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绘本美术研究论文

绘本美术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绘本美术研究论文

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首选,幼儿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和体验。从小班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来看,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有效阅读的有利途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为他们今后良好阅读能力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绘本 运用绘本 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 阅读习惯 《指南》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用幼儿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来鼓励他们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会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终身受益。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和体验,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从小班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来看,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为他们今后良好阅读能力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体会到只有正确使用绘本有助于培养小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深刻理解绘本的含义和特点 绘本,俗称图画书(picture book),是由图画文本和文字文本一起构成的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形式,有时图甚至比文字占更大的比重,还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比如《鼠小弟系列》)。绘本的图画是讲述故事的,不只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同时有象征的、典型的形态;还有飞扬的想象;绘本的文字则简洁明快,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能扩展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等。这种独特的表达系统使得绘本成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具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图的完美结合。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从文学形态上讲,它是文字和美术的相互配合、相互丰富和相互激发。图、文不是简单的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其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的变化,而图画也具有一种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文字主要诉诸于听觉,而图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绘本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媒介来表示故事内容,并且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2.内容充满趣味。 绘本之所以成为流行读物,不只幼儿喜欢读,成人也喜欢读,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绘本特有的趣味性。绘本画面直观生动、幽默风趣,文字优美流畅,常用逆向思维来纺织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幼儿和成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乐趣。 3.主题富含哲理。 绘本的图画直观形象,文字简洁明快,但主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绘本并不是随便逗小朋友开心的画册,优秀的绘本可以用简单的画面、文字表达深刻的内涵,可以把很多人生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练的文字传达给读者。比如美国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书中将“爱”这个笼统的概念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简短的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每个幼儿都熟悉的兔子形象来表现这一主题,通过大栗色兔子和小栗色兔子之间充溢趣味的对话,加之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将“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诠释得完美无瑕。 二、正确认识绘本的作用,科学运用绘本 绘本是用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图画与少量简易的文字交织的形式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幼儿读本。绘本近年来由于其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需要发展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用好绘本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绘本的使用、购买都存在着较多的不科学性,如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选择绘本时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差异重视不够,有的教师不够关注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兴趣和认知需要,有的教师在使用绘本时创造性“加工”意识不强,还有的教师将绘本阅读活动看成是“看图说话”,忽略了绘本的真正内涵。 《指南》指出:应“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幼儿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渴求弄明白阅读中感兴趣的事物,极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很多时候他们对读物的理解是粗浅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逻辑的。况且他们尚缺乏必要的阅读经验,因而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得到的必要指导,他们才能与绘本展开有效互动,从而充分汲取蕴藏在绘本中丰富“营养”。显然,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是科学利用绘本的必然途径。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以《指南》为指导,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原则选择合适的绘本,以幼儿乐于阅读的方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近年来,我们园以经典绘本为背景,整合幼儿园音乐、美术、数学、科学等各领域教学,确立了以幼儿绘本为特色的绘本教学。”如幼儿园里举办了“三八亲子读书会”,邀请各班孩子的妈妈来参加,小班、中班、大班分别选择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妈妈原来是这样的》等有关情感教育的绘本,让妈妈与孩子一起做相框、做幸福娃娃纸袋,中二班彤彤的妈妈说:“参加了亲子读书会,和孩子相依一起听课、一起做手工,感觉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 小班幼儿面对新奇的世界,好奇的天性促使他们乐于去探索,这时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开发出来,又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那学习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因此,在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例如,给孩子讲故事需要老师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引起他们倾听的兴趣,开学后班里有些幼儿的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哭闹不止,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不适应,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小班年龄孩子爱听的绘本故事,并运用手指偶、布袋偶、动物毛绒玩具,边讲边演示绘本故事里的不同角色的语气、表情、心情,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幼儿果然被深深地吸引,渐渐停止了哭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又在视频仪上出示图片给孩子们欣赏,同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细节,例如图片上角色的表情、动作,图片的背景、时间、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个个问题和幼儿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吸引幼儿认真倾听,体会阅读的乐趣。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绘本阅读 创设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氛围是极其重要的。在我班的阅读区合理地摆放桌子和椅子,在四周还有绘画制作的图示,提醒大家阅读区应该遵守的常规,营造出安静的阅读氛围。在数学区中投放图书,提供数学图册,精美的书籍,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换。教室中设小书箱,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等,与家长分享具有价值意义的绘本故事和图画书。每月进行一次“小书虫”才艺交流活动,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这样也提醒每一个来阅读区的孩子,活动时要养成好习惯,更加专心于阅读活动。 在创设教室环境的过程中,丰富班级阅读区的图书也是主要的方面。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例如一起装饰阅读区的墙饰,制作阅读习惯的图示卡,打扮图书架,建立图书修补区,看见破损图书帮老师一起修补等活动,让幼儿从小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让他们自动自发地愿意丰富阅读区的图书,这样的过程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班每月都会让孩子们带一些书和小朋友们分享,并让他们知道书更多了,这样大家就能看到各种各样好看的书了,他们和同伴交换看书,懂得了分享的快乐。 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姿势、安静阅读、专注阅读、取放有序、正确翻书、爱护图书等。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确实,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让孩子懂得阅读,懂得关注书中的细节描写、人物情感、故事内容,更能使阅读伴随他的终生,在阅读中获得最大、最多、最好的发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当他们对书产生了兴趣之后最迫切的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爱护图书;会整理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认真看书,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一页一页地从封面开始看。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读书。 小班幼儿以成人的言行为参照,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平时,我时刻注意要求自己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时候,当我们发现有些幼儿把书卷了起来,就马上说:“你这样,小书要疼的。”在拟人化的语气下,孩子善良的天性得到发挥,他们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孩子开心地翻看着一本新书,把书拿反了却不自知,我发现之后指导他认识书的封面,知道了看书时封面要朝上,这个孩子以后还会做小老师指导别的孩子别拿反书。在观察中他们也发现并了解了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几个大字,那是书的名字。为了引导孩子将不同的书整齐摆放,我们给每一种书按照封面的大小分成几组,用点卡做了小标记,贴在图书角相应的位置。孩子们知道了每种书都有自己的家,看完书的时候要让书放回去,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放书的时候就特别留意小标记,自然就将书放得整齐了。在阅读区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看书时的状态,当发现有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并提醒他们正确的做法。有时也可以激发幼儿互相监督,让一起看书的朋友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早期阅读是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引导、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今后我们要始终关注、研究的主题。面对今天各种绘本充斥的市场,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理智的头脑,善于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最为合适的绘本,使早期阅读活动真正能引发幼儿不竭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阅读习惯。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阅读20课》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美育绘本研究现状论文

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 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绘本教学逐渐成为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一部分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绘本教学的内容,依旧有没有摆脱传统教学对自身的影响,在盲目的利用绘本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希望对绘本教学今后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绘本教学

“绘本”(pieturesto尽book)一词源自日本,“绘”字凸显手绘、绘画之义。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文童书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也最能让年轻的读者察觉和掌握英语文字与其声音的特性。

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学生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

一、绘本教学的特点

1.连续性。是指绘本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反复的、连续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顺序性。绘本教学是循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和谐统一的整体,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逻辑顺利组织实施,实施要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并且教师要根据绘本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结构,将绘本内容结合知识逻辑顺序开展教学。

3.统整性。是指将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运用到绘本教学中,将各个领域的资源有机的整个到绘本教学中,扩大教学的内容,扩展教学范围,深化教学内涵。

4.衔接性。绘本教学注重知识的衔接,绘本教学实施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到的知识,要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教学内容。

二、绘本教学的实施现状

(一)教育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教育认为只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顺利通过测验就是好的教学方式。但绘本教学的实施彻底改变这以传统的教学观念。

多数低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压抑下,更多的思维创造性没有被开发出来。

(二)教学形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是一支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用学生的理解,不利用学生创造力的提升。绘本教学以形象的绘画开展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加上教师穿插的耐心讲解,学生在生动的教学形式中得到了最有效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大多是以讲授为主,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关说,统治着课堂的话语权。同时,教师为了课堂管理方便,大多也不会采取其他的体现教学尝试。绘本教学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位中心,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象的绘画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灵活与创造性、知识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绘本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绘本教学的主要手段的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绘本教学更像是在讲故事而不是在上课。教师在实施绘本教学时,多会通过把本届课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在播放的同时教师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知识内容表述给学生,学生经常是把故事听的津津有味,而忽视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再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会给学生播放一个或多个图片,要求他们进行讲述,学生在观察后,会对整个提问做出回答,回答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整个课堂变成了各类题材的故事讲述会。

(二)教师提问过多。大部分老师在绘本教学中还是没有摒弃传统教学的一些习惯,还是喜欢在课堂中过多的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导致了学生思维形式的禁锢。教师在上课时,努力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弱化了学生的探知能力,简化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步骤,依然还是被动接受式的教学。这样的绘本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是传统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三)过分强调教学课件的作用。部分教师还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片面的理解绘本教学是将图片结合文字对学生进行最直观的教育,因此,这部分教师就尽量减少自己的教授时间,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留给课件,自己成为了课件播放者。

四、绘本教学发展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明确授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切记不要将绘本教学当做故事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控制课堂的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但是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考方式,要对不正确的思考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广泛的思考。

(二)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在学会观察想像、推理,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凭借语言表述出来,要让学生对看到的问题进行多元化的思考。

(三)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在绘本教学中的地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教学的需要,而不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教学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原则,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要利用教学课件形象的表示枯燥的知识点,要用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但是不能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要做好问题的引导,要做好话题的互动,要把鲜活的绘本适当的运用到绘本教学中,切记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恰当的使用绘本是绘本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教师要深入的研究绘本教学内涵,明确绘本教学目标,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授效率,提升学生素质,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才是绘本教学今后发展的根本途径。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一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二 《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三 《试论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 事迹 ,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 2.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4.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绘本小班美术论文题目

[ 摘要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针对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足,比如低认知水平问题为主、图文结合的提问较少、候答时间过短、单一机械的应答方式,本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课堂气氛的提问策略,使教师提问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

[ 关键词 ]幼儿园;绘本教学;提问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幼儿和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幼儿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1]。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提问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指向不明确、提问质量和有效性不高,因此,基于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现状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课堂气氛的提问策略,教师需要根据绘本内容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现场观察法,在2015年3月至5月间观察了苏州市某幼儿园8个小班的绘本教学活动,由8位教师执教,笔者重点观察和记录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应答方式以及幼儿的反应,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小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低认知水平问题为主

笔者现场观察时记录了361次教师提问,并根据布鲁姆提出的认知领域学习结果分类区分出六种问题类型,即识记型、理解型、分析型、应用型、综合型以及评价型问题,上述问题类型可以按照认知水平的高低区分为三种水平,即较低水平、中等水平以及较高水平。由表1可知,小班绘本教学中较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占比为,说明教师提问对于幼儿认知水平的要求不高,主要关注幼儿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需要幼儿分析应用和综合应用评价的中、高水平问题占比为和,较高水平问题的数量远低于中低水平问题,问题的结构比例不太合理,说明教师虽然尝试提出中高水平问题,但是关注度远远不够。虽然小班幼儿以识记和理解知识为主,但是分析应用与综合评价的能力也很重要,提问应当促进幼儿的分析、判断、推理以及综合等思维能力发展。

(二)问题重图轻文字

绘本是图片和文字共同构成的艺术,兼顾图片和文字并把握图文关系是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从教师提问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文字为主、图片为主、图文结合等三种方式。统计结果显示(表2),教师在小班绘本教学中主要提出以图片为主的问题,占比,以文字为主和图文结合的问题占比分比为和,说明教师比较重视儿童的图片认知,较少涉及幼儿对文字或图文结合的认知。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懿认为,“单纯地用文字或者图画来讲故事都是有局限的,图画擅长表现空间,却不擅长表现时间、味道、声音和人的心理活动等等,而对于文字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但又很难让它来形容一座桥的外观”[2]。由此可见,教师只提问文字或图片的方式都不太科学,图画和文字是互补的.关系,绘本应该是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的故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小班幼儿要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策略地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引导幼儿采取图文结合的绘本阅读方式,丰富幼儿的前阅读和前识字经验。

(三)候答时间较短

教师提问的候答时间包括两种,“第一类等候时间指刚开始问一个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第二类等候时间指一个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或其他学生肯定或否定答案,再继续下去的间隔”[3],本研究观察到的几乎都是第一类候答时间,统计结果显示(表3),教师的候答时间非常短,1-3秒的占比高达,意味着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幼儿给出答案。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多提出识记理解型问题,此类问题较为浅显简单,幼儿几乎不需要深入思考即可得出答案;二是教师多针对绘本图片提问,“所见即所得”,幼儿只需要稍加观察就能回答;三是教师权威控制教学现场,不愿意教学活动出现“冷场”的现象。

(四)单一机械的应答方式

应答方式是教师对于幼儿正确、不正确、不完整或不回答问题的反馈。基于其他研究者的分类方式[4],笔者针对研究样本的特点将教师应答方式分为终止性应答和拓展性应答两个维度六小类。统计结果显示(表4),复述答案和肯定表扬在教师的终止性应答方式中位列前两位,占比分比为和,“自己代答”占比最小()。复述答案指教师通过复述幼儿的回答帮助他们加强活动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现场的观察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复述答案属于习惯行为,通常是简单重复幼儿的回答,平淡的语气和机械的复述方式无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的重点。拓展性应答方式包括积极追问、引导提示以及鼓励质疑,其中,追问的占比最高(),说明教师能够在幼儿回答后追加新问题,以期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但是,教师往往追问浅层次或形式化的问题,无助于幼儿培养发散性思维和积极思考。总体而言,教师使用拓展性应答方式()的比例远低于终止性应答方式(),说明教师的应答方式较为单一机械,且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和经验。

(五)问题的有效性不高

教师需要注意提问策略的有效性,以期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发挥出启发和引导的作用。笔者认为,提问可以分为有效性提问、低效性提问以及无效性提问,有效性提问指提出有启发引导性的问题,能够激励幼儿思考和积极参与;低效性提问指过于简单或教师表达不够清楚的问题;无效性提问指完全没有用处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表5),有效性提问()的占比较大,然后是低效性提问()和无效性提问()。总体而言,教师能够发挥出提问的基本作用,利用问题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大量的有效性提问可以很好地启发幼儿。王翠萍认为,“要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问题描述得清楚、简短、有序,帮助幼儿打开思路”[5]。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进而改善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建议与对策

(一)关注幼儿的思维特点,增加高认知水平问题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和思维特点以及绘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注意提问的条理性。首先,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其次,适当提高中、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并将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有机组合在一起;再次,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灵活运用三类问题,提问时注意层次性,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提问;最后,教师应该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

(二)合理把握绘本内容的图文关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思考

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二者是互补的关系。培利诺德曼在著作《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指出,“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故事”。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把握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通过有效提问促使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文字以及图文结合进行创造性思考;此外,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重视沟通,科学把握候答时间与应答方式

候答时间过短和单一机械的教师应答方式都不利于幼儿的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合理反馈幼儿的回答。当幼儿针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时,教师需要总结和归纳内容,方便幼儿理解;当幼儿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不能不耐烦地打断,而是善于运用语言或动作引导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甚至批评,既要引导同伴帮忙,也要及时鼓励幼儿。此外,教师可以实时追问,如“为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鼓励幼儿深入思考问题和拓展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应答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继英.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及其观念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彭懿.怎样阅读一本图画书[J].语文教学通讯,2008,(36).

[3][美]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26.

[4]王甜.民汉双语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

[5]王翠萍.试析绘本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2).

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摘 要】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个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关 键 词】 美术;幼儿园;小班;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喜欢美,追求美,就是一种人之本能,是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呢?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小班美术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都很差,绘画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手眼不协调,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尚未成熟,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像,幼儿的情绪会显得格外紧张,反而使幼儿丧失了绘画的兴趣。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而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作为幼儿教师,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二、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

有了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想画的东西。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能非常必要。

小班幼儿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这时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大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要么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会喊:“老师,我不会画!”问题很多,状况百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从认识颜色开始,让幼儿认识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当然一两次是不行的,需要反复练习,技能需要日积月累,因此要多练习、多强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

有了兴趣做引路,技巧做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很有必要。

小班幼儿天生好动,如果只是单调的涂色练习或是单一的临摹活动,都是孩子不喜欢的,对活动兴趣也不能持久。所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才能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色活动,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喷刷画”“手指点画”“添画”“吹画”等,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其次,指导幼儿尝试使用新的工具,彩色铅笔、粉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等进行绘画,感受每种工具带来的新鲜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之中、音乐之中、故事之中慢慢凝结,慢慢升华,让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高,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真正做到“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四、激发想象力,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新创造

当幼儿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时,已为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埋下了种子。幼儿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幼儿园小班的这个时候,幼儿的笔触、动作和语言比较稚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就需要老师家长们正确对待。《纲要》中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更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或是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家长们要大胆放手,要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五、多鼓励幼儿的绘画作品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说过:“好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认可。《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每次美术活动后,我都会与幼儿一起把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因此,我会对作品较好的孩子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太好的也是先鼓励,然后再告诉幼儿哪里画得不好,使幼儿从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算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位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参考文献】

[1] 田燕. 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 张紫微.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2016(6).

[3] 庞丽娟.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J].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

声乐系论文题目: 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legat 19.论声音造型

中学美术绘画课题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_美术论文 镇江市第四中学艺术组 吕 昌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为 媒介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人类活动。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结合通过网 络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变。在网络中, 人们可以把抽象思维能力和切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进科学和人文 的直接结合,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 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一. 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以上只不过揭示了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的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 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2.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 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例如,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的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 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三.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 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四.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如下图模式:(略)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教科教研里的艺术教育就有专门的留言板,为全市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我们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我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但极具意义的工程,但我愿意在新时代美术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作新的探索,我们已经把眼光放眼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internet环境下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绘本美学论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散步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语文课上,老师发美文给我们看,在这无数优美的文章中,那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打动了我。

上帝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啊!那是走的多么慢的呀!当“我”被它的速度激怒,对它拳打脚踢。可是它的速度不会再快了。“我”心中抱怨上帝有这么多的动物,那么多的昆虫,为何偏要牵着蜗牛去散步呀!可是当我静下心来,慢慢看周围却发现周围的景色是那样细致,那样的美。

就像我每天都要家匆匆赶到学校,又从学校匆匆赶回家一样,一路上,我只能看见外面的叶子长出来,叶子是路色的,叶子落光了,有花开了,花都败了,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没带月票,只好自己慢慢走回家去,这一路我才发现,叶子不只有一种绿色,花儿更是姿态各异、五颜六色,它们不再像我往常所看到的那样粗略了,而是更加精细了。

只要慢慢的走多细小、多美丽的景色都能被发现,只要慢慢的思考,再复杂的问题也有解开的时候,如果不慢慢的走,我又何曾知道原来叶子不只是绿色,它是有嫩黄色、翠绿色、深绿色,花儿不只是全部打开的,有的只是花骨朵,有的是才展开两三瓣,有的是花瓣掉落的只剩下三四片花瓣,不慢慢走这些是看不出来的。如果不慢慢思考,直接放弃的话,那么可能永远不知道它的答案,只有慢慢的想了我才知道答案。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一只与你一起散步的蜗牛呢?

《散步》是一本描写孝道的散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在田野里散步的故事来描述人伦之情,人伦之美。简短又舒缓,有景有情,一个简短的情节就把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家庭与家庭关系展露无遗,但更多的是给人启迪与回味。

陪家人在初春时节在外郊游,哪怕是散步,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并非可以经常做到的。尤其是陪老年人,熬过每个冬天都是值得倍加珍惜的日子,初春时节自然应该合家出游,老人是家庭中的核心,一家人在美丽的自然中轻松踏步,即便不谈天说地,就这样的氛围也足以享受其天伦之乐。

父母背自己的小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这里面不仅有必然的代步,更多的怕是溺爱,尤其是隔代的爷爷奶奶背孙子孙女。小辈们趴在长辈背上感受的是踏实的依靠与安全感,而长辈们感受的却是发自心的慈爱。仔细一想,人世间很少有长大的孩子背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的,不仅是很少有这样的条件需要如此而为,即便是偶然有需要往往已经不是幸福时刻了,不是疾病送医,就是无法自理行动了。如果我们能够在正常情况下,哪怕是一次背背父母在身,想必这才是人间最温馨的时刻。

读后回味中更多的是自责,其实这样的“散步”对于我们都不难安排,再创造一次给自己背背父母的机会也不难,再晚,可怕就没有机会了,那时的自责就是永久的、无法弥补的了。

散步这个名字起的很平常,但它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当读完这篇课文后。我也在想如果奶奶还在世,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的奶奶是个慈祥善良,心思细密的人。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吃鸡蛋,每天早上都要吃一个鸡蛋。奶奶每次都给我煮两个鸡蛋,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吃。经常会说:“沛涵,多吃点,多吃一个鸡蛋,就长高一厘米。”那时我每次都听奶奶的话,多吃一个鸡蛋…慢慢的长大了,鸡蛋吃腻了,就再也不吃鸡蛋了,想一想都不舒服。

过了几年,爸爸考到了北京来实习,把我和妈妈也带了过来。没过多久,奶奶也跟来了,我问奶奶:“奶奶怎么来了呀?”“现在我的小妞妞在这儿呀。”她笑眯眯地说。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总是笑盈盈的。直到…奶奶因为干活太多了,累倒了。医生说病的很严重,要住院。经过我们的百般劝说,她终于抛开了经济问题,答应住院。可没过多久,放学时间她又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您怎么来了?是奶奶的病好了吗?”奶奶又是笑盈盈地说:“我的病好了,你爸爸妈妈还要上班,太累了,奶奶总想在放学的时候看到你笑眯眯的,蹦蹦跳跳的出来。”被爸妈发现后,又送回到医院去。走前还不忘对他们说:“早上记得煮粥喝,别因为时间太急了,忘了做老带孩子出去吃,对身体没好处。”……

三年前,奶奶实在经不住病魔的袭击,安详的走了。那一天,全村的人都来给她送行……

如果在梦中,我会梦到奶奶牵着我的手,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她曾经生活过的村子里散步。

假如母亲是树,那我就是树上的果实; 假如母亲是鸟,那我就是在鸟巢里嗷嗷待哺的鸟宝宝;假如母亲是海,那我就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的小鱼儿。爱的举动可以感染每一个人,只要你愿意付出关爱,你身边的世界便会明亮起来。

今天看了一篇课文《散步》。讲了一位爸爸和他的妻子,儿子,一同陪身体不好的母亲去田野散步。母亲老了,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母亲希望去平顺的大路走走,而儿子却觉得小路有意思。伴同儿子的时间还久,爸爸决定还是顺母亲的心意。但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样,他们在阳光下,向着那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去。到了一处,爸爸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了下来,背起了儿子。爸爸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象爸爸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佛教讲”诚爱“,儒家讲”兼爱“,基督讲”博爱。“此刻,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条和谐的音符,一道亮丽又温馨的风景线。 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一刻,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爱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倾注了父母对我们多少的心血,多少的爱。而我们又该如何回报那份无私的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带着一颗爱心活着。多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与事。用我们的真诚和关爱打动所有人。用恩情传播爱意,用爱连接心灵。爱让我们的真情永存,爱也让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的道理。有了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和谐。让我们手拉手,共同迎接和谐的明天。

有爱就有和谐。

今天我们学到散步这一课了,老师叫我们先读课文。看完后我深受感动。本来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们一家几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通过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没有亲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谐的气氛,这样,当我们在竞争的压力包围中回到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解脱。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

生命不是匆匆而过的时间,而是我们真心感悟的过程……

不知你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没有:上帝给我个任务,让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可蜗牛尽力爬,也只是挪那么一点。我催他、骂他、唬他,甚至想踢他,“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散步?”好吧,我不管了。任蜗牛慢慢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了花香,我感到了微风,我听到了鸟叫,我看到了星辰,原来夜里的风是这样温柔,星斗是这么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种体会?莫非我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你找到你的蜗牛了吗?

阿尔卑斯山上的标语:“慢慢走,请注意欣赏。”歌手的感叹,还有哲学家的领悟。放放松,为自己发现一些乐趣,随心所欲地去欣赏身边美好却被我们曾经遗忘的事物吧!

牵着蜗牛散步,其实就是放慢我们前进的脚步,去细心地关注身边的美丽,学会欣赏一切。更是去发现世上真正美丽的事物,并去珍惜。

急匆匆的教不会让你无法看清楚身边的景色,甚至是路过。

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坐在地上,仰头看着天上闪烁的星星,一颗,两颗……在星空中寻找北斗七星,寻找最亮的星星。长大了,急匆匆地上学,急匆匆地回家,还有大堆的作业。天又黑了,星星又眨起了眼睛,就算我完成了作业,可仍有更多的事等着我去做。

无意间的抬头,窗外的星星又闪又亮,真的好美……

我们不用把自己的作息表排得满满的,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间,去发现去欣赏……

正如这篇文章的结尾:走的时候,是为了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人生。

最近我读了《和爸爸一起散步》这本书。这是一本绘本,里面的图案很简单,颜色淡淡的,故事很有趣,讲作者和他爸爸一起散步时发生的事。读这本书时,我读得很慢,我一边诵读文字,一边欣赏画面,遇到不懂的地方,我还问妈妈。在妈妈的提点下,我感受到了书中的爸爸对儿子的父爱,小时候,儿子摔倒了,爸爸帮助他;儿子走不动了,爸爸背着他,他们一起来到树林深处,一起来到高高的悬崖上。长大后,爸爸老了,很寂寞,儿子还和爸爸一起去散步,爸爸走不动了,儿子背着爸爸。妈妈说这是一对让人感动的父子。

读着这本书,我想起了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时的情景。爸爸是初中科学老师,有很多知识,我们一起在小区公园里散步,爸爸会告诉我各种植物的名称:这是柳树,春天会抽出嫩芽,它的种子柳絮像雪花,会到处飘扬;这是石榴树,五六月份会开出火红的石榴花,秋天会结出果子;这是冬青树,到了冬天,他也不会落叶,一年四季,它的`叶子总是绿的……当我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时,爸爸总是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

夏天的夜晚,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时,我们遥望着夜空,爸爸会给我讲许多星星的故事。我知道了,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是金星;天狼星也和太阳一样是恒星,会发光发热;北极星不会移动,永远挂在北边。爸爸也给我讲月亮为什么会变化,月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看上去月亮大,星星小?到了夜晚为什么它们能发出亮光?

啊,和爸爸散步真好,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爸爸对我的爱,也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我喜欢和爸爸一起散步。等我长大了,爸爸老了,我也要像书中的作者一样,继续和爸爸一起散步,到那时,我要给爸爸讲述他所不知道的故事。

《美学散步》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它主要讲了作者、妻子、儿子和作者的母亲在田野散步。一开始,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不愿意出来的,母亲此刻老了,并且十分信服儿子的话,就和儿子一齐出来了。没想到,之后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平顺的大路,而作者的儿子却要走趣味的小路,但当作者说要走大路时,母亲却说,还是走小路吧,她走可是去的地方让儿子背着她。于是作者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自我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着,好像作者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虽然这是一篇看似平淡的短文,却让我从中读出了爱,是作者对母亲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代替的”“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由此我还想到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作者一样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学过《许世友四跪慈母》这篇课文。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当他十三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当看到母亲卖妹妹时,他为了亲人的命运,给母亲下跪,请求母亲把幺妹留下来。第二跪是:1926年,许世友参加了革命,成了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他们捉不到许世友,就毒打他的母亲。他让母亲受到连累,遭到毒打,心中十分难受。第三跪是:许世友看着家里东西被烧光,仅有两座草棚,许世友百感交集便跪在了地上。第四跪是:临别之际,许世友跪在了地下。为了革命事业,他不能留下来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许世友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我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今天读了《散步》一文,体会更加深刻。

从一个朴实而又温馨的画面,让我回味无穷。爱是天隔一方的思念,爱是母亲无私关怀的体贴,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心有灵犀,爱是人与人之间的风雨情怀,爱是朋友的火热友情,爱是领导对群众的嘘寒问暖,爱是人间最朴实的情感!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种种事迹都表明,亲情是多么珍贵。我们都要去爱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其实,我们的亲人都深爱着我们,我们也应当爱他们,如果你没有爱,请从现在开始,爱你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要记住“亲情无价”,并好好珍惜!

散步从本意来说就是走路,而读完《散步》这篇文章,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者笔下的散步,写出了他和家人的一次散步,因为一次不同的意见,让作者明白了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场景。在一个路口有了分歧,妈妈要走大道,孩子要走小道,我为了再陪伴妈妈,忍着走了大路,而妈妈却为了自己的孙子走小道,我背着妈妈,妻子背着儿子,一步步的向前走……

我身上也发生过这种事,在一个安静平和的周末,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火锅,有肉有菜,可能是没来得及买,我最爱的金针菇只有一点点,我只能大海捞针似的在锅里找,而我和奶奶同时夹到了金针菇,那时我还小,在我眼中没有我让人,只有人让我。这时爸爸让我把金针菇给奶奶,可我还是不听,心想:为什么,这是我先夹到的,就要我自己吃。爸爸见不管用,狠狠地训斥我,一把把我的金针菇抢下来,给了奶奶,我表示不满和气愤!因为我们都是人,谁吃还不是吃,为什么从我这拿,到了嘴的鸭子飞了,谁不生气呢?这时奶奶把金针菇给了我,对我说:“岐岐,金针菇你吃吧。”爸爸见此景对我说:“看你奶奶对你多好,那你吃吧,下回别跟奶奶抢了,要懂得分享。”

虽然这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通过《散步》这篇文章联想到此,忽然在我小小的内心感受到一股暖流,这就是家人,这就是亲情,这就是幸福!如今我再也不跟奶奶抢了,因为我知道奶奶爱我,我们家人都很爱我,现在“谦让”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

《散文》这一课描述的是发生在子女三代之间的故事:一家四口人,爸爸、妈妈、儿子以及爸爸的妈妈在野外散步,却因选择道路而产生分岐,但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孙子的道路,那条路十分趣味,而奶奶无法步行的地方就让她的儿子背她……

应对这篇文章,爸爸、妈妈以及我各有不一样的感受。我就根据这篇文章看出一则很简单的道理:尊老爱幼。文中的爸爸“尊老”,依着自我的母亲,而委屈了自我的儿子;而文中的奶奶则“爱幼”,虽然自我身体已年迈,但为了孙子,选择了小路,这明显地体现出人世间的一种爱。

而爸爸根据这篇文章联想到了自我:爸爸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从老家来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惭愧,并没有做到文中父亲那样总想到母亲。爸爸说:“当我和你的奶奶在繁华的都市散步时,我只是快快地走着,而她却只紧紧跟在我身后,顾不着观赏在霓虹灯四射的街市,生怕与我走丢。”

最终是我的妈妈,她站在了母亲的角度:每个母亲都拥有一种伟大的爱,胜过了朋友之间的爱,胜过了丈夫与妻子的爱,胜过了上帝对世间万物的爱,那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世上每一位母亲都会对孩子无私付出,不管身体是否已年迈,思想是否已迟钝。

我想,这篇文章正是阐述了这种道理,这种人世的亲情。

明天过后,世间或再一次历尽炎凉沧桑;明天过后,或许埃及金字塔之密以被揭开;明天过后……

当读到文章第二自然段时,我便略略懂得了世间母亲对儿子的信赖。其实有时,一步步走向衰老的她们,也同小孩一样,需要受到最细致的呵护。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田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到一件东西——生命”。是啊,生命是如此可贵,它可以一下子给予人新的活力,当然也可以一下子夺走人的一生。

“我”爱自己的母亲,而母亲更爱自己的孙子。

当“我”决定依了时日不多的母亲走大道之时,母亲却爱抚地摸了自己孙儿的小脑袋,变了主意。因为她无法看着自己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失望。正如“我”对母亲一样。我想,母亲一定知道自已时日不多,她是想在这最后的时日里,在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一份份最温磬、最美好的祝福。

“‘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似乎‘我们’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确,对“我”和妻子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我们”的母亲和孩子,他们就是我们的世界!

明天过后,或许一直陪伴着我们的人突然离去,或许我们与自已最深爱的人阴阳两别……但不管距离多么遥远,那朴素而真挚的爱,也绝不会断。

明天过后……

今天我们学到散步这一课了,老师叫我们先读课文。看完后我深受感动。本来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们一家几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作者的母亲老了。不想出来散步,但作者希望母亲出来走走,锻炼锻炼身体,母亲顺从了儿子,一家四口人出来散步。在路上时,小家伙天真的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体现了他们家的融洽,三辈人浓浓的情。但是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和孙子要走的路不一样,毕竟是小孩,喜欢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是爸爸即是儿子的作者还是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最后婆婆疼爱孙子。走小路,最终一家人决定走小路。就这样走到一处,作者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他们都特别小心,最后作者还写到他们背上的全世界。

“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们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说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从没觉得珍惜。现在我明白了。爸爸妈妈辛苦的在外赚钱,回家还得照顾老小。我以后会在家照顾爷爷,爷爷那么疼我,有时我还冲他大吼!想到这里我很惭愧。爷爷虽然瘫痪了。但爸爸给他买好吃的,他总是悄悄留着给我。看了散步这篇文章。我懂事了。一定会听爸爸妈妈的话,力所能及的分担他们的担子。孝敬爷爷。照顾爷爷。

散步于我是为数不多的可称之为运动的项目之一了,上班日每一天早出晚归,周末又是难得的休息日,竟渐渐连散步也许久不进行了。

至近段时间生病入院,医生细细端详我半晌,“是不是每一天没有什么运动?”心内暗叫惭愧,这都能够被人看出?医生看出了我的疑惑,笑,“不用奇怪,一看你的工作性质,再看你的坐立姿态,就知不是爱运动的人了。”言毕,叮嘱我每一天除饮食有度外,必须要坚持早、中、晚的三个半小时左右运动。

于是,散步又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医院的长廊上,我见到了相濡为沫的老人相伴着前行,无语但温馨;看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颤巍巍的牵着孩子行走,边走嘴里还反复叮嘱着说了无数次的句子;当然也有孩子陪着父母散步的,孩子走的雄赳赳气昂昂,父母们拖着病体,用喜悦、欣赏、疼爱的目光投向自我的孩子,似乎感觉不到病痛的折磨。

当我每一天混杂于这支大军中,日复一日的看着各色人等,各类家庭演绎着故事,一种沉甸甸的心境愈来愈浓,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前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承着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浓浓的关爱就是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散步,乃至其他运动方式,细细体味,就是善待自我,关爱他人的一种方式了,自身好了,才有本事去关爱他人,造福社会呢。

《儿童文学》杂志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共同创办,风雨52年,哺育三代读者,麾下汇聚了中国好几代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目前为月刊,月发行量110多万份。《儿童文学》杂志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让数百万少年读者为之痴迷,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写能力和综合素质,轻松阅读,无限受益。

本文曾经投稿给丹妈,为我赚的人生第一笔稿费,首发在【丹妈读童书】公众号。图片很多建议大图观看。

优秀的绘本能在孩子心里播下一粒种子,它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力量。

一、 流淌在血液中的温柔

有一些经典绘本读起来真得非常温暖,也许是画面,也许是文字,也许是情境。我总记得有那么几本绘本,和儿子阅读的时候,每每读完,我们会默契地相视一笑。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那种无声的温暖很妥帖就熨烫在心头,流入血液。

所有孩子的内心都是温柔的,他们喜欢动物,爱护动物,像天使一样对待所有的事物。

跟梳子说晚安...

所有经典的绘本都知道如何挑动孩子内心的柔软 ,让他们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

但是他们即 温柔却又敏感 ,像《亲爱的小鱼》绘本里的小男孩,对待那条小鱼一样,舍不得又放不下,爱又忐忑。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妈妈,如果妈妈这边没有给予适当的反馈,就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和焦虑。

这一点上很多经典的绘本都做的非常好。比如 《奥莉薇》、《大卫不可以》 ,不管孩子多调皮捣蛋,最后妈妈总要说一句:

不管爸爸,妈妈怎么样,最后都要说一句:“我也爱你”。

我一直认为, 爱能给予孩子最原始的力量 。但是,爱一定要表达出来。

对此,有一些妈妈可能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在日常环境中,你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绘本》将会帮助你很多。

《抱抱》、《魔法亲亲》、《逃家小兔》、《晚安,月亮》、《猜猜我有多爱你》 等都是非常温柔,表达爱的绘本,它可以建立一种非常可靠温暖的亲子关系,这类绘本是亲子阅读书单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温暖的绘本还有很多,《阿莫的生病日》可谓这里面抠妈比较喜欢的一本。它是凯迪克大奖之中难得的温柔之作,讲诉的是阿莫(老爷爷)每天都要去动物园去看望他的老朋友,和大象下棋,和乌龟赛跑,陪企鹅坐坐,给猫头鹰讲故事。有一天,阿莫生病了,动物园的这些老朋友很想他,于是来到他家,大象和他下棋,乌龟陪他坐坐,企鹅为他准备水,猫头鹰给他讲故事,最后大家一起相拥而眠的故事。

这是一个 付出与回报 的故事,这也是一个 温暖有爱 的故事。绘本中的这个老爷爷叫阿莫,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它没有宣扬长者为尊的观点,而是选取了其他的角度,即侧面反映了老人孤单需要关爱的观点,又诠释了 爱与反馈 的含义。另外,这是一本角色互换的绘本,通过适当阅读引导,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我一直认为,只有 最懂孩子心理的作家和翻译家 才能成就一本经典的作品。《阿莫的生病日》可谓这里面的翘楚。

二、 植根于心底里的审美

审美是什么?很抽象。

其实,我自己是没什么审美基础的。在绘本的这条道路上,边学习边摸索,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其中,孩子的成长很难感知,但自我的提升却实实在在。尤其是在审美这方面,从最开始很排斥一些类型的作品到现在能够包容、接受和喜欢很多各异的作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我最开始喜欢买水彩画风的绘本,觉得画得很美,很清新,很小众。这可能受网上一些网红插画的影响,现在回想起来挺惨不忍赌的。 妈妈的眼界决定孩子的眼界 ,如果我看到的只是一片天空,你觉得孩子能跳出这个领域吗?很难。要怎么办呢?

学会包容,看到一本绘本时,尤其是大奖的绘本,先不要试着去否定它,仔细去阅读它的信息,评论,乃至别人的推荐。你学习得越多,你就会懂得越多。

下面一起欣赏一下大师级的画作。

这里面的每一位都是世界级的大师。可以看出,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的画风和风格,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好坏之风。 好的插画是绘本的灵魂 ,它能有效提升一本绘本的品质。在价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抠妈极力推荐大家选购 大师级的绘本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很多畅销的作品,当你去平台上搜索的时候,会出来很多版本。讲一个例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也是我购买失误的一个典型案例。我在很早的时候入了一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当时购买我有两个失误:一是当时买的时机不对,有点超龄,这套故事适合5+以上儿童阅读,乃至后面小学生自主阅读都可以。二是版本买错。现在来看,这套绘本的画风实在太“惨不忍赌”。

这是我最近找的一个版本,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两者的区别。后者从比例、色彩、线条等方面都比前者好太多了。这就好比动画片与动画电影的区别。

优秀的作品它浸润人心的作用是无声无息的 ,你可能现在看不出来,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它是会显现出来的。我为什么特别想做绘本推荐。就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受时间和精力影响,宝妈们常常错过很多优秀的绘本。

优秀的作品能带给你美的感受和启迪 。绘本没有好坏之分,但 审美有层次之差 ;就像圈子一样,如果你不跳出去,你的孩子也跳不出去。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特别火--《审美力将是未来孩子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上,我很坚信。至少审美是一个基础工程。建筑、服装、影视、导演、摄影、动画、 游戏 乃至界面设计的工程师都需要审美,美学几乎涵盖所有的领域。 从小给孩子看“大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

三、 深埋于思维中的哲学

小的时侯,中央六套佳片有约看过的一部电影 《苏菲的世界》 。这是哲学启发的。说真的,我已经忘记这部电影的内容了,但是我仍记得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好像有一股力深深地牵引着我…让我凡事学会思考。

思考即哲学。

思考人生、思考快乐、思考成长、思考痛苦。

要不要给小孩子做哲学启蒙呢?我建议是必须的。这里的启蒙不是晦涩的理论与沉闷的说教,而是思考的意义。在绘本界有这么一位大师,他的作品我认为充满了浓浓的禅味。这位大师就是 李欧.李奥利 。

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大师的经历。

李欧·李奥尼,四届凯迪克大奖获得者。1910 年5月5日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是比利时犹太商人,母亲是女高音歌唱家。因家在美术馆附近,舅舅们又是建筑师、画家和艺术品收藏家,所以他从小就得以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李奥尼是一个才华横溢、不受拘束的艺术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摄影......样样精通,曾任美国《财富》杂志设计主管长达 10 年。1955 年获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最佳广告制作美术指导奖,1956 年获建筑联盟金牌奖。

李奥尼的前半生与儿童绘本没有什么关系,他真正开始创作绘本是在1959年,他49岁的时候。那时他已经是爷爷了,带了2个孙女在火车上,孙女无聊胡闹的时候在杂志上撕了两个色块就开始讲故事,这就是著名的 《小蓝和小黄》 。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拿起画笔想要画下的故事是什么呢?感兴趣的可以一读。

《田鼠阿佛》 ,讲述的一群田鼠在准备过冬的食物,有一只田鼠特别地与众不同,别的田鼠就问他,你在干什么?它说:“我在收集阳光”,接着是“我在收集颜色”,最后是“收集声音”。当大地一片白茫茫,所有的食物都吃光的时候,大家问阿佛,“你的阳光呢?”“你的颜色呢?”“你的声音呢?”发生了什么事?宝妈们不凡去绘本中一探究竟。最后大家都说 “阿佛是个诗人” 。这个故事很淡,你很难讲清楚它想表达啥,但是它却实实在在触动你,这就是李欧的作品。

暑期的时候,大宝回老家,有一次和大宝视频聊天,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在看天空啊,好美,然后还把手机对着天空给我看。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觉得有些触动。

李奥尼的作品是翻译大师阿甲先生极力推荐的绘本。但是由于它的禅味可能更适合大一点的宝宝。但是每一本都值得一读。另外一本印象很深的就是《鱼就是鱼》。在鱼的世界里,人类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周星驰的《美人鱼》,影片最让人爆笑的警察局报警片段,也许可以发现关于这本绘本的蛛丝马迹。

读的绘本多了,我发现 很多电影都有在儿童绘本中找寻灵感的习惯 。《千与千寻》这部影片里,最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爸爸妈妈会变成一头猪,也许看过《朱家故事》这本绘本的孩子就可以回答你。也正因为此,抠妈才越想做绘本推广这件事,所有你读过的绘本都将成为你未来职业灵感的源泉,这一直是我坚持亲子阅读的一个信念。

四、 融化在骨子里的自我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被认可。不管是调皮的、安静的、天真的、娇气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 你必须认可它的行为和气质,他才会收起自己的獠牙和利器 。

关于自我认可的绘本非常多,《奥莉薇》算是这里头我比较喜欢的一本。酷酷的小猪奥莉薇不仅是我的最爱,也是我大宝的最爱。奥莉薇这本书我和大宝看了一遍,第二次他就可以看着图说出来了。而且,他还经常学它。

与《奥莉薇》齐肩的还有一本《玛德琳》。

乐天的玛德琳也是我的心头好。看到这些优秀的绘本我总是在想,作者真得是太厉害了,简单的三言两语就可以把形象塑造的这么立体。玛德琳和奥莉薇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小女孩。玛德琳属于乐天派,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却又善良勇敢,聪明机智。作者贝梅尔曼斯非常有才华,玛德琳系列共创作了6本,其中2本获得凯迪克大奖。这在凯迪克 历史 上是非常少见的,同一个系列一般不会再给第二个凯迪克,很显然,评委们给了《玛德琳》特例。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关于自我认可的绘本。比如《大脚丫跳芭蕾》系列、《顽皮公主》系列、《羊群里的依依》、《长颈鹿不会跳舞》、《小红鸟》、《身上长条纹了》等等。通过这些绘本,我想告诉孩子,做你自己最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长颈鹿可以跳舞,小红鸟可以当歌唱家,没有绝对的事情。不要妄自菲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去尝试。

五、封存在潜意识的想象

小孩子是最会想象的。

为什么凯迪克特别推崇超现实主义呢?

凯迪克获奖者 大卫.威斯纳、艾伦.贝克尔、莫里斯桑达克、安东尼.布朗 等都是想象力这方面的高手。他们的作品往往天马行空,随意潇洒。从一个画面过渡到另一个画面的处理完全只能用惊叹两字。

《野兽国》里躺在床上的小男孩,发现他的房间变了,变成了一片森林。

《梦幻大飞行》里的男孩,发现他的被子延伸出去变成了田野。

《疯狂星期二》青蛙坐上飞毯开启一段神奇之旅。

《不可思议的旅程》小女孩拿个画笔在墙上画个门,打开竟然是一片森林。

这四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觉得很像梦境。超现实的画家擅长将潜意识里的景象搬上画布。以上四部作品都是凯迪克金奖作品,他们几乎都没什么文字,作者想说的画基本都用图片来传达,抠妈对此类绘本很是青睐。

这里面,抠妈要隆重推荐一位大师:大卫.威斯纳,6届凯迪克大奖得主,擅长无字绘本。他总共创作了11本绘本,其中,6本拿了凯迪克大奖。从中可以窥探他的才华了。他的作品,每次阅读都是关于想象力的一次启发之旅。《1999年6月29日》是我最近亲子阅读的书目,这本绘本我比较少看到有人推荐,但是它真的很赞!它讲诉的的是一个小女孩做了一个实验,将蔬菜苗用气球发射到太空去,一段时间后,天上飘下来很多巨型蔬菜(巨型萝卜、巨型南瓜、巨型西兰花等等)

小女孩以为是她的实验成功了,可慢慢地她发现很多她没有发射的蔬菜从天上飘下来,她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她试验的蔬菜。想知道结果吗?大卫威斯纳很会在文末埋惊喜,喜欢的可以一读。

关于想象力,我常常想起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他是极富想象力的诗人,那首《梦游天峔吟留别》可谓是此间的大作。我在看一些作品时,常常能想起这首诗。虽然诗歌与绘画是两个领域,但有时候我觉得,他们之间有一些相通之处。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发现,世界顶级的诗人、作家、画家、艺术家等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想象力。所以,千万要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绘本算是一个途径。

六、散发在周身的从容

未知让人害怕,懂得让人从容 。通过阅读多样的绘本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地从容。在绘本中学会理解、学会敬畏、学会勇敢、认识和管理情绪、认识爱与生老病死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各种场景时更加从容和淡定。

(1)学会理解。

《朱家故事》,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朱家家里的家务都是朱妈妈做的,后来有一天朱妈妈不见了,爸爸和孩子不做家务变成了猪,后来妈妈回来了,他们又变回来了,从此以后都是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干家务。通过这本书孩子可以理解妈妈的不易,并学会分担。

(2)学会敬畏。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阿拉德的作品。307班的学生很闹,不听温柔老师尼尔森的话,有一天尼尔森老师不见了,来了一个像女巫一样的斯旺普老师,阴森的斯旺普老师拿出戒尺用尖锐的声音严厉管教,孩子们吓得安安静静听她的话,大家开始想念尼尔森老师,于是自发去寻找尼尔森老师,最后尼尔森老师回来了,孩子们都老老实实坐着听老师讲故事。当然,故事的最后,斯旺普老师不见了!也许是这里的斯旺普老师画得太恐怖,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有时候大宝不听话,我就会用提醒他:“斯旺普妈妈要出来了!”,我大宝听到之后马上更换语气和表情,这就是敬畏的力量吧。

(3)学会勇敢。

《胆小鬼威利》,讲的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通过锻炼身体变得强壮和勇敢的故事。安东尼.布朗的作品质量一直有保障。

(4)认识情绪。 《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生气汤》、《野兽国》、《我变成一只喷火龙》、《杰瑞的冷静太空》等都是认识情绪、疏解情绪的优秀绘本。

(5)认识梦想与追求。 《天空在脚下》、《高空走索人》、《花婆婆》。

(6)认识生老病死。 《活了100万次的猫》、《獾的礼物》。

还有很多非常经典优秀的绘本,简单的三言两语无法描述清楚。以上抠妈介绍的基本都是启发类的绘本,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百科类绘本。比如乐乐趣《揭秘系列》、松冈达英生物百科类绘本等等。百科常识类的绘本有的妈妈可能觉得很难讲,其实不难,关键是不要把看书真得当成看书,看书是过程,书只是一个途径,要通过亲子阅读把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传播出去,哪怕你认为他可能不懂。

我在跟大宝看《揭秘身体》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认真地看了眼睛,并给它简单介绍了原理。然后我告诉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看人的时候要看眼睛。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个,那时他才四岁。但是有一次他去画画,正好那节课,老师引导他们画一个老爷爷。那节课他表现得非常好,课后的时候,老师跟我一个劲表扬他,说他太棒了。你知道因为什么吗?因为上课老师说到眼睛的时候,他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绘本提供了一种可以传递思维的方法,一种亲子互动的桥梁。如果,在维持亲子关系上你觉得束手无措,那就一起阅读吧!

尾声:

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最让我无助和无奈的是“圈子”这个词。“驴生驴,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古来流传的谚语是一个警钟。我和宝爸都是工薪阶级,两个人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仍属于中下层阶级;学习可以算是一个开门砖,寒门通过学习出贵子,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寒门出贵子难,贵门出贵子易。

前一阵子,马伊琍的女儿获得全国拉丁舞冠军;黄奕的女儿模特大赛拿奖;李亚鹏的女儿李嫣生来自带气场;李湘的女儿9岁绘画作品得奖。

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么是经历,要么是环境。见过世面、有大格局,永远不是一句空话。

想请个名师教画画,单课时费一项就能让你瞠目结舌;想带孩子去看个舞剧,永远无法坐在最中间的位置。这些都是现实,也很无奈,但有一些,却是人人可得,大家平等。比如书,书是最平价的教育产品。

奥巴马带孩子们读《野兽国》、《不可思议的旅程》,我的书架上已经摆上了;邓超推荐的《爱打嗝的小斑马》,我随时都可以入手一本。所以,如果我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每月只有50块钱,我肯定会选择书籍。因为它可以带来最大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产生最高的价值收益。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想培养孩子什么能力呢?前一阵子,阿法狗打败世界最强的棋手后,我开始反思要不要给孩子报围棋。虽然我的孩子才6岁,但我已经开始担心,让他从事哪个方向和职业才不会被 社会 淘汰。可以肯定的是需要类似创造力、审美力和想象力的职业。单纯的知识背记和重复计算势必会成为人工智能的领地。所以我特别重视对孩子审美、想象、创造力的培养及引导。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绘本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没有绝对的答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关键是要行动起来。

  • 索引序列
  • 绘本美术研究论文
  • 美育绘本研究现状论文
  • 绘本小班美术论文题目
  • 中学美术绘画课题研究论文
  • 绘本美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