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中国民政杂志社长

中国民政杂志社长

发布时间:

中国民政杂志社长

6月22日至24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与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主办,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协办的 新时代社区治理与社区社会工作 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行。

会议同时举行了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系主任、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高鉴国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王玉香为常务副主任委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监事张剑为秘书长,惠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宫衍岭、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李越、泉州社会工作者协会夏晋城为副秘书长。大会还审议并通过了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三年行动计划与年度工作计划。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工作处主任刘东升、山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邢洪锐、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执行秘书长邹学银、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主任龚维斌、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社主编黄晓林、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书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系主任、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高鉴国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王玉香主持。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工作者代表、高校教师、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山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处长江峰、科长王臻、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田志梅、副会长王钧参加了会议。

23日上午,5位社区治理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此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发表主旨演讲。赵蓬奇理事长从社区社会工作相关概念辨析谈起,提出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策略的基本原则。刘东升主任从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发展形式和发展思路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形式和思路,提出 一根本、二原则、金三角、四部曲 的发展思路。龚维斌教授从概念、历程、动力、做法和经验等五个层面对中国社区治理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与挑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提出 七个统筹 推动中国社区治理的本土经验。黄晓林主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认为重视中国传统价值、推动社区社会工作实践、顺应中国的情境和加强人才建设是推动中国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根本途径。髙鉴国教授分享了加拿大温哥华的公共社区中心体系建设,强调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在社区建设中占据的核心地位。

下午惠州市、苏州市、成都市、泉州市、潍坊市、深圳市6个地市的社会工作协会与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代表分享了 6+1 工程、 一建四联 模式、 社区服务社会化 、 一定五化 机制、 六位一体 服务模式、 嵌入式发展 等各自的先进社区服务经验与创新发展。邹学银秘书长主持了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三年行动计划与年度工作计划研讨,指出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将以实践为导向,开展实务研究,总结国内外服务模式,以交流带动联动,搭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共享平台。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社区治理和社区社会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推动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助力社区治理的进程,也有助于实务社区工作者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功能与定位,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发展,实现基层城乡社区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规范化、科学化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起点,委员会将以抓好社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为导向,制订出台全面性、规范性的社区治理创新标准,吸纳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凝聚各方力量,将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政策倡导有效链接,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和社区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

中国民政杂志社总编辑是司级正职、厅级正职职别。

中国民政杂志社是民政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中国民政》杂志是民政部主管、由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中国民政》自办发行,订户直接向《中国民政》杂志社发行部订阅)。

杂志社是以宣传政治理论、社会理念、社会科学知识为目的,以创建社会文化为己任的,编辑各种杂志的机构。

《中国民政》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

出版、发行《中国民政》、《社会保障评论》(发行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中国民政》杂志发布广告(广告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出版发行《社会政策研究》(发行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经济信息咨询。

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752565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88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民政》

朱勇祖籍安徽人,山西长大,他以笔为媒,广交京城各界人士

陈涛是四川泸州声援队队员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长

《中国民族博览》是国家级期刊。《中国民族博览》杂志创办于 1992 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国家级期刊。主办: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4198CN: 11-3059/G0邮发代号: 82-39如果我的回话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

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中国杂志社社长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是中宣部下属的事业单位,其社长是正厅级领导

习润平。根据中国交警杂志社官方资料查询,中国交警杂志社社长习润平与中国交警杂志社广东分社社长陈舜雄共同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交警杂志社是隶属公安部交管局主管,属于交管局下属的新闻事业单位。

正部级。人民日报社社长是正部级领导。《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是正部级单位,其社长、总编辑、总经理都是正部级,分社社长相当于报社中层干部正职,是正厅级。

中国人杂志社社长

CNG1.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是天然气加压(超过3,600磅/平方英寸)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CNG可作为车辆燃料利用。LNG可以用来制作CNG,这种以CNG为燃料的车辆叫做NGV(Natural Gas Vehicle)。与生产CNG的传统方法相比,这套工艺要求的精密设备费用更低,只需要约15%的运作和维护费用。2.《中国国家地理》(China National Geograph,简称CNG),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社长1997年至今,总编辑2000年10月至今),杂志社地址北京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在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2000年,《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的特刊。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有批评意见称,杂志社明知55万册不够供给市场需求,但仍将出版量定为55万之低,是为了推出稍后上市的68元的精装版本。中国国家地理各期主题2006年第九期 世界大迁都2006年第十期 景观大道(318国道)2006年第十一期 伊犁河谷2006年第十二期 中国能源问题2007年第一期 吉祥中国2007年第二期 中国姓氏2007年第三期 江南2007年第四期 阿尔山2007年第五期 中国梦(上)2007年第六期 中国梦(下)2007年第七期 美景出自喀斯特**************************************************************************************************************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这本杂志的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内容为王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的真实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台湾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

欧阳大龙(龙卷风、红歌王子、中国龙),受其父亲欧阳金龙的影响与严格的教育,从小就热爱文学与原创音乐艺术。家庭成员(爸爸欧阳金龙、妈妈张宝珍、妹妹欧阳红)。早在14岁时就曾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与演唱歌曲的表演能力,1995年在一场1000人的礼堂里与同学(易东、刘胤)现场表演自己编的小品,获得观众掌声与喝彩,从此激发了自己对小品艺术与原创音乐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憧憬。1996年至2009,欧阳大龙出门求学、背景离乡、开始追寻人生的音乐与艺术梦想,开始新的学习、工作、生活;为艺术梦想与音乐梦想在北京漂泊近10年之久,古人云:十年磨一剑,如今试剑时,于是著有“追寻北漂艺术梦想十年”之称。自己的座右铭:“人生在世,生命是最宝贵的,人应该为生命的梦想和艺术梦想而活着,永远活着。”欧阳大龙是从一名文学青年成长起来的,业余时间常常练习毛笔书法和国画、喜欢钓鱼、品茶论道,交志同道合之友,观点鲜明、思维敏捷、为人爽快,厚道,本着“一切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北京生活居住近十年,对社会生活偶尔也以散文或者评论记录,现常常用音乐艺术作品记录和反映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客观生活,擅长于诗歌、评论、散文创作、作词、作曲、演唱。因为酷于热爱文学,追求艺术,才先后使得从事过编辑、报刊发行主管、新闻记者等工作,先后任《新世纪青年》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人物报道》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为中国人物报道国际文化传媒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金飞龙唱片公司创始人及CEO,中国内地实力派知名原创音乐人,青年歌手。其中,文学及音乐艺术代表作品分别有:《生命最高的丰碑》《激情飞越世纪的门槛》《好好活下去》《顶天立地中国人》等。欧阳大龙其首张爱国主义纯原创音乐艺术作品专辑《我们是中国人》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在北京出版及全球正式公开发行,欧阳大龙《我们是中国人》爱国主义原创音乐的出版与发行,标志着中国现代爱国主义原创音乐与爱国主义流行音乐的崛起,象征着中国爱国主义原创音乐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80后现代爱国主义原创音乐艺术的先河,充分表达出了中国80后对祖国(大中国)的无限热爱与对爱国主义原创音乐的激情与追求。此张专辑由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博士、邹建丰担任总顾问、由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张宏光大师担任音乐总监,其优秀代表作品《我们是中国人》由张宏光大师、中国知名组合三兄弟组合及中国知名录音师宫进生先生等亲自为其编曲制作并鼎力打造。男,1982年1月7日生于湖北荆州监利,1996年至1998年就读于湖北省荆州市财政会计学校会计专业,在校期任学校“星星树”文学社社长兼校刊主编。后转至湖南长沙学习,1998年至2001年在湖南长沙期间,深受湖南毛泽东文学院培训部部长谭士珍导师的指导与教诲,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精心创办纯文学期刊《新世纪青年》杂志,受当时在湖南〈〈寻梦船〉〉报社(张礼成创办)文学期刊的影响与精神鼓舞,2001年毕业于湖南毛泽东文学院中文系。2001年至2004年工作于人民日报社,目前已发表文学作品近200万字,原<<新世纪青年>>文学期刊创始人,中国人物报道杂志、首届中国人物报道金飞龙奖颁奖晚会创始人。中国人物报道国际文化传媒出版集团创始人,原创音乐人,擅长作词,作曲.演唱,主要负责中国红色爱国主义原创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原创、宣传与推广。新中国第一位80后中国现代爱国主义原创音乐人、原创爱国歌手。中国流行乐坛红色摇滚第一人,中国现代红色爱国主义流行原创音乐开创者、领军人物,国家广电总局评定中国优秀歌手、中国十大金曲奖获得者;第三届湖北省网络歌手大赛总决赛冠军、荆州赛区冠军、最佳人气奖得主。中国人物报道传媒集团、北京金飞龙唱片创始人。欧阳大龙(祖藉湖北,定居北京,曾“北漂”十余年,执着、热爱、追寻中国爱国主义原创音乐30年),据欧阳家族家谱记载,欧阳大龙是著名大文豪“欧阳修”39代正宗直系传人,字金飞龙。中国爱国主义原创流行音乐领军人物,是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和在海内外大力宣扬“中国红歌”和“中国现代爱国主义原创音乐”的发起人,是继爱国主义民族英雄(陈真扮演者)梁小龙(香港著名演员、国际功夫巨星),张明敏(香港著名歌星、《我的中国心》演唱者、刘德华(香港著名歌星,《中国人》演唱者,高枫(著名音乐人《大中国》原唱者)后又一位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爱国主义精神代表的传奇式中国人物。也是继中国当代流行歌坛传奇人物高枫、刘欢、韩磊、郭峰、刀郎、汪峰、庞龙、黑龙后又一条正在中国大地上迅速窜红网络和腾空而起的“中国式东方巨龙”;欧阳大龙先生是中国实力派十大原创歌手中唯一一位坚持走以红色歌曲(简称”红歌”)为原创音乐路线的青年歌手,著名实力派音乐人,其主打原创优秀红歌代表作品《我们是中国人》现已唱遍中国大江南北和海内外,深受海内外华人华侨喜欢和推崇。此外,欧阳大龙先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不断创作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中国红歌,而且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大量优秀原创音乐作品,作品反映了不同人群间相互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的经历和感受。

正部级。人民日报社社长是正部级领导。《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是正部级单位,其社长、总编辑、总经理都是正部级,分社社长相当于报社中层干部正职,是正厅级。

中国武警杂志社社长

有的。高津滔的书画作品已有多幅被国内外博物院馆收藏,有的作品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政要,不少作品已被收进书画作品集,而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所以高津滔书法有收藏价值的。高津滔,湖北大悟人,高等教育学博士,书画家。武警出版社社长,《中国梦》杂志社社长,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光爱书画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国礼文化网特邀顾问。

在网上认识洪烛是在2007年,当时我们同在新浪《久辛推荐》博圈,我是管理员。圈主王久辛是《中国武警》杂志社主编,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洪烛和久辛是好朋友,供职于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擅长诗歌和散文,他说这是“一手圣经,一手宝剑”。洪烛的散文《母亲》,获“2008中国散文年度金奖”。 《母亲》,是作者自创的“节段体”(笔者称),写的是怀念逝去的母亲,全文共85节,26000多字,获奖后在全国散文界引起轰动,被称之“洪烛体”。在这个长篇巨制中,作者回顾承蒙母爱四十年的时光,撷取在医院看护、挑选墓地、葬礼和母亲生前一个个细微的生活片段,各成一节,任泪水和着思绪流淌。节节如杜鹃啼血,让人为之情动;字里行间氤氲着对母亲的思念,常有让人猝不及防的话语撞进读者的眼帘,让人潸然泪下。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我记得写到哪段时,想哭,忍住了;写到哪段时,忍不住还是哭出来了。但愿你也能看得出来,看得出哪一段的原稿曾被泪水打湿过。我一直以为,用墨水写的文字和用泪水写的文字,是能看出来的,是有区别的。”很多读者在这篇博文的评论栏里说,“看完后我泪流满面”,“泪眼模糊,不忍卒读”,“因《母亲》来到这里,因《母亲》而热泪盈眶”……我是在夜深人静时一气把文章读完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可读完后我已经泪流满面。 历代追思父母恩德的诗文众多,诗经•小雅《蓼莪》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句子,被后世称为父母的“九我之恩”,而后,历代也不乏“孝思”佳作。洪烛是《芒种》 2008 年度诗人奖得主,他在《母亲》中用白话间或以诗的语言倾吐着他的哀思。一个极平凡、极细微的细节,他的思绪、联想、感悟往往超乎读者思维的空间,那至情至真至纯的文字,会猝然拨响你心灵深处久久搁置的琴弦,使之轰然作响。 他写母亲在医院病逝:“……再一次握住她变冷的手,她已没有感觉。她不设防地躺在我面前,就像我诞生时,也曾如此不设防地躺在她怀抱里。这才是我真正的出生地!” “失去母亲,等于失掉最遥远的故乡,故乡中的故乡。” “母亲没了,内心的童年才真正结束。” 他在到派出所为母亲注销户口时写道:“值班警察将母亲的那张卡片从家庭户口簿里抽掉,我仿佛看见上帝的手——如此轻而易举地从人间夺去我的母亲。才明白什么叫命比纸薄啊。” 为母亲挑选墓地,是使人心伤的时刻,人们往往心中是一片空白或悲痛。但洪烛的笔触写出了他独特的内心独白,“ 哪是我在替你挑选呀,分明一小块土地,早就远远等着你。离绿水不远,离青山更近,刚好一平方米,构成最小的房地产,你的下辈子将在这里度过。替你安顿另一个家,同时替你选择左右的邻居。‘互相关照吧,我妈妈人很好的……’”“什么叫墓碑?分明是一块石头,打磨光滑,等着刻下你的名字。记住:松竹园30区1排16号,你的门牌号码……到时候我给你写信,能收到吗?你是我的出生地,可我活到今天,不得不接受这项使命:替你寻找一块称心的墓地——难道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母亲,你的墓地是我见过的最伤心的废墟。” 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新旧衣服、老花镜、梨木梳子、梳妆镜……都引起作者揪心的联想,整理完毕,他茫然写道:“再在房间里好好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母亲忘了的……一个人活了一辈子,留下的遗物就那么一小堆。找来找去,偏偏忘了自己——我不正是母亲最大的遗物吗?她不放心的还是我啊……总算替母亲把自己给找了回来:这才是最可靠的纪念。” “母亲晒在阳台上的棉鞋,还没收回来。她不能亲手去收了,也无法穿上它了。失去主人的棉鞋,在正午的光线中,像道具一样摆设着。我在犹豫:收回来合适,还是让它们继续在那里等待?晒了很多天太阳的棉鞋,虽然是两只,可看上去一样孤单啊。” 在母亲的葬礼上,“我怀抱母亲的骨灰盒(感觉里面还是热的),弟弟捧着母亲的遗照,走在队伍最前面。当骨灰盒被封进墓穴,我与母亲之间一场真正的离别开始了,下意识地喊出一声“妈妈”;几乎忘掉自己已进入不惑之年,而恢复成一个牵着妈妈衣襟怕迷路的儿童。” “……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像捧着飞机失事后的黑匣子。想知道她还有哪些话要跟我说。对于一次不可抗拒的空难,我是迟到的搜救者。” 每个人都有母亲,也有很多人失去了母亲,虽然心中有各自的悲痛,但我敢说,大概洪烛的悲痛更惨烈些吧!因为他是孝子,同时他还是诗人。他的这几段话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椎胸拔发”、“肝肠寸断”。“丧母是一种痛,与别的痛不同,它痛定了还会痛,一痛再痛。就因为它是无法填补的。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我的母亲再也回不来。她被昨天的太阳弄丢了。” “……你让我懂得什么叫悲伤,真正的悲伤。以前的悲伤统统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悲而无伤。第一次啊,我看见自己血淋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就当是前半生享受的母亲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出生时的脐带已经剪断,我像一只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脐带再一次被剪断了,这次手拿剪刀的不是接生婆,而是死神。但是,母亲——这一次我们都别撒手啊。哪怕只是紧紧攥住各自手中的半截断线。也算一种安慰: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再把它系结起来。” 20年前,我失去了母亲,也曾在报刊上写诗撰文寄托哀思,也写了“母亲的爱,是遮雨的伞 / 母亲的爱,是凉爽的风......”之类的感慨,但和洪烛的《母亲》相比,空怀一腔哀思,文字表达显得多么苍白!诗经•小雅《蓼莪》一直被称为历代“千秋孝思之作”,依我看,洪烛的《母亲》又竖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大儿子在小饭馆吃饭,两个人喝了半斤白酒,话题扯到文学,我就把洪烛《母亲》中的若干文字讲给他听,讲着讲着,已为人父的儿子竟也泪挂两腮。饭店的小老板以惊诧的目光盯着一老一少两个“泪人”,肯定以为是喝醉了。

习润平。根据中国交警杂志社官方资料查询,中国交警杂志社社长习润平与中国交警杂志社广东分社社长陈舜雄共同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交警杂志社是隶属公安部交管局主管,属于交管局下属的新闻事业单位。

  • 索引序列
  • 中国民政杂志社长
  •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长
  • 中国杂志社社长
  • 中国人杂志社社长
  • 中国武警杂志社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