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农村德育研究论文

农村德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农村德育研究论文

德育类的论文题目(通用250条)

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类的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初中德育探微

3、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

5、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6、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7、初中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探

8、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9、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10、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探析

11、谈谈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

12、初中德育工作的四个乐章

13、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

14、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15、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16、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7、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8、新时期初中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

19、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初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21、初中德育课程

22、初中德育教育浅议

23、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

24、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5、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26、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全寄宿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初探

28、略谈初中班级德育的整体性思路

29、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31、班级文化建设在初中德育中的功能

32、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3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4、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浅谈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

37、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

38、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

39、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4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初中德育工作——以萍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41、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42、家庭隐性残缺现象给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43、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初中德育——基于一所农村初中公民教育

44、日日做实事,事事育新人——万载县双桥初中德育工作中“每日一德”

45、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以初中德育教材为例

46、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47、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48、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49、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

50、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

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

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

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

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

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

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

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

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

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

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

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

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

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

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

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

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

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117、朱德精神研究

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

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

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

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

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

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131、道德认同研究

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当前中国网络界面中道德失范与规制研究

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39、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

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

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

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

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

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农村学校德育论文,欢迎参考!

一、落实德育工作的课程渗透

如三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七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和安全教育;九月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十二月举办法制宣传、纪念“一二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课程改革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在各科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做到对德育渗透有计划、有落实,力争有效果。

二、经常性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是针对“年龄长大,快乐减少”这一学生的普遍感受,让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认知自身价值。每天下午开展大课间活动,成立篮球、跳绳、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进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升旗仪式上,每周选派一名优秀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强身健体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德育融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爱,感恩大自然之爱,重温人性中最美丽、最精华的东西,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采取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四是精心组织专人撰写校史,把校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地方课的内容之一。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是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校刊、广播站,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生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有天”就是学校德育要给学生宽广自由的成长天空,达到学生天性的和谐发展。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将这项培育成为不可能的事。”一颗被紧紧箍紧的心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而自由的根本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者的公共理性。而这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品质需要以学校文化作为根基,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xx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xx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xxx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二“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

三、“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四、“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季羡林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设立信箱、热线电话、发泄室等,及时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基地、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5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服务于校内,还延伸向了校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11月海安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心理协会理事长率领海安县心理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观摩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暨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县内多家学校也派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对立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五、结语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

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策略论文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分析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并针对于此,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新农村;德育;现状;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新农村学生的特点,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现笔者简单地分析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一些策略。

一、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农村问题。很多城里的潮流思想涌进农村,一些不良的思想占据着农民的脑子。因为父辈曾经的生活很艰辛,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重复他们走过的路,更希望子女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所以他们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几乎不让孩子做什么家务;而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也不愿意让孩子跟着自己下地干活或者做家务。以前,农村流传着“读书改变命运”这样的座右铭,而如今,农村坚持“读书无用论”,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因此,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现在的一些农村学生贪婪、自私、任性、好逸恶劳。在农村学校里,我们碰上了如下案例。[案例1]三年级学生滕某,在课堂上拿玩具出来玩耍。教师口头提醒无效,只好暂时没收他的玩具。他马上把书本往课桌底下一扔,趴在桌上睡觉,一天不听课。[案例2]三年级学生黄某,因为在课堂上多次主动与周围的同学说话,造成恶劣的影响。教师批评了他,他就把笔和作业本扔到课桌抽屉里面,坐在座位上不停地用余光瞪教师,脸上写满了仇恨。[案例3]五年级学生黄某和滕某,下课时间在走廊上因一件小事打架,教师见状站在他俩中间劝架。他们不顾教师在场,仍然冲向对方拼命撕打,一副誓要把对方打死的样子。笔者在农村教学中,发现以上的3个案例在农村小学每周都会上演。教师在德育方面也努力做了疏导,然而效果甚微。教师采用道理说服法,但学生并不吃这一套;教师采用榜样示范法,学生则嘲笑树立榜样者,甚至拉帮结派,疏远品德较好的学生;教师希望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学生,而多数家长以农活繁忙为由,不愿意来学校见教师,或者直接在电话里回应教师说他的小孩很犟,他们管不了。更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境:某教师批评了一位学生,第二天早上,该生的父亲来到学校,站在操场上破口大骂学校的教师。之后再有教师批评学生,学生便这样回应教师“:你敢骂我!等下我回去告诉爸爸来骂你!”于是就造成了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是学生打不得、骂不得、不服管。

二、分析造成新农村学校难以开展德育工作的原因

1.新农村、新思想促成了教育的新观念

如今的农民不再愁生活的温饱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些农民把自家的种植地承包给了土地种植专业户,而一些有技术、有经验的农民则自己开发种植地,大搞农业建设。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反过来这样理解教育:当年我读书也是一窍不通,现在我不也发达了,生活过得很好吗?

2.新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难以开展德育工作

新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农民的月均收入超过了当地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很多农民盖起了漂亮的小楼房,家里买上了小汽车,装上了电脑,拉了宽带。所以在农村,经常能听到农民这样评论教师:一个小学教师有什么了不起,那么一点工资,都不够我一个月化肥钱的一半。当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时,学生居然能够用“读书有什么用,我家有小汽车,你家还是电动车”之类的话语来回应教师。卑微的社会地位让教师的德育言论是如此的苍白!以前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很多人认为是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低;而现在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大家都认为是因为小学教师的收入低。

三、加强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

1.陶冶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小学生极易受到整个新农村、新环境和新思想的影响,尤其易受到父辈教育态度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利用好校园环境资源,达到熏陶和感染学生良好情感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很多农村学校不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学生走进校园,除了看到教学楼、宿舍楼、饭堂、几条宣传语、几棵常见的树和一些草坪之外,很难见到有意义的墙壁画、美丽的花儿、有文化气息的宣传栏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有意义的图画、标语,每班种植各种不同的花儿,或者让学生利用DIY作品,装饰校园各个角落,以此丰富校园文化,达到熏陶学生情感的目的。

2.晒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农村学生的思想贫瘠源自于单调的生活。在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各种娱乐设施,他们在学校也只是单调地学习语文、数学,而对于很多像美术、音乐、科学等副科,教师很少按课程安排表来授课(因为缺乏相应的教师),学生没有施展才华、特长的平台。这就造成了一种局面:农村学生的生活追求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学生的爱好广泛,而学校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现有的条件又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以至于农村学生常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对学习、生活都失去热情。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教师可以从晒学生的特长做起,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固定一个校园宣传牌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比付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为什么现在的农村学生的内心变得贪婪?这是因为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让孩子索取,却不向孩子索要。在学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比付出”活动做起,让学生在每一天的“比付出”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引导学生比一比昨天自己为父母做了一件什么家务事;其次,比一比昨天自己为学校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再次,比一比昨天自己为老师做了一件什么好事;最后,比一比昨天自己为好朋友做了一件什么事。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的宣传栏,每天都让专门的学生管理员去更新每个班有进步的学生的情况,以此来激励一个集体的进步,并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总之,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忽视。教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找出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有效的德育策略,切实抓好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更加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卢桂萍 单位:广西隆安县那桐镇中心小学

农村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农村思想政治 教育 载体是指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能够有限地描述、承载、运输、涵化、导向、甚或绝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能量,具有一定承载限度和向度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培养和造就有 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和 方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给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影响并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分析

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教育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工作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设立村民议事会,实行村民自治,重大事情必须“一事一议”,农民与干部的冲突少了,但对干部的依赖性也低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方法不再适用,单纯的报纸、文件、会议等抽象的内容已经显得单调呆板。农村对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农民关注的 热点 难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接受信息 渠道 的增多,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影响。农村的宣传主体、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①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群众现在最重视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他们。②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政绩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回报小;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工作往往收效甚微。③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有抬头趋势。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封建意识、宗教迷信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流的意识,冲淡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模糊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方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社会转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社会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农村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问题突现,这不但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

基层政权软化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权力的收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真空,甚至出现软政权和软政府,政权的软化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近乎瘫痪,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集体经济不够雄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经济原因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大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十分紧张,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见效慢、回报小的“无形工程”,也就懒得投入了,也有一些乡村资金缺口较大,历史债务沉重,各种公益事业都排不上队,拿不出钱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依托和财力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足,队伍不强,活动无领导,娱乐无场地,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客观上也为西方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等非主流、不健康的思想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制度建设不配套是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制度原因。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不配套,一些环节透明度不高,极容易被那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人钻空子,引发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如村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公开,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等,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采取有效 措施 ,扭转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软弱被动的局面。

强化主流意识,确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正确航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就会有人用错误的东西误导群众;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争取群众,就会有人和我们争夺群众。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以保证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创优工作平台,筑牢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阵地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活动阵地,如组织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无形的载体。当前,应大力搞好农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文娱活动创造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室,完善报刊栏、制度栏、 科普知识 宣传栏,重组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广播电视、农经网站、信息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渠道,切实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效果。

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生力量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既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更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也得紧紧抓住这两股力量,壮大这两股力量。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丰富多彩的演出中、雪中送炭的关爱中、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化解现实难题,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际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

【摘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劳动,进入城市工作,农民参与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还占据了重要领导岗位,所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也是我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思想政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农民 素质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过巨大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要重视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居民,只有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他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当前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调查

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决定着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是农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以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了科学的态度,破除了封建愚昧思想,衷心拥护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高学历、高层次人员倍出,民主意识逐渐增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态势逐渐凸显。尽管取得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迷信思想尚未减弱

农村的科普宣传工作相对滞后,使得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地区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在很多地区依然严重。逢年过节要上香磕头,拜佛、建寺庙、塑神像、修坟墓、看风水的现象极为普遍。农民把好收成都寄托到求神诵经上,生病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所谓的“半仙”。此外,农村聚众赌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而且还破坏了原本淳朴的民风。封建迷信思想不仅阻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知识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的农民普遍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虽然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多年,但在农村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就辍学的现象依然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就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有的虽然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没有进行继续教育就回家务农或加入了外出工作的行列。由于义务教育中涉及农业知识的内容较少,农民的接受能力偏弱,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普遍偏低。辽宁省抽样调查发现,在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农民的文化素质跟收入差距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留在农村务农的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较差,对现代农业和科技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因此导致了新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3、小农意识思想浓厚

小农意识思想在农村中依然盛行,中国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生产规模小、耕作分散的局面还在持续,农民世代墨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他们比较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农民也积极投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办工业和发展第三产业,但由于传统小农思想狭隘性、偏激性的存在,使农民不敢扩大生产和引用新技术,害怕承担风险,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敬而远之,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愿用,没有知识不会用,怕担风险不敢用,缺乏投入不能用,农业比较利益低不想用”的五不用现象。

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达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收入,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蒸蒸日上的良好风气。

1、能够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培养和造就高学历、高技能、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能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的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正逐步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或阶层,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制定不同的对策,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势必带来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和农村道德秩序的调整。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阶段,这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更加困难。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及时化解、疏导农民群众中的矛盾和情绪,形成公平正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障农村 儿童 的上学率和升学率,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另一方面,要在加强正规教育的同时,聘请专家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并奖励 种植 能手,鼓励大家进行新型耕作。通过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农村中形成一种学科学、重教育的氛围,使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自觉活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行“三观”教育改造

对广大农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内容。只有通过“三观”教育,才能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从根本改造农民的“三观”,那么做其他事情便无从谈起。对农民进行“三观”教育将有利于保持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形成“三农”整体发展意识,有利于增强农民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率先抓好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因为农村青少年的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将来农民队伍的水平。要保证义务阶段适龄儿童的教育,并增设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生掌握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政府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农村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其次要开展成人教育和各种业余形式的职业教育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资源向农民发布最新技术信息和市场行情。通过开办农村文化室、图书室和活动室等学习基地,增加农民群众的业余 爱好 和活动,使他们摆脱单一的生活方式,树立现代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最后要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市场或企业的需要,组织农民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培养一批市场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此外,还应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3、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变为城市的劳动力。这些进城务工经商的人员,在城乡交流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增长了新的阅历。他们利用在城市中学到的发展 经验 ,向家乡提供经济技术信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向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农业人口自身陈旧观念被城市新思想、新观念所代替。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能够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行城乡之间双向开放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4、发扬农村中的 传统文化 精华

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应鼓励持续发扬,农民淳朴的乡风,邻里团结的友好关系,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向往的幸福。农村中的民俗活动,如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人口的文化生活,乡村领导应重视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并进行发扬和创新,使它们成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农村新形象。随着电视、网络的进入,农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政府要使农村群众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农民向着健康、高尚的风气发展。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保持稳定的根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摒弃农村中一些不健康和落后的思想道德意识,才能使农民真正脱离贫困落后的生活环境。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目前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 报告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4]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6] 沈阳农业大学课题组:辽宁农民素质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3).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3. 微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5. 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心得

6.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农村学校德育论文,欢迎参考!

一、落实德育工作的课程渗透

如三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七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和安全教育;九月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十二月举办法制宣传、纪念“一二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课程改革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在各科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做到对德育渗透有计划、有落实,力争有效果。

二、经常性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是针对“年龄长大,快乐减少”这一学生的普遍感受,让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认知自身价值。每天下午开展大课间活动,成立篮球、跳绳、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进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升旗仪式上,每周选派一名优秀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强身健体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德育融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爱,感恩大自然之爱,重温人性中最美丽、最精华的东西,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采取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四是精心组织专人撰写校史,把校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地方课的内容之一。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是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校刊、广播站,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生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有天”就是学校德育要给学生宽广自由的成长天空,达到学生天性的和谐发展。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将这项培育成为不可能的事。”一颗被紧紧箍紧的心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而自由的根本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者的公共理性。而这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品质需要以学校文化作为根基,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xx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xx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xxx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二“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

三、“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四、“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季羡林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设立信箱、热线电话、发泄室等,及时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基地、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5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服务于校内,还延伸向了校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11月海安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心理协会理事长率领海安县心理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观摩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暨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县内多家学校也派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对立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五、结语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

基于地域文化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初探论文

一、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缘起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综合。华蓥山地跨巴蜀,横贯川渝,华蓥山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在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源,渝北区茨竹镇在挖掘华蓥山文化基础上,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杨家八盒、华蓥高腔、佛教文化等四大文化。目前,只有华蓥高腔搬进了课堂,其他文化的价值则被忽略。寨坪完小借鉴以往德育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基于华蓥山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通过体验式德育活动,诱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推进素质教育。

二、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实践

(一)依托华蓥山四大文化资源建德育基地

在当地教育部门指导下,寨坪完小通过多方联动建立四个德育基地。依华蓥山地区“红岩”革命精神,在位于同仁村场镇的同仁革命活动联络点同仁老庙、位于华蓥村华蓥山游击队秘密活动点太平洞,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依托具有两百多年历史、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名录的华蓥高腔,以及成功申报区级非遗名录的藠头、青椒鱼传统工艺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依托素有“东朝华蓥,西朝峨眉”赞誉的华蓥山宝鼎佛教文化,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依托杨家八盒、龙腾四海武校、竹松湖体育健身公园建立武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四大”德育基地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地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在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也成为了学生终身教育的'课堂。

(二)依托四大德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

1.依托红色文化德育基地,该校利用蕴藏在身边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参观一次红色革命活动遗迹,坚持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同仁革命活动联络点参观教育,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定期邀请该镇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到校讲王璞等人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以及幸常嘉、幸世伦等人在同仁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故事,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走一段红色革命小道,设计了“同仁完小——同仁老庙”徒步参观路线,让学生体验革命的艰辛;吃一顿游击队套餐,让学生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唱一首华蓥山歌,让学生振奋精神。通过体验式德育课程,让红色文化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能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升华。

2.依托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藠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该校要求学生参与藠头加工制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去根除须、切块、入缸等操作,也鼓励学生将亲自制作的藠头带到学校给同学们品尝,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髓。邀请青椒鱼传统工艺传承人“周老七”为学生展示青椒鱼制作方法及流程,亲口品尝青椒鱼传统手工艺美食,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邀请华蓥高腔传承人王远召教授学生传唱华蓥高腔,组织学生参加该镇举办的华蓥山歌大赛,让学生在学习、感受和展示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通过体验式德育课程,学生的地域文化传承意识得到增强,自身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对乡土文化充满情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和生活。

3.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将佛教文化与封建迷信区分开来,将佛教文化引入德育教学,发挥佛教文化在引导人心向善、提高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教人向善,引导学生向善做人,从小树立崇德、向善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生平等,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师敬道、知孝心懂孝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去恶存善,引导学生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为乐。

4.依托武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该校开设了武术课,邀请王恒田教授杨家八盒,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龙腾四海武校锻炼身体,通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爱,发扬武术运动中蕴含的尊师重道、坚韧笃实、讲礼守信等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反思

渝北区寨坪完小利用地域文化构建校本模式,将地域特色鲜明的华蓥山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教学,挖掘利用了本地德育资源,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做到了就地取材,用充满生活味道的乡土气息的材料来教育学生,实现农村小学德育的校本融合,使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但如何让教学计划更加合理、德育活动更具操作性和取得成效更明显等方面,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而且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调动家庭、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共同推进。

农村小学品德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 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 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 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 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 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 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 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 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 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

在教材内容中很多的人物和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真实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 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来,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和事迹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例如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这个时候《在" 责任"中长大》这一课刚刚学习完不久, 正赶上班上一位学生的家中突遭变故, 这个学生由此变得沉默和孤独, 这个时候我将这一课的内容又重新地讲了一遍, 但是却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 学生们在感到诧异之时, 我将我讲的这个" 故事"的主人公介绍给了大家, 这个人正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从此以后大家都主动地帮助那个学生,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个家遭变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很多孩子意识到, 课本教材里的人物和事迹很多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经常发生, 只要我们给予及时地关注, 我们都可以成为书中的" 人物" , 也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 课堂活动要还原到实际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要给予这个部分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小学的思品教学中, 课堂活动同样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这种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这门课程教育的成败。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这种结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 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和被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加以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 在愉快之中完成活动的目标。

4 课堂延伸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生活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同时在课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卫生的服务以及参与调查社区动植物品种及其生活情况等等, 这些课后的社会实践都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课后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 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明白道德的品质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用来学习的, 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懂得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康黔.怎样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范学院学报,2011.(BO7 )

[2] 贾莉霞.从生活入手构建实效品德课堂[J].教育观察.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德育思想观念落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软弱无力的当代中国教育现实,为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级学校“智育首位”的做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这种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学生家长方面,农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大学”告别祖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许多农民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就是砸锅卖铁、要饭,也要供孩子上学”。因此,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更高的期望,不论是学校开家长会还是家长单独校访,家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子女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在班、在年级排列多少名,问得最少的是思想道德情况。甚至出现开家长会时,极个别家长拿了子女的成绩单后就离开学校的现象。在学校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将学科教学工作视为中心工作,视学科教学为学校生命,学校一切安排都要为学生成绩让路,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评价,过分强调学业成绩,甚至只强调学业成绩而忽略其他。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即使思想认识、道德意识等力一血出现问题,也会一味迁就。

2.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基础道德欠缺,对德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网络等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了黄、赌、毒,以及暴力等负面信息,对小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又如,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混乱、贫富悬殊、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农村小学,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德育非常不利。例如,一些黑网吧、黑游戏厅等违法对小学开放,对学生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而在学生基础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分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3.德育工作方法简单。由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远比教学工作少,缺少对德育工作的研究,缺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认识,缺少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腐蚀这一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因而,我们的德育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说教、喊口号,甚至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总是浮在表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1.明确目标,突出内容。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按照此目标要求,小学德育的内容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法纪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但根据不同年级,德育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品德认识具有表面性、具体性、肤浅性的特性,更适合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法纪道德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品德认识的自觉性、坚定性、独立性都有所加强,这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则能更有效的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与法纪道德教育的开展。

2.多管齐下,强化育人。一是建立德育体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确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求,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整体一贯的德育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切实把德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上来,把德育过程贯穿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二是拓宽德育渠道。要坚持以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和各类教育活动为德育主渠道,抓好班级、团队的集体建设。三是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四是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学生课外综合实践、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基于地域文化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初探论文

一、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缘起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综合。华蓥山地跨巴蜀,横贯川渝,华蓥山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在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源,渝北区茨竹镇在挖掘华蓥山文化基础上,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杨家八盒、华蓥高腔、佛教文化等四大文化。目前,只有华蓥高腔搬进了课堂,其他文化的价值则被忽略。寨坪完小借鉴以往德育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基于华蓥山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通过体验式德育活动,诱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推进素质教育。

二、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实践

(一)依托华蓥山四大文化资源建德育基地

在当地教育部门指导下,寨坪完小通过多方联动建立四个德育基地。依华蓥山地区“红岩”革命精神,在位于同仁村场镇的同仁革命活动联络点同仁老庙、位于华蓥村华蓥山游击队秘密活动点太平洞,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依托具有两百多年历史、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名录的华蓥高腔,以及成功申报区级非遗名录的藠头、青椒鱼传统工艺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依托素有“东朝华蓥,西朝峨眉”赞誉的华蓥山宝鼎佛教文化,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依托杨家八盒、龙腾四海武校、竹松湖体育健身公园建立武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四大”德育基地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地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在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也成为了学生终身教育的'课堂。

(二)依托四大德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

1.依托红色文化德育基地,该校利用蕴藏在身边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参观一次红色革命活动遗迹,坚持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同仁革命活动联络点参观教育,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定期邀请该镇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到校讲王璞等人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以及幸常嘉、幸世伦等人在同仁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故事,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走一段红色革命小道,设计了“同仁完小——同仁老庙”徒步参观路线,让学生体验革命的艰辛;吃一顿游击队套餐,让学生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唱一首华蓥山歌,让学生振奋精神。通过体验式德育课程,让红色文化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能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升华。

2.依托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藠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该校要求学生参与藠头加工制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去根除须、切块、入缸等操作,也鼓励学生将亲自制作的藠头带到学校给同学们品尝,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髓。邀请青椒鱼传统工艺传承人“周老七”为学生展示青椒鱼制作方法及流程,亲口品尝青椒鱼传统手工艺美食,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邀请华蓥高腔传承人王远召教授学生传唱华蓥高腔,组织学生参加该镇举办的华蓥山歌大赛,让学生在学习、感受和展示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通过体验式德育课程,学生的地域文化传承意识得到增强,自身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对乡土文化充满情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和生活。

3.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将佛教文化与封建迷信区分开来,将佛教文化引入德育教学,发挥佛教文化在引导人心向善、提高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教人向善,引导学生向善做人,从小树立崇德、向善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生平等,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师敬道、知孝心懂孝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去恶存善,引导学生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为乐。

4.依托武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该校开设了武术课,邀请王恒田教授杨家八盒,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龙腾四海武校锻炼身体,通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爱,发扬武术运动中蕴含的尊师重道、坚韧笃实、讲礼守信等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反思

渝北区寨坪完小利用地域文化构建校本模式,将地域特色鲜明的华蓥山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教学,挖掘利用了本地德育资源,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做到了就地取材,用充满生活味道的乡土气息的材料来教育学生,实现农村小学德育的校本融合,使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但如何让教学计划更加合理、德育活动更具操作性和取得成效更明显等方面,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而且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调动家庭、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共同推进。

农村初级中学德育论文

新颖的初中德育论文题目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的教育目的既不能单纯服从社会本位论也不能照搬个人本位论的理论内容,它要反映两方面的问题,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颖的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班主任如何帮助初中生在日常中渗透德育教育探析

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浅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探究

5、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探索

7、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记

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推进探实

9、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见

1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几点体会

1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3、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应用

14、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15、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6、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17、初中班主任德育课实效性探索

18、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艺术

19、初中班主任兼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特色

20、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22、初中班主任如何实践班级德育建设

23、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24、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创新

25、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26、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讨论

27、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

28、关于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析

29、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

30、解析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31、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

32、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3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34、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36、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38、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

39、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0、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41、试论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42、试论如何实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43、试谈隐性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44、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5、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

46、谈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47、探究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48、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49、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5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5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

52、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53、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对策

54、乡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之思考

55、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56、言传身教身教为先--试论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57、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和途径探讨

58、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59、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60、尊重学生个性--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1、在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启示

62、向善教育视角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3、浅谈中学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作用与策略

64、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65、浅谈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

66、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

67、感化与坚持--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68、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发展均未成熟,可塑性很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可以充分利用并发展青少年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青少年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基。

1.现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缺乏情感教育。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就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需要来进行,对于他们的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和挫折无法向老师或父母诉说,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情感问题、人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和冷落。

传统道德思想影响德育教育。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对德的知行非常重视,但不重视行为个体的人,无视人对于自主、自由的基本要求和意愿,传统道德思想是轻视道德情感的,突出政治情感和阶级情感,削弱人的情感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和思想又使人们的视点集中在易于查看的或是看得见的道德情感上,使看不见看不到的道德情感被忽视了,这些思想使道德工作中的情感的培养相对滞后。

榜样教育受人格化倾向或典型化倾向的影响。榜样作为具体的形象,对激发学生产生与之相联的道德情绪,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非常好和效果,历来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对榜样的宣传介绍就是典型化或非人格化倾向,好的榜样人物时时刻刻都想着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都只想着埋头工作,无私奉献一切,永远想着他人,从不想自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这种榜样对于具有思想观的学生,他们更不宜受到榜样的人格感染,由于榜样教育的这种现象,使得榜样在道德情感方面的作用就削弱了。

2.如何才能把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拓展渠道,形式创新。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德育应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德育规定者学生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可以提高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善恶判断能力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但是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使一部分同学只知道学习不懂的做人。这严重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原则。面对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实践中我们积极反思不懈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德育之幸--实践探索

榜样示范,以身立教。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自身作为榜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事事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教育主体"以身作则"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工作者应处处严于律已,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理解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如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自觉内化,才能变成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接受教育影响和教育要求,促进内化。现代心理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别人理解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同一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可能产生厌恶甚至逆反的心理。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教育,使行为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我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们逐渐体会了我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与我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并乐于敞开心扉,听从我的教诲。当然青少年学生的思维、人格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学生因此同时需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

灵活运用德育方法,使教育生动、活泼。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可供我们选择运用,如果只是按某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机械的施教,那么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按某种固定模式或程序机械地进行,德育方法必须是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变化的。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才能使教育生动、活泼,真正提高德育实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的"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切合高中生的实际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如假期社会考察,社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工作要面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学校需要用统一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统一的德育要求。但也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尊重这种差别,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情感体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同一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思想品德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品德结构处于个性结构的核心,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个性的发展水平。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个性思想品德水平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个性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多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行纪律教育、基本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青少年注入奋进的动力;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活着的意义增强奋斗的幸福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高中是学生走向大学、走向社会的前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完善、价值观念的确立、思想的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德育工作不可忽视,我们应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遵循道德规律,贯彻德育原则,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国家民族振兴培养一流人才。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农村学校德育论文,欢迎参考!

一、落实德育工作的课程渗透

如三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七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和安全教育;九月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十二月举办法制宣传、纪念“一二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课程改革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在各科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做到对德育渗透有计划、有落实,力争有效果。

二、经常性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是针对“年龄长大,快乐减少”这一学生的普遍感受,让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认知自身价值。每天下午开展大课间活动,成立篮球、跳绳、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进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升旗仪式上,每周选派一名优秀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强身健体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德育融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爱,感恩大自然之爱,重温人性中最美丽、最精华的东西,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采取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四是精心组织专人撰写校史,把校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地方课的内容之一。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是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校刊、广播站,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生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有天”就是学校德育要给学生宽广自由的成长天空,达到学生天性的和谐发展。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将这项培育成为不可能的事。”一颗被紧紧箍紧的心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而自由的根本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者的公共理性。而这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品质需要以学校文化作为根基,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xx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xx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xxx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二“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

三、“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四、“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季羡林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设立信箱、热线电话、发泄室等,及时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基地、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5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服务于校内,还延伸向了校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11月海安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心理协会理事长率领海安县心理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观摩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暨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县内多家学校也派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对立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五、结语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题目集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1、当好“孩子王”--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2、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

3、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4、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5、关于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探讨

6、基于幸福 教育 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 方法 与策略

7、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初探

8、论班主任对小学生德育所肩负的责任

9、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的有效途径

11、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论

12、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1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14、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1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16、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17、浅析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18、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19、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20、浅议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21、试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谈德育教育和 安全教育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23、谈农村小学班主任之德育工作

24、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开

25、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26、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27、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把爱随身携带

28、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探讨

29、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及 措施

30、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31、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32、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

33、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34、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德育体会

35、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

36、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初步探索

37、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38、小学英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

39、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40、也谈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41、用大爱做小事--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42、优化班级管理落实德育教育--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43、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4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

45、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初一新学生德育教育几个新问题的探讨及其解决思路

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

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

4、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

5、班主任管理的新趋势:引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6、班主任管理风格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

7、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8、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认知

9、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

10、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性

11、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2、班主任专业化:班集体建设的关键

13、提升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探索

1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15、提升德育师资队伍人文素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8、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9、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 反思

21、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22、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23、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24、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

2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6、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策略

27、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28、浅谈班主任教育“违纪”学生的基本原则

29、沟通的技巧--成功班主任的关键

30、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实践与探索

31、走向“教师德育专业化”之德育实务模块 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32、实现和谐--走出班级“制度化”管理的困惑

33、信自己 信未来--主题班会设计案例

34、打造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

35、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36、教育中严中有爱的思考--班主任管理工作

37、等待能够创造奇迹--浅谈班主任的育人观

38、注重情感因素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39、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

40、班主任专业化初论

4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 报告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42、问题 儿童 ?缺陷儿童?异常儿童?--千余名教师视角中的父母离异学生

43、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

44、班主任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作用和 操作系统

45、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探讨过程

46、精神关怀: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47、试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特性

48、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49、关于加强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50、高校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最新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

2、数据挖掘在中职德育管理中的应用

3、江门一职班主任工作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5、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

6、上海市D中学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研究

7、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现状及改进建议

8、初中新任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9、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10、“生态取向”的小学班主任评价优化的实证研究

11、走班制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管理问题研究

12、初中班主任 领导力 提升策略研究

13、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研究

14、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中山翠亨小学学生德育评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16、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德育奖惩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17、“特殊教师”的主体身份建构-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18、高中班主任期末评语及学生认同状况研究

19、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20、全员德育理念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21、提高中职学校德育针对性的探究

22、当前中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初中英语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利用问题研究

2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25、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6、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班级 文化 建设策略的研究

27、通过班主任工作改善中职生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

28、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

29、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30、攀枝花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

31、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在课程

32、论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素质的培养

33、高中学科教师德育作用的调查研究

34、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35、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探析

36、班主任工作评价研究

37、合作竞争共同提高

38、初中班级德育活动问题成因及实效性研究

39、中小学德育系统性研究

40、中学班级德育管理问题研究

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2)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3)

★ 班主任经验论文题目

★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 班主任德育经验论文

★ 关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类的论文题目(通用250条)

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类的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初中德育探微

3、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

5、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6、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7、初中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探

8、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9、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10、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探析

11、谈谈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

12、初中德育工作的四个乐章

13、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

14、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15、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16、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7、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8、新时期初中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

19、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初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21、初中德育课程

22、初中德育教育浅议

23、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

24、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5、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26、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全寄宿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初探

28、略谈初中班级德育的整体性思路

29、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31、班级文化建设在初中德育中的功能

32、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3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4、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浅谈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

37、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

38、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

39、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4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初中德育工作——以萍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41、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42、家庭隐性残缺现象给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43、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初中德育——基于一所农村初中公民教育

44、日日做实事,事事育新人——万载县双桥初中德育工作中“每日一德”

45、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以初中德育教材为例

46、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47、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48、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49、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

50、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

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

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

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

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

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

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

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

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

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

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

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

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

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

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

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

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

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117、朱德精神研究

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

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

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

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

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

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131、道德认同研究

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当前中国网络界面中道德失范与规制研究

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39、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

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

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

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

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

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秩序,照顾学生生活,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 教育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也学会做人。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1、当好“孩子王”--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2、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

3、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4、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5、关于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探讨

6、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 方法 与策略

7、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初探

8、论班主任对小学生德育所肩负的责任

9、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的有效途径

11、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论

12、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1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14、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1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16、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17、浅析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18、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19、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20、浅议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21、试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谈德育教育和 安全教育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23、谈农村小学班主任之德育工作

24、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开

25、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26、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27、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把爱随身携带

28、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探讨

29、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及 措施

30、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31、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32、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

33、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34、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德育体会

35、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

36、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初步探索

37、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38、小学英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

39、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40、也谈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41、用大爱做小事--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42、优化班级管理落实德育教育--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43、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4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

45、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大学德育论文题目

[1]金陵女子大学德育活动研究——以校刊为中心的考察

[2]浅析如何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作用

[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德育实践为例

[4]大学德育工作中美育机制的审视与构建

[5]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6]明理念 重德育——小学课堂带给大学课堂的一点思考

[7]先秦儒学德育思想在当代大学德育中的应用

[8]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理工科作业德育功能探究

[9]智慧德育展新篇,生态文明显特色——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0]道德教育升华路径探究

[11]浅析大学诚信教育的德育模式

[12]大学生德育教育与中华 传统 文化 的融合

[13]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问题研究

[14]新时代大学德育功能的伦理省思

[15]大学教育中课程德育的战略定位与实现策略

[16]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17]民法基本原则对培养大学生素养的价值浅析

[18]以“药物设计学”为例浅谈德育教育在大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渗透

[19]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符号认同”的德育生成阐释

[20]科尔伯格视域下的中学思品课与大学思政课德育内容衔接研究

[21]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2]研究生党支部德育功能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以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23]中医文化对高等中医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和探索——以山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4]高校德育工作品牌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工作品牌为例

[25]大学文化景观的再审视——来自教育学的视角

[26]大学生 社会实践 的德育功能实现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足记”社会实践活动为例

[27]商科类院校商务课程中的德育实践探索——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营销入门》课程为例

[28]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探析

[29]简论高职 语文教材 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价值——以李金平主编《大学语文读写说》为例

[30]德育视阈下大学国学教育 反思 与路径塑建

[31]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功能探究——以上海理工大学空手道协会(社长)为例

[32]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体维度探析

[33]大学英语课堂中德育的渗透研究与实践

[34]大学红色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德育教育功能探析

[35]新时代大学德育实现路径探析

[36]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社团的德育功能探究——以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为例

[37]国学融入大学德育的实施路径探析

[38]德育视角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39]高校德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沂蒙文化教育探析——以临沂大学为例

[40]闲暇德育——大学德育的新维度

[41]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的历史阶段划分

[42]书院德性教育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

[43]德育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认知

[44]浅析新时代下以大学语文渗透高职德育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

[45]《大学》的德育思想对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46]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47]《大学》修齐治平之道与高校德育路径探索

[48]古释奠礼观照下的当代大学仪式:德育价值传承与融合创新

[49]“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物理课程中德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合

[50]立德育人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建设探索——以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为例

[51]校园中的熟人道德与陌生人道德

[52]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53]立足区域文化精神的地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讨

[54]高职大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策略及其实践——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55]教化与文化:传统大学德育的时代面向

[56]应用型大学视阈下高校德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57]“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建筑类高校德育建设探析

[58]服务与批判:新时期高校“公共知识分子”的德育使命研究——基于大学史的检视

[59]打通大学诗教与德育的通道——微时代网络诗教的德育路径探索

[60]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初一新学生德育教育几个新问题的探讨及其解决思路

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

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

4、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

5、班主任管理的新趋势:引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6、班主任管理风格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

7、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8、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认知

9、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

10、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性

11、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2、班主任专业化:班集体建设的关键

13、提升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探索

1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15、提升德育师资队伍人文素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8、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9、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21、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22、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23、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24、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

2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6、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策略

27、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28、浅谈班主任教育“违纪”学生的基本原则

29、沟通的技巧--成功班主任的关键

30、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实践与探索

31、走向“教师德育专业化”之德育实务模块 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32、实现和谐--走出班级“制度化”管理的困惑

33、信自己 信未来--主题班会设计案例

34、打造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

35、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36、教育中严中有爱的思考--班主任管理工作

37、等待能够创造奇迹--浅谈班主任的育人观

38、注重情感因素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39、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

40、班主任专业化初论

4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 报告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42、问题 儿童 ?缺陷儿童?异常儿童?--千余名教师视角中的父母离异学生

43、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

44、班主任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作用和 操作系统

45、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探讨过程

46、精神关怀: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47、试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特性

48、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49、关于加强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50、高校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2021德育答辩论文范文6篇

★ 2021德育答辩论文范文6篇(2)

★ 2021年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6篇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2)

★ 2021年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6篇

★ 2021年老师德育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最新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范文2021

★ 2021德育答辩论文范文6篇

  • 索引序列
  • 农村德育研究论文
  • 农村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 农村小学品德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 农村初级中学德育论文
  •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题目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