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论述教育研究论文的特点

论述教育研究论文的特点

发布时间:

论述教育研究论文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岳春阳2020-04-10 09:32:00研究范围的广泛性、研究范围的多元性、研究主体的多样性、研究方式的人文性、研究论证的复杂性。教育科学研究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环节。教育学研究的步骤:确定主题:确定研究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关键术语的界定和使用。收集评价: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收集评价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层次。收集史料并不仅仅意味着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文献,而且要掌握鉴定史料的方法,以确定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其价值。综合整理:在不同来源的史料的相关价值确立以后,研究者就应该将所得的史料加以综合整理。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解决史料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矛盾,并根据研究目的决定这些材料的取舍。形成结论:历史研究形成的结论是从文献中所得的逻辑分析。历史依赖于解释,解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学习,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理论.影响教育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的条件因素,而且还涉及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际之间的社会因素,所以,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比较复杂.由于对人的内部世界无法向自然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对教育现象达不到自然科学那样,在有效控制或隔离某些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实施研究活动,因此,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教育存在的异质性也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自然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样本,它的研究结论的概括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 ②教育科学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原有经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方面,而且还包括被研究者方面.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不是客观的、无意识的物体,而是有思想可以变化的人或人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和态度.这些都对教育研究资料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很难进行极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涉及人的主观态度或心理倾向时更是这样. ③教育现象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与自然界相比,社会的变化、发展更为迅速,这种发展基本上不是循环往复的.教育历史事件大多是独特的,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或许教育史学家可能发现早期的教育制度与现代社会的教育制度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这种相似不同于自然现象的重复,所以这种发现对于预测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性不高.由于影响社会发展的条件在不断变化,而且又不断出现新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可以说,教育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出长期预测.例如,自然科学家可以预言出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现的准确日期,但是谁也不能准确地预言经济危机或革命的爆发.在人类社会中不存在永恒的、普遍适应的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这类情况在教育科学中同样存在.因此,教育科学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方法的所有做法,而是需要建立符合教育科学本身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

育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与特点

引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要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既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又是总结、发布和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还是促进教师学习与研究的有效抓手。本文从满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出发,简述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要点。

一、拟定论文题目

1. 论文题目的作用

题者,“额头”;目者,“眼睛”也。题目对于论文来说,就好比人的眼睛[1]。一双深邃而迷人的眼睛,可以投射出内心思想和智慧的光芒。论文题目的主要作用有:①激发阅读兴趣。身处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快餐式”学习较为普遍,人们的阅读往往首先是“标题式浏览”,然后才会细细品味感兴趣题目下的论文内容。新颖、独特且富有诗意和哲理的题目很能吸引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定会明显提升论文的传播效果。但过于诗意化的题目下,应附副标题,点明研究的主题,因为论文毕竟不是一首诗。②揭示主题思想。读者通过论文题目就会明白作者的核心思想,这样的论文题目就会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③圈定研究范围。还有的论文题目直接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向,从而为读者提供直接而明晰的主题信息。④明确研究问题。有的论文题目直接抛出所研究的课题、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启发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2. 论文题目的要求

首先是贴切。题目要切合论文的内容,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或核心问题,防止给人“文不对题”的印象。贴切具体表现在文题对应、大小匹配这两个主要方面,前者要求文意适合,后者要求大小适当。

其次是精炼。此处的“精炼”有两层次意思:作为形容词,是指题目要简练、扼要;作为动词,则指确定题目时去杂取精的过程。当然这两个方面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正因为经过去杂取精的过程,才会使论文题目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

再者是新颖。题目新颖鲜明,可以体现在形式的创新、构思的巧妙、表述的奇特上。就其外在形式而言,题目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就其内在内容而言,论文题目能起到开拓思路、引发联想的作用,将读者带入一个独特的视角,领略新的“风景”,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新颖的论文题目不仅能引人注目、引人入胜,还有避免雷同、便于检索等作用。

3.论文题目的形式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题目的形式真可谓多种多样,有约定俗成的,有传统的循规蹈矩式,如《论××××××》、《关于××××××的研究》;也有新颖别致的,如数字式、流行语、诗句等。所以要给论文题目形式给出一个逻辑关系非常清晰的划分,确实非常困难。论文题目的一般形式有:①课题式。此类论文题目就是课题立项名称,还有一部分论文题目是参照课题名称的句式拟定的。此类论文题目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式,题目中一般含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要素,常以《××××××的研究》格式出现。②设问式。此类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疑问句式,当然这个疑问句式就是该论文探讨的核心问题。论文题目和正文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解答,即题目提出问题,正文就是问题的答案。疑问句式的题目比较醒目,还能激发读者的自身思考。利用设问式题目提出读者所关心但又不甚了解的问题,容易造成悬念,产生吸引力。③续论式。以先前发表过的论文题目为话题,进行后续性思考和讨论,阐述补充性观点或者不同观点甚或相反观点,这样写就的论文题目常以《也谈××××××》、《再谈××××××》、《与×××商榷》等格式拟定。此类论文题目能引起读者对同一话题的持续关注,并能引发读者参与互动,将同一主题的探讨不断引向深入,活跃学术气氛,颇受编辑和读者的青睐。④悖论式。此类论文题目是将非常普遍的俗语或名言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一种看似荒谬或者相互矛盾但却隐含着十分新颖或者深刻的意义,用这种方式拟定的题目叫做悖论式。这种论文题目非常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和深究的兴致,起到生疑激趣的作用,从而产生顿生疑窦到释怀酣畅的阅读经历。⑤引文式。这是借用俗语、名言或他人诗句直接拟作自己论文题目的形式,这种论文题目形式的特点在于富有亲切感,凭借广为流传语句的影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跳跃式的思维和联想。⑥话题式。《由××××××想起》、《“从××××××谈起》、《论××××××》、《关于××××××的思考》等是话题式论文题目的常见格式,这种形式的论文大多从题目中的某一事件、某种现象、某个事物等开始谈起,但又不受限于该话题,该话题在论文中相当于一个引子,然后进行引申性的触类旁通的分析议论。此类题目的特点在于醒目,由小见大,平凡中窥见不凡之处。⑦关键词式。有一类论文的题目是根据论文主要内容而提炼产生的几个关键词组成的,这几个关键词之间或通过圆点或通过顿号或通过空格隔开,也有通过“和”、“与”等连词将几个关键词连接起来。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以3个关键词语为最常见,这些关键词一般代表着论文论述的几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有的具有因果关系,有的具有递进关系,有的则呈平行关系,还有的是上下位概念关系或者是极易混淆的概念组。此类论文题目的特点是简单匀称、整齐简练、美观雅致,主题明了,中心突出。⑧双标题式。有一部分论文的题目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主副标题一般分行排版,副标题文字前为“——”号。

二、标引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关键词一定是实词,用以概括论文所涉及的一个至多个领域。标引关键词的基本原则:①专指性原则,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②组配原则,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交叉组配和方面组配这两种类型。交叉组配是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以用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这两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方面组配是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以用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在组配标引时,应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组配所用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形成的关键词所表达的概念必须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标引关键词时要避免出现下列问题:把无检索意义的冠词、连词、助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等选作关键词,如“技术”、“观察”、“实验”;个别作者甚至把长长一串字作为关键词;为了强调主题的全面性,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完整的短语;关键词过于宽泛,没有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没有参照《汉语主题词表》等标引关键词,尤其是自由词过多。

三、编制论文提纲

编制论文提纲不仅是为自己撰写论文制定一个具体的写作计划,而且是为论文设计一个具体的组织结构,因此编制论文提纲是撰写论文时谋篇布局的核心工作。

1.编制论文提纲的作用

论文提纲是指作者经过精心构思后用来引导论文写作的逻辑图表,通常以文本呈现,由序号和相应简练语句组成。编制论文提纲是论文写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好比建筑一幢大楼、铸造一种复杂的机器零件,首先需要构思、设计和绘制图纸。论文写作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精细工作,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筹划和准备,全局谋划,框架建构,重点确立,层次设立,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编制论文提纲得以完成。因此,概括起来讲,编制论文提纲意义和作用至少有:明晰论文总体结构,指导有效组织资料,分清写作重点难点,梳理论文逻辑脉络,腾留局部修改空间。

2.论文提纲的常见类型

论文提纲根据本身的详略可以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特点在于文字较少、高度概括,一般只是简单地列出论文各个部分的大小标题,至于各个部分如何展开没有明确。详细提纲则需要把论文的篇章结构、起承转合、主要观点、主要素材等要素都要加以细致地考虑,不仅要列出论文标题、各部分各层次的大小标题,还要详细列出各大小标题下各段落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和论述角度等。

从论文框架结构上具体分析,论文提纲还可以细分为并列式提纲、递进式提纲、分合式提纲等类型。①并列式提纲。并列式提纲设计的论文结构中各层次的关系式平行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隶属关系,往往是围绕论文主题而论述同等的几个要素。②递进式提纲。递进式提纲设计的论文结构反映了围绕论文主题而展开的步步为营、丝丝入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论文文脉,论文的各部分从前到后存在着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一层还比一层深刻,一步还比一步深远。③分合式提纲。由于论文主题的复杂性,大多数论文的提纲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式或者递进式,而是出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等结构形式,有时论文总论点在各个层次的分论点中得以体现和阐述,有时在各个层次分论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有时一部分呈现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内容而另一部分则又呈现递进关系,如此等等。

3.编制论文提纲的要求

第一要总揽全局。写作者在拟定论文提纲时首先要放眼全局,谋篇布局的关键在于整篇论文的整体布局,如主要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各个部分按照怎样的逻辑关系排列,每一个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怎样。经过这样的全文布局,至少能使论文的整个框架结构清晰严密、顺畅而有条理。

第二要围绕中心。一篇论文讨论的主题不宜太多,因为主题太多时,全文布局构思困难,在有限篇幅内难以分析透彻,还容易给人留下无中心的印象。当中心论点确立后,就可以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合理呈现和使用相关材料。材料取舍的最高原则就是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材料的呈现序列也需精心构思,如重要材料的排列、次要材料的渗透、备用材料的弥补,这些材料层次清楚的有机排列。

第三要合乎逻辑。论文的逻辑顺序主要包括6种: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等。因此,在草拟论文提纲时,我们可以此为依据梳理论文脉络、组织论文材料。

第四要详略得当。论文的篇章结构一般由导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导论和结论部分在提纲中应比较简略,不宜作为详细的论述部分。论文的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是全文的重点,应该成为作者最需要花费心思、集中笔墨而力透纸背的部分,因此在拟定提纲时要仔细考量、编制详细。本论部分的构思要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论点和论据之间要存在内在的紧密的因果关系;推理分析的深刻性,论述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把问题讲深讲透,论述切忌浮光掠影、隔靴搔痒。同时,论文篇幅也需要作一个大致的安排,若要在专业期刊中发表,更需对论文篇幅作一个计划和限制。

4.编制论文提纲的方法

编制论文提纲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标题式的写法,即把论文各级标题按照先后顺序书写出来。另一种是采用注释式的写法,即把论文各级标题按序写好后,再在各级标题后加入旁注,用来注释各部分的构思,如采用哪些素材,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述等。

编制论文提纲步骤一般包括:①斟酌论文标题。标题可细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等几种。除了论文主标题外,有时为了进一步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或对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还可以加上副标题。②设计段落安排。从整篇论文结构上讲,写作者需要对导论、正论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更加具体的设计和构思。导论中怎样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现状、意义和价值,怎样导入正文;结论中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怎样罗列有序;正论是论文的主体,还需要围绕各部分的分标题,列出各自的分观点和相应的论据,注明引用的主要材料和论述的主要角度。同时,还要对主要段落进行大致的设计,包括观点、素材、字数等。③推敲修改提纲。论文提纲初步拟定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推敲和修改。首先是对标题的推敲,看标题是否恰当、精炼和生动,删除可有可无的字词,替换表达不准确、不生动的词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标题更富有生机和韵味。其次是梳理整篇论文的文脉,看前后文是否合乎逻辑顺序,各层次之间是否存在上下位的概念关系,看各段落之间衔接过渡是否紧密自然,必要时需要调整段落顺序甚至部分层次关系。第三,需要对各部分的论据素材、论述角度进行核查,看论据素材和论述观点之间是否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看论述角度是否合适,有没有更好的角度或者增加一些角度加以论述。

四、书写论文正文

论文的正文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主体,因为论文体裁的不同,其内容和结构会有所不同。从论文内容上分析,事实根据、他人论述和自我论述一般是正文内容的重点。从结构组成上分析,正文一般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书写引论

论文正文的开头一般是引论,引论又称之为“前言”、“引言”、 “导言”等,引论中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方法和意义、历史和现状、进展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书写引论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提出问题,不要过于过渡和铺垫;措词精当,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内容选择不要过于细致、琐碎,篇幅不要太长;不要与内容摘要相似,也不应成为内容摘要的注释。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明确标注分标题,如“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引言”等,也可不加注分标题。对于篇幅较短小的论文,有时正文开头的第一个段落起到引论的作用,在形式上没有明显标记。

2.书写本论

本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在正论中,写作者不仅要提出自己的论点,还要枚举详实的理论和实践论据,并通过自己充分而缜密的论述后,证明或批驳引论中所提出的观点,以达到证实或证伪的写作目的。论文的本论充分体现着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和创造性,因此写作本论部分时应内容详尽而充实,论据充分而可靠,论证严密而深刻。为此,一般本论要划分为若干部分,各部分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而且各部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本论部分由几个逻辑段落组成,每个逻辑段落又包含几个自然段落。一般情况下,每个逻辑段落前都会加注分标题,读者通过浏览逻辑段落的分标题可以领会逻辑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掌握论文的整体结构。

不同体裁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逻辑段落的划分会有明显差异。下面就以规范性要求较高的科学调查类论文、科学实验类论文为例,简要说明本论部分逻辑段落的划分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逻辑段落:材料与原理。首先应介绍研究所需的材料和准备工作,如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和材料,包括材料用具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和来源地等具体信息。在实验原理介绍中,一般应说明材料用具相关的特性,如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实验过程的科学原理。在介绍实验材料用具时,应使用专业术语,不能使用俗称和商品名称。

第二逻辑段落:方法与步骤。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本身的主要实施过程,如实验的先后操作步骤和具体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事项等;调查研究的取样对象、方式,以及研究方法和量规使用步骤等。在书写“方法与步骤”时,应该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和方法,特别是那些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的细节,不要变成“流水账”。一些复杂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可配发实物照片或示意图。

第三逻辑段落:结果与分析。“结果和分析”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因为论文的所有结论由此得出,所有议论由此引发,所有推理由此导出。本部分要把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所采集到的实验数据等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和整理,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在书写“结果与分析”时要注意下列事项:不要简单呈现和罗列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原始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而要对所有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和扬弃,并且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必要的实验结果;为了使呈现的实验结果更具有条理性和直观性,为了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而导致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尽可能采用图表形式予以表达,再加以文字的简单描述;要重视实验误差和例外情况的分析与讨论,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分析讨论时,要设法解释实验结果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要有科学依据,对例外性的讨论要尽可能延展,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向要进行明确。总之,“结果与分析”是论文的“心脏”,是体现论文创新和活力的源泉,因此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当然也是论文写作最困难的地方。

3.书写结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通过研究工作和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应是论文对相关研究工作所作出的阶段性、终结性的推理判断,尤其是对论文当初观点和假设的总结性回应。结论不是某一段落中问题或某一层次中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观点和研究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写作者深层次的认识和问题现阶段的最终解决,是以整篇论文的全部材料为依据,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学术方面的总见解。因此,结论应该准确、明确、精练而完整,在遣词造句上简明扼要,语句严谨而明了。结论部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研究的主要成果,得出的主要观点,对他人研究的重要修正和发展,研究还需解决的问题和可能方向等。

五、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注参考文献不仅是对别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自身研究工作的起点。现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是参考文献能反映相关学术研究的基础和现状,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二是参考文献就是写作者所从事的相关研究工作的起点和依据,也是论文立论的重点论据和基础;三是在研究成果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便于他人查寻原始出处、追根溯源,以便直接进行再考证和再证明。

参考文献的要素是指读者由此可进行准确回溯的必须部分,也是所有学术出版物的参考文献中必须出现的部分。综观国际和国内主流学术刊物,参考文献的样式因期刊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如国际知名刊物《nature》是以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也有一些学术刊物是按参考文献作者和年份的顺序进行排列,《Science》等少数刊物还把参考文献和注释结合在一起,进行标注。不管参考文献的样式如何变化,都包含了一些基本要素,简单总结如下:刊物论文——作者,年份,刊物名,卷号,论文起始页码;论文集中的论文——作者,年份,论文集主编名,论文集名,出版社,出版地;专著——作者,年份,专著名,出版社,出版地;学位论文——作者,年份,论文题目,学位取得学术单位名;专利——作者,年份,专利号,专利取得国;网络论文——作者,网络地址,发表时间等。由于不同刊物对标注参考文献有不同要求,因此在公开发表论文时要仔细阅读相应刊物的具体要求。

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夹注、脚注和尾注三种。

拓展:教育学论文常见题目

论发展教育产业的必然性及其政策引导

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

我国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的探讨

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成本费用核算及效益评价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教育寻租

试论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

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

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

非制式评量

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

教学新技术——自适应干扰抑制研究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博士)

高等教育的资本运营研究(博士)

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博士)

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博士)

教学电子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教育伦理评价论

关于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研究

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试论何思源教育思想和实践

克里夫·贝克价值教育理论述评

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

教育实证研究论文的特点

实证性研究: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这是你听到的两种表述:甲: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乙:应该提高最低工资现在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表述,应该注意的是,甲和乙想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甲的说法像一个科学家:他作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乙的说法象一个决策者,他作出了他想要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一般说来,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如甲的表述,是实证的。他们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第二种类型,如乙的表述,是规范的。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他们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实证和规范的主要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他们的正确性。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上面几段是经济学书上的解释。当然我是复制别人的。我个人认为:实证分析就是用实际的、带有普遍性的例子证明一个事物是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的;而规范分析则则是通过公理、定理逐渐证明事物应该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但没有或者偏离、正要偏离轨道的运行着。计量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说白了就是运用计量方法,对事物过去的数据进行的一种分析,既然是过去的数据,那就说明肯定用的是普遍的例子而且是实际的例子,所以计量经济学本身就是实证分析的一种方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分析都应该被认为是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不断完善这是指用来指导主体性教育思想研究的方法由规范性研究逐渐发展为分析式研究与规范性研究相结合.所谓规范性研究是指从价值的角度去探讨问题

在当代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法律实证研究已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司法实务人员而言,法律实证研究已成为探讨问题、推动实践的有力武器。1、法律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一是案例分析。第一步是筛选、收集、阅读与问题相关案例,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分析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关的类型,这些典型案例展现了法律实施中的哪些问题,为何这些问题会反复发生,如何发生。二是数据统计分析。对某一类案件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提炼信息和问题,对信息进行描述,梳理出各种信息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与通说、假说等相比较。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系统可以帮助法律人进行法律实证研究。

实证论文就是实证研究论文,是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其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它与非实证论文的区别只有一个,就是两者基于的研究方式不同:实证研究依靠对研究对象的系统观察来获得研究本质;非实证研究则是基于思想(idea)、框架(framework)或者思索(speculation)。

实证研究包括两类:

1、数理实证研究

数理实证研究比较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而运用数学计量工具可以将有关影响因素予以固定,从而把握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消除变量内生性、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但数理实证研究对于数据质量相对要求较高,数据录入和操作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数据录入中保持高度警觉,有意识地避免操作失误。

2、案例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单个案研究和多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不仅有助于积累不同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资料,形成对于问题的实感,也可以为调查者获得第一手资料,从现实获取灵感源泉。

扩展资料:

实证论文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行为是有其特征所决定,试图把所有复杂因素都包括进去,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对某一理论所使用的条件进行设定。

当然,假设的条件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法研究问题,必须正确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于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结论。假说对研究对象现象的经验性概括和总结,但还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4、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动发展进行预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证研究

西方教育研究发展特点论文

西方的学前教育,它主要是针对生活中的安全用电,还有安全行车这些基本的常识,这是很重要的。

中西方现代高校教育发展观念差异性探讨的论文

摘要: 高校教育发展观念充分体现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价值基础。相比于中国现行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西方国家尊崇学生个性与需求的发展和满足。面对当前就业创业需求普遍增长的高校学生群体,需要我国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及创业教育理念,让学生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高校教育观念;大众化;学生群体;借鉴

随着教育成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实现经济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手段,开办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1]。中西方现代思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体现在教育发展观念方面,长期以来受到社会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与道德观念的影响,西方国家高校教育发展以学生自我成长为核心,即以学生本身的个性与需要为前提进行完善,并注重社会相关资源的引进与利用。西方高校的发展远远快于我国,很多名校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教师管理体系,并逐渐形成积极的教师文化[2]。我国高校教育尊崇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以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在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等方面体现大众化趋势,而如今也在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希望通过完善教育体系、转变教育发展观念,进而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一、价值观念区别是导致中西方高校教育发展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

1.崇尚个人主义的教育思想更注重学生个人的成长空间

中西方的教育体制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尤其体现在学生的个人成长方面,西方社会多崇尚个人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念。在高校教育中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成长空间,并提倡学生独立性需要通过个人的拼搏获得。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会通过较为详尽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高校学习的不同阶段中逐步提升个人素质,让高校方便管理,可是会造成学生潜力的开发以及兴趣爱好的拓展等方面的局限,尤其体现在课堂的权威性与高度秩序性方面,师生之间关于情感表达不够重视,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促进以及学生个性的塑造。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为了教师教而教”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形成“为了学生学而教”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3]。

2.平等自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校园和谐教学氛围建设

中西方文化中与人交流的风俗习惯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个人隐私的保护,在西方即使是十分熟悉的师生、同学关系,也会注重个人年龄、收入、感情等私人问题的保护,在日常的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谈论关于活动、爱好、时事话题等内容,并注重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可能因为共同的爱好、习惯等相似而走得更近。二是来源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谦虚。西方国家的学生独立意识极强,更喜欢依靠自我的力量解决问题,在获得认可时表现出接受与感谢;中国高校学生更倾向于谦逊的精神,推崇集体主义,在参与各类活动时会努力寻求伙伴。三是教师与学生各自身份的理解以及师生关系的界定方面。西方国家尊崇人人平等,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直呼姓名,不注重辈分,促使学生通过更为自由的方式与教学人员接触;中国高校遵守长幼有序,将教学人员作为长辈,学生会礼貌对待。

3.容纳不同个性与思维方式的讨论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性

西方国家习惯遵循自由平等的教育发展理念,通过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宽容,对待不同个性与生长背景的学生,在课程与专业选择、参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信仰的学生,成立专门的活动小组,接受不同角度的问题理解与讨论,能够理解学生的感情与思考方式,通过容纳与接收不同的意见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中国高校在学生的生长背景与民族文化上也有十分支持与理解的态度,但表现方式存在不同,对待少数民族或者有特殊个性、文化特征的学生,会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现、风俗习惯的展示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特殊背景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加强,实现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创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

二、大众化的人才培养观念与综合性的培育模式的显著差异

1.我国大众化的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以大众化培养为主,满足社会及各专业的普遍人才需求,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等内容,教学需求中以社会需要为主导,学生通常在选定专业后即形成固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资源导入。在开展课程教学各项活动中,以固有的教学规律与先前的教学经验为依据,适当采用国内外较为认可的新教学方法。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社会参与度和充足的实习实践支持体系,我国高校的普及式教育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质性参与,加强高校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纽带,实现大众化人才培养渠道的深度拓展。

2.西方人才培育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性差异

西方国家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具备更高的社会广泛参与性,还在学生心理发展与个性培养等方面表现突出,注重学生专业视野的拓宽、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能力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这种观念下培养出的人才重视制度、法律等标准与原则,并认为法律准绳是凌驾于一切人情道理的依据,成长为遵守法律等相关框架的社会型人格。英国大学内部形成一套有序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治,能够充分发挥组织整体优势的制度[4]。由于重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心理发展状态,西方国家课堂模式多为小班制,教师能够通过即时性、频繁性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所处状态,通过准确的引导与辅助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教育崇尚集体主义观念,并以“情大于理、理大于法”为处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衡量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障碍。

3.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学为学生培养的全面性提供重要保障

全球化的教育资源竞争与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相得益彰,迅速推进西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5]。中西方的教育理念都认为学生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反复的任务,学生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养成是学生步入社会以及开展各类工作必须掌握的能力,注重建立起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作为促进人才培养全面性的重要依据。以美国为例,高校教学体现以学生个人意愿为主导的育人原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道德判断参与工作和生活实践,紧密联合社会各类机构。中国的高校教育同样注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但开展的过程更为隐性,通过课程本身内容的交汇,进行不同学科的结合,注重教学成果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体现出中西教育发展理念的差别

1.灵活的学分制度便于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

许多西方国家中灵活的学分制度成为高校广泛吸引人员就学的必备手段。已经参与工作的求学人员,允许学籍与成绩的保留,可以让学生随时参与到校园生活中,当缺乏学费和生活费的时候,可以暂停学业进行工作。学分的授予机构并不只有高校,还包括学生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多个部门,学生必须通过公司实习获得学分、参与社会实践工作获得学分等。国内高校的学分制度受到填鸭式教育的影响,通常以获得学分为单一目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学分的分配与授予等方面不够灵活。完善高校学分制度的另一个举措是注重教学人员的激励,并从更多渠道聘请专业人员、行业资深人士等参与教学。一是招募尽可能多的专业人员,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储备,让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更具备优势;二是通过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自主进行课程选择,向多层次、多岗位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2.重视文化传承的教学角度赋予高校更强的人文气息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与国际先进理念与方法的深入接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开展高校教学改革,并在新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仍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高校各类文化活动的丰富开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现行教学活动与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随着文化传承与历史、思想政治理论等多种课程的融会贯通,以及新媒体等渠道教学的开辟,我国高校正逐渐形成多文化背景与多角度传承的人文文化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全面带动,文化传承上升到新的高度。高校内部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学术管理作为核心,这是区别于其他管理工作的根本特性[6]。伴随着高校管理功能与组织体系的完善,以服务为导向、以个性化功能建设为原则的组织体系受到学生的青睐,文化传承工作应以此为入手点,以满足学生需要作为基本前提。

3.多元化的教学与实践渠道有效延续教学内容与应用

随着人们接触与传递信息的模式不断变迁,高校教学渠道与模式不断变革,突出的体现是教学人员不再是高校教学信息的唯一来源,可以通过网络、社会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应信息。这种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也影响学生本身知识结构与技能掌握的情况。很多国家在教育过程中都积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7]。各国在教学渠道的开辟与应用方面展现不同的重点,西方国家由于注重学生个人性格与潜力的塑造与开发,在教学与实践渠道建设方面更为个性化,并具备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发展需要与不同专业实践形式自行选择渠道,开展相应学习工作;我国多元化教学与实践渠道的建立,以延续校园教学内容为基础,在功能方面与校园教学结合较为紧密,模式也相对固定。西方国家注重教育质量的评估与提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考核工作的开展,包括以专门机构的全面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多角度进行考量评定,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教学质量考核方面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以学生成绩为主,虽然在操作上具有简便性,可是在考核上存在片面性。

4.支持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展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就业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各行业分工趋势的日益显著,高校学生逐渐成为社会中个性鲜明的创业群体,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高校需要承担相应的引导、教育工作,针对不同专业的发展态势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为有就业需求的学生传授相关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办公行政等方面知识,并加强实际操作方面的课时,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能技巧来应对未来的创业挑战。西方国家高校针对学生创业方面开展的工作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即以创业教育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教学资源的分配,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导入外部行业与企业资源,并尽早开展学生的个人评估、发展规划等相关工作,让学生完全以个人意愿制订自我发展计划,并通过相关科技创新基金、创新成果转移等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造工作,增强学生的创业动力。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创业实践平台、创业产业园、国际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模式,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高校学生创业环境,在扶持政策、教育课程以及社会动员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教育发展观念,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许金梅.中西教育理想之历史比较及发展趋势[J].教育探索,2014(7):8.

[2]罗春秋.论西方高校教师文化对我国教师管理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76.

[3]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西方高校师生教学信念研究的缘起、进展及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13(20):25.

[4]牟静,陈奎庆.西方高校管理体制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6):6.

[5]罗建河.西方高校教授治校的新探索:民主决策何以可能[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45.

[6]莫甲凤.借鉴西方经验,完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构架[J].江苏高教,2014(3):48.

[7]雍树墅.中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5(19):86.

论中西方教育差异:转自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文章请看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谈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我有一些感受。我没有去过国外,对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从书中和各种媒体中获得。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因材施教。虽然在我国每天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并没有几个人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谛。反而是西方的教育在这方面体现的较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二. 赏识教育。在中西方都有赏识教育,中国的赏识教育比较模糊笼统,对孩子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往往是用一句“你真棒”加以赞赏,而西方是把棒在哪里告诉孩子。中国家长有耐心的少,光心里着急是不够的。三. 惩罚教育。在中西方都有惩罚教育,在中国孩子受到惩罚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判断,比如孩子把东西拆坏了,家长往往要打骂孩子,而在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并没有错,反而鼓励孩子多动手。四. 爱心教育。我在书中了解的和我亲眼看到的西方人的爱心有胜于我们。中西方的教育各有优缺点,如能取长补短,也许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优点,这几年国外也在借鉴我们的教育方法。一、学校的教育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二、家庭的教育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而在国内,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这些问题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教学研究类论文特点

教学研究论文,就是关于教学研究的论文。教学研究主要面向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大中小学教师,是传播先进教学思想、开展前沿学术讨论、交流教学改革心得的园地。包括教育论坛、学习科学、创新方法研究、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等。

一、从教学实践的感悟中选题与教学有关的事件时刻发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闪现出的思维火花,与同行交流争论时思维的碰撞,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学反思的总结等,都是论文写作的题材。尤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是一位教师获得成长的必备品质。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冲突,反思教学重点、难点的定位与实际教学吻合度,反思在基础知识落实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效果,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评价是否到位,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学生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总之,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多方位、多层次的反思,撰写而成的论文,实践性和针对性强,对中学教师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教学实践是论文写作最肥沃的土壤,教师要随时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在新课改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真正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心任务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该过程会应运而生出许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抓住教育实践的课堂应是论文写作的活水源头。笔者在课堂中喜欢留白,让学生有时间讨论与交流,教师的思维也常被学生的提问激活,从而将课堂引向深入。当然,有时也会遇到课堂预设之外的事件发生,这让笔者有了深入思考的激情和查找资料的动力,收到课堂预设之外的良好效果。课堂教学实践应是中学教师写作选题的主要来源,认真研究课堂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功力。二、从教学改进的实践中选题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人,因此,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等应与时俱进,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革新,尤其是老教师更应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备课时,我们通常会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教学进行四问: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效果如何?“教什么”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如本单元中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分别是什么,在教材中地位如何等;“怎么教”是指教法,涉及教学设计、重难点的处理方式等,它们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基本功;“怎么学”是指学法指导,即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教学效果如何”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角度和方式等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需要因材施教,此中的改革实践都可作为创作的素材。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改一定会收获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例如,开展“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如何“合理设计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复习法,提升课堂效率”的研究等,都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这类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催生了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例如,笔者常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处理从而开展教学,使得教学内容逻辑性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起来更为顺畅,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育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与特点

引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要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既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又是总结、发布和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还是促进教师学习与研究的有效抓手。本文从满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出发,简述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要点。

一、拟定论文题目

1. 论文题目的作用

题者,“额头”;目者,“眼睛”也。题目对于论文来说,就好比人的眼睛[1]。一双深邃而迷人的眼睛,可以投射出内心思想和智慧的光芒。论文题目的主要作用有:①激发阅读兴趣。身处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快餐式”学习较为普遍,人们的阅读往往首先是“标题式浏览”,然后才会细细品味感兴趣题目下的论文内容。新颖、独特且富有诗意和哲理的题目很能吸引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定会明显提升论文的传播效果。但过于诗意化的题目下,应附副标题,点明研究的主题,因为论文毕竟不是一首诗。②揭示主题思想。读者通过论文题目就会明白作者的核心思想,这样的论文题目就会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③圈定研究范围。还有的论文题目直接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向,从而为读者提供直接而明晰的主题信息。④明确研究问题。有的论文题目直接抛出所研究的课题、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启发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2. 论文题目的要求

首先是贴切。题目要切合论文的内容,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或核心问题,防止给人“文不对题”的印象。贴切具体表现在文题对应、大小匹配这两个主要方面,前者要求文意适合,后者要求大小适当。

其次是精炼。此处的“精炼”有两层次意思:作为形容词,是指题目要简练、扼要;作为动词,则指确定题目时去杂取精的过程。当然这两个方面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正因为经过去杂取精的过程,才会使论文题目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

再者是新颖。题目新颖鲜明,可以体现在形式的创新、构思的巧妙、表述的奇特上。就其外在形式而言,题目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就其内在内容而言,论文题目能起到开拓思路、引发联想的作用,将读者带入一个独特的视角,领略新的“风景”,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新颖的论文题目不仅能引人注目、引人入胜,还有避免雷同、便于检索等作用。

3.论文题目的形式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题目的形式真可谓多种多样,有约定俗成的,有传统的循规蹈矩式,如《论××××××》、《关于××××××的研究》;也有新颖别致的,如数字式、流行语、诗句等。所以要给论文题目形式给出一个逻辑关系非常清晰的划分,确实非常困难。论文题目的一般形式有:①课题式。此类论文题目就是课题立项名称,还有一部分论文题目是参照课题名称的句式拟定的。此类论文题目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式,题目中一般含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要素,常以《××××××的研究》格式出现。②设问式。此类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疑问句式,当然这个疑问句式就是该论文探讨的核心问题。论文题目和正文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解答,即题目提出问题,正文就是问题的答案。疑问句式的题目比较醒目,还能激发读者的自身思考。利用设问式题目提出读者所关心但又不甚了解的问题,容易造成悬念,产生吸引力。③续论式。以先前发表过的论文题目为话题,进行后续性思考和讨论,阐述补充性观点或者不同观点甚或相反观点,这样写就的论文题目常以《也谈××××××》、《再谈××××××》、《与×××商榷》等格式拟定。此类论文题目能引起读者对同一话题的持续关注,并能引发读者参与互动,将同一主题的探讨不断引向深入,活跃学术气氛,颇受编辑和读者的青睐。④悖论式。此类论文题目是将非常普遍的俗语或名言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一种看似荒谬或者相互矛盾但却隐含着十分新颖或者深刻的意义,用这种方式拟定的题目叫做悖论式。这种论文题目非常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和深究的兴致,起到生疑激趣的作用,从而产生顿生疑窦到释怀酣畅的阅读经历。⑤引文式。这是借用俗语、名言或他人诗句直接拟作自己论文题目的形式,这种论文题目形式的特点在于富有亲切感,凭借广为流传语句的影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跳跃式的思维和联想。⑥话题式。《由××××××想起》、《“从××××××谈起》、《论××××××》、《关于××××××的思考》等是话题式论文题目的常见格式,这种形式的论文大多从题目中的某一事件、某种现象、某个事物等开始谈起,但又不受限于该话题,该话题在论文中相当于一个引子,然后进行引申性的触类旁通的分析议论。此类题目的特点在于醒目,由小见大,平凡中窥见不凡之处。⑦关键词式。有一类论文的题目是根据论文主要内容而提炼产生的几个关键词组成的,这几个关键词之间或通过圆点或通过顿号或通过空格隔开,也有通过“和”、“与”等连词将几个关键词连接起来。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以3个关键词语为最常见,这些关键词一般代表着论文论述的几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有的具有因果关系,有的具有递进关系,有的则呈平行关系,还有的是上下位概念关系或者是极易混淆的概念组。此类论文题目的特点是简单匀称、整齐简练、美观雅致,主题明了,中心突出。⑧双标题式。有一部分论文的题目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主副标题一般分行排版,副标题文字前为“——”号。

二、标引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关键词一定是实词,用以概括论文所涉及的一个至多个领域。标引关键词的基本原则:①专指性原则,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②组配原则,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交叉组配和方面组配这两种类型。交叉组配是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以用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这两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方面组配是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以用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在组配标引时,应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组配所用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形成的关键词所表达的概念必须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标引关键词时要避免出现下列问题:把无检索意义的冠词、连词、助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等选作关键词,如“技术”、“观察”、“实验”;个别作者甚至把长长一串字作为关键词;为了强调主题的全面性,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完整的短语;关键词过于宽泛,没有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没有参照《汉语主题词表》等标引关键词,尤其是自由词过多。

三、编制论文提纲

编制论文提纲不仅是为自己撰写论文制定一个具体的写作计划,而且是为论文设计一个具体的组织结构,因此编制论文提纲是撰写论文时谋篇布局的核心工作。

1.编制论文提纲的作用

论文提纲是指作者经过精心构思后用来引导论文写作的逻辑图表,通常以文本呈现,由序号和相应简练语句组成。编制论文提纲是论文写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好比建筑一幢大楼、铸造一种复杂的机器零件,首先需要构思、设计和绘制图纸。论文写作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精细工作,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筹划和准备,全局谋划,框架建构,重点确立,层次设立,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编制论文提纲得以完成。因此,概括起来讲,编制论文提纲意义和作用至少有:明晰论文总体结构,指导有效组织资料,分清写作重点难点,梳理论文逻辑脉络,腾留局部修改空间。

2.论文提纲的常见类型

论文提纲根据本身的详略可以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特点在于文字较少、高度概括,一般只是简单地列出论文各个部分的大小标题,至于各个部分如何展开没有明确。详细提纲则需要把论文的篇章结构、起承转合、主要观点、主要素材等要素都要加以细致地考虑,不仅要列出论文标题、各部分各层次的大小标题,还要详细列出各大小标题下各段落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和论述角度等。

从论文框架结构上具体分析,论文提纲还可以细分为并列式提纲、递进式提纲、分合式提纲等类型。①并列式提纲。并列式提纲设计的论文结构中各层次的关系式平行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隶属关系,往往是围绕论文主题而论述同等的几个要素。②递进式提纲。递进式提纲设计的论文结构反映了围绕论文主题而展开的步步为营、丝丝入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论文文脉,论文的各部分从前到后存在着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一层还比一层深刻,一步还比一步深远。③分合式提纲。由于论文主题的复杂性,大多数论文的提纲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式或者递进式,而是出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等结构形式,有时论文总论点在各个层次的分论点中得以体现和阐述,有时在各个层次分论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有时一部分呈现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内容而另一部分则又呈现递进关系,如此等等。

3.编制论文提纲的要求

第一要总揽全局。写作者在拟定论文提纲时首先要放眼全局,谋篇布局的关键在于整篇论文的整体布局,如主要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各个部分按照怎样的逻辑关系排列,每一个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怎样。经过这样的全文布局,至少能使论文的整个框架结构清晰严密、顺畅而有条理。

第二要围绕中心。一篇论文讨论的主题不宜太多,因为主题太多时,全文布局构思困难,在有限篇幅内难以分析透彻,还容易给人留下无中心的印象。当中心论点确立后,就可以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合理呈现和使用相关材料。材料取舍的最高原则就是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材料的呈现序列也需精心构思,如重要材料的排列、次要材料的渗透、备用材料的弥补,这些材料层次清楚的有机排列。

第三要合乎逻辑。论文的逻辑顺序主要包括6种: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等。因此,在草拟论文提纲时,我们可以此为依据梳理论文脉络、组织论文材料。

第四要详略得当。论文的篇章结构一般由导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导论和结论部分在提纲中应比较简略,不宜作为详细的论述部分。论文的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是全文的重点,应该成为作者最需要花费心思、集中笔墨而力透纸背的部分,因此在拟定提纲时要仔细考量、编制详细。本论部分的构思要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论点和论据之间要存在内在的紧密的因果关系;推理分析的深刻性,论述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把问题讲深讲透,论述切忌浮光掠影、隔靴搔痒。同时,论文篇幅也需要作一个大致的安排,若要在专业期刊中发表,更需对论文篇幅作一个计划和限制。

4.编制论文提纲的方法

编制论文提纲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标题式的写法,即把论文各级标题按照先后顺序书写出来。另一种是采用注释式的写法,即把论文各级标题按序写好后,再在各级标题后加入旁注,用来注释各部分的构思,如采用哪些素材,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述等。

编制论文提纲步骤一般包括:①斟酌论文标题。标题可细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等几种。除了论文主标题外,有时为了进一步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或对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还可以加上副标题。②设计段落安排。从整篇论文结构上讲,写作者需要对导论、正论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更加具体的设计和构思。导论中怎样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现状、意义和价值,怎样导入正文;结论中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怎样罗列有序;正论是论文的主体,还需要围绕各部分的分标题,列出各自的分观点和相应的论据,注明引用的主要材料和论述的主要角度。同时,还要对主要段落进行大致的设计,包括观点、素材、字数等。③推敲修改提纲。论文提纲初步拟定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推敲和修改。首先是对标题的推敲,看标题是否恰当、精炼和生动,删除可有可无的字词,替换表达不准确、不生动的词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标题更富有生机和韵味。其次是梳理整篇论文的文脉,看前后文是否合乎逻辑顺序,各层次之间是否存在上下位的概念关系,看各段落之间衔接过渡是否紧密自然,必要时需要调整段落顺序甚至部分层次关系。第三,需要对各部分的论据素材、论述角度进行核查,看论据素材和论述观点之间是否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看论述角度是否合适,有没有更好的角度或者增加一些角度加以论述。

四、书写论文正文

论文的正文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主体,因为论文体裁的不同,其内容和结构会有所不同。从论文内容上分析,事实根据、他人论述和自我论述一般是正文内容的重点。从结构组成上分析,正文一般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书写引论

论文正文的开头一般是引论,引论又称之为“前言”、“引言”、 “导言”等,引论中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方法和意义、历史和现状、进展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书写引论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提出问题,不要过于过渡和铺垫;措词精当,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内容选择不要过于细致、琐碎,篇幅不要太长;不要与内容摘要相似,也不应成为内容摘要的注释。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明确标注分标题,如“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引言”等,也可不加注分标题。对于篇幅较短小的论文,有时正文开头的第一个段落起到引论的作用,在形式上没有明显标记。

2.书写本论

本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在正论中,写作者不仅要提出自己的论点,还要枚举详实的理论和实践论据,并通过自己充分而缜密的论述后,证明或批驳引论中所提出的观点,以达到证实或证伪的写作目的。论文的本论充分体现着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和创造性,因此写作本论部分时应内容详尽而充实,论据充分而可靠,论证严密而深刻。为此,一般本论要划分为若干部分,各部分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而且各部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本论部分由几个逻辑段落组成,每个逻辑段落又包含几个自然段落。一般情况下,每个逻辑段落前都会加注分标题,读者通过浏览逻辑段落的分标题可以领会逻辑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掌握论文的整体结构。

不同体裁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逻辑段落的划分会有明显差异。下面就以规范性要求较高的科学调查类论文、科学实验类论文为例,简要说明本论部分逻辑段落的划分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逻辑段落:材料与原理。首先应介绍研究所需的材料和准备工作,如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和材料,包括材料用具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和来源地等具体信息。在实验原理介绍中,一般应说明材料用具相关的特性,如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实验过程的科学原理。在介绍实验材料用具时,应使用专业术语,不能使用俗称和商品名称。

第二逻辑段落:方法与步骤。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本身的主要实施过程,如实验的先后操作步骤和具体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事项等;调查研究的取样对象、方式,以及研究方法和量规使用步骤等。在书写“方法与步骤”时,应该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和方法,特别是那些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的细节,不要变成“流水账”。一些复杂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可配发实物照片或示意图。

第三逻辑段落:结果与分析。“结果和分析”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因为论文的所有结论由此得出,所有议论由此引发,所有推理由此导出。本部分要把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所采集到的实验数据等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和整理,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在书写“结果与分析”时要注意下列事项:不要简单呈现和罗列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原始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而要对所有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和扬弃,并且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必要的实验结果;为了使呈现的实验结果更具有条理性和直观性,为了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而导致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尽可能采用图表形式予以表达,再加以文字的简单描述;要重视实验误差和例外情况的分析与讨论,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分析讨论时,要设法解释实验结果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要有科学依据,对例外性的讨论要尽可能延展,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向要进行明确。总之,“结果与分析”是论文的“心脏”,是体现论文创新和活力的源泉,因此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当然也是论文写作最困难的地方。

3.书写结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通过研究工作和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应是论文对相关研究工作所作出的阶段性、终结性的推理判断,尤其是对论文当初观点和假设的总结性回应。结论不是某一段落中问题或某一层次中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观点和研究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写作者深层次的认识和问题现阶段的最终解决,是以整篇论文的全部材料为依据,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学术方面的总见解。因此,结论应该准确、明确、精练而完整,在遣词造句上简明扼要,语句严谨而明了。结论部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研究的主要成果,得出的主要观点,对他人研究的重要修正和发展,研究还需解决的问题和可能方向等。

五、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注参考文献不仅是对别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自身研究工作的起点。现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是参考文献能反映相关学术研究的基础和现状,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二是参考文献就是写作者所从事的相关研究工作的起点和依据,也是论文立论的重点论据和基础;三是在研究成果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便于他人查寻原始出处、追根溯源,以便直接进行再考证和再证明。

参考文献的要素是指读者由此可进行准确回溯的必须部分,也是所有学术出版物的参考文献中必须出现的部分。综观国际和国内主流学术刊物,参考文献的样式因期刊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如国际知名刊物《nature》是以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也有一些学术刊物是按参考文献作者和年份的顺序进行排列,《Science》等少数刊物还把参考文献和注释结合在一起,进行标注。不管参考文献的样式如何变化,都包含了一些基本要素,简单总结如下:刊物论文——作者,年份,刊物名,卷号,论文起始页码;论文集中的论文——作者,年份,论文集主编名,论文集名,出版社,出版地;专著——作者,年份,专著名,出版社,出版地;学位论文——作者,年份,论文题目,学位取得学术单位名;专利——作者,年份,专利号,专利取得国;网络论文——作者,网络地址,发表时间等。由于不同刊物对标注参考文献有不同要求,因此在公开发表论文时要仔细阅读相应刊物的具体要求。

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夹注、脚注和尾注三种。

拓展:教育学论文常见题目

论发展教育产业的必然性及其政策引导

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

我国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的探讨

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成本费用核算及效益评价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教育寻租

试论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

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

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

非制式评量

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

教学新技术——自适应干扰抑制研究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博士)

高等教育的资本运营研究(博士)

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博士)

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博士)

教学电子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教育伦理评价论

关于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研究

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试论何思源教育思想和实践

克里夫·贝克价值教育理论述评

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

简述认知心理的研究特点论文

用三个形容词来准确描述自己,并简明扼要说明原因:

1、冷静。遇事临危不惧。

2、友善。与人都能亲近和睦。

3、隐忍。将事情藏在内心,无论是否能接受,都会不动声色地面对任何事情。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1、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

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识。

2、强调认知过程的整体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

另一方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关系,客观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后等关系,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认知心理学

认知讲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加工,有个公式S-O-R,S是事件,O是认知加工,R行为反应。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环境而排除内部因素的立场相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 只有在环境信息与个体所具有的图式有关或适合进入这种图式的意义上,环境信息才有意义。 与传统心理学的元素主义相反,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对人的认知结构、历程和功能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 一方面要解释各种认知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要揭示认知历程中各种情境的影响。 因此,强调情境对于人们的知觉、记忆、语言理解等活动的重要影响。 70年代,纽厄尔和西蒙将电脑科学的术语“产生式系统”引入认知心理学,用以说明人在解决问题时的程序。 产生式系统突出了认知活动的整体性、内在性和概括性,因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弥补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局限于外部事件、单一刺激和具体反应之不足。 表征是信息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代表了外部世界存贮在头脑中的信息,是人的认知历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步骤,也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信息加工模型依其表征形式分为三种类型: 命题表征: 人类认知中一种不带有任何感觉特点的抽象的意义表征; 类比表征: 一种与被表征的东西有某些类似的信息表征方式; 程序表征: 一种与命题表征、类比表征相对立的表征,即不可明确表述的表征。 现代认知心理学倡导的信息加工观点,是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活动,也就是立足于心理机制层面来研究信息加工过程。 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输入、表征、编码、贮存、检索和输出的,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和核心,也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

  • 索引序列
  • 论述教育研究论文的特点
  • 教育实证研究论文的特点
  • 西方教育研究发展特点论文
  • 教学研究类论文特点
  • 简述认知心理的研究特点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