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每月出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每月出版

发布时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每月出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学科。

编辑部一般是负责报纸刊物的市场调研,选题开发,选题列选,选题报批,约稿,出版合同,审稿,成本开支估算,发稿,审读校样,签发付印样,审读样书,结算稿费等事务的部门。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编辑部学习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首先,不管是当校报编辑部担任文字编辑还是文字副主编,我都为能够身在校报编辑部感到欢喜与荣誉,因为在这里我们都留下了很多温暖的感动和珍贵的记忆!

我为自己在编辑部感到庆幸。庆幸能够结识到口才和文笔兼具的主编xx、文章和舞蹈都优秀的xx、总是要和我们喝一盅的xx、安静且不失能力的xx以及乐于助人的xx、看起来很凶人却很好的xx,还有我们已经离校的学姐学长们、我们可敬的亲切的xx老师。

我为自己在编辑部感到高兴。高兴在担任文字副主编期间,校报迎来了那么多优秀的12级记者、文字编辑以及美编。11月8日,在写教育厅关工委对我院的考核评估的新闻以及后续的时间里面,能够看得出xx对新闻点的把握也能够有详有略、恰到好处;在校运会期间以及日常新闻写作中,xx能够做到不懂就问,抓住重点、收集第一手资料;xx的新闻角度独特,文质兼美;xxx态度端正,积极向责编学习新闻写作技巧;xx新闻写作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文字编辑xx的文笔细腻,一笔一句能够点出事物的本质;看了xx的小说,文理清晰,一波三折,文笔甚佳;xx在传统文化写作上比较在行;xx,尤其是xx对于学子风采专访时能够把握重点、问题犀利却直指中心;xx乐衷于古诗词、可以多学习、多填词;xx文字繁华,但也应该注意文章的丰富与饱满;xx文字清新亮丽,给人温暖和回忆;美编xx积极向美编组长xx学习,做到了图文并茂,图片选择上的独具匠心,排版技术不断提高。

在20xx年下边学期里,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永远铭刻的记忆。记得学姐学长们离任后我们痛饮的别离,记得在竞选成为文字副主编是的欣喜,记得校运会人员安排时的忙碌,记得合刊时的新鲜与谨慎,记得我们上任后第一期报纸出刊时的激动与快意,记得各个版面交流时的歌声与笑语,记得听说改版为黑白版面的凝重与叹息,记得拿到黑白版校报时的自豪与理解的心情,也还记得自己在校报的工作中蜕去的父母亲人送来报到时的稚气,记得自己在校报的工作不论是与人沟通的技巧、写作的水平、摄影技术、交朋结友以及自己与领导、同事打交道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记得通过xx老师、xx老师为我修改参加省教育厅“感恩为先”征文大赛的文章并获得一等奖的欢愉,记得xx老师她要我们要细致、细心的殷切以及看到校报出刊时的惊喜。

在校报的工作中,我过的很开心,因为每当我想起那些与校报的朋友们一起的时光,都感到充实,感到自己有所作用,感到大学并没有年华虚度、碌碌无为。在今后的校报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尽心的为校报服务,[莲山课件]为同学服务,做到主动、积极,多与老师及校报的成员交流。同时,第一,会加强值班制度,规范值班内容,为每周星期一的评选优秀文学稿、优秀新闻稿及优秀版面的评报工作更加高效、高质大家坚实基础;第二,和责编商议,加强各版面大二成员带大一成员的学习交流工作、在文字上严格要求各版面成员,务必使每个成员在校报工作和学习中都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第三,在下学期举行征文大赛活动,对校报进行宣传,也增强12级成员的凝聚力、责任心和交流能力。

最后,祝愿我们的xx老师以及校报的战友圣诞、元旦双节快乐,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祝愿我们的校报越来越好,越办越辉煌!

一、质量是根,服务是本。

(一)继续抓好重点栏目“三苏研究”、“遗产与旅游研究”的建设工作。“三苏研究”栏目是我们长期以来重点建设的栏目之一,在20xx年xx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和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评比中都获得过优秀栏目称号。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其基础工作,将人力、财力继续向其倾斜,全年发表该栏目文章30 篇。“遗产与旅游研究”也是我们着力打造并准备下次评比中申报优秀的栏目,全年共计发文50 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资料收目和全文转载。这两个栏目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众多知名教授、专家不断向栏目赐稿。两个栏目的建设带动了学报整体质量的稳步提高,据“中国知网”统计,《乐山师范学院学报》个人读者分布到了35个国家和地区;机构用户多达2337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

(二)、服务学科建设,展示学校的科研水平。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全面带动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学报围绕这一举措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稿工作,一年里多次与有关系、研究所领导、老师交流学报组稿计划,为其科研服务。“遗产与旅游研究”、“社体研究”、“社区研究”等都在学报上刊发了专栏文章。推动了重点学科的建设,为老师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资源和信息。

(三)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基地学校,将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最新成果介绍给我们的老师、学生是我们一贯的目标。编辑部通过《基础教育论坛》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组织一些重点中学在刊物上开辟专栏,出版专辑,介绍他们学校的改革经验和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动态,让我们的师生了解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这本刊物也带动了我校在校大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今年在校学生在刊物上发表有关基础教育的学术文章20余篇。

201x年省教厅对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发表论文刊物进行了重新认定,内部刊物基本上被取消,广大基地学校教师发表文章遇到了困难,为了加强我校与基地学校的联系,增进双方的友谊,我们当即运用学报刊号连续出版两期 “基础教育研究专刊”, 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有忧。简阳市教研室晋华田老师、营山教研室主任罗勇军老师说:“你们为我们地区的老师做了一件好事。”

二、转变思维,大胆改革,变革传统的组稿、办刊模式。

对办刊人来说,稿件的多少决定着刊物选择余地的大小,也关联着刊物的质量。为了寻求更多的优质资源,一年里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大胆改革,变革传统的组稿、办刊模式,在外地积极发展组稿人,经过一年的运行,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一)学报虽然每年都要收到3000多篇来稿,但绝大部分是一些在校研究生的文章,质量普遍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来稿质量,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委托专人在网上组稿,目前这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索。

(二)积极探索跨地区联合办刊的机制。今年我们利用德阳教育学院合并到xx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机会,与他们积极联系,将原《德阳教育学院学报》在德阳市的业务工作接收到《基础教育论坛》,既解决了他们的善后工作,也为我们在该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眉山市的联合办刊活动也在进一步商谈之中。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抢占了更多的资源,内江师范学院的同行评价说:“你们把工作都做到了我们的家门口。”

三、努力增收,做到收支平衡

学校最近几年将财力主要用在事业发展上,各个单位的财力十分紧张,尽管我校学报与省内其他学报相比,是学校拨款最少的一家学报,为了不给学校增加负担,同时正常运转工作,在不影响学报质量的前提下,编辑部想尽办法出版两期增刊,增加收入,同时我们严格财务管理,精打细算,做到了收支平衡,保证了编辑部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编辑部作风建设

在工作中,我们要求编辑部全体人员时时有“为人作嫁衣”的精神,处处有“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理念,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端正服务态度,从多方面转变工作作风:

(一)缩短审稿周期。我们将稿件的处理时间尽量缩短在一个月内,我们要求当天的来稿当天下载、当天登记,最迟第二天完成对作者信息的处理和初审工作,第三天必须送到专家手中。并要求专家最迟一个月内完成审稿工作。较其他学术刊物的审稿日期大大提前。

(二)端正服务态度,耐心对待每一位作者。对校内老师的文章无论用与否都要电话通知到本人,对专家审核没有通过的校内老师的文章,作者想要知道原因,我们一定做到在保密审稿专家信息的前提下转告原因。但我们也要求大家要有一身正气,敢于坚持原则,不怕人言,不惧流语。只要是为了学报正常工作,对那些个别老师因文章未审过而无理取闹的应坚决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

(三)体现学术公平,维护学术尊严。刊物质量的提高除了有一支高水平的作者为其撰稿外,严把审稿关也直关重要。为杜绝人情稿、关系稿,以及大量为评职称、完成科研任务而粗制滥造的低水平、甚至复制品在学报上出现,我们坚持匿名审稿制度。这一措施成效显著。

(四)规范编辑部工作人员职业行为。工作中,我们安排专人负责稿件的收发、登记、送审,强调作者文章勿交私人,能有效地提高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避免了内部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弄虚作假的行为。

(五)为老师科研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我们强调利用学报的优势,加强为老师科研服务的力度。如为他们提供学术信息,将他们的科研成果积极推荐到校外刊物上发表等等。

总之,如果将我校学保与省内同类学校学报相比较,我们毫不掩饰地说:“我校学报是学校财力支持最小的,但工作却是做得做好的。”宜宾学院学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的同仁多次说:“你们的学报是我们学习和追赶的对象。”

五、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虽然在这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质量建设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还未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高水平的刊物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来支撑。虽然“三苏研究”和“遗产与旅游研究”两个栏目在学术界初具影响,但离品牌栏目的距离还很长,特别是还没有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需要在来年的工作中加强。

(二)编辑队伍建设需要加强。高水平的刊物同样需要高水平的编辑人员,虽然我们平时在编辑部大力提倡科学研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效果不很明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三)《基础教育论坛》的宣传、组稿工作有待加强。《基础教育论坛》由于内部刊物的性质,局限了发展空间。一年里,编辑部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来稿质量不高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来年编辑部应抽调更多人员多到各中下学校,指导他们进行科研,组织一批高质量的稿件,为刊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祥通之路报》编辑部在董事长、公司领导、各部门的直接关心、领导、支持、大力配合下,在公司员工的积极参与下,20xx年共出版《祥通之路报》12期,《鲁宝风采报》3期,鲁宝产品宣传彩页1期,累计204版。特别是在祥通公司20xx年工作述职、20xx年工作总结表彰会暨20xx春节联欢会、五一劳动节、端午节、鲁宝公司产品推介会暨20xx年新品发布会、八一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重要节日、重要主题征文、主题演讲、理论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重要活动的报道中,都能及时、客观、全面地宣传企业良好形象彰显祥通品牌价值;对内也很好地鼓舞提升了员工士气,树立了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企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积极良好的互动,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另外,自20xx年1月18日第63期由《祥通鲁宝报》正式更名为《祥通之路报》并扩为16版后都能很好地延续坚持下来,每月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出版飞行,使及时对内对外宣传得到保障和保证,并且在保持原有栏目和板块的基础上,相继开辟了“编读往来”、“祥通创作室”、“四海风”、“八面来风”、“新英雄列传”、“职场课堂”、“员工心语”、“开卷有益”、“新书锐评”、“营销大家谈”、“快乐驿站”、“故事新编”、“心灵方舟”、“事件追踪”、“事件解读”等栏目和板块,更进一步丰富活跃了《祥通之路报》的成色和内涵,特别是董事长的署名文章全部被山东橡胶协会刊物《经营与管理》转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赞扬。可以说,每期《祥通之路报》都呈上升趋势,不断得到社会各界、市场客户和企业员工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扬,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和隐性价值。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明年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光大,力争做的更好、更出色、更完美,使《祥通之路报》发挥更加重要更加强大更加积极的作用和效能。

当然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制约和影响,《祥通之路报》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善加强的地方,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祥通之路报》、《鲁宝风采报》在全球性、全面性、文化性、可读性、生动性、趣味性、信息性、服务性、知识性、建设性、理性等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还仅仅停留在企业生产企业运作本身等低端方面徘徊,还相对缺少创新理念、开放思维,

2、对《鲁宝风采报》出版关注不够,对帅帅挂面、赛宝商厦、赛宝宾馆、维多利亚宾馆、天添茶庄等产业报道覆盖不够。使鲁宝集团、祥通集团所属企业和关联企业的形象受到制约,没有得到很好拓展彰显,无法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鲁宝集团、祥通集团的实力和全貌。

3、《祥通之路报》的报道宣传还存在许多被“遗忘”的“死角”,许多部门的声音和事迹没有得到反应和体现。

4、一线员工的事迹、好人好事、一线员工的声音特别是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还需加强、回馈、落实、督办。

5、市场与营销的报道还需加强,特别是营销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市场营销过程工作中的得失感悟,以及营销过程中动人事迹发掘不够;作为采编人员深入市场,深入客户,运用客户的声音宣传企业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升祥通品牌价值的力度也远远不够。

6、通讯报道队伍、企业文化宣传队伍、祥通文学创作队伍相对薄弱,还需进一步挖掘、培养、加强、扩容、壮大。

7、《祥通之路报》、《鲁宝风采报》的运作机制和通讯报道队伍的激励机制还需完善、加强、提高。

《祥通之路报》20xx年改进措施和努力提高的目标方向:

1、提高企业报纸宣传的策略和艺术,特殊情况下增加版面和报道力度,增强企业报纸的可读性和品位素养,提高企业报纸的存活率和影响性,真正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覆盖、渗透作用,真正认识并发挥企业报纸、企业文化所体现、所带来、所产生的隐形价值和无形力量。

2、提高企业报纸的内在质量和可读性,使企业报纸融入世界和社会,使之具有全球视野和扩散思维,树立跳出企业办报纸的意识和气魄,力争具有国际视野和高品位、高素质、高水平,力争办出一份具有提升、引导、培养读者的高端文化产品,让人可读、想读、爱不释手,读后有所收益,有所触动,甚至终生难忘,终生受益;通过企业报纸的作用、帮助和影响,培养打造一批忠诚于企业的员工队伍和忠诚企业的社会读者群。

3、运用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效能,增加企业报纸报道的全面性、覆盖性,运用企业每个分公司、子公司、每个部门的声音宣传企业良好形象,使企业形象更生动、更全面、更丰满、更鲜活。

4、企业报纸采访、编创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市场前沿、深入服务现场、深入客户身边,运用企业员工、行业市场、具体客户真实的声音、多种声音宣传企业、推介企业,使企业与员工、与社会、与市场、与客户形成更加积极良好的互动,从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祥通品牌价值,助推企业发展。

5、完善通讯报道队伍,增强企业文化宣传力量,增强扩充祥通文学创作阵容,力争让更多的员工参与企业报纸运作编辑出版工作,形成“开门办报”“全员办报” 的气氛和局面;使人人爱写稿,人人想写稿,人人注重欣赏祥通企业文化蔚然成风,真正打造创建一支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的企业组织和团队。

6、加强完善企业报纸的运作机制、激励机制,增加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鼓励创新思维,实行目标管理,集团公司应对企业报纸运作进行预算和计划,增加配置和力量,拿出专项固定资金,激励更多的员工开动脑筋以学习促工作,以精神促生产,使企业报纸、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激励更多的员工和力量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使祥通倡导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企业文化理念收获灿烂硕果,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总之,20xx已经过去,20xx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的工作中,《祥通之路报》编创人员将总结过去一年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发扬成绩,总结教训,查找不足,继续不遗余力地做好企业报纸的编辑出版工作,尽力克服缺点和不足,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尽力把20xx年的《祥通之路报》编辑出版工作做的更好,为祥通集团的发展添砖加瓦!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三苏研究郭诗著研究乐山地方文化研究旅游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旅游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每月几号出版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使用外文字母与符号时,一定要分清斜体、大小写、上下角字母、数码的符合位置高低及使用规则;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请将图绘在硫酸纸上或用计算机做成反图;计量单位请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丁计量单位。

刊名: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主办:山东体育学院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6-2076CN:37-1013/G8邮发代号:4499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5

目前是在线投稿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论清商乐始于曹魏建安时期——以曹丕《燕歌行》为中心 学习与探索 2011/02“当代学者研究”主持人语 天中学刊 2011/01论江南清乐及乐府诗的属性及与曲词发生的起源关系 求是学刊 2010/06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以建安曹魏文学自觉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0/07论隋代初唐的燕乐歌诗写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曲词发生史研究的学术史误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论双音词转型视角下的十九首与建安五言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璀璨的宋代“元日”诗歌 厦门航空 2010/02大唐岁月 诗歌盛世 厦门航空 2010/02《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2论《洛神赋》为曹植辩诬之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重建当今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思考——以十九首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中唐中前期文人词的渐次兴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白居易曲词写作的词体发生史意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论《古诗十九首》与曹植的关系——兼论《涉江采芙蓉》为曹植建安十七年作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论易安体的写作视角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 中州学刊 2009/01论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为伪作 学习与探索 2009/01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苏轼“以诗为词”涵义综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论东坡词创作游戏化及其意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 学习与探索 2008/05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论后主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词史意义 天中学刊 2008/04冯延巳《阳春集》真伪论考——兼论《阳春集》与《寿域词》之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3《陌上桑》创作时间、作者考辨 北方论丛 2008/01唐宋词流变及内涵概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08论白石体的特质及其词史地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白石体开辟了新的应社方式论 中州学刊 2007/04论宋初体 社会科学研究 2007/04论小晏体的词史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风骨”内涵之我见 华夏文化论坛 2006/00论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5论少游体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5论阮籍的《咏怀》五言诗的诗史意义——兼论正始诗歌与建安诗歌的异同 天中学刊 2006/04论东坡体由“应”向“非应”的飞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4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论风骨的内涵及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论晏欧体 中州学刊 2006/03论唐宋词的诗体借鉴历程——以温韦、张先、晏欧、少游、美成体为中心线索的探讨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2论正中体——兼论《阳春集》之真伪 天中学刊 2006/01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论柳永体对民间词的回归 东方论坛 2005/04论苏诗散文化意象对纯诗意象的变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8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稼轩词本质特征新论 中州学刊 2005/04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 江海学刊 2005/03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 齐鲁学刊 2005/02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 天中学刊 2005/01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东坡体的形成历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11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 东方论坛 2004/06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二) 天中学刊 2004/03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 天中学刊 2004/01苏东坡的春节诗 文史知识 2003/02苏轼审美人生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唐宋词体论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6论唐宋词体的类层和演进 天中学刊 2003/03李白虚幻政治理想论 天中学刊 2002/04绿色的幻灭 散文 1998/11我把一首诗发表在洁白的沙滩上 雨花 1998/12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2近代俗文化的先声—─柳永词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8/03苏轼“豪放雅词”论 天中学刊 1997/06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01苏轼的密州词与豪放词风的创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01范仲淹、唐寅和“白相文化” 雨花 1995/03试论苏轼的“以文字为诗” 江西社会科学 1991/05苏轼“以文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0/04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89/05意境:物境、情境 学术月刊 1987/02哲理·情感·意象·议论——苏轼哲理诗之我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参考文献 [1] 王传顺. "星期五"所隐含的圣经原型[J]. 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9(5):44-46. [2] “一本男孩必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J]. 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 2011(8):48. [3] 杜海霞, 王海燕. 《福》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互文性解读[J]. 考试周刊, 2011(16):30-31. [4] 陈明安. 《鲁滨逊漂流记》,《白鲸》和《老人与海》中海洋的蕴涵和启示[D].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5. [5] 段绍俊. 《鲁滨逊漂流记》带来的启迪[J]. 电影文学, 2010(7):119-120. [6] 张文丽. 《鲁滨逊漂流记》的《圣经》意识[J]. 文教资料, 2009(28):20-21. [7] 钟素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二元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3):95-98. [8] 杨丹. 《鲁滨逊漂流记》的自立精神与教育[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8(5):66. [9] 刘建军, 刘雪峰. 《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4):74-77.[10] 王琴, 徐剑. 《鲁滨逊漂流记》译本叙述话语的描写研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28(1):108-111.[11] 杜苗苗. 《鲁滨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理想空间建构之比较[J]. 丝绸之路, 2011(22):94-95.[12] 冀桐, 吴丰瑜. 《鲁滨逊漂流记》与成人仪式[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2(2):64-69.[13] 蹇昌槐. 《鲁滨逊漂流记》与父权帝国[J]. 外国文学研究, 2003(6):46-51.[14] 牛红英. 《鲁滨逊漂流记》与西方乌托邦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 2007,29(5):84-89.[15] 牛红英, 薛丰艳. 《鲁滨逊漂流记》与西方自然状态理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118-121.[16] 许海萍, 龚金莲.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及物性分析[J].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1(11):393-394.[17] 张红梅.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思想窥探[J]. 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6(4):83-85.[18] 田芳. 《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的自然观[J].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1(10):53-54.[19] Li'An L. Revamping Canonical Novel:The Case of Robinson Crusoe[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1):25-48.[20] 杨槟. 北村与笛福小说的叙事策略比较[J]. 韶关学院学报, 2009,30(8):10-12.[21] 朱彦. 从《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看英国荒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元素[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23(7):96-100.[22] 孙慧玲. 从经济人到政治人——格列佛对鲁滨逊的超越[D]. 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9.[23] 沈渭菊. 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重新解读[J]. 当代小说(新诗文), 2008(5):47-49.[24] 许存勇. 从宗教的视角来解读鲁滨逊的成长[J].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1(11):624-625.[25] 许克琪. 笛福的文本以及对殖民主义的批判[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2):99-103.[26] 聂淼, 蔡圣勤. 电影《荒岛余生》中的互文性解读[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6):208-209.[27] 苑冰冰. 后殖民视角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D]. 山东大学世界史, 2008.[28] 孟宪丽. 基于后殖民视角下的鲁滨逊形象剖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9):198.[29] 王琴, 徐剑. 基于语料库的《鲁滨逊漂流记》译本翻译规范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4(4):48-51.[30] 周庭华, 魏文. 解读"星期五"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J]. 长沙大学学报, 2005,19(6):109-110.[31] 仲冲, 高文惠. 经典的反话语:《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重写[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3):67-69, 72.[32] 郭爱莲. 境遇相近,结局不同——《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的对比研究[J]. 时代文学, 2010(7):88-89.[33] 韩瑞辉. 库切小说《敌手》中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4):38-42.[34] 张云霞. 鲁滨逊“自我”身份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77):24-25.[35] 杜曼•叶尔江.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J]. 甘肃高师学报, 2003,8(6):31-33.[36] 树沐. 难以掩盖的人类发展史-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别样解读[J]. 华章, 2011(6):45.[37] 杨瑶. 试论《蝇王》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移位"性叙述[J]. 新余高专学报, 2008,13(4):42-44.[38] 杨天地. 试论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J]. 时代文学, 2011(14):39-40.[39] 张玲. 探索与开拓——论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D]. 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3.[40] 郭爱莲. 相似的开端不同的结局--《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对比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5(1):115-116.[41] 崔维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对《鲁滨逊飘流记》的再解读[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3):46-49.[42] 许克琪. 英国荒岛文学两部代表作品的后殖民解读[D]. 东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6.[43] 王华. 中世纪骑士文学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海外英语, 2010(2):110-111.[44] 王华. 中世纪骑士文学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0(1):110-111.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终审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馆藏文献总量已达7769977册(件),其中纸质文献1094833册,电子文献6675144册,拥有《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世纪中数图外文数据库》等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24种;已建成《乐山旅游研究》、《郭沫若研究》、《三苏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学位论文数据库》、《乐山师范学院教师成果资源数据库》、《考研数据库》6个特色文献数据库,新建《特殊教育特色数据库》,开辟特殊教育特色馆藏区,形成了以该校12个二级学院的教学参考文献、中等教育文献和地方文献为主,其他学科专业文献为辅的藏书体系。 学术刊物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办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刊》和《基础教育论坛》三种学术刊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创办于1985年,是由乐山师范学院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期刊。 《郭沫若学刊》创刊于1987年5月,是由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主管,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的全国唯一的以郭沫若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栏目有:郭沫若与百年中国、郭沫若与先进文化、中外文化、作品研究、美学研究、文艺思想研究、地方文化、学术争鸣等。面向社科工作者、高校教师、郭研爱好者等发行。 《基础教育论坛》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文章,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及教育行政管理者发行。

肯定、绝对、百分之百 ——————不是!

绝对不是核心!!!核心期刊的封面上面、都有一个圆形标志,上面有“中文核心期刊”字样。只有这样的刊物才是核心期刊!!!另外,你可以到新闻出版署的网站上去查询哪些期刊是核心期刊。此外,《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也是很好的参照书。在网上也能搜到的。要注意,它是隔几年修订一次。最新的一期是2009年的。

三苏研究郭诗著研究乐山地方文化研究旅游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旅游研究

明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大学的学报 一般都是省级的刊物,不能看这所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是一所省级高校.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馆藏文献总量已达7769977册(件),其中纸质文献1094833册,电子文献6675144册,拥有《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世纪中数图外文数据库》等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24种;已建成《乐山旅游研究》、《郭沫若研究》、《三苏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学位论文数据库》、《乐山师范学院教师成果资源数据库》、《考研数据库》6个特色文献数据库,新建《特殊教育特色数据库》,开辟特殊教育特色馆藏区,形成了以该校12个二级学院的教学参考文献、中等教育文献和地方文献为主,其他学科专业文献为辅的藏书体系。 学术刊物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办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刊》和《基础教育论坛》三种学术刊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创办于1985年,是由乐山师范学院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期刊。 《郭沫若学刊》创刊于1987年5月,是由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主管,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的全国唯一的以郭沫若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栏目有:郭沫若与百年中国、郭沫若与先进文化、中外文化、作品研究、美学研究、文艺思想研究、地方文化、学术争鸣等。面向社科工作者、高校教师、郭研爱好者等发行。 《基础教育论坛》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文章,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及教育行政管理者发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学科。

  • 索引序列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每月出版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每月几号出版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终审
  • 明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