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论文文献幼儿园规程

论文文献幼儿园规程

发布时间:

论文文献幼儿园规程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摘 要:常规教育说得通俗点就是习惯教育,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基于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具有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的特性,所以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应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即从情感培养和行为练习入手,通过树立榜样、正面鼓励、持续教育等方式,教育方法要针对幼儿特点,抓住幼儿教育这一关键时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常规教育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一名记者追问爱因斯坦人生哪个阶段的教育为其取得如此大成就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说既不是中学教育,亦不是大学教育,而是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他认为正是幼儿园的教育教会了他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更重要的是让他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对其最终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爱因斯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常规教育,才能够让中国的花朵能够更加灿烂的开放,才能让其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指幼儿在任何情况,都以自己为主,做事只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会考虑他人,且与伙伴之间的交往存在不合群、任性等诸多的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某一样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一切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有规矩靠边站。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家长要对其正确引导,否则长此以往就可能会造成幼儿自私自利的性格。 2.自闭行为 幼儿的自闭行为是指一些幼儿经常独来独往,对幼儿园的规矩、教师的要求也不怎么服从,也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大多数幼儿都能坐着听讲并且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而有自闭行为的幼儿却常常沉默不语,独自一人做自己的事情。 3.自理能力差 现在的独生子女,皆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所有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正是这种无条件任从致使幼儿养成了不懂自理的恶习。鞋子掉了找老师、裤子下滑不会拉,甚至鼻涕流出来了也不会擦。就餐毛病更是多,在家里,这些孩子“粒粒皆辛苦”,家长为能让孩子“吃上一口”想尽办法,使足“计谋”,加剧了幼儿形成这种“陋习”。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养成战略 1.以爱为名构筑起幼儿常规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平等和尊重、关爱和宽容、支持和引导中教育幼儿,满足幼儿的内在心理需要,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像妈妈一样关注幼儿的整体成长,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鼓励幼儿尝试新鲜事物,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等。 (2)做到严爱有度 教师的表情或动作往往会牵制到幼儿的心情,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要做到张弛有度。教师应该明白,一味欣赏、赞扬和放弃要求,后果会使幼儿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过于严厉,也会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2.多种 渠道 促成幼儿常规的养成 (1)用儿歌让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行为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常规行为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幼儿听,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就记住了相应的行为准则要求。 例如,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刷牙,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基于儿歌通俗易懂,幼儿很快就能在大脑中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并且能熟练地掌握其中要领。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就可以运用儿歌:小椅子,拉拉近,小小手,护饭碗,小调羹,舀一勺,低下头,张开嘴,大老虎,啊呜啊呜来吃饭!小鞋子,出洞子,小裤子,乘电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基本的步骤。 (2)在故事中让幼儿理解常规 故事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抗拒性的,教师可以把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习惯故事化,让幼儿从 童话故事 中来理解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与幼儿一起阅读时,可以用手指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幼儿的目光直接追随着成人手指所指向的画面部分,也可以提出一些诸如“画面上有谁”“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等观察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在故事中理解常规的含义。在幼儿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后,进行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手点读一些简单的、幼儿常见的字,使幼儿在阅读故事中将图文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教育,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遵守常规 幼儿年纪小,自制能力相对还不是很好,容易遗忘自己的行为,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适应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认真地进行提醒。 比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的小鞋子该如何摆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对对“小脚丫”,把它们一一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盥洗室的水龙头墙上贴了如何洗手的步骤图,又为幼儿正确洗手作了指引。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头帮助幼儿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随着幼儿一天一天的长大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把直观形象的标记图慢慢过渡过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这些创造性的形象标记不仅便于幼儿更好地学会和遵守规则,开发幼儿的大脑,也便于教师的常规管理,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水到渠成。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 儿童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78.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和学前教育》 常规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日的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它是幼儿从家庭融入社会集体这一阶段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和方法中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改革中幼儿发展为本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幼儿常规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的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往往是由教育者决定,但各种因素常常导致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意向,反而造成幼儿的不情愿。比如某些教育者认为幼儿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常规教育中只要以服从教师的管理为主,长时间后,幼儿的常规行为便失去了发自内心需要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 2.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的幼儿常规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者在幼儿常规教育中经常教导幼儿说“不听老师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许动来动去”等话语,这是因为许多教育者对幼儿的评价只用“好”与“坏”两个角度。所以常规教育内容也比较刻板,意在将幼儿打造成为教师言听计从的规规矩矩的人,抹杀了幼儿的灵性。 3.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性,这样才能多方位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实际的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便是让幼儿玩游戏,首先讲解游戏规则和提醒注意事项,对违反规则的要求表演节目或讲故事。这种默守常规式的游戏特点不利于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忽视了幼儿 其它 方面的发展。 三、幼儿常规教育创新举措 1.让幼儿参与常规教育内容构建 常规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也参与内容的构建中,以幼儿需要为导向,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比如在我是解放军的游戏中,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做才能使动作更加标准,形象更接近解放军,让幼儿自己表达这一游戏需要注意的要点,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加以修正。 2.教育方法要多样性 幼儿常规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游戏,还要采用更多的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发展,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幼儿的情趣,增长他们的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方面的启发、以及情感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另外,还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方法让幼儿融入角色中,让他们在角色的扮演中去感知社会和体验生活。 3.加强教育者在常规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幼儿的 言行举止 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重教育者良好形象的树立,教育者一身作则的同时,幼儿家长也必须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把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写上即可,这和学术刊物不同。能不引用就别引用这些,因为有些刊物对参考文献要求很严格,要核实,需要年卷期,而你引用的是没有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论文文献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浅谈幼儿园工作规程论文

要成为一名全优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

因此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老师准确地把握把“教”,什么时候“教”, “教”什么。在幼儿园中重教育过程,轻教育结果。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教育活动。

(三)、良好的教师观

新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工作不仅仅在付出,在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

的自我发展者等教育观。

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 才能促孩子发展,才能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前,不少人误将教师画、跳、唱、弹等技能视为教师的教育素质,但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种个人专业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觉得,幼儿教师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那么幼儿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记得有一位园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的难度,不比当一个好教授的难度小。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一是生活化,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场所,二是兴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感兴趣的也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孩子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因为都学过教法这点就不多讲了。利用我们所学的游戏的方法,用幼儿能接受的教学语言,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施教。幼儿园

教师要做全才。幼儿园教学是不分科的,各领域相互渗透的。

(四)、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扑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对孩子的观察、对其他事物自然想象的观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样都是阴面,是土地上的先化,还是落在石头(铁盖)上的先化?为什么?这就需要做教师的去观察、主动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大家都知道,小动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他可能会问老师鸟都吃虫子吗?有吃虫的、也还有吃米粒的(还有吃草叶等植物的鸟),鸟都怎么吃虫子?(有的鸟很聪明借助于小棍捉虫吃,是人与自然节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体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制玩教具,因为我们周围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我们要动脑、动手去制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环境。另外,实际生活中使用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会用电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学会与同事合作艺术;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技巧。

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教师的事,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工作。与家长沟通不等于告状,要在沟通中使家长知道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因此在形式上,对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显示出对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对多,就是采用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内容上,可以介绍孩子在园一天参与活动

的表现如何,情绪怎样,习惯养成等现象;也可以是发现的个别现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样,教师与家长讲话要讲究策略,不能信口开河,语气要婉转,表达要清楚。不要以为与家长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讲给他听,如:你们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孩子听见了心理紧张,家长听了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长也可能采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极态度。那么就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应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例如: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幼儿是父母或教师管教得严厉等。在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开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习惯,即使不紧张,也会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告状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咬,只有从消除孩子精神压力入手,要和家长共同商讨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多肯定孩子的长处,多鼓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说,劝戒和责罚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时候,应更要注意。

(七)、幼儿教师要有健康身体和心理

教师要有好身体和健康心理,好的身体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心态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快乐,所以要幽默一些。因为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就要具备什么素质。教师好的心态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有颗宽容的心,孩子

会没有压力的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从正面入手,就不会挖苦、讽刺孩子,而是积极的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就会对孩子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教师要像妈妈一样爱每一个孩子。

1.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

去努力。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因为过度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更多精品源自 3 e d u 试题 才。

8.把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幼儿园一日常规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要具备“六勤”(六多)

六勤:

眼勤(多看)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看书、看电视、

查电脑, 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会看他人的言行举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的长处我学,他的不足我戒,做个有心人。 耳勤(多听)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听领导的指导同时的建议、家长的呼声等等。在教学活动中看这回答问题的孩子同时要听其他的孩子的声音。通过多听,反思自己的工作。 脑勤(多想)想什么?和在座的老师互动一下。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应该培养孩子什么习惯,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听话:需要会听话的孩子、敢说等等)想我用这种材料做什么玩具等。多思多想才会使人更聪明,反思是多想的具体表现。

手勤(多做)看到、想到、听到就要做到。实践出真知。

嘴勤(多说)要和孩子、家长、同事、领导说即多沟通、多探讨。安全工作需要嘴勤,可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

腿勤(多走)时刻与孩子一起活动,陈鹤琴先生说:“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和情感,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

比如:在户外活动前,走出去(腿勤)看看(眼勤)大型玩具上脏吗?(脏了擦一擦再玩,行动告诉人们你是尊敬孩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等)是否有破损的地方(脑勤),(如有即使反馈给领导(嘴勤),展现出你的责任感、安全意识等,随是小小的举动暗含了许多教育内容),体现出教师一切为孩子,出去学习、家访等。

再如:有一所中心园的教师到一幼儿园参观,看到一个自制数

字分解组成器玩具,一拉罐做成的,很欣赏。我问她:“你看了以后你会怎么做?”他说:“把数字换成图形、或做成认识单数双数用不同颜色区分开。”说的很好,走出来学习就应这样举一反三。

(二)、要做到“六心”

即对待孩子以“爱”为首,我们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要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关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观察孩子要细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互动一下:

喜欢孩子要真心:是基础,你不真心喜欢孩子,我想您不会心甘情愿的做幼教工作,只有真心喜欢孩子,你为他们付出才会无怨无悔。

孩子生活要关心:孩子的心情怎样、天气变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吗?怎么不愿动?等等都要关心。

教育孩子要精心:生活无小节,处处是教育。教学无小事,事事要精心。《资料汇编》中落实新《纲要》执行新《常规》中有详细的要求,大家应熟练掌握,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

观察孩子要细心: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要尽收眼底。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他不愿参加活动等都要心中有数。看到了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要耐心: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水准来要求孩子,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孩子,要耐心的引导幼儿学习,让他们在不同水平上有提高。

服务家长要热心:前面已经设计到了就不在讲,自己在工作中去体会,因为我们在座的有的也是家长。

其实这“六心”是在活动过程中综合体现的,怎样去把握这是艺术,为什么说:因为教师,即是一个职业,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在这里的含义是,做一件事情没有固定模式,而是应该在活生生的过程中去把握,对幼儿教师的挑战也正体现在这。

(三)在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的。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终身的。

教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师、能师、人师。经师是教业境界师的职。其特点是,比学生先懂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记问之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能师是教师的专业境界。也叫智慧型教师。其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能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常地、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提高悟性,增长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人师是教师的事业境界。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士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通过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制,灵活自如、出神入化的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好扬中遨

游,用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事,人师能在教学中用自己高尚的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做到不教之教。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魏书生,现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被誉为“现代孔子”。

最后,让我们共同分享以下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孩子比鲜花更需要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在做一所小学校张的时候,校园花房里长出几多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学都很惊讶,每天来看这朵玫瑰的人络绎不绝,有一天早上,苏霍姆林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和追求。下面,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自己要加强学习,严格自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事事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对工作要兢兢业业,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只有工作态度端正了,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三、对学生要尊重、热爱,循循善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热爱每一名学生,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塑造和引导,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公民。

四、对同事要团结互助,乐于分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思想,加强同事间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成长。

五、对家长要正确引导,加强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方法,多与家长合作、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六、对生活要阳光思维,超越自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学会阳光思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具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幸福、快乐。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每天谦虚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常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幼儿园常规教育旨在促使幼儿了解、接受、遵守幼儿园集体生活所需的各种行为规则,养成相应的习惯。

一、常规教育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

实际上,常规它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它不应单纯是为教育活动提供服务,而更是应为幼儿主体服务。我们所提的常规教育,它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应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们不能用孩子心灵、想象的自由来换取所谓的整齐划一的常规纪律。

二、幼儿园常规管理教学的误区

由于在教学实践中,过多考虑将常规用于教师管理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在常规实践中,就很容易在常规教学认识和实施上造成如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常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幼儿常规不好,什么都白搭!”这是一句在教师口中常被提及的话语。言外之意,常规就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老师们不难发现,当幼儿投入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中的时候,他们发自内心地,体现出了极大的学习自主性。此时,教师强调常规和纪律则成为多余。所以,我认为教育活动开展的真正的前提是幼儿内在自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不是常规。

(2)教育方法失当,常规被作为对幼儿行为进行限制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在班级常规教学中,经常能听到老师发布“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等禁令。而当幼儿出现了违规行为的时候,则过多地采取讲道理甚至压服的手段,迫使幼儿“就范”。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反复多次的讲授、强调常规要求之后,幼儿却很难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所以,我认为常规教育不应是依赖由“外”到“内”地强迫灌输与反复强化,让幼儿被动接受规则,而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内生”出规则,引导他们主动建构规则。

三、幼儿园常规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为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还常规教育以应有的作用。

(1)尊重个性,避免给幼儿强加不必要的规则。要知道,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而不是强制的方式下实现的。我们要促使幼儿形成内在的纪律意识,而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控制。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2)赋予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就阐明了“以儿童自由为基础”的纪律观,即纪律是通过自由获得的。因此,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3)给予赞美,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每个幼儿总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要多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4)导入实践,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而形成的。例如在饭后漱口时,我发现幼儿的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为此,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将水龙头只开一滴一滴的水,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开始,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四、结论

我们需要充分给予幼儿展示个性的自由,多尝试使用“你能做到……你会……”或者“如果你能……我们都会为你感到高兴”等鼓励性语言,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由一味的限制转变为积极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儿对规则的主动建构,帮助幼儿体验到规则或纪律为自己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得常规纪律能自发的从幼儿心中滋生,并被长效的遵守执行。

参考文献:

[1]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文化批判.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

[3]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人民教育.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5]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6]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拓展:

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进行正确执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通过入园、晨检、早操、上课、游戏、劳动、娱乐、散步、盥洗、进餐、午睡、喝水、入厕、穿脱衣服鞋帽和离园等各项活动, 使幼儿学会按时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愉快、稳定、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活动技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行为文明,并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符合各项活动要求。

教育中应注意:

(1)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新规则;

(2)讲解说理与掌握技能并重,使幼儿知道执行规则的意义,掌握实行每项规则的方法和程序;

(3)对执行常规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深入细致地进行个别教育;

(4)经常练习、检查和督促,使幼儿的行为逐渐熟练,成为习惯。

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幼儿常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刚入园、年龄小,同时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娇惯、包办代替,又养成了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常规意识及相应能力。因此,怎样在小班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概念界定:

讨论、界定“幼儿常规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常规”一词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常规”解释为“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1

我国学前教育界不同的学者对“幼儿常规”有着不同的理解:刘焱认为幼儿“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2罗志芳认为幼儿常规就是“纪律”,幼儿常规就是幼儿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3王玉认为“常规就是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4

综上所述,幼儿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对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等,从时间顺序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入园、晨检、早操、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午餐、午睡、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环节。

三、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常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常规教育氛围。

环境支持和影响着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常规教育环境,而小班幼儿又刚入园、年龄小、缺乏常规意识,为此,我们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常规教育环境时,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环境“会说话”,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例如:洗手池前与水龙头相对应的地面,我们贴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它告诉孩子们,每个“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人,其余的人可以排到“小脚印”的后面稍作等待;活动室地面的“半圆形”标志线,帮助孩子们迅速有序地将小椅子摆在活动时需要的位置;楼梯台阶上的“脚印”标志以及楼道墙面的“毛毛虫”标志,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

2、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适宜的幼儿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从中获益,获得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不同,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5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早晨入园时,老师会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幼儿渐渐地也知道在入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活动时为了端正幼儿的坐姿,老师会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看,XX小朋友坐得多直!”孩子们顿时就挺起腰来。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6同时,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幼儿多动手实际操作感知。例如:为引导幼儿离开座位时送椅子,我们创设了“小椅子回家”的情境;在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时,我们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生活服务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扣纽扣、系鞋带等)中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3、关注幼儿一日生活,随机生成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渗透、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源于生活,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而幼儿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教育”,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幼儿各种游戏和活动中的。例如,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活动时,我们发现许多玩具掉在地上了却没人捡、幼儿之间相互争抢玩具等现象,据此,我们随机生成了“玩具玩具我爱你”、“玩具大家玩”、“玩具回家”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在发现幼儿常在教室里追逐疯跑这一情况时,我们随机生成了“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我叫轻轻”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明确相关规则。

4、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常规教育成效。

“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场所和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7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应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8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和加强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例如,通过班级家园栏、QQ群及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讲座等,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常规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家园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互通幼儿在园及在家情况,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调一致、同步教育;借助家长委员会,充分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为班级常规教育出谋划策;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幼儿常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2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3 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4 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5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6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7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8 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4]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5]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6]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第43――44页。

[8]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9]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

幼儿园规划论文范文

为进一步加快幼儿园特色办学步伐,打造优质的师资团队,用更多的爱心把孩子们呵护好、培育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特色建设规划方案 范文 ,希望你们能喜欢! 幼儿园特色建设规划方案范文(一) 礼仪 教育 ,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加强 文明礼仪 教育,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推进和创新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礼仪氛围。经研究,我园广泛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打造高霞幼儿园新的办园特色。特提出如下实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科学发展观为言行准绳,力求通过生活礼仪、交往礼仪、行为礼仪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幼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努力营造崇尚文明、讲究礼仪的校园氛围,扎实推进校园文明建设,加快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活动目标 1、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 人际交往 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 文化 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活动内容 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1、学习礼仪: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礼仪: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3、展示礼仪:通过开展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文明礼仪行动“小天使”评选等活动,展现我园在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4、宣传礼仪:通过幼儿礼仪教材的编写、礼仪 故事 的征集、礼仪故事的讲述、礼仪儿歌的吟诵、文明礼仪 倡议书 的发放、开展礼仪教育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等,向家庭、社会进行 礼仪知识 的宣传,让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文明礼仪行动的实践者、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社会的良好氛围。 四、具体活动 (一)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礼仪。从“坐、立、行”入手,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幼儿的品质,让幼儿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开展“尊长友爱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交往礼仪。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幼儿养成文明的人际交往习惯。 3、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生活礼仪。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引导幼儿从勤洗手、不吐痰、等细小环节做起,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开展争创“文明礼仪小天使”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幼儿行为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好宝宝”。 2、开展“幼儿交往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文明的交往习惯,争做“礼貌好宝宝”。 3、开展“幼儿生活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做“能干好宝宝”。 (三)开展“我与文明手拉手”系列实践活动 1、“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举行“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2、“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二:开展“尊师周”、“亲情周”、“关爱周”、“感恩周”活动。 3、“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三:组织“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发放文明礼仪倡议书,向村庄居民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播文明礼仪知识。 4、“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四:开展“礼仪小红旗”、“今天我做到了吗”礼仪细节养成实践情况记录、“我真行”、“我真棒”、“我的发现”、“我要学习他(她)”自评、互评等活动,使抽象化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四)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展示活动 1、举行幼儿讲礼仪故事比赛。 2、举行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全体家长、教师参加“礼仪知识”竞赛(书面),各班选派幼儿参加幼儿园“礼仪知识”大赛。 3、举办“小绅士、小淑女”“文明家长”“文明教师”形象展示活动。 4、举办“文明礼仪”摄影展。 5、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画展。 五、具体 措施 (一)加强领导,构建组织网络。幼儿园建立以园长为组长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 实施方案 和逐年特色行动计划。建立园长—业务园长—课题组长—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全员德育网络。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广泛动员,加强培训。举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暨礼仪品格教育课题开题仪式。进行全面动员,在全园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明确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共识。努力营造一个师幼互动、家园联动、相互督促、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礼仪知识专题辅导,要求全体教师为人师表,在文明礼仪上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文明,形成全园人人都讲文明礼貌的良好风气。 (三)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校园环境直接关系到师幼文明习惯的养成。首先,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物理环境,努力让校园每一处都成为教育的场所,使每一堵墙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为幼儿园实践礼仪教育提供环境支撑。第二、对校园的人文环境作精心规划与设计,在校园悬挂、张贴文明礼仪宣传 标语 ;开辟名人礼仪宣传专栏;布置“礼仪墙”等,让校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无声地、静态地传达着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文明礼仪知识。第三,通过宣传橱窗、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幼儿,每一个家长。形成 “全面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促使师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讲规范、讲礼仪、讲公德、讲文明。 (四)善用教材,学以致用。 1、收集古典礼仪 名言 ,宣讲古人、名人礼仪故事,做到礼仪故事、格言天天讲。礼仪儿歌人人吟。 2、开设幼儿礼仪课程。做到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礼仪教学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1)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 (2)行为辨析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 (3)示范演示法: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教师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 方法 ,为其树立行为榜样。 (4)情景表演法:“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5)游戏 童谣 法:调节学习气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6)活动竞赛法: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比赛,如:“漫画比赛”、礼仪知识竞赛、发展性评价等,使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礼仪观。 (五)制订《幼儿文明礼仪常规》,让幼儿在体验中接受教育,逐步形成崇尚礼仪、争做文明礼仪小天使的良好风气,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转变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 (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制订“礼仪之星”、“校园文明礼仪先进班集体” 评选条件。班级每个月评选一次“文明好宝宝”、“礼貌好宝宝”、“ 能干好宝宝”;幼儿园每学期评选一次“礼仪之星”;每学年评选一次“文明礼仪小天使”和“校园文明礼仪先进班集体”。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七)加强家园社区联系,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1、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幼儿把良好的礼仪风貌带出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做法,家园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同步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3、组织“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向社区居民发放“文明礼仪倡议书”,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播文明礼仪知识。 (九)建立监控激励机制,提高文明礼仪建设成效 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比优胜班级和先进个人的重点内容。通过幼儿礼仪知识竞赛、幼儿文明礼仪展示等活动,检验学习礼仪知识的成果。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 六、活动要求 1、精心计划,认真实施。各班要结合本班级实际,认真制定班级幼儿礼仪教育计划,把文明礼仪教育抓在实处。 2、深入调研,完善制度。幼儿园开展一次幼儿文明素质的摸底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文明礼仪建设的具体任务,形成相应的文明礼仪建设制度,制订幼儿文明礼仪规范,认真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使礼仪意识进课堂、进头脑。 3、丰富载体,狠抓落实。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使礼仪教育的活动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丰富,取到实效。 4、注重“四结合”,做好“六个抓”,丰富文明礼仪建设内容。 “四结合”: 1、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2、礼仪教育与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紧密结合。 3、礼仪教育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紧密结合。 4、礼仪教育与文明班级评比紧密结合。 “六个抓”: 1、抓晨间接待。设“晨间礼仪岗”,每天早上由值班教师带领4位小朋友(大班幼儿)“站岗”,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鞠躬问好。 2、抓情景教育,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3、抓区角、游戏活动,培养幼儿间的合作、谦让、协商的能力。 4、抓一日生活环节教育。 5、抓“三习惯”培养。(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养成教育。 6、抓重大活动教育。利用“ 教师节 ”、“ 重阳节 ”、“ 三八妇女节 ”、“ 母亲节 ”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学会和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 七、月活动安排: 三月份 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礼仪。从“坐、立、行”入手,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幼儿的品质,让幼儿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开展“尊长友爱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交往礼仪。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幼儿养成文明的人际交往习惯。 3、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生活礼仪。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引导幼儿从勤洗手、不吐痰、等细小环节做起,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月份 开展争创“文明礼仪小天使”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幼儿行为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好宝宝”。 2、开展“幼儿交往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文明的交往习惯,争做“礼貌好宝宝”。 3、开展“幼儿生活礼仪”专题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做“能干好宝宝”。 五月份 开展“我与文明手拉手”系列实践活动 1、“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举行“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2、“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二:开展“尊师周”、“亲情周”、“关爱周”、“感恩周”活动。 3、“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三:组织“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发放文明礼仪倡议书,向村庄居民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播文明礼仪知识。 4、“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之四:开展“礼仪小红旗”、“今天我做到了吗”礼仪细节养成实践情况记录、“我真行”、“我真棒”、“我的发现”、“我要学习他(她)”自评、互评等活动,使抽象化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六月份 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展示活动 1、举行幼儿讲礼仪故事比赛。 2、举行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全体家长、教师参加“礼仪知识”竞赛(书面),各班选派幼儿参加幼儿园“礼仪知识”大赛。 3、举办“小绅士、小淑女”“文明家长”“文明教师”形象展示活动。 4、举办“文明礼仪”摄影展。 5、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画展。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幼儿园教育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关键,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做一下分析。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

摘要: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既琐碎又复杂。教育教学工作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研兴园”,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管理;策略

在管理的实践中,我园尝试了以下教育教学的管理策略:

一、明确教科研任务

首先组织全园教师学习、领悟《新纲要》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其次,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尤其是针对存在的问题,选择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使教研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这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重点。如:近几年,幼儿园的区角的布置及利用一直没有抓好,搞了几年总是一个样,利用率不高,近乎摆设。针对这种情况,今年选择了对区角活动研究的课题,让教师们去探索区角的分类,每个角布置些什么,哪些材料的使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怎样指导区角的活动等,并归纳出相应的经验或认识。最后,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深入于实践之中,是教师们的优势,那么如何使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呢?这就要组织教师们进行深入系统地总结,边总结边研讨,相互促进,这种总结也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审视。在总结中,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及不足,寻找出一些工作规律,以便更好地工作。

二、加强教师业务学习

1、每一位教师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要求也就各有侧重点。对于新教师主要进行反复的“关键程式”训练,包括学习制订阶段计划;坚持对每次的研究活动进行观察与评价,写好观察分析记录;坚持与幼儿进行个别的正面交谈。对熟练教师,我们则要求进行“反思性”的实践与总结:学习撰写设计报告、实施方案和研究报告;坚持用科研的眼光和行动开展研究活动,并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作出理性的思考和选择;能带领新教师共同解决研究活动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2、学会“学”。“学”,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讲座、观摩等活动,开阔教师眼界,更好地把教科研工作引向深入。学习带来了大提高,教师们对教育理论学习更加关注了,自觉性更高了。有的教师反映,学与不学确实不一样,过去,自己总是停留在经验主义,对被人的创新做法或者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不重视、不以为然。如今,不少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购买教育理论著作,订阅教育理论刊物,并不定期地进行摘抄工作,还认真地写下学习体会,整个幼儿园学习教育理论的氛围明显增强。

3、学会“问”。“问”,能使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为此,我园开展了“每月一问”的活动,要求教师针对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困惑进行提问,园部再以年级组和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分析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4、学会“说”。“说”,能使教师们积累经验、相互学习。首先,我们特地安排了“每周一说”的活动,组织教师说一说一周来的研究心得,聊一聊研究过程中幼儿的具体表现和自己的指导方法。其次,我们还安排了解决“每月一问”的小组讨论活动,由各组长带领教师们先详细地分析问题,再各抒己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种讨论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参与,理清自己的思路,将其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这两项活动即提高了教师们的表达能力,又实现了经验分享,利用集体的智慧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刚开始,不少教师由于习惯于领导在检查、督导中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传统流程,而不知该如何提问,写上来的问题往往大而空泛,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后来经过指导,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研究工作,更细致地观察、研究幼儿的活动反应,并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提出质疑、发现问题,久而久之,教师的问题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了。

三、重视保育保健工作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既要研究教育,也要重视保育。

1、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差,每天的吃、喝、拉、撒、衣、学、住、行,事无钜细,要做好保育保健工作,教师应该“奉献一颗爱心,做好三个‘保’字”。“奉献一颗爱心”就是把自己的爱献给幼教事业,献给幼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也不能成为教育”。“做好三个‘保’字”,即保卫生,保安全,保好习。保卫生就是对教室和玩具要及时进行消毒,做好进食前后的清洁工作;保安全,就是当发现幼儿带有弹子等危险物品时,即劝其拿出,让家长带回或代为保管,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妥善处理;保好习,就是要求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进餐习惯,午睡习惯,言行习惯。

2. 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集体保育秩序,创设并营造集体氛围,发挥幼儿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力,同时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伙伴间交往,共同活动和游戏的机会,发挥幼儿伙伴之间相互激励促进作用。而且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它给予幼儿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物质氛围给幼儿以 *** 和印象是具体的,而良好的物质氛围是以安全为前提条件,这一点非常重要;精神氛围对幼儿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里,教师之间的亲善和睦,敬业爱园,同情助人,便给幼儿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多年的幼儿园管理经验告诉我,教育教学的管理是智慧的管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有思想、有眼力、有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并联系于实际,搞好教育教学,办有特色的幼儿园,才能让幼儿园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一般模式----《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

[2] 浅谈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与促进----《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大班规范论文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摘 要:常规教育说得通俗点就是习惯教育,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基于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具有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的特性,所以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应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即从情感培养和行为练习入手,通过树立榜样、正面鼓励、持续教育等方式,教育方法要针对幼儿特点,抓住幼儿教育这一关键时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常规教育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一名记者追问爱因斯坦人生哪个阶段的教育为其取得如此大成就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说既不是中学教育,亦不是大学教育,而是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他认为正是幼儿园的教育教会了他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更重要的是让他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对其最终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爱因斯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常规教育,才能够让中国的花朵能够更加灿烂的开放,才能让其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指幼儿在任何情况,都以自己为主,做事只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会考虑他人,且与伙伴之间的交往存在不合群、任性等诸多的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某一样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一切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有规矩靠边站。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家长要对其正确引导,否则长此以往就可能会造成幼儿自私自利的性格。 2.自闭行为 幼儿的自闭行为是指一些幼儿经常独来独往,对幼儿园的规矩、教师的要求也不怎么服从,也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大多数幼儿都能坐着听讲并且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而有自闭行为的幼儿却常常沉默不语,独自一人做自己的事情。 3.自理能力差 现在的独生子女,皆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所有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正是这种无条件任从致使幼儿养成了不懂自理的恶习。鞋子掉了找老师、裤子下滑不会拉,甚至鼻涕流出来了也不会擦。就餐毛病更是多,在家里,这些孩子“粒粒皆辛苦”,家长为能让孩子“吃上一口”想尽办法,使足“计谋”,加剧了幼儿形成这种“陋习”。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养成战略 1.以爱为名构筑起幼儿常规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平等和尊重、关爱和宽容、支持和引导中教育幼儿,满足幼儿的内在心理需要,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像妈妈一样关注幼儿的整体成长,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鼓励幼儿尝试新鲜事物,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等。 (2)做到严爱有度 教师的表情或动作往往会牵制到幼儿的心情,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要做到张弛有度。教师应该明白,一味欣赏、赞扬和放弃要求,后果会使幼儿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过于严厉,也会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2.多种 渠道 促成幼儿常规的养成 (1)用儿歌让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行为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常规行为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幼儿听,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就记住了相应的行为准则要求。 例如,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刷牙,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基于儿歌通俗易懂,幼儿很快就能在大脑中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并且能熟练地掌握其中要领。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就可以运用儿歌:小椅子,拉拉近,小小手,护饭碗,小调羹,舀一勺,低下头,张开嘴,大老虎,啊呜啊呜来吃饭!小鞋子,出洞子,小裤子,乘电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基本的步骤。 (2)在故事中让幼儿理解常规 故事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抗拒性的,教师可以把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习惯故事化,让幼儿从 童话故事 中来理解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与幼儿一起阅读时,可以用手指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幼儿的目光直接追随着成人手指所指向的画面部分,也可以提出一些诸如“画面上有谁”“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等观察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在故事中理解常规的含义。在幼儿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后,进行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手点读一些简单的、幼儿常见的字,使幼儿在阅读故事中将图文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教育,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遵守常规 幼儿年纪小,自制能力相对还不是很好,容易遗忘自己的行为,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适应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认真地进行提醒。 比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的小鞋子该如何摆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对对“小脚丫”,把它们一一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盥洗室的水龙头墙上贴了如何洗手的步骤图,又为幼儿正确洗手作了指引。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头帮助幼儿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随着幼儿一天一天的长大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把直观形象的标记图慢慢过渡过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这些创造性的形象标记不仅便于幼儿更好地学会和遵守规则,开发幼儿的大脑,也便于教师的常规管理,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水到渠成。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 儿童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78.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和学前教育》 常规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日的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它是幼儿从家庭融入社会集体这一阶段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和方法中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改革中幼儿发展为本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幼儿常规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的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往往是由教育者决定,但各种因素常常导致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意向,反而造成幼儿的不情愿。比如某些教育者认为幼儿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常规教育中只要以服从教师的管理为主,长时间后,幼儿的常规行为便失去了发自内心需要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 2.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的幼儿常规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者在幼儿常规教育中经常教导幼儿说“不听老师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许动来动去”等话语,这是因为许多教育者对幼儿的评价只用“好”与“坏”两个角度。所以常规教育内容也比较刻板,意在将幼儿打造成为教师言听计从的规规矩矩的人,抹杀了幼儿的灵性。 3.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性,这样才能多方位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实际的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便是让幼儿玩游戏,首先讲解游戏规则和提醒注意事项,对违反规则的要求表演节目或讲故事。这种默守常规式的游戏特点不利于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忽视了幼儿 其它 方面的发展。 三、幼儿常规教育创新举措 1.让幼儿参与常规教育内容构建 常规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也参与内容的构建中,以幼儿需要为导向,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比如在我是解放军的游戏中,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做才能使动作更加标准,形象更接近解放军,让幼儿自己表达这一游戏需要注意的要点,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加以修正。 2.教育方法要多样性 幼儿常规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游戏,还要采用更多的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发展,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幼儿的情趣,增长他们的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方面的启发、以及情感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另外,还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方法让幼儿融入角色中,让他们在角色的扮演中去感知社会和体验生活。 3.加强教育者在常规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幼儿的 言行举止 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重教育者良好形象的树立,教育者一身作则的同时,幼儿家长也必须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 索引序列
  • 论文文献幼儿园规程
  • 幼儿园工作规程论文文献
  • 浅谈幼儿园工作规程论文
  • 幼儿园规划论文范文
  • 幼儿园大班规范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