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地形对施工的影响研究论文

地形对施工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地形对施工的影响研究论文

建筑工程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一) 1、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 措施 2、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 3、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 方法 4、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 5、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6、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 7、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8、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研究 9、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0、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研究 11、建筑物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研究 12、解决屋面渗漏问题的方法 13、论建筑与人 文化 的协调统一 14、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15、底层商场的设计处理方法 16、电梯轿箱基础与框架独立柱基的设计处理方法研究 17、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18、框架结构中楼梯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方法研究 19、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 20、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浅谈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面临的问题 2 试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索赔的艺术 3 关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的初探 4 浅谈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 5 试论建筑工程监理应如何确保施工安全 6 论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7 浅析如何搞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8 试述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9 浅谈工程项目主要成本管理与控制 10 试述工程管理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 11 关于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 12 浅谈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3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14 论述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15 论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造价控制 16 论述可行性研究在建设中的作用 17 浅析工程项目投资管理 18 试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19 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工程成本控制 20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变更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浅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 2. 发包人如何做好工程合同管理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分析 4. 我国工程监理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 5. 关于施工企业实施低成本的战略讨论 6. 浅谈大型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7.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8. 施工企业如何应对清单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9. 浅论如何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10. 信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 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控制 12. 浅谈工程索赔对减少工程经营风险的作用 13. 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14. 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15. PDCA循环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2017年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2. 大专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题目 3.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4.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地质问题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地质问题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崩塌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崩塌在山区公路总会发生,特别常见,并且很凶猛,可以对路基和桥梁造成致命的摧毁,会把隧道洞口用大量的石头堵起来,给正常的行车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危害了正常的公路交通。岩石的形成和工程性质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就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产生。人类的工程活动往往也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公路路堑开挖过深,同样会使边坡发生崩塌。相对来说,岩体比较松散或者是构造相对不算完整的地段,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的爆破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工程技术方面的错误,导致崩塌现象的产生。目前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可以利用许多的措施进行预防,科技还在日益向前发展,不断往前进步,肯定还会有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经济耐用的方法被广大工作者研究出来。

二、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存在着相当多的地质问题,滑坡就是其中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中的常见种类。滑坡可以在眨眼之间把村庄淹没、将厂矿无情地摧毁,还会严重破坏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江河也容易被泥沙带来的污物堵塞,农田和森林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也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滑坡通常在多雨的季节或者是冰雪消融时期发生,主要发生的位置则是山谷坡地、水库、渠道及露天采矿场所等等。造成滑坡灾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我们国家的西南丘陵山区,地形特点比较复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具有繁多的山体数量,山势通常极为陡峭,沟谷河流常常在山体之间到处分布,将山体进行切割。降雨同样会给滑坡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最大的,这种影响表现在,大量的雨水不断向下面渗透,斜坡上的土石层很容易就达到了饱和状态,滑体原本的重量大大增加,土石层原来的抗剪强度被无形中减低,滑坡也就随之产生。探究原因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也就是地震的力量产生强烈的作用,将土石原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强有力的破坏,这种破坏会导致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者是迅速降低,这种情况对于保持斜坡稳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想要有效地预防滑坡灾害出现,在滑坡的治理工作中就必须要做到科学防治,一定要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做到综合治理。

三、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山区的常见地质灾害里面,就有着泥石流这一项。泥石流常常出现在断裂地带,并且总会爆发出来特别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容易出现地震,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尤其是干旱多年以后突然出现暴雨或者积雪融化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泥石流。通常是洪水夹杂着泥土,突然爆发开来,对于山区来讲,泥石流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现阶段,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来防治泥石流:

①大力种植森林,对可能出现泥石流的地方进行保护;

②对地表水流进行调节,修筑防洪堤坝;

③科学地将排洪道进行设置,让排水时刻保持畅通无阻的状态。

四、岩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水利水电的建设环节里,岩溶问题常常会引发库水渗漏现象的出现,在水工建设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质问题。岩溶不仅仅会出现大量爆发的突水,同时还会带出大量喷射状态的泥沙,对于施工方面来说,这样的地质问题无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常常可以将坑道完全淹没,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或是其他的安全事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幸遇到巨大岩溶,会遭受到很大的施工困难,并且要付出昂贵的造价,很多时候要另选位置,给工期造成延误。所以,如果修建岩溶地区的公路,一定要首先了解当地地形的地质特点和分布状况,这样可能将有可能运用到的岩溶形态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岩溶地质给施工过程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建国之后,许多具体的工程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结语

地质问题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它会给公路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把地质问题解决好可以对公路质量进行提升,避免公路时常出现病害问题,并且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相反的话,如果没有进行妥当的处理,工程费用将是一个极其高昂的数字,施工工期也会比计划延长很多,甚至可能出现施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本文针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同类从业者有所帮助。

摘要:

高速公路是我国的重要工程,通过使用高速公路的形式,能够较快的帮助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较好的对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达进行较好的完善。但目前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

公路论文发表,公路工程论文投稿

高速公路是我国的重要工程,通过使用高速公路的形式,能够较快的帮助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较好的对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达进行较好的完善。但目前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山区,往往由于其特点,无法较好的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着重的进行地质的相关勘探工作。通过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区的相关地质勘察,能够较好的对于地区的实际地质状况进行相应的观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但是在目前实际的进行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导致无法正常的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甚至极有可能出现相关事故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1.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目前出现的相关问题

方案不合理

通过对于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在进行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各种环节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勘察的相关方案方面会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工作而言,勘察方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目前我们发现,一些高速公路的工程为了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忽视了对于项目勘察方式的制定,同时在实际的对于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不合理相关现象,这种现象对于高速公路的后期施工有着极为严重的危害。而一些勘察人员的勘察方法也会由于这种原因显得并不用合理,极有可能导致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方案考虑并不周全

对于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在实际的勘察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较好的UI与区域的实际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特征进行符合,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才能够较好的帮助高速公路尽可能顺利的进行建设,并在完工后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对于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勘察设计方案方面显得并不周全,因此高速公路在进行到了后期的建设工作成长的建设效率往往不佳。

勘察人员对于山区地质条件认识不深

对于勘察人员而言,是在实际的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主题,也是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我们对于在实际的进行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情况来看,目前有较多的勘察人员对于山区的地质条件认识情况往往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而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勘察报告显得并不细腻,无法从深层次上挖掘出勘察项目的实际内容,这种情况对于高速公路在日后的建设有着较为严重的危害。

勘察工作的执行情况力度不够

在勘察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方面我们发现,目前有较多的勘察人员,在实际的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对于勘察的数据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研究的过程中,显得力度并不够,同时在勘察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也并不好,因此在此过程中,极易遇到较多的突发状况,例如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并不需要进行加固的位置仍然进行加固,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缺乏相关的科学性。

2.解决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目前出现问题的相关方案

将勘察方案进行完善

为了较好的解决在目前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将勘察的相关方案进行完善。在实际的对于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到对于勘察方法进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绘制。在此过程中,需要着重的注意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对于地区周边的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考察,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所有的数据进行完善后才能够较好的发现勘察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对于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对于实际的勘察方案而言,也需要进行多次的探讨以及研究才能够应用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

找出勘察工作的要点

就目前在实际的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勘察方案的设计内容往往显得较为繁多,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显得极为繁杂。勘察的实际方案中,主要是包括了对于勘察方案的选择、勘察的过程中对于勘察点的实际设计数量、工程地质的调绘相关的范围以及比例等内容。若在此过程中,各项工作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同时设计内容是在一种较为繁重的前提之下,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会严重的影响到勘察工作的效率。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进行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于相关的勘察工作的重点进行找出,同时在实际的勘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要点来进行勘察工作,保证实际的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工作能够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也能够保证到勘察工作的质量。

加强勘察人员对于山区地质条件的认知

目前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有较多的勘察工作人员对于勘察工作的认知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勘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也是无法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例如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往往会考虑到工程造价等问题,但忽视路基以及路线等施工环节的稳定性,这会严重的对于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正是由于这种情况,需要着重的加强勘察工作人员对于地质条件的认知。

摘要:

在工程地质的勘察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提供必需的基础工程的地质设计和依据以及和地质设计有关的资料信息给对工程进行设计的人员。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GIS的技术也在不断向上攀升,对未来勘察所得到的工程地质资料成果进行信息化处理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讨论了公路工程的相关数据库,其中主要包含了地质信息,主要工具是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相关电脑软件,以其为测量的基础平台,同时将其当做勘查信息系统,针对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这两方面的不同主要功能以及两种数据库的结构,可供参考。

关键词:

GIS技术;系统功能设计;3S技术;

这些年以来,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开始广泛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就是所谓的GIS技术,GIS技术这种新兴学科逐渐流行开来,并且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GIS技术迅速地从原来的理论研究发展向了产业化和实用化,同时在很多行业当中被广泛地利用,给很多部门提供了优秀的决策支持和良好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所谓的GIS,在不一样的应用领域以及专业当中,GIS有着不同的理解,当前,对于GIS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并且便于接受的定义。有一部分人把GIS定义为能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研究的一种技术系统,这种技术系统能在计算机的硬件支持下依照地理坐标或空间的位置对空间数据进行各种研究和处理,从而让数据完成输入、管理、分析等多种功能,能让数据管理加强,对各种空间的实体和其之间相互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也能让研究结果以图形、文字或数据等方面的形式得到展现。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GIS是一种空间信息的系统,这种系统十分重要并且具有特定性,其能对地球的整个空间或者是某一部分的地理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的一种系统。寥寥数言不能让GIS的概念得到完全的解释,上面所描述的内容也是对GIS进行的简单的介绍,说的剪短一点,GIS指的是“以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条件作为支持,使用搜索、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处于空间当中的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所在和与相关事务有关的详细属性和具体的数值,而且把能回答用户的问题作为主要的任务,这种计算机系统就能被当成是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地理信息系统拥有比较大的技术潜力,同时也拥有较广的应用面,并且地理信息系统也拥有十分迅速的发展速度,所以想要使用一个固定的方法对GIS进行分类十分困难。但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下面几个角度对GIS来进行分类:

(1)通过区域的大小,或者是其行政单位的级别对GIS进行划分,GIS分成两种不同的种类,其分别是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省级地理信息系统或者也能称之为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比如用来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检测的地理信息系统),这当中也包括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比如我国国家系统)等很多种。

(2)依照GIS的应用功能对其进行分类,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基本类型,第一个是应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负责某种工作或者是领域的GIS,这里面也拥有区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还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另外一种是工具性的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讲的GIS工具软件包,这种系统能做到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分析以及输出[1]。

(3)依照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对其进行分类。

2、对工程地质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过去十几年,3S技术等以GIS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在地学领域当中得到了快速的利用和发展,开辟出了地质资料的管理研究工作这一个新的道路,GIS身为当下各种高新科技所集合的产物,因为其对于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存储查找能力十分强大,所以和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十分明显的区分,其适用于十分复杂的地球空间数据,GIS能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存储、采集等,这些都是以往所使用的传统技术和方法十分难做到的。因此,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了这个地步,GIS应用已成为了地质资料的管理信息化当中一个十分优秀的产品,详细的地质数据库和当前所使用的先进GIS技术相互融合,就能让使用GIS技术完成的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实现,换句话说,以地理性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地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使用,是当前时代计算机技术使用在地学研究当中的大势所向[2].

3、数据库结构分析

、原始资料的管理和存储数据库

开发信息数据库的主要用途就是对工程勘察所得出的资料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利用。从这个要求上来看,数据库应能实现对勘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同时也能对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并且准确的调用。因此要求开发出来的系统一定要拥有相对完善的原始资料存储功能以及管理数据库的功能。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库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让地质资料的二次利用和开发得到实现。这就要求必须能让拥有针对勘察数据的数据决策以及分析的功能的数据库得到开发出来。只有其拥有优秀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分析功能,才能为工程地质的地理信息系统赋予价值。

4、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设计是以工程地质数据库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让相对应的程序模块得到开发,让这程序没款拥有地图的编辑以及存储功能,同时也需要具备工程地质信息的预测、管理、入库以及分析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模块之间完美的索引的功能。

(1)数据的录入功能。这种系统的数据录入的功能效率应该高,这样能方便各种数据入库,针对不同的信息来源,使用不同的处理手段和获得的方法。

(2)编辑和修改的功能。由于基础数据的更新以及维护工作需要以周期为单位进行,所以系统需要拥有高效率的图形信息的功能。

(3)有好的图形和界面的操作功能。一个系统的界面应该是友好美观并且相对简洁的。系统图形的操作功能指的是所使用的系统应提供给用户图形筛选、缩放以及其他功能。

(4)存储管理的功能。对于空间的数据部分,让科学并且合理的编码标准以及地理要素的分类得到建立,这是对于组织空间数据,并且对其进行采集以及输出转换的根据所在。

(5)专家系统。为了能让勘察资料实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对专家系统的模块进行分析和开发,能让工程地质数据的应用管理和分析得到实现。

(6)查询统计的功能。

(7)信息输出的功能。

(8)信息处理的功能。

(9)索引的机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GIS的技术使用在公路工程的工作当中去,使应用前景广泛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得到建立,是建设工程地质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一定的尝试研究遗迹探索,对其拥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1)对于GIS技术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选择使用一个相对来说功能较为齐全并且技术比较先进的GIS软件当成开发的平台。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研发路线的制定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已和当今社会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对拥有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网络版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应对山体滑坡的山区公路施工措施论文

摘要: 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本文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应对山体滑坡的山区公路施工措施。

关键词: 滑坡;公路;措施

1 滑坡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2 滑坡机理分析

在地质构造上,坡体表层为全、强风化岩层,岩性较软弱,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路堑边坡开挖后,造成坡体岩层层面临空,使坡体上的岩土体失去平衡;

路堑的开挖和削坡,破坏了坡体原有的平衡,同时坡体的卸荷,造成坡体节理裂隙张开,为坡体上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而灌溉水沟的存在又为坡体滑动提供了水源;

下渗的水软化强风化板岩和其中的泥质,为滑坡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滑动面参数取值

根据对该滑坡勘察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及目前滑坡的滑动状态,采用反演分析方法,选取典型的横断面反算滑面的力学参数,并将此反演值作为滑坡处理设计时的参数值。地下水是诱发滑坡的因素之一,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均考虑了地下水的场应力。

4 某山区公路应对滑坡的设计方案

按照“安全、环保、舒适、美观”的原则,在满足安全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根据场地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及本合同段现场实际情况,对滑坡体进行处理。

在某山区公路施工中,由于滑坡推力较大,故在2#滑坡西块滑体的上级滑坡布设一排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以抵抗滑坡的下滑力作用,桩中心距左线线路中线约18m。由于锚索孔与桥墩存在交叉,部分抗滑桩因锚索与桥墩无法避开而改为普通抗滑桩。共设抗滑桩15根,其中锚索抗滑桩12根,普通抗滑桩3根。

主要施工流程

先施工抗滑桩,滑坡稳定后施工桥梁墩台。

锚索抗滑桩施工顺序为:测放桩位→清理并稳固桩孔附近坡面→施工抗滑桩锁口→开挖→节桩孔→绑扎护壁钢筋→支模→浇注护壁砼→开挖下一节桩孔→重复上面四道工序直到设计标高→封底→绑扎桩身钢筋→浇灌桩身砼至距桩头2m处,预留锚索孔位→浇注剩余砼。锚索孔钻孔→下钢绞线→注浆→张拉→锁定。

锚索与桩身工程可分别进行,先后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应注意相互的配合与衔接。

抗滑桩施工

测量放桩

抗滑桩要按桩排方向及控制桩身的里程、坐标位置准确放线定位。

普通地质情况桩身开挖

a.抗滑桩施工前应先将桩位附近边坡或表层易滑塌部分清除,并做好桩位附近地表水的拦截工作。

b.抗滑桩跳桩分节开挖,做好锁口盘和每节护壁。每节开挖深度不超过1m,开挖一节,做好该节护壁,当护壁砼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节,护壁各节纵向钢筋必须焊接,禁止简单绑扎。

c.浇筑护壁砼时,必须保证护壁不侵入桩截面净空以内。桩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准其垂直度和净空尺寸。   特殊地质情况桩身开挖

2#滑坡西块滑体6#~15#地质为褐黄、褐灰、褐黑色亚黏土,顶部松散。滑坡地段地表水、地下水丰富,桩身开挖过程中渗水量大,土质流动性大,呈流塑状,桩身护壁四周坍塌严重,成孔困难。护壁后侧的部位空洞严重,已完成的护壁承受土压力极大,导致护壁变形、开裂,给工程施工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特殊地质抗滑桩护壁施工处治方案:

(1)已完成的护壁,由于变形、开裂严重,用φ108*6钢管做横撑做临时支撑,控制护壁变形。

(2)在已完成的护壁上开孔,由孔口处向护壁后空洞部分填充C25砼,直至护壁后空洞完全密实为止。护壁开孔由上往下,尺寸为30×30cm方孔,按2m间距梅花型布设,并在开孔处适当加设φ25Ⅱ级钢筋,使护壁、填充砼、桩周土体形成一体。

(3)护壁砼厚度由原设计的`20cm调整至40cm,护壁钢筋由原单层钢筋网调整为双层钢筋网。抗滑桩每节护壁长度控制60cm。

(4)为保证抗滑桩顺利施工,在滑动面地段布置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采用L=2mφ42*4花管,间距为50×50cm梅花型布置,外插角30度,小导管超前有效长度为,可以分二个至三个循环进行开挖。小导管采用双液注浆机注双液浆,双液浆配合比为C:S=1:水灰比为,注浆压力为。小导管不仅固结已开挖段护壁四周背后松散体,还起到超前支护的作用。

(5)护壁开挖严重无法进行,下步开挖时,回填透水性材料碎石土至开裂处进行二次开挖。

抗滑桩锚索施工

a.锚索孔位测放应准确,偏差不得超过±3口,倾角允许误差小于锚索长度的3%;考虑沉碴的影响,为确保锚索深度,实际钻孔深度再大于设计深度。

b.锚索钻孔时禁止开水钻进,以确保锚索深度施工不致于恶化滑坡工程地质条件。2#滑坡锚索施工时,锚索孔眼时常发生塌孔,不能正常施工。处治方法为注双液浆固结松散体,钻机二次钻孔。

c.锚索张拉分五级进行,每级荷载分别设计拉力的、、、、倍,最后一级需要稳定10~20分钟外,其余每级需要稳定5分钟,分别记录每一级钢绞线的伸长量。在每一级稳定时间内必须测读锚头位移三次。锚索张拉除考虑预张拉外还要交替分级张拉,交替张拉可保证各孔锚索受力均匀,张拉后若有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及时进行补张拉。

d.张拉到最后一级荷载且变形稳定后,卸荷至锁定锚索。锚索锁定后,按要求切除多余钢绞线,锚头及锚孔在桩身的锚孔部位补浆完成后,用C25砼及时封闭锚头。

5 结论

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天然的或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到处可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巨大的灾难。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相信通过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我们的公路建设也会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隆威,郝宇.关于某高速公路滑坡原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2]施凤彬.浅谈滑坡群抗滑桩施工技术.

[3]肖庆丰,孙连军,王火明.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9.

疫情对施工的影响研究论文

2022年疫情对工程项目的影响有:1、工地停工。2、全员封闭管理。3、材料设备无法运输。4、工期受到严重影响。自2020年1月开始爆发并持续肆虐的新冠疫情,已经给社会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工程行业及工程建设对人流、物流的依赖程度很强,时效性要求很高,因此,本来疫情对工程行业及工程项目的影响尤为显著。

新冠疫情对施工单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新冠疫情的发生导致了施工单位人手减少、资源短缺、传统市场饱和和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新冠疫情直接导致了施工单位人手减少。在疫情爆发前,施工单位运营状态良好,施工人员、材料运输等都在正常运行;但是在疫情爆发后,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政府实施了各种防疫措施,比如暂停居家办公、加强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并持续至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各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逐渐塑造了新的社会格局。这个疫情远未结束,但新旧产业的更替已经开始。后疫情时代如何投资,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的课题。在这一系列研究中,我们着眼于后疫情时代对各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相应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短期来看,疫情将对建材物流和建筑施工产生影响,后续基建稳增长需求将进一步增强。疫情对建材行业的短期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相关工厂和物流明显受到影响。参考2020年疫情,玻璃库存和水泥厂开工率均大幅波动。2.下游基建地产建设相关业务受限,2020年行业数据将大幅下降。3.小区管控导致家装施工困难,装修建材C端销售受到影响。从中期来看,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PMI数据明显下滑,政府对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意愿明显增强。我们可以跟踪疫情进展和PMI数据,把握基建稳增长相关板块的投资节奏。

短期:工厂生产物流,下游建设受限。

玻璃产品的物流和水泥工业的建设受到影响。参考2020年的疫情,作为连续生产行业,玻璃制品由于物流有限无法运往国外,库存大幅上升。往年春节过后,建筑需求处于全年低点,库存处于全年高位。2013-2019年同期全国库存3800-4000万重箱。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库存升至9204万重箱,部分地区出现爆仓,导致厂商纷纷降价清仓。2023年疫情在多地蔓延,玻璃行业库存明显高于往年。水泥粉磨站的启动也有重大影响。2013-2019年行业平均水平约为20%。2020年全国轧机开工率最低降至零,恢复节奏较往年缓慢。2023年疫情开始后,中国提高轧机开工率的速度开始放缓。

下游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业务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房地产数据主要受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速影响。2020年2月同比增速分别为和,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和。代表基础设施需求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均为,增速分别下降和。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疫情封控难度大,相关建材C端出货受影响。疫情期间,由于小区封闭管控,很多装修建材施工无法进行。防水涂料、家用塑料管、内墙涂料、瓷砖、石膏板等室内装修材料都需要在家里搭建。小区的封闭控制使得装修施工无法进行,相应建材C端的出货也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建材家居景气指数出现明显下滑,建材家居行业管理者信心指数也受到明显影响。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装修建材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中期:基建刺激需求反弹,房企经营压力巨大。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

类似建材的周期形状变了,水泥更长,玻璃纤维更高。在过去的几年中,周期性建筑材料的周期形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水泥周期变“长”,主要是需求端房地产基建政策调控以稳为主,增速大部分时间保持稳定。2017年以来,供应行业错峰停窑,行政限产,新政严控产能,市场协同抬高水泥利润率。行业逐渐进入高利润的新稳态,成长性和周期性减弱,在位企业可以享受行业红利。玻璃纤维的周期变“高”了。主要原因是在外需整体疲软的环境下,玻璃纤维对连续生产行业中小企业的产能更加谨慎。一旦需求好转,就会出现严重的供需错配,价格就会大幅上涨。企业头部产能更灵活更有优势,可以充分享受周期性红利。

碳减排和能耗指标启动市场化供给侧改革,水泥玻璃纤维企业启动品类扩张。未来将把水泥等建材子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基线法逐步收紧碳配额。中小企业在能耗和碳排放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未来将面临生产成本上升或被迫购买碳汇。近日,国家发改委(NDRC)发布建材行业能耗指数水平,明确提出淘汰低能耗生产线,这意味着行业第二轮市场化供给侧改革已经启动,头部企业的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体现。而水泥玻璃纤维头部企业逐渐开始品类扩张,水泥行业以骨料和混凝土为主的纵向扩张;玻璃纤维是光伏、风电、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横向拓展。

循环形式的重新定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行业周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定义循环?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水泥、玻璃和玻璃纤维的循环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认为,行业周期的景气程度应该用企业利润的整体水平来衡量。其中水泥景气以(水煤差价产量)增长率衡量,玻璃景气以((玻璃单价-纯碱单耗-天然气单耗)销量)增长率衡量;玻璃纤维景气度用增长率(玻璃纤维单价产量)来衡量。

水泥行业:利润进入平台期。

/p>

水泥和玻璃玻纤周期出现不一样的变化。复盘 2008 年以来水泥行业周期,我们认为水泥行业周期形态出现和玻璃玻纤不一样的变化。水泥行业周期弱化,周期变”长”;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强化,周期变”大”。水泥和玻璃玻纤行业形态出现不同变化背后是不同行业逻辑的驱动。

需求端:政策导向以稳为主,地产基建需求增速保持稳定。我们认为导致水泥周期变长的一个原 因是政策端的干预,需求端趋稳。2016 年地产“930”监管以来,政策对地产和基建调控的目标 均以稳为主。在2020年“三道红线”之前,地产基建对水泥行业形成的需求增速均维持相对稳定 水平,水泥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

供给端: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端是导致水泥行业周期变长的另一个重要 原因。2016 年以来行业供给侧变化可概括为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侧改革 减少了水泥行业有效供给,明显缓解了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在需求平稳,供给明显减少的 情况下,水泥价格整体提升,水煤价差从 170 元/吨提升到 300 元/吨的平台,水泥企业盈利水平 明显提升,迎来史上最长景气周期。

市场化协同抬升了水泥的价格,海螺的沿江熟料,新疆的电石渣熟料。2016 年供给侧改革后,水 泥行业头部企业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启行业协同,维护各区域内水泥行业秩序。在外部需求维持 稳定且错峰停窑的环境下,区域内企业最优选择是参与协同。长三角水泥企业协同有效地缓解了 进口熟料对华东水泥的冲击,新疆的协同置换则有效缓解了电石渣熟料对新疆区内水泥价格冲击。

水泥行业逐步进入新的稳态,企业维持高盈利,但成长性减弱。在外部需求稳定,供给侧调控政 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环境下,错峰停窑和行业协同加强了行业的稳定性,在位企业均可享受行业红 利 。目前水泥价格得以保持高位运行,行业进入新的稳态。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格局将进一步趋于 稳定,企业有望保持高盈利水平,但水泥业务自身给企业带来的成长性减弱。

玻璃玻纤:产品升级带来上行周期拉长

玻璃和玻纤行业周期上行周期拉长,主要原因是高端产品逐步出现。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形态不同 于水泥,最近一轮周期都是行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大周期,行业上行周期明显拉长。主要原因 是产品升级下游需求高端化,高端产品持续紧缺带来上行周期拉长。主要表现为玻璃纤维中,风 电纱、热塑纱、电子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高端产品附加值较高,提升了企业的盈利额能力。玻 璃企业中,光伏玻璃、电子玻璃、深加工玻璃占比不断提升,同样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 业的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产能投放谨慎,无法适应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头部企业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导致上行周 期变长的另一个原因是玻璃、玻纤都是连续生产行业,在外部经济走弱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对产 能投放更为谨慎,也无法适应行业需求高端化的变化,因此面对需求变化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大中型企业能够更好响应下游需求,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双碳政策开启市场化改革

建材有望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水泥等建材细分行业或将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经过多年试点,目前国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 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格约为 40 元/吨左右。建材行业作为能耗消耗主要行 业之一,未来有望逐步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水泥行业碳排放达到建材行业 83%,是排放量 最大的子行业,有望首当其冲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预计将以基线法为主逐步收紧,龙头企业份额逐步提升。参照前期试点经验,我们预计未来 配额计算将以基线法为主(产量×基准值×减排因子),所以产能利用率高或者排放更低的企业 有优势,小企业只能被迫减产或者购买碳排放权,龙头份额将逐步提升。

能效标杆水平出台落后产能淘汰

行业能耗指标水平发布,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低能耗产线将逐步淘汰。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 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对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 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做出要求。其中水泥行业要求 2025 年行业达到标杆水平产能占比大于 30%。据数字水泥网,目前行业达到基准水平的产线有 75%,达到标杆水平仅 5%,未来将有更 多低能耗指标产线淘汰,玻璃和瓷砖行业也将面临同样情形。

预计低效产能淘汰将减少 熟料产能。2021 年山东省明确 2022 年底 2500t/d 以下产能将退出 50%。我们预计未来水泥行业 2500t/d 以下产线将陆续退出。我们选取海螺水泥等 14 家水泥行业 头部企业为样本进行测算,预计全国 2500t/d 以下产能达到 万吨,占比 ,按照 1: 的置换比例,预计该部分产能退出将净减少产能 万吨,比当前产能减少 。

第二轮供给侧改革开启,头部企业赢者通吃。我们认为碳排放交易和能耗指标退出将开启周期类 建材的第二轮供给侧改革。第一轮改革以行政化限产为主,每个企业减少一部分供给,实际上是 供给曲线的伸缩变化,体现为行业供给曲线斜率加大,供给减少但在位企业均可享受行业周期的 红利。第二轮改革以市场化淘汰为主,碳排放权抬升了企业成本,导致供给曲线上移;淘汰落后 产能是直接减少行业供给,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和第一轮供给侧的根本差异是尾部企业直接退出 行业,头部企业赢者通吃。

华新水泥碳减排实现路径。水泥行业碳排放约 60%主要来自石灰石分解,为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 标,《华新水泥低碳发展白皮书》已说明,将采用替代原/燃料,一体化项目热联产,富氧燃烧技 术,提升掺和材料比例等方法,降低碳排放。公司计划 2060 年吨水泥碳排放降为 166 公斤,相 比 2020 年减少 ;单方混凝土碳排放将为 43 公斤,相比 2020 年减少 。

周期建材企业积极品类扩张

水泥企业开启横向扩张,玻璃玻纤企业开启纵向扩张。近年来周期类建材开始呈现纵向和横向扩 张的趋势。其中水泥行业主要发展骨料、混凝土等纵向发展的道路,玻璃行业主要发展电子玻璃、 光伏玻璃、药用玻璃,玻纤行业主要发展风电纱、热塑纱、电子纱等高附加值的横向扩张。

企业高盈利低增长低分红形成资源的闲置,是进行纵向扩张和横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企 业进行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原有传统业务成长性逐步减弱。以水泥为例,水泥行业维持 20%左右的 ROE 的同时,利润增速逐年下滑,存量现金占比较高但股利分配率却只维持 30-40%,如果不进 行外部投资则是资源的闲置。

水泥企业纵向扩张将增加企业抵御周期能力,玻璃玻纤横向扩张有望开辟企业第二成长曲线。我 们认为随着水泥行业沿上下游进行纵向扩张,企业利润将随骨料、混凝土相关业务扩张而增厚。 从更长期角度来看,上下游联动一定程度抵御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给企业迎来带来的冲击, 未来影响企业业绩主要来自周期需求波动带来的销量的变化。而玻璃玻纤向光伏、电子、风电等 高端化领域扩张则将为企业开辟第二成长曲线,企业利润有进一步成长空间。

新建地产需求放缓,存量地产和基建类带来新市场

地产需求放缓,行业进入平台期

竣工增速放缓,装修建材行业需求进入平台期。2020 年建筑装饰行业产值 万亿元,,与地产竣工同样显疲态。随着装修行业产值和房屋竣工增速放缓,装修类建材行业需求也 进入平台期。我们选取防水、管材、瓷砖、涂料四类常见的装修建材来判断整体装修建材的需求。 防水产量增速从最高 2011 年的 下降至 2020 年的 ;管材产量增速从 2010 年 下 降至 2020 年 ;瓷砖从 2006 年的 下降至最低 2018 年;建筑涂料从 2010 年 下降至 2020 年 。主要装修建材品类在过去 10 年行业增速都呈现趋势性下滑。

2020 年以来地产整治政策情况:2020 年以来,国内地产遭遇高强度监管,从 2020 年 8 月份的 “三道红线”,到 2020 年 12 月份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限制,房企需求端、资金端均面临较大压力。2021 年 2 月份“双集中供地”意味着地产监管整治力度进入新的高度。2021 年 4 月份和 7 月份政治局和住建部重申房住不炒并持续加大地产行业监管整治力度。

地产行业整治导致行业集中与精装房渗透趋势被打乱,地产需求渠道未来增长放缓结构优化。地 产行业监管也导致行业集中趋势和精装房渗透趋势被打乱。2021 年房地产销售面积集中度情况自 2009 年有数据统计以来首次回落。主要原因是部分民营大型房企信用风险爆发排名下滑,导致销 售面积集中度数据出现波动。根据奥维云网 2021 年精装房开盘套数为 万套,同比下降 。精装房市场空间同样经历下滑。我们认为地产行业监管以及风险事件释放将导致行业格 局重新洗牌,未来房企会出现新的巨头,行业集中度会重新提升。而精装房作为长期政策方向, 行业规模与渗透率也有望止跌回升。但随着存量房屋面积达到新高,我们认为以地产为代表的大 B 端渠道总量未来难有明显增长,结构有望优化。

存量房增加,对冲下行风险

据估算,2021 年全国存量房屋面积可达 940 亿平,竣工面积占存量房面积增速逐年下滑。根据 住建部《2005 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和《2016 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披露的城镇和乡村存 量房屋情况,结合每年住建部公布的城镇和农村房屋竣工情况,假设一定的拆迁率和城乡转换比 例,可推算出当前全国存量房屋状况。我们估算 2021 年全国存量房屋建筑面积 940 亿平,其中 住宅 708 亿平,其中城镇住宅约 401 亿平,农村住宅 307 亿平;城镇非住宅 172 亿平,农村非住 宅 59 亿平。2021 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占存量建筑面积比重为 ,占比持续下滑。我们认为当 前国内居民住宅需求已得到满足,而竣工面积占存量建筑面积比重下降则预示着装修建材中新建 需求比重将逐步下降,而旧房翻新需求或将逐步提升。

预计未来存量房需求占比将有所提升。以瓷砖为例,根据中国陶瓷网数据,我们估算 2017 年瓷 砖需求 来自存量建筑,仍来自新建建筑,来自出口。我们假设未来房屋竣工面 积逐年缓慢下滑,而出口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优势逐步减小也呈现缓慢下滑趋势,存量房翻新需求 则随着存量房数量提升占比同步提升。预计2025年存量房翻新需求、新房需求、出口需求占比分 别为 、、。其他装修建材下游需求结构或将面临类似的情形。

基建市政需求成为新战场

基建投资短期有改善,但长期不可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2022Q1 基建投资增速达到 ,不考虑疫情低基数效应则该增速达到 2018Q1 以来新高。我们认为政府存量债务目前水 平较高,长期基建刺激并不可持续。

渠道下沉及品类扩张是拥抱变化的唯二选择

渠道变革——集采催化 B 端集中,C 端空间有望提升

地产集采催化下,各细分品类龙头集中度均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提升。过去 3 年地产精装房集采和 房企集中度提升已经催生了各个建材细分品类行业集中度的初步提升。以产销量统计,2014- 2020 年,防水三家上市龙头市占率从 提升至 ;瓷砖从 提升至 ;涂料两家 龙头市占率从 提升至 ;管材四家龙头上市占率从 提升至 。各个细分品 类龙头集中度均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提升。

石膏板、防水、管材集中度提升进度领先,石膏板、防水、涂料行业格局较为稳定。不同细分板 块行业集中度进展不同,从 500 强房企建材首选率数据情况来分析,目前石膏板、防水、管材行 业头部企业优势较为明显,集中度提升进展较快。而瓷砖企业集中度进展较慢,但也出现了较为 稳定的头部企业和第二梯队企业。从稳定性角度来看,目前石膏板、防水、涂料行业集中格局较 为稳定,其中北新建材、东方雨虹、立邦行业龙一地位较为稳固。

泛 C 端需求占比提升,专业化渠道公司有望出现。随着存量住房增加,毛坯房将成为装修建材重 要的需求增量,泛 C 端需求占比未来将会有明显增长。2021 年家装建材零售渠道数据改善充分说 明了 C 端建材需求仍有提升空间。考虑国内装修以装修公司为主,泛 C 端中的小 B 端是零售需求 的重要增长力量。我们认为 C 端客户相比 B 端客户更为分散,相对厂商议价能力较弱,随着 C 端 需求占比提升出现大型平台机构买断厂商货源提供价格优惠是必由之路。

相比美国,平台型公司更符合中国国情。参照美国,在存量建筑占比逐步提升,C 端需求占比逐 步增长的环境下,美国出现了大型直营家居连锁平台,其中家得宝和劳氏两大龙头 DIY 客户占比 分别为 55%和 75%。相比中国,美国人工价格更高,DIY 客户占比明显高于专业客户,在中国小 B 端有更高成长空间,平台型公司对小 B 端提供服务将更为可行,坚朗五金是典型代表雏形公司。

品类扩张——龙头成长必由之路

随着行业增速放缓,横向扩张是必经之路。我们认为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品类扩张是必由之路。 但不同建材品种行业、产品属性截然不同,企业横向扩张具有一定路径。具体来说我们认为瓷砖 行业单位货值相对其他装修建材较低,具有一定区域性,行业集中度提升天花板较低,行业下滑 趋势也较为明显,未来也存在更高的横向扩张扩品类的需求。 从财务数据出发,防水、涂料、石膏板等综合盈利能力较高。

从财务数据来看,装修建材普遍偏 轻资产,其中石膏板相对资产较重,利润率较高;板材资产较轻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利润率相对 偏低。防水、瓷砖、管材、五金等建材 B 端渠道占比相对较高,整体账期水平较高,涂料行业负 债率相对较高。结合各类数据,防水、涂料、板材、吊顶、石膏板等板块综合盈利能力较高。

结合行业属性判断,瓷砖和管材切入意义较小。结合行业属性判断,我们认为产品标准化程度较 高,功能属性较强的赛道的企业相对容易切入,装饰属性较强,个性化程度太高的赛道则规模效 应不明显切换意义不大。而工程渠道属性较强的赛道更容易快速切入实现产品快速放量,零售渠 道属性较强的赛道需要更长时间深耕经营品牌。综合判断我们认为瓷砖、管材由于 SKU 过高、产 品细分品类繁杂等原因,规模效应较小,初期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库存建设,切换意义相对较小。

综合判断防水、涂料是性价比较高的赛道,目前众多龙头选择切入防水赛道。综合判断防水、涂 料、石膏板是切入性价比较高的赛道。考虑石膏板目前呈一家独大的现状,剩余防水、涂料是较 好的方向;其中尤以防水工程属性偏强,易于快速切入。从目前建材企业单品渗透情况来看,雨 虹选择了涂料,而北新、三棵树、亚士创能等其他龙头纷纷选择切入防水。伟星坚持同心圆战略, 切入 C 端为主的室内防水,相对较稳健 ,需要更长时间看到成效。兔宝宝选择切入石膏板。目前 东方雨虹在防水、涂料、保温板均有布局且均取得较为领先的行业地位,未来有较大的成长潜力。

龙头的优势在于渠道协同和成本管控。随着建材各品类龙头纷纷选择品类扩张,行业出现单品渗 透的趋势。各个赛道集中的趋势下,不同赛道龙头因为品类扩张,在同一细分赛道头部直接竞争。 最典型的就是防水的东方雨虹和北新建材。北新建材通过大规模的收购快速切入防水行业。我们认为头部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渠道协同和成本管控。渠道能力强大的企业可以快速实现新品投放, 并通过成本管控能力快速形成规模优势。

海外经验:认知力强、执行力强终将成长

海外龙头保持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海外扩张是未来建材企业发展的终极阶段。目前几大建材细 分品类已经形成全球性龙头,分别是防水/减水剂的西卡;瓷砖的莫霍克;石膏板的优时吉博罗; 玻璃/石膏板的圣戈班;涂料的立邦。从财务数据看,全球建材龙头依然维持着中高速的营收增长。

海外龙头均通过大规模收购快速实现横向扩张。回溯海外建材龙头发展均有两个共性:1.通过大 幅收购实现海外配置和多品类的布局,2.产品与区域多元化。经过了国内集中度提升和品类扩张, 企业增长已经到了新的瓶颈,海外扩张是企业增长的终极阶段。面对部分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 快速收并购可实现快速切入海外市场并获取业务资源以及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即使是当前, 海外龙头也在不断收购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巩固自身优势。

海外企业具备先发优势,但国内企业成长空间更大。我们认为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本质是对全球 范围内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进行获取与整合,以期创造价值并巩固自身优势。海外企业成长 更早,具备先发优势,并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国内企业目前仍具备成本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空 间增速放缓,未来海外成长空间巨大。 长期以来市场形势复杂,装修建材领域各公司不断调整策略以寻求长期增长。东方雨虹作为防水 行业龙头,多次在市场变向的关键节点迅速响应保持向上态势,是值得行业内各公司学习的典范。

把握市场动向,战略眼光长远。2008-2011 年,公司借“四万亿”政策刺激,陆续承揽高铁等国 家重点工程项目。2012 年基建投资放缓,公司调整客户结构,与大地产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进一步拓展全国渠道。2016 年,公司推行 PS 战略和合伙人制度,以规模为先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2018 年地产调控政策施压,公司由 PS 战略调整为高质量发展,开始注重经营质量,同时调整组 织架构,发展多品类建材产品和服务。2020 年公司再次调整组织架构,聚焦下沉市场,同时规模 化启动“投资换订单”模式,绑定区域政府资源,两举并行主动把握非房业务。公司管理层主动 拥抱环境和市场变化,多次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维持了公司长期的良好经营和高速增长。

执行落地有声,业绩彰显实力。公司的业绩表现通常能够直接体现发展策略的有效性。总体看, 2012-202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 CAGR分别为 ,归母净利增速始终维持在 20% 以上,公司经营长期向好。阶段性而言,以 2018-2020年为例,公司战略调整执行到位。2018年 公司战略不再以规模为先,提出高质量发展,将收入、利润、应收账款都纳入考核。2019-2020 年公司现金流情况有明显改善,远胜同行业其他公司,公司战略在相应发展阶段内执行有力。

认知力、执行力兼备,未来增长仍可期待。东方雨虹长期以来的市场表现反映了公司对行业和市 场的认知力和执行力,此次行业渠道变革,公司的增长预期依然可观。据了解,2021 年 B 端收入 结构中非房占比由 2020 年约 30%提升至 2021 年约 50%,增长超过 50%,增长主要来自于区域 一体化公司。B 端收入结构的变化再次验证了公司寻求非房业务增长逻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东 方雨虹将凭借优秀的认知力和执行力在此次行业渠道变革中获取更多的增长份额,进一步稳固行 业龙头地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水运对地区的影响研究论文

港口经济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界对港口经济影响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经济学家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交通、航海、港口、仓库、公共事业与公共工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部港口经济影响文献是1953年美国特拉华河港口局发表的《每一吨货对地区经济价值》,文章对港口的直接经济影响进行了衡量。此后,港口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不断出现,根据笔者统计,从本世纪中叶到2000年,在美国至少有60篇港口贡献的研究报告公布;2000年后,从欧洲的鹿特丹港到美洲的休斯敦港、温哥华港,全世界共有数十篇港口经济贡献报告发布。仅2006年就有休斯敦港、奥克兰港、西雅图港、波特兰港等港口发布港口贡献报告。但相对其他学术问题,港口经济贡献的文献数量偏少,且多以研究报告形式公布,这是由港口经济影响的特点决定的。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便利的运输吸引着金融、仓储、物流、港口工业在港口周边落户。港口经济影响有着影响范围广、涉及产业多的特点。这导致了研究港口经济贡献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繁杂的调查和统计,以尽可能的让研究模型贴近实际。以休斯敦港2006年的港口经济贡献报告为例,研究者与港口管理当局合作,调查了1046家依赖于港口的企业,达到了95%以上的覆盖度。因此,一般是由咨询公司(例如Martin Associates)、港口管理机构或其他组织对港口经济贡献进行研究,以研究报告形式公布,这些研究机构的参与者能相对容易的获得数据。学术论文的作者也大多有管理机构的背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论文大多是对现有研究方法的评论和改进的设想,且很少能进行实证研究。(一)港口经济影响研究的初始阶段1953年美国特拉华河港口局发表的《每一吨货对地区经济价值》可以说是世界上研究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第一篇报告,这标志着港口经济影响研究的开始。报告研究了在费城港口地区,每装卸1吨货物的直接耗费和收入。从那之后,美国许多港口都发表了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研究的研究报告,如1966年纽约港务公司的研究《港口和社区》、1971年西雅图港发表的《西雅图海事商务及其对全县经济的影响》、1978年纽约港务公司发表的《美国产业的经济影响—水运业投入产出分析》等。在研究港口经济贡献的同时,研究者们基于港口经济贡献研究进行港口的规划。在这段期间,关于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缺少标准化方法,研究报告之间没有可比性,而且某些数据容易被怀疑是为了有利于港口争取更多投资而做过处理的。Waters(1977)反对利用港口经济贡献研究进行港口规划的做法,对当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提出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有重大的局限性。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首先,就业、收入、工资以及其他与港口有关的服务成本的数据很难获取。Waters列出了需要调查的64项数据,他认为,港口相关企业的服务成本很难确定,几乎不可能完全做到,其结果也是不可信的,也不能反映港口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他认为,现有的方法不能分析港口城市在没有港口的情况下的物价结构,导致进出口对当地消费价格的影响没有得到体现,与进出口有关的工作岗位、工资、收入的影响数额不确定,并且很难确定,而且港口经济贡献研究对于新建设施增加的效益或贡献很难进行衡量;研究方法忽视了进口的影响、忽视了技术变动、假设价格水平不变。Chang(1978)回应了Waters的批评,文章肯定了Waters的大多数观点的同时,为港口贡献研究方法进行了辩护。他指出,Waters的批评与港口经济贡献无关,因为Waters对研究对象有误解。Chang认为,港口经济贡献主要研究在特定时期港口的经济贡献,而非港口新建设施的经济贡献。Waters的文章指出了港口经济贡献研究方法的许多局限性。他提出了一个模型,将港口能力与收益现状、港口利用状况和预计的对港口能力的需求关联的模型,评估对港口建设的需求。Coto-Millán(1986,1988,1988,1993,1995)在他的基础上对港口能力需求预测进行了研究。Davis(1983)也对港口经济贡献研究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港口经济贡献研究还存在问题:没有获得普遍认可港口产业的界定;不能衡量港口服务变化引起的港口贡献变化。Davis提出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您好,如果回答有帮助到您,望采纳。

①有利于完善交通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如果是某个项目的话,有利于该项目健康有序运营,获得持续稳定的效益)②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基地③有利于沿岸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带动其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④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带动区域内经济发展⑤为周边河流发展内外贸易提供了中转站⑥利于巩固国防或民族团结(看题目是否有所涉及)⑦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条件,利于区域内的协调发展(自己写的,不一定都适用,结合材料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影响水利工程地的局部气候

影响局部降水量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首要影响就是降水量,具体体现在:

(1) 降水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水库工程建设蓄积大面积的水,在光辐射下增加蒸发量,引起降雨;

(2) 降水区域发生变化,水库的低温效应会影响降雨区域的变化,比如库区及其邻近区的降水量可能减少,而相距一定距离的外围区则会增加; 地势高且迎风面降水增加,背风面减少;

(3) 降水时间发生变化,夏季因水面稳定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对流变弱而减少降水; 冬天则相反,降水增加。

影响局部气温

水利工程竣工后,因水库区与空间的接触性质发生变化,由陆地变为水面,使得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气温变化,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局部气温会略微升高,主要表现为冬季温度升高,而夏季温度降低,夏季水利工程外围区域降温明显。同时,会降低局部的日温差和年温差。

2 、影响水利工程相关的水文系统

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直接改变了相关流域的水文状况,对整个流域差生影响。大多数水库建设于水质较好、水流急、水量较大的流域上游,水闸则建设在渠道、河道,利用闸门来控制水流量及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防洪、挡潮、蓄水将上游水位抬升满足上游通航、取水等需要。

开启闸门则可泄洪、排涝、灌溉等,或根据下游用水要求调控水流量。但是,上游水利工程如过度拦截非汛期水流,则会大大减少下游的水流量,降低水位,甚至出现断流,而入海河流会因河水流量变少而淤积泥沙,导致海水倒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水文系统变化主要有: 流量稳定性和频率变化; 季节性峰流丧失,流速变缓,急流消失; 水位落差变化较缓; 水量蒸发和下渗出现变化等。

3、 影响相关流域的水质

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流域的水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是库区河道的水流速度变缓,使得浮游生物活动频繁,其产生的 CO2和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形成碳酸化合物,沉淀水底,降低水质硬度; 二是河水停留时间较长,可使水中杂物沉降,提高水体清晰度。

消极影响

因库区内水流速度变小,降低了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撒迁移,最终造成复氧能力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 水流速度变小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如河水长时间储存,则会导致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水体营养化; 腐烂的植被、有机物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而释放出沼气和 CO2,造成温室效应; 水体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会造成大量沉积,不能及时得到降解,造成水体次生污染而降低水质。

4 、影响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及地质

影响土壤

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库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盐碱化,这是库区蓄水后常见的土壤问题。水库的建设,会把下游区域的地水位提升,而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抬升到地面后经过蒸发、日照作用,盐碱类物质留存于地表,导致盐碱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2) 沼泽化,因水位抬升使得植物根系过于湿润而衰败,当潜水层提升到耕作层,会导致土壤湿度加大而造成包气带破坏,造成土壤沼泽化;

(3) 浸没,水位抬高,土壤被浸没,使得土壤的通气环境变差,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变弱,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

影响地质

水利工程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质,会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有:

(1) 地震,因巨大体积的蓄水加大了水压,在此状况下岩层出现断裂,是岩层和地壳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打破,加大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2) 滑坡,水库蓄水后使得山坡山地的强度降低,易引发坍塌、山体滑坡等灾害。另外,一些大型水利水利工程需要大量泥土来填充,被挖掘区因受外力影响易发生坍塌和滑坡;

(3) 渗漏,主要是因为对库区周围水文环境的改变,如水库出现污染则会对周边区域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5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应积极做好这几点:

(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的承载力。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选择最佳区域进行建设;

(2) 在实际建设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比如: 施工前应明确各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严格的限污标准; 施工中,应强化生态环境的监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体、水质、土壤、植被等进行密切监测; 在竣工后,应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保护耕地;

(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在建设中应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对出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

6、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则关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设计、建设、使用等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实现两者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1、建设水利工程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对能源的需求量,因此加快了资源的消耗。水资源是世界上缺乏比较严重的资源,因此人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防止出现浪费水资源的情况。目前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来说,应该运用集中化的形式合理的管理水资源,而集中管理水资源的方法就是建设水利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但是随着建设水利工程的项目不断增多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破坏愈发严重,因此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建设水利工程成为了当前重点探讨的重要问题,应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寻找可消除建设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解决方法。

2、建设水利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区域的影响。

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改变水流方向、水流量等,在进行人力建设的过程中会将钢筋泥土等通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因此对原来的天然河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河道内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天然河道受到严重的损坏,更严重的会影响河内的生物正常生存,如果河流内常年存有泥沙,会使得河道内产生大量的泥沙,河床的高度提升,为两岸带来严重的水患问题。

(2)土壤条件发生变化。

我国北方的半湿润地区是黄色土壤,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土壤的水分不足,使得土壤的含有的碱性物质增高;南方为红土,其原因是由于降水量大而导致,由于土壤常年受到雨水的侵蚀,进而增加了土壤内的碱性物质。

而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嗨皮,促使当地的地下水发生了变化,因此使得该地区的土质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对土壤内的含碳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农作物减产,当然,如果土壤环境发生了变化,将会影响该地区动物的正常生存,甚至严重的会造成动物死亡。

(3)对生物的影响。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生物的影响是不能避免的,随着水位的不断提高使得水流速不断变缓,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发生了沉淀,生物原本在10米时就能获得食物,现在需要20米才能获得到,因此这样严重影响了水生物的正常生存,长此以往会造成大量的水生物死亡,甚至会使得水生物出现灭绝的现象。

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陆地生存的生物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本区域增加了需水量,使得陆地生物的活动范围不断减小,一些以水生物为食物的陆地生物由于加深的水的深度,加深了觅食的难度,再加上气候条件的严苛,因此对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建设水利工程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通过水利发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水利进行存蓄、疏导来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但是以往兴建水利工程的时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此应运用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产生类似情况。

(1)合理的建设监督机制。

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在人们努力保护环境的恩同事将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引入到其中,对于当前情况来看,应严厉打击在生产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恶化的行为。在建设水利工程前、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完成还有,应全方位的进行监督神煞,确保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性。

(2)关闭或整改高污染的项目。

在一般情况下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使得一些高耗能的企业对其进行靠拢,,因此相关单位应将监督管理工作做好,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量排放的项目,要整改和关停生产超标的企业,并向所有依托水利工程的项目收取环保税务,其中所收取的费用可用于治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们更爱护环境和水资源。

(3)建设河道生态。

水利工程的关键是河道,建设一个大型的水坝应该建设在河道的上方,因此这对生态环节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河道保护的监视工作,特别是针对与天然河床的保护工作。在开发河道资源的过程中也应将保护责任做好,本着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严格打击人为破坏河道的行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确保河道状况的良好性。

(4)合理的进行工程设计。

为了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通过项目的设计。施工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引导改变生态环境,可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的发展,继而可达到白虎生态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工程价值、环境评价等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能确保我国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对施工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实施施工环境评价工程,深入研究和探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受到破坏的环境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继而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而目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地磁倒转对地磁学研究的影响论文

英国科学杂志《自然》2002年4月11日刊登一篇论文详述了地磁场日益严重的弱化,引起了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普遍关注。佐以1999年发射的丹麦“阿斯泰兹”(Orsted)号人造卫星 (Orsted satellite是丹麦的第一颗卫星,是以Hans Christian Orsted( 1777年至1851年)命名的,丹麦物理学家,教授,哥本哈根大学。这是一个几乎太阳同步低地球轨道。)收集的最新资料,科学家们发现了磁场弱化问题。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洛博士等人发现北极和南非一个地区的磁场已经变得特别弱。岩石的“记忆”是怎么形成的呢?熔岩流里含有微小的矿物颗粒,它们是无数的指南针或小型磁铁,自由地指向当时的磁场。当熔岩冷却,其中的小指南针就固定在原地,就算磁场改变,它们也不能再移动,专家们称它为古地磁。辐射爆发,谁能幸存?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大气科学家查尔斯·杰克曼博士和他的欧洲同事们一起用计算机模拟磁场倒转可能带来的变化。他们公布报告说,变弱的磁场会让太阳粒子风暴袭击大气层,破坏大量的臭氧,而臭氧是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侵害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会伤害地球上的生命,降低农作物产量,增加癌症发病率,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杰克曼博士称,臭氧层受到太阳粒子风暴的袭击,一般可以在2~3年内自然复原,但是只要地磁场依旧微弱,臭氧层仍面临着新的辐射危险。塔多诺博士说,无论地磁是倒转还是变弱然后恢复原状,它对人造卫星和臭氧层的实际影响是差不多的。地球磁场防护的崩溃会让太空粒子更深地穿透大气层,摧毁地球上的电网,正如太阳粒子风暴有时候造成的后果那样。但许多生物学家倒是觉得,因为磁场倒转速度够慢,地球生物的韧性够好,大部分生物能够适应磁场变化。他们注意到化石记录并没有显示磁场倒转和物种大批灭绝之间存在相关性。当年幼的大头海龟们踏上长达8000英里的环大西洋旅程,它们利用看不见的磁场信息来确定自己的方向和方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发现大量证据表明很多动物依赖地磁场导航。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瑟夫·克什维科博士发现,蜜蜂、鸽子、细菌、大马哈鱼、鲸鱼、蝾螈和其他一些动物身上都存在这种依赖性。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学家肯尼斯·洛曼博士说,磁场弱到一定程度时,“海龟们就有麻烦了”。1971年,哥伦比亚大学詹姆士·黑斯博士注意到,微小的散线虫类的灭绝和一次的磁场倒转有很大关系。但有些科学家否认二者一定有相关性,因为数据上的证据并不明显。1995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A)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成功地用计算机模拟了地核中“地磁发电机”的活动,包括地磁倒转。在电脑模拟的数百万年里出现了十多次倒转。在地球深处,地核分固态的内核与液态的外核两部分。液态外核的熔铁流活动产生地磁场,相当于一部超级“地核发电机”。没人准确知道为什么地磁场要周期性倒转,科学家们认为可能是地核中熔铁流活动的改变导致的。不管最新发现如何,公众都不用惊慌。科学家们说就算地磁倒转“迫在眉睫”,它仍然需要2000年时间来完成。上一次的逆转发生在78万年前,那时直立人还在学习怎么制造石头工具呢。为了更好地理解正在发生的磁场减退现象,欧洲航天局批准了一项史无前例的追踪磁场活动计划。他们将在2009年发射3颗人造卫星,而在极地圈上空几百英里处飞行的太空船将于2015年出发。胡洛博士称,科学家们会将卫星数据和计算机模拟结合起来作出远期预测,还将针对危险提出一些警告,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会包括增强卫星防护等。国际在线专稿:据physorg网站报道,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地球南北磁极翻转需要花费4000至5000年,但是最新的证据显示这一变化只需要几年时间即可完成。洛杉矶西方学院的地质学家斯科特·博格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乔纳森·格伦一起发现了这一证据:在内华达州Battle山上有一处距今1500万年的熔岩,通过观察熔岩内部磁性晶体的磁场模式,他们发现地球南北磁极曾经在一年里翻转了53度。这意味着地球南北磁极曾在4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翻转。此外,斯科特·博格还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也可能表明在磁极翻转的整个过程中曾出现过一段大幅度的加速时期。尽管没人能确定这类磁极翻转是由于何种原因,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一现象与地球外核层的铁水移动有关。

地磁倒转会摧毁电网,伤害宇航员和人造卫星,扩大大气臭氧层空洞,将极光反射到赤道,鸟类(主要是候鸟)、鱼类(主要是回游鱼)和其他迁徙动物将因此迷失方向。所幸,虽然有一些人发出世界末日的预言,并称找到了过去磁场倒转和物种灭绝间的联系,专家们说事情还不至于那么恐怖。

扩展资料:

地磁对人的影响:

1、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在磁场的作用下,刺激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一些研究表明,低磁场往往使动物的活性增加,兴奋性增高;而较强的磁场常常使生物体的活动减少,兴奋性降低,呈现抑制反应。此外,磁场对植物神经亦有作用,对于心跳、血压、呼吸有一定的影响。

2、对细胞膜结构及特性的作用:

Grandolfo等在研究后提出磁场可以影响细胞静态及动态膜特性;另一方面,低频磁场在影响细胞膜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能通过增加脂质的扩散率,进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3、促进骨质增长:

磁场作用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一定强度的静磁场作用能使成骨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增加,而且一定强度的静磁场作用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可能的原因是在静磁场作用下,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启,胞外大量钙离子进入胞内或可能是胞内“钙库”大量释放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磁倒转

磁场倒转会摧毁电网,伤害宇航员和人造卫星,扩大大气臭氧层空洞,将极光反射到赤道,鸟类(主要是候鸟)、鱼类(主要是回游鱼)和其他迁徙动物将因此迷失方向。所幸,虽然有一些人发出世界末日的预言,并称找到了过去磁场倒转和物种灭绝间的联系,专家们说事情还不至于那么恐怖。问及到底会不会出现磁场消失的情况,詹研究员指出:“到现在为止,地球磁场一直存在,没有哪个时代地球磁场完全消失。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衰减到一定程度,发生地磁场的倒转。地球磁场有本身必然的变化规律,也跟外界的条件有关系。以前也有国外科学家预言,下个千年磁场会倒转,从现在来讲一千年就倒转没有确凿的根据。”“根据历史变化规律,地磁衰减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倒转,但是目前地球的磁场是不是会将衰减进行下去,还有待时间来检验。”詹研究员指出:1900年到2000年的一百年间,地球南北极的磁场一直在衰减。2000年后的趋势,表面上看起来是可以预测。但前百年的下降曲线并不是直线,下降的速率也并不只一个,时快时慢。自然也存在曲线探底后,在三年五年以后慢慢上升的可能。计算机可以用一些模型来模拟磁场变化。有些假设对过去的情况是成立的,对以后是否成立有待研究。《科学》杂志上的结论也只是基于历史经验和电脑模拟研究后的推测。地磁场是个弱磁场,倒转引发的强度变化并不会引发灾难性后果。地球磁场倒转究竟会给人类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上次地磁倒转是百万年前的事,所以没有历史记载。但从生物磁学上分析,生物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的约束。一些实验表明,磁场的强弱对某些生物的行为是有影响的。有些专家做过统计,地球磁场改变对心脏病有影响。地磁场变化期间,部分病人会有些烦躁。由此推测,地磁场倒转时,地磁的剧烈变化还是对人类有一定影响。”詹研究员如此解释。詹研究员说:“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可以远距离精确飞行的信鸽是靠地磁来辨别方向的,如果地磁场发生变动,一定会对其飞行路线有干扰。”他同时强调:“即使地磁发生倒转,也不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不会发生人类不能生存这样的现象。现在宇航员已经置身地磁场外仍然活得很好,虽然他们受过专门的训练,但说明一个事实,人类在经过一定训练,脱离地磁场也一定可以生存。”“我们从地质年代去看地磁倒转,是个突然的过程。因为地质年代动辄以亿年、几千万年为计时单位。对于以分、时、天、年为计时单位的普通人来说,这种倒转则是个渐变的过程。不可能出现上一秒指南针指南,下一秒立刻变成指北的现象。我们这一辈人,甚至我们的孙子重孙都感受不到。”地磁场倒转后,其强度又是否会发生变化呢?詹研究员告诉记者:地磁的强度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整个地球磁场是一个弱磁场,地表的磁场平均强度只有1高斯。一般地区又往往只有 -高斯。比如北京地区的地磁辐射就只有高斯。而在一个普通磁铁旁边的辐射都有几个或几百高斯,电子加速器边的辐射是几兆高斯,甚至更强。当一个磁铁放在我们身边,也不觉得怎样。即使我们在辐射很大的加速器旁边,也没有明显感觉。所以地磁场这个弱磁场的变化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影响。

亚太地区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的政策环境及所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广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狭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政治 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转轨型国家,经济落后国家。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域范围广大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4,重要的交通位置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其表现: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亚洲四小龙5-7%。说明其实力。2,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居第七位。金融实力大增,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东亚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13%。3,科技实力长足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国。4,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1, 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型和调整期,因此较脆弱。2, 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3, 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4, 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因为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化。APEC21个成员是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深度调整阶段。亚太发展面临创新和改革的发展要求。如何加快创新和改革步伐,为亚太经济发展谋求新的驱动力和竞争力,整合亚太优势推动世界经济良性发展,是APEC21个成员共同面对的问题。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最终中止,证明参与国的贸易问题分歧很大,极难打破贸易保护壁垒,世界急需为自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疲软找寻合适的提振行动,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就应运而生。建立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一是亚太自由贸易区将为成员经济体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亚太自由贸易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三是亚太自由贸易区有望成为自贸协定的典范。2014年通过“北京纲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的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亚太地区占全球40%人口及53%经济产出。将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也将使太平洋两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广泛受益,为亚太经济增长和各成员发展注入新活力。决定实施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领域合作倡议。加大能力建设投入,帮助各成员尤其是发展中成员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为亚太经济增长谋求新的驱动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创新指的是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生产要素的发现、新生产方式的引进和新企业组织形式的实施。创新词义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因此有知识创新(即科学新发现)、技术创新(技术新发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创新就是新的组合。”(1)总之,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新的组合,而这个组合最初可能就是由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引起的,一旦与经济活动相组合,就会带来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一、创新的含义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这个词起源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替换:创造新的东西.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改变,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创”,即创造。提及创造,不得不提到中国制造——产品产自中国、销往海外,在这一价值链中,中国企业获得的效益是最少的,尽管这比在国内销售更能保住其收益,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企业才屈从于外国品牌的各种苛刻条件,甚至不惜出让巨大利益,而真正能从中受益的是那些中间商、品牌商和外国的消费者,尤其中间商,更是最大的获益者。那么中国如何提升中国制造能力呢?首先,要对企业生产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争取以零质量事故为标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平台,在出现贸易摩擦时政府要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起来主动维权;第三,企业要尽快树立品牌意识,要舍得在品牌方面的投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也有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本国企业获取应得利益,也有助于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均等划分;第四,从国家政策上适时地作出一些调整;第五,从当前的宏观调控角度看,我们有必要将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市场从海外转向国内,目前我们正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样不仅有助于缓和国内经济运行紧张的状况,也有助于减少中国产品在海外的销售压力。中国创造是一个所有权概念,只要是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资本控股创造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生产的,都叫“中国创造”。张瑞敏曾这样分析:“‘创造’是‘人无我有’,而‘制造’却是‘我有人也有’”(2)。“创造”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生产的,假使不清楚用户需求,“创新”产品再好也只能是生产量,依据用户需求来生产产品,可以调节高低端产品分配和不同地区的市场份额,生产出多元化的成品,从而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降低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风险保驾护航。“中国创造”是不仅要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出效益,最主要的是从管理与技术中出效益。“中国创造”不仅意味着核心技术的创新、自主品牌的打造,也包含商业模式的转变。中国企业也可以从工业生产模式向服务生产模式转变,在国际市场上开辟一条新的营销道路。在现代竞争中,不是国际品牌的产品只能算是“半成品”,是“只能被有品牌的跨国公司来购买的初级产品”(3);随着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和市场前景的不断变化,新型高科技企业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对市场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也只有在此引导下建立起良好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热情,稳步提升企业的生产和活力;中国创造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打造科技创新的坚实平台,跨越核心科技的“龙门”,开发和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必须以坚韧不拔的决心努力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二、以创新为助推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发展、调整、变革之大——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走向已经发生巨变,科技产业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全球合作治理模式也在发生调整,这些因素都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很多挑战。“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的失调问题突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继续发生新变化:“一是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呈现新特点;二是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三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4)世界在发生巨变,同时中国也在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国人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从而达到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的作用,在新形势中抓住机遇,在国际交往中操控主动权,认清中国特色主义建设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积极化解各种挑战并利用当前中国良好经济形势的战略机遇期,争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大方向依然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为主要目标,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5)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在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中找到科技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创新点;其次,依托关键的核心科技,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和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再次,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应该取消一些体制性障碍,全面整合市场准入机制、技术标准制定、发展规划等政策配套性要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最后,利用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为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思想工作并统一到“十二五”经济工作的发展规划上,全面推动各领域体制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源于体制的不合理,因此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实现持久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可靠保证。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军。加强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创造者的作用,确定改革的先后顺序,重点推进关键环节的改革。积极推进经济领域的税费体制改革。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层级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探究并建设经济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全面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升级,防止“大跃进”式的盲目性模式再生。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充分探究循环经济的新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6)工业化为城镇化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也使城镇化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兴工业市场的扩大和其在全球的推广成为我国工业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有力手段。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也必将有力的促使我国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为早日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百分之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太经合组织旨在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在推动自由贸易以及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成立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 索引序列
  • 地形对施工的影响研究论文
  • 疫情对施工的影响研究论文
  • 水运对地区的影响研究论文
  • 地磁倒转对地磁学研究的影响论文
  • 亚太地区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