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加双引号的,只需要在引用句的后边加上标注就可以了。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2]YouCH,LeeKY,CheyRF,[J].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4.(3)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著者.题(篇)名[A].见(英文用In):原文献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张玉心.重载货车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的研制和应用[A].见:中国铁道学会编译.国际重载运输协会制动专题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铁道学会,.[2]HunninghaksGW,GadekJB,SzapielSV,[A].In:[C].NewYork:AcademicPress,.(4)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党建武.神经网络方法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曾德超.常速高速通用优化犁[P].中国专利:,1986-11-13.(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1]GBJ111-8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7)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1]李四光.中国地震的特点[N].人民日报,1988-08-02(4).(8)科学技术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朱家荷,韩调.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R].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载(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0)其他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间用“,”分隔,只列姓名,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责任者超过3人时著录前3人姓名,后加等(英文加etal),等前加“,”;人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格式(包含外国人姓名),姓氏字母全部大写,人名是多字时,全部用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字母间不加标点。b.文献题名及版本(第一版省略);c.文献类型及载体标识;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获得地址;f.文献起止页码(起止页码间用短横线“-”标示);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等)。2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纸张型载体参考文献类型和标识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学术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析出文献:A其它文献: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和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的标识由文献类型标识和载体类型标识两部分组成,标识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a.文献类型及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b.载体类型及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3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及示例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照顺序编码制编排,标识“参考文献:”左顶格编排。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左顶格编排,与正文中指示序号一致,参考文献每一条目的最后以“.”结束。编排示例专著(书)、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社(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朱松然.蓄电池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kordeshkarlv.电池组第一卷二氧化锰[m].夏熙,袁光钰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3][m].berlin:springer-verlag,.[4]王金良.全国电池无汞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苏州:电池工业杂志社,2001.[5]倪佩.氢氧化镍电极的添加剂作用及其机理[d].天津:天津大学,.[6]王敬忠.wto对我国电池行业的影响及对策[r].张家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2002.[7]?[r].ireland:the7theuropeanleadbatteryconference,期刊(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8]夏熙,木合塔尔?依米提.γ-mno2结构模型现状与emd的性能[j].电池工业,2002,7(3):169-173.[9]guojin,lichong-he,chenhong-lin,[j].jelectrochemicalsoc,1997,144: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编(任选).论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10]冯熙康,王伯良,陈爱松,等.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进展[a].上海ev-8会议论文集[c].上海:中国电工技术委员会,.[11][a].procintelec'96[c].ieee,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2]毕道治.电动车电池的开发现状及展望[n].中国轻工业报,1999-11-22(6).[13][n].pressrelease,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14]gb/t7112-1998,r03、r1、r6、r14、r20型锌-锰干电池lr03、lr1、lr6、lr14、lr20型碱性锌-锰干电池[s].[15]iec60086-2,primarypart2:physicalandelectricalspecifications[s].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6]许凤山.铅酸蓄电池保护器[p].中国专利:2473757,2002-01-23.[17]alberg,[p].us:5744962,1998.[18]黑河宏史,上原真弓.非水系二次电池[p].日本专利:特开平6-243871,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9]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赴台湾交流、考察情况总结[eb/ol]..[20][db/ol].http://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1]中国轻工总会.轻总行管[1997]4号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z].北京:中国轻工总会,1997.
首先我们需要在word文档中打开我们编辑好的内容,之后在里面我们在需要添加标注的地方点击一下鼠标,然后我们在软件中找到引用-插入尾注。3.点击之后我们会在鼠标定位处看到一个小1的出现,并且在文章的尾段还会看到一个小1,这里就是我们添加备注的地方了,在里面我们可以标注引用的来源。4.如果我们不喜欢默认的这个标注的样式的话,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我们在里面找到这个标注,点击一下右键,然后选择脚注和尾注。5.之后我们在打开的窗口中找到里面的格式,然后选择方括号样式,在里面我们可以调整样式了。
双引号。单引号用法,直接引用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包括象声词特殊含义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比如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强调意思意思不变,引起重视。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就是起绰号。双引号的用法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殊含义。具体环境中新生的意思表示着重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示特定称谓。指给事物起一个别名,特殊的名称专业术语简称纪念日等。表示否定和讽刺也属特殊含义一类。
应该加上双引号,可以两句分别注释
引用文章名还是应该用书名号,引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应该用引号。
格式注意事项: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左3cm,右,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论文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应该和导师确定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选取一个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好题目是关键。
其次我们应该有清晰的思路,能够组织文字资料支撑起自己的论文。一般我们最好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这样省时省力。如果想要有挑战性可以选择自己没有涉及过的方面,这样自己也会学到很多新知识。
当我们选好题目后把论文思路与指导老师谈谈,让老师知道你要写什么,同时老师会对你的思路进行点评改正,这对于我们掌握正确的论文思路非常有帮助。
确定思路后我们要找资料作为自己论文的理论作支撑,此时我们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书籍,或者向老师学习或者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都可以。通过这些我们能为写好论文做好理论铺垫。
可以在你引用的结论后用括号补充所引的带书名名号的文章名,例如:(引自曹雪芹<<红楼梦>>),或者干脆在引用的结论前直接说出文章的名字,当然带书名号.
是的,必须加双引号。并且论文下方要加小注释,引用部分出自哪里,哪本书哪位作者。并用数字标注在引文开头或结尾处。望采纳,大金币碗里来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号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
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号。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句号应在引号后。
例: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 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相关应用:
中国大陆地区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然而,自2010年代,中式引号『』和「」在中国大陆也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
台湾地区标准: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
(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中华民国八十六年三月台湾学术网络三版。)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注:由于 “『』、「」”横排一般只在港澳台地区及日本使用,但是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在汉语中“『』、「」”分别为双引号和单引号,所以在港澳台使用“『』、「」”时应遵守当地的标准。但在日本,「」是引号,而『』是书名号。
不同大学和不同的学术期刊,对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好是按照实际要求来标注,一般大学的毕业论文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文字方法如下:
(1)首先打开要标注参考文献的word文档,用鼠标点在需要添加标注的位置,然后点开【引用】选项卡,点击【脚注和尾注】,这时候会弹出一个脚注尾注的设置框,勾选【尾注】,格式勾选【方括号样式】,应用更改设置为【整篇文档】,设置好之后点击【插入】,这样在该处就插了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2)但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自己排序——不能手打序号,参考文献导入后,选中参考文献,点击菜单栏【开始】——【编号】——【定义新编号格式】将编号格式里的“1”,手动添加英文符号“[]”,变为“[1]”后,选中参考文献即可自动排序。
(3)插入交叉引用,在需要插入引用文献的位置,选择【插入】——【交叉引用】,选择需要插入的文献即可,可以连续插入文献,一步到底。随后将引用的“[1]”点击【开始】——【上标】,一篇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就出来了。
当然,参考文献的标注也是有学问的,分为全部引用、局部引用、间接引用
①全部引用(直接引用)
需要双引号,无论冒号逗号,句号在双引号里,标注放最后面
例:“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1]
②局部引用(直接引用)
自己的句子构成中,引用一小段文字,标注在引号后面
例: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引用我是引用”[1]。
③间接引用
无双引号,标注放在符号后
论文引用参考文献要标出参考文献的出处。一段的引用就是引用了参考文献。不引用原话的话,概括的写是可以的,如果是原文的话,要加引号。
不用加双引号的,只需要在引用句的后边加上标注就可以了。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2]YouCH,LeeKY,CheyRF,[J].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4.(3)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著者.题(篇)名[A].见(英文用In):原文献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张玉心.重载货车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的研制和应用[A].见:中国铁道学会编译.国际重载运输协会制动专题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铁道学会,.[2]HunninghaksGW,GadekJB,SzapielSV,[A].In:[C].NewYork:AcademicPress,.(4)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党建武.神经网络方法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曾德超.常速高速通用优化犁[P].中国专利:,1986-11-13.(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1]GBJ111-8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7)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1]李四光.中国地震的特点[N].人民日报,1988-08-02(4).(8)科学技术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朱家荷,韩调.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R].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载(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0)其他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间用“,”分隔,只列姓名,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责任者超过3人时著录前3人姓名,后加等(英文加etal),等前加“,”;人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格式(包含外国人姓名),姓氏字母全部大写,人名是多字时,全部用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字母间不加标点。b.文献题名及版本(第一版省略);c.文献类型及载体标识;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获得地址;f.文献起止页码(起止页码间用短横线“-”标示);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等)。2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纸张型载体参考文献类型和标识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学术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析出文献:A其它文献: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和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的标识由文献类型标识和载体类型标识两部分组成,标识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a.文献类型及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b.载体类型及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3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及示例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照顺序编码制编排,标识“参考文献:”左顶格编排。参考文献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左顶格编排,与正文中指示序号一致,参考文献每一条目的最后以“.”结束。编排示例专著(书)、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社(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朱松然.蓄电池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kordeshkarlv.电池组第一卷二氧化锰[m].夏熙,袁光钰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3][m].berlin:springer-verlag,.[4]王金良.全国电池无汞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苏州:电池工业杂志社,2001.[5]倪佩.氢氧化镍电极的添加剂作用及其机理[d].天津:天津大学,.[6]王敬忠.wto对我国电池行业的影响及对策[r].张家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2002.[7]?[r].ireland:the7theuropeanleadbatteryconference,期刊(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8]夏熙,木合塔尔?依米提.γ-mno2结构模型现状与emd的性能[j].电池工业,2002,7(3):169-173.[9]guojin,lichong-he,chenhong-lin,[j].jelectrochemicalsoc,1997,144: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编(任选).论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10]冯熙康,王伯良,陈爱松,等.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进展[a].上海ev-8会议论文集[c].上海:中国电工技术委员会,.[11][a].procintelec'96[c].ieee,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2]毕道治.电动车电池的开发现状及展望[n].中国轻工业报,1999-11-22(6).[13][n].pressrelease,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14]gb/t7112-1998,r03、r1、r6、r14、r20型锌-锰干电池lr03、lr1、lr6、lr14、lr20型碱性锌-锰干电池[s].[15]iec60086-2,primarypart2:physicalandelectricalspecifications[s].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6]许凤山.铅酸蓄电池保护器[p].中国专利:2473757,2002-01-23.[17]alberg,[p].us:5744962,1998.[18]黑河宏史,上原真弓.非水系二次电池[p].日本专利:特开平6-243871,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9]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赴台湾交流、考察情况总结[eb/ol]..[20][db/ol].http://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1]中国轻工总会.轻总行管[1997]4号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z].北京:中国轻工总会,1997.
可以在你引用的结论后用括号补充所引的带书名名号的文章名,例如:(引自曹雪芹<<红楼梦>>),或者干脆在引用的结论前直接说出文章的名字,当然带书名号.
逗号是中文的,其余都是英文的标点。包括点[1] 、[M]、[J]等。
在文章正文中,参考文献作者的名字作为句子一部分时,如果只有两个作者,将两个人的名字都列出来,用and连接; 如果这篇文献有大于两名作者,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接etal,而在etal之前不要接逗号。
当引用一个作者(principal author)的多篇文献时,采用该作者的名字,后面接“and co-workers”或者“ and colleagues”。
编排方式: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
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你好。这是因为序号1位增为2位后默认制表符位置产生的问题。这样简单设置即可:选中10全段落,在水平标尺的首行位置后鼠标点击设置一个制表符,位置略微调整,即可把序号后的间距调到适当。再调整悬挂缩进标尺,使次行与首行文字对齐。其余行的格式可以用格式刷复制第10行
首先打开我们的论文word文件,用鼠标点在需要添加标注的位置
然后在导航栏里面选择【引用】点击【插入尾注】
word会自动移动到文章的末尾,如图所示,文章末尾出现一个横线
在横线下方的位置我们就可以按格式要求输入引用的文献
回到我们刚才进行标注的位置 可以看到有一个灰色的i 且比较发虚
和我们文章末尾文献前面的编号一致
但是我们平常比较常用[1]这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替换的方法批量修改
当论文完成之后,在键盘上同时按下CTRL+H 打开替换窗口
在窗口中按图中的内容输入 尤其注意替换内容的输入 不要忘记两个中括号
然后点击更多
在左下角选择 格式 ——字体,效果选择上标 这样数字标注就会出现在文字右上方
是的,必须加双引号。并且论文下方要加小注释,引用部分出自哪里,哪本书哪位作者。并用数字标注在引文开头或结尾处。望采纳,大金币碗里来
首先我们需要在word文档中打开我们编辑好的内容,之后在里面我们在需要添加标注的地方点击一下鼠标,然后我们在软件中找到引用-插入尾注。3.点击之后我们会在鼠标定位处看到一个小1的出现,并且在文章的尾段还会看到一个小1,这里就是我们添加备注的地方了,在里面我们可以标注引用的来源。4.如果我们不喜欢默认的这个标注的样式的话,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我们在里面找到这个标注,点击一下右键,然后选择脚注和尾注。5.之后我们在打开的窗口中找到里面的格式,然后选择方括号样式,在里面我们可以调整样式了。
不要刻意去区分引用和抄袭的区别打个比方,如果一篇文章是全篇抄袭的,那么把所有抄袭的地方都标明引用,那么能算原创么?同时能把这种情况叫全文引用么?因此,不管你有没有把引用部分标注出来,你的文章与他人文章相似的地方在合理的范围内,比如在10%或者30%内(具体看要求),那么就属于合理引用,超过合理范围就属于抄袭,如果超过60%就基本算全文抄袭了。虽然呢,检测系统检测的时候,会用不同颜色或数据显示哪些部分是标明引用了,but然并卵,都要算进重复率里去。因而降重的唯一方法是增加自己的原创内容,减少引用内容,如果引用内容实在绕不开的情况下,再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同时加入一些你自己的理解。关于论文引用的问题,不一定非得都用引号。只有用别人的原话才需要引号。为了防止犯剽窃的错误,你可以用paraphrase的方法,转述一下别人的意思。而且在引用时,不要全部抄,只需把核心的几句话抄下来,或者短语,如果你全部抄下来,就说明你还没有消化,理解不深刻;而且也造成了剽窃的后果。你第二段提到的三个问题,分别回答如下:第一,对别人的意思进行paraphrase,肯定不需要用引号,除非你先把原文引用了,再paraphrase。第二个问题,“直接写一下是谁的观点”,你表达的很模糊,是啥意思?第三,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转述,都要在文中标注作者和出处,例如McCrosky(1992:21),或者标注[1][2]等,只要你按照本专业的引用规范标注就可以了。然后,在文末的参考文献里,要一一列出所有文献的详细信息,当然,不必注明是在你论文的啥地方引用,这个是不必要的。关于引用文献,我想起了中学时学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文献引用的源头就在那里啊。你好好琢磨一下吧!语法学好了,对论文写作就有这么大的帮助!
不同大学和不同的学术期刊,对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好是按照实际要求来标注,一般大学的毕业论文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文字方法如下:
(1)首先打开要标注参考文献的word文档,用鼠标点在需要添加标注的位置,然后点开【引用】选项卡,点击【脚注和尾注】,这时候会弹出一个脚注尾注的设置框,勾选【尾注】,格式勾选【方括号样式】,应用更改设置为【整篇文档】,设置好之后点击【插入】,这样在该处就插了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2)但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自己排序——不能手打序号,参考文献导入后,选中参考文献,点击菜单栏【开始】——【编号】——【定义新编号格式】将编号格式里的“1”,手动添加英文符号“[]”,变为“[1]”后,选中参考文献即可自动排序。
(3)插入交叉引用,在需要插入引用文献的位置,选择【插入】——【交叉引用】,选择需要插入的文献即可,可以连续插入文献,一步到底。随后将引用的“[1]”点击【开始】——【上标】,一篇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就出来了。
当然,参考文献的标注也是有学问的,分为全部引用、局部引用、间接引用
①全部引用(直接引用)
需要双引号,无论冒号逗号,句号在双引号里,标注放最后面
例:“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1]
②局部引用(直接引用)
自己的句子构成中,引用一小段文字,标注在引号后面
例: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引用我是引用”[1]。
③间接引用
无双引号,标注放在符号后
只有用别人的原话才需要引号。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论文注意事项
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关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
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的方法。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论文引用参考文献要标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
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