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梁华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梁华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梁华

胡旗点评《乾隆与玉》一书,作者李宏为,编辑吴素莲,是一部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整、详细、全面、真实记录乾隆皇帝与玉相伴一生的图书;是一部讲述乾隆皇帝玩玉、赏玉、藏玉,治国不忘养性,尽享富贵人生的图书;也是一部以清宫历史档案为依据、以发生在清代乾隆朝与玉有关的一系列真实事件和故事为背景,客观阐述乾隆皇帝的治国理政、和谐边疆、体恤民情、清廉吏治等思想的图书。书中除了系统、详实地介绍了清代宫廷玉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外,还用了大量篇幅讲述了发生在清代宫廷与玉有关的廉政事件和案件,从特定的角度介绍了清代朝廷反复倡廉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对我们今天考察历史成败得失、夯实清正廉洁基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胡旗介绍 【内容摘要】: 晨报讯 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整、详细、全面、真实讲述乾隆皇帝与玉相伴一生的图书《乾隆与玉》正式出版,该书以发生在清代乾隆时期与玉有关的一系列真实事件为背景,在介绍清代宫廷玉文化之外,用大量篇幅讲述了清代廉政事件和案件,本书以丰富的档案材料为基础,是一部系统研究传统反腐败力作。清代反腐有成果事实上,清代皇帝高度重视反腐,顺治元年(1644)便规定“凡官吏犯赃审实者,立行处斩”,顺治8年(1651),又规定“治国安民,首在惩贪”。顺治12年(1655)下谕:“今后内外大小贪官,受赃至十两以上者,不分枉法不枉法,俱籍没家产入官,仍依律定罪。”清代反腐特别重视法制建设,《大清律例》共47卷436条,对腐败者动辄斩首、流放,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按《大清律例》,大臣专擅选官(即用人腐败),“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此外,“大臣亲戚,非奉特旨,不许除授官职,违者罪亦如之”。应珍重传统的廉政文化 ‍‍‍十载辛苦,《乾隆与玉》终于正式出版。作为唯一一部完整、详细、全面、真实讲述乾隆皇帝与玉相伴一生的学术著作,书中对清代廉政文化的介绍令人耳目一新,修正了坊间诸多误会。清王朝定鼎后,长期重视反腐问题,其中既有制度周密、执法严格等成功经验,也有“养廉银”等失败教训,总结这段历史,借鉴优秀廉政文化,对现代人而言,意义深远。为此,《北京晨报》特专访了该书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李宏为。写着写着就写到反腐去了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是写玉文化。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玉文化高峰期,即战国、西汉和清代的乾隆时期,对于后者,有一些论文,但专著很少,我花了10年,力图把乾隆与玉石之间的故事讲清楚。从专业角度看,以往介绍都比较散,我这本书相对全面。写玉文化,撇不开与玉相关的那些案件以及清代的廉政文化。以往史学界对此不太关注,在大家印象中,清朝官员腐败到极点,不可救药,从而忽视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许多好东西也被抛弃。清代反腐有成果事实上,清代皇帝高度重视反腐,顺治元年(1644)便规定“凡官吏犯赃审实者,立行处斩”,顺治8年(1651),又规定“治国安民,首在惩贪”。顺治12年(1655)下谕:“今后内外大小贪官,受赃至十两以上者,不分枉法不枉法,俱籍没家产入官,仍依律定罪。”清代反腐特别重视法制建设,《大清律例》共47卷436条,对腐败者动辄斩首、流放,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按《大清律例》,大臣专擅选官(即用人腐败),“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此外,“大臣亲戚,非奉特旨,不许除授官职,违者罪亦如之”。防微杜渐,体现法的尊严清代不仅严厉打击直接腐败,对腐败苗头也严加防范。比如下级赞美上级“德政”,《大清律例》规定,有此行为“即是奸党,务要鞫问(审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再比如奏事太监,历来是腐败的“重灾区”,故顺治立三块铁牌,太监干涉朝政、内外交结者,凌迟处死,而“内官及近侍人员相交结”的官吏,“漏泄事情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法律严格周到,谁能不怕?再好的匾也要有钉子挂有好的法律,还要严格执行,清代皇帝对此高度重视。比如高朴,他家三代为官,亲姑姑是乾隆的皇贵妃,但他走私玉石案发后,乾隆立即将他正法。再比如和阗领队大臣德风,曾私售贡玉,用来修补衙门,还不是大建楼堂馆所,刑部提议不予追究,乾隆却因他卖玉石时没上奏,判“斩监候”,在监2年多,父亲去世,妻子改嫁,他哥哥德保是礼部尚书,一品大员,却不敢向任何人说情,自己带着老母去探监。知道此事后,乾隆被感动,将德风释放,但出狱不久便病死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整体上看,清代官场并不像后人理解得那样不堪,甚至好于后来的一些时期,还是涌现出了林则徐、邓世昌等名臣。影视戏说带来历史虚无主义为何后人对清代官场评价差?这与当下一些影视剧不负责任有关。我们长期强调影视作品的宣传作用,有时过于意识形态化,比如过去所反映的义和团、太平天国等,今天看来未必公允。一些真正优秀的历史文化反而没有宣传,以为只要是封建主义的,就必然腐朽,有了这样的偏见,谁还敢说话?当然,再严格的制度,也不可能彻底杜绝贪腐,清代确实出现了和珅等大贪官,但传说他贪污几亿两白银,家中藏玉比皇宫还好,却有过甚其辞之嫌。扳倒和珅,主要是权力斗争,而非惩贪。和珅出身低,后被赐予“黄带子”(拥有亲王以下宗室身份),自然引起很多人不满。和珅不喜欢玉,他第一次被抄家时,记录在案不过几百万两。清朝皇帝“走正道”当下电视剧喜欢夸张皇家奢华,其实清朝皇帝比较注意节约,乾隆虽沉迷于玉,却反对镂空等虚耗人工的修饰,皇家烧造瓷器中的残次品直接售给民间,大臣建议销毁,因为有五爪龙和明黄色,是皇家象征,乾隆说五爪龙民间早就有,明黄色器可以收回,用来赏赐官员。到嘉庆时,他认为玉“饥不能食,寒不能衣”,下令减少进贡,很多大料被弃在途中,道光时,下令停贡。清朝入关时人口不过几十万,却能稳定政权达276年,其廉政经验值得总结。首先,清代皇子从6岁即开始读圣贤书,坚持走正道。第二,胸襟博大。以皇太极为例,在与洪承畴等作战时损失惨重,后来却以大局为重,赦免全部明军败将,立下良好的家范。倡廉先需自身洁反腐倡廉,关键是要做好自己。首先,皇帝要以身作则。1761年,乾隆下江南,见扬州行宫被重新装修,大为不快,地方官员辩称费用是商人捐赠,乾隆更为生气,说:“商人亦吾赤子,岂于百姓则恤之,而于商人则累之耶?”第二,重视惠民之政。不仅做实事,还要严防“豆腐渣工程”。第三,反对官场上的形式主义,苏州织造海保在奏折中,例行颂圣,乾隆批评道:“朕之行事,其实非得失,当听天下后世之公论,尤不在进献之谀词。”其四,重视教育和学习。清廷也有学习制度,请翰林院官员来讲课,他们享受特殊待遇,见皇帝只用两跪六叩,而非普通官员的三跪九叩。我们该向历史学什么历史丰富而鲜活,有经验也有教训,比如清代采取“养廉银”制度,却没能有效抑制贪腐,后人主张“高薪养廉”,说明没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清政府重视反腐,却不注意抑制骄傲,结果在外来文明的挑战面前失去先机,这警示后人,国家再强大,也要保持谦逊的态度,美国几年前高呼“重返亚洲”,引起许多国家不安,今天不也改成“亚洲再平衡”了?清代反腐的重点是加强法制建设,而非法制、制度、政策不分,不能用后者来代替前者,靠下个通知、禁令来反腐,不容易见效,还是要靠法律。陈辉/文 晨报2013年4月30日这是一部根据清宫档案史料撰写、讲述乾隆皇帝与玉的书,读起来似乎缺乏精彩和生动,但这是一段真实、已被世人遗忘很久,并覆盖上了厚厚历史尘埃的往事。档案不仅要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服务,也要为祖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档案为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打造顺应时代发展、传播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特色文化产品。出于对玉器收藏、鉴定的喜好,本人很久以前就立志要以清代历史档案为依据,写一本关于乾隆皇帝与玉的书,以正民间传承的各种“真实”故事和“美丽”传说。2003年开始构思、收集资料,2007年动笔写作。其间,因工作关系而断断续续,迄今六年方始完成,加上准备时间,前后共用了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 本书不拘泥写乾隆皇帝与玉的旧情往事,而是想通过乾隆皇帝与玉的情缘,向读者展示一个封建帝王治国安邦、理朝庶政、繁荣社稷、富裕百姓、整顿吏治、和谐社会的多彩人生。同时,讲述一个君王与玉的故事,揭示社会与人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哲理和感悟,暴露人们藏匿在内心深处的自然天性和本能,也是本书的一个写作目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我的好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杨珍研究员的指导,以及梁华京先生的帮助,谨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李宏为 2013年2月26日于北京 总策划: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李辉,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常务理事、香港学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名誉馆员梁华京,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葛宇,中国扇子艺术学会理事胡旗、苏北、朴成日、于立新、爱新觉罗兆瑞、朱明、董寓榕、刘欣等 主办 大文化使者北京梁华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文化使者北京司马小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梁华,1952年出生。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澳门全国政协委员“推进澳门文化产业调研小组”组长、澳门金海集团董事长。

王志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湘菜大师曾鹏飞,中国烹饪大师曾鹏飞,中国名厨曾鹏飞长沙市红星鹏飞厨师职业培训学校长沙红星鹏飞餐饮小吃培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郁、设施设备先进。拥有一支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拥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特级一级技师多名和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教师多名在本校任全职,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湘菜大师、国家级考评员在本校管理任职;同时拥有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室、实操教室等实际动手操作练习; 为省内餐饮业培养出了无数餐饮技术人才,现已是餐饮业的骨干,都开办了各种各样的餐饮店/小吃店/加盟店等。其专业性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中文名称:长沙市红星鹏飞厨师职业培训学校外文名:Changsha Red Star Pengfei Food and Beverage Snack Training School组织形式:个人独资学校简介长沙红星鹏飞餐饮小吃培训学校成立于2008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时代阳光大道西600号,本校达到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有审批机关颁发《办学许可证》《非企业登记证》《税务登记证》长沙市红星鹏飞厨师职业培训学校是湖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劳动局颁发的正规单位。长沙红星鹏飞餐饮小吃培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郁、设施设备先进。拥有一支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拥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特级一级技师多名和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教师多名在本校任全职,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湘菜大师、国家级考评员在本校管理任职;同时拥有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室、实操教室等实际动手操作练习; 为省内餐饮业培养出了无数餐饮技术人才,现已是餐饮业的骨干,都开办了各种各样的餐饮店/小吃店/加盟店等。其专业性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长沙红星鹏飞餐饮小吃培训学校,经过20多年发展,红星鹏飞凭借专业的厨师,专业的技能,专业的品牌,专业的教学模式,秉承诚信办学,包教包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企业、员工、联盟者三赢的理念,想开店创业的朋友,创业致富首选,不可错过的创业致富项目,抓住机遇,,红星鹏飞期待您的加入,红星鹏飞就是你不二的选择。长沙红星鹏飞餐饮小吃培训学校项目主要有特色小吃、早餐早点、特色酱卤、冷饮奶茶、炒菜厨师、西点等工种。学校宗旨发展厨师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厨艺技能水平学校愿景打造世界级餐饮界精英 学校使命传递“更快、更优”的技术价值 学校精神诚信思进,创新务远 学校价值观专业进取 追求成功 不断创新创始人经历曾鹏飞,男,汉族,1982年8月出生,湖南娄底人。中共党员,中国名厨,中国一级评委大师 中国烹饪大师,湘菜烹饪技能大师,湖南省烹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协会理事,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理事,现任湖南长沙红星鹏飞厨师职业培训学校创始人兼校长。2006年7月考取北京经济技术研修学院毕业证书。2007年7月获得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2015年9月荣获长沙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湘菜烹饪技能大师证资格证。2010年参加由《美食与美酒》杂志社主办的中国BEST50明星厨师大赛,荣获长沙站金奖;2012年8月荣获湖南长沙厨王争霸赛冠军;2013年6月在成都贵一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我是食神”厨艺大赛中,荣获金牌大厨称号;2014年8月荣获中国湘菜厨艺大赛·花园酒店厨师操作技能比赛最佳创意奖,并获得中国巨轮杯干锅系列 比赛最佳特色创新奖;2015年12月荣获中国湘菜厨艺大赛湘美味杯一等奖,并被授予酱板鸭系列的“最佳口味”殊荣,在四川 天府美食杯厨艺大赛中,荣获卤菜系列金奖;2016年1月获得湖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授予的理事资格证;2016年8月16日第六届全国饭店业技能大赛由中国饭店协会、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主办,湖南省经贸建 设工会、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协办,荣获湖南赛区金奖;2017年5月被国家名厨编委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称号,他的业绩及作品被选入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 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名厨》第四卷一书中。2018年1月26日获选湖南省人民政府省劳动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评委烹饪职业技能考评员。2018年11月由中国烹饪文化中心国家名厨编辑委员会创办首届国家名厨技能大师全国评选网络大赛荣获第 12名,进入全国名厨20强技能大师。2019年1月15日美团美食文化研究院邀请入驻美团匠星美食名人库。 2019年,1月,创办了名厨食神,餐饮连锁加盟品牌。

1、韩天衡

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2、陈巨来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塙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

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1980年9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安持精舍印话》。

3、齐白石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4、石开

石开,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

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沧浪书社成员。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

5、童衍方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宁海人。号晏方,别署宝璧斋、爱竹庐。师从来楚生。

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天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巨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衍方

王志强,男,1972年3月14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田径国家级裁判,湖北省田径裁判委员会委员,国际田联 “教练员培训与认证系统”一级讲师,首批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1972年3月出生于河北张家口市,199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同年7月留校任教。2001—2004年于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学习,获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博士学位。2011年前聘为武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晋升为正教授,武汉体育学院优秀师资人才。2011年前分别担任武汉体育学院藏龙校区教务处长、副院长,2011年9月任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2012年5月中旬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首批培养对象。注:“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是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了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过硬、在体育专业技术领域起带头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而实施的。该计划的培养对象由国家体育总局面向全国体育系统选拔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重点选拔体育科研、体育教学、运动医学、体育工程等领域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1997年以来,致力于田径教学、裁判、科研一线,表现出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1999年1月获派参加国际田联东亚发展中心举办的短跑、跨栏高级教练员培训。1999年通过田径国家级裁判,并先后参加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1年)、全国体育学院田径运动会(2002年)等大型田径赛事的裁判工作,荣获全国体育学院田径运动会裁判员“体育道德风尚奖”。2004年5月参加国际田联东亚发展中心举办的国际田联教练员培训与资格认证系统Ⅰ级讲师培训班。

1、韩天衡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2、王增伯

王增伯、1941年生,河南郑州人,现任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院士、洛阳颜真卿研究会名誉会长、惠济区书画摄影家协会理事等职。

王增伯自幼喜欢书法,研究临摹名帖,数十年如一日,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不断研习各种书法字体,现在各种字体皆能书写。

其作品曾入编:《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辛亥百年书画雅集》、《辛亥百年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作品集》、《第二届轩辕杯全国书画作品集》。

《和谐文化全国书画作品集》、《东方之冠全国书法美术作品集》、《丹青颂丰碑》、《英雄赞歌》收录作品被毛泽东图书馆收藏。

3、陈巨来

陈斝(1905-1984),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幼承家学,篆刻初从嘉兴陶惕若,十九岁起拜一代宗师赵叔孺先生为师。

赵先生指导他认真以《十钟山房印举》为本,学习汉印。又由叔孺老师介绍得识富于收藏的吴大澄之孙吴湖帆,吴慷慨将家藏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其参考,经潜心研究七个寒暑。

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后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玫元朱文。乃师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用印。

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友人曾集其印章,刊成《盍斋藏印》。出版有《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最》。

著有《安持精舍印话》二卷,辑有《古印举式》两集。曾与胡铁耕、俞逸芬、王玉蓉三人同时拜袁世凯次子袁寒云为师学习绘画。

4、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

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

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017年12月17日,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亿元成交,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2018年4月1日,25幅齐白石真迹在深圳展出。

5、童衍方

童衍方 : 男,汉族1946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海人,中国当代最具声望的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幼喜书画篆刻,后得来楚生、 唐云先生指教。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及在 《书法》、 《书与画》等刊物发表,被收入《国际书法篆刻作品集》、《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集》、《全日本篆社篆刻作品集》等。

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出版《童衍方述》、《篆刻丛书—刀法》、《吴昌硕先生的篆法、章法、刀法》、《来楚生先生的书画篆刻艺术》等。亦擅国画。

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很难的。需要多层审核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很牛:因为它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该刊是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双月刊),2012年改为双月刊。创刊以来,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在不同时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当代我国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简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于1979年成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负责编辑、翻译出版六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保持着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目前在职的专职编辑人员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编辑人员的专业背景覆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22

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该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详见附录) 凡向该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该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 该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系月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历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最早的一本综合性史学期刊。它一直是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1995年获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提名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向《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网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网是肖战坤级别的媒体,因为社会科学》杂志,社会科学期刊,社会科学期刊级别,社会科学期刊怎么样.《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简称《社会科学》,主管单位:西南信息。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刊物,是中国顶级的学术期刊 ,是绝对的核心期刊 。

  • 索引序列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梁华
  • 王志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中心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22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