个舞蹈背后的历史渊源。这种情况下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不仅仅是肢体的摆动,而是融入了情感的动作表达,更容易吸引人,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但是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是退休人员,这类群体不追求优美又有内涵的形态,大多数人仅仅是为了活动身体,这也造成他们不去探究舞蹈的深刻内涵,不了解舞蹈的本质。群众舞蹈参与者缺少专业的舞蹈文化知识,所以,学习到的只是舞蹈动作,而没有展现舞蹈文化,这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承。

(四)群众舞蹈参与者比例不均衡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群众舞蹈的参与者比例不均衡,年龄集中在五十岁左右,并且以退休女性为主,中老年女性是主要的参与者,而青少年人群几乎不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男性参与群众舞蹈的比重也较少。中老年男性对于群众舞蹈的兴趣不高,他们更容易被象棋、太极等活动吸引,而青少年更喜欢专业的、创新型的舞蹈活动,对于娱乐性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不敏感。并且我们要认识到,参与者比例不平衡,不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社区的个案,而是各个地区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阻碍了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可以从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和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

“想要有效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的投入是关键。”[3]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群众舞蹈文化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地群众舞蹈的发展实际,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群众舞蹈的资金投入,建设文化活动室,使群众舞蹈参与者能够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同时,利用政府投入的资金,置办一批舞蹈活动所用的设施装备以及舞蹈道具,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群众舞蹈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群众舞蹈对参与者的身心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鼓励男女老少积极参与群众舞蹈,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政府部门要重视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认识到群众舞蹈文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安排专门的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从而不断地提升群众舞蹈参与者的整体素质,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二)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

专业舞蹈与群众舞蹈都是舞蹈领域十分重要的舞蹈形式,二者的发展均对推动舞蹈文化有重要意义。但是,专业舞蹈的学习者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有专门的舞蹈老师教授舞蹈形体动作。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区的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数是五十岁左右的女性,他们不是专业的舞蹈学习者,对于舞蹈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舞蹈文化,对参与者进行群众舞蹈文化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通过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会加深对群众舞蹈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在舞蹈表演中才会投入更多的感情,群众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达到传承群众舞蹈文化,进而促进舞蹈文化发展的作用。除了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外,还要聘请专门的舞蹈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在的群众舞蹈大多是广场舞,动作既少又简单,聘请专业的老师对参与者进行舞蹈动作指导,这样参与者能够学到更多的舞蹈动作,动作也会更加规范。通过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的培训,对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宣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既保留了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又不断添加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相应的,群众舞蹈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要想传承一下去,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又与时俱进的群众舞蹈,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创作群众舞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群众舞蹈中,既有助于加强群众舞蹈参与者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通过观看群众舞蹈表演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现有的群众舞蹈几乎千篇一律,不同地区的群众舞蹈却有极高的重合度,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所以要积极创新舞蹈,加入符合当地特色的内容,才能保证群众舞蹈不被淘汰。

五、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最终都会被淘汰,群众舞蹈的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但是,如果不与时俱进,迟早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更具娱乐性、群众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价值性,要认识到群众舞蹈的发展对国民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看到群众舞蹈对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要解决好群众舞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要求的舞蹈。

参考文献

[1]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杨金花浅议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8(04):20.

[3]滕菲.基于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开展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19(29):241.

西藏各族人民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共同继承、发展和分享藏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创造现代文明生活和文化事业,使西藏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西藏文化保护的事实证明,所谓的“西藏文化灭绝”论是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还将继续加强。随着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保护西藏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西藏的进程中,西藏文化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保护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创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西藏的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从2002年开始的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包括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的维修,总投资为3.3亿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拨付,创造了西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纪录。从 2006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又决定投入亿元,对西藏22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进行维修。2008年4月18日,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暨扎什伦布寺保护维修工程启动仪式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在西藏实施的投资最多、维修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西藏传统风俗习惯得到尊重和保护。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别注意尊重和保护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目前,西藏共有1700 多座寺庙和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僧尼万多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举行。每年到拉萨朝佛的西藏信教群众均达百万人次以上。从2004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恢复藏传佛教格西拉让巴考学制度。2007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是西藏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组织,并有藏文版会刊《西藏佛教》以及1所西藏佛学院和1所藏文印经院。为保障西藏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广大藏族人民按照自己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西藏自治区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确定为自治区的节假日,还明文规定,不准拍摄、围观天葬活动,不得在天葬场所喧哗等。 藏语文在西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西藏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文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都使用藏文。西藏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专门开设有藏文节目频率和频道。2007年末,藏语频道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电视频道中率先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节目。在西藏出版有14种藏文杂志、10 种藏文报纸,1989年以来出版的藏文图书有400多种。此外,藏语文学习也得到了法律保障。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已经编译出版了从小学至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藏文专业术语规范化及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藏文编码已正式通过中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各种藏文软件在计算机和网络上使用。截至2007 年底,西藏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16万人,占西藏人口的。 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一贯重视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民间文化开展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使许多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抢救和发掘。1979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对被称为“世界史诗之王”的《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抢救、整理,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已整理出版《格萨尔》100多部,总印数达400多万册,同时还出版了20多部汉译本,并有多部被译成英、日、法文出版。2007年底,西藏全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8个,文化馆、站20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同时还有18个县级民间艺术团体和500多个群众业余演出队;全区多次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和那曲恰青赛马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断创新,成为地区性品牌文化节庆活动。西藏自治区7大类、15项、23个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部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西藏有31人榜上有名。 文献档案得到妥善保护,建立了时代体系完整的历史档案库。工程浩大的宗教典籍的收集、整理和出版、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所藏经卷和佛教典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1990年以后,藏文《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对勘本)、《藏汉对照西藏大藏经总目录》等陆续整理出版,还印行藏传佛教的仪轨、传记、论著等经典的单行本供给寺庙,满足僧尼和信教群众的学修需求。2006年12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带标点的佛教经籍——《大藏经》的编纂工程正式启动。从2007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启动了对贝叶经的摸底调查和建档工作,目前西藏已经登记在册的梵文贝叶经有426部,共4300多张。 藏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重视对西藏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1956年到1958年国家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就包括对西藏社会的调查与研究。改革开放后,我国还组建了一批藏学研究专门机构,在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前,全国有近50个机构的近3000人从事藏学研究,研究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语言文字、地理、教育以及考古、民俗、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和生态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牧业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部分学科。2006年,中国首次颁发了藏学研究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奖项——“珠峰奖”,这标志着中国藏学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同祖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大量游客乘火车进藏旅游,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出现承载压力过重的问题,这进一步促使西藏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保护和发展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严格控制参观人数、精心设计参观线路、科学合理疏导参观流量的办法以减缓这些珍贵而又脆弱的文物古迹的承载压力。青藏铁路使西藏人民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外界的信息和文化,可以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积极投身到西藏文化保护中。

群众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自本期起,《文艺评论》专刊将陆续刊发一组共三篇“群众文化论”系列文章,深入探讨群众文化的属性、特征以及与专业文化的关系等,旨在为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提供理论的启发和支持。

敬请读者朋友留意。

人民群众是缔造历史的英雄。

他们创造丰饶的物质精神财富,以卓绝的首创精神与坚实的主体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化的主人。

我们文化的中心问题,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群众文化在文化的创作生产上并没有真正占据主体地位。

精英文化、贵族文化被认为是主流文化。

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与创造因为其原始和粗糙总的被称之为“下里巴人”,被文化精英们抛之于文化视野之外。

这与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应用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创造热情不断高涨的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

切实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把文化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转到群众文化上来,已成当务之急。

(一)确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厘清群众文化的定位与内涵,使之回归到主流文化上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一次新飞跃。

大力发展繁荣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群众文化,是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关键,是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壮大的坚实根基,是顺应时代潮流、响应群众呼唤的科学抉择。

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文化表达,实现自我参与、自我怡情、自我开发的文化现象,人民群众在其中抒 *** 感、愉悦身心、陶冶性灵、展示自我,蕴藉着追求自我完善、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文化诉求。

它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实践的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价值取向,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包含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等元素,是最大多数人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

流光溢彩的文化发展史证明,群众文化承载和弘扬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群众文化中得到全面解放和充分展现。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群众文化从原始社会的蒙昧自发中走来,历经阶级社会的自在阶段,到今天,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更高的社会形态中,进入自觉自为的自由状态,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证和加强。

“群众化”是群众文化的基本原则,即使在社会分工出现职业化的专业文化之后,群众文化依然鲜活不衰、丰富多姿,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并以其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文化创造的原生性、文化享有的民主性、文化传递的普遍性及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衷与青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和满足日常精神生活的文化支点。

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文化。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群众文化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

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其根本特征是,由过去被动地欣赏文化,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和创造文化,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蓬勃兴起,群众文化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把握文化发展的时代趋势,深刻挖掘和总结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内涵、特征、形式、趋势等等,把文化发展的立足点转到群众文化建设上来,加大投入,加强引导,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然而,客观地看,当下的群众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于一些文化管理部门认识上存在偏差,一些专业文化工作者思想上存在偏见,没有赋予群众文化作为本体文化应有的地位与礼遇,把群众文化视为精英文化、高雅艺术之下的草根狂欢,是不入流的粗鄙庸俗文化。

每每提及群众文化,很多人就简单地理解为是妇孺老者在茶余饭后于街头巷尾唱唱歌跳跳舞,即便是琴棋书画、吟诗作赋也大都是水平低、格调俗的民间活动,市井之乐、“泥腿子”的快意、“下里巴人”的欢愉,与那些专业文化相比微不足道,难登大雅之堂。

这种“重专轻群”的错误认识必须端正。

群众文化,是全部文化的母体,是众多文化模式的根基与源头活水。

“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是被文化发展证明了的一个基本规律。

专业文化是根植于群众文化的大地之花,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担当着普及提高的文化使命。

脱离了群众文化,专业文化势必曲高和寡、干涸枯竭,没有前途。

群众文化通俗而绝不低俗,蕴藉着专业文化的精髓。

不应该把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正本清源、源流共进,从而实现大俗与大雅的交融转换。

还有一个问题是,随意地将群众文化等同于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主流文化模式,是包括群众文化工作(含方针、政策、管理)、群众文化事业(含机构、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队伍等在内的一个巨大的文化谱系,有其自身物质基础、价值规范和运行机理,今天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成为与国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密切相关的重要文化形态,拥有相对独立的文化价值。

而群众文化活动只是其一种具体的载体与呈现方式,是整个群众文化系统的一个子要素。

把群众文化简单地等同于群众文化活动,认为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就是多组织开展一些群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自娱自乐就可以,这是从根本上偷换了概念,本末倒置,把涵养万千、滋生文化的根本——群众文化降低到浅表层面,无视群众文化的母体意义,成为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观念屏障。

至于将群众文化等同于大众文化更是混淆视听。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一字之差,却大相径庭。

群众文化是我们的主体文化,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自我创造、自我享有,主体地位突出。

而大众文化又称市场文化,抑或可称之为消费文化,是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以市场为依托,向人们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场所、服务等的文化现象。

它是工业化时代的特殊产物,有极强的商业目的和系统的内部调控机制,文化产品可以大量复制并进入人们的消费生活。

在这个层面上讲,人民群众只能是文化的消费主体与被动接受者,创造文化、掌握文化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三)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必须始终认清并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发扬他们的首创精神,维护和坚守我们的文化之根。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他们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又在文化满足中催生创造物质财富的内驱动力。

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枚文字、第一曲旋律、第一首诗、第一个舞蹈都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情动于中、形之于外的精神物化所得,亦为后来的专业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直接或通过他们的文化代言人——文学艺术家们间接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并与时俱进地破旧立新,构建着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的一座又一座文化高峰。

专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到民间采风,对群众文化进行再创造,才会赢得群众的喜爱,进而实现普及与提高的文化担当。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享有主体。

人民群众创造文化,理所当然地享有文化的所有权与裁决权,谁都没有资格和能力剥夺,文化理所当然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人民群众有权力对各种文化现象及文化发展的质量好坏、是非良莠、有无价值作出裁决,标准就是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

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必须予以满足,文化权益必须予以保障。

我们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是对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确证与尊重,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理念的精髓与灵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人类文艺发展规律和方向,是文化实践永无止境的不懈追求。

今日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党审时度势、顺应民意,破解落后的文化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矛盾的必然抉择。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表现主体。

我国的先进文化,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文化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热情讴歌亿万民众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表现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光辉成就,反映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这是文化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的重要标志。

我们的文化殿堂上,应当多一些下功夫表现当前现实生活、普通百姓、复兴大业的文化产品,少渲染那些帝王将相、暴力杀戮、 *** 艳俗的落后腐朽文化,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表达的主角。

唯此,我们的文化作品才能够让人民群众在其中反观自身,做到好听、好看、好学、好参与,博得掌声、笑声与呼声,经民心向背和市场检验,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进而达到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高远目的。

陕西省级期刊有哪些

属于省级期刊。《阳光报》是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的一份的省级都市综合类日报。其前身是创刊于1987年的中国国防军工及教学科研领域的权威媒体《军工报》(后曾改名为《经济新报》)。经过调整转型和报业市场大战的风雨洗礼,以及各地市记者站和发行网络的全面起步,《阳光报》迅速脱颖胜出,并稳步成长发展为陕西报业市场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四大主流日报之一。《阳光报》现为4开彩色印刷,其中包括时政要闻、陕西新闻、省内各地市新闻、经济民生新闻等版块。主要行业和特色版面包括:健康新闻、教育新闻、开发区新闻、财经新闻、房产家居等。

陕西教育(综合版)期刊属于省级期刊。

《陕西教育·综合版》杂志社创刊于2006年,是一份集教育政策解读、新闻报道、深度观察、热点聚焦和文化传播于一身的综合性教育新闻类月刊。办刊宗旨为:拓展民生教育新视野,传递立德树人正能量;刊物定位是:聚焦教育,服务社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基本读者群为: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干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该刊目前开设有“新闻博览”“深度报道”“开坛问道”“文化自觉”四大板块20多个栏目。其基本栏目有:“政要时论”“政策指南”“市县传真”“校园直击”“领导访谈”“特别报道”“局长论坛”“校长在线”“教改前沿”等。国内刊号:CN61-1018/G4邮发代号:52-161

期刊的中图分类号怎么确定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 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期刊的分类 不是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一种是北大核心,一种是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叫SCI,南大核心叫CSSCI,一般来说南大核心比北大核心要好。你想发论文的话可以找我,我是做论文daili的。。 哪些期刊有中图分类号 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 期刊的类别是怎么分级的 1、省级期刊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 2、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 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3、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期刊级别分类有哪几种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1、省级期刊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如《陕西教育》主办单位为:陕西省教育厅2、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3、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目前职称评审部门要求的核心期刊主要是以 “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的分类有什么? 目前国内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2大类: 自科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即通俗常说的 理科 和 文科类。 自然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 什么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这几个号码都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用的。中图分类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文献标识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都要求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有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这个不用你管,是杂志社收到论文后自己编的号码。 麻烦采纳,谢谢! 期刊的刊名是什么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 *** 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俱》、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国内对核心期刊的测定,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专家咨询等途径进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第二版从正在出版的近万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1578种核心期刊,并做了简要介绍。在第二版的基础上,2000年又推出了第三版。《总览》是我们了解全国核心期刊的重要工具书。我馆藏书索书号为:Z87/Z65=2和Z87/Z65=3。馆藏地为:综合借书处和中外文采编部。 了解核心期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编者而言,可以从核心期刊吸取经验。就读者而言,树立核心期刊意识,可以明确价值取向,提高阅读档次。例如,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阅读《中国语文》、《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而不是本末倒置。就图书馆而言,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订阅时当然是以核心期刊为首选目标。就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可以统计分析单位或个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人们往往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当然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不是固定不变的。非核心期刊经过努力,可以跻身于核心期刊之列;核心期刊如故步自封,也会被淘汰。 什么叫中图分类号啊? 分类和主题都是从文献知识内容的角度揭示和组织文献资料。分类法是按文献的学科知识属性揭示和组织文献,分类号则是依据一定的分类工具(分类法),采用字母或/和数字作为类目的标识符号。 分类号(FL) 一、为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 二、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三、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四、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 或 “〔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识。例: 中图分类号: ; 五、英文文章以 “CLC number:”作为标识 (CLC —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知网学科划分是按期刊分类还是按题目分类 我国期刊的现代化管理,使我国期刊走向世界,1988年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标准刊号》(GB 9999一88)国家标准(简称国标)。 国标规定中国标准刊号由国际标准刊号(I 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组成。国内统一刊号主要面向国内,所以用GB2659规定的中国国别代码“CN”为识别标志,由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分类号作为国内统一刊号的补充成分说明报刊的主要学科范畴,以便于报刊的分类统计、订阅、图书馆展阅、检索等。但该项国家标准已颁布和实施10多年,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国内统一刊号中对期刊学科类别划分的准确性方面。 目前统一刊号存在的问题分类不准确 国标规定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归类,但许多刊物的学科归类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划分不一致。例如: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编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为CNn一2493/G3,归人科学、科学研究类,按其《编辑学报》办刊宗旨和报道内容分类应归属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下的GZ信息与知识传播二级类目(三级类目G23出版事业、四级类目G232编辑工作)

  • 索引序列
  • 陕西省群众文化论文期刊
  • 陕西省省级期刊
  • 陕西省文学期刊
  • 群众文化论文西藏
  • 陕西省级期刊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