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易中天的研究生论文

易中天的研究生论文

发布时间:

易中天的研究生论文

易中天教授的大名在国内可谓妇孺皆知,他公开的简历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并留校任教,后任职于厦门大学人文学学院教授”,很多人并了解易中天先生当年离开武汉大学的真实原因。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本科学历,易中天先生很难在武汉大学由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

易中天先生当年际遇也正好印证了目前国家五部委联合自查自纠的必要性——自10月起,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

易中天放弃高考,直接以同等学力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并留校任教。

出生于1947年的易中天先生祖籍湖南,生在长在湖北武汉,严格来说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

1965年,易中天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的号召而到了新疆建设兵团,一干就是13年,先后做过农垦兵团当农垦战士和工厂子弟校中学教师。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易中天当时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据后来熟悉的人回忆,为了学生的高考,易中天自己放弃了考大学拿个文凭的想法,他带的这个班结果出了不少的大学生。1978年学校又要高考,易中天当时这么想:和学生一块考大学,万一考不上就太没面子。于是,他这一年直接以同等学力的资历报考武汉大学研究生,不想一炮打响,他被武汉大学高分录取,所读专业是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也正因为如此,易中天先生没有大学本科学历。

毕业后,易中天先生留在了武汉大学任教,他的研究生导师是老先生胡国瑞、吴林伯两位教授,也可以想象得出,易中天先生所接受的学术训练自然是“传统”和规范的。

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民族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 ,它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体育 、少数民族体育都是民族体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

乔丹 在声明中写到,“他不仅是我的教练,更是我人生路上的楷模,我的导师, 他就像我的另一个父亲。”

易中天发表的研究生论文

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是啊,不太好弄泥。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些学者中,单论学术水平,没有一个让我钦佩的。如果论专业态度严谨程度,王立群值得我来敬重。如果论儒雅气质,郦波老师的气质比较好。

王立群是河南大学的,据河南大学的熟人讲,从学术研究方面,以及学术成果上讲,王立群老师的成就不是最好的,在河南大学 历史 考古专业,比王立群有成就的老师有好几个。比如,河南大学有个郑慧生教授,是研究甲骨文方面的专家。

康震在百家讲坛,讲过好多次课,主要讲唐诗宋词。康震讲课的水平没得说,就是不知道他有什么学术成果,或者有什么文学作品。有一次,中央台新闻联播,大学政治工作会议,我在电视上看到康震的身影,我的感觉康震更像一个官员,不是一个学者。

易中天教授,讲课的水平很好,有没有出类拔萃的学书成果,冷清真的不得而知。易中天品三国,适合广大普通群众的水平和口味,所谓下里巴人,和着万千之众。自从,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从商朝开始写,他说中国只有3700年文明史,冷清对易中天的敬重都没了,更谈不上钦佩。

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过很多东西,冷清印象较深的是他讲王阳明。郦波老师有次在某地方台做节目,他讲到霍去病时,主张中国不能过多的强调忍辱负重,汉族人在 历史 上多次遭受外来侵略,以及少数民族的杀戮,这不值得骄傲。要向汉朝学习,主动进攻匈奴取得优势。郦波老师的这个观点,和冷清的观点一致,令冷清肃然起敬。

冷清对于以上知名人士的评价,都是基于冷清个人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学术水平的对比而言,只是冷清一家之言,不代表大众的认知态度。这些知名的学者的知识学术水平,相对于大众来说,绝对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大众是否钦佩他们,冷清就不得而知了。

易中天。三个理由:

2013年易中天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此后出版了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证明。在我国当代,能出十册以上文集的学者并不是太多,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说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易先生的著作我看过一些,我觉得很有特色。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参与为了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这个讨论,参与这个大的建设项目,我觉得大家都会从中得益。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说,易中天写《易中天中华史》,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从梁启超、夏曾佑开始个人写通史的传统。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都没意义,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

不能说易中天写了这么书,成就大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他踏实做了研究,研究获得不少成果,你可以不同意他研究的结论,但得承认易中天有东西,且拿出来了。

易中天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风气,就是评论 历史 必须拿出原始史料作为依据。在易中天之前,网上就有很多网文和键盘讨论 历史 军事,有的也写得非常好,但是这些文章很少公布其内容是什么地方看来的,读者只能根据信息量,来判断这个人写的内容是否合理。

全靠读者自己判断,首先对于作者因主观好恶写出来的东西就很难辨别,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网络神论多如牛毛的一个根本原因,很多神论大师十假之中有一真,当时网络上其它人也只是空对空的批驳,最后被拉低到了一个水准。当然比较多的是袁老师那种五六分真的,其余都是信口开河,虽然满是槽点,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易中天好就好在,把他几乎所有观点引自出自什么地方,基本上一五一十的都交代出来了(基本上都是《三国志》和裴注,此外有少量吕思勉、张作耀、何兹全等老 历史 学家的作品),毕竟他是教授,还是上央视公开讲三国,所以不能跟写网文一样,得有学术界的基本要求。但是他不少观点在电视上放出来之后,很多人不服,这个时候就想到了我可以自己去翻原书,把每一个字眼都抠一下就可以反驳他了。因此易中天很有可能极大的带动了《三国志》(乃至后汉书、晋书)的阅读,这点功劳就是不可估量的。

易中天写出来的东西易懂而且有趣,但不装。

作为一个非 历史 专业的学者,他好就好在他看得清自个儿。

易中天写的东西,从他做《品三国》开始就一直保持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注释给你整得明明白白、扎扎实实。哪里是哪儿的史料,哪句话出自哪里,如果是一些主观的东西,他会给你贴出来是哪个 历史 大牛考证提出的这个观点。

这又引出易中天讲 历史 的一个特点,你看上去他的作品有非常浓厚的个人风格,但是他在作品里提到的所有主观性的东西,没有一个是他自己首创的,几乎全部都是前人提出的、经得起推敲的内容。

而且,最可贵的是什么?

易中天没有很多自诩搞 历史 、懂 历史 的人的臭毛病——爱撕逼。

他永远是:我看到的史料是这样讲的;我的观点是这样;有谁谁谁提出了某某某观点,他的依据是什么……

他绝不会上来就:我认为是什么;谁说的不对;我独家发现了什么;事情就是怎么怎么样的,不服来辩!

易中天很懂一个道理,就是 历史 的解读和主观表述是多元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唯一确定的史料。

易中天和很多人引战不一样,他讲论战艺术,喜欢把火力引到别人那里去。

他作品里很多东西有人不同意,反对,但他不跟人撕,他明明白白把出处列出来,告诉你这是那个人提出的说法,你和那个人撕去。但是他绝不隐藏和伪造自己的意见。

这几位都是国学大师,个个都令人钦佩。不过,我最喜欢听康震老师讲课,认为郦波老师最具有儒雅气质。

王立群老师态度温和,说话慢条斯理,是一位非常可爱、和蔼可亲的老爷子。

喜欢听康震老师讲述那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事。康震老师风趣幽默,语言生动,课堂氛围十分活泼,内容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让人会不知不觉地就听到了最后,有种要一直听他讲下去的冲动。

认识郦波老师是在《中国成语大会》,熟知在《诗词大会》,郦波老师面相极善,温文尔雅,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他这性格也是相当随和,与人无争那种。

至于易中天,我只知道他品《三国》,可惜没有听过他讲述什么,不熟悉所以不做评论。

除此之外呢,还有纪连海老师、蒙曼老师,也很喜欢他们。

纪连海老师给人的感觉就像老顽童,是与康震老师不一样风格的活泼,说话也很中肯,特别适合讲故事,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蒙曼老师是一位女学者,也是博学多识的才女,与郦波老师的风格相似,点评的时候也很会考虑到选手的感受,很有爱心和同理心的老师。

先说答案:王立群。

至于水平倒着讲吧。

康震、郦波,二位在自己所讲的古代文学-诗词领域都水平有限。非要评个倒数第一,那就是郦波吧,谁让郦鲲鹏教授不善藏拙呢。

郦教授,南师大硕导,自从上了百家讲坛,小有名气,涉足的领域是越来越广,后来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担任嘉宾,对于他的那点旧学来说,这时候还算够用。再往后就不对劲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两档节目,彻底把郦老师打扮成一个诗词专家、国学大师的范了,甚至郦老师自己也认为自己既然当了诗词“导师”“大学士”,对诗词绝对是内行中的内行了,怎么说也是个“诗人”了。

他在微博发了自己几首诗词,被网友指出格律错误,用词不当。郦教授不仅不以为耻,还把自己比成鲲鹏,把批评的人比成斥鴳,说人家理解不了自己的境界。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郦鲲鹏教授的境界:

格律,错了;押韵,错了;内容,还特么抄网文小说句子……

有些人在自己的领域很厉害,出了自己领域乱说话就往往丢人。郦鲲鹏教授,南大文学院硕导,丢人丢在自己吃饭的领域。无话可说。

康震老师,天天赶场上节目,流水线出书。上次去某出版社,满地堆的都是康老师新书,横跨唐宋诗、词、文,煌煌几百万字。

这些都是一年之内,康老师在百忙之中写出来的。哪怕不过脑子写口水文,感觉都挤不出这个时间。

康老师自称“自带流量”的诗词男神,来看看诗词男神的诗吧:

天天嘲笑老干体,我特么随便抽一篇老干体,估计都能把康教授打趴下。又有人指出康教授诗词的格律问题,康教授竟然觉得别人诗在嫉妒他……

我的天,别人提出格律问题并不是因为你只有格律有毛病, 而是除了格律,其他地方全是毛病,无从下嘴……

下面说说王立群和易中天

王和易都能算是学者。但易中天属于创作型的学者,他专业主攻方向是文学和美学,所有他的畅销书多是品XX,《品三国》《读城记》,都是在用学养作根基,根基之上凸出的是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易的这个学术根基还是较为牢固的,经常引用翦伯赞田余庆吕思勉等人的学术观点,源流可见。

而王立群的史记研究在国内算是水平不错的。他真正的专攻方向是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人的性格也很沉稳,不像易中天过于跳脱,喜欢造噱头。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些因为《百家讲坛》而出名的文化学者,我一个都不钦佩,我只佩服他们口才好得不得了,也佩服他们获得了优良的基因,上得了普及一般 历史 知识的台面。

其实问者在提问中设了两个问题:1.最钦佩谁?2.谁最具有儒雅气质。第一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我会认为问者是一个外貌协会会员。中国人多,最不乏的就是会读书的人,口才好的人;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 历史 的记录,每一个朝代都有优秀的 历史 学家,都会有前瞻的 历史 论断。

可以说,现代的中国走入了一个大赚钱的时代,人人都想发财,在校生想创业,自己当老板,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加入公司的董事会,而文化学者则以文化为产品,只要一个文化表演平台,定一个题目,写好稿子,根据受众认真润色一下,然后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让听众听起来以为是真。于丹,前几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说到这个时代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时代,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少。于丹的口才很好,当时听起来,以为现实就是这样,贫富差距已经消除,教育已经全国普及,大街上已经路不拾遗,夜晚可以夜不闭户,中国已经走入大同 社会 ;而现实却是重重的给于丹打了一记耳光。

书读多了,就会明白很多的哲学命题、 历史 故事、政治沿革,就不会惊讶于《百家讲坛》中的内容,他们不过是文化 娱乐 人物。口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训练的。

本人才疏学浅,一农村老太婆,对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几个大人物略知一二,易中天幽默诙谐,王立群知识渊博,郦波和善可亲,康震博古通今,多才多艺。如果不是从诗词大会,百家讲坛,凭我这低层百娃难见尊容。各有千秋,但我对康震教授更崇拜,我经常看诗词大会节目,康震老师的解说,绘画令人叹服。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人说康震老师因诗词大会口占几句,被打下神坛。我看未必,我位卑言轻,以许没人相信。我认为有的人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大江东去本来就流的日月,多么真实的诗!非要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拿来比较,难道苏轼可写大江,后人就不敢写大江吗?雄鸡高歌天地广,有人说毛主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好象又有抄袭之嫌,古人也写过雄鸡,谁人都可以都可以用这些词,为什么对名人就非要挑刺。有些人确实比名人能干,借此炒作好出名,这是当今盛行之风。

首先要明确何为儒雅气质。从名字来看,儒雅发端于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儒者应该有的儒者品质,后来更为强调的士人风骨,也是儒者身上应有的品质。近现代以来,儒家经历了各种各样风雨的考验,儒者身上增加了一层知识修养的层面。总体看来,儒雅气质至少包涵了两方面内容:要有士人风骨,还要有一定的知识修养。要达到有一定知识修养不难,而要有士人风骨,特别是在受到考验的时候,要保持士人风骨,确是殊为不易。从这两方面的因素来看这几位的儒雅气质究竟如何。

从知识修养层面,这四位均是高校的教授,均受过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讲课均是受到广泛欢迎,四人也都是上过“百家讲坛”的节目,都讲过受到广泛追捧的电视节目,都是学术明星。从这个方面来看,四人之间的知识修养很难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易中天老师的学养听闻上过他课的同学的说法,非常高的水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自己听过康震的诗词课,讲得确实调理还比较清晰,但是也有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只能说是一个好的课堂教师。王立群郦波的学养没有更多直接的证据,但是从电视节目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同康震类似的情况。

而说到士人风骨,易中天是这四位学者里最有风骨的,去年他排演了一部话剧《模范监狱》,可以看出他所进行的表达,一些事情上的发言,都可以看出易中天的硬骨头。康震自不用说,高校里有了一官半职,很多发言都是一副媚俗之态。另两位学者似乎也很难听到他们在一些公共事件上的发声。

综合来看,这四位里,易中天最有儒雅气质。

先是拜读过他们十来本著作,才舔着脸来表达一下对各位先生的钦佩。

康震、郦波、王立群在略低一档。

因为百家讲坛的缘故,很多人见证了四位先生在 历史 和古典文学上的精彩讲解。

后来的《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其他节目,让许多观众更倾向于欣赏康震与郦波先生。

(但我们不能否认大多数观众对“诗词”有亲切感) 王立群先生在 历史 类节目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但这都在他们的研究专业之内。

他们三位先生的作品也大多是偏专业的论文类出版。如:

《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康震的《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郦波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风雨张居正》。

《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文化现象解密》

《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你好,伟哥》

《书生意气》《穿透灵魂之旅系列》

《品人录》《读城记》《大话方言》《成都方式》

《书生傻气》《中国智慧》《我山之石》

《高高的树上》《从星空到心灵》

《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

王立群先生读 历史 ,郦波先生的诗词储备,康震先生的古典文学修养都让我们膜拜。

而且他们都是温文尔雅的做派,也大受欢迎和仰慕。

他们更是唤起了我们对古典文学、 历史 、诗词新的热爱。

易先生无论讲座还是文字都更加的平实诙谐,通熟易懂。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也更“好玩”一些,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让人很有启发。

王立群、康震、郦波更偏向于律己自修的小乘佛教,而易中天先生则是普世的大乘佛教。

王立群、康震、郦波先生偏于淳淳善诱的“净土宗”,易中天先生则是当头棒喝,提倡“顿悟”的禅宗。

易中天先生是厦门大学的美学教授。划重点(美学教授)

王立群先生是文史研究

康震+郦波是古典文学

一家之言,望轻笑轻喷。

我最钦佩易中天。

其生平:1947年2月8日,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生活了10年。

1978年,易中天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于著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专家胡国瑞。

2005年,易中天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 历史 ,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观众喜爱。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 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

首先得说明,这道题目的问法就决定了其答案一定是个体性的、主观性的。但是在我的个人主观性回答中,也有一些客观依据。

这四位学者中,我认为最出色的当属易中天。

四位都是中文系的教授,因此文学研究是他们的主业。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40后,都在1978年以高中学力直接考取研究生,易考的武汉大学,王考的河南大学,毕业后都留校任教。王立群的留校走的是正常流程,而易中天的留校却凭借了导师胡国瑞、时任校长刘道玉的力争,时任教育部长的蒋南翔特批的,可见人才难得。当时,易中天的硕士论文《〈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一个硕士生而言是非常少见的。 王立群 在河南大学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属于本本分分的专业领域,而易中天在武大 开设的《文艺审美心理学》,是一门跨越文学、美学、心理学的边缘学科,当属在全国属于独一份,足见其知识储备量和创造性。康震和郦波都是70后,求学和治学都是在稳定的教育体制下,相对而言难度要比前两者小,而且和王立群一样,两人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基本都在既定学科轨道内。

四位的大众知名度都与《百家讲坛》有关。康震首次登台讲的是唐宋八大家,属于专业内的看家本领,讲授方式也以故事性为主;郦波讲的是张居正,王立群讲的是史记,易中天讲的是汉代风云人物,都 属于业余研究,难度比康震是高一些的,但郦波的 基本路数属于依照史料的讲故事,很多中学 历史 老师也是这么讲课的,王立群的讲述里就加入很多史料间的比对、考证,更接近学术一些,易中天则不仅使用了大量参考资料对许多细节逐一考证,还在很多地方列举了诸家之言并谨慎提出自己的观点,属于更深入的学术思路。这里并不对四人的讲述方式做对比,因为无论是风趣幽默,还是儒雅大方,都只是一个技巧问题,尤其对于他们这些专业教授而言,完全是小意思,但讲稿的处理方式却能透露出他们各自在学术意识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

在《百家讲坛》之外,康震也基本没有过文学以外的其它建树,王立群仍是以《史记》为主,说明他们学术经验是比较固定的;郦波除了讲 历史 人物,还讲讲国学,但仍和古典文学关系密切,而且都未脱掉故事和释义的路数;易中天则在文学和 历史 之外,横跨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思想、大众文化等多个领域,去年还写起了话剧,可谓触类旁通、多才多能。

而如今,易中天和王立群都处于一种退隐的状态,但还在从事着自己的研究,不管易中天的中华史有什么问题,至少他还有一份学术野心。康震和郦波则继续着电视讲师的路子,同质化的通俗读物也出了一本又一本,至于两人写的格律诗……就不多评价了,而且康老师现今在北师也主要是在行政系统而非学术系统上奋力前进。

易中天研究论文

易中天《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初中议论①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②当年,孟子讲“恻隐之心”,举出的例证,就是齐宣王对一头将死的牛表示“不忍其觳觫(吓得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牛如此,狗和熊,也一样。③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把虐待当回事,下一步,就有可能以此为乐。这时,他就会完全丧失了人性。所以,必须反对虐待,反对虐杀。比方说,在不得不保留死刑时,坚决废止凌迟、腰斩、砍头等方式;在无法避免战争和执刑时,决不虐待俘虏和犯罪嫌疑人。当然,也不虐待动物,哪怕它丑恶如老鼠。④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⑤我想起刘瑜的一篇文章,标题叫“老鼠,作为证据”。文章说,有一只老鼠,在厨房里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挣扎。这让她想起了另一只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两天才死去。她还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只 老鼠被邻居老爷爷用开水烫死了。⑥这些事搁在任何地方,可能都稀松平常。灭鼠嘛,好像没什么不对,作者也没说不该。让她受不了的是:一、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话,为什么不能让它死得痛快一点,不那么备受折磨呢?文章说:“即使龌龊如一只老鼠,也会痛,也会绝望,也会挣扎。更糟的是,它的痛,也会传染给你。”⑦说实话,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的恻隐之心竟会及于一只老鼠。在许多人(也包括我)看来,老鼠是肮脏的、丑陋的、作恶多端和死有余辜的。不是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么?既然必须消灭,又何必管它怎么死呢?⑧但我们,不,就说我吧,从来没有想过,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也没有想过,即便它罪该万死,也不意味着就该折磨至死。然而刘瑜想到了,这让我感到惭愧。是的,惭愧!因为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⑨的确,连老鼠的惨死都于心不忍的人,还会虐待人吗?是心足以王矣(《孟子�9�9梁惠王上》)!相反,一个人,今天能虐待老鼠,明天就能虐待狗,后天就可能虐待人。因此,为了保证人不受虐待,必须反对虐待动物。这不是什么动物福利或者狗权(动物权),反倒是人权,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问题。⑩事实上,不忍心其无罪而死,不忍心其折磨至死,正是现代社会法治与人权的心理基础和人性基础。比方说,国际社会一致公认不能虐待俘虏,不能虐待犯人,不能虐待动物。我永远不能忘记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医学院的学生带着担架,拎着兔子牵着狗,走向实验室。解说词说:担架是为狗准备的,兔子没有,这意味着兔子将不再生还。节目的结尾,是师生们为实验动物建立了纪念碑。每年清明,他们会去献上鲜花。这不是虚伪,而是人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生命尽可能的尊重。要知道,只有尊重一切生命,才能最后真正尊重人类自己。因此,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而且,只有当所有人都不再忍心虐待动物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否则,下一个被按倒在床,挖肝取肾抽胆汁的,没准儿就是我们自己。(选自2014年第4期《青年文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①段起什么作用?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4.针对结尾段,就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5.在玉林,每年的夏至,吃狗肉品荔枝是20多年来的民间习俗,然而这一习俗受到很多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质疑和抵制。今年6月21日,因某些“狗贩”虐狗逼爱狗人士高价买狗引发冲突,广西玉林“狗肉节”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议。对于这一争议,你怎么看?参考答案:1.人要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2.从当前热点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议论的话题。3.举例论证;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必须反对虐待,反对虐杀”的观点。4.示例一:作者认为,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前提是什么?示例二: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示例一:我们应该尊重各地的传统风俗习惯,但“狗肉节”这一习俗不宜宣扬。示例二:爱护动物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具体表现。(开放性题目,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易中天的学术著作与学术成就---郭勇健2007年02月14日 星期三 上午 11:51易中天先生由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开讲“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国”,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媒体称之为“学术超男”、“超级教授”、“超级书生”等等,似有一种将他看作娱乐界人士的趋势。然而,易中天首先是一位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如杨曾宪先生所言,“易中天首先是一位美学家“,而且“现在仍然是一位美学家”。本文试图考察作为学者的易中天,简要地评述他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成就。易中天的学术处女作是《〈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这是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这本书不过是十万字左右的小册子,印数也不多,出版后似乎没有引起学术界太多的关注,至今也没有再版。但是对易中天而言,它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尽管专业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但易中天的兴趣显然更为形而上一些。他研究的不是文学史,而是文论史,而且他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走的是美学的路子,他的《文心雕龙》研究,属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一个部分。我们知道,《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重要文论,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通过对《文心雕龙》的深入研究,易中天顺藤摸瓜,小中见大,把握了整个中国美学史的内在脉络。因此,《文心雕龙》是易中天的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一块奠基石。80年代初,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面世,易中天立即为之倾倒。他说,《美的历程》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为什么要有学术研究,为什么要做学问?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人生。也就是说,为人生而学术。因此,一个人文学者,就应该把学术研究和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把历史的遗产当做鲜活的对象,把做学问、写文章、出版著作变成自己生命的流程。”(《书生意气》)从此,易中天自称“读李泽厚长大的一代”,并期望自己写出一部达到《美的历程》之水准的《中国美学史》。这部《中国美学史》,易中天写了多年,始终没有最后完成。也许易中天现在已经放弃了写作《中国美学史》的念头,但是,“把学术研究和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把历史的遗产当做鲜活的对象”,这种研究学问和解读历史的方式,却成了他终身一以贯之的信念。易中天的第二部学术著作是和邓晓芒合著的《走出美学的迷惘》。邓晓芒比易中天更早研究美学。还在读硕士期间,邓晓芒便写出了一个美学纲要,独立地创造出了一个美学体系。易中天是当时“唯一能够完全理解并完全赞同”这个美学提纲的人,并从此开始了与邓晓芒在美学研究领域的合作。1989年,他们在那个美学提纲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一部30余万字的专著《走出美学的迷惘》。1999年,《走出美学的迷惘》易名为《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关于《黄与蓝的交响》,邓晓芒曾说:“此书推迟了两年面世,使中国美学界停滞了20年。”(《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的确,《黄与蓝的交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美学体系,这个美学体系当时命名为“实践美学”,后来则称之为“新实践美学”。所谓“新实践美学”,顾名思义,也就是对以李泽厚为代表的旧的“实践美学”的一个超越。这是在“哲学人类学”的基础上,会通了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对美、审美与艺术做出的一种全面而系统的解释。比如它重新论证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提出了审美本质的“传情说”。我们也许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不得不承认许多问题在它的立场上已经被解释通了。作为一个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必然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拥有它的一席之地。这个意义上,中国美学界确实不曾给予“新实践美学”以应有的重视。现在看来,《黄与蓝的交响》仍带有传统哲学美学的“自上而下”的性质,这似乎是它不被广为接受的一个原因。此后,易中天与邓晓芒的合作便结束了。邓晓芒一头扎进德国古典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之中,易中天则逐渐从纯粹美学过渡到艺术学的领域。大致说来,邓晓芒的学术是越来越思辨,易中天的学术是越来越实证。《艺术人类学》便是易中天的美学研究向实证靠拢的一部著作。“人类学”三字便立即使人想到一种实证性的研究与经验性的考察,使人想起心理学美学的那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然而,易中天的“艺术人类学”,仍然是以思辨的方法统率实证的材料,保证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形上品格,只是那种“自上而下”的痕迹已经越来越隐蔽了。在这部著作中,易中天尽可能做到不从固有的理论出发,不从定义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因此,这不再是一种“哲学美学”,而是“科学美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艺术学”。在易中天看来,“艺术学”是美学发展的现代阶段。《艺术人类学》是易中天自己最为满意的学术著作,因为在这部著作中,易中天独立地提出了一种艺术理论:人的确证说。“人的确证”这个术语是马克思的,但是,关于艺术的“人的确证说”,却是易中天在考察原始艺术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研究得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易中天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确证”。也就是说,在他看来,“人的确证”就是艺术的定义。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许多情况下,旁人往往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所创造的东西。邓晓芒为2001年新版《艺术人类学》作序,序文命名为“人的确证需要产生艺术”,这句话显然是对易中天的艺术理论的更为准确的表述。的确,“人的确证”,这个说法首先是对解释艺术的人学立场的强调,并且是在这个立场上所提出的一种关于艺术的可以成立的学说,但它不能看作是艺术的定义。后来,易中天以《艺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写了《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作为专门的一种“艺术原理”,本书比《艺术人类学》前进了一步。我们知道,20世纪的中国美学家,包括蔡仪和李泽厚在内,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抽象美学的框架下顺便提及艺术的,我们很少见到一种专门的和独立的艺术原理。有之,则是如朱光潜《诗论》之类的门类艺术的艺术原理。那些在高校中流行的各种《艺术概论》,只是知识性的,而非原理性的;是教科书,而非学术著作。如今,易中天的《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填补了中国学术界的这个空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著作中,易中天采用了一个从多角度观看艺术的方式,把“艺术”看作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性的系统,一共为艺术下了哲学的、心理学的和艺术学的三个层次的定义。这是对他自己固有的艺术理论及其研究方式的一种突破,也是对“新实践美学”的一种发展。然而,《人的确证》不曾引起应有的社会反响。其原因可能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易中天在这部著作中初次尝试将学术通俗化和趣味化,大量的短句和口语,不时杂以几句幽默,全书绝少引文,甚至全无注释,这些都大大地违背了人们对“学术研究专著”的一般看法和固定看法。于是,一部本来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却十分遗憾地被学术界忽视了。易中天关于美学的最后一部著作是《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这本书于2005年出版,2006年以《易中天谈美学》为名再版。总的来看,本书没有展示出多少对美学或艺术问题的新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它的表述方式看,它可能是易中天迄今写得最好的美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多年以来,易中天从不间断地反对那种“木乃伊”式的学术著作,从不间断地寻找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从不间断地尝试将“说”和“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追求成功地体现在《破门而入》之中。《破门而入》以“演讲体”谈美学,可比拟于当年朱光潜以“书信体”谈美学。朱光潜的《谈美》和《文艺心理学》显然是20世纪中国最好的美学入门读物,而《破门而入》则可能是21世纪初中国最好的美学入门读物。近十年来,易中天的兴趣远远超出了美学和艺术学领域,他先是对“文化”感兴趣,后又对“历史”感兴趣。先是写出了一套“随笔体学术著作”:《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后又出了《帝国的终结》、《帝国的惆怅》、《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等历史著作。前一种可称为“品读中国系列”,后一种可称为“品读历史系列”。问题是,这些著作是“学术”吗?这要看我们对“学术”到底是如何理解的。然而,对“学术”两字下定义,这个艰巨的任务不是这篇短文所能负荷的,这里只能谈谈笔者对“学术”的一点感受。我以为,学术有“纯学术”和“非纯学术”之分。纯学术的宗旨是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本上不必考虑文字的优美与否,但求辞能达意足矣。所以“纯学术”的唯一判断标准是内容的“真”。另有一种学术著作,既研究问题,同时在修辞、表达方式方面也特别用力,这种著作,在内容的“真”价值之外,它的文字,即它的形式自有一种审美价值:假如它的内容和形式契合无间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李泽厚《美的历程》等,则它自然也是“纯学术”;假如它的形式大于内容,则它便不是“纯学术”了。这种“非纯学术”的著作,如罗曼·罗兰的音乐史论著《柏辽兹》、美术史论著《米勒》等。易中天的那些“品读中国文化”和“品读中国历史”,都属于“非纯学术”一类,它们介于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之间。不过,“纯学术”和“非纯学术”都只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纯学术”不见得就好,“非纯学术”也不见得就不好。《歌德谈话录》、托尔斯泰《艺术论》等都不是“纯学术”,但是它们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样地,易中天“品读中国”和“品读历史”,虽不是“纯学术”,但也是具有学术性的。如何理解易中天“品读历史”的学术价值呢?它们的价值在于,易中天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的角度,而这种角度,是那些专业历史学家一般不太可能提供的。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说:“……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表述,不必非得用原来的模式,比如过去讲历史都讲正统,讲仁义道德,但这只是理解历史的一个层面,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亚里士多德说过:诗人可能比历史学家更真实,因为他们能够看到普遍的人性的深处。所以有时我想,或许艺术家、文学家对于历史的理解要比历史学家深刻得多。古人说:‘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如果你不理解人心,而只是知道一个人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并不等于了解他。而专业的历史学家往往止步于专业的历史事件,没有能够进入到人的灵魂深处,知道得再多,也不意味着他就懂得了历史。”这段话可以看作易中天历史著作的一个注脚。

贸易研究生论文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选题

从事国际贸易,英语应当是相当好的,不仅仅是书面英语,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口语也是相当重要。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国际贸易硕士论文选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美纺织品贸易隐含碳测算及碳责任分析

2、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实证研究

3、中日文化产品贸易结构对贸易竞争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4、中国与日本文化贸易的对比研究

5、扩大中泰木薯产品贸易的对策研究

6、中俄转轨过程中汇率安排对贸易和FDI影响的比较研究

7、全球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进口的影响

8、马克思的自由贸易思想探索

9、TPP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影响研究

10、中美光伏产业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1、金砖国家自贸区预期经济效应分析

12、基于CMS模型的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变动因素分析

13、应诉反倾销结构价格研究

14、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15、中美贸易非均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总体与电子产业比较

16、出口代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评价

17、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问题研究

18、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出口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分析

19、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失衡问题研究

20、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及其贸易影响研究

21、中国智利自贸协定下贸易效应研究

22、TPP国际贸易投资规制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23、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

24、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比较研究

25、中国对日本船舶出口贸易潜力研究

26、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27、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

28、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研究

29、中欧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0、多边自由贸易区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

31、中国与俄罗斯服务贸易比较研究

32、韩国经济调整及对韩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究

33、RTAs框架下印度服务贸易自由化分析与评估

34、美国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35、中加天然气贸易可行性问题的系统建模和分析

36、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服务外包契约设计

37、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

38、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贸易效应分析

39、G公司俄罗斯市场客户关系的维护研究

40、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贸易效应研究

41、比较社会交易成本与贸易便利化问题研究

42、TPP高标准贸易规则及其对中国涉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43、基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视角下三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44、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全球价值链影响的研究

45、中国和英国商品贸易互补性与贸易潜力研究

46、中印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47、我国贸易结算中出口信用证拒付问题研究

48、中美产业内服务贸易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9、中美钢铁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50、中韩两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分析

51、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

52、日本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53、欧美对中国白酒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

54、中国和喀麦隆木材贸易及对策研究

55、内蒙古与蒙古国出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56、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57、N银行苏州分行信用证风险管控研究

58、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59、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60、自由贸易协定下我国货物贸易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

61、印度对中国企业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6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63、中智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影响因素分析

64、我国转口贸易支付风险问题研究

65、出口信用证项下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式的适应性和选择分析

66、中国与欧盟贸易成本的变动及其启示

67、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进口需求研究

68、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

69、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70、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非共同体畜牧贸易影响研究

71、多哈农业谈判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72、越南的经济增长与中越能源贸易关系的研究

73、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74、中意食品饮料行业进出口贸易

75、蒙古国的皮革制品出口问题研究

76、中泰天然橡胶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77、中俄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78、俄罗斯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与影响因素研究

79、中国与东盟反补贴政策的比较研究

80、越南对美国货物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81、ZG银行江西省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82、WTO与中国自然资源出口限制研究

83、欧亚经济整合框架中的哈萨克斯坦的外贸政策

84、A出口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模式研究

85、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

86、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货物贸易潜力研究

87、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中美贸易顺差分析

88、基于数据驱动的Y公司大宗商品套利策略研究

89、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0、国际金融监管下的韩国贸易金融制度研究

91、美国对进口中国钢铁类制成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

92、俄罗斯削减关税对中俄汽车贸易合作影响研究

93、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94、J企业出口物流成本控制的改善研究

95、俄罗斯入世对中俄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96、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

97、日本对华FDI与对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98、中美经济非对称性共生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99、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研究

100、中国与韩国、日本汽车产品内贸易结构研究

楼主,您好!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答辩毕业论文原则上不少于30条的。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正文一般不低于2-3万字,雷同率低于20%以内的(中国知网检测),每年6月和12月份分2次答辩的,具体学术论文格式参考研究生院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的。3、楼主写研究生论文注意2方面内容:一是论文提纲需要得到导师认同,二是论文初稿完成后务必通过中国知网提前检测一下雷同率的(导师肉眼看不出来雷同率只能通过中国知网软件检测的)。

《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功能和优势,指出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功能,影响基于因特网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的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 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已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来说.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影响将会是十分深远的。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功能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环节众多,业务运作过程十分复杂.效率低.周期长.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国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通过因特网将交易涉及的各方连成~体.把其中部分或全部的业务处理过程转移到网上。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相对应,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物色贸易伙伴。物色贸易伙伴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提。利用电子商务物色贸易伙伴 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国内的进出13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国外的贸易伙伴 国外的客户也可轻而易举地物色到最理想的中国进出13企业。2.咨询、洽谈 咨询、洽谈是每一笔国际贸易业务的必经程序,也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和洽谈可以跨越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的异地交流方式。3.网上订购与支付。电子商务可借助网站中的邮件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并可通过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4.交易管理。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的交易管理做到无纸化、网络化,使从事进出13业务的企业可直接通过因特网办理与银行.保险 税务,运输各方有关的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完成部分或全部的结算以及索赔等工作,大大节省了交易过程的时间和费用。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优势1.显著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如1 9 9 6年全球跨国贸易中以纸面单据为主的各种杂项开支达3 5O0亿美元, 占当年世贸总值的7% 。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 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显著。2 交易效率显著提高。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3 全天候业务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由于世界各地存在时差.进行国际商务的谈判就相当不便,而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做到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任何客户都可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商务信息。4.减少贸易壁垒.扩大贸易机会。因特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和一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网上做生意.没有了宗教信l侮的限制,也没有了种族的歧视.甚至公司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差别都显得不再重要。5 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传统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业务都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办公用房、仓储设施、产品展示厅、销售店铺等。与开展国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贸易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如果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话,则在这方面的投入显然要小很多。6.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站点主动发布有关供求信息.及时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可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知名度,逐渐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工具为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服务。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国际贸易的业务运作,还是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监管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1.国际贸易的运作环境将发生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业务活动将会逐渐转移到电子虚拟市场进行。与传统市场的运作方式明显不同的是:在电子虚拟市场上.国际贸易业务的实现形式基本上呈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特点。2.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将发生改变。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业

天津研究生论文

据天津大学论文指导老师介绍,论文答辩的流程基本有以下四步:一、自我介绍首先,在大答辩之前一定要进行口头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等方面的信息。注意在介绍时,学员一定要大方,从容,面带微笑,千万不要紧张,拘束,要给答辩老师留一个好的印象。二、答辩陈述自我介绍之后,开始进入正规化的答辩流程,自述论文的选题原因,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等方面,及课题发展情况,课题具体内容等。其中还有选题的模块,数据来源,参考文献,研究结果等。三、问答环节在论文陈述之后,开始进入论文问答环节,一般都会对答辩者进行提问,这个环节,答辩者要记得回答流畅,有问有答。一般问题不会太多,3个左右,千万不要答非所问,容易丢分。四、答辩总结所有步骤进行之后,答辩者要对最后的论文做出总结,论文写作的体会和心得,答辩之后的收获。最后由答辩老师对学员论文做出改进,并对答辩答辩者点评:成绩、不足、建议等。

上。只有经过知网检测系统查重的研究生论文会被知网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收录,放在知网上,并且知网官网只会在研究论文查重后的第二年统一进行论文收录,研究生们不需要担心论文经过知网查重后会被知网收录,影响后期的论文查重。

  • 索引序列
  • 易中天的研究生论文
  • 易中天发表的研究生论文
  • 易中天研究论文
  • 贸易研究生论文
  • 天津研究生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