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去看看 学校网络可以免费下载
搜索英文文献的方法:
1、进入大型的期刊论文数据库里检索;
2、搜索引擎更适合搜索普通的英文资料和论文检索入口。检索途径:
1)图书馆包括高校的图书馆、科研单位的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图书馆一般购买了大量的期刊论文数据库,供内部人员免费使用。有中文为主的万方、维普,有外文的ProQuest、Springer等。
2)利用在线期刊、论文数据库国内的有:中国知网、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万方数据或国外的网站。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相关英文文献要求
论文基本规范:
一,要求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二、基本格式
1,文献应以英、美等国家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主。
2,文献翻译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完全一致。
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
现在网络直播行业火热,出现了主播平台、网红等新名词。在此,我为大家准备好了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一起来学习吧!
摘要: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途径,近两年来成为一种大热的现象,笔者以主播和观众两个群体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发现主播和观众在互动中主要受自我表达欲望的驱使。并在最后讨论了如何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从而消减其对参与者心理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网络直播;自我表达;卷入度;孤独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谓的网络直播应运而生。通过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导入导播端(导播设备或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发布至网址供人观看。其又可分为“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和“实录性质的网络直播”,前者常见的就是各类主播通过镜头唱歌、模仿、脱口秀以及动作表演等,而后者则是各类会议、活动或事件的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无疑是近期的热点之一。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直播内容也已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观众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 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两亿。其中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 万,同步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 个[1]。本文主要探讨“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
一、网络主播的心理动力分析
直播网站由用户创建内容(User-Gennerated Content,UGC),成为网络主播的门槛非常之低,只需要简单的摄像头与麦克风,“主播”们即可创建自己的“房间”(类似于聊天室),向观众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
主播们以观众的“礼物”来获取报酬,但经济报酬绝不是主播们进行“表演”的唯一动力。据笔者访谈的一位网络主播表示,“每当系统提示有新观众进入我的房间,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受到关注”,这一心理状态很具代表性。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个体自我呈现方式,其用户也大多数以青少年为主,这一群体普遍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倾向于积极寻求社会认同,引起他人关注[2],网络直播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较之文字表达为主的社交渠道――如微博等,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观,自我展示的方式更为立体多样,因此受到欢迎。
除去以网络直播为生的专职主播,直播平台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业余”主播,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普通的社会角色,如学生、白领、工人。但在直播平台上,很多主播在“粉丝”的关注中感到自我价值获得了提升,有被访谈的主播声称,“坐到摄像头前,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仿佛突然由龙套变成了主角。”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视为人的最高需求,而对于一些主播来说,通过网络直播能够或多或少地实现自我。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展示失败可能会造成自尊心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在网络直播中,这些失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已有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匿名情况下人们的言谈和行为会超越平时的规范[3]。而主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直播的参与者更加自由开放地讨论某些话题,同时越轨行为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开放性出现,比如某些主播在直播时打色情擦边球,或表演一些猎奇的内容。
二、观众的心理动力分析
首先,网络直播中主播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提升了观众的心理卷入度。卷入度(involvement)这一概念最先由学者库拉格曼(Herbert,)提出,也翻译为“参与度”,在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4]。一般认为,观众的卷入度越高,传播效果就越好。在一个典型直播场景中:主播主动热情地向新进入“房间”的观众打招呼,也会点名向赠送“礼物”的粉丝表示感谢,并满足其一些表演要求,如演唱指定的歌曲。在这里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和内容消费者,而是与主播一起构建直播内容。这种“共同决定”的形式能够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提升观众的注意力,最终使观众更深入地卷入到直播中去。
其次,网络直播中传递的信息容易吸收,减轻了人们的认知资源负担。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获得知识变得极其简单,只需要耗费极少的认知资源,人们就能即刻获得想要的信息,因此大多数网民面对网络传播的信息常常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网络直播的形式恰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主播形象立体生动,大多用口语传递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欣赏和参与网络直播消耗的精力非常之少,又有足够的娱乐性来排解无聊感。
再次,观众能够察觉到其他人的存在,这有效地排解了孤独感。网络直播的“房间”大多会标示观众人数;在主播表演时,观众之间也能进行一些交流,这些设置都能够让观众产生一种群体归属感。对共同主播内容的兴趣,也能使爱好相似的观众聚集到一起,以产生更多的话题。因此虽然有些直播非常无趣,有时却能聚集起大批的观众对其进行评论。这种集体评论(网络称之为“吐槽”)模式既满足了观众的表达欲望,这些评论反之成为了直播内容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最后,网络主播对自身生活的袒露,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望。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曾指出,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个看不见、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有着不安全的恐惧,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焦虑。所以,“窥探欲”属于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在网络直播出现之前,窥探别人的生活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因此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但网络直播将窥探上升为光明正大的行为,主播们直播自己吃饭,逛街,甚至睡觉,这些原本属于个人私密的内容对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三、结语
虽然主播与观众参与网络直播的动力并不相同,然而双方的互动却构成了网络直播的核心,观众对主播表演的内容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回应,而主播会更加频繁地表演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时的反馈对强化行为至关重要,而直播平台能够保证观众和主播之间的反馈是即时有效的,双方的互动也促进了直播行为的持续。
网络直播的出现,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但其野蛮生长很容易出现乱象,截止目前,已有多起关于网络直播的负面新闻出现[5]。直播本是为追求个性化的声音而出现,但当观众开始盲目追捧主播,主播开始盲目讨好观众,就会陷入到所谓的“群体迷思”中去。
因此,在需要外部监管的同时,主播与观众也应维持良性的互动;主播以自己的才艺去吸引观众,而非哗众取宠,观众对不健康的直播内容应及时举报,而非拍手叫好,双方共同构建出健康的直播环境,才能促使网络直播这一新兴事物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苏红宇.网络直播:烧钱背后危机四伏.经济[J].2016(16):50-53
[2]赵亮.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心理表现及其疏导.教学与管理[J].2012(36):61-62
[3]王礼申.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科协论坛[J].2009(6):72
[4]胡晓云,徐芳.关于卷入度(involvement)问题研究的追踪溯源.广告研究[J].2006(1):22-26
[5]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记者[J].2016(5):64-65
英文电子书籍下载: 或者你去wiki上看online marketing的内容
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文文献采用“APA格式”: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php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冯国良.基于Web及VRM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2]赵胜.基于B/S架构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2.
[3]晏榆洋.基于web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王逾西.动态网页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1):41-43.
[5]徐一菲,陈光柱,沈春丰等.基于PHP网站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5):135-136,115.
[6]丁鲁南,康梅娟.基于WAMP的红色文化动态网站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26):20-20.
[7]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8]郭雪清,肖飞,黄正东,王光华,宋莉莉,张伟.医院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13(15)03:12-14+17.
[9]袁永革.试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施[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4,16(18),03:91-94.
财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 Chua,.,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动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范例多则
[1]程曼丽、王维佳:《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6页.
[2]冯捃、何春耕:《《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J],《电影评介》,2014年第5期37-40页.
[3]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一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96-601页.
[4]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3页.
[5]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43-46页.
[6]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4-60页.
[7]黄国文、徐裙:《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0期,2-6页.
[8]李德顺:《普遍价值与其可观基她》[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5-14 页.
[9]刘丽英:《国家形象研究文献述评及营销视角分析一基于CSSCI(2001-2011)的研究》卬,《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120-123页.
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注入格式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1]Day,C.,Vee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 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 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 104.[5]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ification. .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着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北欧人常见的姓Van den Bery,如Van的词首字母大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姓名书写为Graham van den Bery,其中van的词首字母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姓Bery前置时,van 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并且不可缩写或省略,标注为Bery,G. van den.另外,对于“姓名+学位”的情况,标注时一般把“学位”删去,不要将其误认为姓或姓的一部分.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三、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四、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在标注原文献名及作者时,原文献多指论文集或与之类似的著作,英文标注习惯上在编着者名前加词首字母大写的介词In,作者姓名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名缩写为词首大写字母,后加缩写符号圆点,姓完整标出,不缩写。作者后加编者一词的缩写形式及缩写符号圆点,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圆括号,如标注为In S. Weil(Ed.),如示例[3].然后斜体标注原文献题名,后加注出版年,起至页码的缩写形式pp.和析出文献的起至页码。当原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作者姓名同上述情况一样,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分别标出,编者一词缩写用复数形式Eds.,如In L. Eedering,& P. Leseman(Eds.)。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五、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参考文献补充了文章的重要信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希望在修订现行编排规范时,对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作明确规定,以便作者写作和编者编辑时皆有章可循,亦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
java论文英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智.王喜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究[A].第五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论文集[C].2007(8)
[2]张翔.基于XML与Java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5)
[3]符强.基于Java动态编程技术的软件自愈合构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3)
[4]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
[5]白磊,李芙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92-95.
[6]赖小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05):52-53.
[7]孙晓奇,李胜,张文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java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8-339.
参考文献:
[1]李舒,陈丽君.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283-285.
[2]徐亮.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7):24-27.
[3]张小红.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2,25(7):45-47.
[4]苏贞,陈海关.高校智能排课系统中蚁群算法的应用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20-121.
[5]叶波霞浅谈大学生兼职在大学生活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6]王丽晖.关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几点思考*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现象[J].2009,10(04)
参考文献:
[1]常征.功能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分析与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徐骋.Android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3]路静,王琪.一种基于功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25-26.
[4]曾北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大学,2004.
[5]步倩倩.面向GUI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6]郝义鹏.基于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侯菊敏.基于Android的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框架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8]区立斌.基于层次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与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2.
[9]郝晓晓,张卫丰.基于XML的SDK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4):101-104.
[10]谢文哲.基于模块化测试框架的单元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陈健.基于模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Online advertisingOnline advertising is a form of promotion that uses the Internet and World Wide Web for the expressed purpose of delivering marketing messages to attract customers. Examples of online advertising include contextual ads on 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s, banner ads, Rich Media Ads, Social network advertising, online classified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networks and e-mail marketing, including e-mail advantage over traditional advertisingOne major benefit of online advertising is the immediate publishing of information and content that is not limited by geography or time. To that end, the emerging area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presents fresh challenges for advertisers who have hitherto adopted an interruptive benefit is the efficiency of advertiser's investment. Online advertising allows for the customization of advertisements, including content and posted websites. For example, AdWords and AdSense enable ads shown on relevant webpages or aside of search results of pre-chosen keywords. Another is the payment method. Whatever purchasing variation is selected, the payment is usually relative with audiences' variationsThe three most common ways in which online advertising is purchased are CPM, CPC, and (Cost Per Impression) is where advertisers pay for exposure of their message to a specific audience. CPM costs are priced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 or loads of an advertisement. However, some impressions may not be counted, such as a reload or internal user action. The M in the acronym is the Roman numeral for one thousand. CPV (Cost Per Visitor) or (Cost per View in the case of Pop Ups and Unders) is where advertisers pay for the delivery of a Targeted Visitor to the advertisers website. CPC (Cost Per Click) is also known as Pay per click (PPC). Advertisers pay each time a user clicks on their listing and is redirected to their website. They do not actually pay for the listing, but only when the listing is clicked on. This system allows advertising specialists to refine searches and g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market. Under the Pay per click pricing system, advertisers pay for the right to be listed under a series of target rich words that direct relevant traffic to their website, and pay only when someone clicks on their listing which links directly to their website. CPC differs from CPV in that each click is paid for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user makes it to the target site. CPA (Cost Per Action) or (Cost Per Acquisition) advertising is performance based and is common in the affiliate marketing sector of the business. In this payment scheme, the publisher takes all the risk of running the ad, and the advertiser pays only for the amount of users who complete a transaction, such as a purchase or sign-up. This is the best type of rate to pay for banner advertisements and the worst type of rate to charge. Similarly, CPL (Cost Per Lead) advertising is identical to CPA advertising and is based on the user completing a form, registering for a newsletter or some other action that the merchant feels will lead to a sale. Also common, CPO (Cost Per Order) advertising is based on each time an order is transacted. Cost per conversion Describes the cost of acquiring a customer, typically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total cost of an ad campaign by the number of conversions. The definition of "Conversion"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it is sometimes considered to be a lead, a sale, or a purchase. CPE (Cost Per Engagement) is a form of Cost Per Action pricing first introduced in March 2008. Differing from cost-per-impression or cost-per-click models, a CPE model means advertising impressions are free and advertisers pay only when a user engages with their specific ad unit. Engagement is defined as a user interacting with an ad in any number of ways.[1] Though, as seen above, the large majority of online advertising has a cost that is brought about by usage or interaction of an ad, there are a few other methods of advertising online that only require a one time payment. The Million Dollar Homepage is a very successful example of this. Visitors were able to pay $1 per pixel of advertising space and their advert would remain on the homepage for as long as the website exists with no extra ad: An ad which moves across the user's screen or floats above the content. Expanding ad: An ad which changes size and which may alter the contents of the webpage. Polite ad: A method by which a large ad will be downloaded in smaller pieces to minimize the disruption of the content being viewed Wallpaper ad: An ad which chang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ge being viewed. Trick banner: A banner ad that looks like a dialog box with buttons. It simulates an error message or an alert. Pop-up: A new window which opens in front of the current one, displaying an advertisement, or entire webpage. Pop-under: Similar to a Pop-Up except that the window is loaded or sent behind the current window so that the user does not see it until they close one or more active windows. Video ad: similar to a banner ad, except that instead of a static or animated image, actual moving video clips are displayed. Map ad: text or graphics linked from, and appearing in or over, a location on an electronic map such as on Google Maps. Mobile ad: an SMS text or multi-media message sent to a cell phone. In addition, ads containing streaming video or streaming audio are becoming very popular with advertisingLegitimate Email advertising or E-mail marketing is often known as "opt-in e-mail advertising" to distinguish it from marketingMain article: Affiliate marketingAffiliate marketing is a form of online advertising where advertisers place campaigns with a potentially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large) publishers, whom are only paid media fees when traffic to the advertiser is garnered, and usually upon a specific measurable campaign result (a form, a sale, a sign-up, etc). Today, this is usually accomplished through contracting with an affiliate marketing was an invention by in 1994 and was excelled by when it launched its Affiliate Program, called Associate Program in 1996. The online retailer used its program to generate low cost brand exposure and provided at the same time small websites a way to earn some supplemental advertisingMany advertising networks display graphical or text-only ad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keywords of an Internet search or to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on which the ad is shown. These ads are believed to have a greater chance of attracting a user, because they tend to share a similar context as the user's search query. For example, a search query for "flowers" might return an advertisement for a florist's newer technique is embedding keyword hyperlinks in an article which are sponsored by an advertiser. When a user follows the link, they are sent to a sponsor's targetingIn addition to contextual targeting, online advertising can be targeted based on a user's past clickstream. For example, if a user is known to have recently visited a number of automotive shopping / comparison sites based on clickstream analysis enabled by cookies stored on the user's computer, that user can then be served auto-related ads when they visit other, non-automotive and malwareThere is also class of advertising methods which may be considered unethical and perhaps even illegal. These include external applications which alter system settings (such as a browser's home page), spawn pop-ups, and insert advertisements into non-affiliated webpages. Such applications are usually labeled as spyware or adware. They may mask their questionable activities by performing a simple service, such as displaying the weather or providing a search bar. Some programs are effectively trojans. These applications are commonly designed so as to be difficult to remove or uninstall. The ever-increasing audience of online users, many of whom are not computer-savvy, frequently lack the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ese server market structureGiven below is a list of top ad server vendors in 2008 with figures in millions of viewers published in a Attributor Ad viewers Google 1,118 DoubleClick 1,079 Yahoo 362 MSN 309 AOL 156 Adbrite 73 Total 3,087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Google acquired DoubleClick in 2007 for a consideration of $3,100 million. The above survey was based on a sample of 68 million domains.网络广告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狭义的网络广告又被称为在线广告或者互联网广告;而广义的网络广告除了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广告行为外,还包括其他所有以电子设备相互连接而组成的网络为媒介的广告行为,例如以无线电话网络,电子信息亭网络为载体的广告行为。在一般未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现在各资料所谈论的网络广告全指狭义网络广告。狭义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也分为很多不同广告形式,拥有多种计费方式。常见的广告形式包括:横幅式广告(banner) 通栏式广告 弹出式广告(pop-up ads) 按钮式广告(button) 插播式广告(interstitial ads) 电子邮件广告(E-DirectMarketing,EDM) 赞助式广告(sponsorship) 分类广告(classified ads) 互动游戏式广告(interactive game) 软件端广告 文字链接广告(text ads) 浮动形广告(floting ads) 联播网广告 关键字广告 比对内容广告 常见的记费方式包括:按照千人印象成本(CPM)收费。 按照每点击成本(CPC)收费。 按照每行动成本(CPA)收费。 按照每回应成本(CPR)收费。 按照每购买成本(CPP)收费。 这些都是国际流行的收费模式。在中国和一些网络广告的发展中国家,则时常会采用以时间来购买的模式,如按每日投放成本收费,按每周投放成本收费等。对网络广告的研究显示,50%的网络广告点击是由6%的用户产生的。而且这个点击群体是一个缺乏购买力的群体,也很少进行网络购物[1]。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摘要 :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广播电视的表现形式,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章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其在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播出系统;媒体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的新闻获取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新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传统的播出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电视台需要与时俱进,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节目制作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广播电视取得可持续发展。
1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意义
有助于对节目资讯进行整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是其发展的重要产物。现如今,在我国资源的交互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成为资源交互的重要场所。在节目制作之时,广播电视节目就能够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该平台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继而实现节目制作的资讯交互,使得节目的制作步骤有所减少,进而促使节目的制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节目制作完成之后,通过对互联网在线传播渠道的利用,能够使电视节目与用户的交互得以实现,这样一来,可以使广大用户对电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1]。与此同时,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使广播电视的宣传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起到降低宣传成本的作用,进而促进广播电视台经济效益的提升。
有助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广播电视行业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较晚。在广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其监管水平较低,监管的力度也不够理想,导致整体的形势比较混乱,在信息的发布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尽管我国广电行业进行了深化改革,不过还有许多的问题存在,例如,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虚假的信息,甚至发布一些反动的信息,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广播播出系统中,如果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其中,就能够使广播播出系统变得更加的完善,从而使媒体能够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将一些谣言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
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价值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利用网络来进行传播,那么不仅仅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播或者收集,最为重要的是保证信息的内涵与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要对信息所能产生的影响力进行重视,对信息所包含的社会价值予以关注。我们知道,广播电视播出的新闻所包含的范围较广,不仅包含国家的政治内容,还包含国家的.经济以及文化等内容,所以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要选取一些价值高的新闻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够使网络传递信息高度“低”的问题得到解决。
能够将人才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我国政府的喉舌,广播电视媒体存在了许多年,再加上其具有独特的社会地位,所创造的价值较大,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在我国广播电视单位都聚集了许多的人才。通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视播出系统之中,就能够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此一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肯定会成为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重要力量。
2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应用时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安全性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对一些新闻事件进行直播时,每一个电视台都需要确保播出安全。在以前,一些电视塔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拒绝运用网络来播出节目。因为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网络中的“病毒”就威胁了用户的信息安全,会导致电视节目出现播出事故。故此,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如果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运用,就需要对安全性问题进行考虑。
可靠性
在节目播出之时,信息数据是否完整,信号传输是否通畅等,都会对节目的播出质量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节目的数据都会被存储起来,会被存放于磁盘矩阵之中。如果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就会导致节目的数据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遭到损害,而一旦这些数据被损坏,那么想要去弥补就非常困难。故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电视台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需要进行合理地应用,要保证数据信号存储的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扩展性
电视播出系统的价格较为高昂,而电视台的计算机设备价格也比较贵,所以在选择这些技术性产品时,不仅要选择一些质量有保障的产品,还需要对设备的可扩展性进行考虑。如此,即便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那么自己所购买的设备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扩展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软件的扩展,另一种是硬件的扩展,所以在进行扩展之时,我们需要从这两个不同的方面着手[3]。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音频录制中的应用
在广播节目中,音频的录制极其重要,是节目播出的基础,更是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故此,需要确保音频的质量,这样才能够使节目的播出效果得到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够促进量化分辨率的实现,才能够实现采样频率,进而提高音频录制的质量,确保节目的播出质量。
在节目编审方面的应用
在广播电台节目编审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语音消息的处理上。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能够对非线性语言进行编辑处理,而且还能够将其添加到节目的其他地方。在节目播出中,如果存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那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这些内容进行删除。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电台工作人员对语音的修饰,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能够使音乐变得形式多样,这样就能够使节目达到编审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使信号的损失有所降低,能够提高节目的播出质量。
数据播出子系统
数据播出子系统在电视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处于DDB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之中,为数据信息的运行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然后经由广电有线电视网络(CommunityAntennaTelevision,CATV)网络广播信息的处理,再通过对相应播放软件的利用,向有线电视输出信息。该系统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如监督数据的功能、管理数据的功能等。在这之中,以下几种设备的存在为数据播放子系统的运行提供了设备支持:(1)DDB前端调制器;(2)播放服务器;(3)网络管理器[4]。如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广播电视就能够根据数据播出管理的要求,对节目进行以下几种功能性服务:(1)节目编排;(2)电视资源存储。这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子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针对广播电视使用者的,由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所构成,为广播系统数据的传输以及接收等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使得系统中的用户数据能够更好地传输到互联网中,用户子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硬件所构成:(1)DDB接收卡;(2)PC;(3)电话Modem。通过公共电话网,将用户数据传输到广播电视体系之内,与此同时,实现互联网的双向连接。至于系统内的应用软件,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所构成:(1)视频接收软件;(2)接收主界面;(3)资源接收软件。视频直播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所接收的视频信号通过采集模块来进行整合与分析,然后经由信号输出系统来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再将其转化为视频信号,以实现对节目的直播,或者是对节目的转播。其主要由以下几种部件所构成:(1)视频信号源;(2)视频直播服务器等。为了使该系统得到更好的运转,就需要使视频信号采集的有效性得到保证。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在对模块内的视频信号进行采集时,主要是通过摄像机来进行采集。视频直播服务器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视频直播控制程序;(2)视频采集卡;(3)时钟卡。为了使视频信号能够更好地反映视频信号源,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需要通过特殊编码反馈给视频播放器,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将视频信号呈现到用户的面前。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需要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这样才能够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使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变得更加完善,为广大受众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 参考文献 ]
[1]翟德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10):222,224.
[2]索朗德吉.广播电视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2):124-125.
[3]张丽霞.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8):252.
[4]贾士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电视技术,2010(3):82-85.
链接:
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
课程目录:
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
尔雅老师快速批量修改不同学科论文的教学示范
尔雅老师团队如何在30分钟找到论文选题并写出论文
对一篇弹幕英语教学论文的修改建议
对一篇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修改建议
解构描摹一篇好论文的实用技巧
如何通过知网迅速找到200篇优质文献
如何利用知网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做文献综述
如何批量下载200篇文献
......
开始标注参考文献。先将文档的光标移动到引用内容的句尾(标点之前)。页面左上角文件右边的符号,然后找到插入项,点击选择引用,再选择脚注和尾注。打开脚注和尾注页面,在位置一栏选用尾注,格式勾选方括号样式,起始编号设定为1,编号方式定为连续,将更改应用于整篇文档,最后点击插入。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The popularity of e-commerc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t is not only a sales channel, a new production management way, and will bring a commercial revolution. Schumpeter, with "the new production function, market and enterprises need to update and new business model to replace the old commercial mode, this process is called him" creative destruction ".Based on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from the business mode, and discussed the three layers of e-commerce enterprises for its intrinsic business model,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success of e-business two case analysis, further study of the enterprise electronic commerce business model, how to traditional inherent e-commerce enterprises of the level of its final stages division, how to develop e-business,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ink with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develop e-commerce, its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s one of the outer - middle - lining the progressiv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process must follow the rules, can receive the good : electronic commerce mode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re competitiveness
Managing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英文篇名】 Managing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作者英文名】 ZHENG Bing~1 FENG Yixiong~2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CAD&C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文献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Wuh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S2期 【英文关键词】 marketing channels; distribution strategy; customer demand; electronic commerce; Fair E-Payment Protocol Based on Simple Partially Blind Signature Scheme【英文篇名】 Fair E-Payment Protocol Based on Simple Partiall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作者英文名】 LIU Jingwei; SUN Rong; KOU Weid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s;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071; Shaanxi; China; 【文献出处】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版),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英文关键词】 electronic commerce; e-payment; Schnorr signature; partial blind signature;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partiall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with low computation. By converse using the partiall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we build a simple fair e-payment protocol. In the protocol, two participants achieve the goals of exchanging their digital signatures from each other in a simple way. An ad- vantage of this scheme is that this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third party in any case. The low-computation property makes our scheme very attractive for mobile client and sma...
学术堂整理了五十多个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一:[1]邢赢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元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2]吕岳林. 基于时间阈值的SF公司快递超网络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3]林楠. O2O背景下传统零售业的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4]崔欢欢. 公众网络诉求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5]吴小满. ST跨境电商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4.[6]周姣岚. 服务型制造业网络的成本控制及优化[D].广西科技大学,2015.[7]赵广坤. 可优宝贝网络商城融资方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8]赵圆. 电商网络融资模式优化及风险管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9]宋杨. 远程教育环境下多模式财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10]钟文韬. 肉类加工企业销售物流成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11]张婉婷.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12]范超群. 芜湖市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6.[13]汪灏. 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财务风险研究[D].安徽大学,2016.[14]蔡翠. B2C网上超市成本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6.[15]章锦华. J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16]张妍. 服装网络定制个性化服务成本及定价模型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17]李佳琦. 电子商务下B2C企业会计收入确认时点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18]杨洁. 第三方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费定价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19]黄义成. CQ公司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20]罗浩. O2O商业模式下的交易成本问题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6.[21]张婷. "互联网+"神州租车的盈利模式及财务效果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6.[22]陈沈升. 网络交易C2C模式的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23]钟明君. 高维因果网与高校资产管理的模糊推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24]文勇堂. 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的通信设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辽宁大学,2016.[25]徐文静. 电商环境下协同配送模式的协同效率及成本节约值分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26]陈维煌.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27]苏伟. 市场竞争环境下供电企业购售电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28]张文梦. C2C模式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29]纪彩峰. B2C电商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30]胡芳. 基于B2C模式下D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31]熊亚楠. 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价值创造驱动因素与传导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32]何珊.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2016.[33]江楠. 考呀呀线上会计培训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34]杨芬.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6.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二:[35]沈威.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36]黄诚. 苏宁云商营运资金管理的OPM策略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6.[37]戴宙松. P2P网络借贷相关会计核算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38]贺书品. B2C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的W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5.[39]饶萌. 网络环境下差异化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构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40]李芳.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41]郝震. B2C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5.[42]彭菁菁. BLACK-SCHOLES与DCF模型在B2B商务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互补应用[D].云南大学,2015.[43]张腾.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风险控制[D].云南大学,2015.[44]张美琳. 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体商铺价值评估[D].云南大学,2015.[45]高喆.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46]康爱冰. 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47]贺璐. 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持续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48]李祖福. 我国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盈利能力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49]樊华.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50]安校良.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51]顾永明. 电子商务零售企业价值评估[D].昆明理工大学,2015.[52]邬蕊竹. 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会计AIS可信需求演化传播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15.[53]陈诚. 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会计AIS产品可信性结构及其演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54]王涛. 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55]冯康进. 电网企业集团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及数据挖掘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56]李玉. 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
请问,这个文献的作者是谁啊
摘要 :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广播电视的表现形式,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章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其在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播出系统;媒体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的新闻获取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新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传统的播出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电视台需要与时俱进,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节目制作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广播电视取得可持续发展。
1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意义
有助于对节目资讯进行整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是其发展的重要产物。现如今,在我国资源的交互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成为资源交互的重要场所。在节目制作之时,广播电视节目就能够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该平台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继而实现节目制作的资讯交互,使得节目的制作步骤有所减少,进而促使节目的制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节目制作完成之后,通过对互联网在线传播渠道的利用,能够使电视节目与用户的交互得以实现,这样一来,可以使广大用户对电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1]。与此同时,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使广播电视的宣传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起到降低宣传成本的作用,进而促进广播电视台经济效益的提升。
有助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广播电视行业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较晚。在广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其监管水平较低,监管的力度也不够理想,导致整体的形势比较混乱,在信息的发布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尽管我国广电行业进行了深化改革,不过还有许多的问题存在,例如,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虚假的信息,甚至发布一些反动的信息,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广播播出系统中,如果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其中,就能够使广播播出系统变得更加的完善,从而使媒体能够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将一些谣言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
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价值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利用网络来进行传播,那么不仅仅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播或者收集,最为重要的是保证信息的内涵与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要对信息所能产生的影响力进行重视,对信息所包含的社会价值予以关注。我们知道,广播电视播出的新闻所包含的范围较广,不仅包含国家的政治内容,还包含国家的.经济以及文化等内容,所以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要选取一些价值高的新闻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够使网络传递信息高度“低”的问题得到解决。
能够将人才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我国政府的喉舌,广播电视媒体存在了许多年,再加上其具有独特的社会地位,所创造的价值较大,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在我国广播电视单位都聚集了许多的人才。通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视播出系统之中,就能够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此一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肯定会成为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重要力量。
2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应用时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安全性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对一些新闻事件进行直播时,每一个电视台都需要确保播出安全。在以前,一些电视塔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拒绝运用网络来播出节目。因为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网络中的“病毒”就威胁了用户的信息安全,会导致电视节目出现播出事故。故此,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如果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运用,就需要对安全性问题进行考虑。
可靠性
在节目播出之时,信息数据是否完整,信号传输是否通畅等,都会对节目的播出质量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节目的数据都会被存储起来,会被存放于磁盘矩阵之中。如果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就会导致节目的数据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遭到损害,而一旦这些数据被损坏,那么想要去弥补就非常困难。故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电视台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需要进行合理地应用,要保证数据信号存储的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扩展性
电视播出系统的价格较为高昂,而电视台的计算机设备价格也比较贵,所以在选择这些技术性产品时,不仅要选择一些质量有保障的产品,还需要对设备的可扩展性进行考虑。如此,即便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那么自己所购买的设备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扩展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软件的扩展,另一种是硬件的扩展,所以在进行扩展之时,我们需要从这两个不同的方面着手[3]。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音频录制中的应用
在广播节目中,音频的录制极其重要,是节目播出的基础,更是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故此,需要确保音频的质量,这样才能够使节目的播出效果得到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够促进量化分辨率的实现,才能够实现采样频率,进而提高音频录制的质量,确保节目的播出质量。
在节目编审方面的应用
在广播电台节目编审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语音消息的处理上。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能够对非线性语言进行编辑处理,而且还能够将其添加到节目的其他地方。在节目播出中,如果存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那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这些内容进行删除。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电台工作人员对语音的修饰,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能够使音乐变得形式多样,这样就能够使节目达到编审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使信号的损失有所降低,能够提高节目的播出质量。
数据播出子系统
数据播出子系统在电视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处于DDB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之中,为数据信息的运行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然后经由广电有线电视网络(CommunityAntennaTelevision,CATV)网络广播信息的处理,再通过对相应播放软件的利用,向有线电视输出信息。该系统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如监督数据的功能、管理数据的功能等。在这之中,以下几种设备的存在为数据播放子系统的运行提供了设备支持:(1)DDB前端调制器;(2)播放服务器;(3)网络管理器[4]。如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广播电视就能够根据数据播出管理的要求,对节目进行以下几种功能性服务:(1)节目编排;(2)电视资源存储。这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子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针对广播电视使用者的,由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所构成,为广播系统数据的传输以及接收等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使得系统中的用户数据能够更好地传输到互联网中,用户子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硬件所构成:(1)DDB接收卡;(2)PC;(3)电话Modem。通过公共电话网,将用户数据传输到广播电视体系之内,与此同时,实现互联网的双向连接。至于系统内的应用软件,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所构成:(1)视频接收软件;(2)接收主界面;(3)资源接收软件。视频直播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所接收的视频信号通过采集模块来进行整合与分析,然后经由信号输出系统来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再将其转化为视频信号,以实现对节目的直播,或者是对节目的转播。其主要由以下几种部件所构成:(1)视频信号源;(2)视频直播服务器等。为了使该系统得到更好的运转,就需要使视频信号采集的有效性得到保证。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在对模块内的视频信号进行采集时,主要是通过摄像机来进行采集。视频直播服务器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视频直播控制程序;(2)视频采集卡;(3)时钟卡。为了使视频信号能够更好地反映视频信号源,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需要通过特殊编码反馈给视频播放器,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将视频信号呈现到用户的面前。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需要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这样才能够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使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变得更加完善,为广大受众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 参考文献 ]
[1]翟德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10):222,224.
[2]索朗德吉.广播电视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2):124-125.
[3]张丽霞.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8):252.
[4]贾士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电视技术,2010(3):82-85.
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就新闻事件来说,它既是报道方式也是播出的节目。 另有电影《现场直播》。 目录英文对照工具书中的解释学术文献中的解释特点拼音为:“xianchangzhibo”,英文为:“LIVE”,现场直播是指电视台在现场转播。几乎差不到一秒.因为信号几乎都是以光速传播的,现 场的声音除外啊。 英文对照live broadcast; live show; 工具书中的解释"现场直播"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如下: 1、广播电视节目在播音室或新闻现场,不经过录音录像,直接向听众、观众播出的播出方式。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录音、录像播出相比,时效性更强,受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与参与感强。常用于重大会议、节日庆典活动、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的报道。播音员既要依据先准备的稿件 现场直播 2、又称实况转播。是电台、电视台对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大型活动进行现场拾音、拍摄并同时发送给受众的播出方式。这些大型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节日庆典等,通常都是预知的。电台、电视台将转播车开到现场,对节目信号进行即兴处理后传送回台,再经台里的发射系统广播出去。需要对现场进行报道或解说时,记者通常是在现场进行 3、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现场直播脱离了播音室和演播室,在新闻或其他事件现场,随着事件的发展,把现场图像、音响和现场解说组合成节目,并同时播送出去。现场直播要求采、编、播系统密切有效地进行合作。电视现场直播在报道事件全过程时,一般需配备转播车,车内配备视频切换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现场直播"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如下: 1、电视现场直播的内涵《中国应用电视学》认为,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就新闻事件来说,它既是报道方式也是播出的节目” 2、所谓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与录播不同,它的报道过程就是播出过程,报道与播出都是同步进行的。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高互动性视频娱乐,带着机遇和挑战闯入大学生的视野,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学界对大学生价值观以及网络与思政教育相互联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由于网络直播是近两年来才开始蓬勃发展的新兴直播方式,专门研究网络直播的文献资料为数不多,而将网络直播与大学生价值观联系起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章从国内学者对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和网络直播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网络直播;研究综述一、研究综述的必要性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在多种传播媒介中,网络对大学生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不言而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目前我国在线直播的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平台的数量众多,而且平台的用户数量十分巨大,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直播平台在每天的高峰时段的在线人数甚至达到600万~700万,房间数也能轻松突破4000。网络直播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最新现象级存在。与此同时,笔者作了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的人会看网络直播,其中为偶尔看,而为经常看,所有人中只有从来不看网络直播,此外的人做过网络直播的主播。这些数据表明网络直播与大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它是大学生易于接受和青睐的交流和休闲方式之一。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大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意识形态会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大学生由于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趋于成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这一时期他们接触的是优秀的网络直播,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涉世未深,大学生往往不能辩证地、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易沉迷于网络直播中夹杂的不良成分,此时若不及时、正确的加以引导,大学生就会受到这些不良成分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学界深入研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并积极研究对策,通过一些给大学生的针对性的建议来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积极的引导。探讨如何发挥我国网络直播自身的优势,以及如何克服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从网络直播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无论对中国的网络直播发展,还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该研究有利于拓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不仅丰富了价值观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二、关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大多是从哲学角度进行探讨。在概念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价值观是人的一种主观观念,用它来判断事物的善恶、美丑、正确与错误等,它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是判断一种行为正确与否的依据。总体来说,学者们比较认同的价值观定义是人们内心深处真正信仰什么、需求什么,是否觉得做这件事有用亦或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满意的一种主观观念,是判断一种事物或事情是否有积极意义时所持的观点态度总和。三、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文献越来越丰富,价值观的研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点。从中国期刊网统计的数据来看,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论文已达上千篇。论文大多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进行探讨。(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现状研究大部分学者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持乐观态度。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整体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大多数大学生有着高尚的道德追求。但是研究也指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自私、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精神萎靡、沉迷于网络、不思进取的价值取向。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价值观理解为大学生对自身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主客体角色的一种考量,是大学生对自身追求的一种主观倾向。(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研究学者们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概念范畴进行定义研究的同时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进行了大量总结,有学者将大学生价值观特征概括为价值取向趋于理性化,价值判断偏重务实化,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价值追求突出个体。有学者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有价值多样化、功利化、实现过程差异化、发展过程不成熟等特点。总之,大学生价值观整体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基本相符合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私自利、崇尚金钱、追求享乐、道德滑坡等问题。(三)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研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产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比如,一些学者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科技的角度从宏观上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学者用实证数据说明文化、性别、专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有学者指出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失败。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寻求新型价值观教育,例如利用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进行价值观教育。总结学者们的研究观点,一般来说,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比较直接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本人的个性特征、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良莠不齐的新兴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学术界对如何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对策。有学者从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形成阶段的基本特征、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原因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阶段性特征几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对策。一些学者认为,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倡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影响大学生等三大措施来引领大学生价值观。一些学者提出了三大对策:以大学生为对象,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指向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性。总之,学校层面要优化校园环境、组织丰富活动;家庭层面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言传身教水平;社会层面要加强大众传媒的合理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是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四、关于网络直播的研究成果目前对网络直播的研究尚未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侧重于实践运用。(一)着重探讨网络直播的优势学者们研究了网络直播与其他传播方式的区别,相对于其他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具有开放性强,互动性强、实时性强的特点。这也是一些名人、企业、新闻媒体、社交等都比较喜欢在进行精心的自我包装之后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自我宣传的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网络直播既有互联网受众面广的优势,同时又通过视讯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可以突出产品推广、对话访谈、在线培训等内容交互特点,增强的推广效果。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直播与其他网络媒体相比的独特性,在于网络直播的视觉冲击效果,使得这种社交方式比文字、图片的交互效果更强更有吸引力。一般来说,网络直播可以使交互的双方看到更真实生动的对方,其优点比较多:网络直播更加直观,交流速度快,表象形式好,能够最大程度地超却时空的限制,交互受众容易划分等等。同时,借助网络交互软件,还可以对交互过程进行录制。使直播之后,交互内容还可以进行重播、点播,这就大大发挥出了这种交互方式的价值。(二)网络直播中的乱象研究网络直播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整个行业还不是很规范,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有学者指出,网络直播本来是一个网络交互的很好的形式,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传播“黄、赌、毒”等信心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背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而且这种乱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网络生活由于直播网站的访问者多数为青少年,这些“乱象”会误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视听行业发展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网络直播乱象光怪陆离,其形成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有学者指出不仅仅是主播个人的问题,网络推手的推动、网络直播平台的松散管理、粉丝素质的良莠不齐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直播环境的稳定。不少学者一致认为网络直播平台管理难度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三)如何监管网络直播研究对网络直播乱象,许多学者提出监管策略,有学者认为应该对网络直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与归类,并纳入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研判,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从而促进网络直播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与网民的交流,在实践中对网络直播进行规范地引导,使之逐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建设、加强集成平台管理、规范网络主播管理、建设技术监测系统、完善网民举报机制等是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五、研究述评国内学界对价值观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教育方式都进行了研究,为研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提供有益的借鉴,但纵观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虽然学者们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众多对策,但是这些对策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撑。二是,价值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哲学层面。一些专注论文也大都停留在哲学层面,缺乏与具体科学的结合,可操作性不强,与网络直播相关联的研究更是未见。从国内现有关于网络直播的文献看,目前有关网络直播的研究,缺少学理性分析和有深度的理论成果,更鲜见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总体比较深入,其中既有理论思辨,也有实证研究,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而“网络直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不过现有的研究能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运用网络直播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在“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方面缺少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虽然新媒体环境兴起,但学界还未关注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的研究将研究视角放到当今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上,以期充实这方面的研究。
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
现在网络直播行业火热,出现了主播平台、网红等新名词。在此,我为大家准备好了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一起来学习吧!
摘要: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途径,近两年来成为一种大热的现象,笔者以主播和观众两个群体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发现主播和观众在互动中主要受自我表达欲望的驱使。并在最后讨论了如何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从而消减其对参与者心理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网络直播;自我表达;卷入度;孤独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谓的网络直播应运而生。通过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导入导播端(导播设备或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发布至网址供人观看。其又可分为“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和“实录性质的网络直播”,前者常见的就是各类主播通过镜头唱歌、模仿、脱口秀以及动作表演等,而后者则是各类会议、活动或事件的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无疑是近期的热点之一。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直播内容也已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观众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 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两亿。其中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 万,同步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 个[1]。本文主要探讨“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
一、网络主播的心理动力分析
直播网站由用户创建内容(User-Gennerated Content,UGC),成为网络主播的门槛非常之低,只需要简单的摄像头与麦克风,“主播”们即可创建自己的“房间”(类似于聊天室),向观众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
主播们以观众的“礼物”来获取报酬,但经济报酬绝不是主播们进行“表演”的唯一动力。据笔者访谈的一位网络主播表示,“每当系统提示有新观众进入我的房间,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受到关注”,这一心理状态很具代表性。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个体自我呈现方式,其用户也大多数以青少年为主,这一群体普遍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倾向于积极寻求社会认同,引起他人关注[2],网络直播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较之文字表达为主的社交渠道――如微博等,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观,自我展示的方式更为立体多样,因此受到欢迎。
除去以网络直播为生的专职主播,直播平台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业余”主播,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普通的社会角色,如学生、白领、工人。但在直播平台上,很多主播在“粉丝”的关注中感到自我价值获得了提升,有被访谈的主播声称,“坐到摄像头前,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仿佛突然由龙套变成了主角。”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视为人的最高需求,而对于一些主播来说,通过网络直播能够或多或少地实现自我。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展示失败可能会造成自尊心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在网络直播中,这些失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已有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匿名情况下人们的言谈和行为会超越平时的规范[3]。而主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直播的参与者更加自由开放地讨论某些话题,同时越轨行为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开放性出现,比如某些主播在直播时打色情擦边球,或表演一些猎奇的内容。
二、观众的心理动力分析
首先,网络直播中主播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提升了观众的心理卷入度。卷入度(involvement)这一概念最先由学者库拉格曼(Herbert,)提出,也翻译为“参与度”,在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4]。一般认为,观众的卷入度越高,传播效果就越好。在一个典型直播场景中:主播主动热情地向新进入“房间”的观众打招呼,也会点名向赠送“礼物”的粉丝表示感谢,并满足其一些表演要求,如演唱指定的歌曲。在这里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和内容消费者,而是与主播一起构建直播内容。这种“共同决定”的形式能够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提升观众的注意力,最终使观众更深入地卷入到直播中去。
其次,网络直播中传递的信息容易吸收,减轻了人们的认知资源负担。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获得知识变得极其简单,只需要耗费极少的认知资源,人们就能即刻获得想要的信息,因此大多数网民面对网络传播的信息常常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网络直播的形式恰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主播形象立体生动,大多用口语传递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欣赏和参与网络直播消耗的精力非常之少,又有足够的娱乐性来排解无聊感。
再次,观众能够察觉到其他人的存在,这有效地排解了孤独感。网络直播的“房间”大多会标示观众人数;在主播表演时,观众之间也能进行一些交流,这些设置都能够让观众产生一种群体归属感。对共同主播内容的兴趣,也能使爱好相似的观众聚集到一起,以产生更多的话题。因此虽然有些直播非常无趣,有时却能聚集起大批的观众对其进行评论。这种集体评论(网络称之为“吐槽”)模式既满足了观众的表达欲望,这些评论反之成为了直播内容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最后,网络主播对自身生活的袒露,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望。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曾指出,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个看不见、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有着不安全的恐惧,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焦虑。所以,“窥探欲”属于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在网络直播出现之前,窥探别人的生活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因此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但网络直播将窥探上升为光明正大的行为,主播们直播自己吃饭,逛街,甚至睡觉,这些原本属于个人私密的内容对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三、结语
虽然主播与观众参与网络直播的动力并不相同,然而双方的互动却构成了网络直播的核心,观众对主播表演的内容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回应,而主播会更加频繁地表演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时的反馈对强化行为至关重要,而直播平台能够保证观众和主播之间的反馈是即时有效的,双方的互动也促进了直播行为的持续。
网络直播的出现,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但其野蛮生长很容易出现乱象,截止目前,已有多起关于网络直播的负面新闻出现[5]。直播本是为追求个性化的声音而出现,但当观众开始盲目追捧主播,主播开始盲目讨好观众,就会陷入到所谓的“群体迷思”中去。
因此,在需要外部监管的同时,主播与观众也应维持良性的互动;主播以自己的才艺去吸引观众,而非哗众取宠,观众对不健康的直播内容应及时举报,而非拍手叫好,双方共同构建出健康的直播环境,才能促使网络直播这一新兴事物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苏红宇.网络直播:烧钱背后危机四伏.经济[J].2016(16):50-53
[2]赵亮.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心理表现及其疏导.教学与管理[J].2012(36):61-62
[3]王礼申.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科协论坛[J].2009(6):72
[4]胡晓云,徐芳.关于卷入度(involvement)问题研究的追踪溯源.广告研究[J].2006(1):22-26
[5]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记者[J].2016(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