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比较好,学科建设比较全面,下面是滁州学院和巢湖学院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滁州学院:滁州学院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硕士737人。
2、巢湖学院:有教职工95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67人,硕士以上学位81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
二、学科建设:
1、滁州学院: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
2、巢湖学院: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
三、科研成果:
1、滁州学院: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
2、巢湖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3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滁州学院、百度百科—巢湖学院
高考参考书《色彩头像》 詹学军 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高考参考书《美术鉴赏》 陈 琳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教材《印刷工艺》 孟卫东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教材《插图艺术》 盛 容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教材《巫俊画集》 巫 俊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画集2005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艺术状态与艺术创作》 吴冬声 第一 《美术观察》 2005(6)98 E类《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几种倾向》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5(8)150 E类《幻想的浪漫——乔尔乔纳的画》 杜俊萍 第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127-128 省级《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 孟卫东 第一 《中国油画》 2005(4)79-80 国家级《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李锦胜 第二 《造型艺术》 2005(3)18-23 国家级《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余 超 第二 《铜陵学院学报》 2005(1)126 省级《零距离接触中国前卫艺术》 孟卫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5,7(3)19-21 省级《浅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 孟卫东 第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05,20(1)65-66 省级2006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意象油画”之我见》 翟 勇 第一 《美术》 2006(2)94-95 D类《罗工柳的绘画艺术》 巫 俊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10)156 E类《大编组站》 巫 俊 独创 《中国油画》 2006(5)专版介绍 国家级《寻找自我》 巫 俊 第一 《中国油画》 2006(5)51-54 国家级《探询、跨越《 巫 俊 第一 《中国美术教育》 2006(5)32 国家级《读<潇湘奇观图>——兼谈米氏山水模糊美》 李锦胜 第一 《国画家》 2006(5)66-67 国家级《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的东方意韵》 高 飞 第一 《美术》 2006(1)106-113 D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 飞 第一 《国画家》 2006(6)64-67 国家级《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 高 飞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6)692-698 省级《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 高 飞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2)140-141 省级《我以世界的变迁作为我的故乡——谈生活时域中艺术的有效性》 鹿少君 第一 《美术观察》 2006(5)113 E类《远去的颂歌:〈毛主席去安源〉》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7)143 E类《虹桥遗梦》 鹿少君 第一 《国画家》 2006(1)73-74 国家级《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语境功能》 鹿少君 第一 《装饰》 2006(7)124 E类《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 詹学军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0)90-91 省级《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的意义》 詹学军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4-107 省级《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于安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2)118-126 省级《中国画教学浅析》 吴冬声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3-144 省级《试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共赏”》 花 永 第一 《国画家》 2006(2)72 国家级《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 花 永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366-368 省级《赛西莉·布朗——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女画家》 贺 靖 第一 《世界美术》 2006(2)45-50 E类《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对高师美术院校色彩教学的一点思考》 贺 靖 第一 《中国教育导刊》 2006(11)33-34 省级《看杜马斯作品中的童话与电影》 贺 靖 第一 《新视觉艺术》 2006(1)44-46 省级《论确立艺术质量标准的四个前提》 余 超 第一 《艺术探索》 2006,20(2)37-38 省级《论数码插图艺术》 孟卫东 第一 《装饰》 2006(1)119 E类《查莱斯·帕切特的油画艺术》 陈克义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9)157 E类《少女》《穿红衣服的少女》(作品) 陈克义 创作 《文艺研究》 2006(10)插 E类《具像主义油画教学浅析》 陈克义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8-111 省级《浅析公共艺术》 盛 容 第一 《雕塑》 2006(4)48-49 E类《浅谈皖南木雕与家具的修复》 盛 容 第二 《美术向导》 2006(2)78 省级《在继承传统中的求变化——画家朱宝善的成功之路》 盛 容 第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8(3)93-94 省级《现代雕塑与刘开渠》 盛 容 第一 《中国教育》高教版 2006(4)89-90 省级《浅谈中国民间年画》 盛 容 第一 《安徽日报》 版 省级《现实主义与儒家思想》 陈 琳 第一 《金陵百家油画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6年 省级《浅析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李 颖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5-147 省级《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谭书龙 第二 《安徽史学》 2006(6)41-47 省级《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第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4)14-19 省级《空间》 吴同彦 第一 《国画家》 2006(6)发表作品 国家级2007年元月至7月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感悟“意象”》 翟 勇 独撰 《中国油画》 2007(2)36 国家级专版介绍作品 翟 勇 独创 《中国油画》 2007(1)69-70 国家级作品两幅 巫 俊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1)专版介绍 E类《董希文的油画艺术》 高 飞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171 E类《欧洲之行叙画》 高 飞 独撰 《世界美术》 2007(2)86-88 E类《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历程》 陈克义 独撰 《文物天地》 2007(7) 省级《图示、品格和精神——三林的徽州梁柱系列》 陈克义 独撰 《美术时空》 2007(5) 省级《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滁洲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徐冰的版画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5)152 E类《镜子中的时空观念》 陈克义 独撰 《美术观察》 2007(5)112 E类《朱德群和抽象绘画艺术》 盛 容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2) 省级《笔底水彩放光华》 盛 容 独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文字创意设计中的“形”和“意”》 盛 容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 E类专版介绍作品(2幅) 盛 容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6) E类《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 吴冬声 独撰 《国画家》 2007(3)78-79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桑建国 独撰 《国画家》 2007(1)36 国家级三整页彩图作品专题介绍 桑建国 独创 《国画家》 2007(1)8、20、21 国家级《康·麦·马克西莫夫与阶段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于安东 独撰 《艺术与教育》 2007(1)16-23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中师范美术教育现状》 于安东 独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报》——博士论文版 2007(1)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鹿少君 独撰 《新视觉艺术》 2007(1) 省级《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艺术设计也是生产力》 鹿少君 独撰 《皖西学院学报》 2007(3) 省级《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玉龙 独撰 《中国教育与管理》 2007(2) 省级《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刘玉龙 独撰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 省级《高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人才培养》 朱德义 独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3) 省级《中国山水画生命精神探微》 宛俊勇 独撰 《安徽文学》 2007年(3) 省级《浅析中国风景画之美》 宛俊勇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年(4) 省级
一、结构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诚信承诺书、使用授权说明、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等。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采用学校规定的统一封面,封面上应填写论文题目、学院、专业、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论文字数、完成时间等。
2.题目
题目应简短、明确,字数不宜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另加副标题。
3.摘要
中文摘要应以简练的语言介绍论文概要、作者的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中文摘要一般应在300—400字,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语句通顺,语法正确。摘要设在论文题目的下面,注意保留适当的间距。
4.关键词
关键词是用以表述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应使用国家规范的标准。关键词数量一般3—5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5.目录
目录作为论文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号,并标明页码;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它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而形成论点。论据应力求准确、完整、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体的格局及行文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表达需要,灵活掌握。
绪论或引言是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起因、意义、目的、涉及范围、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识空白、理论分析的依据、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际设计的概述,以及文中拟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解释。
结论是论文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表述要精炼、完整、准确。要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见解、新发现和新发展,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规范、缩略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无标准可循,应采用本学科或专业有关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如不得已必需引用某些未公知公用的、不易为同行读者理解的或系作者自行拟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等,均应一一在首次出现时加以说明,并给以明确的定义。
正文中标题的层次应按规范的层次序号标出,可采用1.,,或一、(一)、1、(1)。
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考虑具体使用,原则上每个学院应相对统一。
7.参考文献
作者直接引用他人观点,文中必须用“”标出。参考文献按引用的顺序标注序号(同一参考文献,只标注一个序号),统一列在正文的末尾。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详细列出。
8.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中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
9.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
10.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学习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
二、撰写规范
1.书写:使用word排版打印输出。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
2.标点符号:按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术语: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度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所须使用的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数目不大的数字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不宜写成“研究得出2点结论”。大约的数字可用中文或阿拉伯数字,如“约四百个”,也可写成“约400个”。
6.标题层次:全部标题层次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7.注释: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一律采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不可采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1)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后转行,如做不到这一点,可在数学符号(如“+”、“-”号)后转行。
(2)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按全文统编序号,也可按章单独立序号,如(49)或(),采用哪一种序号应和文中的图序、表序编法一致。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3)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写成“由式(1)可见”,而不写成“由1可见”或“由第1式可见”等。
(4)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平列在一行而用斜线分开时,应注意避免含义不清。
(5)公式中分数的横线要写清楚。连分数(即分子、分母也出现分数时)更要注意分线的长短,并把主要分数和等号对齐。
9.表格
(1)表格必须与研究内容切实相关,应有标题和序号。标题写于表格正上方,序号在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标题,标题末尾不加标点。
(2)全文表格应统一编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跳缺。
(3)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多项大表可以分割成块,多页书写,接口处必须注明“接下页”、“接上页”、“接第×页”字样。
(4)表格应放在正文恰当位置,不应超前和过分拖后,过大可作为附件附后。
10.插图
(1)插图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洁美观,可以用计算机绘图。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无关或与正文脱节。内容上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
(2)每幅插图应有题目和序号,全文插图尽量统一编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跳缺。
(3)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
(4)各类线条图应在描图纸或洁白图纸上用墨线绘成,墨色要浓,线条要光滑。一般不使用方格坐标纸或有色纸画图。
11.参考文献:标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
三、指导规范要求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论文(设计)情况,认真做好指导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程指导,严谨治学,平等对待。
2.指导须分阶段进行,不得少于五次。除特殊情况外,须有与学生面对面指导与交流的次数和时间,每次指导须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并认真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记录表》。
四、评阅规范要求
1.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下进行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检测,文字复制比≤30%视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须重新修改论文直至达到合格要求,并提交相应论文(设计)的检测报告。
2.经检测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交指导教师评阅,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由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至教研室,由教研室确定评阅教师进行评阅。
3.评阅教师在接到评阅任务后按评阅内容(要求)及时对论文(设计)进行评阅,在规定时间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同行教师评阅意见表》。
五、答辩规范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学院自行组织,可采取集中或分组形式进行,答辩组成员由至少三名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和一名答辩秘书组成。
2.答辩须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由答辩小组成员负责填写,学生本人不得填写。
3.答辩记录表须有答辩成绩并经答辩小组成员签字确认,纸质材料交由学院统一保管。
六、成绩评定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成绩采取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等级制,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成绩(40%)、评阅教师成绩(30%)、答辩成绩(30%)等综合评定,填写《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综评表》及《巢湖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评定意见表》。其中,优秀率控制在15%;良好率由学院视学生实际确定;不及格的论文(设计)原则上应有一定比例。学生须参加论文(设计)答辩后,方可评定最终成绩;未参加答辩不得评定成绩,视同答辩未通过并组织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视为答辩未通过,不再另行组织答辩。
七、打印规范要求
论文终稿应按照有关规定用A4标准纸打印输出,一般应有篇眉,力求整洁、清晰、美观。从正文首页开始应添加页眉页脚,单页页眉使用“巢湖学院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标明,双页页眉为论文或设计题目,页脚中间加注页码等。
八、存档规范要求
1.存档内容:
学院存档材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袋(装订成册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含综合评定意见表以及必要的软硬件材料等)、工作方案、工作总结、选题及成绩汇总表、质量评析表、指导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指导工作量及答辩工作量统计表等。工作结束后,学院须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相关工作材料以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档按照要求整理好报教务处备案。
2.存档期限:六年。
不是核心期刊,就是一般学报。《巢湖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巢湖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巢湖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全年出版六期,文科四期,理科两期。文科版常设主要栏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理科版常设主要栏目:数学与统计、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体育等。设有“环巢湖研究”“创新创业研究”等专题研究特色栏目。
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历史·文化、艺术研究、图书·情报·文献、研究生论坛以及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和工程技等。
绪 论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Layout Design in Animated Film and Video)是除角色以外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场景不是简单的“背景”,它是随着故事内容的展开,围绕在动画的主体角色周围,与角色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包括角色所处的生活场所、陈设道具、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等等,甚至还包括以社会背景而出现的群众角色,这些都是场景设计的范围,都是场景设计要完成的设计任务。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既要有高度的创造性,又要有很强的艺术性,是展开剧情、刻画人物的特定空间环境。一方面需要艺术创作,另一方面要通过绘画手段进行绘制。场景设计是整个动画影片创作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创造力、艺术性是否丰富、周到和仔细,是能否成就一部完美影片的关键。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独特的创造力,可以决定其影片表现的民族文化、时代背景和题材的广泛性,完全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加精彩奇幻的壮观景象。抛开技术层面的因素,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创造力还体现在对于设计者的要求,无论从题材和独特复杂程度,都要求人们用丰富的创意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这也应该是目前国内动画人所重点培养的特质。 有人说,《千与千寻》的诞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并不仅仅在于当年的300亿日元高票房,而更多的是因为它丰富精彩的动画场景,让告别了纯真年代的成年观众都为之神魂颠倒。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奇特的空间,观众可以任凭自己想象的思绪畅游于天地间而独立于天地之外。人类摆脱不了好奇的天性,当那个隔开两个时空的幽黑狭长的隧道出现时,渴望踏入隧道一探究竟的不单只是千寻的父母,还有我们这些幕前观众。 宫崎骏将隧道的另一边定位于一个完全有别于现实的空间,在这里,一切的荒诞不羁都可以得到认同。古香古色的钟楼,金碧辉煌的客船,赫然屹立的大浴场,一身和式装束的蛙男侍女,千奇百怪的众神灵等一系列的场景设计,无不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就将以《千与千寻》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动画场景设计的创造力。 一、表现题材的创造力 动画影片的表现题材多种多样,甚至不受局限,有着其它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所以,我们还把它看作是继建筑、雕塑、绘画、舞蹈、音乐、戏剧、电影、电视等之后的第十艺术。表现题材最多的主要是情感类、魔幻类、搞笑类、剧情类等等,而宫崎骏的系列动画多以情感类、魔幻类为主,以此引导大家去思考“人生”。在他的作品中,从来没有清晰地出现过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式的“人生”画面,永远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应既成的人生事实。宫崎骏所做的只是在不停的创造,创造出一个个奇异而虚幻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各有特点和志趣的角色人物。然而,在这样的千变万化之中,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只有一样,那便是“人生”。通过这样的设定,观众可以尽情感受那一个个又潇洒、又丰富、又清澈、又可爱多情的主人公,甚至可以置身于那一幕幕奇幻、紧张、温暖、冷峻和幽默的场景之中,感受那一系列的视觉冲击,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去思考自身那个最纯洁和最童真的本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场景设计想象力丰富、创意广泛,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奇幻色彩的动画影片。 对人类世界的反省是宫崎骏电影的永恒主题。《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也不例外,通过千寻与父母误入灵幻世界,又因贪婪而冒犯神灵,纯真的千寻在白龙的帮助下与汤婆婆签订契约,从而获得工作的机会来替父母赎罪。宫崎骏还将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渗透在影片的各个角落,使其整体上依然唤起观众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环境污染和大自然破坏的担忧,间接地将人类与自然这个主题呈现给大家。比如白龙被汤婆婆控制,原本也是因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所致;河神变成肮脏的腐烂神,洗浴后吐出的各种城市工业垃圾等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中,不断提到忘记名字这件事儿,白龙就是因为忘了自己的名字,而不知道来自何方,该去哪里。千寻也不例外,故事自始至终都是在围绕着名字的得失。人类正失去被赋予的合法身份,曾经拥有的命名权,已掌握在天神手中,人类是因自私而忘记了付出和献身。与其说千寻替父母赎罪,不如说她是在代替整个人类赎罪。 这部影片的表现题材,以及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在于灵幻世界中人类与动物、自然的互换。在这里,人类失去固有的社会地位,成为奴隶,而青蛙、鸡雏等上升为神灵。人类要为在现实生活中所做的一切违背自然的事情付出代价,只有通过用爱才能来补偿这一切。在“油屋”这个供神灵们洗澡休息的幻境之城,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占有欲和控制欲极强的汤婆婆,对他人再怎么凶残,而在面对宝宝时也是温柔体贴的,这些都是在给大家一种暗示:人类的希望只存在于仁爱之中。整部影片呈现出超凡的视觉体验,从千寻一家走入神秘隧道开始,到走出隧道结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画面语言展示母体中的再生与净化,展示了人类与神灵向本源的回归。二、场景设定的风格化 动画影片的场景设定对影片的创作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千与千寻》能够风靡亚洲、走向世界,与其独具匠心的对于日本文化背景的设定是密不可分的,它不仅充分满足了现代人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好奇,也潜移默化地将日本文化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该部影片主要的场景都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公园的环境设计的,建造于九十年代初的江户东京建筑公园是宫崎骏的灵感来源,而公园里的澡堂、酱油店、居酒屋和文具店等等,都是日本七八十年前的古典建筑,澡堂子变成了影片中的汤屋,文具店摆放文具的抽屉则成了汤屋中的药柜,这一切都是从生活中酝酿出来的想象空间。 除了建筑环境的场景设定之外,在《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中出现的群众角色造型,同样是动画场景设计的一部分。日式的古典之中掺杂着现代社会的气息:浴场的客人们上下乘坐的是电梯,前台的掌柜和老板通过电话联系,河神洗去污垢吐出来的是自行车和现代工业垃圾。里边的各路大神,穿戴的都是传统日式服装,甚至千寻与汤婆婆签约后,也换上了传统的日式工作服。在夜晚到来时,|“油屋”及周边饭馆的繁荣景象,应接不暇的各路神仙客人,充实着整个荧幕,代入感极其强烈,甚至会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油屋”不是现实中的澡堂子,来洗澡的神灵也不是现实中的客人,但却又让我们感到如此亲切,似曾经相识。这便是场景设定风格化的魅力所在。 (一)场景中的陈设道具 陈设道具,是指场景中的陈列摆设和影片角色人物所使用的物件。它不仅具有叙事和辅助表演的作用,还能够刻画人物角色的身份、心理、性格和情绪等。 《千与千寻》开篇阶段,当千寻在白龙提醒下回到饭店,却发现父母已变成了猪,周围吃完的残羹剩饭和餐具一片狼藉,间接烘托和表现出了人类的贪婪和欲望之大,又恰巧与千寻惊恐的表情和紧张的情绪相呼应。 交代人物的身份,是场景陈设道具的基本功能,通过这类场景我们可以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当千寻通过电梯到达“油屋”的顶楼,面对一道道高大而金碧辉煌的门,千寻显得如此渺小,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这里就是“油屋”主人——最高统治者“汤婆婆”的住所。当特写镜头给到“汤婆婆”时,我们可以从桌面上的书籍、钱袋儿,甚至她戴满双手的各种宝石,来看出她身份有多么的高贵。 场景中的陈设道具还能烘托人物的情绪。当千寻一遍遍强烈要求工作的喊声激怒“汤婆婆”时,她桌面上的物件慢慢漂浮起来,直到爆发而四处飞溅,充分展现出了“汤婆婆”暴躁的情绪波动过程。 此外,场景中的陈设道具还具有塑造心里空间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功能。当千寻独自拎着鞋子走向列车车站时,面对远处的站台、蓝天白云和逐渐消失在水中的铁轨,表现出千寻复杂的心里状态。一方面,远处的蓝天白云和站台是对拯救白龙的希望,而另一面,逐渐消失在水中的铁轨,是对结果的未知。当无脸男跟随千寻上了列车,两人并排坐在那空荡荡的车厢里,安静且没有交流,各有所思。千寻对未来的迷茫,无脸男的空虚寂寞都被一一刻画了出来。 (二)个性鲜明的群众角色 前面提到以社会背景出现的群众角色,也是场景设计的范围之一。 动画场景设计一般都是围绕着影片主要的角色来进行设计的,而影片中的群众角色甲、乙、丙、丁……,也是场景设计的一部分,个性鲜明的群众角色,可以烘托气氛、营造特殊的环境,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影片中,千寻在白龙指引下前去锅炉房,寻求锅炉爷爷的帮助时,锅炉爷爷告诉千寻人手够用,并指向那些煤灰精灵,众多举着煤块儿的煤灰精灵,一窝风的出现在镜头当中。这些古灵精怪的煤灰精灵,就充分体现了场景设计师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直观的表达锅炉爷爷所说的不缺人手,又烘托出锅炉房的繁忙景象。后边,千寻因帮助了一个因煤块儿太重,而砸到自己的煤灰精灵,还导致这群精灵故意偷懒假装搬不动,寻求千寻帮助。这无疑又给这些精灵们赋予了灵魂,让影片看起来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千与千寻》的另一个场景中,“油屋”里的蛙男侍女,为无脸男捧上最丰盛的食物,只为了哄他开心,换取他手中的金子。无脸男从来不肯正眼看他们一眼,他变出大把大把的金子,却只愿递到千寻面前,而千寻只是一直不停的摇头,说她不要,说自己还有别的事情必须离开,与周围那些看着金子眼睛放光的蛙男侍女们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千寻跑开,无脸男失望的将金子洒落在地板上时,周围的蛙男侍女更是蜂拥而上,人性的贪婪和欲望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个性鲜明的“群众角色”,同样需要场景设计师脑洞大开,发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以便达到故事情节所需要的真实和生动效果。 四、场景设计的光影创造力 光影表现也是场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光影表现可以使剧情更加富有吸引力。以动画剧本为中心,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补充相应的光影造型,不同的光影效果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光影造型能够辅助动画场景的氛围表现,更能突显动画场景的艺术感染力。在《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中的动画场景空间、色彩、构图都是通过光影来实现的,并且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光影效果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千寻跟随父母进入隧道,紧紧抱着妈妈的胳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从身后斜射过来的逆光效果,制造出让人紧张的气氛,观众的心也跟着千寻悬了起来,穿出隧道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空旷废旧的车站,车站的窗户投射进来的阳光,不仅弥补了车站空间的空旷不足,还缓和了之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而当千寻一家带领观众走出车站,看到的是绿油油的田野、草地、蓝天和白云,这淳朴的自然风光一下又将观众紧张悬着的心完全放了下来,非常自然的将故事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刻画人物角色方面,虽然光影在直观效果和强烈程度上, 不如色彩带给人的感觉好,但光影的恰当运用,却能够在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与千寻》中,第一次正式出场的汤婆婆,从特写镜头中,围绕着她的光源来自左侧的台灯(室内光),这个主光源很近、很直接、也很硬,将汤婆婆的面部表情勾勒的很清晰,与周围阴暗的部分形成反差,从而刻画出汤婆婆的冷漠和凶狠。而之后,白龙约千寻在花园见面,千寻手捧着白龙给她的食物,目光呆滞若有所思时,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室外光)的柔和、温暖,使得千寻的面部更佳柔美动人和令人心生怜爱。 通过光影不断的制造悬念,也是使动画影片吸引观众的有效手段之一。影片中,千寻按照小白龙的指引去找锅炉爷爷,在马上进入锅炉房的时候,从里面门洞中映出闪烁的火光和晃动的古怪的影子,使得观众的心紧随着千寻,感应到一种神奇和恐惧,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即迫切的希望进入到锅炉房,但又害怕进去的感觉,非常准确地营造出锅炉爷爷和锅炉房里的悬念感。 除此之外,光影还是影片完成角色的场景动作,强化矛盾和推进高潮的必要表现手段之一。 ]五、 ]数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一)增加视觉效果不同的表现形式 广大观众朋友对于《千与千寻》这部动画影片的认可,除了其精彩的内容情节、动人的音乐之外,还有那些精美的画面,尤其本片中大量运用了数码技术,从而使动画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场景1:在千寻签好契约书,汤婆婆利用魔法夺走名字中的一个字时,就是利用数码技术实现一个无机的文字浮起的效果,并将这一个镜头与前后的手绘动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营造出文字从纸面上被剥离而渐渐离开纸面,文字的阴影也由深到浅渐渐消失。 场景2:在影片中部,腐臭神露出老河神本来面目的片段,从最初的浴池出现沸腾到老河神腾空而起,虽然不足20秒时间,但却是本片场景设计中非常精彩的CG片段之一,利用数码技术制作出沸腾的果冻般涌动的效果。 场景3: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千寻与变身成小鼠的宝宝和无面男一起乘坐列车寻访钱婆婆时,透过玻璃窗看向车窗外的风景,场景从千寻的视角出发,从她的不安的心情,飞驰的列车的速度感,在一个瞬间晃过的镜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列车行进的速度,从不同角度看到窗外的人影、站台、水波纹、远处的房子,都突破了传统动画利用画面滑动的方法展示,而是利用最先进的数码技术,呈现出更为立体的三维场景。 (二)各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 场景1:粒子生成系统的应用 千寻初到“油屋”,在小林的带领下前往汤婆婆的路上看到的大浴室场景。一个长相奇怪的神仙舒服地躺在浴盆里接受服务,还有一群正在自己泡汤的巨型小鸡,四周到处都是一片雾蒙蒙的水蒸气。在该影片中,“油屋”本来就是被设定为一个大浴室,能否真实体现水蒸气的质感,是影片此处场景设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师先做出白色部分作为蒙版,再置入水蒸气素材,然后按照水蒸气的发生源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处理,这样就能生成具有真实质感的水蒸气了。粒子生成系统生成水蒸气的材质用SOFTIMAGE公司的产品Toonz这个软件合成的。另外,在影片接近尾声,小白由龙身变化为人形,龙身的鳞片纷纷脱落飞散空中的场景,也是借助粒子生成系统完成的。 在本片的三维建模中,还大量借助使用了SOFTIMAGE/3D这个软件,比如千寻一家进入隧道前被石像拦住车的去路这个场景,就是用的这个软件。 场景2:图像变形技术的运用 在《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中,Morphing这种图像变形手法,被集中运用在腐臭神进入浴缸后大量的淤泥沿着浴缸壁流到地板上的场景。为了真实体现淤泥黏腻的质感和缓慢流动,工作人员对浴缸进行处理,一边润饰背景,一边在不同的图层中进行合成,由最初的三张图到最终得到的九张图。这个修饰的过程,大量使用了ADOBE公司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此外,本片的其它很多场景设计都有数码技术的运用实例。随着这些数码技术的使用,传统动画中那些极其繁琐和消耗时间的场景处理,从此变得简单而且易于操作。 结 论 影视动画的场景设计,不只是简单的绘制“背景”,更是不同于环艺设计。场景设计的创作,要依据剧本、人物和特定的时间线索,为影视动画提供服务。它是一门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 场景设计,是影视动画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并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完美的场景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动画影片的美感和质感、强化和渲染主题,还能够使影片的渲染效果更加丰富饱满,提升整部作品的附加值,甚至直接影响整部影片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优秀的场景设计能决定着影视动画的命脉。《千与千寻》那无与伦比的场景:传统的日式元素和细节处的异常丰富,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门上的雕花,精致的门把手,带给大家的都是层次鲜明、丰富多样的视觉享受,还有那基于现实天马行空的想象,无不体现着其独特的创造力。参考文献 (1)专著中的文献 [1] 周晓波.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与表现[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66-73 [2] 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赏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 韩笑.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海洋出版社. 2005. 66,73,118 [4] 于静宜, 张渊.动画角色与场景设计[M]. 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 22 [5] 王剑.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3. 12 [6] 秦刚. 感受宫崎骏[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47, 154, 163(2)期刊中的文献 [1] 邓时权.浅议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的氛围营造[J]. 《艺术科技》. 2016, 29 (7) [2] 乔星鹤、陈霞.浅析动画场景中的光影艺术表现[J]. 《西江月》.2013, (7). [3] 刘颖.浅析动画场景中的光影运用[J]. 《巢湖学院学报》.2014, (2). 76-80 [4] 邹勇.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视觉艺术的创建[J].大众文艺,2010(18):45-46.(3)学位论文 [1] 刘芳、张月音. 动画场景设计对角色塑造的作用[D]. 沈阳理工大学. 2013 [2] 陈伟. 场景设计在动画创作中的功能与作用[D]. 山西传媒学院动画系. 2015
近几年来,学报锐意创新,强化精品意识,以质量立刊,以特色兴刊,整体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2004 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该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收录期刊,“万方数据”(China Info)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台湾华艺 CEPS 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期刊,“北京书生数字期刊”收录期刊,“重庆维普数据库”来源期刊。
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以下是我整理的“暑期社会实践红色之旅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学校的组织下,7月11日——16日为期6天的时间里开启了我的暑假社会实践,和我一起接受实践的还有本院的其他五位同学,我们主要追寻了弥漫着浓厚红色革命主义意义的西安市、以及延安市,在这有限而极具重温历史的时间里,我不仅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以及深沉的革命传统教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宏伟的句子,在小学时期读来虽波澜壮阔,气韵十足,可不曾想象是怎样一副气势翻涌的场面,当我真正站在黄河壶口边上的时候,才领略到这句诗的神韵之处,仿佛也看到了李白当年也站在这壶口满腹诗情的样子;当我一步一步靠近壶口瀑布,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慢慢膨胀....湍急宏大的河水从天而降,心里的情结顷刻间泛滥如眼前的奔流,远远流长,我想走得更近些,用手去触摸您,让我崇敬的母亲河,您不仅养育了中华儿女,更传承了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我突然觉悟这正是我所缺少又必须得到的心境。
告别宏伟的母亲河,我们来到延安,首先我们寻访重温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在这极富历史味道的土地上,深切的感受到革命道路的艰辛,而正作为大学生的我,为何不发扬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呢,想到这,倍感惭愧。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革命领袖,虽在这露天的食堂、简陋的集体宿舍.....如此艰辛的环境下,但他们心里满怀崇高的革命使命,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赶走了入侵的日本鬼子,这是一段多么让人高歌传唱的历史传奇。如今是新的时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更要坚定住信仰,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继承伟大党人的心理斗志。虽然日子越来越幸福了,但我们决不能被裹着糖衣炮弹的“享乐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思想所俘虏。在重走这段红路的道路上,我还领悟到坚守实事求是的精神也非常的重要,在延安时期,革命伟人正是用这种精神织成的顽抗防备,人民军队才能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责任心、责任感的心理素质培养,争取做个党的优秀接班人。
在这次充满意义的实践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社会实践见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修养,也让我树立起义务服务社会的思想和坚持不懈的勇气;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人生目标,为将来更好的回报祖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探足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这个平台后面的感悟我将受用一生。
为深入了解家乡红色文化,铭记家乡红色历史,发扬其蕴含的红色精神。惜年居小分队的队员们于8月2日起分别在自己的家乡开展红色之旅。此次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范围遍及xxxxx、xx、xx、xx、xxxx、xxxx等。
8月2日,惜年居小分队的队员分别进行了全家红色动员,徒步衡水湖、走进家乡英雄(邢台新河董振堂),传承红色使命、深入解读雕塑石家庄(胜利之城),回顾家乡历史、拜访抗战老人,传唱红色精神等活动。其中,鼓动家人参与红色之旅的队员xxx在与父母交谈中获悉的老一辈人的努力让他深切地感悟到红色革命精神的力量以及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意义!登门拜访村里抗战老人的队员张运细心倾听抗战老人讲述抗日时期自己与战友的故事。虽然老人讲诉的不是很连贯,但队员xx在听完老人的故事后,捋顺其中关系,并分享给其他队员。他表示,老一辈的抗战事迹不应该只有老一辈人记住,作为子孙的下一代,理应将这些英勇事迹传唱下去!
8月3日,惜年居小分队的队员分别走进家乡的纪念馆,瞻仰家乡的纪念碑。在深入了解家乡历史的同时,向革命先烈表示自己最崇高的敬仰之心!队员xx在认真阅读学习石家庄解放纪念馆中陈设的xxx战役记录、烈士英名录等相关史料后,怀揣敬仰之心向xxx解放纪念碑后的解放者雕像行注目礼。解放者雕像后,那份历史的厚重感让他没齿难忘!队员聂向向在参观了南和县抗日战争纪念碑基座上,抗日战争时期惨烈战争的浮雕后。认真研读了基座上的文字,了解到在八年抗战期间,南和共损失人口竟高达50641人!他表示,此次南和县抗日战争纪念碑一行,让他更加崇敬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英雄们!队员xx浏览了浙江温州的中山纪念堂的展览厅内由有机玻璃篆刻的序言、孙中山先生大事年表以及少年求学,立志救国、致力革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捍卫共和、誓师北伐,鞠躬尽瘁等四个部分的图文图片资料。他表示,他看到了一个形象立体、丰满的孙中山青少年时代寻求救国真理,立志革命的鸿鹄之志,坚持武装,反清斗争的决心,为捍卫共和国而斗争的壮举!队员田蕊徒步前往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启家乡的红色之旅。其中,其全景画馆以环形巨幅画面和地面塑形,采用现代声、光、影视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辽沈战役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参观结束后,他表示新生代应该要在这些英勇的战士的激励下,努力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而不是作为社会的蛀虫来消极待人待物,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社会的挑战!
此次走进家乡红色文化的旅途,让惜年居小分队的队员们更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体会了了家乡在革命先烈的扶持下站立起来的不易!革命英雄的事迹将代代传扬下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8月9号早上,我们xxxx海之南实践队从海口出发,前往xx市红色娘子军革命基地开展我们的庆祝建党xx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xx市xx省的一个县级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琼崖革命革命根据地中心,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为琼崖23年红旗不倒建树了功勋。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支队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就在这里诞生,100多位穷苦的农村女孩子,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在伏击沙帽岭,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战火硝烟把她染成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悲壮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旗帜。
这次我们社会实践的主要活动是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采访xx旅游局的领导和红色娘子军管理单位,分发传单,问卷,横幅签名,宣传我们实践活动。9号下午,我们前往xx市政府旅游局,与旅游局的领导进行了座谈,我们每个队员各司其职,分别负责采访,记录,拍照,我的任务是进行拍照,文化局领导对我们实践队的到来十分欢迎,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各种问题,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xx市红色娘子军文化的保留和保护现状以及发展状况,并从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给我们谈了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一些优势和劣势,以及xx市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好的经验。
第二天我们前往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由于事先和xx市电视台取得了联系,电视台记者用他们的摄像机录下了我们在纪念园里活动的点点滴滴。当我们进入大门,眼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巨型石雕,这石雕由四部分组成:鸽子,斗笠,脚镣,号角。这座石雕有着特殊意义,鸽子代表和平,美好的生活;斗笠代表红色娘子军;脚镣代表妇女所受的压迫;号角代表中国共产党,整座石雕象征着追求解放。向右拐,来到了娘子军雕像前,她身穿军装,背着步枪,眼睛盯着前方。她是红色娘子军连长庞琼花,她真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英雄。
我们又来到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前,纪念馆的外形很特别,是有红星和“八一”两个大字组成。它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也有着特殊意义。在纪念馆内,里面向我们展示当年红色娘子军用过的部分实物:有草鞋,大炮,步枪,号角等等。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南府”,这“南府”是10:1的比例模仿南霸天的家造的。我们参观了水牢,那里阴暗潮湿,条件非常恶劣,这水牢就是用来关押所谓的“犯人”的地方。我们还参观客厅,卧室。在客厅里,我们又拜访了纪念园里仅存下的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并和她交谈,老婆婆虽然已经103岁了,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看着老阿婆,想到她以及她的战友们拿着枪杆子与敌人英勇奋战的场景,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我由衷地向这位老奶奶祝福,祝愿她寿比南山。最后我们去看了一场表演,节目的名称是《勇斗南霸天》。看着演员们精彩表演,我仿佛看到了红色娘子军当年与南霸天战斗的情景。
在纪念园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与纪念园园长的交谈,园长已经65岁了,但他依然尽心尽职地负责纪念园的管理,把老阿婆当成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照顾老阿婆的生活起居,这让我们很感动。在宣传红色娘子军文化方面,园长也做了很多努力,他自己主编了《百岁守望》《我的外婆——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国税椰林》《红色的景仰》等书。园长还和我们讲了好多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娘子军的动人故事,以及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并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希望我们能把红色娘子军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最后我们在纪念园里与游客们进行了互动,分发调查问卷和传单,呼吁他们关注红色文化,了解他们对红色娘子军的了解程度,并发动游客们进行横幅签名,让他们给祖国和党提出寄语和祝福。
这次实践活动进行的十分成功,由于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确定了我们队伍的队名,口号,队旗,队徽,确定了不同队员的具体任务,对实践地点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以及与相关领导取得了联系,因此整个实践行程安排的很合理,很顺利,这次实践活动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红色娘子军的精神:
一是学习她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革命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红色娘子军 为了实现这个革命目标,冲破家庭和社会重重阻力,历尽千辛万苦甚至生命垂危的关头,也毫不动摇这个革命信念,坚信革命一定胜利成功。
二是学习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红色娘子军战士能从封建专制统治的奴隶地位走向红军队伍的行列,克服没有文化,没有军事知识和生活、生理等种种困难,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成为世界妇女武装斗争史上最早的女军连队建制的红军队伍。这全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是学习她们英勇献身精神。红色娘子军平时不怕苦,战时不怕死,这是海南妇女革命本质的体现。马鞍岭阻击战斗中,10位壮士的英勇表现,她们以小队伍的牺牲保护大队伍的安全,在强敌面前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国之宝,民之源,人之气!
四是学习她们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女子军连在红军行列中既是战斗队、宣传队,又是群众工作队。她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娘子军成功的根本,精神的源泉!
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具有世界意义,她是人类争取生存、发展、自由的典范,她的影响已跨越时代,跨越国界,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建国xx多年,海南解放xx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已成为xx、xx改革开放发展的精神品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精神财富。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相信我们会把红色娘子军精神传承下去,树立起坚定不移为振兴中华民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信念,保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本质!弘扬临危不惧英勇献身的精神!履行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为人之道,为创建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文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大别山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 历程;大别山是一部画卷,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波澜壮阔的壮丽 画卷;大别山是一部部凯歌,传承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大别山是一座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大别山又一次把我们-我家在安徽,距大别山比较近,所以就和家人一起走进了大别山, 先后去了将军县红安、 黄麻起义策源地麻城、 革命老区大悟, 寻访“三 十年红旗不倒、二十二年武装斗争不断”的大别山革命传奇。
我的红色之行——大别山
大别山区安徽省岳西县的山山水水之间, 代表封建宗法文化的的家族宗祠,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机缘,在革命战争时期多半成为革命者活动聚会之所,成为红色革命遗址。汪氏宗祠建于上世纪初叶,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大小厅房五十二间,砖木结构。建筑精美,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宗祠之所以能在红色旅游的大潮中大受欢迎,是因为它作为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的革命纪念价值。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岳西发生了著名的请水寨暴动,此后红军中央独立二师 成立。地处要塞保存完好的汪氏宗祠,就成了革命军队的司令部,这支部队开辟的根据地成为大别山区最早的红色政权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青天乡境内的汪氏宗祠, 是鄂豫皖边区国共和谈旧址。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坚持鄂豫皖边区游击战争红二十八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与国民党鄂豫皖“剿共”指挥部进行和谈,双方代表就是在此祠堂内经过艰难谈判达成停战共识,一致抗日的协议。这次谈判是继西安事变后首开国共地方合作之先河,史称“岳西谈判” 。
我 的红色之行——大别山
岳西妙道山脚下的蒋氏支祠,红军二十八军长高敬亭曾多次在此主持召开会议,将士们多次在此休整。中关乡储氏宗祠,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二野三纵在此创办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 校,培训革命干部。此外,还有中关乡两处刘氏祠、头陀胡氏祠、土 门胡氏祠是都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卓越贡献。“山中无日月,世间已千年” 用这句话来描述大别山,再贴切不 , 过了。这本是片神奇的大山,从群峰中走出了上百位共和国将军;这 里本是红军红色根据地所在地,历史痕迹今天依然清晰可寻;还有鸡 公山、龟峰山等秀色,隐藏在丛林深处。也正因为它们深处茫茫大山 之中,因而基本保留着历史的原貌。可以说,在这片土地上,红色和绿色才真正实现了黄金分割。大别山与井冈山、韶山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三大策源地。1947 年 7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举扭转国内革命斗争局面,揭 开解放战争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大反攻的序幕。这是一个出将才的地方,古代的包拯、李鸿章,近代中国革命历 史上的上百位将军,还有当代科学家杨振宁,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我的红色之行——大别山
这是一个风景壮丽的地方,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天堂寨,八百里烟波浩瀚的巢湖……挺进安徽大别山,将那些沉寂在革命老区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再一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麻城&新县黄麻起义是我们探寻的第一站,从黄麻起义爆,到新中国成立,这座小城有万多人死于战火,6 万多优秀子弟参加了红军,走出了28位新中国首批将军。新县是许世友的故乡。这位新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七次参加敢死队,十二次负伤,从战士变成将军,让人一听到他的名字便心生向往。许世友的故居简朴而充满了阳刚之气。漫步在新县街头,听着导游讲述着徐向前、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陈赓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我们在不经意间又与“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鄂豫皖苏 、 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相遇了。
瑶岗——渡江战役的总指挥部 我的红色之行——大别山
有一个不应错过的地方是瑶岗———渡江战役的总指挥部。 邓小平和陈毅当年在这里,通宵达旦地分析敌情,作出对策。小小瑶岗, 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推动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参观时,从屋内简陋的 瓦罐、木桌、老式的电话机,墙上的巨幅军事图,都让人感受到当年胸怀天下的一代将帅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攻破长江 天险,横扫蒋家皇朝。看着这里的一切,我确是感概万千,伟人的非 凡也是在平凡中创造的,但那需要的是却是特有的魄力与坚定的信仰,是对革命的无限追求,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观赏这一砖一瓦,一 草一木,隐约听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言,也感 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依然长存,浸染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最后,我们还去拜访了几位当年的革命老同志,聆听了他们讲述革命岁月的艰辛,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无畏的革命斗志,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让我们深深的感动。
一、活动主题
追忆“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红色之旅
二、团队名称
xx装备制造学院深化改革观察团
三、团队组织
本团队由自控学院和人文学院分团委教师和团员青年组成20人团队进行深入实践。本团队设团长一人,副团长一人,指导教师二人。具体安排如下:团长xxx(自控学院分团委书记),副团长xx(人文学院分团委书记),指导教师xxx(自控学院辅导员),xxx(人文学院辅导员)。团队成员主要以参加青马工程培训的团学干部组成。
四、申报等级
本团队申报省级重点团队
五、活动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千千万万个优秀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六十多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呼号依然在耳边回响,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写下的一部英雄交响曲,值得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牢记。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缅怀在这场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志愿军烈士,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先烈们的卓越功绩和伟大贡献。本团队将到沈阳和丹东两地,实地学习和体会,当年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实地了解和感受,从出兵朝鲜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战役,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希望通过本次实践,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在实践中加深爱国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此外,本团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深入城镇、乡村,实地观察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感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把握和理解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六、活动过程
1.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本团队将在放假前,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利用网站、微博、校内刊物、海报等加强活动宣传。在活动的过程中,妥善记录和保存文字、照片和影像资料,注重总结成功经验,促进成果交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时时更新与报道,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
2.积极进行网络报备。本团队将在 6月27日前,将实际组建的省级级重点团队信息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官方网站进行报备,同时须将20xx年全国中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表(附件1)重点团队信息按申报等级顺序填写重点团队信息统计表(详见附件2)6月25日前报至校团委。
3.召开启动仪式。本团体在临行前,在两学院学生范围内开展20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动仪式。邀请院团委领导参加启动仪式,并为团队授旗。启动仪式上,动员全体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团队进行实践,也可以单独进行实践,扩大本次社会实践的影响面和参与度,在开学后,上交社会实践总结。
七.开展社会实践
(1)了解历史 体会变迁
观察团来到丹东著名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鸭绿江断桥”。鸭绿江断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断桥上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同学们通过断桥两侧的史话展板详细地了解了断桥的历史,并且深深地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站在鸭绿江边,仿佛还能听到爱国仁人志士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呐喊,声声震耳,不断回响;立于断桥桥头,依稀能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防线,历久弥坚,守护至今。如今,祖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和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的今天幸福富足的生活。
(2)纪念和平 缅怀先烈
观察团来到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塔,全体队员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志愿军烈士默哀,并在纪念塔下庄严宣誓。仪式结束后,观察团全体成员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内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面地回顾了抗美援朝那段历史。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热血儿女共同铺就的,硝烟散去,如今只剩下静静的耸立的纪念塔还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那段荒草蔓延中的悲壮过去,观察团成员纷纷表示一定会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3)深入企业 感受变化
观察团来到xx市xxxx泵业有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同志热情地接待了观察团,并带领观察团深入到车间、厂房和办公场所,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观察和实例讲解,让同学们对所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日后的工作方向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同学们切身地感受到,正是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xx市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才能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虽然此次社会实践为期不长,但观察团成员都收获满满,通过实地参观和用心感受,了解到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到凯旋而归的过程。通过深入城镇、企业,实地观察了各地域、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伟大发展成果。尤其是对企业、工厂的实地参观,让同学们对企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严密的机械化流水生产线、严格的企业规章制度,使同学们对实际操作技能、人际交流、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避免了毕业初期步入社会的茫然无知,并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好本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身拥有了过硬的技能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因为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才能兴邦!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八.活动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本团队积极向中国青年报投稿进行宣传,在学校网站、学生刊物踊跃公布活动成果,起到广泛宣传作用。此外,在全校青年团员范围内组织观看观看记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并且召开宣讲会向全校青年团员宣讲。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7.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1995.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摆万奇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
摆万奇,赵士洞 .1997.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
毕晓丽,洪伟 .200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
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2002.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
蔡运龙 .200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
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2004.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畅军庆,张荣南 .1997.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
陈百明 .1997.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
陈国阶 .1996.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
陈国阶 .2002.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
陈国阶,何锦峰 .1999.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
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1999.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
陈佑启,.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
陈治谏,陈国阶 .1992.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
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2001.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2005.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
方创琳,张小雷 .2001.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
傅伯杰 .1991.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
傅伯杰,陈利顶 .1996.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
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1999.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2001.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高更和 .200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1999.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
顾朝林 .1999.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
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2003.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
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2001.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
郭中伟 .2001.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
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2006.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
黄秉维 .1996.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
惠映河,蒋晓辉 .2001.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
蒋国富,白耕勤 .200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
金岚主编 .199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2004.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
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
李红鹰 .2000.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2000.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2001.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
李如忠 .2001.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
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2006.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
李晓兵 .1999.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
李晓秀 .1997.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
李秀彬 .1996.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
李祚泳,邓兴民 .1995.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
李祚泳,彭荔红 .199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
林年丰,汤洁 .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
刘昌明 .200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
刘昌明,沈大军 .1997.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
刘彦随 .2001.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
陆登櫆 .1997.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罗先香,邓伟 .2000.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
马乃喜 .1998.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
毛汉英 .1996.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
梅宝玲,陈舜华 .2003.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
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2001.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
牛文元 .1994.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2000.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
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2002.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
任志远,张艳芳 .200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1996.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 .2005.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德明,梁音 .2002.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
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200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
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200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苏维词,李久林 .1997.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
孙希华 .1999.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1999.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
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2003.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
唐剑武,叶文虎 .199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
陶骏昌主编 .1994.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
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2001.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
王立群 .1991.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1999.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
王龙 .1995.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
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2005.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让会,樊自立 .199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
王思敬,戴福初 .1997.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
王秀兰 .1999.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
文传甲 .1997.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
文传甲 .1998.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
伍黎芝 .2000.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
武永峰,任志远 .2002.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
夏军 .1999.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谢志仁,刘庄 .2001.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
徐福留 .2001.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
徐正春 .1993.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
许学工 .1996.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
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颜卫忠 .2002.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
杨桂山 .2001.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
杨天柱 .2005.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
杨伟光,付怡 .1999.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
杨志峰,徐俏等 .2002.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
姚建 .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
姚建,王燕,雷蕾等 .2006.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
叶文虎,栾胜基 .1994.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亚平,刘鲁君 .2000.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
喻良,伊武军 .2002.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
张大任 .1991.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
张合平,刘云国 .200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明 .1999.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
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2003.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1999.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
赵跃龙 .1999.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赵跃龙,刘燕华 .1994.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
赵跃龙,刘燕华 .1996.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
赵跃龙,张玲娟 .1998.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
郑新奇,王爱萍 .2000.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
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20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
朱发 .1999.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
朱晓华,杨秀春 .2002.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
庄锁法 .200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200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
Barnthous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
Blaszczynski J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Remote (2): 183 ~ 191
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Health,(5): 312 ~322
Edwards 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and Remote (4): 377 ~ 3
Farina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
Lambin E F,Baulies X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 IHDP Report [C] .Stochkholm: IGBP,11 ~ 16
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and HDP Report : IGBP
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
Turner II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之现状与对策分析 》 【作者】 刘群. 【刊名】金融纵横 2005年05期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作者】 国亮. 【刊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
3.《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对策》【作者】 洪慧. 【刊名】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
4.《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作者】 党宏明. 【刊名】 西安金融 2005年07期
5.《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作者】 姜征宇. 申希国. 【刊名】 济南金融 2005年06期
6.《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约因素及对策》【作者】 王伯芳. 【刊名】 企业技术开发 2005年07期
7.《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对策》【作者】 崔俊峰. 【刊名】 中国金融家 2005年06期
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作者】 李靖. 刊名】 决策探索 2005年06期
9.《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作者】 廖丹. 【刊名】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03期
10.《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作者】 陈璐. 【刊名】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11.贝多广.中国资金流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2.刘彪.企业融资机制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3.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14.伍中信.产权与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高考参考书《色彩头像》 詹学军 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高考参考书《美术鉴赏》 陈 琳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教材《印刷工艺》 孟卫东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教材《插图艺术》 盛 容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教材《巫俊画集》 巫 俊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画集2005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艺术状态与艺术创作》 吴冬声 第一 《美术观察》 2005(6)98 E类《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几种倾向》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5(8)150 E类《幻想的浪漫——乔尔乔纳的画》 杜俊萍 第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127-128 省级《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 孟卫东 第一 《中国油画》 2005(4)79-80 国家级《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李锦胜 第二 《造型艺术》 2005(3)18-23 国家级《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余 超 第二 《铜陵学院学报》 2005(1)126 省级《零距离接触中国前卫艺术》 孟卫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5,7(3)19-21 省级《浅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 孟卫东 第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05,20(1)65-66 省级2006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意象油画”之我见》 翟 勇 第一 《美术》 2006(2)94-95 D类《罗工柳的绘画艺术》 巫 俊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10)156 E类《大编组站》 巫 俊 独创 《中国油画》 2006(5)专版介绍 国家级《寻找自我》 巫 俊 第一 《中国油画》 2006(5)51-54 国家级《探询、跨越《 巫 俊 第一 《中国美术教育》 2006(5)32 国家级《读<潇湘奇观图>——兼谈米氏山水模糊美》 李锦胜 第一 《国画家》 2006(5)66-67 国家级《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的东方意韵》 高 飞 第一 《美术》 2006(1)106-113 D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 飞 第一 《国画家》 2006(6)64-67 国家级《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 高 飞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6)692-698 省级《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 高 飞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2)140-141 省级《我以世界的变迁作为我的故乡——谈生活时域中艺术的有效性》 鹿少君 第一 《美术观察》 2006(5)113 E类《远去的颂歌:〈毛主席去安源〉》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7)143 E类《虹桥遗梦》 鹿少君 第一 《国画家》 2006(1)73-74 国家级《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语境功能》 鹿少君 第一 《装饰》 2006(7)124 E类《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 詹学军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0)90-91 省级《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的意义》 詹学军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4-107 省级《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于安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2)118-126 省级《中国画教学浅析》 吴冬声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3-144 省级《试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共赏”》 花 永 第一 《国画家》 2006(2)72 国家级《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 花 永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366-368 省级《赛西莉·布朗——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女画家》 贺 靖 第一 《世界美术》 2006(2)45-50 E类《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对高师美术院校色彩教学的一点思考》 贺 靖 第一 《中国教育导刊》 2006(11)33-34 省级《看杜马斯作品中的童话与电影》 贺 靖 第一 《新视觉艺术》 2006(1)44-46 省级《论确立艺术质量标准的四个前提》 余 超 第一 《艺术探索》 2006,20(2)37-38 省级《论数码插图艺术》 孟卫东 第一 《装饰》 2006(1)119 E类《查莱斯·帕切特的油画艺术》 陈克义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9)157 E类《少女》《穿红衣服的少女》(作品) 陈克义 创作 《文艺研究》 2006(10)插 E类《具像主义油画教学浅析》 陈克义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8-111 省级《浅析公共艺术》 盛 容 第一 《雕塑》 2006(4)48-49 E类《浅谈皖南木雕与家具的修复》 盛 容 第二 《美术向导》 2006(2)78 省级《在继承传统中的求变化——画家朱宝善的成功之路》 盛 容 第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8(3)93-94 省级《现代雕塑与刘开渠》 盛 容 第一 《中国教育》高教版 2006(4)89-90 省级《浅谈中国民间年画》 盛 容 第一 《安徽日报》 版 省级《现实主义与儒家思想》 陈 琳 第一 《金陵百家油画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6年 省级《浅析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李 颖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5-147 省级《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谭书龙 第二 《安徽史学》 2006(6)41-47 省级《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第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4)14-19 省级《空间》 吴同彦 第一 《国画家》 2006(6)发表作品 国家级2007年元月至7月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感悟“意象”》 翟 勇 独撰 《中国油画》 2007(2)36 国家级专版介绍作品 翟 勇 独创 《中国油画》 2007(1)69-70 国家级作品两幅 巫 俊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1)专版介绍 E类《董希文的油画艺术》 高 飞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171 E类《欧洲之行叙画》 高 飞 独撰 《世界美术》 2007(2)86-88 E类《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历程》 陈克义 独撰 《文物天地》 2007(7) 省级《图示、品格和精神——三林的徽州梁柱系列》 陈克义 独撰 《美术时空》 2007(5) 省级《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滁洲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徐冰的版画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5)152 E类《镜子中的时空观念》 陈克义 独撰 《美术观察》 2007(5)112 E类《朱德群和抽象绘画艺术》 盛 容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2) 省级《笔底水彩放光华》 盛 容 独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文字创意设计中的“形”和“意”》 盛 容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 E类专版介绍作品(2幅) 盛 容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6) E类《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 吴冬声 独撰 《国画家》 2007(3)78-79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桑建国 独撰 《国画家》 2007(1)36 国家级三整页彩图作品专题介绍 桑建国 独创 《国画家》 2007(1)8、20、21 国家级《康·麦·马克西莫夫与阶段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于安东 独撰 《艺术与教育》 2007(1)16-23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中师范美术教育现状》 于安东 独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报》——博士论文版 2007(1)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鹿少君 独撰 《新视觉艺术》 2007(1) 省级《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艺术设计也是生产力》 鹿少君 独撰 《皖西学院学报》 2007(3) 省级《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玉龙 独撰 《中国教育与管理》 2007(2) 省级《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刘玉龙 独撰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 省级《高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人才培养》 朱德义 独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3) 省级《中国山水画生命精神探微》 宛俊勇 独撰 《安徽文学》 2007年(3) 省级《浅析中国风景画之美》 宛俊勇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年(4) 省级
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历史·文化、艺术研究、图书·情报·文献、研究生论坛以及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和工程技等。
高考参考书《色彩头像》 詹学军 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高考参考书《美术鉴赏》 陈 琳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教材《印刷工艺》 孟卫东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教材《插图艺术》 盛 容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教材《巫俊画集》 巫 俊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画集2005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艺术状态与艺术创作》 吴冬声 第一 《美术观察》 2005(6)98 E类《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几种倾向》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5(8)150 E类《幻想的浪漫——乔尔乔纳的画》 杜俊萍 第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127-128 省级《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 孟卫东 第一 《中国油画》 2005(4)79-80 国家级《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李锦胜 第二 《造型艺术》 2005(3)18-23 国家级《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余 超 第二 《铜陵学院学报》 2005(1)126 省级《零距离接触中国前卫艺术》 孟卫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5,7(3)19-21 省级《浅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 孟卫东 第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05,20(1)65-66 省级2006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意象油画”之我见》 翟 勇 第一 《美术》 2006(2)94-95 D类《罗工柳的绘画艺术》 巫 俊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10)156 E类《大编组站》 巫 俊 独创 《中国油画》 2006(5)专版介绍 国家级《寻找自我》 巫 俊 第一 《中国油画》 2006(5)51-54 国家级《探询、跨越《 巫 俊 第一 《中国美术教育》 2006(5)32 国家级《读<潇湘奇观图>——兼谈米氏山水模糊美》 李锦胜 第一 《国画家》 2006(5)66-67 国家级《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的东方意韵》 高 飞 第一 《美术》 2006(1)106-113 D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 飞 第一 《国画家》 2006(6)64-67 国家级《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 高 飞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6)692-698 省级《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 高 飞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2)140-141 省级《我以世界的变迁作为我的故乡——谈生活时域中艺术的有效性》 鹿少君 第一 《美术观察》 2006(5)113 E类《远去的颂歌:〈毛主席去安源〉》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7)143 E类《虹桥遗梦》 鹿少君 第一 《国画家》 2006(1)73-74 国家级《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语境功能》 鹿少君 第一 《装饰》 2006(7)124 E类《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 詹学军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0)90-91 省级《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的意义》 詹学军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4-107 省级《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于安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2)118-126 省级《中国画教学浅析》 吴冬声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3-144 省级《试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共赏”》 花 永 第一 《国画家》 2006(2)72 国家级《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 花 永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366-368 省级《赛西莉·布朗——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女画家》 贺 靖 第一 《世界美术》 2006(2)45-50 E类《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对高师美术院校色彩教学的一点思考》 贺 靖 第一 《中国教育导刊》 2006(11)33-34 省级《看杜马斯作品中的童话与电影》 贺 靖 第一 《新视觉艺术》 2006(1)44-46 省级《论确立艺术质量标准的四个前提》 余 超 第一 《艺术探索》 2006,20(2)37-38 省级《论数码插图艺术》 孟卫东 第一 《装饰》 2006(1)119 E类《查莱斯·帕切特的油画艺术》 陈克义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9)157 E类《少女》《穿红衣服的少女》(作品) 陈克义 创作 《文艺研究》 2006(10)插 E类《具像主义油画教学浅析》 陈克义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8-111 省级《浅析公共艺术》 盛 容 第一 《雕塑》 2006(4)48-49 E类《浅谈皖南木雕与家具的修复》 盛 容 第二 《美术向导》 2006(2)78 省级《在继承传统中的求变化——画家朱宝善的成功之路》 盛 容 第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8(3)93-94 省级《现代雕塑与刘开渠》 盛 容 第一 《中国教育》高教版 2006(4)89-90 省级《浅谈中国民间年画》 盛 容 第一 《安徽日报》 版 省级《现实主义与儒家思想》 陈 琳 第一 《金陵百家油画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6年 省级《浅析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李 颖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5-147 省级《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谭书龙 第二 《安徽史学》 2006(6)41-47 省级《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第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4)14-19 省级《空间》 吴同彦 第一 《国画家》 2006(6)发表作品 国家级2007年元月至7月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感悟“意象”》 翟 勇 独撰 《中国油画》 2007(2)36 国家级专版介绍作品 翟 勇 独创 《中国油画》 2007(1)69-70 国家级作品两幅 巫 俊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1)专版介绍 E类《董希文的油画艺术》 高 飞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171 E类《欧洲之行叙画》 高 飞 独撰 《世界美术》 2007(2)86-88 E类《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历程》 陈克义 独撰 《文物天地》 2007(7) 省级《图示、品格和精神——三林的徽州梁柱系列》 陈克义 独撰 《美术时空》 2007(5) 省级《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滁洲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徐冰的版画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5)152 E类《镜子中的时空观念》 陈克义 独撰 《美术观察》 2007(5)112 E类《朱德群和抽象绘画艺术》 盛 容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2) 省级《笔底水彩放光华》 盛 容 独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文字创意设计中的“形”和“意”》 盛 容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 E类专版介绍作品(2幅) 盛 容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6) E类《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 吴冬声 独撰 《国画家》 2007(3)78-79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桑建国 独撰 《国画家》 2007(1)36 国家级三整页彩图作品专题介绍 桑建国 独创 《国画家》 2007(1)8、20、21 国家级《康·麦·马克西莫夫与阶段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于安东 独撰 《艺术与教育》 2007(1)16-23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中师范美术教育现状》 于安东 独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报》——博士论文版 2007(1)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鹿少君 独撰 《新视觉艺术》 2007(1) 省级《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艺术设计也是生产力》 鹿少君 独撰 《皖西学院学报》 2007(3) 省级《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玉龙 独撰 《中国教育与管理》 2007(2) 省级《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刘玉龙 独撰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 省级《高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人才培养》 朱德义 独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3) 省级《中国山水画生命精神探微》 宛俊勇 独撰 《安徽文学》 2007年(3) 省级《浅析中国风景画之美》 宛俊勇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年(4) 省级
巢湖有2所大学,分别是巢湖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1、巢湖学院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
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为现名。2013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2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是合肥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是省教育厅确立的安徽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之一。
2002年,由原巢湖卫生学校、巢湖农业学校(安徽省土地管理学校)、巢湖财政学校合并升格为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拥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26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随后,安徽省汽车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巢湖分校和巢湖商业干部学校先后并入。2012年4月,教育部批准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扩展资料:
截至2018年9月,近三年,巢湖学院学生获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以上项目368项(国家级143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奖1946项(国家级561项),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在安徽省高校中率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曾先后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花园式学校”等称号,连续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标兵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巢湖学院—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有两所:巢湖学院 (二本类学校,安徽4大院校之一,不错的学校)巢湖职业技术学院(二专类学校,由以前的巢湖卫校,巢湖财校,巢湖技校合并,很垃圾的学校,不过即将搬迁新校区)
在巢湖市半汤育才新村一号的 巢湖学院巢湖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位于皖江开发带“合(合肥)巢(巢湖)芜(芜湖)工业走廊”的中心——巢湖市。座落在巢湖市东部风景秀丽的半汤温泉度假区。巢湖学院占地面积800余亩,现有校舍总面积21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近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8300余人,在职教职工647人,其中,专职教师52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30%以上,博士15人,硕士165人(含在读);外国文教专家3人,特聘教授20人。学院拥有各类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媒体制作室、微格教室、电脑辅助设计室、仿真实验室等65个。为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学院建立了计算中心和网络中心。计算中心配备了1200多台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中心同国际互联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学院还建立了55个省级和院级实习基地。为了帮助毕业生就业,学院成立了招生就业处,专门负责学生的就业与指导工作。巢湖学院图书馆拥有近70余万册藏书和1200余种中外文学术期刊,并配有电子阅览室。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巢湖学院与美国蒙大拿州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Western)及韩国韩瑞大学(Hanseo University)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在学术交流、互派教师、合作培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巢湖学院主办有《巢湖学院学报》和《巢湖学院报》等出版物。巢湖学院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美术学、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小学教育、社会体育、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广告学、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心理学等23 个本科专业及英语教育、音乐教育、材料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心理咨询、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物理教育、旅游管理和文秘等26个专科专业。巢湖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在学科建设上突出重点,力争办出特色。巢湖学院现有5个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重点资助建设专业,由3个实验室被确定为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资助的改革示范专业,2门省级重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