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论文短视频网站选择机制研究

论文短视频网站选择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短视频网站选择机制研究

本文是2010年发表在RecSys上的文章。本文主要介绍的是YouTube的个性化推荐的相关内容。 用户使用YouTube一般有三个原因: --看他们在其他地方找到的单一视频(直接导航); --围绕某个主题(搜索和目标导向浏览)查看特定视频; --受他们感兴趣内容的吸引。 推荐系统主要是针对第三点,目的是帮助用户发现他们感兴趣的高质量视频,并且推荐结果应该随时间和用户最近的行为更新。 在YouTube的推荐应用中,面临以下挑战: --用户上传的视频的元信息非常少; --视频时长比较短(一般小于10分钟); --用户行为短暂、多变而且噪声很多; --视频生命周期短。 这是YouTube的推荐和普通视频网站推荐不同的地方,这些挑战也是现在很多短视频公司关注的问题。 推荐系统算法应该保持时效性和新鲜性,另外,用户必须了解为什么向他们推荐视频,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善推荐引擎。推荐的视频是通过用户的行为来生成的,用户的行为包括观看、收藏、喜欢等来作为种子视频,然后使用各种相关性和多样性的 signals 对视频集进行排序。推荐系统的工程设计方面,保持各个模块的独立性,并且还需要对故障具有恢复能力,并在出现部分故障时适度降级。 这里有2种数据可以考虑: 1)是内容数据视频流、视频元信息(标题,标签等); 2)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显性和隐性数据。前者是指用户评分、明确表示喜欢、不喜欢等行为,后者是浏览、观看等行为。 原始数据中还含有非常多的噪声,很多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原始数据的质量。 作者将相关视频定义为用户在观看给定的种子视频 v 之后可能会观看的视频,使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来确定视频间的相关性。视频i和j的相关性定义为:将用户观看过的视频、喜欢过的视频、收藏过的视频等等作为种子集合,对它们进行N级的级联扩展,也就是YouTube选择召回的不是1步相关视频,而是n-步相关视频,即种子视频迭代n次后得到的相关视频集合,产生广阔和多样的候选结果。 在生成一组候选视频后,需要对这些相关视频进行排序。 用于排序的数据主要包括: --视频质量:包括观看次数、视频评分、评论、收视和上传时间等; --用户特征:考虑用户观看历史记录中种子视频的属性,例如观看次数和观看时间等; --多样性:要在被推荐的视频集合的类别中做一个平衡,以保持结果的多样性。 这些数据最终被线性组合起来,得到ranking的评分。 本文虽然是2010年发表的,近年来有很多内容升级复杂化了,但是作为初学者,本文的知识点和整体思路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当时的YouTube推荐系统的核心算法就是基于Item的协同过滤算法,也就是对于一个用户当前场景下和历史兴趣中喜欢的视频,找出它们相关的视频,并从这些视频中过滤掉已经看过的,剩下就是可以用户极有可能喜欢看的视频。 本文是Google的YouTube团队在推荐系统上DNN方面的尝试,发表在16年9月的RecSys会议。本文第1节介绍了YouTube推荐系统主要面临的挑战。第2节介绍了一个简要的系统概述。第3节更详细地描述了候选集生成模型,包括如何对其进行训练并用于提供推荐服务;实验结果显示模型添加特征和DNN深度后可以显著提升预测效果。第4节详细说明了排序模型,包括使用加权逻辑回归技术以训练预测预期观察时间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隐层网络宽度和深度都能提升模型效果。 最后,第5节做了总结。 -规模大:用户和视频的数量都很大,传统适合小规模的算法无法满足; -新鲜度:要求对新视频作出及时和合适的反馈; -噪音:YouTube上的历史用户行为由于稀疏性和各种不可观察的外部因素而不可预测。 我们很少能获得基本真实的用户满意度,更多的是隐式反馈噪声信号。 推荐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 该系统由两个神经网络组成:一个用于候选集的生成,一个用于排序。候选集生成网络将用户的Youtube活动历史记录作为输入,然后从海量视频集中筛选出一小部分(数百个)以高精度与用户相关的视频。排序网络负责基于更加精细的特征对候选集进行排序,最后将最高得分的视频呈现给用户(按它们的得分排名)。 该模型把这个推荐问题转化成极端多分类问题:对于用户U和上下文C,把语料库V中的数百万个视频(分类)i,在时间t处做准确的分类,如下所示: 其中u为用户U的embedding表示,vi 代表各个候选视频的embedding。embedding是指稀疏实体(单个视频,用户等)到实数密集向量的映射;DNN的目标就是在用户信息和上下文信息为输入条件下学习用户的embedding向量u,这对于用softmax分类器来区分视频是有用的。 整个模型架构是包含三层全连接层,使用relu激活函数。把用户观看历史数据、搜索数据做一个embedding,加上age、gender等特征作为DNN的输入;输出分线上和离线训练两个部分。训练阶段使用softmax输出概率,在服务期间则直接使用接近最近邻搜索来进行生产候选的N个视频。 1)把用户观看过的视频id列表做embedding,并对所有历史观看视频ID的embedding做平均,得到观看embedding向量。 2)同时把用户搜索过的视频id列表也做如上的embedding,得到搜索embedding向量。 3)用户的人口统计学属性做embedding得到特征向量。 4)简单的二值和连续特征,例如用户的性别,登录状态和年龄作为归一化为[0,1]的实数值直接输入到网络中。 5)example age:机器学习系统总是利用历史的例子去预测未来,所以对过去总会有一个隐含的偏差。为了矫正偏差,YouTube把训练样本的年龄当作一个特征。 1.训练样本要用youtube上的所有视频观看记录,而不只是我们的推荐的视频的观看记录。 2.为每个用户生产固定数量的训练样本。 3.丢弃搜索信息的顺序,用无序的词袋表示搜索查询。 4.如下图,图(a)从历史观看记录中随机拿出来一个作为正样本来预测它,其余的历史观看记录作为上下文;这样其实泄露了未来的信息,并且忽略了任何非对称的消费模式。相反,图(b)是从用户的历史视频观看记录中随机拿出来一个作为正样本,然后只用这个视频之前的历史观看记录作为输入;这样的预测效果好得多。 – 深度为0:这时网络就是一个把连接起来的输入层转换一下,和softmax的256维输出对应起来 – 深度为1:第一层 256个节点,激活函数 是ReLU (rectified linear units 修正线性单元) – 深度为2:第一层512个节点,第二层256个节点,激活函数都是ReLU – 深度为3:第一层1024个节点,第二层512个节点,第三层256个节点,激活函数都是ReLU – 深度为4:第一层2048个节点,第二层1024个节点,第三层512个节点,第四层256个节点,激活函数都是ReLU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特征选取较多时,并且模型深度在四层时,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排序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精准的预估用户对视频的喜好程度。在排序阶段面对的数据集比较小,因此会采用更多的特征来计算。 作者在排序阶段所设计的DNN和上文的DNN的结构是类似的,但在训练阶段对视频的打分函数不再是softmax,而是采用的逻辑回归。如下图所示: 1)特征工程 尽管神经网络能够减轻人工特征工程的负担,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花费精力将用户及视频数据转化为有效的特征。其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表示用户动作的时间序列以及这些动作如何与正被评分的视频展现相关。但是通过对用户和物品之间的交互行为,我们能提取出一些有用信息,比如: 用户从这个频道里看过多少视频,用户上次观看这个主题的视频是什么时候等。 2)embedding 离散特征 每个维度都有独立的embedding空间,实际并非为所有的id进行embedding,比如视频id,只需要按照点击排序,选择top N视频进行embedding,其余置为0向量;而当多值离散特征映射成embedding之后,像在候选集生成阶段一样,在输入网络之前需要做一下加权平均。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离散特征对应的ID一样的时候,他们的底层embedding也是共享的,其优势在于提升泛化能力、加速训练、减小内存占用等。 3)连续特征归一化 对连续值类的特征进行归一化,作者设计一种积分函数将特征映射为一个服从[0,1]分布的变量;还可以对某些特征进行取根号、取对数和取平方的相关操作,使得网络有更强的表达能力。 给定正负样本,正样本为有点击视频,负样本为无点击视频;用观看时长对正样本做了加权,负样本都用单位权重(即不加权);采用的是基于交叉熵损失函数的逻辑回归模型训练的。 上表显示了在保留数据集上用不同的隐层配置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增加隐层的宽度提升了效果,增加深度也是一样。 本文内容方面,介绍了YouTube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系统,先用视频和用户的主要信息通过深度候选生成模型从百万级视频中找出数百个相关的视频,再用视频和用户的其他信息通过深度排序模型从数百个视频中找出几十个最有可能受用户欢迎的视频给用户。这样使得推荐系统对用户喜好的刻画能力大大增强,刻画的范围更加广泛。 本文结构方面,从推荐系统的整体结构讲起,划分为候选集生成和排序两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详细地展开讲解。整体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值得我们学习。

协同创意。抖音短视频广告策略研究论文的选题方向是协同创意理论概念综述,论文类型是营销传播。抖音,由字节跳动孵化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面向全年龄段的短视频社区平台。

短视频研究论文集

写作思路:可以从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过程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具有逻辑连贯性等等。

正文:

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剪辑决不是剪剪接接的简单技艺性操作。一个合格的剪辑师, 应该在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及导演总体构思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前期摄制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 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组合,使之达到结构严谨、节奏张弛有度、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完整作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时代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过渡,原始资本开始迅速膨胀,这为电影电视产业夯实了基础。1895年上映的《火车进站》,全长50秒,仅仅只是火车从远处驶进车站的单一无声镜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1927年有了有声片,20世纪初期有了故事片,30年代出现了彩色电影,这样电影产业才慢慢成熟起来。剪辑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剪辑,把不同的单一镜头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和感知,构成一组戏剧性的段落。

众所周知,纪录片要通过前期选题、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完成。纪录片中期拍摄不同于影视故事片,故事片可以根据导演的分镜头脚本逐一拍摄,最后按照分镜头脚本稍加改动便可成片,这种剪辑观念在分镜头脚本里袒露无遗,是一种显现的剪辑观念。

纪录片的特征就在于,所拍摄的镜头没有分镜头脚本作为依据,剪辑观念蕴含在导演的思想里。中期拍摄的时候就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素材以保证后期剪辑能顺利完成,而且所有的素材都是在现场临时采集的,这就决定了纪录片拍摄的周期相对要比影视故事片长一些,素材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一个动作过去就没有第二遍的重复,这不仅要求摄影师拍摄时的捕捉能力,更要求导演具有逻辑性的剪辑思维,因此,这种剪辑观念是隐现的。

电影开始发展以来,形成了两种理论学派,一类是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派,他认为将电影进行剪辑之后可以产生新的意义。第二类是以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他从自己的摄影本体论中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的长镜头理论,着重体现“空间的真实”。这两种学派,其实都是建立在剪辑这门艺术上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定位于第三度创作。

一度创作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的创作不同于抒情散文的笔法,他要求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戏剧冲突,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合理的情节叙事以及完整的情景,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影视作品才能继续下去。

二度创作是导演拍摄的素材,这是建立在文学剧本之上,将文字转化为镜头画面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导演的调度安排和视角去诠释文学剧本,这时候影片的雏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三度创作就是剪辑了,剪辑要在感知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导演的思想,将零散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要把握好影片的结构、速度,加之导演的先进世界观,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最终才能形成一部视听语言准确、故事讲述通畅、并告诉观众导演眼中的世界的优秀影片。

要研究纪录片的剪辑效果,首先要从纪录片的定义说起,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电影的含义则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

由此对比可见,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重现,这就奠定了纪录片剪辑的风格。它不能像影视故事片那样加入很多的剪辑特技,必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前提,形成一种质朴的剪辑风格。

最初的纪录片是没有剪辑观念的,《火车进站》一镜到底,纪录片发展到现在,虽然必须保留着这种质朴的风格,但是在剪辑上也进行了较大的革新,《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一集中,对于白马砍树上树采蜂蜜这个过程就使用了碎片化剪辑,增强了这个过程的紧张感。

因此,现代纪录片已经摒弃了古老呆板的剪接模式,也抛弃了纪录片由多数长镜头组成的观念,开始走向技巧化和大众化。现代纪录片中不仅仅只有长镜头理论,也会运用蒙太奇效果。

纪录片《阳光宝贝》中使用了对比蒙太奇,美日和非洲蒙古宝宝在生活条件上的鲜明对比,意在形成反差和冲突。在潘小扬的《小留学生》中多次运用了象征蒙太奇,影片多次出现倾斜的道路镜头,是象征日本经济的下滑。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中,导演将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交织剪辑在一起,这两件故事同时发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空间里,这就是平行蒙太奇。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歌曲重复了四次,便是重复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电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用来交待情节,展现事件,依据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现代纪录片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使得纪录片的发展不再单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当当当当,这两天改了一篇论文,零零总总写了一万字,好开心啊!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是看着字数也是挺有成就感的,哈哈哈。在这里这只放个摘要吧。摘要随着短视频元年的到来,短视频垂直细分之下美食类短视频兴起,出现一大批美食类视频博主,其中李子柒以优质有古风特色的内容脱颖而出,成为美食类大IP,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旨在明确研究背景,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对美食类短视频的概述和李子柒美食短视频的商业价值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先对盈利模式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再对其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得出李子柒的美食短视频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内容——流量盈利模式、电商变现盈利模式、MCN盈利模式和平台分成,实现多元化盈利,对于其他短视频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想通过对李子柒短视频的商业价值和盈利模式进行研究,为当下越来越同质化的短视频的发展路径找到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美食类短视频;李子柒;商业价值;盈利模式

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mv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应用最早产生于2011年,出现在美国。中国在2013年先后推出了微视、秒拍美拍、抖音、快手、二更、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应用。由于短视频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笔者以“短视频”为关键词在读秀上检索时发现,国内目前并没有短视频相关的学术论著,有关短视频的书籍多是跟网红、制作、流量变现、自媒体等有关,缺乏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方面,笔者在中国知网 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以“短视频”进行主题检索,截止2018年9月30日,共检索到909条结果,数据分别为:2011年:1条,2012年:1条,2013年:4条,2014年:25条,2015年:27条,2016年:95条,2017年:285条,2018年:471条。从数据结果来看,从2014年开始,相关文献越来越多,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了2018年达到最高,这与近两年短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相信随着短视频应用越来越火爆,有关短视频的研究也会更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国外最早对短视频进行研究的是Gibbs和Colin,他们在文章《Short-form may be long-tail for mobile video》对短视频应用进行了介绍,并预言移动短视频应用势必成为媒体市场必争之地。(1)此外,笔者在百度学术以“short Video”进行外文主题搜索时,一共搜到171000条信息,其中多集中于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学方面,有关新闻与传播方面的资料非常少。仅有的一些文章也多从短视频应用出发,进行个案研究,如Luck Chitwood的《Social video success for brands on Vine and Instagram:your 6-to-15 seconds of fame》,作者通过对Vine and Instagram这两大短视频应用进行研究从而探讨短视频应用的价值。(2)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mv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应用最早产生于2011年,出现在美国。中国在2013年先后推出了微视、秒拍美拍、抖音、快手、二更、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应用。由于短视频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笔者以“短视频”为关键词在读秀上检索时发现,国内目前并没有短视频相关的学术论著,有关短视频的书籍多是跟网红、制作、流量变现、自媒体等有关,缺乏学术价值

影响短视频行业发展的宏观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环境。大致来看,对短视频行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1)文化环境:主要应该侧重于分析短视频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例如短视频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也需认真研究当前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对短视频内容所持的基本态度,例如低俗短视频导致人们对短视频行业形成偏见。(2)经济环境:主要考察社会的生产力、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等具体经济指标,面向特定城市或特定用户群体的短视频产品还应该具体分析其经济环境中与短视频消费相关的因素,例如美妆短视频带货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3)技术环境:分析当前及未来影像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技术因素,例如短视频平台提供的视频剪辑功能在技术上解决了普通用户的制作难题,又如5G通信技术的普及将推动视频内容超高清化。课堂讨论请读者回忆互联网诞生以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4)人才环境:考察整个社会及本地区短视频人才的供给状况和收入状况,着重分析创意人才、制作人才和运营人才等群体,了解短视频人才创业的基本状况。完成了对短视频行业发展环境的调研分析之后,就能够清楚地掌握大到全球或全国、小到本地域或本领域的短视频行业宏观发展状况,能够为自身的短视频垂直领域选择和产品基本定位提供决策参考。

短视频广告研究论文

一、打开新世界的认知大门;抖音上的各类视频,从旅游、跳舞、滑板、小哥哥小姐姐,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了别人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愉悦了身心。二、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只要你有才华就能在抖音上展示给更多人看,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之外,在网络世界做最真实的自己。弊:一、不乏低俗、恶搞的视频;对一些有着恶趣味的人来说,抖音上的低俗、恶搞能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并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二、三观不正的视频被大量点赞;一些三观不正的视频会对意志力薄弱的人,例如青少年,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等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三、用大量的时间去刷视频;抖音用户常常会感觉到15秒的视频很短,一刷却刷了一个小时,抖音正在渐渐毁掉你的自律该如何做:

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mv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应用最早产生于2011年,出现在美国。中国在2013年先后推出了微视、秒拍美拍、抖音、快手、二更、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应用。由于短视频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笔者以“短视频”为关键词在读秀上检索时发现,国内目前并没有短视频相关的学术论著,有关短视频的书籍多是跟网红、制作、流量变现、自媒体等有关,缺乏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方面,笔者在中国知网 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以“短视频”进行主题检索,截止2018年9月30日,共检索到909条结果,数据分别为:2011年:1条,2012年:1条,2013年:4条,2014年:25条,2015年:27条,2016年:95条,2017年:285条,2018年:471条。从数据结果来看,从2014年开始,相关文献越来越多,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了2018年达到最高,这与近两年短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相信随着短视频应用越来越火爆,有关短视频的研究也会更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国外最早对短视频进行研究的是Gibbs和Colin,他们在文章《Short-form may be long-tail for mobile video》对短视频应用进行了介绍,并预言移动短视频应用势必成为媒体市场必争之地。(1)此外,笔者在百度学术以“short Video”进行外文主题搜索时,一共搜到171000条信息,其中多集中于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学方面,有关新闻与传播方面的资料非常少。仅有的一些文章也多从短视频应用出发,进行个案研究,如Luck Chitwood的《Social video success for brands on Vine and Instagram:your 6-to-15 seconds of fame》,作者通过对Vine and Instagram这两大短视频应用进行研究从而探讨短视频应用的价值。(2)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mv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国内外研究现状短视频应用最早产生于2011年,出现在美国。中国在2013年先后推出了微视、秒拍美拍、抖音、快手、二更、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应用。由于短视频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笔者以“短视频”为关键词在读秀上检索时发现,国内目前并没有短视频相关的学术论著,有关短视频的书籍多是跟网红、制作、流量变现、自媒体等有关,缺乏学术价值

现如今,随着人们工作量的提高,社会压力的增大。寻求一种放松的平台似乎变得很重要,怎样利用好这些碎片时间很好的放松与享受,于是短视频应运而生。短视频对大家来说早已是是司空见惯的了,小到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在玩着短视频。短视频的兴起,改变了我们原有的娱乐模式。不可否认的是,短视频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好处。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短视频让我了解很多的知识,无论是音乐舞蹈亦或是教育,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同时也让我们吸收了很多的鸡汤,让我们励志而变得更有力量,愉悦了身心。然而短视频的弊端还是不能忽略的存在;1、 长时间的观看会让我们产生惰性,变得对事物不那么的关心。2、 短视频提供的都是比较新鲜的事,看过之后就会觉得做别的事没有动力了,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意思。3、 短视频上不免有毁三观的视频,这对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是很大的。4、 浪费宝贵的时间,长时间的刷短视频会消耗你大量的精力,你的自律被慢慢的消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对于青少年来说,不提倡看短视频,为什么我们国家提倡全民阅读,因为读书的过程是你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像是观看短视频那样的是完全被动的,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克服我们与生俱来的这种惰性,使生活变得有乐趣。与此同时,读书还会使我们独立思考,提高我们的城府,对青少年未来走入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已经成年的人民群众来说,对短视频应该学会理性看待,要注意学会控制,即控制刷短视频的时间,可以每次设置15分钟,这样就不会痴迷于短视频以至于无法自拔。以上是我个人的亲身感受,也是有感而发,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协同创意。抖音短视频广告策略研究论文的选题方向是协同创意理论概念综述,论文类型是营销传播。抖音,由字节跳动孵化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面向全年龄段的短视频社区平台。

抖音短视频研究论文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2019年初步估计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007亿元。2019年Q3我国互联网用户短视频使用时间比重为28%。2019年我国短视频用户男性特征显著,并逐渐向中青年人群渗透。

我国短视频行业已进入成熟期,流量红利见顶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我国短视频历时八年目前已进入成熟期,2017年互联网巨头逐渐入局短视频市场,采用巨额补贴促进内容生产,使得创作者参与热情剧增。2019年短视频内容电商与带货模式全网爆火。

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近1007亿元

2017年-2018年短视频行业流量基础增长迅速,2018年初,短视频行业市场格局初定,头部平台逐渐开启商业化变现道路,迅速完成了从“流量积累”向“流量变现”的转变。2018年我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为467亿元,较2017年增长。初步估计到2019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7亿元。

我国互联网用户短视频使用时间增长迅速,从2017年Q1的4%到2019年Q3增至28%

我国互联网用户短视频使用时间从2017年Q1的4%到2019年Q3增至28%,高速增长。互联网用户在线视频使用时间略有下降从2017年Q1的27%降至2019年Q3的18%。新闻资讯从2017年Q1的27%降至2019年Q3的17%。

我国短视频应用MAU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2019年9月短视频应用MAU达到亿人

我国短视频应用MAU保持增长,增速逐渐放缓,从2018年9月的到2019年9月放缓至。2019年9月我国短视频应用MAU为亿人,同比增长。

我国短视频用户男性特征显著,逐渐向中青年人群渗透

2019年中国短视频APP男性用户比例为54%,略高于女性用户46%。从年龄分布来看,25-35岁人群占比高达,短视频正逐渐从24岁以下青年人群向中25-35岁中青年用户群体中渗透。从学历分布来看,高中及以下较低学历人群特征明显,占比高达80%,TGI指数为。本科及专科人群占比较低,共占据总体人数两成。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利:一、打开新世界的认知大门;抖音上的各类视频,从旅游、跳舞、滑板、小哥哥小姐姐,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了别人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愉悦了身心。二、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只要你有才华就能在抖音上展示给更多人看,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之外,在网络世界做最真实的自己。弊:一、不乏低俗、恶搞的视频;对一些有着恶趣味的人来说,抖音上的低俗、恶搞能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并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二、三观不正的视频被大量点赞;一些三观不正的视频会对意志力薄弱的人,例如青少年,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等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三、用大量的时间去刷视频;抖音用户常常会感觉到15秒的视频很短,一刷却刷了一个小时,抖音正在渐渐毁掉你的自律

传播学抖音短视频成功原因与问题探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传播学抖音短视频成功原因与问题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作为短视频界的一匹“黑马”,抖音app在2018年风靡全国,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抖音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借助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从用户定位、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方面分析抖音app的成功原因,反思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抖音app;成功原因;社会效应

抖音是今日头条旗下的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app,于2016年9月上线,用户可以在抖音随机选择一首背景音乐进行自我展示,经过后期剪辑,创作出一条短视频并发布,短视频的时长限制是15秒。2018年一季度,抖音下载量达4580万次,成为苹果应用商店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Phone应用。[1]截止2018年7月12日,笔者在iphone的“摄影与录像类”免费app排行榜中看到,抖音排名第一位。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抖音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内部整改的步履始终未停。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抖音清理了27231条短视频,永久封禁15234个账号;2018年4月10日,抖音上线反沉迷系统;4月11日,抖音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期间,关闭了直播和评论功能。五W模式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式,其中指出了传播过程中的五种基本要素: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本文将借助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用户和传播效果方面分析抖音app风靡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一、抖音app成功原因探析

(一)定位年轻用户,算法分发利好草根。抖音的用户定位是20-29岁之间的年轻时尚群体,这一群体本身有着较高的网络活跃度,在社交需求上表现出较强的`媒介依赖心理和行为,如在现实中交流较少,更倾向于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且更易受到虚拟环境的影响。面对这类“手机症候群”,抖音首先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抖音在内容分发方面采用算法分发+人工精选的推荐机制,即根据用户的观看喜好为用户推荐相关内容,同时将人工精选出来的优质内容推送给用户。这种内容分发机制使用户接收的内容更为多元化、个性化,同时更看重内容的优质性和吸引力,为内容生产的一方提供了更多“被看”的机会。

(二)多元内容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抖音在内容生产方面采用了PUGC的模式,即以UGC的形式,生产出相对专业的内容。在内容生产上,抖音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海量多元,娱乐性强,尤其是以个人才艺、技能为主的内容易受追捧。

2.内容的碎片化。新媒体环境培养了公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短时注意力特征,抖音的视频长度限定为15秒,迎合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3.个性化和虚拟化。抖音以“我”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如拍摄中可以调节视频的快慢,拍摄后可以进行创意混剪,让用户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各种滤镜、特效工具满足了用户的自我心理期待。

4.发起话题挑战,增强用户黏性。话题挑战是指以某个话题或某首背景音乐作为主题,让用户按照规则录制内容进行挑战,从而引导用户发布视频,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

(三)多渠道传播模式。今日头条通过多种渠道对抖音进行推广:

1.借助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广告营销。如抖音先后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国有嘻哈》等电视综艺节目投放广告。

2.邀请明星入驻,利用名人效应。目前已经入住抖音的明星有岳云鹏、鹿晗、关晓彤、何炅等。明星入驻引发名人效应,进而带动了粉丝入驻。

3.利用外链分享,拓展传播渠道。抖音在发展初期,利用微博、微信的社交分享功能,从这两个平台获得流量。随后,抖音又与淘宝进行合作,进一步聚拢了电商入驻抖音。

二、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娱乐化导致人的迷失。抖音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且是一种低门槛的娱乐。娱乐是媒介的功能之一,可以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但是过度娱乐化将会导致人精神上的空虚和迷失,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人们会因为享乐而失去自由,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抖音的娱乐性还体现在形式上。以视频形式播出的内容更具有感官刺激性,而缺少逻辑理性,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只需要沉浸在背景音乐和画面的感官刺激中,无需过多理性的思考。长此以往,用户越来越注重感官刺激,逻辑思考能力却越来越低。同时,抖音的碎片化特征在迎合用户思维习惯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用户的碎片化思维。

(二)媒介对人的控制:谁是谁的奴隶。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是工具,延伸了人的知觉能力,然而当下的“拇指族”在利用工具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工具的依赖和沉迷。对这类社交媒体的依赖和娱乐性内容的沉迷,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长此以往用户日渐进化为“容器人”,反而导致了社交障碍以及人的空虚和焦虑。

(三)抖音里的虚假、低俗内容。由于审核机制的缺乏,抖音上不乏虚假、低俗的信息。抖音通过外链分享和淘宝合作,吸引淘宝商家入驻。在拓展盈利模式的同时,假货也开始在抖音上横行,有制假售假者在抖音平台上公然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此外,在抖音上出现了许多低俗乃至价值观扭曲的内容,向其他用户传递着错误的价值观念,造成恶劣影响。

三、参考文献:

[1]抖音下载量全球第一科达股份为其TOP营销伙伴[DB/OL].

[2]刘夏,李小晔.抖音短视频的营销推广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3月.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通过抖音短视频App你可以分享你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在这里认识到更多朋友,了解各种奇闻趣事。[22]

四、拓展资料:抖音短视频主要功能

抖音实质上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选择歌曲,配以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它与小咖秀类似,但不同的是,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视频更具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对嘴型。

抖音平台一般都是年轻用户,配乐以电音、舞曲为主,视频分为两派:舞蹈派、创意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有节奏感。也有少数放着抒情音乐展示咖啡拉花技巧的用户,成了抖音圈的一股清流。

抖音最新的内测版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社交功能 ——“朋友聊天室”,支持抖音强大的滤镜美颜和道具功能。

2021年3月24日,抖音推出了“老友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提升老年用户使用体验,丰富老年用户生活,还在产品和运营活动上推出以下举措。

2021年6月28日,IT之家消息,抖音 App 再次更新,本次内测了一些新功能,同时抖音音乐正式上线,大大提高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向社交领域再次迈出一大步。

2022年2月25日,抖音官方本周发布公告宣布多举措预防网暴,首家上线“评论发文警示”等功能。

抖音张同学在网络走红是因为张同学的短视频特点是真实质朴,剪辑快镜头多,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带入感特别强。张同学演技不错,镜头感强。脸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自然。张同学的口音是介于沈阳和大连之间的那种辽南话,自带喜感。

张同学信息

张同学,真名张凯,出生于1986年,抖音博主,来自辽宁营口市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专门拍摄农村情景剧。

张同学的视频并没有优美的风景、酷炫的特效,甚至没有用流行的BGM,但独特的东北农村场景却让网友感受到了别样的精彩。张同学不到两个月,粉丝涨到720多万。其视频剪辑节奏快,衔接流畅,引不少专业人士分析,网友认为他有专业团队。张同学回应,没有团队,就是个热爱生活的农村人。

截至2021年12月7日,在抖音更新视频仅两个月左右的张同学,抖音粉丝量已经突破1400万。凭借着高频快剪的视频风格,张同学在短视频平台两个月内就已迅速吸粉1600多万。

短视频论文研究思路

因为现在短视频的崛起,任何企业,任何工作室或者个人都需要剪辑大量的视频来包装品牌,发抖音,发朋友圈,发淘宝等自媒体渠道做展示。因为每天都要更新并发布新内容,所以剪辑师根本招不够,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辑师高薪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万,两三万也是稀松平常。)【推荐一个免费“短视频剪辑后期”学习网址】: 而且剪辑这个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不需要美术音乐造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么风格的片要什么节奏,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可以轻松掌握。但凡有点电脑基础,会用鼠标拖拽,会点击图标,会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但要学好学精,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王氏教育。在视频剪辑这块,【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每个城市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0基础的学生。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通常情况下来说论文撰写中的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模拟法、探索性研究法、信息研究法等等,具体你的论文适合哪种方法,和这种方法如何使用等等问题,大家都可以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规定统一性标准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测验法: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具体说说操作方法:(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写作思路:可以从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过程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具有逻辑连贯性等等。

正文:

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剪辑决不是剪剪接接的简单技艺性操作。一个合格的剪辑师, 应该在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及导演总体构思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前期摄制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 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组合,使之达到结构严谨、节奏张弛有度、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完整作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时代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过渡,原始资本开始迅速膨胀,这为电影电视产业夯实了基础。1895年上映的《火车进站》,全长50秒,仅仅只是火车从远处驶进车站的单一无声镜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1927年有了有声片,20世纪初期有了故事片,30年代出现了彩色电影,这样电影产业才慢慢成熟起来。剪辑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剪辑,把不同的单一镜头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和感知,构成一组戏剧性的段落。

众所周知,纪录片要通过前期选题、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完成。纪录片中期拍摄不同于影视故事片,故事片可以根据导演的分镜头脚本逐一拍摄,最后按照分镜头脚本稍加改动便可成片,这种剪辑观念在分镜头脚本里袒露无遗,是一种显现的剪辑观念。

纪录片的特征就在于,所拍摄的镜头没有分镜头脚本作为依据,剪辑观念蕴含在导演的思想里。中期拍摄的时候就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素材以保证后期剪辑能顺利完成,而且所有的素材都是在现场临时采集的,这就决定了纪录片拍摄的周期相对要比影视故事片长一些,素材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一个动作过去就没有第二遍的重复,这不仅要求摄影师拍摄时的捕捉能力,更要求导演具有逻辑性的剪辑思维,因此,这种剪辑观念是隐现的。

电影开始发展以来,形成了两种理论学派,一类是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派,他认为将电影进行剪辑之后可以产生新的意义。第二类是以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他从自己的摄影本体论中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的长镜头理论,着重体现“空间的真实”。这两种学派,其实都是建立在剪辑这门艺术上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定位于第三度创作。

一度创作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的创作不同于抒情散文的笔法,他要求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戏剧冲突,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合理的情节叙事以及完整的情景,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影视作品才能继续下去。

二度创作是导演拍摄的素材,这是建立在文学剧本之上,将文字转化为镜头画面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导演的调度安排和视角去诠释文学剧本,这时候影片的雏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三度创作就是剪辑了,剪辑要在感知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导演的思想,将零散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要把握好影片的结构、速度,加之导演的先进世界观,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最终才能形成一部视听语言准确、故事讲述通畅、并告诉观众导演眼中的世界的优秀影片。

要研究纪录片的剪辑效果,首先要从纪录片的定义说起,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电影的含义则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

由此对比可见,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重现,这就奠定了纪录片剪辑的风格。它不能像影视故事片那样加入很多的剪辑特技,必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前提,形成一种质朴的剪辑风格。

最初的纪录片是没有剪辑观念的,《火车进站》一镜到底,纪录片发展到现在,虽然必须保留着这种质朴的风格,但是在剪辑上也进行了较大的革新,《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一集中,对于白马砍树上树采蜂蜜这个过程就使用了碎片化剪辑,增强了这个过程的紧张感。

因此,现代纪录片已经摒弃了古老呆板的剪接模式,也抛弃了纪录片由多数长镜头组成的观念,开始走向技巧化和大众化。现代纪录片中不仅仅只有长镜头理论,也会运用蒙太奇效果。

纪录片《阳光宝贝》中使用了对比蒙太奇,美日和非洲蒙古宝宝在生活条件上的鲜明对比,意在形成反差和冲突。在潘小扬的《小留学生》中多次运用了象征蒙太奇,影片多次出现倾斜的道路镜头,是象征日本经济的下滑。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中,导演将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交织剪辑在一起,这两件故事同时发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空间里,这就是平行蒙太奇。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歌曲重复了四次,便是重复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电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用来交待情节,展现事件,依据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现代纪录片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使得纪录片的发展不再单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 索引序列
  • 论文短视频网站选择机制研究
  • 短视频研究论文集
  • 短视频广告研究论文
  • 抖音短视频研究论文
  • 短视频论文研究思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