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论文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论文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完美主义就是要求十全十美,这样的表述是毫无意义的,必须界定其背后的价值判断。 完美主义,最根本,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体两面的这样一对诉求:趋近好的——远离坏的。 显然,幼稚与成熟的区别,在于好坏的判定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所谓适应能力的核心也在于此。(这是在病理层面而论的,在愚智层面不同。)幼儿的特征就是“非好即坏”的二分法思维。而所谓成人的世界就复杂辩证多了,当一个人意向通道失效,而更多地以幼年方式面对现实世界时,必然的结果就是,因为对好与坏进行定夺,而在趋近与逃避之间斗争,在完美与全否之间轮换。因此,对于好坏事实的判断与公认标准的差距之大小,是一个重要的症状划分标准。因为“完美”在事实上的不可得,但却顽固地要求完美,于是,只能以内部平衡的方式营造某种完美的假象。正因此,完美主义者通常没有适时放弃的智慧。但是,当他们再也无法在现实的冲击中,维持那自欺欺人的完美假象时,将无可避免地滑入另一个认知极端,全盘否定一切。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和收获能持续地提供激动人心的满足,这样,也就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现激动人心的自我激励。因而,坚忍不拔也就不可能成为他们的风格。相反,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是他们的例行遭遇。(而对于追求完美主义者,善于自我激励正是他们的鲜明特征。)正是因为完美主义,人们才能借着反省的名义,把对自己的不满意放大成自卑,然后进行讨伐,人为制造心灵世界的战争。于是,把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变成了自我惩罚的凶手。所谓自我激励,也就是从困难中看至希望,从不完美的自我中发现自己的优点,这种人善于建立自尊自信。而“要求”完美的人,是做不到这些的。所以,完美主义者总是看不到希望,除了每天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还能做什么呢?于是,这些负面情绪,成了他们的生活风格,甚至,成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特殊方式,所以,他们会努力去保护这种方式,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不能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体验自我的存在价值,于是只能在自我的内部,以“痛”的形式来证明自己还存在着。从这个角度来说,“痛苦”确实是一种价值。当现实功利得不到满足时,“痛苦”是替代品,它与满足感本质上都是提供自我确认的资粮。所以,在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的自暴自弃和自我毁灭总是如此理直气壮,如此义无返顾。

完美主义者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1、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都过高,追求完美。 2、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产生心理落差,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走向极端。 3、完美主义者的性格特征是追求完美,但这种完美又往是不现实的。他们总是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达不到的境界,这种心理状态会严重阻碍他们取得成就,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4、完美主义者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一旦遭到别人的否定,他们就会失去自我,陷入自卑的泥潭。 5、完美主义者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太好,因为他们过于挑剔和苛刻,不容易与别人相处。

不同的研究者对完美主义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在理论和研究结果上都存在较大分歧。大体可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完美主义是消极特质,另一派则以两分法看待完美主义,认为完美主义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所以我认为完美主义还是心底的根源。完美主义对其他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他却忘记了人无完人这句俗语吧!

1. 訾非. 沙盘作为媒介的感受分析治疗:以权威畏惧感的心理干预为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年10期.2. 訾非. 焦虑梦的运作机制研究.医学与哲学,2009年第1期.3. 訾非. Dabrowski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超常教育的启示.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6), . 訾非. 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心理科学, 2004, 27(4):. 訾非. 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4期6. 訾非. 消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4):. 訾非, 周旭. 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6): . 訾非. 走向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1): . 訾非, 周晓林, 刘兴华, 潘苗苗. 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图形的注意偏好研究,心理科学, 2011, 34(3): 532-537.

完美主义相关研究论文

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连连出错 “完美主义是一种流行病”,美国近日的心理学双月刊《今日心理学》上这样说。诚然,加快的社会节奏让人更加精益求精,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却会弄巧成拙,让人焦虑沮丧而又难登成功之巅。 一方面,瞬息万变的时代困扰着家长们,让他们给子女的成功施加了更大压力,通过口头语言、叹气、沉默和皱眉等方式塑造出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后代。 另一方面,这种个性反而让人僵化,失去了适应多变世界的灵活性,对不确定的事物容易焦虑。 首先,完美主义者给自己定的标准往往高不可攀,因此注定收获无情的挫折,甚至沉浸在失败前的担惊受怕和失败后的悲观丧气中。 第二,高标准的人并不都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的关键在于过分担心出错,认为任何一次表现都是自己能力和形象的全部体现。“哪怕遇到地震也绝不会不化妆就跑出去”,他们想方设法回避或掩盖错误,也因此很难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得到成长和提高,比如一些运动员在上升时期就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其实,越怕出错就越容易出错,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强动机会让运动员动作变形、学生记忆力下降。 第三,担心出错还可能演变成对自己行为的怀疑、不确定感,从而重复无意义的动作、反复检查,这些都是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的重要症状。 另外,完美主义者还跟周围人过不去。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高兰·沙哈认为,完美主义者通常先入为主地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能干,因此对人际交往感到厌倦,对他人和社会容易挑剔、仇视甚至攻击。古代诗人屈原的一生就颇具完美主义的悲情色彩,他“怀瑾握瑜”,不屑与市井大夫为伍,“举世皆浊我独清”,最后对外界完全绝望,只得怀石沉江。 其实,“完美”并不等于“优秀”:前者是懊丧不成功,后者是享受成功。如果“完美”已经成为你的束缚,记得常常温习不完美的好处。首先,转移注意力。在追求“最好”疲惫不堪时暂停一下,看场电影、打场球,再重新审视快乐的真正所在。其次,故意犯错误。一向妆容完美的你可以试一次素面朝天出门:别人嘲笑你了吗?小看你了吗?新的感觉会给你新的思路。 人生的烦恼在于追求完美辩论赛2008-12-13 17:32:46 百思特社团 由南昌大学辩论协会承办的学院杯辩论赛于2008年12月12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正式开赛。本次活动邀请的嘉宾有来自南昌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副主席、南昌大学学生会副主席等。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分别是来自信工学院、理学院、环工学院、法学院的代表。其中有经验丰富的选手,也有的是大一新生。 在由信工学院与理学院的对辩赛中,正方信工学院的论题是“人生而平等”,反方辩题是“人生而不平等”。一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正方认为所有人的平等应该是在人格、尊严、权利的平等,他们的辩手说:“平等并不代表完全的等同,他们之所以追求平等是因为他们生而平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方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正方毫不领情,他们认为陈胜、吴广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生而平等的。正方说,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但他们有同样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所以说他们是平等的。而反方指出,有的人是出生在发达国家,他们所享有的福利是出生在不发达国家不能相比的。双方唇枪舌剑,场面激昂。 第二场反方是来自法学院的代表,他们的观点是“人生的烦恼在于追求完美”,来自环工学院的代表——正方,他们的观点是“人生的快乐在于追求完美”。正方说,“完美”意思是完美美好毫无缺憾,当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步,我们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价值、素质提高了,我们会为我们的进步感到快乐、感到欣慰;完美并不代表好高婺远,而是一种对思想的提升、对自身错误的改正、对自我能力的提高。“进步并不代表追求完美,当我们努力奋斗时,我们不是在追求完美,而是在追求进步。追求完美,就是一个追求虚无的过程,是一种过度表现,并且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遇到挫折,会不断的感觉到里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渐渐的焦虑来了,压力大了,我们还能快乐吗......”这是反方的精彩辩答。 舌枪论战之后,两位学长为他们做了精彩点评:每个人都说的很精彩,很有理,但有些问题他们还是有待提高。 本次比赛的结果是理学院和环工学院的代表胜出,最佳辩手分别是来自信工学院的上官江波和来自法学院的一位代表。听了这次比赛的同学说,上官江波很幽默风趣,博得掌声一阵又一阵。 本次活动本着“秉承理性,思辩人生”的的精神,宣扬“群英荟萃,激情飞扬”的口号 ,旨在为广大昌大学子提供展现辩论魅力的舞台。据辩论协会的策划部部长说,这次活动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效果,因为在他们的组织过程中没有意外的事件发生,现场的秩序也很好,观众们都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一切都是按照他们的原定计划顺利进行的。

1、首先问一下你的完美主义倾向、主观幸福感是怎么测的?用问卷么?2、确定你的人格特质、完美主义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中介变量3、可以用人格特质、完美主义倾向的得分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4、还可以用人格特质、完美主义倾向得分高和得分低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是否有显著差异来判断。最后建议你,在以后做论文之前在写研究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好统计分析方法。

同意Wendy同学的看法,而且我感觉论文主要得是研究的意义吧。单看你的介绍,应该是想要说那5个人格特质以及是否完美倾向,会与员工们是否幸福有关系。如果你的完美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也都是有数据的话,那可以拿后者当因变量做回归。按照我的经验,一般再区分个性别或者职级的差异,论文也就够了。

[[[[[[[[[[[[[[[[[[[[[[[[[[[[

完美日记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目的:

1、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3、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意义: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

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我们在写论文或者是看别人的论文时,总容易被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等名词搞混淆; 最近查了一些资料,对以下名词做了相应解释,总结如下: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 研究目标 04 研究内容 05 研究对象 06 国内外研究现状 07 研究方法 正文共:2131 字 1 图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01 研究背景 ① 研究主题的大环境介绍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要做这个主题的研究?? 是行业发展至此,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以前存在,一直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② 研究主题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 研究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因此,现实背景是现实的需求,理论背景是现有理论的缺陷或者漏洞。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有些论文的研究背景仅是堆砌现有的研究进展,而不明确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如此写作虽然与研究主题相关,但是与后文的衔接缺乏因果关联。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做这项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对成果的预期。 研究意义:做这项研究之后,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和推动作用。 “目的”的对象更加具体一些,实实在在的做了哪些事情,解决了哪些问题。“意义”可以适当抽象一些,包含自己对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果会对该行业(或者领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推动什么的前进。 03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指具体的要达到的“目的”,如通过研究构建某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获得某某规律,揭示某某机理等等。 目标是过程,目的是结果。 研究目标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研究内容”是通过做许多事情达到研究目标。 04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所做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研究目标的基础上,细化达到这个目标具体要做的事情。要事无巨细的列出来,明确每一步的内容该怎么开展下去。该节内容要注意与“可行性与创新性”相关。 研究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关系 05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我们“研究内容”的主体,一般是较为具体事物或理论; 针对该主体使用各类方式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研究的结论。 06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通过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得到: 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 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 别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从而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 别人已做过,你要重新做实验来验证。 该节注意事项: 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 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同类材料。 如果没有与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可以选择一些与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07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均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方法,整理部分如下: ①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② 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③ 因果分析法 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④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⑤ 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 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⑥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⑦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研究论文

浅析西方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论文

1. 未经理性检验的生活何以是无意义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言及这样一句箴言:“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无意义的生活。”检验一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向性的自我反思或自我批判, 那么“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无意义的生活”就是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不具有认识自己价值的能力, 虽然不是疯狂, 但已经接近于疯狂了。”显然, 不能认识自身价值的人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 也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尊严, 其生命的尊严在这种遮蔽状态中沦亡了。苏格拉底提出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无意义的, 实际上是提出了人格尊严和人的使命问题。按照苏格拉底的理解, 生活的意义不在生活之外, 而在于使自己、他人和城邦获得幸福, 规避祸患。“幸福不在于财富, 而在于知识, 在于对城邦作出贡献, 并获得人们的尊重。”

更进一步的, 苏格拉底提出“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无意义的生活”区显了内向性理性批判反省的重要性, 倡导人要力求凭理性来把握主体, 凭借自我理性批判在人自身中掘发人的本质属性。苏格拉底认为, 理性是作为一种人人皆有的东西而存在的, 关键在于人是否能对自身做出理性的把握, 故而苏格拉底提出要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检验, 对主体做出理性的把握。理性的检验清理了偶在的个人感觉, 使得人成为理性的定在。在苏格拉底看来, 灵魂的本质属性在于具有普遍理性的自我, 内向性自我反思或批判中的主体不是身体性的自我, 也不是具有主观任意性的自我, 而是为普遍理性所引领的自我。内向性自我反思或批判所指向的灵魂既不是任何精细的事物, 也不是任何个体所具有的特殊性机能, 而是每个人所共有的智力和品质。“灵魂是与神圣的、不朽的、理智的、统一的、不可分解的、永远保持自身一致的、单一的事物最相似。”在灵魂的自我反思中, 灵魂进入到一个纯粹的、不朽的领域, 获得了独立与超脱。真正的知识就是这种沉思的产物, 由此获得的知识是纯粹理性的知识, 不受任何外在感性冲动的污染。正如苏格拉底所说, “由灵魂本身来对事物本身进行沉思, 才能抵达真实的存在, 获得纯粹的知识。”

2. 理性检验设定了思想与行为的地平

苏格拉底的理性检验精神奠定了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传统, 并为后继者所承继和发展。在柏拉图眼中, 灵魂的最高等级即是理性, 理性逻辑的力量彰显了灵魂的最高属性所在。柏拉图提出了“灵魂转向”说, 将人的灵魂视为具有视力的存在, 而灵魂的视力便是灵魂中最高的理性层级。整体性的灵魂通过转离变居不定的外在幻象世界, 步入到“实在”世界之中, 并凭借灵魂的视力去观照和把握理念中的“至善”。人的肉体在灵魂的指引下对理念的回忆模仿构成了人的认识。感性经验虽然能够激起人对理念的回忆, 但感性经验同时又是人的认识的障碍, 只有揭开感性经验的遮蔽, 经由理性检验的过程, 人才能达致对真理的确证认识。通过理性的检验, 灵魂中的各部分协调一致, 灵魂从而进入到理念的世界中。这种理性精神始终雄踞于柏拉图哲学的顶峰。怀特海曾经说过, “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6]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哲学将真善美和理性结合在一起, 将理性至于哲学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使得理性主义传统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背景色。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观点, 进一步扬发了理性主义传统。亚里士多德视域中的理性是一种从属人的最高层次的、超越感性认知能力的能力。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的本能盲目性决定了自然人的无目的性, 缺乏理性检验能力将会加剧这种盲目所带来的损害。通过理性的检验, 协调所有决定人行为的因素。理性高于一切, 是一切事物的依据。所以对人来讲, 最好的生活是符合理性的生活, 理性检验设定了生活的最高规范意义, 理性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

在近代, 笛卡尔在认识论领域提出了理性的主体性原则。笛卡尔提出, 客体世界是通过一个理解通道实现确证, 任何存在和知识都只能通过理性的自省和检验才是真实无疑的。倘若没有对“我思故我在”中“我思”主体的进行理性审视, 断言对象的存在合法性就无从确立, 对象的真理的真实合理性也就消解了。故而一切知识立基于理性而不是感性之上, 理性成为检验真理的独一尺度。

但是这种理性的检验思想也包含了一种矛盾:一方面, 理性精神区显了客观必然性的存在, 人必须归依于这一必然性才能实现对自我的确证。而对这种必然性的绝对服从又容易使人物化为客体, 丧失人的独特性;另一方面, 由于理性精神强调主观自由的必要性, 人理性的思考和检验自在自为自由而不受任何拘傅。这样一来, 人在自我的目的和意志中确认对象世界的存在, 这就容易导向人化抽象精神规定的生成。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来试图解决理性主义的这一矛盾, 在其理论体系中, 理论理性保障人能够获得必然性, 而实践理性使人获得自由, 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通过先验的审美判断沟通联接起来。

康德以后, 黑格尔将理性检验精神推向了另一个高峰。黑格尔曾经这样言说:“哲学的最后目的和兴趣就在于使思想、概念与现实得到和解, 达到自觉的理性和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 以及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7]在黑格尔看来, 个体意识发展的全部结构在于从意识达到自我意识再到理性的自我扬发和自我发展。黑格尔将理性划分为三个部分:观察理性、实践理性和自在个体性。实践理性的内涵在于使得理性转化为一种人得以在其中实现自我的客体, 即“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8]

哲学家们希望通过某种普遍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改变世界。但人眼前的世界是不断分化变化的, 因此人的认识对象不是变化的现象, 而是稳定不变的真理。凭感性认识无法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 对世界的把握只能依靠理性来实现, 更进一步的是通过理性检验来实现。首先, 理性检验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人的感性直观直接反映了外在世界, 但感性直观所认识到的实存是纷繁芜杂的, 需要理性的检验来进行甄别。其次, 理性检验追求的是一种认识的绝对普遍性, 其目的在于发现世界结构中的潜在规律性和普遍性。再次, 理性检验是主体性的检验。理性检验的主体是人。最后, 理性检验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的合理意义。人的感性认识源于现实世界, 是有限的和偶在的, 而理性检验所具有的对事物认识的批判性和确证性, 能都指导人在实践活动中祛除这种有限性与偶然性。

但对于理性检验的倡导也不能过于极端, 如果当对理性的倡导成为一种极端的理性迷信, 以理性主义精神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将异化成超验的形而上体系, 最终导理性独断主义, 从而抹消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解, 消解了人独特的个体性。

参考文献

[1]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M].吴飞,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7:16.

[2]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117.

[3]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138.

[4]Salles , Soul and Ethics in Ancient Thought[J].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84.

[5]柏拉图.柏拉图全集 (第一卷) [M].王晓朝,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83.

[6]黄快林.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J].新湘评论, 2016 (15) :62-63.

[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第四卷) [M].贺麟, 王太庆,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133.

[8]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第四卷) [M].贺麟, 王玖兴,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189.

一 .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以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基础的差异为依据,我们可以把中西文化双方分别归结为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也即所谓的“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造化之功,同时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格塑造影响的巨大。“人的个性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产物。”[2]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而且也包括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某种熏陶和影响。马克思指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3]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诞生于半封闭大陆自然环境的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土轻迁,安贫乐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法,保守,缺乏开放的意识;眷恋家园故土,提倡清静无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风险意识和竞争精神不强,时间观念和进取意识淡漠。所谓的“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便是这个道理。“东方人并不具有西方人的忙碌和竞争意识,他们总是显得严肃、执重,从不着急,时间观念淡漠。就象‘效率’一词代表着西方社会中支配人们思想的基调那样,中国人常说的‘马马虎虎’一词也表明了他们对生活所持的态度。”[4]生活圈子的狭隘与封闭,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固定性和长久性,为了能够和睦相处,国人非常注重人情世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这也培养成国人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这种自然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的文化传统养成中华民族内倾型人格。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与古罗马均处在半岛之上,多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航海贸易繁荣,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海洋形成其开放变易的文化品格,铸就了其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协作的民族精神,倡导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革故鼎新,富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在西方,也正是这种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传统养成西方人那种外向型人格。 “在马克思看来,地理环境是通过在一定地方、在一定生产力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关系来影响人的……”[5]/p>因此,对于对形成的文化观念影响巨大的自然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我们既不能加于夸大,也不能过于缩小,既不能过于强调,也不能随意忽视,而应该客观、公正。正如罗素所说的“目前的科学不能完整地说明国民性问题。气候和经济环境虽说明了一部分,但不是全部。”[6]二 .伦理型文化与功利型文化按照中西双方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我们可以把中西文化分别概括为伦理型文化与功利型文化。中国传统伦理总体取向是重义轻利。“利义之辨”是贯穿中国文明史的一个基本问题。主张义利兼顾的墨家由于失去生存的土壤而中道而忘,而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义利皆无的道家则把把功绩和名利完全剔除在人格标准之外,这种主张尽管一度与儒家义利观并驾齐驱,但由于不合当时社会需要而不为统治阶级所用。作为支配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其基本主张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以义制利”,提倡义利发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泛道德主义的中国传统,用道德解释一切,导致国民乐于言义耻于谈利,重道德修养,轻外在事功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科学在古代中国失去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道德与理性的分离,使中国传统出现反理性的倾向,从而阻碍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空论玄谈盛行,科学衰微和商业不发达的深层原因之所在。科学技术被视为淫技奇巧,商人被贬为四民之末,从而也导致中国古代科学尽管发达却难于付诸施用,商业发展缓慢,国家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到了近代更成了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对象。在西方,尽管我们说,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其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样,但是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位,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个人的权益的实现,并且认为它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与生既来的,是天赋的。趋利避苦是个体的本能,事功求利是生存的目的,在追求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中不须负任何道德责任,可以不择手段。故此,功利主义始终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毫无疑问,这种功利主义对于催生后世资本主义萌芽取着催化剂地作用,但也使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变得非常地残酷和血腥。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7]西方社会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个体追求物质利益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与科学的发展,但对义的鄙视和贬低又容易导致西方社会片面追逐物质利益而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变质,成了赤裸裸的金钱物质利益关系。在西方历史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不衰,构成了西方主流价值取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了社会亘古不变的信条。在最大限度地谋求自身的利益观念的驱动下,科学与技术在西方尤为受到重视,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在西方非常发达。在现实生活中,西方人表现出求新奇、好创新、重功利的人格精神。科学观念和技术意识深入人心,成钩扇烁竦闹匾�蛩亍U庖驳贾挛鞣缴缁嶂乩硇远�崆楦?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三 .和谐型文化与抗争型文化根据中西方文化的具体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两者分别归结为和谐型文化与抗争型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8]。“一个特点是中国文化不仅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而且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溶的天人合一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9]中国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对于自然,由于“天道远,人道迩”[10],过于执迷于对虚幻天道的探求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徒劳的。我们只须向内心诉求,人心中就蕴涵着自然的普遍法则,尽心就能知性,知性则知天,“万物皆备于我矣。”[11]所以,中国古代文化更多的是重人事而轻天道,重道德而轻知识。在处理在人与人关系问题上,中国的文化自古至今就一直重群体轻个体,重和谐轻抗争,强调宗法性、纪律性。它对人进行规劝与约束,束缚人的自由意志及创造精神,漠视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中国文化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观、顺从诚敬意识等,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处理途径。中国文化的那种和谐观念,同时也体现和培育了国民顺从、屈服、保守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精神,视锌拐�馐逗头磁延缕�!爸泄�似毡樾攀亍�觳槐?道亦不变’的历史观念,从而使得欧洲人与美国人普遍认为:1990年的中国和孔子时代的中国别无二致。”“所有的旧东西都是极有价值的,而所有的新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12] 从而也造成了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家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自然,探求自然的奥秘和征服与主宰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赫拉克利特窥出“和谐来自斗争”[13],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便是人与自然孑然分立的鲜明写照。尽管到苏格拉底那里,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但西方文化对自然的探索与征服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西方商业社会海上航运的冒险生涯,以及在其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难以把握的自然规律使西方人时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人们正是在对诡异的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困惑中开始哲学探索的。古希腊的哲学从开始就主要是一种自然哲学,把自然作为人们思考和探索的对象。在天人相分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支配下,自古以来西方社会就把自然与人区分并对立起来,自然仅是被人认识、利用、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追求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重视私有财产的获取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中国文化由于主张“天人合一”,人道法天,以人道应天道,以天道设人道, 以德配天,天人合德,故生存意识异常发达,形象思维非常突出,注重直观感觉和诗化想象, 重人事而轻天道、轻实证而重玄想,从而导致自然科学不甚发达人文科学异常繁荣。“如果按这种逻辑,认识论意识的发达是科学在欧洲出现的一部分原因,那么这种意识的不发达也应该是科学在中国不出现的一部分原因。”[14]西方文化由于倡导天人相分,人定胜天,不仅认识自然解释自然而且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科技意识发达,抽象思维突出,注重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故而中国有的是“小心求证”的陈景润,而西方有的是“大胆假设”的歌德巴赫。四.结束语通过以上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的比较,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征。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另外,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层次探讨的意义重大,它将解开诸如中西方科技发展差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谜团,从而产生深远影响。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龙和凤在中国,龙是图腾的形象,在图腾发展的进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龙,凤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神异的动物。因而,在我国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比喻豪杰志士。“龙”在成语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如、“龙飞凤舞、藏龙卧虎”等。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我国的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凤在中国还指优良女子,还有太平昌盛之意,旧时,凤也为圣德。"凤毛麟角"指珍贵而不可多得用来比喻有圣德的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象龙、凤是一种福音。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长期受宗教的影响,我国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封建思想的统治。西方人信仰上帝,与上帝作对就是过错,就是罪恶;而我国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给我们带来好运,神把龙作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东西思维方式的冲突在欧洲工作生活了26年,现在是中国驻德国大使的卢秋田老师说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又问德国人,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作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喜欢作报告。我想这也许就是思维的不同,这还只是在西方内部,要说到东西方的差异,我想就更大了.对于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思维的广泛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一看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开门见山,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 把美国人的来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二,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以后,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中国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2008年要开奥运会了,肯定很多外国人要来。来了之后咱得知道人家外国人是怎么想的,跟咱们是不是一样。你对他好,他不一定领情。比方说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一般都这样。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我就去了,说:“Heloo”他说:“NO,不用帮,不用帮。”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再如救死扶伤。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我,你救我还是给我添麻烦?你说这人怎么想的呀?他的思维是什么逻辑?他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你是想来救我,可你受过专业训练吗?你会游泳吗?你不会游泳你来救我,最后你也搭进去了赖谁呀?必须得要专业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我这么一想,可能也对,过去我看有个报纸说,有个人根本不会游泳就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最后两个人同时牺牲了。其实这样也真是有点冤得慌,你倒是找个会游泳的下去啊。咱们中国人和西方人喝水也不一样 。我喝什么水呀?冰水,一饮而尽!可是以前咱们中国人对客人最热情的举动就是给滚烫的热水,过去斯诺到中国来采访,他在日记中说:当我踏上延安土地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们和东方人是多么的不同。为什么呀?他见着毛主席的时候,记录员说:“您喝口水吧”,他正想喝口水呢,结果给端上来一杯滚烫的热水。斯诺说,这水要在我们家能烫死一头猪啊。但是他还得捧着,就是喝不了啊,最后只好问有井水没有。咱们和西方人使用的生活工具也不一样。咱们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老外就觉得中国人奇怪,拿两根树枝就能吃饭了,而且是能切、能剁、能叉、能碾、能搅、什么都能做。他不理解,他觉得中国人真聪明,手特别灵活。所以老外到中国吃饭一般最怕的就是用筷子,每次吃完饭手都抽筋,因为手实在是太累了。不过咱们要吃日本饭就惨了,日本人吃饭得跪着,满桌饭菜多香啊,可是每次我都吃不饱。为什么?我得跪着吃,没吃两道菜呢,我觉得我下身已经麻木了,要再吃下去非死那儿不可。你有没有发现日本人的筷子头是尖的。知道为什么吗?这是日本武士发明的,过去吃饭的时候不能带武器,他们就把筷子给削尖了,然后在谈判时候用,先吃着谈,谈不投机了拿筷子扎你。这就是当初的武器!那么西方就更直接了,直接把刀叉带进餐厅了。先拿着,你别看正在那儿吃饭,不行的话直接就扔过去,拿刀“咔嚓”就砍了你。我们早已经把食物进化了,而西方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他们还在吃生肉,还在吃生菜。像咱们做的菜,比方说葱爆羊肉、糖拌西红柿、鱼香肉丝、素炒芥兰啊……多好吃 。可西方人不行,把菜也就洗吧洗吧,放一块儿,然后再搁点汁,告诉你这叫蔬菜沙拉。咱们主食是馒头,人家主食是土豆,西方人把土豆煮熟了之后剥了皮,蘸着盐,就算是大餐了。如果哪天我那威请您吃西餐大餐,主菜是土豆蘸咸盐,您一定把我骂死。咱们中国人就不是这样了,咱们把土豆改良了,比如说做个青椒土豆丝、酸辣土豆丝、土豆炖蘑菇、土豆炖牛肉……总之能够把一种食品的作法发挥到极致。为什么咱们和西方差距这么大?首先我们长的就不一样,我们是黄皮肤,他们是白皮肤,咱们眼睛是黑色的,他们是什么色都有——黑的、蓝的、白的、花的。我想这是最明显的一个区别,但是究其根本,我认为还是因为磁场造成的。据科学家研究,水池子蓄满水时把塞子拔掉,你就会发现水在我们这半球它是顺时针方向消失,要到了南半球它就逆时针方向消失。没发现吧?自己蓄一池子水试试吧!这方向就是磁场在起作用,同样也造成大脑磁场的不同,所以咱们看待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咱们做饭搁盐说搁盐少许,大家都知道搁多少,手大抓半斤,手小抓一两。老外就不懂,少许是多少?他得量,所以很多外国人的厨房,就是一个实验室,锅、碗、瓢、盆不是很多,各种天平、计量工具倒是一大堆,所以他们学理工科的人比较多一点。他们认为做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到今天他们还在吃油炸食品,他们永远吃不到松鼠鱼。如果他们要做松鼠鱼的话,4天未必能做出来,他得且研究呢。其实这就是一种观念上的问题。再说约会。咱们中国人一般表示友谊、表示对你的尊重都要提前来,有的时候说:“我在这已经等了你3天了,我终于今天见到你了,哎哟等了我三天呐”。可是在国外都是这样,咱俩9点约会,往往那大钟刚敲到9点,老外噌就出来了:“Hello,我准时到了 。”一看表,一秒都不差。你要跟一个德国人约会,你说提前3天就到了,他一定觉得你神经病!再说咱们熟悉的喝酒 。比如说老外要喝酒,都是拿瓶XO给自己倒,然后祝你健康!祝你幸福!祝你怎么怎么样!然后自己把自己没一会儿就给撂到了,一般喝酒时老外都属于自虐,没事儿就把自己给办到地上去。中国人不是这样,他是为了办别人。每次喝酒都说:“来,再干一杯!”一下喝三杯,深水炸弹什么的,一般都是头三尾四,或者说这鱼头可冲着你呢,你得喝,不喝可不够哥们!至于合同这事儿咱们再单说,来干!咣咣咣咣!最后把这个人给办倒了,如果他自己也晕了,也是在办别人的过程当中不小心被另外一个人给办了。而老外一般很少有互相劝酒的,都是劝自己喝酒,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咱们再说这玩儿。你看一群老外抢一个球,那一定是欧洲人——踢足球。看俩人在那儿较劲,你一拳、我一拳一定要把对方给干到地下,那是美国人——拳击。两个人不吱声皱着眉头在那儿玩儿桥牌,动智商的,这个一般也不符合我们亚洲人的习惯。那我们喜欢玩儿什么呀?玩儿麻将啊!麻将才符合我们的精神,才符合我们的智慧。咱们玩儿麻将时一般都是这样,四个人在一起玩儿麻将,一般都是盯着上家、看着下家、防着对家,我胡不了,你们谁也甭想胡,我就是死活不点炮。所以这个就是玩儿的不同。有一个电影叫做《刮痧》看过吧?其实刮痧是我们中国非常好的一个治病的办法,刮刮皮肤,什么病都好了,只不过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些斑斑点点的血印子。美国人就想不明白,觉得是虐待孩子,这看着让人生气。王姬演那个《北京人在纽约》看了吧?中草药,他老公愣说是树根子,喝着苦,废话!中药能不苦吗?良药苦口利于病!你UNDERSTAND吗?可是老外就是不明白呀,所以要取消你的抚养权,因为你给孩子喝巫术的东西。什么叫巫术?其实是对我们中医不了解。还有香水,咱们中国人也想掸香水,其实错了。千万别跟外国人学,因为外国人身上有严重的体臭,所以他必须掩饰体臭才掸香水。我们中国人起码是正常的,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掸香水,这点您一定要记住了。如果您要是看见两个俄罗斯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喝多了;如果你看见两个印度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姓氏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以色列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政治信仰的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东方人在打架,80%是争着结帐:今天的费用我来结帐,我看谁敢和我抢……。

康德写过一本小书:《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这本书出版于1785年,是康德在完成《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之间写成的小册子。

完美日记的管理研究论文

环境分析:通过决策狗深度分析眼影市场的发展情况,挖掘其如何精准布局哑光眼影市场,并最终赢得市场热销。

报告主要包含如下内容:基本面研究、行业规模和细分领域分布、用户关注点及痛点分析、品牌策略及对标、单品竞争力评估、产品营销策略等。

扩展资料:

市场环境分析包括:

1、市场集中度分析,主要指标有CR4、HI等;

2、产品差异化分析(包括机型、功能、品牌等);

3、进入壁垒(主要包括政策壁垒、技术壁垒、专业壁垒、规模经济壁垒)等;

4、标杆企业分析(该市场领域里排名靠前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

如果要进一步做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分析则要用到SWOT、还有营销经典的STP(细分、目标、定位)和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题主是否想询问“结合STP策略,分析完美日记品牌的核心目标客群,有哪些基本特征。”大多为95后、大多为女性。1、大多为95后。结合STP营销策略分析,完美日记品牌的核心目标客户由于处在追求快消费的时代,并且经济也相对自由,大大的提高了自己的95后的购买力。2、大多为女性。完美日记属于化妆品的商品,由于女性为主要的爱美的群体,成了其主要的客户人群。

1、ABC客户分类法。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建立科学动态的分类管理机制。2、加大对优质客户的关注力度,想办法保留住客户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和维持较高的客户占有率。同时挖掘并识别客户盈利价值的差异性,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3、必须对自己拥有的客户进行有效的差异分析,并根据这种差异来区分不同价值的客户,更合理地进行配置,实现客户资源价值和企业投入回报的同步最大化。完美日记(PerfectDiary)是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17年,经营化妆品。

  • 索引序列
  •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论文
  • 完美主义相关研究论文
  • 完美日记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 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研究论文
  • 完美日记的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