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毕业论文康复

毕业论文康复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康复

当一个人患了终生疾患时,需长 期饮食调理与进行各种烦琐的治疗与 检查,这给工作、生活确实带来很多 不便和苦恼,尤其当患者知道糖尿病 将终生伴随自己时,心情很是沉重。 该病的不可根治性和各种严重并发症 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患者的心灵上 罩上一层阴影,产生恐惧情绪,随之 而四处求药、八方投医。这种求医心 切的心理,一则会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二则期望往往落空而陷入迷茫之中,极易产生消极心理。这样的患者常 不能主动配合医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常影响其康复,特别是40岁~50岁 的女性患者和60岁~70岁的逻辑性患者,情绪变化幅度大。这可能由于更年期精 神紧张或情绪波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糖水平升高,病情出现反复。此 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满不在乎,无所顾忌,我行我素;有的患者则表现为精 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治疗;大多数患者的情绪受血糖、尿糖指标所左 右,当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认为完全治愈了,便放松饮食治疗,甚至自己停 服降糖药物;当指标急骤上升、症状重现时,情绪又紧张恐惧。这种类型的患者 情绪波动很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世界学者所公认 的。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大量增 加。这些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胰岛 α-细胞分泌的胰镐血糖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 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因而引起病情反复,影响了 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举例如下: 例1:某女性患者,50岁。经临床治疗后,糖尿病症状已消失,血糖、尿糖化 验指标正常。但因一件小事和他人争吵,生气哭闹,于第二天感觉胸闷憋气,头 晕乏力,查空腹血糖高达毫摩尔/升(345毫克/分升)、尿糖(++++)。 例2:某老年男性,70岁。他认为,糖尿病好不了,也死不了,持满不在乎 的态度,吃喝无度。由于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而并发肾病(累及了肾小管), 出现了蛋白尿、下肢水肿。这时患者着急了,经耐心做思想工作,他明白糖尿病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自觉控制饮食。在以后的治疗中,能很好配合,血糖便 逐渐下降,症状亦改善明显。 可见,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消除不利于糖尿病治疗的因素,帮助患者树 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我不是你这个专业的。只能告诉你大家都用的方法,一般选题,老师都会给你一个范围,你把你感兴趣的题目都在网上搜索一篇看看,花不了你几个小时,但是你就能从别人的写法里面,看看别人的论文结构,你就知道哪些好写,哪些不好写。

毕业论文康复科

康复医学毕业论文很多题目的,但是别抄袭哦。之前我也是不懂,弄了好久没过,还是寝室哥们给的雅文网,很快就搞定了全方位移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研究基于3-UPU并联机构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社区康复程序的临床效果研究社会工作者介入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康复作用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镇痛及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研究康复花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问题研究上海工伤康复研究老年人手指康复产品设计研究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系统研究基于EON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研究与实现基于sEMG信号的外骨骼式机器人上肢康复系统研究康复景观设计研究初探长春市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人性化康复轮椅设计我国小型公共空间中康复性花园营造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的观察康复新液促进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宜宾市翠屏区东城街道残疾人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多功能助行机器人机构研究足下垂患者康复保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基于肌电模式的中国手语识别研究及康复应用探索优势视角下成年智障人士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济南市ZG康复中心为例

这些选题你看下,自己去参考参考下,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看得懂。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注意查收两篇。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康复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康复毕业论文选题

这些选题你看下,自己去参考参考下,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看得懂。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毕业论文很多题目的,但是别抄袭哦。之前我也是不懂,弄了好久没过,还是寝室哥们给的雅文网,很快就搞定了全方位移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研究基于3-UPU并联机构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社区康复程序的临床效果研究社会工作者介入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康复作用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镇痛及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研究康复花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问题研究上海工伤康复研究老年人手指康复产品设计研究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系统研究基于EON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研究与实现基于sEMG信号的外骨骼式机器人上肢康复系统研究康复景观设计研究初探长春市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人性化康复轮椅设计我国小型公共空间中康复性花园营造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的观察康复新液促进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宜宾市翠屏区东城街道残疾人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多功能助行机器人机构研究足下垂患者康复保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基于肌电模式的中国手语识别研究及康复应用探索优势视角下成年智障人士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济南市ZG康复中心为例

我不是你这个专业的。只能告诉你大家都用的方法,一般选题,老师都会给你一个范围,你把你感兴趣的题目都在网上搜索一篇看看,花不了你几个小时,但是你就能从别人的写法里面,看看别人的论文结构,你就知道哪些好写,哪些不好写。

康复器械毕业论文

本人是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的一名本科学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运动康复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专业要求高的学科,对于医学、康复和运动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要求较高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出理论知识过硬、操作能力强的康复治疗师。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和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对于康复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可以说,康复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运动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就业方向其实较广,就业前景乐观。

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会前往各地医院的康复科工作,作为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组建成康复团队,为脑卒中或肢体残疾病人进行功能恢复,这也是大多数毕业生比较青睐和向往的工作方向。

运动队也是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处。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运动员进行体能的评估和运动损伤的康复,起到为远动员竞争资本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一工作的挑战性较高,随行机会多,是一个成就感较高的工作。

除了投身一线,留校任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一方向对于学历要求较高,在取得研究生或博士学位后,可进入专科院校或高等综合性大学,继续相关研究并教授课程。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己在“百度网页”里面输入如何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等等,下载来自己改改,帮助扩散思维,我想没有人帮写吧!那么难

康复辅助器具和康复医疗器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比于康复辅助器具国际标准和我国医疗器械目录,大概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比例,康复辅助器具和医疗器械有交叉,主要集中在矫形器和一部分个人医疗辅助器具。例如:在我国医疗器械目录中将言语视听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训练器械、助行器械、固定矫形器械等约九十多个品种列为医用康复器械类医疗器械。这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但二者又有相当多的区别,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区别,主要是在使用阶段、使用原理、使用对象、使用场合、使用时段、使用目的、政策和价格、利润空间等八个方面有区别。我们从使用目的这个视角去看它的不同,以使用目的为例:康复辅助器具针对的是功能障碍者的功能障碍,应用各种措施,减少功能障碍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功能障碍者的较高潜能,提高生存质量,使他们适应周围的环境,或调整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使其能融入社会。

体育产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产业,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步伐缓慢.加快新世纪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开辟与占据群众体育市场,使之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当代中国体育肩负的时代责任,正是秉承这样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篇论文.该文采用文献检索法首先对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徐缓的原因所在,提出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其次,陈述了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依据和优势条件,说明发展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可行性.最后,对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思想进行了研究.-------------------------------------------------------------------体育产业结合全民健身发展初探周婷婷(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四川成都610074)体育产业就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部门的总称。是由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与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两部分构成的,不仅包括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咨询培训和体育经纪等服务性行业,而且也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食品及体育饮料的生产和经营。目前,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这些国家都依据本国特点,形成各有特色的体育产业。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发展步伐缓慢,加快新世纪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当代中国体育肩负的时代责任。1995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几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全民健身取得一定成效。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开辟群众体育消费市场,发展体育产业,使这项利国利民的计划既成为国民体质建设工程,又成为启动国民体育消费的系统工程。鉴于以上缘由,笔者提出了“体育产业结合全民健身发展”。通过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政府宏观规划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使体育产业尽快成为我国的新的经济的增长点。l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1.1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改革开放以后,确切地说,是在1992年的“中山会议”上才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产业,经过10多年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72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另外,每年各地举办的商业性竞赛和表演约有300~500次,营业额约8000万人民币,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2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是必要的我国体育产业在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经验也表明,要想体育产业成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就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如意大利的“足球产业”,法国和韩国的健身娱乐业,日本和德国的体育用品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总体来说还比较低,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开辟与占据群众体育市场,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是必要的。2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思路2.1破除福利型体育体制,树立体育产业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一直是一项福利事业和单纯的消费性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旧的体育体制受到了强烈冲击,过去形成的唯一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发展体育事业且无偿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格局已被打破,体育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树立体育产业意识,如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实行有偿服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群众的健身活动实行有偿指导等等。2.2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扩大健身群体目前,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24.6%,体育人口相对值较低。因此,体育传媒在全民健身开展中所起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应利用一种有煽动性的口号来动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同时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等宣传全民健身运动,出版全民健身杂志和书籍以及各种宣传品,让全社会的人尽早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2.3引导人们把余暇时间用于体育健身消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向机械化、电器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家务劳动自动化,社会生产的工作时间逐渐缩短,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但是,人们在余暇时间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浪费。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在每天的余暇时间里,无事可做的时间大约为48.77分钟,前苏联大约为9.3分钟,联帮德国大约为12.6分钟。据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表明,“缺乏余暇时间”是25"56岁人群未参加体育活动的首选原因,对56岁以上人群丽言:“缺乏余暇时间”也高居第2位。因此,要积极引导人们把余暇时间用于体育运动,参与健身消费,提高国民体质。2.4根据我国人民群众的实际消费水平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开发适应大众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中是一个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市场。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种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服务。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操、台球、健身器活动、体育舞蹈等为群众所喜爱,这些项目的消费价格处于中下档,绝大多数消费者能消费得起。但近几年,部分高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由于缺乏市场调查,增长过快,造成供给过剩。如一向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据统计,海南省已批准了16家,已建成的有六、七家,一个球场至少要占地1200亩,建一个高尔夫球场约需资金1.2~2亿元,除了购买昂贵的会员证外,在海南每打一场高尔夫球至少要花费千元以下。这与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极不相称。因此,应当根据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消费水平,对于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应重点放在大众经济能力能接受的中低档项目上,如健身健美、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适度发展高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保龄球等。732.5开发“经济实用”型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体育用品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与保证。近年来,随着参加体育锻炼、体闲活动的人数口益增多,对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运动器械、服装、鞋帽等体育用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月平均生活消费中,用于体育用品的消费支出为2.78%水平,如北京市民每月用于体育消费29.53元,西安市民每月为15.76元,无锡市民每月为17.19元,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观念趋势于“经济实用”型,对高档次体育用品的追求并不强烈。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整体消费水平,以及我国广大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民俗等冈素决定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开发体育用品市场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消费者的现有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在体育用品的品种、价格、档次上进行合理的搭配,以满足广大体育用品消费者的需求。2.6加强现有场馆利用率建设新场馆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我国的体育场馆主要由体委系统的体育场馆、学校系统的体育场馆、企业系统的体育场馆和民营体育场馆4部分组成。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及体育产业化发展,人们健康观念发生了变化,健康意识增强了,“花钱买健康”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但体育场馆不足,布局不合理,用地狭小,环境质量较差,设施陈旧,设备不配套,与体育场馆相关的交通矛盾等等问题都制约着人们的体育健身消费。2001年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对“末参加体育活动的城乡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体育设旖”选频率为23.03%,位居第二。因此,对于未开放的场馆要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尽量改善配套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2.7开发体育培训市场体育培训市场是体育主体市场的一部分。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人心,人们参加健身热情高涨,希望通过参加运动技术培训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的人越来越多。据调查,希望参加体育锻炼而得到培训指导的人越来越多。据调查,希望参加体育锻炼而得到培训指导的人口比率为35.18%。而实际上体育锻炼有人指导的仅占28.3%,无人指导的高达71.27%。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列出了14种原因供“未参加体育活动者”选择,经统计“不懂得锻炼方法”在排序中列第7位。因此,应对群众的健身运动加强指导,尤其在各健身娱乐场所、。钵育场馆应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提高群众体育锻炼的层次,从而吸引更多的自发锻炼者参与健身消费。参考文献:【1】詹建国.我国城市居民现阶段体育用品消费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0(4):6"--9.【2】李朝晖.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合理化问题初探【J】戚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23-~26.【3】付刚.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0,-一53.【4】董金国.论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与科学,2001,22(2):36.37.[5】许红峰.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1999(5):2~13.【6】张岩.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1):14"-17.【7】7田克敉.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308--一310.----------------------------------------------------------------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联动发展探析陈宏(安徽财贸学院体育教学部,安徽蚌埠233041)摘要运用经济学有关理论,对城市社区中日益增长的体育发展势头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高速经济发展给社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从居民精神需求、体育消费、大众健身的实际出发,以及由扩大的社区体育市场结构变化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发展空间,进一步阐明了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目标的实施与体育产业间联动发展关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关键词社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消费;联动发展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1300(2003)03一0089—03Research伽the Joint Develo硼眦nt of Sp0Ins In山峪tryand Comm岫ity Body—Building for All People in ChinaCHEN Hong(The PhySical Training Dept,Anhui Institute of Finallce and Trade,Bengbu 233041,C}lina)Abstract:With full economic the。r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mentmn of the increaSing cCmmunity physical train—ing in urban areas and pOints out the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unity physicaI training induStryprOvided by the fast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From spiritual dernand of citizens,the c011S岫ption Of phySicaltraining,the pOpular phySicaltraining and the gOOd chances for the develOpm肌t of spOrts industry brought abOut bythe enlarged sports market,th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necessities of joint deVelopment of sportsindustry and the body—building for aU pe。ple in urban o。nⅡnunities.Key words:bOdy—building for all pe。ple,phySical training industry,cOnsurnption Of phySicaltraining,joint develop—ment. 、在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社会大众”作为全民健身的参与主体,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体现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使社区全民健身不再是一般的物质消费,它主要是一种服务性消费,也是精神消费。体育产业属于提供服务消费的第三产业,健身场馆的提供、健身活动的组织、居民服务业、健身方法的咨询等等相关产业都属于体育产业的服务范畴。因此,社区全民健身的开展和体育产业之间必然存在着联动发展的依存关系。1 实施社区全民健身的社会效果与体育产业的关系1.1 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化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居民本收稿日期:2003—03一04作者简介:陈宏(1959一),男,安徽蚌埠市人,安徽财贸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89 ·万方数据第22卷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第3期身,而社区的全民健身终极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减少疾病,强健精神,延长寿命。自1995年实施全民健计划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群众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加深,活动热情空前高涨,体育人口逐渐增多。据报道,北京、上海、广州等9座城市192个社区中,每天参加锻炼的总人数约为23万人,全年锻炼的达到8 395万人次,人们的健身、健康意识得到加强的达到80%。从我国的国情分析,全民健身的市场广泛,涉及12亿人口,潜力很大。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正确引导下,全民参与体育活动人口逐年增加,各类体育市场逐步形成,使体育消费获得很大空间,体育产业,从政府经营为主到社会经营为主,国家、集体、个人积极投资体育,形成了新的格局,过去长期压抑的生产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1.2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变化拉动了市场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健康消费,本身亦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必然有获利的可能,这种利益的实现就是全民健身的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紧缩消费向适度消费过渡阶段,而在适度消费阶段,用于精神消费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由于全民健身本身就包括德、智、体的全面健康和发展,因而全民健身不仅能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且在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方面也有独特作用。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讲,体育锻炼、健身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因为它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增长人们的劳动能力,延长人的寿命和工作时间,从而增加人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人们的锻炼健身活动,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的,它有利于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另外可以弥补眼前进行体育消费时的支出及时间占用的机会成本。因此,全民健身会成为新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投资和消费趋势,并且为体育产业的发展积累大量的购买力。1.3 GDP的持续增长给大众化体育消费带来的机遇据中国社科院对“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总量的预测,从1999~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7.8%,城镇可支配收入将保持在年均增长5.32%,随着GDP和居民收入总量的不断增加,·90·我国潜在的国内体育消费需求巨大,对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将是巨大的。经济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个人参与社区体育的程度,以及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体育消费是现代社会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是居民消耗一定的消费资料和劳动以满足体育需求的过程。从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大众化体育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美国是体育发达的高消费国家,1993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7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之一。1.4 体育产业的发展使社区体育组织成为一个重要的本体行业根据我国目前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培育和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形式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社区体育协会和社区俱乐部构成了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最好由俱乐部和社区来组织。这无疑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民健身运动不同于一般的个体锻炼,它的本质是一种有计划的健康消费活动,社区体育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在此框架内人们自然地集中和有序地按照计划进行健康消费,以社区组织形式来推动、管理和指导社区体育的开展。健身俱乐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本体行业,将健身设备和健身指导与大众化的体育消费相结合,尽管它的普及和消费程度还不能完全大众化,但国家、地方的加大设施投入建设将为有组织的开展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社区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联动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2.1 社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相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必须纳入市场运行发展的轨道。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关注运动,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消费,以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及抗病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体制逐渐转变为由劳动力市场的用工主体和就业主体双方选择决定。就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除有先进的设备之外,更要有高质量、训练有素的劳动者。目前企业都十分注重招聘万方数据第22卷陈宏: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联动发展探析第3期职工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就包括他们的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和抗病能力。因此,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的好坏对职工再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制度的改革,使更多的人投身于体育消费,投身于全民健身,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及抗病能力。2.2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也奠定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体育产业化的基本含义是最大限度地使体育事业按产业方式运作,充分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扩展体育事业的空间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行政方式办体育向产业方式办体育的转变,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经营。体育产业化的目的就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组织体育事业的发展模式,各个协会、体育场馆、体育运动项目是构架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主体,而社区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社会化的基础,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要紧密结合、联动发展,以社会化促进产业化,以产业化带动社会化,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就是通过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要求。3结论与建议3.1 体育消费的大众化和社会化是联动发展的桥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走上了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体育产业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体育产业产值也逐年增长。在居民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联动关系中,体育消费的大众化和社会化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市场机制本身的调节作用才能达到平衡。只有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才能越来越强烈,体育消费支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才会逐步增加,这已成为体育市场发展的基础。反之,则达不到应有的消费水平,影响体育产业的稳步发展。只有以居民的体育消费为开发体育市场的立足点,我国的体育产业才得以健康与持续的发展。3.2 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作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同时也是体育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化的基础。但是,我国的体育市场机制正处于改革的过渡阶段,大众体育的发展尚不尽人意。据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共有60万个,总面积为6亿多平方米,人均0.65m2,公共体育设施只有4万多个,仅占2.8%,仅凭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还不能完全实现社区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联动发展。由于基础性、普及性的大众体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和特征,不能完全依靠个人来提供,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这一任务。因此,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作用也是必不可少。3.3 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培育体育市场消费主体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是实现社区全民健身计划、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还不很合理。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统计表明,尽管家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已排在整个社会生活消费支出的第二位,但含有体育消费内容的文娱服务消费人均只有103元,仅占总生活消费支出的2.38%,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其消费的主体是中、青年人居多,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的1.35倍。因此,我认为:(1)大力扶持能走向市场的体育项目,稳步发展对场地和经费投入要求不高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积极促进体育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多种经济成份在体育市场中的并存,形成全社会共建我国体育市场新局面。(3)强化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改变把体育作为纯福利性事业的观念,建立“花钱买健康”的新观念,真正使城市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与体育产业实现联动发展。参考文献[1]张发强,等.体育经济[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2]丁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代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3,(3)[3]黄卓,等.城镇居民全民健身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4)[4]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5]刘可夫,王敏敏,扬年松.[M].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论文 不全在找我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康复
  • 毕业论文康复科
  • 康复毕业论文范文
  • 康复毕业论文选题
  • 康复器械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