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微塑料论文文献

微塑料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微塑料论文文献

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的原因导致的,这些东西进入人体,很有可能会给器官带来一些伤害,具体的伤害现在并不清楚,代表了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微塑料——一种比黄豆还小的塑料碎片已经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据《卫报》3月24日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对22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他们中有17人,即约77%,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颗粒。这一发现引起了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塑料都有哪些?微塑料又是怎么“溜”进人体的?进入人体后对身体有危害吗?微塑料,来源于哪些日用品中?微塑料概念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hompson于2004年在《科学》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后来被定义为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这一概念被科学家们普遍承认。常见的塑料种类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PA)等,这些材料的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塑料带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来源:视觉中国过去,塑料的应用大部分为一些食物保存袋或者垃圾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已经应用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一些看起来与塑料无关的产品,其实也含有塑料这一成分。我们日常用到的一些护理品或化妆品,比如牙膏中的一些微珠、沐浴磨砂膏、防晒霜等都有微塑料的使用。很多食品生产过程中也含有微塑料,比如罐头、咖啡过滤纸、啤酒、口香糖、矿泉水、餐桌盐以及外卖食品等。除此之外,洗涤剂、清洗剂、塑料食品容器、塑料包装、一次性杯子、婴儿奶瓶、汽车轮胎,以及疫情期间我们大量使用的口罩,都属于难降解的塑料。如果把这些物品丢弃进入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降解破碎,就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微塑料。微塑料是如何“溜”进人体的?《科学》上的一篇文献报道了微塑料可通过吸入和摄入进入人体。举个例子来讲,空气中的小颗粒(直径<µm),来自柴油尾气的颗粒,以及汽车轮胎刹车产生的颗粒,都能够穿过细胞膜,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并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或肺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微米级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细胞膜、胎盘甚至大脑进入所有的器官,但是对于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微塑料对人类是否有剂量依赖效应仍不得而知。来源:视觉中国目前,科学家们也致力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尽管在人体血液中已经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但微塑料是如何进入血液的目前还不清楚,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可能通过被污染的空气、水或食物进入血液。微塑料在血液中是如何流动,通过什么途径转移也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微塑料呢?尽管当今社会生活已与塑料制品密切相关,塑料污染也在日益加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减少塑料盒、塑料袋等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妥善处理塑料垃圾,做好垃圾分类,不随意丢弃。来源:视觉中国尽量选择棉质衣物以及购物袋;日常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使用一些含有微珠的日常洗护用品,选择一些含有天然去角质成分的产品,比如燕麦片或盐。目前科研工作者也在致力于一些环保材料的开发,以寻求可替代某些塑料制品的新型材料,且不会造成环境负担。近期召开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签署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旨在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设计、生产、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所以,期待未来社会塑料将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

1. 《卫生安全评价: 长期暴露的副作用和微塑料》2. 《微塑料的长期毒性:一项系统评价》3. 《从自由塑料碎片到微塑料:当前研究及长期毒性》4. 《微塑料长期毒性:一项系统评估》5. 《微塑料毒性:全球健康威胁》6. 《微塑料长期毒性:生物学和环境影响》7. 《微塑料污染在水体中的长期毒性》8. 《微塑料暴露的长期影响》9. 《微塑料的长期毒性:生态学和健康》10. 《环境中的微塑料:长期毒性和全球健康影响》

《工程塑料应用》、上海塑料杂志特色(不代表本站观点)。《上海塑料》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

微塑料的来源论文参考文献

1. 《卫生安全评价: 长期暴露的副作用和微塑料》2. 《微塑料的长期毒性:一项系统评价》3. 《从自由塑料碎片到微塑料:当前研究及长期毒性》4. 《微塑料长期毒性:一项系统评估》5. 《微塑料毒性:全球健康威胁》6. 《微塑料长期毒性:生物学和环境影响》7. 《微塑料污染在水体中的长期毒性》8. 《微塑料暴露的长期影响》9. 《微塑料的长期毒性:生态学和健康》10. 《环境中的微塑料:长期毒性和全球健康影响》

这些微塑料颗粒是从我们平时用的塑料袋,塑料制品里来的。在身体里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诱发癌症,也会出现心脑血管的疾病,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一般来说,生活中已经广泛存在各式各样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化合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被风吹日晒,虽不能被完全降解,但也是在逐渐变小,变成了比颗粒更小的微塑料。

另外,我们使用的化妆品或者清洁用品中有大量的磨砂颗粒,这些颗粒的体积小,漂浮在水面上,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办法处理它们,于是它们不能分解,自由离开污水处理厂。

悉尼大学沿海城市生态影响研究中心发现人口稠密地区的海岸上发现了更多的微塑料,并且认定了一种重要源头——家用洗衣机排出的废水。他们指出,每洗一件衣服,就会冲洗掉1900多根纤维,而这些纤维看上去和在沿海发现的微塑料残片一模一样。他们说,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在今后加剧。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发现,岩溶地貌区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化粪池污水。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也是微塑料迁移的重要途径。

扩展资料

微塑料入侵世界之巅:

近日,一项研究在海拔8440米的珠峰平台上找到了微塑料污染的痕迹,这也是已知最高的微塑料。上至世界之巅,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沟,微塑料可谓无处不在。

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会摄入70000颗微塑料。目前微塑料对人体是否有害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但这类无孔不入的物质无疑值得我们警惕:我们必须推进对于微塑料的研究,尽早提出可行的塑料减排和处理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塑料

微塑料的概念于2004年首次被提出,通常定义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为微塑料,尺寸为1—100am的塑料碎片为纳米级微塑料。

微塑料尺寸较小,来源广泛,海洋、陆地、大气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它也被科学家形象的比作海洋中的“”。2017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预警人类活动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由于微(纳米)塑料尺寸较小,极易被各种生物吞食从而进入食物网。近几年的文献报道显示微(纳米)塑料会随着食物链层层富集,最终在更高等的生物体(如:鱼类、贝类和海鸟等)内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在淡水鱼,海水鱼,海鳌虾体内均检出了微塑料,检出率从至100%不等。微塑料不仅广泛存在于水生动物中,而且和人类密切相关的食物,如蔬菜、食盐、家禽中均可检测到微塑料。全球各地的自来水和瓶装水中也都检测到了微塑料。

微(纳米)塑料可以进入海藻、贝类及各种各样的鱼类(海鱼及河鱼)等生物的体内,研究表明,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会随着食物链传递到更高等的生物体内,或以其他途径进入人类食物链(如通过食盐或动物饲料的方式

其中贝类作为一类常见的海洋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海洋污染物的毒理研究及生物效应评价,通过对紫贻贝的研究表明,尺寸大于4 um的微塑料会完全的滞留在生物体内,而较小的塑料颗粒的保留效率也高达35 %—7 0%。

由于微塑料的尺寸较大,多数微塑料会积累到动物的肠道阶段,但也有少量的微塑料可通过肠道内丰富的淋巴集结进入到循环系统当中。然而,对于较大尺寸的微塑料,较难深入渗透到器官当中。

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微塑料进入人体,最可能会积累在肠道阶段,影响肠道部

位的免疫系统、引起同部灾征风心。lu火人一的积累情况及转运效率。

而由于微塑料较大表面积以及可能带有电荷,可能会引起蛋白质或者糖蛋白的吸附,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反应。

除了海洋和陆地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外,大气中存在的微塑料颗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巴黎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大气沉降物中的微塑料回收浓度可达到335个/m2/d,而室内空气传播的微塑料浓度更高。

国内期刊接收微塑料相关

推荐《橡胶工业》,科技核心期刊,以下是详细收录情况:

《橡胶工业》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奖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化工学报 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石油化工 4硅酸盐学报 5高分子学报 6燃料化学学报 7中国塑料 8应用化学 9无机材料学报 10化学工程 11工程塑料应用 12化工进展 13现代化工 14膜科学与技术 15精细化工 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功能高分子学报 18功能材料 19塑料工业 20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1合成纤维工业 22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3化学世界 24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5日用化学工业 26精细石油化工 27离子交换与吸附 28塑料科技 29合成橡胶工业 30橡胶工业 3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32合成树脂及塑料 33化工新型材料 34新型炭材料 35涂料工业 36硅酸盐通报 37塑料 38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39煤炭转化 40无机盐工业 41过程工程学报 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工程塑料应用》、上海塑料杂志特色(不代表本站观点)。《上海塑料》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

我觉得这里有很多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毕业论文

“不管你测或不测,微塑料颗粒一直就在那里,只增不减。”似乎无计可施。而且在人体内低剂量的微塑料仍然在安全范围内,因此脱离剂量无法谈毒性,微塑料对人类的健康影响仍在研究中,很多体外实验已经证明微塑料对细胞的损伤。2004年,《科学》杂志上发表关于海洋塑料碎片论文,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2017年,在伯利兹海岸附近的特内菲环礁,四分之三的水下海草上附着着微塑料纤维、碎片和珠子。首次在水生维管束植物上发现微塑料,是世界上第二次在海洋植物上发现微塑料。2018年在人类粪便中发现了塑料颗粒,每10g粪便中含有约20颗微塑料颗粒。2019年,欧洲首次在两栖动物欧洲蝾螈(Triturus carnifex)的胃内容物中发现微塑料。证明高海拔环境中出现塑料问题。2020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了来自人体肺、肝、肾等器官的47个人体组织样本,在所有47个相关组织样本中发现了微塑料。2021年在人类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同年发现摄入微塑料颗粒的怀孕老鼠胎儿的肝、肺、心脏、肾中检测出微塑料颗粒。2022年在人类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微塑料可以随着血液进入人体循环。那么微塑料很有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造成脑损伤。微塑料的来源微塑料是指直径μm–5 mm直径的塑料颗粒(MP),纳米塑料是指直径<μm的塑料颗粒(NP)。微塑料/纳米塑料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产生的塑料垃圾(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万吨塑料漂浮在海洋表面)通过微生物降解、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或物理磨损,塑料会碎裂成微塑料或纳米塑料。另一种是MP/NP是空气喷射技术、清洁剂、化妆品、药物输送配方、涂料和牙膏的生产原料。塑料微珠在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产品中常常作为填充剂、成膜剂、增稠剂及悬浮剂等应用于磨砂膏、洁面乳、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眼影、腮红、粉底液等产品中,添加量约为1%-90%。生产材料包括粒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氯乙烯等。2021年9月1日,针对日化用品中塑料微粒检测的国家标准GB/T 40146-2021《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正式实施,《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产品中的塑料为主进行定性检测。塑料微珠检测标准的实施为实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来源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水、空气以及医疗系统。微塑料已经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发现,包括喜马拉雅山以及马里亚纳海沟都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进入生态循环后,已经与陆地和水生生物群相互作用,并通过食物链中的营养转移传递给各级生物和人类。比如海鲜、海盐、蜂蜜等;所有的海鲜中,贻贝、牡蛎以及扇贝受微塑料污染程度最高。有研究表明,每一克软体动物含有个微塑料微粒,每一克甲壳类动物含有个微塑料微粒,每一克鱼类则含有个微塑料微粒。此外,瓶装水、自来水、被塑料粉尘污染的空气也是人类摄入微塑料;最后医疗设备(比如塑料盐水袋)的使用以及口服药物或塑料注射器的使用都会使人体直接摄入微型塑料。人体接触微塑料的途径人类接触MP/NP的途径主要有口服、吸入、皮肤或其他途径。口服:经口摄入后,微塑料颗粒首先接触肠道粘膜,然后是上皮细胞,大部分的颗粒会被肠粘膜屏障阻止吸收,然而少量,微/纳米颗粒可以穿过肠道屏障,到达体循环;吸入:空气中的MP/NP会直接接触呼吸道,包括粘液层、纤毛周层、纤毛细胞、非纤毛分泌细胞和基底细胞。塑料颗粒可穿透肺组织,在慢性吸入时引起肺部炎症和继发性遗传毒性;纺织工人的肺部发现含有异物(假定为聚酯、尼龙和/或丙烯酸粉尘)的肉芽肿性病变(Pimentel等人,1975年)。皮肤:皮肤的角质层可以阻止小于1纳米的分子透过皮肤,但MP/NP可以通过塑料静脉导管、注射器和其他药物输送系统进入体循环。之所以使用微塑料颗粒用于医药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惰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微塑料产生毒性的可能原因大小和剂量。较小的颗粒可以通过内吞或被动吸收过程吸收,但较大的颗粒通常需要特殊细胞的吞噬作用。通常,颗粒大小和毒性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人们认为<10 nm的颗粒可以作为气体材料,很容易进入组织,造成广泛损伤。尺寸减小可促进通过肠道或肺部对微塑料颗粒的吸收,影响细胞。其次,微塑料如果不能顺利代谢掉或排除,在体内积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细胞毒性。电荷。微塑料颗粒表面所带的电荷会影响颗粒的吸收和体内转运已经毒性。带阳离子的塑料颗粒比带阴离子的对吞噬细胞表现为更大的毒性。塑料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沥滤液平均占微塑料含量的4%,包括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染料和阻燃剂,可能存在毒性问题。比如塑料添加剂种的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和溴化阻燃剂,它们会扰乱内分泌功能。商用PET水瓶在60°C以上的温度下将Sb滤入水中;如果在夏季将瓶子放在汽车和车库内,可以达到的以上温度。颗粒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分解细胞膜或调节细胞表面受体、糖蛋白、蛋白聚糖、信号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脂筏的结构和功能。(当然不谈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吸附的污染物。微塑料可以会吸附有机物、重金属或病原体,比如塑料可以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滴滴涕)的载体,重金属(Cd、Cr、Cu、Zn、Sb、Al、Br、Hg、As、Sn、Ti、Co、Ba、Mn)或微生物,如致病性弧菌。微塑料的毒性机制在近10年对微塑料的研究中,微塑料对肠道细胞、肺细胞、免疫细胞都有毒性。MP/NP的毒性被认为是由i)膜损伤、ii)氧化应激、iii)免疫反应和iv)遗传毒性引起的。其中,MP/NP的细胞毒性主要归因于膜损伤和氧化应激。微塑料颗粒会破坏质膜。2020年发现聚乙烯纳米颗粒渗透到质膜双层的疏水环境中,并引起结构变化。被内吞的颗粒可以渗透内体溶酶体膜,并与细胞内的细胞器相互作用。在塑料聚合和颗粒加工过程中,以及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时,会产生ROS,从而导致细胞应激。参考文献:综述:Banerjee, Amrita; Shelver, Weilin L. (2020).Micro- and Nanoplastic induced cellular toxicity in mammals: A Review.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142518–

重金属指的是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汞、镉、铬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危害。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例子; (2)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3)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l—0.001mg/L之间。重金属的污染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所以.应严格防止重金属污染。 如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一般都是属于过渡元素。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例如,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重金属中毒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这个你可以从高三的化学书看到。如果轻微中毒就大量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和重金属反应。这样不会损伤到你自身的身体机能。喝了以后还必须马上就医。 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重金属元素由于某些原因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或者进入了土壤中,使得这些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污染,它们不能被生物降解。鱼类或贝类如果积累重金属而为人类所食,或者重金属被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所吸收被人类食用,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使人产生重金属中毒,轻则发生怪病(水俣病、骨痛病等),重者就会死亡。所以我们不要过量地进食海产,每次进食前一定要把海产彻底煮熟,以免吃入细菌。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年1期作者:朱永官,朱冬,许通,马军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摘要: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塑料污染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土壤塑料污染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2)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微塑料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对未来关于土壤微塑料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塑料”的时代,塑料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其产量和废弃量逐年递增。在欧洲,包装领域需求塑料最多,占总重量的40%,其次为建筑、汽车、电器、农业等领域。全球塑料产量从1950年的200万t增加到2015年的亿t,总产量达78亿t(中国产量约占28%),其中9% 的塑料被回收,79%的塑料被填埋或者遗弃在自然界中。自1992年至2016年,全球生活源废塑料贸易量为亿t,中国进口量占72%,对全球的废塑料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塑料的大量使用已经导致环境中塑料及其衍生品对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造成污染。2012年全球因生产和使用塑料产品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包括填埋和焚烧)达亿t。大量塑料被随意丢入湖泊、河流并汇入海洋,并通过运动的洋流在世界五个地区集中,形成世界的“海洋垃圾带”。这些塑料碎片已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甚至将可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 年沿海国家和地区共产生约 亿t塑料垃圾

微塑料是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可作为众多污染物的载体,在土壤中极易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复合效应,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六种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介质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老化程度、极性以及土壤中H+、低分子酸的影响;微塑料与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受微塑料疏水性、橡胶域丰度、污染物极性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微塑料与抗生素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极性以及土壤中的腐殖质等物质的影响。本论文将为阐明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提供理论支撑。

塑料成型论文文献

IP硬盘为底

分那么高呀?我得不到!`哎!

中文摘要论述了PVC的结构性能。PVC可分为软PVC和硬PVC。其中硬PVC大约占市场的2/3,软PVC占1/3。软PVC一般用于地板、天花板以及皮革的表层,但由于软PVC中含有柔软剂(这也是软PVC与硬PVC的区别),容易变脆,不易保存,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了局限。硬PVC不含柔软剂,因此柔韧性好,易成型,不易脆,无毒无污染,保存时间长,因此具有很大的 开发应用价值。PVC的本质是一种真空吸塑膜,用于各类面板的表层包装,所以又被称为装饰膜、附胶膜,应用于建材、包装、医药等诸多行业。其中建材行业占的比重最大,为60%,其次是包装行业,还有其他若干小范围应用的行业。由于PVC树脂具有耐氧化、耐火等特性,易成型,价格合理,现在也广泛用于电缆外护套的生产,在电缆电线行业应用广泛。我公司用的PVC树脂型号是H-70和ZH-70(阻燃型),由于PVC的结构比较稳定、在生产中和应用中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在生产中应用广泛。在电缆中还有很多材料都是高分子材料,电缆线芯中间我们用的一种填充材料是网状聚丙烯,用于衬托电缆的圆整性。绕包时用的是一种聚酯带,它具有强度高,耐火等特性。所以说高分子材料它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 关键词: 应用广泛、耐老化、耐氧化、耐火、结构稳定、易成型、柔韧性好、无污染、价格合理、

新型万能充电应用电路Jan 10th , 2008–今天, 专业电源管理IC供应商思旺今天推出SE9020C/D,可以自动识别电池极性的单节锂电池充电IC. SE9020C/D用的是小而简单的SOT23-6L封装形式,并且几乎不需要任何外部元件就可以为锂电池充电,充电电流达到250mA(TYP)。SE9020C/D可以应用在万能充电器以及USB充电器中。SE9020C/D内部集成极性检测电路, 可以迅速的识别插入的锂电池的极性并且以正确的极性自动为锂电池充电。SE9020C/D 以恒压的方式为锂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充电电流在设计时已经固定,被限制在250mA(TYP).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充电时电池过热的危险。在充电的同时芯片自动检测电池的电压,当电池充饱后,芯片自动结束充电,避免芯片过充,有效的保护电池。 SE9020C,字母C表示color的意思,支持七彩灯模式。SE9020D,字母D表示Double的意思,支持闪灯模式。在七彩灯的电路中, LED1灯用于显示电源和电池是否连接,七彩灯用于指示充电状态。充电时,七彩灯闪亮,充电完成后,七彩灯熄灭。在闪灯电路中, LED1灯用于显示电源和电池是否连接,LED2灯用于显示充电状态。充电时,LED2灯闪亮,充电完成后,LED2灯熄灭。SE9020C/D具有过温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的功能,防止充爆电池等危险情况的发生。下图所示,为7彩灯模式的连接电路图图所示,为闪灯模式的连接电路图

  • 索引序列
  • 微塑料论文文献
  • 微塑料的来源论文参考文献
  • 国内期刊接收微塑料相关
  • 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毕业论文
  • 塑料成型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