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农业供给侧改革论文题目

农业供给侧改革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农业供给侧改革论文题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一是从创新理念来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创造基础之上的效率的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以及要素升级,其核心是创新。创新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其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效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对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从工业化规模化思维转向创新基础之上的精细化智能化思维,把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要素效率提高上来。二是从协调理念来看。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协调好财税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户籍改革等各项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简政放权为经济减负,市场要增强活力且规则公平,发挥优胜劣汰的正常功能,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形成新的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统筹兼顾,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协调推进的关系,将适度需求管理与倚重供给侧改革协调推进,协调好扩大总需求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关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以形成先发优势,形成持续发展动力。简而言之,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协调推进。三是从绿色理念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其实质是通过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以最小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实现方式。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对低端供给侧发展的约束;建立供给侧生态、环境、资源管理机制,加大绿色环保信息披露力度,让资源过度使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责任人承担相应成本,更多运用市场手段推动绿色生产。因而,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低碳循环和减量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寻求满足人类需求无限性与资源、环境、生态供给可持续性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矫正生态环境资源的扭曲配置,提高资本、劳动等要素的配置效率,消化过剩产能,形成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四是从开放理念来看。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生态,构建改革发展新格局;健全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供给制度体系,促进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按照“一带一路”战略部署,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供给能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提升我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水平,形成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以外推内,以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将开放区域、开放领域率先探索的可复制与可推广的经验与制度体系,扩展到其他区域和领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五是从共享理念来看。共享理念要求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共享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在经济新常态下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潜在消费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以共享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变革完善制度,更加注重制度供给公平,健全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强化共享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文化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就要强化改革的公平共享价值导向,确保竞争机会均等、竞争过程公平,实现制度性包容与共享,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提高全体公民公平公正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水平,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农业供给质量不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业供给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农业供给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于农业投入不合理和农业资源消耗过度及环境恶化等方面。要想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就必须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农业资源松绑,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实践表明政策效能强根据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及部署,2016年我国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着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目标,结合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各地纷纷开展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等主要抓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达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升级的目的。对一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能等同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又不能等同于仅仅是农产品生产数量增减的结构调整,而应该是将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二者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意义,既有体制改革,又有机制创新;既有生产数量增减,又有经营组织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出新动能,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出新要求。一年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缓解了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阻止了农民增收过度下滑,为农业农村工作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到了抓手。当前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部分大宗农产品储备规模过大且出库困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累多年难以解决的棉花库存大幅度下降,玉米去库存也取得成效。我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结构调整。每轮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往往极度低迷,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虽然没有扭转农民收入增速回落的态势,但是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的增长速度,这与过去几轮的农业结构调整明显不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解决短期矛盾和问题,更着眼于长期累积性矛盾和难题,其深远影响将被历史验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刻理解着力点实践成效坚定了2017年更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和购买意愿,更加注重丰富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文化传承和健康中国多功能,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大局的大势,不仅更好地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而且能够有效地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其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确保农业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农业不萎缩、农村不凋敝。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围绕国内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物流和储备供给体系建设着力,围绕现代农业供给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投融资着力,围绕农产品成本偏高竞争力偏弱着力。一要优化农业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动摇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能危及国家产业安全,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好粮食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要发挥各地由市场力量和资源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二要加大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农业农村要素优化配置,确定合理储备规模,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三要深化涉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以财政支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尽可能减少财政对农业的直接投入,发挥财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的杠杆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农业农村发展投入不足难题,提高财政支农效能。四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更多地依赖社会化服务发展,解决农业化肥投入物滥用和过量使用难题。发挥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作用,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减少无效农机购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促进农机替代劳动力作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民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成本过高难题,把农业的无效成本切实降下来。五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瓶颈和限制因素,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应更好地将其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起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附加值,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新生的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让普通农户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农业供给质量不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业供给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农业供给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于农业投入不合理和农业资源消耗过度及环境恶化等方面。我国尽管已经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近几年没有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恶性事件,公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近乎100%,但客观地说,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根源在于资源约束和农业化学投入物的滥用,在于对农产品数量的过分追求。因此,要想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就必须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农业资源松绑,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多年来,我国为了让相对不足的农业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为农民提供增收来源,逐渐形成了驱动农产品数量增长的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为了避免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实施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明显地向高产品种选育及技术推广倾斜。不仅如此,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没能形成,也进一步使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消费者健康代价的片面追求数量的动力机制强化。笔者曾经在一次有几十个农民朋友参加的座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农药是否过多?农民朋友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过多了。笔者接着问:为什么要施用那么多的化肥农药?农民朋友们反问道:不施用那么多的化肥农药怎么长庄稼?难道不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数量,就不能增收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回答,反映着人们对农业供给是保数量还是保质量及其驱动力的不同认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轮明显的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每轮农业结构调整,都要求农民面向市场调优生产,虽然最终都解决了结构调整前的财政负担过重、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等难题,但是基本上都属于数量上的调整,并没有有效地熨平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没有政府推动,已经形成的以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发展方式的惯性必将长期持续下去。过去,为了让农民生产更多数量的农产品,不仅为农民安排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和支持政策措施,而且还把农民收入多少与农民生产数量简单地等同起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为了多赚钱就必须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在我国农业不得不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下,没有政策支持,没有政府的有效干预,农业结构调整的可能结果是农业不断萎缩,越来越多的大豆和油菜籽将会呈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但是,农业供给质量,是否就是政府说了算呢?2016年8月份,笔者在新疆调研,当时当地多数人都说农业结构调整要发展长绒棉,压缩短绒棉生产,其依据是2015年长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超过10元,而当年短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不足6元,且长绒棉的很多品质性状明显地优于短绒棉。到了2016年10月份,笔者再次来到新疆调研,当地市场上短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已经超过7元,而长绒棉出现滞销且籽棉市场价格甚至低于长绒棉。农业供给质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由市场机制决定。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政府的作用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建立机制,完善政策,培育新动能。其中,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是核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执行,必须充分体现出优质优价,要在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消耗过度等不适宜生产地区停止托市收购政策,实施托市收购政策除了水份和杂质外还应包括营养含量和纯度等来共同决定价格。不再实施托市收购的和没有实施托市收购的农产品,政府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设定严格的标准,并重新调整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农业供给提供不同方向的科技支撑。

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现就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及发展建议汇报如下。

一、农业供给侧现状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丰收。粮食总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其中水稻总产万吨。50亩以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到128户,比上年增长32%。二是油料和经济作物持续增长。油料总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其中油菜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1%;10亩以上油菜种植大户发展到108户,比上年增长。蔬菜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果园面积5万亩,比上年增长。三是畜牧业稳中有增。生猪出栏22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羊出栏万头,肉类总产为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四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较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同比增长;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万吨,同比增长。五是“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有机企业14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生产基地2个,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有绿色有机大米,莲花莲子,水产健康养殖有机鳖、“四大家鱼”、绿色生猪、莲花麻鸭、蜂蜜等8个认证产品。

(二)科技兴农步伐加快,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县共展示新品种 49个(早、晚稻新品种各17个、中稻新品种15个);展示核心区面积100 亩,对比试验区 5个、试验面积10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二是粮油高产创建面积不断扩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在神泉乡的五洲、竹湖、模背等8个行政村实施,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3100户;一季稻万亩示范片在高洲乡实施,项目实施区涉及11个行政村,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4200户。建立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5个,千亩集中连片高产重点垅10个;在实施坊楼镇部级油菜高产万亩示范片万亩,参与农户5400户,辐射带动全县油菜高产栽培面积万亩。三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35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9 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折纯) 2000 吨;推广绿肥面积 4 万亩,绿肥核心示范面积 1万亩。四是抓好了重大动物疫病。全年注射猪瘟脾淋苗万头份、猪、牛、羊W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生猪蓝耳病疫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万羽、免疫密度均达到96%以上,消毒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并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和疫情预警预报体系,确保我县不出现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补贴农机具327台(套),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4万元,各类农业机械入户登记145台,办理各类农业机械年度检验1022台套。举办了农机驾驶员培训4期,培训机手126人次。农机总动力达万千瓦,比上年增长。水稻种植机耕率达,机插率达,机收率达。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比上年增长。

(三)农业改革有序推进,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完成确权农户数50833户,占农户总数的97%,测绘数据和成果初步通过质检,并建立了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数据库。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设有专门的县级流转服务窗口,13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据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涉及农户18074户。流转对象主要是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种植大户和农户。其中,土地流向企业万亩,流向专业合作社万亩,流入种植大户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23%。三是农村“三资”管理得到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范性文件,理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全县157个村实行“村账乡代理”,全面提升了“三资”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四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74个,新增237个,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家(新增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新增1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新增8家),县级龙头企业151家(新增15家),种植基地369个,新增72个,养殖基地240个,新增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新增12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投资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基地及其它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9%。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等规模种植基地总面积万亩,新增万亩,其中新增莲子面积6808亩,花卉苗木面积3000余亩,蔬菜瓜果面积3000余亩,中药材500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320元,同比增长。

(四)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后劲不断增强。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主要在琴亭镇、升坊镇投资700万元建设高标准粮田6600亩,在升坊镇石江村投资200万元建设标准蔬菜园钢架大棚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1个2240平方米。在瑞和农场投资120万建设农产品冷库1000平方米。二是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胜龙牛业、莲华莲业等农业重大项目8个,投资额亿元。其中胜龙牛业参加了第四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第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三是休闲农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35家,主要依托4A级景区荷花博览园,打造了黄沙村、竹湖村、黄桥村、莲花村等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年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农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四是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培育了农产品销售电商32个,建立村级益农信息社10家。

(五)农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增强。一是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了《2016年莲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全年共抽检样品1500批次,其中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800批次,猪(牛)尿700批次,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完成了16个农业企业的追溯体系建设,并申报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二是壮大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确保了农作物安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万亩次,其中水稻统防统治万亩次,占水稻面积的26%;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其中水稻绿色防控万亩,占。2016年在高洲乡、神泉乡五洲村建立了两个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面积2300亩;在荷博园建立了1个莲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130台和性诱剂6000套。三是进一步严格执法,确保了农业投入品安全。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130余家,立案3起,结案3起。同时对乡镇各江河进行了联合执法,有效打击了非法毒鱼、炸鱼、电鱼,立案2起,没收电鱼机45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两板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土地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受市场冲击,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基本农田改造比例不高,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产品商贸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依然较大。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安全性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规模远大于传统农户,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的有力支持,融资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油菜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绿色油菜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整县推进油料高产高效示范创建15万亩,引进新品种15个以上。同时按照 “一园两带三区”的规划部署,以琴亭镇莲花垅、升坊镇石江垅为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在319国道和吉莲公路沿线打造20公里莲子产业带为目标,辐射升坊镇浯塘垅、良坊镇汤渡垅和神泉乡五洲垅3个中心区,预计2017年种植面积将达到万亩。结合我县湿地公园建设,在琴亭镇莲花村等村建设一个5000亩以上的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荷花博览园二期工程。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探索“莲田养鱼”“莲田养虾”等立体种养模式,并引进大型莲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在高洲有机大米基地探索“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模式,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

2、聚集农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力争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2家、省级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3000人。

3、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新增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0个,同时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增施有机肥技术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0%,年内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5家以上。

4、聚焦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依托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增15个农产品认证,并对全县农产品企业135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数据库,利用追溯源、二维码技术等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监管体系,对全县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追溯试点企业推广运用可视化监控设备。

5、聚焦释放发展动能,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等农业改革,在现有改革3个村的经验基础上,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探索用农民资产担保贷款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厂农商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着力开展资金支持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

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我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一)改革信贷管理模式

将个人贷款营销主体由分部改为支行,打破存贷分管考核模式,实行存贷管理一体化。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链条,促进授信审批工作良性发展,我行创新推出了授信审批官制度,即根据行长授权书权限,将授信审批工作分为一人审批、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委员会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

(二)信贷产品“微创新”

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各支行深入各村进行前期调研,为后期开展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有效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省联社宝系列产品为载体,推出了“易农贷” 、“安农贷”、“富农贷”、“新一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原则,为农民致富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2016年,经过我行与土地局沟通协商,对辖内国有土地的价值由本行自行评估,以此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实质上支持特色种养殖、蔬菜水果采摘、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有效满足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带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联结城乡的优势,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入园区、入市场等拉网式营销方式,挖掘了不少潜在优质客户。2016年,我行共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并组织客户经理对夏垫工业园区、陈府农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进一步推动了我行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

(五)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当地人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采集平台合作力度,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创业综合平台。同时,我行积极助力省联社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工作,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建设,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体系建设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统顺利切换上线,涉及柜面、网银、EPOS、支票影像等多个渠道业务。

(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为适应个人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行大力积极推进消费者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渠道的运用。开通大厂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为:hbdcnsh,在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六,要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这是讲的关于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六项重要工作,要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特别是玉米非优势产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提出要统筹粮精饲发展,比如说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要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真正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生产,有的库存时限是有要求的、藏粮于技的战略、田、油料,要念好山海经。第四,去库存,特别是要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促融合,因为传统上的农业就是提供农产品。比如说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的使用,农业在生态环境方面,不光是提供产品,要防止打压现在的市场、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提品质,要实施藏粮于地,我们在去库存的过程当中也会把握好节奏,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很多农产品的库存相当庞大、二,要把产量压下来,不光有生产的功能。有一点需要强调,玉米库存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计划第一,进一步强调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降低农业的服务成本、营销成本,实际上农业是接二连三的。当然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要实时调整粮食的种植结构、规模化的服务、流通成本、水,不是说粮食不重要了,要唱好林草戏、生活、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三产业融合发展,要顺应供求的变化。现在粮食,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业的发展来讲,通过开展专业化,因为现在农产品价格很多已经在下行了,实现节本增效,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品牌化营销。第三,特别是玉米,推动绿色发展、新业态,因为粮食是商品,补短板、生态三生农业,降成本,要合理开发更多农业资源。第五,要治理面源污染。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去库存有一个过程、林,实施山,促进农村一。一号文件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它还有生态的功能。第二,这是调结构,可能下行的速度会更快一些。这个潜力是非常大的,要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刚才陈主任已经讲了,如果把握不好节奏,也就是不能单纯以增加产量论英雄、大食物”的观念,这一点确实是至关重要的,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调结构

农业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

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现就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及发展建议汇报如下。

一、农业供给侧现状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丰收。粮食总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其中水稻总产万吨。50亩以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到128户,比上年增长32%。二是油料和经济作物持续增长。油料总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其中油菜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1%;10亩以上油菜种植大户发展到108户,比上年增长。蔬菜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果园面积5万亩,比上年增长。三是畜牧业稳中有增。生猪出栏22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羊出栏万头,肉类总产为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四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较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同比增长;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万吨,同比增长。五是“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有机企业14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生产基地2个,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有绿色有机大米,莲花莲子,水产健康养殖有机鳖、“四大家鱼”、绿色生猪、莲花麻鸭、蜂蜜等8个认证产品。

(二)科技兴农步伐加快,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县共展示新品种 49个(早、晚稻新品种各17个、中稻新品种15个);展示核心区面积100 亩,对比试验区 5个、试验面积10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二是粮油高产创建面积不断扩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在神泉乡的五洲、竹湖、模背等8个行政村实施,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3100户;一季稻万亩示范片在高洲乡实施,项目实施区涉及11个行政村,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4200户。建立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5个,千亩集中连片高产重点垅10个;在实施坊楼镇部级油菜高产万亩示范片万亩,参与农户5400户,辐射带动全县油菜高产栽培面积万亩。三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35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9 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折纯) 2000 吨;推广绿肥面积 4 万亩,绿肥核心示范面积 1万亩。四是抓好了重大动物疫病。全年注射猪瘟脾淋苗万头份、猪、牛、羊W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生猪蓝耳病疫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万羽、免疫密度均达到96%以上,消毒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并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和疫情预警预报体系,确保我县不出现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补贴农机具327台(套),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4万元,各类农业机械入户登记145台,办理各类农业机械年度检验1022台套。举办了农机驾驶员培训4期,培训机手126人次。农机总动力达万千瓦,比上年增长。水稻种植机耕率达,机插率达,机收率达。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比上年增长。

(三)农业改革有序推进,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完成确权农户数50833户,占农户总数的97%,测绘数据和成果初步通过质检,并建立了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数据库。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设有专门的县级流转服务窗口,13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据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涉及农户18074户。流转对象主要是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种植大户和农户。其中,土地流向企业万亩,流向专业合作社万亩,流入种植大户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23%。三是农村“三资”管理得到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范性文件,理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全县157个村实行“村账乡代理”,全面提升了“三资”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四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74个,新增237个,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家(新增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新增1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新增8家),县级龙头企业151家(新增15家),种植基地369个,新增72个,养殖基地240个,新增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新增12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投资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基地及其它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9%。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等规模种植基地总面积万亩,新增万亩,其中新增莲子面积6808亩,花卉苗木面积3000余亩,蔬菜瓜果面积3000余亩,中药材500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320元,同比增长。

(四)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后劲不断增强。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主要在琴亭镇、升坊镇投资700万元建设高标准粮田6600亩,在升坊镇石江村投资200万元建设标准蔬菜园钢架大棚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1个2240平方米。在瑞和农场投资120万建设农产品冷库1000平方米。二是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胜龙牛业、莲华莲业等农业重大项目8个,投资额亿元。其中胜龙牛业参加了第四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第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三是休闲农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35家,主要依托4A级景区荷花博览园,打造了黄沙村、竹湖村、黄桥村、莲花村等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年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农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四是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培育了农产品销售电商32个,建立村级益农信息社10家。

(五)农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增强。一是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了《2016年莲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全年共抽检样品1500批次,其中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800批次,猪(牛)尿700批次,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完成了16个农业企业的追溯体系建设,并申报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二是壮大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确保了农作物安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万亩次,其中水稻统防统治万亩次,占水稻面积的26%;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其中水稻绿色防控万亩,占。2016年在高洲乡、神泉乡五洲村建立了两个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面积2300亩;在荷博园建立了1个莲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130台和性诱剂6000套。三是进一步严格执法,确保了农业投入品安全。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130余家,立案3起,结案3起。同时对乡镇各江河进行了联合执法,有效打击了非法毒鱼、炸鱼、电鱼,立案2起,没收电鱼机45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两板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土地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受市场冲击,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基本农田改造比例不高,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产品商贸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依然较大。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安全性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规模远大于传统农户,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的有力支持,融资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油菜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绿色油菜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整县推进油料高产高效示范创建15万亩,引进新品种15个以上。同时按照 “一园两带三区”的规划部署,以琴亭镇莲花垅、升坊镇石江垅为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在319国道和吉莲公路沿线打造20公里莲子产业带为目标,辐射升坊镇浯塘垅、良坊镇汤渡垅和神泉乡五洲垅3个中心区,预计2017年种植面积将达到万亩。结合我县湿地公园建设,在琴亭镇莲花村等村建设一个5000亩以上的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荷花博览园二期工程。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探索“莲田养鱼”“莲田养虾”等立体种养模式,并引进大型莲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在高洲有机大米基地探索“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模式,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

2、聚集农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力争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2家、省级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3000人。

3、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新增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0个,同时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增施有机肥技术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0%,年内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5家以上。

4、聚焦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依托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增15个农产品认证,并对全县农产品企业135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数据库,利用追溯源、二维码技术等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监管体系,对全县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追溯试点企业推广运用可视化监控设备。

5、聚焦释放发展动能,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等农业改革,在现有改革3个村的经验基础上,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探索用农民资产担保贷款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厂农商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着力开展资金支持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

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我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一)改革信贷管理模式

将个人贷款营销主体由分部改为支行,打破存贷分管考核模式,实行存贷管理一体化。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链条,促进授信审批工作良性发展,我行创新推出了授信审批官制度,即根据行长授权书权限,将授信审批工作分为一人审批、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委员会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

(二)信贷产品“微创新”

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各支行深入各村进行前期调研,为后期开展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有效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省联社宝系列产品为载体,推出了“易农贷” 、“安农贷”、“富农贷”、“新一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原则,为农民致富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2016年,经过我行与土地局沟通协商,对辖内国有土地的价值由本行自行评估,以此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实质上支持特色种养殖、蔬菜水果采摘、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有效满足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带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联结城乡的优势,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入园区、入市场等拉网式营销方式,挖掘了不少潜在优质客户。2016年,我行共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并组织客户经理对夏垫工业园区、陈府农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进一步推动了我行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

(五)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当地人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采集平台合作力度,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创业综合平台。同时,我行积极助力省联社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工作,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建设,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体系建设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统顺利切换上线,涉及柜面、网银、EPOS、支票影像等多个渠道业务。

(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为适应个人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行大力积极推进消费者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渠道的运用。开通大厂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为:hbdcnsh,在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论文800字如下: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雨水已过,春风渐暖,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要保障粮食安全,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抓生产。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深入推进农业发展。

完善阵地建设,找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点和融合点,汇聚资源力量,推动成立农民合作社,加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深化产销合作,健全订单农业,提升农民收入,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党建、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多点提升。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农民走职业道路,建立起职业农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从人才振兴的角度有效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如今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虽取得很多成就,但关键核心技术还需继续突破。智慧农业需加强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实现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

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需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一批农机智能化产品。同时要不断提升种源质量,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助力农业现代化大步前进。

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但在产量获得十八连丰的背后,产业产品结构亟需优化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更契合消费市场,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其一要挖潜扩面积,提升紧缺产品的产量,如大豆及油料产量仍然不足;其二是改善发展方式,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持续提升农业附加值。另一方面也需农民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变。

目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但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还需继续抓好抓实。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你是否了解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全面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深刻领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坚持发展新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难题,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形势变化,主要矛盾也在转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追求量的增长,主攻总量不足的矛盾。现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等收入阶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不仅要吃饱,而且要求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对生态服务消费需求也在增加,除了吃好,还要求玩好、游好,这对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业不断提高的需求。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必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农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供给方面我们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基础竞争力不足问题愈加凸显。从农业供给端发力,调整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规模化经营优势促农业节本增效,同时,加快用现代物质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技术要素供给水平和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

过去,为解决总量不足矛盾,我们拼资源拼环境提高农业产量,化肥农药也是往猛里投。农业资源环境的弦一直绷得很紧,边际产能过度开发,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土壤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农业无效供给、扩大农业有效供给,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式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总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是破解当前农业发展困局的关键之举。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历史性转变。

主攻方向是提升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综合效益高不高,竞争力强不强,根本上是看产品、产业和产业链,关键要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一是要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产能的基础上,统筹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顺应肉类、水果、蛋奶等消费增加趋势,大力发展饲草、经济作物,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增加适销对路农产品供给,继续压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的大路货品种。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二是立足比较优势,重点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不断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把地方优势特色小品种,做成脱贫致富一方的大产业。三是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形式,提升农业的规模效益。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减肥减药,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绝不意味着要退回到“刀耕火种”,而是要更多依托农业现代化的良种良法,搞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提升要素利用效率,更多应用清洁技术,多施用环境友好的有机肥等,多搞绿色种植、循环种养、休耕轮作、生态修复,实行以水定产限产等等,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持续利用。

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要着眼于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好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实现增值增效,让更多产业链增值环节和收益留在当地、留在农村惠及农民。二是要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近些年,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为增效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提供了有力支撑。要继续发扬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方面的优势,活化农村资产资源价值,让绿水青山生态资源真正变成生产力,变成致富一方的金山银山。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还要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建设,要通过订单合作、资源资产入股等形式,让普通农户分享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收益,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根本途径是深化农业农村领域关键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重点在改革,成败看改革。关键要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业农村关键性改革,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失衡和资源配置扭曲,解决农业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问题,要用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的活力红利,为改革注入全新动力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当其冲的一项重点任务。唯有价格信号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主体才能进行有效的种植结构调整,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当前的第一场硬仗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现在已迈出关键性步伐,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按照中央部署,继续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要按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改革的原则,稳妥推进小麦、稻谷等重要粮食品种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与此同时,要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减少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过度干预,提升农业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补贴效能。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活化农村资产资源价值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守住底线,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稳步有序分类推进,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要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障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当前,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改革,重点要抓好整合和撬动两篇文章。整合就是用好存量资金,发挥合力效应,集中财力办想办的事。撬动就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药引子”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农村建设。农村金融创新要继续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支农职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匹配度更高的金融服务。要通过健全农村创新创业机制,吸引更多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共同建设农业农村,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论文

应针对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并结合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从“创新”理念出发,着力打造供给新兴方式农业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生产力的提高,而无论是制度上的变革,结构的优化还是生产要素的升级,其核心无疑都是创新。因此以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新供给。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供需均衡。将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创新性融入农业,通过创新引导“农业+互联网”的弹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推动“农业+电商+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有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升传统农业供给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同时要深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准入制度、电商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农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构建降低成本,充分发挥电商潜能,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二、从“协调”方面出发,有效保障供给合理需求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于农民根本利益和食品安全,必须“协调”这两个基础,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品种齐全,还要符合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要通过改革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少农药少化肥的可持续发展体制。三、从“绿色”方面出发,加快建立供给长效机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与长期以来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有关,忽略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生态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长此以往农业发展将变的不可持续。因此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转变“农业唯产量”观点,强调发展环境、生态及资源供给缺一不可相生相息。同时创新以农业为主导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让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建立农业供给长效机制。四、从“开放”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供给竞争能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当前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相关的。我国农产品价格本就比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依靠农产品出口刺激经济的发展基本无法实现,而且在没有整体结构调整的支持下,农业现代化难以有效推进,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来,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有效提升农业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等级,健全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体制机制,以此全面提升农业供给竞争能力。五、从“共享”方面出发,大力发展供给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跃发展,但农产品产量越来越多、成本日益上升、区域发展失衡、两极化严重等矛盾越发明显,这就要求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共享发展为引领,既要注重农业供给公平,确保同政策制度下的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又要实现收入分配和生产过程中的合理与共享。同时要对农业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构筑基本保障服务上,做到逐步、有序、全面提升,让全体农民更公平地共享成果。

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现就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及发展建议汇报如下。

一、农业供给侧现状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丰收。粮食总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其中水稻总产万吨。50亩以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到128户,比上年增长32%。二是油料和经济作物持续增长。油料总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其中油菜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1%;10亩以上油菜种植大户发展到108户,比上年增长。蔬菜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果园面积5万亩,比上年增长。三是畜牧业稳中有增。生猪出栏22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羊出栏万头,肉类总产为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四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较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同比增长;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万吨,同比增长。五是“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有机企业14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生产基地2个,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有绿色有机大米,莲花莲子,水产健康养殖有机鳖、“四大家鱼”、绿色生猪、莲花麻鸭、蜂蜜等8个认证产品。

(二)科技兴农步伐加快,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县共展示新品种 49个(早、晚稻新品种各17个、中稻新品种15个);展示核心区面积100 亩,对比试验区 5个、试验面积10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二是粮油高产创建面积不断扩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在神泉乡的五洲、竹湖、模背等8个行政村实施,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3100户;一季稻万亩示范片在高洲乡实施,项目实施区涉及11个行政村,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4200户。建立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5个,千亩集中连片高产重点垅10个;在实施坊楼镇部级油菜高产万亩示范片万亩,参与农户5400户,辐射带动全县油菜高产栽培面积万亩。三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35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9 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折纯) 2000 吨;推广绿肥面积 4 万亩,绿肥核心示范面积 1万亩。四是抓好了重大动物疫病。全年注射猪瘟脾淋苗万头份、猪、牛、羊W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生猪蓝耳病疫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万羽、免疫密度均达到96%以上,消毒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并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和疫情预警预报体系,确保我县不出现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补贴农机具327台(套),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4万元,各类农业机械入户登记145台,办理各类农业机械年度检验1022台套。举办了农机驾驶员培训4期,培训机手126人次。农机总动力达万千瓦,比上年增长。水稻种植机耕率达,机插率达,机收率达。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比上年增长。

(三)农业改革有序推进,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完成确权农户数50833户,占农户总数的97%,测绘数据和成果初步通过质检,并建立了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数据库。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设有专门的县级流转服务窗口,13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据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涉及农户18074户。流转对象主要是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种植大户和农户。其中,土地流向企业万亩,流向专业合作社万亩,流入种植大户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23%。三是农村“三资”管理得到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范性文件,理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全县157个村实行“村账乡代理”,全面提升了“三资”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四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74个,新增237个,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家(新增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新增1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新增8家),县级龙头企业151家(新增15家),种植基地369个,新增72个,养殖基地240个,新增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新增12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投资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基地及其它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9%。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等规模种植基地总面积万亩,新增万亩,其中新增莲子面积6808亩,花卉苗木面积3000余亩,蔬菜瓜果面积3000余亩,中药材500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320元,同比增长。

(四)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后劲不断增强。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主要在琴亭镇、升坊镇投资700万元建设高标准粮田6600亩,在升坊镇石江村投资200万元建设标准蔬菜园钢架大棚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1个2240平方米。在瑞和农场投资120万建设农产品冷库1000平方米。二是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胜龙牛业、莲华莲业等农业重大项目8个,投资额亿元。其中胜龙牛业参加了第四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第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三是休闲农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35家,主要依托4A级景区荷花博览园,打造了黄沙村、竹湖村、黄桥村、莲花村等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年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农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四是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培育了农产品销售电商32个,建立村级益农信息社10家。

(五)农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增强。一是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了《2016年莲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全年共抽检样品1500批次,其中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800批次,猪(牛)尿700批次,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完成了16个农业企业的追溯体系建设,并申报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二是壮大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确保了农作物安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万亩次,其中水稻统防统治万亩次,占水稻面积的26%;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其中水稻绿色防控万亩,占。2016年在高洲乡、神泉乡五洲村建立了两个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面积2300亩;在荷博园建立了1个莲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130台和性诱剂6000套。三是进一步严格执法,确保了农业投入品安全。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130余家,立案3起,结案3起。同时对乡镇各江河进行了联合执法,有效打击了非法毒鱼、炸鱼、电鱼,立案2起,没收电鱼机45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两板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土地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受市场冲击,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基本农田改造比例不高,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产品商贸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依然较大。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安全性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规模远大于传统农户,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的有力支持,融资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油菜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绿色油菜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整县推进油料高产高效示范创建15万亩,引进新品种15个以上。同时按照 “一园两带三区”的规划部署,以琴亭镇莲花垅、升坊镇石江垅为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在319国道和吉莲公路沿线打造20公里莲子产业带为目标,辐射升坊镇浯塘垅、良坊镇汤渡垅和神泉乡五洲垅3个中心区,预计2017年种植面积将达到万亩。结合我县湿地公园建设,在琴亭镇莲花村等村建设一个5000亩以上的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荷花博览园二期工程。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探索“莲田养鱼”“莲田养虾”等立体种养模式,并引进大型莲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在高洲有机大米基地探索“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模式,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

2、聚集农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力争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2家、省级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3000人。

3、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新增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0个,同时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增施有机肥技术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0%,年内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5家以上。

4、聚焦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依托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增15个农产品认证,并对全县农产品企业135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数据库,利用追溯源、二维码技术等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监管体系,对全县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追溯试点企业推广运用可视化监控设备。

5、聚焦释放发展动能,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等农业改革,在现有改革3个村的经验基础上,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探索用农民资产担保贷款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厂农商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着力开展资金支持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

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我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一)改革信贷管理模式

将个人贷款营销主体由分部改为支行,打破存贷分管考核模式,实行存贷管理一体化。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链条,促进授信审批工作良性发展,我行创新推出了授信审批官制度,即根据行长授权书权限,将授信审批工作分为一人审批、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委员会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

(二)信贷产品“微创新”

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各支行深入各村进行前期调研,为后期开展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有效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省联社宝系列产品为载体,推出了“易农贷” 、“安农贷”、“富农贷”、“新一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原则,为农民致富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2016年,经过我行与土地局沟通协商,对辖内国有土地的价值由本行自行评估,以此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实质上支持特色种养殖、蔬菜水果采摘、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有效满足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带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联结城乡的优势,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入园区、入市场等拉网式营销方式,挖掘了不少潜在优质客户。2016年,我行共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并组织客户经理对夏垫工业园区、陈府农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进一步推动了我行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

(五)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当地人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采集平台合作力度,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创业综合平台。同时,我行积极助力省联社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工作,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建设,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体系建设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统顺利切换上线,涉及柜面、网银、EPOS、支票影像等多个渠道业务。

(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为适应个人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行大力积极推进消费者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渠道的运用。开通大厂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为:hbdcnsh,在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农业供给质量不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业供给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农业供给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于农业投入不合理和农业资源消耗过度及环境恶化等方面。要想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就必须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农业资源松绑,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实践表明政策效能强根据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及部署,2016年我国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着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目标,结合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各地纷纷开展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等主要抓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达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升级的目的。对一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能等同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又不能等同于仅仅是农产品生产数量增减的结构调整,而应该是将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二者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意义,既有体制改革,又有机制创新;既有生产数量增减,又有经营组织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出新动能,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出新要求。一年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缓解了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阻止了农民增收过度下滑,为农业农村工作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到了抓手。当前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部分大宗农产品储备规模过大且出库困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累多年难以解决的棉花库存大幅度下降,玉米去库存也取得成效。我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结构调整。每轮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往往极度低迷,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虽然没有扭转农民收入增速回落的态势,但是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的增长速度,这与过去几轮的农业结构调整明显不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解决短期矛盾和问题,更着眼于长期累积性矛盾和难题,其深远影响将被历史验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刻理解着力点实践成效坚定了2017年更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和购买意愿,更加注重丰富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文化传承和健康中国多功能,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大局的大势,不仅更好地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而且能够有效地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其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确保农业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农业不萎缩、农村不凋敝。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围绕国内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物流和储备供给体系建设着力,围绕现代农业供给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投融资着力,围绕农产品成本偏高竞争力偏弱着力。一要优化农业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动摇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能危及国家产业安全,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好粮食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要发挥各地由市场力量和资源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二要加大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农业农村要素优化配置,确定合理储备规模,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三要深化涉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以财政支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尽可能减少财政对农业的直接投入,发挥财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的杠杆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农业农村发展投入不足难题,提高财政支农效能。四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更多地依赖社会化服务发展,解决农业化肥投入物滥用和过量使用难题。发挥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作用,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减少无效农机购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促进农机替代劳动力作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民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成本过高难题,把农业的无效成本切实降下来。五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瓶颈和限制因素,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应更好地将其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起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附加值,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新生的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让普通农户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农业供给质量不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业供给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农业供给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于农业投入不合理和农业资源消耗过度及环境恶化等方面。我国尽管已经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近几年没有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恶性事件,公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近乎100%,但客观地说,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根源在于资源约束和农业化学投入物的滥用,在于对农产品数量的过分追求。因此,要想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就必须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农业资源松绑,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多年来,我国为了让相对不足的农业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为农民提供增收来源,逐渐形成了驱动农产品数量增长的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为了避免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实施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明显地向高产品种选育及技术推广倾斜。不仅如此,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没能形成,也进一步使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消费者健康代价的片面追求数量的动力机制强化。笔者曾经在一次有几十个农民朋友参加的座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农药是否过多?农民朋友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过多了。笔者接着问:为什么要施用那么多的化肥农药?农民朋友们反问道:不施用那么多的化肥农药怎么长庄稼?难道不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数量,就不能增收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回答,反映着人们对农业供给是保数量还是保质量及其驱动力的不同认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轮明显的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每轮农业结构调整,都要求农民面向市场调优生产,虽然最终都解决了结构调整前的财政负担过重、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等难题,但是基本上都属于数量上的调整,并没有有效地熨平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没有政府推动,已经形成的以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发展方式的惯性必将长期持续下去。过去,为了让农民生产更多数量的农产品,不仅为农民安排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和支持政策措施,而且还把农民收入多少与农民生产数量简单地等同起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为了多赚钱就必须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在我国农业不得不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下,没有政策支持,没有政府的有效干预,农业结构调整的可能结果是农业不断萎缩,越来越多的大豆和油菜籽将会呈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但是,农业供给质量,是否就是政府说了算呢?2016年8月份,笔者在新疆调研,当时当地多数人都说农业结构调整要发展长绒棉,压缩短绒棉生产,其依据是2015年长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超过10元,而当年短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不足6元,且长绒棉的很多品质性状明显地优于短绒棉。到了2016年10月份,笔者再次来到新疆调研,当地市场上短绒棉的籽棉市场价格每公斤已经超过7元,而长绒棉出现滞销且籽棉市场价格甚至低于长绒棉。农业供给质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由市场机制决定。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政府的作用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建立机制,完善政策,培育新动能。其中,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是核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执行,必须充分体现出优质优价,要在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消耗过度等不适宜生产地区停止托市收购政策,实施托市收购政策除了水份和杂质外还应包括营养含量和纯度等来共同决定价格。不再实施托市收购的和没有实施托市收购的农产品,政府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设定严格的标准,并重新调整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农业供给提供不同方向的科技支撑。

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要求用尽可能少的精彩语言,准确描述论文内容,表明 文章 的核心亮点。那么MBA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mba各方向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推荐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mba销售模式论文题目

1、不同销售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

2、攀枝花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探究

3、页岩气销售利用模式探索及实践

4、集团化钢铁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下供应商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铁路客运售票模式的几点思考

7、OO销售模式影响消费者茶叶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

8、基于客户满意度的零售企业销售模式分析

9、乡村振兴背景下临渭区葡萄产业 种植 和销售模式分析

10、互联网+背景下桂西北农资销售新模式研究

11、钢铁企业“互联网+”销售模式分析

12、汽车S店销售模式的现状分析与机制创新研究

13、零售银行战略蜕变:“价值化”和“生态化”

14、 DIY 鲜果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市场策略研究

15、南昌康耳公司助听器项目营销管理策略

16、农产企业网络销售模式探析

17、“两票制”对医药工业企业 财务管理 的影响

18、微山湖咸鸭蛋产品销售问题及 措施

19、互联网背景下加油站销售模式的优化策略探讨

20、以互联网为销售 渠道 的互联网 保险 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21、柔性管理在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中的应用

22、台州特色农产品新媒体电商销售模式研究

23、优化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纳税筹划工作

24、新销售模式下的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25、不同销售模式下乳制品企业税收筹划探讨

26、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27、“互联网+”时代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销售模式创新研究

28、“互联网+”在传统行业销售系统体验设计中的应用

29、国内保健品直销经营模式探究——以权健产品销售经营为例

30、实体店销售与网购融合的现状及其前景调查分析张

31、新零售模式下电子商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32、试论“一带一路”战略红利下跨境电商的发展对策

33、浅析新国标背景下钢企市场差异化销售模式构建

34、蔬菜超市线上销售模式的竞争优势与未来发展

35、基于电商环境下的化工塑料销售模式探究

36、钢铁企业销售价格政策整合问题的研究

37、煤炭销售行业融入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

38、新时期钢铁企业产品销售方式的研究

39、加油站营销策略探讨

40、中国农用汽车网络销售模式探讨

41、基于多案例比较的珍稀菌蕈杏鲍菇赢利模式研究

42、乡村旅游视域下生态农产品销售模式及前景分析

43、基于SEM模型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44、“新零售”背景下零售企业向全渠道模式的转型研究

45、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46、我国银行保险销售模式的困境与策略

47、“互联网+”背景下魏集西瓜的销售模式

48、基于双销售模式的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49、浅析微商发展状况及推动措施

50、铁路客运售票模式及服务优化措施研究

mba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

2、浅析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3、互联网金融风险以及风险防控探讨

4、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5、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及其监管策略研究

6、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方向研究

7、浅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大学生小额理财

8、能源互联网 商业模式 创新研究

9、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

10、互联网金融业改革创新研究

11、P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识别研究

12、金融包容的影响因素与短板解析

13、PP网贷平台模式作为新融资渠道的可行性研究

14、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1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16、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研究

17、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8、民族地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构建

19、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20、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理财投资风险管理

21、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策略

2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2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互联网金融视角

24、基于数据融合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研究

25、互联网金融科技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

26、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

27、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28、试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风险监管

29、第三方支付机构司法协助义务相关问题研究

30、信用卡代偿业务的发展特征、问题及建议

31、普惠金融视角下大众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方式研究

32、场景化消费金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3、互联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证分析

34、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风险治理

35、社会稳定视阈下内蒙古大学生“校园贷”问题及对策建议

36、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潜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37、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风险与控制思考

38、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兼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39、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分析

40、金融综改视角下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与设想

4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浅谈

42、解读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 方法

43、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监管

44、论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

45、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研究

46、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分析

47、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究

48、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49、试论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50、关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分析

MBA民办 教育 论文题目

1、民办教育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研究

2、武陵山片区民办教育精准定位及对策研究

3、民办教育的管理与发展

4、民办高职教育网络舆情的特征分析及其演变规律——以湖南省民办高职为例

5、民办教育的赢利问题解析

6、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的问题与对策

7、从教育投资的角度看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

8、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研究述评及问题前瞻

9、对我国民办教育现状若干问题的探究

10、影响民办教育“新政”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

11、地方实施民办教育新政要坚持市场取向的变革方向

12、关于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税收政策的建议

13、双创背景下的民办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14、宋代私学教育对当今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

15、关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取消营利性民办学校办义务教育资格的利弊与展望

16、基于教育公平下的我国城市民办教育政策执行力的研究——以广州市民办教育为例

17、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扶持政策研究

18、教育政策制定的利益博弈与渐进调适——基于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的分析

19、民办教育政策演变下的政协提案特点分析——基于上海的考察

20、河南省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1、民办教育地方新政:突破、困局与走向——基于省民办新政文本的分析

22、区域民办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推进策略

23、论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法规演变与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关系

24、公办民办融合视域下陕西基础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25、民办教育促进法对独立学院未来发展带来的契机

26、工匠精神视域下民办高校学生职业能力教育路径研究

27、论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法规演变与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关系

28、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法学思考

29、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探讨

30、对我国民办教育状况及发展的探究

31、改革开放年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展望

32、法律改革视角下民办教育发展探究

33、民办教育系统多层次立体化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的构建

34、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如何制度化: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

35、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现实困惑及解决对策

36、双语教育促进民办学校转型发展——以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的实践为例

37、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基于对湖南省H市的调查

38、民办学校需要陶行知——从事民办教育十五年的实践与思考

39、制度创新: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40、再论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与市场

41、义务教育阶段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监管政策走向

42、民办教育对民生发展的重要性及推进策略

43、新时代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系与重点策略

44、新形势下地方民办教育政策制定的困境与突围

4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困境与路径

46、分类管理视域下的民办教育政策元设计

47、民办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制度逻辑及其微观行为

48、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探析

49、民办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对策研究

50、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mba各方向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推荐相关文章:

★ MBA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mba文化论文题目

★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金融工程专业论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2)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mba论文写作要点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大全题目怎么选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关于mba论文写作指导方法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又好写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以宝钢股份为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基于海尔和美的电器的对比南京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碳信息披露问题探讨高股价公司具有投资价值吗?--基于贵州茅台的案例分析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探讨 --以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供给侧改革与公司财务创新研究--以雅戈尔集团为例证监会行政处罚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企业家背景特征、产权性质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论财务共享服务(FSS)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试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利润波动与CSR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公共信息服务的PPP模式选择研究

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论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5-45)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基于1994-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8-36)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现实与政策(《当代经济管理》,2016,38(4):40-45)这三篇论文应该对您有帮助。

供给侧改革毕业论文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欢迎阅读!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摘要: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相对应来说也造成了我国国内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以及产品总体产能过剩等不良后果,对我国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着严重的限制意义。对于经济发展提升来说,需要进一步生产潜能的发挥以及生产潜能,生产潜能的发挥需要进行科学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主要是通过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最终对财政金融政策主力供给侧结构进行科学化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前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相应的基础性制度实施改革。我国现今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基础性制度进行改革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稳定财政金融政策制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实施,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一般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对本源发展进行的创新,以及制度的供给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兴的发展体制,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突破经济的发展滞后问题,大幅度增加红利。其中具体的表现是进行供给角度强调,进行有效的结构性质优化发展,从而实现供给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加。我国目前经济在进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是还存在着较多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是实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相应平衡性问题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对生产潜力进行刺激,从而实现激发生产动力的发展目标,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短板的快速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原因

目前我国供需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等,这些营销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以来拉动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方式进行稳定经济增长发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短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发展会导致出现很多的经济遗留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经济政策调整,保证经济能够稳定的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实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发展目标,其发展成本主要融资、社保成本等,通过对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能够进一步实现提升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目标。具体是建立产品优化机制,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对相应的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提升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率。另外就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所有制的'改革发展,积极引入企业激励机制,树立企业产权和品牌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供给侧结构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发展,过去,我国针对市场发展主要事实的是管理政策,导致了整个市场债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市场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期管理的不良后果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实施。

四、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是国家针对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宏观调控政策,在进行相应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市场货币供给进行稳定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财政赤字现象,从而保证我国能够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发展压力。

(二)财税体制

针对供给侧的改革问题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进行相关税费的收费标准改革和调整,企业的税收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收取,但是,对于部分的企业发展来说,高额的税费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其经营成本提升,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财税金融政策来说,则是需要重点致力于进行税收体制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税收的减免力度,大幅度增加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减产能,进一步促进企业重组

通过对企业进行减少过量产能的发展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在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方针方面进行有效的提升发展,同时我国目前市场中出现严重的供需不足和供求不足两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常态产品的企业生产来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缩减生产,积极进行创新发展,对于供求不足的产业来说,则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投资,打入市场,通过技术获得更多的市场。

总结

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的新常态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是通过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最终对财政金融政策主力供给侧结构进行科学化的改革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 科学发展,2016,03:5-14.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

[3]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田马飞,虞冬青,孟力,张丽恒,仲成春. 解读供给侧[J]. 天津经济,2016,01:21-28.

[4]赵晓欢.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3:126+128.

[5]刘家义. 适应新常态 践行新理念 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N]. 中国审计报,2016-01-290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改革,对象是体制机制,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离开了这个“改革”实质,去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会偏离本来的含义。实际上,仅从汉语语法上讲,不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供给侧改革”,都是一个偏正结构短语,“供给侧”是定语,“改革”是中心语,显然“改革”是中心意思。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我国供给侧的一些妨碍供给结构适应需求变化的旧体制。所以,虽然“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但不是改革本身。关键是看,谁去做,以怎样的方式去做。改革的对象是体制,而不是问题或任务本身。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结构性改革。总书记强调,我们提的供给侧改革,完整地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3个字。实际上,我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结构性改革,离了“结构性”的实质,谈供给侧改革就没有意义。结构性改革一词其实来源于西方,强调的是对产生结构性矛盾的体制问题,包括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关系进行改革,比如,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和福利制度改革。在我国,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这种问题的产生有特殊体制原因,主要是政府与企业关系扭曲。其实,供给侧原本不是问题,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有一只“有形之手”在起反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理顺这些关系,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该入土的“僵尸企业”,就让它“入土为安”。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等于供给学派的主张。总书记强调,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大家知道,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学派极力主张大幅度减税,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也包括通过降低税费来减轻企业负担的要求,但不仅改革的性质与供给学派主张有根本的不同,而且改革的范围也要远远超过供给学派的主张。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等于结构调整。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结构调整。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与结构性问题有关联,但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具体措施上都不等同于结构调整。过去,结构调整通常采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三种手段,更多的是采用行政手段。很显然,这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也不排斥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比如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僵尸企业贷款、依法实行企业破产等,但与以往不同,对结构的调整将主要是通过改革的办法,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对传统的调结构方式进行反思后做出的主动选择。第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案,但我认为,这样的方案,即使冠以“计划”之名,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计划经济了。现在需要的是体制改革,如果只调结构,而不改体制,就难免会陷入“过几年又来一次调整”的怪圈。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 索引序列
  • 农业供给侧改革论文题目
  • 农业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
  • 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论文
  • 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题目
  • 供给侧改革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