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毕业论文论大英帝国黄政博

毕业论文论大英帝国黄政博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论大英帝国黄政博

黄政博是内蒙古蕙侬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根据相关信息显示,黄政博担任内蒙古蕙侬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等公司法定代表人,合作伙伴有刘占海,黄文慧。

黄帝内经论文格式

透析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之论文范文。

摘要:探讨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愿意承受的,也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致力于减少的,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又是无法避免的。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面对着学业和爱情的选择,又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所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都是90后,有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要面对由于生理和心理造成的种种困境,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各种负性情绪,又加上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疏离感[2]。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其调整心态、合理认知、适应角色、健康生活。

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人提出应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3],作者也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中发掘有益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它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所有学科的源头活水。《黄帝内经》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中医典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当疾病“已成”,即使有再好的医疗手段,也不过是亡羊补牢,就像人已经很渴了才去掘井、战争已经开始才去制造武器,恐怕伤害是在所难免。

所以,不如提前预防。这与现代所提倡的“预防为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治未病”是中医提出的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医疗原则,其精神实质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就是在没有生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就是当得病之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小病酿成大病。

未病先防的理念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如果能导致人体发病,可能是因为人体抵抗力太弱,也可能是因为致病因素过强。那么要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方面要增强人的体质,以提高抗病力,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另一方面要积极避免或减少致病因素的危害,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具体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则一方面应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减少甚至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黄帝内经》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一)“和于四时,调于阴阳”《黄帝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当中,不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时刻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保持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使与季节相通应的五脏能够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使七情五志顺时、和谐,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三月,……夜卧早起,……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就指出了不同季节中人应采取的起居方式及其对人情志产生的影响。

(二)怡养精神,调适情志《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本为一体,互相影响。

五脏是人的精神活动产生的基础,而精神活动反过来又影响五脏的生理活动。如《灵枢本脏》篇所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也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认为精神的紊乱能使人体生病。所以人应该调养精神、调节情志,适应环境变化,以保证身体健康。《黄帝内经》的论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阐述了具体的教育内容,这些对我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黄帝内经》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的成书在秦汉时期,但托名黄帝,该书体例多采用黄帝和岐伯、雷公、鬼臾区等人问答的形式,这样既增加了该书的权威性,又使形式生动活泼,易于为人接受;而且该书还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记录,如“著于竹帛”、“著之玉版”,在当时纸张尚未发明的情况下使用各种载体;或者“得其人则传”,选取合适的对象进行言传身教,这些都加强了医学知识的传播。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或邀请社会上的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向大学生传授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如传统的编辑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子、明白纸,或由师生自己编演心理情景剧,还有现代的微信、翻转课堂等,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在大学生中选择对心理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加以专业培训,由他们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对其他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在同学中有着更强的亲和力,而其体会也更贴近同学,易于被接受,自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会获得很大的改善。其次,《黄帝内经》还指出教育的内容应该简明易懂。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言:“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指出了医学道理应该明确、难忘,容易掌握,这样才能够广泛传播,经久不绝。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接受信息较容易。

但是大学生不愿意接受枯燥的说教,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形式让人目不暇接,更让大学生提高了“口味”,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过于书面化,应该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成大学生易于接受、容易掌握的语言传达给他们。第三,对于教育的实施原则,《黄帝内经》也做出了明确的阐述。

如《灵枢师传》篇中所讲:“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人性,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比如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都希望能走出阴影、开心生活,这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原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应运而生,顺应人的心理开展工作。

指出不良情绪状态的危害是“告之以其败”,说明保持良好心态的好处是“语之以其善”,给予一定的辅助措施如放松技术等是“导之以其所便”,帮助消除其抑郁、焦虑情绪是“开之以其所苦”,如果能够达到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自不待言。而在此之外,更辅之以身体的锻炼、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社会支持的促进,则更能帮助大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寻回生命阳光。综上所述,《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等.1990年代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4):101-104.

[2]肖柳婷,梁瑞琼,钟泳如.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5):710-714.

[3]章冬云.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求知导刊,2016,4:39.

拓展:《黄帝内经》的价值影响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1.中医渊薮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渊薮,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集结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为后世中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内经》一书不仅是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最佳见证,同时,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

首先,《内经》一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以及“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的记载,是对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形象描述,成为后世治疗水肿病从肺、脾、肾三脏入手的理论基础。现代治疗肾的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多从调治肺、脾、肾入手,其理论来源显然出自《内经》。再如,“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指过食粱厚味容易使人罹患疔疮类疾病。从现代临床来看,糖尿病足的发生、痛风病的关节肿痛,其发病无一不与过食肥甘厚味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如,《素问·五脏别论》中“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的观点,即为后世“诊脉独取寸口”的滥觞;《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劝诫,成为中医临床遣药用方、养生防病一贯默守的至理名言。

除此而外,《内经》一书中还有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其他内容,涉及养生、预防、针灸、调摄等诸多方面,至今都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防病治病。特别是其中的“治未病”思想,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更为世人关注和瞩目。

《内经》的理论对于现代中医临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成书距现在虽然已有2000多年,但人类个体自身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按照《内经》的理论,如果肺主气、司呼吸,心藏神、主血脉,脾升清、主运化,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气化的功能完全正常,一身气血周流畅通、运行无阻,人体就不会生病。《内经》所确立的独特养生防病视角,决定了它不仅为保障人民健康,繁衍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2.生命科学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巨大的国学经典。

3.哲理科学

《黄帝内经》还蕴藏了很多哲理科学,譬如对人才管理的启示,《黄帝内经》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

德,作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范畴,其外延,最终已转化为形成天地万物及自然天象运行的客观规律,而人才以内在之“厚德”外化为才学之“载物”, 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和谐的内外统一。《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内经》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医医德理论的诞生。

《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人才的选拔任用,也是应该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准。

4.文献价值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素问》保留完整 源文件!!!

帝国理工毕业论文

帝国理工硕士毕业证大概在你毕业半年后会寄到国内。英国的研究课课程开始时间分为秋季和春季,如果是秋季入学,那么,学生在一年后提交完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然而需要等半年才能拿到学位证,所以正式毕业的时间是11月份左右,而如果是春季入学,则是6月份毕业,学位证无需在学校领取,可以直接寄回国,所以这和你的入学时间是有关系的,你可以看一下自己是什么时候入学的,就能大概估计你的证书到国内时间,不过论文提交完,最多也就半年,耐心等待就好。

帝国理工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成为“G5”精英大学,代表着英国大学的最高学术水平。作为一个专精于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大学,帝国理工享有和麻省理工在全世界所享有的同等声誉,研究水平被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帝国理工的交通专业与伦敦大学学院(UCL) 合作,专业方向为MSc in Transport,MSc in Transport and Business Management,MSc in Transpor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三个方向的核心课程是一样的,不同点就是在其选修课略有不同,毕业论文方向不同。申请帝国理工的条件是211本科相关专业平均分85分以上,雅思分。帝国理工是英国最贵的学校之一,一年交通运输硕士的学费大约是21850英镑,而且学费每年都会上浮一些,但是这个学校出来的就业不论在英国还是中国,基本上除了继续深造的都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难。课程多,考试难。帝国理工学院高级机械工程硕士专业为期全日制1年,属于授课型项目。该专业不区分专业方向,学生无需撰写毕业论文,但需要完成一个研究项目。该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个或多个专业的知识和理解。这综合发展了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如数值分析和信号处理。该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个别项目,通常与当前的研究活动或工业咨询相关联,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特定领域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该专业涵盖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高级控制、高级振动工程、飞机发动机技术、计算连续体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和应用、断裂力学基础、集成设计制造、接口和数据处理、机械传动技术、核工程导论。

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申请条件:帝国理工研究生申请条件要求学生是国内985、211大学本科毕业,平均分85分以上。雅思成绩要求以上。申请程序:本科生必须通过UCA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即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在线申请。申请代码为IMP150。由于国际学生名额有限,建议尽早申请。语言要求:帝国理工学院的语言要求分标准(Standard)和较高(Higher)两种水准,本科绝大多数项目的语言要求均为标准水准,为IELTS:standard 总分以上,单项不低于分;higher 要求总分,单项不低于。学术成绩要求:硕士项目(含授课型和研究型):国内985、211大学本科毕业,平均分85分以上。对应英国学位要求为:最低二类A等荣誉学士学位以上。PhD项目:要求至少硕士毕业,均分85分以上,国内本科毕业生一般不可直接申请。对应英国的要求为:本科二类A等荣誉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以上就是对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申请条件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条件能否申请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可以使用英国大学院校库留学出国参考系统。把你的本科GPA、语言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等输入进去,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英国大学,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英国多少排名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关于黄帝论文范文资料

透析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之论文范文。

摘要:探讨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愿意承受的,也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致力于减少的,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又是无法避免的。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面对着学业和爱情的选择,又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所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都是90后,有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要面对由于生理和心理造成的种种困境,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各种负性情绪,又加上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疏离感[2]。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其调整心态、合理认知、适应角色、健康生活。

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人提出应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3],作者也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中发掘有益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它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所有学科的源头活水。《黄帝内经》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中医典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当疾病“已成”,即使有再好的医疗手段,也不过是亡羊补牢,就像人已经很渴了才去掘井、战争已经开始才去制造武器,恐怕伤害是在所难免。

所以,不如提前预防。这与现代所提倡的“预防为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治未病”是中医提出的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医疗原则,其精神实质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就是在没有生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就是当得病之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小病酿成大病。

未病先防的理念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如果能导致人体发病,可能是因为人体抵抗力太弱,也可能是因为致病因素过强。那么要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方面要增强人的体质,以提高抗病力,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另一方面要积极避免或减少致病因素的危害,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具体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则一方面应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减少甚至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黄帝内经》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一)“和于四时,调于阴阳”《黄帝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当中,不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时刻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保持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使与季节相通应的五脏能够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使七情五志顺时、和谐,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三月,……夜卧早起,……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就指出了不同季节中人应采取的起居方式及其对人情志产生的影响。

(二)怡养精神,调适情志《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本为一体,互相影响。

五脏是人的精神活动产生的基础,而精神活动反过来又影响五脏的生理活动。如《灵枢本脏》篇所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也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认为精神的紊乱能使人体生病。所以人应该调养精神、调节情志,适应环境变化,以保证身体健康。《黄帝内经》的论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阐述了具体的教育内容,这些对我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黄帝内经》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的成书在秦汉时期,但托名黄帝,该书体例多采用黄帝和岐伯、雷公、鬼臾区等人问答的形式,这样既增加了该书的权威性,又使形式生动活泼,易于为人接受;而且该书还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记录,如“著于竹帛”、“著之玉版”,在当时纸张尚未发明的情况下使用各种载体;或者“得其人则传”,选取合适的对象进行言传身教,这些都加强了医学知识的传播。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或邀请社会上的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向大学生传授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如传统的编辑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子、明白纸,或由师生自己编演心理情景剧,还有现代的微信、翻转课堂等,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在大学生中选择对心理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加以专业培训,由他们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对其他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在同学中有着更强的亲和力,而其体会也更贴近同学,易于被接受,自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会获得很大的改善。其次,《黄帝内经》还指出教育的内容应该简明易懂。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言:“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指出了医学道理应该明确、难忘,容易掌握,这样才能够广泛传播,经久不绝。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接受信息较容易。

但是大学生不愿意接受枯燥的说教,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形式让人目不暇接,更让大学生提高了“口味”,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过于书面化,应该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成大学生易于接受、容易掌握的语言传达给他们。第三,对于教育的实施原则,《黄帝内经》也做出了明确的阐述。

如《灵枢师传》篇中所讲:“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人性,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比如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都希望能走出阴影、开心生活,这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原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应运而生,顺应人的心理开展工作。

指出不良情绪状态的危害是“告之以其败”,说明保持良好心态的好处是“语之以其善”,给予一定的辅助措施如放松技术等是“导之以其所便”,帮助消除其抑郁、焦虑情绪是“开之以其所苦”,如果能够达到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自不待言。而在此之外,更辅之以身体的锻炼、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社会支持的促进,则更能帮助大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寻回生命阳光。综上所述,《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等.1990年代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4):101-104.

[2]肖柳婷,梁瑞琼,钟泳如.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5):710-714.

[3]章冬云.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求知导刊,2016,4:39.

拓展:《黄帝内经》的价值影响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1.中医渊薮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渊薮,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集结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为后世中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内经》一书不仅是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最佳见证,同时,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

首先,《内经》一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以及“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的记载,是对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形象描述,成为后世治疗水肿病从肺、脾、肾三脏入手的理论基础。现代治疗肾的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多从调治肺、脾、肾入手,其理论来源显然出自《内经》。再如,“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指过食粱厚味容易使人罹患疔疮类疾病。从现代临床来看,糖尿病足的发生、痛风病的关节肿痛,其发病无一不与过食肥甘厚味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如,《素问·五脏别论》中“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的观点,即为后世“诊脉独取寸口”的滥觞;《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劝诫,成为中医临床遣药用方、养生防病一贯默守的至理名言。

除此而外,《内经》一书中还有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其他内容,涉及养生、预防、针灸、调摄等诸多方面,至今都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防病治病。特别是其中的“治未病”思想,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更为世人关注和瞩目。

《内经》的理论对于现代中医临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成书距现在虽然已有2000多年,但人类个体自身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按照《内经》的理论,如果肺主气、司呼吸,心藏神、主血脉,脾升清、主运化,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气化的功能完全正常,一身气血周流畅通、运行无阻,人体就不会生病。《内经》所确立的独特养生防病视角,决定了它不仅为保障人民健康,繁衍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2.生命科学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巨大的国学经典。

3.哲理科学

《黄帝内经》还蕴藏了很多哲理科学,譬如对人才管理的启示,《黄帝内经》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

德,作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范畴,其外延,最终已转化为形成天地万物及自然天象运行的客观规律,而人才以内在之“厚德”外化为才学之“载物”, 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和谐的内外统一。《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内经》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医医德理论的诞生。

《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人才的选拔任用,也是应该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准。

4.文献价值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历史上的黄帝】(Yellow emperor;The huangdi;Mauslleum)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目前学术界公认黄帝出生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黄陵县),国际领导人多次到两地访问!中国自古也有“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的说法。 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名号轩辕(天鼋)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诞生之地】《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史学界一致认为,具体地点在今河南新郑。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这一说法得到包括中国古都学会在内历史和考古权威机构的一致认可。黄帝的诞辰一种说法是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另一种说法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文化贡献】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曲阜、新郑、涿鹿三种说法。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内经。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铸造:采首山(河南襄城县南五里)之铜以造货币。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黄帝功绩】精神文明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政治文明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在使用人才上,访贤、选贤、任能,因才使用。实行以法治国,设“礼文法度”、“治法而不变”,命力墨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物质文明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蚩尤与黄帝之战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第一种说法如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第二种说法见于周代《逸周书·尝麦解》,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有关黄帝的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第三种说法如战国至汉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神话传说】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其他传说】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一说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 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二说在曲阜寿丘(今山东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18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18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历史意义】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为五帝之首。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有熊氏部落曾在新郑一带定居。其部落首领“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黄帝是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既长见识渊博,才干出众,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有熊氏。 五千多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氏族林立,大小部落成千上万。当初炎帝部落势力强大,最有威望。各部族听从他的号令,相安而居。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部落势衰。部落之间不断发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夺,侵占土地,抢劫财货,虏杀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黄帝修德整兵,习用干戈,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强暴,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戚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与之三次交战,打败了炎帝,使其归顺于已。这时,东方九黎部族兴起,强悍凶横,炼铜制作兵仗刀戟大弩,侵略其他部落。其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每次出征作战都身披斑斓虎皮,头带双角铜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惊魂落魄,溃散四逃。蚩尤在东方扫平诸部落后,一路西上,侵占炎帝部族。炎帝与之交战,竟一败涂地,于是丢弃境域,率领部族奔往涿鹿,向黄帝求救。黄帝亲率部族,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shu、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族,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铜头铁额,凶猛无比,又惯使刀戟弓弩等武器,炎黄兵卒战胜不过。黄帝即命风后制作战车,采用战车合围战术冲杀。蚩尤大败逃至中冀,被黄帝大将应龙擒杀。 黄帝平定蚩尤,威名大掁。各部族对他钦佩得五体投地,一致拥戴他为部落联盟首领。从此炎黄部族逐渐融合为一。接着,黄帝又打败北方前来侵扰的荤鬻部族(匈奴族的前身),在釜山(今河北怀来东)召集“万国”首领,庆贺天下太平,并“邑于涿鹿之阿”,休整士卒,养息生民。后来,他为了氏族的安全,又率领部族复归故里,“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为安抚百姓,他曾巡行四方,东至于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今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国的规模。 黄帝定都有熊,致力于各部落的繁荣与发展。他选贤任能,设官司职,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仰天地置列侯众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诸部落),建立起完备的部落联盟管理体制。 黄帝总结神农氏炎帝时代的农业生产经验,祭祀天地百神,划野分州,计田设井,教民因时播种五谷蔬菜,驯养畜禽。黄帝和他的臣下,有很多发明创造。传说他命大挠制定天干地支,用来计算年月日,从此中国有了年月日的计算,后人称之为“黄帝历”。命容成制作盖天(浑天仪之类),观察天象;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宿;命隶首作算数,制定度量衡之制,用来计量物之轻重、长短、多寡;命仓颉总结前人经验,制作象形文字;命宁封为陶正,制作釜、甑、碗、碟,进一步完备人们的饮食器物;命赤将为木正,共鼓、化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邑夷作大辂,挥作弓,夷牟作矢,雍父作杵、臼;命伶伦定律吕,将竹管截成十二个长短不同的竹段,按照声音的高下清浊分为十二个音阶,制成各种乐器;命荣猨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命元妃嫘祖教民养蚕制丝,供作衣料;伯余制作衣裳和鞋子。黄帝作冕垂旒充纩,定玄衣黄裳,于是衮冕衣服之制兴。建筑宫室,以避寒暑。与岐伯、雷公探讨医药之学。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防治疾病。黄帝时代,发明创造繁多,成就辉煌宏大,遂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又名覆釜山,今河南灵宝阌乡镇南),葬于上郡桥山(今陕西黄陵西北)。相传有子25人,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逐渐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此,后人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黄帝内经文献综述论文

透析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之论文范文。

摘要:探讨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愿意承受的,也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致力于减少的,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又是无法避免的。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面对着学业和爱情的选择,又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所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都是90后,有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要面对由于生理和心理造成的种种困境,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各种负性情绪,又加上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疏离感[2]。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其调整心态、合理认知、适应角色、健康生活。

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人提出应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3],作者也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中发掘有益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它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所有学科的源头活水。《黄帝内经》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中医典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当疾病“已成”,即使有再好的医疗手段,也不过是亡羊补牢,就像人已经很渴了才去掘井、战争已经开始才去制造武器,恐怕伤害是在所难免。

所以,不如提前预防。这与现代所提倡的“预防为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治未病”是中医提出的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医疗原则,其精神实质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就是在没有生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就是当得病之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小病酿成大病。

未病先防的理念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如果能导致人体发病,可能是因为人体抵抗力太弱,也可能是因为致病因素过强。那么要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方面要增强人的体质,以提高抗病力,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另一方面要积极避免或减少致病因素的危害,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具体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则一方面应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减少甚至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黄帝内经》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一)“和于四时,调于阴阳”《黄帝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当中,不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时刻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保持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使与季节相通应的五脏能够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使七情五志顺时、和谐,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三月,……夜卧早起,……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就指出了不同季节中人应采取的起居方式及其对人情志产生的影响。

(二)怡养精神,调适情志《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本为一体,互相影响。

五脏是人的精神活动产生的基础,而精神活动反过来又影响五脏的生理活动。如《灵枢本脏》篇所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也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认为精神的紊乱能使人体生病。所以人应该调养精神、调节情志,适应环境变化,以保证身体健康。《黄帝内经》的论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阐述了具体的教育内容,这些对我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黄帝内经》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的成书在秦汉时期,但托名黄帝,该书体例多采用黄帝和岐伯、雷公、鬼臾区等人问答的形式,这样既增加了该书的权威性,又使形式生动活泼,易于为人接受;而且该书还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记录,如“著于竹帛”、“著之玉版”,在当时纸张尚未发明的情况下使用各种载体;或者“得其人则传”,选取合适的对象进行言传身教,这些都加强了医学知识的传播。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或邀请社会上的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向大学生传授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如传统的编辑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子、明白纸,或由师生自己编演心理情景剧,还有现代的微信、翻转课堂等,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在大学生中选择对心理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加以专业培训,由他们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对其他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在同学中有着更强的亲和力,而其体会也更贴近同学,易于被接受,自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会获得很大的改善。其次,《黄帝内经》还指出教育的内容应该简明易懂。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言:“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指出了医学道理应该明确、难忘,容易掌握,这样才能够广泛传播,经久不绝。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接受信息较容易。

但是大学生不愿意接受枯燥的说教,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形式让人目不暇接,更让大学生提高了“口味”,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过于书面化,应该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成大学生易于接受、容易掌握的语言传达给他们。第三,对于教育的实施原则,《黄帝内经》也做出了明确的阐述。

如《灵枢师传》篇中所讲:“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人性,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比如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都希望能走出阴影、开心生活,这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原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应运而生,顺应人的心理开展工作。

指出不良情绪状态的危害是“告之以其败”,说明保持良好心态的好处是“语之以其善”,给予一定的辅助措施如放松技术等是“导之以其所便”,帮助消除其抑郁、焦虑情绪是“开之以其所苦”,如果能够达到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自不待言。而在此之外,更辅之以身体的锻炼、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社会支持的促进,则更能帮助大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寻回生命阳光。综上所述,《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等.1990年代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4):101-104.

[2]肖柳婷,梁瑞琼,钟泳如.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5):710-714.

[3]章冬云.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求知导刊,2016,4:39.

拓展:《黄帝内经》的价值影响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1.中医渊薮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渊薮,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集结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为后世中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内经》一书不仅是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最佳见证,同时,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

首先,《内经》一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以及“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的记载,是对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形象描述,成为后世治疗水肿病从肺、脾、肾三脏入手的理论基础。现代治疗肾的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多从调治肺、脾、肾入手,其理论来源显然出自《内经》。再如,“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指过食粱厚味容易使人罹患疔疮类疾病。从现代临床来看,糖尿病足的发生、痛风病的关节肿痛,其发病无一不与过食肥甘厚味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如,《素问·五脏别论》中“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的观点,即为后世“诊脉独取寸口”的滥觞;《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劝诫,成为中医临床遣药用方、养生防病一贯默守的至理名言。

除此而外,《内经》一书中还有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其他内容,涉及养生、预防、针灸、调摄等诸多方面,至今都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防病治病。特别是其中的“治未病”思想,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更为世人关注和瞩目。

《内经》的理论对于现代中医临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成书距现在虽然已有2000多年,但人类个体自身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按照《内经》的理论,如果肺主气、司呼吸,心藏神、主血脉,脾升清、主运化,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气化的功能完全正常,一身气血周流畅通、运行无阻,人体就不会生病。《内经》所确立的独特养生防病视角,决定了它不仅为保障人民健康,繁衍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2.生命科学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巨大的国学经典。

3.哲理科学

《黄帝内经》还蕴藏了很多哲理科学,譬如对人才管理的启示,《黄帝内经》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

德,作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范畴,其外延,最终已转化为形成天地万物及自然天象运行的客观规律,而人才以内在之“厚德”外化为才学之“载物”, 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和谐的内外统一。《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内经》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医医德理论的诞生。

《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人才的选拔任用,也是应该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准。

4.文献价值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1、题目

题目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包括四部分内容:背景资料、问题、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及方法、结果、解释和结论。一般情况下,审稿人会根据摘要内容来决定是否有兴趣或者值得花时间审阅此稿,因此,作者写摘要一定不能马虎。

3、关键词

SCI论文关键词是缩写词的引用,这些缩写词的重复率在文中必然是很高的,分类或者列表提取关键词会使论文结构更清晰。关键词的设置一般为3~5个。

4、前言

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5、主体部分

综述主体部分的篇幅范围特别大,短者5000字左右,长者可达几万字,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同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6、总结部分

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扩展资料

医学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 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 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

一、文献综述(一)中国中医药简史1.中国古代中医药发展史众所周知,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依靠集体打猎和采集植物维持生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了有害的食物,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有时也会因吃了某些食物,使腹泻、呕吐等疾病减轻或消除。这样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实践经验,人们逐渐地积累了医药知识,并有意识的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从而便产生了早期的医药学。古代书籍中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这些记载虽属传说,但仍然说明医药知识是通过人类不断在生活实践和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周朝开始,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由于铁的发明和应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当时许多杰出的医学家,总结了历来的医学成就,著出了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九卷八十一篇,共计十四万余言。它采用黄帝与歧伯相互问答的体裁,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阐述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为中国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主张人与自然是相应的,在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时,处处结合四时气候、地理水上、社会生活及思想情绪等诸方面的变化,其观点主要是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内经》对人体解剖知识,如脏器质地、大小、肠胃及血管的长短等,都有详实的记载。如血液循环的概念,呼吸与脉搏频率的比例等,远比西欧早得多。《内经》已明确了十二经脉、七经八脉,创造了中国医学重要学说之一——经络学说。在疾病诊治方面,已初步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药性理论方面,提出了寒热温凉四气及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概念;并指出五味人五脏理论,也是后世归经学说的本源;方剂也有记载,全书共收载12个处方。秦汉时代,医药进一步发展,这时《神农本草经》问世,简称《本经》。全书收载药物365种,不仅对药物疗效作了总结,而且对药物产地、采集、炮炙方法、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以及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也都作了记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学著作,所收载的药物疗效确切。例如水银治疗疥疮,麻黄发汗止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等,内容丰富广泛,为后世历代本草的蓝本。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通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前人积累的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出了一部《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匾要略》两部著作。《伤寒论》在临床医学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收载了100多个有效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小柴胡汤。四逆汤等等,至今仍奉为经方而被广泛应用着,是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金匾要略》论述了各种杂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为后世医学对杂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唐代,孙思逸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编著了《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共收载方剂5300余首。他重视单方,验方的收集,总结了劳动人民在医疗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研究方剂的重要文献之一,由官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李箦,苏敬等22人在《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共载药844种,并绘有药物图谱。书成后,即颁行全国。后抄传至日本,列为医学生必修课之一。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颁布的药典早83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宋代,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唐氏把《嘉拓本草》和《图经本草》合二为一,并增药500余种,全书共收载药物1455种,每药项下附有图及单方。《证类本草》对药物归经进行了考证和阐述,对历代各家学说都予以收录, 因而保存了许多现已散失了的象《开宝本草》、《日华子诸家本草》、《嘉佑本草》等书的内容。宋大观年间,当时官府曾令将《官药局》所收载的方剂加以校订,写成《和剂局方》,共收载方剂297首。后经多次修订,命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当时医家和民间许多有效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紫雪丹、至宝丹等,大都采用丸散剂型,便于服用和保存,可谓当时的配方手册。金元时代,不少医学家认真探讨古代医书理论,结合各自的临证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这就是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其中以四大学派最为突出,即刘完素重视“火热”为病,对运用寒凉药有独到的见解,强调泻火,故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人体生病,都是感受外邪,善于使用汗、吐。下三法攻逐邪气,故称 张氏为“攻下派”。李东垣重视脾胃的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在治疗上善于温补脾胃,故称李氏为“温补派”。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 论点,并以此立论,常应用滋阴降火的药物治疗疾病,故称朱氏为“滋阴派”。诸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理论和治疗经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医学史上是做出了贡献的。但由于受到经验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说,他们的理论和经验都是不完善的。严用和著《济生方》10卷,载方400首,是他个人5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中有不少方剂如归脾汤、济生肾气丸、清脾散等,直到今日还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着。张洁古著《珍珠囊》,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之一,全书讨论了100种药物,包括 “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随证用药之法”。归经学说,早在《内经》已有记述,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张氏所著《珍珠囊》进行论述和发挥之后,才成为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之一。李时珍对张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中药方书的著作良多,其中最突出的当推李时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蓝本,参考医药书近500部,搜集历代诸家本草学说,再经亲自治病验证,或亲自到各地访问,采集和实地观察,加以辨认和论述,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于1578年正式出版。《本草纲目》,全书约200万言,共52卷,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出版后发行全国,后来又被译成英、法、德、日、朝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广泛流传国外。这部巨著,不仅是我国医药科学上的光辉硕果,而且也是世界医学和生物学重要文献,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还有朱榆、膝硕编辑的 《普济方》是明代以前方书的总集。全书168卷,收载方剂61739首,是收载方剂最多的方剂著作。2.中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明清以来,中医对温病(急性传染性疾病等)的认识和诊治,有了长足的发展。在 理论方面,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纲领,形成了温病学派,这是清代医学 学术上的重要成就。反映这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温病论治》(叶天士著)、《温病条辨》(吴鞠通著)。《温热条辨》(薛生白著)。《温热经纬》(王孟英著)等。这些著作者 被后人推崇为温病四大名医,他们对温病的理论和诊断和治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清代,有许多简明、实用的本草和方书陆续问世。如《本草备要》(汪昂著)、《本草从新》(吴仪洛著)。《本草求真》(黄宫绣著)。《成方便读》(张秉成著)、《医方集解》,《成方切用》(吴仪洛著)等。这些本草和方书的特点:1、从“临床实际出发,精选方药,由博返约,便于学习和掌握;2、对每个方或药的组方意义和证治机理,都作了详细的注释和阐发,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3、药物和方剂分类方法,象《本草从新》、《医方集解》等,都采用了按功效分类方法,使本草、方剂的分类法更趋于完善和实用。自鸦片战争至解放前的100多年,我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各通商口岸和内地,举办学校、教会和医院,并大量倾销西洋药品,使我国文化和科学饱受摧残。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虚无主义,否定祖国的民族文化,全盘否定中医中药,提出“废止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使中医中药事业濒于被消灭的境地。值得提出的是少数从国外归来的药学家和药理学家如:汪敬熙、陈克恢、朱恒壁等按西方药学思想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对器官功能的药理作用。其中最有名的发现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得麻黄碱,同时发现这个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西药。这个例子说明用现代药学和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一条通向西医药之路;以植物成分纯化为化学单体的药学思路。这条路是18世纪西方药学家走的一条老路,从阿片到吗啡从洋金花到阿托品等。这正是西方药学家不承认中医药学是科学,而只把中药当原料,不需要学习中医药学就可以研究出新药,即 “废医存药”的错误观点,其结果使中医药学非但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废弃甚至被消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在我国存在着两个医药体系,即一个是有几千年历史,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学体系,另一个是在世界(包括中国)发展了几百年现代医药学体系,两种医药体系共存在于同一块国土上,都在同疾病作斗争这一事实,有着不同认识和理解。是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往来,互不干预;是以谁为主;还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中西结合。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相当尖锐的。我党的政策是采取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明确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创造中西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几十年,来在正确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0年代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西医药学习中医药的高潮;建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中医院,中医药大学,培养出一大批高级中医、中药人才;编写出《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医大辞典》、《中药的药理与应用》、《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及《方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等专著;创刊了多种中医中药杂志与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90年版、95年版,收载中药材从509种增加到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从275种增加到398种等等。它们在继承弘扬祖国医药遗产,提高科研、教学、生产水平和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等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志中医药学进展过程的鲜明特征,是中西医药结合的思想和取得的最新成果。西 医药学的优势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以微观为特征,以局部观点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结 构与功能为研究中心,忽视了宏观、整体、相互制约与调节的理论基础。后者正是中医药学与东方文化思想的精华。以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研究中医学,就可以取各家之长,逐步走向集体的、多学科合作的、具有创造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现代中医药学的道路上来。中药研究成果累累,已有几十种中药单体达到较高临床治疗水平。如青嵩素治疗疟疾,雷公滕皂甙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靛玉红治疗白血病,黄连素治疗炎症等等。中医方剂的研究,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创造了一批新方剂,并不断地被验证和改进。如冠心H号方、宫外孕1号方、胆道排石汤、清胰汤等;经典方如生脉散、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汤、安宫牛黄九、四逆汤、桂枝汤等的研究都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学研究进展,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日本研究中药的思想仍是按西医药的模式,“有药无医”,因而限制了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也开始认识到中医药学的疗效,从而开始建立中医医院,中医学院、中医研究中心等组织。但是,从发展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来看,仍有待今后逐步推动。21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的科学文教事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科教兴国的决策也将把中医中药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既往开来,任重道远,中医中药研究有若干重要课题要我们去探讨。目前我国医学发展形成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的三支并存的力量。中医学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与哲理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些都是我们祖先代代相传而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继承井弘扬广大。(二)厚朴简介及研究意义木兰科植物厚朴为常用传统中药,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是我国特产,树皮、花、果均可入药,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材,而且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常用药物,其性味苦、辛、湿,具有有温中、下气、燥湿、清痰、排满等作用,用于湿滞伤中、腕痞吐泻、食积气滞、腹涨便秘、痰饮喘咳等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 其干皮、枝皮和根皮是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著名的半夏厚朴汤既是已厚朴为主要原料,辅以桔梗、枇杷、桔皮、防风、黄芪、川贝、延胡索、丹参等中药材,具有理气和中、消滞化湿的功效。而丙肝宁冲剂也是以厚朴与伏虎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厚朴中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β-桉油醇(β-Eudesmol,Machilol),占挥发油的95%以上,有镇静作用。另含厚朴酚(Magnolol)及它的异构体约5%,有抗菌作用。此外,还含少量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及鞣质。长缘厚朴的化学成分研究除文献报道的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叶醇及少量木兰箭毒碱外,其他成分还包括从长缘厚朴干树皮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的新的联烯丙基苯对苯醌型化合物木兰醌magnoquinone和七个已知新木酯类化合物。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一对同分异构体,二者高含量是长缘厚朴作为厚朴代用品的主要依据。如下图所示即为厚朴中所含各组分的分子式图。magnoquinone magnolol honokiol4-O-methylhonokiol 3-O-methylmagnolol magnoldehydemagnoligan A magnoligan C1.分布厚朴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东自浙江、福建沿海,西至云南怒江、四川盆地西缘,南自广西北部,北至秦岭南麓、大别山,位于102~122° E,22~34°N。历史上主要商品来自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浙江的产量最大,占全国的40%~60%,湖北、四川各占全国的10%~20%。厚朴的垂直分布幅度相当大,并随纬度和地形而变化。东部沿海多分布于海拔500~1200m的山地,西部山区分布教高,在四川峨眉山海拔1800m、湖北五峰香党坪药林场海拔1650~1780m仍然有天然林和成片人工林生长,但海拔1700m以上的厚朴一般虽能开花,但种子较难成熟。[2]2.生物学特性厚朴喜光,性喜凉爽、潮湿的气候,宜生于雾气重、相对湿度大、阳光充足的地方。产地年平均温度9~20℃,1月份平均温度2~9℃,年降水量800~1800mm,多在1400mm左右,水湿条件对厚朴生长和分布起着限制作用,其次是温度条件。厚朴对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树种,喜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湿润、派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一般以山地黄壤和石灰岩形成的冲积钙土为宜,野生的多混生在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内,在溪谷、河岸、山麓等湿润、深厚、肥沃林地生长良好。人工栽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很大。[3]厚朴侧根发达,萌芽力强,主根不明显,一般有侧根9~15条,9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有强烈的趋肥性和好气性,栽于适地生长快,10a以前年高生长量,以后生长减缓;8~13a开始开花结实,15a左右可间伐剥皮,50a生厚朴高15~20m,胸径30~35cm,在林内能长成直干良材。厚朴一般3~4月双周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萌动,气温18~20℃左右花叶同时开放,每朵花持续期15d左右,气温22~25℃、月降雨量200mm以上生长量达到高峰,在适宜的海拔范围内,海拔增高生长期延长,有利于厚朴生长。3.厚朴在美容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用化学品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呈现上升势头,美容化妆品几乎成为必备之物,而且社会需求与日俱增,仅据沈阳市的调查统计,1988年全市居民人均用化妆品的支出为元,同1987年相比,增长了。近年来有了更大幅度增长。九十年代以来,护肤品及防晒霜的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可见人们对于自身肤质的保养愈渐重视。然而,大多数的防晒霜中都不可避免的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如铅、汞、砷等有毒物质,这些化学成分在对皮肤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人体肌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纯天然的护肤品及防晒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天然原料制成的化妆品,达到既美容又防病的目的,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愿望。目前,在世界化妆品生产中,天然化妆品约占30%~40%。中国在天然化妆品的开发方面,充分利用了中药资源的优势,研制和生产出各种药物型化妆品,美化了生活,给消费者带来了福音。人皮肤衰老的主要表现为出现皱纹及皮肤松弛,由于面部被阳光照射的机会较多,因此会更加明显。近年来有报道称:厚朴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以及抗菌等作用,因而可以用来作为防晒霜的原料,厚朴中提取物制成的防晒霜系纯天然产品,对皮肤无伤害,刺激小,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日本科学家西部幸修以照射性衰老模型小鼠探讨了厚朴预防光照性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无毛小鼠背部皮肤每周三次,照射紫外线十周(总量为4J/cm2),作为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照射紫外线1h前涂抹10µvL厚朴提取液或赋形剂。10周后取小鼠背部皮肤匀浆,检测其中弹性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的活性。结果与讨论:紫外线照射虽使各种酶活性增加,但厚朴提取液对上述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电子显微镜观察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小鼠的皮肤切片,发现胶原纤维被破坏,而涂抹厚朴提取液则对此有预防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厚朴提取液对光照性皮肤衰老有预防作用。[4](三)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测定方法在已发现的厚朴中,对于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很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现将各种分析方法简述如下:1.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厚朴及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过薄层层析分离后,在紫外光灯(365nm或254nm)下定位,再用一定溶剂洗脱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收度,计算含量[5~7]。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经95%乙醇加热回流1h可提取完全,薄层层析可采用硅胶GF254板或硅胶G板,展开剂可用苯-甲醇(9:1)[6,7]。有人用此法测定了厚朴不同炮制品、不同商品规格厚朴、木兰科厚朴及凹叶厚朴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回收率高,稳定性好。[8]2.薄层扫描法将厚朴或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薄层层析分离后,直接在薄层扫描仪上,在选定的λs和λR范围内扫描,经薄层斑点的面积积分值由回归方程计算出含量,不受气团成分的干扰,稳定性好、方法简便、结果准确。3.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上,用适宜的流动相使厚朴或其制剂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达到良好的分离后,经紫外线检测器检测得到峰面积,用内标法或外标法由回归方程计算含量,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是质量控制的可靠手段。有人使用此法测定厚朴类药用植物[13]、厚朴和大叶木兰[14]、七种不同方法炮制的厚朴[15]厚朴不同炮制品[16]、厚朴等药材及多种剂型中厚朴酚的含量。4.气相色谱法用气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内,用选定的载气,使厚朴中被加热气化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随载气带入色谱柱内完全分离,用内标或外标法测定,经检测器得相应得相应值,由微处理机计算出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能较好地控制质量。有报道[17]用此法测定了厚朴及其提取液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5.表面活性剂荧光法刘万军[18]用该法测定了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经实验选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进行增敏增稳作用,使测定灵敏度较紫外线分光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提高了荧光量子效率,实现了对厚朴酚的荧光测定,再用薄层层析-紫外法进行测定。6.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王晓敏[19]等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制得样品后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得含量。结果证明,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可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在自动微分系统紫外分光度计上分别测定,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均较满意,平均回收率在99%以上。小结对中药材的提取与分离的方法各式各样,效果也各自不同,本篇论文即拟采用索氏提取仪配合层析柱从厚朴原药中提取并提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并通过检测熔点及毛细管电泳-质谱连用的方法对所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分析检测。二、实验(一)实验原理如综述所述,厚朴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二者系同分异构体,因羟基所在的位置的差异从而导致二者的极性有所不同,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通过改变洗脱液的极性,从而达到分离二者的目的。(二)实验药品厚朴干皮(购于中国矿业大学西门外百惠药店)薄层层析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上海东懿化学试剂公司)氯仿(上海建信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南京化学试剂厂)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凌峰化学有限公司)以上各试剂均为分析纯(三)实验仪器索氏提取器真空干燥箱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JB-3型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仪器厂新泾分厂)MP200B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此外还需30×80mm色谱柱一根常用玻璃仪器若干(四)实验流程由于购得的厚朴系主干皮,呈双筒卷状、质韧不易折,故为方便下步实验,需先对其进行干燥并切碎,之后再对厚朴进行提取。关于厚朴的提取,我设计了两套方案以选择其中较好的一套进行更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一、将粉碎的厚朴经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旋转蒸发得浸膏,浸膏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清洗,再使用乙酸乙酯溶解之后再次旋转蒸发,可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约。方案二、使用索氏提取器,将粉碎后的厚朴先通过石油醚回流,连续提取,再经过乙酸乙酯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经旋转蒸发也得到浸膏约。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论大英帝国黄政博
  • 黄帝内经论文格式
  • 帝国理工毕业论文
  • 关于黄帝论文范文资料
  • 黄帝内经文献综述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