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写论文的方式,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主题有关[这很可能是决定教师提供给您],具体可以和我谈。
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特色书店设计研究 2、试论社交媒体带来的人际交往空间演变 3、高校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4、休闲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旧建筑改造研究 5、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6、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7、城市商业中心娱乐休闲场所微区位研究 8、基于HMM和ANN混合模型的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9、酒店“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过程和效果研究 10、梦吧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11、高校校园边缘空间的优化方法研究 12、中国城市青年旅舍设计研究 13、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 14、基于商业业态提升的古镇风貌整治 15、工业风在小空间威斯汀咖啡厅的应用 16、高校学生宿舍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17、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 18、《树洞》心灵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19、长春市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20、临颍县电影院室内设计 21、集约空间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2、大学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2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茶楼商业模式转型研究 24、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25、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 26、基于心理账户弹性特征下消费者行为决策的研究 27、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休闲空间研究 28、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 29、五星级酒店部门着装及配比设计研究 30、日本不同形态咖啡店的社会作用研究 31、色彩搭配在咖啡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2、温情治愈系动画创作模式研究 33、清大智博公司东师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34、高层总部办公建筑交往空间研究 35、娱乐的力量 36、大数据与PSPL调研法相结合的美国城市主街区公共空间调查与研究 37、“佳缘”校园文化咖啡厅联盟商业计划书 38、高校学术交流中心设计研究 39、济南市区餐饮店名研究 40、咖啡厅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城市综合性公园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42、餐饮空间的情景式设计方法研究 43、企业自用办公楼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44、公共建筑中人性化的服务空间 45、当代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研究 46、广州餐饮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47、高校餐饮空间多元性设计初探 48、广州市大学校园居学社区的建构研究 49、基于话题分类的汉语教学影视片段资源库构建 50、基于用户体验的咖啡厅营销推广设计研究 51、妹岛和世建筑创作的时代适应性研究 52、蒙太奇在微电影《爱在等待》中的应用 53、中原咖啡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4、治愈系主题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55、手办模型主题咖啡店设计研究 56、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 57、成都市中心区餐饮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58、丹麦当代文化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 59、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研究 60、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 61、大连城市中青年游戏休闲行为研究 62、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 63、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64、创新和成长导向下的大学校园声环境及建设策略研究 65、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究 66、文化娱乐设施集聚区建设研究 67、研究型大学的协同创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68、我迷故我在 69、复合空间视野下当代学术型图书馆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定位 70、商务型会所的研究 71、体现饮食文化特色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餐饮空间构建策略及设计研究 72、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生中心”设计研究 73、骑行行动咖啡品牌策略研究 74、北京地区星级酒店餐饮功能和空间设计研究 75、博物馆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 76、译者素养在翻实践中的体现 77、国内星级酒店餐饮空间策划与设计 78、温泉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 79、以行为需求为导向的广州地区大学生宿舍底层空间设计研究 80、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策略研究 81、关于茶馆休闲空间的社会功能分析 82、上海休闲娱乐区布局及设施配置研究 83、成都CF咖啡师培训学校创业计划书 84、研发型高科技园办公区的休闲空间研究 85、餐饮业员工情绪劳动、组织承诺对服务破坏的影响 86、餐饮空间室内光环境意境塑造研究 87、基于移动设备的O2O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88、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89、论海口骑楼建筑文化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90、平庸与日常的“观照”-《此处》的创作阐释 91、大学设计专业学习行为模式及交往场所研究 92、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93、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探研 94、现代综合医院餐饮服务空间建筑设计研究 95、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德福巷研究 96、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97、岭南地区复合型文化建筑休闲空间设计研究 98、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共交往空间研究 99、旅游广告中民族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100、大型博物馆主要公众服务空间设计 101、办公室设计对员工身心健康正向影响之可能性 102、基于“乐活”理念的城市滨水区游憩行为研究 103、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魅力-栏目《三百六十行》创作分析 104、巴黎博物馆“非展览类”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化研究 105、原生装饰系统在咖啡休闲空间中的应用
2020年建筑学论文题目:1、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的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2、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3、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4、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6、论路基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变更处理7、论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8、论工程造价的审核9、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10、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实施多项目的协同管理探讨12、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13、浅谈工程招投标报价的标底编制问题14、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探讨15、论建设工程价格的合理确定(本回答来源于学术堂)
选择的题目有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多项目管理、论价值工程与低碳建筑的结合、浅谈BOT项目融资方式的适用范围与特点、 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对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探讨与思考、 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与维护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范围及实施、论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论公共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的结合、XX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XX房地产项目的银行贷款可行分析。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1.其实你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我毕业设计能不能过,过不了就要延期毕业了. 先给你吃个定心丸,95%的学生都会一辩过,5%的二辩也会过,不会让你不毕业的,看完我这个帖子,不过都难. 2.答辩是什么? 就跟面试一样,一群老师坐在一个房间,叫号然后让你进去. "你的题目是什么?""你研究的心得,成果是什么?""有那些心得?" 然后有一段时间让你自己简述你的题目,研究过程,一个讲解,一般3-15分钟 然后他们要知道的信息有如下几条 a.是你自己做的么?还是网上摘抄的?如果是自己做的,即便不好不深刻也过,不过分数不高. b.学术性强不强?如果有一定见解主张,那么会加分. c.前瞻性? 你的题目有没有实用价值,如果都是空话就没分了,有点内容就加分. 答辩只要是口齿伶俐的都过,就怕那种吓紧张,进去不说话或者说错话的人. 只要冷静,一般80分以上没问题.尽量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硬套解说词. 3.毕业设计步骤. a.选题,你看来选好了,"专业分类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b.开题报告 c.写论文,做设计 d.整理论文格式,修改,并且装订 4.有两种毕业设计,一种是有实体的,就是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东西 还有就是学术研究性的东西. 你的这个题目比较大,系统开发不可能一个人完成,一个组也比较困难 所以你这个是个人性质的学术设计. a.专业分类系统开发和设计都应该遵从软件工程的方法 你可以考虑去图书馆借软件工程相关的书籍,光看目录就可以 把软件工程的流程当框架,比如可行性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等 b.这个主题考虑的是你的掌控能力,尽可能站在高角度看问题. 你要突出的不是某个系统是如何编程,程序语句怎么样,如何写,这些都是程序员的事情,这个题目你是作为一个项目经理. 你要考虑模块的分工,开发周期,尽可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并且给出UML 或者流程图. c.不要空洞的写一篇"说明书"或者"流水帐",尽可能加入人性特点 类似于漫画里的心理描写,比如,如果按照某一方案,会造成什么后果,实施起来有什么确定,如果分类,如何分,会怎么有好处等等. d.毕业设计时间充裕,先列好提纲再写,你所要考虑的是你自己特有的东西 你就是一个软件项目经理,你有一个项目,你现在却无法担当,你会找各种帮助来充实你自己,当你完成你的设计,你会有很多感受,写进去!老师们都喜欢看这类学生心理的描写 e.别忘记设计后谢谢你的导师,礼貌很重要.
2020年建筑学论文题目:1、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的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2、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3、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4、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6、论路基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变更处理7、论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8、论工程造价的审核9、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10、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实施多项目的协同管理探讨12、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13、浅谈工程招投标报价的标底编制问题14、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探讨15、论建设工程价格的合理确定(本回答来源于学术堂)
我写的《现象学与建筑学交织的博览建筑场所体验研究》,在人们置身于建筑中那一刻由建筑师导演的剧作就拉开帷幕,人们确切感受到这精心安排的一切,尽管这种感受很难用直白语言去描述,却又真实存在着。之前也是苦于不会写的,耽误了好长时间,后来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靠谱,很快就搞定了
1.其实你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我毕业设计能不能过,过不了就要延期毕业了. 先给你吃个定心丸,95%的学生都会一辩过,5%的二辩也会过,不会让你不毕业的,看完我这个帖子,不过都难. 2.答辩是什么? 就跟面试一样,一群老师坐在一个房间,叫号然后让你进去. "你的题目是什么?""你研究的心得,成果是什么?""有那些心得?" 然后有一段时间让你自己简述你的题目,研究过程,一个讲解,一般3-15分钟 然后他们要知道的信息有如下几条 a.是你自己做的么?还是网上摘抄的?如果是自己做的,即便不好不深刻也过,不过分数不高. b.学术性强不强?如果有一定见解主张,那么会加分. c.前瞻性? 你的题目有没有实用价值,如果都是空话就没分了,有点内容就加分. 答辩只要是口齿伶俐的都过,就怕那种吓紧张,进去不说话或者说错话的人. 只要冷静,一般80分以上没问题.尽量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硬套解说词. 3.毕业设计步骤. a.选题,你看来选好了,"专业分类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b.开题报告 c.写论文,做设计 d.整理论文格式,修改,并且装订 4.有两种毕业设计,一种是有实体的,就是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东西 还有就是学术研究性的东西. 你的这个题目比较大,系统开发不可能一个人完成,一个组也比较困难 所以你这个是个人性质的学术设计. a.专业分类系统开发和设计都应该遵从软件工程的方法 你可以考虑去图书馆借软件工程相关的书籍,光看目录就可以 把软件工程的流程当框架,比如可行性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等 b.这个主题考虑的是你的掌控能力,尽可能站在高角度看问题. 你要突出的不是某个系统是如何编程,程序语句怎么样,如何写,这些都是程序员的事情,这个题目你是作为一个项目经理. 你要考虑模块的分工,开发周期,尽可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并且给出UML 或者流程图. c.不要空洞的写一篇"说明书"或者"流水帐",尽可能加入人性特点 类似于漫画里的心理描写,比如,如果按照某一方案,会造成什么后果,实施起来有什么确定,如果分类,如何分,会怎么有好处等等. d.毕业设计时间充裕,先列好提纲再写,你所要考虑的是你自己特有的东西 你就是一个软件项目经理,你有一个项目,你现在却无法担当,你会找各种帮助来充实你自己,当你完成你的设计,你会有很多感受,写进去!老师们都喜欢看这类学生心理的描写 e.别忘记设计后谢谢你的导师,礼貌很重要.
土木工程论文答辩常问问题
论文答辩时导师会问什么问题应该是很多同学关注的。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土木工程论文答辩常问问题,欢迎阅读借鉴。
1.结构自振周期如何确定?
2.水平荷载作用下,需要对结构进行什么变形验算?
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是什么?
4.什么是弯矩调幅,目的是什么?
5.什么是短柱,短柱的缺点,如何处理?
6.怎样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和侧移?
7.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计算要点是什么?
8.怎样计算在重力荷载下的框架内力?
9.板式楼梯与梁板式楼梯有何区别?你设计的建筑属于哪种类型的楼梯?
10.板式楼梯与梁板式楼梯的踏步板的计算与构造有何不同?
11.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的破坏特征是什么?在设计中如何防止少筋梁和超筋梁?
12.在受弯构件中,斜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3.什么是腰筋?它的作用是什么?
14.为什么箍筋和弯起钢筋间距S要满足一定要求?
15.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6.民用建筑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17.你设计的建筑物墙面进行装修了吗?装修的目的是什么?你选择的是哪一种类型?
18.墙体中为什么要设水平防潮层?你选择的是哪种构造类型?设在什么位置?
19.板在构造上需满足哪些要求?
20.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要点是什么?
21.什么是梁柱的控制截面,怎样确定控制截面的内力不利组合?
22.简述什么是单向板?其受力与配筋构造特点是什么?
23.什么是双向板?
24.你设计的楼梯梯段宽度是多少?怎样确定的?
25.你选择屋面的排水方式是哪种?怎样设计的?
26.你设计的楼梯坡度是多少?怎样确定的?最适宜的坡度是多少?
27.在设计中,你选择的砌筑墙体材料是哪种?墙体有什么用?
28.在进行地基和基础设计中,应满足哪些要?
29.单向双向板怎样区分
30.结构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31.建筑抗震设计的标准步骤是什么?
32.场地类别如何确定?
33.地震作用计算采用什么方法?
34.除底剪外,还有哪些计算地震作用方法?
35.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哪些?
36.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37.按照建筑的使用性质分类分哪几类?你所设计的建筑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38.何谓基础的埋置深度?你设计的建筑物基础埋深是多少?
39.为什么沿外墙四周要设置散水或明沟?你做的是哪种类型?怎样做的?
40.试述你设计的受力与配筋构造特点是什么?
1.什么叫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如何划分?
2.建筑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设计内容?
3.针对毕业设计,建筑设计的程序有哪些内容?
4.简述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
5.什么是方案设计的“立意构思”?
6.建筑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7.民用建筑平面由哪几部分组成?
8.如何确定房间的门窗数量、面积、尺寸、开启方向及具体位置?
9.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0.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
11.如何确定走道的宽度和长度?试说明走道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12.说明门厅的作用及设计要求?如何确定门厅的大小及布置形式?门厅导向设计有几种处理手法?
13.建筑平面组合有几种形式?说明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4.建筑剖面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15.确定房屋的层高和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说明。
16.住宅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7.建筑立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8.什么是建筑立面的“虚"和“实”,虚实设计的手法有哪些?
19.什么是清水砖墙?什么是混水墙?
20.建筑立面的构图规律有哪些?说明比例尺度的含义。
21.建筑立面设计的具体处理手法有哪些?
22.墙体在设计上应有哪些要求?
23.窗台构造设计应考虑什么问题?构造做法有几种?
24.勒脚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25.墙身水平防潮层有几种构造做法?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什么地方?
26.在什么情况下需设置垂直防潮层?
27.何谓变形缝?画出屋面变形缝构造。
28.叙述圈梁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及其设置位置。
29.构造柱与圈梁在建筑物中起什么作用?构造柱与墙如何连接?
30.现代建筑中,常用的外装修有哪些类型?各适用在什么类型建筑中?
31.隔墙、隔断有什么区别?试述其各自的类型及其特点?用图表示隔墙在楼板上的搁置构造。
32.楼地层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起哪些作用?试说明你毕业设计楼板的类型及楼面做法。
33.结合你毕业设计的内容,说明雨篷的构造?与墙体的防水处理方法;
34.简述自己毕业设计楼梯的类型及其楼梯构造设计的步骤。
35.绘制建筑施工图中,平面图应注意哪些问题?你在毕业设计的平面图中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36.屋顶施工图设计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简述屋面排水设计的内容。
37.屋顶保温和隔热设计有哪些具体措施?简述你的毕业设计屋顶构造的依据,为什么采用你图纸中的构造做法?
38.铝合金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如何处理?毕业设计中,你选用的门窗是如何与墙体连接的?
39.简述建筑剖面施工图的设计要点。
40.你认为建筑总平面图在施工中有哪些作用?
41.毕业设计中,你是如何应用建筑构造标准图集的?你选用了几种标准构造?
42.毕业设计中,你是如何进行平面组合设计的?画出你所设计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图。
43.通过毕业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44.确定建筑方案应考虑哪些因素?你设计中是怎样考虑的?
45.楼梯设置有何重要性?应满足哪些要求?
46.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设置防火分区有何作用?
47.建筑设计有哪些主要技术指标?怎样计算?
48.电梯布置有哪些要求?对结构方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49.判别建筑方案优劣应考虑哪些因素?
50.建筑平面设计应考虑哪些要求?分为几个基本部分?
51.水平交通和竖向交通有何不同特征,设计中怎样考虑?
52.电梯井道尺寸如何确定?
53.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主要作用?
54.剖面设计应考虑哪些要求?与平面设计有何关系?
55.建筑物理设计包括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56.怎样体现建筑节能环保要求?建筑材料选用时怎样考虑地区差别的影响?
57.房屋排水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58.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方案设计有何主要区别?
59.建筑方案设计时如何兼顾结构设计和其他工种设计?
60.楼地面与屋面构造各有何特点?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都是 建筑简单的问题,如果是建筑工程技术,就问你高程如何传递,如何做施工方案如何区分构造柱和框架柱的区别 等
建筑学的论文格式范文
导语: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保障。建筑安全作为安全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收到了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建筑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1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措施
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是十分复杂的,建筑材料也是种类繁多的,各项施工的工种与班组也比较多,所以就要求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各项工程期间,都要严格地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特备是对钢材、木材以及砂石料都要严格地进行控制,按照定额供应的方法,实行限额领取,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建筑材料的用量与价格都可以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成本,通过对材料的控制如审核图纸、预先进行计算建筑工程量,各个参与部门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分批领取建筑材料。
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
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工序调整控制
建筑施工现场基本是以工序的控制为核心,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不同工序内容控制的侧重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将这些工序区分开来,就要实现对于工序的控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效果进行控制
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效果基本步骤为:先进行实际勘测—综合分析—研究判断—及时纠正—得到认可。实际勘测其实就是利用检测方法如眼看、手摸、敲打、对照、实际测量、见证取样等,经过试验得到实际指标。综合分析就是根据实际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从而达到标准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建筑工程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中通过人把材料组织并创造出来。一个建筑团队只有富有创造力与严明的纪律才能实现建造一项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所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可以满足实际需要的建筑工程项目。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措施
对建筑工程现场实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管理时就要根据建设过程将资源进行配置,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就要选择一些生产效率好、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案。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减少投入成本,增加施工效率。通过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建筑工程现场实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所以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监管时,就要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否达标、施工过程是否规范,施工方案选择是否合理。
对建筑工程现场实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各项施工技术在建设中的运用,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并结合适合的施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所以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整体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结语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久发展的工作,它需要能够随时做好准备工作,对各个环节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不断研究新型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才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上有实际效果。
中国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使其健康发展才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 毕业 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我国建筑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
建筑项目的管理至为重要,其涉及的管理方面的内容非常多,所以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在施工现场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增益的效果不只是提升了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提高项目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建设团队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目前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但不排除某些方面仍存有较大的问题,因此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仍需要不断进行加强。
1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因素
管理制度因素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有一个较为系统的项目管理的特点和项目运作分析,以制定出更完整的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在实际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将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发生意外,可及时使负责人对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追究其责任,以促使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高,确保圆满完成该项目。
施工质量因素
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以提高施工质量来降低建筑成本,进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但在实际项目施工中,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环境地质、施工建筑材料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合理的制定出施工计划以控制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并在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建筑任务,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人员素质因素
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施工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该加大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从而改善建筑工人的专业素质,这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仅保证了施工效率和建设工程的质量,还可以有效及时的解决更多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建筑的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施工进度因素
控制建设项目施工的进展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控制好施工进度能够在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中实现更高的效率,由于施工进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较难控制,这需要建筑工人用心尽责,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确保项目尽快建成。与此同时,足够的资金也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若资金充足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但如果资金活动流通的不够灵活,则会造成延误施工进度的现象。
2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实效的提升路径
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对此,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的竞争,实行岗位竞争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激发学习热情的员工,改善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建筑项目的建设效率。其次,建立激励机制。从分配政策改革的工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要全面实施工资分配方式计酬,将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建筑业产出、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体现了多劳多得的理念。再次,建立监督机制。为了使 规章制度 切实生效,应完善各项奖励制度,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激励员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最后,建立监督机制。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机制,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具体的计算机文件管理系统,加强过程控制工程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机电设备的管理干预,再加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四个控制水平。
强化施工质量的管理
由于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第一,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建筑工人包括工程员、建筑工人、管理人员等,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若员工的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秩序混乱,大大影响到了施工的顺利实施。第二,合理运用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工艺直接决定了建筑项目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也是确保按时完成建筑项目,保证建筑质量的最重要的 措施 。第三,加强施工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管理方式的进步,利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目前施工管理人员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建筑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素质对整个工程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可以降低施工人员的管理难度,也可以使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一般包括施工专业素质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这两个方面。因此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就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使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得到提高,以有效促进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
第一,应该合理控制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以实现施工项目的整体优化。第二,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计划与实际施工进度的差异,以提高整体施工进度的管理。第三,除了充分考虑时间控制,也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资源问题的有效率问题,以实现最经济性的合理分配和利用。[3]第四,应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整等活动手段来调动一切可运用因素,来实现施工进度计划各个阶段的施工目标,以确保达到施工进度目标。
3 结语
总之,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在房产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包括了项目施工中的各项内容,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现场施工的情况,确保项目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使项目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使项目投资成本得以降低。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一切检测、监控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符合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质量第一”原则,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确保百姓有房可住,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质量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一,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防”为“控”先,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四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遵守国家的规范、建筑业内的规定,坚守科学、守法的职业道德。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
建筑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和相关文件承担相应的责任。
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总负责人,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承包单位的全力。
勘察单位是指对地质、地形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评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筑工程所需勘查结果资料的单位。设计单位是指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想买进行综合性设计及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供建筑工程施工一句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单位。
施工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 ,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的单位。
工程监理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 承包合同 ,在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设备材料供应商是指提供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包括设备材料生产商、经销商。
建筑工程建设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系密切,需协调各方才能合力完成。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人员素质。不论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操作者,人员的素质都将直接或是间接地对规划、决策、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的使用和安全。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分为两种: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器具,它们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计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简称施工机具设备。
工艺 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此外,建筑工程量的压缩、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滞后、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工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建筑业市场的不良竞争等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它包括施工质量、建设单位的组织管理质量、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质量、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并且,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即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
2.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据人们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近4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
3.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
4.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要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 保险 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4]。
5.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5]。特别是在目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6.推进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限度地开发劳动力资源;整个工程产业的发展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要求工程领域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度”的限制;政府应建立必要的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农民工的进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要依据法律、法规、条例确立并加强对材料、机械、现场的规范管理,使之制度常态化,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质量意识。
结束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切实增强做好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努力把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推动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浅析施工企业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工程造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是企业的根本,全过程包括投标报价、签订合同、施工以及竣工阶段,如何做到合理的造价管理,是现代企业关心的问题,如何在这几个阶段中掌握好资金的预算,对工程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这是衡量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分析施工企业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和相应的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缩减成本,增加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简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非常激烈,施工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预测和管理。全过程主要是指投标报价阶段到竣工结算阶段,投标是施工企业接工程的主要途径,要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分析,使自己的报价合理有竞争力,合同签订阶段的造价管理有多种模式,主要包括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两种,固定价格合同是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合同价格,从而确保承包风险责任人的确定,可调价格合同则是对一些条款确定一定的价格范围,这两种价格合同相结合有效的保证了资金的有效性,合同对于施工材料要有明确的规定,若有业主提供的材料要明确指出,施工企业自购的材料要有采购的具体资金和用途,合同语言要严谨,将责任明确清楚,确保合同的正规性。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对每一道工序都有责任人对其负责,针对施工,要有明确的安全、设备、优化等的方案,保证资金分配合理,确保工程高效进行。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的整个过程仔细审核,做到不重不漏,相关文件仔细整理,资金费用的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施工项目,从而在交工时能够确保资金的回收和企业的效益。
二、企业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难点
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这些困难,只有解决了这些困难我们的企业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造价预算阶段以及决策阶段,这是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关系到工程能够走向正确路线的关键,在决策时一定要保证对市场进行密切调查,保证对市场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用向掌握好,针对方案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完善,目前的施工企业对资金系统并不是很了解,缺乏正确的评估能力和方法,市场的分析不到位,导致对风险预测能力不足,往往导致施工过程中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现象,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利益。
在设计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图纸的研究很重要,在确保对图纸研究透彻的条件下,对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改,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管理,现在的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的 经验 不足,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力度不够,导致了资金的浪费,不符合企业的造价管理的方针,也在另一方面增加了管理难度。对于施工过程,这是整个工程的主体, 其它 都是为其服务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会出现资金记录混乱,资金去向不明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不按照规定施工,造成设施损坏,从而导致预算资金不够等现象。在工程验收阶段,最后对资金进行汇总时,账目管理混乱,相关负责人员相互推卸责任,严重的甚至会追究法律责任,既伤害了感情,又损失了人才,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三、针对企业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难点所采取的措施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我们主要给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做好项目初期的预算和决策工作,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优化性,做好 市场调查 ,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风险预估,为项目留出充足的备用资金,以应对紧急情况,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对图纸研究时,不仅要理解表面还要理解深层次的意思,对每一道工艺都要很明确,不懂的地方不能装懂,确保工艺的正确性,要对已给工艺进行完善,降低生产成本,从各个方面确保资金到位,方案最优化,抗风险能力强。施工企业要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有明确的造价规范,这样工作人员才能根据规定正确的进行资金调用。
施工单位最终的目的是完成质量合格的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明确规定,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要强,对此可以和奖金挂钩,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事故才会少发生甚至避免,充分权衡质量、时间和资金的关系,保证三者的有机结合,确保工程按时按质低成本完成。工程造价是否合理,要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提高,加强思想方面的引导,建立奖惩制度和监督管理,对造价管理和施工阶段进行严密的监督,对工程有利的措施要给予奖励,相对的破坏工程的举措,要严惩,起到威慑作用。竣工验收阶段对每一项进行检查,资金用向保证合理,上级领导人员要有相应的精神,做到不怕苦,亲自监督,这是工程的最后一步,保证好工程完美完工十分必要。
四、 总结
总的来说,施工企业要做到分析,监督到位,对资金预算合理,方案制定准确,施工正常进行,竣工完美,这些都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表现。严格的设计管理方案和好的投标方法能够在投标期间占据很大的优势,同时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保证了资金分配合理,工程正常完成。施工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企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加快自身企业的发展。
每逢毕业季,很多毕业生被最后的毕业论文折腾得不行,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建筑系毕业论文模板,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城市发展的脚步也在加快,大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推动了智能化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是现代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施工技术是智能建筑的根本。本文通过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发展思路进行分析,指出了智能化建筑电气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智能化建筑电气中的未来发展思路。
[关键词] 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智能化建筑是将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一种先进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加强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定义
随着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平民百姓家庭,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也逐渐被人所接受,但是大多人认为智能化建筑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建筑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达到一定阶段的智能化其实这种定义是不够全面的智能化建筑是通过遥感技术、电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一些高科技技术,对建筑的结构、设备进行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目的,使之创造出一套舒适、便捷的可以帮助人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质的智能化建筑而在当前的智能化建筑主要是通过自动化通信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三大系统来完成的,而支撑这些系统运行的就是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以电气工程作为基础,并且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工基础和控制基础等综合性应用虽然建筑电气本身具有电气工程的属性,但是因为还涵盖了其他专业的知识属性,因此就无法简单将其归类定义,但是建筑电气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随着智能化建筑在人们生活中不断的应用,建筑电气技术必然会发挥出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的意义
智能建筑是依靠建筑这一平台实现,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备与线缆安全则都需要依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比如电源技术、抗干扰技术、防雷技术、接地技术、防静电技术、屏蔽技术、防谐波技术、布线技术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设备和系统整个工作流程的有效监控,由于建筑本身结构复杂,电气系统的组件繁多、功能多样性,传统的运行方式会导致故障时常发生。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将信息进行反馈到控制中心,实现高效率不间断的控制与管理。此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建筑当中的配电、消防、照明及空调等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就提高了联动能力,有效解决了电梯系统的有序运行和紧急情况下(火灾等)的自动识别等。还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还提高了安全性,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控制,这就大幅降低了故障对操作维修人员的安全系数。
因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建筑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智能建筑实现真正的智能,还能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与防范能力,实现智能建筑之间的信息传输。这充分表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
目前很多人们对于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还不是很了解,单从字面上讲这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意义,但是实际上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相当紧密,可以说,只有良好的建筑电气的运用,智能化建筑才能得以发挥;反过来讲,如果没有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建筑电气也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过去的建筑中,建筑电气主要负责建筑的供配电、照明、动力、防雷、电话、闭路电视等电力支撑,这些不过是传统的电气工程和传统的电气控制但是对于智能化建筑而言,建筑电气还不仅如此智能化建筑是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气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而这些应用的基础就是建筑电气,不客气的说,没有了电,这一些技术都白谈智能化建筑不过是建筑电气队当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己而随着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的技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和智能化建筑就会变得更加紧密,最终就会形成一个单独的个体。
四、建筑电气在智能建筑中发挥的作用
智能化建筑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要依赖于建筑电气的良好支撑,因此可以说建筑电气是智能化建筑的基础,也是智能化建筑中的信息技术和建筑电气技术的有利保证智能化建筑要想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自己设备的正常运行,而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需要防雷、接地、布线、信号屏蔽等各种电气技术的有效支撑这些电气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建筑电气中的一种,因此,建筑电气技术是保证智能化建筑发挥其功效的基础和前提
智能化建筑要想发挥其‘智能化”,就需要在建筑中植入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都需要建筑电气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众所周知,弱电设备因为物理属性的原因,从而会存在干扰的现象,在智能化建筑运用中,会需要数量众多的弱电设备,如果将这些弱电设备都进行单独的安装,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安装费用和人力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因为存在着相互干扰的原因,就无法保证这些弱电设备的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利用建筑电气的技术,就可以对这些弱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和安排,不仅可以避免设备的相互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还能够大幅降低安装过程中带来的众多的安装成本,此外,建筑电气技术还可以在这些弱电设备运行时有效降低能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值不仅如此,建筑电气技术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智能化建筑中进行智能化监控、在智能化建中中进行高速信日、传输等。
五、未来的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革,功能多样化、结构精密化都成为未来发展的特点而且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建筑电气必然会被逐渐淘汰而智能化建筑要想实现多种功能的智能化,例如温控设施、照明设置和安保设施等,都要求建筑电气的安全可靠的运行。
那么,建筑电气技术就需要解决电气设备的供电和各种应用设备进行协调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建筑电气技术不断革新、不断完善目前己经有了以太网络传输技术、总线控制技术以及强电、弱电技术等各种高效实用的新技术,未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的诞生,从而对保证智能化建筑的各项功能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力量。
建筑电气技术注意事项
1、经济方面
智能化建筑中的建筑电气技术首先需要注意经济节能,确保技术可靠并且经济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电气技术要符合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去世,尽量使用新技术来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应用,而用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化建筑的建筑电气设计是,要确保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大上”的目标智能化建筑功能全面、设计复杂,因此对于设计和管理都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太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就会加大设计难度,增大投资成本,必然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要合理的使用各种技术,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发挥。
3、质量方面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仔细检查,仔细审阅设计稿,确保每个环节都是精确的同时,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电气施工的各种规章制度,坚决抵制质量较差的材料和产品,从而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建筑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智能建筑发展,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加强对电气技术的利用,对提高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浩,于南,宋守龙. 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设备技术浅析[J]. 经营管理者,2014,03.
[2]陶帅. 论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
[3]李学军. 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科技风,2014,15.
[4]李晓丽,宋孝洋. 智能化建筑电气中关键技术探索[J]. 科技风,2014,18.
摘要:文化习俗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已经渗入到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广泛的应用到文化习俗,能够极大的增加建筑设计的艺术氛围,同时还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提升建筑工程的艺术气息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现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文化习俗;建筑工程;艺术设计;影响
文化习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加建筑工程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普遍的应用文化习俗这一元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艺术设计的品味,满足现代社会和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从而促使建筑企业能够获取较多的社会经济利益。
1文化习俗和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在生活中产生艺术。对于建筑物而言,它除了能给人们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以外,同时还具备文化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仅限于人们生存的环境,它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人们的文化习俗。建筑物中无论是外观还是形式,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切实反映,只有真正经历过、感受过才可以将这种精神以及文化习俗反应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其次,文化习俗可以为建筑艺术带来可观的经济来源。不同的建筑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它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同时也是精神文明方面的享受。所以,具有不同特色的建筑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地方政府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可以增加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文化习俗的应用,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进步得到有效的促进,在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地方的文化习俗,两者之间是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不能够分离的。
2建筑设计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
建筑艺术会受到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文化习俗不同,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建筑物中,它们的建筑艺术都有着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多种方面。例如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建筑艺术大多都以古代建筑为核心,因此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古代建筑中。首先从建筑风格中就很直观的体现出来: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古就崇尚仁恕、宣扬中庸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我国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个性化以及审美价值的建筑艺术都无法彻底的彰显出来,这种建筑创意得到肯定,导致东方建筑艺术单调、缺少创新;而欧美人的个性则十分张扬、具有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思想较为开放,没有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所以欧美建筑都十分具有个性、审美价值也很高,使人看了之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西方建筑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其次,可以从不同的建筑材料中体现出来:对于东方的建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砖木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它是由四周的房子包围起来形成的一个密闭式格局,体现出了建筑风格的深沉以及内敛,这种建筑风格与东方人的为人处事以及价值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因此在建筑艺术上很容易产生歧义
我国地域广泛,且跨度较大,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都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地区的民族在文化习俗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在建筑艺术上也很容易有矛盾产生,而产生这一矛盾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方面多导致的。第一点就是利益趋势,这让建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的;第二点就是地域不同所导致的,不同地域的人在看待事物上,或者是看待事物的观点也是有所不同的,还有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念上也是对建筑艺术有所影响的,这样就会让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合,人们也更乐于将自己的文化习俗拿出来新事物去进行比较,最终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比较认可的,对外来事物和外化思想也就更难以接受。对于建筑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审美范围,随着现在民族的不断融合,与人类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习俗的进程也相一致。因此若是想在建筑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信仰以及建筑艺术设计中的精华,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同的风格建筑艺术,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建筑。
为使建筑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应当让文化习俗相互融合
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扬,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艺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兼收并蓄,对于各种建筑中精华和优点进行充分的汲取和有效的借鉴,尤其需要加强对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建筑优势的借鉴和重视,这一项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艺术风格过程需需加强重视,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能够受到普遍的欢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已经得到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深入,彼此之间的文化习俗也能够进行相互的借鉴和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国家文化习俗融合之后形成的优秀部分运用到建筑工程的设计当中,并以此作为设计建筑艺术风格的灵感,同时为了加强设计的与众不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改造的,构建一种新型的文化艺术。通过设计人员的设计古,可以增加我国建筑艺术和别的国家的建筑艺术等风格相统一,有利于提升我国建筑设计的艺术品位。通过建筑艺术的逐渐融合,促使国外的建筑中蕴含我国的建筑文化习俗,同时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也体现着国外的建筑设计风格,这样一来,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在建筑设计中文化习俗的融合基础上,对建筑的这种设计理念能够逐渐的接受。所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对彼此的文化习俗做到相互尊重和借鉴,从而提升本国建筑艺术设计的水平,促使建筑艺术设计效果更加的丰富多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呈现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鉴赏呈现不同的看法,从而促使建筑工程体现不同的艺术设计。由于人们审美视觉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建筑艺术设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是文化习俗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化现象,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存在不同,因会建筑工程设计对文化习俗的应用,促使建筑设计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程宏.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2(10).
[2]胡礼庆.探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13(10).
[3]张玮玮.浅谈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文学与艺术,2011(2).
[4]冯小刚.论文化习俗与艺术设计[J].新农村(黑龙江),2012(1).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有关建筑设计表现方法、手段
ISBN7-112-05157-6 建筑与徒手画 中国建工ISBN7-80159-555-6 国外建筑钢笔徒手画精选 中国建材ISBN7-80058-805-X 测绘图集(上、下册) 中国计划ISBN7-112-04960-1 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中国建工ISBN7-112-06386-8 建筑工程制图图例及符号大全 中国建工ISBN7-112-04958-X 建筑平面表现图解 中国建工ISBN7-5611-2008-7 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 大连理工ISBN7-5629-1710-8 模型制作 武汉理工ISBN7-5611-2414-7 建筑图法 大连理工ISBN7-5611-1889-9 建筑语汇 大连理工ISBN7-5611-2311-6 设计元素 大连理工
ISBN7-5618-1371-6 (第四辑)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天津大学ISBN7-5618-1421-6 (第五辑)建筑绘画表现技法 天津大学ISBN7-5618-1261-2 (第一辑)建筑的基本知识 天津大学
2,有关前辈建筑设计思想、感言
国外大师谈话录
ISBN7-112-05921-6 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9-4 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20-8 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8-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5618-1556-5 建筑创作漫步 天津大学ISBN7-112-04898-2 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 中国建工ISBN7-112-04896-6 建筑的美学评价 中国建工ISBN7-5618-1384-8 建筑的艺术观 天津大学ISBN7-112-02209-6 我的建筑创作道路 中国建工ISBN7-112-03388-8 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中国建工
3,有关建筑设计历史
世界建筑史
ISBN7-112-04899-0 古埃及卷(上、下册) 中国建工ISBN7-112-03571-6 古希腊卷(上、下册)ISBN7-112-03737-9 拜占庭建筑 ISBN7-112-03738-7 哥特建筑 ISBN7-112-03739-5 文艺复兴建筑
ISBN7-112-03734-4 希腊建筑 ISBN7-112-03745-X 现代建筑 ISBN7-112-03741-7 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 ISBN7-112-03743-3 伊斯兰建筑 ISBN7-112-05619-5 圣经中的文明古城 ISBN7-112-05679-9 世界历史名城 ISBN7-112-05680-2 世界著名建筑 ISBN7-112-05657-8 世界著名战场 ISBN7-112-05200-9 失去的建筑(增订版)
未来建筑师丛书
ISBN7-5618-1262-0 (第二辑)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ISBN7-5618-1050-4 (第三辑)西方古典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4,有关优秀建筑设计师作品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ISBN7-112-04682-3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1 中国建工
10157ISBN7-112-04683-1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2 中国建工
国外名建筑选析丛书
ISBN7-112-04692-0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ISBN7-112-04696-3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ISBN7-112-04687-4 朗香教堂 SBN7-112-04690-4 联合国总部大厦 ISBN7-112-04693-9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ISBN7-112-04691-2 西格拉姆大厦 SBN7-112-04689-0 西塔里埃森 ISBN7-112-04694-7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ISBN7-112-04695-5 约翰·汉考克大厦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ISBN7-112-03631-3 阿尔瓦·阿尔托 ISBN7-112-03751-4 安藤忠雄 ISBN7-112-00788-7 贝聿铭
ISBN7-112-05836-8 查尔斯·柯里亚 ISBN7-112-00229-X 丹下健三 ISBN7-112-03049-8 黑川纪章
ISBN7-112-04542-8 凯文·罗奇 ISBN7-112-01165-5 赖特 ISBN7-112-01872-2 路易·康
ISBN7-112-05837-6 路易斯·巴拉干 ISBN7-112-00580-9 密斯·凡·德·罗
ISBN7-112-03209-1 诺曼·福斯特 SBN7-112-01374-7 西萨·佩里 ISBN7-112-01889-7 雅马萨奇
ISBN7-112-01821-8 詹姆士·斯特林 中国建工
5,有关各种建筑类型、风格
ISBN7-112-04560-6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画集 中国建工
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
ISBN7-112-03708-5 第10卷 东南亚与大洋洲 ISBN7-112-03699-2 第1卷 北美
1ISBN7-112-03700-X 第2卷 拉丁美洲 ISBN7-112-03701-8 第3卷 北、中、东欧洲 ISBN7-112-03702-6 第4卷 环地中海地区 ISBN7-112-03703-4 第5卷 中、近东 ISBN7-112-03704-2 第6卷 中、南非洲
ISBN7-112-03705-0 第7卷 俄罗斯、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 ISBN7-112-03706-9 第8卷 南亚 ISBN7-112-03707-7 第9卷 东亚
building系列
ISBN7-5611-2131-8 大学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91-1 航空港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0-X 纪念性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073-7 教堂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3-4 剧院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6-9 桥梁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208-X 市政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2-6 图书馆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5-0 银行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209-8 影院建筑 大连理工
6,有关住宅设计
世界小住宅设计经典丛书
ISBN7-112-04254-2 世界小住宅(1) 中国建工ISBN7-112-04255-0 世界小住宅(2) ISBN7-112-04256-9 世界小住宅(3) ISBN7-112-04257-7 世界小住宅(4) ISBN7-112-04258-5 世界小住宅(5) ISBN7-112-04259-3 世界小住宅(6) ISBN7-112-04260-7 世界小住宅(7) ISBN7-112-04261-5 世界小住宅(8) ISBN7-112-04262-3 世界小住宅(9) ISBN7-112-04263-1 世界小住宅(10)中国建工
世界住宅设计丛书(共4册)ISBN7-112-04117-1 世界住宅设计(1) ISBN7-112-04118-X 世界住宅设计(2) ISBN7-112-04119-8 世界住宅设计(3) ISBN7-112-04120-1 世界住宅设计(4) SBN7-112-02296-7 北京四合院 ISBN7-112-03229-6 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 ISBN7-80058-773-8 小宅设计 中国计划ISBN7-5618-1199-3 中国传统民居 ISBN7-112-05509-1 世界聚落的教示100
7,有关设计构成
ISBN7-80058-884-X 艺术·设计的光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2-3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 中国计划
ISBN7-80058-881-5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3-1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 中国计划ISBN7-112-03215-6 通俗色彩理论 中国建工
8,有关其他院校设计类专业作品
ISBN7-112-02685-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专辑 ISBN7-112-03207-5 清华大学专辑 ISBN7-112-02684-9 深圳大学专辑 ISBN7-112-02872-8 天津大学专辑 中国建工ISBN7-112-03128-1 同济大学专辑 SBN7-112-04706-4 北大建筑 1(无)上下住宅 中国建工ISBN7-112-05198-3 北大建筑 2 79号甲+ ISBN7-112-03337-3 东南大学建筑系七十周华纪念专集 学生作业集
9,专业杂志
ISBN7-112-04745-5 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杂志) ISBN7-112-01960-5 建筑画(杂志)建筑师(杂志)
10,有关建筑理论
ISBN7-112-05863-5 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 ISBN7-112-06063-X 建筑美学 SBN7-112-05219-X 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ISBN7-112-06064-8 空间的语言 ISBN7-112-05855-4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ISBN7-112-03819-7 总体设计ISBN7-112-04939-3 匠学七说 ISBN7-112-03568-6 建筑空间组合论 ISBN7-5618-1252-3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天津大学ISBN7-112-03721-2 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中国建工ISBN7-112-05646-2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中国建
ISBN7-112-04722-6 建筑形式语言 ISBN7-112-05243-2 结构形态与建筑设计ISBN7-112-05861-9 聚落探访 ISBN7-112-02942-2 建筑图解辞典
拓展: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1982年· 邹广天:郴州多功能体育馆建筑设计。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梅季魁、郭恩章。1982年,哈尔滨。1986年· 邹广天:中国传统单体建筑特质的系统探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侯幼彬。1986年,哈尔滨。1989年· 邹广天:五十年代日本大跨度建筑。世界建筑,1989年第4期。第57-59页。1990年· 邹广天:关于建筑计划学的几个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庆70周年科学报告会优秀论文集(基础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1990年。1992年· 邹广天:建筑计划学的研究领域,《建筑师》第48期,1992年10月。1993年· 邹广天:建筑和生活方式,《建筑的文化与技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1995年· 邹广天、高桥鹰志、铃木毅:《中国北京-哈尔滨における在宅高龄者の家事行动に关する考察》,《日本建筑学会大会学术讲演梗概集》,1995年7月,北海道。1996年· 邹广天:关于在宅老人居住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日中比较居住文化考察。东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高桥鹰志。1996年1月,东京。· 邹广天:日本养老设施研究。东京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导师:高桥鹰志。1996年10月,东京。1998年· 邹广天:建筑计划学的研究方法,《建筑学报》,1998年第3期。· 于美成,邹广天,李大为: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警言.《雕塑》,1998⑵:7。· 梅城、邹广天、李大为。当代中国城市雕塑散点透视——谈“环境· 人·雕塑”的关系及其它。《美术观察》,1998年第11期(总第36期)。第6-8页。1999年· 邹广天:日本老人公寓的规划与设计,《世界建筑》,1999年4期。2000年· 邹广天:日本建筑计划学的历史,《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zou guangtian。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exterior environment of old harbin c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vironment behavior psychology。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0. 年· 邹广天、李凌高:《建筑计划学与建筑计划教育》,《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2002年· 邹广天:住宅中的环境行为研究的主要视点,都市的文化、空间与品质,第5届EBRA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0月,同济大学。·龚泽、邹广天、邵郁:寒地城市社会养老设施空间构成的调查研究,第5届EBRA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0月,同济大学。2004年· 刘晓光、邹广天:景观设计与可拓学方法。建筑学报,2004年第8期。2005年· 邹广天:可拓学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香山科学会议第271次学术讨论会,2005年12月,北京。2006年· 刘晓光、邹广天:现代景观的象征题材与象征方式探析。建筑学报,2006年第7期。· 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2006 年第7期。(哈尔 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EI 收录)· 王涛、邹广天:空间元与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的矛盾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 周成斌、邹广天:住宅产品类型创新中的可拓策划。哈尔滨工业大 学学报,2006年第 7期。(哈尔滨 工业 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EI收录)· 程霏、邹广天: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中的可拓方法——以审美体验型文物建筑为例,新建筑,2006年第5期。2007年· 周成斌、邹广天:尺度推绎与居住形态创新。华中建筑,2007年第3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 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 果,HIT·MD )· 邹广天、程霏:教育体验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方法,建筑学报,2007年第5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周成斌、邹广天:居住形态创新的扩散机制研究。华中建筑,2007年第5期。 (哈尔滨工 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 丁格菲、邹广天:普利茨凯奖获得者材料应用创新探析。新建筑,2007年第5期。(哈尔滨工 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 程文、邹广天: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创新的十大哲学思想及方法。华中建筑,2007年第9期。(哈尔滨 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 艾英旭、邹广天:建筑技术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华中建筑,2007年第10期。 (哈尔滨工业大 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 艾英旭、邹广天:建筑功能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 华中建筑,2007年第12期。 ( 哈尔滨 工业大学跨 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成果,HIT·MD )· 丁格菲、邹广天:普利茨凯奖获奖者的建筑形态创新。 华中 建筑,2007年第12期。(哈尔滨工业 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 项目成果,HIT·MD )2008年· 丁格菲、邹广天:普利茨凯奖获奖者的城市建筑理论创新。华中建筑,2008年第1期。 (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成果,HIT ·MD )· 邹广天等。建筑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 分析与思考——以哈 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为例。2008年全国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5月10日。· 邹广天、连菲。可拓建筑策划理论的科学意义与前景展望、· 隋铮、邹广天等。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设计及其思维模式、· 薛名辉、邹广天等。菱形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目标导向中的应用。全国第12届可拓学年会。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邵郁、邹广天。国外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及其启示。建筑学报,2008年第10期,第66-67页。· 邵郁、邹广天、刘杰。建筑设计创新灵感思维的培养。城市建筑,2008年第12期(),第130-131页。(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 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 由爱华、邹广天、连菲、刘金铭、邵郁、杨悦。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策划的知识表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编。C.北纬45°的建坛思辨 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建筑卷)。张姗姗、邹广天、徐苏宁主编。哈尔滨:哈尔 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303~306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刘金铭、邹广天、连菲、由爱华、邵郁、杨悦。以问题为导向的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策划理论概述。同上。第307~310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于融融、邹广天、薛名辉、隋铮、刘晓光、孙澄。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设计的知识表示。同上。第311~316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连菲、邹广天、杨悦、邵郁。生态建筑策划矛盾问题的求解方法。同上。第317~320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薛名辉、邹广天、孙澄、刘晓光。保障性住宅的可拓建筑设计研究。同上。第321~324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LIAN Fei,ZOU Guangtian(连菲、邹广天)。Modeling solving of Contradictory and Innovation Problems in Extensio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rogramming(可拓建筑景观策划矛盾与创新问题的模型化求解).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第8次环境行为研究国际研讨会).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75-3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邢凯,邹广天.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 华中建筑. 2008,⑿: 42-46。(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 项目成果,HIT·MD )2009年· 邹广天、于戈。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探析。建筑学报,2009年第2期。第92~95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 研究基金 资助项 目成果,HIT·MD )· 于戈、邹广天。“新异术”影响下的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新建筑,2009年第1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 资助项目成果,HIT·MD )· 邢凯,邹广天. 两极互动 实事求“适”——谈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中的辩证关系. 华中建筑. 2009,⑴: 85-88。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 基金资助项 目成果,HIT·MD )· 张一飞,邹广天.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蕴含系统及其表达方式。华中建筑. 2009,⑵: 128-131。· 张一飞,邹广天. 可拓学方法在城市用地规划中的应用,华中建筑,2009 ⑾:73~74。· 连菲、邹广天。可拓建筑策划的策略创新。城市建筑,2009年第11期(),第123-124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孙明、邹广天。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拓思维模式。城市建筑,2009年第12期(),第81-83页。2010年· 连菲、邹广天。化解矛盾,寻求创新——可拓建筑策划理论探析。新建筑,2010年第3期(),第79-81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Zou Guangtian,Xue Minghui(邹广天、薛名辉).CONJUGATE ANALYSIS FOR SPACE AND BEHAⅥOR FACTOR,):86~8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Zhang Lei,Zou Guangtian(张蕾、邹广天). COGNITⅣE MODEL FORMATION FOR LANDSCAPE MENTAL IMAGERY,):148~152。· Sui Zheng,Zou Guangtian(隋铮、邹广天). BRIEF ANALYSIS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BY AUDIENCE,):181~184。· Jiang Naixuan,Zou Guangtian(姜乃煊、邹广天). THE BEHAⅥOR PROGRAMMING OF URBAN LANDSCAPE,):256~259。· Li Weike,Zou Guangtian,(李惟科、邹广天). THE IMPACT OF URBAN PLANNING DECISION ON THE URBAN ENⅥRONMENTAL CHANGES THE APPLICATION OF EXTENSION THEORY IN THE URBAN PLANNING DECISION-MAKING,):453~457。· Zhang Yifei,Zou Guangtian,Jin Guangjun(张一飞、邹广天、金广君). Research on rebuilding of urban villages in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Applying diamond thinking mode on Pingshan village environment improvement,):479~483。· Li Hui,Zou Guangtian,Zhang Bohan(李慧、邹广天、张博涵). THE ENⅥRONMENT-BEHEⅥOR IN THE HARBIN RAILWAY STATION SQUARE AND RESEARCH OF SPATIAL ENⅥRONMENT RECONSTRUCTION,):708~712。· Li Tongyu,Zou Guangtian(李同予、邹广天). THE MAKING OF PLACE AND IMAGE GENERATION IN URBAN PARK,):735~737。2011年· 邹广天。老有所居 老有适居。城市建筑,2011年第1期(),卷首语。· 杨悦、邹广天。中西方流浪儿童救助建筑发展比较。城市建筑,2011(1,):102-104。· 杨悦、邹广天. 流浪儿童救助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华中建筑,2011 ⑷: 65-67。· 杨悦、 邹广天. 美国流浪人员救助建筑设计实例评介. 新建筑,2011 ⑶: 25-28。。· 王科奇、邹广天. 基于可拓学的建筑设计创新环境分析方法. 华中建筑,2011 ⑷: 11-13。· 王科奇、邹广天. 基于可拓学的建筑设计创新资源分析方法. 华中建筑,2011 ⑸: 38-40。· WANG Keqi,ZOU Guangtian(王科奇、邹广天). DISCUSSION ON THE STRATAGEMS AND THOUGHTS D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BASE ON EXTENIC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ⅥL ENGINEERING. APRIL 22-24,2011. LUSHAN,CHINA. .· 李惟科、邹广天。可拓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全国第13届可拓学年会。,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连菲、邹广天。可拓建筑策划的策略生成。全国第13届可拓学年会。,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薛名辉、邹广天。基于传导变换的建筑立面形式构成。城市建筑,2011(9,):105-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薛名辉、邹广天。面向科学性设计问题的可拓建筑设计。华中建筑,2011(9,,):15-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李惟科、邹广天。基于可拓学的城市规划愿景达成度模型——倡导式开拓城市规划决策探析。华中建筑,2011(10,,):108-110。· 李惟科、邹广天。中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城市规划决策问题探析——以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为例。城市建筑,2011(11,):113-114。· 李惟科、邹广天。可拓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李同予、邹广天。废弃材料景观化模式研究。建筑科学。2011⑿: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