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青海民族大学报录比

青海民族大学报录比

发布时间:

青海民族大学报录比

1000名。青海民族大学官网显示2022年我校面向全国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000名(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欢迎应届毕业生及符合条件的广大考生踊跃报考。青海民族大学(QinghaiMinzuUniversity)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

全日制加非全日制一万六千多人

不是很大,考取青海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相对容易】。

考研难易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名气、排名等,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和报录比也是反映该校考研难不难的重要指标,点击可以查看【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

考研难易还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考充分就不难,否则就难。因为能否被录取是看初试和复试的分数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一、青海民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青海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创建于1949年12月,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并入。学校先后历经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青海民族学院等办学阶段,2009年4月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教育部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2017年,教育部增列 厦门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 学校现有25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系部,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九大门类;现有民族学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个,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6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8个本科专业。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9个省级科研机构和18个校级科研机构。 全校共有1184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2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名,终身教授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46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53人。全国模范教师1名,优秀教师4名,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杰出人才2名、领军人才10名、拔尖人才18名。 学校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1个民族的13328名学生,其中本专科生955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488名。截至目前,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9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320项;出版专著教材210部,发表论文1577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89项,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50余项。2016年我校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各1项。2017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艺术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7项,其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在全国民族院校中排名第2位。学校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跻身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核心期刊行列。 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万余册。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国留学生定点教育单位,目前有留学生300余人。学校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韩国韩南大学和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6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持续提高育人质量,为把学校早日建成青藏高原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9个省级科研机构,15个校级科研机构。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中藏药工艺学研究综合实验室、青藏高原民族药物现代化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媒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土地资源勘测与规划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药物分析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应用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技术与分析测试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网络综合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能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机构类型 科研机构名称挂靠单位负责人国家级科研机构 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成俊 省级科研机构 民族研究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骆桂花 青海省法学研究所 法学院 王立明 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 工商管理学院 郑晓红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格萨尔》研究所 黄智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杨永梅 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与统计学院 马海成 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志强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艺术系 曹娅丽 藏学研究中心 藏学院 旦正 校级科研机构 青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工商管理学院 李毅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张和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叶涛 青海资源化学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宋萍 中藏药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林鹏程 民族艺术研究所 艺术系 董卿基 青海蒙古文化研究中心 蒙古语言文学系 才仁巴力 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韩小梅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体育系 马小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马文祥 EDA技术研究所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孙惠章 藏文信息处理与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安见才让 青海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院 陈文烈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30多项 。2009-201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2800篇,出版著作、教材176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0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总数以及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获奖数、获奖档次位居青海省各单位前列。其中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1位。在2003、2006、2009年每三年一次的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奖档次和数量均居青海省各单位首位。在两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中获奖9项,成为除北京地区以外获奖成果最多的单位 。2013年,“青海蕨麻1号”原种及栽培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 学报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了《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含各院、系资料室)各类文献128万册,其中有关少数民族研究方面的图书21万余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9万余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 3166 部(其中善本 380 部)78750册;《南辉西献图二十幅》等2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青海大学报录比

2022年青海大学考研报录比预计32%。根据青海大学官网查询显示,截止到2022年11月17日,研究生的报录比并未公布,但是根据2021年研究生报录比,预计2022年研究生的报录比为32%。考研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报录比小于1说明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少。报录比大于1说明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多。

你好,青海大学翻硕报录比?青海大学翻硕报录比为10:1差不多是10%。,青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235人】,数据来源于学校研招网公布的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具体青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会因为报考人数和过线人数的情况,使得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有所不同。青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783人】,数据来源于学校研招网公布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具体青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会因为报考人数和过线人数的情况,使得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有所不同。根据往年考研报考录取数据的经验,热门专业的报考录取比可能回答道10:1升至更高,所以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选择报考的专业热门程度作为参考。请参考!

2022年青海大学考研录取比例一般为1:10,即报考人数的10%左右能够被录取。青海大学是一所以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为优势的省属重点大学,其考研报名难度较高,因此录取比例也相对较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9个省级科研机构,15个校级科研机构。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中藏药工艺学研究综合实验室、青藏高原民族药物现代化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媒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土地资源勘测与规划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药物分析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应用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技术与分析测试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网络综合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能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机构类型 科研机构名称挂靠单位负责人国家级科研机构 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成俊 省级科研机构 民族研究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骆桂花 青海省法学研究所 法学院 王立明 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 工商管理学院 郑晓红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格萨尔》研究所 黄智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杨永梅 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与统计学院 马海成 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志强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艺术系 曹娅丽 藏学研究中心 藏学院 旦正 校级科研机构 青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工商管理学院 李毅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张和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叶涛 青海资源化学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宋萍 中藏药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林鹏程 民族艺术研究所 艺术系 董卿基 青海蒙古文化研究中心 蒙古语言文学系 才仁巴力 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韩小梅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体育系 马小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马文祥 EDA技术研究所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孙惠章 藏文信息处理与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安见才让 青海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院 陈文烈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30多项 。2009-201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2800篇,出版著作、教材176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0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总数以及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获奖数、获奖档次位居青海省各单位前列。其中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1位。在2003、2006、2009年每三年一次的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奖档次和数量均居青海省各单位首位。在两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中获奖9项,成为除北京地区以外获奖成果最多的单位 。2013年,“青海蕨麻1号”原种及栽培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 学报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了《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含各院、系资料室)各类文献128万册,其中有关少数民族研究方面的图书21万余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9万余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 3166 部(其中善本 380 部)78750册;《南辉西献图二十幅》等2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哲学经济语言史学地方经济教育心理学数学物理 2001年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 主管单位:青海教育厅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主编:李景隆ISSN:1007-0117CN:63-1070/G4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邮政编码:810007

很不错 ,环境啊、设施啊、配置、景色、都非常有特色,非常好。 就是位置偏远了点 其他的都很不错 建校 60 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青海民族大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 15 个学院、 4 个直属教学系,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学科门类。藏学专业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生。拥有青海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4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 50 个本科专业;有 8 个省级重点学科、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 14 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有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31 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课程;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学研究所、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8 个省级科研机构和藏学研究中心等 15 个校级科研机构。目前共有来自全国 29 个省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 36 个民族的 10099 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硕士研究生 744 名。截止 2008 年,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 万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青海民族大学原名青海民族学院,坐落在青藏高原古城——西宁市,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院占地433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校内景色秀丽,环境优雅,是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青海民族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较为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民族类综合性大学。

2021中央民族大学报录比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专业介绍

(一)择校

中央民族大学是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双一流院校。注意:目前官方发布的双一流院校仅此42所,大家注意分辨。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一所211,其资源丰富,且就业认可度高,是一所报考性价比很高的学校。

选择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主要是基于个人兴趣。另一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学时间较短,相对于古代、外国来说学习内容不是很繁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兴趣,根据自己喜好来选就可以。

(二)报录情况

2021年本专业报考53人,进入初试10人,最终录取8人。保研4人,不占用统招生名额。报录比,相对于中央民族大学整体7的报录比来说,本专业报录比还可以。但是,结合往年情况,由于现当代文学是热门专业,容易出现大小年的情况。例如2019年报录比一度达到20,即80人报考,录取4个。因此报录比仅具有参考意义,建议有意向报考的同学认真准备复习,不要受此浮动影响。

导师每年都有些许变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官网上有对老师们的详细介绍。老师们的整体研究方向偏河南文学、台湾文学。但是老师本身的研究方向对硕士的限制不大,大家仍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研究。

二、初试复习经验分享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共考四门科目,两门公共课就是政治和外语,两门专业课分别是617文学理论和816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因为都是文科性质,所以记忆和背诵的知识点比较多,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也要以背诵和记忆为主。

1.政治

建议大家准备政治不要太早,政治有性价比的知识点数量有限,把那些容易拿到分数的知识点拿到手就行。正准备准备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我不建议大家上来就跟课,你考研考的这五本书,在本科阶段都是有涉及的,就算在本科阶段这五门课程的学习都是在划水中度过也不用太害怕,本科阶段的学习加上你考研阶段的习题训练,应对考研的难度已经是足够了。

所以在八月份可以开始做肖秀荣1000题,这本书也不是全部内容都需要做,大部分题目就是在凑题数,把那些不需要做的题可以用斜杠杠掉,在第二遍做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大胆放心的跳过这些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肖秀荣的知识点,经常及时查阅自己不会的题,当然不是让你去背这本知识点精讲,毕竟我们的目标也不是把政治考100分,还是那句话,把该拿的分数能拿到手就行,也有学长学姐向我推荐的风中劲草这本书,我觉得里边的排版不太适合我,但是里边的内容不得不说是非常优秀的。如果是时间来不及连题都不想做的,可以直接背这本书。

1.时间规划

六月份开始看课,相当于把整个政治考试的内容过一遍。一定倍速看,不然太浪费时间。搭配做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复习错题,背那些容易出题的知识点。

九月份前完成一千题第一遍。九月开始一千题第二遍。注意:第二遍刷题是为了检测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记忆程度,查漏补缺。并且这时,如果徐涛的小黄书出来了,也可以上手背了。但是我当时实在没有时间,就读了两遍。

第二遍一千题写完后,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三遍。这时主攻错题。如果没有第三遍也不用担心,多看看错题就行,能把第二遍进行完已经很不错了。

十一月份,肖八出来。放下手边的题,开始做肖八。如果没有时间,直接做选择。弄懂每一道选择,尤其是时政的要记牢,很有可能考。

十二月份,肖四出来。肖四必背!肖四必背!我当时把肖四的大题背了两遍。背完肖四可以再补充其他的。但是肖四必背!

2.复习技巧:

选择题一定要背错题!肖四一定要背!总的来说政治不需要太多时间,重要性是绝对排在专业课和英语之后的。

3.推荐用书

肖秀荣一千题;肖秀荣精讲精练;徐涛复习资料;肖四肖八

2.英语

英语的准备主要放在单词的积累以及阅读的训练上,我从考研开始一直到结束每天都坚持背单词,前期还跟了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后期因为做真题我就没有再跟了,前期主要目的是跟着何凯文学习他如何切分句子的思路,能把句子的成分给划分清楚,当然这是一个需要慢慢积累的过程,可能两个月下来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灵感,把这点灵感一点一点加深,所以英语还是重在积累,千万不能抱着那种一口就吃成一个胖子的心态,急于求成反倒会让自己学的更痛苦。

在六月份可以把手上的单词背诵任务换成作文的背诵,正在八月份之后可以每天结合单词和作文一起背,我的真题是从七月份开始做的,第一轮做只做阅读理解,每天一篇,做完去听老师的讲解课程,因为前期单词积累的还不错,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着重会跟着老师的做题技巧和做题思路去把握整篇文章,把认为该需要记忆的技巧和逻辑关系,比如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这是我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事情,那在第二遍训练的时候,我就着重攻克。第三遍训练就是整套卷子一起训练,刚好作文背的也差不多了,其实做下来也没花费多长时间,因为阅读理解已经做了很多遍了,答案也记下来了。想跟大家强调一下,作文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背的不熟,等于没背。我那时候的熟练程度梦里都是在背英语作文。

1.复习时间规划:

(1)从2月份开始背单词,一直持续到考研前。单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反复背,每天都要有时间留给单词。

(2)五月前看完长难句。不要为了看视频课而去看,一定要能提高自己,并且真的有收获。

(3)五月份开始接触真题,此时的真题仅指阅读。①一天写一到两篇,要深耕,不要着急。第一遍阅读不用计时,但要有意识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②近十年的真题是最重要的,建议第二三遍阅读的时候,只做2010年之后的题。

(4)八月份开始接触其他题型。俗称三小样(新题型、翻译、完型)。看完一科的视频就立即做题,巩固方法。

(5)九月份开始作文,稍微晚个半个月也可以。作文一定要练!形成自己的模板后一周练两篇。

(6)考试前一定要加上专业课来两次模拟(英语要用真题来模拟),非常重要!

2.复习技巧

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不再赘述。一定要记住单词和真题非常重要!

3.推荐用书

单词书:《你还在背单词吗》;真题:张剑黄皮书

3.语言学综合&文学综合

关于专业课方面,这是需要最多投入的两门,一定要静心学习。

1.时间规划

五月份前将所有专业书过一遍,尤其是把每个科目的大框架记住。并且这一时期要去整理资料,整合出一份适合自己的背诵材料。可以直接购买一些资料,但是一定要自己二次整理,进行补充,资料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时间安排上,建议每天都要学语言学和文学,然后语言学就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这样看下去。文学就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这样看。

五月份开始,要进行背诵。对于文学综合来说,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占比较大。名词解释建议直接背资料,论述或者简答题要结合课本进行补充。语言学综合建议将重心放在课本上,可以买一些习题集做一做。

五月六月是第一遍,七月八月第二遍,之后从九月开始,专业课可以一个半月过一遍,甚至是一个月过一遍。三遍以后,就可以进行重点记忆,对于非重点的内容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背。

九月份开始,要开始练真题。除了练答题思路外,也要练答题速度。建议自己重新整理答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独立完整的答题思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迅速答题。

十二月份,差不多在考完前的半个月,一定要完成两次模拟,可以自己出题。模拟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把控时间。

2.复习技巧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那套书脉络非常清晰,每一个小节都会有重点词提炼,所以一定要吃透这套书。古代文学史内容繁多,要学会自己结合往年真题提炼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代部分要关注重点作家,鲁郭茅巴老曹、沈从文、张爱玲、赵树理。当代部分重点是文学流派的演变。

外国文学史:以纵向把握为主,掌握不同时代文学的特征。对于单列出来的作家要重点关注。另外朱维之这版内容较为简单,建议通过其他教材进行补充。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重在理解,建议通读时掌握教材的脉络。有一些名词解释比较难记,要学会转换成自己的话语。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论,二是作品。通论部分,教材的设置比较分散,建议从文字、词汇、语法、古注、句读等几方面准备。作品部分,要精读选篇,把握词义。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重点在于教材,名词解释、简答按教材背就可以。课后习题多看一看。

语言学纲要:语言学纲要有大部分和现代汉语重叠的部分,重叠部分以现代汉语为准,其他部分再重点记忆,内容不多。

3. 参考书目(官网有)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袁世硕主编《中国文学史》(全三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朱维之等《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版社2014年第五版。

鲁枢元等《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重要的就是教材,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官网的推荐书目一定要反复看。

三、复试经验

(一)复试情况

2021年复试分数线367,政治、英语分数线均为55。进入复试10人,最终录取8人。

(二)复试流程

今年是采取了线上复试,总体来说备考复试的压力不会太大,不清楚2022年的状况如何。流程上就是先自我介绍,然后专业课面试,最后是英语问答。整体时间大概二十分钟左右。

(三)注意事项

1.设备调试(针对线上考试)。最好使用自己的手机和电脑,有什么问题自己也清楚。如果2022年是线上复试,也会有提前测试的环节,建议测试时出现任何设备上的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要影响正式面试。

2.心态。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会有这样一个面试过程。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紧张,但是只要不太影响作答就没有大问题。如果一个问题不会,告诉老师自己不太清楚,尝试从相关的问题作答。Ps:老师都很友善的,整体复试氛围也很好,大家千万不要担心。

3.英语面试。准备英语面试要多看一些经典考题,比如刘晓艳的必考八问。自己要准备熟练。带有口音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流畅表达。

4.专业课面试。建议从二月份就开始准备。可以把自己专业方向的初试内容过一遍,然后再看一些名家的研究著作,拓展知识面。

5.自己复试结束后,在结果未出来之前,千万不要跟别人讨论复试内容!一旦被发现/举报,则要承担复试分数清零、没有学上的风险。

四、写在最后的话:

考研是一场远游,风里雨里、数九寒冬,个中辛苦只有自己清楚。它枯燥漫长,无时不刻地消磨着旅人的心智,但它也偶有惊喜,以清风花香抚慰旅人。既然选择了这段旅程就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一场考试的最后一秒。遇山则攀、遇水则渡,相信自己一定是可以抵达终点的!加油!

他只是名字叫做民族大学,跟你是不是少数民族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没办法自己找可以问清楚的人,而且现在手机和电脑都是有的。

3比1。中央民族大学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由北京市、国家民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该大学的历史学专业2020年考研人数为651人,成功人数为216人,经计算报录比为3比1。2021年考研人数为697人,成功人数为146人,经计算报录比为3点5比1。

2022年报录比在3:1左右。2022年计划招生72人,报考人数218人。中央民族大学,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南邻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 索引序列
  • 青海民族大学报录比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 青海大学报录比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 2021中央民族大学报录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