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为大家的整理的是生物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课题名称: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1、选题意义和背景

根据预测,21世纪原油需求总量为2500-2600亿吨,按照现有油藏开发技术和措施年均仅能提供380亿吨。因此,要满足需求总量,必须将采收率提高到65%-70%,即现有水平的2倍。提高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途径主要是增加地质储量和应用高效生产技术,而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提高采收率。在过去的20年里,采收率提高了10%,但这主要归功于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贡献很小。由于较低的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油藏中有2/3的地质储量不能采出。波及系数可以通过油藏工程和化学工程的方法得到提高,洗油效率则只能依靠化学工程。按采收率达到64%-66%的目标,现有技术可将采收率提高20%达到48%,剩余16%要依赖于化学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近些年来,随着新开发区块的减少以及大量高产油田的减产,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IOR)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就是一种主要利用化学原理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这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方法,特别对枯竭的生产井更是如此。在美国,枯竭井(指产油速度少于10 bbl / d的井)的产量占总采油量的将近50% ;我国的一些大油田近些年来相继进入高含水后期,所以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提高采收率方法(I CFA.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今天这种经济环境。有足够的资料证明了利用微生物技术增加原油生产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在世界各地,己经有大量的生产井和油田己经用微生物配方进行了处理。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我国的石油微生物学始于1955年,开始研究细菌勘探;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油田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参加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石油部、地质部及一些大专院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国外(主要是美国)在这方面己有成熟的技术,并开始向我国市场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发展。我国吉林油田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作研究了一项微生物吞吐技术,有较好的增油效果,但在注入微生物的`同时需要注入大量的营养液,这相对提高了原油开采的成本。大庆油田在“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简介中,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的研究成果。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当前引起石油界广泛重视的一种生物技术。大庆石油管理局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国内首先开创了将细菌直接注入地下提高采收率的室内评价方法,大庆石油管理局利用混合菌种进行了创造性的放大发酵工艺、注入工艺及矿场试验研究。据中国石油报1995年5月19日报道,油田专用微生物工厂在徐州建成(投放1吨微生物可增产原油400吨)。它由华东输油管理局和美国迈克尔?白克微生物公司合资兴建,采用美国的技术设备,按美国标准生产油田专用微生物,年产微生物7万加仑。大大促进了国内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研究的进展。

3、参考文献

[1]Rebecca S. Bryant, Rhonda P. Lindsey. WORLD-WIDE APPLICATIONS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OIL, RECOVERY SPE/DOE35356, 1996: 127-134

[2]汪卫东。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29(6):87-91

[3]张训化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3. 9一10

[4]王岚。微生物采油及其作用机理。世界地质。2002,  21( 2) : 138-140

[5]裴雪林,刘丽,赵金献。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实例。断块油气田1997  5(4):61一66

[6]  Corapcioglu, and A. Haridas: “Transport and Fate of 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Media: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J. of Hydrol., Vol. 72, (1984):149-169.

[7] Bear, J: Dynamics of Fluids in Porous Media, New York, Elsevier, (1972):605一616.

[8] Bu' Lock, J. and B. Kristiansen: Basic Biotechnolog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7)75一131.

[9] Bajpai, . and M. Reuss: “Coupling of Mixing and Microbial Kinetic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Bioreactor,” Can. J. Chem. Eng., 60, (Jun. 1982):384-392.

[10] Cernansky,  A.  and R.  Siroky:  “Deep-Bed Filtration on Filament Layers  of Particles Polydispersed in Liquids,” Inter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Vol. 25, No. 2, (1985) 364-375.

[11」Adamson, A. W: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es, 3rd Edition, Joh Wiley&Sons, Inc., New York, (1976)。

[12]Knapp,  .,  F.  Civan,  and .  McInerney:  “Modeling  Growth  and  Transport  of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Formations,” Presented at IMACS, Paris, France, Jul. 18-22,1988, Proceedings of  12th World Congress on Scientific Computation, Edited by , P. Borne, and J. Vignes, Vol. 3, (1988) 676-679.

[13]Zhang, X., . Knapp, and . McInerne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icrobi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Proceedings of the 199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Developments in Petroleum Science, Edited by and A. Woodhead, Vol. 39, (1993):171一186.

[14] Chang, , and F. Civan: “Modeling of Formation Damage Due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Interactions between Fluids and Reservoir Rocks,” SPE 22656, Presented at the 66th ., Dallas, TX, Oct. 6-9, 1991.

[15]Popplewell, .,  .  Campanella, and M.  Peleg: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Instant Coffee Mechanical Attrition,” J. of Food Science, Vol.

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技术 毕业 论文选题

[1]生物技术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禽源HSP70、HSP40和RPL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中间锦鸡儿CiNAC038启动子的克隆及对激素响应分析

[4]H9和H10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 方法 的建立

[5]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7]现代生物化工中酶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8]GIS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概述

[9]现代生物技术中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0]两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

[11]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12]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13]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16]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17]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管理

[18]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19]鸡细小病毒与H_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基于化学衍生-质谱技术的生物与临床样本中核酸修饰分析

[21]合成生物/技术的复杂性与相关伦理 政策法规 研究的科学性探析

[22]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4]知识可以改变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吗?——探究科技争议下的极化态度

[25]基因工程在石油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6]干细胞技术或能延缓人类衰老速度

[27]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8]动物转基因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29]合成生物学与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

[30]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1]微生物与细胞资源的保存与发掘利用

[32]颠覆性农业生物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33]生物技术推进蓝色经济——NOAA组学战略介绍

[34]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5]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36]桓聪聪.浅谈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37]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38]现代化技术在农业 种植 中的应用研究

[39]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

[40]生物技术处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

[41]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分析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

[42]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43]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5]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46]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不同育种技术在乙醇及丁醇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48]探秘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我国古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49]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5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54、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研究

55、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56、“生态系统”一节的 教学方法 探讨

5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58、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59、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60、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2、微流控生物催化技术酶促合成天然产物的增效机理研究

3、海洋生物污损过程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4、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效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渤海褐潮研究中的应用

5、基于QCM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组氨酸标签蛋白芯片和悬浮细胞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

6、蛋白核小球藻油脂检测技术评价及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

7、基因工程制备微藻生物柴油中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8、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

9、人工构建耐热大肠杆菌的分子设计与应用

10、我国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分析

11、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细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

12、利用菊粉和木薯淀粉生产高浓度山梨醇和葡萄糖酸的生物技术

13、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非科学因素探究

14、面向分子生物系统的计算技术应用研究

15、大规模生物数据中的生物信息挖掘技术研究

16、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重金属和蛋白质的检测

17、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单碱基突变与蛋白质的检测

18、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

19、论我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

20、纳米生物相关技术专利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21、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 反思

22、基因发明专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23、转基因动物专利研究

24、GAPDH作为原核及真核生物通用型内标蛋白的研究及相关生物技术研发

25、基于生物信息与影像技术识别材料缺陷的研究

26、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酶活性的检测

27、DNA assembler技术在顺

28、晋西黄土高原生物农业发展初探

29、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0、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生物组织的初步研究

31、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研究

32、人类基因专利战略布局

33、Web Services和XML技术在生物信息数据发布及整合中的应用

34、面向快速成型技术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

35、化学修饰电极与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联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36、小型底栖生物样品自动分离技术研究

37、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及其在生物仪器中的应用

38、强电场常压离子注入方法研究

39、生物信息学中的模式发现算法研究

40、聚类和分类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相关 文章 :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类学术论文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我们身边的生物技术论文(2)

★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生物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 动物科学论文题目

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1、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3、实施路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实现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途径。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习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知识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3、弗莱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以上是我整理的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制药论文开题报告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制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初才在我国大量栽培。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和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心血管老化、抗炎、杀菌及降血压等作用。有报道说,洋葱中主要的类黄酮是黄酮醇懈皮素及其衍生物,其含量达总黄酮含量的80%以上,由于含有酚烃基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懈皮素具有比其它类类黄酮更强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脂肪氧合酶和环氧化物酶,防止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由于洋葱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特性,其精深加工产品蕴涵着巨大的市场。因此,对洋葱的深入研究将会为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癌等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线索。

目前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而对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应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目前,国内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洋葱深加工产品,其加工水平和产品处于脱水等较低水平。

例如:洋葱干和洋葱粉,以及洋葱沙拉酱等。而在发达国家开发出洋葱黄酮胶囊、洋葱方便食品等多种既具较强保健功能又方便、营养可口的深加工产品。

因此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和提取工艺的优化从洋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加入WTO后,因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低廉,所以洋葱等原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外贸比较优势。多年来中国洋葱产业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洋葱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第一,原料形式出口和销售受市场因素制约较大,且价格较低,附加值低;第二,应用领域不宽,出口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产品积压,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种植和加工;第三,加工品种类型单一,销售一市场单一。

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洋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洋葱产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生产上艺水平低、呈现主要药理功能作用的风味物质提取率及在产品中的含量低的缺点,难以创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洋葱高品质、高价值的贸易品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推崇,在国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些在我国则刚刚起步。

我国面临全面与国际接轨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迫切需要洋葱产业要有较大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增加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不断增加知识产品的生产,依靠洋葱原料外贸比较优势构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一、可以为充分有效开发和利用洋葱功能性成分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依据。洋葱的深加工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要建立在其功能性成分深入细致的研究基础上。

而国内外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内容。通过本实验研究期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二、提高洋葱的附加值,为广大种植户带去更多的实惠。

开发洋葱深加工产品,为培植洋葱育种→种植→贮藏→运输→深加工→包装→营销的产业链,带动和发展一方产业。在提高洋葱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为广大农民种植户提供发家致富的机会。是解决三农问题,寻求长期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丰富的原料资源,发挥中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开发出适合国际市场所需的深加工产品,完全有可能成为出口创汇的渠道。从而改变我国农产品依赖于原料出口的现状。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洋葱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易于生产管理,作为天然的保健营养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洋葱由外国引入我国,因此我国对洋葱栽培的时间相对来说并不算长,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洋葱适应性强,又耐贮藏和运输,而我国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洋葱的生长,所以,在我国种植历史虽然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现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栽培面积大、栽培范围广、产量最高的蔬菜之一。

洋葱同生姜、大蒜一样,都是亚洲国家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在保健和预防、治疗慢性病等方面具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日益强调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天然性、功能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洋葱的药食兼用特性,期望提取、富集其生理活性成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作用较为广泛,具有抗癌、镇痛、提高免疫能力等药用保健功能。

在临床上,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循环不顺畅等疾病。由于注意到洋葱中类黄酮的含量较高,而且类黄酮种类为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榭皮素及其糖甙,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对洋葱中类黄酮的研究非常重视。而国内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黄酮类化合物、前列腺素类和氨基酸类等的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从银杏叶、大豆、山植叶、荷叶、芹菜叶、水芹、花生壳等材料中利用有机溶剂、超声波、酶解等方法提取类黄酮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类黄酮的质量,将类黄酮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有必要寻求更多的原料及合适的提取方法以及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回流法提取洋葱皮总黄酮的工艺流程如下:

洋葱皮洗净→烘干粉碎(过60目筛) →回流提取→提取液→抽滤→离心→总黄酮粗提液→真空干燥→黄酮粗品

1.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性检测:通过盐酸一镁粉还原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提取液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等颜色反应确定洋葱提取物中确实含有黄酮,

2.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量检测:通过芦丁-分光光度法测定洋葱中总黄酮含量。产品中黄酮得率可由下式计算,黄酮得率E(%)为:

式中: c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mg/ml)

V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体积(ml)

N一稀释倍数

M一原料质量(g)

3.粉碎粒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粒度为20目、40目、60目、80目的洋葱粉末各1g,分别加入80%的乙醇溶液20ml,在70℃温度下一次回流提取2h,二次回流提取lh,合并提取液并抽滤,滤得清液在500Or/min条件下离心8min,然后定容于5Oml容量瓶中。分别准确吸取lml样液,按建立标准曲线的方法进行吸光度A的测定,从而得出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

生物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1、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3、实施路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实现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途径。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习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知识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3、弗莱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以上是我整理的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制药论文开题报告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制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初才在我国大量栽培。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和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心血管老化、抗炎、杀菌及降血压等作用。有报道说,洋葱中主要的类黄酮是黄酮醇懈皮素及其衍生物,其含量达总黄酮含量的80%以上,由于含有酚烃基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懈皮素具有比其它类类黄酮更强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脂肪氧合酶和环氧化物酶,防止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由于洋葱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特性,其精深加工产品蕴涵着巨大的市场。因此,对洋葱的深入研究将会为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癌等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线索。

目前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而对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应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目前,国内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洋葱深加工产品,其加工水平和产品处于脱水等较低水平。

例如:洋葱干和洋葱粉,以及洋葱沙拉酱等。而在发达国家开发出洋葱黄酮胶囊、洋葱方便食品等多种既具较强保健功能又方便、营养可口的深加工产品。

因此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和提取工艺的优化从洋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加入WTO后,因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低廉,所以洋葱等原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外贸比较优势。多年来中国洋葱产业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洋葱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第一,原料形式出口和销售受市场因素制约较大,且价格较低,附加值低;第二,应用领域不宽,出口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产品积压,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种植和加工;第三,加工品种类型单一,销售一市场单一。

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洋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洋葱产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生产上艺水平低、呈现主要药理功能作用的风味物质提取率及在产品中的含量低的缺点,难以创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洋葱高品质、高价值的贸易品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推崇,在国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些在我国则刚刚起步。

我国面临全面与国际接轨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迫切需要洋葱产业要有较大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增加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不断增加知识产品的生产,依靠洋葱原料外贸比较优势构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一、可以为充分有效开发和利用洋葱功能性成分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依据。洋葱的深加工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要建立在其功能性成分深入细致的研究基础上。

而国内外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内容。通过本实验研究期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二、提高洋葱的附加值,为广大种植户带去更多的实惠。

开发洋葱深加工产品,为培植洋葱育种→种植→贮藏→运输→深加工→包装→营销的产业链,带动和发展一方产业。在提高洋葱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为广大农民种植户提供发家致富的机会。是解决三农问题,寻求长期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丰富的原料资源,发挥中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开发出适合国际市场所需的深加工产品,完全有可能成为出口创汇的渠道。从而改变我国农产品依赖于原料出口的现状。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洋葱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易于生产管理,作为天然的保健营养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洋葱由外国引入我国,因此我国对洋葱栽培的时间相对来说并不算长,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洋葱适应性强,又耐贮藏和运输,而我国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洋葱的生长,所以,在我国种植历史虽然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现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栽培面积大、栽培范围广、产量最高的蔬菜之一。

洋葱同生姜、大蒜一样,都是亚洲国家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在保健和预防、治疗慢性病等方面具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日益强调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天然性、功能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洋葱的药食兼用特性,期望提取、富集其生理活性成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作用较为广泛,具有抗癌、镇痛、提高免疫能力等药用保健功能。

在临床上,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循环不顺畅等疾病。由于注意到洋葱中类黄酮的含量较高,而且类黄酮种类为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榭皮素及其糖甙,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对洋葱中类黄酮的研究非常重视。而国内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黄酮类化合物、前列腺素类和氨基酸类等的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从银杏叶、大豆、山植叶、荷叶、芹菜叶、水芹、花生壳等材料中利用有机溶剂、超声波、酶解等方法提取类黄酮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类黄酮的质量,将类黄酮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有必要寻求更多的原料及合适的提取方法以及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回流法提取洋葱皮总黄酮的工艺流程如下:

洋葱皮洗净→烘干粉碎(过60目筛) →回流提取→提取液→抽滤→离心→总黄酮粗提液→真空干燥→黄酮粗品

1.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性检测:通过盐酸一镁粉还原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提取液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等颜色反应确定洋葱提取物中确实含有黄酮,

2.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量检测:通过芦丁-分光光度法测定洋葱中总黄酮含量。产品中黄酮得率可由下式计算,黄酮得率E(%)为:

式中: c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mg/ml)

V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体积(ml)

N一稀释倍数

M一原料质量(g)

3.粉碎粒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粒度为20目、40目、60目、80目的洋葱粉末各1g,分别加入80%的乙醇溶液20ml,在70℃温度下一次回流提取2h,二次回流提取lh,合并提取液并抽滤,滤得清液在500Or/min条件下离心8min,然后定容于5Oml容量瓶中。分别准确吸取lml样液,按建立标准曲线的方法进行吸光度A的测定,从而得出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

生物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为大家的整理的是生物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课题名称: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1、选题意义和背景

根据预测,21世纪原油需求总量为2500-2600亿吨,按照现有油藏开发技术和措施年均仅能提供380亿吨。因此,要满足需求总量,必须将采收率提高到65%-70%,即现有水平的2倍。提高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途径主要是增加地质储量和应用高效生产技术,而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提高采收率。在过去的20年里,采收率提高了10%,但这主要归功于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贡献很小。由于较低的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油藏中有2/3的地质储量不能采出。波及系数可以通过油藏工程和化学工程的方法得到提高,洗油效率则只能依靠化学工程。按采收率达到64%-66%的目标,现有技术可将采收率提高20%达到48%,剩余16%要依赖于化学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近些年来,随着新开发区块的减少以及大量高产油田的减产,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IOR)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就是一种主要利用化学原理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这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方法,特别对枯竭的生产井更是如此。在美国,枯竭井(指产油速度少于10 bbl / d的井)的产量占总采油量的将近50% ;我国的一些大油田近些年来相继进入高含水后期,所以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提高采收率方法(I CFA.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今天这种经济环境。有足够的资料证明了利用微生物技术增加原油生产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在世界各地,己经有大量的生产井和油田己经用微生物配方进行了处理。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我国的石油微生物学始于1955年,开始研究细菌勘探;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油田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参加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石油部、地质部及一些大专院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国外(主要是美国)在这方面己有成熟的技术,并开始向我国市场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发展。我国吉林油田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作研究了一项微生物吞吐技术,有较好的增油效果,但在注入微生物的`同时需要注入大量的营养液,这相对提高了原油开采的成本。大庆油田在“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简介中,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的研究成果。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当前引起石油界广泛重视的一种生物技术。大庆石油管理局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国内首先开创了将细菌直接注入地下提高采收率的室内评价方法,大庆石油管理局利用混合菌种进行了创造性的放大发酵工艺、注入工艺及矿场试验研究。据中国石油报1995年5月19日报道,油田专用微生物工厂在徐州建成(投放1吨微生物可增产原油400吨)。它由华东输油管理局和美国迈克尔?白克微生物公司合资兴建,采用美国的技术设备,按美国标准生产油田专用微生物,年产微生物7万加仑。大大促进了国内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研究的进展。

3、参考文献

[1]Rebecca S. Bryant, Rhonda P. Lindsey. WORLD-WIDE APPLICATIONS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OIL, RECOVERY SPE/DOE35356, 1996: 127-134

[2]汪卫东。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29(6):87-91

[3]张训化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3. 9一10

[4]王岚。微生物采油及其作用机理。世界地质。2002,  21( 2) : 138-140

[5]裴雪林,刘丽,赵金献。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实例。断块油气田1997  5(4):61一66

[6]  Corapcioglu, and A. Haridas: “Transport and Fate of 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Media: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J. of Hydrol., Vol. 72, (1984):149-169.

[7] Bear, J: Dynamics of Fluids in Porous Media, New York, Elsevier, (1972):605一616.

[8] Bu' Lock, J. and B. Kristiansen: Basic Biotechnolog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7)75一131.

[9] Bajpai, . and M. Reuss: “Coupling of Mixing and Microbial Kinetic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Bioreactor,” Can. J. Chem. Eng., 60, (Jun. 1982):384-392.

[10] Cernansky,  A.  and R.  Siroky:  “Deep-Bed Filtration on Filament Layers  of Particles Polydispersed in Liquids,” Inter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Vol. 25, No. 2, (1985) 364-375.

[11」Adamson, A. W: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es, 3rd Edition, Joh Wiley&Sons, Inc., New York, (1976)。

[12]Knapp,  .,  F.  Civan,  and .  McInerney:  “Modeling  Growth  and  Transport  of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Formations,” Presented at IMACS, Paris, France, Jul. 18-22,1988, Proceedings of  12th World Congress on Scientific Computation, Edited by , P. Borne, and J. Vignes, Vol. 3, (1988) 676-679.

[13]Zhang, X., . Knapp, and . McInerne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icrobi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Proceedings of the 199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Developments in Petroleum Science, Edited by and A. Woodhead, Vol. 39, (1993):171一186.

[14] Chang, , and F. Civan: “Modeling of Formation Damage Due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Interactions between Fluids and Reservoir Rocks,” SPE 22656, Presented at the 66th ., Dallas, TX, Oct. 6-9, 1991.

[15]Popplewell, .,  .  Campanella, and M.  Peleg: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Instant Coffee Mechanical Attrition,” J. of Food Science, Vol.

首先,可以去问下学长学姐或者导师,其次也是可以看下(生物医学)这本刊物上的文献

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

论文技术路线怎么写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预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预备和进行过程。

要注意以下方面:

1、题目(题目中不要有字母、符号;

2、指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畴;

3、指明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什么进行研究。每一个研究内容都要清楚详实)。要指明难点和前人尚没解决的问题。难点、困难是体现水平和前沿性的地方;

4、研究方法有哪些;

5、要涉及的设备和仪器有哪些。在什么研究工作中要用到哪个要逐一说明,不要笼统大略;

6、整个题目所指工作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案。经费和进展如何。

技术路线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路线就是论文的研究方法、手段、试验方案,一般以流程图的形式来加强逻辑性,让专家和同行看起来一目了然,所以应尽可能详尽描述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以下是技术路线的大部分内容叙述描写时应该注意的点:

1、研究背景——提出问题后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2、目的意义——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

3、成员分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多见于需要具体实验操作的理工科论文。

4、实施计划——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5、可行性论证——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占比很大的技术路线就很关键了,以上就是关于论文的技术路线怎么写的具体内容。

(一)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

1、调查搜集国内外非暴力沟通培训专家的相关资料,摄制相关资料。

2、用行动研究法对非暴力沟通的文化内涵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经历调查——计划——行动——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3、进行暴力与非暴力沟通的比较研究,吸收古今中外非暴力沟通应用的经验,促进非暴力沟通研究的深入。

4、根据中学班主任非暴力沟通实际案例,研究中学班主任非暴力沟通的规律,总结经验,共同探讨。

5、查阅相关中学班主任语言暴力和非暴力沟通研究文献、论著、报告、经验总结、统计资料等,给中学班主任语言暴力消减研究提供借鉴。

(二)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扩展资料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开题报告的技术路线就是需要你这一个研究的论题的一些研发的手段把它写进去,然后研究方法跟技术手段都是可以分门别类的进行编写的。比如像计算机这方面的一些论文的话,就可以去编写自己用了具体怎样子的一个软件,用了具体怎样子的一个编程语言。

还有就是用到了什么框架等等,然后一般都可以用图形去进行表示,以流程图,功能图或者是一些分类的图形去进行表示,然后这样子可以更加的直观把你的技术路线以及技术手段展现在导师的面前,然后让你的论文更加的饱满,所以说论文的技术路线就可以这样子去进行编写。

在技术路线是需要多拓展一下自己完成的整个流程的,能够很好的拓展的话自己在真正写论文的时候也会比较轻松。

生物科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首先,可以去问下学长学姐或者导师,其次也是可以看下(生物医学)这本刊物上的文献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马上就要开始最难熬的毕业设计阶段,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快来参考开题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题目:

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姓名: xx 学号: xxxx

年级: xxx 专业: 植物保护

指导教师:姓名 xxx 职称 教授

学科 植物病理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

20XX年x月x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菌寄生(Mycoparasitism)是发生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一种寄生方式,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生物间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利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作为研究的模式系统来揭示生物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李多川(Li,1996)先生发现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菌寄生关系以来,我们实验室试图通过研究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来建立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模式系统,从而揭示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串珠镰刀菌的一种重寄生真菌,该菌是一种接触性活体重寄生菌,离体试验发现其分生孢子只有在串珠镰刀菌细胞壁提取物刺激下才能萌发。这说明两者之间的重寄生关系是建立在二者识别与互作的分子机制上的(Li,2004)。在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几丁质酶、蛋白酶等细胞壁裂解酶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蛋白酶在木霉属菌寄生真菌中的功能已经得到初步证明,而纤细齿梗孢的蛋白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克隆纤细齿梗孢蛋白酶编码基因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重寄生真菌和寄主识别和互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李多川教授分离得到的一种活体营养接触型菌寄生真菌[1~3],其寄主包括Fusarium moniliformeAlternaria alternata等。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努力以其为基础研究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渐渐认识到真菌细胞壁蛋白在细胞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壁蛋白研究已经成为生物间相互识别机制研究的热点。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实验室成功分离纯化了纤细齿梗孢的寄主之一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上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凝集素,并初步证明其在和孢子吸附过程中起到识别因子的作用[4]。近年来,菌寄生真菌细胞壁裂解蛋白酶在菌寄生过程中的作用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克隆和表达菌寄生真菌的蛋白酶编码基因变得很有意义。本研究试图以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tenellum)作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其蛋白酶基因。根据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然后采用RT-PCR和RACE是一个较为快速、简单和高效的方法。本实验根据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及RACE-PCR的方法,克隆了蛋白酶的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为后续试验打下了基础。

由于Olpitrichum tenellum在离开寄主的人工培养基中很难生长,纯化其蛋白酶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得到蛋白,进一步研究其性质,从而搞清楚其在重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DNA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构建遗传工程菌株,人们可以较容易地使各种各样的天然酶的基因在微生物系统中高效表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天然酶源的依赖。

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有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两大类。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了解最深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表达系统。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高、培养周期短、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在基因表达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具[5]。

Pichia pastoris基因表达系统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基本成为较完善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具有易于高密度发酵,表达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稳定整合,能使产物有效分泌并适当糖基化,培养方便经济等特点。利用强效可调控启动子AOX1,已高效表达了HBsAg、TNF、EGF、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工程抗体等多种外源基因[6],证实该系统是高效、实用、简便,能提高表达量并保持产物生物学活性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系统在生物工程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更多外源基因在该系统的高效表达,提供更为广泛的基因工程产品[7]。

我们已经分离到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本研究中将该基因的去掉信号肽序列的正确阅读框融合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分别转化 BL21及Pichia pastoris GSxx5,以期在这些菌株中有效表达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从而为以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1 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37~65.

2 21.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25:345~347.

3 .李多川,沈崇尧.1997.菌寄生菌物与寄主菌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西北农业学报,6:94~98.

4 张成省,李多川,孔凡玉.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凝集素的纯化与特性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5(2):141~147.

5 .xx.何诚,朱运松.1998.甲醇营养型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8:7~xx.

6 彭毅,杨希才,康良仪.2000.影响甲醇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因素.生物技术通报,4:33~36.

7 韩雪清,刘湘涛,尹双.2003.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微生物学杂志,3:35~40.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1、研究内容:

本课题选择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做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并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研究的目标:

克隆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3、研究方法:

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接种到LB培养基上,培养14个小时后,收集菌丝,然后采用总Trizol法提取RNA。再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到大量的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并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别设计兼并引物。再通过RT-PCR、3’-RACE、5’-RACE获得全长cDNA、DNA克隆,并将其连接到载体上,然后采用电击法将将重组质粒转入到全长cDNA、DNA克隆中,通过透析纯化蛋白酶,最后研究其特性。

四、研究进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 。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

五、技术路线:

收集菌丝

总RNA提取

同源序列 设计引物

特性研究

RT-PCR、

3’-RACE、5’-RACE

纯化表达产物

全长cDNA、DNA克隆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完成实验的1%。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完成实验的50%。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完成实验的95%。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完成100%。

五、导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六、专业意见

专业主任签字:

20xx 年 月 日

七、学院意见

学院(章): 负责人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摘要:

针对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对策:优化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实验模块,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植物保护论文

目前,国内外很多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专业均开设了昆虫研究法和植病研究法课程。为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浙江农林大学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将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合并成一门植物保护研究法课程。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是植物保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培养植物保护研究常规操作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和论文撰写的能力。笔者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内容,并总结了改革成效。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灌输式”“填鸭式”,学生在2个小时的实验过程中就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大纲中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依葫芦画瓢,实验完成后,又按照统一的模式填写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无需独立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发挥创新能力了。因此,很难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师和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就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立即显现。学生缺乏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缺乏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有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只是简单地把这3门课的实验合在一起上,并没有把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昆虫实验时,指导教师一般是教授昆虫学科的教师;而在进行植病实验时,则由讲授植病学科的教师指导。这样的实验模式难以使植物病虫害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容易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不利于掌握该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

实验考核不科学以往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只是把实验大纲(包括实验口的、原理、仪器与试剂、内容及方法)原文不动地抄一遍,实验结果更是千篇一律,这样实验就变成了预演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思考,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背离了实验课教学的初衷。同时,还会导致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差异微乎其微,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教学改革内容

重视教学环节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实验教辅人员提前准备,导致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全面了解,获得整个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从而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做到计划周密、有条不紊地安排和实施实验计划。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教育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科学分析。一日_发现弄虚作假的学生,一定要严厉批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其重新做实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是不能有半l从虚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该项口分别以某种农作物病虫害为主轴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执行各项实验内容,指导教师负责答疑和提供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分组、调查、取样、鉴定、查阅资料、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和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步骤,不仅可以很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将整个实验课程设置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实验:分别以某个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贯穿整个课程。将口前昆虫研究法的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人工饲养技术、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昆虫生理生化研究方法、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方法5个实验和植病研究法的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技术、植物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植物病原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和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5个实验合并成1个综合性大实验,将植物病虫害研究以故事的形式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田间实际应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整个实验就是以具体的作物病虫害发生为时间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只有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的`现象。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验课成绩一方面是对学生实验完成好坏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为了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实验成绩除实验报告和考勤成绩外,应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记录规范性量化纳入成绩考核。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量化后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对那些既有独立操作能力,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适当给予创新学分。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学生是否打扫卫生、是否清洗实验器材等,这些看似小问题,但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加分。

3.改革成效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完成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3门实验课程,体现了实验课程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这3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中,切身体会到所学专业的意义。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和整体化特点,同时涉及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药研究法等相关学科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对病虫害的认知及其防治等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咨询专业教师、综合分析之后,拟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案,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3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强了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因此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操作技术、实践应用和协调能力都需要提升。所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完善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4.结语

植物保护研究法在植物保护专业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问卷调查,95%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有较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了自己对实验的兴趣,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应用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医学毕业论文,如果有好题目其实不难的。开始也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多医学方面的文章,我也是没时间,直接让专家帮忙的现代生物技术的物种特性及演化路径研究喷射技术在生物制造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生物技术现状与展望(上)生物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政府R&D支持与企业合作的视角《生物技术世界》杂志稿约《生物技术世界》杂志稿约微藻生物技术产业前景和研发策略分析《生物技术世界》杂志稿约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信息管理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内涵与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效应《生物技术世界》杂志征订启事生物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疆棉花生物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现代生物技术法律问题研究生物技术在青浦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探讨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进展与展望生物技术在渔业上的应用风险预防原则下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再思考汇聚生物技术产业 推动可持续发展现代生物化工技术进展生物医学美容产品与技术行业标准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研究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生物技术在肉类加工行业中的应用21世纪生物技术展望生物技术与医药食用菌与生物技术寰枢关节脱位的置入物治疗技术与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的关系生物池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应用的第三次浪潮——工业生物技术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测定脊髓血流量及意义的实验观察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试论生物技术在农业技术中的应用能源:未来生物技术的挑战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之三)——生物技术

生物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为大家的整理的是生物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课题名称: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1、选题意义和背景

根据预测,21世纪原油需求总量为2500-2600亿吨,按照现有油藏开发技术和措施年均仅能提供380亿吨。因此,要满足需求总量,必须将采收率提高到65%-70%,即现有水平的2倍。提高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途径主要是增加地质储量和应用高效生产技术,而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提高采收率。在过去的20年里,采收率提高了10%,但这主要归功于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贡献很小。由于较低的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油藏中有2/3的地质储量不能采出。波及系数可以通过油藏工程和化学工程的方法得到提高,洗油效率则只能依靠化学工程。按采收率达到64%-66%的目标,现有技术可将采收率提高20%达到48%,剩余16%要依赖于化学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近些年来,随着新开发区块的减少以及大量高产油田的减产,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IOR)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就是一种主要利用化学原理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这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方法,特别对枯竭的生产井更是如此。在美国,枯竭井(指产油速度少于10 bbl / d的井)的产量占总采油量的将近50% ;我国的一些大油田近些年来相继进入高含水后期,所以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提高采收率方法(I CFA.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今天这种经济环境。有足够的资料证明了利用微生物技术增加原油生产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在世界各地,己经有大量的生产井和油田己经用微生物配方进行了处理。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我国的石油微生物学始于1955年,开始研究细菌勘探;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油田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参加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石油部、地质部及一些大专院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国外(主要是美国)在这方面己有成熟的技术,并开始向我国市场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发展。我国吉林油田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作研究了一项微生物吞吐技术,有较好的增油效果,但在注入微生物的`同时需要注入大量的营养液,这相对提高了原油开采的成本。大庆油田在“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简介中,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的研究成果。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当前引起石油界广泛重视的一种生物技术。大庆石油管理局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国内首先开创了将细菌直接注入地下提高采收率的室内评价方法,大庆石油管理局利用混合菌种进行了创造性的放大发酵工艺、注入工艺及矿场试验研究。据中国石油报1995年5月19日报道,油田专用微生物工厂在徐州建成(投放1吨微生物可增产原油400吨)。它由华东输油管理局和美国迈克尔?白克微生物公司合资兴建,采用美国的技术设备,按美国标准生产油田专用微生物,年产微生物7万加仑。大大促进了国内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研究的进展。

3、参考文献

[1]Rebecca S. Bryant, Rhonda P. Lindsey. WORLD-WIDE APPLICATIONS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OIL, RECOVERY SPE/DOE35356, 1996: 127-134

[2]汪卫东。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29(6):87-91

[3]张训化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3. 9一10

[4]王岚。微生物采油及其作用机理。世界地质。2002,  21( 2) : 138-140

[5]裴雪林,刘丽,赵金献。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实例。断块油气田1997  5(4):61一66

[6]  Corapcioglu, and A. Haridas: “Transport and Fate of 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Media: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J. of Hydrol., Vol. 72, (1984):149-169.

[7] Bear, J: Dynamics of Fluids in Porous Media, New York, Elsevier, (1972):605一616.

[8] Bu' Lock, J. and B. Kristiansen: Basic Biotechnolog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7)75一131.

[9] Bajpai, . and M. Reuss: “Coupling of Mixing and Microbial Kinetic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Bioreactor,” Can. J. Chem. Eng., 60, (Jun. 1982):384-392.

[10] Cernansky,  A.  and R.  Siroky:  “Deep-Bed Filtration on Filament Layers  of Particles Polydispersed in Liquids,” Inter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Vol. 25, No. 2, (1985) 364-375.

[11」Adamson, A. W: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es, 3rd Edition, Joh Wiley&Sons, Inc., New York, (1976)。

[12]Knapp,  .,  F.  Civan,  and .  McInerney:  “Modeling  Growth  and  Transport  of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Formations,” Presented at IMACS, Paris, France, Jul. 18-22,1988, Proceedings of  12th World Congress on Scientific Computation, Edited by , P. Borne, and J. Vignes, Vol. 3, (1988) 676-679.

[13]Zhang, X., . Knapp, and . McInerne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icrobi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Proceedings of the 199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Developments in Petroleum Science, Edited by and A. Woodhead, Vol. 39, (1993):171一186.

[14] Chang, , and F. Civan: “Modeling of Formation Damage Due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Interactions between Fluids and Reservoir Rocks,” SPE 22656, Presented at the 66th ., Dallas, TX, Oct. 6-9, 1991.

[15]Popplewell, .,  .  Campanella, and M.  Peleg: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Instant Coffee Mechanical Attrition,” J. of Food Science, Vol.

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首先,可以去问下学长学姐或者导师,其次也是可以看下(生物医学)这本刊物上的文献

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1、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3、实施路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实现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途径。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习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知识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3、弗莱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以上是我整理的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为大家的整理的是生物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课题名称: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1、选题意义和背景

根据预测,21世纪原油需求总量为2500-2600亿吨,按照现有油藏开发技术和措施年均仅能提供380亿吨。因此,要满足需求总量,必须将采收率提高到65%-70%,即现有水平的2倍。提高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途径主要是增加地质储量和应用高效生产技术,而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提高采收率。在过去的20年里,采收率提高了10%,但这主要归功于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贡献很小。由于较低的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油藏中有2/3的地质储量不能采出。波及系数可以通过油藏工程和化学工程的方法得到提高,洗油效率则只能依靠化学工程。按采收率达到64%-66%的目标,现有技术可将采收率提高20%达到48%,剩余16%要依赖于化学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近些年来,随着新开发区块的减少以及大量高产油田的减产,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IOR)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就是一种主要利用化学原理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这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方法,特别对枯竭的生产井更是如此。在美国,枯竭井(指产油速度少于10 bbl / d的井)的产量占总采油量的将近50% ;我国的一些大油田近些年来相继进入高含水后期,所以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提高采收率方法(I CFA.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今天这种经济环境。有足够的资料证明了利用微生物技术增加原油生产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在世界各地,己经有大量的生产井和油田己经用微生物配方进行了处理。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我国的石油微生物学始于1955年,开始研究细菌勘探;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油田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参加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石油部、地质部及一些大专院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国外(主要是美国)在这方面己有成熟的技术,并开始向我国市场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发展。我国吉林油田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作研究了一项微生物吞吐技术,有较好的增油效果,但在注入微生物的`同时需要注入大量的营养液,这相对提高了原油开采的成本。大庆油田在“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简介中,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的研究成果。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当前引起石油界广泛重视的一种生物技术。大庆石油管理局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国内首先开创了将细菌直接注入地下提高采收率的室内评价方法,大庆石油管理局利用混合菌种进行了创造性的放大发酵工艺、注入工艺及矿场试验研究。据中国石油报1995年5月19日报道,油田专用微生物工厂在徐州建成(投放1吨微生物可增产原油400吨)。它由华东输油管理局和美国迈克尔?白克微生物公司合资兴建,采用美国的技术设备,按美国标准生产油田专用微生物,年产微生物7万加仑。大大促进了国内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研究的进展。

3、参考文献

[1]Rebecca S. Bryant, Rhonda P. Lindsey. WORLD-WIDE APPLICATIONS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OIL, RECOVERY SPE/DOE35356, 1996: 127-134

[2]汪卫东。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29(6):87-91

[3]张训化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3. 9一10

[4]王岚。微生物采油及其作用机理。世界地质。2002,  21( 2) : 138-140

[5]裴雪林,刘丽,赵金献。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实例。断块油气田1997  5(4):61一66

[6]  Corapcioglu, and A. Haridas: “Transport and Fate of 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Media: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J. of Hydrol., Vol. 72, (1984):149-169.

[7] Bear, J: Dynamics of Fluids in Porous Media, New York, Elsevier, (1972):605一616.

[8] Bu' Lock, J. and B. Kristiansen: Basic Biotechnolog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7)75一131.

[9] Bajpai, . and M. Reuss: “Coupling of Mixing and Microbial Kinetic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Bioreactor,” Can. J. Chem. Eng., 60, (Jun. 1982):384-392.

[10] Cernansky,  A.  and R.  Siroky:  “Deep-Bed Filtration on Filament Layers  of Particles Polydispersed in Liquids,” Inter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Vol. 25, No. 2, (1985) 364-375.

[11」Adamson, A. W: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es, 3rd Edition, Joh Wiley&Sons, Inc., New York, (1976)。

[12]Knapp,  .,  F.  Civan,  and .  McInerney:  “Modeling  Growth  and  Transport  ofMicroorganisms in Porous Formations,” Presented at IMACS, Paris, France, Jul. 18-22,1988, Proceedings of  12th World Congress on Scientific Computation, Edited by , P. Borne, and J. Vignes, Vol. 3, (1988) 676-679.

[13]Zhang, X., . Knapp, and . McInerne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icrobi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Proceedings of the 199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Developments in Petroleum Science, Edited by and A. Woodhead, Vol. 39, (1993):171一186.

[14] Chang, , and F. Civan: “Modeling of Formation Damage Due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Interactions between Fluids and Reservoir Rocks,” SPE 22656, Presented at the 66th ., Dallas, TX, Oct. 6-9, 1991.

[15]Popplewell, .,  .  Campanella, and M.  Peleg: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Instant Coffee Mechanical Attrition,” J. of Food Science, Vol.

生物医学毕业论文,如果有好题目其实不难的。开始也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多医学方面的文章,我也是没时间,直接让专家帮忙的现代生物技术的物种特性及演化路径研究喷射技术在生物制造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生物技术现状与展望(上)生物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政府R&D支持与企业合作的视角《生物技术世界》杂志稿约《生物技术世界》杂志稿约微藻生物技术产业前景和研发策略分析《生物技术世界》杂志稿约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信息管理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内涵与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效应《生物技术世界》杂志征订启事生物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疆棉花生物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现代生物技术法律问题研究生物技术在青浦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探讨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进展与展望生物技术在渔业上的应用风险预防原则下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再思考汇聚生物技术产业 推动可持续发展现代生物化工技术进展生物医学美容产品与技术行业标准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研究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生物技术在肉类加工行业中的应用21世纪生物技术展望生物技术与医药食用菌与生物技术寰枢关节脱位的置入物治疗技术与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的关系生物池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应用的第三次浪潮——工业生物技术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测定脊髓血流量及意义的实验观察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试论生物技术在农业技术中的应用能源:未来生物技术的挑战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之三)——生物技术

  • 索引序列
  •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生物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
  • 生物科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