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一个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 李光亮四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朝兴 毛正聪 夏侯文 张绍斌五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陈石玄根 徐定昌 卢伟孙 陈爱明 陈显林十六个浙江省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徐凌、胡兆雄、董炳华、王传斌、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伟杰、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 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 季友泉、丁绍杰、余正青、吴学远、苏伟、龚伟康、陈永德等徐朝兴浙江丽水龙泉人。13岁辍学而学艺,从事青瓷艺术52年。1996年被评为第一个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07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当之无愧的青瓷掌门人。毛正聪1940年10月出生于龙泉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原龙泉瓷厂厂长、总支书记、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龙泉县第九届人大常委、浙江省七届政协委员,从事青瓷艺术研究45个春秋。继承古老传统工艺,尤对歌窑文片艺术研究有新的突破,抽象形文片艺术,千奇百态,既象非象,作品别具一格。夏侯文江西省分宜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龙泉瓷厂工作,从事青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研究工作。他的理论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几十年来创作设计了大量作品,并屡屡获奖。代表作品有:《双鱼洗》、《仿古莲花碗》、哥窑《龙纹盘》等。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3年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并享受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2003年授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5年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张绍斌字弘远,1957年出生于浙江龙泉一个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年来,对梅子青、粉青、天青、米黄色哥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青瓷釉色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薄胎厚釉、支钉架烧研制成功,圆满恢复了传统官窑青瓷的烧制工艺,成为瓷中精品,被誉为当代官窑。作品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从宁静平和心态中生发出悟性灵感,融入手工拉坯,使每件造型独具神韵。而涅泥拉坯手法与构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开片纹路上各呈风格。观张绍斌的青瓷艺术,清纯洗练,温润凝神,既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又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正所谓“空谷清音”、“会意传神”。卢伟孙1962年生于龙泉。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83年毕业于龙泉陶瓷技术学校。工作于龙泉青瓷研究所。1992—1 993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1993年开创哥、弟纹胎瓷的新工艺。1994年“哥弟”窑纹胎作品《冬的思绪》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同年《冬的思绪》、《龙泉窑青釉小口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1997年创建“龙泉子芦窑”。2001年应邀日本东京举办青瓷作品展。2002年作品《天与地》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梅子青釉金丝纹片瓶》、 《清》系列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2002年作品《天与地》被中南海紫光阁珍藏。2004年青瓷作品参加“第四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2005年青瓷作品参加“陶都宜兴国际陶艺展” 。2006年作品《春·秋 》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天池》、《鱼草纹大洗》 获奖。《漩》获铜奖。青瓷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作品参加《第五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2007年青瓷作品《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鱼草纹大洗》被浙江美术馆收藏。曾轶星,60年代出生,浙江龙泉人,写过小说,当过编辑,人称“半仙”,出生干部家庭,父亲曾是区委书记,母亲是供销社主任。曾轶星祖辈曾是龙泉青瓷界名人,祖籍宝溪乡。这里是龙泉青瓷发源地之一,在龙泉青瓷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自宋元以来极盛数百年的龙泉青瓷几近断脉,然而也就是这一时期,一批土生土长的宝溪青瓷艺人默默传曾着宝溪青瓷的窑火,曾轶星也成为其中一员。王志伟,70年代出生,浙江云和人,喜欢古琴诗歌,收藏彩陶普洱茶龙泉瓷。2003年开始纯手工制作青瓷。作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第十一届“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浙江省第二届陶瓷传承与烧制技艺评比银奖、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银奖。著有《瓷度》《经典汉文化元素--龙泉青瓷》《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无能使有钱人成为收藏家》《瓷语的碎片》等等。在制瓷技艺方面,推崇向古人学习,十年来走遍龙泉大窑、溪口等地几乎所有的窑址,读遍所有关于龙泉青瓷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对龙泉青瓷的历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博览群书,尤其是对诗歌、哲学、文言文地热爱和大量阅读,练就了他对龙泉青瓷的独特视角。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古代龙泉青瓷地深入把握,使得其作品深得南宋神韵,被誉为龙泉青瓷王阳明派,引领当代龙泉文人瓷流派。对于头衔,自觉面对龙泉大窑、面对南宋龙泉青瓷,永不敢自称大师,因而拒绝参与任何职称评定,坚持让作品说话!创作自我要求极高,非精品不以示人,备受文人、业内专家认同首肯。著名诗人、古陶瓷鉴赏家陈先发评价其:制瓷有大匠风范。
赖自强 1925年12月出生于浙江龙泉。其祖上为瓷器艺人赖永顺,于公元1810年应亲朋之召。由福建省徳化县上涌镇下涌村党垟迁至浙江龙泉六都木岱村开基立业,建造阶梯龙窑烧造瓷器,立号为“赖永顺”(今国营龙泉瓷器总厂三分厂旧址)。 由于经营得当,绩业日盛,公元1817年,又在龙泉八都上垟置地扩大窑厂规模,继续生产瓷器。“赖永顺”号成为当地瓷业界的望家(今国营龙泉瓷器总厂旧址)。 赖自强先生从小在学堂(读私塾)求学之余,即跟随祖父、父亲做瓷学艺,成为赖氏瓷家嫡系第七代传人。 赖自强先生1949年8月参革命工作,同年出任龙泉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的龙泉县瓷器行业工会主席。 1950年在龙泉县总工会工作,并分管领导八都区工会工作。 1951至1953年被选送到浙江省、地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 1954年出任龙泉县瓷器行业公私合营公方代表。 1956年列席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聆听并接受了周恩来总理对龙泉青瓷恢复工作的指示。 1957年6月,国营龙泉瓷器总厂成立,担任副厂长兼生产、技术科长至1987年退休。 其间还兼任中国青瓷之祥考古队副队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主任。 1958年担纲主持龙泉瓷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用瓷(浙江厅内的龙泉青瓷系列产品,包括宴会瓷、艺术陈列瓷等)的生产任务。 1959年担任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国宴用瓷保全任务工作。 1959年参加由国家主导的龙泉青瓷全面恢复生产项目。主要负责龙泉青瓷胎、釉系统项目的研究,并参与对龙泉青瓷古瓷遗存、古窑遗址的调查、考古工作。 1963年参加《龙泉青瓷研究》的编著工作,并在此专著上发表了龙泉青瓷新工艺应用技术科技论文。 1964年被国家批准为第一代高级陶瓷技师。 1972年主持并完成代号为“118”的国家龙泉青瓷生产任务(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访华专用的龙泉青瓷配套系例用瓷)。 1982年担任浙江省轻工业“四新”产品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 1983年当选为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起连续两届担仼龙泉市政协副主席。 1987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为龙泉支部创始人之一。 赖自强先生热爱龙泉青瓷,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龙泉青瓷,终生以龙泉青瓷为荣。为使中断三百多年的龙泉青瓷整体性恢复生产,他作为事业团队成员与亲身实践者,一直都在一线默默无闻地从事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特别是在瓷矿原料、釉质提升、窑炉烧成系列工艺技术、古窑遗址调查等领域,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对龙泉青瓷事业的中兴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赖自强先生宽厚善良,生活中他是一位朴素平易的长者。青瓷界他是一位乐于传、帮、带的老前辈。是一位做事中庸,有功弗居,工作严谨,处事率真,德高望重的青瓷手艺人。业界有口皆碑,无愧为赖氏瓷家后人的风范。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2008-7-18 23:26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2楼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省zf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22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 2 梁祝传说 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3 西施传说 诸暨市 4 济公传说 天台县 5 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 杭州市余杭区 6 张阁老传说 温州市龙湾区 7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 苍南县 8 防风神话传说 德清县 9 黄大仙传说 金华市 10 寒山拾得传说 天台县 11 烂柯山传说 衢州市 12 观音传说 舟山市 13 刘伯温传说 文成县、青田县 14 徐福东渡传说 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 15 钱王传说 临安市 16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 17 徐文长故事 绍兴市 18 绍兴师爷故事 绍兴县 19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 富阳市 20 越歌 绍兴市 21 畲族叙事歌 松阳县 22 三字经 宁波市鄞州区 23 平阳卖技 平阳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24 浙派古琴艺术 杭州市 25 楼塔细十番 杭州市萧山区 26 畲族民歌 建德市 27 鼓亭锣鼓 富阳市 28 山歌(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 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 29 吹打(洞头龙头龙尾、 洞头县、 平阳吹打、苍南吹打、 平阳县、苍南县、 上虞吹打、磐安吹打) 上虞市、磐安县 30 平湖派琵琶艺术 平湖市 31 塘工号子 海盐县 32 缙云丝竹锣鼓 缙云县 33 遂昌昆曲十番 遂昌县 34 竹溪锣鼓 松阳县2008-7-18 23:27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3楼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35 黄沙狮子 临海市 36 余杭滚灯 杭州市余杭区 37 鸬鸟鳌鱼灯 杭州市余杭区 38 神兽花灯 临安市 39 严州虾灯 建德市 40 跳仙鹤 富阳市 41 拼字龙灯 温州市龙湾区 42 贝壳舞 洞头县 43 定位 永嘉县 44 藤牌舞 瑞安市 45 余姚犴舞 余姚市 46 平湖九彩龙 平湖市 47 上舍化龙灯 安吉县 48 跳魁星 金华市 49 九狮图 永康市、仙居县 50 武义花灯花轿 武义县 51 板龙(岭口亭阁花灯、 磐安县、东阳市、 许宅花灯、大田板龙、 临海市、衢州市衢江区、 全旺板龙、花桥龙灯、 三门县 杨家板龙) 52 断头龙 兰溪市、江山市 53 大奏鼓 温岭市 54 仙居鲤鱼跳龙门 仙居县 55 上盘花鼓 临海市 56 江山手狮 江山市 57 硬头狮子 龙游县 58 貔貅 龙游县 59 草龙 开化县、淳安县 60 钢叉舞 常山县、缙云县 61 浦江滚地龙 浦江县 62 林城狮舞 长兴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63 昆曲 浙江省 64 越剧 浙江省 65 泰顺药发木偶戏 泰顺县 66 温州南戏 温州市 67 绍兴目连戏 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 68 平阳木偶戏 平阳县 69 侯阳高腔 东阳市 70 醒感戏 永康市 71 哑目连 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 72 单档布袋戏 平阳县、苍南县 73 绍剧 绍兴市 74 瓯剧 温州市 75 甬剧 宁波市 76 姚剧 余姚市 77 湖剧 湖州市 78 婺剧 金华市 79 诸暨西路乱弹 诸暨市 80 泰顺木偶戏 泰顺县 81 武义昆曲 武义县 82 茶灯戏(唱灯) 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 83 菇民戏 庆元县、景宁县 84 婺剧变脸、耍牙 江山市 85 大石车灯戏 临海市2008-7-18 23:28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4楼五、曲艺(共计1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86 武林调 杭州市 87 杭州摊簧 杭州市 88 杭州评词 杭州市 89 杭州评话 杭州市 90 独脚戏 杭州市 91 温州莲花 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 92 嘭嘭咚(渔鼓) 苍南县、平阳县 93 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 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 94 唱新闻 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 95 绍兴宣卷 绍兴县 96 绍兴词调 绍兴市 97 绍兴鹦哥戏 绍兴市 98 三跳 湖州市、桐乡市 99 湖州琴书 湖州市 100 金华道情 义乌市 101 路桥莲花 台州市路桥区 102 江山坐唱班 江山市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03 五常十八般武艺 杭州市余杭区 104 翻九楼 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 105 调吊 绍兴市 106 迎大旗 磐安县 107 问凳 景宁县 108 十八罗汉 仙居县 109 罗汉班 义乌市 110 瑶山秋千 淳安县 111 后宅高跷 义乌市2008-7-18 23:28 回复 .*5楼第一批非遗目录——新昌调腔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6楼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12 金石篆刻 杭州市西泠印社 113 仙居花灯 仙居县 114 剪纸(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 115 西兴竹编灯笼 杭州市滨江区 116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117 彩石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 118 玻璃银光刻 温州市龙湾区 119 十字花边绣 温州市鹿城区 120 台州刺绣 台州市椒江区 121 临海泥塑 临海市 122 嵊州泥塑 嵊州市 123 米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4 绸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5 竹丝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 126 贝雕 洞头县 127 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县 128 矾塑 苍南县 129 乐清龙档 乐清县 130 象山竹根雕 象山县 131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 绍兴市 132 根雕(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 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 133 嘉兴灶画艺术 嘉兴市 134 手工彩色拷花 桐乡市 135 粮食砌 兰溪市 136 郭宅大蜡烛 东阳市 137 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 三门县、仙居县 138 里商仁灯 淳安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39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杭州市 140 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 天台县 141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绍兴市 142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143 金华酒酿造技艺 金华市 144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建德市 145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 146 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金华市 147 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衢州市 148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市 149 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 金华市 150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 151 象山晒盐技艺 象山县 152 湖笔制作技艺 湖州市 153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 154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 瑞安市 155 杭州雕版印刷术 杭州市西湖区 156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7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8 杭州铜雕工艺 杭州市 159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 杭州市萧山区 160 八都麻绣工艺 淳安县 161 杭州金银饰艺 杭州市 162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 温州市瓯海区 163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4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5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泰顺县、庆元县 166 首饰龙制作技艺 乐清市 167 宁波金银彩绣工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8 彩船制作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9 红帮裁缝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 170 宁波泥金彩漆 宁海县 171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绍兴市 172 剔墨纱灯 桐乡市 173 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 湖州市 174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湖州市南浔区 175 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 金华市 176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上虞市 177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嵊州市 178 永康锡艺 永康市 179 蓝花布印染技艺 仙居县 180 枧桥鼓制作技艺 临海市 181 舟山木船建造工艺 舟山市普陀区 182 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 嵊泗县 183 黑陶烧制技艺 遂昌县 184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景宁县 185 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 杭州市 186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 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87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杭州市 188 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 杭州市 189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 杭州市 190 畲族医药 丽水市2008-7-18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7楼十、民俗(共计3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91 大禹祭典 绍兴市 192 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 绍兴市、杭州市滨江区 193 花朝节 杭州市拱墅区 194 半山泥猫习俗 杭州市拱墅区 195 龙舟胜会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 196 杭州运河船民习俗 杭州市余杭区 197 九姓渔民婚俗 建德市 198 吴山庙会 杭州市 199 七月十五汤和节 温州市龙湾区 200 蒲城拔五更 苍南县 201 拦街福 温州市鹿城区 202 祭海 象山县、岱山县 203 十里红妆习俗 宁海县 204 绍兴水乡社戏 绍兴市 205 绍兴舜王庙会 绍兴县 206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市 207 网船会 嘉兴市秀洲区 208 含山轧蚕花 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 209 新市蚕花庙会 德清县 210 防风氏祭典 德清县 211 金华斗牛 金华市 212 方岩庙会 永康市 213 畲族三月三 景宁县、武义县 214 迎大蜡烛 武义县 215 赶茶场 磐安县 216 诸葛后裔祭祖 兰溪市 217 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 衢州市柯城区 218 杨炯出巡 衢州市衢江区 219 畲族婚俗 景宁县 220 道惠夫人会 松阳县 221 菇神庙会 庆元县 222 高枧古亭台阁 三门县 223 海游六兽 三门县 224 轩辕氏祭典 缙云县 225 绍兴乌毡帽 绍兴市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宋瓷”代表了中国瓷器艺术中最高的审美境界。这样一个认识,通过教科书或大众读物无限制地进行着一种简单的复制,让人觉得这几乎就是一个无需质疑的真理。但问题在于,这种判断的标准在哪里,我们有没有真正从学理上对其进行思考?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其意义也是相当明确的。一方面,有助于理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境界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扭转我们简单的思维习惯或认识偏见。 平淡:宋代社会审美理想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他认为文章由绚烂到达平淡,这才是成熟的标志,才是艺术上最高的境界。简单地说,平淡就是天真自然,不雕琢,不拘泥于法则。而实际上,苏轼的话反映出了宋代典型的士大夫审美趣味。在文风上,从韩愈的古文运动开始,之前绮丽的文风受到人们的抵制,转而崇尚平易的行文风格。在书法艺术中,宋人面对唐楷的气势与法度,转而追求晋人的高风绝尘,正如苏轼所推崇的“萧散简远”之淡泊境界。在绘画上,虽然雄浑的山水画与艳丽的院体画同样存在,但在苏轼和米芾的推动下,崇尚天真平淡的文人画开始兴起。而正是从宋代开始,“逸”格成为历代品评绘画乃至视觉艺术的最高标准,它代表了这种反对法度与雕琢、崇尚清新与自然的平淡之美。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审美趣味很容易便影响到了整个社会,当时的大众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样的情趣。于是,“平淡”很快就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瓷器的生产也同样反映出这样的时代精神。宋代是瓷器生产相当繁荣的一个时代,有众多的瓷器生产地,仍然是“清淡秀雅”的艺术风格占据统治地位。即使是大量运用印花技术的耀州窑,其胎色也是相当淡雅的,呈现的是一种单色美。当然,将这样的风尚发挥到极致的当属北方的汝窑和南方的龙泉窑。汝窑生产的瓷器大都造型简练,呈淡雅的天青色,又因其烧制过程中温度较低,瓷胎未真正烧结,故釉色大多失透,显得宁静而自然。崇尚老庄的宋徽宗当时对汝窑的瓷器爱不释手,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的瓷器生产树立了一个标准。靖康之变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迁,南方的龙泉窑以其青玉般的釉色、简练沉静的造型、朴素典雅的气质,将“平淡”的审美理想发展到了极致。 艺术:“境界”判断与权力话语 舒斯特曼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阴谋,它教育人们“自由”地去接受某种趣味。他的观点也许有些偏激,但已经很清楚地为人们揭示了审美格调判断中的人为因素。也许用福柯的思想来解释这种现象会更加贴切。在这位法国思想家看来,“真理意志” 与“权力意志”在根底上是二位一体的,真理的产生与认定渗透着权力因素,权力的运作有赖于真理话语的确立。①在任何社会的话语流通中都存在着有关何为理智、何为合理与真实的潜在话语标准,它在具体思想和知识问题的真假判断发生之前即已划定了关于真的可能边界,也就是说,发生在知识内部的真假只是真理在现实中成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②因此,“知识(真理)与其说是有真伪之分,不如说只有合法与否之分。”③如果我们用这种认识来看待长期以来人们对“宋瓷”的推崇,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就相当明显了。 从魏晋开始,中国汉族文人实际上主要继承了老庄道家的审美理想。这是一种清静无为、天真自然的审美理想。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反对过于繁复的声和色,主张淡与素。而庄子则要求人从任何外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自身的自由,这也是一种自然的审美境界,正所谓“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正如前文所言,道家的这种审美精神对中国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在魏晋之后的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由于宋代社会浓厚的尚文风气,文人的情趣能够迅速地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去,因此,相对于其他时期,宋瓷最能够体现出汉族文人的审美理想。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把“宋瓷”理所当然地断定为中国历史上最高审美品格的代表,认定它体现了最高的审美境界。原因很简单,因为“宋瓷”代表了他们所钟爱的审美情趣。这样一种判断由于出自于知识分子之口,出自于学术机构的判断,于是很自然的就披上了“真理”的外衣。却从来没有人去反思为什么“平淡”就一定高于“雕琢”,为什么文人情趣就一定高于市井情趣。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屈从于权力的判断。这里的权力并非我们日常理解中的政治权力或统治权力,而是一种话语权。它在无形之中束缚了我们的思考,在无形之中也将所有的其他观点与思想断定为“谬论”与“非真理”。 共识:永远无法企及的地平线 相对于宋代的瓷器,唐代及元明清的瓷器增添了不少民族趣味或市民审美因素。尤其是明清的瓷器,受到市民文化的影响,其瓷器的艺术风格倾向于繁琐的装饰趣味。从明中叶的“青花”到“斗彩”“五彩”和清代的“珐琅彩”“粉彩”等等,无不体现了这样的趣味。此时,它们正好和西方的洛可可艺术相映成趣。而且事实也证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因此在西方,洛可可风格也被称为“瓷器”风格。其实,在西方国家,洛可可风格也长期受到所谓学者阶层的轻视,认为它是一种相当轻浮与柔媚的艺术风格。与之受到贬低的艺术风格还包括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巴洛克艺术等等。传统的西方学者们一直都将古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当成了最高的审美理想,认为这是一种高雅而崇高的艺术风格,与之相比的其他艺术风格都显得逊色。 不过,在多元论思想的影响下,如今西方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判断的偏见与无知。中世纪艺术的深沉与神圣,巴洛克艺术的恢宏与动感……这些都是西方古典艺术所缺少的精神内涵,它们同样值得称道。事实上,每一种艺术风格或审美情趣都有它自己的拥护者与爱好者,若根据其拥护者的地位与阶层来判断审美情趣的高低,这无疑是一种相当霸道的标准。我们可以批评某艺术品的题材或主题不合情理或触犯了公共道德的要求,却不可评判哪一种审美情趣低下。因为审美本身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我们不能用高低来对其进行界定。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借用沃尔夫林的观点来进行论证,他在阐述巴洛克艺术的时候说:“巴洛克艺术(或称之为近代艺术)的兴衰都不是由于古典艺术,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条兴起、高潮、衰落的曲线……”④沃尔夫林反对将古典艺术作为西方艺术的定点,认为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风格,表现的是各自的“时代精神”,而不能简单地说后代是前代的衰落。⑤ 从认识论讲,“整体性”思维本质上是事先预设一种本质或终极的本源,然后将其表象和再现。从现实来讲,它通过“权力”来产生一种真理,从而排斥、压制甚至摧残异端,最终完成了对“权力”的维护。在这里,笔者赞同利奥塔的观点,他反对哈贝马斯关于对话可以获得“共识”的观点,认为“共识是一条永远无法企及的地平线”,因此现在必须强调“歧见”。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代的异国风情,宋代的平淡,或是明清的繁琐……它们仅仅是体现出自己时代或受众的审美趣味而已,并不能说明孰高孰低,谁是顶峰谁是低谷。
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宋朝瓷器,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瓷器就是好,就是好,真好!
浅析宋瓷茶盏淡雅之美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盏成为宋代典型的饮茶器。唐盏多以紫金、白玉、水晶、玻璃等制作,“至宋,则瓷盏为斗茶之胜具矣”(朱琰《陶说》)。其造型新颖,精致高雅,造型、釉色、装饰均体现了一种温润而含蓄、简洁而质朴的美。1. 清丽挺拔的造型宋瓷茶盏造型清丽挺拨,体现了宋代自然淡雅的艺术观和尚意崇韵的审美意味,于有限的造型中体现了无限的韵外之致。自然生动之美。宋瓷茶盏从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等的形态中选取最生动、优美的部分形体,与固有的抽象几何形体相融合。它不是对自然形态的简单模仿,而具有更深的寓意。中华民族擅长于象形表意的思维方式,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拟、类比和象征,以体现形而上的“道”。花卉形象在宋瓷茶盏中十分常见,宋人用弧线将圆形或椭圆形的盏口分成若干等份,有四瓣、五瓣、六瓣甚至十瓣以上的花瓣口,从花瓣口延伸到碗底的弧线,使盏腹曲折起伏,形如花朵,极富圆润和韵律之美。典雅质朴之美。宋瓷器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且具高雅韵味。宋瓷茶盏以大口、深腹、小足为基本特征,在造型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简洁,曲与直的线条,组合成优美的造型,呈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宋瓷茶盏,造型简约实用,线条流畅,独具一种难能可贵的简逸。如江西省博物馆藏的景德镇窑青白釉托盏,设计新颖,简洁大方,在单纯、质朴中体现素雅、平淡的理性精神。宋瓷茶盏的造型体现了宋人崇尚平淡自然、简洁明朗的精神气韵,从而达到典雅含蓄的美学意境。2. 淡雅自然的釉色美宋代的茶盏有黑、青、青白、白色等,色调含蓄莹润,其装饰效果主要体现在透明的釉层本身丰富细腻的变化效果,以及窑变所产生的肌理色彩变化。“尚玉”的意蕴。人们将玉与人之德相联系,玉被视为至清、至洁、至善理想美的象征。宋瓷茶盏受尚玉美学观的支配,追求温润如玉的色质感。景德镇窑青白瓷色质如玉,有“饶玉”之美称。宋人在釉质的变化中实现了崇尚“玉德”的理想追求。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青色是植物的色彩,也象征着天空、春天、水等,通常给人单纯、明朗、纯洁、雅静、幽玄的感觉,传统文化赋予青色以独特的意蕴。这种“崇青”心理,是与“尚玉”密切相关的。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看来,青白瓷、青瓷和白瓷是点茶最合适的茶器。释惠洪有诗云:“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赞的是白瓷茶器。这些史料都证明了青、白等淡色茶盏在文人士大夫中广泛使用。“色贵青黑”。宋代盛行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盏,“已发现的宋瓷窑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见到黑瓷,南北都产”。黑釉茶盏的兴起,与当时上层社会的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蔡襄在《茶录》里说,“茶色白,宜黑盏”,是说釉面亮黑如漆,便于斗茶时观茶色、验水痕。此外,中国古代崇尚黑色。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道家以玄黑主张色彩的平静,再到以墨代五色以及对水墨的崇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自然肌理之美。以窑变、开片等釉色自然变幻为美,是宋瓷茶盏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尚逸、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结果。《稗史汇编》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是之谓窑变。数十窑中,千万品而一遇焉。”可见窑变的出现实属偶然,其自然变幻莫测的效果是刻意追求的人工修饰所无法比拟的,它所展示的是由意境所传达的一种含蓄而典雅的极致韵味。如宋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碗为十瓣花口,月白色的釉面上缀着不规则的紫色斑块,似空中浮云,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宋代还以开片为美,这些都是通过釉的工艺流程自然呈现的,切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和本真美的追求。开片是由于胎、釉收缩率不一而在冷却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大小不等的裂纹,陶工却利用这一缺陷,使其成为一种自然天成、趣味无穷的装饰。窑变、开片犹如天成,千变万化,这些釉面装饰深化了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充分表现出景有限而意无尽的韵味。3. 清新朴素的装饰美宋代制瓷艺人在充分考虑茶盏自身的适用性条件下,依据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社会风尚,适时地创造和发展了许多精湛的装饰技法和纹样。装饰手法多样。宋代茶盏多采用刻、划花和印花的装饰手法,线条流畅而富于深浅变化。如玉的釉色与刻、划、印花的结合,体现了淡雅的审美意境。印花是以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趁陶胎尚未全干时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印出花纹,再施釉入窑焙烧,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如汝窑粉青釉印花盏托,盘心凸起,印莲花瓣纹。这种含蓄的装饰与淡雅的色泽相得益彰,进一步增添隐约朦胧的韵味,尽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彩绘,也是宋瓷茶盏的装饰手法之一,有釉上描金、釉上红绿彩、釉下彩绘等技法。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说的正是釉上描金彩绘。釉上红绿彩是在白釉上用红、绿等色彩勾画纹饰,红绿相间,鲜艳生动。这种在釉上进行彩绘的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釉下彩绘,在坯体上先罩上一层底釉,然后在上面用各种颜色釉进行装饰,再加上一层透明釉。其画面黑白分明,主题突出,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效果。装饰纹样图案丰富。纹饰是装饰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取向等的综合反映。宋茶盏的纹饰题材极为丰富,以花卉为主。花卉有牡丹、莲花、荷叶、菊花、梅花等,动物有龙、凤、孔雀、鹤、鸳鸯、喜鹊、鸡、蝶、鱼、海马、螺等,还有民俗风味极浓的婴戏图、剪纸贴花等。宋代对莲花纹饰的运用大大超过前代。莲花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图案,象征佛光普照,如意吉祥。随着佛教的世俗化,莲花成为纯洁、正直、高贵品德的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使人们对莲花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大名瓷几乎都有莲花造型。上虞市文物管理所藏的青瓷莲花形盏托,形似盛开的莲花,足底有一孔,中间一盘为莲花瓣口,莲花上为直口,内饰莲蓬纹,其下刻覆莲瓣一周,釉色莹润,造型构思精妙,为越窑艺术之瑰宝。宋瓷花卉图案中,国色天香的牡丹后来居上,作为主题纹饰开始超过莲花。宋瓷茶盏造型简洁、优美,轻盈,装饰典雅含蓄,反映了两宋时期崇尚平淡质朴、清秀自然的社会审美情趣,在器物造型、装饰、纹饰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后代学习的范本。宋瓷茶盏是宋代制瓷工艺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茶盏已不单纯是盛贮之器,它体现生活品位和质量,融合了时人的审美、价值观等文化内涵,为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某宝啊,英国turnitin uk英文论文检测sci查重国际版澳洲大学turnitinuk,按需要购买就行了。
中文论文检测主要是以知网为主,绝大多数高校和期刊报社都是使用知网论文查重系统,知网的中文数据库容量十分大,几乎包括一切中文学术期刊的文献资料,因此能够满足很多种类型论文的检测查重要求。并且随着知网的发展更新,如今数据库中也以及收录了很多的英文资源数据,所以也是能够检测英语论文并且其重复率结果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很多外国语学校已经与知网开展了合作关系。Turnitin是国际上使用范围最大的英文论文查重系统,收录有超级多并且全面的英语文献资源,而且还能够检测很多小语种论文,在英语论文查重领域是十分权威的,能够得出精准度很高的英语论文重复率结果。因此大家查重英语论文也可以使用Turnitin论文查重系统。
论文中的查重率通过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检测,将论文与文献资源库进行了比较。算法检测后获得的查重率,在论文中的查重率结果非常重要,影响咱们是否能够顺利毕业。那么,英语论文查重率多少符合标准?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英文论文查重时,一般要求论文查重率不超过30%。如果文本查重率在查重时超过50%,则该论文可以通过审核。在论文检测过程中,论文查重率的范围是关键,论文查重率的问题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如果查重率低于10%,则非常安全,可以直接参与答辩。 对于本科生来说,非常推荐学校内部查重。学校内部查重系统有大学生联合对比库。大学生联合对比库是本科论文库。本科查重时非常适合使用pmlc系统,这也是国内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查重结构会更加准确。
一般来说每个学校的具体要求都不一样,但是大概毕业论文的查重率是在10%~15%左右。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来更换部落格的文章了,眼见这片田地日渐枯萎荒芜,残垣断壁,人烟稀少,人气仅剩下一个荒村野寨的规模。不过没关系,杰伦很忙,其实我也很忙,这年头不景气大家都宁愿很忙,但不管再忙也还是要跟网友们聊聊天把酒话桑麻一番。所以,我决定今后要在自己的这块园地里勤于笔耕,好好的栽种字苗,祈望不久后,网友们的响应与留言能蔚然成林,绿树成荫,重建起昔日的汉唐盛世那行人熙攘,歌舞升平的长安城。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我则是:「文不在多、有换则新、人不在挤、有来就行」呵呵…宋汝窑/ 天青釉色长颈瓶 (无价/传世仅70余件)青花瓷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元〈青花鱼藻纹大罐) 国际拍卖价成交价/ 台币NT:128,160,000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国之瑰宝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青铜器,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词曲名,用青铜的厚实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才刚开始落笔时便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于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使得「青铜器」这三个字看来太过厚重不够轻盈,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还未落笔便已放弃。后来我再次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为歌名,主要原因是为它举世无双的珍稀度所震撼。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跟烧制过程会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所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瑰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能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雨过天青云破处」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于缠绵诽侧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于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出:「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故必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天青色在期待着雨天的来临。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降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下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这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雨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草本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情有独锺莫名热爱。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于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于「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物增添些文人气质。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揭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下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来描述我欲达到的意境,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黄昏时因屏风的阻挡致使照进屋内的光线倾斜,而不用较能让人望文生义的「屏风“遮”夕阳斜」。最后,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如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朝代更迭,饱受岁月风霜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于是我偶然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颇为辛苦,常字字斟酌,句句推敲,通篇词句真的几乎快达到「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的境界,但如此也很有成就感。下次如有时间再将此篇「青花瓷」词改写成散文式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啰!...(笑)散落残缺的青花瓷片...总让人魂萦梦系一段段从前....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在《青花瓷》里我听到了《东风破》里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听到了《发如雪》里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轻轻的喟叹,也听到了《千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甚至听到了《爱在西元前》里风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爱的誓言……心中五味陈杂,漫天的思念翻滚如潮,而耳旁却依然只是轻轻淡淡的吟唱而已,云淡风清。《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是这个“等”字。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再平常不过,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痛苦吗?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样。至少,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青花瓷里容颜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丽,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关于:天青色等烟雨(原作者:lavender2390)在陶瓷的制作里面雨过天青是一种非常难于制作的颜色因为在炉里烧出来,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上在釉上的颜色对炉火的温度等等要求都非常高所以 一般来说 雨过天青的瓷器 一直是稀少而昂贵的基本上,如果一件以前某个官窑烧出来的雨过天青,民间是很少很少的,都是要上贡的如果留到如今,市场价不下百万。所以这句歌词的意思在于:烟雨对于天青色来说,是它生命力的一部分,一如你之于我
青花瓷歌词赏析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第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 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 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湾的说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内地的语言习惯。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过雨”是 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 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 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 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 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 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 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 了。 反复吟咏最动人的两段旋律,并重复歌词,直道柔濡的江南烟雨把所有的听众都全部融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摘要】: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代写论文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陶瓷,书法,艺术魅力 引言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1陶瓷与书法的历史渊源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而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似可视为汉字的滥觞。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至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谐。 2 0世纪6 0年代以后,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代写毕业论文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视野的扩展。陶瓷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品位也越来越有所提高,书法也逐渐地成为陶瓷装饰中所独具魅力的种类。众多陶瓷书法作品,或以笔写,或以刀刻,或以釉上,或以釉下,各具风采盎然。近年来各地陶瓷艺术家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广东佛山的现代陶艺、山东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书法刻划和堆字等。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 再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从原始陶器到彩陶、彩绘陶,再到后来陶与瓷的流脉和传派,陶瓷艺术的奥秘既深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模式之中,更神奇地深藏在从配料、拉坏、成形、装饰到烧制的个体经验之中。因此,陶瓷与书法一样,它的原则、法规、模式、风格、内涵也都受到整个中国文化内涵与形态的制约。 简言之,我国自古以来陶瓷工艺与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关系密切,是当时文化、艺术及至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 2陶瓷与书法的艺术特征 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其实质来讲,有相通之处,代写硕士论文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有着和谐的审美情趣。 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 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