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学术规范的重要意义论文

关于学术规范的重要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学术规范的重要意义论文

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石和保障。

学术规范有利于整治学术生态。坚决地贯彻学术规范,对于防止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对于整治学术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术规范有利于培养学术新人。目前,出现许多学术失范、不端和腐败现象,除了有些是明知故犯外,还有一部分是对学术规范概念与内容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而造成的,尤其是青年学者和青年学生。

学术规范有利于增强学术自主意识。建立学术规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明确学术及学者的地位、责任和义务,设置必要的门槛”,避免错误的政治、行政手段等非学术因素的干扰。

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学术国际化水平。学术成果应能与国际学者交流,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并能与其合理克争,讲究学术规范,不仅要求论著格式、引文注释、署名方式、文摘、关键词等符合或大体符合国际标准或习惯,而且要求论著的内容具有国际水准。

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学术研究也是个效率的问题,即应将有限的时间、资源用在最关键的事情上,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争多出和快出优质成果,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节省有限、宝贵的研究时间,遵守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研究效率。

学术规范含义和意义:

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

学术规范的意义是有助于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和专业化。有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强调学术史的研究和学术传统的养成,从而推动学科发展。有助于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规约和惩处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

学术规范,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规范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摘要]大学内部学术失范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的滥用,具体体现为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学术权力的公共性缺失、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文章立足法学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即学术权力应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恪守学术性特质以及健全学术权力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规范 学术责任

[作者简介]夏民(1967-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江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法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20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7-02

大学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性质、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颇有见地。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

一、学术权威与学术失范

大学是知识之府,大学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大学,个体之间拥有的知识并不等同,某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成为其他学者心目中受尊敬、受崇拜的人物,就会被称为学术权威。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既非出自于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也非沿袭传统的家族权力,而是以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修养、学术成就、学术魅力等因素为基础的个人威信和威望。通常没有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定影响对象。学术权威一旦与校长、院长、处长等大学中的行政地位相结合,就会使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既出于个人的权威,又源于组织的因素。

学术权威是大学名望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声誉与排名,往往取决于其具有的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的质量与数量。恰如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齐先生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学术和学科的带头人,对大学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学术权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洞察学科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科发展的走向,推陈学科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左右学术权力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学术人员汇集的学术组织中,能平衡学术人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学术组织内部形成合理的梯级人员结构,保持学术组织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应该善待学术权威。但学术权威本身特殊的地位容易引发封闭、偏执和保守的倾向,甚至出现学术权威挤占学术资源、垄断学术话语体系、限制学术研究空间等不良现象。对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明确提出批评:“科学创新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同时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框架,所以有时会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后者可能被看作是对他们学术地位和权威的挑战。”事实上,作为传统学术圣地的大学,目前在学术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背离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现象,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学术权威,但与学术权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

二、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

1.大学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这里提及的学术权力程序合法性主要指从权力产生的基础和行使方式来看,学术权力是否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内部相关的自治性规范文件所规定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其合法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权力来源的角度看,学术组织成员组成欠缺合法性。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行使着教授治学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生学位的授予、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的推荐等重要学术事项。但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不是由教师或教师代表选举产生,而是由大学中的党政部门指定产生。这样产生的学术组织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群体的意愿,学术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受到置疑。二是从学术权力行使的角度分析,学术权力未能遵循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由于学术组织的成员指定产生,缺乏选举所要求的准入与更换机制,人员更迭比较缓慢,学术组织成为遍布“熟人”的机构,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利益链,进行利益的勾兑与交换,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则往往成为摆设。以学术管理中的项目遴选为例,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许多环节的匿名评审与回避原则被规避,评审专家对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申报者、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申报者并没有做到回避原则,直接导致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2.大学学术权力公共性的弱化。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均等性原则,即“特定文化传统中成员所共享某种利益,并继而一同承担对应义务的性质”。学术权力植根于学术,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就应然的意义而言,学术权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权力,应当公平地赋予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以体现权力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彰显学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遗憾的是,这种理论逻辑并没有转化为实践行为。在学术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权力的主体通常是某个社会体制中的成员,其日常行为主要与该体制发生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维护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继而或潜在或明确地将这种行为趋向带到学术事务管理与资源分配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方面显著的例证是西方大学讲座制度的变迁。讲座教授制度曾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授权力的膨胀,该制度消极的一面,如垄断研究资源、压制新生力量等不断浮现。到19世纪末,西方大学讲座制已变得僵化,讲座制的教授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对其研究领域内新兴专业采取打压措施,不允许其成立新的研究所或开设独立的讲座,严重阻碍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了捍卫学术权力的“公共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讲座制逐步瓦解,转向系科制。 3.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权力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学术组织及其成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应当对相应的权力行使的结果负责。责任机制缺位学术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无序与无度。美国著名的学者、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曾对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到:“回顾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方面,即使科学家们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但他们宁愿保持缄默,也不将此类行为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某些专门委员会或小组在调查具体事件时行为也比较浮夸草率,在制度执行中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在肯尼迪看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处理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奈,根源在于责任机制的缺位。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大学内部弥漫着对学术权力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被戏称为“学术居委会”。“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捍卫学术研究的尊严,但在当下高校权力框架下,学术委员会经常出现失语的现象,无法具备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其效力,更像是‘学术居委会’。”

三、学术权力的规范行使

1.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程序正义理念下的法律制度,坚信实体正义是无懈可击的,并且只是程序正义结果的衍生物或副产品。程序正义维护的是程序规则的权威,程序公平体现的是任何人没有超越程序规则的特权。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术组织成员的产生要体现民主原则,即要将学术组织成员选拔的时间、地点、规则和条件公开,选举产生,防止组织或个人指派,杜绝暗箱操作,以消解权力相对人对学术组织权力正当性的质疑。学术权力运作要遵循严格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旨在消除权力运行过程中利益关联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依此原则,在学术权力行使过程中,与权力相对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学术组织成员应自行或强行退出,以公正权力行使的公正性。保障权力相对人的相应权利,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对象不是单纯的行为客体,也不是简单的受动者,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程序的双向互动,将管理对象纳入权力行使过程中,使其通晓权力行使的状况。完善相对人申诉及对话制度,对话渠道的畅通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重要因素。当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学术决议时,应及时告知其该决定的理由,听取其意见并告知其享有的法定权利救济渠道。

2.学术权力要恪守学术性特质。学术权力恪守学术性特质的根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学者,而不能是行政官员。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基于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源于行政职务和职级。二是学术权力作用的范围只能是学术事务,而不能是对其有重大利益诱惑的非学术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两种不同取向,两者在取得方式、性质、地位、作用范围、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同。三是学术权力作用的目的是保障学术自由。保障学术自由既要完善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建立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规范,反对滥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彰显学术独立精神,提升学术道德水准,严惩学术失范行为,营造宽容学术氛围。

3.健全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学术责任的重要性,曾就加强学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其中有“提倡学术批评、学术责任,反对一团和气、恶语伤人”的提法。实际上,将大学学术权力放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大学自身所具备的历史责任感,大学不能再简单地以学术自由为借口逃避责任。“既然现代大学在科学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认为,责任感是大学固有的内涵,大学不应回避该问题,它应该对实验开发中的研究成果承担一切责任。”健全的权力责任机制是大学存续、持久并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为了将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学术纠纷解决机制不可或缺。要审视现行的司法解决机制,法官长于案件事实认定和诉讼程序的掌控,但对于超越自己专业知识之外的学术判断则束手无策。因此,司法介入学术纠纷的法律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完善学术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途径在于设立学术纠纷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源于公民之间的私法领域,并最终延伸至与权力相关的公法领域,它同时具备公法与私法的双重特点。这一特质与学术纠纷兼具公私特征是耦合的,也是仲裁制度得以介入学术纠纷领域的情感基础。”学术纠纷仲裁制度通过设立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来裁决纠纷。仲裁委员会在具体裁决案件时,由争议当事双方从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专家库里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根据案件事实,在公开、回避、自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科学原理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公正裁决。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学术自由、“官本位”及学术规范[J].读书,2004(1).

[2]陈韶峰.试论学术评审中的委员会决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4).

[4](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魏英杰.患有软骨病的“学术居委会”[N],中国青年报,2005-12-26.

[6]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昌祖.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教育评论,2008(4).

学术规范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并未对“学风”、“学术规范”等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学术研究一旦失范,可能会导致学术腐败。如果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危害性没有清醒认识,便会对学术自身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学风 学术规范 学术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被誉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①以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为主,包括自然科学界在内诸多学科的学者广泛参与,对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

最早对学风问题、学术规范讨论进行梳理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1998年《中国书评》复刊号发表了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一文,第一次提出学术规范讨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也正是这篇《备忘录》,基于当时种种学术失范现象的描述,对什么是学术规范化,要不要规范化和如何规范化等问题,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2000年9月,《学术界》杂志第5期发表了井建斌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学界新的关注热点》一文,该文在《备忘录》的基础上,“补充了1999~2000年学术规范讨论的材料和作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一些材料”。②2002年2月28日,杨玉圣主办的“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胡杨的《建树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讨论综述》一文,该文对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进行了现象总结,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树学术规范、打击学术腐败的具体措施,并对《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开展的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中提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2002年4月16日,“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一文。与前面三篇文章客观地介绍各方观点、描述学术失范现象,并加以适当点评所不同的是,周祥森对学术规范讨论究竟肇始于何时、学术规范讨论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学术规范等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实质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明确提出:“这场历时十余年并仍在发展着的学术大讨论,是新旧中西冲突和大变革时期学术范式转换的必然产物,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学人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本土化、国际化努力的有益探索”。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讨论分析较为透彻、考证较为确凿、总结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还与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织召开了关于学风问题、学术规范的研讨会,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建设的宏观角度来研讨学风和学术规范问题,从而推动了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讨论的不断深入。

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在整个学术界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却普遍得以开展的同时,由于学风不正、违反学术规范所导致的学术腐败事件却在近年内屡被批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术规范”相关概念及其解读

学风。就个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主观的精神因素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既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素养的高低、学习意志的强弱和学习志向的远近,又反映了学习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构建思维模式中的某种倾向,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预示着学习者学习探究活动的成败。就某个正常的学术领域或某个正常的学术共同体而言,学风是沟通交流的桥梁、团结协作的纽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大学教师,应有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明确合理的治学方法,否则不仅做不好学问、做不好学者、做不好教师,还要误人子弟。因此,学风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是涉及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事关教育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学术规范。邓正来认为:“所谓规范化问题,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如何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如何营造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长传统,等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和景天魁研究员对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规范化的学术建设应当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方面,规范化的学术建设涉及到:操作层面,要有研究者基本认同的研究方法;知识层面,要有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系统;道德层面,研究者应当具有自律精神。在科研管理方面,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成果评价要有科学标准等等。⑤在众多的讨论文章中,以上这两种观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规范涉及的具体范围,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学术规范的界定既应当包括理念和价值的层面,也应当包括程序和操作的层面。因此,所谓学术规范,可以认为是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并为学术共同体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行为模式,具体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五个方面。这样的界定避免了对学术规范琐碎的现象性描述,将学术规范具体化在不同的学术研究阶段,同时便于对学术失范现象加以明确的分类。

学术腐败。学术研究中不遵守规范,产生“失范”行为,并超越了某种界限,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即可能进一步堕落为当前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重点揭露和批判的“学术腐败”。笔者认为,所谓学术腐败,是指违反了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并为绝大多数教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道德准则、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研究规范,采取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导致当前高校学术腐败行为日益为社会所严重关注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探究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学风不正引发的学术失范现象甚至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落空,学术研究丧失最宝贵的原创性,还有可能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导致全社会的道德“雪崩”。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或许不会马上得以表现,但却并非没有可能。

学术为何需要规范

学术腐败尤其是高校学术腐败不仅亵渎了学术尊严,玷污了学界圣洁,腐蚀了大学教师队伍,违背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阻碍了学术发展创新和人才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对学术发展的严重妨碍。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传承、研习、探索和应用活动,需要对于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那种奠立在客观性、诚实性和无私利性基础之上的高尚的学术道德,离不开追求原创性的强烈的创新动机。政治求公、经济求利、学术求真。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以“求真”作为自己主导价值的共同体,其运作秩序主要是靠学者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来维持。

对于社会进步的阻碍。在每一时代,站在探求知识和真理前沿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气质,总是起着引领时代思想的作用。特别是近代,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中国的人文思想开始具有了它的现代形态。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新文化把中国的人文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转型期发轫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由于此,知识分子才得以被称为社会的精英和时代的精神脊梁。如果这些人腐败堕落,将严重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

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顽固的渗透性、蔓延性和扩散性。有人曾对中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过调查,选择了当时(1998年)社会上最有代表性的14种职业,对国内7所有代表性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城市的被调查人均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排在职业声望排行榜的第一、二位。⑥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知识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连为人师表的大学教师也难以抵御社会腐败的侵袭,那么,何以通过教育去教化社会?要避免或拯救学术腐败所可能或已经导致的学术发展危机、社会精神危机和人的发展危机,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抵制和反对学术腐败的任务,无论这是未雨绸缪也好,还是亡羊补牢也罢。(作者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②③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http://www.省略,2002年4月16日。

④邓正来:“社会科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出版座谈纪要”,《东方》,1995年第2期。

⑤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⑥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论文规范是论文的质量体现,作者的素质体现。论文规范之重要性,毋庸多言。自从梁莹之事后,学术规范的重要地位已经是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老师对学生起码的训练和要求就是学术规范。标注参考文献,页下注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重视知识产权。     实际操作,会遇到各种难以弄明白的具体细节小问题,虽然有参考文献注释的具体标准,规范,举例示范,但在实践中总会遇到各种不知所以,无所是从的问题。例如,直接引用,简介引用,析出文献,版本较多,多次引用,化用等等问题。于是,一一查找资料,参考别人做法,请教老师同学,力求尽善尽美,不怕麻烦。     各家学术期刊虽都强调学术规范,参考文献标注规范,但具体操作各有各的范式,有页下注,有尾注。有注释与参考文献区分的,也有不区分的。有点杂乱,但强调标注清晰,规范却是一致的。对此,也是在实践中越操作越熟练,从开始笨的一个字一个字敲,到后来会用知网等网络上的参考文献格式,再结合具体情况修改完善,在摸索改进中一点点进步!

关于学术规范论文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学术规范,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规范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摘要]大学内部学术失范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的滥用,具体体现为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学术权力的公共性缺失、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文章立足法学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即学术权力应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恪守学术性特质以及健全学术权力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规范 学术责任

[作者简介]夏民(1967-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江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法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20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7-02

大学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性质、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颇有见地。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

一、学术权威与学术失范

大学是知识之府,大学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大学,个体之间拥有的知识并不等同,某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成为其他学者心目中受尊敬、受崇拜的人物,就会被称为学术权威。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既非出自于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也非沿袭传统的家族权力,而是以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修养、学术成就、学术魅力等因素为基础的个人威信和威望。通常没有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定影响对象。学术权威一旦与校长、院长、处长等大学中的行政地位相结合,就会使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既出于个人的权威,又源于组织的因素。

学术权威是大学名望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声誉与排名,往往取决于其具有的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的质量与数量。恰如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齐先生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学术和学科的带头人,对大学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学术权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洞察学科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科发展的走向,推陈学科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左右学术权力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学术人员汇集的学术组织中,能平衡学术人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学术组织内部形成合理的梯级人员结构,保持学术组织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应该善待学术权威。但学术权威本身特殊的地位容易引发封闭、偏执和保守的倾向,甚至出现学术权威挤占学术资源、垄断学术话语体系、限制学术研究空间等不良现象。对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明确提出批评:“科学创新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同时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框架,所以有时会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后者可能被看作是对他们学术地位和权威的挑战。”事实上,作为传统学术圣地的大学,目前在学术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背离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现象,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学术权威,但与学术权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

二、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

1.大学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这里提及的学术权力程序合法性主要指从权力产生的基础和行使方式来看,学术权力是否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内部相关的自治性规范文件所规定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其合法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权力来源的角度看,学术组织成员组成欠缺合法性。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行使着教授治学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生学位的授予、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的推荐等重要学术事项。但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不是由教师或教师代表选举产生,而是由大学中的党政部门指定产生。这样产生的学术组织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群体的意愿,学术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受到置疑。二是从学术权力行使的角度分析,学术权力未能遵循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由于学术组织的成员指定产生,缺乏选举所要求的准入与更换机制,人员更迭比较缓慢,学术组织成为遍布“熟人”的机构,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利益链,进行利益的勾兑与交换,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则往往成为摆设。以学术管理中的项目遴选为例,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许多环节的匿名评审与回避原则被规避,评审专家对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申报者、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申报者并没有做到回避原则,直接导致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2.大学学术权力公共性的弱化。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均等性原则,即“特定文化传统中成员所共享某种利益,并继而一同承担对应义务的性质”。学术权力植根于学术,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就应然的意义而言,学术权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权力,应当公平地赋予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以体现权力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彰显学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遗憾的是,这种理论逻辑并没有转化为实践行为。在学术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权力的主体通常是某个社会体制中的成员,其日常行为主要与该体制发生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维护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继而或潜在或明确地将这种行为趋向带到学术事务管理与资源分配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方面显著的例证是西方大学讲座制度的变迁。讲座教授制度曾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授权力的膨胀,该制度消极的一面,如垄断研究资源、压制新生力量等不断浮现。到19世纪末,西方大学讲座制已变得僵化,讲座制的教授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对其研究领域内新兴专业采取打压措施,不允许其成立新的研究所或开设独立的讲座,严重阻碍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了捍卫学术权力的“公共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讲座制逐步瓦解,转向系科制。 3.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权力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学术组织及其成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应当对相应的权力行使的结果负责。责任机制缺位学术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无序与无度。美国著名的学者、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曾对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到:“回顾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方面,即使科学家们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但他们宁愿保持缄默,也不将此类行为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某些专门委员会或小组在调查具体事件时行为也比较浮夸草率,在制度执行中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在肯尼迪看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处理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奈,根源在于责任机制的缺位。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大学内部弥漫着对学术权力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被戏称为“学术居委会”。“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捍卫学术研究的尊严,但在当下高校权力框架下,学术委员会经常出现失语的现象,无法具备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其效力,更像是‘学术居委会’。”

三、学术权力的规范行使

1.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程序正义理念下的法律制度,坚信实体正义是无懈可击的,并且只是程序正义结果的衍生物或副产品。程序正义维护的是程序规则的权威,程序公平体现的是任何人没有超越程序规则的特权。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术组织成员的产生要体现民主原则,即要将学术组织成员选拔的时间、地点、规则和条件公开,选举产生,防止组织或个人指派,杜绝暗箱操作,以消解权力相对人对学术组织权力正当性的质疑。学术权力运作要遵循严格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旨在消除权力运行过程中利益关联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依此原则,在学术权力行使过程中,与权力相对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学术组织成员应自行或强行退出,以公正权力行使的公正性。保障权力相对人的相应权利,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对象不是单纯的行为客体,也不是简单的受动者,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程序的双向互动,将管理对象纳入权力行使过程中,使其通晓权力行使的状况。完善相对人申诉及对话制度,对话渠道的畅通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重要因素。当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学术决议时,应及时告知其该决定的理由,听取其意见并告知其享有的法定权利救济渠道。

2.学术权力要恪守学术性特质。学术权力恪守学术性特质的根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学者,而不能是行政官员。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基于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源于行政职务和职级。二是学术权力作用的范围只能是学术事务,而不能是对其有重大利益诱惑的非学术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两种不同取向,两者在取得方式、性质、地位、作用范围、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同。三是学术权力作用的目的是保障学术自由。保障学术自由既要完善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建立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规范,反对滥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彰显学术独立精神,提升学术道德水准,严惩学术失范行为,营造宽容学术氛围。

3.健全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学术责任的重要性,曾就加强学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其中有“提倡学术批评、学术责任,反对一团和气、恶语伤人”的提法。实际上,将大学学术权力放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大学自身所具备的历史责任感,大学不能再简单地以学术自由为借口逃避责任。“既然现代大学在科学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认为,责任感是大学固有的内涵,大学不应回避该问题,它应该对实验开发中的研究成果承担一切责任。”健全的权力责任机制是大学存续、持久并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为了将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学术纠纷解决机制不可或缺。要审视现行的司法解决机制,法官长于案件事实认定和诉讼程序的掌控,但对于超越自己专业知识之外的学术判断则束手无策。因此,司法介入学术纠纷的法律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完善学术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途径在于设立学术纠纷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源于公民之间的私法领域,并最终延伸至与权力相关的公法领域,它同时具备公法与私法的双重特点。这一特质与学术纠纷兼具公私特征是耦合的,也是仲裁制度得以介入学术纠纷领域的情感基础。”学术纠纷仲裁制度通过设立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来裁决纠纷。仲裁委员会在具体裁决案件时,由争议当事双方从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专家库里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根据案件事实,在公开、回避、自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科学原理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公正裁决。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学术自由、“官本位”及学术规范[J].读书,2004(1).

[2]陈韶峰.试论学术评审中的委员会决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4).

[4](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魏英杰.患有软骨病的“学术居委会”[N],中国青年报,2005-12-26.

[6]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昌祖.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教育评论,2008(4).

学术规范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并未对“学风”、“学术规范”等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学术研究一旦失范,可能会导致学术腐败。如果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危害性没有清醒认识,便会对学术自身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学风 学术规范 学术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被誉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①以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为主,包括自然科学界在内诸多学科的学者广泛参与,对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

最早对学风问题、学术规范讨论进行梳理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1998年《中国书评》复刊号发表了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一文,第一次提出学术规范讨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也正是这篇《备忘录》,基于当时种种学术失范现象的描述,对什么是学术规范化,要不要规范化和如何规范化等问题,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2000年9月,《学术界》杂志第5期发表了井建斌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学界新的关注热点》一文,该文在《备忘录》的基础上,“补充了1999~2000年学术规范讨论的材料和作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一些材料”。②2002年2月28日,杨玉圣主办的“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胡杨的《建树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讨论综述》一文,该文对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进行了现象总结,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树学术规范、打击学术腐败的具体措施,并对《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开展的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中提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2002年4月16日,“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一文。与前面三篇文章客观地介绍各方观点、描述学术失范现象,并加以适当点评所不同的是,周祥森对学术规范讨论究竟肇始于何时、学术规范讨论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学术规范等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实质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明确提出:“这场历时十余年并仍在发展着的学术大讨论,是新旧中西冲突和大变革时期学术范式转换的必然产物,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学人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本土化、国际化努力的有益探索”。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讨论分析较为透彻、考证较为确凿、总结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还与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织召开了关于学风问题、学术规范的研讨会,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建设的宏观角度来研讨学风和学术规范问题,从而推动了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讨论的不断深入。

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在整个学术界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却普遍得以开展的同时,由于学风不正、违反学术规范所导致的学术腐败事件却在近年内屡被批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术规范”相关概念及其解读

学风。就个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主观的精神因素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既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素养的高低、学习意志的强弱和学习志向的远近,又反映了学习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构建思维模式中的某种倾向,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预示着学习者学习探究活动的成败。就某个正常的学术领域或某个正常的学术共同体而言,学风是沟通交流的桥梁、团结协作的纽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大学教师,应有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明确合理的治学方法,否则不仅做不好学问、做不好学者、做不好教师,还要误人子弟。因此,学风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是涉及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事关教育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学术规范。邓正来认为:“所谓规范化问题,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如何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如何营造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长传统,等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和景天魁研究员对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规范化的学术建设应当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方面,规范化的学术建设涉及到:操作层面,要有研究者基本认同的研究方法;知识层面,要有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系统;道德层面,研究者应当具有自律精神。在科研管理方面,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成果评价要有科学标准等等。⑤在众多的讨论文章中,以上这两种观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规范涉及的具体范围,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学术规范的界定既应当包括理念和价值的层面,也应当包括程序和操作的层面。因此,所谓学术规范,可以认为是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并为学术共同体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行为模式,具体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五个方面。这样的界定避免了对学术规范琐碎的现象性描述,将学术规范具体化在不同的学术研究阶段,同时便于对学术失范现象加以明确的分类。

学术腐败。学术研究中不遵守规范,产生“失范”行为,并超越了某种界限,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即可能进一步堕落为当前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重点揭露和批判的“学术腐败”。笔者认为,所谓学术腐败,是指违反了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并为绝大多数教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道德准则、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研究规范,采取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导致当前高校学术腐败行为日益为社会所严重关注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探究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学风不正引发的学术失范现象甚至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落空,学术研究丧失最宝贵的原创性,还有可能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导致全社会的道德“雪崩”。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或许不会马上得以表现,但却并非没有可能。

学术为何需要规范

学术腐败尤其是高校学术腐败不仅亵渎了学术尊严,玷污了学界圣洁,腐蚀了大学教师队伍,违背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阻碍了学术发展创新和人才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对学术发展的严重妨碍。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传承、研习、探索和应用活动,需要对于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那种奠立在客观性、诚实性和无私利性基础之上的高尚的学术道德,离不开追求原创性的强烈的创新动机。政治求公、经济求利、学术求真。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以“求真”作为自己主导价值的共同体,其运作秩序主要是靠学者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来维持。

对于社会进步的阻碍。在每一时代,站在探求知识和真理前沿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气质,总是起着引领时代思想的作用。特别是近代,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中国的人文思想开始具有了它的现代形态。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新文化把中国的人文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转型期发轫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由于此,知识分子才得以被称为社会的精英和时代的精神脊梁。如果这些人腐败堕落,将严重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

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顽固的渗透性、蔓延性和扩散性。有人曾对中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过调查,选择了当时(1998年)社会上最有代表性的14种职业,对国内7所有代表性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城市的被调查人均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排在职业声望排行榜的第一、二位。⑥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知识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连为人师表的大学教师也难以抵御社会腐败的侵袭,那么,何以通过教育去教化社会?要避免或拯救学术腐败所可能或已经导致的学术发展危机、社会精神危机和人的发展危机,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抵制和反对学术腐败的任务,无论这是未雨绸缪也好,还是亡羊补牢也罢。(作者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②③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http://www.省略,2002年4月16日。

④邓正来:“社会科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出版座谈纪要”,《东方》,1995年第2期。

⑤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⑥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

1、论文标题设计

有的同学把老师印制给你的选题即作标题,这样简单省事。其实标题与选题是有区别的:标题设计要吸引人,而选题无需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论文的标题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因此,要精心设计。这就如男人和女人相对象,精心打扮自己努力给对方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一篇论文,有无兴趣让人读下去,题目十分重要。标题是否吸引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指导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判定。

依据一个选题,论文写出来后,其标题存在3种情况:

(1)选题即标题,简单省事,但往往缺乏吸引力。

(2)标题太大,文章内容论述太浅,可改标题,使文与题更贴切些,否则,只有充实内容,增加文章篇幅。

如题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探索”一文,正文论述主要从企业文化概念引进回顾,到我国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结,分成几个阶段,并论述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经验,还有一系列统计数字。整篇文章无对中国企业文化创新性的见解。显然文与题不符,应改为“中国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

(3)围绕一个选题写出论文后,定题较困难,待文章完成第一稿后,再仔细定题。大部分学生,通常采用的是“试论……”、“浅析……”、“……探索”、“……初探”,这样的标题无吸引力,而且显得论文档次较低,千篇一律,笔者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

2、论文摘要

摘要是反映内容梗概,是供文献检索数据库做重复传播的情报资料,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写作要规范,要求简洁明了,能概括地、不加注释地表述写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或结论。摘要要不分段落,写法上提倡省略主语而节约文字,不宜用非公知的外语缩写语,要用通俗的语言。一般一篇4,000~8,000字的论文,其摘要部分在100字以内。

3、关键词

每篇论文(字数在4,000-8,000字之间),有关键词3-8个之间;一般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3-4个关键词即可。关键词一般是在论文题目或要点中反复出现的词。

4、引言或引论(即开头)

这部分引导读者理解论文部分,其地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作者的重视。

引言即开头可以采用直接切入式(开门见山)和间接导入式(引用案例或从某事件谈起)的方法。一般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宜采用直接切入式开头,间接导入式开头不易把握,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弄得不好,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破坏了整篇文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开头,其引言部分即开头的写作应当包括这么几个部分的内容应涉及到:

(1)为什么要选此论题?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有时还要简要介绍前人的研究状况;

(2)论文中主要应用了哪些理论,采用了哪种方法(如调查研究方法);

(3)介绍论文包括哪些部分以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会给读者一个论文整体印象;

(4)论文的贡献。也就是说你写作此论文能给企业或人们带来什么启示,得到什么借鉴等。

5、正文的写作

正文的内容和结构的写作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论题集中,重点突出。

一篇论文应围绕论题展开不能写散了,因为毕竟篇幅有限,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主题写深写透。要考虑什么内容该往上摆,什么内容不该往上摆。如笔者去年指导的高职市场营销毕业班的一篇论文,其初稿有1万多字,洋洋洒洒。但论文存在以下问题:只是对所有的'相关案例进行罗列,没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内容太繁杂,不能突出主要论题。

同时,文章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段内容之间要各有侧重,不能来回交叉、重复。笔者编审过的许多稿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语言啰唆,部分之间、每段之间反复重复其内容。

一般情况下,本领域所皆知的常识,不要再介绍。一篇论文一般性论述应少一些,着重论述论题的重点。如有一篇论文“论企业集团制度创新”,其内容包括:什么叫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作用,如何组建企业集团,实践中要解决哪些问题,而论题的重点是企业集团制度的创新,而对如何创新则没有说清楚。

(2)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类论文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了大量案例的文章才更显生动,更具价值。纯理论的经济类文章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除非是创新理论和某一学科的工具书。如一篇论文“中小企业战略研究”,整篇文章照般西方理论,泛泛而谈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而没有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研究。这样的文章无价值可言,只有修改,充实现状这部分内容,而且必须作为这篇文章占篇幅大的部分。

(3)思路顺畅,语言通畅。

毕业论文不是散文,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应存在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割裂。正文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如下:一是提出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引用大量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原因何在);三是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部分)。如笔者的一个省级课题“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构如下:一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粗放式经营有关,列举许多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才是确保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三是发展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对策及建议部分)。三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密,围绕中心议题来展开论述。

6、后论(结尾)

可有可无,要根据文章的情况而定。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或者此论文可能带给人们的启示或借鉴。简简单单,就几行字或几句话即可,千万不要再哆嗦重复文章中的内容,否则,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性。笔者在审稿中发现许多文章,根本无须再有结尾,还啰啰嗦嗦用大半页纸重复文章中的内容,纯粹为了凑字数,画蛇添足,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判定论文价值的重要依据。在撰写论文的后面,附上写作论文时参考的期刊、着作、报纸、电子文献等名称、日期,这样一篇论文的写作才规范。

期刊: 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着作: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纸:作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作者。文章题名[J/OL]或[EB/OL].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此外,写作毕业论文时,文章的序号也有规范。对于文科尤其是经济类论文而言,其基本序号如下: 一、二、三……→(一)、(二)、(三)……→1、2, 3……→(1)、(2)、(3)……→①、②、③……按这样的基本序号写作,那么毕业论文写出来后,层次感就会特别清晰。哪怕文章内容论述欠缺层次,修改起来也较容易。

总之,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做好二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做好选题;二是按要求规范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格式规范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的主要体现,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内容须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除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外,其余部分都应该用规范的简体中文撰写。

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二、学位论文的书写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10个主要部分组成,顺序依次为:

1.封面,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3.目录,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学位论文须采用研究生院印发的统一封面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1、附件5;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2、附件3、附件

4、附件5。

密级:保密论文的密级确定办法参照《中国药科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的规定》执行,须直接注明“及时公开”或者保密的年限。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名称为准,并与教育部招生录取库备案的专业名称保持一致。

指导教师:研究生原则上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且应为研究生院招生录取时规定的导师。专业学位和“4+2”校企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另有1名校外导师。“4+2”校企联合培养硕士论文封面使用“附件2”,并在此栏填写的导师姓名后加“()”,来标注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硕士如没有校外导师可以不填写“校外导师”一栏。如有其他协助指导的教师应全部填在“协作指导”一栏内。

毕业时间:按授予学位时间填写,上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6月,下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12月。

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的内容和格式见附件6,必须由作者、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并填写日期。

目录按章、节序号和标题编写,一般为二级或三级,目录中应包括中英文摘要、论文主体、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致谢等,详见附件7。

4.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的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文字应简短明了。另选择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中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8。

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相对应。中国姓名译为英文时用汉语拼音,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则,姓、名均用全拼,不宜用缩写。姓全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用双中文字时两个字的拼音之间可以不用短划线,但容易引起歧义时必须用短划线。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英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9。

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论文中所用符号及缩略语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未用或所用符号不多的论文可省略此部分。符号表排列顺序按英文字母或其它相关文字顺序排出。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一般应包括绪论(或前言)、正文主体、结论等部分。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绪论(或前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论文正文是核心部分,应包含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等,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构成。文中若有与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在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不可将别人的数据、结论或推论窃为已有,杜绝抄袭。

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1。

注意事项:

◇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所引文献序号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列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含录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著作、获奖项目等,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相同。

10.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措辞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庸俗之词。

三、学位论文的打印要求

1.论文打印规格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纸(210 ×297mm,80g)幅面白纸上,封面、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采用单面印刷,从目录开始采用双面印刷(学位论文必须双面印刷,对于页数较少无法制作书脊的论文可以省去书脊的制作),须便于阅读、复制和存档。封面要求使用铜版纸打印,其中校徽标志要求为红色,其余字体均要求为黑色。

2.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参照附件1-4;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 文:小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首行无缩进;

页 码:五号宋体;

论文学术规范的重要性是什么意思

学术论文有多重要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希望你们喜欢。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篇一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2、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3、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4、其分类如下: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多媒体技术学术论文范文 多媒体技术发展浅析 论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 网络 ;多媒体 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 发展 的简单介绍.提出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硬件要求.并对多媒体网络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 经济 与 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早期的人们,通过交谈与手势交流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了文字和图片,后来又有了照片乃至电报、电话、录音、广播、电视、电影、 计算 机网络等等。多媒体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现在已逐渐家喻户晓,多媒体技术综合了 计算机声音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存储技术、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计算机动画处理技术及活动影像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对科技界、产业界、 教育 界、创作、娱乐界及军事指挥等领域产生了强劲的冲击波,它给传统的微型计算机、音频、视频设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影响。 1多媒体的硬件组成及多媒体网络 一般多媒体硬件是以计算机硬件为核心(要求至少 64M内存,l0G以上硬盘),音频、视频设备是其主要外部设备,外设还包括:光盘及光盘驱动器、摄像机、录像机、扫描仪、麦克风、音箱、投影器、复印机、扩音器、电视、编辑系统等等,像这样建立在高性能硬件基础上的集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具有交互式的综合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网络是指可以综合、集成地运行多种媒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在网络上可以运行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应用程序、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并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多媒体网络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处理并展现两种以上的媒体;多媒体网络的节点与网络系统可以交互通信,通信的方式可以是多点或双向的;各种多媒体网络节点应能同步的显示图、声、视信息,把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用户在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交换中,信息涉及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具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和连续性,对于利用视频会议交谈、视频与音频信息不能有持久的延迟,目前的多媒体只能实现即时性同一般网络相比,多媒体网络有其特殊要求,首先它处理视像、声音等媒体信息的方式与众不同,并且对于语音信息、传输速率等方面有频宽的要求。其次由于多媒体的信息涉及人的感官,有较强的时间相关性,多媒体网络需考虑延迟性及数据传输的优先顺序,方能达到各项 软件的应用需求。最后,因为多媒体网络涉及不同厂牌机型及异种网络上传输多媒体信息,有一定的网络兼容性就显得很重要。多媒体在网络上应用的关键是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而多机需采用高速网络互连.方能满足速度和带宽的要求,如FDDI ,B-ISDN等网络系统,不同媒体的最大延迟、平均吞吐量、可接受的误码率等指标各不相同,因而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并不一样,所以在建立多媒体网络系统时,须从实际出发,选择适用的网络结构和系统,建立和 组织合理、高效的媒体播放和控制机制。通常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上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完善。媒体 的多样化、信息传输的同一代以及设备控制的集中化 在不远的将来会得以实现。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使电脑本身由无声世界进步到有声世界,由原来的静止画面发展到动画画面甚至全场活动影像效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创作、传播等。概括起来,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在教学培训上的应用 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国内的各个领域逐渐开始应用。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更是受到各类教育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关注。一批多媒体教育软件,多媒体演播教室和网络教室,远程教学系统,仿真培训系统等软硬件系统先后开发建立起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理论和 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改革传统落后的教育方法,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与传统意义上的 教育 相比,利用多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1)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 计算 机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即时反馈,对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而且学习可选择学习的内容、教学模式,从而主动参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 计算机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以便人类获取知识,保持已有的知识。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有94%n,还有 %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3)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 组织与 管理。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和超媒体系统可以将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组成一体化的图文音像并茂的 电子 教材,可达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 办公室自动化和商业领域 办公自动化是信息 社会的标志,是当前国际上飞速 发展 的一门综合电子、通信、文秘和行政等多学科和技术的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千年来一统办公室的“文房四宝”逐渐被电子计算机和通信 网络 所打破。目前可以进行多媒体的声音邮件、视频邮件、视像会议、商业信息的传播、介绍、购物指南等等。 游戏、娱乐 游戏是多媒体的一个最直接的运用.因为游戏本身包含了几乎所有多媒体的因素,而且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往往是在游戏中首先得到运用的。多媒体游戏可将图像、影片、各种特殊效果的声音、活动等结合在一起,使游戏更真实、更令人激动。 在进行辅助设计和 工业 生产控制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于一体,不但在信息的量上有了数量级的大幅度增加,而且还提供了以往计算机技术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在辅助设计和工业生产设计中,多媒体技术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将工程图纸直接输人计算机内存储,将产品进行三维旋转和物体缩放交互设计,还可实现生产车间与集中控制室之间的监视控制等等。它在重大工程、复杂工程段及特殊 环境的设计中,可用于方案比选、初设审查,效果检验等,还可以用于招标投标、宣传、服务用户等。 另外,多媒体技术还广泛应用于 医学、银行业等。 3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 经济 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 现代 科学 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及多媒体系统将继续深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看了“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的人还看: 1.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2.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3. 浅谈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论文 4. 浅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及其重要性论文 5. 对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探讨论文

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石和保障。

学术规范有利于整治学术生态。坚决地贯彻学术规范,对于防止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对于整治学术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术规范有利于培养学术新人。目前,出现许多学术失范、不端和腐败现象,除了有些是明知故犯外,还有一部分是对学术规范概念与内容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而造成的,尤其是青年学者和青年学生。

学术规范有利于增强学术自主意识。建立学术规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明确学术及学者的地位、责任和义务,设置必要的门槛”,避免错误的政治、行政手段等非学术因素的干扰。

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学术国际化水平。学术成果应能与国际学者交流,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并能与其合理克争,讲究学术规范,不仅要求论著格式、引文注释、署名方式、文摘、关键词等符合或大体符合国际标准或习惯,而且要求论著的内容具有国际水准。

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学术研究也是个效率的问题,即应将有限的时间、资源用在最关键的事情上,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争多出和快出优质成果,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节省有限、宝贵的研究时间,遵守学术规范,有利于提高研究效率。

学术规范含义和意义:

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

学术规范的意义是有助于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和专业化。有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强调学术史的研究和学术传统的养成,从而推动学科发展。有助于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规约和惩处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

学术论文有多重要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我整理了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欢迎阅读! 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2、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3、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4、其分类如下: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关于庙壁画的学术论文 召庙壁画考 【摘要】 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的内容,论述了壁画中主要尊像之间的关系。认为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中的主要尊像为白哈尔、铁匠神、白梵天,三者出现在一个佛殿之中,其中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对进一步揭示明末以来内蒙古与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召寺;乃琼庙壁画;内容;主像关系;考证 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旧城玉泉区的大召寺,其蒙语名为“伊克召”(大庙),是呼和浩特地区最大的黄教寺庙。呼和浩特大召寺及其他各大寺院的建立,使得呼和浩特从明朝开始就成为了一座辉煌美丽的城镇,是当时的蒙、藏、汉各族以及蒙古之间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呼和浩特的大召寺因为供奉过清朝康熙帝的万岁金牌,所以视为呼和浩特众多寺院中的“帝庙”。 大召寺壁画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品,其意义不仅仅具有宣扬佛法,劝人积极向上的单纯目的,这种召庙壁画更是内蒙古统治阶层解决内外矛盾、稳定民心、维系部落团结的内容体现。召庙壁画是十六世纪末叶以来西藏佛教文化传入蒙古草原后的产物。本文所指的是大召寺壁画,以独特的造型语言和绘画,表达了当时土默特蒙古族人民虔诚的宗教情感,是研究当时民族史、蒙古文化史、蒙藏宗教史、蒙藏关系史的重要文化遗存。 一、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内容考 关于呼和浩特大召寺的文献与史料是相对完整的,但是对大召寺乃琼庙的相关记载就相形见绌了,文献与史料则少之又少。 大召寺内现存的古代壁画主要存于乃琼庙佛殿东、西、北正壁三壁及大雄宝殿经堂北壁东西两侧和佛殿内。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横长米,纵高米,东、西、北三面墙壁上从殿顶至佛台间的墙壁上均布满壁画。北壁面积最大,东、西两壁比北壁墙面低大约40厘米,两壁墙面上方都以木质结构与北壁持平。 大召寺乃琼庙北壁有主尊像5尊,5尊像身量远大于壁画中的其他尊像,壁画中央的尊像相较其它4尊又属身量最大,身量尺寸突出了其中心位置,这5尊像的周围又散布着众多的身量较小的尊像。 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的名称与西藏哲蚌寺乃琼庙的名字相同,西藏乃琼庙主供白哈尔护法神,所以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也应该与白哈尔神有着必然联系。北壁壁画中从西向东的第五位主尊是3面6臂的白色身相,左3只手分别持刀、弓、杖,右3只手分别持钩、箭、剑,尊像显游戏座,座骑是一雪狮,如此造像特征与奥地利学者贝斯基的著作中对白哈尔神的图像描述一致。北壁的其余4尊主尊像造像特征也与该书所述的白哈尔五身神组中的另外四尊神相对应,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北壁五尊主像为白哈尔五身神。 此外,《西藏喇嘛教图像学》书中就列出了白哈尔五身神组的图像规范表,当中的五身神与内贝斯基在《西藏的神灵体系和鬼怪》对白哈尔五身神的描述是一致的。其中内贝斯基对白哈尔五身神组成的坛城中诸神的方位描述为:位之中央的意之王帝释,位之东方的身之王门普布查,语之王战神一男位之西方,功德之王具木鸟形者位之南方,位之北方的是叶之王白哈尔。以上对白哈尔五身神造像特征的描述与和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壁画内容中的五身神组是基本吻合的,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所描绘的主尊像是白哈尔五身神组。五身神组形成的坛城,是以意之王帝释为中心的坛城,乃琼庙北壁的五位主尊自西向东的顺序为:身之王门普布查、语之王战神一男、意之王帝释、功德之王具木鸟形者、叶之王白哈尔,这样的五身神组就形成了以意之王帝释为中心的坛城。 我们再将视线移向东壁壁画,东壁壁画主尊头戴一骷髅冠,面显忿怒态,两臂长开,左手握一吹火皮囊,右手持一冒火锤,呈游戏座,座骑为一褐色公山羊。主尊与座骑与《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中的具誓护法单坚的造像特征很为相似,唯一的不同点就是书中尊像头戴的是“沃贝夏”或者“太虚帽”。具誓护法是格鲁派密教寺院的护法,也是宁玛派的三根本护法之一,被称为“具誓金刚”、“善金刚居士”。单坚护法骑绿鬃白狮,骑羊也是他的主要化像之一。骑羊护法呈铁匠装容,也被西藏当地的铁匠称为保护神,其左右手的手持之物吹火皮囊和铜冒火锤就是和铁匠有关的法器,所以民间一般称之为“铁匠神”。 与东壁相对应的西壁壁画主尊正面面向来者,主尊头顶有一白海螺,手持法器为长矛、宝剑和宝盆,呈游戏座,座骑为一白马。根据其头顶的白海螺为辨识其身份的最主要特征,藏传佛教将头顶海螺的护法尊像称为“具海螺髻白梵天”。此壁画中所绘制的白梵天的伴神以及怒相神与《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中所提到的造像特征也基本相符。白梵天有善身形和梵天怒相形,西壁壁画的主尊是善相白梵天。 由此可知,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绘制的是以意之王帝释为中心组成的五身神组坛城;东壁壁画主尊为铁匠神;西壁壁画主尊为白梵天。由于藏传佛教绘画中主要尊像的绘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教义规定来绘制,所以尊像的姿态表现有些固定,程式化的特征有些明显。但是这三面壁画中的七位主尊身形高大魁梧,北壁中央的意之王帝释表现最为明显,达到了寺庙壁画应有的宗教威慑效果。乃琼庙壁画中其他的伴神也被绘制的栩栩如生。 二、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壁画中主要尊像之间的关系 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中的主要尊像为白哈尔、铁匠神、白梵天。三者出现在一个佛殿之中,其中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白哈尔、铁匠神、白梵天都是藏传佛教之中的世间护法神,可以对世间之事做出预言。他们都具有财神的身份,这其中也不难表明内蒙古地区上层社会对生活富足、民族强大的美好愿望。 白哈尔神与铁匠神有相同的财神性质,二者在诸多的图像中都有所关联。除了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壁画中同时出现外,蒙古国有一私人收藏的以多吉秀丹为主尊的唐卡中,右下角就是铁匠神,在左边的中部绘制有以白哈尔为中心的五身神组坛城。雍和宫以意之王帝释为主尊的五身神组唐卡中,铁匠神位于主尊正下,在这幅唐卡中除白哈尔五身神组外,也就仅仅绘制了莲花生与铁匠神。在雍和宫的另一幅以多吉秀丹为主尊的唐卡中,铁匠神作为其伴神出现在了画面的右下角。在藏传佛教的教义之中,多吉秀丹是以白哈尔接替者的身份出现的,这都可以反映出白哈尔和铁匠神之间的关系。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白哈尔神与白梵天神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清代的西藏,二者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领域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藏传佛教的教义中,白哈尔和白梵天就有多重称谓上的关系。内贝斯基在“具海螺髻白梵天”与白哈尔名称共用关系的问题上就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即“早期的一些翻译家,当他们为源于印度的一些神灵选择译名时,有时就使用现成的属于佛教传入以前西藏土著万神殿中的神灵的藏语名称,这是极有可能的”。一些西藏人认为被称为白梵天怒相神灵的李庆哈拉神就是白哈尔的一个身形或者“化身”。 三、结语 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壁画是比较珍贵的历史遗存,对研究内蒙古的藏传佛教,尤其是当中的护法神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内蒙古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作品,这对进一步揭示明末以来内蒙古与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区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意义。 看了“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的人还看: 1.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 2. 对学术论文规范的看法 3. 对学术论文的认识 4. 学术论文写作的认识 5. 学术论文的学术评语

艺术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论文

学术论文有多重要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希望你们喜欢。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篇一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2、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3、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4、其分类如下: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多媒体技术学术论文范文 多媒体技术发展浅析 论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 网络 ;多媒体 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 发展 的简单介绍.提出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硬件要求.并对多媒体网络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 经济 与 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早期的人们,通过交谈与手势交流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了文字和图片,后来又有了照片乃至电报、电话、录音、广播、电视、电影、 计算 机网络等等。多媒体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现在已逐渐家喻户晓,多媒体技术综合了 计算机声音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存储技术、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计算机动画处理技术及活动影像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对科技界、产业界、 教育 界、创作、娱乐界及军事指挥等领域产生了强劲的冲击波,它给传统的微型计算机、音频、视频设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影响。 1多媒体的硬件组成及多媒体网络 一般多媒体硬件是以计算机硬件为核心(要求至少 64M内存,l0G以上硬盘),音频、视频设备是其主要外部设备,外设还包括:光盘及光盘驱动器、摄像机、录像机、扫描仪、麦克风、音箱、投影器、复印机、扩音器、电视、编辑系统等等,像这样建立在高性能硬件基础上的集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具有交互式的综合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网络是指可以综合、集成地运行多种媒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在网络上可以运行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应用程序、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并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多媒体网络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处理并展现两种以上的媒体;多媒体网络的节点与网络系统可以交互通信,通信的方式可以是多点或双向的;各种多媒体网络节点应能同步的显示图、声、视信息,把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用户在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交换中,信息涉及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具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和连续性,对于利用视频会议交谈、视频与音频信息不能有持久的延迟,目前的多媒体只能实现即时性同一般网络相比,多媒体网络有其特殊要求,首先它处理视像、声音等媒体信息的方式与众不同,并且对于语音信息、传输速率等方面有频宽的要求。其次由于多媒体的信息涉及人的感官,有较强的时间相关性,多媒体网络需考虑延迟性及数据传输的优先顺序,方能达到各项 软件的应用需求。最后,因为多媒体网络涉及不同厂牌机型及异种网络上传输多媒体信息,有一定的网络兼容性就显得很重要。多媒体在网络上应用的关键是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而多机需采用高速网络互连.方能满足速度和带宽的要求,如FDDI ,B-ISDN等网络系统,不同媒体的最大延迟、平均吞吐量、可接受的误码率等指标各不相同,因而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并不一样,所以在建立多媒体网络系统时,须从实际出发,选择适用的网络结构和系统,建立和 组织合理、高效的媒体播放和控制机制。通常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上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完善。媒体 的多样化、信息传输的同一代以及设备控制的集中化 在不远的将来会得以实现。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使电脑本身由无声世界进步到有声世界,由原来的静止画面发展到动画画面甚至全场活动影像效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创作、传播等。概括起来,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在教学培训上的应用 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国内的各个领域逐渐开始应用。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更是受到各类教育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关注。一批多媒体教育软件,多媒体演播教室和网络教室,远程教学系统,仿真培训系统等软硬件系统先后开发建立起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理论和 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改革传统落后的教育方法,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与传统意义上的 教育 相比,利用多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1)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 计算 机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即时反馈,对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而且学习可选择学习的内容、教学模式,从而主动参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 计算机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以便人类获取知识,保持已有的知识。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有94%n,还有 %来自嗅觉,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3)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 组织与 管理。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和超媒体系统可以将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组成一体化的图文音像并茂的 电子 教材,可达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 办公室自动化和商业领域 办公自动化是信息 社会的标志,是当前国际上飞速 发展 的一门综合电子、通信、文秘和行政等多学科和技术的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千年来一统办公室的“文房四宝”逐渐被电子计算机和通信 网络 所打破。目前可以进行多媒体的声音邮件、视频邮件、视像会议、商业信息的传播、介绍、购物指南等等。 游戏、娱乐 游戏是多媒体的一个最直接的运用.因为游戏本身包含了几乎所有多媒体的因素,而且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往往是在游戏中首先得到运用的。多媒体游戏可将图像、影片、各种特殊效果的声音、活动等结合在一起,使游戏更真实、更令人激动。 在进行辅助设计和 工业 生产控制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于一体,不但在信息的量上有了数量级的大幅度增加,而且还提供了以往计算机技术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在辅助设计和工业生产设计中,多媒体技术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将工程图纸直接输人计算机内存储,将产品进行三维旋转和物体缩放交互设计,还可实现生产车间与集中控制室之间的监视控制等等。它在重大工程、复杂工程段及特殊 环境的设计中,可用于方案比选、初设审查,效果检验等,还可以用于招标投标、宣传、服务用户等。 另外,多媒体技术还广泛应用于 医学、银行业等。 3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 经济 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 现代 科学 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及多媒体系统将继续深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看了“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的人还看: 1.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2.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3. 浅谈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论文 4. 浅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及其重要性论文 5. 对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探讨论文

对当前学术规范问题的认识与反思摘要:本文从学术规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建立学术规范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和建立学术规范体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从自身出发对周围的学术失范现象作出剖析,提出建议。关键词:学术规范;学术失范;创新;对策;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cademic Norm10714001 QianYichao Abstract: The concept, importance and policy of the academic norm were discussed. The reasonfor the academic deviation and importance of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cademicnorm was pointed out; and the opinions were given; also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of writer words: academic norm;academic deviation;innovation;policy1、前言在百度搜索工具中输入“学术规范”四个字,短短的秒,竟然搜索到与之相关的网页多达118000个;换Google搜索,结果更另人惊诧,秒竟然有3650000个网页。由此可见,社会上关于“学术规范”的关注乃至讨论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从原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张爱民的博士学位论文《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缘起——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中竟然有60多页被确认为抄袭而成,到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沈履伟为评职称所著的《求是集》中竟然有14篇论文与他人全文雷同,再到首尔国立大学韩国首位“最高科学家”称号获得者黄禹锡教授伪造数据在2005年在《科学》杂志发表,以及“汉芯事件”等等。这一例例案件明确地显示了与学术规范行为相反的学术失范行为已经在国内国外、大学内外蔓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教授还是研究生,或多或少都与学术失范有一定的关联,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学术失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加以惩治,后果将不堪设想。鉴于这种情况,2004 年8月26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对遏制学术失范、达到学术规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愈演愈烈的学术失范行为已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当前学术体制、监督机制、行政机制1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学术规范的意义是有助于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和专业化。有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强调学术史的研究和学术传统的养成,从而推动学科发展。有助于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规约和惩处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学术道德是指在学术界约定俗成并得到学者认同和共同遵守的观念道德和价值取向,包括对待学术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等。学术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对行为者的约束作用是以自觉为特征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学者在进行学术活动时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也就是说“学术规范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而学术道德则是学者内在的自我修养机制”。

学术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论文

国外对于诚信一块看的非常之重,对于学术诚信和作业更是严查到底。这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学校和老师所灌输的铁律,对于作弊抄袭后果是开除甚至影响后面升学。并且在国外老师会对学生区别对待,取决于日常作业和考试。并且在高中的时候就会接触论文这一块。为后面的学习坐下铺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初到国外适应不了的原因。在大学的第一堂课,教授就会布置一个题目,以题为中心用一学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并且要求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借用,引用都必须注明原文来源,作者。如此文来自小溪留学,转载请注明。国外的宽进严出,也只是相对于国内而言,有这个能力进去的又有几个人的能力会差呢?很多人因为水土不服,导致课程落下。也有人因为适应力差,对于新的教育体系接受能力较慢,等完全适应之后。已经到了大二,成绩也惨不忍睹。而有时候,为了盲目的追求成绩,达到自己想要的分数。就会冒险抄袭,甚至照搬别人成果。在国内认为无比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国外被发现,可能就将面临遣返回国开除学籍的惩罚。毕竟在国外对于作弊等学术不诚信之类为零容忍,如果情节较轻,可以考虑申诉。如果申诉成功,那么也是能继续就读完成学业的。但是并不是申诉失败只有回国,也是有其他办法的。要知道,如果被遣返回国,或者留学中被劝退。那么你的学历将默认为出国前的学历,也就是高中教育。如果不想再次出国继续完成学习,这时候可以ban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带学位)。国内部分国企和中小型企业是认可此类的。也可以凭此进入公司工作,但是小溪留学还是认为为了以后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规划,有一个高学位学历会让你在大型企业中游刃有余。因为学术不诚信等原因被开除或者本科无法毕业,是可以想办法继续就读。

一套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才让学术不诚信无所遁形,才让诸多不诚信暴露在阳光下。试想,如果没有分数、学位、论文、项目、基金、奖项、人才帽子这些评价机制,多的是民科自吹自擂,这叫不叫学术不诚信?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天津某高校、厦门某高校两名学生硕士毕业论文雷同,系由他人代写、买卖,被学校撤回论文并注销学位;杭州某高校教师被曝其博士论文与期刊论文大段剽窃网帖内容,期刊编辑部和学校介入调查。这几起学术不端行为引发广泛热议。事实上,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高压和零容忍态势。无论是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还是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不当署名,提供虚假学术信息,买卖或代写论文等,均构成学术不端。学术诚信是大学精神的底色。高校必须坚持以学术诚信立校、立教、立研、立身,竭力塑造风清气正、求是崇真的大学精神。大学作为汇集知识、探求真理、发展文明的场所,担负着引领人类思想、推动科学进步的任务。“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以诚立校,就是以学术诚信为要旨,践行“立德树人”这一高校建设中最根本、最崇高的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首要任务,是在道德层面上培养师生形成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学术规范,在政策法规上制定严格的诚信制度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健全各类学术管理机构,在技术手段上整合多种学术不端检测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应建立高校学术诚信档案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常态化监督检查以及学术不端行为追踪调查机制。如此,高校可以形成一套包含“教育—防范—监管—惩治”的严密学术诚信体系,并逐步实现诚信自律的长效机制。大学之教的意义,在于培养有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以诚立教,就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教书必育人、育人先育德”的理念,号召教师将“无信不立”的诚信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倡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塑造“师者,人之楷模”的职业尊严。科研创新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时代强音和主旋律。科研诚信有力地保护科研创新成果产出、维持科研创新生态循环、激发科研创新动能输出,是我国科技创新“大厦”牢固的基石。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为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各高校的态度是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严格执行“科研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备忘录”,要求在学籍管理、科研项目立项、评选表彰、院士甄选等各个方面加强审核。尤其是高校科研领军人物、特殊人才,更应该加强学术自律、践行科学精神,以科研诚信引领社会诚信。中国传统文化把诚信作为个人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立世之根。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是一个学者必备的严谨治学态度。然而在大学生中,学业舞弊、学术弄虚作假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究其原因,与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浸染了社会不良风气、欠缺诚信教育以及惩戒震慑力度不足等有关。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崇高德行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术诚信是大学生治学态度与为人操守的综合表现。为此,大学生应积极加强学术自律,不断提高自身诚信素养;学校应加强管理和引导,以多维度的诚信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全社会应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之贯彻落实到行为准则与诚信教育之中,同时以严格的法律制度促进学术诚信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大学作为汇集知识、探求真理、发展文明的场所,担负着引领人类思想、推动科学进步的任务。“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以诚立校,就是以学术诚信为要旨,践行“立德树人”这一高校建设中最根本、最崇高的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首要任务,是在道德层面上培养师生形成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学术规范,在政策法规上制定严格的诚信制度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健全各类学术管理机构,在技术手段上整合多种学术不端检测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应建立高校学术诚信档案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常态化监督检查以及学术不端行为追踪调查机制。如此,高校可以形成一套包含“教育—防范—监管—惩治”的严密学术诚信体系,并逐步实现诚信自律的长效机制。

大学之教的`意义,在于培养有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以诚立教,就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教书必育人、育人先育德”的理念,号召教师将“无信不立”的诚信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倡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塑造“师者,人之楷模”的职业尊严。

  • 索引序列
  • 关于学术规范的重要意义论文
  • 关于学术规范论文
  • 论文学术规范的重要性是什么意思
  • 艺术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论文
  • 学术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