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大学生的道德与生活论文题目

大学生的道德与生活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大学生的道德与生活论文题目

德育类的论文题目(通用250条)

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类的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初中德育探微

3、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

5、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6、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7、初中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探

8、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9、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10、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探析

11、谈谈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

12、初中德育工作的四个乐章

13、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

14、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15、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16、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7、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8、新时期初中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

19、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初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21、初中德育课程

22、初中德育教育浅议

23、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

24、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5、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26、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全寄宿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初探

28、略谈初中班级德育的整体性思路

29、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31、班级文化建设在初中德育中的功能

32、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3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4、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浅谈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

37、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

38、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

39、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4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初中德育工作——以萍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41、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42、家庭隐性残缺现象给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43、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初中德育——基于一所农村初中公民教育

44、日日做实事,事事育新人——万载县双桥初中德育工作中“每日一德”

45、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以初中德育教材为例

46、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47、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48、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49、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

50、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

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

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

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

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

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

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

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

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

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

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

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

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

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

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

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

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

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117、朱德精神研究

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

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

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

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

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

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131、道德认同研究

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当前中国网络界面中道德失范与规制研究

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39、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

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

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

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

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

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1、论文候选题目 第一部分 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论题范围: 第一论题: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第二论题:根据技校学习的新特点,你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培养哪些主要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 第三论题:在校期间如何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论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浅谈如何提高创造能力 第五论题:浅论技校新生要克服哪些思想障碍 第六论题:浅论协作精神在成才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法律基础方面的论题范围: 第七论题:对当今社会公德各种现象的反思 第八论题:当前技校生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九论题: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十论题:技校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以上论题大家可以在其中任选其一 2.论文要求: (1)根据老师给定的论文范围,课余时间自行查找材料,组织理论和事实例证。 (2)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技校生活的新特点,结合当前技校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论述,观点鲜明,例证合理,脉络清晰,表达流畅。 (3)考试论文的论题可以在老师给定的论文范围内任选其一。 (4)论文的字数在1500——2000字之间。 (5)同一论题不允许出现内容雷同现象,如有雷同,即为零分处理。 3.论文的结构要求: A.题目; B.内容摘要:即本论题你主要从那些方面进行论述的,简明扼要进行概括,字数在50——200字之间; C.关键词:论文运用了那些支撑全文的关键词语,摘录出来写在内容摘要的后面,另起一行的醒目位置; D.论文正文; E.主要参考文献。

大学生如何在信息社会中选择正确的途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妥善的处理学习、心理、社交等方面的问题,关系到大学能否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怎样汲取信息社会中有利、有益的信息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情操就成了高校工作者一个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 信息社会 知行合一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难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形成,但总的来说,社会经验及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心智还不足以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同样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信息社会对高校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些大学生还存在明显的“知”与“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取得成绩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取得优异成绩的愿望,另外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的学习和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恒心。这些是需要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摒除社会上的一些不利因素来完善自己。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高校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行为的系统理论知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的高校生看清是非观,汲取精神上的养分,不断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重要的意义。“知行合一”是我国明朝著名学者王守仁提出的,意在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知行的统一强调践履,这正是由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使大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讨论掌握了一些道理,这就是所谓的“知”;但获“知”并非是上这些理论课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行”而“知”,是为了践履,此乃“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与“行”的结合,注重践履,就成为高校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这要求高校生在学习一些大道理时要重视“知”与“行”的结合,坚持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二、大学生如何在信息社会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于每一个学生,即便是学校也被信息社会所涵盖在内,那么大学生如何在信息潮流中分辨信息的良莠及如何在其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课题。现代的思想道德理论表现在研究方法上的特征是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文化历史等众多学科,这是因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涉及诸多方面的探究领域。多学科整合研究让我们不可否认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将不良影响摒弃或彻底根除的,需要借鉴一些学科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时效性。虽然一些书刊所强调的理论体系和较强逻辑性的辨别能力,但大学生往往是对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有时候甚至会起反向作用认为一些不良思想很深刻很哲理因此而效仿盲从。所以,首先要从根本思想上消除不良信息的危害性。平日学校氛围、学习气氛、教师水平都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文化熏陶保障。熏陶的过程并不只是传授知识,需知年轻人的思想极具可塑性,通过长期或反复的灌输可培养定性的道德意识。因此,大力营造多层次多样化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广泛组织思想、文化、娱乐及学术于一体的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能让广大青年大学生看清历史与现实,熟悉中外文化知识异同,了解国情民意,从而使大学生摆脱颓废空虚的不良信息。社会的实践也是对虚假不良信息的治理。无论任何事情,实践,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只有经历过实践的考验才能屹立不倒。学校可以以院系或班级、社团等集体为单位,通过实践的检验,得出自己的判断,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说服自己。虽然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及次数较少,理想主义色彩与情绪化思维活动较浓。一些人觉得控制学生的社会能力范畴就能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危害,其实青年人的思维极活跃并不受任何束缚,通过组织平等、自由的对话和讨论来抑制不良思维的发散有经可寻。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思想的交流平台,让自己阐述当今信息社会的利弊,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通过同龄人之间的深层次交流,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和对待不同信息流的不同态度,正确分析出我国当代信息社会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现象,克服社会经济大潮面前失落感和对山品文化感性上的盲从,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三、信息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就当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的征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信息社会背景中。人是自然之人,有人的自然属性,更是社会之人,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生的价值就是要从个人所得和社会贡献这个辩证的关系中去把握,并以社会贡献为主要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个人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甚至对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它必然要用它的思想和意志去推行确立与之适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一是西方国家对我过的西式化影响,极力的通过方方面面的途径对时下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全球主义的蔓延,使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得到恣意推行。一些大学生因此而崇尚西方的“海洋文化”、全盘否定中国的“黄土文明”,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信奉“金钱至上”,以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由此成为“西化”的俘虏。在对我国输入的大量报刊杂志影视、电子游戏和电脑软件上等多种精神文化测评中,都在宣扬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一些负面的报道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与思维模式。第二是当下社会的频频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极端丑恶现象,更有甚者是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现在的信息社会是一个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时代,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已网络为载体,以极快的传播速度、广度和声势来腐蚀着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学业的重视,同时也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大挑战。对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不仅要从社会大环境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更加要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着手,开设大学生的德育课,对高校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等一系列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这也是对引导当代社会背景下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善于分析观念的正确与否,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这也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如个人主义,这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和实质,它与我们倡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相对立的。再如拜金主义,这方面的影响最深最广。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学生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言行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增强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一些信息的传播与感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易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多角度对于思想道德修养将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在一个信息纷杂的时代,要修身律己,重视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的修养,为自己衔接好追求高尚人格、不断登攀的高境界人生的阶梯。

关于生活道德的论文题目

关于道德的题目我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我还为大家找来了一些关于道德的句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道德底线

2.让道德之花绽放

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道德小故事

5.我的道德小故事

1、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2、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

3、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4、道,本义是供行走的路,德,却不仅是登高、攀登,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更应包含美和善的一些行为标准。

5、道德其实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近得触手可得!

1、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帕拉图

2、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乔叟

3、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4、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5、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找来的关于道德的题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德育类的论文题目(通用250条)

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类的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初中德育探微

3、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

5、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6、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7、初中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探

8、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9、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10、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探析

11、谈谈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

12、初中德育工作的四个乐章

13、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

14、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15、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16、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7、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8、新时期初中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

19、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初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21、初中德育课程

22、初中德育教育浅议

23、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

24、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5、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26、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全寄宿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初探

28、略谈初中班级德育的整体性思路

29、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31、班级文化建设在初中德育中的功能

32、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3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4、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浅谈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

37、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

38、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

39、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4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初中德育工作——以萍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41、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42、家庭隐性残缺现象给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43、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初中德育——基于一所农村初中公民教育

44、日日做实事,事事育新人——万载县双桥初中德育工作中“每日一德”

45、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以初中德育教材为例

46、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47、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48、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49、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

50、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

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

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

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

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

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

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

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

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

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

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

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

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

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

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

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

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

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117、朱德精神研究

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

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

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

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

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

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131、道德认同研究

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当前中国网络界面中道德失范与规制研究

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39、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

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

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

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

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

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立德树人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立德树人的提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立德树人的几点认识和理解“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我们国家正在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2、立德树人是2014年度基础教育热词之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2630万个。

3、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4、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5、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

6、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

7、一是关于“立德树人”的出处。

8、“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

9、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

10、《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11、“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12、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

13、“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14、何谓“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

15、《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7、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

18、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19、二是提出“立德树人“的背景。

20、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人生的“三不朽”;无论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还是“做事先做人”;这些都首先强调的是“德”。

2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2、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

23、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

24、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者爱人”; 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义礼智信”。

25、现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是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极大的奠基作用。

26、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

27、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

28、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

29、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是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深化。

30、这个文件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31、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32、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34、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35、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36、三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37、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38、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39、三是“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问题。

40、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

41、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三爱”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的培养等等。

42、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根据新时期的特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43、这样的表述是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细化,且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

44、四是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的问题。

45、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

46、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47、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

48、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

49、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课改,扫清人才培养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0、五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问题。

51、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

52、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在根本含义上是高度一致的,但现阶段如此强调,是因为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与要求。

53、当前,要抓好两个教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4、第二,把握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55、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6、这是国家在教育价值观层面上一次最为明确的宣示。

57、第三,要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58、课程改革说到底还只是一个手段,我们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

59、而最终检验课程改革是否有成效,还要看我们是否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

60、第四,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61、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价值观引领下,我们要坚持高学业水平的同时,加入特色、多样、选择和适合这样一些理念,这些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质量观。

大学生道德论文题目

大学生德育论文的题目有: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等。

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大学生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关系;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大学生德育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的结合;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大学生德育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的关联;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的融合;大学生德育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创新;以上是一些大学生德育论文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和拓展。

大学生论文简介:

大学生论文是指在大学期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学科特点,进行独立研究和撰写的学术论文。大学生论文的撰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学生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论文的主要特点是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大学生论文的撰写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规范,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等部分。大学生论文的撰写不仅是学生学术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证明,对于学生的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本文整理了关于道德的作文题目,欢迎阅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害人害己》

《请弯一弯手》

《车前,那个老人谁来扶?》

《车前的呐喊,谁的良心在哭泣》

《拷问道德》

1、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2、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王充

3、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刘向译文

4、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誊莱

5、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恩格斯

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论文题目

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会要求得到应有的体面的对待。本文整理了关于道德的作文题目,欢迎阅读。

文明的风向标

守住心灵的契约

心灵深处

道德在每个人的心中

做一个有道德人

1、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2、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王充

3、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刘向译文

4、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誊莱

5、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恩格斯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立德树人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立德树人的提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立德树人的几点认识和理解“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我们国家正在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2、立德树人是2014年度基础教育热词之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2630万个。

3、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4、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5、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

6、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

7、一是关于“立德树人”的出处。

8、“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

9、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

10、《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11、“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12、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

13、“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14、何谓“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

15、《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7、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

18、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19、二是提出“立德树人“的背景。

20、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人生的“三不朽”;无论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还是“做事先做人”;这些都首先强调的是“德”。

2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2、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

23、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

24、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者爱人”; 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义礼智信”。

25、现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是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极大的奠基作用。

26、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

27、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

28、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

29、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是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深化。

30、这个文件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31、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32、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34、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35、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36、三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37、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38、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39、三是“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问题。

40、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

41、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三爱”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的培养等等。

42、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根据新时期的特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43、这样的表述是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细化,且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

44、四是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的问题。

45、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

46、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47、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

48、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

49、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课改,扫清人才培养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0、五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问题。

51、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

52、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在根本含义上是高度一致的,但现阶段如此强调,是因为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与要求。

53、当前,要抓好两个教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4、第二,把握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55、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6、这是国家在教育价值观层面上一次最为明确的宣示。

57、第三,要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58、课程改革说到底还只是一个手段,我们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

59、而最终检验课程改革是否有成效,还要看我们是否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

60、第四,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61、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价值观引领下,我们要坚持高学业水平的同时,加入特色、多样、选择和适合这样一些理念,这些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质量观。

德育类的论文题目(通用250条)

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类的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初中德育探微

3、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

5、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6、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7、初中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探

8、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9、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10、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探析

11、谈谈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

12、初中德育工作的四个乐章

13、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

14、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15、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16、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7、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8、新时期初中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

19、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初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21、初中德育课程

22、初中德育教育浅议

23、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

24、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5、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26、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全寄宿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初探

28、略谈初中班级德育的整体性思路

29、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31、班级文化建设在初中德育中的功能

32、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3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4、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浅谈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

37、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

38、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

39、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4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初中德育工作——以萍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41、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42、家庭隐性残缺现象给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43、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初中德育——基于一所农村初中公民教育

44、日日做实事,事事育新人——万载县双桥初中德育工作中“每日一德”

45、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以初中德育教材为例

46、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47、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48、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49、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

50、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

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

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

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

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

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

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

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

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

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

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

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

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

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

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

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

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

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117、朱德精神研究

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

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

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

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

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

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131、道德认同研究

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当前中国网络界面中道德失范与规制研究

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39、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

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

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

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

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

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大学生与道德的论文格式

论文的格式都差不多的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我有现成的 给你参考今天刚交了这个作业呵呵~~你凑或看看把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

一、概述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应该说是好的。虽然出现了像马加爵这样的个别案例,但他代表不了当代大学生。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他们都比过去时代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事实上,这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群体和先进个人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学生支教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支教队员们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可以想象,如果不去西部支教,他们完全可以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完全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选择了西部,选择了艰苦的地方,选择了接受困难的考验,自愿到西部贫困地区去支教。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青年志愿者一道,用自己的心血、辛劳和汗水,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将火热的青春献给了西部的教育事业,他们才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如果只看到马加爵,看不到这些先进典型,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应该坚持用先进青年的事迹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和激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新情况、新问题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第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一些学生希望通过网络来听到更多方面的声音,并自信能够对信息真伪作出判断;不少学生把网络作为在校园中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最主要场所,从网络开始流行的一些词汇现在已成了不少学生的口头禅。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第三,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进入大学以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一时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取向的迷惘与混乱。在社会转型期间,主导(主流)价值系统受到挑战和冲击,原先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乃至被否定。我们已知,市场经济被选择是因其有效率优势,而效率受人青睐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财富或者说是金钱。当市场经济将效率作为首选价值时,也就等于在规则的设计上将金钱提升为社会价值尺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使然。但有的人们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作用给予了最大限度地扩张,以至于仿佛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都可以凭借金钱而获得满足和实现。正是由此,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社会确实拥有了更有利于它生长的土壤。令人担忧的是,时下这种金钱与人的双重异化已在以不可小视的数量发生,许多本来属于理所当然的光彩价值观的东西,都被有的人当作了待价而沽的拍卖品。 五、方法及措施 第一,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理念,强化道德素质,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大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积极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实现形式,从大学生的现实思想觉悟和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五要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六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第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共青团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先进性。“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团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共青团工作又一项重要原则。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青年,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是共青团的一贯任务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的道德与生活论文题目
  • 关于生活道德的论文题目
  • 大学生道德论文题目
  • 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论文题目
  • 大学生与道德的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