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笔者有一些体会。一、 激情导入,激发诗趣1. 朗读导入。朗读不仅能培养人的语感,也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它是一种心灵与文本的沟通,也是情与诗意的完美交融。如果在上课之初,以美的朗诵开场,首先给学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诗词的情感波动而心动,随着朗诵语调的抑扬而情涌。学生只有在欣赏和陶醉中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朗读内容可以是学过的古诗词,也可以是与要学内容相关的古诗词。描绘春景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表达爱国热情的,写花的,写草的,写月的……小学生能吟诵许多首,教者只要引导及时到位,就能收到效果。如教学《江南春》时,可让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诗句,让学生背诵《春晓》,当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从学生口中流出,他们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2. 画面导入。苏轼曾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古诗词时,可以用图画导入新课,增强直观感。小学教材编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每首诗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都能抓住诗中情景,引发学生联想。教学前展示这些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产生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古诗《村居》的教学,插图是一幅美丽的春色图,画中孩子们放风筝的天真烂漫情趣尤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引发学诗兴趣,顺利地进入古诗的学习中。3. 诗词导入。即以熟悉的古诗词句导入新篇学习。每位小学生头脑中都储存有一定的古诗词,有些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能背诵许多古诗句,虽然他们对背诵的古诗词内容并不太理解,但潜意识中总有一种或模糊或粗浅的认识,这种认识在学习相关篇目时就会不自觉地涌现出来。如在教学张志和《渔歌子》这首词时,请学生背诵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进行对比,都是讲钓鱼的,但张志和的钓鱼与小儿的钓鱼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同样写钓鱼,风格差异较大,由小儿的天真引出张志和的失意,强烈的落差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4. 故事导入。古诗词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学生离古诗词作者的生活非常遥远,要想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而故事导入应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因为没有哪位小学生会抵触新奇有趣的故事。其实只要教师用心,每首古诗词都蕴含一个生动的故事。如果用古诗词的故事导入,就能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去。如《石灰吟》《春晓》《清平乐・村居》等古诗词,或本身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在作者的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只要给学生充分的预习准备,让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说不定就会对新学的诗词有独到的见解,对诗词背景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二、 吟出韵律,吟出深情1. 吟出韵律。押韵好的诗词,读起来铿锵有力,产生一种回环往复的感觉,这就是韵律美。不同的诗词作品,有不同的押韵,会形成不同的气氛,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我们朗读诗词,也应将诗词独有的韵律美传达出来。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一般古诗词都有明显的韵味。如《清平乐・村居》中的“草”“媪”“好”,都押“ǎo”韵,读起来顺畅自然。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今许多古诗词已被谱成优美的歌曲,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吟唱。学生在吟唱过程中会产生特别的美感,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用心组织,诗词的教学其实也能达到诗情画意般的音乐境界。2. 吟出深情。诗词是一种最适宜朗读的文学形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因此,我们朗读时,就应该通过丰富的想象,再现诗人词人的感情。诗词是抒情艺术,无论是抒情诗词,还是叙事诗词,甚至哲理诗词,只要是成功的作品,里面必定奔涌着作者澎湃的激情,蕴含着作者的缕缕情思。无论是思念家乡、亲人的《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是表达朋友情深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都深藏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走进作者心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脉搏,让自己的思想和诗人、词人的思想融为一体。这样,朗读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三、 明白诗理,升华诗意1. 找诗趣。学习散文我们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眼”,其实古诗词也有“眼睛”,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它,就能顺利把握情感基调,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眼睛”是诗词的中心,是诗人要表达的“诗理”。“理”其实是和“趣”相连的。有时我们在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时,会让他们无形中享受到一种乐趣。在诗人营造的趣味中习得其意,进得其境,显得顺畅自然。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向我们描绘了富有乡村田园气息的情景。词中的一户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这首词只要细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趣味”无穷。“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亲切与温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可爱活泼,都融于一个“醉”字中,“醉”字就是“词眼”,字里行间也无不让人感觉到词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生活里,有乡村美,也有乡村趣,更有乡村乐。2. 融诗情。诗是以文字体现情感,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词。如陆游经过长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深切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经历了十五个月的流放生活后重获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喜悦,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再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壮丽景观,心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词歌赋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之产物。3. 悟诗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也留下许多至深哲理,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吟诵诗词歌赋时不断成长成熟。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感悟力。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熹《观书有感》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过躬行”。还有,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些深含哲理的诗词都是教师教学时必须让学生理解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1.开阔眼界,以诗育人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好友之间的离别愁绪,有的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小学生多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塑造。例如,通过学习《锄禾》这首诗,让学生深刻体会农民伯伯种田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小珍惜粮食的教育目的。又如,孟郊的《游子吟》中,描述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针密密地缝制衣衫的感人情景,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真实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唤起学生尊敬、感激、孝敬父母的心灵共鸣。再如,《长歌行》中的不朽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刻警戒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2.积累好词佳句,发展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诗歌的语言简洁、含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绝好素材。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语言风格:或平淡质朴,或华美绚丽,或委婉含蓄,或悲壮慷慨,或雄奇豪放,或沉郁顿挫。无论哪种风格,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清平乐·村居》中,诗人着力于对顽皮、可爱的小儿子的描绘--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中“亡赖”一词,运用巧妙,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小儿的顽皮、淘气,“最喜”表达了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憨稚之态--溪头卧剥莲蓬,一个“卧”字是那样的灵动、传神,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再如,李白在《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一句,诗人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友谊化作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的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学生多读这类诗词,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培养想象力,拓展思维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人类社会也不可能进步。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古诗名篇以精炼的语言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古诗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抓住各种契机,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体味诗词中美好的情趣或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年探索,我得出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参考:可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可讲述故事,丰富想象;可抓住空白,引导想象;还可依文画图,拓展想象;也可扮演角色,创造想象。
4.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 力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因此对于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有时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音韵美、意境美,文笔美,哲理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其实,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鉴赏美,提高自我审美能力的过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赋予了浓郁的画意,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色彩明丽的画面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写出了诗人冰清玉洁,为官清廉,纯洁无私的磊落品格。“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的决心。学生在诗海里品析着这些千古名句,无疑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注入一汪清泉,既陶冶了情操,又浸润了品格,使学生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迈入神圣的古诗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的无穷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无限热情。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文如下: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字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透过合理想象,领会作品情感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三、深入拓展学习,深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字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字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长廊中的璀璨瑰宝,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收录了61首古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应背诵古诗词240篇,也就是说学生除了熟记课本上的,仍需要积累大量的课外古诗词。而对于教材上的古诗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积累课外古诗就会让学生陷于死记硬背的沉疴。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和反思心得,具体阐释如何让低年段古诗词教学更具童趣,如何让学生自主感受古诗带来的审美乐趣。
一、多重方式诵读,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诵读古诗是古诗教学的必要过程,学生通过诵读接近古诗,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初读时需要诵读,体会中需要诵读,积累更离不开吟诵。于永正老师主张教学应重情趣,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多重方式诵读,就可以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方式一:导语铺陈,深化理解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朗读指导中,教师深情地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学生齐声朗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接着老师又说:“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能不思念亲人?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的声音充满了思念、愁苦。教师化作诗人:“又是一个重阳佳节,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多想像以前一样,跟亲人朋友一起登高,插茱萸啊!此时此刻,我们弟兄们一定也在说,哎,就少了王维一人呐!”学生深情地朗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中进一步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趣。
方式二:看图吟诵,欣赏景致
写景的古诗,都有着丰富的画面。在《小池》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诗境的画面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论文《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看图吟诵的方式,使学生边看画面边产生联想,促进理解,加速了对古诗句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营造出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心理作用下,激发最大记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诗意,感受诗句中的美丽景致。
方式三:表演诵读,诠释内涵
低年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直观地诠释古诗的内涵。比如汉乐府《江南》中的鱼、莲叶学生都再熟悉不过,学生在大声诵读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嬉戏动作,脸上也会流露出高兴的神情。我们从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中便能看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快乐心情。
方式四:配乐吟唱,引发共鸣
音乐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它能拨动人的心弦。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对于语言简洁的古诗很难深入理解,就算教师再怎样补充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可由于生活年代久远,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情感基调合适的曲调,为古诗配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来吟唱。有很多经典的古诗已经被谱了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也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记忆的情趣,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分享诗人的快乐,体会诗人的忧虑。
二、插上想象翅膀,个性化感悟古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呢?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方式一:角色体验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角色体验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课堂活动,它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更高效地亲近古诗。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自己当成古诗中的角色,做一做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把学生带入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情,以此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方式二:为诗配画
古诗中有具体的意象,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是有对应插图的。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形象思维占主体,他们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把绘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反复吟诵和体会古诗后,让学生画一画这首诗,再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句所写的情境,用以反馈和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审美乐趣。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笔者有一些体会。一、 激情导入,激发诗趣1. 朗读导入。朗读不仅能培养人的语感,也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它是一种心灵与文本的沟通,也是情与诗意的完美交融。如果在上课之初,以美的朗诵开场,首先给学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诗词的情感波动而心动,随着朗诵语调的抑扬而情涌。学生只有在欣赏和陶醉中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朗读内容可以是学过的古诗词,也可以是与要学内容相关的古诗词。描绘春景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表达爱国热情的,写花的,写草的,写月的……小学生能吟诵许多首,教者只要引导及时到位,就能收到效果。如教学《江南春》时,可让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诗句,让学生背诵《春晓》,当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从学生口中流出,他们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2. 画面导入。苏轼曾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古诗词时,可以用图画导入新课,增强直观感。小学教材编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每首诗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都能抓住诗中情景,引发学生联想。教学前展示这些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产生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古诗《村居》的教学,插图是一幅美丽的春色图,画中孩子们放风筝的天真烂漫情趣尤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引发学诗兴趣,顺利地进入古诗的学习中。3. 诗词导入。即以熟悉的古诗词句导入新篇学习。每位小学生头脑中都储存有一定的古诗词,有些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能背诵许多古诗句,虽然他们对背诵的古诗词内容并不太理解,但潜意识中总有一种或模糊或粗浅的认识,这种认识在学习相关篇目时就会不自觉地涌现出来。如在教学张志和《渔歌子》这首词时,请学生背诵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进行对比,都是讲钓鱼的,但张志和的钓鱼与小儿的钓鱼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同样写钓鱼,风格差异较大,由小儿的天真引出张志和的失意,强烈的落差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4. 故事导入。古诗词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学生离古诗词作者的生活非常遥远,要想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而故事导入应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因为没有哪位小学生会抵触新奇有趣的故事。其实只要教师用心,每首古诗词都蕴含一个生动的故事。如果用古诗词的故事导入,就能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去。如《石灰吟》《春晓》《清平乐・村居》等古诗词,或本身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在作者的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只要给学生充分的预习准备,让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说不定就会对新学的诗词有独到的见解,对诗词背景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二、 吟出韵律,吟出深情1. 吟出韵律。押韵好的诗词,读起来铿锵有力,产生一种回环往复的感觉,这就是韵律美。不同的诗词作品,有不同的押韵,会形成不同的气氛,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我们朗读诗词,也应将诗词独有的韵律美传达出来。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一般古诗词都有明显的韵味。如《清平乐・村居》中的“草”“媪”“好”,都押“ǎo”韵,读起来顺畅自然。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今许多古诗词已被谱成优美的歌曲,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吟唱。学生在吟唱过程中会产生特别的美感,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用心组织,诗词的教学其实也能达到诗情画意般的音乐境界。2. 吟出深情。诗词是一种最适宜朗读的文学形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因此,我们朗读时,就应该通过丰富的想象,再现诗人词人的感情。诗词是抒情艺术,无论是抒情诗词,还是叙事诗词,甚至哲理诗词,只要是成功的作品,里面必定奔涌着作者澎湃的激情,蕴含着作者的缕缕情思。无论是思念家乡、亲人的《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是表达朋友情深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都深藏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走进作者心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脉搏,让自己的思想和诗人、词人的思想融为一体。这样,朗读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三、 明白诗理,升华诗意1. 找诗趣。学习散文我们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眼”,其实古诗词也有“眼睛”,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它,就能顺利把握情感基调,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眼睛”是诗词的中心,是诗人要表达的“诗理”。“理”其实是和“趣”相连的。有时我们在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时,会让他们无形中享受到一种乐趣。在诗人营造的趣味中习得其意,进得其境,显得顺畅自然。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向我们描绘了富有乡村田园气息的情景。词中的一户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这首词只要细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趣味”无穷。“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亲切与温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可爱活泼,都融于一个“醉”字中,“醉”字就是“词眼”,字里行间也无不让人感觉到词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生活里,有乡村美,也有乡村趣,更有乡村乐。2. 融诗情。诗是以文字体现情感,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词。如陆游经过长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深切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经历了十五个月的流放生活后重获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喜悦,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再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壮丽景观,心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词歌赋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之产物。3. 悟诗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也留下许多至深哲理,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吟诵诗词歌赋时不断成长成熟。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感悟力。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熹《观书有感》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过躬行”。还有,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些深含哲理的诗词都是教师教学时必须让学生理解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1.开阔眼界,以诗育人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好友之间的离别愁绪,有的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小学生多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塑造。例如,通过学习《锄禾》这首诗,让学生深刻体会农民伯伯种田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小珍惜粮食的教育目的。又如,孟郊的《游子吟》中,描述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针密密地缝制衣衫的感人情景,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真实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唤起学生尊敬、感激、孝敬父母的心灵共鸣。再如,《长歌行》中的不朽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刻警戒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2.积累好词佳句,发展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诗歌的语言简洁、含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绝好素材。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语言风格:或平淡质朴,或华美绚丽,或委婉含蓄,或悲壮慷慨,或雄奇豪放,或沉郁顿挫。无论哪种风格,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清平乐·村居》中,诗人着力于对顽皮、可爱的小儿子的描绘--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中“亡赖”一词,运用巧妙,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小儿的顽皮、淘气,“最喜”表达了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憨稚之态--溪头卧剥莲蓬,一个“卧”字是那样的灵动、传神,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再如,李白在《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一句,诗人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友谊化作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的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学生多读这类诗词,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培养想象力,拓展思维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人类社会也不可能进步。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古诗名篇以精炼的语言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古诗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抓住各种契机,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体味诗词中美好的情趣或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年探索,我得出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参考:可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可讲述故事,丰富想象;可抓住空白,引导想象;还可依文画图,拓展想象;也可扮演角色,创造想象。
4.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 力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因此对于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有时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音韵美、意境美,文笔美,哲理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其实,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鉴赏美,提高自我审美能力的过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赋予了浓郁的画意,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色彩明丽的画面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写出了诗人冰清玉洁,为官清廉,纯洁无私的磊落品格。“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的决心。学生在诗海里品析着这些千古名句,无疑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注入一汪清泉,既陶冶了情操,又浸润了品格,使学生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迈入神圣的古诗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的无穷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无限热情。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文如下: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字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透过合理想象,领会作品情感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三、深入拓展学习,深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字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字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对古诗的看法如下: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1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脾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2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诗词之美本在于此,可随着时间的流淌,科技的发展,“快餐式”阅读渐渐成了主流,而传统诗词却发了酵,蒸了馏,饮了使人醉眼迷离,乱了方寸。
“快餐式”阅读的今天,人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一字一句品读诗词上,他们刚喜欢通俗的笑话。当今的学生对诗词亦是如此,完成任务者居多,而由衷热爱者廖廖。诗词在网络上被网友肢解,改的面目全非,并带有戏谑的意味,成了彼此逗趣的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含义,与古人的初衷背道相驰。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3
细雨微蒙的夜晚,独坐窗前,冲—杯清茶,捧一本古诗词集,灯光明亮,诗韵隽永,其乐融融。
读着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名句,我逐渐感受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的离别之情;领略到陶渊明的“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风光的恬适;体味到曹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大志。品味古诗词,就像饮一杯杯年代久远的老酒,芳香醇厚,令人陶醉。
阳光灿烂的春日,吟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你会立刻被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百鸟争鸣的热闹、生动的景象所感染;月朗风清的夏夜,看惊鹊别枝,听蝉鸣蛙唱,嗅稻花芳香。
是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田园;秋风萧瑟的日暮,望断小桥流水,穿越古道西风,一匹老马,一抹夕阳,羁旅归途的游子,该是怎样的思乡情切,柔肠寸断,是马致远把我们带到秋天的悲凉之中;银装素裹的严冬,朗读一首《白雪歌》,你会惊讶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想象。
一、读懂诗句,感知美
语言是古诗中表现美的载体,学生要想领略古诗中的美,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诗歌学习中,读出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一眼就能看懂诗歌,没有任何发现,没有任何问题,鉴赏就没有意义。心中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所收获。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疑难之处,而且要多疑多思,能在无疑处见疑,于似知似解处见疑。疑的范围可以是诗词中的一字一词,也可以针对诗歌感情、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诗歌的意境,初步感受诗句所表现的美,为进一步鉴赏奠定基础。
二、进入意境,领悟美
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把握诗中美的实质,进行美的鉴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诱发学生审美的动因,使审美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1.赏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感情色彩浓、形象鲜明、有深刻意义的词语,要抓住这些被称为“诗眼”的词语,反复推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换词对比,就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这首诗的意境。
2.以图配诗,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以图配诗,可以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这对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为美的认识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促使学生想象作者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的原因,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当我们把一幅生机勃勃、一片新绿的江南春色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去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学生一定能很快体会到作者对景物的欣赏之情,更能领悟“绿”字的神韵。故事教学中,我常常先启发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在口述和深入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把诗文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写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间段里的两幅优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暮景,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夜色。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呢?这是因为夕阳西下,几乎是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斜射在水面上,确像“铺”在江面上一般。学生明白后,可让其画出夕阳下江面的美景。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下江水缓缓流动,受光照多的地方,由于光反射呈现出一片红色,受光照少的地方则呈现江水本身的深碧色。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第四句“露似真珠月似弓”,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学生的画作未必精美,但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深深体会到诗人写景奇丽的特点以及作者赞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情感。通过绘画,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受到“诗中有画”的.语言美的熏陶。
3.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情感体验的基础是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诗文的意境。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讲究琅琅上口、声韵和谐,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把文字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画面。不仅要多读古诗,还要不断创新,用翻译解说内容,用描述再现意境,用吟诵沟通情感,用抒情表达感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通过范读、跟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听同学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新奇。朗读时可以口中念念有词,轻声自读,边读边想;也可以大声诵读,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不管以哪种形式读,都要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轻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节奏感。古诗平仄错落,朗朗上口,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律美。还可以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边读边辅以动作、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同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
三、说写训练,表达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美的感受。古诗特有的语言形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于美的感受。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美的主观愿望,并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就能在表达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例如,教学中曾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的诗意,学生有的运用了感叹句:“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有的加入了修饰语:“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我日夜思念的故乡?”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月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回到我的家乡?”句子一个比一个美,可见,学生已经进入了诗的意境,能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总之,我们要通过古诗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和陶冶,并把这种美的意识转化为美的行为,无论在何进何地,都要做心灵美的人,做行为美的事,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美的风尚,谱写美的篇章。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文如下: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字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透过合理想象,领会作品情感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三、深入拓展学习,深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字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字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