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新闻娱乐化毕业论文模版论文

新闻娱乐化毕业论文模版论文

发布时间:

新闻娱乐化毕业论文模版论文

因为内容的低俗化和肆意炒作,近年来娱乐新闻一直是颇受诟病的新闻品类之一。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政协曾提议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以规避娱乐新闻的不正之风。时至今日,娱乐新闻的宿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从“王小丫结婚”到“黄健翔婚变”,从“范冰冰包养案”到“王菲生孩子”,明星隐私、绯闻铺天盖地,假信息、低俗化炒作充耳塞目。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如此批判过娱乐小报的恶俗:“我简直无法相信一个有尊严的男人在碰到一张报纸的时候,难道不会产生丝毫的厌恶?”娱乐新闻不是新闻?传播学者刘宏曾撰文说娱乐新闻是“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可以纳入“无变动新闻”,还可以说它是“无意义新闻”。总之,他认为娱乐新闻不能被看作新闻,至多称为“娱乐信息或者消息”①。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人认可,并被广泛转引。从观点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娱乐新闻现状的担忧和批评。但如果把娱乐新闻看作是纯信息产品,新闻原则和法理被淡化不说,人们对媒体和新闻的固有认识也将被改写。因为这样一来媒体和受众岂不成了卖方和买方,即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近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媒体的多元定位问题,似乎要把一条难以拿上台面的潜规则推上大雅之堂:媒体两分其责,有的抓宣传导向,有的搞娱乐挣钱。可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媒体是国有资产,属于监督和舆论公器,如果要分化出商业和非商业类别,不仅有悖媒体服务社会、益智大众的社会功能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竞争。再就是娱乐新闻通过专业采编人员采写把关,既已在专业媒体新闻版面发布,我们却硬说它不是新闻,那什么才叫新闻?如果把新闻品类之一的娱乐新闻当成散乱的无经处理的“信息”,那么作为“把关人”的新闻媒体不就成了子虚乌有?娱乐可以边缘责任?前两天看王定天教授的博客——因为是博客,言辞和观点难免自由无羁些,我这里引用只是出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绝无忤逆之意。王教授甚至建议别把娱乐新闻当新闻看,“它只具有新闻的皮囊而已”。娱乐新闻就是“逗人玩的”,无须关照社会责任,如果非要以专业化眼光与之较真,“那就显得过于无趣了”②。我相信这不只是王教授个人见解,也代表了圈里很多人的观点。诚然,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吸引眼球。但是,娱乐和社会责任不应是一对矛盾体,美国传播学家赖特总结了传播的四大功能,其中第一条就是监视环境、守望社会。当然娱乐功能也位列其中,但在第四位。我们国家有很多大报不光导向作的好,娱乐也搞得不错,比如《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不仅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口碑,也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一味娱乐至上,边缘社会责任,甚至为“逗人玩”而瞎搞恶搞,不仅会驱走主流受众,也会让目标受众失去信任。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岸三地娱记们对“王菲生孩子”的追踪报道。笔者曾对5月18日(娱记给王菲测算的预产日)——20日网易新闻上相关报道的网上跟贴作过统计,发现7成以上的网民对炒作该信息的记者和媒体表示反感,有的甚至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娱乐就是受众至上?娱乐新闻因为其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特征,得到部分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垂青。于是娱乐媒体在形式和内容的策划上就瞄准以上受众的诉求心理和行为特点,大做特做文章,有的媒体甚至打出以受众需求为工作目标口号,把娱乐当成商品做。但是,受众不同,需求也会因人而异,其中有高尚的也会有消极庸俗的。受众中心论可能导致不分思想倾向、需求合理与否一概满足。现在娱乐媒体的一个危险倾向就是在不断挑战职业、伦理甚至法律底线,以激发和迎合大众心理中潜藏的窥私、寻刺激等非正常心理。于是乎隐私揭秘泛滥,“绯闻”“轶事”乱飞,假信息炒作盛行。助长了低俗,淆乱了是非,也误导了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此迎合的结果尽管能让媒体金银满钵,但后果却很让人担忧。学者李书磊说过,“比起那些满纸空言的报纸,读者自然会选择那些满纸荒唐言的报纸,后者至少有趣一些,尽管是恶趣”。但是长此以往的后果却是,恶趣报纸“会培养、调动大众的恶趣并将其凝固化,加重大众心灵空虚与人生轻浮的程度… …那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真正悲哀。”③娱乐可放大知情权?从内容构成上来看,文化新闻(文娱新闻)是娱乐新闻的母体,但随着新闻娱乐化风潮日盛,逐渐窄化演进为娱乐新闻。近年来娱乐新闻因为过分追求显著性和迎合性,对明星名人关爱有加,大有窄化为“明星新闻”趋势。但这种趋势的隐忧颇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对于知情权的过分放大。虽然按照国际惯例明星因为其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理应接受媒体监督,隐私权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却是不可突破的底线。春节前后媒体热炒的“苏瑾新西兰案”,后来被证实是网上信息加娱记猜测。刚刚平息的“范冰冰包养案”的信源也是一条没有根基的网上帖子。这些本不该成为新闻的小道消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表面上好像扩大了受众知情权,事实上却是媒体导演的一场丑剧,“愚乐”了受众,也伤害了当事人。再有,近日媒体对王菲生孩子的“贴身关注”,客观上让一个六甲在身的孕妇寝食不宁、分娩地难定,这样的知情权消蚀了媒体应该有的道义和人文关怀,也误解和辱没了受众的合理兴趣。结论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样式,消解了老调的说教,迎合了受众在不断满足物资需要之后的娱乐消遣需求,也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但是,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娱乐新闻业者也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声誉。同时,我们也呼唤业界加强对娱乐新闻的规范和监督,制定相应的行业条例,做好对从业人员的自律和他律工作。总之,兴利除弊,端正娱乐思想和作风,呈献给大众健康有益的娱乐资讯,是我们对当前娱乐媒体和从业者的期望。注释:1、刘洪 娱乐新闻是不是新闻?傲视传媒网 2005年12月30日2、、陈绚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3月 P146--------------------------------------------------------------------------------时间:2006-6-27 12:37:00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刘道彩 阅读14次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刘道彩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04新闻地址:武汉体育学院邮编:430079因为内容的低俗化和肆意炒作,近年来娱乐新闻一直是颇受诟病的新闻品类之一。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政协曾提议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以规避娱乐新闻的不正之风。时至今日,娱乐新闻的宿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从“王小丫结婚”到“黄健翔婚变”,从“范冰冰包养案”到“王菲生孩子”,明星隐私、绯闻铺天盖地,假信息、低俗化炒作充耳塞目。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如此批判过娱乐小报的恶俗:“我简直无法相信一个有尊严的男人在碰到一张报纸的时候,难道不会产生丝毫的厌恶?”娱乐新闻不是新闻?传播学者刘宏曾撰文说娱乐新闻是“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可以纳入“无变动新闻”,还可以说它是“无意义新闻”。总之,他认为娱乐新闻不能被看作新闻,至多称为“娱乐信息或者消息”①。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人认可,并被广泛转引。从观点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娱乐新闻现状的担忧和批评。但如果把娱乐新闻看作是纯信息产品,新闻原则和法理被淡化不说,人们对媒体和新闻的固有认识也将被改写。因为这样一来媒体和受众岂不成了卖方和买方,即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近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媒体的多元定位问题,似乎要把一条难以拿上台面的潜规则推上大雅之堂:媒体两分其责,有的抓宣传导向,有的搞娱乐挣钱。可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媒体是国有资产,属于监督和舆论公器,如果要分化出商业和非商业类别,不仅有悖媒体服务社会、益智大众的社会功能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竞争。再就是娱乐新闻通过专业采编人员采写把关,既已在专业媒体新闻版面发布,我们却硬说它不是新闻,那什么才叫新闻?如果把新闻品类之一的娱乐新闻当成散乱的无经处理的“信息”,那么作为“把关人”的新闻媒体不就成了子虚乌有?娱乐可以边缘责任?前两天看王定天教授的博客——因为是博客,言辞和观点难免自由无羁些,我这里引用只是出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绝无忤逆之意。王教授甚至建议别把娱乐新闻当新闻看,“它只具有新闻的皮囊而已”。娱乐新闻就是“逗人玩的”,无须关照社会责任,如果非要以专业化眼光与之较真,“那就显得过于无趣了”②。我相信这不只是王教授个人见解,也代表了圈里很多人的观点。诚然,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吸引眼球。但是,娱乐和社会责任不应是一对矛盾体,美国传播学家赖特总结了传播的四大功能,其中第一条就是监视环境、守望社会。当然娱乐功能也位列其中,但在第四位。我们国家有很多大报不光导向作的好,娱乐也搞得不错,比如《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不仅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口碑,也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一味娱乐至上,边缘社会责任,甚至为“逗人玩”而瞎搞恶搞,不仅会驱走主流受众,也会让目标受众失去信任。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岸三地娱记们对“王菲生孩子”的追踪报道。笔者曾对5月18日(娱记给王菲测算的预产日)——20日网易新闻上相关报道的网上跟贴作过统计,发现7成以上的网民对炒作该信息的记者和媒体表示反感,有的甚至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娱乐就是受众至上?娱乐新闻因为其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特征,得到部分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垂青。于是娱乐媒体在形式和内容的策划上就瞄准以上受众的诉求心理和行为特点,大做特做文章,有的媒体甚至打出以受众需求为工作目标口号,把娱乐当成商品做。但是,受众不同,需求也会因人而异,其中有高尚的也会有消极庸俗的。受众中心论可能导致不分思想倾向、需求合理与否一概满足。现在娱乐媒体的一个危险倾向就是在不断挑战职业、伦理甚至法律底线,以激发和迎合大众心理中潜藏的窥私、寻刺激等非正常心理。于是乎隐私揭秘泛滥,“绯闻”“轶事”乱飞,假信息炒作盛行。助长了低俗,淆乱了是非,也误导了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此迎合的结果尽管能让媒体金银满钵,但后果却很让人担忧。学者李书磊说过,“比起那些满纸空言的报纸,读者自然会选择那些满纸荒唐言的报纸,后者至少有趣一些,尽管是恶趣”。但是长此以往的后果却是,恶趣报纸“会培养、调动大众的恶趣并将其凝固化,加重大众心灵空虚与人生轻浮的程度… …那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真正悲哀。”③娱乐可放大知情权?从内容构成上来看,文化新闻(文娱新闻)是娱乐新闻的母体,但随着新闻娱乐化风潮日盛,逐渐窄化演进为娱乐新闻。近年来娱乐新闻因为过分追求显著性和迎合性,对明星名人关爱有加,大有窄化为“明星新闻”趋势。但这种趋势的隐忧颇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对于知情权的过分放大。虽然按照国际惯例明星因为其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理应接受媒体监督,隐私权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却是不可突破的底线。春节前后媒体热炒的“苏瑾新西兰案”,后来被证实是网上信息加娱记猜测。刚刚平息的“范冰冰包养案”的信源也是一条没有根基的网上帖子。这些本不该成为新闻的小道消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表面上好像扩大了受众知情权,事实上却是媒体导演的一场丑剧,“愚乐”了受众,也伤害了当事人。再有,近日媒体对王菲生孩子的“贴身关注”,客观上让一个六甲在身的孕妇寝食不宁、分娩地难定,这样的知情权消蚀了媒体应该有的道义和人文关怀,也误解和辱没了受众的合理兴趣。结论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样式,消解了老调的说教,迎合了受众在不断满足物资需要之后的娱乐消遣需求,也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但是,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娱乐新闻业者也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声誉。同时,我们也呼唤业界加强对娱乐新闻的规范和监督,制定相应的行业条例,做好对从业人员的自律和他律工作。总之,兴利除弊,端正娱乐思想和作风,呈献给大众健康有益的娱乐资讯,是我们对当前娱乐媒体和从业者的期望。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 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 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 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 “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老师应该会把格式之类的给你吧,总之,把大纲写好,自己观点你写明白就也就是几百字吧,不用太详细,包括选题背景、论文内容、创新点等大纲就先介绍《晚间新闻》节目内容,可以选几天的具体新闻写,播出时间、长度等吧。再把民生新闻定义说一下,特点是什么。这种娱乐化表现在哪里、受众对于晚间新闻的反应是什么,你可以做个调查。娱乐化的新闻,有什么样的影响包括正面、反面的影响等等。这种你觉得这类新闻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都可以说一下

毕业论文新闻娱乐化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 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 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 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 “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一、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比例下降。 二、新闻娱乐化除了在内容上倾向于软新闻或尽量使严肃新闻软化,在表达方式上还表现为,强调故事性、人情味,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三、新闻和娱乐互相渗透,新闻和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新闻娱乐化的成因:一、新闻的功能有许多,报道事实、提供事实是主要的功能,但娱乐也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在大众传播时代,娱乐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二、新闻娱乐化可以看作是媒介适应市场的行为方式,甚至有的媒体还将娱乐化作为拯救媒体的良药。;三、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传者中心的传播机制逐渐被受者中心的传播机制代替,新闻娱乐化就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 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一、培养了受众的顺从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二、过度的新闻娱乐化会导致媒介放弃其社会责任。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于娱乐化的追求必然要导致庸俗化的倾

毕业论文一般离不开“三步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对论文主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方面。下面给你详细的内容: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论文题目娱乐新闻

毕业论文一般离不开“三步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对论文主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方面。下面给你详细的内容: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老师应该会把格式之类的给你吧,总之,把大纲写好,自己观点你写明白就也就是几百字吧,不用太详细,包括选题背景、论文内容、创新点等大纲就先介绍《晚间新闻》节目内容,可以选几天的具体新闻写,播出时间、长度等吧。再把民生新闻定义说一下,特点是什么。这种娱乐化表现在哪里、受众对于晚间新闻的反应是什么,你可以做个调查。娱乐化的新闻,有什么样的影响包括正面、反面的影响等等。这种你觉得这类新闻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都可以说一下

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交流,新闻事业对人类社会就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新闻学论文题目参考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

2. 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

3. 网络新闻报道研究

4. 大公报新闻报道研究

5. 通讯的报道创新——以《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为例

6. 试论娱乐类“八卦新闻”

7. 《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

8. 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9. 地市报的改革出路研究

10. 论新闻媒体“正面报道”为主

11. 广告新媒介研究

12. 广告劝服与认知失谐理论

13. 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

14. 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

15. “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16. 《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

17. 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

18. “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

19.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 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1. 古诗词意境与新闻美感

2. 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3.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古诗词经典语句在新闻标题中的改造性运用

4. 古代杂文的新闻性

5. 论社会新闻的“软”与“硬”

6. 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7. 穆青新闻主张研究

8. 穆青新闻实践

9. 试论散文笔法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

10. 手机媒体的组织传播功能

11.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12. 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13. 探究现代政治广告

14. 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分析

15. 试论都市报言论特色

16. 人民网BBS言论选题特征分析

17. 人民日报“论坛评论”特征分析

18. CBS新闻时事栏目《六十分钟》研究

19. 真实的力量——论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1.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2.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3. 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

4. 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

5. 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

6. 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

7. 解释性报道初深

8. 党报新闻标题研究

9. 晚报新闻标题研究

10. 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11. 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

12. 郑州报业市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13. 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14. 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

15. 新闻娱乐化成因刍议

16. 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17. 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18.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19. 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

20. 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

21. 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论文题目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 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 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 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 “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交流,新闻事业对人类社会就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新闻学论文题目参考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

2. 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

3. 网络新闻报道研究

4. 大公报新闻报道研究

5. 通讯的报道创新——以《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为例

6. 试论娱乐类“八卦新闻”

7. 《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

8. 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9. 地市报的改革出路研究

10. 论新闻媒体“正面报道”为主

11. 广告新媒介研究

12. 广告劝服与认知失谐理论

13. 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

14. 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

15. “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16. 《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

17. 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

18. “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

19.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 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1. 古诗词意境与新闻美感

2. 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3.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古诗词经典语句在新闻标题中的改造性运用

4. 古代杂文的新闻性

5. 论社会新闻的“软”与“硬”

6. 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7. 穆青新闻主张研究

8. 穆青新闻实践

9. 试论散文笔法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

10. 手机媒体的组织传播功能

11.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12. 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13. 探究现代政治广告

14. 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分析

15. 试论都市报言论特色

16. 人民网BBS言论选题特征分析

17. 人民日报“论坛评论”特征分析

18. CBS新闻时事栏目《六十分钟》研究

19. 真实的力量——论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1.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2.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3. 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

4. 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

5. 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

6. 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

7. 解释性报道初深

8. 党报新闻标题研究

9. 晚报新闻标题研究

10. 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11. 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

12. 郑州报业市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13. 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14. 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

15. 新闻娱乐化成因刍议

16. 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17. 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18.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19. 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

20. 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

21. 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

我知道怎么做,可以写,你了解吗

娱乐杂志排版

星周刊,是一家专注于娱乐八卦的杂志。她们家的杂志都很有料。许多外界媒体采访不到的东西她们都可以采访到。而且她是一家非常正规的杂志。所有内容均与当事人协商过同意刊登。虽然这本杂志爆过很对明星的料,但是却并没有一个明星对这家杂志反感。甚至也被许多明星所喜爱。

建议使用相关软件。荐:1. Adobe InDesign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最专业的排版软件是Adobe公司的 InDesign,它具有强大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制作功能,可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InDesign作为一个优秀的图形图像编辑及排版软件,不仅能够产生专业级的全色彩效果,还可以将文件输出为PDF、HTML等文件格式,是跨媒体出版的领航者。Adobe InDesign是多页面高效排版设计的不二之选,一般的好看的杂志,书籍和画册都是用Adobe InDesign 来设计排版的。性能优异,使用方便,所见即所得,生成PDF文件及导出各类图片文件非常方便。由于InDesign的功能非常强大,想要完全掌握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对于有PhotoShop基础的人来说,学InDesign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呢!2. CorelDRAW Corel公司的CorelDRAW是非常出色的矢量平面设计软件,也被广泛应用在排版事业上,由于CorelDRAW的上手比较快,在我国的出版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就是Microsoft公司的Publisher啦,是Office的一个子办公软件,对于常用Word的朋友来说Publisher是很好学的,因为界面是很相似的。这个软件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的排版需求,简单的杂志还是可以排到的。4. 其他的一些排版软件,如:Adobe公司的FrameMaker,我国的方正公司的飞腾排版软件等等。你需要排的是图像比较多的杂志,建议还是用InDesign或者是CorelDRAW来排,因为这两个软件对图像的编辑能力较强。我本人学的是Adobe公司的 InDesign,功能真的很强大,很专业哦!希望能帮到你啦。

推荐南都娱乐周刊这个杂志,里面的排版很精致,不会让人觉得很凌乱,我在上学的时候和同学们经常会一起购买这个杂志,以此来获得娱乐圈最新的消息,里面的内容很全面,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到里面最新发行的作品,还可以了解到很多明星的生活新闻这部杂志甚至被称为娱乐圈里的原始新闻周刊。

《当代歌坛》是中国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制作挺精美的,港台方面的娱乐新闻报道很多,大陆的娱乐也不少,里边的内容很全的,还会爆出许多明星的小秘密;《影视圈》观点挺独特,主要板块有圈内、电影、电视剧、人物;《南都娱乐周刊》也不错,据说是中国最具娱乐精神的原创新闻周刊;

  • 索引序列
  • 新闻娱乐化毕业论文模版论文
  • 毕业论文新闻娱乐化
  • 论文题目娱乐新闻
  •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论文题目
  • 娱乐杂志排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