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根据人的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人的生命延续,当步入老年以后,体力、智力等均会趋于衰退,劳动参与的能力也就随着减退。对于某总体人口而言,当该总体人口进入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候,劳动参与的能力减弱,导致劳动参与率的降低,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必要的、迫切的,而且也是有可能的。 首先,从人力资源的概念上分析,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可行的。所谓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法定劳动年龄以外具备世纪参与社会性活动能力的人口。这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含义,不应受年龄大小和在业与否的限制,其中也包括健康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 其次,从可开发的老年劳动力年龄上看,我国目前仍沿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工人55岁),女性55岁(工人50岁), 而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2000年已达到男性岁,女性岁,据预测,205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男性将达到岁,女性为岁。如果届时我国的退休年龄保持不变的话,人生的四分之一状态将处于赋闲状态。 第三,我国可供开发的老年劳动力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我国退休年龄的制定低于联合国老年人的划分年龄,再加上国内一些地区提前退休情况严重,如果这些退休后的人们无所事事,无意之中就加剧了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如果我们将65岁以前退休的人口数加上65岁~74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口数,就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劳动储备量。这个潜在的劳动储备量在2004年就达到了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如果这些潜在的人力资源被充分利用的话,有许多经济问题就会被很好地解决。 第四,我国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符合开发利用的要求。在长寿时代里,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在逐渐的提高,退休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低龄老年人。在农村,老年往往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就会劳动到自己不能劳动为至。 第五,老年人力资源有着其他人力资源群体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如经验的优势、文化的优势和关系的优势等等,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才资源,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所急需的。 第六,老年人本身有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尽管我国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的氛围,但是有些调查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意识强烈。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 3亿人,l片总人}I的10.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总人}I的6.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2. 6亿人,到2050年,达到4.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化形势口益严峻。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23.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22. 89% , 60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i片总人}I的10.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1.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2.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0. 6%,而中国有233.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0. 42%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0. 98%,而中国有1343. 4力-人,l片总人}I的1.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J支将达到4. 1 %,快J飞III_界平均3. 0%和发达国家平均2. 0%的水平。3.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1. 3亿人,所l片比重山8. s9%上升到10.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到18.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18.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m?io 1.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74. 9%。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2.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3.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4.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5.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平,步}i.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3.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的10.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20. 35 % ,至2040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4.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合理流动。5.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

时代的挑战与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这一概念向人们表明了知识与信息的吸收,处理和应用在创造新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新的社会中,关键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管理大师德鲁克断言: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构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并不是人的数量,构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量,技能水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投资的结果.在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产物.正是如此,人力资源发展在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能够运用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器;财政资源,如金钱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一般对物质和财政资源的概念比较清楚,但对于人力资源的意义为何,则不甚了解.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作战等等.但人的作用并非仅仅如此,人的作用还在于能统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但要成为有效的资源,必须将人作以有效率的运用.因此,人力资源可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理想,创造力等特质,以及应用上述特质而获得的有所作为.在一个组织中,各种资源都各有其重要性,然而人力资源更加显得重要.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一方面来源于现代社会的性质—知识和信息社会,另一方面来源于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动资源,即它在经济和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和处于中心地位;它发起,使用,操纵,控制着其他资源,使其他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和利用;同时它是唯一起创新作用的因素.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组织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战略与活动.一,关于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源发展(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简称HRD,是80年代兴起的旨在提升组织人力资源质量的管理战略和活动,也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职业领域和科学.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源发展,人们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兹选择主要观点予以说明:1.创造"人力资源发展"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Nadler,认为HRD是"雇主所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经验,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产生组织绩效与个人成长的可能性".2.美国训练与发展协会(ASTD)认为,HRD为:"整合训练与发展,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以增进个人和组织效率的作为".3.学者Gilley和Eggland认为,HRD为:"组织中安排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经由提升绩效与个人成长,以改善工作内容,个人,与组织."4.学者Smith认为,HRD为:"决定发展和改善组织中人力资源最佳方法的一种程序,以及经由训练,教育,发展,与领导等行为,有计划的改进绩效和人员生产力,以同时达成组织与个人目标"的作法.尽管各家定义不同,但都认为HRD的重点为改善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等特质,希望更多的组织成员具备组织所需要的上述特质,希望成员的特质能配合组织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因此,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所谓HRD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具备短期绩效取向(performance oriented)和长期战略取向(strategy oriented)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同时配合个人和组织的长期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文献中,人力资源发展与教育,培训等概念交互使用.人们试图将三者加以区分,认为:培训是以目前工作为着眼,教育是以将来工作为着眼,发展是以个人或组织成长为着眼;培训多能应用所学于工作上,教育可能应用部分所学于工作上,而发展工作上可能应用不到.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区分显得落伍和过时,因为教育也日益考虑到人们的工作和职业需要,教育融入工作培训之中;培训是学习知识,机能的手段,也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既考虑长期,也考虑短期;教育,培训,发展同为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方式及手段.由此,人力资源发展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是一种规划性活动(it is planed).它涉及需求评估,目标设定,行动规划,执行,效果评定等等.是以明示人类的价值为基础.是一种问题取向的活动,它应用若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解决人力及组织问题.是一种系统途径,它将组织的人力资源及其潜能与技术,结构,管理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及其整个组织.的目标是改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组织效能.的核心是学习,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持久改变或某一方式的行为能力的改变.这种学习既包括个人学习,也包括组织学习,既包括学校中的学习,也包括工作地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战略,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二,人力资源发展的价值前提与假设人力资源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与我们这个时代环境的变化有关系,同时也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某些先决条件的假设和基本价值为基础.因此,要理解人力资源发展,须了解这些基本的价值及其假设.HRD在理论和实务上的基本假定有下列数项:1.人的价值 基于生物的法则和法律的规范,每个人都有其权力和价值,而个人的价值也超越法律条文的叙述.对每个组织而言,每个成员对组织都有其贡献.2.人是资源 人是资源,而且是统合组织其他资源的关键枢纽.3.人的作用的多样性 在组织和管理中,个人远远不只是一种生产和资源因素.他们是由许多组织构成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们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他们是家庭,学校,政党等各种组织的成员.他们发挥不同的作用.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成员,他们又相互发生作用.4.人是多样的 人们不仅起的作用不同,而且他们本身也是各不相同.他们有不同的需要,态度,志向,不同的知识,技能和不同的潜能等等.这就是说人是复杂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或者其他单一类型的人.5.人是发展的人 人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物体,而是变化发展的实体.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干预措施改变自己.6.人是完整的人 如果我们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单独考虑不同的特征,如知识,态度,技能或个性品质,我们便无法认识人.对人的运用因由工作说明的专长加以运用,转为将其视为整体和完整的人(a whole man)加以运用.7.人的尊严的重要性 管理必须实现组织的目标,目标实现是重要的.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必须不能侵犯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指人必须受到尊重,而不论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8.人的潜能 绝大多数人能够运用更多的创造力,责任,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超过了他们现在所任工作的要求;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下,大多数人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9.领导职责 领导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法利用未开发的人力资源.他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其成员能够以人类本性进行活动,并提供充分发挥潜在能力的机会,使在其中工作的成员都能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10.学习需求 学习是每个物种生存的本能.学习本身是一项历程,其中包括了持续的刺激与反应,经由行动的转化,重组与整合,使我们可以反复地验证生活经验,并从经验中能不断地修正自身的行为,使其行为不仅能符合社会的期待,而且能适应社会的变迁.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动机.11.持续的学习需求 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的范围 HRD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其范围包括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行为科学,学习理论,教学科技,人际互动等都对HRD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人,工作,学习和组织间的交流和互动,都属于HRD的范围.三,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人力资源发展是80年代出现的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已经被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发展的新战略,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人力资源已成为发展的新宗教.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具体分析,导致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革命与知识社会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就知识增长的速度而言,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小孩到50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突出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科学和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科学发现与大规模地应用这种发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在逐渐缩短.人们把照相术原理付诸实践花了112年的时间,而太阳能电池从发现到生产只相隔两年.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将落伍,这条规律不仅仅适用于学者或科技人员,而是适用于一切部门的所有人员.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知识和技能的过时,大量的未知的知识,适应新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终身教育等. 2,信息社会:劳动与职业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也就是讲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而且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的不断变化的信息.据统计,在美国,属于信息性的职业在1950年只有15%;1980年已超过60%;而到2000年则有将近80%的职业属于信息性的.在农业社会,大多数人在田地里干体力活;在工业时代,他们照看机器;在信息时代,他们则处理信息与知识.这样,就不得不考虑每个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问题.据预测,从现在到2000年,75%的职业都是"新"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详细了解他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因此,那种传统的和狭隘的职业培训已变得过时,只有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才能适应动态社会的需要.3,人口的增长和变化人口的增长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总人口1950年为25亿,1980年为44亿,2000年将达到62亿.由此可见,全世界的学习需求到2000年将大大地增加.同时,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考虑到成人人口增加,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问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数量大,同时质量也堪忧.据联合国统计,当今全世界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文盲.据统计,在中国有亿文盲,半文盲,而且还未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在中国劳动力就业人口中,有60%左右的属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任务就十分艰巨.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教育制度不再具有那种应变性.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种训练,只有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训练的各种手段和媒介,才可能实现.4,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近年来,人们对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的.经济发展中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尤其是人力资源投资经费的紧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源于:·如何满足以几何速度扩张和变化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与财政拮据之间的矛盾.对人力资源开发预算的增加,将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国家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何种优先地位上.·失业与就业问题.失业将是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部门的持续发展—这常常伴随着从事工业劳动力的相应减少—并将继续下去.同时,经济发展对新的职业的需求将会扩大.据国际劳动组织(ILO)的统计,全世界工作人数在本世纪末将达到25亿.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如何与解决失业人口问题相联系,以为未来劳动力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如果说在工业社会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开发只是一种陪衬的话,那么在现代信息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就成为一种推动力或基础;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也为人力资源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问题,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回应.五,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认识的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展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这些趋向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基本趋势:1,人力资源投资观念的确立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又与一般的资本不同.它作为一种资本性资源,与一般的物资资本有基本的共同之处.资本的共同属性表现在:(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期,它能获取利益;(3) 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损耗或磨损.人力资源同样具有这三种属性.首先它是投资的产物.传统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同质资源.事实上,人力资源确实是社会和个人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源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投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能力获取的后天性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后天获取能力的过程,便是接受培训教育的过程,教育培训就是一种投资.可以讲,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一种投资(investment),而不是一种消费(expense).在当代世界,"投资于人力资源并使之优先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战略共识.在工业发达国家,培训费用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政府支出项目中增加最快的一项.许多国家尽管受到财政的压力,但仍试图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强度.在发达国家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世界平均水平为."投资于培训"已成为许多企业和公司的投资重点.当日产汽车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开始经营时,在工厂开工之前,它花了6300万美元培训约2000名工人,每个人培训多达3万美元.美国伦纳德公司每年用于每位员工的培训费用达1000美元.2,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在处于不断变化的新信息社会中,我们不能期望受到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了,现在没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终身受用.教育与培训第一次真正成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程,其目的和形式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需求.3,培训教育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的影响下,培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法制化与制度化的轨道.如美国,早在1938年6月24日,总统颁布了7916号行政命令,规定联邦文官委员会掌管联邦政府雇员训练事宜.1958年7月正式颁布《政府职员培训法》(The Government Training Act).该法令规定了训练的宗旨在于加强行政效率;该法适用于联邦一切公务人员.70年代末,美国又颁布了《成人教育法》,提出法案的目的在于"使所有的成年人都学到为社会服务所需的基本技能","以使他们成为更能受雇用,更有才能和负责任的公民".法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培训的制度化运作,形成了考试,培训,晋升的完整制度.法国公务员法规定,各官厅,各机关无论在任何场所,必须对所有合格的公务员确保其研修与依序编入上一级的便利.又规定三级的官员采取竞争考试,在考试后,很多公务员 特别地位法规定不能正式任命,必须通过一个实习阶段,根据实习成绩决定是否正式任命.实习可能在工作岗位上,也可以是在学校实习,即实习与培训结合,如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政府为适应训练需要,创立了专门的学校,这类学校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关,一方面又是公务员培训机关.1978年,法国通过法令规定了各企业应提供培训经费(工资总额的2%),而且确立了带薪培训休假制度,任何工人都有要求脱产培训的权利.日本公务员法规定,人事院及各部部长,对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改进与发展,应制定研修计划,此项效率改进计划,与考绩列入同一范围之内,目的在于培养初任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知识及适应性;维持并增进执行职务的能力;赋予晋升,监督的能力;培养行政官员.1956年建立行政研修制,1959年人事院设置公务员研修所,作为行政研修的常设机构.1979年日本政府颁布《职业训练法》,该法第一条规定,该法的"目的在于同雇用对策法相结合,共同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充实职业训练内容,普及和加强职业训练及技能鉴定,以谋求劳动者职业的稳定和地位的提高,并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学习性组织的建立传统上,人们更多地将组织视为一个工作场所,利润生产中心,或控制管理的场所.在技术,知识,环境日益变化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组织观的过时,而提倡学习性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 Magazine )认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以后,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性组织或知识创造的公司(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ies).学者丹尼尔.托宾(Daniel·R·Tobin)认为学习性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具有鼓励并提供学习与创新机会的文化;具有整体目的与目标.另一些学者认为学习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学习意愿强;强烈地效力与新知识传播;敏于学习组织环境外的新知识.学习性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组织与知识和技术变化的适应,换言之,学习性组织的观念强调知识,科学,技术对组织的重要性,并倡导组织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并倡导建立学习性组织,托宾认为学习性组织意味着:·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彼此相互学习;· 通过学习促进组织的变迁;· 强调学习的持续性; · 强调学习上一种投资而非消费.在现实中,学习性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当今,大学越来越更象是企业,而公司越来越象大学."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司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规划如此广泛与深入,实际上代表着全国公,私立学校,学院及大学以外的另一个体系.据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在题为《公司课程:学习的企业》报告中所讲的:"深深扎根于美国企业界并在全世界广为采用的替代教育体系已经成熟并在不断发展."报告中说,公司每年化于教育和培训的钱约为600亿美元,这一份额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大约有800万人在公司内学习,这一数字相当于在高一级学校注册入学的人数.该报告同样列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学习性组织:· 在美国,至少有18家公司和协会有权授予学位.· 许多公司都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兰德公司有权授予博士学位.· 施乐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拥有400所大学校园.· "教育巨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雇员教育方面一年花7亿美元.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的调查表明:大型公司基本上都配有专职教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创造了自己具有创新意义的培训模式:建立个人培训帐户,从工资总额中提取的资金用于培训,专款专用.这一切反映了知识时代组织发展的趋向.5,培训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在体制上,趋向于集中化的控制(政策和法律),散性的管理.如美国改变集中化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权力分散于个州和地方政府.1983年的"就业与培训合作法",进一步将培训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联邦政府只起协调,指导和资助作用.使之更趋于符合市场要求,适应多样化的培训要求.· 培训方式多元化.包括国家专门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委托培养,自修,职业指导,研究员制度,业余培训,现场培训,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企业与教育界的联合.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合作,供需双方协调.英国斯温登大学从1985年起开办"公开学习中心",向个人和公司开放,他们可以按小时为单位购买学习时间.学校日趋企业化,并试图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孵卵器."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建立起自己专门化的教育机构.6,培训的信息化与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 教育培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促使教育培训更具好的前景.差不多所有的国家,计算机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资源管理,政策分析,资料处理,模拟教学等发挥了作用.当然,信息技术运用于培训教育之中是否能取得成效还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具备用于开发必要的硬件以及更为重要的软件的开发及投资;拥有操作这些新技术的合格人员;教师,管理部门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保证存储信息的质量等等.对于新技术运用的前景,有人认为未来的培训教育将完全"非机构化",即学校和培训机构衰落,有人认为则不可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视听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日益在培训与教育中发挥作用.7,培训教育的国际化从本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国际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缩短."地球村"的预言(the global village prophecy)正在变为现实.人们再也不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现代化的交通与电讯技术,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不断促使人们认识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国际培训(international training)日益发展.国际培训或培训的国际化,反映了培训在下列方面的重要变化:· 在培训的内容上,强调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培训教育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了解自己,表现自己的差异,追求自己的文化,加强自己社会或群体的团结;同时要致力于克服闭关自守,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从而帮助将事实上的依赖变成有意识的团结.· 开展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债务转换工作.如联合国所讲的,由于教育与培训是一种长期投资,在调整计划中经常沦为牺牲品.因此将国际债务转换为人力资源的投资.· 在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中展开国际合作,在国家之间公正的分享知识,发展国际合作项目.· 将更多的发展援助款项用于人力资源投资.8,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和组织目的的强有力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培训的职能在公,私组织中日益专门化,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并以高超的培训知识获取了权威;实施培训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化的组织已经建立;发展了培训的职业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毕业论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作为其载体,决定了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将人力资源视为第一资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范文 一: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另一类是需要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 方法 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的优势可以用于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协同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耦合增效。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 总结 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协同运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与研究中,教师能否模拟实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当前教师对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性。为了深入地分析这一问题,本课题组于2014年1月—3月采用个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选取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3所高校的10名教师进行开放式个人深度访谈,然后选取湖南省高校的4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 落后();案例资源不足,案例库建设滞后();教师专业素养低,案例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投入缺乏();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制度僵化()等。另一类是案例教学法本身固有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案例讨论与集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性学习不足();忽略了对学生非认知品质与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性,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后一类问题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方法解决。

二、合作学习对案例教学法的耦合作用机制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动态地利用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的合作互助式的学习策略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将之与案例教学法协同运用,就能够与案例教学法产生耦合作用,发挥联动效应。第一,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让学生获得信任、认同、成就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意功能。第二,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扮演活动组织者的角色,不再直接干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他们只是通过对组织形式的干预和引导来保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充当活动的“管理者”“顾问”“参与者”,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第三,合作学习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学习目标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合作学习中的讲授是师生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四,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传统教学模式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合作学习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总之,合作学习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追求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这对于克服案例教学法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协同运用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总结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一)课前教学设计与准备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明确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教学的目标设定与基本原则、教学案例的准备与选择、合作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场地设施准备以及辅助工具准备等。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学业目标,还包括学生同他人互动交往的社会技能目标。其中学业目标又包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感目标两个方面。合作 学习方法 选择需要考虑不同学习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如,如果教学目标是以学业目标为主,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的方式学习大量新知识,可以采用小组调查法和拼图法;如果是复习巩固已学的旧知识,可以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或小组辅助教学法等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阅读案例、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做好讨论前的心理准备、拟定小组讨论与课堂交流时的发言提纲、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掌握一些必备的合作学习技能。

(二)课堂教学运用与管理

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案例课堂交流的组织实施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小组规模为2~6人较为合适,这样既能可以保证每个组员有充分的参与机会,能较好地承担个人责任,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小组的积极互动。当然,在具体确定小组规模时,还需要考虑到全班人数、教室空间、学习时间、可用学习资料的多少等实际情况。此外,教师还需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思维模式、学习风格等个体特征差异进行分组,其基本原则是增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异质性,提高小组之间的同质性。课堂交流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整个合作学习的高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监督与协调,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比如,有些成绩比较好或平时表现好的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喜欢独占发言权。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处理,比如给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并定期轮换;使用发言卡或发言棒,限制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和时间。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小组 报告 和总结发言,这时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小组报告结束后,其他小组必须提1~2个问题,由汇报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

(三)课后 教学总结 与评价

总结发言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适当扩展与延伸,并指导各个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学习书面报告,以便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业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要考查学生对社会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内容应包括知识、认知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中达到学习要求的程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等,以不断调整偏差,改进教学;而总结性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学生成绩,考查教材组织、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安排等的恰当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总体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以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值得尝试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新模式。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随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想办法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10.

[3]雷志柱.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市场经济得以长远发展下去的基础。从本质上讲,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由于行政单位自身具有特殊性,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优势。

关键词: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当前,很多单位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为了能改变这种状况,做好人才资源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其能确保人才资源最大化利用。

一、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我国行政单位的工作职责是管理政府,再加上历史这一因素的影响,这就增加了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因此没有合理管理人才。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行政单位无法很好地管理办公人员,且人才流通性较差,这就导致其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管理人才、调配人才。同时,很多行政单位并没有构建完整的人才选拔机制。在选拔人才时仍然选用接班的方式。这种家族式的人才选拔并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从而影响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些员工并没有接受过教育就从事行政等工作,这就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办事效率,又浪费了人力成本。另外,家族式的人才选拔方式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行政单位长远发展。

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费

行政单位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担负着管理的成本;担负着员工的养老 保险 。行政单位本属于非盈利机构,其自身的生存都是依赖于财政拨款。尽管我国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行政事业管理中,但却始终没有缓解经费紧张的局面。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所投入的经费比较少,这就导致无法顺利开展培训工作,最终影响到人员的综合素质。

3.缺乏明确的人才培训目标

现阶段,行政单位在培训员工时,并没有确定培训目标,再加上专业培训课程比较分散,从而影响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员工培训并没有与绩效考核挂钩,很多员工都不愿意去参加培训。

4.绩效考核机制存在不足

当前,行政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没有与员工日常表现挂钩,再加上缺乏完整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不高昂。与此同时,其并没有公开绩效考核的相关信息,这种不透明的绩效考核会让很多员工产生猜疑,从而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素质的高与低成为判断行政单位能否长远发展下去的标志。所以,在人力管理策略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将员工看作是推动行政单位健康发展的动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可以为行政单位改革、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现阶段,单位与单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此,单位要重视每位人才,坚持以人为中心,将每位员工的内在潜力都挖掘出来。

2.不断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在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考核员工绩效是一个关键性环节。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这不仅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热情激发出来,还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员工,而是要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单位要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奖金、个人发展等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管理好每位员工。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公开性,多与员工沟通,让员工在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3.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

行政单位发展不仅与系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还与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其向着健康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确定完整的培训方案,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培训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将培训效果作为依据,适当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4.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

行政单位中存在人才选拔不合理的问题,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在选拔人才时,要将“逢进必考”作为人才选拔的必经门槛,且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要监管这一考试,确保其能从中选择出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用人制度开始走向公开化、规范化,这就营造了公正、平等的选拔环境,从而可为单位选拔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三、结语

行政单位的发展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影响。如果其并未合理管理人力资源,就无法长远发展下去。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为此,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行政单位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滕竺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4(20):8-9.

[2]叶秀娟.政府单位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8):78-79.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4.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5.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本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己不再只是靠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等传统方法,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力资源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更新,从最初的薪资计算系统,经人事管理系统,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其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大,它通过集中式的数据库、自动处理信息、外协以及服务共享等功能,逐渐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能源”)是一家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目前拥有职工20余万人,分布在河南、新疆、上海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河南能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职工人数众多,流动频繁、分布地域广、结构复杂的严峻局面。因此,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引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已是必然的趋势。

为保障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河南能源在充分学习吸收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做法和保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高企业职工信息化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信息化不仅使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河南能源从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极其重视对领导干部及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聘请外部专家到集团各单位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巡回授课,组织相关人员到集团外信息化标杆单位参观学习,并将信息化管理列入企业文化的宣传核心内容,对集团所有员工进行宣传和推广,统一思想,更新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管理理念,从上到下营造出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学习和实践氛围。

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河南能源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把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集团发展计划。一方面制定下发一系列制度文件,从组织、人员、考核、培训、需求、时间、质量等方面完善项目管理内容,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建立了多层级人力资源信息化项目管理组织。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由集团“一把手”为组长,组织、人力资源、财务、发展规划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实施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抽调的人事、薪资、信息技术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包括需求调研、计划制定、方案修订、进度控制、数据分析(数据有效性检查)等专项内容。所属各级单位设立专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用户管理、信息完善、数据安全等日常维护工作。

三、构建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体系

为实现集团公司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集中管理,河南能源建立了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建设领导组,抽调专家骨干,划分为组织及职务体系、岗位体系、人员基本信息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系统信息审核五个专项小组,负责不同的规范工作,分不同板块行业开展信息规范工作,构建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体系。

一是制定了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标准》,涵盖组织机构、职务体系和岗位体系等信息,为集中管理和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二是制定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员基本信息填写规范及要求》,对256项人员信息的释义、填写内容、填写格式等都制定统一的标准;三是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和流程》,涵盖人事变动、人事合同、人员招聘、培训管理等内容,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了统一和优化。

四、简化数据报表,提升系统应用价值

统计报表则是对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的有效途径和工具。为简化报表的制作难度,河南能源对固定格式统计表、花名册统计表、制式统计表等常用报表,采取了“简化”+“固化”的方法,按照本单位内部经营决策、行政主管单位统计、集团公司管理需要等用途分类,将各单位征集的报表综合简化为212张常用报表,内置固化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报表工具中,改变了以往一事一表的混乱局面,避免了统计数据不准的现象发生。

五、培训和组建信息化建设队伍

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河南能源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培训讲师团,采用多渠道、分层次、有重点的培训方式,由过去以照本宣科为主的被动式授课改为以案例为主的互动式授课模式,加强了讲师与学员间的经验交流;并且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业务人员学习系统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升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培养出一支既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坚持建设以需求为导向

河南能源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用促建”,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人员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驱动主体。通过定期会议、通讯平台、联机文档等多种形式来加强业务专家和系统开发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共同协商解决信息化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保证信息系统在需求分析、程序开发、应用测试等建设阶段做到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的,避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使系统功能的适用性得到提高,降低了软件建设风险。

七、推动信息系统在企业中深入应用

为加速推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河南能源一方面规范项目考核制度。从人员信息、薪酬管理、合同管理、软件应用四个方面着手,涵盖数据完善、单据流转、操作技能等指标,制定并下发考核标准和细则;另一方面则加大奖惩力度。依据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节点对项目推广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验收,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推广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信息失真或导致推行工作滞后的责任人,将根据情节分别进行处罚或处分。

实践证明,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成功建设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信息化管理理念正确的认知和接受,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支持和资源保障,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是一个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也在不断的进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再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该企业就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各种不同的培训,员工考核制度也要相应的提高。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它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不断发展,以前比较老套的人力资源的想法和考核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所以,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大胆创新,不断改进使企业更上一层楼。

一、火电厂人力资源管理再设计的必要性

就目前火电厂的人力资源管理来看,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要根据火电厂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不利因素对火电厂资源管理进行再设计。那么,下面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落后

目前,火电厂实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比较老套的管理方式,即使根据以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改进,但是依然没有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比较落后主观,没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没有根据科学进步而进步。在火电厂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不在乎员工的权利,而是一味的强调在场职工要不断地听取企业的安排计划,也没有对在厂职工安排培训,对职工的培训不重视。对人员的管理比较乱,没有秩序。这样的企业并没有完整的管理办法来进行管理。火电厂并没有充分利用人事的资源,而是把重点全部放在了人力的管理上,从而企业没有办法进步。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各个岗位分配安排不合理

火电厂的工作岗位在不断地变化着,有复杂到简单,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要求。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工作的内容也在变化。虽然火电厂在不断地减少工作岗位,但是火电的工作内容并不多,工作岗位相对于工作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所以火电厂的工作岗位还是可以合并的,使工作岗位相应的减少。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再设计要根据火电厂的工作岗位的变化而设计,从而提高提高火电厂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火电厂对于岗位的理解不全面

火电厂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对于岗位理解不全面等一系列的问题。人力资源的管理仅限于员工的工作范围,对于员工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工作技能没有认识清楚,从而影响了员工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也影响到了火电厂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火电厂人力资源管理合理的再设计对于企业对于岗位的多少和人事管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火电厂的薪资不相符

目前公司的薪酬管理方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对员工的奖励办法比较偏激,并没有体现出薪酬对员工所起的积极作用。所以只有对火电厂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的再设计才能有效的提高薪酬管理制度,不但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火电厂人力资源管理再设计的原则

人力资源的管理包含的方面有很多很多,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想要全部掌握这些方面的内容,还要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进步上着手。根据火电厂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人力资源再设计原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再设计要着重于原则的设计。根据员工的特点和优势要采用适才适用原则、实绩原则、激励原则等。

(一)适才适用的原则

企业的人力资源对员工进行工作岗位的分配根据员工的才华和特长来进行。安排适合员工的工作岗位。还要安排员工上岗前的岗位培训,在培训中,发现员工的优点,为员工安排最为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能够更好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果在工作岗位中,员工感觉并不适合这个工作岗位 的问题,那么应该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重新考虑该职员具体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来对其进行调整。这样会更好的做到人的才华被彻底展示,也会更好的工作。

此外特别要注意,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会不断地提高和进步,再加上员工在岗期间的培训,员工的能力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也要随着工作能力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实绩原则

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来测评员工的工作能力就叫实绩原则。工作实绩反应了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好坏,还反映了员工的政治细想水平的高低,注重实绩原则,能够看出员工政治水平的高低,也能够反映出员工的品德才能是否同时具备。让员工的才能和品德同时发展。

当今,品德和才干是越来越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注重实绩原则,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思想高能力的员工,才能是火电厂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激励原则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比较老套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激励有着比较妥善的办法。要想员工更好的完成工作,那么就要更好的激励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政策可以对员工实行奖金奖励,这样就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内容。但是,激励政策也要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就要进行不同的激励政策。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热情。

三、 人力资源再设计的要点

人力资源再设计的要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那就是把工作岗位的分析、根据绩效来考核的制度和薪资管理制度。这三种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一)工作岗位的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中的计划是以工作岗位的分析为基本的,只有对火电厂的岗位认真研究分析,才能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根据所需要的工作岗位来建立相应的岗位制度,使岗位工作得到更好的完善。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找到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就会知道具体的工作岗位所要做的工作内容有哪些。也会知道哪些工作岗位是可以去掉的,哪些工作岗位是可以合在一起的。通过平衡各个工作岗位来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

(二)根据工作岗位的内容进行绩效考核测评

绩效考核的准则是根据每个工作岗位所做的工作和完成情况来考核的。所以绩效考核制度又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资,也就是薪酬。

(三)绩效测评是员工薪资的重要依据

员工的工资的多少事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怎样,特别是员工的奖金多少的问题,绩效考核是最重要的依据。所以,为了员工得到合理的回报,绩效测评就要保证公平合理。

总之,以上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火电厂很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再设计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再设计的必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适才适用原则、实绩原则和激励原则等方面,而且还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点进行阐述,即工作岗位分析、绩效考核还有薪酬制度这三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总之,想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就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再设计进行合理研究,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1. 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 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3. ***市(县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4. 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6.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7.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问题研究8. 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9. 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10.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11.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12. 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研究13.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研究15. ***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16.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研究17. 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18.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9. 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20. 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21.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22. 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23.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4. 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研究25.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26.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研究27.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发展研究28.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29.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30. 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问题研究31. 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32. 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33. 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34. 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培养研究35.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36.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37. 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38.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39. 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40.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41.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42. 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43.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44. 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45.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研究46. 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47. 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研究48. 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49.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50. 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研究51. 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52.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53. 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54. 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55.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56.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研究57. 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58. 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59. 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60. 技术创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61. 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62. 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研究63. 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研究64.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65.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66.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环境和模式选择研究67. 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研究68.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研究69. 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研究70. 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71. 企业销售人员流失的分析研究72.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研究73. 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研究74. 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研究75.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研究76.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研究77. 增强国企科技人员向心力问题的探讨研究78. 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研究79.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研究80. 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研究81. 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82.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员工的激励研究83. 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研究84. 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特征探析研究85. 人力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研究86. 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研究87.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本研究88. 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研究89. 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研究90. 关键绩效考核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91.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92.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93. 企业人才资源系统整体优化的途径研究94.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5. 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忠诚与组织忠诚问题研究96.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有效性研究97. 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98.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与对策建议99.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100.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101.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以……为例102.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103. 提高民营医院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104. 灰色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05. 贫困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研究106. 劳动分占制度的形成与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化解问题研究107. ***地区人口流动及城市化的现状研究108. 企业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09. 人力资本储蓄的人才经营模式研究110. 企业人才资源系统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研究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112. 投资银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核心和关键研究113. 高等教育领域内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保障分析114.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有效性研究115. 虚拟人力资源活动的独特性与价值研究116. 企业选取和培养知识产权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17. ***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矛盾及解决对策研究118. 铁路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19. 员工能力在绩效改进中的作用研究12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策略探讨121. 百货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122. 企业员工压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23. 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研究124. 员工能力绩效改进方案的探讨研究125.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126. 企业人才储备与大学生实践互动双赢研究127. 矿山企业劳动安全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2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9. 国家公务员招录歧视现象研究130. 企业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13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成本研究132. 基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人力资源建设的思考研究133. ***地区人力资本与地区协调发展研究134.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35. 对政府雇员制的思考研究136.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研究137. 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研究138. 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139. 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研究140. 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制度构建研究141.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绩效管理模式研究142. 某某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143.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绩效管理模式探讨研究144.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45.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146. 团队绩效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147. 基于素质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研究14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研究149.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研究150. 某企业绩效管理状况分析研究151. ***市高科技企业绩效管理状况分析研究152.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研究153. 目标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研究154. 国内外区域人才合作的经验与启示研究155. 某某省(地、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56. 某某企业岗位分析的实证研究157. 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模式研究158. 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提高途径的分析研究159.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16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分析161. 某某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162.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管理研究163.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64. 基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165. 某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研究166. 某某企业团队管理研究167. 知识型员工激励手段研究168. 组织内部劳动力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研究169. 企业劳动需求的多元化模式研究170.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方法研究171.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成因与对策研究172. 企业劳动需求的决策机制分析研究173. 失业率统计分析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74. 人工成本统计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与应用17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报酬结构的确定机制研究176.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研究177. 加入WTO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变化的现状和趋势研究178.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179.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180. 浅议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风险规避18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研究182. ***市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分析研究183.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84.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185.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研究186. 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87. 技能型薪酬体系设计研究188.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研究189. 我国企业经营者年薪酬的设计研究190. 对追讨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研究191. ***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192. 某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规划193. 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194.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195. 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196.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197. ***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研究198. 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研究199.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200. 对“民工潮”现象的思考研究你好 需要代写论文 百度一下591论文代写网

人力资源的开发的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各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人力资源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论文 范文 一: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选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在日渐增加,这就造成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各企业进行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人事管理”,这种浅薄的管理理念只是将企业员工当作是静态的,以至于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在这种古板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在人才方面的观点比较片面,企业只注重引进技术型人才而忽略了对综合型人才的重视,这种管理模式只会让 企业管理 者看到目前暂时的利益,并不适合企业的长久发展。总之,落后的管理理念是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的,它只会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滞后甚至停滞不前。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企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还不够,这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在管理时往往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虽然有的企业进行了很多种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导致这种管理只能约束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举止,却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也无法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与战略规划不匹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其战略规划是有关联的。但是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当前的一些企业仍然坚持独立的 企业战略 ,而将人力资源战略放置于一个辅佐的位置。

4.不充分的人才培训。

由于很多企业还没完全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种不重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稀少,很多企业会认为对这方面的人才的培训不仅费钱还费时间,而且也无法尽快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就完全舍弃了这一项,这种观念对企业的发展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妨碍。

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

1.从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选择。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活动的评价方式之一就是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其分析内容有很多,比如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将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总结 出来。另外,在选择管理模式前,要先分析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然后找出企业在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使其能够成为企业进行选择的凭据。

2.从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选择。

企业在选择时,要先深入了解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针对其影响再剖析原因,最后对比综合影响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关系,挑选出一个适合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来进行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在选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后要设立相关的部门单位,然后制定出相关的 规章制度 ,以此加强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每一个成功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是在有效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决策

1.明确思想观念。

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战略理念,由于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再延伸开来就人才的竞争。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先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发展全面、综合型的人才,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2.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言行的一种规范与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进行管束。当然,对于不同的管理时期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要做相应的改动,换句话说,在对企业的人才选拔以及鼓励人才等方面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并且还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建立匹配的管理与战略规划。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战略规划与管理相一致的重要性,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的相得益彰以及平衡发展。

4.加强对人才的 教育 与培训。

人力资源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素质方面的综合培训,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总之,能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明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企业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瑜.关于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63

[2]刘丽.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7):283-284

[3]吕惠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5(15):65-66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因此,通过利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 ,全面的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从而优化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结构,实现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此外,由于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满于现状,应不断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以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庞杂,涉及到的人员较多,管理起来难度较大。管理人员只有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才能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使事业单位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储备,从而能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员工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有利。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也主要针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1.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需求。事业单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必须要拥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能力的员工队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因此,只有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才能及时的发现人力资源存在着的问题,通过及时的解决,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是事业单位员工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业单位员工有着长远的 职业规划 ,同时对自己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需求,只有不断的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才能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员工职业需求、发展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 措施 ,能促进事业单位员工的良好发展,使员工能够获得归属感,提高员工的使命感,进而在自己谋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3.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员工的努力,其中事业单位的员工更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要想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则必须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以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二、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分析

1.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由于部分员工的学历较低、专业能力不足、工作 经验 较少、缺乏创新力及创造力等都会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甚至是造成人力资源危机,严重的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此外,很多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强化自身的学习,也没有积极的参加各项培训,导致自己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不利。

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由于很多的管理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增强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动力。反之,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没有对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创新,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

3.薪酬工资待遇。

员工在事业单位工作中,一方面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另外一方面对薪酬工资待遇有着较高的需求。如果员工付出的努力与实际的薪酬工资待遇不匹配,将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会造成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员工的薪酬工资待遇进行合理优化,坚持高能力者高工资、高待遇,将优秀的人才留住,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4.考核晋升机制。

事业单位的员工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职位上的晋升,而员工的晋升需要采用科学的考核机制进行评定,了解员工的努力以及在工作上的成绩。因此,事业单位的考核晋升机制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考核晋升机制完善、先进,能够为努力且为事业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如果考核晋升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很多人才被埋没,导致员工不满情绪的出现,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进行优化,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首先,应不断的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计划进行更新,尤其是对每个岗位人员数量、岗位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空缺数量、岗位变动情况等方面数据的更新,从而满足岗位的发展需求。其次,对于事业单位人才的发展来说,应该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根据事业单位人才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等按需设岗、择优聘任、公平竞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再次,应完善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以及维护计划,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给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实际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像,优秀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等等。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优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应时刻关注社会的动态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强化学习,了解目前社会中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并将其有效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次,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与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计算机技术以及多种智能化技术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并将其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显著的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3.优化薪酬工资待遇政策。

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制定薪酬工资待遇的政策,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员工需求的变化,薪酬工资待遇政策中的很多条款已经与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不符,同时也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薪酬工资待遇进行不断的优化,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首先,应对员工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员工对薪酬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员工的合理化意见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并且将其融入到事业单位薪酬工资待遇的政策中。其次,由于很多事业单位薪酬工资待遇政策中没有完善的绩效工资政策,无法将员工的创造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应合理的建立绩效工资政策,使员工的工资能够拉开差距,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其能为事业单位作出更多的贡献,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4.优化人力资源考核晋升机制。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机制的优化方面,主要应考虑到两点。第一,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具体应涉及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确保考核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认定,从而确保考核的公平。第二,确保考核的连续性。事业单位应结合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考核计划,定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使其能够成为一种有效运行的机制,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的有效性。在事业单位晋升机制的优化方面,首先,应为所有员工提供职位晋升的机会,无论是最基层的员工或是中层干部,都应一视同仁,对于高能力、高素质的基层员工应给予发展的机会。同样,针对于一些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的中层干部也可以将其调到基层历练。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将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出来,而员工要想获得职位的晋升,也会进行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中,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谋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审时度势,实现事业单位的飞跃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结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宋云霞.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J]. 财经 界(学术版),2015(1)

[2]王语轩.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

[3]王金辉.试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富时代,2015(S1)

[4]迟焕兵.如何做好乡镇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27)

[5]花秀丽,于海霞,邢淑萍,刘晓俊,邢淑萍,刘晓俊.浅析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

[6]张永桥,冷少华,李越峰,李峰,栾军,邱名友.浅谈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和技术。知识创新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人力资源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效能研究

一、前言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呈现出了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中人才的竞争是关键。面临这样的市场形势,作为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还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举措与实施,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效能的含义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要想使组织的效能能够有所提升,那么就必须要做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指的就是对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得组织的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组织服务,从而使得组织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部署和分配。同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升级。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需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能够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能力,也能够促进企业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2、组织效能含义

通常情况下,组织效能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关系网,这样企业内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就能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氛围,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的团队精神以及凝聚力。除此之外,组织效能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生产力,同时还能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一定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最后,企业的组织效能还能够促使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做的更好。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1、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使得企业内的人员配备能够进行的更加合理,同时还能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行。因此,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必须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顺利,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单独的部门,也需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所以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友爱,也能够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以及增强企业的团结力,从而就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在对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与各个部门相互团结,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3、有利于目标更好的实现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所以企业在决策的时候,不管执行任何的决策都应该以企业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还要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员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发挥其最大的职能和效应,从而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效能的途径

1、人力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相统一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组织效能,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要与其他的部门配合,并且在进行战略性管理时,要加入到其他的部门中,并且结合部门的实际只能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方法。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和统一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分配。除此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与每一个部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企业才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以及执行。

2、提升企业组织文化

企业的发展进度与企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对外和对内的形象和信誉,也决定着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企业在员工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好感和责任心,让员工们把企业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对待。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同时还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组织效能。

3、人性化员工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素质高低和工作态度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公司的硬性标准来进行员工的招聘,绝不让应聘的人浑水摸鱼。其次,对于招聘的员工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在对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这样就可以为员工提高发展空间,从而就能够发挥最大的潜力以及提升企业组织效能。

五、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率分配,所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用战略性的眼光看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的做出战略决策,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范文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当今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带动了企业集团的持续快速发展,就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一些企业面对激烈又残酷的市场竞争,选择把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利润获得最大化。但是,“事转企”企业从根本上完成企业改革的任务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进行研究和思考。

1“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分析

“事转企”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机遇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使得“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的环境更加有利于“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并且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和创新的机会,即:一是可以更为自主灵活地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实施,所需人才能够更快地吸引和安排到所需岗位;二是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建立和调整薪酬体系,建立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的激励和分配制度,提高对拔尖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三是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可以结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经济和政策需求提前进行部署,发挥内部教育培训系统对人力资本的快速增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对“事转企”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使得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事转企”对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的威胁

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虽然在一定方面有利于“事转企”企业的发展,但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了一系列比如劳动合同制实施背景下,人才流动的速度和可能性增加,高素质人才补充压力较大;企业进入新的业务和领域后,已有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受到巨大冲击;劳资纠纷、用工摩擦、劳动诉讼等问题有可能分散企业的管理精力,影响企业转型的可持续性等挑战,使得这些企业发展困难,因此,要积极地面对激烈又残酷的市场竞争,把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事转企”程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就目前来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在促进著企业的发展,于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部分事业单位积累的成熟、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做法可以直接在新环境中续用作为过渡;二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可以作为创新的突出“靶区”,改革和调整物件较为明显;三是事业单位专业职能和内部分工较为具体详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主攻方向相对清晰。

“事转企”程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

虽然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但是,“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还会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观念转变不易,梳理效率和经济为主的管理理念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为组织成员广泛接受;供养人员规模较大,转型发展包袱沉重,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内?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弊?诜至鞑灰淄菩校?母锪Χ冉夏寻盐眨?肮ざ游榭赡茏匪嫖锤母鐗钠渌?乱档ノ唬??⑽榷ㄎ侍獾龋?跋?ldquo;事转企”企业利益问题甚至企业的发展。

2就目前来看“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虽然在不断的完善,但是,我国的“事转企”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水平还是比较薄弱,企业的效率比较低下,并且,还有很多“事转企”企业集团不重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我国存在很多“事转企”企业集团都是属于在企业内部一人独裁,使得我国“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更加缓慢,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使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也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些内外部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这就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使得“事转企”企业发展困难,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问题。因此,这些“事转企”企业应该积极地面对“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利润获得最大化,来实现对“事转企”企业的发展。

3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对策思考

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讲求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要构建具有战略导向的人才选拔体系,以内部挖潜和外部市场招聘相结合,外部招聘应注重岗位对口,加快原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新进职工的融合来对“事转企”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拔,来实现“事转企”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做好已有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比如人力资源总监的选拔应注重专业性和全面性,不能仅为人力资源管理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应与企业各方面管理实践充分衔接,明确发展战略,把握整体需求。

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加强“事转企”企业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节奏下面对“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4总结

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的程序下,“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事转企”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逐渐的进行改革,但是,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的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事转企”企业应该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来选择正确的“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相关论文

随着我国各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人力资源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论文 范文 一: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选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在日渐增加,这就造成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各企业进行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人事管理”,这种浅薄的管理理念只是将企业员工当作是静态的,以至于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在这种古板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在人才方面的观点比较片面,企业只注重引进技术型人才而忽略了对综合型人才的重视,这种管理模式只会让 企业管理 者看到目前暂时的利益,并不适合企业的长久发展。总之,落后的管理理念是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的,它只会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滞后甚至停滞不前。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企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还不够,这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在管理时往往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虽然有的企业进行了很多种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导致这种管理只能约束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举止,却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也无法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与战略规划不匹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其战略规划是有关联的。但是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当前的一些企业仍然坚持独立的 企业战略 ,而将人力资源战略放置于一个辅佐的位置。

4.不充分的人才培训。

由于很多企业还没完全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种不重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稀少,很多企业会认为对这方面的人才的培训不仅费钱还费时间,而且也无法尽快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就完全舍弃了这一项,这种观念对企业的发展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妨碍。

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

1.从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选择。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活动的评价方式之一就是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其分析内容有很多,比如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将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总结 出来。另外,在选择管理模式前,要先分析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然后找出企业在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使其能够成为企业进行选择的凭据。

2.从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选择。

企业在选择时,要先深入了解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针对其影响再剖析原因,最后对比综合影响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关系,挑选出一个适合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来进行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在选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后要设立相关的部门单位,然后制定出相关的 规章制度 ,以此加强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每一个成功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是在有效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决策

1.明确思想观念。

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战略理念,由于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再延伸开来就人才的竞争。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先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发展全面、综合型的人才,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2.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言行的一种规范与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进行管束。当然,对于不同的管理时期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要做相应的改动,换句话说,在对企业的人才选拔以及鼓励人才等方面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并且还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建立匹配的管理与战略规划。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战略规划与管理相一致的重要性,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的相得益彰以及平衡发展。

4.加强对人才的 教育 与培训。

人力资源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素质方面的综合培训,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总之,能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明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企业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瑜.关于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63

[2]刘丽.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7):283-284

[3]吕惠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5(15):65-66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因此,通过利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 ,全面的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从而优化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结构,实现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此外,由于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满于现状,应不断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以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庞杂,涉及到的人员较多,管理起来难度较大。管理人员只有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才能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使事业单位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储备,从而能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员工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有利。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也主要针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1.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需求。事业单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必须要拥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能力的员工队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因此,只有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才能及时的发现人力资源存在着的问题,通过及时的解决,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是事业单位员工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业单位员工有着长远的 职业规划 ,同时对自己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需求,只有不断的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才能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员工职业需求、发展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 措施 ,能促进事业单位员工的良好发展,使员工能够获得归属感,提高员工的使命感,进而在自己谋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3.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员工的努力,其中事业单位的员工更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要想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则必须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以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二、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分析

1.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由于部分员工的学历较低、专业能力不足、工作 经验 较少、缺乏创新力及创造力等都会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甚至是造成人力资源危机,严重的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此外,很多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强化自身的学习,也没有积极的参加各项培训,导致自己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不利。

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由于很多的管理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增强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动力。反之,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没有对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创新,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

3.薪酬工资待遇。

员工在事业单位工作中,一方面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另外一方面对薪酬工资待遇有着较高的需求。如果员工付出的努力与实际的薪酬工资待遇不匹配,将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会造成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员工的薪酬工资待遇进行合理优化,坚持高能力者高工资、高待遇,将优秀的人才留住,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4.考核晋升机制。

事业单位的员工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职位上的晋升,而员工的晋升需要采用科学的考核机制进行评定,了解员工的努力以及在工作上的成绩。因此,事业单位的考核晋升机制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考核晋升机制完善、先进,能够为努力且为事业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如果考核晋升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很多人才被埋没,导致员工不满情绪的出现,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进行优化,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首先,应不断的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计划进行更新,尤其是对每个岗位人员数量、岗位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空缺数量、岗位变动情况等方面数据的更新,从而满足岗位的发展需求。其次,对于事业单位人才的发展来说,应该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根据事业单位人才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等按需设岗、择优聘任、公平竞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再次,应完善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以及维护计划,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给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实际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像,优秀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等等。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优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应时刻关注社会的动态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强化学习,了解目前社会中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并将其有效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次,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与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计算机技术以及多种智能化技术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并将其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显著的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3.优化薪酬工资待遇政策。

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制定薪酬工资待遇的政策,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员工需求的变化,薪酬工资待遇政策中的很多条款已经与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不符,同时也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薪酬工资待遇进行不断的优化,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首先,应对员工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员工对薪酬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员工的合理化意见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并且将其融入到事业单位薪酬工资待遇的政策中。其次,由于很多事业单位薪酬工资待遇政策中没有完善的绩效工资政策,无法将员工的创造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应合理的建立绩效工资政策,使员工的工资能够拉开差距,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其能为事业单位作出更多的贡献,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4.优化人力资源考核晋升机制。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机制的优化方面,主要应考虑到两点。第一,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具体应涉及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确保考核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认定,从而确保考核的公平。第二,确保考核的连续性。事业单位应结合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考核计划,定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使其能够成为一种有效运行的机制,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的有效性。在事业单位晋升机制的优化方面,首先,应为所有员工提供职位晋升的机会,无论是最基层的员工或是中层干部,都应一视同仁,对于高能力、高素质的基层员工应给予发展的机会。同样,针对于一些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的中层干部也可以将其调到基层历练。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将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出来,而员工要想获得职位的晋升,也会进行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中,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谋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审时度势,实现事业单位的飞跃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结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宋云霞.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J]. 财经 界(学术版),2015(1)

[2]王语轩.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

[3]王金辉.试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富时代,2015(S1)

[4]迟焕兵.如何做好乡镇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27)

[5]花秀丽,于海霞,邢淑萍,刘晓俊,邢淑萍,刘晓俊.浅析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

[6]张永桥,冷少华,李越峰,李峰,栾军,邱名友.浅谈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和技术。知识创新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人力资源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效能研究

一、前言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呈现出了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中人才的竞争是关键。面临这样的市场形势,作为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还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举措与实施,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效能的含义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要想使组织的效能能够有所提升,那么就必须要做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指的就是对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得组织的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组织服务,从而使得组织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部署和分配。同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升级。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需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能够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能力,也能够促进企业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2、组织效能含义

通常情况下,组织效能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关系网,这样企业内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就能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氛围,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的团队精神以及凝聚力。除此之外,组织效能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生产力,同时还能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一定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最后,企业的组织效能还能够促使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做的更好。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1、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使得企业内的人员配备能够进行的更加合理,同时还能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行。因此,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必须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顺利,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单独的部门,也需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所以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友爱,也能够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以及增强企业的团结力,从而就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在对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与各个部门相互团结,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3、有利于目标更好的实现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所以企业在决策的时候,不管执行任何的决策都应该以企业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还要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员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发挥其最大的职能和效应,从而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效能的途径

1、人力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相统一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组织效能,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要与其他的部门配合,并且在进行战略性管理时,要加入到其他的部门中,并且结合部门的实际只能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方法。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和统一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分配。除此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与每一个部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企业才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以及执行。

2、提升企业组织文化

企业的发展进度与企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对外和对内的形象和信誉,也决定着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企业在员工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好感和责任心,让员工们把企业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对待。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同时还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组织效能。

3、人性化员工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素质高低和工作态度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公司的硬性标准来进行员工的招聘,绝不让应聘的人浑水摸鱼。其次,对于招聘的员工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在对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这样就可以为员工提高发展空间,从而就能够发挥最大的潜力以及提升企业组织效能。

五、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率分配,所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用战略性的眼光看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的做出战略决策,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范文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当今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带动了企业集团的持续快速发展,就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一些企业面对激烈又残酷的市场竞争,选择把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利润获得最大化。但是,“事转企”企业从根本上完成企业改革的任务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进行研究和思考。

1“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分析

“事转企”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机遇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使得“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的环境更加有利于“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并且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和创新的机会,即:一是可以更为自主灵活地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实施,所需人才能够更快地吸引和安排到所需岗位;二是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建立和调整薪酬体系,建立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的激励和分配制度,提高对拔尖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三是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可以结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经济和政策需求提前进行部署,发挥内部教育培训系统对人力资本的快速增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对“事转企”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使得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事转企”对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的威胁

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虽然在一定方面有利于“事转企”企业的发展,但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了一系列比如劳动合同制实施背景下,人才流动的速度和可能性增加,高素质人才补充压力较大;企业进入新的业务和领域后,已有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受到巨大冲击;劳资纠纷、用工摩擦、劳动诉讼等问题有可能分散企业的管理精力,影响企业转型的可持续性等挑战,使得这些企业发展困难,因此,要积极地面对激烈又残酷的市场竞争,把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事转企”程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就目前来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在促进著企业的发展,于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部分事业单位积累的成熟、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做法可以直接在新环境中续用作为过渡;二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可以作为创新的突出“靶区”,改革和调整物件较为明显;三是事业单位专业职能和内部分工较为具体详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主攻方向相对清晰。

“事转企”程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

虽然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但是,“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还会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观念转变不易,梳理效率和经济为主的管理理念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为组织成员广泛接受;供养人员规模较大,转型发展包袱沉重,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内?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弊?诜至鞑灰淄菩校?母锪Χ冉夏寻盐眨?肮ざ游榭赡茏匪嫖锤母鐗钠渌?乱档ノ唬??⑽榷ㄎ侍獾龋?跋?ldquo;事转企”企业利益问题甚至企业的发展。

2就目前来看“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虽然在不断的完善,但是,我国的“事转企”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水平还是比较薄弱,企业的效率比较低下,并且,还有很多“事转企”企业集团不重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我国存在很多“事转企”企业集团都是属于在企业内部一人独裁,使得我国“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更加缓慢,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使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也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些内外部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这就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使得“事转企”企业发展困难,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问题。因此,这些“事转企”企业应该积极地面对“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利润获得最大化,来实现对“事转企”企业的发展。

3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对策思考

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讲求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要构建具有战略导向的人才选拔体系,以内部挖潜和外部市场招聘相结合,外部招聘应注重岗位对口,加快原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新进职工的融合来对“事转企”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拔,来实现“事转企”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做好已有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比如人力资源总监的选拔应注重专业性和全面性,不能仅为人力资源管理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应与企业各方面管理实践充分衔接,明确发展战略,把握整体需求。

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加强“事转企”企业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节奏下面对“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4总结

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的程序下,“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事转企”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逐渐的进行改革,但是,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的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事转企”企业应该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来选择正确的“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在日渐增加,这就造成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起著根本性的作用。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各企业进行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人事管理”,这种浅薄的管理理念只是将企业员工当作是静态的,以至于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在这种古板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在人才方面的观点比较片面,企业只注重引进技术型人才而忽略了对综合型人才的重视,这种管理模式只会让企业管理者看到目前暂时的利益,并不适合企业的长久发展。总之,落后的管理理念是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的,它只会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滞后甚至停滞不前。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企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还不够,这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在管理时往往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虽然有的企业进行了很多种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导致这种管理只能约束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举止,却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也无法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与战略规划不匹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其战略规划是有关联的。但是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当前的一些企业仍然坚持独立的企业战略,而将人力资源战略放置于一个辅佐的位置。

4.不充分的人才培训。

由于很多企业还没完全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种不重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稀少,很多企业会认为对这方面的人才的培训不仅费钱还费时间,而且也无法尽快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就完全舍弃了这一项,这种观念对企业的发展程序造成了很大的妨碍。

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

1.从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选择。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活动的评价方式之一就是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其分析内容有很多,比如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将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总结出来。另外,在选择管理模式前,要先分析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然后找出企业在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使其能够成为企业进行选择的凭据。

2.从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选择。

企业在选择时,要先深入了解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针对其影响再剖析原因,最后对比综合影响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关系,挑选出一个适合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来进行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在选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后要设立相关的部门单位,然后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加强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每一个成功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是在有效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决策

1.明确思想观念。

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战略理念,由于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再延伸开来就人才的竞争。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先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发展全面、综合型的人才,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2.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言行的一种规范与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进行管束。当然,对于不同的管理时期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要做相应的改动,换句话说,在对企业的人才选拔以及鼓励人才等方面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并且还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建立匹配的管理与战略规划。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战略规划与管理相一致的重要性,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的相得益彰以及平衡发展。

4.加强对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人力资源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素质方面的综合培训,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总之,能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明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企业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序。

参考文献

[1]刘瑜.关于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63

[2]刘丽.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7:283-284

[3]吕惠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资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515:65-66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企业人员进行的管理的行为。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控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增强个人或群体为社会做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看出这两者存在共同的特点和目标。因此,企业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使两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从而促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其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在同行业中占据竞争力,打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团队是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思想等,建立更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首先,应对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思想政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关乎着人事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运作环境,进而会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构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不容小觑。其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通过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员工的思想认知与道德素质,能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援。思想政治教育能强化学生的道德精神,培养其高度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能让员工具备高度的归属感,将企业的荣辱与自身的利益相挂钩,能更为忠诚的为企业服务。其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保证员工间和谐的关系。通常条件下,企业内部员工关系处理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其关乎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员工间互生芥蒂,不满心机与城府,相互陷害、嫉妒等现象很是严重,严重污染了企业的运营环境,内部团结受到抑制,企业发展处于相对散漫的状态,会制约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此项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关键,通过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规范员工的心理与态度,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竞争合作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渗透,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提高企业在同行业的发展水平。其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将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其中,其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能突破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体察员工、不关心员工、不对员工进行疏导等问题具有辅助与缓解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相对柔性的方式来应对人事管理问题,能深入到员工的内心深处,解决员工在思想与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进而提高人资管理水平。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措施

1.保证思政与人资的相互融合。

为了保证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建立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团队,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资相互融合,将人资作为思政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二者相互配合与融合,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既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也能规范员工的行为与思想,培养其正确的思维与端正的态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资源。

2.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物件是员工,其主要的服务物件是企业,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应先规范员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能让员工感受到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企业对自身的重视。应提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员工的基本生活状况与条件,以获取员工的忠诚度,留住人才。例如,及时为贫困员工申请相应的津贴名额,若发现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表现不好或精神恍惚,企业领导应及时关心与问候,尽量帮助员工化解生活或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会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模式。

现阶段,为了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应充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运用现代化的资讯科技来丰富思政教学。企业可建立电子心理辅导中心,通过微信、微博、论坛或QQ等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方便、更私密。此外,还可在企业网站开展员工匿名提问题的方式,将企业执行机制的相关意见利用网路匿名的方式提出来,利于企业的有效整顿。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思想和意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帮助员工化解诸多的困难,进而提升员工的忠诚度,也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可忽视,应提倡人性化理念,将思政列入到人资之中,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性。

参考文献

[1]高奕峥.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7:261,263

[2]王佳.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6:11-1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论文

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中国最丰富的是人力资源,最缺乏的也是人力资源,因为中国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尚未开发出来。以下是我整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论文,欢迎阅读。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本文以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为题进行研究,旨在系统而深入地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为推动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一、我国现实的农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国内对农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宏观的战略层面问题,而且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问题。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是:总量过大,素质不高;地区分布不平衡,人口构成不合理;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国农村平均每万人中的技术人员不足10 人,该类技术人员约占全国人口的 ,远低于美国的和日本的。随着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日益广泛和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差异逐渐演化为收入上的差异。而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乃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13 亿人口,9 亿多在农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差的问题已经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我国农村从长期以开发资源为主正在逐步转向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主。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来说,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不能转化成人力资本,长此下去,将会陷入贫困的陷阱。因此,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 从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看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我国农民占到人口的大约70%,讲人力资源开发绝大多数是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来随着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口降到占全国人口的30% 时,仍然有4~5 亿农民,这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力,也是巨大的购买力群体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在21 世纪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中国靠什么取胜? 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国民素质问题。如果对这些人力资源不进行投入开发,而是让其自然发展,那么,这些人力不仅不能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中发挥资源效用,相反,将会极大地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 消除贫困、创业发展, 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脱贫致富, 就业是第一步, 如果就业问题没解决,其它问题就无从谈起,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解决城乡群众的就业问题。如果说过去的就业问题主要局限于城镇,而忽略农村,那么在强调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今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应该成为各级**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

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赋予了教育和培训更丰富的内涵。正如“三农”问题具有它的复杂性、长期性一样,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常抓不懈。人力资源开发一靠教育,二靠培训,教育是指现行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预备人才,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蓝领,成人教育主要是抓好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关键,通过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

1. 大力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首先,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严格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通过引导使农民自觉地拥有基础教育的意识。其次,对农民进行终身的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重视在农村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加大科技下乡的力度与持久度,使农民掌握相关的职业技术知识及实用技能。

2.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还是应放在加强农村干部的素质教育上,没有一定的文化,就不能深入领会上级领导精神,不能将农民心声向上领导汇报,起不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不是人民的好干部。

3. 我国农村劳动力在数量上严重过剩,但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相对较低,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短期内很难见效。在当前的农村人力资源低水平下,发展对知识资本、经济资本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显然是较为困难的。相比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无疑是智力要求最小、吸收劳动力最快的一种产业,也是最适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特点的产业。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可以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劣势为优势,从而直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

4. 由于自身素质及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农民无法准确及时地获知劳动力供求及农业信息。因此,建立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网络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的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同时还应培育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总之,逐步建立完善遍及城镇、乡村的各级专为农民服务的信息网络,并加大投入的力度,以拉近中国与国外农村的距离。

一、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增强,铁路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由于铁路企业用人机制不灵活,加上在用人上工资水平较低,过多考虑裙带关系,铁路行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相对缺乏,表现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过少,低层次人员过多,高层次人员低用、人才浪费严重。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严重,尤其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成为人力资源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才流失主要因为没有实行优胜劣汰,人们缺乏危机感;企业中论资排辈,缺乏竞争,任人唯亲;分配不均。奖惩不明,干多干少一个样。

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培训体系落后,缺乏 科学 性。人力资源需要进行投资,不断培训,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铁路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一方面,部分效益好、有能力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企业,由于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舍得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有的企业只重视高层培训,忽视一般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经营效益差,无力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由于企业的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措施不完善,对员工培训缺乏系统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培训表现出应付性、随意性、临时性,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及制定全面、长期的培训计划。有的企业即便有培训计划,也多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装点门面,因其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而难以见效。另外,铁路企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单调。培训仅仅传授从事某项具体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技能,而缺乏广泛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训,缺乏沟通技巧、团队精神、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培训,而这些正是处于当今激烈竞争和急剧变化的世界中的企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培训形式中岗前培训较多,忽视了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脱产培训等。

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对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激励不足。铁路企业领导承担着很高的安全责任、经营责任,但收入却与付出不成比例,与一般员工收入的差距远低于市场经济 发达国家经理人员与一般员工收入的差距。激励机制不合理或者不完普。其次,对普通职工激励不足。普遍存在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资的涨幅赶不上CPI涨幅。近十年来,铁路企业已经从原有的垄断企业高收入的行列中被踢了出来,职工普遍对工资收入不满意,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激励措施单一,缺乏适应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方式。

没有形成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标准不明确。铁路的考核制度不规范,大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考核走过场。不认真。到了年底。开个会推选几名先进员工,有的是领导凭印象直接敲定。没有什么具体的依据。为了搞平衡,便出现了“先进轮流当”的现象,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没有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太笼统,可供衡量的定量的标准太少,考核主要凭主观印象和感觉,易受考证者的个人偏见和情绪的影响,无法得到客观的业绩考核结果。比如我们常用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进行工作绩效考评,就存在很多不足,不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需要。三是考核结果反馈不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并给出改正缺点和今后工作努力方向。四是各单位普遍重视干部的考核,对工人的考核不太重视。

二、铁路金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由于铁路属于国有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原因有:

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长期以来,铁路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高不能低”,无法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近几年铁路实行跨越式发展,进行重大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运行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普遍缺乏统一的、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大部份精力仍从事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仅限于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尚未彻底扭转人事部门消极管人的落后状态,不能按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作统一规划。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具备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对员工的招聘、计划、选择、绩效评估和激励方式、薪酬和福利体系的设计、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劳动关系的改善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原则、方法和技巧不甚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职能的发挥,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不到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的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观念落后。职能不完善。目前,铁路 企业 受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缺乏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的理念。表现为:首先,重物轻人的思想严重。片面把财、物作为重要资源,没有把人放在核心地位去发挥人力效用,使人这种最宝贵的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投资于人”的观念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企业对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通常把人作为一种成本来看待,很少把人作为一种资源、一种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有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一次投入,终身受用,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继续投资和培训。

铁路企业领导人管理水平不适应市场 经济 的要求。优秀的领导者能够给下属以有效的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赢得他们的自愿服从。领导者还能设计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各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统一,使之有节奏,高效率地工作。目前铁路企业缺乏一支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 现代 科学 知识,在企业内部也无法形成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分配不公,奖惩不明,淡化了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抑制了职工对企业的关爱和主动性,企业内部动力机制失灵。

三、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随着铁路的快速 发展 ,企业非常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确保人力资本增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加大资金投入,系统开发人力资源;

创造条件加强培训;

加强绩效考评;

强力打造执行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作为其载体,决定了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将人力资源视为第一资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范文 一: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另一类是需要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 方法 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的优势可以用于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协同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耦合增效。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 总结 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协同运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与研究中,教师能否模拟实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当前教师对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性。为了深入地分析这一问题,本课题组于2014年1月—3月采用个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选取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3所高校的10名教师进行开放式个人深度访谈,然后选取湖南省高校的4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 落后();案例资源不足,案例库建设滞后();教师专业素养低,案例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投入缺乏();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制度僵化()等。另一类是案例教学法本身固有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案例讨论与集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性学习不足();忽略了对学生非认知品质与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性,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后一类问题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方法解决。

二、合作学习对案例教学法的耦合作用机制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动态地利用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的合作互助式的学习策略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将之与案例教学法协同运用,就能够与案例教学法产生耦合作用,发挥联动效应。第一,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让学生获得信任、认同、成就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意功能。第二,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扮演活动组织者的角色,不再直接干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他们只是通过对组织形式的干预和引导来保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充当活动的“管理者”“顾问”“参与者”,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第三,合作学习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学习目标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合作学习中的讲授是师生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四,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传统教学模式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合作学习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总之,合作学习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追求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这对于克服案例教学法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协同运用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总结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一)课前教学设计与准备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明确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教学的目标设定与基本原则、教学案例的准备与选择、合作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场地设施准备以及辅助工具准备等。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学业目标,还包括学生同他人互动交往的社会技能目标。其中学业目标又包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感目标两个方面。合作 学习方法 选择需要考虑不同学习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如,如果教学目标是以学业目标为主,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的方式学习大量新知识,可以采用小组调查法和拼图法;如果是复习巩固已学的旧知识,可以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或小组辅助教学法等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阅读案例、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做好讨论前的心理准备、拟定小组讨论与课堂交流时的发言提纲、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掌握一些必备的合作学习技能。

(二)课堂教学运用与管理

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案例课堂交流的组织实施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小组规模为2~6人较为合适,这样既能可以保证每个组员有充分的参与机会,能较好地承担个人责任,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小组的积极互动。当然,在具体确定小组规模时,还需要考虑到全班人数、教室空间、学习时间、可用学习资料的多少等实际情况。此外,教师还需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思维模式、学习风格等个体特征差异进行分组,其基本原则是增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异质性,提高小组之间的同质性。课堂交流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整个合作学习的高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监督与协调,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比如,有些成绩比较好或平时表现好的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喜欢独占发言权。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处理,比如给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并定期轮换;使用发言卡或发言棒,限制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和时间。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小组 报告 和总结发言,这时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小组报告结束后,其他小组必须提1~2个问题,由汇报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

(三)课后 教学总结 与评价

总结发言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适当扩展与延伸,并指导各个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学习书面报告,以便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业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要考查学生对社会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内容应包括知识、认知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中达到学习要求的程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等,以不断调整偏差,改进教学;而总结性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学生成绩,考查教材组织、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安排等的恰当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总体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以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值得尝试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新模式。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随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想办法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10.

[3]雷志柱.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市场经济得以长远发展下去的基础。从本质上讲,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由于行政单位自身具有特殊性,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优势。

关键词: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当前,很多单位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为了能改变这种状况,做好人才资源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其能确保人才资源最大化利用。

一、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我国行政单位的工作职责是管理政府,再加上历史这一因素的影响,这就增加了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因此没有合理管理人才。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行政单位无法很好地管理办公人员,且人才流通性较差,这就导致其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管理人才、调配人才。同时,很多行政单位并没有构建完整的人才选拔机制。在选拔人才时仍然选用接班的方式。这种家族式的人才选拔并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从而影响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些员工并没有接受过教育就从事行政等工作,这就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办事效率,又浪费了人力成本。另外,家族式的人才选拔方式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行政单位长远发展。

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费

行政单位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担负着管理的成本;担负着员工的养老 保险 。行政单位本属于非盈利机构,其自身的生存都是依赖于财政拨款。尽管我国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行政事业管理中,但却始终没有缓解经费紧张的局面。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所投入的经费比较少,这就导致无法顺利开展培训工作,最终影响到人员的综合素质。

3.缺乏明确的人才培训目标

现阶段,行政单位在培训员工时,并没有确定培训目标,再加上专业培训课程比较分散,从而影响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员工培训并没有与绩效考核挂钩,很多员工都不愿意去参加培训。

4.绩效考核机制存在不足

当前,行政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没有与员工日常表现挂钩,再加上缺乏完整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不高昂。与此同时,其并没有公开绩效考核的相关信息,这种不透明的绩效考核会让很多员工产生猜疑,从而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素质的高与低成为判断行政单位能否长远发展下去的标志。所以,在人力管理策略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将员工看作是推动行政单位健康发展的动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可以为行政单位改革、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现阶段,单位与单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此,单位要重视每位人才,坚持以人为中心,将每位员工的内在潜力都挖掘出来。

2.不断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在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考核员工绩效是一个关键性环节。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这不仅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热情激发出来,还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员工,而是要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单位要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奖金、个人发展等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管理好每位员工。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公开性,多与员工沟通,让员工在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3.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

行政单位发展不仅与系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还与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其向着健康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确定完整的培训方案,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培训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将培训效果作为依据,适当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4.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

行政单位中存在人才选拔不合理的问题,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在选拔人才时,要将“逢进必考”作为人才选拔的必经门槛,且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要监管这一考试,确保其能从中选择出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用人制度开始走向公开化、规范化,这就营造了公正、平等的选拔环境,从而可为单位选拔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三、结语

行政单位的发展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影响。如果其并未合理管理人力资源,就无法长远发展下去。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为此,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行政单位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滕竺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4(20):8-9.

[2]叶秀娟.政府单位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8):78-79.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4.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5.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毕业论文
  • 人力资源的开发的研究论文
  •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相关论文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