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编委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编委会

发布时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编委会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学报自dyuoiu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不是核心期刊,中文核心 和 科技核心期刊目录里面都没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西下寒武统地震事件沉积及其构造意义(项目批准号41072077),53万元,2011-2013年。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Pb-Zn-Cu-Ag成矿系统及发育机制. 经费50万元(项目批准号 U0933605,总经费170万元)。2010-2013年。3.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江西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基[2010]矿评01-15-11),2010-2012年,540万元。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青海沱沱河-玉树地区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Pb-Zn-Ag成矿作用研究. 经费60万元(项目编码:1212010818096,总经费300万元)。2008-2010年。5.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研究,08YJ72,2008-2010,项目负责人。6.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9)年规划项目,龙虎山旅游地学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2009-2011,4000元,项目负责人。 1.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江西省丹霞地貌形成机制及其旅游景观特色研究,2004-2006年。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寒武系大陈岭组沉积异常与古海啸的关系,2006-2007年。3.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制作项目“江西省资源与环境信息展示系统”,2001-2002年。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立项课题. 龙虎山和龟峰丹霞地貌的典型独特性研究,2008-2009年。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貌景观形成机制与景观保护研究”,2002-2003年。6.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80所,四川盆地中南部中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条件研究,2005-2006年。7.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质遗迹及其多媒体展示,2007年。8. 鹰潭市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仙水岩地貌景观发育规律及保护措施研究. 2006-2007年。9. 江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龙虎山-龟峰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遗产综合报告编写,2007-2008年。10.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龙虎山-龟峰丹霞地貌特征与多媒体展示.,2005年。 郭福生著. 浙江江山古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控制.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年2月.郭福生著. 大别造山带地壳组成演化与铀金成矿背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2月郭福生主编. 江山地质概论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第二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年7月。辜骏如 郭福生 夏菲主编.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年10月.周维勋 郭福生译. 世界铀矿床录.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12月. (执笔翻译16万字)彭花明 夏菲 郭福生 等编. 宝石学. 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郭福生主编. 地球科学概论.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9月.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张策. 江西广丰盆地白垩纪红层及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特征. 世界的丹霞(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261-266.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等.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的特征与成因研究. 地学前缘,2003,10(4).郭福生等.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地学前缘,2003,10(3).郭福生等. 沙漠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世界地质,2003,22(2):152-156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寒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 地层学杂志,2003,27(4).郭福生等.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3):157-166.郭福生等. 浅谈我院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共基础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地质教育,2000,(1) 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 姜勇彪, 郭国林等. 江西龙虎山景观特色及其形成机制. 经济地理,2006,26(增刊):126-128曹秋香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沉积学报,2008,26(5):797-803曹秋香郭福生曹养同. 地质公园研究概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5):317-319姜勇彪,郭福生,孙传敏等.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山地学报,2008,26(1).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特征、成因及其国内对比.山地学报,2009,27(3).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孙传敏.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姜勇彪,郭福生,刘林清,彭花明.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河流阶地地貌面的热释光测年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曹养同郭福生. 国家地质公园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述评. 地质找矿论丛,2007,(2)曹养同郭福生. 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述评.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52-53.彭花明、郭福生、严兆彬等. 浙江江山震旦系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6,35(6)朱志军、郭福生、孟显云等. 马尔柯夫链分析在甘肃礼县地区上石炭统东扎口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 张红军郭福生李满根陈少华. 普通高校扩容后定编探析 东华理工学院(社科版),2006年,(3)杨志郭福生刘林清.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1):64-66.杨志,郭福生. 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1(3):188-190郭国林郭福生刘晓东. 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中国岩溶,2006,25(2):172-176严兆彬,郭福生等.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地质学报,2005,(6)严兆彬,郭福生. 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质找矿论丛,2005,(1)罗能辉,郭福生. 浙江江山寒武系三叶虫生态组合与古环境意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夏菲 郭福生 彭花明 辜骏如. 用Visual 实现盈亏平衡自动化. 工业技术经济,李详 郭福生. MAPGIS二次开发中图数松散耦合机制的实现方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10)李祥 郭福生. 论基于Mapgis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工程,2004,30(10)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万字(全书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编辑

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多篇。2007年度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00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获得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骨干成员参与了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 。2007年《核技术勘查》评为“省级优质课程”。(二)主要工作(学习)经历1 、经历;华东地质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华东理工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在;就读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东华理工大学任教。2、讲授的主要课程本科生专业课:核技术勘查、、核技术应用、辐射环境检监测研究生课程: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指导本科生实验, 本科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三)发表的学术论文1、高速公路辐射环境评价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TOPSIS方法在铀矿山辐射环境质量分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近直立铀矿体上土壤层中氡迁移模型的正演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花岗岩型铀矿床土壤天然热释光最佳测试条件与应用 铀矿冶 20095、一种确定放射性烟羽边界的新方法 核技术 20096、广东下庄铀矿田氡活度浓度及其所致年有效剂量估算 铀矿冶 20087、应用氡气测量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推断花岗岩型铀矿含矿部位——以下庄花岗岩型铀矿田为例 铀矿地质 20078、探地雷达数据可视化方法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9、花岗岩型铀矿上土壤天然热释光发光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物探与化探 200510、花岗岩型铀矿床和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土壤天然热释光特征对比 铀矿地质 200511、直接写位图实现探地雷达数据显示研究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四)主持和参与的科研及教研项目1、铀矿山氡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影响评价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2006-2007 主持2、铀矿体上土壤天然热释光异常形成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1 排名第五3、铀废石堆氡析出率快速测定与氡环境治理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7-2010 排名第二4、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寻找花岗岩型铀矿的机理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2006-2008 排名第三5、土壤氡气迁移规律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7-2010 排名第三6、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效果评估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8-2011 排名第三7、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江西省教育厅校研项目 2006-2007 排名第二(五)编著教材1、《核勘查方法实验指导书》 原子能出版社 2011年(六)科研、教研获奖1、核技术勘查,江西省教育厅精品课程(二等奖) 20062、《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西下寒武统地震事件沉积及其构造意义(项目批准号41072077),53万元,2011-2013年。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Pb-Zn-Cu-Ag成矿系统及发育机制. 经费50万元(项目批准号 U0933605,总经费170万元)。2010-2013年。3.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江西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基[2010]矿评01-15-11),2010-2012年,540万元。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青海沱沱河-玉树地区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Pb-Zn-Ag成矿作用研究. 经费60万元(项目编码:1212010818096,总经费300万元)。2008-2010年。5.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研究,08YJ72,2008-2010,项目负责人。6.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9)年规划项目,龙虎山旅游地学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2009-2011,4000元,项目负责人。 1.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江西省丹霞地貌形成机制及其旅游景观特色研究,2004-2006年。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寒武系大陈岭组沉积异常与古海啸的关系,2006-2007年。3.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制作项目“江西省资源与环境信息展示系统”,2001-2002年。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立项课题. 龙虎山和龟峰丹霞地貌的典型独特性研究,2008-2009年。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貌景观形成机制与景观保护研究”,2002-2003年。6.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80所,四川盆地中南部中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条件研究,2005-2006年。7.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质遗迹及其多媒体展示,2007年。8. 鹰潭市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仙水岩地貌景观发育规律及保护措施研究. 2006-2007年。9. 江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龙虎山-龟峰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遗产综合报告编写,2007-2008年。10.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龙虎山-龟峰丹霞地貌特征与多媒体展示.,2005年。 郭福生著. 浙江江山古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控制.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年2月.郭福生著. 大别造山带地壳组成演化与铀金成矿背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2月郭福生主编. 江山地质概论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第二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年7月。辜骏如 郭福生 夏菲主编.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年10月.周维勋 郭福生译. 世界铀矿床录.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12月. (执笔翻译16万字)彭花明 夏菲 郭福生 等编. 宝石学. 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郭福生主编. 地球科学概论.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9月.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张策. 江西广丰盆地白垩纪红层及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特征. 世界的丹霞(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261-266.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等.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的特征与成因研究. 地学前缘,2003,10(4).郭福生等.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地学前缘,2003,10(3).郭福生等. 沙漠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世界地质,2003,22(2):152-156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寒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 地层学杂志,2003,27(4).郭福生等.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3):157-166.郭福生等. 浅谈我院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共基础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地质教育,2000,(1) 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 姜勇彪, 郭国林等. 江西龙虎山景观特色及其形成机制. 经济地理,2006,26(增刊):126-128曹秋香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沉积学报,2008,26(5):797-803曹秋香郭福生曹养同. 地质公园研究概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5):317-319姜勇彪,郭福生,孙传敏等.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山地学报,2008,26(1).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特征、成因及其国内对比.山地学报,2009,27(3).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孙传敏.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姜勇彪,郭福生,刘林清,彭花明.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河流阶地地貌面的热释光测年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曹养同郭福生. 国家地质公园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述评. 地质找矿论丛,2007,(2)曹养同郭福生. 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述评.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52-53.彭花明、郭福生、严兆彬等. 浙江江山震旦系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6,35(6)朱志军、郭福生、孟显云等. 马尔柯夫链分析在甘肃礼县地区上石炭统东扎口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 张红军郭福生李满根陈少华. 普通高校扩容后定编探析 东华理工学院(社科版),2006年,(3)杨志郭福生刘林清.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1):64-66.杨志,郭福生. 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1(3):188-190郭国林郭福生刘晓东. 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中国岩溶,2006,25(2):172-176严兆彬,郭福生等.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地质学报,2005,(6)严兆彬,郭福生. 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质找矿论丛,2005,(1)罗能辉,郭福生. 浙江江山寒武系三叶虫生态组合与古环境意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夏菲 郭福生 彭花明 辜骏如. 用Visual 实现盈亏平衡自动化. 工业技术经济,李详 郭福生. MAPGIS二次开发中图数松散耦合机制的实现方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10)李祥 郭福生. 论基于Mapgis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工程,2004,30(10)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万字(全书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

刘自力,博士,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能源与催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工学会第38届理事、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工业催化》和《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版)》等杂志编委。历任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研究所副所长、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和“211工程”办公室主任、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等职,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

著作:1. 段汉明,城市学基础,30万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段汉明,城市美学与环境景观设计,50万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两书内容见《城市规划》2001年7期第80页“规划书市”)论文:1、段汉明 中国传统哲学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印证 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求是》论坛征文活动中获奖 、段汉明 苏敏 循环经济视点下的城市超循环体系 《现代城市研究》期 5-10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段汉明 苏敏 周晓辉 银川平原水资源开发与绿洲的稳定性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 141-1444、段汉明 苏敏 周晓辉 银川平原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 1-65、段汉明 黄研 陈兴旺 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的构建《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期 4-66、段汉明 陈兴旺 “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城镇群的双向促进机制研究 《人文地理》期 78-827、段汉明 周晓辉 苏敏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增刊 407-4118、段汉明 城市系统:复杂性与适应性探索 《西北大学学报网络版》 期9、段汉明 胡颜霞 周晓辉 银川平原城市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陕西工学院学报》期 8-1210、段汉明 张刚 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展框架和发展机制 《地理研究》期 627-63411、段汉明 王晓辉 城市与居住者,《重庆建筑工程大学学报》 期 5-712、段汉明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的策略 《水土保持通报》 期 7-1013、段汉明 西北开发建设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 《陕西工学院学报》 期 29-3314、段汉明 张刚 大西安的框架和发展机制 《城市规划》 期 42-4615、段汉明 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西北大学学报》 期 421-42516、段汉明 西北大开发中生态环境重建的制度措施 《生态学杂志》 期39-74117、段汉明 李传斌 西北地区生态重建的对策 《盐湖研究》 期 9-1218、段汉明 新疆城镇分布结构的特征 《城市规划》 期 21-2419、段汉明 贫困的城市群带如何发展 《城市规划》 期 16-1920、段汉明 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 《新建筑》 2000,5期 12-2021、段汉明 人居环境发展的动态特征 《西北大学学报》期 428-43222、段汉明 杨海娟 李传斌 中小煤炭城市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地理》期 55-5923、段汉明 发扬综合大学特色 与社会需求接轨 《高教发展研究》 期 56-5824、段汉明 在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城镇发展对策 《城市发展研究》 期 12-1525、段汉明 李传斌 李永妮 城市体积形态的测定方法,《陕西工学院学报》 期 5-926、段汉明 城市结构的多维性与复杂性 《陕西工学院学报》 期 45-4927、段汉明 北疆城市群带城市规模分布结构的分形研究 曹明明,李同升主编 《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1-1628、段汉明 论绿洲开发建设的整体观 曹明明,李同升主编 《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89-19329、段汉明 李传斌 张刚 绚丽的建筑与文化—西北地区祭祀建筑与民族文化 高介华主编 《全国第四届、第五届“建筑与文化”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97-29930、段汉明 无尽的界门—城市界壳与城市绿化系统 《西北大学学报》 1998增刊109-11331、段汉明 城市界壳的构成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叶树华主编 《资源·环境·城市研究》 西北大学出版社 期 159-16332、段汉明 汉中盆地小城镇体系的发展 陈宗兴等主编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5 54-6433、胡颜霞 段汉明 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研究》 期 137-14034、王晓辉 段汉明 城市自行车交通问与对策 《西北大学学报》 专辑 200235、李传斌 段汉明 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同作用 《陕西工学院学报》 期 52-5736、苏敏 段汉明 周晓辉 城市设计:从整体编织的协调单元 西北大学学报 专辑 2005 240-24337、杨大伟 段汉明 王林 基于复杂性与适应性功能耦合机制的都市圈空间发展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 专辑 200638、陈兴旺 段汉明 黄研 区域与城乡统筹下的西北剩余劳动力转移初探 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 25-2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9会议论文:1、 段汉明、李传斌,陕北生态重建的制度措施,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陕西,西安2、段汉明,城市、社会与规划改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发展与规划改革”学术研讨会,,广东,深圳3、段汉明,绿洲研究的整体观,中国地理学会,干旱与半干旱地理建设分会,“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西部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青海,西宁

论著名称 作者 刊物或出版社 时间协作互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分析 潘军昌 陈东平 教育发展研究2010(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 潘军昌 陈东平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5)合约视角下的乡村债务问题解析 陈东平 陈彩虹潘军昌 贵州社会科学农村公共服务效率改进分析框架探讨 陈东平 韩俊英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资金的创新管理研究 陈东平 韩俊英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关系型借贷: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 潘军昌 高名姿 陈东平 农业经济问题 2008(3)BP模型与Fisher函数在高校风险识别中的差异 陈东平 杨希经济研究导刊2007(7)生态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潘军昌 陈东平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5)江苏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研究 陈东平 蒋晓亮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我国股票类开放式基金流动性交易对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陈东平 卜宁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KMV模型的修正及应用研究 陈东平 孙明经济研究导刊 2007(1)江苏省县域经济收敛性的检验和分析 陈东平 蒋晓亮 华东经济管理我国开放式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的实证分析 陈东平 卜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0)乡镇财政困难现状及成因分析 陈东平 蒋晓亮 农村经济 2006(9)1980-2004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 陈东平 淡华君 无锡商业学院学报 2006.(5)农业上市公司股利影响因素分析 陈东平 张敬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2)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陈东平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责任” 陈东平 淡华君 经济与管理 2005(5)财务安全与学校可持续发展? 陈东平 南京农业大学报 我国村级债务成因 陈东平 褚保金《经济研究参考》转载 2004(30)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再思考 陈东平 中国教育报 高等教育(人大复印版)2004(8)全文转载 我国村级债务成因辨析 陈东平 褚保金 农业经济问题 2004(2)72个地市村债解析报告… 陈东平 农业经济导刊(人大复印版)全文转载 高额村债要因与主体责任… 陈东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管理学原理光盘版 陈东平 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达地区农民分化考察与思考 陈东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向农民投资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 陈东平 中国农业教育 转型期理财十大关系 陈东平 中国农业会计管理学基础 陈东平 河海大学出版社论财务功能前移与拓展 陈东平 高教改革论丛 做大税基是增收的主方向 陈东平 今日商报 转型期高校预算体系 陈东平 高等农业教育 审计质量主体控制与过程控… 陈东平 江苏审计 农业大辞典.农经卷 陈东平 中国农业出版社管理学概论修订本陈东平副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审计学 陈东平编著 中国农科出版社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概论》 陈东平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思索 陈东平(2) 高等农业教育 《农业行政管理》 公务员读本 陈东平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试论高校财务制度创新 陈东平 中国农业会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应是明确经济责任 陈东平 农业审计实践与研究 1996(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你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 索引序列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编委会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编辑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