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癌症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抗癌成功而活下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即使不再需要治疗,复发的阴影还是持续跟着他们。但美国《运动与运动医学与科学》(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发现,只要每周固定锻炼,持续8~12周左右,就可以降低早期乳腺癌、大肠直肠癌和摄护腺癌的复发风险。
这份2019年的报告显示,与没有癌症的人相比,得过癌症的人因为接受过大量的治疗,所以在刚结束治疗之后,身体机能、生活质量都是明显下降的。相对的,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肌肉量、骨质、心肺功能都偏低,所以也会比一般人更快老化,面临心血管疾病、肌少症、骨质疏松的风险。
所以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疗程结束后的「运动」,就是回到正常生活、正常体格的一个关键。而这份报告显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至少维持8至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可以降低诊断为早期乳腺癌、大肠直肠癌和摄护腺癌的个体因癌症而致死的风险。
而报告也显示,其实在癌症治疗期间、或是之后进行运动,都可以改善疲劳、焦虑、沮丧、身体机能、生活品质,而且大家害怕的淋巴水肿也不会几乎发生;基本上只要照着运动指南,都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的机率。
不过报告也强调,虽然这份报告是用早期乳腺癌、大肠直肠癌和摄护腺癌来做观察研究,但其实可以适用不同的癌症患者,但要特别注意身体的状况,如果已经明显消瘦,或是有合并其他慢性病,还是咨询自己的主治医师再做运动会比较好。
开始治疗前的患者,建议先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开始,慢跑、游泳、徒手深蹲、开合跳等,让体能维持在一定的状态,可以顺利的度过化疗的疗程;而接受治疗时,无论是化疗、标靶,都容易产生疲倦、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拉筋,或是在床上练习运动。
结束治疗之后,就可以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频率、时间,能跟一般人的强度差不多,报告表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含跑步、游泳、骑脚踏车等,而如果是瑜伽,对于增加体力、消除疲劳的效用比较明显,其他增加肌肉或是骨质的效用比较不明显。
而除了有氧运动之外,增加每周2次的阻力训练,可以增加效果,但每次至少要做2组循环,每组要8~15下。每1下要做最大抗力的60%,比如用尽全身力气可以举起50公斤,那在练习的时候就要举30公斤的重量。
另外,因为手术或是化疗等治疗结束之后,可能会有一些肌肉僵硬、神经病变的情况,也可以寻求物理治疗的协助,做一些拉筋,或是筋膜伸展的运动。或是也可以参考瑜伽的招式,但如果有任何疼痛都要马上停止。
期刊小档案
《运动与运动医学与科学》(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是一本月刊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涵盖体育与运动科学研究。它成立于1969年,由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代表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出版。
外文期刊库,英文简称NSTL,是一个收录世界各国重要学术期刊的数据库。那么英文期刊有哪些呢? 1、 社会类:《人物》、《时代》、《财富》、《娱乐周刊》与《福布斯》 2、 科学类:美国的《科学》杂志与英国的《自然》杂志,大众化的期刊有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探索》与《大众科学》等杂志。 3、 体育类:美国的《高尔夫文摘》、《高尔夫杂志》、《体育新闻》、《体育画报》和《ESPN杂志》 4、 艺术类:美国的《滚石》、《首映》与英国的《帝国》杂志。 5、 综合类:美国的《读者文摘》、《环球》及《现代文明》。 以上就是关于英文期刊有哪些的内容介绍。
《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定位为“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每月1日、15日出版,每期112页全彩印刷,全国发行。
《新周刊》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曾获“中国最美期刊”奖、“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奖项 。
杂志版块
语录
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有趣的判断,一种鲜活的解读,两周的时事世态。从杂志的“语录”到图书版的“年度语录”,它已成为最个性化的“中文甜点”,既是有趣的时事生活记事本,亦是创意人群的案头参考文献。
锐词
摘选当下社会的流行热词,洞察微妙的社会心态,为急速变化中的中国社会寻找某种有意味的分析尺度。
不是。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简称上视,是民办二本,前身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脱离副部级复旦大学隶属关系,从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改制为普通民办高校,并更名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学校位于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水系环绕、芳草如茵,小岛风情、绿树成林,美丽校园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派人文艺术氛围和青春气息。
扩展资料: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位于图文信息中心内北侧,分上下两层,藏书近20万册,其中建筑、绘画、雕塑、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摄影、电影、表演等艺术类专业图书占到近1/3。
原版艺术类专业外文图书2000多册,原版外文期刊18余种;另藏有各类电子图书5万册。并藏有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资料和光盘资料。
馆藏的多媒体资料包括馆藏的多媒体资料包括以数字化视频节目为主要内容的视听点播系统、数字化电影资料库、超星名师讲坛和全国文化工程共享资源。数据库则包括万方论文库和万方期刊库等。
2、学术期刊
《艺术世界》是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威尼斯双年展 (Biennale de Venice)中国馆合作期刊;栏目包括专题、人物、幕后、新媒体、阅读、纸上展览、专栏、松鼠看艺术、读图等。
2014年,该校协办的《艺术世界》 杂志获“2014 中国最美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是属于艺术类一本,学校有只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二本专业该专业不属于艺术专业。
1、《VOGUE》
《VOGUE》期刊是由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出版发行的一本期刊。创刊于1892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广受尊崇的一本综合性时尚生活类杂志。杂志内容涉及时装、化妆、美容、健康、娱乐和艺术等各个方面,被奉为世界的Fashion Bible(时尚圣典)。覆盖到当红流量小花、超模名模、影视大腕,今年突破性地穿插网红人物刊页。
2、《时尚芭莎》
全球著名的时装杂志《HARPER'S BAZAAR》,创刊于1867年,是全美第一本时装杂志,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全球拥有多个国际版本。一本风格内敛自省,历史年代悠久的老牌杂志。《时尚芭莎》的定位:在中国,其读者定位为25岁以上,高收入,高品位,阅历丰富,热爱时尚,追求完美的成功女性作为最权威的高级时装杂志。
3、《瑞丽》
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平面期刊,早期的画面偏日韩系,模特的穿衣妆容有刻意强调甜美。随着大量时尚杂志的涌入和竞争,整体风格进行转型,成立的专属模特经纪公司重在筛选培养独特面孔。广告推行和电子商务的接轨使其更富多元化,内容大幅创新。
4、《Marie Clair嘉人》
《marie claire》杂志由Jean Prouvost在1937年于法国创刊。从2002年,《嘉人Marie Claire》中文版创刊。《marie claire》是公认的理解和诠释时尚领域的先驱。将时尚和美容、家居装饰以及高质量的报导结合在一起,是世界著名高档女性期刊之一。
5、《Cosmopolitan》
创刊于1886年,以大胆、风趣的美国风格出道。《时尚COSMO》创办于1993年8月,与世界名刊《COSMOPOLITAN》杂志版权合作。《Cosmopolitan》相信自信认真的女性最美,她以女性的角度大声说出女人要的是什么,从男女关系、工作、个人成长的趣味文章,到流行时尚、彩妆、塑身等精采图片,她让自己的读者成为兼顾知性与性感的现代女性。
英文国际期刊排名靠前的前十强:时代 美国1923年创刊|(做英语阅读理解和听力经常会出现,哈哈)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 美国1888年创刊(画面很美)财富 美国1930年创刊(很权威的500强出品者) 美国1892年创刊(紧跟时尚潮流) Economist经济学家 英国1843年创刊(我们习惯叫经济学人,二笔三笔素材很多来自这里)花花公子 美国1952年创刊(没见过,不过这个品牌的服装和配件还有箱包挺有名) FAIR名利场 美国1913年创刊新闻周刊 美国1933年创刊 法国1945年创刊连线 美国1993年创刊另外还有:男人帮 英国1985年创刊||(有衣服的牌子是这个牌子,还有一部电视剧,哈哈) FACE脸孔 英国1980年创刊滚石 美国1967年创刊 New Yorker纽约客 美国1925年创刊(这个我知道,你可以看彼得海斯勒,《江城》和《寻路中国》两部小说,他是签约作家)福布斯 美国1917年创刊(我觉得这个比前面几个有名啊,哈哈)人物 美国1974年创刊
JISSR IJPEE他们家好像现在又有12个英文国际期刊可以知网检索了,只需要800块,一篇。一个月就能知网检索到了。快的很你可以上他们的网站上看看,直接百度搜索JISSR 或者IJPEE就行了
我今年4月发了一篇《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前一段时间刚收到的书,国内的知网也有收录,一年4期,还有纸质期刊,看着质量不错。我投的这个邮箱,你可以试试。
中国卡通、知音漫客······
有一本杂志叫美术界还可以。
主流权威的美术杂志————中国美协核心期刊:《美术》杂志 中国美协《国画家》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美术专业期刊:《中国美术》美术家杂志社:《美术家》天津美术学院主办:《中国书画报》辽宁美术出版社主办:《美术大观》《画廊》《当代美术家》《美术界》《中国美术》《国家美术》等等……美术设计类较好杂志《艺术设计》《包装与设计》《视觉》设计类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是,是国家级期刊。原上草论文
随着癌症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抗癌成功而活下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即使不再需要治疗,复发的阴影还是持续跟着他们。但美国《运动与运动医学与科学》(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发现,只要每周固定锻炼,持续8~12周左右,就可以降低早期乳腺癌、大肠直肠癌和摄护腺癌的复发风险。
这份2019年的报告显示,与没有癌症的人相比,得过癌症的人因为接受过大量的治疗,所以在刚结束治疗之后,身体机能、生活质量都是明显下降的。相对的,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肌肉量、骨质、心肺功能都偏低,所以也会比一般人更快老化,面临心血管疾病、肌少症、骨质疏松的风险。
所以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疗程结束后的「运动」,就是回到正常生活、正常体格的一个关键。而这份报告显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至少维持8至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可以降低诊断为早期乳腺癌、大肠直肠癌和摄护腺癌的个体因癌症而致死的风险。
而报告也显示,其实在癌症治疗期间、或是之后进行运动,都可以改善疲劳、焦虑、沮丧、身体机能、生活品质,而且大家害怕的淋巴水肿也不会几乎发生;基本上只要照着运动指南,都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的机率。
不过报告也强调,虽然这份报告是用早期乳腺癌、大肠直肠癌和摄护腺癌来做观察研究,但其实可以适用不同的癌症患者,但要特别注意身体的状况,如果已经明显消瘦,或是有合并其他慢性病,还是咨询自己的主治医师再做运动会比较好。
开始治疗前的患者,建议先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开始,慢跑、游泳、徒手深蹲、开合跳等,让体能维持在一定的状态,可以顺利的度过化疗的疗程;而接受治疗时,无论是化疗、标靶,都容易产生疲倦、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拉筋,或是在床上练习运动。
结束治疗之后,就可以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频率、时间,能跟一般人的强度差不多,报告表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含跑步、游泳、骑脚踏车等,而如果是瑜伽,对于增加体力、消除疲劳的效用比较明显,其他增加肌肉或是骨质的效用比较不明显。
而除了有氧运动之外,增加每周2次的阻力训练,可以增加效果,但每次至少要做2组循环,每组要8~15下。每1下要做最大抗力的60%,比如用尽全身力气可以举起50公斤,那在练习的时候就要举30公斤的重量。
另外,因为手术或是化疗等治疗结束之后,可能会有一些肌肉僵硬、神经病变的情况,也可以寻求物理治疗的协助,做一些拉筋,或是筋膜伸展的运动。或是也可以参考瑜伽的招式,但如果有任何疼痛都要马上停止。
期刊小档案
《运动与运动医学与科学》(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是一本月刊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涵盖体育与运动科学研究。它成立于1969年,由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代表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出版。
美国刊载有果树专业文章的综合或专业刊物,主要有:①《美国园艺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美国园艺学会编辑出版,双月刊。其前身为《美国园艺学会会报》,1903年创刊。自创刊年起至1968年共出93卷,从第94卷(1969年)起改为现名。每期发表40~60篇有关果树、蔬菜、花卉的研究论文,为美国主要的园艺学术刊物。②《园艺科学》(Hort Science),美国园艺学会编辑出版,1966年创刊,双月刊。包括果树、蔬菜等方面内容。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论坛、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和新品种,以及年会论文摘要、专题讨论会论文、学会动态、书评等。③《美国葡萄酿酒与栽培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美国葡萄酿酒与栽培学会编辑出版,1954年创刊,季刊。主要发表葡萄酿酒和栽培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④《果树品种杂志》(Fruit Varieties Journal),美国果树学会出版,1946年创刊,季刊,主要刊登果树品种表现、述评等文章。⑤《园艺评论》al Reviews),1979年创刊,年刊,每年由不同的专家编辑,发表包含果树专业的高质量园艺综述文章约10篇。⑥《美国果树栽培者》(American Fruit Gro-wer),1880年创刊,月刊,为普及性刊物。⑦《西部果树栽培者》(Western Fruit Grower),1954年创刊,月刊,为普及性刊物。⑧《柑橘业杂志》(Citrus Industry Magazine)1920年创刊,月刊。⑨《现代桃树》(Peach-Times),1956年创刊,一年出版12期。⑩《山核桃》(Rtean Quarterly),1976年创刊,季刊。此外,还有多种刊物,如华盛顿州出版的《好果农》(Good-fruit Grower)、《美国苗圃家》(American Nurseryma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