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怎么发表论文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怎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怎么发表论文

南昌工程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和彭家桥校区。

1、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

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是南昌工程学院两校区之一。

南昌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院校,2000年经国务院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校坐落于英雄城南昌,拥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以上,硕士学历以上人员50%以上,博士50余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2、南昌工程学院彭家桥校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东路80号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86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1人。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高校,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19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8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9万册,电子图书136万册,各种中外文数字资源库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3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11项、省部级项目930项,累计科研经费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4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11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第五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暨江西省林学会珍贵树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帮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水环境生态监测、中小河流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对口支援以及“优环境、降成本”的精准帮扶工作;与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南昌工程学院是在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具体地址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该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1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5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各种中外文电子资源库共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97项、省部级项目950项,累计科研经费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50篇,其中SCI/EI期刊检索论文473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在水环境生态监测、河道污水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

进入******,学校以,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着力深化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建设,谱写南昌工程学院发展新篇章。

说实话一点都不好江西的大学都很垃圾 简直就是一陀屎 有的教学楼看起来快要倒了 别以为什么中外和办其实没什么中外合办的学校多的是呀不要贪图江西的学费比其他地方的学费要低一些以后不会后悔的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任克和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建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军事教学部和瑶湖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48个、专科专业11个,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 二级学院本科专科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地质工程、 风景园林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建筑方向)、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五年)、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经济贸易学院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审计学会计人文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工程翻译方向)、法语商务英语国际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中荷合作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中荷合作项目)、旅游管理(中韩合作项目)、会计(中加合作项目)军事教学部(军事教育学院)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瑶湖学院--------------------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00人,占3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45人,占77%;拥有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特殊津贴6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6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本科)6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3人,江西省二级教授7人;此外,还有特聘两院院士6人,省级教学团队(本科)5个。 特聘两院院士:刘宝琛、潘际銮、山仑、温诗铸、朱伯芳、张勇传 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扶名福 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汪荣有、樊后保、陈定方、汪胜前、胡杨成、扶名福 江西省教学名师:王自强、刘德辉、孙辉、杨萌、汪荣有、陆伟锋 省级教学团队(本科)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入选年份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孙辉20082水电动力工程教研室刘德辉2008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陆伟锋20084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邓丽明20105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刘桂兰2010参考资料: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有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专业型硕士点2个。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专业型硕士点所在学院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2)水土保持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3)水利水电工程 (002)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4)岩土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1)水电动力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2)水利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设计与制造 (004)信息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3)水电站综合自动化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本科)7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科)4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据2016年3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南昌工程学院共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机械电子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测绘工程实验中心、现代传媒技术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技术经济学、操作系统、大学英语、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电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大学物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电子商务概论、材料力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高专教育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2009年)、mba研究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江西省生态水利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精密驱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信息协同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土壤与植物生态重点实验室 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生态水利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金志农,2015年获批) 据2015年9月学校网站数据显示,近年来,南昌工程学院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和科技奖励10余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 2007至2013年重大项目一览表姓名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资助经费(万元) 项目类别孙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贡献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温乐平秦汉消费文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谢杰华具有延迟索赔的风险模型破产理论及相关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建平杉木林下植物-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相互联系对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涂洁亚热带退化红壤丘陵区典型先锋树种碳吸存与水分利用耦合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勇矿山废水污染河道底栖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标志物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桂发亮总量控制下二层规划的区域水资源配置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斌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饱和地基上周期性高架桥与隧道结构振动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孙辉子空间学习粒子群算法及在图像过完备稀疏分解上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樊棠怀面向高洪期水流成像测速的目标运动矢量估计方法及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唐厚兴虚拟联盟内知识共享社会困境形成机制及其破解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陈付龙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建设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樊后保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碳吸存与碳-水耦合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荣珍生态恢复对红壤严重侵蚀地土壤水库重建的影响与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刘凯考虑缺陷的大跨度索杆膜空间结构施工跟踪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晏建武超磁致伸缩Fe-Ga合金薄膜成分及结构的预测模型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卢全国基于惯性冲击的磁致伸缩式微小无缆驱动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邓承志结构化过完备稀疏性约束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胡杨成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多维构念及绩效关联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刘青农村小河流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水利部公益性项目李水弟当代中国道德社会影响力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嵇国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软实力测量及其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袁颖红氮沉降增加条件下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胡杨成非营利组织社会创业导向研究及其实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樊后保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演变机理及趋势研究水利部公益性项目王晓兰英国儿童小说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邓丽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前因变量及其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斌移动荷载引起多层结构动力响应与排桩的被动隔振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卢全国基于轴向非均匀磁场的GMA磁滞主动抑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樊后保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与碳吸存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考资料: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底,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126万册,29万多种,生均图书册,自然科学类图书比重占,报纸期刊1685种,各种文献资料54000多种,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6000种,重点收藏的特色藏书有《四库全书》、《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辞典》、《中国交通年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国水利年鉴》、《电力百科全书》、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工程索引》等。此外,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库共20个,包括CNKI中文学术期刊、维普学术期刊、人大复印资料、SPRINGER、elsvier、wiley、EI(索引)、超星电子图书、维思博文外文电子图书、EBM电子图书、方正中华数字书苑、读秀、百链云图书馆、MAX个人学术空间、高校学科知识服务库、起点考试平台、环球英语雅思库、银符高校试题素材资源库、大学生就业培训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实训教学专题视频数据库、网上相关即时免费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南昌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工程管理及基础科学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工程实例等。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Xu ., Wang ., Wang ., and Shen .. Performance of deep excavated retaining wall in Shanghai lowland area.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005, 7(2): 31-43 徐中华,邓文龙,王卫东,支护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技术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607-610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主体地下结构与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复杂深基坑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6,28(S0):1355-1359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上海软土地区上海银行大厦深基坑工程的实测与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S):4639-4644 徐中华,王建华,有限元法分析土壤切削问题的研究进展,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34-137 徐中华,钭逢光,陈锦剑,王建华,封金财,活树桩固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岩土力学,2004,25(S):275-279 王建华,徐中华,陈锦剑,王卫东,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连续墙变形特性浅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485-489 Wang ., Xu ., Wang ., and Shen performance of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2004, Bangkok, Thailand,2004,pp: 199-203 徐营营,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采用逆作法的超大型深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5):789-792 Wang ., Xu ., Di ., and Wang .. Performance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using the united method: bottom-up method in the main building part and top-down method in the annex building part.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Ground Movement - Proceedings of the GeoShanghai Conference, ASCE, 2006, pp: 385-392 戴斌,王卫东,徐中华,密集建筑区域中深基坑全逆作法的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79-583 翁其平,王卫东,徐中华,软土中超大面积深基坑逆作法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87-590 Wang ., Wang ., Shen ., Xu ., and Fan W..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CSSM2006 - III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olid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Lisbon, Portugal, 2006 陈华文,史玉金,陈锦剑,徐中华,岸滩冲刷对护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岩土工程界,2004,7(S):84-87 王建华,徐中华,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1):1-12 王建华,徐中华,王卫东,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2):1899-1903 Li ., Xu ., and Wang ..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ep excavations on adjacent properties in soft soil district. Applications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Geotechnical 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Seminar, Geotechnical Division,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ngineers. 2008, Hong Kong, pp: 181-189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土木工程学报,2008,41(8):81-86 王卫东,李进军,徐中华,敏感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08,30(S0):349-354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软土地区采用灌注桩围护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岩土力学,2009,30(5):1362-1366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分析方法,2009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大陆卷),王新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徐中华,大开口式逆作法深基坑实测变形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4):750-756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逆作法深基坑对周边保护建筑影响的实测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0):88-96 徐中华,王卫东,深基坑变形控制指标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3):619-625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S2):1512-1517 蔡建鹏,黄茂松,钱建固,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的DCFEM法,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1):120-124 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基坑数值分析中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岩土力学,2010,31(1):258-264 Wang ., Xu ., and Wang .. Wall and ground movements due to deep excavations in Shanghai soft soils,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36(7): 985-994 王卫东,徐中华,圆形深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的强度折减法,建筑结构学报,2010, 31(5):195-201 . Wang, . Li, . Xu, . Di.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by top-down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technic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Challenges in Megacities, Volume 3, pp. 660-666, Moscow, 2010 王卫东,徐中华,预估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0,32():32-38 王卫东,徐中华,深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91-199 Wang ., and Xu .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ep excavations in Shanghai. The 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 Roma, Italy, 2011. Wang ., Xu ., and Wang .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deep braced excavation in Shanghai. The 14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kong, 2011. pp. 274 王卫东,王浩然,黄茂松,徐中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水平变形简化计算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814-818 王浩然,王卫东, 黄茂松,徐中华,基坑变形预测的改进MSD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3245-3251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1):1659-1666 王浩然,徐中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与实测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7(5):965-976 常林越,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深基坑的设计与三维数值分析,铁道工程学报,2011,11:52-57 徐中华,王卫东,谭轲,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第11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硬化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2,33(8):2283-2290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变形预测简化计算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1792-1800 W. D. Wang, L. Y. Chang, Z. H. Xu, and Q. P. Weng.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large-scale and deep cylindrical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European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ECCOMAS 2012), Vienna, Austria, September 10-14, 2012 . Xu, J. Zhang, C. Chen. A Case History of a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ed by Zoned Excavation Method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Y. P. Dong, H. J. Burd, G. T. Houlsby, Z. H. Xu. 3D FEM Modeling of a Deep Excavation Case History Considering Small-Strain Stiffness of Soil and Thermal Effect of Concret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于数值分析的预估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简化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supp.):108-112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刘溢,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病房楼基坑工程,基坑工程实例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pp:82-94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HS-Small模型参数的研究,岩土力学,2013,34(6):1766-1744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不好投。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及实用性,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要求很多,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不好投。南昌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南昌工程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和彭家桥校区。

1、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

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是南昌工程学院两校区之一。

南昌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院校,2000年经国务院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校坐落于英雄城南昌,拥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以上,硕士学历以上人员50%以上,博士50余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2、南昌工程学院彭家桥校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东路80号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86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1人。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高校,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19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8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9万册,电子图书136万册,各种中外文数字资源库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3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11项、省部级项目930项,累计科研经费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4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11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第五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暨江西省林学会珍贵树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帮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水环境生态监测、中小河流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对口支援以及“优环境、降成本”的精准帮扶工作;与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征稿格式

南昌工程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和彭家桥校区。

1、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

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是南昌工程学院两校区之一。

南昌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院校,2000年经国务院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校坐落于英雄城南昌,拥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以上,硕士学历以上人员50%以上,博士50余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2、南昌工程学院彭家桥校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东路80号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86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1人。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高校,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19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8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9万册,电子图书136万册,各种中外文数字资源库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3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11项、省部级项目930项,累计科研经费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4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11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第五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暨江西省林学会珍贵树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帮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水环境生态监测、中小河流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对口支援以及“优环境、降成本”的精准帮扶工作;与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南昌工程学院是在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具体地址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该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1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5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各种中外文电子资源库共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97项、省部级项目950项,累计科研经费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50篇,其中SCI/EI期刊检索论文473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在水环境生态监测、河道污水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

进入******,学校以,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着力深化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建设,谱写南昌工程学院发展新篇章。

Xu ., Wang ., Wang ., and Shen .. Performance of deep excavated retaining wall in Shanghai lowland area.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005, 7(2): 31-43 徐中华,邓文龙,王卫东,支护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技术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607-610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主体地下结构与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复杂深基坑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6,28(S0):1355-1359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上海软土地区上海银行大厦深基坑工程的实测与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S):4639-4644 徐中华,王建华,有限元法分析土壤切削问题的研究进展,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34-137 徐中华,钭逢光,陈锦剑,王建华,封金财,活树桩固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岩土力学,2004,25(S):275-279 王建华,徐中华,陈锦剑,王卫东,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连续墙变形特性浅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485-489 Wang ., Xu ., Wang ., and Shen performance of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2004, Bangkok, Thailand,2004,pp: 199-203 徐营营,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采用逆作法的超大型深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5):789-792 Wang ., Xu ., Di ., and Wang .. Performance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using the united method: bottom-up method in the main building part and top-down method in the annex building part.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Ground Movement - Proceedings of the GeoShanghai Conference, ASCE, 2006, pp: 385-392 戴斌,王卫东,徐中华,密集建筑区域中深基坑全逆作法的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79-583 翁其平,王卫东,徐中华,软土中超大面积深基坑逆作法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87-590 Wang ., Wang ., Shen ., Xu ., and Fan W..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CSSM2006 - III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olid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Lisbon, Portugal, 2006 陈华文,史玉金,陈锦剑,徐中华,岸滩冲刷对护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岩土工程界,2004,7(S):84-87 王建华,徐中华,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1):1-12 王建华,徐中华,王卫东,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2):1899-1903 Li ., Xu ., and Wang ..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ep excavations on adjacent properties in soft soil district. Applications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Geotechnical 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Seminar, Geotechnical Division,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ngineers. 2008, Hong Kong, pp: 181-189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土木工程学报,2008,41(8):81-86 王卫东,李进军,徐中华,敏感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08,30(S0):349-354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软土地区采用灌注桩围护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岩土力学,2009,30(5):1362-1366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分析方法,2009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大陆卷),王新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徐中华,大开口式逆作法深基坑实测变形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4):750-756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逆作法深基坑对周边保护建筑影响的实测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0):88-96 徐中华,王卫东,深基坑变形控制指标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3):619-625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S2):1512-1517 蔡建鹏,黄茂松,钱建固,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的DCFEM法,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1):120-124 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基坑数值分析中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岩土力学,2010,31(1):258-264 Wang ., Xu ., and Wang .. Wall and ground movements due to deep excavations in Shanghai soft soils,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36(7): 985-994 王卫东,徐中华,圆形深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的强度折减法,建筑结构学报,2010, 31(5):195-201 . Wang, . Li, . Xu, . Di.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by top-down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technic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Challenges in Megacities, Volume 3, pp. 660-666, Moscow, 2010 王卫东,徐中华,预估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0,32():32-38 王卫东,徐中华,深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91-199 Wang ., and Xu .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ep excavations in Shanghai. The 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 Roma, Italy, 2011. Wang ., Xu ., and Wang .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deep braced excavation in Shanghai. The 14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kong, 2011. pp. 274 王卫东,王浩然,黄茂松,徐中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水平变形简化计算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814-818 王浩然,王卫东, 黄茂松,徐中华,基坑变形预测的改进MSD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3245-3251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1):1659-1666 王浩然,徐中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与实测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7(5):965-976 常林越,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深基坑的设计与三维数值分析,铁道工程学报,2011,11:52-57 徐中华,王卫东,谭轲,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第11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硬化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2,33(8):2283-2290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变形预测简化计算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1792-1800 W. D. Wang, L. Y. Chang, Z. H. Xu, and Q. P. Weng.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large-scale and deep cylindrical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European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ECCOMAS 2012), Vienna, Austria, September 10-14, 2012 . Xu, J. Zhang, C. Chen. A Case History of a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ed by Zoned Excavation Method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Y. P. Dong, H. J. Burd, G. T. Houlsby, Z. H. Xu. 3D FEM Modeling of a Deep Excavation Case History Considering Small-Strain Stiffness of Soil and Thermal Effect of Concret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于数值分析的预估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简化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supp.):108-112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刘溢,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病房楼基坑工程,基坑工程实例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pp:82-94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HS-Small模型参数的研究,岩土力学,2013,34(6):1766-1744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样

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为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双月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生态环境科学、无线电通讯工程、传播学及其交叉学科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2004年,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2、《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版、2017版、2020版),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被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收录。

3、《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创刊于1980年,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心理学核心期刊。

《心理学探新》主要发表理论心理学、认知实验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和教育心理等基础领域,及各类应用领域的探索、创新性学术论文。

4、《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据2018年5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共出版文献18223篇,总被下载2981474次、总被引13894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载文量为16796,被引量为118263,下载量为601316,2015年影响因子为。

5、《银行家》

《银行家》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期刊目录,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银行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心理学探新

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金阳.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国际公关,2020(05):164-165.

[2]李一鸣,李岩斌.环艺设计“空间”的感知与界定[J].戏剧之家,2020(03):212.

[3]陈祉音.浅析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1):71-72.

[4]肖昶.高校环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1):87.

[5]肖昶.建筑设计中的环艺设计理念的开发创新[J].居舍,2020(03):111+123.

[6]张海兰.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20(01):202-203.

[7]周帆扬.三维虚拟VR技术在环艺设计中应用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6):52-54.

[8]张悦.经济转型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思路[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97.

[9]李爽.环艺设计中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研究[J].居舍,2019(32):110.

[10]毛悦.探讨室内设计的文化环艺理念[J].居舍,2019(31):107.

[11]王生权.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5):85-86.

[12]韩晓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38-139.

[13]王菲,王桂锋.基于环艺专业不同方向的工程图学与AutoCAD教学融合设计探究[J].科技视界,2019(27):188-190.

[14]唐丹.设计学 环艺效果图《k歌沐足豪华包间》[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13.

[15]崔晨馨.《老街区改造设计》环艺[J].大众文艺,2019(13):267.

[16]刘颖.建筑空间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20):96.

[17]李爽.虚拟现实技术在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地产,2019(13):62.

[18]王生权.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3):76-77.

[19]刘佳男.环艺室内设计中的材料美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7):81-82.

[20].我校艺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选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2.

[2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J].装饰,2019(06):146.

[22]周帆扬.非线性设计在环艺中的应用创造[J].艺术科技,2019,32(06):234+253.

[23]李茂泉.浅析生肖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6):41-42.

[24]彭云群.《工业风餐厅设计效果图》环艺[J].大众文艺,2019(10):7.

[25]孙欣怡.钢笔速写在环境艺术设计手绘中的重要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84-85.

[26]黄友慧,陈雪.四川省高职院校环艺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171-172.

[27]王瑾文.试论当代美学在室内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2):262+265.

[28]王默.简析环艺设计中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J].艺术科技,2019,32(03):211.

[29]范丽慧.环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国际公关,2019(03):138.

[30]黄鹏.基于虚拟现实的环艺建模设计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27(05):44-47.

[31]程龙.环艺室内设计的现代化发展要求[J].建材与装饰,2019(07):107-108.

[32]高俊晓.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02):85+189.

[33]朱雯慧.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探讨[J].艺术科技,2019,32(01):222.

[34]金林彩,张志辉.区域文化基础上的高校环艺课程体系研究[J].农家参谋,2019(02):161.

[35]周丽霞.手工印染饰品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12):72-73.

[36]刘闰双.从《红楼梦》看家庭环艺设计对学生诗情的涵养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22-23.

[37]梅文兵.“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38-139+142.

[38]王怀忠,唐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平台搭建探究[J].经贸实践,2018(19):269.

[39]韩明玥.浅谈高职环艺专业实训项目的应用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213.

[40]陈虹宇,凌宝玉.文化的逻辑:不止于设计——以环艺专业博物馆展陈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9):119-120.

[41]段晶晶.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18(16):86-87.

[42]陈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观[J].艺海,2018(08):94-96.

[43]徐欣怡.浅析我国高校环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5.

[44]郑毅.设计成本自动跟踪分析系统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8):62-65.

[45]权凤.浅析非茶场所环艺设计中茶文化装饰的融入策略[J].福建茶叶,2018,40(09):116.

[46]翟宇.基于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55.

[47]李继侠.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8):106.

[48]孙薇.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元素的造型结合[J].福建茶叶,2018,40(08):111.

[49]张悦.浅谈废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问题[J].农家参谋,2018(13):262.

[50]祁铁英.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24-25+21.

[51]刘洋.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3):68-69+79.

[52]张枞.我国茶文化在环艺软装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7):351.

[53]张怀强.基于茶文化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07):109.

[54]杨旭东.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5):240-241.

[55]彭金奇.论环境艺术对现代茶馆设计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8,40(06):488.

[56]申泽,杨瑛.论优秀的现代环艺设计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西部皮革,2018,40(08):134.

[57]高峰.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33.

[58]苏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118.

[59]刘义付.生态理念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3):167-168.

[60]雷祯祥.环艺设计中数字技术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5):75.

[61]谭茗洋,朱晓青.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04):123-124.

[62]冉临春.探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245.

[63]解丽洁.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05):139.

[64]刘旭.BIM技术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158.

[65]杨帅.北欧高校图书馆环艺设计理念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214-215.

[66]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设计,2018(01):142-143.

[67]施锋.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4):110-112.

[68]张岩.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J].建材与装饰,2017(50):121.

[69]王楠.地域文化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J].艺术科技,2017,30(12):349.

[70]周耀,关圣锡.分析环艺设计中艺术玻璃的应用形式[J].设计,2017(23):68-69.

[71]杨军.试论环艺设计的安全环保意识[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1):59-60.

[72]邓后平.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7(15):48+50.

[73]宋妮.茶元素与环艺景观设计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11):280-281.

[74]陈虹宇,黄韵,周健.“设计的表现”与“表现的设计”——环艺专业设计表现课程研究与创新[J].建筑与文化,2017(11):185-186.

[75]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析[J].设计,2017(21):150-151.

[76]董玥,孟梅林.对生态性环艺设计的分析和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5):68-69.

[77]康凯.手绘效果图在环艺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探[J].艺术科技,2017,30(06):297.

[78]王庆伟.环艺设计对改善雾霾污染的手段与效果论证[J].戏剧之家,2017(20):139+141.

[79]黄红春.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境设计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17(16):266.

[80]董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7(15):142.

[81]康凯.探究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大众文艺,2017(14):64.

[82]杨桦.试论茶树在城市景观园林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39(07):104-105.

[83]徐启春.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3):56-57.

[84]任鹏程,张小茜.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7,30(03):314.

[85]唐力.浅议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元素设计[J].大众文艺,2017(12):77.

[86]张媛.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59.

[87]冉临春.分析环艺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才智,2017(14):37.

[88]蔡清.陶瓷环艺设计中的生活元素浅析[J].陶瓷学报,2017,38(02):281-283.

[89]程辉.有教无类 师生情缘——怀念我的导师杨文会先生[J].雕塑,2017(02):71.

[90]徐晓宇.回族传统图饰纹样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02.

[91]万若妍.简析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15.

[92]尤毛毛.谈家居配饰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21.

[93]赵晓路.关于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必要性及发展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132-133.

[94]刘续威.浅谈室内设计中家具的分隔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39.

[95]王刚.浅析高校环艺课程中传统元素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24.

[96]陈庆福.浅谈环艺设计的创作方法[J].大众文艺,2017(03):74.

[97]何方园.VR技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1):69-70.

[98]熊清华.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1):33-37.

[99]栾宇,郭佳.环艺展示空间中灯光的运用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95-96.

[100]刘婷婷,李江.立足日常生活 扎根地缘文化──沈康的建筑环艺设计教学与实践[J].装饰,2016(11):64-69.

[101]王金瑞,郭涌.仿真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42+56.

现在应该叫南昌师范学院学报吧,直接输入作者名就行

  • 索引序列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怎么发表论文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任克和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征稿格式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