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德国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德国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德国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一般三个月内。德国硕士一般读2年需要修120个学分,而学历认正也不只是考察最终学位的真实有效性,还需要考察学习方式、授课地点、授课时限、在就读院校所在国的居留时间和签证类型等等,只要满足条件就是可以的。德国读研究生论文答辩没有过的话是可以向学校申请二次答辩的。答辩过了之后会拿到学位证书。如果已经退学了那么学校是不会给学生任何的学位的。

你好!如果你确定想重修一遍的话,你应该可以去问问你们学校的政策,一般是可以再次就读的,应该是有两次学习的机会,第二次没过就没办法了。

德国硕士毕业论文1分是满分。德国5分制的,德国4分及格,5分不及格,1分是最好,相当于满分。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

德国研究生论文字数

德国硕士论文知多少德国留学那点事2016-10-07 14:20关注硕士论文可以体现你通过科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如果正确进行时间管理,你就能顺利完成硕士论文。硕士论文写硕士论文既是学习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硕士最后阶段必须要做的。只有通过硕士论文你才能证明自己能够在给定时间内解答一个特定的问题,并能用科学的方法书写出来。和本科论文相比,硕士论文的要求当然更高。虽然你也能够通过搜索事实数据并将其在你的论文中呈现,但论文的核心部分必须是你自己对问题的解答或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某一个领域,而且这个研究过程必须是独立自主完成的。主题没有主题就没有硕士论文!话虽如此但很多学生仍然不知如何选题。原则上来说,你应该尽早开始选题,最晚也得在交论文前的一个学期开始准备考虑论文写什么主题。我们给你以下选题建议:✦ 你对所学的什么内容特别感兴趣?从你感兴趣的内容中是否能生成一个论文题目?✦ 你感兴趣的这个主题是否已经被他人研究过?是否有足够的相关文献?✦ 你的主题能不能有所贡献?新在哪里?如果你自己提不出问题,那么你可以求助于你的老师,让他帮你寻找选题。最理想的状态是,你所求助的老师正好是你的论文导师,这样你的导师可以给予支持,帮你解答问题或提供想法。合适的导师可能是你系里的教授们。此外你还要注意看你的导师是否就你的主题有相关的研究重点,这样他才能专业地指导、评论你的论文。报名在德国,你必须报名才能写硕士论文。在完成了所有系内规定的学科模块后,你就积攒了相应的学分和绩点。在Prüfungsamt(考试管理处)报名时,你也要给出你的论文主题,第一次和第二次改动时需要确认你论文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要求导师签名通过,报名之后不得修改论文的主题。时间管理当你开始硕士论文的时候,你必须为每一个写作步骤制定时间计划,这样你才能在最后阶段稳步前行。为你的论文写作设置一个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这样可以为之后的修改和犹豫不决赢得宝贵的缓冲期。体例要求德国高校对论文的体例要求不尽相同,每一个系和每一个系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硕士论文需要书写60-100页,从报名到交稿一般有4-6个月的时间。体例包括:✦ 使用脚注✦ 统一引用规则✦ 正确进行文献参考✦ 页码标注统一、完整✦ 精确、清晰的文风✦ 使用专业术语搜索文献好的论文需要文献搜索作为基础。写作开始之前,详细的文献搜索一定是必要的。当然,你应该在本科阶段就学会了选择性阅读和搜索文献的基本要领,所以如果你为硕士论文寻找相关文献、杂志等就不是太困难了。提纲和结构——论文的红线论文必须有逻辑,条理清晰。因此你在完成论文前应该设计结构并和导师讨论。论文的结构要吻合主题,以逻辑顺序反映每一个章节。书写毕业论文前期工作做好,你就可以开始写论文啦!除了常规必须遵循的体例以外(比如字号和统一的引用方法),你的论文结构一定要清晰。一般来说,论文必须很精确,使用术语和复杂句。如果论文中含有批判别人观点的话语,你必须给出理由。论文写作时既不要让自己迷失在细节里,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冗长描述。此外,表格、图表都能使理解变得更容易。书写期间也要不断备份论文,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论文结构系别、专业和高校不同,给出的论文规定也不同。你在校园网络或系里能找到论文结构的红线,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Deckblatt封面✦ Inhaltsverzeichnis 目录✦ Einleitung 引言✦ Hauptteil 主体部分✦ Schlussteil 结束部分✦ Literaturverzeichnis 参考文献✦ Anhang 附录✦ Erklärung 声明引言引言里描述论文主体。你应该在这个部分描述你的主题和研究的相关性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在论文中使用的方法也应放在这个部分。主体部分这个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按照你的结构和引言里描述的方法来一步步书写吧!使用脚注来记录你的文献来源。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总结主体部分说到的点并写出你的研究结果。此外你还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还应该继续研究哪些有趣的方面?✦ 以后的研究应该是怎样的?✦ 其它论文是否呈现了和本论文可比较的地方?上交论文及评分一旦你完成了终稿,修改结束并把论文印在了高质量的纸张上,你就可以上交给Prüfungsamt。按照要求,你一般需要上交2-3份论文。之后,你的导师有4-6周时间来阅读和评价你的论文。平行评阅论文的还有其他教师。论文最终获得两个分数并计算出平均分。如果两个分数差距较大,那么校方会派出第三名老师参与评阅。评阅论文一般包括这几点:✦ 你是否使用并标注了所有重要的来源?✦ 是否遵循体例?✦ 是否回答了论文提出的问题,理由是否充分?✦ 你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一步步推论出来?✦ 论文结构是否清楚?如果真正做到了这几点,你的论文分数就不会差。莱茵春天德国留学那些事长按关注

问题一:知网硕士论文检测可以检测到字数吗? 可以的,上面会显示有多少字,或是多少字符 知网检测,就是用一定的算法将你的论文和知网数据库中已收录的论文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你论文中哪些部分涉嫌抄袭。目前的对比库有: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互联网资源 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英国Taylor&Francis期刊数据库等) 港澳台学术文献库 优先出版文献库 互联网文档资源 关于学校查重率、相似率、抄袭率: 各个学校不一样,全文重复率在30%一下(而有的学校,本科是20%)。每章重复率应该没有要求,这个每个学校会出细则的,并且学校也出给出他们查重复率的地方――基本都是中国知网。具体打电话问老师,每界每个学校要求都不一样 相关查重系统名词的具体作用: 查重率的具体概念就是抄袭率,引用率,要用专业软件来测试你的文章与别人论文的相似度,杜绝抄袭。基本就这意思。 一个是自写率就是自己写的 一个是复写率就是你抄袭的 还有一个引用率就是那些被画上引用符号的是合理的引用别人的资料 关于知网相关抽查规定: 有规定的,可以进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后通过就可以答辩,如果第二次不通过就算结业,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这个是在抄袭30%的基础上的。 如果抄袭50%以上的话,直接结业 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1.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间的,需经本人修改。修改后经过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参加学院答辩。再次检测后仍不合格的,按结业处理。须在3 个月后提交改写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2.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超过50%的,直接按结业处理。须在4 个月后提交改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 修改重复率或抄袭率论文的经验: 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我们学校规定是CNKI检测重复率不能超过30%.两种数据库检测重复率会有结果上的误差,一般CNKI会更严格一点,先在用万方检测一下,然后对照重复段落,句子反复修改一下,最后用CNKI检测一下,就放心了。 现在是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要利用一些文献资料,这样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应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规范,避免抄袭。这在现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但是我们许多同学缺乏严格的训练,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抄袭,什么情况下是引用别人的文章。在这里我想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简单的讨论。这仅仅只能算是个抛砖引玉而已,目的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什么是抄袭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了别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就是抄袭。“照抄别人的字句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表示是别人的话,都构成抄袭。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论文作者手册》对剽窃(或抄袭)的定义是:‘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这包括逐字复述、复制他人的写作,或使用不属于你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给出恰当的引用。’可见,对论文而言,剽窃有两种:一种是剽窃观点,用了他人的观点而不注明,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剽窃文字,照抄别人的文字表述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表述。......>> 问题二:毕业论文字数统计是从正文开始吗 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 六、执笔写作 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 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问题三:毕业论文写作字数算参考文献吗 恩,是的,正规的论文计算的字符数是包含所有脚注和尾注并计算空格的。 问题四:本科毕业论文的结论和展望算字数吗 以我写论文的经验,首先你要确定你论文的中心是什么,就是你主要要论什么。在定题了以后,要列一个论文的大纲,整个论文大概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要写什么。实在不会写,也没有关系师哥帮你写。 问题五:毕业论文里的公式算不算字数? 不计算字数的 问题六:论文中公式编辑器里面的数字算字数吗 当然算字数了 问题七:毕业论文正文的字数大约是多少? 要看是哪种类型的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字数:文科的,5000-12000字,工科的里面有些图表,字数不一定这么多,但是页数一般是25页左右 硕士论文,文科的,字数是3-4万字,页数在35页左右,工科的数不要求,页数一般是50多页 博士论文,文科的,字数是10-15万字,工科的,页数一般是100多页 优尔设计论文网,高校在读博士论文辅导团队 问题八:大学毕业论文字数怎么算? 我们学校要求是8000字左右。大学本科一般不超过10000字。毕业论文最好是选题要小,写的小而精,不然选题太大了几本书都写不完,写出来的东西会很粗糙。我们的查重率是30%以下,同样在烦恼啊,我毕业论学初稿才写了一点儿又想改题目了。 问题九:论文限制字数是字符数还是实际字数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DD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DD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DD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2022年各国sci数量受各国科学水平及研究经费投入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数量无法预测,但可以参考近几年的发表情况来推断。以美国为例,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美国共发表SCI论文约200,000篇,2019年发表SCI论文约220,000篇,2020年发表SCI论文约240,000篇。可以看出,近几年美国SCI论文发表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美国SCI论文发表量可能会达到300,000篇左右,较2018年增长了50%!以(MISSING)上。同样,中国也是一个重要的SCI发表国家,2018年中国SCI论文发表量达到77,000篇,2019年中国SCI论文发表量达到85,000篇,2020年中国SCI论文发表量达到100,000篇,可以看出,中国也是近几年SCI论文发表量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2年中国SCI论文发表量可能会达到120,000篇左右,较2018年增长50%!以(MISSING)上。此外,欧洲国家也是SCI论文发表量较大的国家,2018年欧洲共发表SCI论文约170,000篇,2019年发表SCI论文约190,000篇,2020年发表SCI论文约210,000篇。可以看出,近几年欧洲SCI论文发表量也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2年欧洲SCI论文发表量可能会达到250,000篇左右,较2018年增长46%!以(MISSING)上。因此,2022年各国SCI论文发表量很可能会取得较大的提升,但具体数量仍有待于时间推移来验证。

德国高校对论文的体例要求不尽相同,每一个系和每一个系的要求也不同。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一般来说,硕士论文需要书写60-100页,从报名到交稿一般有4-6个月的时间。

大学生道德实验研究论文

大学生历来都是时代进步的先锋者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肩负著历史的重任,人民的重托。社会道德风尚的现状会影响的大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心理。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桂林市八所高校在校本专科生进行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总体道德素质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政治观取向功利化、社会公德认知功利化、个人道德认知庸俗化、道德和行为不一致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功利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题人群之一,其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不断扩大,而生活、学习、发展、就业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并提出了相关要求。本次调查研究期望描绘出一幅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全景图,让更多大学生能因此了解自身情况,让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现状,为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供建议,同时也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为自行设计的《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物件为桂林市八所高校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漓江学院2008、2009级在读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2010年4-8月。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9份,回收率为。其中男性占,女性占。访谈物件全部为桂林理工大学在读本科生,随机访谈20名同学。另外,在专案后期又随机抽取了20名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追踪访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道德素质明显受社会功利化影响

①政治观取向功利化

积极的政治观是道德素质良好的一个体现。在调查问卷“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什么”的选项中,大学生入党动机为“有政治信仰和追求的”有,“为将来好找工作”的有,“为获得政治资本”的有,“为在大学里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有,而只是为了“随大流”的大学生有。其入党动机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清晰可见。

爱国主义也是思想政治的核心,本调查设计问题中在评选“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时,“爱国”作为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出现在第一位的比例最高,为,排在第二位的是“自尊自爱”,第三位的是“孝顺”。“爱国”在前三位的综合比例为,排名第三,跟第一孝顺、二名自尊自爱差距不大。由此说明,尽管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意识仍很强烈,占据着大学生思潮主流,而中国传统美德也为当代大学生所崇尚。

②社会公德认知功利化

社会公德认知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础文明行为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家庭观等。此果皮纸屑、公车上的让座、购物找零。

调查结果分析:场景一,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择“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但结果显示,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很正常,当作没看见”,而所期望的“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所占比例仅为;场景二,结果显示选择“主动让座”的占绝对优势;场景三,选择主动退还的有,另外,采取“保守态度”即“看情况”的也占到。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认知总体上是好的,但明显受功利化影响,利己思想作怪。在不损自己的利益前提下,大学生普遍乐意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③个人道德认知发生改变

大学生对校园文明行为的判断可以反映他们对社会文明准则的评判尺度。对此,进行了“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比,让调查者对给出的十种不同的不文明行为由最不文明开始排序。在一些校园不文明的行为中,被高校大学生列为最可恶、最不能容忍的行为是“偷窃”,而被高校大学生列为最不可恶、最可容忍是“抄袭作业”的行为。访谈中发现,对于盗窃行为,很多同学认为这直接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所以对此深恶痛绝。而对于抄袭作业,绝大多数同学却没有认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盗窃”行为,或者是认识到了却因为这种行为盗窃的是“知识”,不是实体,并且这种现象在周围普遍发生而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度。可以看出:普遍大学生厌恶的其实并不是“盗窃”行为。他们的评价标准是盗窃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跟自己的利益是否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对“大众场合搂搂抱抱”这一不文明行为的宽容已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大众场合搂搂抱抱”在校园中发生率的上升是有目共睹的,它是一种逾越传统道德规范,至少这是一种对大众场合中的其他人不礼貌的行为。而高校大学生对此宽容度如此之高,说明了社会舆论对此种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大学生来说正在逐渐减弱。

另外,结合表中的最可贵品质评比看到:在当代桂林市高校大学生中,普遍把“孝顺”、“正直”、“自信”、“责任心”列为最可贵的品质,但是“谦虚”、“冒险”、“俭朴”、“守纪律”等趋向于传统的道德却受到一定冷落。

2.大部分大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知行不一

①“在义利关系上,您最倾向于”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义利兼顾”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道义和利益的关系是道德取向的基本问题,“重义轻利”是社会一贯提倡的主导观念,而当代大学生却表现出了与其传统道德观的较大冲突。显然,这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一种体现。

“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吧”,的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的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但是依然有的人是“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也就是说共有的大学生因不同缘由选择容许作弊的选项。

在“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比中也把“考试作弊”列为不文明行为其中的一个选项,大部分大学生对此表现出很大的宽容度,仅次于“在课桌上乱涂乱画”和“抄袭作业”。这两个调查结果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

按性别统计的结果表明:在表示不作弊方面男女选择比例基本持平男,女,在表示容许作弊方面,男生选择“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与直接承认自己做过“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的比例比女生高;而女生在选择“总比补考好吧”这一选项则比男生高出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不同性别对道德认知和感受的差异。

②擦黑板现象

调查结果发现,有的人漠视擦黑板这一行为,即使注意到黑板要擦这一事件,大部分人不是认为应由班干部来擦,就是认为应由前排的同学来擦,甚至认为应由老师来擦。这说明在尊师这一道德上,大学生在“知”与“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在调查很少人擦黑板的原因中,有的同学选择“大家都不擦,如果自己擦,太出风头,不好意思”这一选项,在其他选项中占第一位。大学生的行知不一也一定程度受到从众和不出头思想的影响。

尊敬老师并不是意味着拘泥于擦黑板这些小节上,但是为老师创造一个干净舒畅的教学环境,是大学生尊敬老师的一种行为表现,理应做到义不容辞。这种“知”与“行”之间的差距值得思考。

三、结论与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综合讨论,可以认为:当代大学生已普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念。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从小开始接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的传统道德教育,传统道德很早就在大学生的心灵立下根基。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年龄不断增大,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异常敏感,逐渐受到社会上功利化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这时候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思想跟社会上存在的不良思想发生激烈冲突,而大部分人在这两种思想之间选择“中立”的态度,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念。

在这种自发形成的道德观念影响下,大学生对待事情普遍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做事功利化,但又承认传统道德的作用。普遍在不损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乐于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

据此,可以解释所调查的现象:因为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取向功利化”、“社会公德认知功利化”、“个人道德认知发生改变”;同时又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导致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知行不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的认识尚处在不稳定、不全面和矛盾阶段。可以看出,这种大学生自发形成的独特的道德观念是不稳定的,当传统道德跟社会功利思想二者择一时,大学生极易偏向社会功利这一面。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这种“道德危机”,大学生本身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对这种“道德危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重视这种“危机”的存在,通过家庭、社会、学校、教育者、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化解“危机”,使大学生群体在良好道德素质环境的支撑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朴永刚.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分析[J].华章,201010:68-75.

[2]李惠.谈传统文化美德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3:82-83.

[3] *** 中央国务院. ***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4]马昊,何向东.和谐社会领域下的我国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72:48-53,69.

>>>下页带来更多的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需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诚信道德相关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刍议》

摘 要: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试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模范导引作用、诚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以及开展诚信道德教育的相关活动等五方面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诚信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40-02

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负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道德人格的“产品”的任务。大学生是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希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7月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真理观为诚信道德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诚信教育角度讲就是诚实守信的路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相关内容,实质是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二,“两课”教师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教师的课堂讲授新颖、生动,把学生的思想紧紧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第三,“切实转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1]作为“两课”教师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事求是的调查和分析,真正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诚信观念上的某些不正确观点和看法,在教学中要着重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及时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真正从思想层面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模范导引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家加里宁也曾说过:“教师,一方面应当是学识渊博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高尚诚实的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影响很大,一个高尚的教师会影响所教的学生”[2]。为此,要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示范及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要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着重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和带动学生遵守诚信规则,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生活中与学生的接触过程所表现出的诚实守信和敬业精神,都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三、诚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

诚信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良好诚信品质,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管理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规章制度的教育导向功能。高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为了有效培育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重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教育导向功能。

第二,齐抓共管,形成诚信道德教育的合力。“建立高效能的管理体系和素质较高的政工队伍,是实现高校诚信教育目标的组织保证”[3]。高校要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政工队伍,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等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内容和方式,把“诚信”与各职能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三,完善大学生自治管理,引导大学生在自治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教育给人以理性,管理教人以规范。”[3]“大学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和自我陶冶等。”[3]实行大学生自治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自觉接受诚信观念,培养诚信意识。

四、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具有客观的教育效应。“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4]。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5]

一方面,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是指相关部门与社会大众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关措施,包括实践组织保障、实践基地保障和实践经费保障等。”[6]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开展.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因而,只有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大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另一方面,加强基地建设,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仍有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持怀疑态度,要改变这种状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完善机制,加强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并“积极推动实践基地向稳定化、层次化和规范化迈进”[7],从而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进而服务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五、开展诚信道德教育的相关活动

高校具有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诚信理念的建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虽然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好转和优化,但也离不开高校自身所特有的先导能动作用[8]。因此,高校要广泛开展诚信道德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接受诚信教育。

首先,高校要着重营造有利于诚信道德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高校要善于利用宣传栏、宣传板、校园广播、网络(校园网、人人网、学生QQ群等等)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真正形成一个倡导和尊重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其次,广泛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诚信品质”[9]。一是要选取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正反典型案例,通过开展诚信主题班会、团活等活动,用大学生身边鲜活的诚信案例来教育他们,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二是开展以诚实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诚信承诺书签名、演讲、征文、辩论、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三是通过设立诚信考场、诚信奖学金等方式创设诚信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诚信品质。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既需要柔性的思想教育和规范引导,又需要刚性的法制、制度的支持和保障,重在构建诚信道德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尚胜.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46.

[2]刘红娟.关于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168-169.

[3]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武汉:武汉大学,2004:39-40.

[4]孙昱.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25.

[5]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64.

[6]刘仲仁.大学时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3-65.

[7]闫志华.关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0,(10):211.

[8]丁继民等.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1):100.

[9]罗玉华.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3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诚信道德相关论文2000字

德语研究生毕业论文

个人觉得文学的比较好些

研究生阶段的德语毕业论文是分方向的,可是看你的口气应该不是,如果你是本科毕业的话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啊,只要你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度,无论是文学科学,社会风俗,兴趣爱好,或者商业建筑等等,什么都可以写啊,当年我们班还有写足球的呢……不知道你在纠结什么。而且本科论文要求不长,十几页的东西,找找有关资料,先引言说你为啥要写这个题目,然后综述一下别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一下你想讨论的问题,最后做个总结,列个参考书目,就完了。也不拘于外文资料,中文资料也一样可以。东抄抄西抄抄……就是不能完全抄一篇的。

Hallo 同学你好,不知你是bakk还是mag毕业的论文,因此只能泛泛而论希望对你有用。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写论文的话,一般是先找一个你感兴趣的方向(Forschungsinteresse),比如你想写教学方面的还是理论研究方向的。然后按照你的richtung寻找能用的到的相关理论,也就是你的theorien方面,如果按照你论文80也的规模计算,我觉得你找30-35页的理论比较靠铺。找theorien的同时你要开始揣摩你的forschungsfragen或者hypothesen。这个比较重要,你论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ff是否好写。这里要重视的是你的ff和你的Forschungsmethode要衔接(qualitativ/quantitativ!!)确定好你的Forschungsfragen之后就可以开始做你的empirische teil了。不同方法有不同的研究方式,我想如果在德国你们肯定是学了的吧?比如你如果做问卷调查,问卷的编写就很重要,严格的导师也许还让你用spss做数据分析。如果你是内容分析,那么katagorien就非常重要。做后就是验证你的FF或者Hypothesen,这个不难,总结性的写一些就好啦,然后nachwort不用考虑,2页就能搞定的!还要提醒你的是德语区很重视Zitat和literaturverzeichnis,无论你用德式还是美式,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希望以上可以帮助到你吧! alles guteps 不好意思懒的改输入法,名词没有大写 呵 。。。。。。。。。。。。。。。。。。。。。。。。。。。。。。。。其实大体上本科和研究生的没什么结构上的区别 研究生的理论可能会多一些吧(从我的专业角度看如此,我是学传统文科专业的)个人意见你做inhaltsanalyse比较容易,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最多用spss在分析下数据。做befragung也可以,不用操什么心,得出来的结果绝对客观,至少这方面漏洞少。实在没有主意的,先把你们fachbibliothek最近两三年毕业的研究生论文翻出来浏览一下,或许会有启发。ps,很羡慕你啊 论文80页就好。教授给我的标准是页,据说还是sog.“auslandervorteil”,一般本国人是min。140页。

找篇大神的著作,开始扯自己的感想。比如卡夫卡的。本来就没几个人看的懂,你自圆其说好了。

德国汉学研究论文

近现代海外儒学概览·欧美·德国

德国汉学研究因其生产力水平的落后而导致的东方殖民活动的落后等原因而较意法等国为迟,但儒家思想仍对德国的启蒙运动产生过影响,十八世纪德国哲学界的莱布尼茨及其弟子沃尔弗都对儒家学说给予很高的赞誉。德国的大文豪歌德也对孔子的思想非常倾慕。虽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具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孔子及其以他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仍然显示出相当强的影响力量,并在德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和专制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之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使孔子思想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这时西方各国对儒学的研究,其目的已转为为其侵华活动服务,德国也不例外。此时进入中国的传教士是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之下想利用中国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为其侵略活动服务,为此,冷落了一段时间的儒家思想的研究工作又逐渐趋于活跃,并将孔子思想与基督教思想极力进行调和。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和安和安保罗的研究活动最为突出。花之安著的《自西徂东》,1884年在香港出版,1888年在上海重印。全书共分五卷:仁集、义集、礼集、智集、信集。花之安虽然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他认为儒家学说中的某些人伦道德观念还是可以与“耶稣道理同条共贯”的,因而进行说教时他运用了把基督教教义与儒家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相结合的办法。继花之安之后的安保罗也鼓吹将儒教与基督教结合起来,但他贬低孔子而抬高耶稣。为了配合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侵略,传教士们也加紧了对华的文化侵略,除去传教,还办起了许多教会学校,此类学校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尊孔读经与奴化思想相结合,并因此开设儒学课程。此外,1899年到青岛传教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1873—1930)对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著作也进行了研究译述工作。卫氏曾于民国初年将《论语》、《孟子》等书译为德文,还曾将《大学》、《中庸》、《易经》、《礼记》、《吕氏春秋》等译成德文。1961年其子还发表了他的遗译《孔子家语》。他在中国开办了“礼贤书院”,书院中除讲授德文外,还讲援儒家经典。1933年德文版的《研究与进步》上便载有他的遗作《儒教伦理学中忠信之概念》。1923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第二年回德,前后留华达二十五年之久。回国后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并创建中国学院,创办汉学杂志。1924年,法兰克福大学设汉学讲座,卫礼贤出任教授。卫氏在对比了孔子思想与西方思想之后,感到孔子思想较之西方思想有许多优越性,同时对创儒家学说的孔子也十分敬仰。他的儿子受父亲的影响也从事儒学研究工作。

除传教士之外,也有一些学术界人士对儒学也有很大的兴趣。霍古达与艾维耐从事中国哲学的专题研究。霍古达专注于经书成书之前儒学散篇文章之研究,著有《初期儒教残篇断简之研究》。史淘思译《诗经》为德文。福吾康把胡适的《说儒》译成德文。佛尔克著有近百万言的中国哲学史,并把王充的《论衡》译成德文。卫礼贤、佛尔克、福兰阁和柴赫是二战前德国最为著名的四位汉学家。另外也有些学者在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时,也对孔子思想进行了研究,并有一些很有见地的分析和介绍。利奇温所著《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一书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于贯穿儒家思想的文学作品如《列女传》、《唐诗》、《宋诗》、《文选》等也都有德译本。因此,二战以前德国的汉学研究在欧洲还是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党实行法西斯统治,儒学的研究工作陷于停顿。研究机构和图书设备遭到破坏,柏林的普鲁士图书馆原藏有汉籍五万六千册单行本和六千册丛书,战争期间几乎被损无余。

1960年以后,德国的儒学研究因国际形势的变化重新有了显著的进展。象其他国家一样,联邦德国的汉学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汉学中的历史与经籍,而扩大到对中国近现代问题的探讨,并且后者越来越占有更大的比重。但对儒学的研究仍很重视。施唐格1964年翻译了《论语》、大学选读课中也有《孟子》、《荀子》的书目。在儒学研究方面,也时有论文发表,如里昂大学汉学研究所的史旦宁教授就发表了有关儒学这的论文。联邦德国的学者对儒学与经济发展之关系也很有兴趣,著文探讨儒学对像日本这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汉堡的傅吾康和慕尼黑的黑尔贝特是联邦德国现代汉学的创始人,两人都是研究中国封建时期历史的。他的学生中慕尼黑学派的沃尔夫冈·鲍尔和汉堡学派的蒂列曼·格林比较出色。格林有《明代儒教中国的教育和政治》一书出版。此外,慕尼黑大学的金德曼1963年出版了《儒教、孙文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奥皮茨1969年出版了《从儒教到共产主义》,显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整合意向。在汉堡、慕尼黑和科隆还有中国学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研究主题根据当前的实际任务而定,如1976年召开的第25届国际汉学家大会,联邦德国的学者就写了《儒法斗争: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新阶段》的报告。民主德国汉学研究的传统中心是柏林和莱比锡,在一些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中也都成立了汉学家的组织,儒学也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972年苏黎世出版的《世界史上的伟人》一书便载有贝尔津所著之《孔子》。两德统一后,由于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德国研究中国的领域、内容都有巨大的扩展,而对现当代中国的研究更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在论及德国的汉学研究状况时,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值得认真加以关注,他一般并不被人们视为汉学家,但他有关儒教的论述却在西方世界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马克斯·韦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在他的三卷本著作《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一卷中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包括《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在前者中,韦伯论述了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生发展,而在后者中,韦伯以前者中所提供的资本主义的“理想型”为参照系,试图论证中国之所以没能成功地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理性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种特殊宗教伦理作为不可缺少的鼓舞力量。而日本及“亚洲四小龙”这五个东亚国家和地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奇迹,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同为儒学文化区、具有儒学文化传统背景、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传统的儒学世俗伦理深入民间,构成思想文化的一大要素。东亚经济的成功动摇了韦伯的理论,使人们重新审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并加以正面评价和深入探讨。

学术出版物目录(专著、译著、编著、论文、译文、报刊文章、短文、辞典)2011年学术成果编著西方汉学十六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09-01论文1 学术的尊严与功用 2011-08-01 读书 CSSCI2 相顾应尽一生期—-论1933年以来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之交往 2011-11-01 现代哲学 CSSCI3 波恩的两处名胜 2011-12-01 万象4 中国人的奥地利寻梦 2011-05-01 文景5 不做一只不舞之鹤—-有关胡适获普鲁士科学院通讯院士的几份史料2011-05-01 万象6 罗哲海的儒家伦理研究及启示 2011-03-01 世界汉学7 德国汉学的发展 2011-09-01 西方汉学十六讲8 Корейският пътепис на Ото Франке от 1899 година2011-01-01 korea-bulgaria policy forum 20109 中国对于西方的意义 2011-09-01 从这里走向世界10 20世纪上半叶圣言会(SVD)编纂的三部汉德词典 2010-12-1 文化杂志11 Nur wer glaubt, wird selig. Wekgerechtigkeit im Denken von Martin Luther und Huineng2011-09-30 China heute12 佉论观塔——晚晴学者看到的科隆及其大教堂 2011-07-01 文化杂志13 胡适佛学研究举隅 2011-03-01 东アジア文化交涉研究14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写在顾彬教授荣休之际 2011-03-16 中华读书报15 记通商大城谷郎—李凤苞对德国科隆的一段描写 2011-03-02 中华读书报16 顾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三题 2011-11-23 中华读书报17 半生识曲听其真—从书信看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半个世纪的交往(上) 中华读书报18“汉学”与“国学”(下)—李雪涛、何乏笔对谈 2011-08-03 中华读书报19“汉学”与“国学”(上)—李雪涛、何乏笔对谈 2011-07-20 中华读书报2010译著大哲学家(修订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1-15论语Gespraech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06-15佛像解说(第二版)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0-10-15论文傅吾康对东南亚华文碑铭资料之搜集与研究 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 2010-02-10科隆所见——戴鸿慈笔下的科隆 寻根 2010-02-10在五湖四海间书写中国学术 汉学研究 2010-04-01作为德国汉学家的白乐日 汉学研究 2010-04-01作为范式创造者的孔子——雅斯贝尔斯与孔子的互动 读书 2010-05-01描述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行动——对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的几点认识 光明日报 2010-06-2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汉学家福兰阁的东亚旅行日记(上) 读书 2010-07-01德国汉学的政治朝圣——德国汉学与六八级学生运动(上) 万象 2010-07-0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汉学家福兰阁的东亚旅行日记(下) 读书 2010-08-01德国汉学的政治朝圣——德国汉学与六八级学生运动(中) 万象 2010-08-01多元中国文化传统的全球意义 中国文化研究 2010-08-28德国汉学的政治朝圣——德国汉学与六八级学生运动(下) 万象 2010-09-01儒家伦理学的当代阐释——“当代欧美汉学对中国哲学的诠释——以罗哲海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景 2010-09-10耳闻、目见、足践——福兰阁的东亚旅行日记散论 文景 2010-10-10论福兰阁1899年的朝鲜旅行日记 当代韩国 2010-10-2020世纪上半叶圣言会(SVD)在山东编纂的三部汉德词典 文化杂志志 2010-12钱锺书研究与中西文化借镜——莫芝宜佳、李雪涛对谈 中华读书报 2010-12-01《易经》德译过程与佛典汉译的译场制度 读书 2010-12-01罗哲海的儒家伦理研究及启示 世界汉学 2011-03-01胡适佛学研究举隅 东アジア文化交涉研究 2011-03-01不做一只不舞之鹤——有关胡适获普鲁士科学院通讯院士的几份史料 万象 2011-05-011988年论文关于敦煌本《坛经》惠能得法偈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论文集》1988年刊短文“佛陀”的古音构拟《读书》1988年11期1989年短文“书字”并非“度语”《读书》1989年7、8期治古汉语易而治古白话难《读书》1989年9期“彦悰”非“彦琮”《读书》1989年12期1990年论文歌德与中国诗《联邦德国研究》1990年2期从佛典看“支那”(Cīna)译名的变化《地名知识》1990年3期鲁迅先生与佛教人士之交往考《内明》217期 (1990年4月号)僧人译名杂谈《内明》219期 (1990年6月号)关于敦煌本《坛经》的几个问题《内明》220期 (1990年7月号)佛经汉译的译经制度与译场组织《内明》221期 (1990年8月号)许地山先生的佛教生涯《内明》222期 (1990年9月号)支那(Cīna)研究纵横谈《内明》223期 (1990年10月号)Lu Xun und die deutsche KulturChina heute, (Beijing) 序《圆觉经略疏》《内明》225期 (1990年12月号)短文由一个译本想到的…《读书》1990年4期1991年论文Zhongguo Fojiao - chinesischer BuddismusCHINA HEUTE Information über Religion und Christentumim chinesischen Raum (Sankt Augustin) , (53),1991歌德与中国小说《联邦德国研究》1991年1期“三言”与佛教《内明》226期 (1991年1月号)胡适之先生的佛学研究《内明》227期 (1991年2月号)房山石经在佛教研究上的价值举隅《内明》228期 (1991年3月号)辩证法与大乘中观思想(学士论文)《南亚研究》1991年3期歌德与中国戏剧《联邦德国研究》1991年3期海塞及其小说《悉达多》《联邦德国研究》1991年4期胡适佛学论著编年《内明》229期 (1991年4月号)从佛典看“支那”(Cīna)译名的变化 (附:“斯那”非中国之谓)《内明》231期 (1991年6月号)佛典汉译理论刍议(上)《内明》232期 (1991年7月号)佛典汉译理论刍议(下)《内明》233期 (1991年8月号)辩证法与大乘中观思想(修订稿)《内明》235期 (1991年10月号)《三论玄义》初探(上)《内明》237期 (1991年12月号)短文“绘事后素”《读书》1991年6期佛陀与耶酥的人生观《读书》1991年7期善恶报应《读书》1991年12期1992年论文慈寿寺与永安塔《佛教文化》1992年1、2期《三论玄义》初探(下)《内明》238期 (1992年1月号)从《大乘玄论》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内明》239期 (1992年2月号)《二谛义》识小《内明》241期 (1992年4月号)德国伟大的佛教学者格奥尔格·格林(Georg Grimm,1868-1945)的生平与著作《内明》243期 (1992年6月号)赞宁译学主张释例《内明》246期 (1992年9月号)知堂与佛教《内明》247期 (1992年10月号)从存在哲学大师雅斯培(Karl Jaspers)的观点看佛教《内明》248期 (1992年11月号)1993年译文佛陀(译自Karl Jaspers: Die Großen Philosophen一书)《内明》253、255、258三期 (1993年4、6、9月号)辞典《佛教文化百科》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撰稿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第1版 共1326页。ISBN 7-201-01185-5/G·5401994年论文关于“玄奘译言考辨”的两个问题《内明》263期 (1994年2月号)译文佛教的界说(译自Walter Brugger: Philosophisches Wörterbuch 中的“Buddhismus”条)《内明》262期 (1994年1月号)龙树(译自Karl Jaspers: Die Grossen Philosophen一书)《内明》267、270、271三期 (1994年6、9、10月号)1995年译文龙树菩萨传今译 (译自鸠摩罗什:龙树菩萨传)《内明》281期 (1995年8月号)1996年论文卐字漫谈《内明》292期 (1996年7月号)评吴汝钧《佛教哲学大辞典》《内明》294期 (1996年9月号),后《法音》1997年8月号转载1999年辞典A Multilingu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m(《多语对照中国佛教术语词典》)与Christoph Kleine和Michael Pye合著。德国慕尼黑iudicium出版社,1999 年,共324 页,ISBN 3-89129-692-42001年译文“北齐佛教造像及其艺术典范” 收入:《佛陀归来》, 苏黎世2001年ISBN 3-907077-01-62003年译著《佛像解说》(译自Helmut Uhlig: Das Bild des Buddha一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ISBN 7-80149-849-6/B·136Schätze der Himmelssöhne – Die Kaiserliche Sammlung aus dem Nationalen Palastmuseum, Taipeh(《天子之宝——台湾故宫博物院德国展目录》)联邦德国艺术博物馆出版,波恩2003年论文《佛像解说》译后记《法音》2003年3期“二拍”与佛教《普门学报》第18期(2003年11月),第343-363页报刊文章“那一瞬间一切都静止了”《北京晚报》2003年11月13日“五色土副刊”2004年译著《大哲学家》(译自Karl Jaspers: Die großen Philosophen一书,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100万字。ISBN 7-80190-436-2论文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世界哲学史的观念《开放时代》2004年第1期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上)《普门学报》第21期(2004年5月)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下)《普门学报》第22期(2004年7月)Wie Migration Glaube und Gottesbild verändert – Das Beispiel des chinesischen BuddhismusHerman Weber (Hrsg.) Religionen auf Wanderschaft – Chancen und Probleme der interreligiösen Begegnung im Zeichen globaler Migration, Jahresakademie 29. April – 2. Mai 2004. Katholischer Akademischer Ausländer-Dienst ., Bonn 2004. .(移民是如何改变信仰和上帝的形象的——以中国佛教为中心的研究赫尔曼·韦伯[主编]《移民中的宗教——在全球移民朝背景之下的各宗教间相遇的机会与问题》)德国天主教国外学术服务中心KAAD,2004年4月29-5月2日年会,波恩,2004。ISBN: 3-926288-24-8。第121-128页。)译文幻想与幻灭之间——二十年来汉语学习实践经验谈《国外汉语教学动态》2004年第1期,第45-49页。报刊文章“我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年代中的经历”(德文)《儿科医生转与杂志päd》第10卷(2004年),德国汉堡。2005年编著《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主编之一,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11月。ISBN 7-5347-4021-5/K·174论文《孽海花》德文版译者序《国际汉学》第12辑(2005年04月)进入大师们的世界《西方学术界新动向——寻求新人道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图像与文字——汉字是以何种方式而成为象征符号的《国际汉学》第13辑(2005年11月)报刊文章与大哲学家们共同体验真实的生存《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05月27日)犹有后人怀旧德,几滴秋雨祭宗师《中华读书报》(2005年06月29日)卫礼贤——中国文化西传者《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7月22日)福兰克——德国汉学大家《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7月22日)沙皖——法国文学巨擘《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7月22日)略论佛典汉译的译场组织《中华读书报》(2005年08月03日)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背后——由孔拉迪对林语堂的博士论《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8月03日)莱布尼茨的中国观《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8月12日)奥尔登堡老文理中学前的沉思《中华读书报》(2005年08月17日)为了照亮这个时代的历史《社会科学报》(2005年09月01日)纳粹铁蹄下的一位德国知识分子的余生——记第三帝国期间在海德堡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中华读书报》(2005年09月07日)莱布尼茨与他理想化的中国——读《中国近事》《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09月23日)痛定思痛——雅斯贝尔斯对纳粹极权时期罪责问题的反思《中华读书报》(2005年10月19日)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写在顾彬教授60华诞之际《中华读书报》(2005年12月07日)极权主义:极端的恶抑或平庸的恶《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2005年12月23日)辞典《佛教文化百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2005年05月)2006年译著《达芬奇画传——一个对童年的记忆》(第一译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05月。论文一位传教士记载的王锡侯《字贯》案《寻根》(2006年04月)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历史回顾——从创立至今的汉学发展《世界汉学》第3期(2006年05月)利玛窦对中国佛教的认识《国际汉学》第14辑(2006年05月)他乡夫子的飨宴《世界汉学》第3期(2006年05月)德语区汉学历史的回顾与前瞻《世界汉学》第3期(2006年05月)天职宁容袖手观感——雅斯贝尔斯的德意志身份认同《博览群书》第6期(2006年06月)Von Leibniz ueber Hegel zu Jaspers: Paradigmenwechsel der China-Rezeption bei deutschen DenkernIn: Einheit in der Vielfalt(2006年10月)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观——评社科文献新书《大哲学家》《西方学术界新动向——寻求新人道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报刊文章黑格尔:平庸化中国形象《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2006年01月20日)大曲若直: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美学《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2006年02月17日)中国停滞论的汉学遗产《中华读书报》(2006年02月22日)叙拉古情节: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迷《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2006年03月03日)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03月17日)重新理解德国汉学的艰辛与魅力《社会科学报》(2006年04月20日)留德学人在德国汉学中的地位——由《另一种西学》想到的《中华读书报》(2006年05月24日)心理分析大师眼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华读书报》(2006年05月24日)以学术为志业《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07月18日)2007年编著《出使四国日记》 (2007年01月01日)《欧洲十一国游记》 (2007年01月01日)《新大陆游记》 (2007年01月01日)《西洋杂志》 (2007年04月01日)《漫游随录》(2007年04月01日)译著《21世纪的十诫——新时代的道德与伦理》(校者),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07月。《世界宗教寻踪》(译者之一),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04月。论文德国汉学史的分期问题及文献举隅《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2月)前汉学:十九世纪以前德国的传教士汉学《文化杂志》(2007年03月)两颗伟大心灵的碰撞--纳粹专制前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之间的交往《现代哲学》(2007年03月)德国汉学的滥觞及其在19、20世纪之交的发展《国际汉学》(2007年04月)论莱布尼茨、黑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对中国的认识--德国思想家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文化杂志》(2007年06月)从明帝感梦求法的传说谈起《人文丛刊(第二辑)》(2007年06月)新世纪我们还需要西奈的法板吗?《21世纪十诫》后记(2007年07月)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简介《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07月)Das Konfuzius-Institut Düsseldorf an der Heinrich-Heine Universität Düsseldorf . - Gründung, Programm und Perspektiven (第二作者)《杜塞尔多夫大学年鉴》 Jahrbuch der HHU Duesseldorf(2007年12月)一位瑞士汉学家眼中的德国汉学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访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冯鉄教授《国际汉学》(2007年12月)译文:欧洲近代初期的日本与中国观——对东亚陌生文化不同理解管道之比较《文化杂志》(2007年09月)论汉学及西方对中国的兴趣《文化杂志》(2007年12月)报刊文章清末学者赴欧看到了什么《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02月06日)斯人虽已没,后世有馀情--写在德国著名汉学家傅吾康教授去世之际《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24日)2008年专著《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 (2008年06月)论文清水一片光照人——追忆傅吾康(Wolfgang Franke)教授《汉学研究通讯》(2008年02月)谈笑有鸿儒,交久道益新《文景》(2008年04月)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关于《华裔学志》的几点历史思考《寻根》(2008年04月)论民国时期德国汉学界与中国学术界互动之理论基础《人文丛刊(第3辑)》(2008年06月)心火灭已,身得清凉——追思荷兰著名汉学家许理和教授《文景》(2008年08月)雅斯贝尔斯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中德文化对话》(2008年09月)“学者不仁,以孔子为刍狗”《文景》(2008年10月)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现代哲学》(2008年11月)事如芳草,人似浮云——德国汉学家傅吾康笔下的杨丙辰和杨宗翰《寻根》(2008年12月)试论隋唐以前对西域来华佛教僧侣的汉语教学《或问》(2008年12月)报刊文章新世纪我们还需要西奈的石板吗?《中华读书报》(2008年01月23日)李零的“真孔子”:不时,不遇,不得志《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09月23日)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08日)与德国汉学家顾彬对谈中国文学史《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11月11日)接续自己的文化传统《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12月19日)2009年专著《世界汉语教育史》(编者之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编著Dein Bild in meinem Auge. Chinesische Deutschland-Bilder im 20. Jahrhundert(《我眼中的你——20世纪中国人眼中的德意志》 德文版),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09月论文此心安处即吾乡——德国汉学家傅吾康在中国的十三年(1937-1950)《东ァズァ文化交涉研究(别册4)》(2009年03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文景》(2009年07月15日)汤若望笔下的明清之变——崇祯皇帝的末日、山海关之战以及大顺政权被逐出北京《文化杂志》(2009年08月15日)佛像之美《文景》(2009年09月10日)隋唐以前来华佛教认识的汉语学习小史《跨文化研究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雅利安人熊伟?——与熊伟先生的博士论文相关的几个问题《文景》(2009年11月10日)报刊文章由“东海西海”说起《中华读书报》(2009年09月30日)中国对于西方的意义——谈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与顾彬对谈)《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2009年12月02日)2010年编著《跨越东西方的思考——世界语境下的中国文化研究》(主编之一),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01月论文对谈《万象》(2010年02月01日)

德国的汉学研究起步较晚。十八世纪前,德国有些介绍中国知识的书,大多是天主教芳济各会的德国传教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汤若望(,1591─1666年)和基尔彻(,1601─1680年)。汤若望出生于贵族之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德国古典教育。1911年起入罗马耶稣会的圣.安德雷奥修道院学习,钦佩利马窦和金尼阁在中国传教的经历。结业当上神甫以后,经葡萄牙到中国传教。1623年1月抵达北京。起先在北京学习汉语,后赴西安传教。由于制造《时宪历》,修造天文仪器和武器,获得明清几朝皇帝的重视。明崇祯帝曾赐「钦褒天学」的匾额,清顺治帝曾赐「通玄教师」称号,官至一品。曾受诬入狱,获释后,病逝北京。汤若望居住中国四十余年,有《汤若望回忆录》3卷,记述有关中国传教事。基尔彻则在1667年出版了《图说中国志》,图文并茂地介绍中国的宗教和风土人情。此书在十七世纪时曾在欧洲广泛流传。在1730年,拜尔(Bayer,1694─1738)也出版了《中国博物志》。这类传教士写作的书只是介绍中国的常识,并非有价值的汉学研究。

在1814年法国巴黎开设汉学课程时,德国的克拉普罗斯就参加了听讲。克拉普罗斯(Klaproth,1783─1835年),14岁时学习汉文,21岁时就在俄国的戈洛夫金赴华使团中担任翻译,还曾在恰克图学习蒙文和满文。1815年克拉普罗斯到达巴黎从事汉学研究。1828年,克拉普罗斯用法文翻译出版了满语本《太上感应篇》。1833年又以法文发表了论文《关于中国道士的宗教》。可以认为,克拉普罗斯是德国汉学家中研究道教的第一人。十九世纪的中后期开始,德国的汉学家开始有人专门写作有关中国道教的论著。

奥古斯特.普菲兹默尔(AugustPfitzmaier,1808─1887年)在1869至1885年间,先后在《维也纳科学院学术报告》上,发表了《道士的长生愿望》、《关于道教信仰的某些命题》、《中国道教学说的基础》等论著。在这些论著中,普菲兹默尔引用了不少唐代道士有关养生的著述。

传教士花之安(ErnstFaber,1839─1899年)在1864年到达香港,1886年来到上海,在德国侨民中传教,并从事汉学研究。其后发表了多篇有关儒家思想研究的论文,被誉为「十九世纪最有造诣的汉学家」。1873年,花之安出版了德文版的《中国宗教学导论》,1879年又出版了英文版。1884年和1885年,又出版了《道教》和《道教的历史性质》等德文的论文。

1881年,德国的汉学家加贝莱兹(Gabelenz,1846─1885年)在《中国报导》上发表了有关《庄子》、《文子》的论文和英文论文《老子的生平和教义》。1892年,德国的柏林大学开设了「东亚语言讲座」,由格鲁伯教授主持。

格鲁伯(Grube,1855─1908),在1897年至1899年间,曾在北京从事研究工作,对于中国的民俗和民间信仰作过调查研究,其后曾发表了论文:《中国的宗教和祭祀》、《古代中国的宗教》等。他的《道教神话〈列仙传〉》,研究了作品的语言,还据此分析了道教的创世说。格鲁伯研究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和「八仙」的形成,发表过《中国民间宗教对佛教的影响》、《厦门的中国民间之神》、《北京人对死之利用》等。格鲁伯最为有名的工作是,独立翻译了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前四十八回。德文本《封神演义》的后半部分翻译是由赫伯特. *** 完成的。

1912年,德国柏林大学正式开设了「汉语讲座」,负责这一讲座的是荷兰汉学家格鲁特(Groot,1854─1921年)。格鲁特原是负责印度的殖民地事务的官员,后以研究中国的道教闻名于世。他在1892年至1910年间出版了《中国宗教大系》六卷,成为后世汉学家们必读的名著。1903年至1904年,他又发表了《中国宗教受难史》二卷,也成为世界汉学的名著。除此以外,格鲁特还用英文发表了《中国的宗教》,后来被翻译成为德文。

在柏林大学从事汉语讲座的德国学者还有弗兰克(Franke,1863─1946年)。弗兰克在1888年来华,在德国驻华使馆学习翻译。1890年以后担任译员和领事。1907年在德国汉堡大学任汉语教授,主持汉堡大学的中国语言和文化讲座,后转任柏林大学。弗兰克的研究工作十分广泛,主要著作是《中华帝国史》(五卷本)。他对于中国宗教的研究有《1900年中国宗教学图书》和《1909年中国宗教学图书》,发表在1910年和1915年的《宗教学档案》杂志上。这项基础工作对于欧美学术界的中国宗教研究非常重要。1945年北京的德中学会出版了弗兰克的《关于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讲演和论文集》,其中就有他的道教研究的论述。继

弗兰克之后,福克(Forke,1867─1944年)也在来北京学习汉语之后,从担任译员起走上了汉学研究之路。1903年至1923年,福克任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教授。1924年后,任汉堡大学中文教授,专事中国哲学研究。1939年,福克的《中国中古哲学史》出版,其中收有像:《中国的神秘主义》、《作为哲学家和炼丹家的葛洪》等等。德国的汉学研究影响较大的人物,当推卫礼贤。

卫礼贤(Wilhelm,1873─1930年)是魏玛差会的传教士,1897年来华后,一直在青岛活动传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翻译出版了《老子》、《庄子》和《列子》等道家著作,后任德国驻华使馆的文学顾问。法兰克福大学的中国研究所成立时,卫礼贤出任该研究所的中国语言教授。卫礼贤认为《老子》是一本「关于道德和生命」的书,而《庄子》则是包含着神秘主义的内容。除了上述道家书籍以外,卫礼贤还著有《实用中国常识》、《老子及其道教》、《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史》、《东方 ──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变迁》、《中国哲学》和《〈太乙金华宗旨〉译注》等等。《〈太乙金华宗旨〉译注》一书,还有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年)作了〈序言〉,其后还出版了英文本。卫礼贤对于汉学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为了纪念他,波恩还成立了卫礼贤翻译研究中心。

马克斯.韦伯(Weber,1864─1920年)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毕业于海德堡大学法律系,先后任教于柏林大学、弗赖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斯.韦伯的全部研究成果,汇编成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三卷。第一卷中包括有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马克斯.韦伯对于道教的研究,就是在「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的总框架之下,作为其对于世界宗教伦理研究的一部分。而对于世界格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又是他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研究的补充。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世界在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基督教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为新教伦理不仅和资本主义精神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合力,而且是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的决定力量。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一书的本意,是要论证中国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是因为缺乏一种宗教伦理可以作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的「扛杆」。

不过,马克斯.韦伯并不懂得中文,他只是利用当时西方世界从传教士和殖民活动中已经知道的一点点有关中国的知识以及少量的被译介过去的有限的儒教和道教的书籍作为研究的依据。因此,马克斯.韦伯的汉学研究水平和中国知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是不言而喻的。

《儒教与道教》分为三篇。第一篇「社会学的基础」,分章论述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即:「城市、诸侯与神明」,「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管理与农业制度」,「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指出中国的政治制度、血缘关系、农业制度和法律制度存在许多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第二篇「正统」,分章论述中国社会正统的价值体系 ── 儒教,即「士人阶层」,「儒教的生活取向」等等。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的士人阶层「无疑是中国的统治阶层」,他们所代表的正统的价值体系就是「儒教」。儒教「纯粹是俗世内部的一种俗人道德」,「它只不过是为受过教育的世人确立政治准则与社会礼仪的一部大法典」。第三篇「道教」,马克斯.韦伯依据的是格鲁伯的《中国人的宗教与文化》以及格鲁特的《天人合一论:中国之宗教、伦理、国家制度、科学的基础》。

韦伯认为道教受到儒教的排斥,在中国被视作异端。他说:「在士人与其敌对势力的斗争中,我们总是看到道教徒站在反对派一边」。韦伯提到道教天师张陵,称其后代「在汉朝衰微不安的时代,创立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有其管理机构、税收与严格的强制性的政治纪律,并成功地与政治当局相抗衡」。韦伯注意到道教以儒教的异端的面目出现,道教起初作为士大夫的反对者出现,这是完全正确的。不过,韦伯认为道教和儒教尽管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同样信奉传统主义,因此,道教和儒教一样,同样不可能成为推动出现资本主义的「扛杆」。

还必须指出的是,马克斯.韦伯对于道教的研究,事实上并没有超出当时欧洲汉学家的研究水平和一般认识。韦伯称:「道教是一种绝对反理性的、坦率地说是一种非常低下的巫术性、长生术、治疗学与消灾术」。这种看法是二十世纪初欧洲有基督教、天主教信仰背景的汉学家们的普遍的看法。因此,马克斯.韦伯有这样的说法是毫不奇怪的。他从宗教组织的角度分析,认为「道教不过是个巫师的组织。佛教,就其传入中国的形态而言,也不再是早期印度佛教那样的救赎宗教,而变成实施巫术与秘法的僧侣组织。因此,道教与佛教,至少对俗人而言,没有成为在社会学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宗教团体」。他从宗教教义的角度分析,认为「道教的教义虽然不同于巫术的粗陋和『普遍主义』的理论,但是,它并没有更理性地产生作用,也没有形成一种抗衡力量」。韦伯的分析,完全是以西方宗教作为参照的,于是,在韦伯的眼里只是一大堆巫术、长生术、治疗术以及消灾术等,尽管韦伯看到了道教属于俗人的宗教,而与儒教正统相对立。

二次大战前夕,德国的汉学家纷纷离德而去。其中就有卫礼贤之子卫德明(Hellmut Wilhelm)。卫德明出生于中国青岛,后在北京大学教德语,一直主持北京的德中学会工作。1948年赴美国,任华盛顿州立大学东方学院教授,著有《中国思想史和社会史》、《中国的社会和国家:一个帝国的历史》等。由于卫德明曾协助其父卫礼贤翻译《易》经的工作,因此,卫德明还著有《易》经译解,后被译成英文本,并以讲授《易》学闻名于世。其对于西欧的《易》学研究的影响保持至今。同时,厄克斯(Erkes)著有《道教的起源》和《道士的起源》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汉学研究起初并不景气。近二十年来,德国的大学中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汉学研究也逐渐恢复开展起来。不过,德国的汉学研究主要是研究儒家和宋明理学,这与德国学术界的观念论传统是一致的。德国在战后对道教的研究,既是战前对道教研究的继续,又是受到邻国法国的道教研究的影响。

沃尔夫冈.弗兰克(WolfgangFranke),即傅吾康,汉学家弗兰克之子。1937年来华,在北京的德中学会作研究工作。1950年回国,任汉堡大学教授,著有《明史书目题解》、《中国革命百年史》和《中国和西方》等。傅吾康的道教研究著述有:《「三一教」及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演变述评》和《林兆恩述评》等。

沃纳.艾科恩(WernerEichhorn),对于中国文化、中国宗教和道教都有不少研究,著述很多。其中有:《〈庄子〉第二篇中的道教思辨》、《孙恩叛乱和早期道教反叛概述》、《张角起义和张鲁政权考》、《太平和太平道》、《中国文化史》、《佛道二教在宋代的价值及其法律地位》、《中国的宗教》和《中国古代宗教和国家崇拜》等等。

约瑟夫.蒂尔(JosephThiel),以研究元史为主,著有元代的佛道论争的著作《元代佛道教之争》以及《〈庄子〉的认识论问题》和《〈道德经〉中道的概念》等。

沃尔夫冈.鲍尔(WolfgangBauer),即鲍吾刚,著有《黄石公研究》、《中国和幸福的探索 ── 中国思想史中的天堂和理想国》、《葛洪的内丹学说》和《今日台湾的中国石祖崇拜》等。

维尔茨堡大学的汉斯.施泰宁格(HansSteininger)教授,以研究关尹子和《文始真经》著称于世。1965年,他在维尔茨堡大学开设远东文献讲座,并创建了中国学研究所。1979年,与法国施舟人教授合作,参与了国际的《道藏》提要研究工作。另外,施泰宁格教授也是日本道教学会的国际会员,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有密切关系。1985年,在施泰宁格六十五岁生日时,曾出版了纪念文集《东方的宗教和哲学》,共收有论文30篇,区分为道教、佛教、其他宗教和哲学等四个部分。其中有关道教的有:

战后的德国汉学家大多在法国或日本学习进修,有的就长期在法国或日本从事汉学研究工作,并且通常列在该国汉学家行列。例如:安娜.赛德尔就通常认作法国的汉学家。有的则在学成后归国,例如:巴德里安─胡赛因就是在法国的高等研究院学习研究道教的内丹学,并在1984年用法文发表了《灵宝秘法》的翻译与研究的博士论文。另外还有《吕洞宾的「沁园春」 ── 宋代的炼丹诗》、《北宋文学中的吕洞宾》、《道教:总论》和《内丹》等。胡赛因现在维尔茨堡大学任教。

Grube,《ReligionundKulturderChinesen》(1910) Groot,6vols,《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1892-1910) 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 索引序列
  • 德国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 德国研究生论文字数
  • 大学生道德实验研究论文
  • 德语研究生毕业论文
  • 德国汉学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