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数据资料可以在百度文库、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电子文献[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本文基于GB/T 7714-2015,结合看过的几十所学校、期刊的格式要求文件,来详细说明参考文献格式的注意事项。
GB/T 7714-2015是最新版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大多数学校的本硕博学位论文均采用此规范,部分学校仍使用2005版甚至1987版规范,但是标注思路都是一致的,后面会详细的说明。
序号对应你上面的问题:
1.论文的结论是不可以引用其他文章中的结论的。
2.不一定要直接引用别人文章中的句子,可以换个形式写出原句,以免重复率过高。
3.可以的,如果你的参考文献是别人文章中的参考文献,这种文献叫做析出文献,这种引用是允许的,但是要在自己的文献列表中写出这篇文献的出处。
4.参考文献的格式每个学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百度上的格式未必是你们学校要求的样子,必须按照本校的论文规范中给出的参考文献的例子进行修改。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
浅谈中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摘要: 我国面点制作技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烹饪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餐饮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满足就餐者的需要起着重要作用。面点制作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艺术性高的技术,对于日益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来说,面点创新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面点创新不仅可以为饭店、宾馆、酒店稳定客源带来利润,而且可以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 中式面点 创新 发展目录一、 面点的概念…………………………………………………1二、 面点在饮食中的作用……………………………………2-3三、 中式面点的创新之路……………………………………3-6四、 中式面点的发展之路………………………………………6一、面点的概念面点广义而言是指用各种粮食做胚皮,配以多种馅心制作的主食、小吃和点心;狭义上来讲是特指用面粉、米粉等调成面团制作的主食和点心。制作面点食品的操作技巧,就是面点的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是烹饪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比较丰富的一门科学技术。我国面点技术在长期发展中,在历代厨师不断实践和广泛交流中,创作了品类繁多、口味丰富、形色俱佳的面点制品,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望。加上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气候、物产、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面点制作在选料、口味、制法上,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二、面点在饮食中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点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物,在餐饮业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一) 面点是烹饪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专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菜肴配制和烹调,行业中俗称“红案”工种;二是面点制作,行业中俗称“白案”或“面案”工种。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餐饮业烹饪专业的全部生产业务。所以,面点和菜肴是一个整体的两方面。“红案”与“白案”虽然是两个工种,但两者具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密切的配合。不少菜肴在食用时要配以点心一起食用才更富有特色。特别是正餐的主、副食结合和宴席上菜点的配套,体现一个整体内容的相互配合和密切联系。面点除了常与菜肴密切配合外,还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它还可以离开菜肴独立存在而单独经营。(二) 面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人们的饮食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今饮食社会化的观念日益深入和广泛,点心食品在饮食中已具有一定的地位。清晨的早点,午后的茶点,晚间的夜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食内容。尽管面点与菜肴相比较,价格低廉,但在饮食业中仍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特别是遇到节假休息日,面点更成为人们休闲、旅游时必备的食品。(三) 面点是活跃市场、丰富人们生活的日常消费品面点不仅是饭前食后作为充饥的主要食品,而且在会亲访友时,也能作为表达心意、联络感情的极好礼品。它既能当主食吃饱,又能上桌配套增添花色。特别是逢年过节、外出旅游,便于携带的点心食品更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不少点心还和历史或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江乡节扬时》载:“中秋食月饼,夜则设以祭月亦取人月双圆之意。”故而,清明节的青团、重阳节的重阳糕、元宵节的汤圆等,都有着类同的寓意。由此可见面点是丰富人们生活、方便群众、活跃市场、促进消费的重要消费品。综上所述,面点在整个饮食生活中起到了提供旅游方便、解决日常需求、改善饮食内容、调剂营养口味、充实生活需要、完善宴席结构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它有如此多的需求,所以我们要通过面点创新来改善消费者的需求,面点创新不仅可以为饭店、宾馆、酒店稳定客源、带来利润,而且可以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中式面点的创新方法据调查,不少地方的面点品种老面孔居多,制作技艺简单化,有的数十年不变,一直在“唱着古老的歌谣”,主要是创新不够,继承优良传统也不足。我国面点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和珍品。因此,继承传统技艺、创新传统名品应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以前许多名店、老店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面点文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发酵法的研究,清汤、奶汤的制作,油炸品的酥脆,糕的松软糯,馅心风味的把握,名品的继承等等,每一项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杭州奎元馆是著名的江南老面馆,该店的虾爆鳝鱼面是传统佳味,如今仍在热销,而近几年在奎元馆点食虾爆鳝鱼面,觉得面条尚可,但汤鲜度不够,鳝鱼片炸得略硬,不够酥。与四十年前的鳝鱼面相比,总觉得有些逊色。当然,传统著名面食大多是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以经验型为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但如有一批有心人将名面食继承下来之后,再加以提高,传统著名面食就会更上一层楼了。(一) 拓展新型原料,创新新的面点品种 制作面点的主要材料有:皮胚料、馅料、调辅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其具体品种成百上千、琳琅满目。在充分运用传统原料的基础上,注意选用西式新型原料,如:咖啡、蛋片、干酪、炼乳、奶油、糖浆以及各种润色剂、加香剂、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和强化剂,以提高面团和馅料的质量,赋予创新面点品种特殊的风味特征。1、面团的发展是面点品种创新的基础中国面点品种花样繁多,根据《淮扬风味面点五百种》一书记载,仅以扬州为中心的淮扬面点,花样品种就达500多种;《神州传统小吃》一书收集到中华传统风味小吃品种600余种。这些传统面点品种的制作离不开经典的四大面团:水调面团、发酵面团、米粉面团和油酥面团。不管是有馅品种还是无馅品种,面团是形成具体面点品种的基础。因此,从面团着手,适当改换新型原料,创新新的面点品种,不失为一个绝好的途径。面皮、面胚用料创新。传统上,面点制作以面粉、糯米粉、粳米粉、玉米粉为主,现在已呈多样化的趋势。杂粮粉如:小米、高粱、荞麦、筱麦、燕麦等;块根类蔬菜粉如:芋艿、山药、红薯、马铃薯、茨菇、百合等;豆类粉如:绿豆、赤豆、豌豆、蚕豆、芸豆等,均可以和面粉、粳糯米粉掺和在一起制作面点的皮或胚料。当然,也有将鱼肉、猪肉敲薄为皮包馄饨的。水果汁、蔬菜汁也可以用来调制面皮。如此,就可以使面皮、面胚更丰富多彩。例如:作为2004年中国杭州美食节的重头戏,长三角面点大赛中,创新已成为大赛的主旋律。其中在面团的用料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拓展,改变了昔日面点只用米或面做原料的状况,有许多选手用上玉米、红薯、南瓜等原料。比如说,扬州选手徐慧制作的“荞麦蜜枣”,该甜点在原料上用了杂粮荞麦;长兴紫金饭店的何传伟用小米绿豆做成了“小米绿豆团”;上海百乐门的以为选手用芋艿泥作皮,制作了“芋艿饺”等等,这些都顺应了大赛创新的主题,也反映了中式面点创新发展的潮流。除此之外,在某一种面团中掺入其它新型原料,形成多种多样的面点品种,这也是一种创新。例如:在发酵面团中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牛奶、奶油、黄油,会使发酵面团在松软蓬松中,更显得乳香滋润,不但口感变得更好了,而且也更富于营养了。再如:在调制水调面团时,可以采用牛奶、鸡汤等代替水来和面,或掺入鸡蛋、干酪粉等原料制作,也使面团增加特色。调制油酥面团除了食用传统的猪油外,也可以用黄油来调制,来形成中式面点创新品种。2、 馅心的变化是面点品种创新的源泉讲究馅心,注重口味。馅心的好坏对制品的色、香、味、形、质有很大的影响。馅心的变化是面点品种创新的源泉,虾、蟹、贝、参等水产品,以及杂粮、蔬菜、干果、水果、蜜饯、鲜花等都能用于制馅。除此之外,咖啡、蛋片、干酪、炼乳、奶油、糖浆、果酱、巧克力等西式新型原料也可用于馅心,创新不同的面点品种。如:元祖食品推出的巧克力月饼、咖啡月饼、冰淇淋月饼等已经引领了国内面点馅心品种创新的潮流。而扬州的食品企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研究以仙人掌、芦荟等为馅心的包子,意在创新扬州包子,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精选用料,精心制作。馅心的原料选择非常讲究,所用的主料、配料一般都应选择最好的部位和品质。制作时,注重调味、成形、成熟的需求,考虑成品在色、香、味、形、质各方面的配合。如:制鸡肉馅选鸡脯肉;制虾仁馅选对虾。根据成形、成熟的需求,常将原料加工成丁、粒、茸等形状,以便包子捏成形和成熟。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除了用料变化之外,馅心的口味也有了很大的创新。而口味源于各地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在口味上,我国自古就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因而在面点馅心上体现出来的地方风味特色就显得特别明显。如:广式面点的馅心多具有口味清淡、鲜嫩滑爽等特点;京式面点的馅心注重咸鲜浓厚;苏式面点的馅心则讲究口味浓醇、卤多味美。在这方面,广式的蚝油叉烧包、京式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苏式的灌汤包等驰名中外的中华名点,均是以特色馅心而著称于世的。传统的中式面点馅心口味主要分为咸味馅和甜味馅,咸味馅口味是鲜嫩爽口、咸淡合适,甜味馅是甜香适宜。在面点师的创新下,采用了新的调味料,面点馅心的口味有了很大变化,目前主要有:鱼香味、酱香味、酸甜味、咖喱味、椒盐味等等。例如:在2004年长三角面点大赛中,杭州新世纪大酒店选手范音的参赛面点是川味麻饼,馅心用上了鱼香肉丝,外香内鲜,余味十足;宁波凯利酒店选手周丁丰的参赛作品之一是“龙井荔”,外观像红色的荔枝,馅心却用少见的火龙果,再加上其他调料,口味酸甜,耐人寻味;而江苏以选手的作品“莲藕酥”采用了咖喱牛肉馅,则给人们带来了风靡东南亚的味觉享受。3、面点色、香、味、形、质等风味特征的创新是吸引消费者的保证色、香、味、形、质等风味特征历来是鉴定具体面点品种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而面点品种的创新,也主要是在色、香、味、形、质等风味特征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需要。 在“色”方面,具体操作时除应坚持用色以淡为贵外,也应熟练用缀色和配色原理,尽量多用天然色素,不用人工色素。例如:松糕底层以本色粉为主,糕面薄施一层卧色粉,成熟后既达到色彩美的效果,又避免了用色过重的弊端。“味”的创新主要在于原料及味型的变化。现以黄桥烧饼为例探讨,最早的黄桥烧饼的馅料是猪板油粒和葱花加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等调拌而成,当时无论老百姓还是指战员官兵肚子里都没有油水,吃了香酥鲜美的大油酥饼,既充饥又充分补充了肚子里的油水,人们对此大加赞赏,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使黄桥烧饼的美名传扬全国,成为淮扬名点。但是后来吃的人少了,为什么呢?原有的传统品种太腻、太油,于是就对它进行了改良,在它的馅料中加入了火腿末,再后来又对它馅料中的板油粒、葱花、火腿末的比例进行了调整,使板油粒的比例仅占整个黄桥烧饼馅料的百分之二十了,改善了面点的口味。现在也有在馅心中加入一定比例虾仁、澳带等的,更是提高了黄桥烧饼的味觉效果,使得这一传统历史名点经久不衰。“形”的变化种类繁多,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造型,即使同一品种,不同地区,不同风味流派也会千变万化,造型各异。具体的“形”主要有:几何形态、象形形态(它可分为仿植物形和仿动物形)等等。“形”的创新要求简洁自然、形象生动,可通过运用省略法、夸张法、变形法、添加法、几何法等手法,既创造出形象生动的面点,又简洁迅速。例如:裱花蛋糕中用于装饰的月季往往省略到几瓣,但仍不失月季花的特征;“金鱼饺”着重对金鱼眼和鱼尾进行夸张以更加形象。“质”的创新主要在保持传统面点“质”的稳定性的同时,善于吸收食品的特殊的“质”。例如:山东章丘市的谢元羸将包子烧着吃,成功创制了“火烧包”,一改传统包子汽蒸2000多年的历史,面皮由小麦高筋粉加入特别的改良稳定剂,馅料与中药配并加入特别的香料,入炉烧制8-10分钟即可成熟。成品色泽金黄,上面的芝麻酱像太空闪烁的繁星,包子外酥内嫩,具有炸鸡柳的酥、羊肉串的香、包子的味。应该说他的创新主要在于成功的抓住包子的“质”,适应消费者的口感变化。(二) 开发面点制作工具与设备,改良面点生产条件“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式面点的生产从生产手段看有手工生产、印模生产、机器生产三种,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以手工生产为主,这样便带来了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为推广与发扬中式面点的优势,必须结合具体面点品种的特点,创新、改良面点的商场工具与设备,使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面点产品,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手工面点产品的具体风味特征指标。(三)讲究营养科学,开发功能性面点品种人类对食品的要求是,首先是吃饱,其次是吃好。当这两个要求都得以满足后,就希望摄入的食品对自身健康有促进作用,于是出现了功能性食品。中国饮食一向有同医疗保健紧密联系的传统,药食同源、医厨相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即量足、质好、卫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料时应注意:(1)以谷类为主,约占总食物摄入量的60%-80%,所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60%或更多。(2)蛋白质每日摄取大约70克左右,如可用谷类、豆类粉做面皮,肉类蛋白质制作馅。(3)维生素方面,维生素A的来源极少,主要靠有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用胡萝卜汁来和面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功能性面点”一词,适合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现今既要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心里需要,更要满足人体的审理需要。营养、益智、疗效、保健、延寿等是21世纪中国食品和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功能性面点”突出了食物原料本身具有的保健功能,明确了保健面点不是药膳面点,更不是药品。“功能性面点”具有四种功能,即享受功能、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及安全功能。而一般性面点没有保健功能或者说有很小的保健功能,达到忽略程度。面点中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营养功能不等于有保健功能,不同的营养及量的多少,对个体有很大差异性,甚至具有反差性。如蛋白质、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其营养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心血管病和肥胖病人来说,不但没有保健功能,而且会产生负作用。保健功能是指对任何人都具有预防疾病和辅助疗效的功能,如能良好调节人体内器官机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预防高血压、血栓、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癌症、抗衰老以及有助于病后康复等功能。总之面点的保健功能就是指具有益于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依据以上所述,“功能性面点”可以被定义为:除具有一般面点所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外还具有一般面点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同时作为功能性面点还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由通常面点所使用的材料或成分加工而成,并以通常的形态和方法摄取;应标记有关的调节功能;含有已阐明化学结构的功能因子;功能因子在面点中稳定存在,安全性高,作为面点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功能性面点的发展是面点品种创新的趋势。功能性面点的创新主要包括老人长寿、妇女健美、儿童益智、中年调养等四大功能。例如:可以开发出具有减肥或轻身功效的减肥面点品种;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血脂及血清胆固醇、减少血液凝聚等作用的降压面点品种;也可以开发出使老人延寿,使儿童益智的面点品种。食疗面点是中国面点的宝贵遗产之一。《中国面点史》写道“食疗面点中的食药,本身就具有各种疗效,再与面粉配合制成各种面点后,便于人们食用,于不知不觉中治病。食疗面点确实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创造。”因此,要努力加以发掘、整理,同时利用现代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发展中国特色的功能性面点。按其服用对象和功能分类如下: (1)以健康人为服务对象,以增进人体健康和各项体能为目的的功能性面点。再按其功能可分为延年益寿的面点、增强免疫功能的面点、抗疲劳面点、健脑益智面点、护肤美容面点等。(2)以健康异常人为服务对象,以防病和治病为目的的功能性面点,即疗效面点。再按其功能可分为:降血脂面点、降糖面点、减肥面点等。四、中式面点的发展之路面点的创新任重而道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需要我们踏实勤奋地去挖掘、精心尽力地去培养、求真务实地去研究,面点的创新才能持久充满活力。面点的创新其实是面点师与客人间引起一种共鸣,一种互相之间的认同。面点需要创新的内容还有很大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面点师创新新的面点品种时,既要敢于海阔天空,无所顾忌、无宗无派,又要“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紧紧抓住中国烹饪的精髓——以“味”为主、以“养”为目的和“适口者珍”的瞬息万变的市场之“宗”,这样一定能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式面点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面点制作工艺》,张仁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厨师必读》,汪荣,中国商业出版社,、《面点制作工艺》,刘耀华,中国商业出版社,、《烹饪技术与餐饮服务》,孙世信,中国标准出版社,、期刊 中国食品,刘云亮,2006年第1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式面点创新现状分析角度入手,提出目前我国面点主要是基于从制作生产角度的创新,从原材料创新角度看——中西式兼容扩展新原料创新面点品种;从造型角度看——艺术创造与面点融为一体;从面点组合和装饰角度看——意趣、情趣和境趣与面点融为一体。最后,本文也进一步指出了可能的相关主要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中式面点创新开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中式面点创新视角现状分析 因为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命脉,长期以来,我国中式面点围绕着产品各种原料与辅料、制作技法、工艺造型和组合装饰等进行了创新,从而把中式面点制作推向一个非常高的发展阶段。 从原材料创新角度看——中西式兼容拓展新原料创新面点品种 制作面点的原料主要有皮坯料、馅料、调辅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其中,面团的发展是面点品种创新的基础,传统的四大面团包括:水调面团、发酵面团、米粉面团和油酥面团。因此,从面团着手适当使用新型原料是中式面点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中式面点面团创新中已逐步引进了玉米、红薯、南瓜、芋艿等,甚至在很多面团的制作过程中也采用了用牛奶、鸡汤等代替水来和面的方法,在选用西式原料的基础上提高面团的质量,赋予创新面点品种特殊的风味特征。 第二,馅心的变化是面点品种创新的关键。中国面点大多是属于有馅品种,因此馅心的变化必然导致具体面点品种的部分创新。我国面点用料十分广泛,禽肉、畜肉等肉品,鱼虾等水产品等。目前,也通过西式馅心改良用于中式面点馅心创新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也不断地探索有营养价值的其他植物等食用技术使其不断地纳入到中式面点的馅心创新之中。 从造型艺术角度看——艺术创造与面点融为一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面点不仅具有食用性,同时也是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统一,面点也因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化表达功能。中式面点的造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几何形态;象形形态;自然形态。在实践中,通过搓条、下剂、制皮技术、上陷操作技术、成型技术、成熟技术等,以及省略法、夸张法、变形法、添加法、几何法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完成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制作。与此同时,也通过调配颜色,借助食用色素调配出来的丰富的颜色来进一步提升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效果。 从面点组合和装饰角度看——情趣、意趣、境趣与面点融为一体 在实践中,随着中式面点的精神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其文化表达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面点本身的创新与设计,而是将其文化表达的媒介延伸至其组合拼摆、盛器、方式,甚至食用和消费的环境等方面。因此,面点围边装饰、器皿选择、餐具装饰、席点组合与装饰、食用消费环境等也成为相关企业实践中逐步关注的重点。 2 我国中式面点未来创新开发方向视角分析 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交换行为的实现基于顾客对产品接纳程度之上,因而“顾客价值”关注必将成为我国中式面点未来创新开发重要的视角,也即从市场交换实现要素,关注交换溢价角度来考虑中式面点创新的可能路径选择。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德鲁克就提出:“营销的真正意义在于了解对顾客而言,什么是有价值的”。顾客价值研究的兴起是企业不断寻求竞争优势的合理和必然结果,其内在原因在于顾客价值作为顾客的价值取向导致了顾客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顾客价值被认为是顾客感知质量与感知价格之间的一种权衡和函数的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在研究过程中,顾客价值也更进一步地被认为与顾客感知与偏好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动在企业提供产品过程中更关注顾客个体的主观态度,并将顾客的主观态度与反应作为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和竞争优势获得的重要路径选择。顾客价值共同突出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首先顾客价值是紧密联系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过程之中;第二,顾客价值是顾客感知的价值,由顾客决定而企业决定;第三,顾客价值是一种权衡和比较的结果;第四,顾客价值由企业所提供。 由此可见,在我国未来中式面点创新开发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产品本身及其可能延伸的创新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与产品认可与接受的“顾客”主观感受、偏好与评价,我国未来中式面点创新之路也在于如何与顾客建立更有效的情感和主观评价溢价之上。 3 我国中式面点未来创新开发方向相关建议与措施 (1)在实践中必须关注顾客市场本身的变化,以及引起这种客源市场本身变化的根源——社会结构的变化。市场机制下,企业产品交换的实现是以顾客“需求”为前提的,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准备、愿意和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物品和劳务,而且这种需求仅仅限于“有支付能力”的那部分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知:中式面点产品供给状况及演变方向必定建立在其客源市场本身构成基础以及演变趋势之上。在实践中,当我国社会结构中位于各构成部分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提升的时候,也意味着对中式面点产品中精神构成要素需求的增加。 (2)在实践中关注符号消费,在中式面点创新中注重符号价值和功能的提升。随着对“消费社会”认识的增加,我们逐渐地意识到整个中国社会正在向“消费社会”转变,也即在产品中人们更加注重对社会地位、价值观念、自身主张等的认同与选择,产品本身已成为一种“消费符号”。因此,在“消费社会”日益临近或正在步入其中的中国面点市场中,我们在中式面点创新中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式面点“消费符号”认同的创新。 (3)开发面点制作工艺与设备,改善中式面点生产条件。我国中式面点的生产从生产手段看有手工生产、印模生产、机器生产等,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面点制作以手工为主,制作面点的工具设备相对简单,这样也随之带来了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在实践中改良面点的生产工具和设备,关注最佳工艺流程确定和提升则是一项重要内容。 (4)注重中式面点师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式面点师人才状况最终决定了其产品水平和发展状况,其中中式面点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整个行业创新的关键,这是因为创新思维指的是在面点生产过程中如何形成创新的想法及设计;创新能力是指具有把想法及设计转化为有价值面点产品的实践能力。在面点创新人才诸多素质中,面点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工程。 总之,未来我国中式面点的创新其实是点心师与顾客之间的一种共鸣,在其质量基础上不断关注其营养功能、精神文化功能和生理调节功能,从而在基于某一市场区隔顾客偏好、主观价值与感受基础上,通过创新出独特的面点品种和“消费符号”等最终实现自身企业经营价值与目标。 参考文献 [1]孔凡真.面点创新的思路[J].现代面粉工业,2009(1):47-50. [2]朱在勤.试析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J].中国烹饪研究,1996(3):44-50. [3]陈洪华.探析中国面点创新制约的因素[J].烹饪论坛:34-36.
所谓抓饼就是用爪子倒着吃的 所以装盘的时候应该拍成这样松散的状态,看着也比较有食欲,有脆皮,也有软心 。虽然拍的松散,但是用筷子挑起来应该不碎,丝丝相连(偶用左手拿筷子右手拍的,所以不大好看) ,饼的瓤部应该比较薄,有透明的感觉..... 做法: 材料1:中筋面粉240g 开水半杯 冷水半杯 盐适量 2:猪油或者色拉油6大匙(猪油香,色拉油也行,没有猪油我就用葵花籽油,也不错的) 做法: 1.将材料1揉匀成面团(先放开水,搅和一下就放冷水),盖上布或保鲜膜饧20分钟 2.饧好的面团分份(大饼就大份,喜欢秀气的就小份) 3.擀成大圆薄片,涂满油,然后像捏裙子摺一样的折成条状,一层叠一层,是平铺在面板上进行的,我词不达意,不知道这个能明白不 然后从一边开始卷,卷到另一边成一个圆饼,按扁它,擀成大约2cm的厚度 4.平底锅放少许油,稍中热,把饼两面烙成金黄色,如果饼大且厚就要用小点的火,不然里面熟不透 5.出锅后用两个擀面棍拍松即成! 手把手教你做手抓饼 材料:面粉 250g,开水(100℃的哦)120cc,冷水 50-60cc,油、盐适量(我只用了一半的分量) 做法:面粉放入容器,加开水,边加边搅拌,拌均匀成雪花状,然后加冷水揉至成团,案板洒面粉,继续揉面至表面光滑,用保鲜纸把它包好静置30分钟 面团擀成方形大薄片,刷一层薄油并洒上盐,将面皮如折扇子般折叠成一条长条,将长条卷起来,盘旋成一个圆形,面团静置10分钟后按扁 小火烧热平底锅,用把饼放入用中火煎烙(同时不断拍打挤压饼面),一面煎成金黄以后再煎另一面,趁煎紧第一个的另一面将第二个一起放进去煎,煎好就可以吃了。 出品此菜的餐馆】 [上海] 顺角轩酒店_五角场店 【菜系】 米面主食 【原料】 面粉500克、牛肉适量、麻油l00克 【做法】 色香味 主料面粉500克、牛肉适量、麻油l00克 制作 1)面粉加开水揉和揉透后,摊开冷却,然后搓成长条,揿扁擀成长方形薄皮坯子;将牛肉剁成碎末; 2)将葱、盐、油、花椒粉和牛肉末拌和均匀地撒在坯子上卷好,擀圆,上平底锅烙,烙至金黄色即可。 中西面点巧制作图书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不再停留在吃得饱,还要求吃得美味,吃得健康。平衡膳食结构,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指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谷类即各种主食,有米饭、面条、饺子、面包等等,这些主食大约占人体需要总热量的60%。有专家指出“不吃主食等于慢性自杀”。由此可见主食是多么重要。在制作这些主食面点时,如果我们再注意多利用一些对健康有益的原料,如黄瓜、胡萝卜、木耳、红薯、玉米等,则不但能丰富我们的膳食,而且还有益于健康。本书奉献给大家的中西面点就是目前市面流行的、可达到膳食平衡的品种。 全书共收入面点300多种,分为中式面点和西式面点两大部分,每部分按不同面团分类,再按成熟方法顺序排列。书中对制作方法介绍得较为详尽,关键之处还在要领中做了说明,以方便读者掌握。读者可以挑选个人喜好的面点来制作。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还附赠VCD盘,读者可以模仿部分实例学做面点,一旦学会便可举一反三地做出书中所有的面点了。-读书网| 【本书目录】中士面点(一)水调面团类 香菇水饺 酸菜水饺 红油水饺 鸡肉水饺 拘杞水饺 菠菜水饺 鱼肉水饺 羊肉水饺 鲜虾韭黄饺 素菜辣味饺 虾贝一口饺 胡萝卜肉饺 蛤蜊馄饨 茄子馄饨 奸仁馄饨 素馅馄饨 榨菜猪肚面 沙茶肉丝面 清汤牛肉面 枣泥金鱼蒸饺 三味一品饺 蝴蝶饺 燕子枣香饺 梅花蒸饺 知了蒸饺 枣泥风轮饺 南瓜蒸饺 家常蒸饺 白菜虾肉饺 五味饺 碧绿饺 马蹄豆苗饺 蟹黄虾肉烧卖 糯米香肉烧卖 虾仁笋肉烧卖 牛肉陈皮烧卖 玉米锅贴 三鲜参贝锅贴 鸡汁肉馅锅贴 牛肉锅贴 虾仁煎饺 卷心菜肉煎饺 香菜肉末煎饺 肉末糟菜煎饺 紫菜煎饼 豆芽煎饼 花生煎饼 五香鲜菇煎饼 香肠煎饼 杂粮大饼 葱油煎饼 椒香烙饼 葱花香肉油饼 麻酱甜烙饼 豆沙烙花饼 黑胡椒洋葱盒子 雪菜盒子 牛肉白菜烙盒 鱼丝春卷 三丝春卷 潮州春卷 麻辣鸡丝春卷 酱香豆芽春卷 辣肉三角 (二)膨松面团类 姜汁包 小笼包 黑椒牛肉包 酱肉冬瓜包 素馅蒸包 萝卜丝包 五丁咸香包 干菜豆包 南瓜奶包 蛋黄水晶包 枣泥寿桃包 莲蓉葫芦包 芝麻蓉甜包 莲蓉佛手包 荷叶包 桃叶包 五香葱花卷 火腿卷 银丝卷 椒香糯米包卷 枣泥如意卷 四喜卷 腊肠卷 三丁花卷 棉花杯 生煎梅菜包 生煎芹菜包 生煎牛肉包 香辣雪菜包 香菇水煎包 羊肉水煎包 八鲜辣酱煎包 椒香煎饼 麻香鸡蛋卷 香酥鸡蛋散 脆香麻花 蛋酥麻花 炸油条 鲜虾多士 奶黄多士 芝麻笑口枣 奶油椰蓉酥 杏仁酥 橘酱松酥饼 蛋黄松酥批 花生枣泥松酥夹 什锦松酥饼 奶油豆沙批 番薯酥挞 紫菜烧鸡月饼 枣泥核桃月饼 黑芝麻月饼 光饼 麻香葱肉饼 (三)油酥面团类 (四)米及米粉面团类 (五)其他面团类西式面点 (一)面包类 (二)蛋糕类 (三)其他类.
具体什么要求,什么时间需要.
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发酵等面点制作技艺的提高,面点品种迅速增加,并在民间普及。崔缇《四民月令》中记述的农家面食有燕饼、煮饼、水溲饼 、酒溲饼等。汉末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详 细记 述了“饼,并也。溲 面使合并也。胡饼 作之大漫汗也,亦以胡麻着上也。”“蒸饼、汤饼、髓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其中胡饼为炉烤的芝麻烧饼,蒸饼类似馒头,汤饼为水煮的揪面片,髓饼为动物骨髓、油脂和面制作的炉饼 。在《西京杂记》中记述了民间节日吃时令面点的习俗,如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蓬饵即蓬糕,从而开了重阳节食糕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面粉、米粉的加工已用重箩筛出极细的面粉,发酵方法日益成形与普及,并出现了蒸笼等炊事用具和面点成形器具。《饼赋》中提到了许多面点品。如安乾、豚耳、狗舌、剑带、案成、髓烛、馒头、薄壮、起溲、汤饼、牢丸等等。隋唐五代,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不少胡食、面食西来,部分中国面点东传,面点制作进入全盛时期。如馄饨,有了花形、馅料各异的二十四气馄饨; 毕罗的馅料变化有蟹黄毕罗、天花毕罗等;形状有阔片、细长片、方叶形、厚片等。唐代长安出现了面点铺,专卖胡饼、蒸饼、毕罗等等。长安、金陵一些士大夫家中精于饮食,创制出不少面点名品,有加热成熟后颜色鲜艳不损的樱桃毕罗、汤清可注砚的馄饨、可映字的薄饼和能打结的柔韧面条等。宋元时期已出现酵子发面的技艺,油酥面团的制作也趋成熟,并创造了用绿豆粉皮、鸡蛋煎饼包馅制兜子、金银卷煎饼的特殊技艺。《梦梁录》记载的包子就有细馅大包子、水晶包子、笋肉包子、虾鱼包子、江鱼包子、蟹肉包子、鹅鸭包子、七宝包子等等。此时面点制作技艺日趋完善,除包子外,面条的制作方法也有多 ,有先杆后切成条的,有拉拽成宽长条的,有用汤匙拨面人沸水锅中呈鱼形状的,还有用特制有漏孔的木床压成细条入锅的河漏;此外还有用模加压成形再经油炸的油酥面点,先捏成形再用剪刀在外层剪出花样的馒头;糕团已能制出寿桃、寿龟、骆驼蹄、梅花饼等多种象形成品。北宋汴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地的面点业十分繁荣,都有专业面点铺,《东京梦华录》中载有专卖包子的、馒头的、肉饼的、胡饼的名铺大店不下十家。其中郑家油饼店有二十余炉,而武成王庙前梅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其市肆之繁荣、面点受民分之喜爱和营业之兴旺不难想象。明清时期,中国面点中的重要品种大体均已出 ,各风味流派基本形成。面点原料制作更超精细,山东在磨面过筛过程中,粘附在筛框上,基本属纯淀粉性质的飞面和江南将糯米水磨后入袋吊干晾晒而成的澄粉等,已经常使用。清代抻面已能分别拉出三 角形、中空和细如棉线的,品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北京的豌豆黄、驴打滚、萨其玛、芙蓉糕、龙须面、小窝头等,山西的刀削面、抻面,山东的煎饼、饺子、油饼等,苏州的糕团,扬州的包子、浇头面,广州的粉点等,都已名声远扬。
中式面点流派 中式面点即中国面点。在中国烹饪体系中,面点是面食与点心的总称,饮食业中俗称为“面案”或“白案” 中式面点是以面粉、米粉和杂粮粉等为主料,以油、糖和蛋为调辅料,以肉品、水产品、蔬菜、果品等为馅料,经过调制面团、制馅(有的无馅)、成型和熟制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质等风味特征的各种主食、小吃和点心 在面点制作中,用作坯皮的原料极为广泛,有面粉、米粉、山芋粉、玉米粉、山药粉、百合粉、荸荠粉等。加之辅料变化多,配以各种不同比例,不同的调制方法,形成了疏、松、爽、滑、软、糯、酥、脆等不同质感的坯皮,突出了面点的风味。 中式面点的流派 在北方,主要有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面点流派;在南方,主要有扬州、苏州、杭州、广州、四川等面点流派。 一、北方风味 1.首善之地的北京面点 北京为元、明、清三代都城,京式面点的典型品种有抻面、都一处烧卖、狗不理包子、清宫仿膳的肉末烧饼、千层糕、豌豆黄、艾窝窝等,都各具特色。 2.豪放精致的山东面点 山东面点在《齐民要术》中多有记载。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清代的山东面点已经成为中国面点的一个重要流派。 山东面点原料以小麦面为主,兼及米粉、山药粉、山芋粉、小米粉、豆粉等,加上荤素配料、调料,品种有数百种之多。而且制作颇为精致,形、色、味俱佳。例如煎饼,可以摊得薄如蝉翼;抻面抻得细如线;馒头白又松软等。特色面点有很多,如潍县的“月饼”(一种蒸饼)、临清的烧卖、福山的抻面、蓬莱的小面、周村的烧饼、济南的油旋等。 3.秦腔古韵的陕西面点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陕西面点在周、秦面食制作的基础之上,继承汉、唐制作技艺传统而发展起来的。盛唐时期京师长安的面点制作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属于“北食”。其后由于朝代的更替,都城的变迁,陕西面食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一直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流派。 陕西面点是由古代宫廷、富商官邸、民间面食等汇聚而成,用料极其丰富,以小麦面为主,兼及荞麦面、小米面、糯米面、糯米、豆类、枣、栗、柿、蔬菜、禽类、畜类、蛋类、奶类等,加上调料,品种上百。陕西的“天然饼”,“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小鹅子石衬而馍之,随其自为凹凸”,具有古代“石烹”的遗风。其他如秦川的草帽花纹麻食、乾州的锅盔、三原的泡泡油糕、岐山的臊子面、汉中的梆梆面、西安的牛羊肉泡馍等。 4.三晋之地的山西面点 山西古代为三晋之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山西境内曾出土过春秋时期的磨和罗,是为当时流行面食的佐证。即便是现在,面食也是三晋百姓离不开的主食,已经成为三晋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山西面食流派的形成与山西地方特色原料密不可分。如汾河河谷的小麦、忻州出产的高粱、雁北出产的莜麦、晋中晋北出产的荞麦、沁州出产的小米、吕梁地区出产的红小豆等,都是面点的主要食材。调配料方面也有山西老陈醋、五台山的蘑菇、大同的黄花、代县的辣椒、应县的紫皮蒜、晋城的大葱等。 山西面点用面广泛,制作不同的面食,使用不同的面。有白面(面粉)、红面(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和玉米面等,制作时或单一制作或三两混作,风味各异。具体品种有刀削面、刀拨面、掐疙瘩、饸饹(河漏)、剔尖、拉面、擦面、抿蝌蚪、猫耳朵等;吃法也是种种不同,煮、蒸、炸、煎、焖、烩、煨等都擅长,或浇卤,或凉拌,或蘸佐料,花样百出。 二、南方风味 1.淮左名都的扬州面点 扬州是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古今繁华地。“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正是昔日扬州繁华的写照。悠久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富饶的物产,为扬州面点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扬州面点自古也是名品迭出,据《随园食单》记载,扬州所属仪征有一个面点师叫肖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其时是“价比黄金”。又如定慧庵师姑制作的素面,运司名厨制的糕,亦是远近闻名。经过创新,不断发展,又涌现出翡翠烧卖、三丁包子、千层油糕等一大批名点,形成了扬州面点这一重要的面点流派。 扬州面点品种相当丰富,《随园食单》《扬州画舫录》《邗江三百吟》等著作中都有记载,后人总结有《淮扬风味面点500种》等。 扬州面点制作的精致之处也表现为面条重视制汤、制浇头,馒头注重发酵,烧饼讲究用酥,包子重视馅心,糕点追求松软等,其中“灌汤包子”的发明是扬州面点师的重要贡献。 2.江南名城的苏州面点 苏州为江南历史名城。傍太湖,近长江,临东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饮食文化自古发达。 苏州面点继承和发扬了本地传统特色。据史料记载,在唐代苏州点心已经出名,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诗中就屡屡提到苏州的粽子等,《食宪鸿秘》、《随园食单》中,也记有虎丘蓑衣饼、软香糕、三层玉带糕、青糕、青团等。 在苏州面点中,有一特殊的面点品种——“船点”,相传发源于苏州、无锡水乡的游船画舫上。其品种可分为米粉点心和面粉点心,均制作精巧,粉点常捏制成花卉、飞禽、走兽、水果、蔬菜等,形态逼真。面点多制成小烧卖、小春卷及一些小酥点,大多小巧玲珑。“船点”可在泛舟游玩时佐茶之用,也可以作为宴席点心准备。 苏州面点比较注重季节性,如《吴中食谱》记载“苏城点心,随时令不同。汤包与京酵为冬令食品,春日烫面饺,夏日为烧卖,秋日有蟹粉馒头”等。 苏州面点又以糕团、饼类、面条食品出名。苏州的糕用料以糯米粉、粳米粉为主,兼用莲子粉、芡实粉、绿豆粉、豇豆粉等,各种粉或单独使用,或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苏州糕重色、重味、重形。苏州的团子和汤圆制作精美,例如“青团”色如碧玉,清新雅丽。苏州的饼品种也多,其中最出名的为“蓑衣饼”。此外,苏州的面条制作也精细,善于制汤、卤及浇头,枫镇大面、奥灶面等都是名品。 3.三吴都会的杭州面点 杭州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南宋时面点品种数以百计,影响很大。由于杭州风景秀丽,商业繁荣,饮食文化发达,面点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杭州的面点在用料、成型方法、成熟方法、风味上均有特色。用料上以面粉、糯米粉、粳米粉和糯米为主。糯米粉常用水磨粉,糯米常用乌米。成型方法常用擀、切、捏、裹、卷、叠、摊等方法,尤其擅长模具成型,如“金团”,就是先以米粉团包馅,然后放在桃、杏、元宝等模具中压制成型。成熟方法包括蒸、煮、烩、烤、烙、煎、炸等。风味上有咸有甜,追求清新之味。袁枚的《随园食单》和钱塘人施鸿宝写的《乡味杂咏》中都有数十种杭州面点介绍。 另外,杭州面点季节性强。春天有春卷,清明有艾饺,夏天有西湖藕粥、冰糖莲子羹、八宝绿豆汤,秋天有蟹肉包子、桂花藕粉、重阳糕,冬天有酥羊面等。 4.岭南风味的广东面点 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富饶。广州长期以来作为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饮食文化也相当发达,面点制作历经唐、宋、元、明至清,发展迅速,影响渐大,特别是近百年来又吸取了部分西点制作技术,客观上又促进了广式面点的发展,最终广东面点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面点流派。 广东面点品种多。按大类可以分为长期点心、星期点心、节日点心、旅行点心、早晨点心、中西点心、招牌点心、四季点心、席上点心等,各大类中又可按常用的点心、面团类型,分别制出五光十色、绚丽缤纷、款式繁多、不可胜数的美点。其中,尤其擅长米及米粉制品,品种除糕、粽外,有煎堆、米花、白饼、粉果、炒米粉等外地罕见品种。 广式面点馅心多样。《广东新语》中说,“天下所有之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有之”。馅心料包括肉类、水产、杂粮、蔬菜、水果、干果以及果实、果仁等,制馅方法也别具一格。 广东面点制法特别。广东面点中使用皮料的范围广泛,有几十种之多,一般皮质较软、爽、薄,还有一些面点的外皮制作比较特殊。如粉果的外皮,“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脂润之,鲜明而薄。”馄饨的制皮也非常讲究,有以全蛋液和面制成的,极富弹性。此外,广式面点喜用某些植物的叶子包裹原料制面点,如“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 此外,广东面点季节分明。广式面点常依四季更替而变化,浓淡相宜,花色突出。春季常有礼云子粉果、银芽煎薄饼、玫瑰云霄果等,夏季有生磨马蹄糕、陈皮鸭水饺、西瓜汁凉糕等,秋季有蟹黄灌汤饺、荔浦秋芽角等,冬季有腊肠糯米鸡、八宝甜糯饭等。 广式面点代表性的品种有虾饺、叉烧包、马拉糕、娥姐粉果、莲蓉甘露酥、荷叶饭等。 5.天府之国的四川面点 四川地处我国西南,周围重峦叠嶂,境内河流纵横,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面点源自民间。巴蜀民众和西南各民族百姓自古喜食各类面点小吃。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蜀地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当时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品种丰富的粮食和调辅料为四川面点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四川面点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出现了许多面点 品种,如“蜜饼”、“胡麻饼”、“红菱饼”等,“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经过元明清几百年的发展,四川面点发展逐步完善,自成一派。 四川面点用料广泛,制法多样,既擅长面食,又喜吃米食,仅面条、面皮、面片等就有近几十种;口感上注重咸、甜、麻、辣、酸等味。地方风味品种多,代表性的品种有赖汤圆、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珍珠丸子、鲜花饼、小汤圆、提丝发糕、五香糕、燃面等。 除此之外,尚有清真面点,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朝鲜族、藏族等地的风味点心,虽未形成大的地域体系,但也早已成为我国面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在各主要面点流派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熟食可分为冷熟食、热熟食和包装熟食。冷熟食,它包括保鲜香肠切片、风味凉拌菜(湖南、四川、朝鲜)、酱肉、寿司;热熟食:它包括主食面点、烧烤类、油炸类、卤水类、小炒快餐;包装熟食,它包括香肠、豆制品、酱肉、凉拌等。由于熟食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加工程序复杂。现仅将熟食中面点的分类和制作工艺介绍如下。一、面点的分类面点主要可分为:饼类(面食之圆扁者皆谓之饼),饺类(水饺);条类(面条);糕类;团类(团糕);包类(包子);卷类(蛋卷、煎饼卷、春卷等);冻类(西瓜冻)等。二、面点的工艺流程1.选择原材料面点的原料选择,即选取优质原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适合于制品的制作要求、制作特色的原料品种。第一步,主要从质地、品种、部位、营养卫生几方面着眼。质地:优质优价,损耗微小,与成品要求相符,软硬、老嫩适宜,滋味纯正。品种:原料鲜活,光泽正常;原料干制,形态完好,杂质甚少。均无异味,感官良好。部位:馅料讲究部位质量。根据制品要求选择动植物最适当的部位,蔬菜该叶则叶,该茎则茎。营养卫生:营养丰富,鲜美适口,无污无毒,利于吸收,利人康健。第二步,要熟悉和掌握原料的性质、用途、加工、处理方法等。性质用途:掌握原料的性质、目的是达到物尽其用,发挥原料的最大用途。皮坯料:米、麦及各种杂粮,都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成熟后都有松、软、粘、韧等特点,但其性质又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只能单独使用,有的可以混合使用,如不熟悉这些情况,就很难合理使用;性质不同,制作方法亦随之而异。辅助料:酵母、油脂、化学膨松剂等,主要用以改善面团性质,使制品形成酥松多孔、柔软体大的特色。这些原料在面点制作中有其特殊的性质,加入面团中通过理化及生物的变态反应,而发挥作用。在使用时应熟悉其成分、质量、性质、使用方法。如在面团中,酵母的发酵能力,盐碱的筋力、糖的脱水性,碱矾的起发性等。有些辅助料如色素、香精等,使用过量对人体有害,应按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加工处理方法:面点制品所用的原料,大都在制作前经过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在使用上就有所差别,制作的品种也随之有所不同。所以,不同面点的制品,就要求原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否则,会影响成品质量。如米粉制品,有的适宜用粗粉制作,也有的适宜于用细粉调制。米粉因磨制的方法和过程不同,又分为干磨粉、湿磨粉、水磨粉等,虽同属米粉,但因加工不同,性质则有很大差异。再如“抻面”技术,要想抻出细如发丝的“龙须面”,就须使用加工精细的精粉,而标准粉就较难抻出。2.调制面团(1)和面。和面是指将粉料与水、油、蛋液等掺和揉成面团的过程。它是整个面点制作中最初的一道工序。亦是制作面点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团调和的软硬,会直接影响面点制作工艺和成品的质量。(2)揉面。揉面就是在面粉颗粒吸水发生粘连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揉搓,使各种粉料调和均匀,充分吸收水分而膨胀粘连形成面团的过程。揉面是调制面团的关键,它可使面团进一步均匀、增劲、柔润、光滑或酥软等。3.成型预加工(1)搓条:搓条是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的一种手法。(2)下剂:下剂,也叫掐剂子,即将搓条后的面团分割成为有一定重量的坯子。它要求大小均匀,重量一致。下剂直接关系到制品成型的整齐和规格的大小、核算的标准等。(3)制皮:制皮就是用手或擀面杖将面剂按擀成圆形扁片的过程,亦叫擀皮。制皮技术要求高,操作方法较复杂,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包捏和制品的成。(4)上馅:上馅,有些地区叫包馅、塌馅、打馅等。即在制成的坯皮中间放上已制好的馅心的过程,它是制作有馅品种的一道必需工序。上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包捏和质量。(5)成型:中国画点品种丰富多彩,形态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全国各地的面点品种大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并各有其风味特色。从造型上讲,也是点、线、面、体,应有尽有,并可将其分成许多种类型。按成型的程序来分,可分为三类:第一,先预制成型后烹制成熟的,绝大多数糕点、包饺等都是采用此法,包成馅心后即成形状。第二,加边热边成型的,这包括小元宵、藕粉圆子、煎饼、刀削面、拨鱼及各式炒面、汤面等品种。第三,加热成熟后再处理成型,多用于凉糕,如凉团、如意凉卷、年糕等。按成型的手法来分,可分为揉、搓、擀、卷、包、捏、夹、剪、抻、切、削、拨、叠、摊、按、印、钳、滚、嵌等。按制品完成的形态分,可分为简易型、雕塑型、图案型、拼摆型;按其体态分,先分为固态造型、液态造型(汤羹),还可以分为平面型、立体型。4.加热熟制面点通过包捏成型后,进行最后的熟制工序。熟制工序就是把生的半成品通过各种方法加热,使其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熟食品的过程。面点熟制的主要方法有:(1)煮:煮制之法,是面点制作中最简便,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它是把成形的生坯,投入水锅中,利用水受热后产生的温度对流作用,使制品成熟。(2)蒸:蒸是把制品生坯放在笼屉(或蒸箱)内,用蒸汽传导热的方法使制品成熟。(3)炸:炸是将制作成形的面点生坯,放入一定温度的油内,利用油的热量使之成熟的一种方法。炸制法是用大锅满油加热,将制品全部浸泡在油内,并使制品在锅内有充分活动的余地。油烧热后,制品逐个下锅,炸匀炸熟,一般呈金黄色,即可出锅。(4)煎:煎是用煎锅少量油或水的传热使制品成熟的方法。煎锅大多为平底锅,其用油量多少,视品种需要而定。一般以在锅底平抹薄薄一层为限,有的品种需油量较多,但以不超过制品厚度一半为宜。(5)烤:烤又叫烘,它是利用烘烤炉内的高温,即热空气传热使面点成熟的一种方法。一般烤炉的炉温都在200℃—250℃之间,最高的达300℃,炉内高温的作用,可使制成品外表层呈金黄色,富有弹性和疏松性,达到香酥可口的效果。(6)烙:烙是把成形的生坯,摆放在平锅内,架在炉火上,通过金属传导热量使制品成熟的一种方法。烙的特点是热量直接来自温度较高的锅底,金属锅底受热较高,将制品放在上面,两面反复烙制成熟。一般烙制的温度在180℃左右,通过锅底热量成熟的烙制品具有皮面香脆,内里柔软,呈类似虎皮的黄褐色(刷油的金黄色)等特点。(7)复加热法:我国面点种类繁杂,熟制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上述这些单加热法以外,还有许多面点需要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加热过程。这种经过几种熟制方法制作的称为复加热法,又称综合熟制法。它与上述单加热法不同之处,就是在成熟过程中往往要多种熟制方法配合使用,基本上与复杂的菜肴烹调相同。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即为蒸或煮成半成品后,再经煎、炸或烤制成熟的品种。如油炸包、伊府面、烤馒头等。第二类,即是将蒸、煮、烙成半成品后,再加调味配料烹制成熟的面点品种。如蒸拌面、炒面、烩饼等,这些方法已与莱肴烹调结合在一起,变化也很多,需要有一定的烹调技术才能掌握。饮食科学日益普及,“海鲜随风去,珍菌自然来”,人们意识到食用菌富含8种氨基酸和14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它们具有减肥、排毒、益脾和胃、理气化痰、美容润肤、降压降血脂、抗病防癌等功效。现在食用菌也向调理保健方面逐步转变,中国是当今国际菇菌最为丰富的生产大国,食用菌也是国内外消费者公认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我国的食用菌菜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市场上食用菌产品大概分了这样几类:干品、鲜品、盐渍产品。然而,干货食用菌经水发还原后,其原有的新鲜脆嫩滑润口感,便因果胶失水变质而消失殆尽,有不少食用菌如羊肚菌、牛肝菌、黑虎掌菌、老人头菌,鲜活时滑润而富有弹性,一旦干制后,纤维老化,虽然浸泡蒸煮还软,仍质地粗韧,毫无鲜活时的滑润口感,因此除了干货、鲜货,目前采取的方法还有盐渍食用菌。(最能保持食用菌质感的保鲜之一,而且口感鲜嫩)。盐渍食用菌在烹制前必须漂净高浓度的食用盐及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同时在漂洗之后,也损失了一大部分原有的菌鲜味。在烹制前要进行脱盐及排酸处理,方法有脱盐剂和水洗两种方法。一般用水洗的方法简单实用,无化学残留,没有异味。盐渍滑子菇、灵芝、见手菌、小白菇、鸡枞菌等个体较小的菌菇类,一般不用改刀,先用清水清洗掉表面盐汁,单放入盛满清水的盆中,放入少量食醋,每3小时换清水一次,一般12小时可以取出盐份及酸味,如果温水或者流水,脱盐时间会大大缩短。盐渍老人头、黑虎掌、杏鲍菇等肉质肥厚的菌菇类,要先改刀薄片或细丝,再用以上方法清洗盐份及酸味。如何最大程度恢复盐渍食用菌原有的香味和鲜味?“唱戏的腔,厨师的汤”,通常高档厚料如:鲍鱼、鱼翅、燕窝、鱼肚等本身没有浓厚的味道,只能通过上等清汤、浓汤、奶汤及鲍汁等汤来弥补。而食用菌也一样,烹制盐渍食用菌,要用优良的山珍底料烹制食用菌高汤,才能使食用菌成为宴会的名菜珍肴。还有一种百菇精,是去除咸味的食用菌恢复菌香菌鲜的必备调料。除了以上方法外,烹制去除咸味的盐渍食用菌,还应该掌握以下窍门:烹制时,需将去咸味的盐渍食用菌用烧沸的油、盐水焯水以去除水份,也可以用食用菌鲜汤来浸、拌、蒸、煮,以增加食用菌的基本滋味,然后再正式烹制。如用盐渍食用菌煲汤,应该中火煨煮20分钟以上,让食用菌肉质内的鲜香味渗透出来,并使用大蒜、大葱、鸡油来提香增色,不宜加麻油、黄油、生姜等常用的调料,要想突出盐渍食用菌的原汁原味,不用荤腥的原料调料或者减弱荤料味道,用菌菇类炖老鸭,就不宜用老鸭原汤,否则,菌菇的鲜香味就会被老鸭的味道掩盖。食用菌的清汤和高级靓汤及菌油和菌菇酱在烹制食用菌菜肴时会经常用到,现特别介绍它们的制作流程,及菌油和菌菇酱的详细制作过程。A 食用菌清汤的制法:将野生的猴头菇、白牛肝菌、白虎掌菌、鸡枞菌等干货,按一定比例配制后剁碎装入纱布袋内,再用清水炖2小时后备用,汤汁澄汁透明无颜色,适用于口味清淡、颜色清淡的各类菌菇菜肴。B 食用菌高级靓汤的制法:在清汤煲好后的基础上,添加剁碎的干松茸、干羊肚菌等菌菇类,用小火炖至1小时后过滤备用,汤色透明,呈淡黄色,适用于高档的食用菌菜肴。C 菌油原料:香油4斤、干牛肝菌1两、干香菇、干鸡腿菇、干竹荪、干平菇各一两、鲜口蘑半斤。制作:炒锅下香油烧热后,下入鲜口蘑炒干水分后,下入以上干菌用小火烧20分钟后过滤,留菌油备用。D 菌菇酱原料:素油2斤、豆豉1斤、郫县豆瓣5两、桂皮、白蔻、小茴、百菇精、炒制花生粉、黄豆粉、沙爹酱各适量。制作:将豆豉、豆瓣剁细备用,锅内下素油5两,以葱姜炝锅后,下入香料用小火熬出香味后,将料渣打出再放入豆瓣酱炒出香味,加素油1斤,将豆豉下入,用小火将豆豉炒翻沙后下素油降温(边炒边下素油降温),再下入豆腐乳泥、百菇精、花生粉、黄豆粉、沙爹酱炒匀即可。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毕业论文网:分类很细栏目很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实习论文:写作指导:
免费的就不是原创的。网上那么多。要原创的我可以
那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以及自己感兴趣的点来确定题目吧。 “面点工艺”是面点制作技术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烹饪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面点工艺”遵循着原料选择、面团和馅心的调制、成品坯型的定形以及熟制的基本路线,面点成形与装饰工艺、面点的创新与开发,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熟食可分为冷熟食、热熟食和包装熟食。冷熟食,它包括保鲜香肠切片、风味凉拌菜(湖南、四川、朝鲜)、酱肉、寿司;热熟食:它包括主食面点、烧烤类、油炸类、卤水类、小炒快餐;包装熟食,它包括香肠、豆制品、酱肉、凉拌等。由于熟食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加工程序复杂。现仅将熟食中面点的分类和制作工艺介绍如下。一、面点的分类面点主要可分为:饼类(面食之圆扁者皆谓之饼),饺类(水饺);条类(面条);糕类;团类(团糕);包类(包子);卷类(蛋卷、煎饼卷、春卷等);冻类(西瓜冻)等。二、面点的工艺流程1.选择原材料面点的原料选择,即选取优质原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适合于制品的制作要求、制作特色的原料品种。第一步,主要从质地、品种、部位、营养卫生几方面着眼。质地:优质优价,损耗微小,与成品要求相符,软硬、老嫩适宜,滋味纯正。品种:原料鲜活,光泽正常;原料干制,形态完好,杂质甚少。均无异味,感官良好。部位:馅料讲究部位质量。根据制品要求选择动植物最适当的部位,蔬菜该叶则叶,该茎则茎。营养卫生:营养丰富,鲜美适口,无污无毒,利于吸收,利人康健。第二步,要熟悉和掌握原料的性质、用途、加工、处理方法等。性质用途:掌握原料的性质、目的是达到物尽其用,发挥原料的最大用途。皮坯料:米、麦及各种杂粮,都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成熟后都有松、软、粘、韧等特点,但其性质又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只能单独使用,有的可以混合使用,如不熟悉这些情况,就很难合理使用;性质不同,制作方法亦随之而异。辅助料:酵母、油脂、化学膨松剂等,主要用以改善面团性质,使制品形成酥松多孔、柔软体大的特色。这些原料在面点制作中有其特殊的性质,加入面团中通过理化及生物的变态反应,而发挥作用。在使用时应熟悉其成分、质量、性质、使用方法。如在面团中,酵母的发酵能力,盐碱的筋力、糖的脱水性,碱矾的起发性等。有些辅助料如色素、香精等,使用过量对人体有害,应按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加工处理方法:面点制品所用的原料,大都在制作前经过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在使用上就有所差别,制作的品种也随之有所不同。所以,不同面点的制品,就要求原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否则,会影响成品质量。如米粉制品,有的适宜用粗粉制作,也有的适宜于用细粉调制。米粉因磨制的方法和过程不同,又分为干磨粉、湿磨粉、水磨粉等,虽同属米粉,但因加工不同,性质则有很大差异。再如“抻面”技术,要想抻出细如发丝的“龙须面”,就须使用加工精细的精粉,而标准粉就较难抻出。2.调制面团(1)和面。和面是指将粉料与水、油、蛋液等掺和揉成面团的过程。它是整个面点制作中最初的一道工序。亦是制作面点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团调和的软硬,会直接影响面点制作工艺和成品的质量。(2)揉面。揉面就是在面粉颗粒吸水发生粘连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揉搓,使各种粉料调和均匀,充分吸收水分而膨胀粘连形成面团的过程。揉面是调制面团的关键,它可使面团进一步均匀、增劲、柔润、光滑或酥软等。3.成型预加工(1)搓条:搓条是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的一种手法。(2)下剂:下剂,也叫掐剂子,即将搓条后的面团分割成为有一定重量的坯子。它要求大小均匀,重量一致。下剂直接关系到制品成型的整齐和规格的大小、核算的标准等。(3)制皮:制皮就是用手或擀面杖将面剂按擀成圆形扁片的过程,亦叫擀皮。制皮技术要求高,操作方法较复杂,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包捏和制品的成。(4)上馅:上馅,有些地区叫包馅、塌馅、打馅等。即在制成的坯皮中间放上已制好的馅心的过程,它是制作有馅品种的一道必需工序。上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包捏和质量。(5)成型:中国画点品种丰富多彩,形态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全国各地的面点品种大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并各有其风味特色。从造型上讲,也是点、线、面、体,应有尽有,并可将其分成许多种类型。按成型的程序来分,可分为三类:第一,先预制成型后烹制成熟的,绝大多数糕点、包饺等都是采用此法,包成馅心后即成形状。第二,加边热边成型的,这包括小元宵、藕粉圆子、煎饼、刀削面、拨鱼及各式炒面、汤面等品种。第三,加热成熟后再处理成型,多用于凉糕,如凉团、如意凉卷、年糕等。按成型的手法来分,可分为揉、搓、擀、卷、包、捏、夹、剪、抻、切、削、拨、叠、摊、按、印、钳、滚、嵌等。按制品完成的形态分,可分为简易型、雕塑型、图案型、拼摆型;按其体态分,先分为固态造型、液态造型(汤羹),还可以分为平面型、立体型。4.加热熟制面点通过包捏成型后,进行最后的熟制工序。熟制工序就是把生的半成品通过各种方法加热,使其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熟食品的过程。面点熟制的主要方法有:(1)煮:煮制之法,是面点制作中最简便,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它是把成形的生坯,投入水锅中,利用水受热后产生的温度对流作用,使制品成熟。(2)蒸:蒸是把制品生坯放在笼屉(或蒸箱)内,用蒸汽传导热的方法使制品成熟。(3)炸:炸是将制作成形的面点生坯,放入一定温度的油内,利用油的热量使之成熟的一种方法。炸制法是用大锅满油加热,将制品全部浸泡在油内,并使制品在锅内有充分活动的余地。油烧热后,制品逐个下锅,炸匀炸熟,一般呈金黄色,即可出锅。(4)煎:煎是用煎锅少量油或水的传热使制品成熟的方法。煎锅大多为平底锅,其用油量多少,视品种需要而定。一般以在锅底平抹薄薄一层为限,有的品种需油量较多,但以不超过制品厚度一半为宜。(5)烤:烤又叫烘,它是利用烘烤炉内的高温,即热空气传热使面点成熟的一种方法。一般烤炉的炉温都在200℃—250℃之间,最高的达300℃,炉内高温的作用,可使制成品外表层呈金黄色,富有弹性和疏松性,达到香酥可口的效果。(6)烙:烙是把成形的生坯,摆放在平锅内,架在炉火上,通过金属传导热量使制品成熟的一种方法。烙的特点是热量直接来自温度较高的锅底,金属锅底受热较高,将制品放在上面,两面反复烙制成熟。一般烙制的温度在180℃左右,通过锅底热量成熟的烙制品具有皮面香脆,内里柔软,呈类似虎皮的黄褐色(刷油的金黄色)等特点。(7)复加热法:我国面点种类繁杂,熟制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上述这些单加热法以外,还有许多面点需要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加热过程。这种经过几种熟制方法制作的称为复加热法,又称综合熟制法。它与上述单加热法不同之处,就是在成熟过程中往往要多种熟制方法配合使用,基本上与复杂的菜肴烹调相同。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即为蒸或煮成半成品后,再经煎、炸或烤制成熟的品种。如油炸包、伊府面、烤馒头等。第二类,即是将蒸、煮、烙成半成品后,再加调味配料烹制成熟的面点品种。如蒸拌面、炒面、烩饼等,这些方法已与莱肴烹调结合在一起,变化也很多,需要有一定的烹调技术才能掌握。饮食科学日益普及,“海鲜随风去,珍菌自然来”,人们意识到食用菌富含8种氨基酸和14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它们具有减肥、排毒、益脾和胃、理气化痰、美容润肤、降压降血脂、抗病防癌等功效。现在食用菌也向调理保健方面逐步转变,中国是当今国际菇菌最为丰富的生产大国,食用菌也是国内外消费者公认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我国的食用菌菜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市场上食用菌产品大概分了这样几类:干品、鲜品、盐渍产品。然而,干货食用菌经水发还原后,其原有的新鲜脆嫩滑润口感,便因果胶失水变质而消失殆尽,有不少食用菌如羊肚菌、牛肝菌、黑虎掌菌、老人头菌,鲜活时滑润而富有弹性,一旦干制后,纤维老化,虽然浸泡蒸煮还软,仍质地粗韧,毫无鲜活时的滑润口感,因此除了干货、鲜货,目前采取的方法还有盐渍食用菌。(最能保持食用菌质感的保鲜之一,而且口感鲜嫩)。盐渍食用菌在烹制前必须漂净高浓度的食用盐及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同时在漂洗之后,也损失了一大部分原有的菌鲜味。在烹制前要进行脱盐及排酸处理,方法有脱盐剂和水洗两种方法。一般用水洗的方法简单实用,无化学残留,没有异味。盐渍滑子菇、灵芝、见手菌、小白菇、鸡枞菌等个体较小的菌菇类,一般不用改刀,先用清水清洗掉表面盐汁,单放入盛满清水的盆中,放入少量食醋,每3小时换清水一次,一般12小时可以取出盐份及酸味,如果温水或者流水,脱盐时间会大大缩短。盐渍老人头、黑虎掌、杏鲍菇等肉质肥厚的菌菇类,要先改刀薄片或细丝,再用以上方法清洗盐份及酸味。如何最大程度恢复盐渍食用菌原有的香味和鲜味?“唱戏的腔,厨师的汤”,通常高档厚料如:鲍鱼、鱼翅、燕窝、鱼肚等本身没有浓厚的味道,只能通过上等清汤、浓汤、奶汤及鲍汁等汤来弥补。而食用菌也一样,烹制盐渍食用菌,要用优良的山珍底料烹制食用菌高汤,才能使食用菌成为宴会的名菜珍肴。还有一种百菇精,是去除咸味的食用菌恢复菌香菌鲜的必备调料。除了以上方法外,烹制去除咸味的盐渍食用菌,还应该掌握以下窍门:烹制时,需将去咸味的盐渍食用菌用烧沸的油、盐水焯水以去除水份,也可以用食用菌鲜汤来浸、拌、蒸、煮,以增加食用菌的基本滋味,然后再正式烹制。如用盐渍食用菌煲汤,应该中火煨煮20分钟以上,让食用菌肉质内的鲜香味渗透出来,并使用大蒜、大葱、鸡油来提香增色,不宜加麻油、黄油、生姜等常用的调料,要想突出盐渍食用菌的原汁原味,不用荤腥的原料调料或者减弱荤料味道,用菌菇类炖老鸭,就不宜用老鸭原汤,否则,菌菇的鲜香味就会被老鸭的味道掩盖。食用菌的清汤和高级靓汤及菌油和菌菇酱在烹制食用菌菜肴时会经常用到,现特别介绍它们的制作流程,及菌油和菌菇酱的详细制作过程。A 食用菌清汤的制法:将野生的猴头菇、白牛肝菌、白虎掌菌、鸡枞菌等干货,按一定比例配制后剁碎装入纱布袋内,再用清水炖2小时后备用,汤汁澄汁透明无颜色,适用于口味清淡、颜色清淡的各类菌菇菜肴。B 食用菌高级靓汤的制法:在清汤煲好后的基础上,添加剁碎的干松茸、干羊肚菌等菌菇类,用小火炖至1小时后过滤备用,汤色透明,呈淡黄色,适用于高档的食用菌菜肴。C 菌油原料:香油4斤、干牛肝菌1两、干香菇、干鸡腿菇、干竹荪、干平菇各一两、鲜口蘑半斤。制作:炒锅下香油烧热后,下入鲜口蘑炒干水分后,下入以上干菌用小火烧20分钟后过滤,留菌油备用。D 菌菇酱原料:素油2斤、豆豉1斤、郫县豆瓣5两、桂皮、白蔻、小茴、百菇精、炒制花生粉、黄豆粉、沙爹酱各适量。制作:将豆豉、豆瓣剁细备用,锅内下素油5两,以葱姜炝锅后,下入香料用小火熬出香味后,将料渣打出再放入豆瓣酱炒出香味,加素油1斤,将豆豉下入,用小火将豆豉炒翻沙后下素油降温(边炒边下素油降温),再下入豆腐乳泥、百菇精、花生粉、黄豆粉、沙爹酱炒匀即可。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看看(食品与营养科学)吧
幼儿民间美术游戏论文篇2 浅议幼儿园民间游戏 【摘要】民间游戏是我国 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具有地域性、流传性、独特性与文化性等特征。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了解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应通过创设多样有趣的游戏环境、加强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并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以此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游戏;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 荷兰文化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nhan Huizinga)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这样描述游戏:“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势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游戏的情绪是欢天喜地、热情高涨的,随情景而定,或神圣,或喜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伴随着手舞足蹈的动作,欢声笑语、心旷神怡随之而起。” 一、什么是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开展于民间的一种活动。我国 民俗学 家乌丙安先生认为民间游戏就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行在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人娱乐节目之中。”可见,民间游戏同样具有游戏本身的愉悦性感受,而其特点在于民间游戏是为一个较广阔空间内的人们,即广大人民所共同接受和喜爱的,且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其所进行的民间游戏各不相同,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北方冬天较为严寒,“挤油”的游戏不仅能为寒冬增添一份热情与乐趣,并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幼儿踩高跷锻炼了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许多民间游戏至今仍为幼儿所喜爱,有些民间游戏则在时间的检验中进化更新成为现代民间游戏,这种广泛的地域性、流传性与推广性的特征成为民间游戏得以生存至今的重要保障。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存在意义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有益于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游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各个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游戏的区别在于,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模仿与想象反应各地区现实生活及劳动活动的游戏,相比其他游戏而言,民间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幼儿所需要、所熟悉与感兴趣,这也是幼儿喜爱并易于接受民间游戏的原因之一。通过进行民间游戏,幼儿能够了解不同的民族习俗知识,体验多样的民族情感与生活,如包饺子、赛龙舟、元宵数花灯等反映民俗的游戏,挖地雷、织布机形象再现古代人们的生活的游戏等等。幼儿不断了解与熟悉我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激发着幼儿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熏陶着幼儿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由于民间游戏源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劳动活动中,因此,民间游戏多以身体活动类游戏、器械运动类游戏以及社会生活扮演类游戏居多。民间游戏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更是一种协调促进幼儿各种智能发展的活动,如幼儿思维能力、情绪情感、社会性交往能力等。民间游戏满足了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民间游戏多为两人以上或者群体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环境也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三、幼儿园民间游戏指导策略 (一)创设丰富、有趣、独特的民间游戏环境 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能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及游戏愿望,有助于幼儿主动、专注地投入游戏。丰富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包括游戏开展的场域、游戏活动时间、游戏材料等。首先,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展的场域应根据民间游戏的内容而设置,静态或动态的民间游戏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可以是教室的某一个角落也可以是幼儿园的一个大操场。其次,民间游戏可以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等各类活动中展开,游戏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宜调整,具有较大灵活性。再次,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游戏材料应具有丰富多样性、独特性与层次性,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独特的游戏材料体现着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文化,具有层次的游戏材料满足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此外,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开展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心理环境应该是规则与自由并存的,能使幼儿感受到充分安全感的、轻松愉悦的环境。幼儿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交往对象是同伴,因此,建立积极、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就是安全心理环境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作用 尽管幼儿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游戏的开展能够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观察者,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与情感变化,以更加了解幼儿的兴趣、已有 经验 以及能力水平,由此作为教师提供支持及引导的依据。其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支持者,支持并不是在幼儿疑问的时候马上给予其答案,也不是在幼儿求助时立即告诉其解决 方法 。真正的支持是适宜性支持,通过增减游戏材料、变换游戏环境、更新游戏规则等手段,将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积极的探索。再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民间游戏合作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与幼儿应该成为彼此的游戏伙伴,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守望者与游戏者。 (三)充分运用家长、社区资源 针对游戏资源缺乏这一问题,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家长及社区资源,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大力挖掘与利用各种民间游戏资源。一方面,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会等活动让家长们参与到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唤起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怀念与激情,收集家长们会玩的民间游戏,由于家长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地区,这使得收集起来的游戏资源更为丰富与生动。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所需的道具,如高跷、沙包、竹竿、轮胎等,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共同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还可以在社区内寻找废弃、可利用的游戏材料进行加工再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获得了人力,极大丰富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 参考文献 [1]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7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肖青.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媒介游戏之比较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6]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论坛.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民间艺术研究论文 2.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 3.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其内容来说非常广泛,包括烹饪基础理论、烹饪技法、食料食器、餐宴风俗、名厨名菜名楼以及“食文学”等。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因为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厚的审美意境和优雅的和谐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撰文诵咏美食。
陆游的《鹧鸪天》、苏轼的《老饕赋》、《猪肉颂》、《黄洲食诗帖》等。名画《朝熙载夜宴图》描写了当时唐代餐宴的盛景。画像砖《进食图》生动地描写了店小二送食的情景。这些是中华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
“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古人认为,好吃就为美。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字的构成上“美”字也是“大”字与“羊”字的结合体。
从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其表现形式是直觉化的,二者都是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使用,也是美味的象征。
“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中国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联系在一起。如欧阳修:“近诗万古硬,咀嚼苦难嘬,又是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苏轼:“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
《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单一口味的菜肴算不上美味,只有各种味道和才是美味。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
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是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是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就讲到,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食物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审美的观念。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纵观古今美食与美器搭配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感到不和谐。
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
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中国菜很注重调味适度,宴席也讲究不同口味,不同菜肴与食器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浓有淡,有甜有咸,色泽上对比变化,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的造型和色彩也丰富多彩。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才能称之为美食。
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思想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
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辰寿延等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等,用来祈求幸福,平安。
民间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高档餐厅的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把白菇摆在青菜上叫“金钱满地”。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中国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易经·系辞上》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