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球运动对人体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上,在全民健身中排球项目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查阅了大量排球相关研究专著、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排球运动的发展与项目特征,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当代社会学、体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分析了排球运动的健身功能。从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特点和分类、等方面对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原则进行了阐释,旨在从健身方法的创编设计领域为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开拓新思路。然而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才能有健身价值,如果健身的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则会适得其反。健身价值是评价健身方法的最重要指标。 关键词:排球运动;健身价值;健身方法;创编原则 前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沙滩排球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在28个奥运比赛大项中排球就占据两个项目,即排球与沙滩排球,可见排球运动在国际上的普及与被重视程度相当高,而我国竞技排球在国际排坛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我国女排,从过去的“五连冠”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冠。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我国制定的为国争光的奥运战略是分不开的。在我国排球运动的普及远不及篮球、足球,中小学、高校以及农村开展排球的状况都很差。如此严重的问题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1、国家主管部门推动排球运动发展的措施不利;2、我国竞技排球的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为国争光的奥运战略上3、个人对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理解不够、认识不足;4、很多人只知道竞技排球不知道娱乐排球。所以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参加排球运动的价值所在来增进健康,同时也为推动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1. 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从事排球运动对生理的良好影响排球运动是由参加运动的人,以身体的任何部位相互在空中击球,使球不落地,既可隔网进行比赛,也可不设球网进行击球游戏的一种体育项目。作为健身活动而言,多人在相对较小的场地击打一个球,每个人活动的范围不大。由此可见,群众健身排球的负荷强度比较小,正是种负荷强度相对较小、安全性和群众性强的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锻炼者加入这个行列。从生理学角度和排球运动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排球运动对人体生理有如下良好的影响: 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和心肺功能 国内外排球科研成果证明排球运动是一项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表明无氧供能约占20%—40%,有氧供能约占60%—80%,有氧供能占主导位。研究结果还表明排球运动是一项以非乳酸供能系统进行的运动项目。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有氧代谢水平,发展心血管耐力,推迟心血管系统的老化过程,增大心输出量,增强氧运输系统功能。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人还可以增加呼吸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通气量,使安静时呼吸频率减少10次左右。老年人经常参加软式排球或气排球,可以推迟呼吸机能的老化过程。 提高感觉器官的功能 排球运动中无论是在排球比赛还是在排球游戏中运用的各种击球方式,都必须是击在空中的球,接本方同伴的球是如此,接对方击过网的球更是如此,就连自己将球击过网的发球技术,也要先将球抛在空中然后才能击球。因此,参加排球运动的人在时间和空间感觉上得到的锻炼和提高是其他球类项目不可比拟的。主要表现在:在击球时,打球者触觉、压觉和肌肉肌腱的本体感觉都会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来球力量的大小、击球力量的大小作出反映。所以,经常打排球的人可以提高肌肉本体感知觉能力。 提高判断能力和对预定目标的控制能力 排球运动在击球时触球时间短促。排球运动问世至今,其竞赛规则始终不允许“持球”,即不允许球在击球部位停留的时间过长,这是除了借助工具击球的乒乓球、网球等项目外,区别其他球类运动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既能提高运动员在短暂的触球时间内对来球的力量、速度、角度等因素的准确判断能力,又能提高运动员把来球准确地击向预定目标的控制能力。 从事排球运动对心理的良好影响 充分展现自我才能 目前所有的球类运动都有其规则限定的身体合法触球部位,惟独排球竞赛规则规定运动员全身任何部位均可触球。在排球活动中你可用手击、臂挡、头顶、脚踢,必要时来一个漂亮的鱼越救球,可以尽情地做各种动作,潇洒表演一番,尽情展现自我才能和各种高超的击球技巧。 活动的安全感 排球运动是隔网对抗项目,比赛过程中,对抗双方不存在身体直接接触问题,避免了身体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伤害事故,所以,相对于篮球、足球来说有一种安全感。普通6人制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通常是在木地板地进行,可以避免受伤。球的质地都是由塑料或橡胶编制而成,不会对手指造成伤害。由此可见,排球是可以任选的、男女老少皆宜的、安全的体育项目。 胜利的喜悦心情从竞技角度看排球比赛就必然有输赢。比赛结束,胜者喜形于色,欣喜若狂,品尝胜利的滋味。某方要取胜,必须有技、战术作保证,必须经过同一方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取胜是来之不易的,一场排球比赛历时不长,但参与者同样可以感受到奋勇拼搏后的成功快感,并从中感悟人生。 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 沙滩排球活动经常在江河湖海的沙滩上进行,绿水涛声映衬着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外景。置身于风光秀丽的天地中,使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打完一场球下来,再到大海(或江湖)嬉戏一番,会感到全身心淋漓尽致的放松和畅快。 从事排球运动对社会适应的良好影响 能恰当的承担自己的角色与职能排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室内排球每队6人,气排球每队4人,软式排球每队4—6人,沙滩排球每队2—4人。规则规定,比赛过程中一个人不能连续击球两次,所以参加活动的同一方队员要有协作精神与配合意识。你垫一传我二传,他扣球是我保护。各自的角色与职能分工明确清晰。可以更好的锻炼我们在社会场合中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和别人交往,也就是扮演不的社会的角色,我们的思想、言谈举止或行动都必须与其身份或社会角色相适应,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不能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出恰当的,合乎其社会角色的反应,则必然会在社会交往中引出不少麻烦。可见,参加排球活动对我们明确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能提高人的应变能力 在排球比赛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后时的沉着和不气馁;胜利时的不骄傲;关键比分时进攻不手软的自信心;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应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样的,生活既有美好的一面,但常常也会出现—些重大波折,如自然灾害的侵袭、亲人亡故、考试落榜、婚恋失意、经济损失、事业受挫……等等。这些重大的生活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节律的扰乱,学习、工作的过分紧张都会给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需要正确处理,避免出现精神崩溃。应付社会变动和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各人同。有的人遇到意外事件惊慌失措或遭受挫折后便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勇气;有的人则从容应付,化悲痛为力量,从失败中取得教训终于成功。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个体适应变化的环境,特别是应付突发的非常事件,化险为夷的重要条件。可见,排球运动在社会应变能力的提高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与锻。2. 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 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原则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原则是以体育教学原则为基础根据教学目的和排球运动健身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出来的,是长期创编排球运动健身方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健身原则 健身价值是评定创编健身方法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而评定其价值的依据是它在达到健身目的中所起的作用。在创编健身方法时,贯彻健身原则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健身的主要目的。 例如:有的方法是以发展某种素质为目的有的方法是以掌握某项基本技术或战术配合为目的。 根据健身目的,选择最有效、最合理的动作作为创编健身方法的“基点”。 根据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合理的组织形式。 根据健身目的和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规则的运用、场地的规格、器材的种类以及运动负荷。 教育性原则评定创编健身方法质量的另一条重要标准是观照其教育作用。不妨从健身方法的内容选择、组织方法的安排、规则的确定以及胜负奖惩的办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创编,寓教育于健身活动之中。 启发性原则 排球健身活动在培养人们创新和思维能力方面具有较好功能,在创编健身方法时应认真贯彻启发性原则。尤其创编游戏或竞赛类型的健身方法时,不要把一切都规定得太刻板。要融入灵活多变的形式,在具体方法、战术打法、战略排阵和对位等方面留给人们积极思维和创造的空间,充分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 趣味性原则 排球运动的发明源于它固有的趣味性,因此,在创编时一方面要增加健身方法的竞争因素,竞争能激活兴趣。另方面要提高动作设计的趣味性,融入新颖性、惊险性、象征性,同时将动作结构作些变异,再反复组合来增加其难度,使人们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从而在情趣盎然中进行健身活动。 安全性原则 在创编健身方法时,要考虑组织方法和动作的合理性、规则的严谨性、器材的安全性,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在教法提示中给予提醒,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排球运动健身方法在创编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各原则之间的统一性,加强它们的相互促进,又要协调地运用各原 则,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 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方法 排球运动从最初的娱乐游戏活动逐渐向竞技对抗方向发展,这为创编健身方法提供了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舞蹈、体操、游戏以及一些其他运动项目的创编方法,基本上按 下列几个步骤进行: 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素材 选择健身方法的素材是创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有较强的针对性。要选择排球和其他一些运动的各项基本技术和战术作为主要素材。如要选择对增强体能具有明显效果的动作;要选择相应的排球基本技术及技术串连及战术打法等。 健身方法设计的过程 讲求健身价值与创新。 设计健身方法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技能程度以及体力状况等条件来安排健身的形式、组织方法以及场地器材的使用。有的方法还要挖掘内容上的思想性,充分拓展它的健身实效。同时设计要不断创新。 注重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设计健身方法的基础,而趣味性是设计的主要因素。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以科学为导向,设计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健身内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如具有激烈争夺和对抗性质的健身活动能符合男生喜爱勇敢行为和攻守性动作的心理特点;相对地能满足女生生理、心理需要的则是韵律性强、节奏明快、柔软协调的健身活动。同时多元、变化、灵活的组织方法能激励学生健身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健身活动的整体质量[9]。 3. 结束语 通过剖析排球运动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对人体的良好影响以及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原则和方法,期望在当前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中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健身作用有更多的认识,从而积极投入到排球运动中去。
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排球运动在我国也很受欢迎,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关于排球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2、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3、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4、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5、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6、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7、我国排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就业现状分析8、现代排球比赛接应二传的作用与现状分析9、河南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0、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1、气排球运动的价值与推广、普及策略的研究12、“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13、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4、武汉市业余排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5、山东省男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 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a.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c.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d.报纸文章
体育创新视角下的气排球运动摘要:从体育创新视角,研究由我国首创的、平凡而新奇的气排球。作为“排球家族”新成员的气排球,它具有丰富的技术内涵与优化的特色规则,它将健身、竞技、娱乐、观赏融为一体,值得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关键词:体育创新;气排球;技术要素篮、排、足三大球在国内体坛中影响最为广泛,其中排球历来成绩最好。排球运动以其强有力而准确的空中击球,快速而多变的隔网对抗,激烈而有序的团队斗智斗勇,成为校园师生喜欢的大球项目之一。但是,初学者捡球时间可能多于练球时间,并有不时被挫伤手指的恐惧感,使排球显得难学、难教,排球运动愈来愈趋低迷。许多年轻人更乐于在电视上观赏排球比赛而不去打排球,中、老年人更难能问津了。然而,随着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需要,人们开发出了让普通人喜欢又更容易掌握要领的新型排球。这里面,主要有近年来我国新兴的气排球,它可谓目前唯一的国产大球运动品牌,值得进一步认识与开发[1]。1气排球的发端发端于1984年的气排球,系呼和浩特集宁铁路分局体协首创,用来组织离退休职工在球场上打特制的气球。随后他们参照排球规则制定了简单的比赛规则,并将这种球命名为“气排球”。这一成功的创举,开创了世界排球家族新成员———气排球的先河。1991年,我国开始在铁路系统推广气排球。199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火车头老年人气排球协会。从此,我国气排球活动率先在铁路系统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开展阶段。随后,这项运动不但在全铁路逐步发展与提高,而且还普及到了铁路系统外。1999年中国老体协审定了《老年人气排球竞赛规则》,并委托中国火车头老年体协在郑州举办了全国老年人气排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当年4月,由中国老体协与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共同录制了“老年人气排球运动”的专题教育片,共5集,于当年5月份连续播放1个月。这两个举措,把气排球运动推向全国,起了播种机的作用。2003年10月,据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指示,排球管理中心发文,委托浙江省老体协修订《老年人气排球竞赛规则》,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首次介入气排球项目指导工作。无独有偶,气排球和排球都是为中老年人设计的不太激烈的锻炼项目,但发展到后来,受众均大众化、全民化了。2名人与气排球1995年5月16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由天津来到北京,在国家体委、体育总局、铁路总工会、北京铁路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北京铁路局,观看了气排球的表演,当听到有关人员介绍气排球球体大、重量轻、球质软、不伤人及所开展活动的简况后,萨马兰奇很感兴趣,当即表示气排球很好,既适合老年人也适合中年人与青少年。铁道科研院送给他一个气排球,他请求再给一个,提出要带回去研究一下。同时,他还关切询问该项比赛向国际排联申报的情况,看完铁道科研院、北京铁路局群众体育活动后,他对我方把工作与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做法充分赞许,指出:“我们正处于体育运动的黄金时代。我们国际奥委会不能光搞竞技体育,也要搞全民体育和体育教育。”萨马兰奇一般不轻易对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发表评论,但他在北京第一次观看气排球表演后,就非同寻常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年轻时喜欢参加排球运动,现在则成了气排球迷。工作之余,他都能挤出时间来参加气排球锻炼。为了方便群众气排球锻炼,他甚至出资百万元建成了“袁隆平气排球馆”。3气排球的创新竞赛方法、规则与基本技术研究气排球运动是一种减重、减速、降低网高、缩小场地、放宽规则又保持普通排球特性的新式排球项目。气排球竞赛规则新颖,球体大而轻,使得技术动作花样增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气排球的基本技战术要素,运用时要提高手感与控球的节奏感[2]。气排球特有的竞赛方法与规则气排球比赛方法、规则简要介绍如下:组织形式:一个队由7-8名队员组成,上场5人,前排3人,后排2人。竞赛组别可分不同年龄段。场地与器材:比赛场地长12米、宽6米,每方场区距离中线2米画的平行线称为2米限制线,球网高度男子2米,女子米,球的重量约125克。气排球的手感优于软式排球。特色规则:球员在2米线(含延长线,下同)外击球,对方可以拦网。球员在2米线内击球过网,必须让球有明显的向上弧度过网,此时对方不许拦网。气排球其他技术规则相应地与普通排球规则基本一致。记分方法:采用每球得分制,先得21分者胜一局,决胜局15分,三局两胜制。球员发球1次即轮换[3]。气排球的基本技术及动作要领气排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传球、扣球、发球、接发球、拦网等。传球:又包括托传、垫传和特色技术捧传三种。托传:两手张开,拇指与食指呈三角形,以手指、手腕弹力传球。垫传:两臂平稳伸直,快速插入球下,用前臂内侧垫击球。捧传:双手张开手心向上,捧触球的底部,柔和地将球弹拨出去。传球还需注意预判、针对不同性能的来球,以不同的发力方法传球:对速度快、力量重的来球,传球时出手快、回力轻一些。对速度慢、力量小的飘球,传球时出手慢、回力大一些。扣球:扣球是鞭打动作,快速挥动手臂,不要像棒子那样去敲砸球。正面扣球时,第一时间快速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注意不踩两米线,使球处在自己的正前上方。其次要掌握好起跳时间,使自己跳到最高点时正好手腕找到球点,此时手腕稍微后仰,小臂与手腕联动,击打或推打球的上半部,将球扣过网。遇到对方拦网时,应适当改变扣球方向,或改为吊球。发球:上手发球、侧身发球、勾手发球。动作要领:平稳抛球,抛球不宜过高,击准发球部位,击球出手快,挥臂发力平稳,在稳的基础上,加大发球的力量。接发球:对一般高球用托球;对中低球、慢球用垫球;对低、快球用双手捧球。接发球要领:先预判并移动到来球的位置,然后传球给二传手。拦网:拦网分单人与双人。动作要领:人靠近网、双手自然并排半上举做准备,先用眼睛的余光察看,如果对方踩2米线了,不可以拦网。当对方球员在2米线外起跳扣球时,可以拦网。拦网时,手不可以伸过网或触网。遇到对方2米外的击球、垫球过网,均可以拦网,但不能拦发球。拦网的口诀是:近网挥臂是信号,远网击球再起跳。气排球战术上提倡每球必攻、每球必拦、每球必救;风格上提倡“小快灵”;技术运用上提倡“稳准狠”;配合上提倡高举(传)高打、中举中打、低球快打等多样并举,因球制宜。学打气排球,必须顺序渐进,练好基本功,力求使正确的技术动作经过泛化、分化,达到自动化境界[4]。4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前景及创编DVD目前气排球运动已在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各行业、院校中开展,前景看好。以福建省为例,气排球运动开展得到许多地、市、单位领导重视和支持,参加者从老年人推广到中、青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乐于参加。气排球还进入海峡两岸体育交流,例如2006年“三八”节,福建省政协、省妇联、省体育局联合举办海峡两岸女同胞气排球联谊赛。2007年11月,海峡两岸气排球邀请赛在福建省莆田市举行。气排球的平凡在于它所用的球与场地都很普通,条件容易具备;它的新奇在于一学就会,一打就着迷,越打越想打,其精彩程度不亚于打传统排球。可以预期,气排球之花,必将结出群体健身丰硕之果。气排球有望走出国门,为国际体坛增加一个亮点项目。为了直观地介绍排球项目,本课题创编了ZZY0608《气排球基本技术与比赛》DVD教学光盘,它完整地录制了一场气排球赛,作了字幕与配音合成,DVD教学光盘具有气排球这一比赛项目的知识性和观赏性,受到观众的好评。参考文献:[1]陈少坚.现代排球健康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2]林峰,叶宝华.全民健身与体育文化视角下的气排球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3):24-26.[3]季平,蔡志源.气排球的技术含量与比赛规则研究[J].漳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2):84-87.[4]钟秉枢.跟专家练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发展和繁荣社会体育事业是目前和今后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体育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体育论文题目(一) 1. 中小学气排球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究 3. 中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易犯错误及对策 4.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研究 5. 黔东南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6. 呼和浩特市城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 7. 快易网球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8. 滨州市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 9.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体能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 10. 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运行机制研究 11. 包头一中女排自由人的运用与培养 12. 呼和浩特市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研究 13. 河东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调查研究 14. 巴彦高勒镇村落体育的研究 15. 内蒙古中长跑队训练方法的特征研究 16. 竞技健美操五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研究 17. 乒乓球规则的演变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实践研究 18. 以赛马运动引领呼和浩特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研究 社会体育论文题目(二) 1. 浅谈跨栏跑教学中的恐惧心理及教学对策 2. 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3. 助跑的准确性在田径跳跃项目教学中的重要性 4. 体育课结构的研究 5. 体育课和运动训练中损伤的调研 6. 湖南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研究 7. 备战省运会冬训期间男子赛艇业余运动员部分生化指标分析 8. 中国和巴西女排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9. 安徽省高校专业组篮球队教练员现状研究 10.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尤溪县为例 11. 激发大学生体育动机及主动性的新教学法研究 12. 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在管理体育产业中的职能确立 13. 关于培养高校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探讨 1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 15.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高校排球课程休闲娱乐化教学改革探析 16. 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 17. 骨骼肌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 18. 专项训练中运动生理学的应用 19. 渭南市青少年篮球培养现状 20. 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体育论文题目(三) 1. 短跑途中跑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2. 浅谈中长跑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3. 高职院校公共田径选修课强化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 4. 高校篮球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研究 5. 浅谈定向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6. 谈网球击球过程中的“放松” 7.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修养 8. 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9.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0. 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游戏教学的策略 11. 内蒙古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12. 健身气功意象研究 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法规的研究 14.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应用的研究 15. 内蒙古自治区试点发行竞猜型赛马彩票的可行性研究 16. 公关对运城地区的武术影响 17.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开展搏克项目现状调查研究 18. 全国中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对比研究 19.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 20.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参与游泳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新媒介信息时代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宣武“抖空竹”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3. 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韩刚多年训练安排的研究 24. 中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功能比较研究 25. 济南市部分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猜你喜欢: 1. 有关社会体育毕业论文 2. 有关社会体育方面的论文 3. 浅谈社会体育系毕业论文 4. 关于体育社会学论文 5. 浅谈体育新闻相关论文
给你推荐几个题目吧,希望能帮助到你:1 排球运动员接发球过程中视觉搜索特征的研究 2 周口市区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研究 3 中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比较 4 “比赛教学法”在江西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分享到6 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特征综合检测分析 7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项身体素质的位置特征研究 8 山西省高校体教专业排球课教学与中学排球课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9 赣州市中学排球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10 当代中学校园排球运动研究——以文化学为研究视角11 气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与推广前景12 排球文化的特性及社会价值探析 13 我国创新的气排球与项目展望 14 我国青少年排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5 河南省青少年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16 四川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开展现状调查研究17 实行新规则后排球比赛规律初探18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19 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20 成都 兰州两市中学排球开展现状比较分析 再给你推荐一篇有关排球,运动生理学论文的范文: 排球3、4号位扣球起跳足部和下肢各环节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在排球训练技术水平和科研方法比较先进的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通过高科技手段研究解释排球技术训练中的生物力学规律,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多是侧重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和力学分析,少量的也局限于运动规律机械力学研究上,结合动力学方面的分析还尚未发现. 究其原因是排球跳动扣球整个动作过程的复杂性和分析手段方法的不完善. 尤其在足底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三维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参数测量有困难. 本文通过多机摄像技术和目前先进的 Foot-scan 足底压力分布系统在时间上的同步,采集扣球起跳过程中足底以及下肢
气排球扣球手法技巧具体如下:
随着排球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扣球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我国排球运动员创新了不少扣球技术,如空间差和单脚起跳扣快球及快抹技术等。目前扣球技术无论是男子排球还是女子排球都向着“高、快、狠、变、巧”的方向发展。扣球技术一般分为:正面扣球、调整扣球、扣快球等。
扣球是气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攻击性最强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扣球是在二传配合的基础上,完成进攻战术的最后关键一环,是得分和夺取发球权的有力武器,一个排球队如能熟练地掌握多种扣球技术,就能较好地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为争取比赛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气排球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作为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老年朋友的青睐。其打法和记分方法与竞技排球基本相同。气排球由软塑料制成。比赛用球重约120克,比普通排球轻100-150克;圆周74-76厘米,比普通排球圆周长15-18厘米。气排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项群众性排球活动。
排球运动员的特点,你可以参照中国女排来写。
短篇排球论文范例2000字可以给你直接使用
题 名: 排球纵谈 题名拼音: pai qiu zong tan I S B N: 7-214-03073-X 责 任 者: 张然著 其他责任者: 出 版 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点: 南京 题 名: 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 题名拼音: zui xin pai qiu xun lian li lun yu shi jian I S B N: 7-81051-856-9 责 任 者: 葛春林主编 其他责任者: 出 版 者: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点: 北京 出版时间: 2003 载体形态: 255页 从 编 项: 高水平运动训练新思维新方法丛书 主 题 词: 排球运动 运动训练 题 名: 球类运动 题名拼音: qiu lei yun dong I S B N: 7-04-009743-5 责 任 者: 黄汉升主编 其他责任者: 出 版 者: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点: 北京 出版时间: 2001 载体形态: 338页 从 编 项: 主 题 词: 球类运动 排球运动 希望你能有个成绩优秀的毕业论文!!!
我因为觉得排球不是用来拍的,而是用来踢的。所以看排球飞过来就有极强的抬脚欲望,无奈体育老师在。我们自认为不是文明人,却想不到我们体育老师更不文明。在和我们班的排球主力2战败北后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说了你们不能骄傲。”却还是一副老撇子相,不过看的出大家都很喜欢他。这是与那些素质教育的蜡烛是不一样的,最起码的是我们在背后是没人会说这体育老师坏话的。这就说明天天喊素质的其本身是不见得有教育别人资格的。要想教育他人,必先要让他人认可。我特看不起那些伪的跟什么似的所谓君子说什么:“我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我只是为他们好。”这什么?这就好像一个人被揍的特惨还要说:“我是在教他怎样挥拳”。又要回头说排球,听说中国女排的教练换了,报刊戏称其为“小鬼当家”。总之中国的排球是有看头的。从排球的构造上讲,其很适合用来踢的,踢排球让我感觉甚爽。当你排球踢到比红旗秆子还高的时候,周围又有一帮子女孩与非女孩在“啊”叫的时候与踢足球却把鞋子踢飞球还是好模好样躺那的时候,周围又有人呐喊:“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吉尼斯之臭脚啊!”的时候。你就明白了。现实告诉我们搞排球确实比搞足球来的爽,最好的证明就是排球可踢可拍,足球可踢但不可拍的,尤其是踢一脚过去还极有可能让别人知道你有香港脚,所以有人会在旁边说:“看啊!又是一臭脚。”
可以,论文的要求,完成时间?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研究中文摘要:本文采用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和观察法等调查方法以某中学排球队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作用,希望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研究结果表明: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是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需要对这几个方面展开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需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平衡发展,因材施教、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开展素质训练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改善,为提高运动员的排球专项技术提供条件。关键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Physical Education of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Zhou ZiFeng Instructor Zheng ShiB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experimental methods, field survey methods and observation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volleyball team members of Shenzhen Guanlan Second Middle School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for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trength, speed, endurance,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are th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and corresponding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se aspects. When carrying ou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exercise volu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quality training, the athletes 'physical fitness indicators have been improved, 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athletes' special volleyball Word: Young People;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目 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前 言 11 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访谈法 实地观察法 实验法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方法 力量训练 速度训练 耐力训练 灵活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 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一分钟仰卧起坐数据变化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50m跑数据变化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坐位体前屈数据变化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1000米跑数据变化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 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 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 平衡发展,因材施教 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 7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7致谢 9前 言身体素质是排球运动员提高排球专项技术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保证排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才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排球作为一项对抗性持球运动,需要在运动中实现快速接球的动作,这对于运动员的手臂力量、奔跑速度、耐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弹跳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如果排球运动员想要提高自己的专项技术水平,除了要有身高、臂长等基本身体条件之外,还需要通过身体素质来维持自己的排球技术,只有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才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任何一项运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技术要领和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运动专项技术动作的基本保障,可以说,排球运动技术和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让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获得好成绩的保障。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其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可塑性。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展开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让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运动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动作的保障,也是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基础。开展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方法,旨在找出最有成效的训练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因此本文展开了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知识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相关研究。好的训练方法能够保证训练效果,通过了解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训练原则、注意事项,能够为今后科学规划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体系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使用中国知网、学校的图书馆、互联网搜索引擎、报纸、杂志等工具检索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对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为本文提供研究依据。。 访谈法本文通过访谈某中学的体育老师,了解他们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态度和看法,为本文提供定性资料。 实地观察法笔者深入某中学的排球训练现场,在现场观察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情况,包括训练的方法、训练的内容、训练注意事项和训练成效等方面。 实验法通过设计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相关实验,比较实验前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的训练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表1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实验设计项目 内容教师 笔者教学地点 某中学排球场实验对象 20名排球队员,其中10名队员为实验组,另外10名队员为对照组前测 实验前对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且记录实验内容 对实验组的排球运动员展开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速度训练、柔韧性训练,对对照组的运动员实施普通的训练模式实验时间 16周后测 实验后对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且记录,并且与前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在展开本次实验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考核标准,对某中学20名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将所测数据进行记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的前提下展开实验研究,成绩取男女生平均值。表2 实验前中学生身体素质表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身高(m) 170± 169± 体重(kg) 58± 56± 肺活量(ml) 4000±37 3900±45 米跑(s) 8± ± 坐位体前屈(cm) ± ± 米跑(s) 225±14 227±21 一分钟仰卧起坐(min/个) 51±4 50±4 通过表1得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测试项目中的得分相当,平均数差距较小,P>,差异不显著,可以展开实验研究。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方法 力量训练有效的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肌肉的收缩性。在排球运动中,常见的力量训练有腰腹核心力量训练、上肢力量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通过力量训练能够与提高运动鞋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运动过程中,排球运动员需要借助力量去完成弹跳动作。常见的力量训练有举哑铃、手指俯卧撑等,举哑铃锻炼的是运动员的上肢和手臂力量,手指俯卧撑锻炼的是运动员的腹部核心力量。下肢力量训练则可以通过仰卧起坐、仰卧体后屈的方式完成,除此之外,单脚跳和立定跳远也是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重要方法。腰腹力量是核心力量的保障,在排球运动员空中击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腰腹来发动,腰腹力量主要是通过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方式,同时还可以辅助腹卧体后屈、双手持实心球做仰卧起坐的方法来锻炼核心力量。 速度训练排球的速度训练主要是通过提高运动员的移动步伐来完成的快速反应训练。在排球的速度训练中,需要通过听信号完成动作、看手势变化方向的方法来锻炼反应速度。同时,移动训练也能很好地锻炼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比如交叉步、滑步、后退步和前跨步都是比较科学的移动训练方法。在排球运动中,提高移动步伐的速度,需要从准备姿势开始,根据球的方向和性质以及落点做出正确的动作判断,迅速完成传、垫、扣球和拦网一些列动作。在排球的速度训练中,以不同方向不同路线和不同姿势启动。移动训练,或者小跑步和小碎步训练;反弹接球训练等都是比较好的训练方法。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一般就是通过长跑实现,在有氧运动中锻炼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肺活量和耐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有氧运动,比如杠铃操、力量耐力训练等,都可以有效地锻炼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耐力。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有氧训练实现,可以丰富游泳运动的形式,比如借助辅助工具展开,结合开合跳、交叉跑等强度较大的动作激活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达到耐力训练的目的。 灵活性训练在排球运动当中,灵活性会对整场比赛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运动时缺乏灵活性,则必然会使得反应时间增长,从而导致在实际的运动过程当中,无法跟得上正常比赛的节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就需要加强学生的灵活性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进行相关战术的讲解时,可以向学生传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控制自己的的动作, 同时采用实际模拟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反应灵活性。 柔韧性训练排球运动的柔韧性训练主要是以拉伸为主,通过拉伸腿部、手臂、肩部的肌肉,让排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好地展开身体。从训练方法来看,拉伸可以借助辅助道具,如栏杆等,提高拉伸的程度,也可以队员之间相互拉伸,让拉伸动作更加深入。 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为期16周的身体素质训练,笔者对实验后20名青少年排球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且将实验前后队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一分钟仰卧起坐数据变化力量素质主要是指排球运动员肌肉的收缩能力。在排球运动中,肌肉力量决定了动作是否能够有效有力的完成,肌肉收缩的力量保证了运动员的肌肉收缩能力,所以肌肉力量也是排球运动的原动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能够保证其肌肉在最快的速度持续收缩,通过肌肉的爆发了和耐久力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完成动作。肌肉的耐久力能够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持续收缩,帮助运动员完成力量动作。表3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一分钟仰卧起坐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一分钟仰卧起坐(个/min) 62±2 55±4 仰卧起坐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一分钟仰卧起坐从实验前的51±4个/分钟变成了实验后的62±2个/分钟,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55±4个/分钟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50m跑数据变化速度素质是指排球运动员的持球跑动速度和反应速度。速度素质反映的是排球运动员从看到球到接到球的传递时间,这个时间越短表示运动员的速度越快,速度素质能够让运动员快速完成各个技术动作的操作。速度素质是排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够掌握主动权的保障,只要敏捷的反应速度和跑动速度才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控球率,掌握比赛的主动权。表4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50m短跑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50米跑(s) ± ± 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50米跑平均成绩从实验前的8±变成了实验后的±,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50m短跑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坐位体前屈数据变化柔韧素质代表的是运动员身体的柔韧程度,而柔韧性关联的是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的弹性和肌腱能够获得的范围。对运动员的身体结构来说。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身体的活动范围和连接关节的肌肉以及韧带的伸展度相关。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柔韧性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发挥肌肉的力量,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并且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动作质量。表5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坐位体前屈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坐位体前屈(cm) ± ± 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平均坐位体前屈成绩从实验前的±变成了实验后的±。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要好cm,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坐位体前屈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素质。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1000米跑数据变化耐力素质是指排球运动员能够让肌肉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对于排球运动来说,运动员需要的是全身的耐力,这个耐力能够保障运动员在长时间的比赛中有较好的体力去完成连续的比赛,耐力素质与运动员的呼吸和训练系统紧密联系。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较好的体力,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保障运动员的体力不被消耗,让运动员维持体力完成整场比赛。表6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1000米跑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1000米跑(s) 213±11 220±15 米耐力跑可以有效地测试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平均1000米跑成绩从实验前的225±14s变成了实验后的213±11s,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220±15s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1000米跑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表7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肺活量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肺活量(ml) 4400±12 4100±34 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平均肺活量从实验前的4000±37ml变成了实验后的4400±12ml。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4100±34ml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肺活量成绩差异显著。整体来看,实验后实验组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比对照组的要好,说明开展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对于实验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有影响,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展开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还处于发育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时期,有自身的特点,且青少年的主观意识比较强,在运动时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时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展开训练,重视训练方法和内容的多样化,切勿使用单一的训练方法,否则会不适合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要以全面发展为原则,循序渐进,对于训练内容和训练量应当是一个递增的过程,因为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避免因为过度训练造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不适应影响训练效果。所以,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要符合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 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在设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案时,应该合理安排训练量,一次性训练的时间不宜太长,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通过间歇次数让运动员能够在训练时及时调整呼吸,保证训练的节奏感。 平衡发展,因材施教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来说,每个运动员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基础条件。在设计身体素质训练方案时,应该注重内容的平衡感,因材施教,设计与运动员自身相关的训练方案和方法,保证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能够与运动员自身的条件相适应。 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要防止产生不良影响的积累, 如做完速度较慢的练习后要安排速度较快的练习, 形成训练的良性转移。注重养成少年运动员在身体训练结束后进行放松与调整的习惯。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是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需要对这几个方面展开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 实验结果表明,开展素质训练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均得到了改善,为提高运动员的排球专项技术提供条件。 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需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平衡发展,因材施教、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 建议 针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设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相关训练,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质量。 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安排训练时间和运动量,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时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针对不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条件的特点展开身体素质训练,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和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效果。参考文献[1]钟胜.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专项身体素质现状与训练模式开发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2]吴军霞.我国优秀少年甲组男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3]邵建伟.北京市高校男子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情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4]周静我国优秀青年女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5]安洁.河北省青少年甲组女排运动队身体素质现状和技术运用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6]严明.高校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及其效果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排运动员为例[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7]李谦;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研究[J].西部体育研究,2011(3):11-14.[8]冷靖高校排球课如何做好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35-37.[9]朱爱君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56-61.[10]张兴林.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项身体素质的位置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9):15-17.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摄氏度(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度至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摄氏度,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8月7日夜间,德国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气温记录。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当地高温记录,而中国浙江省更快速地屡破高温记录,67个气象站中40个都刷新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五十三年来的记录。2005年7月,美国有两百个城市都创下历史性高温记录。2006年8月16日,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度。台湾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度,破了1997年的记录。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个十一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度还要高。 美国科学家发现史前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 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 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 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拉迪曼承认,研究结果非常容易引起争议。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7日说,科学家通过两项最新研究预测,即使现在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纪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预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的成果将由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评估,收录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 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他认为,由于海洋存在“热惯性”,对温室气体等外界影响的反应有所滞后,本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只不过是以前排放温室气体的后果。 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 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 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 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 全球持续变暖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 “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全球变暖的温度预测 德国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全球气温可能会远远高于一些科学家此前所做的预测,如果新的计算机模型关于气候变化所做的预测是正确的话。 据路透社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至摄氏度。但德国美因兹马普化学研究所的迈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测算方法却表明,全球气温上升的最高幅度可达到6摄氏度。 安德烈埃教授表示,这种新的方法是将悬浮微粒、温室气体和生物圈效应统一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即使之从人们可以容忍的程度发展到更迅速变化的危险境地。 安德烈埃教授将温室气体比作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加速器,悬浮微粒的存在则可以减缓气温的上升。悬浮微粒是空气中产生于燃烧、化学制品和烟尘之中的细小微粒。随着新的空气净化调节装置的使用,悬浮微粒的数量将会减少,因而其冷却功效也就随之变小。相反,全球气温却会随之上升。 悬浮微粒只能在大气中停留一周的时间,而温室气体则能停留大约5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悬浮微粒的冷却作用减少得快,而温室气体减少得慢。这样,在长期的竞赛中,温室气体最终必将战胜悬浮微粒,随之而来的就是灼热的高温天气。 然而,安德烈埃教授也同时承认,这种情况具有高度的科学不确定性,气候的变化也远远超出了经验和科学理解所能达到的范畴。如果他的计算是正确的,21世纪气候的变化就会超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 全球升温的后果 据新华社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警告说,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或许在下个世纪出现食品匮乏的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联合国和美国国立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场趋势后得出了这一看法。 世界观察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 美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 美国国立科学院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如何减缓全球变暖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 不过,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个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带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空都变成和满月时一样明亮;而且这一计划的预算将高得惊人,可能达到6万亿到200万亿美元,就连全球资金最为充足的科研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无法承担,如果把散射粒子改为太空飞船的话,预算额可能会少一些,估计能降到5000亿美元左右。 地球诞生以来,大气温度曾经几度升降,太阳辐射、云层遮蔽和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都曾经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气候。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空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过去的一个世纪,地球温度明显上升,未来一百年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很多研究都证实地球气温将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提高1到20华氏度,海平面明显上升,一些海滨城市将不复存在。有科学家指出,减少太阳光照射,地球温度就会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不过,有科学家指出,人们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阳光,又有多少阳光被反射回太空,而这正是实施上述计划的关键一步。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古代农民的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一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新现象,它可能持续了数千年。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威谦·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地球会比现在低2摄氏度,蔓延的冰盖和冰川会影响世界很多地区。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家考察了近一百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气温上升相关性而提出的。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然吧。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摄氏度(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人类早期的活动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改变,所以几百万年间人与自然还能相安无事。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发生争剧变化。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变薄。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闯下了弥天大祸。不少灾害看起来似乎是天灾,而实际上却往往是属于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被破坏的地球大气正在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绝不会因为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的。 1992年6月,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云集巴西里约热内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上签字。为什么气候变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学问题,会变得如此令人关注? 原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CO2含量将增加一倍。据联合国发布的评估报告,那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比现在上升~℃,这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从而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严重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重视这种状况及其危害后果,共同商讨削减CO2排放量的问题。 什么叫温室效应 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如果没有大气覆盖,根据地球获得的太阳热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地面年均温度为-18℃。这33℃的温差就是大气像被子一样保护地球造成的。这就是温室效应。 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下来。地球发射的电磁波因温度较低而具有较长的波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几乎是透明的,而它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这也可以说是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温室效应也可称为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因为玻璃也具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保温功能。 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 我们知道,并不是大气中的每种气体都会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波长的长波辐射,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这个区段被称为“盲区”。地球主要通过这个盲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盲区即能返回宇宙空间的70%的热量的数值下降,使留下的余热增多而使地球变暖的情况。 不过,CO2等温室气体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却极少。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8000米。目前大气中CO2的含量是355ppm即百万分之355(ppm为百万分之一),把它换算到标准状态,就是米厚。在8000米厚的大气中就占这米厚的这一点点。甲烷含量是,相应是厘米厚。臭氧浓度是400ppb(ppb为ppm的千分之一)换算后只有3毫米厚。一氧化二氮是310ppb,毫米。氟里昂有许多种,但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氟里昂12也只有400ppt(ppt是ppb的千分之一),换算到标准状态只有3微米。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是极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的温室气体如不加限制,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 早在1938年,英国气象学家卡林达在分析了19世纪末世界各地零星的CO2观测资料后,指出当时CO2浓度已比世纪初上升了6%,并指出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存在变暖倾向,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此,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凯林于1958年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山海拔3400米的地方建立起了观测所,开始了大气中CO2含量的精密观测。夏威夷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几乎未受陆地大气污染的影响,观测结果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从冒纳罗亚山观测到的1958年4月到1991年6月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58年时大气中CO2含量不过315ppm左右,而1991年已经达到了355ppm。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人类每年燃烧55亿吨化石燃料(每吨约产生4吨CO2)中,大约只有一米进入了大气,其余一米主要被海洋和陆地植物所吸收。一旦海洋中CO2达到饱和,大气中CO2含量将成倍上升。从图上还可发现CO2含量还有季节变化,冬夏可以相差6ppm。这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广阔大陆上植被冬枯夏荣的影响,因为植物在夏季大量吸收CO2因而使大气中CO2浓度相对降低。 根据对南极和格陵兰大陆冰盖中密封的气泡中空气的CO2浓度测定,古代大气中CO2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大体是280ppm左右。只是从18世纪中叶,即工业革命前后开始逐步上升。人类用了240年时间,使大气中CO2浓度从280ppm上升到355ppm。 甲烷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少得多,但增长率却大得多。据联合国政府的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6年发表的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资料(简称《报告》),从1750~1990年共240年间CO2增加了30%,而同期甲烷却增加了145%。甲烷也称沼气,是缺氧条件下有机物腐烂时产生的,例如水田、堆肥和畜粪等都会产生沼气。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因为呼入一定浓度的这种气体后会引起面部肌肉痉挛,看上去像在发笑一样。它主要是由于使用化肥、燃烧化石燃料和由生物体所产生的。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在平流层中虽有减少,但在对流层中是增加的。氟里昂气体是氯、氟和碳的化合物,它在自然界里本不存在,完全是人类制造出来的。由于它的溶点和沸点都比较低,不燃、不爆、无臭、无害、稳定性极好,广泛用来生产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洁剂等。地球大气中浓度最高的氟里昂12和氟里昂11含量虽都极少,但这些年增长率却很高,均达到年增5%。根据1987年国际《蒙特利尔议定书》,它在大气中的浓度将在21世纪初开始逐渐减少。 应当说明,CO2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小得多,有的要小好几个量级,但它们的温室效应作用却比CO2强得多,它们对大气温室效应的作用,根据IPCC第二次《报告》,都只比CO2低一个量级。这是值得注意的。 温室效应的后果 如前所述,工业革命前大气中CO2含量是280ppm,如按目前增长的速度,到2100年将增加到550ppm,即几乎增加一倍。全世界的许多气象学家都在努力研究,CO2含量增加一倍以后,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会增高多少? 目前采用的具体办法是,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和物理状态变化规律,设计成数值模式进行计算。但由于人们对大气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完善,采取的简化设计办法也不同,因而各个模式的计算结果常相差很大。为此80年代美国科学院组织了评估委员会,对这些模式的结果进行研究和综合评诂,最终得出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这就是对本问题最有权威的组织——联合国IPCC第一次《报告》中采用的数字。 近年来,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有了重大改进,这主要是考虑了大气中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的作用。因为在燃烧化石燃料放出CO2的同时也释放了巨量的硫化物等气溶胶。这种气溶胶颗粒会遮挡部分阳光使之无法到达地面,使地面气温降低,起到冷却作用。其数值据IPCC估计可达-瓦/平方米,即相当于CO2增温效应(+瓦/平方米)的1/3,比甲烷的增温效应(+瓦/平方米)还略大。主要根据这个改进,IPCC1996年公布的第二个《报告》中,把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值从~℃,修改为~℃。评估报告中还指出,由于海洋的巨大热惯性,到2100年这个增温值中大约只有50~90%得以实现。 模式计算结果还说明,全球平均增温~℃并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评诂报告中预计海平面上升20~140厘米(相应升温~℃),第二次评估报告中修改为15~95厘米(相应升温~℃),最可能值为50厘米。即比第一次评估结果降低了约25%。IPCC的第二次评诂报告还指出,从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全球海平面相应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气候将趋于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地区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一些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或加剧一些传染病流行。以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痰疾发病率已翻一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痰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质产量。还有的专家指出,在我国和世界历史上温暖期多是降水较多、干旱区退缩的繁荣时期。 在大气温室效应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数值模式还不成熟,计算结果过于夸大;百年升高~℃属于正常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所造成。这是少数人的意见。 尽管如此,对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已发展到了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就往往难以逆转。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全球对策 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策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 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物稻,即使种了产量也很低。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即使在最北的北海道也不仅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我们是能找到适应对策并顺利实施的。 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 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现在看来,2000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1997年12月11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日本京都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3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的到2010年减少15%和到2020年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
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管理论文阿伦纽斯假说”与“京都会议” 早在19世纪2O年代,法国科学家 就发现自然温室效应,并进一步论证这一效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认为自然温室效应是地球能量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至19世纪未,天才的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Svante Arrhenius),又提出了人为温室效应的可能性,认为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CO2(二氧化碳),将使大气中的CO2 浓度提高,会带来气候变暖问题,即每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时,气温会上升4—6℃(DST-SUU,1996)。在尚无复杂的大气环流模型的情况下,阿氏的这一断言或许只能称之为“假税”。但在其后的近百年间,虽然曾有反复,如在相当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气溶胶会致使气候变冷,气候变暖问题并不太为人所关注。直至7O年代未, 气候变暖问题才重又引起重视。而至1985年,在一次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祖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共同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对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引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的观点得到基本接受,并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之一。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称,温室气体,如CO2、 CH4(甲烷)和N2O(氧化亚氮),在大气中的浓度从18世纪的工业化时代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主要是矿物燃料的使用、土地使用的变化和农业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和地球表面的变暖。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上升了—℃;在过去的10O年中,全球海平面也相应上升了10—25厘米(IPCC,1995)。倘若不采取相应举措。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仍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再过50—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3℃,海平面将上升30—100厘米,从而使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受到极大的危害。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形势显然更为严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的部长宣言和科学技术会议声明,首倡制订气候公约。1990年12月,第45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气候变化谈判委员会。自1991年2月始,历经15个月共五轮谈判,于1992年5月9日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当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朕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缔约方已达165个,我国政府早已于1992年的巴西会议上签署了该公约。1995年这一公约生效.并于当年如开了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经过激烈地争论通过了著名的“柏林授权”,再次明确了公约附件1①国(本文是科技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率先减排的规定,并强调不为发展中国家引入任何新的承诺。至1997年12月,又在曰本京都召开了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规定附件l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将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国的中国,在签署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不久,就公开发表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宣布中国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围绕“控制二氧化碳,减轻大气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但是,“京都会议“以后,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却是不容乐观的。在“京都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自愿承诺”的主张。而且美国国会还明确宣布“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应“有意义的参与”否则国会将不予批准美国加入“京都议定书”。所谓“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就是指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而所谓“有意义的参与”,实质上就是要求形成一项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未来排放的限制(kopp ctal,1998)。从根本上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避免因温室效应而带来的气候变化灾难,符合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利益;但从现实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将限制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受相应的利益损失,将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正鉴于此,才使得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显得格外复杂,因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而又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成为兼具环境——经济——政治三重性质的国际问题。由是,在防止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是双重压力,一方面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危害。最终影响乃至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忽视中国的现实,不切实际地向中国施压,使我们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切合中国的实际制定政策,运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努力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率,这其中理所当然地也包括对经济手段的考虑。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 “阿伦纽斯假说”与“京都会议” 早在19世纪2O年代,法国科学家 就发现自然温室效应,并进一步论证这一效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认为自然温室效应是地球能量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至19世纪未,天才的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Svante Arrhenius),又提出了人为温室效应的可能性,认为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CO2(二氧化碳),将使大气中的CO2 浓度提高,会带来气候变暖问题,即每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时,气温会上升4—6℃(DST-SUU,1996)。在尚无复杂的大气环流模型的情况下,阿氏的这一断言或许只能称之为“假税”。但在其后的近百年间,虽然曾有反复,如在相当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气溶胶会致使气候变冷,气候变暖问题并不太为人所关注。直至7O年代未, 气候变暖问题才重又引起重视。而至1985年,在一次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祖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共同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对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引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的观点得到基本接受,并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之一。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称,温室气体,如CO2、 CH4(甲烷)和N2O(氧化亚氮),在大气中的浓度从18世纪的工业化时代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主要是矿物燃料的使用、土地使用的变化和农业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和地球表面的变暖。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上升了—℃;在过去的10O年中,全球海平面也相应上升了10—25厘米(IPCC,1995)。倘若不采取相应举措。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仍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再过50—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3℃,海平面将上升30—100厘米,从而使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受到极大的危害。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形势显然更为严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的部长宣言和科学技术会议声明,首倡制订气候公约。1990年12月,第45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气候变化谈判委员会。自1991年2月始,历经15个月共五轮谈判,于1992年5月9日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当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朕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缔约方已达165个,我国政府早已于1992年的巴西会议上签署了该公约。1995年这一公约生效.并于当年如开了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经过激烈地争论通过了著名的“柏林授权”,再次明确了公约附件1①国(本文是科技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率先减排的规定,并强调不为发展中国家引入任何新的承诺。至1997年12月,又在曰本京都召开了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规定附件l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将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国的中国,在签署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不久,就公开发表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宣布中国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围绕“控制二氧化碳,减轻大气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但是,“京都会议“以后,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却是不容乐观的。在“京都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自愿承诺”的主张。而且美国国会还明确宣布“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应“有意义的参与”否则国会将不予批准美国加入“京都议定书”。所谓“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就是指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而所谓“有意义的参与”,实质上就是要求形成一项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未来排放的限制(kopp ctal,1998)。从根本上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避免因温室效应而带来的气候变化灾难,符合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利益;但从现实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将限制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受相应的利益损失,将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正鉴于此,才使得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显得格外复杂,因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而又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成为兼具环境——经济——政治三重性质的国际问题。由是,在防止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是双重压力,一方面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危害。最终影响乃至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忽视中国的现实,不切实际地向中国施压,使我们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切合中国的实际制定政策,运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努力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率,这其中理所当然地也包括对经济手段的考虑。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 就中国目前的现实面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排入大气中85%的C02来自燃煤。尤为不能忽视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源消耗势必会加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也会有较快的增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属于“生存性排放”。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室效应毕竟有可能在根本上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也是动力,在防止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斗争中。中国应该能够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回到阿瑟·庇古去 在古典经济学家们看来,空气属于自由财货:工厂可以自由排放各种污染物而不必支付任何成本。由是,对于排污的工厂来说,它的“交易净产值”将是最大化的,而对于“社会净产值”而言,将无以达到最大化。这不啻意味,企业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受污染影响者与企业损失的总和)之间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所谓差异实际上是私人经济活动成本的外部化。即差异并未反映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但是工厂的烟雾产出品却成为众多消费者效用函数的一个有害投入品。此类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相似,不过这类公共产品是有害的而非有益的,所以应称之为“公害”。庇古(Pigou)应该说是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他在其著名的《福利经济学》(Economics of welfare)(1920。Pigou)一书中:洋尽地分析了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背离的原因,他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悉源于“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在庇古看来,差异或成本难以在市场上自行消除,这是由于这一差额或成本与形成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成本的外部化,使得污染并不致影响该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达成。显然,污染的存在使厂商获利,但却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由此而形成“边际社会成本”。庇古认为,正是因为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背离现象的存在,使得国家干预有了必要性与合理性。他建议,政府应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这种税被称之为“庇古税”(Pigovian Taxes)。 今人惋惜的是,从1920年庇古首开污染经济分析的先河以来,近半个世纪里几成绝响,直至60年代未,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进行环境污染的经济分析的,“庇古税”才开始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经济学家Baumol和Oates(1971),分别从环境政策、污染控制、污梁税以及庇古税与统一排污标准成本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寻求污染控制的最佳途径。应该说,庇古的关于外部成本通过征税形式使之企业内部化的设想,构成环境污染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其基本特点是,对排污者而不是受害者征税。所以被称为“排污收费(Pearce andTurner。1990)。 从经济学的意义分析。“庇古税”所偏重的是效率原则,从中性立场出友,引导资源配置优化,以买现怕累托准则(Paretocriterion)。也就是说,建立碳税制度并以此来控制CO2的排放量,可以使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控制成本来选择控制量。相比较而言,“庇古税”较之其他控制手段,如排污标准、罚款,在同样的排污控制量的情况下,成本相对要低。对此,Baumol and Oates(1971)、Pearce and Tumer (1990),均有十分精彩的量化分析。所以人们认为,征收碳税可以获得“双倍红利”(double dividends),即用中性的碳税来替代如收入调节税等现有税收,在总税收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可达到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与调整现有税收制度对经济绩效扭曲程度的双重效果。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 为了寻求控制污染的最优途径。 Baumol and Oates采用一般均衡的方法(1981),以帕累托准则作为优化配置的出发点,使最优庇古税,成为在最优污染水平等于边际外部成本(边际污染损害)时的排污收费(张帆,1998):MNPB=企业的边际私人净效益 MEC=边际外部成本。 (1)企业为达到利益最大的目的,其产量应扩大到Qm;(2)为实现社会最优,当MEC> MNPB应停止继续扩大生产,其产量为Q5;( 3)为达到社会最优的目的,应征收税t*这样即可使污染从Wm降至W5。也就是说:当产量超过Q5后,通过征收“庇古阁”就会给企业带来边际私人净效益的损失,因此而成为不合算的事。它会自觉地将产量限制在Q5的水平上,从而使污染排放水平限制在W5水平上,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 因此,我们不难得到以下结论: I.通过征收庇古税。以实现一般均衡体系的最优状态; Ⅱ.统一税率。取决于污染的边际损失,与企业排污边际收益和边际控制无关; Ⅲ.污染税应对排污量征收,与企业产品产量无关(陈迎,1999)。应用税收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以有不同选择,如按含碳量或含热量征税。向生产者或消费者征税,以及随时间变化来确定不同的税率等。但从环境经济学理论看,因C02的排放量与燃料的含碳量直接相关,因此按含碳量征税较之按含热量征税更为 合理,由是人们将这一税种称之为“碳税”。这里,一些国家所以选择碳税而非能源税,主要是基于成本的考虑,据Jorgenson and Wilcoxen(1992)的一项研究证明,在美国通过能源税稳定碳排放的成本比碳税要高出20%。近年来,尤其是“柏林授权“通过以后,一些发达国家的缔约方,纷纷推出各自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的政策和措施建议,征收CO2排放税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丹麦早在1991年,其议会就通过征收CO2排放税的议案,可以说丹麦是最早实行碳税的国家,而欧盟则考虑在其成员国内引人一个统一的碳税制度,以期转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方式。这里姑且不论其技术上、政策上的可行性,至少可以证明碳税制度已引起各国的重视,并且一些国家已开始实施。有关碳税制度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已开始引起国内不少学者的注意,但更多地是偏重于理论上的分析,至于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可能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征收碳税的目的在于校正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损失。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庇古税通过政府采用经济手段从宏观上对市场进行干预,虽然政府并没有直接对环境加以管制,但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这也是多余的,因为他们认为市场理性完全可以自行克眼环境与资源问题。市场价格机制及技术进步即可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他们并不否认,公共资源问题上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但这完全可以通过明晰产权关系来加以解决。当产权界定明确,而又有了适当的价格而非采取补贴的形式时,环境恶化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Anderson and leaf,1991)这种通过生态私有化,使环境与生态是资源融入经济体系,通过自由市场来管理公共资源的方式,被称之为“自由市场环境主义”(Free Market Enviromentalism)。这一看法。更多地强调了市场效率配置有利的一面,其论述中采用的经验数据是带有市场偏好倾向的,个中的偏颇和缺失显然是难以避免的。他们无疑忽略了一个问题,然而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大气是全体人类共有的资源,其产权的界定是相当困难的。所以,Fisher认为。我们不能用产权界定的方式来代替庇古税(1981),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碳税有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庇古税较之产权界定虽然存在管理成本但不存在交易成本,更何况庇古税虽说是政府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是一种宏观干预,而非指令与控制式的干预。同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于经济激励实现环境优化管理的一种政策工具。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完全采用产权明晰化的方式。只能在极端的条件下达到最优排污量。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总排放上限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分配排放权和排放权的贸易制度。在理想的状况下,也可以采用产权管理途径。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 优美的“庇古税”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从理论上说,庇古税是优美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却横阻着一道道的难题。其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应为诸多难题中的难中之难。 信息不充分使得最优税率的确定遇到很大的团难,这样就有可能使我们所确定的税率并非帕累托最优。实行庇古税就是要解决外部成本内部化问题,这就需要准确地知道边际外部成本(MEC)和企业的边际私人净效益(MNPB),以此作为制订最优庇古税的依据。这里,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尤为重要,它是制订庇古税的前提条件。所谓边际外部成本,实际上是指受害者的边际福利的损失,这样一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就需要从污染的物理性损害转换到人们对损害的反应和感受。并且要以货币形式来加以计量。这一复杂的过程,在理论上称其为“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在张帆(1998)看来,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转换:产品生产→生产过程产生污染的剂量→污染手在环境中的长期积聚→环境中污染物的暴露→由暴露所带来的损害→损害的货币成本。 显然,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存在着这样两个困难:1.诸多环节转换的复杂性;2.认识的偏好、不同利益集团的选择倾向都有可能引致对信息理解的差异性。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存在企业向政府如实报告其私人成本和效益的激励机制。这就需要由政府对企业的排放量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监测,其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有可能使得碳税的征管成本大到得不偿失的地步。 还有,征收碳税不致成为控制企业进入的障碍,尤其在经济处于上升期的扩张阶段,新企业的进入,必然会增加排放总量,使边际损失加大。同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统一税率的作用也会相应弱化(Davicl,1973)。而且,征收碳税必然会给不同的利益集团带来不同的影胸,利益的不平衡会相应影响社会公平问题。Symons(1994)和Smith(1994)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碳税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多数分析结果认力,相对高收入家庭而言,低收入家庭用于燃料的支出比重较大,因而会由于碳税的征收遭受较大的损失。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征收破税还将给一些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欧美国家的工商界要求政府对脆弱工业部门,如煤炭工业实行免税措施。 庇古税局限性的存在是必然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实施。更何况,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没有缺陷的事物,追求彻底的完美有可能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倘若,我们不是要求信息的绝对准确(这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的),信息问题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障碍。至于征税中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则取决于政府税制设计的具体思路。无论如何,在存在外部放应的情况下,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为达到帕累托最优,向温室气体排放者征收碳税,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不失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是排污收费制度,197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变化领导小组的《环境工作变化工作汇报要点》,这是中国政府首次颁发的排污收费的正式文件。1979年9月颁布的《环度保护法(试行)》,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 1982年2月5日,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排污收费暂行办法》,并于当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行,意味着排污收费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运行。从政策含义上看,这一制度规定所依据的经济激励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类似于“排污者付费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庇古税多有类同之处,如政府干预、仅涉及排污方、不考虑产权问题等。但在实际上,却与庇古税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因为排污标准并非一定是帕累托最优,而且收费率也不是基于边际收益与边际损失之间均衡作为依据的。但无论如何排污收费制度,在控制环境污染的恶化上,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然而,从现实与发展看,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控制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却需要在政策研究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从长远计,有关碳税开征的问题似可展开讨论。如有无征收必要,征收有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在税制设计上怎样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等。在笔者看来。虽然庇古税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还将对一些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造成一些影响,但中国在制定减排温室气体政策措施时,应将碳税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加以考虑。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