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与雪胜尘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雪胜尘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雪胜尘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雪梅·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雪和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2、《别诗二首·其一》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赏析:

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重逢的快乐。

3、《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

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4、《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赏析: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5、《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6、《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7、《寿阳曲·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赏析:

“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

8、《雪望》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赏析: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

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

“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9、《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10、《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赏析: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扩展资料:

古诗中,雪经常和梅花一起作为同时出现的意向。

雪从物理学上讲,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古诗中“雪”的雅称有:琼芳、琼妃、琼花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雪

王勃首先起来反对,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纷纷响应。四杰以自己的创作

1. 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涛.“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题材、内容的大.他们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寒漠,如杨炯《从军行》.并且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格调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有的诗篇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杨炯的五言律已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当然,“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2. 初唐诗歌成就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初唐诗人对盛唐诗歌的成就 爱问知识 您好! 初唐诗歌创作起到了前承汉魏后启盛唐的历史作用,代表了当时诗风变革的方向。 (1),努力开拓诗歌的境界,题才内容突破了宫体,”由宫廷走到了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譬如说,五言律诗在宫廷诗人手里,多用于酬唱和咏物,而到了”四杰”的时代,则成为他们言志抒怀,写景抒情,伤怀赠别的抒情手段。 像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写书生投笔从戎,赴边参战,表现出自己向往边塞,为国立功的豪情。首联写烽火报警,引起对入侵之敌愤恨之情,一个”自”字反映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境界。 颔联写大军出征,描写出直捣敌巢的气势,展示出诗人的站斗激情和必胜的信念。颈联写艰苦的战斗生活和高昂的士气:大雪弥漫使得战旗上的图案也黯然失色,风声怒吼,夹杂在填然的战鼓声中,气氛悲壮激烈。尾联直抒志向,回应开头。这是初唐很有气魄的一首边塞诗。 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就是一首沿用宫体而突破宫体的诗歌, 在题材上由宫廷走到了市井,在内容上由赞美享乐变为批判荒淫。全诗长达十八句,首先铺写长安从豪门贵族到市井倡家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接着写长安上层社会中的争权夺利,相互倾扎,最后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淹滞。 宫廷诗人应制咏物时颂美为主的写诗倾向,至此完全转向了独抒怀抱,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意义。 (2),重视抒怀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追求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的开启了新的诗风。 如果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后半段(”别有豪华称将相”至”飞来飞去袭衣裾”)其思想感情亦不限于个人遭际命运而进入到沧海桑田,历史人生变迁的思索之中,短暂无常的主题 在这里是温和的,带有普遍意义;不是正式的政治批评,但也表现了宫廷世界的幻灭,从而使诗的抒情深化,带有更强的思想力量,所以闻一多先生说:”在它的背面有着厚积的力量支撑着,这力量,前人谓之’气势’,其实就是感情,所以卢,骆的到来,能使人们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复活。 “(《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四杰”的五言律诗,也显示出一种非常自负的豪杰之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羁旅送别诗和边塞诗中。“四杰”的送别诗,于送别之外有一种昂扬的报复和气概。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临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写送别友人,但一反传统送别诗所表现黯然消魂的情绪,虽然意识到羁旅的苦辛和离别的孤独,但表现的却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境界开阔,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慨。 特别是颈联,饱含友谊,蕴涵哲理,为一篇之警策,千古之名句。 (3),”四杰”的诗歌创作,使五言律渐趋成熟并初步定型,七言歌行(七古)更为完美。王,杨专攻五律,他们的作品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的工丽和韵调的流转。卢,骆长于歌行,他们的优秀作品,不仅实现了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到了市井的转变,而且表现出壮大的气势和力量。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3. 初唐四杰的成就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四颗光辉闪耀的新星——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类似的人生经历,杰出的创作才华,功力近似的诗文创作,令四位新星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4. 简析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 初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其中涌现的诗人(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为大唐盛世诗歌打下了基础。其文学成就主要有一下几点: 1 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 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另外,“七古正式成立之功应该归之四杰”(陆侃如语)。四人的杰作大半是七言。 “四杰”也奠定了五律的基础,他们的集子里,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也在四分之一以上。 D、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个性各异,自成一格。 四杰吸取并改造六朝诗歌,他们继承六朝的艺术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纤巧轻靡的诗风,为唐诗高潮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揭开了唐诗繁荣的序幕。希望对你有帮助。5. 简析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 初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其中涌现的诗人(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为大唐盛世诗歌打下了基础。其文学成就主要有一下几点:1 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另外,“七古正式成立之功应该归之四杰”(陆侃如语)。四人的杰作大半是七言。 “四杰”也奠定了五律的基础,他们的集子里,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也在四分之一以上。 D、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个性各异,自成一格。四杰吸取并改造六朝诗歌,他们继承六朝的艺术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纤巧轻靡的诗风,为唐诗高潮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揭开了唐诗繁荣的序幕。希望对你有帮助6. “初唐四杰”的文学有哪些成就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初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其中涌现的诗人(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为大唐盛世诗歌打下了基础。其文学成就主要有一下几点:1 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另外,“七古正式成立之功应该归之四杰”(陆侃如语)。四人的杰作大半是七言。 “四杰”也奠定了五律的基础,他们的集子里,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也在四分之一以上。 D、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个性各异,自成一格。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它们是初唐时代最有名的诗人继承了汉魏古诗的特点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与杨胜彪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杨13划(木)胜12划(金)彪11划(水)得分:78(吉)天格:14分(火)人格:25分(土)地格:23分(火)外格:12分(木)总格:36分(土)「杨胜彪」的“三才”解析(火土火)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得上级提拔,享父母余德,易成功,心身健全,得长寿享荣誉。(吉)1、总论:运限良好可由上下之助而成功发展,但做事较为保守,冲劲不足,因此收入是有限度的,如能培养做事魄力及创业精神,才能得到更多的良机,一生辛勤平凡,发展有限。2、性格:性情温和,宽宏大量,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修养,为人慷慨而不浪费,很有家庭责任的人,有因为助人而受拖累之灵意。3、意志:意志坚定,不重虚名,保守行事,耐性亦佳,凡事三思而后行,不易冲动。4、事业:喜欢从事比较安定无忧的工作或事业,不适合投机性的事业,因此发展有限。5、家庭:一家老幼都能各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但物质生活不富裕。6、婚姻:男娶贤淑之妻,婚后持家有方,个性较强;女嫁温厚才干之夫,婚后感情和睦。7、子女:子女都健康活泼,幼年时期较顽皮,长大后能在社会上成功发展。8、社交:虽有很好的人缘,但不善于口才,社交发展有限。9、精神:外表乐观,内心苦闷,但精神生活尚称如意。天运五行属火,一生较为愉快。10、财运:财运平凡,有受拖累损失之兆,应多注意不为人作保。11、健康:大致健康,唯易患高血压及胃肠之症。12、老运:虽无很大的发展,晚景大致安乐无忧。

与雪舟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有关梅花的诗句

1、《梅花》——宋代: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西江月·梅花》——宋代: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3、《踏莎行·雪似梅花》——宋代: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4、《梅花》——唐代: 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二)有关雪的诗句

1、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 魏晋 · 曹植《洛神赋》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宋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3、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宋 · 文天祥《除夜》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南北朝 · 刘义庆《咏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唐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唐 · 杨炯《从军行》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唐 · 高适《别董大二首》

8、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 汉 · 卓文君《白头吟》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写雪的==================================================历代梅花诗赠范晔陆凯 南朝 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林和靖 唐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绝句(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梅花绝句(之三)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杂咏唐·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江上梅唐·王适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咏寄人唐·刘禹锡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花唐·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雪里觅梅花唐·萧纲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梅花唐·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梅花宋·陈亮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宋·张耒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宋·苏轼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宋·苏轼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宋·朱熹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宋·楼钥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宋·黄庭坚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宋·杨万里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宋·萧德藻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宋·张道洽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苏东坡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白居易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元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元·元淮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元·段克己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元·冯子振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元·冯子振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

1、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姿态。意谓迟开的梅花虽故作桃杏之色,却仍保持着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态。 宋·苏轼《红梅》

2、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严地:严寒的地方。斡:挽回。 宋·陆游《落梅》

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逊:不如。输:差于。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两句写早梅开放。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 唐·齐己《早梅》

6、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 两句写梅花的高洁品格。 元·王冕《素梅》

看了此诗句的网友还看了:描写梅花的成语 形容梅花坚强的诗句 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7、宋·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8、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9、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0、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1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暗香:清幽的香气,此指梅花的清香。

看了此诗句的网友还看了:描写梅花的成语 形容梅花坚强的诗句 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描写梅花的诗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崔道融)

更多形容梅花的诗句:/zt/13515/

关于雪的: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岑参)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李益)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杨万里)

希望对你有帮助

1《梅花 / 梅》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飘香的诗词怎么那么美,经典描写梅雪飘香的诗词十大名篇梅花3《白梅》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4 《早梅》唐代: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村路 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梅雪飘香的诗词怎么那么美,经典描写梅雪飘香的诗词十大名篇梅花5 《雪梅·其二》宋代: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6 《梅花绝句·其一》宋代: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雪飘香的诗词怎么那么美,经典描写梅雪飘香的诗词十大名篇梅花7 《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8 《早梅》唐代: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梅雪飘香的诗词怎么那么美,经典描写梅雪飘香的诗词十大名篇梅花9 《早梅》明代:道源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10 《梅花》宋代: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李世民 【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 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

陈子良 【咏春雪(一作陈伯材诗)】 光映妆楼月,花承歌扇风.欲妒梅将柳,故落早春中.

张说 【正朝摘梅】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王适 【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东方虬 【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王维 【杂诗三首】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杂诗三首】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张岱(1597—1689)继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代表作是小品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这是历史投下的阴影,它反映了这位明末遗民作家的思想弱点,也赋予他的文风以特有的色彩。 张岱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的;如果拿诗来作比,我觉得张岱的小品颇似唐人绝句。它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取饮一勺,当能知味;我们不妨择一短章——《湖心亭看雪》(见《陶庵梦忆》卷三),试作一点粗浅的品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言念及此,岂不怆神!文章做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复笔写了这样几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绝!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一、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其用意是: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从而使作品文情荡漾,余味无穷。二、扩展知识:1、作品原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作品简介:《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3、作者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被称为“都市诗人”。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与丁雪莲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雪莲:纯洁高贵乳燕:稚嫩孱弱雏鹰:新生奋进山丹丹:热烈顽强比拟中华少年,新生稚嫩却纯洁美好且热烈顽强。也有说比喻:西藏,台湾,蒙古,陕北。

中华少年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齐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丁 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甲 莽(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丙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乙 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甲 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丁 我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甲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乙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甲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齐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甲丁 听,芦笙(shē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甲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齐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是诗人李少白的诗歌作品,本诗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中华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以及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这首诗歌入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作为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的第8课阅读课文。

李少白,笔名少白。1942年生,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师,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永远看不完的画册》,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还有本首诗歌《中华少年》,被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8课 。曾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30余次奖励。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托物言志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仙人掌。由十几根像小手指头一般粗的、长短不一的茎组成,长的有十几厘米,短的也就几厘米,它长得很绿很绿。每一个仙人掌上都有数不清的、毛茸茸的小刺,小刺的底下是一个个小小的鼓包,在仙人掌的顶上有一簇簇较硬的刺,像是戴了一顶小帽子。在每一支仙人掌顶端的侧面,都开着一朵鲜红鲜红的小花,错落有致、鲜艳夺目。我非常喜欢那些小花,总是看着它们。我忍不住碰了它一下,感到很硬,还有点扎手,没有鲜花的那种娇嫩的质感,好像是假的。

记得有一天回家,来到凉台上看仙人掌。我用手轻轻地摸着它,没想到手被扎了一下,鲜红的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生气了,指着仙人掌说:“以后再不给你水喝,看你怎么活?”

几个星期的一个晚上,我和妈妈在凉台上乘凉。忽然我的眼睛一亮,只见仙人掌还是长得那么绿。我问妈妈:“仙人掌这么多天没浇水,怎么没有死呢?”妈妈解释说:“这是因为仙人掌原来生长在热亚带或亚热带的干旱地区,为了适应缺水的环境,仙人掌在自己厚墩墩的茎部储存着大量的水分。但是光储存水分这远远不够。植物体内水分的消耗,主要是通过叶子向外蒸发的。叶子的面积越大,蒸发的水分就越多。为了减小叶子的表面积,仙人掌的叶子就退化成了又尖又硬的刺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是为了减少失水量,以便在炎热干燥的地方生存。另外,仙人掌的叶子退化为刺状,也可以避免外来者的侵犯。

妈妈还告诉我:“仙人掌能在沙漠里生存,与它的茎、根都有关系。仙人掌的茎肥厚多汁,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仙人掌的根系发达,可以扎入到地下很深的地方。充分吸取地下的水,用于自身的生存。这样仙人掌在没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存活很长的时间。”妈妈的话使我恍然大悟,对仙人掌肃然起敬。它以顽强的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同时它可以美化环境,供人们观赏,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我爱你,四季常青的仙人掌。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们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更是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如果说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兰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白的纱衣,构成了一朵圣洁的而又美丽的兰花。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胶仙子一样飘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兰花只能给人们仅仅几天的观赏就凋谢了。一霎那的美与香,常引起人们的怜香,而她的神韵依然存在人们的脑海里,更镌刻在人们心间。

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兰,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的生活准则。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千万个让贤的老干部,他们为了培养接班人,使祖国突现现代化,自己甘愿退居二线。这种可贵精神正是兰花的真实写照——雅素,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一。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仅开一天的纯洁的花。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兰花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会给人们留下“香如故”。

兰花,是高洁的,而且具有兰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洁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能够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仅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完美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应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我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有的人喜欢光芒万丈的太阳,有的人喜欢繁星点点的夜空,也有的人喜欢漫长宁静的黑夜,而我最喜欢那皎洁宁静的月亮。

对于我来说,月亮,不似太阳般耀眼,不似晚霞般绚丽,但是,她却有她独特的优雅气质。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世人寄托思乡之情的对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当中秋之夜,举家团圆的时刻,总有一些远方的游子,独自在异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此时的他们,唯有凝望天边那一轮圆圆的明月,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倾诉那一抹浓浓的思乡之情。

有时候,站在窗前,端一杯香茗,静静地望着月亮,你会发现月亮就像是一块纯洁无瑕的玉石挂在天边,晶莹剔透。月缺时,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弯弯的小船,乘上她,你便可以去到美丽的夜空,同清风相伴,同繁星嬉戏,夜色是你的床,云朵是你的被子,听着耳边悠扬的摇篮曲,安然入睡……月圆时,看上去就更完美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边,宛如一个大大的白玉盘,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一时间,月光轻洒大地,世间的一切仿佛都被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白纱,温柔而美丽。有时,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星星,眨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陪伴在月亮身边,摸一摸月亮冷冰冰的身体,洗一洗月亮清爽的气息,一阵阵寒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偶尔我还会拉着月亮的衣角撒娇,静静地听她说着几千年来美丽的神话故事,在这些神话故事中,陪伴月亮度过漫长的黑夜。

一望无际的苍穹,因为有了月亮的照耀才闪闪发光。一片漆黑的夜路,因为有了月亮才能看清远方的道路。独在异乡的游子,因为有了月亮才有了思乡的寄托。我,因为有了月亮才会更加的快乐。

丁香白如雪,星般缀满枝,从墙窥行人,惹得人回望。蝉鸣半夏,在这绿叶的衬托当中,只要你仔细观察,便能够不难地发现过绿叶包裹下的一簇又一簇的小仙子——丁香花……

只见它们在互相挽扶着,竞相开放,那又细又嫩的叶柄上连粘带几片淡绿的花瓣似的小叶子,包着一个个白天使,那花瓣实在是小巧玲珑,它们用尽全力向外舒展,想要去天空翱翔,在风中跳舞,去探测外面的世界,从而露出了零零点点的花蕊,正面看去就像夜空中闪闪亮亮的小星星,带着一种神秘之美之蕴,那花瓣一瓣挨着一瓣,一朵接着一朵,一簇挨着一簇……忽然,一阵微风吹来,一簇簇的花随风摇摆着,似一小串风铃,而再近看每一朵又像一个正在播音的小小喇叭,轻轻与我耳语着什么……

丁香花纤小文弱,花筒稍长,给人欲尽未放之感,历代文人墨客皆以丁香为媒传接典雅庄重,情愁隽永之感,牛峤有著名:“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尹鹗也有名句:“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心头”……

这,让我想起了那年夏天,那时老家几棵稀稀疏疏的丁香开了,那是幽幽淡紫,和她一起赏花的情景,霎时,眼前那白丁香忽闪过一片淡紫。紫丁香虽稀疏,却也开的热烈,而也正是那稀疏使它如江南姑娘般,撑着丁香一样的油纸伞翩翩而来,与她的身影也有几分相似,淡雅清新,这梦幻的一幕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这丁香确如结,是解不开的愁绪与离别。纷纷扬扬的仿佛片片白色与淡紫“雪花”悄悄地、静静地飘落在霏雨缠绵的五月,淡淡的幽香贮着淡淡忧伤的丁香,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几分惆怅的留恋就这样“孕育”了一个温情的梦。恋,与她一起的时光;思,丁香树下的佳人;愿,她在等我……如戴望舒笔下之诗:“丁香就像结着愁怨的姑娘”。

秋去冬来,梅江公园的梅花迎着北风陆续绽开,你看铁铸一样的枝条上,挂满含苞欲放的花蕾,有些已经缀满了怒放的花朵,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蝴蝶在花瓣上翩翩起舞,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茂密的枝条把俏丽的花朵连成一片,簇成一团,红的象飘扬的旗帜,象燃烧的火炬;白的像片片雪花,像晶亮的星星挂在枝条上,显得生机勃勃,把公园装扮得多姿多彩,慢步在这美丽的梅花丛中让人感到心花怒放、神采飞扬。

我不但喜欢梅花盛开时的漂亮姿态和迷人的清香,更喜爱它高贵的品格:它有不怕寒流、傲霜耐雪的顽强性格;它有高洁雅淡、蔑视困难的勇气;它有坚韧不拔、顽强抗争的高尚品格;它有技压群芳,天生丽质的优美姿态;它为自已赢得尊严与赞赏;它身居寒冬,心怀春天;天气越冷,开得越旺,带给人们温暖,带给人们勇气、带给人们希望。

万花丛中梅花的品质是最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客家人特别喜欢种梅花,百花州影剧院的小花园、东山中学的校园里、文化公园、剑英公园、百岁山上等地方,到处都生长着成片而茂盛的梅花,它是梅州人的精神寄托,“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的品质最好的表现了梅州人勤劳扑实的高尚品行,表现出客家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表现出客家人不甘落后、奋力进取的雄心壮志。

梅花精神深深地激励着自己战胜困难,奋力拼搏的坚强意志!盛开的梅花象征着梅州人开拓创新精神越来越强烈,象征着梅州人性格朴实、纯洁、高尚,象征着梅州人生活越来越好!

仙人掌一说起仙人家族,就真趣味极了。譬如,一柱擎天,是仙人家族的男子汉——仙人条;也有远看像满身长刺的刺猬的仙人球;但我却喜欢平凡的仙人掌,它使我一见钟情。

仙人掌,它不能和艳丽的我国的国花——牡丹比美,也没有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美,更没有醉人的玫瑰花的美,而仙人掌的平凡品质却使我一见钟情。

仙人掌从小就不怕娇生惯养,是沙漠中的好汉。它不怕渴,不怕累,不怕太阳,也不怕大风。只要在某个地方撒下仙人掌的种子,它就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可能你不明白,原先仙人掌也是一个“医生”呢!有一次,我在街上蹦蹦跳跳地玩着,一不细心,摔倒了,脚上擦伤了,奶奶明白后,连忙在我种的盆栽中轻轻折一块仙人掌的茎,把它拔出刺,刮干净后,给我敷伤。过了几天,我的伤都痊愈了,这功劳真多亏仙人掌了。

可是,一提起仙人掌,你必须忘不了它尖利的刺。它的刺有的是呈三角形,浅绿色的,也有的像小针一般,褐色的,它们三五成群的,一簇一簇的。但如果一不细心给它的刺刺伤了,也是很疼的呢!

有一次,我给仙人掌浇水,看见仙人掌有点脏,便给它刮一刮。谁知,仙人掌忘恩负义,把我弄伤了,我对着它大发雷霆:“怎样了,你这个丑东西,坏东西,没用的家伙!只是为了避免敌人的伤害,就长出这害人的刺来伤害我!”说罢,一手把仙人掌丢到角落里。没过几天,不知从哪里找来的香味,芳香扑鼻。原先,仙人掌竟开出花来,这真想不到!黄的、红的,多可爱呀!

仙人掌,它其貌不扬,却暗暗给人芳香。正如爸爸说的,看东西别光看表面,要看它有没有内在美。仙人掌就是外表不好看,心地却是善良的,大方的,实用的东西。仙人掌,我爱你的精神,爱你的品质,更爱你的风格!

过生日的时候,有朋友给我送了一束百合花。硕大的花朵清清净净,又洁白的'像洗过的纱,但我却难以亲近它,因为它散发出的那股浓烈的馥香不仅仅使我头晕,简直就要使我反胃。我很怀疑,这种在花店售卖的百合,很可能被精明的商家喷洒了某种增香剂,它刺鼻的香味或许会有害于人的健康。

这不禁使我深受怀念起曾见过的一片野百合,一片怒开在陡崖峻岭的野百合。

那是一次登山旅行,山称不上高险,但对久居城市又少锻炼的游客们来说,却似乎已超出了体能的极限,未及半山腰,就有不少游客喘着粗气打起了退堂鼓。我咬着牙,紧跟着爸爸向山顶艰难地攀登着。就在快接近山顶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股沁脾的花香,什么花香这么好闻,好像从没闻到过,我顿时有了精神,疲劳似乎一扫而空。巡香望去,在那陡峭嶙峋的山崖间,星星散散地开着一片百合花,明净、淡雅,像脱俗的仙子在山间巡游。热情、俏皮,又像是欢乐的孩童正在嬉戏。能和苍松一齐挺拔,能和岩石一样傲立。这么柔弱的花儿,它是怎样做到的呢?……

总认为花儿仅有长在温室才能俏丽娇艳,仅有经过园丁的修剪才能多姿多彩。此刻最终明白或许阳光才是最大的温室,风雨才是最好的园丁,那些在大自然中经风抗雨,顽强地长大的花儿,才会开出生命中最美的花朵。因而它们都带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能凝固人的目光,震撼人的心灵。

“我什么时候也能像这些百合一样盛开呢?”我不禁问爸爸,爸爸没有回答,只是期许地看了我一眼。低头想了想,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含义。

要想盛开,先要看你能不能经历住风雨。要想盛开,还要看你有没有执着的信念。当你心里一向开着一朵百合,你就必须有盛开的一天。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题记

我忘不了那个晚上的梅。

那是个泼水成冰的寒冬,我们走在路上,看异域的雪悠悠然落在枝头上。“听说前面有梅花,我们去碰碰运气”。妈妈提议说。应该只剩枝干了吧?在这寒风凛冽的异域,还有什么植物敢于迎寒而生呢?我望着树干上厚厚的冰晶,心里暗暗地说。

接近目的地,我隐约看到前方模糊的一点点红,这是幻觉吗?我再走近了一些,此时我才真正的体会到“凌寒独自开”的意境。即使是在这泼水成冰的零下几度,它还是坚强地挺立着,开出淡红的骨朵儿,虽然它只有指甲盖的大小,花蕊还只是淡淡的红色,但它照样开得肆意,开得张扬,它全身覆盖着一层冰晶,像一个极致的水晶。枝干随意地张开,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也有绽放的花骨朵,透出一点红,由深到浅,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在被墨渲染的夜幕中,在被月光拉长的影子里,格外孤傲。萧萧的寒风无情地打在它身上,它以最高傲而又坚强的姿态去迎接风雪的洗礼。漆黑的夜,轻柔剔透的雪花,淡红的梅迎着风雪傲然挺立,这一切仿佛是一幅国画,但又带着无法言语表达的美,即使在画家的画布上,也无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种美。此时此刻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我被这种画面震感了,我看着那傲然面对风雪的梅,想到了自己,常为一些挫折就有些消极,关于人生的困惑一萦绕于心头。我为何不能像梅一样,傲然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呢?人生本不应该像梅一样吗?

爸爸拍了拍我肩膀,说:“你看,这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正是有这样的品质,它才能成为萧条冬日中的一点红,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阿尔弗雷德·豪斯曼观赏樱花,看见“树披盛妆繁花满枝、看樱花似雪满枝头”,来定未来五十年的信念,我也仿效阿尔弗雷德·豪斯曼赏花,我就“看梅花似为迎风雪”来定未来的信念——迎难直上,傲然面对人生中风雨的洗礼。

喇叭花,一种很坚韧也很美丽的花,所以,喇叭花是我最喜爱的花卉。

今年,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我在一个直径仅有10厘米的小碗里种下了我最喜爱的喇叭花。当时,我想它发芽就行,因为种子是捡来的。

种好以后,我经常给它浇水,还施过两次肥,从此,我就天天盼望它发芽。一天,两天,一星期,一个月……两个月都过去了,连个芽儿的影子也没有,这可把我急坏了。七月的一天早上,我一齐床就看见了喇叭花籽发的小芽儿,嫩绿嫩绿的,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绿宝石。这时我高兴极了,于是我又开始奢望它开花。

它长到10厘米高,就再也不长了,有两三片翠绿的叶子,也许是营养不够的缘故吧。之后,叶子就慢慢变得枯黄了,我看它快死了,就扔到了我家花坛的旁边,以后我也没再注意它。九月里的一天早上,我偶然看到了一朵蓝颜色的喇叭花,开得又茂盛又鲜艳,仿佛有个可爱的孩子在吹着翠蓝的小喇叭。我想:我家怎样会有喇叭花呢?我走近一看,原先是我扔的那盆,它的根好粗,好结实,正在缠着我的月季花往上爬呢,喇叭花只在早上开一小会儿,到十点时就会枯萎,它的生命是极短的。当时,我一下子就感到了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又是如此的灿烂、美丽。

透过喇叭花,我想到了自我。人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但谁又能开得如此美丽呢?有些人只顾着自我的利益,这些只可是是在自我自我,等到生命的最终一刻,才会发现自我的一生做的事情是那样的毫无好处。我也就应像喇叭花一样,追着自我的梦想,不断地快速地向上攀爬,等到成功的时候,我们应为别人服务,怎样只能想着自我呢?

红得似火的玫瑰,纯得似雪的百合都惹人喜欢,但它们都是人工抚养出来的娇儿,在这个大家庭中,还有一位坚强的成员,那就是沙漠中的仙人掌。

仙人掌在高温酷暑中,傲然地挺立在茫茫的沙漠中,极强的生命力战胜了沙漠的残酷,仙人掌征服了沙漠,那么你呢?

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坎坷,那都是上帝为了你的一生更有意义,而添加的花点儿,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朵鲜花,是绵绵高山上的雪莲,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苍松。那么。你如何去接受这份礼物?逃避?还是勇敢的面对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被一家大公司解雇之后,生活越来越拮据。他不甘于生活状况,忍辱负重,去街路旁给人擦鞋。从一位工作舒适的白领到一名不起眼的擦鞋匠,他把酸楚咽在肚里,不断努力,从一天只挣一元钱到最后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在这期间,要有超出凡人的坚强与意志,毅力与勇气。他遭遇了不幸,但在不幸中得到了成功,在逆境中得到了香甜。他的生活起了斑斓,对人生的领悟会更加深刻,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真正内涵。

人的一生,快乐与否,顺利与否,其实全在于想塑造一个怎样的自己。有人厄运不断,但依然可以沉着、镇定、认认真真地去经营每一天的生活,见到的永远是那阳光般的灿烂。而有些人一次重创之后,便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其实他们不知道,世事已矣,再怎么血泪交进,都已是昨天!

让我们勇敢的去面对不幸,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装点自己的人生,真正的乐观主义者是向前奋进的人,是战胜穷苦的人,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

人们固然喜欢牡丹,因为它们是花中之王,富贵典雅但与此同时,人们会更加佩服仙人掌内在的精神,因为它才是真正的巨人。逆境并不可怕,只要我门毫不畏惧的去面对它,一定会达到成功的颠峰,让我们扬起风帆,做一次沙漠中倔强的仙人掌!

雪莲:纯洁高贵

乳燕:稚嫩孱弱

雏鹰:新生奋进

山丹丹:热烈顽强

比拟中华少年,新生稚嫩却纯洁美好且热烈顽强。

也有说比喻:西藏,台湾,蒙古,陕北。

与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关键词:悲剧根源 探讨 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有汉一代,辞赋盛行,诗坛一度冷落。及至“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出现,使文坛为之一新,大放异彩。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为我国古代诗歌增添了光彩,并成为汉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它是汉末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此诗最早见于南朝诗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后人常以诗的篇首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不少学者专家的许多文章的观点,以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为原则,切中肯綮,为后代学习研究者所认同,皆已形成共识。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系列困惑,让我更为执着地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淫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淫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淫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淫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参考文献:1.余冠英选注 1953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2.李因笃、陈祚明等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3. 孙志凌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4.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5.金伟源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中文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书籍:姓,名。书名。版本号。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例如:李白。李白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2、期刊文章: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例如:王小明。中小企业创新的战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7,37(6):148-154。

3、学位论文: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类型。毕业单位,年份。例如:张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报告:姓,名。报告名称。报告出处,出版年份。例如:李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报告,2019年。

可以谈谈席慕容的创作风格,或者她诗歌中的意象。

《唐诗三百首》应该有要找到的东西

  • 索引序列
  • 与雪胜尘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杨胜彪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雪舟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丁雪莲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