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汉字与中国文化主题论文

汉字与中国文化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汉字与中国文化主题论文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文化的从属地位。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字也是一个系统,文字系统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还是具体使用,都要受到文化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在某种意义上对文字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唧唧复唧唧,键字织文章。计算机时代,举国伏案于电脑,无论文理,不拘长幼,与祖先馈赠的汉字宝贝打交道,犹如当年木兰织布,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 工作之间,难免对计算机给定的字库发牢骚:一方面是死字太多,臃肿庞杂,不及清理;另一方面是怀念一批瑰宝级汉字被打入冷宫,引发思美之幽情。 一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汉字销声匿迹,出于汉字简化和计算机普及两次浪潮。归纳起来有四个原因:①作为繁体字被兼并;②作为异体字被兼并;③作为古体字被兼并;④因计算机常用字库即国标一级字库不收,无奈用他字替代。前三者属于强行火并,末者属于误入另册,不得已落草强人麾下。 想当年,汉字简化,主要是精简笔画和同音兼并,核心原因是字库臃肿和笔画繁难。没有想到,计算机时代,使用标准的智能全拼输入法(占全国用户85%,青少年用户近100%),键入1笔画字,与键入36笔画字,耗时和用力完全一样。因此,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唯一要关注的是时代发展对文字进化的需要,即字义和情感色彩微妙差异表述的需要,即作为实用工具和美学艺术双重的需要。 此处信手摘取一组字符集,从个案分析得失。 它,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它,即它等于它。可以说,在辉煌的汉字宝库中,它字是一枚璀璨夺目的宝石。因为,它给予有生命的动物一面独立的旗帜。——这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仓库中绝无仅有的现象,是中华民族古代生态思想的活化石。文字改革浪潮,将有生命的动物,强行火并入无生命的物体,其实是民族哲学思想的一种倒退。原谅如此上纲上线为它字平反昭雪,呼唤拯救其于冷宫寒窑,弘扬光大民族先进的生态理念。 蒐,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搜,即蒐等于搜。当我们用蒐集的时候,宾词指的是奇瑰稀罕事物,至少是主观心仪珍爱的事物;当我们用搜集的时候,泛指任何事物,从珍宝到垃圾。兼并的结果,至少抹杀了蒐集所独具的文学美感,抹平了文采多样性的美丽景观。 瞭,作为繁体字兼并于了,即瞭等于了。兼并中的失误,失误中的荒谬,莫过于此焉。《瞭望》杂志封面,如果忽然变脸为《了望》,读者的第一感觉,不是“了无指望”,就是“了断希望”,失望与绝望迎面袭来,读者诸君不免两股战战,摇头遁走。杂志社对如此简化方案只能不予理睬,恪守祖宗馈赠的文化遗产。 苹,作为繁体字兼并于苹,即苹等于苹。兼并的结果,起码是把一种诗经植物给兼并掉了。《诗经》云:“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女子为贵族采苹祭祀。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有长柄,柄端有四叶成田字,也叫田字草。华裔女孩取名,多有引自诗经采苹者,是文质俱美的辞藻珍品。苹吃掉苹的结果,是吞没了一派诗情画意。 麺,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面,即麺等于面。形形色色的麺条、麺包、麺食……与面孔、面子、桌面、被面……一锅煮,色香无存,食欲顿失,连面店的旗幡也效力骤减。汉字文化的魅力不知打了几多折扣。 舘,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馆,舘等于馆,所谓同类项合并。而在人们心目中,饭馆、酒馆等供应食品之馆,与图书舘、博物舘、文化舘、科技舘、天文舘、文史舘等传播和研究文化之舘,有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之分,有雅俗之别。文字简化向粗略模糊方向走,是一种退化;反之,文字进化的一般规律是朝着精细识辨微妙差异方向行进的。 喆,作为异体字兼并于哲。而民间对喆的理解,还有双吉的意思,被广泛用于取名。双吉与双喜一样,是特有的中国民俗文化现象,不宜违拗民俗轻易扼杀之。 飏,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扬,即飏等于扬。大风起兮云飞飏。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历史雄杰偏爱飏之神采,形象逼真地表达一种叱咤风云的豪情。一旦改为飞扬和轻扬,那种凭风骋怀的豪情和惬意不免折损大半。 槃,作为古字兼并于盘,即槃等于盘。槃瓠为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创史先祖,且奉行祖先神崇拜教,随便给祖先神更改姓氏,是极其忌讳的,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涅槃是从梵语翻译来的佛教用语,意为复活再生,古色古香,约定成俗,以涅盘代涅槃,有失佛光神采,并没有征得佛教学会和赵朴初先生的同意,僧俗均不能接受。 志,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志。志趣、志向与心志、碑志,终归有所区别。“开业志禧”一直为业者习用。现代碑刻仍用“刻碑铭志”、“镌铭永志”,强行兼并在民间生活中并没有被采纳。 蓇,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骨,即蓇等于骨。美丽的花蓇朵,混同于骨头、骨架之类,文学美感荡然无存。“春天到了,树木抽枝、爆芽、吐蓇朵……”春日美景,遭遇“吐骨……”,不免反胃。汉字简化过程,如果完全撇开美学原则,就难以为天下华人所接受。 塆,计算机常用的国家标准一级字库,又称小字符集,不予收录,多数计算机打不出来,客观上被湾兼并,属于不得已投奔落草。全国涉及塆的地名数以十万计,不得不用湾替代。其实,山塆与水湾显然不是一码事,两者风光迥异,混为一谈,难以描述自然景观的特质差异,等于画家缺乏色彩,绣娘匮乏色线,作者写景不得不放弃科学的精确,糊里糊涂蒙过去,等于对读者不负责任。类似的含糊,不止于山塆水湾。 漈,瀑布,常用字库不收,民间不得不乱代以际、济、矶等。试想,瓯江名胜百丈漈(泰顺)、雪花漈(景宁),美名本身魅力四射,被CCTV字幕更改为百丈际、雪花济,岂不大煞风景?类似情形还有:垟,意为田地,多为地名,小字符集不收,村民无奈用阳代之。不恰当的同音归并会导致珍稀字种的消亡。文字相当于生态物种,引导多样性则繁荣,引导单调性则退化,而其中的珍稀濒危字种应列入保护之列。 羱,小字符集不收。羱羊,又称岩羊、悬羊,弯角奇长,藏北特产物种,被认为是山羊的始祖。该字构造美妙,令人遐思。羱羊被源羊替代,虽然意思不差,但抹去了独特的美学文采。类似情形还有鸮,草鸮、雕鸮,猫头鹰属。为某些特殊物种设立特指汉字,从生态至上的观点看,并不算奢侈,这与门捷列夫周期表元素命名的情形相似。 行文至此,想用一个成语描述心情:不寒而栗。但这个成语在计算机词库中已经不复存在,栗字早已打入禁宫。按照汉字构造规则,心理活动从 “ 忄”旁。而此刻,不寒而栗与火中取栗,已经拼用了同一颗板栗,汉字构造的一般规律被轻率推倒。 草率兼并导致汉字文化魅力削弱的结果,可见一斑。以笔者寡陋,不能尽述概全,估计应拯救的活力汉字不在少数。建议学界和民间共同反思,重新审视计算机时代文字改革的方向,对基本字库重新洗牌,联袂开出一张满意的清单。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引导汉字向字义微妙辨析和情感多彩的高级方向进化,向理艺合璧和谐和美方向进步。并建议,以宣传、改造和普及计算机新字库为工作重点,取消不合时宜的小字符集概念,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大字符集,作为教育和出版部门法定的字符集。剔除死寂汉字以瘦身,请缨活力汉字以纳新。汉字文化,作为工具的神奇,作为艺术的瑰丽,需要高度和谐的统一,需要与时俱进的整容,无愧于中华盛世的呼唤。 (通讯地址: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图书馆)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字文化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汉字文化最具特色,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化发展及流传都在汉字中有所体现。 汉字是中国人的五大发明之一。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汉语文化也是重要的文化事项,记录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朝朝代代的大小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图像演变成一撇一捺的汉字体,这中间的蕴含着多少历代文人留下的精髓的美丽。汉字虽然和其它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图文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他却与其他古老文字不同,那些古文字在演变过程中有的停止使用而丧失了生命,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唯有汉字,从未间断地被使用到了今天,并一定会在数千年以后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文化特点。 然而,在古诗词中。更能感受到汉字的美。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会想到清高的人将人格以及隐逸的生活;读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能感受到他的思想之情和淡淡忧伤;读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会想到梅花的坚韧性格;读《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会想到孤单坚强,不畏逆境的精神。字字句句间都流露着中国文化的特色之处。是个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最高成就,当然也是汉字文化成就的代表。 汉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份遗产。作为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汉字,把汉字当作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来传承,为汉字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主题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摘要: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关键词:汉字教育;传统文化;思想原创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甚至人类自身的每一点进化,无不是以思想原创为动力的。思想原创的实现,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有容乃大的广采博纳基础之上的。具体地讲,要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要在深广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还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思想的原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文章仅就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谈一点看法。一、汉字的文化学意义与汉字教育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承载了极其丰厚的文化信息,极具文化学意义。的确,作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以它象形象意的独特品貌,使其更具备文化学意义,每一个汉字,仿佛都是一个活化石,形象活泼地呈现出汉民族文化心理,昭示着汉民族文化进程的轨迹。通过一个个静态的汉字,我们可以步入古人动态的历史文化圈。汉字的文化学意义,首先表现为它袒呈了政治、宗教、道德、文化变迁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构成形态。第一,文化变迁问题。人类社会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女权向父权过渡的时代,但这却是一个史无验证的时代,而汉字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如“姓”字从女从生,《说文解字》云:“姓,女之所生也。”可见,所谓同姓,就是同一女性祖先的人,甚至有人认为,“姓”就是女权时代一个部族的族号,这说明女性曾经作为部落首领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这一点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中也可得到证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都从“女”,如姬、姒、姜、嬴等,这些都证明了女权时代的存在。从甲骨文中,我们还看到了女权的消亡,男权的兴起。在甲骨文中,称今王“王”,而称先王为“毓”、“后”,从甲骨文字形看,二字都是生育的象形,这既可以证明女权时代的存在,又说明了其没落的结果,因为,“先王”已是历史“陈迹”了。而“父”字,甲骨文像人手执杖形,一副家庭主宰的形态。在甲骨文中,从女的字除了用以姓氏之外,大都含侮辱意,如妾、绥、奴、婪等,无不说明女权的式微没落。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性不仅堕落为社会的最底层,而且已不被当作人看了。金石文字中,将“姓”字改写从人从女就是明证。另外,世界所有民族,都经历了由渔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这一点也可以从汉字中得到显现。比如“田”在甲骨文中就有狩猎和田地两义,这说明在殷商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农业文明季,那时候的人们,还根据农业文明的特点,确定时空意识。如“年”字,甲骨文从禾从人,字形示意是人背着禾,表示收获和收成,《春秋》中所记载的“有年”、“大有年”用的正是此意。而古代农耕,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落后,一年只收成一次,因此,古人便以禾黍的收获,确定了时间上“年”的意识;再如“春”字,甲骨文字形从田从耒耜,表示耕作,被用以表示时间概念。通过汉字的使用还可以看出,在农业文明的国家里古人对农业的崇拜。“社稷”本是土神谷神,为人所祭祀,后用以称国家。从以上数例可以看出,文明变迁在文字中的显示,如果我们在汉字教育中,注意到这种文化信息,对于受教育者了解祖国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作用。第二,道德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求善为目的的伦理文化,与西方的求真型文化不同,中国自古就注重道德的教育与修养,以德立国,以德治国,强调忠恕仁孝,等等,并建立了一套体制完备的道德伦理体系,旨在建立一种和谐的群际关系,等等。汉字也在一些侧面展示了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如“仁”字,从人从二,《礼记》、《孟子》中都云:“仁者,人也。”《论语》中云:“仁者,爱人。”《说文解字》云:“仁,亲也。”段玉裁注云:“犹言尔我亲密之词。”显然,“仁”字的创制,是从人的本性入手,针对人类的群际关系而言,体现了一种温情脉脉的群际关系的道德理想。另外,“善”、“美”、“和”、“恕”,等等,都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信念。其他诸如宗教问题、宗法文化问题,都可以在汉字中找到清晰的踪迹。二、汉字中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与汉字教育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还表现在缩影式地传导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隐文化结构。从认知方式看,中国人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重体知而轻认知,重体悟而轻分析,重形象而轻抽象,等等,这种认知特点,在汉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汉字的创造,是先民“仰观天象,俯察地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造字方法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依类象形”,所造的字是“物象之本也”。众所周知,汉字是由图画发展来的,因此,文字极具形象色彩,无论是初文象形字,还是后起的会意形声字,都是形象斐然。这些造字原则与方法,都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重体悟、重具象的思维模式或认知方式。从哲学的角度看,汉字也是充满东方智慧的文字,文字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辩性和审美灵动性。中国传统哲学对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认知方式,就是阴阳调和、美恶相兼、正反相容、始终相生的“一体二元”的方式。在《易》中,阴阳二爻表示相对立的两端事物,两爻相合构成八卦,诞生了宇宙间的天地雷风等物质,它们阴阳调和,相反又相正,对立又融容,演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从乾坤始,至既济未济终,未济意味着开始新的循环,其间蕴涵了阴阳对立,相推相转的辩证思想。《老子》一书中,也蕴涵着深刻的辩证统一思想,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故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第二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等等,都是就事物的两端相仇相因立论的。这种思维品格,在汉字孳乳过程中的“反训”现象里,得到了清晰展示。所谓“反训”,是指一个字具有相反相对的两个义项。如《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疏云:“《尔雅》云:‘乱,治也。’谓治理之臣有十人。”即“乱”有“治”义。再如“介”有“大”、“小”二义,“落”有“终”“始”二义,“受”兼“施”“受”二义,等等。这一类“反训”字,就是人们在创造和使用文字时的一种哲理蕴涵,是民族智慧的显现。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具象性,使其自身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而在使用历史中,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其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美。甲骨文瘦峭峻锐,金石文温敦厚重,篆书含聚内敛,隶书外拓放逸,楷书端庄雄秀,草书飘逸虬曲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另外,汉字是矩形结构,每一字都有中心和重心,又使得它呈现出秀雄浑凝的力象。再一点,汉字的内质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演绎出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认知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具有较固定模式的认知心理。可以这样说,当代人包括当代青年,无不是从历史的深处走出,其脉管里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汉字中的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在汉字教育中,充分注意这一点,对于继承汉民族优秀的品质,发扬汉民族灵动的智慧,实现当代的思想原创,无疑将大有裨益。三、结语汉字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如前所述,思想原创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然而思想原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人类文明积淀到一定厚度,人们在反思了这些文明之后的智慧爆发;而且,思想原创也不是几个人甚至一代人所能实现的,需要数代人的不断努力。因此,要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其广博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广采博纳的眼界,这样就会缩短我们思想原创的实现时间。而中国的基础语文教育中,汉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从小就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意义是极大的。参考文献:[1]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2]黎辉亮.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 (2): 95-100.[3]詹绪佐,朱良志.汉字的文化通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87,(3): 82-90.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文化的从属地位。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字也是一个系统,文字系统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还是具体使用,都要受到文化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在某种意义上对文字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唧唧复唧唧,键字织文章。计算机时代,举国伏案于电脑,无论文理,不拘长幼,与祖先馈赠的汉字宝贝打交道,犹如当年木兰织布,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 工作之间,难免对计算机给定的字库发牢骚:一方面是死字太多,臃肿庞杂,不及清理;另一方面是怀念一批瑰宝级汉字被打入冷宫,引发思美之幽情。 一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汉字销声匿迹,出于汉字简化和计算机普及两次浪潮。归纳起来有四个原因:①作为繁体字被兼并;②作为异体字被兼并;③作为古体字被兼并;④因计算机常用字库即国标一级字库不收,无奈用他字替代。前三者属于强行火并,末者属于误入另册,不得已落草强人麾下。 想当年,汉字简化,主要是精简笔画和同音兼并,核心原因是字库臃肿和笔画繁难。没有想到,计算机时代,使用标准的智能全拼输入法(占全国用户85%,青少年用户近100%),键入1笔画字,与键入36笔画字,耗时和用力完全一样。因此,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唯一要关注的是时代发展对文字进化的需要,即字义和情感色彩微妙差异表述的需要,即作为实用工具和美学艺术双重的需要。 此处信手摘取一组字符集,从个案分析得失。 它,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它,即它等于它。可以说,在辉煌的汉字宝库中,它字是一枚璀璨夺目的宝石。因为,它给予有生命的动物一面独立的旗帜。——这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仓库中绝无仅有的现象,是中华民族古代生态思想的活化石。文字改革浪潮,将有生命的动物,强行火并入无生命的物体,其实是民族哲学思想的一种倒退。原谅如此上纲上线为它字平反昭雪,呼唤拯救其于冷宫寒窑,弘扬光大民族先进的生态理念。 蒐,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搜,即蒐等于搜。当我们用蒐集的时候,宾词指的是奇瑰稀罕事物,至少是主观心仪珍爱的事物;当我们用搜集的时候,泛指任何事物,从珍宝到垃圾。兼并的结果,至少抹杀了蒐集所独具的文学美感,抹平了文采多样性的美丽景观。 瞭,作为繁体字兼并于了,即瞭等于了。兼并中的失误,失误中的荒谬,莫过于此焉。《瞭望》杂志封面,如果忽然变脸为《了望》,读者的第一感觉,不是“了无指望”,就是“了断希望”,失望与绝望迎面袭来,读者诸君不免两股战战,摇头遁走。杂志社对如此简化方案只能不予理睬,恪守祖宗馈赠的文化遗产。 苹,作为繁体字兼并于苹,即苹等于苹。兼并的结果,起码是把一种诗经植物给兼并掉了。《诗经》云:“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女子为贵族采苹祭祀。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有长柄,柄端有四叶成田字,也叫田字草。华裔女孩取名,多有引自诗经采苹者,是文质俱美的辞藻珍品。苹吃掉苹的结果,是吞没了一派诗情画意。 麺,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面,即麺等于面。形形色色的麺条、麺包、麺食……与面孔、面子、桌面、被面……一锅煮,色香无存,食欲顿失,连面店的旗幡也效力骤减。汉字文化的魅力不知打了几多折扣。 舘,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馆,舘等于馆,所谓同类项合并。而在人们心目中,饭馆、酒馆等供应食品之馆,与图书舘、博物舘、文化舘、科技舘、天文舘、文史舘等传播和研究文化之舘,有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之分,有雅俗之别。文字简化向粗略模糊方向走,是一种退化;反之,文字进化的一般规律是朝着精细识辨微妙差异方向行进的。 喆,作为异体字兼并于哲。而民间对喆的理解,还有双吉的意思,被广泛用于取名。双吉与双喜一样,是特有的中国民俗文化现象,不宜违拗民俗轻易扼杀之。 飏,作为异体字兼并于扬,即飏等于扬。大风起兮云飞飏。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历史雄杰偏爱飏之神采,形象逼真地表达一种叱咤风云的豪情。一旦改为飞扬和轻扬,那种凭风骋怀的豪情和惬意不免折损大半。 槃,作为古字兼并于盘,即槃等于盘。槃瓠为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创史先祖,且奉行祖先神崇拜教,随便给祖先神更改姓氏,是极其忌讳的,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涅槃是从梵语翻译来的佛教用语,意为复活再生,古色古香,约定成俗,以涅盘代涅槃,有失佛光神采,并没有征得佛教学会和赵朴初先生的同意,僧俗均不能接受。 志,作为繁体字兼并于志。志趣、志向与心志、碑志,终归有所区别。“开业志禧”一直为业者习用。现代碑刻仍用“刻碑铭志”、“镌铭永志”,强行兼并在民间生活中并没有被采纳。 蓇,作为繁体字兼并于骨,即蓇等于骨。美丽的花蓇朵,混同于骨头、骨架之类,文学美感荡然无存。“春天到了,树木抽枝、爆芽、吐蓇朵……”春日美景,遭遇“吐骨……”,不免反胃。汉字简化过程,如果完全撇开美学原则,就难以为天下华人所接受。 塆,计算机常用的国家标准一级字库,又称小字符集,不予收录,多数计算机打不出来,客观上被湾兼并,属于不得已投奔落草。全国涉及塆的地名数以十万计,不得不用湾替代。其实,山塆与水湾显然不是一码事,两者风光迥异,混为一谈,难以描述自然景观的特质差异,等于画家缺乏色彩,绣娘匮乏色线,作者写景不得不放弃科学的精确,糊里糊涂蒙过去,等于对读者不负责任。类似的含糊,不止于山塆水湾。 漈,瀑布,常用字库不收,民间不得不乱代以际、济、矶等。试想,瓯江名胜百丈漈(泰顺)、雪花漈(景宁),美名本身魅力四射,被CCTV字幕更改为百丈际、雪花济,岂不大煞风景?类似情形还有:垟,意为田地,多为地名,小字符集不收,村民无奈用阳代之。不恰当的同音归并会导致珍稀字种的消亡。文字相当于生态物种,引导多样性则繁荣,引导单调性则退化,而其中的珍稀濒危字种应列入保护之列。 羱,小字符集不收。羱羊,又称岩羊、悬羊,弯角奇长,藏北特产物种,被认为是山羊的始祖。该字构造美妙,令人遐思。羱羊被源羊替代,虽然意思不差,但抹去了独特的美学文采。类似情形还有鸮,草鸮、雕鸮,猫头鹰属。为某些特殊物种设立特指汉字,从生态至上的观点看,并不算奢侈,这与门捷列夫周期表元素命名的情形相似。 行文至此,想用一个成语描述心情:不寒而栗。但这个成语在计算机词库中已经不复存在,栗字早已打入禁宫。按照汉字构造规则,心理活动从 “ 忄”旁。而此刻,不寒而栗与火中取栗,已经拼用了同一颗板栗,汉字构造的一般规律被轻率推倒。 草率兼并导致汉字文化魅力削弱的结果,可见一斑。以笔者寡陋,不能尽述概全,估计应拯救的活力汉字不在少数。建议学界和民间共同反思,重新审视计算机时代文字改革的方向,对基本字库重新洗牌,联袂开出一张满意的清单。笔画多寡不再成为障碍,引导汉字向字义微妙辨析和情感多彩的高级方向进化,向理艺合璧和谐和美方向进步。并建议,以宣传、改造和普及计算机新字库为工作重点,取消不合时宜的小字符集概念,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大字符集,作为教育和出版部门法定的字符集。剔除死寂汉字以瘦身,请缨活力汉字以纳新。汉字文化,作为工具的神奇,作为艺术的瑰丽,需要高度和谐的统一,需要与时俱进的整容,无愧于中华盛世的呼唤。 (通讯地址: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图书馆)

以汉字与中华文化为主题的论文

导语: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下面是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欢迎参考。

《牢记汉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黄》

每一笔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开口都令观众汗颜,每一次关于文化的节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端手机竞相推出新产品,各种输入法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日常对手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对于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提笔就不会写,这一切,也许都是对中国汉字的陌生化与疏离感。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我们应当将科技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笼”中。扪心自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历史不用汉字书写?哪一个美丽的故事不用汉字润色?哪一首漂亮的诗歌不用汉字珍藏?从先秦到现代,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师尊孔子用汉字记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训后人为人处世之道;诗仙李白,写下如美丽银河般无数的诗,那汉字,就如那构成美丽银河的点点繁星;明代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也是由汉字来传达给后人……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的传承品,经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带给我们,试想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汉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没有汉字,我们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同时,汉字也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曾经有一个将军说过:“如果想征服中国,光靠杀人是没用的,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说日语,写日语,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们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地征服这里。”是啊,在“国外风”充斥人心的现在,有几人能够读出“直挂长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几人能够在国画的淡墨寥寥几笔品味出宁静淡雅?有几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品出古老的人体全息和以柔克刚的民族思想?又有几人能够在《昆曲牡丹亭》浅浅几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连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欧美控”连向基督祷告的顺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国人,何等悲哀!

从今开始,喜欢中国的汉字吧!品读中国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开小轩,任月光流淌,摆一纸熟宣,执一杆毛笔,磨一方淡墨,写我们的文字,写我们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风拂面,墨香四溢。

从一个“汉字听写大会”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写汉字,多读文化,意境无穷。

已等不及写一纸我们最珍贵的灵魂了。

评语:文字写得颇为精彩,主旨鲜明,中心突出,引题析因后,运用比喻论证,排比,反问进行深入剖析,议论说理有力度,后半部分更是渐入佳境越写越美写出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与真情实感,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时;突然发现自己偶像都是欧美或日韩的明星时;突然发现和朋友们的聊天都变成明星八卦时,我心里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种种,似乎只是一个个空洞的躯体在行尸走肉般的话看。在这个极速的时代里,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我们都似乎只能麻木地从众,寻找并沉浸在那所谓的娱乐里,僵硬的活着,丧失了自己的灵魂。直到——一个个红白相间的田字格,和一股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风拂进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许多。它带来的警示和启发引我深思。

“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甚至远超以往所谓的“大热”的娱乐节目。但我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随波逐流,或是三分热度地去关注汉字。像“癞蛤蟆”这样常见的'字却只有30%的人写对,这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简单地提笔忘字这样的普遍现象,更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绝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延续的,因此我认为,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方格内的横竖撇捺,也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炎黄子孙的血液,沉淀着民族的精魂。作为国人,不会写中国汉字是理应去警醒的。或许你会说,这提笔忘字不就是现在科技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弊端吗?但是请你谨记,汉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分不开,斩不断。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魂,这样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根的灵魂,怎么可以被舍弃?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怎么可能被人记住,被人敬佩?怎么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活动及时为我敲响了警钟,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传统文化。

其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练习过书法的我更能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环绕身旁,提笔印下或端正或潇洒的汉字。我爱那方正有致的楷体,飘扬舒展的行书,圆润协调的隶书,洒脱不羁的草书。我置身于那一撇那一横长中,心中独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华民族的结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带给我不一样的欢愉。

关注传统文化不仅利于民族发展和传承,更是文化复兴,国家振兴不可丢失的存在。与其过多地崇洋媚外,看什么韩剧美剧,听什么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边的“孔孟老庄”,端起一杯青茗,细细品尝。

所以,不要让外文垃圾再侵蚀我们的灵魂了,让我们回归传统!书写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靠你我,让我们并肩前行,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评语:很好!文章取得了长足进步,开篇“排比列举”引材,而后打开思路,从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民族,汉字与爱国等角度谈生意,危害,有力论证,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谈汉字之美,结尾发出倡议,点题,能将堂上所讲方法迅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很好地达到了训练目标。

《汉字与传统,矢志不渝的根》

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预料之中地暴露出汉字书写的严重问题,有如虚假繁荣的当头一棒,让人们从被社会导向宣扬捧到的云雾里摔下,警醒,然后意识到当代文化的颓唐,荒芜。

汉字在中华文明中,从来领衔主演,策划着时代的发展。汉字,是野蛮与文化的边界,是左祍与开化的差别,由汉字开创的早起国家直接衍生出“天下共主”的思想,莫不赋予中华民族强烈的精神认同和整体意识,其后演变为唐宋的普世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依托汉字得以体现,舒展,最终使整个亚洲为其先进的文化,文明折服,让中国一时万国来朝。

纵览千年华夏文明史,汉字,是作为一个民族,一群拥有者同样经历,记忆,价值观的人所最珍重的内核与底蕴出现的,然而,反观今日,尚文化之风不似古之盛行,尽管科技的发展难辞其咎,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国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无一不动摇着汉字的根基,动荡的十年,信仰伦理,公序良俗的沦丧,无一不导致着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长之下,自然为外来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机,悠远宁静,恬淡自如的汉字,又怎么会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对比之下,扪心自问,是从何时起,我们自己拔下了我们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们慢慢枯萎,成为一株无根的,枯黄的,垂老的,毫无灵气的野草?

可以说是千年间文化的积淀,时间的冲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无数闪耀的群星,积累出千年的时间,空间,积累出我大中华,然而,身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坚信,能让我们在世界面前,引以为傲的,并非是科技,而是我们的文化底蕴,那是深浸在骨髓里,经时间发酵,可于一言一行间投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的灵魂素养,这种人文情怀,绝不是任何尖端技术在一朝一夕间可模拟的,贪图多与快,却背弃了对自我行为道德的约束,或许会飞黄一时,但代价,却是整个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个汉字,都封存了多少尘封的历史,往事,回望书写大会,唯愿人人警觉自醒,倘若某日汉字消亡,中华民族定当不负在存。

评语:好一篇宏论!作者思考深入,鞭辟入里,深入文化内核,与民族之基,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忧思情怀与爱国热忱,文章引题后细数汉字发展历史以饱蘸情感之笔抒写保护汉字与文化的意义价值,剖析弃掷汉字的危害与后果,引人深思,给人警醒。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腈,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 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 been”和"used to 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0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然后是自然、主义、理论、原则……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主义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有了原则,就有绝对“不拿原则做交易”……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在中国,常常存在一个正名的问题。训诂占据了历代中国学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又是无法回避的。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中国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真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平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你好,这个应该是字数不多了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

摘要: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

系。

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

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关键词:汉字教育;传统文化;思想原创

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甚至

人类自身的每一点进化,无不是以思想原创为动力的。

想原创的实现,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有容乃大的广

采博纳基础之上的。

具体地讲,要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要在

深广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还

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惟其

如此,才能实现思想的原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

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

文章仅就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谈一点看法。

一、汉字的文化学意义与汉字教育

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

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承载了极其丰厚的文化信息,极具

文化学意义。

的确,作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以它象形象意的独特品貌,使其更具备文化学意义,每

一个汉字,仿佛都是一个活化石,形象活泼地呈现出汉民族

文化心理,昭示着汉民族文化进程的轨迹。

通过一个个静

态的汉字,我们可以步入古人动态的历史文化圈。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首先表现为它袒呈了政治、宗教、

道德、文化变迁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构成形态。

第一,文化变迁问题。

人类社会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

女权向父权过渡的时代,但这却是一个史无验证的时代,而

汉字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如“姓”字从女从

生,《说文解字》云:“姓,女之所生也。

”可见,所谓同姓,就

是同一女性祖先的人,甚至有人认为,“姓”就是女权时代

一个部族的族号,这说明女性曾经作为部落首领活跃在历

史舞台上。

这一点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中也可得到证明。

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都从“女”,如姬、姒、姜、嬴等,这些都证

明了女权时代的存在。

从甲骨文中,我们还看到了女权的

消亡,男权的兴起。

在甲骨文中,称今王“王”,而称先王为

“毓”、“后”,从甲骨文字形看,二字都是生育的象形,这既

可以证明女权时代的存在,又说明了其没落的结果,因为,

“先王”已是历史“陈迹”了。

而“父”字,甲骨文像人手执杖

形,一副家庭主宰的形态。

在甲骨文中,从女的字除了用以

姓氏之外,大都含侮辱意,如妾、绥、奴、婪等,无不说明女权

的式微没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性不仅

堕落为社会的最底层,而且已不被当作人看了。

金石文字

中,将“姓”字改写从人从女就是明证。

另外,世界所有民

族,都经历了由渔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这一点也可以从汉

字中得到显现。

比如“田”在甲骨文中就有狩猎和田地两

义,这说明在殷商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农业文明季,那时候

的人们,还根据农业文明的特点,确定时空意识。

如“年”

字,甲骨文从禾从人,字形示意是人背着禾,表示收获和收

成,《春秋》中所记载的“有年”、“大有年”用的正是此意。

而古代农耕,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落后,一年只收成一

次,因此,古人便以禾黍的收获,确定了时间上“年”的意识;

再如“春”字,甲骨文字形从田从耒耜,表示耕作,被用以表

示时间概念。

通过汉字的使用还可以看出,在农业文明的

国家里古人对农业的崇拜。

“社稷”本是土神谷神,为人所

祭祀,后用以称国家。

从以上数例可以看出,文明变迁在文

字中的显示,如果我们在汉字教育中,注意到这种文化信

息,对于受教育者了解祖国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作

用。

第二,道德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求善为目的的伦

理文化,与西方的求真型文化不同,中国自古就注重道德的

教育与修养,以德立国,以德治国,强调忠恕仁孝,等等,并

建立了一套体制完备的道德伦理体系,旨在建立一种和谐

的群际关系,等等。

汉字也在一些侧面展示了这种独特的

文化形态,如“仁”字,从人从二,《礼记》、《孟子》中都云:

“仁者,人也。

”《论语》中云:“仁者,爱人。

”《说文解字》云:

“仁,亲也。

”段玉裁注云:“犹言尔我亲密之词。

”显然,“仁”

字的创制,是从人的本性入手,针对人类的群际关系而言,

体现了一种温情脉脉的群际关系的道德理想。

另外,“善”、

“美”、“和”、“恕”,等等,都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信

念。

其他诸如宗教问题、宗法文化问题,都可以在汉字中找

到清晰的踪迹。

二、汉字中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与汉字教育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还表现在缩影式地传导中国传统

的认知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隐文化结构。

从认知方式看,中国人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重体知而

轻认知,重体悟而轻分析,重形象而轻抽象,等等,这种认知

特点,在汉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汉字的创造,是先民“仰

观天象,俯察地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造字方

法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依类象形”,所造的字是“物

象之本也”。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图画发展来的,因此,文字

极具形象色彩,无论是初文象形字,还是后起的会意形声

字,都是形象斐然。

这些造字原则与方法,都体现了汉民族

传统的重体悟、重具象的思维模式或认知方式。

从哲学的角度看,汉字也是充满东方智慧的文字,文字

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辩性和审美灵动性。

中国传统哲学

对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认知方式,就是阴阳调和、美恶相

兼、正反相容、始终相生的“一体二元”的方式。

在《易》中,

阴阳二爻表示相对立的两端事物,两爻相合构成八卦,诞生

了宇宙间的天地雷风等物质,它们阴阳调和,相反又相正,

对立又融容,演成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从乾坤始,至既济未

济终,未济意味着开始新的循环,其间蕴涵了阴阳对立,相

推相转的辩证思想。

《老子》一书中,也蕴涵着深刻的辩证

统一思想,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故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第二

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等等,都是就事

物的两端相仇相因立论的。

这种思维品格,在汉字孳乳过

程中的“反训”现象里,得到了清晰展示。

所谓“反训”,是

指一个字具有相反相对的两个义项。

如《书·泰誓》:“予

有乱臣十人。

”疏云:“《尔雅》云:‘乱,治也。

’谓治理之臣有

十人。

”即“乱”有“治”义。

再如“介”有“大”、“小”二义,

“落”有“终”“始”二义,“受”兼“施”“受”二义,等等。

这一

类“反训”字,就是人们在创造和使用文字时的一种哲理蕴

涵,是民族智慧的显现。

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具象性,使其自

身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而在使用历史中,

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其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

现出多姿多态的美。

甲骨文瘦峭峻锐,金石文温敦厚重,篆

书含聚内敛,隶书外拓放逸,楷书端庄雄秀,草书飘逸虬曲

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

另外,汉字是矩形结构,每一

字都有中心和重心,又使得它呈现出秀雄浑凝的力象。

一点,汉字的内质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

演绎出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

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认知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具有较固

定模式的认知心理。

可以这样说,当代人包括当代青年,无

不是从历史的深处走出,其脉管里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

汉字中的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在汉字教育

中,充分注意这一点,对于继承汉民族优秀的品质,发扬汉

民族灵动的智慧,实现当代的思想原创,无疑将大有裨益。

三、结语

汉字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

如前所述,思想原创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需要从传统

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然而思想原创是不能一蹴而就

的,它是人类文明积淀到一定厚度,人们在反思了这些文明

之后的智慧爆发;而且,思想原创也不是几个人甚至一代人

所能实现的,需要数代人的不断努力。

因此,要实现我国的

思想原创,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其广博的传统文化

素养,以及广采博纳的眼界,这样就会缩短我们思想原创的

实现时间。

而中国的基础语文教育中,汉字是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

从小就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意义是极大的。

参考文献:

[1]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黎辉亮.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0, (2): 95-100.

[3]詹绪佐,朱良志.汉字的文化通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87,

(3): 82-90.

导语: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下面是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欢迎参考。

《牢记汉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黄》

每一笔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开口都令观众汗颜,每一次关于文化的节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端手机竞相推出新产品,各种输入法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日常对手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对于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提笔就不会写,这一切,也许都是对中国汉字的陌生化与疏离感。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我们应当将科技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笼”中。扪心自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历史不用汉字书写?哪一个美丽的故事不用汉字润色?哪一首漂亮的诗歌不用汉字珍藏?从先秦到现代,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师尊孔子用汉字记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训后人为人处世之道;诗仙李白,写下如美丽银河般无数的诗,那汉字,就如那构成美丽银河的点点繁星;明代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也是由汉字来传达给后人……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的传承品,经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带给我们,试想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汉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没有汉字,我们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同时,汉字也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曾经有一个将军说过:“如果想征服中国,光靠杀人是没用的,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说日语,写日语,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们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地征服这里。”是啊,在“国外风”充斥人心的现在,有几人能够读出“直挂长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几人能够在国画的淡墨寥寥几笔品味出宁静淡雅?有几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品出古老的人体全息和以柔克刚的民族思想?又有几人能够在《昆曲牡丹亭》浅浅几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连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欧美控”连向基督祷告的顺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国人,何等悲哀!

从今开始,喜欢中国的汉字吧!品读中国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开小轩,任月光流淌,摆一纸熟宣,执一杆毛笔,磨一方淡墨,写我们的文字,写我们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风拂面,墨香四溢。

从一个“汉字听写大会”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写汉字,多读文化,意境无穷。

已等不及写一纸我们最珍贵的灵魂了。

评语:文字写得颇为精彩,主旨鲜明,中心突出,引题析因后,运用比喻论证,排比,反问进行深入剖析,议论说理有力度,后半部分更是渐入佳境越写越美写出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与真情实感,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时;突然发现自己偶像都是欧美或日韩的明星时;突然发现和朋友们的聊天都变成明星八卦时,我心里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种种,似乎只是一个个空洞的躯体在行尸走肉般的话看。在这个极速的时代里,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我们都似乎只能麻木地从众,寻找并沉浸在那所谓的娱乐里,僵硬的活着,丧失了自己的灵魂。直到——一个个红白相间的田字格,和一股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风拂进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许多。它带来的警示和启发引我深思。

“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甚至远超以往所谓的“大热”的娱乐节目。但我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随波逐流,或是三分热度地去关注汉字。像“癞蛤蟆”这样常见的'字却只有30%的人写对,这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简单地提笔忘字这样的普遍现象,更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绝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延续的,因此我认为,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方格内的横竖撇捺,也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炎黄子孙的血液,沉淀着民族的精魂。作为国人,不会写中国汉字是理应去警醒的。或许你会说,这提笔忘字不就是现在科技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弊端吗?但是请你谨记,汉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分不开,斩不断。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魂,这样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根的灵魂,怎么可以被舍弃?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怎么可能被人记住,被人敬佩?怎么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活动及时为我敲响了警钟,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传统文化。

其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练习过书法的我更能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环绕身旁,提笔印下或端正或潇洒的汉字。我爱那方正有致的楷体,飘扬舒展的行书,圆润协调的隶书,洒脱不羁的草书。我置身于那一撇那一横长中,心中独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华民族的结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带给我不一样的欢愉。

关注传统文化不仅利于民族发展和传承,更是文化复兴,国家振兴不可丢失的存在。与其过多地崇洋媚外,看什么韩剧美剧,听什么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边的“孔孟老庄”,端起一杯青茗,细细品尝。

所以,不要让外文垃圾再侵蚀我们的灵魂了,让我们回归传统!书写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靠你我,让我们并肩前行,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评语:很好!文章取得了长足进步,开篇“排比列举”引材,而后打开思路,从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民族,汉字与爱国等角度谈生意,危害,有力论证,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谈汉字之美,结尾发出倡议,点题,能将堂上所讲方法迅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很好地达到了训练目标。

《汉字与传统,矢志不渝的根》

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预料之中地暴露出汉字书写的严重问题,有如虚假繁荣的当头一棒,让人们从被社会导向宣扬捧到的云雾里摔下,警醒,然后意识到当代文化的颓唐,荒芜。

汉字在中华文明中,从来领衔主演,策划着时代的发展。汉字,是野蛮与文化的边界,是左祍与开化的差别,由汉字开创的早起国家直接衍生出“天下共主”的思想,莫不赋予中华民族强烈的精神认同和整体意识,其后演变为唐宋的普世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依托汉字得以体现,舒展,最终使整个亚洲为其先进的文化,文明折服,让中国一时万国来朝。

纵览千年华夏文明史,汉字,是作为一个民族,一群拥有者同样经历,记忆,价值观的人所最珍重的内核与底蕴出现的,然而,反观今日,尚文化之风不似古之盛行,尽管科技的发展难辞其咎,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国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无一不动摇着汉字的根基,动荡的十年,信仰伦理,公序良俗的沦丧,无一不导致着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长之下,自然为外来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机,悠远宁静,恬淡自如的汉字,又怎么会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对比之下,扪心自问,是从何时起,我们自己拔下了我们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们慢慢枯萎,成为一株无根的,枯黄的,垂老的,毫无灵气的野草?

可以说是千年间文化的积淀,时间的冲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无数闪耀的群星,积累出千年的时间,空间,积累出我大中华,然而,身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坚信,能让我们在世界面前,引以为傲的,并非是科技,而是我们的文化底蕴,那是深浸在骨髓里,经时间发酵,可于一言一行间投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的灵魂素养,这种人文情怀,绝不是任何尖端技术在一朝一夕间可模拟的,贪图多与快,却背弃了对自我行为道德的约束,或许会飞黄一时,但代价,却是整个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个汉字,都封存了多少尘封的历史,往事,回望书写大会,唯愿人人警觉自醒,倘若某日汉字消亡,中华民族定当不负在存。

评语:好一篇宏论!作者思考深入,鞭辟入里,深入文化内核,与民族之基,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忧思情怀与爱国热忱,文章引题后细数汉字发展历史以饱蘸情感之笔抒写保护汉字与文化的意义价值,剖析弃掷汉字的危害与后果,引人深思,给人警醒。

关于汉字文化的书你可以试下(现代语言学),之后,你自己多看看多写写,这毕竟是你要写的论文,自己写肯定百利无一害的~~

中国汉字文化论文

导语: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下面是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欢迎参考。

《牢记汉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黄》

每一笔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开口都令观众汗颜,每一次关于文化的节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端手机竞相推出新产品,各种输入法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日常对手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对于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提笔就不会写,这一切,也许都是对中国汉字的陌生化与疏离感。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我们应当将科技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笼”中。扪心自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历史不用汉字书写?哪一个美丽的故事不用汉字润色?哪一首漂亮的诗歌不用汉字珍藏?从先秦到现代,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师尊孔子用汉字记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训后人为人处世之道;诗仙李白,写下如美丽银河般无数的诗,那汉字,就如那构成美丽银河的点点繁星;明代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也是由汉字来传达给后人……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的传承品,经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带给我们,试想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汉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没有汉字,我们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同时,汉字也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曾经有一个将军说过:“如果想征服中国,光靠杀人是没用的,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说日语,写日语,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们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地征服这里。”是啊,在“国外风”充斥人心的现在,有几人能够读出“直挂长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几人能够在国画的淡墨寥寥几笔品味出宁静淡雅?有几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品出古老的人体全息和以柔克刚的民族思想?又有几人能够在《昆曲牡丹亭》浅浅几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连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欧美控”连向基督祷告的顺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国人,何等悲哀!

从今开始,喜欢中国的汉字吧!品读中国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开小轩,任月光流淌,摆一纸熟宣,执一杆毛笔,磨一方淡墨,写我们的文字,写我们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风拂面,墨香四溢。

从一个“汉字听写大会”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写汉字,多读文化,意境无穷。

已等不及写一纸我们最珍贵的灵魂了。

评语:文字写得颇为精彩,主旨鲜明,中心突出,引题析因后,运用比喻论证,排比,反问进行深入剖析,议论说理有力度,后半部分更是渐入佳境越写越美写出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与真情实感,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时;突然发现自己偶像都是欧美或日韩的明星时;突然发现和朋友们的聊天都变成明星八卦时,我心里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种种,似乎只是一个个空洞的躯体在行尸走肉般的话看。在这个极速的时代里,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我们都似乎只能麻木地从众,寻找并沉浸在那所谓的娱乐里,僵硬的活着,丧失了自己的灵魂。直到——一个个红白相间的田字格,和一股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风拂进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许多。它带来的警示和启发引我深思。

“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甚至远超以往所谓的“大热”的娱乐节目。但我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随波逐流,或是三分热度地去关注汉字。像“癞蛤蟆”这样常见的'字却只有30%的人写对,这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简单地提笔忘字这样的普遍现象,更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绝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延续的,因此我认为,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方格内的横竖撇捺,也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炎黄子孙的血液,沉淀着民族的精魂。作为国人,不会写中国汉字是理应去警醒的。或许你会说,这提笔忘字不就是现在科技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弊端吗?但是请你谨记,汉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分不开,斩不断。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魂,这样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根的灵魂,怎么可以被舍弃?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怎么可能被人记住,被人敬佩?怎么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活动及时为我敲响了警钟,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传统文化。

其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练习过书法的我更能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环绕身旁,提笔印下或端正或潇洒的汉字。我爱那方正有致的楷体,飘扬舒展的行书,圆润协调的隶书,洒脱不羁的草书。我置身于那一撇那一横长中,心中独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华民族的结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带给我不一样的欢愉。

关注传统文化不仅利于民族发展和传承,更是文化复兴,国家振兴不可丢失的存在。与其过多地崇洋媚外,看什么韩剧美剧,听什么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边的“孔孟老庄”,端起一杯青茗,细细品尝。

所以,不要让外文垃圾再侵蚀我们的灵魂了,让我们回归传统!书写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靠你我,让我们并肩前行,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评语:很好!文章取得了长足进步,开篇“排比列举”引材,而后打开思路,从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民族,汉字与爱国等角度谈生意,危害,有力论证,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谈汉字之美,结尾发出倡议,点题,能将堂上所讲方法迅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很好地达到了训练目标。

《汉字与传统,矢志不渝的根》

汉字,偏居人人所不及处,终有一日,汉字的幽灵,将且仅将在庸人心头回荡,却不屑悲悯叹息。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预料之中地暴露出汉字书写的严重问题,有如虚假繁荣的当头一棒,让人们从被社会导向宣扬捧到的云雾里摔下,警醒,然后意识到当代文化的颓唐,荒芜。

汉字在中华文明中,从来领衔主演,策划着时代的发展。汉字,是野蛮与文化的边界,是左祍与开化的差别,由汉字开创的早起国家直接衍生出“天下共主”的思想,莫不赋予中华民族强烈的精神认同和整体意识,其后演变为唐宋的普世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依托汉字得以体现,舒展,最终使整个亚洲为其先进的文化,文明折服,让中国一时万国来朝。

纵览千年华夏文明史,汉字,是作为一个民族,一群拥有者同样经历,记忆,价值观的人所最珍重的内核与底蕴出现的,然而,反观今日,尚文化之风不似古之盛行,尽管科技的发展难辞其咎,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国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无一不动摇着汉字的根基,动荡的十年,信仰伦理,公序良俗的沦丧,无一不导致着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长之下,自然为外来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机,悠远宁静,恬淡自如的汉字,又怎么会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对比之下,扪心自问,是从何时起,我们自己拔下了我们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们慢慢枯萎,成为一株无根的,枯黄的,垂老的,毫无灵气的野草?

可以说是千年间文化的积淀,时间的冲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无数闪耀的群星,积累出千年的时间,空间,积累出我大中华,然而,身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坚信,能让我们在世界面前,引以为傲的,并非是科技,而是我们的文化底蕴,那是深浸在骨髓里,经时间发酵,可于一言一行间投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的灵魂素养,这种人文情怀,绝不是任何尖端技术在一朝一夕间可模拟的,贪图多与快,却背弃了对自我行为道德的约束,或许会飞黄一时,但代价,却是整个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个汉字,都封存了多少尘封的历史,往事,回望书写大会,唯愿人人警觉自醒,倘若某日汉字消亡,中华民族定当不负在存。

评语:好一篇宏论!作者思考深入,鞭辟入里,深入文化内核,与民族之基,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忧思情怀与爱国热忱,文章引题后细数汉字发展历史以饱蘸情感之笔抒写保护汉字与文化的意义价值,剖析弃掷汉字的危害与后果,引人深思,给人警醒。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关于汉字文化的书你可以试下(现代语言学),之后,你自己多看看多写写,这毕竟是你要写的论文,自己写肯定百利无一害的~~

  • 索引序列
  • 汉字与中国文化主题论文
  •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主题
  • 以汉字与中华文化为主题的论文
  •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 中国汉字文化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