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豫剧现状及发展论文范文

豫剧现状及发展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豫剧现状及发展论文范文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无论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一直是全国之最。而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时代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处境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于宏渤,张博,陈宇,谢文飞,王一航六人来到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通过采访了三个剧团,郑州开封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做了共617份问卷调查,对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成五个方面说明如下:一, 从豫剧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来说明在我国剧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剧团。我们实践期间一共采访了三个豫剧团,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现一一说明:先说河南省豫剧三团,它是省级剧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以锐意改革著称,在全国享有盛誉。它属于前面所说的差供类型,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团的经济效益并不好,而我们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为豫剧身为传统戏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而连省剧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级剧团、县级剧团境况恐怕更糟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豫剧团在很多时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政府宣传政策,反应时政,来排那种经济效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戏,这便加重了剧团原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在剧团发展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然当前尚没有公认的解决之道。而最近,国家也加大改革力度,催促豫剧三团等省剧团拿出具体的改革举措。据称要将三个省剧团合并,推向市场。再说郑州市豫剧院,它是市级剧团,属于全供,是在2000年由郑州市豫剧团与郑州市豫剧二团合并而成。这些同时也表明了,郑州市豫剧院的经济效益相对于河南省豫剧三团要差些,要靠政府财政才能“吃饱”,这同时也有赖于郑州市财政充裕。若是财政上不宽裕的地方,它的剧团情况恐怕就不妙了。而其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与省剧团基本一样,但比之于省剧团,演出机会、费用要低,情况自然要逊一些。然后是河南省夕阳红戏迷豫剧团,它属于民间组织,是有一些豫剧戏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周周日会固定的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免费演出。这些豫剧戏迷有不少是从专业剧院里走出来的。刘团长就是这样,她原来在一个地方剧团做专职演员,剧团因为效益不好解散后便走出来到郑州做生意,但放不下唱了十多年的戏,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这个剧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剧团经济效益不好,地方财政补贴跟不上的话就难免合并或解散。据称,商丘市原有一百多公办剧团,现已只剩十几个了。于是,很多豫剧演员另谋出路,而把唱戏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像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每周末进行免费演出,服务自己,服务大众,服务豫剧事业。而每次演出都会吸引很多人观看,显然,对这种形式,大家也是喜闻乐见。最后要说一下赢利性质的民营剧团,不乏有成功的例子,如《小皇后》豫剧团,靠着自己在市场上的打拼,已自负盈亏,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民营剧团虽规模小,未成气候,然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公办剧团认真学习的。总体来说,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偏于不好。且县级的必市级的差,市级的比省级的差。在这种境况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资助,又需要政府放权,走向市场,将内在机制搞活,使之渐富竞争力。二, 从政府豫剧事业发展的协助方面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政府一直在豫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针引导豫剧事业发展,从财政等方面扶持豫剧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豫剧渐处弱势的过程中,通过合并重组剧团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豫剧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更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推广豫剧,其中不乏有显著成效的。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了。它于1994年创办,那几年全省的豫剧发展事业正处于低潮,大家都忙着改革开放,抓经济增长,听戏关注戏曲的人越来越少。而《梨园春》的强势出现改变了这样的状况,多少有些力挽狂澜的意味。特别是在1999年全面改版后,以特色的戏迷擂台赛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收视率最高可达,繁荣了豫剧市场。它提供了一个平民舞台,并以丰厚的奖品吸引着社会大众的参与,《梨园春》成立期间收到观众来信数百万封,报名参加擂台赛的有五万余人,其中不乏民间高手,豫剧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随后又推出少儿擂台赛,更是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天赋的少年。如此,就有了相当数量的有着戏曲细胞的人通过《梨园春》入了豫剧的道,不管今后他们是否入这一行,他们都可以成为是这一行的储备力量,有他们的存在,豫剧即使衰败了,也有着复兴的巨大潜力。这几年来,《梨园春》更是通过与各省卫视合办戏曲晚会将豫剧再次强势的推向了全国各省,更通过《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成功举办将豫剧首次推向海外。它的出现,是现代电视媒体与传统艺术的完美合作,为河南的豫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国的戏曲事业的发展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视。近年来,有些地方推出了一项政策,在一些学校试点,开设豫剧选修课,从小培养他们对豫剧的感情,同时让河南人了解河南特色文化,让喜欢豫剧的同学有机会学习。这一举措,根据我们调查问卷显示有79%的人表示“有必要,支持”。相信这项政策若在全省普遍实行,定会为豫剧的传承推广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今年,郑州市政府推出一个名为“绿色周末”的活动,就是在周末,各豫剧团来到大学校园进行巡回演出。旨在将豫剧带到高校,带给大学生,带给年轻一代,让他们了解豫剧,了解河南特色文化。据孙院长称,该活动在高校及社会上引起的而反响很不错。另外,由于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河南省及郑州市都推出迎国庆六十场戏的活动,郑州市已进行了几十场了,反响不错,此举势必对豫剧的推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三, 从豫剧人才培养角度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豫剧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一个豫剧演员从培养到演出一般要花上3到5年,期间,训练还会很苦,到学成后就业情况又不好,于是艺校中学戏的人越来越少。等到现在的这批演员退休,人才接不上,出现断层,这样的推理已让越来越多关心豫剧的人心生忧虑了。在前面已经说过,《梨园春》已成功吸引了一批有着戏曲天分的人学习了豫剧,成为了业余的豫剧演员。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他们入这一行,成为专业的演员呢?这也就要求豫剧要先成长为一个具有诱惑力的职业。说白一点,就是待遇要好,至少跟其它豫剧演员能从事的工作比较,相差不很大。这样,面对诸多现实问题,他们才有理由去说服自己选择豫剧行业。但面对豫剧行业普遍的不景气,经济效益差,如何提高待遇呢?我们知道,待遇其实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所谓虚主要指精神待遇,比如该职业的社会声誉;所谓实主要指物质待遇,比如工资、福利等。其中只有工资与经济效益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相机的改变各项待遇所占比例而得到一个综合的高待遇,应并不是一件不能办到的事。四, 从观众的角度认知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从对郑州,开封六百多人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我们可以综合得出以下信息好的信息有:1, 河南省现在拥有豫剧爱好者的家庭所占比例依然很大,为72%,河南的豫剧观众量依然相当可观,为总人数的68%。(第三六题)2, “接触豫剧集会多”的人多选择认为“豫剧好听”,认为“豫剧好听”就会“偶尔看或经常看豫剧”,尤其是青少年。这就告诉我们,通过加大豫剧的传播、推广力度,就会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豫剧,喜欢豫剧,成为豫剧的观众。(第四五六题)3, 豫剧现代戏中一些经典曲目的普及程度还是相当高的。(第九题)4, 将时尚的流行元素引入豫剧中是大家所能接受的一种改革方式。并且65%的人认为现在的这种改革保留了豫剧的内涵。(第十一十二题)5, 过半数的人对豫剧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坏的信息有:1, 青少年接触流行歌曲的机会更多,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绝大部分。远高于喜欢豫剧的。2, 豫剧的观众绝大部分仍只是中老年,青少年观众少。五, 豫剧的自身改革根据与河南省豫剧三团的陈新理导演、孔民编剧、张俊杰导演和郑州市豫剧院的孙书杰副院长交谈我们了解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都在不断的引入新元素,不断的创新。比如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这些改变,每一项都凝结着豫剧工作者数载甚至是数十载的心血。成绩的背后是他们不断摸索,是他们顶着观众的指责、否定,汲取教训,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改革无止境,探索还在继续,比如孔民编剧提出要上豫剧也搭乘科技的列车发展,比如如何适应城市人群,青少年的口味,如何让豫剧在保留古老神韵的基础上拥有时尚的面孔,等等。一些意见最后是对以上五方面出现的问题的一些建议一:1,采访中在谈到公办豫剧团将来的发展时,省豫剧三团和郑州市豫剧院孙书杰孙院长都指出剧团应该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即是,既要将豫剧团作为一个企业来发展,让其摆脱行政体制上的束缚,自由自主的到市场之中去历练,去搞活内在机制,去增强竞争力,又要在多方面给予豫剧团以扶持。毕竟豫剧团现在在市场竞争中尚处于弱势。直接交给市场任其发展,无疑时机尚不成熟。恰当的做法应是政府要再予以帮助,逐步放手。而具体怎样帮助,要根据自己情况,因地制宜,结合自己优势而定。2,剧团未必只能靠演出获得资金,还可以与企业建立松散型的互惠关系,宣传企业品牌,为剧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3,剧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矛盾,只要有观众,不需要通过门票,而通过相应的特色经营,照样可以达到经济上收益的目的。4,豫剧属于河南特色,可以与旅游产业合作互惠。5,发展豫剧产业多方位经营,比如着力建设戏曲茶座娱乐场所。6,支持鼓励像河南神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的民间剧团,它们对豫剧的推广普及很有作用。7,借鉴民营演出团体的成功经验,在公办剧团中引入竞争机制,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演技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公办剧团成为发展豫剧文化产业的扛大旗者。二:如调查问卷中大众之见,希望政府能大力支持豫剧团的工作,给予豫剧团更多的自主权。三:待遇其实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所谓虚主要指精神待遇,比如该职业的社会声誉;所谓实主要指物质待遇,比如工资、福利等。相机的改变各项待遇所占比例,给豫剧演员一个高待遇,吸引人才入豫剧这个行。四:加大豫剧的推广普及,让小学生选修豫剧,增大青少年对豫剧的接触机会,培养他们对豫剧的感情,对中原文化的感情。五:1,希望豫剧的改革时刻以观众需求为基础,以新时代为依托,将古老的豫剧保留神韵却有面貌全新。2,对于不适应时代的而古老豫剧艺术特色,也要尽全力保存,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活化石。最后,衷心希望各行各业为豫剧的传承复兴所做的努力不会白费,豫剧的明天会更好!北京科技大学——豫剧调查团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河南豫剧介绍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豫剧的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大净(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这段唱词和唱腔,相信每个河南人都很熟悉,大多数中国人也不陌生。英姿飒爽的女英雄,之所以能走进每个人的心中,都归功于豫剧《花木兰》的传唱,《花木兰》是河南人的骄傲,豫剧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豫剧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不仅生根开花在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山区,而且流布全国。《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家喻户晓、风靡全国。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处处都有豫剧迷,时时可闻豫剧调。

最近几年河南电视台播出的《梨园春》栏目更为火爆,它吸引着全国的豫剧迷们来此集结。我妈妈更是期期必看、边看边学、乐在其中。

豫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营养品。在豫剧里,人们结识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认识了世代忠贞的杨家将。这些著名人物使人们沉醉在戏曲的芳香里。

豫剧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涵养。在公园里、街道旁总会有人哼上几句,聊上一些关于豫剧的事情。由此可见,豫剧对人们的影响之大。豫剧是簇立于我们中华民族园林之中的一颗常青树;豫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有豫剧这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骄傲吧!

人们都说河南人口多而且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

戏曲史中国古代人民遗留下的艺术瑰宝,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物,画。

在中国人民当中,最喜爱的当然是老人了,虽然有些青年人和孩子也喜欢听戏曲,但是他们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少的,老人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广泛的。

为什么老人会喜欢戏曲呢?

为什么河南的老人喜欢豫剧呢?

因为老人可以在戏曲当中寻找一些自己小时候的味道和回忆,老人们不能再回到从前了,所以戏曲可以带给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说老人会喜欢戏曲。

在我们河南,老人们喜欢我们当地的豫剧,因为在老人年轻的时候,她们生活的.不是很好,而且那时没电视机,所以,她们常常听曲子,在当代,那时最幸福不过的事了。

在我们河南有专门设置的电视台——梨园春节目,那里是戏曲融入最多的焦点,那里有我国各种戏曲的融聚点,看到梨园春的朋友知道,梨园春的观众大多数是老年人。

中国的戏曲很有特色,河南的豫剧是很有特色的代表性。

河南豫剧的曲子是融入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如《刘大哥将换,理太偏》这首曲子就讲述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所以说,河南的戏曲史富有民族特色的,它的艺术价值很高,虽然说在唱戏的过程中是假景,假物,比不上电视是的真景真物看的明了,但我们的唱戏者,却把它们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来,它够简单,明确,让人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人们能够感觉到这些景物的存在,由此可见,戏曲的价值和表演技术是多么的高超。

希望我们河南豫剧也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让世世代代的人民不要忘记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件瑰宝。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中是一向以唱见长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中是在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中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的呢?

还是从明末清初有这样一段传奇故事。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我很喜欢豫剧,其中《花木兰》歌词中写着“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这句话说明了女子在家也没有闲着的时候,花木兰就是女扮男装去她爹爹的营地里去打仗,为了不暴露身份为花木兰尽量装成个男人。这是多么伟大呀,想让爹爹打仗胜利,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我们就应该学习那花木兰的不为自身的影响,而为他爹爹打仗成功,感到骄傲。

你听过《朝阳沟》、《花木兰》吗?是不是被这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所吸引,是不是想真正了解豫剧,那就和我一起来吧。

豫剧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

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唱腔的影响,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因遗留了部分留了秦腔的韵味,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但河南梆子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

常香玉是最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195X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豫剧有着深厚群众基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戏剧,乐器,书籍等等。我的家乡在河南,那里是著名的豫剧发源地。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如《狸猫换太子》,《小二姐做梦》,《朝阳沟》等等在父母及外婆的熏陶下,以前讨厌豫剧的我,慢慢对豫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我在父母及上网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众多的豫剧中,我被那凄美的故事情节,演唱者那婉转动听的声音深深吸引住了。在豫剧的形成中,演奏的乐器及剧情等都发生了一点点的改变,但是这其中不乏有那些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豫剧中那真实的历史故事往往令人潸然泪下,感动不已。像朝阳沟的时候,我就为银环想,自己虽然在农村,但是却得到了大家的尊敬与栓宝家人对她的体贴关心,使她想到了自己家中一样。并没有因为不会干农活或娇弱而嘲笑她。从中体现了河南农村人的朴实与对人真诚友善,老实。让我脑中浮现了他们那里的人性格与地方景象,想到爷爷那里农村人的朴实形象。

怎么样,在我的叙述中是否也对豫剧着迷了呢?它也是一种文化,希望你也要在劳逸结合的情况下来看哦!

我们中国的戏曲艺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这些都很有名。我的祖籍在河南,人们一提到河南就会想起豫剧。我也特别喜欢河南豫剧,觉得它比起我国的国粹京剧来毫不逊色。

我就是听着豫剧长大的,所以对豫剧也略知一二,豫剧中最著名的选段像《花木兰》《朝阳沟》《打金枝》等被人们传唱至今,河南人不论男女老少在闲暇时都会唱上几句,解解闷,我常听姥姥唱:“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儿男,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和夜辛勤把活干,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哪。”听起来特有韵味儿。

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收视率很高,我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看,渐渐地也成了《梨园春》最忠实的观众。里面登台的选手孔莹年仅三岁,唱起来一板一眼,字正腔圆,而且一唱而红,甚至唱到了悉尼歌剧院,现在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名人了。

河南的豫剧,我真诚地祝愿你在戏曲艺术的宝库中大放异彩!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剧种。它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河南人喜欢看豫剧就像北京人喜欢看京剧一样,我奶奶就非常喜欢豫剧。每次河南台播《梨园春》,她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我也喜欢豫剧,其中我最喜欢豫剧中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常香玉的《花木兰》、杨兰春的朝阳沟和狄珊的《打金枝》。

在电视里,我看到了狄珊的《打金枝》和马金凤的《对花枪》。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

《打金枝》: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给汾阳王郭子仪的三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女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大怒,立刻回宫,责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让唐王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王明事理、顾大局,加封郭暧。并劝说升平公主,小夫妻消除怨恨,和好如初。

《对花枪》:隋朝末年,罗艺少年时,进京赶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姜桂芝父亲救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芝向罗艺传授姜式花枪的秘诀。二人一同练习花枪,彼此爱慕,由姜桂芝父亲做主,结为夫妻。一年后,罗艺再次赴京应试,时姜桂芝已身怀有孕。离别后,音讯难通。姜桂芝的父母亡故。于是姜桂芝便携子离开家乡,流落在龙口村。隋朝战乱四起,罗艺投奔瓦岗寨,又娶了秦氏,生子罗成。四十年后,瓦岗寨史大奈、尤俊达到龙口村借粮,姜桂芝此而得知罗艺在瓦岗寨。于是便带着儿子罗松、罗焕去投瓦岗寨以求团聚。罗艺既怕姜桂芝看见而责骂秦氏和儿子罗成,又怕在众人面前有失自己长者尊严,因而否认自己和姜桂芝的姻缘。姜桂芝见罗艺忘了前情,气愤至极,披甲上马,定要在瓦岗寨众人面前和罗艺比武对花枪。罗艺无奈只好应战,结果被姜桂芝打下马来。罗艺羞愧万分,便认妻谢罪。姜桂芝在众人劝解之下与罗艺重归旧好,一对老夫妻又得团圆。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现在豫剧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要好好学习豫剧,让豫剧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豫剧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被列为除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之外的五大剧种之一,除了它具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沉淀之外,它的传播广度、受众数量、剧本质量以及在唱腔、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着实有着其它戏曲种类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豫剧产生的具体时间已无可考,自清代乾隆朝以后开始大面积的衍生、发展。豫剧的产生与发展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草台班社阶段。如果从乾隆时期开始算起,至少昆曲、秦腔乃至汉剧、徽剧等这些老的剧种已经为豫剧的形成做好了程式和样板,所以说,豫剧产生的起点是比较高的。第二个阶段为半职业到职业艺人的产生阶段。豫剧开始有了“书会”、“社会”的构成,艺人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优秀的剧本不断产生,艺术形式不断翻新,唱腔被不断改良,影响力越来越大。第三个阶段为旧戏向新戏的转变,也就是戏曲改良阶段。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以樊粹庭、王镇南为代表的改革家将豫剧中的低俗成分逐渐摒弃,提高了剧种品质。(有完整的)

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 1927年后,豫剧界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 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朴等。 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脚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俗称:“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崔兰田的代表作有三上轿,卖苗郎,秦香莲,桃花庵。阎立品的代表作有秦雪梅,钓金龟,碧玉簪,盘夫索夫 马金凤的代表作有花打朝,对花枪,穆桂英挂率陈素珍的代表作有桃花庵常香玉的有花木兰,红娘,断桥。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区演出时常常靠着山堆个土台子,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靠山吼"。"豫剧"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用的。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豫剧在形成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大致有四支:开封一带的祥符调,商丘一带的豫东调(又称东路调),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或靠山簧)以及漯河一带的沙河调(又称本地梆)。。唱腔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路。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的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的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1927年以前的河南梆子没有女演员。出现了女演员后,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五大名旦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陈派明快清新,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闫派细腻委腕。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红果,红了》。 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 历史沿革 关于豫剧的起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编演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戏剧学社和中州戏曲研究社。豫声戏剧学社在豫声剧院演出。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西安也出现了不少豫剧团体,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社,毛兰花为首的凤麟剧团,崔兰田为首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原西藏豫剧团前身)等。 建国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豫剧拥有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编剧人才,其中成就突出的有杨兰春等。杨兰春(1921年生,河北省武安人),先后改编和创作(有的是与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朝阳沟》、《冬去春来》、《朝阳沟内传》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如《血泪仇》、《赤叶河》、《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等河南及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演出团体。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这一剧种已成为我国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 艺术特点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 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0年代开始有了交流。建国后,清除"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上是过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有豫东调、享福调、沙河调、豫西调的传统分类;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乐在演唱音区的不同,而将前面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音"。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音区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音"。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板类有四种,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 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除二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一板一眼2/4拍,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据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既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还可派生出呱哒嘴、狗撕咬、乱弹、垛板、搬板凳等。 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从第二句(下句)进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一句唱腔分为两个分句,中间有个小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音有一个"八梆"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多种花腔。上句有"头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单过板"、"双过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时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 流水板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板]基本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水连板]和[两锣赞子]等。 飞板也作"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还有滚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韵"、"行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它的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于为观众听清。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建国后,武场一般是由鼓板(班鼓、手板)、大锣、铙钹(即手钹)、二锣、梆子、小钹(即铜板)、风锣、大阴鼓、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其中最常用者为前六种。早期的文场乐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后又增加瓢(即板胡)、二胡、琵琶、横笛、唢呐、笙等。而板胡则成了豫剧的主弦。建国后,还增加了一些西洋乐器,如大小提琴、铜管、木管等。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 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 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一、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二、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三、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流水板类中有各种[流水头]以及[一滴油]等。散板类中有各种[非板头]、[滚白]等。二八板类锣鼓点最为丰富,又分为单鼓条和双鼓条两类。除两者都有的[串锤]、[长锣]等外,单鼓条类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双鼓条中常用的有[五钉锤]、[梆子穗]、[风搅雪]等。加上其他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豫剧的主要演奏特色乐器有如下几种: 一、板胡、琴筒为半个椰壳,以薄桐木板蒙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普遍将原皮弦(里弦)、丝质粗老弦(外弦)改为金属弦。演奏时戴铜指帽。 二、小三弦,弹拨乐器。三根金属弦,音箱以薄桐木板蒙面,用硬拨子拨奏。左手戴指帽。音色明亮,尤其以揉滑弦奏法颇具特色。 三、方笙,一般为14管。 四、闷子、双簧吹奏乐器,八孔,发音深沉浑厚,多用来伴奏悲壮凄苦的唱段或场景。 豫剧唱腔中,豫东调和豫西调用同样的调高,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上方五度旋宫,即"以徵为宫"的现象;豫西调多落"1"音,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下方五度旋宫,即"以清角为宫"的现象。豫剧的传统唱法中,男女声部基本上是同腔同调。豫东调演唱多用假嗓,豫西调则用真嗓较多,净角多用"炸音"。过去,豫东调和豫西调均有一种翻八度以假声行腔的方法,叫做"赝腔"或"讴"。 河南梆子戏的特征,主要重在唱词与动态,纯全合于河南的风俗习惯,而起为观众所爱好者,则在表现风俗习惯中鄙俚粗俗之人与事物的关系,与观众的生活行动打成一片。虽然不免有些俗气,但俗有俗的风格,俗的趣味。豫剧的剧词不能专重文言,以合本剧之声调节奏为第一。其叙事言情,喜怒哀乐,委婉曲折,入情入理,感化力之甚伟,间杂以方言,尽人皆解。豫剧具备历久不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点:(一)娱乐性强 豫剧锣鼓声响,丝弦音高,唱工多,白口少,男角是大蹦大跳,女角是满台走扭。劳动大众在多日工作之余,逢年过会,许多人挤在一起,听听看看,就感到无限的轻松愉快。(二)接近群众 形式简单,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比较接近农民的实际生活,合乎劳动大众的脾味。(三)易懂易学 调子简单,词句通俗,容易听懂、学会。(四)富于地方性 腔调高亢硬直,表情慷爽率直,是表现河南人民的地方戏。 现在豫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深受大家喜欢的戏曲之一,相信豫剧会在中华大地上开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鲜花。

儿童剧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严肃的新闻节目比例正在下降,信息的娱乐化日益明显。对于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目前在我国电视台说新闻、演新闻节目层出不穷,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大多数节目获得观众好评,新闻娱乐化是电视对受众的适应性表现,它对市场具有适应性,为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娱乐化也有很多弊端,它导致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庸俗化,削弱了受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也会消解对青少年常规教育的成果。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求发展。 在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传媒界的新闻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新闻娱乐化渐渐浮出水面。到底什么叫新闻娱乐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将硬性新闻软化,即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件、信息中挖掘出所谓的娱乐价值,但不仅仅像娱乐新闻那样只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在表现手段和新闻处理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人情味等。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业界的褒贬不一,本文就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进行浅析。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 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 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 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FS:PAGE]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 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 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 “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总之,媒体是民众摄取精神文化食粮和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生产健康有益、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产品放在首位,自觉铲除各种精神垃圾,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切实的对青少年教育担负起媒介应尽的义务,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一、当前中国儿童剧的发展态势在当前这个文化产业飞速进步的时代,儿童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儿童戏剧被誉为“戏剧产业的朝阳”。根据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北京演出市场统计分析》,2015年当中,仅北京一地的儿童戏剧演出就有4390场,比去年同期(3787场)增长;观众14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32万)增长;票房收入亿,比去年同期(亿)增长。单从数据来看,可以说是稳步发展了。二、当前社会环境下儿童剧发展的五个问题社会产生了对儿童戏剧的巨大需求,市场自然会产生供求关系,这就不断推动着整个产业的进步。随着儿童戏剧表演市场的扩大,专门的创作组织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市场化的程度也就会越来越高,则会延长产业链。虽然国内少儿戏剧正处于“产业与市场热”的局面,但中国少儿戏剧表演市场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即使市场的容量在持续增长,仍存在许多问题。(一)国产儿童剧创作力不足近年来,我国儿童原创剧大多来源于老一辈作家及其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题材和技法相对单一。能够热爱并且努力进行儿童剧创作的作家太少了,许多原创工作者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并不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和审美特点的情况下,也要进行创作和投资。因此,现在充斥着儿童剧创作过于急功近利的现象,许多剧目创作源头比较单一,非常缺乏原创的作品,更谈不上有许多打动人心的经典,自然也达不到能与世界对话的超高水平。(二)原创团队生存艰难国内许多原创儿童戏剧作品的创作理念还很弱,大部分都停留在概念化和教育化的层面,有很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许多从业者的市场化意识很单薄,再优秀的原创作品即使有着超一流的水平,也不能有好的市场表现。国有剧团取消组建之后,许多人员因为缺乏资本支持,也很难继续工作,这直接导致剧组崩溃、减产、断产时有发生;而随着相关工作人员的更新调配,除了工作重复、成本增加、磨合艰难之外,更会直接导致演出的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三)表演人才匮乏舞台艺术的发展中,人才是最关键的一点。一方面,缺乏原创人才;另一方面,缺乏优秀的表演人员。对于演员而言,只有大量的舞台实践才可以提供给他们丰富的演出经验,才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但作品本身质量的低下使他们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表演欲望,机械式的表演也会让他们的表演失去活力,这不仅会导致演员的敷衍表演、艺术素质的下降等。加之行业内部混乱,看似欣欣向荣的产业,其实优秀的表演人才很匮乏。(四)国外引进剧水平参差不齐观众上座率是企业选择引进剧目的重要指标,所以现在流行大量引进国外儿童剧,“IP剧”盛行。这些剧目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正在成为少儿剧市场的主流趋势,但是总地来说,“好坏不一样”。进口剧目中也有大量劣质产品,参差不齐的水平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同时,由于外国戏剧中存在大量的外国价值观,很容易造成“外国坏币驱逐本国好币”。(五)缺少分级制度孩子年纪越小,父母越愿意让他们快快进入被教育阶段。现在在一线城市,有许许多多3-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剧场观赏儿童戏剧。但是目前我国儿童戏剧业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它的门槛比较低,没有严格的分级制度,缺乏监管力度。一些儿童剧的无良商家,甚至会在宣传册上肆意使用形容词,这让原本属于文化产业的儿童剧变成了庸俗的金钱眼,这些字眼误导了家长们的看法,也会让他们在观赏过后失去对儿童剧的兴趣,造成行业信誉受损的严重后果。外国戏剧发展概况对中国戏剧现状意义中国戏曲并非始终存在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相反,中国戏曲的出现较晚,可以说直到宋元时期,中国的戏曲才显现出较为成熟的形态。但如若要追本溯源,中国戏曲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巫师祭祀,而《尚书·尧典》中记载的“百兽率舞”就是上古时期最典型的具有戏剧特质的原始歌舞。后秦汉时期的俳优,百戏都已经有了戏曲的雏形,唐朝又有诸如《霓裳羽衣曲》一类的歌舞戏,有了基本的表演形式和简单的人物对白,但直到这一时期,这些歌舞戏的表演形式仍停留在古典舞乐的表演上。一直到宋元时期,南杂剧出现,它融合了民间小调,运用词曲舞蹈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形象,同时剧本也足够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剧种,同时,宫调不在严格遵守宫调和曲牌的组合,出现了唱白相间的表演形式,这才使得中国戏曲开始出现。元朝时中国戏曲逐渐走向成熟,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清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京剧和昆曲这些将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重形式结合的戏曲形式,它们堪称中华文明瑰宝,而京剧更是作为“国粹”流传后世。国外戏曲的出现则早得多,古印度梵剧和古希腊的悲喜剧,早在公元前5、6世纪就已经诞生,当时中国还是诗歌盛行的时代,戏曲出现时已经到了公元13、14世纪,西方戏剧自从文艺复兴过后也逐渐走向成熟,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世界文化中辉煌的一笔。国家说要发展文化产业,但是戏曲艺术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流行音乐,刷抖音,看综艺,戏曲作为流行艺术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少的年强人能够欣赏其魅力,曾经盛极一时的戏曲艺术何以衰落至此?在这种现状下,戏曲艺术将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无数戏曲人,戏曲的衰落式微,让无数热爱戏曲的朋友们心痛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又该怎么办?作为一个曾在一年多的硕士生涯里专注于一项民间曲艺学习研究跟团、外加有一个同样研究一项戏曲的师姐的人,我觉得可以答一下这个题。我争取不写成论文,显得太傻。。。我以下多以曲艺举例,戏曲的衰落与发展同理。现状———相比于从前,衰落无疑。外国戏剧发展的启示意义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京剧艺术在海外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语言是外国人欣赏中国京剧的障碍。看武戏时,因为不涉及语言,外国人能够欣赏演员的身段架势和表演。但是京剧除了“做”、“打”,还有“唱”、 “念”,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欣赏京剧会遇到语言障碍。借助英文字幕,可以使外国人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欣赏京剧。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清高宗(弘历)八十寿辰,徽伶高朗亭等率领“三庆”徽班进京贺寿演出,演出结束后,立足京城。此后许多徽班相继进京,其中三庆、四喜、春台. 和春最负盛名,被称为“四大徽班" ,历经数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京剧。京剧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中国京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摘要:在儿童文学文本中,“顽童”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形象,该形象并不是常人眼中那种调皮捣蛋的问题儿童,而是那种富有游戏精神、活泼好动的儿童形象,他们会基于生活游戏去寻求内心深处的自由,是一种内在个性的张扬释放,能够展现出属于个人的无与伦比魅力。文章将进一步对儿童文学中顽童形象展开分析与探讨。关键词:儿童文学;顽童形象;游戏精神20世纪被人们称之为“儿童的世界”,该时期的文学顽童形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对于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独特性表达明显上升了一个层次。顽童在“顽”与“玩”中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限制,充分表达了新时期童年生活所富有的想象与激情,让人们体验感受到属于儿童群体的那种游戏世界、自由张扬的天性。顽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天生就是游戏的主角,是游戏精神的核心代言人,他们在游戏中将个人充足的心理能量与独特行为展现出来。一、儿童文学中顽童形象的具体演变发展1.被忽略的顽童形象文学中顽童形象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传统文本样式中,比如,在1170-1250年间成形发展的法国列那狐的故事,其主要讲述了代表社会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不同动物不同生存状态时,列那狐往往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机智灵敏来化解矛盾。在传统文学作品中,绝大多数的顽童形象发展还不够成熟完善,大多数都是在民间传说与故事基础上展开二次创作。比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具有顽童形象那种天性追求自由、桀骜不驯的顽童本性。在最开始孙悟空是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只石猴到菩提老祖那边拜师学艺,作者对于孙悟空行为的描述概括为“追随本心、自由自在”,将其塑造成一个个性不受拘束、天生乐观自信的顽童形象[1]。社会大量研究专家学者对早期文学作品中的顽童形象考察分析发现,无论是让人津津乐道的神话传说故事,还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儿童群体都会得到人们的忽视,早期社会真正以儿童为核心主题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品少之又少。在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中世纪之前的儿童不会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那个时期西方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小红帽》《莴苣姑娘》等,在这其中的儿童形象虽然能够体现出各自鲜明的良好精神品质,但是大多数都是跨过少年阶段进入到成年人的世界。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儿童群体更是被大人看作成“缩小的成年人”,普遍认为他们不具备个体意识,因此很难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像《西游记》中的“顽童”孙悟空,更多只是代表传统社会环境下的儿童之气,会受制于观音、唐僧等人的条条框框之中,无法得到个性的长期充分释放。2.被改造的顽童形象真正相对独立的顽童形象塑造出现还要追溯于19世纪末,由于所处社会背景环境、阶层等级的不同,不同创作者会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观念,这也促使他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塑造出来的顽童形象特点会有着明显差异。在这期间,最为让人记忆深刻的经典顽童形象主要包括了“被人们改造的顽童”木偶匹诺曹、“不愿意长大的顽童”彼得潘。前者《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顽童形象是经过作者改造的,在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有的主角儿童都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而《木偶奇遇记》则是第一次用一个有缺点的小孩来当主人公,一反传统[2]。匹诺曹作为一个天生任性、贪玩淘气的小孩,在一次次撒谎下鼻子变得越来越长,最后变成了一头驴,在大鲸鱼的腹部中经历了一场冒险,成功解救困在其中的木匠父亲,并成长为一位努力勤奋、诚实好学以及孝敬的好孩子。匹诺曹的顽童形象体现了那个时期作者所推崇的“教训主义”儿童教育观念,即将社会儿童当作成未完成的作品,需要经过成人的教育改造,让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形象。在社会发展中,一部分顽童会接受来自大人的教育管教转变为好孩子,而有一部分顽童则是不愿意接受来自大人的管教改造。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彼得•潘》中的彼得潘就是这样一位顽童,在作者笔下他始终顽强地与来自成人世界的改造力量所抗争,为了一直留在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童年世界,他选择放弃长大,手中牢牢握着与成人拼命抵抗的力量。而这种顽童形象就是作者极力推崇的儿童游戏精神,是儿童内心那种追求无忧无虑生活的象征,是自身“童心主义”儿童观念的直接体现。3.解放了的顽童当时间来到了20世纪末,儿童文学创作中的顽童形象出现终于不再依附于成人文学,而是自成一派。在人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文学作者开始以儿童作为文学创作的核心,充分凸显出了尊重孩子本位的社会教育观念。在中西方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个性张扬、自由开放的顽童形象,这些顽童形象与小读者们的心理特征、游戏精神经验有着高度契合,能够有效引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共鸣[3]。比如,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皮皮鲁和鲁西西顽童形象、德国小水精顽童形象等,这些顽童形象并不是作者完全虚拟构造的,而是与人们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们通过利用自身能力对周遭社会生活发展产生了巨大改变作用,一定程度摆脱了传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羁绊,充分展现出该时期顽童形象的解放革命性与反叛性。长袜子皮皮作为儿童文学史上最具有革命性与颠覆性意义的经典顽童形象,是由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在《长袜子皮皮》作品创作中塑造出来的一个顽童形象。作者推崇的是自由天性的儿童教育思想,她所描绘出来的反传统儿童形象长袜子皮皮,常常能够想出各种奇妙的鬼点子主意,创造出一个个让人感叹的奇迹。长袜子皮皮乐观善良、淘气热情、热爱冒险,她在生活中用其异于常人的思维与举止对传统教育规范与道德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作者借用该顽童形象充分展现出了儿童时期顽童所会具有的顽皮任性性格,该顽童形象是所有儿童被成人世界压抑的最亟待爆发与狂野的象征。与始终顽强地与来自成人世界的改造力量所抗争的彼得潘不同,长袜子皮皮并没有拒绝长大,她本身就是具有一个独立自强性格的儿童,受压抑、受限制的内心情感在长袜子皮皮身上得到了充分张扬体现,这也是大多数儿童所崇拜、梦寐以求的,能够不再遵守各种乱七八糟的规矩,始终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50页,打字要2天呢,你200分就想拿啊?太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了吧

杂志媒体发展历史及现状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早期英国的杂志内容,包括小品、诗、论文和其他各式各样体裁的文章,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与杂志一词的本意名实相符。“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开本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

英文:Media 英标: [ 'mi:dj ] 解释:n. 媒体,新闻媒介,传播媒介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此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 1、报纸; 2、电视; 3、广播; 4、杂志; 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如手机短信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除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 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 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 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 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 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但是,就其重要性、适宜性、有效性而言,广播的今天就是电视的明天。电视正逐步沦为“第二媒体”,而互联网正在从“第四媒体”逐步上升为“第一媒体”。虽然电视的广告收入一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广告蛋糕”正日益被互联网、户外媒体等新媒体以及变革后的平面媒体所瓜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平面媒体已经涵概了报刊、杂志、画册、信封、挂历、立体广告牌、霓虹灯、空飘、LED看板、灯箱、户外电视墙等等广告宣传平台;电波媒体也已经涵概了广播、电视等广告宣传平台。 基于此,就其目前适宜性来讲,媒体应按其形式划分为平面、电波、网络三大类,即: 1、平面媒体:主要包括印刷类、非印刷类、光电类等。 2、电波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广告(字幕、标版、影视)等。 3、网络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索引、平面、动画、论坛等。 也就是说,如果按其形式予以适当调整后,明确划分“媒体”,那么,我国目前现形的媒体就只有“三大媒体”。

(1)起源杂志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报纸注重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2)成形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3)成熟杂志,发展到今天已越来越成熟。具体表现为分类的细化和电子化。

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由VIVA无线新媒体制作的《2013年度中国数字杂志阅读报告》2月25日在京公布。《报告》指出,通过以手机为主的无线智能终端阅读杂志的中国用户已经超过亿人,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在线阅读而不是下载阅读,娱乐、时尚、新闻、数码是用户首选的阅读内容,用户在手机上看杂志越来越投入,阅读每本杂志的平均时间从2012年的63秒增长到230秒。杂志发展到今日早已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人们也不只限于通过报刊亭等实体店去购买。在当当网、淘宝网、杂志铺等网站上,就可以订购一期或者是一年的杂志,省去了中间购买的不必要环节,杂志按时邮寄到订阅者手里,省时省力,而且还有很多额外优惠,这些优势决定了杂志订阅走向电商是一种趋势。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2007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444个油耗不达标车型的“黑名单”,涉及55家生产企业。公告中还声明,所有不符合标准的车型自发布公告之日起不得再进行生产。发改委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近年来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国际油价目前没有下跌的迹象,现国际原油价格已达到76美元。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储藏量和可开采量资源正面临枯竭。2003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1477亿桶,而每年新勘探量仅50亿桶。如今人类社会高度依赖于石油工业,包括汽车在内的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工业。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供人类用多久?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不超过95年的时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中国石油资源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6,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到了亿吨,进口原油亿吨。其中,车用燃油消耗已经达到了中国石油消费量的1/3左右。此后石油进口仍呈上升趋势,进口量约占使用量的20%左右,预计到2010年前后将达到40%,车用汽油年消耗量为6400万吨。面对人类即将消耗完需几百万年才形成的石油资源所引发的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中国及全世界必须认识到要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2006年中国车市销量达到720万辆,增长超过30%,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权威调查部门预计,除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2007年全球汽车销售都将进入疲软时代。但在中国汽车市场领跑全球汽车市场荣耀的背后,是中国过快消耗着祖先留下的资源。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中国的汽车产业路在何方,路只有一条:使用新能源,也只有使用新的替代能源,汽车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有助于我国汽车逐渐摆脱对原油的依赖,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目前世界汽车产业使用替代能源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其前景到底如何呢? 1乙醇燃料:价廉物美 使用乙醇燃料,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燃料替代方案,也是目前国内颇为重视、已经得到推广的新燃料。这种燃料一般是与传统的汽油、柴油混合起来使用,其混合比例从加入10%~30%的乙醇到85%不等,甚至可以采用100%的乙醇作为燃料。其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对现有的汽车结构做很大的修改就可以使用乙醇燃料, 而且这种燃料比起汽油、柴油来更加环保,能够起到减少污染的效果。同时,乙醇可以通过玉米、小麦、水稻、甜高粱、木薯、甘薯以及甘蔗、甜菜等农作物制造,甚至连农作物的秸秆都有可能被用来生产乙醇。只要合理解决“汽车与人争食”的问题,乙醇燃料的推广能解决燃料的再生问题,是最价廉物美的能源解决方案。 除了乙醇以外还有类似于丁醇、甲醇这样的生物燃料,都被纷纷用于替代汽油与柴油。乙醇燃料汽车由于与现有的汽车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在国内外都相对普及。例如巴西作为乙醇燃料汽车最流行的国家,在这方面最为典型。人们熟悉的本田思域、飞度,三菱帕捷罗等都拥有专门针对巴西市场的乙醇燃料型号。最新型的车款安装了油气浓度传感器,可以自动感知燃料箱内不同性质的燃料,做到与普通汽油柴油的自然替换。此外,著名的跑车制造厂莲花甚至推出了采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引擎的Exige265E跑车,它仅重930kg,265代表它的最大输出为265匹马力左右,E表示其使用的是莲花E85高性能环保动力。特别让人吃惊的是该车加速成绩足以向法拉利发起挑战,0~60mph加速时间仅为秒,0~100mph加速时间为秒,最高时速达到158mph。除了巴西以外,美国的乙醇燃料汽车也十分流行,中国则超过整个欧盟成为乙醇燃料消费的大国。如何摆脱简单改装并提高乙醇燃料汽车的技术含量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是摆在中国汽车制造厂商面前的课题。

国内新能源行业融资规模自2018年进入下行趋势

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事件数量来看,2005-2017年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新能源行业融资事件由2017年的121件,下降至68件。2019年新能源行业的融资事件有70件,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有9件。

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规模来看,2005-2019年新能源行业投资金额呈现倒U型,2017年达到峰值亿元,2019年全年新能源行业的投资金额为亿元,同比下降,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业的投资金额达到亿元。

2019年国内太阳能行业融资事件11件,金额达到亿元

从太阳能源行业的投资事件数量来看,2009-2019年整体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18年太阳能行业融资事件由2017年的23件,下降至9件。2019年新能源行业的融资事件有11件,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有1件。

从太阳能行业的投资规模来看,2009-2019年新能源行业投资金额呈现波动变化,2017年达到峰值亿元,2019年全年太阳能行业的投资金额为亿元,同比增长,2020年1-3月中旬太阳能行业的投资金额达到亿元。

现在我国多数光伏企业融资成本在8%左右,部分企业甚至高达10%以上,而境外融资成本多在3%-5%左右。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我国光伏企业成本高企,大幅侵蚀企业利润,严重制约光伏制造业的技术改革和新技术产业化。目前国内光伏市场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一旦补贴不到位或贷款未获批往往步履维艰。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融资不易的光伏产业带来了希望,诸如绿能宝、光伏宝之类的光伏理财产。

此外,近年来比较火热的光伏互联众筹也是创新的融资方式之一,所谓光伏互联众筹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光伏电站项目并募集众多非金融机构资金参与光伏电站的建设。

2019年国内风能行业融资规模3亿元

我国已建成的风电场在投融资方面多以政府投资为主,辅以外国政府、联合国机构以及世界银行等的贷、赠款以及国内的配套资金等。符合条件的单位根据情况申报立项,并提交可行性报告,通常只要可行性报告的收益率指标满足行业发展标准即可获得批准,并得到拨款或政府信用下的商业银行贷款。

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的建设资金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争夺项目时往往忽略对项目本身内部收益率的真实性审查。默许经营业主根据项目的收益率等评价指标,通过反推财务指标、低估投资及运营成本等方式来满足项目审批要求。作为执行机构的建设单位及项目业主对改善项目的经济性,提高投资收益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通过项目的建设行为拉动经济发展成为上马项目主要的动力和目的。

从风能行业的投资事件数量来看,2005-2019年整体呈现波动变化,2019年风能行业的融资事件有3件,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有1件。

从风能行业的投资规模来看,2005-2019年新能源行业投资金额波动变化,2019年全年风能行业的投资金额为亿元,2020年1-3月中旬风能行业的投资金额达到亿元。

2019年至今国内核能行业融资规模为0

由于核能具有其特殊性,其建设与规划都要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国家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查,其融资方式主要由国家政府审批投资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三大集团的融资组成。

从核能行业的投资事件数量来看,2017年核能行业融资事件1件。2019年核能行业的融资事件有0件,2020年1-3月中旬核能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有0件。

从核能行业的投资规模来看,2005-2019年核能行业投资金额呈现倒U型,2017年融资金额亿元,2019年全年核能的投资金额为0亿元,2020年1-3月中旬核能行业的投资金额达到0亿元。

2019年至今生物质能行业融资规模为0

由于中国在电源建设方面采用火电项目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配比的政策,国内外各大电力集团广泛介入,抢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虽然通过大的电力公司比单纯的生物质能项目公司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但是大型电力公司并没有深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内在驱动力,无法在发电技术、发电设备等各个领域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这不利于该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内虽然也开始采用BOT模式融资,中国生物质能行业投融资模式及渠道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单一。而生物质能行业是初始投资额要求较高的一个行业,因此,中国应当不断尝试、采用新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同时也应当建立专门的能源基金,使资金来源多元化。

生物质能建设项目要求较高的初始投资,因此需要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和优惠的投融资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生物质能的投入,但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外尤其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区每年对生物质能的开发投资力度很大,而中国在这方面给予的关注要明显少得多。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除了需要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外,还需开拓确保整个规划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方式,应积极开拓并建立有效的国际、国内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

从生物质能行业的投资事件数量来看,2017年生物质能行业融资事件1件。2019年新能源行业的融资事件有0件,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有0件。

从生物质能行业的投资规模来看,2017年投资规模1亿元,2019年全年生物质能行业的投资金额为0亿元,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业的投资金额达到0亿元。

中国新能源行业融资前景

新能源企业一般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我国境内融资存在困难。首先,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规模不大、前景不明的中小企业;其次,中国的风投或私募基金难以对某个行业进行长期深入研究,不了解技术成熟度等关键性问题,对投资新能源持观望态度。第三,中国市场变数相对较多,像市盈率等关键数据难以准确计算。

目前国内电站处于洗牌的过程中,洗牌的过程中,国企和民企的选择截然不同。国企在发展的压力下,必须加注在风电、光伏领域,而且主要精力放在大型基地项目上。而民营企业则在逐步出售原来的地面项目,补贴拖欠是原因之一,但核心问题还在于部分民企杠杆过高、成本过高。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新能源领域。这些不良贷款的记录直接影响了银行对新能源企业和项目贷款的态度。新能源行业下一步的融资前景依旧严峻。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这个还真是要建议自己写,整个搜索资料的过程会让自己成长很多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晶科科技(601778)、长江电力(600900)和中国中车(601766)等。

本文核心内容:新能源行业市场规模、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概况

1、定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则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行业被归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国统局代码D44)中的电力生产(D441),包含的统计4级代码有D4413(水力发电)、D4415(风力发电)、D4416(太阳能发电)、D4417(生物质能发电)、D4418(其他电力生产)。

2、产业链剖析

新能源行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商,以及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组件及零部件制造商。其中: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特变电工(600089)、迈为股份(300751)和中国中车(601766)等;组件及零部件制造主要包括电力和光伏组件、太阳电池芯片、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供电电源、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晶澳科技(002459)、天合光能(688599)和通威股份(600438)等。

新能源行业中游作为整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氢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能源供应商;该领域目前的代表上市企业有隆基绿能(601012)、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和长江电力(600900)等;

新能源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氢站、充电桩和输变电等公共及个人应用领域。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比亚迪(002594)、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东风汽车(600006)和北汽蓝谷(600773)等;加氢站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蓝科高新(601798)、上海电气(601727)和美锦能源(000723)等;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特锐德(300001)、国电南瑞(600406)和万马股份(002276)等;输变电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长缆科技(002897)、金杯电工(002553)和平高电气(600312)等。

我国新能源行业具体产业链布局如下图: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新能源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十五”规划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到“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再到“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的变化。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从“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开始,规划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小型水电和农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至“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合理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着力消化存量,优化发展增量,新建大型基地或项目应提前落实市场空间;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指引。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技术路线、产地建设规范、安全运行规范、能源发展机制和标杆上网电价等内容,2014-2022年6月,我国新能源行业重点政策及政策解读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截至2022年6月20日,下同。

行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上升

2017-2021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其中,水电装机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亿千瓦)、风电装机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亿千瓦、核能发电装机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亿千瓦。

2、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

2017-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达万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其中,水电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风电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光伏发电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生物质发电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新能源消费量分析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的艾焦增长到2020年的艾焦,复合年增长率达到。前瞻根据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得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消费量约为25艾焦。

4、新能源行业消纳情况分析

2022年1月,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1年12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其中风电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广东、广西和海南;光伏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和湖南。

5、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逐年递增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为,比2017年增长了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行业竞争格局

因目前新能源行业可量化指标较多,故行业竞争格局中的区域竞争部分仅以:各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进行比较;企业竞争格局以:2021年各光伏企业光伏组件出货量;2021年各风力发电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进行对比;2020年各水力发电企业水电装机总量及水电发电量进行对比。

1、区域竞争:青海、四川和云南位列新能源行业第一竞争梯队

根据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30个省(区、市)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80%以上的3个,分别为青海、四川和云南;40-80%的6个,分别为甘肃、重庆、湖南、广西、湖北和贵州;20-40%的10个,分别为上海、广东、吉林、宁夏、江西、陕西、黑龙江、新疆、河南和内蒙古;小于20%的11个,分别为浙江、福建、山西、安徽、辽宁、江苏、北京、海南、天津、河北和山东。

注:截至2022年6月22日,国家能源局尚未发布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1)光伏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PV-Tech发布的《2021年全球组件供应商top10》,以光伏组件出货量来看,2021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名厂商中,中国企业包揽八席,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依次位居2021年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前三,光伏组件出货量分别为、和。据PV-Tech介绍,2021年全球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光伏行业整体产能和出货量均超过190GW;前十大组件供应商出货量超过160吉瓦,市场份额超过90%。

(2)风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数据显示,新增装机容量方面,2021年中国风电市场有新增装机的整机制造企业共17家,新增装机容量5592万千瓦,排名前5家市场份额合计为,排名前10家市场份额合计为;累计装机容量方面,2021年前5家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装机市场份额合计达为,前10家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装机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其中,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占国内市场的;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累计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万千瓦,占比分别为和。

(3)水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

因存在严格的行政准入门槛、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等,目前,我国水电行业运营企业的数量不多,主要大型集团包括:长江电力、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等。根据企业的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20年按在水电装机总容量分析,长江电力的市场份额达,其余五大集团的市占率均在之间。按照水电发电量分析,长江电力的市场份额达,其余五大集团的市占率均在之间。

注:截至2022年6月22日,除大唐集团外的其他五大能源集团均为公布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故此处仅以2020年数据为例,对我国水电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时期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202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全面指引:

《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

传统电力系统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来打造规划设计理念和调度运行规则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比例持续提高的要求,在规划理念革新、硬件设施配置、运行方式变革、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系统性安排:

鉴于新能源项目点多面广、单体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等,《实施方案》立足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在简化管理程序、提升服务水平上: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有一定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必须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实施方案》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随着新能源规模快速扩大,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保障,通过明确用地管理政策、规范税费征收、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等措施,推动解决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用地困境:

“十四五”风光等主要新能源已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金融支持政策力度需要加大,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三方面政策举措:

2、“十四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新能源是我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还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据此,前瞻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达到17亿千瓦,至2027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或将达到21亿千瓦。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稳步增长,预计至2027年我国光伏、风能、水能、火电等新能源发电量也将随之进一步高增,前瞻根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以及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可达到万亿千瓦时,至2027年末,新能源发电量或将突破万亿千瓦时。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几何量检测现状及发展论文

给一下邮箱,我发给你。

擦,你也在找啊?哪个班的啊 别找一样的哦

几何量测量的四要素是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

1、被测对象

被测对象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相位置误差以及螺纹、齿轮的各个几何参数等。

2、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几何量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长度的常用单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

3、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相测量条件的综合。

4、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

扩展资料

1、从几何量参量种类来看,可分为长度、角度、形状与位置和粗糙度等。长度包括:两点间的距离、两平行直线间距离、两平行直线间距离、两平行平面间距离、轴径和孔径等;

角度包括:平面角、立体角、锥度和圆分度等;形状位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平行度、垂直度;粗糙度包括:轮廓算术平均值偏差、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等。

2、从被测的具体对象来说,分为计量器具的检定,机械零部件、完整机器和仪器以及大型机械的安排、调整与测量。

3、从几何量检测项目来讲,分为基准检定、量具量仪检定和精密测试。

4、按现代计量学来分,几何量检测分为端度、线纹、平面、粗糙度和零部件工程参量测量。(资料来源:好域安机械论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几何量测量

戈家宇,你个213啊,这么简单的论文还百度,你真当百度什么都知道啊,骚年,乖乖手写吧

  • 索引序列
  • 豫剧现状及发展论文范文
  • 儿童剧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 杂志媒体发展历史及现状
  •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 几何量检测现状及发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