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新闻类论文开题报告

新闻类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新闻类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一般离不开“三步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对论文主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方面。下面给你详细的内容: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明白选此题的背景、意义、目的。简而言之,为什么选此题,怎么写此题,此题写作的难度。大学几年不是白来的,自己做出来那才有成就感的。附上一般格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课题内容及目标:完成课题初步技术方案:完成课题时间安排计划:教研室对开题报告的评价难 度 方案可行性 计划合理性 教研室主任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新闻学类的论文开题报告

1、 [新闻学]国际传媒集团资本运营成功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和借鉴 内容摘要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传媒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产业支柱之一,由于资本运营手段的娴熟运用,西方传媒业已成就了一大批跨国传媒巨头。在我国,经过改革20多年来的发展,传媒业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仍然...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36 KB 日期:2008-08-11 7、 [新闻学]论古代史传的新闻性 开题报告+论文摘 要 随着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拓展,目前边缘学科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由于文学尤其是古代的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史传和新闻传播有着渊源关系,也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是昨日的新...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5 KB 日期:2008-05-23 10、 [新闻学]网络时代的人类文明与文化失落 摘 要: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在人类文明进程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时代的来临促进了网络传播的开展及网络时代的形态。...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2 KB 日期:2007-11-01 14、 [新闻学]网络广播电视发展趋势初探 摘 要广播电视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尽管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一片红火,但大都已虚火上身,经营状况不佳。现在, 网络又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与网络完美结合。本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 KB 日期:2007-09-18 16、 [新闻学]简论岭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支撑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同的区域经济水平和特色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样地,传统地域文化必然会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本文试图从岭南地区的经济与历史发展角度...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8 KB 日期:2007-06-14 17、 [新闻学]明星博客初探 开题报告+任务书+文献综述+论文+翻译中文摘要“Blog”——博客,诞生于网络,如今已经蔓延到报纸、电视、电台、杂志等一系列媒体。它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众大突破,也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其中的一个分支...

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我们来看看。

20**年中国的群体性**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重庆、海南、湖北各地爆发的**报道不时充斥在耳旁。我们能知道**的爆发其实已经能说明中国信息公开较改革开放前还是有进步的,在以前公共危机群体性**是与中国媒体无缘的。在2008年雪灾中,媒体将第一手灾情资料展现在受众面前,对于救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为什么一年之后的09年却出现了这么多让人措手不及群体性**呢,这值得深思。

从某种角度上说,群体性**的发生逻辑就是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特定的信息传播是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群体性**,而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群体性**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归于平静。在此本文将以“617群体性**”为例进行剖析解读,分析群体性**的产生的根源,以及政府与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最终提出一个预防应对群体性**的方案。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群体性**的形成、爆发、发展、高潮、平息的过程从政府信息发布通道不畅,大众传播的弱化,公共舆论的形成,流言与谣言的迅速蔓延来研究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在应对群体性**中政府和媒体除了担负好把关人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防止社会偏离。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在结合传播学理论立足群体性**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应对群体性**的道路。

2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群体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如果有比较成

熟的社会组织能整合分化民众的利益的表达与诉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见表达与回应的平台,从而会很好的舒缓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群体性**的发生。

当前我国政府传播机制机制存在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问题。正由于政府信息失衡,而大众传播在与政府博弈中被弱化,从而导致人际和群体传播这种替代性传播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民众的意见和情绪失去控制,其诉求集中爆发出来而走向非理性对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样,社会的压力迟早要释放。不让其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缓慢释放,它会来的更猛、更狠,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结构。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a.议程设置如何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b.舆论研究的社会性理学维度

c.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

d.“社会模仿”理论

e.说服理论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f.中国媒体宣传的特点

g.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

2.国内有关研究的动态

“群体性**”可以说是我国发明的专有名词了,可以看看中共《党的建设词典》中给出的解释:“群体性**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但事实上群体性**是突发性事件中的一种,国外并不是没有,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划归到危机公关里面,国外在这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但我们要认清我国的现实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纺锤状社会结构,他们有非常稳定的中产阶级,而我国还处在金字塔的社会机构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对于群体性**都比较敏感。由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但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群体性**呈爆发性趋势,相关的传播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发展起来。

3.我的看法

现今的群体性**爆发是由当今的媒介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这是一个议程设置把关人具有巨大能量的时代,但由于大众媒介与政府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弱化的地位,而政府又没有扮演好好舆论引导者的角色,魔弹论是在这个时代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在大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传播也不再是口口相传的年代了,手机群发、论坛跟帖、微博等等将人际传播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政府宣传、大众传媒依然强势,但人际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辅助传播途径,当

前两种无法表达金字塔底层的呼唤与诉求时,人际传播这种“非主流”的传播途径将会把舆论引导向另一个方向,民意可能会发展成民怨甚至成为民怒。种种现实已经逼着政府、媒介走向台前,直面金字塔的最底层。

(三)论文提纲

Ⅰ、前言

Ⅱ、结合“617群体性**”的爆发分析群体性**产生的传播学因素

1. 分析公众舆论产生的条件

2. 政府与媒体不作为的原因

3. 公众舆论主体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Ⅲ、结合“617群体性**”的发展、高潮、平息,分析政府、媒体、民众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结合“617群体性**”整个过程,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群体性**的途径。

1、政府作为信源的最终控制者应当保证信源的公开度、信道的畅通度、信源

的保真度,应该是积极的预防而不是被动的去处理。

2、媒体在政府允许的平台上所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3、民众诉求通道的选择

Ⅴ、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进度计划:1、搜集与阅读整理材料阶段:20**.——20**.

2、撰写开题报告阶段:20**.——20**.

3、撰写成文阶段:20**.——20**.

4、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20**.

5、论文评阅与答辩阶段:20**.——20**.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3】王雄:《新闻舆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

【4】王宇:《大众媒介导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传播与社会影响》 /《On Communications and Social Influence》 (法)Gabriel Tarde  何道宽/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gins,Methods,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 (美) Werner . 郭镇之/译 中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毕业论文一般离不开“三步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对论文主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方面。下面给你详细的内容: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新闻播音论文开题报告

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我们来看看。

20**年中国的群体性**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重庆、海南、湖北各地爆发的**报道不时充斥在耳旁。我们能知道**的爆发其实已经能说明中国信息公开较改革开放前还是有进步的,在以前公共危机群体性**是与中国媒体无缘的。在2008年雪灾中,媒体将第一手灾情资料展现在受众面前,对于救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为什么一年之后的09年却出现了这么多让人措手不及群体性**呢,这值得深思。

从某种角度上说,群体性**的发生逻辑就是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特定的信息传播是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群体性**,而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群体性**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归于平静。在此本文将以“617群体性**”为例进行剖析解读,分析群体性**的产生的根源,以及政府与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最终提出一个预防应对群体性**的方案。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群体性**的形成、爆发、发展、高潮、平息的过程从政府信息发布通道不畅,大众传播的弱化,公共舆论的形成,流言与谣言的迅速蔓延来研究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在应对群体性**中政府和媒体除了担负好把关人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防止社会偏离。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在结合传播学理论立足群体性**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应对群体性**的道路。

2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群体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如果有比较成

熟的社会组织能整合分化民众的利益的表达与诉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见表达与回应的平台,从而会很好的舒缓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群体性**的发生。

当前我国政府传播机制机制存在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问题。正由于政府信息失衡,而大众传播在与政府博弈中被弱化,从而导致人际和群体传播这种替代性传播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民众的意见和情绪失去控制,其诉求集中爆发出来而走向非理性对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样,社会的压力迟早要释放。不让其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缓慢释放,它会来的更猛、更狠,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结构。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a.议程设置如何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b.舆论研究的社会性理学维度

c.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

d.“社会模仿”理论

e.说服理论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f.中国媒体宣传的特点

g.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

2.国内有关研究的动态

“群体性**”可以说是我国发明的专有名词了,可以看看中共《党的建设词典》中给出的解释:“群体性**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但事实上群体性**是突发性事件中的一种,国外并不是没有,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划归到危机公关里面,国外在这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但我们要认清我国的现实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纺锤状社会结构,他们有非常稳定的中产阶级,而我国还处在金字塔的社会机构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对于群体性**都比较敏感。由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但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群体性**呈爆发性趋势,相关的传播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发展起来。

3.我的看法

现今的群体性**爆发是由当今的媒介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这是一个议程设置把关人具有巨大能量的时代,但由于大众媒介与政府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弱化的地位,而政府又没有扮演好好舆论引导者的角色,魔弹论是在这个时代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在大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传播也不再是口口相传的年代了,手机群发、论坛跟帖、微博等等将人际传播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政府宣传、大众传媒依然强势,但人际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辅助传播途径,当

前两种无法表达金字塔底层的呼唤与诉求时,人际传播这种“非主流”的传播途径将会把舆论引导向另一个方向,民意可能会发展成民怨甚至成为民怒。种种现实已经逼着政府、媒介走向台前,直面金字塔的最底层。

(三)论文提纲

Ⅰ、前言

Ⅱ、结合“617群体性**”的爆发分析群体性**产生的传播学因素

1. 分析公众舆论产生的条件

2. 政府与媒体不作为的原因

3. 公众舆论主体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Ⅲ、结合“617群体性**”的发展、高潮、平息,分析政府、媒体、民众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结合“617群体性**”整个过程,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群体性**的途径。

1、政府作为信源的最终控制者应当保证信源的公开度、信道的畅通度、信源

的保真度,应该是积极的预防而不是被动的去处理。

2、媒体在政府允许的平台上所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3、民众诉求通道的选择

Ⅴ、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进度计划:1、搜集与阅读整理材料阶段:20**.——20**.

2、撰写开题报告阶段:20**.——20**.

3、撰写成文阶段:20**.——20**.

4、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20**.

5、论文评阅与答辩阶段:20**.——20**.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3】王雄:《新闻舆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

【4】王宇:《大众媒介导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传播与社会影响》 /《On Communications and Social Influence》 (法)Gabriel Tarde  何道宽/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gins,Methods,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 (美) Werner . 郭镇之/译 中

1 论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 舒文萍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8-10 期刊 0 0 2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启示 李卫中 电影评介 2008-08-08 期刊 0 2 3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 栾洪金 当代传播 2008-07-15 期刊 0 0 4 谈播音主持之“气” 林鸿 中国广播 2007-03-15 期刊 0 39 5 “学院派”播音主持问题出在哪里? 师杰; 孙立强 中国广播 2007-04-15 期刊 0 35 6 浅谈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 马彩虹; 庄毅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0-10 期刊 0 27 7 浅谈播音主持的细节把握 游锦红 东南传播 2007-09-30 期刊 0 40 8 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胡文静; 解丽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28 9 “说新闻”:播音向主持蜕变 应天常 声屏世界 2007-11-15 期刊 1 20 10 维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素质教学的思考 刘惠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39 11 论播音与主持 李静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10-20 期刊 0 29 12 播音主持20年 喻梅; 杜晓莉 中国记者 2007-04-01 期刊 0 25 13 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特征 孔庆潮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 30 14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探究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5-15 期刊 2 27 15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6-15 期刊 0 12 16 谈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 吴昱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0 69 17 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初探——颠覆大众生活的视觉文化 李聪聪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1 34 18 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思考 赵思扬 消费导刊 2007-11-15 期刊 0 38 19 论艺术类专业教学情感场的构建——兼谈播音主持专业的以情带教 曲海泓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11-20 期刊 0 20 20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类三大奖项 新闻传播 2001-08-10 期刊 0 1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共有记录163条

1. 谈话节目主持人礼貌原则制约下的会话艺术

2. 草根的娱乐庶民的狂欢——真人秀电视节目研究

3. 改革与创新:制度创新论视野下的央视新闻改革

4.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5. 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6. 论电视小品中的幽默语言艺术

7. 性别差异在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反映

8. 论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

9. 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10. 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11. “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实践与思考

12. 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

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老师应该会把格式之类的给你吧,总之,把大纲写好,自己观点你写明白就也就是几百字吧,不用太详细,包括选题背景、论文内容、创新点等大纲就先介绍《晚间新闻》节目内容,可以选几天的具体新闻写,播出时间、长度等吧。再把民生新闻定义说一下,特点是什么。这种娱乐化表现在哪里、受众对于晚间新闻的反应是什么,你可以做个调查。娱乐化的新闻,有什么样的影响包括正面、反面的影响等等。这种你觉得这类新闻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都可以说一下

新闻伤害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选题依据和意义

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1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上下各,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开题报告的简介

开题报告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开题报告的主要资料

特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综述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报告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参考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毕业论文一般离不开“三步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对论文主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方面。下面给你详细的内容: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明白选此题的背景、意义、目的。简而言之,为什么选此题,怎么写此题,此题写作的难度。大学几年不是白来的,自己做出来那才有成就感的。附上一般格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课题内容及目标:完成课题初步技术方案:完成课题时间安排计划:教研室对开题报告的评价难 度 方案可行性 计划合理性 教研室主任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我们来看看。

20**年中国的群体性**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重庆、海南、湖北各地爆发的**报道不时充斥在耳旁。我们能知道**的爆发其实已经能说明中国信息公开较改革开放前还是有进步的,在以前公共危机群体性**是与中国媒体无缘的。在2008年雪灾中,媒体将第一手灾情资料展现在受众面前,对于救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为什么一年之后的09年却出现了这么多让人措手不及群体性**呢,这值得深思。

从某种角度上说,群体性**的发生逻辑就是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特定的信息传播是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群体性**,而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群体性**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归于平静。在此本文将以“617群体性**”为例进行剖析解读,分析群体性**的产生的根源,以及政府与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最终提出一个预防应对群体性**的方案。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群体性**的形成、爆发、发展、高潮、平息的过程从政府信息发布通道不畅,大众传播的弱化,公共舆论的形成,流言与谣言的迅速蔓延来研究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在应对群体性**中政府和媒体除了担负好把关人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防止社会偏离。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在结合传播学理论立足群体性**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应对群体性**的道路。

2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群体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如果有比较成

熟的社会组织能整合分化民众的利益的表达与诉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见表达与回应的平台,从而会很好的舒缓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群体性**的发生。

当前我国政府传播机制机制存在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问题。正由于政府信息失衡,而大众传播在与政府博弈中被弱化,从而导致人际和群体传播这种替代性传播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民众的意见和情绪失去控制,其诉求集中爆发出来而走向非理性对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样,社会的压力迟早要释放。不让其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缓慢释放,它会来的更猛、更狠,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结构。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a.议程设置如何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b.舆论研究的社会性理学维度

c.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

d.“社会模仿”理论

e.说服理论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f.中国媒体宣传的特点

g.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

2.国内有关研究的动态

“群体性**”可以说是我国发明的专有名词了,可以看看中共《党的建设词典》中给出的解释:“群体性**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但事实上群体性**是突发性事件中的一种,国外并不是没有,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划归到危机公关里面,国外在这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但我们要认清我国的现实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纺锤状社会结构,他们有非常稳定的中产阶级,而我国还处在金字塔的社会机构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对于群体性**都比较敏感。由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但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群体性**呈爆发性趋势,相关的传播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发展起来。

3.我的看法

现今的群体性**爆发是由当今的媒介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这是一个议程设置把关人具有巨大能量的时代,但由于大众媒介与政府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弱化的地位,而政府又没有扮演好好舆论引导者的角色,魔弹论是在这个时代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在大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传播也不再是口口相传的年代了,手机群发、论坛跟帖、微博等等将人际传播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政府宣传、大众传媒依然强势,但人际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辅助传播途径,当

前两种无法表达金字塔底层的呼唤与诉求时,人际传播这种“非主流”的传播途径将会把舆论引导向另一个方向,民意可能会发展成民怨甚至成为民怒。种种现实已经逼着政府、媒介走向台前,直面金字塔的最底层。

(三)论文提纲

Ⅰ、前言

Ⅱ、结合“617群体性**”的爆发分析群体性**产生的传播学因素

1. 分析公众舆论产生的条件

2. 政府与媒体不作为的原因

3. 公众舆论主体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Ⅲ、结合“617群体性**”的发展、高潮、平息,分析政府、媒体、民众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结合“617群体性**”整个过程,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群体性**的途径。

1、政府作为信源的最终控制者应当保证信源的公开度、信道的畅通度、信源

的保真度,应该是积极的预防而不是被动的去处理。

2、媒体在政府允许的平台上所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3、民众诉求通道的选择

Ⅴ、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进度计划:1、搜集与阅读整理材料阶段:20**.——20**.

2、撰写开题报告阶段:20**.——20**.

3、撰写成文阶段:20**.——20**.

4、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20**.

5、论文评阅与答辩阶段:20**.——20**.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3】王雄:《新闻舆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

【4】王宇:《大众媒介导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传播与社会影响》 /《On Communications and Social Influence》 (法)Gabriel Tarde  何道宽/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gins,Methods,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 (美) Werner . 郭镇之/译 中

新闻学的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根据你的论文来写的,不知道你的论文是什么,贴一个给你供参考。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1. 选题的目的:在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中,片头、片尾及片花中会加入固定的音乐体现节目的统一性,而在这里,主要就电视新闻报道中如何选择适当的音乐与主题、内容及结构相吻合进行简单的探讨。2. 选题的意义:配乐在电视新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专题类报道中,合理地加入音乐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中,音乐就是人们陶冶情操、舒缓压力的手段,而对于如今对电视新闻节目要求日益提高的观众们来说.音乐的加入也增加了新闻的可看性和观众的兴趣。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吕和方指出了公共标识用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共标识用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王银泉、万正方、金龙等剖析了我国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失误现象,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改进意见,探讨了公共标识用语翻译的方法和规律。2003年8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2004年9月还负责主编了《汉英公示语词典》,系统总结了目前的公共标识用语翻译,并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研究课题组”。国外对于公共标识用语的翻译研究最早的开始于Vinay & Darbelnet两位学者,从他们Com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的前言部分可以知道,他们对于公共标识用语的研究起于1959年。目前,国外对于这项工作进展的很好,政府有专设一些部门和人员来进行监督,在不同的部门和领域都有规范专有用语,同时下达使用手册,更有一些西方国家有使用符号和图像作标志的趋势。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1. 主要研究内容:引言一.公共标识用语的概述(一) 公共标识用语的定义与特点(二) 公共标识用语的分类(三) 公共标识用语的实用功能二.从类别角度剖析现公共标识用语中的问题(一) 街道路牌(二) 景点标识(三) 社会宣传用语(四) 公共广告(五) 告示三.公共标识用语在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一) 在语用角度中的原则(二) 在文化角度中的原则四.公共标识用语英译的方法和策略(一) 方法(二) 策略2. 创新之处:我国现有的研究公共标识用语英译的论文有很多,但本文提出公共标识用语的翻译应该重视语用和文化差异的作用,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环境,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1. 研究方法:在资料及文献上主要选择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搜集,翻阅大量至今国内外一些学者和教授对公共标识用语英译的一些研究,逐步对本论题有更深度的理解。在撰写论文时主要采用演绎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事例型论据与理论型论据,提出一些在公共标识用语的翻译中的方法和策略。2. 准备工作情况:在搜集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已经对本论题主旨和内容有了大体的轮廓,对于论题的研究方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 主要措施:在接下来的论文撰写中将继续搜集更多的理论文献,深入生活取材。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1) 论文指导第一阶段(2010年10月下旬——2010年12月中旬):完成初稿。(2) 论文指导第二阶段(2010年12月下旬):交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发回后进行第一次论文修改。(3) 论文指导第三阶段(2011年3月下旬):交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发回后进行第二次论文修改。(4) 论文指导第四阶段(2011年4月上旬):交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发回后进行第三次论文修改。(5) 论文指导第五阶段(2011年4月中旬):定稿。(6) 论文指导第六阶段(2011年5月上旬):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给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做好答辩准备。(7) 论文指导第七阶段(2011年5月中旬):开展答辩工作。五、主要参考文献1. 蒋磊.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J].中国翻译,20022. 万正方.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23. 王银全,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 20044.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 卞正东.论标识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36. 李怀奎,李怀宏.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的语用等效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 20047. 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8. 杨丽波.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怀化学院学报,20079. Vinay&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J]. A Methodology for 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198910. New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六、指导老师意见指导老师(签名)年 月 日七、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意见系(盖章)年 月 日

这个可以从现在比较流行的名词“围观”、“人肉”、“微博”等方面来理解,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社会大众会选择利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思想,他们会将这些观点用网络言论发表出来,方拥有这些想法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汇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舆论。

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老师应该会把格式之类的给你吧,总之,把大纲写好,自己观点你写明白就也就是几百字吧,不用太详细,包括选题背景、论文内容、创新点等大纲就先介绍《晚间新闻》节目内容,可以选几天的具体新闻写,播出时间、长度等吧。再把民生新闻定义说一下,特点是什么。这种娱乐化表现在哪里、受众对于晚间新闻的反应是什么,你可以做个调查。娱乐化的新闻,有什么样的影响包括正面、反面的影响等等。这种你觉得这类新闻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都可以说一下

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新闻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我们来看看。

20**年中国的群体性**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重庆、海南、湖北各地爆发的**报道不时充斥在耳旁。我们能知道**的爆发其实已经能说明中国信息公开较改革开放前还是有进步的,在以前公共危机群体性**是与中国媒体无缘的。在2008年雪灾中,媒体将第一手灾情资料展现在受众面前,对于救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为什么一年之后的09年却出现了这么多让人措手不及群体性**呢,这值得深思。

从某种角度上说,群体性**的发生逻辑就是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特定的信息传播是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群体性**,而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群体性**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归于平静。在此本文将以“617群体性**”为例进行剖析解读,分析群体性**的产生的根源,以及政府与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最终提出一个预防应对群体性**的方案。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群体性**的形成、爆发、发展、高潮、平息的过程从政府信息发布通道不畅,大众传播的弱化,公共舆论的形成,流言与谣言的迅速蔓延来研究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在应对群体性**中政府和媒体除了担负好把关人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防止社会偏离。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在结合传播学理论立足群体性**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应对群体性**的道路。

2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群体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如果有比较成

熟的社会组织能整合分化民众的利益的表达与诉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见表达与回应的平台,从而会很好的舒缓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群体性**的发生。

当前我国政府传播机制机制存在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问题。正由于政府信息失衡,而大众传播在与政府博弈中被弱化,从而导致人际和群体传播这种替代性传播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民众的意见和情绪失去控制,其诉求集中爆发出来而走向非理性对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样,社会的压力迟早要释放。不让其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缓慢释放,它会来的更猛、更狠,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结构。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媒体在群体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a.议程设置如何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b.舆论研究的社会性理学维度

c.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

d.“社会模仿”理论

e.说服理论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f.中国媒体宣传的特点

g.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

2.国内有关研究的动态

“群体性**”可以说是我国发明的专有名词了,可以看看中共《党的建设词典》中给出的解释:“群体性**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但事实上群体性**是突发性事件中的一种,国外并不是没有,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划归到危机公关里面,国外在这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但我们要认清我国的现实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纺锤状社会结构,他们有非常稳定的中产阶级,而我国还处在金字塔的社会机构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对于群体性**都比较敏感。由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但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群体性**呈爆发性趋势,相关的传播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发展起来。

3.我的看法

现今的群体性**爆发是由当今的媒介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这是一个议程设置把关人具有巨大能量的时代,但由于大众媒介与政府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弱化的地位,而政府又没有扮演好好舆论引导者的角色,魔弹论是在这个时代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在大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传播也不再是口口相传的年代了,手机群发、论坛跟帖、微博等等将人际传播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政府宣传、大众传媒依然强势,但人际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辅助传播途径,当

前两种无法表达金字塔底层的呼唤与诉求时,人际传播这种“非主流”的传播途径将会把舆论引导向另一个方向,民意可能会发展成民怨甚至成为民怒。种种现实已经逼着政府、媒介走向台前,直面金字塔的最底层。

(三)论文提纲

Ⅰ、前言

Ⅱ、结合“617群体性**”的爆发分析群体性**产生的传播学因素

1. 分析公众舆论产生的条件

2. 政府与媒体不作为的原因

3. 公众舆论主体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Ⅲ、结合“617群体性**”的发展、高潮、平息,分析政府、媒体、民众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结合“617群体性**”整个过程,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群体性**的途径。

1、政府作为信源的最终控制者应当保证信源的公开度、信道的畅通度、信源

的保真度,应该是积极的预防而不是被动的去处理。

2、媒体在政府允许的平台上所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3、民众诉求通道的选择

Ⅴ、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进度计划:1、搜集与阅读整理材料阶段:20**.——20**.

2、撰写开题报告阶段:20**.——20**.

3、撰写成文阶段:20**.——20**.

4、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20**.

5、论文评阅与答辩阶段:20**.——20**.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3】王雄:《新闻舆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

【4】王宇:《大众媒介导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传播与社会影响》 /《On Communications and Social Influence》 (法)Gabriel Tarde  何道宽/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gins,Methods,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 (美) Werner . 郭镇之/译 中

  • 索引序列
  • 新闻类论文开题报告
  • 新闻学类的论文开题报告
  • 新闻播音论文开题报告
  • 新闻伤害论文开题报告
  • 新闻学的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