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但在我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我校的学困生课题研究就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学困生日益增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长期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由于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效果不太明显。因此,我校把学困生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限定在我市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上。2、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或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定义的界定。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因社会、家庭、心理障碍、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非智力型学困生。4、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找出成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1)、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学困生”的理论和实践,有利于大面积的学困生转化,为实验对象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差生的学习习惯、品行表现以及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及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有利于提高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积极性。2、实践价值:(1)、通过研究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对策,有可能改变我校乃至我市低分率严重存在的状况,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研究的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1、把握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2、探索我市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3、构建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课堂教学模式4、通过对现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五、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是既古老又不断推陈出新的永恒的命题。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我们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一)关于学困生的分类关于学困生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1、按学习困难程度分类有:严重学习困难学生、中度学习困难学生、轻度学习困难学生;2、按心理特征分类有:慢智型、懒惰型、自卑型、逆后型、模糊型、迟钝型;3、按学习动机分类有:被动型、随波型、混日型、虚荣型。4、学习困难学生综合分类有:智力型差生、非智力型差生。(二)、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巴班斯基(苏联)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陈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关系的影响等;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办学思想不端正,高考指挥棒导致学校机制的形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六、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研究的条件分析1、人才条件优越学校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具有开拓精神,积极投身各项教改实验,科研氛围比较浓郁,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教学的骨干,主要来自于语文、数学学科,他们教学的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强。2、地理位置适合我校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农村,所招收的学生皆来自于我校附近的及个自然村,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特点即为农村小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有区域的代表性。3、教学条件比较完善,有微机室、远程教育收视室等先进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二)研究的保障措施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2、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学术引领作用。聘请市、镇教科所、教研室的老师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3、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5、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在课题使用经费方面提供6000元经费充分的保障。七、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是我校所有的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二)研究内容1、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2、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影响、学困生与家长关系等。3、怎样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4、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5、如何通过密切家校联系转化学困生。(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3、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习顺利克服学习障碍,进行有效学习。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5、经验总结:从感性材料中注意提炼,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部分课本内容脱离农村生活实际,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视野范围较为狭窄,学识见识也比较浅薄。如此,课本知识就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实践应用产生了较强的矛盾与冲突,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英语成绩及实际水平就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发展”成为英语“学困生”。

2.家庭里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氛围,无人能给学困生必要的课后辅导

许多农村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者其他亲属代为照顾,这些“临时监管人”往往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基础,在帮助孩子的英语学习上有心无力。这样一来,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落后与退步就很难引起“临时监管人”的充足重视与高度警惕,更谈不上要求这些临时监管人给予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必要指导与帮助了。长期发展下去,这些学生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具体对策

1.将课本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将课本知识同农村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英语的学习并非是无用之功,只有充分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日常生活实践。如此方能最大限度上调动起“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自主且真正地投入英语学习活动中来,最终实现帮助他们脱“困”致“富”的目的。

2.教师应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使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与形成

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摇篮,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最大限度上赢得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首先,要对英语“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掌握,其实是要结合家访、家长会等活动形式向“学困生”家长灌输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确保英语“学困生”在学校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同时,还能从家庭“临时监管人”那里接收到必要的鼓励与支持。这样,对于调动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尽快地由“困”致“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敢于直面现实、勇于采取对策,这样才能真正顺利而有效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决策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困境与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政府在行政管理中遇到新的机遇,同时也遇到巨大的挑战,如不当的舆论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府想要行政管理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完善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对策。本文首先阐述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缺乏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低。然后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机遇,包括互联网保证行政信息的真实性及互联网能促进监督体制的提高。最后给出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发展策略,包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

关键词:

互联网环境;行政管理;发展;

引言: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群众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群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给政府行政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监督,规范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缺点是一些群众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给政府行政管理带来一些困难。

一、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缺乏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缺乏的表现体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对公开的数据进行隐瞒,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行政信息进行造假,这些都让人们感到不满。因为政府在重大事件上回应的并不及时,工作效率较低,同时还缺少正规的发布渠道,这时在互联网上很容易造成信息扭曲,导致政府在处理重大事件时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处理中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理,使得事件的发展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此外,在互联网下,一些政府官员的言辞对政府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群众对政府产生不满的情绪。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低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和互联网在发展中结合的,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较低,反而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同时电子政务在发展中还遇到许多的问题。首先,一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只是为了变现政府的业绩,或者是服从上面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使电子政务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其次,一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缺乏一定的规划,地方与地方的建设标准也不一样,使得各部门之间行使的职能较为混乱,产生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政府的职能管理。此外,电子政务中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公众无法参与到电子政务的监督管理中,同时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些都阻碍电子政务的发展。

二、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保证行政信息的真实性

政府想要获得决策信息需要通过很多的级别才能到达,在这过程中,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同时流通也不畅,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的现象。而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可以高效地获得信息,为政府获得信息提供便利。这体现在首先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送达给领导,这时信息传递会具有真实性和快递性。其次,政府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结合群众的意见,更好地做出决策。

(二)互联网能促进监督体制的提高

在群众的监督下,群众对政府行政管理的监督方式较为单一,同时监督的力量也比较薄弱,群众的监督力不高,使得行政监督的质量令人担忧。但在互联网时代,群众通过网络可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当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出现问题时,群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来监督政府的行为,让政府更好地管理进行行政管理。此外,当政府工作人员出现贪污等现象时,群众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揭发,进而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对信息进行获取、储存、管理,开放政府的公共资源,使得信息变得公开化,以此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同时实现信息的共享。首先,政府要在互联网上及时的发布信息,发布的信息要具有真实性,同时在出现焦点的问题时,政府要通过互联网向群众说明事件的处理办法和进程,让群众了解事实的真相,防止出现歪曲的信息。

政府要建立新闻发言制度,让群众可以和政府进行实时的沟通,保证群众的知情权,这样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政府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理,掌握事件发展的方向,保障社会的稳定,同时还能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此外,政府要实现信息的共享,还要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让群众在参与网络政治讨论时可以文明用语、有序用语,引导公民要正确地识别网络语言,同时对网络造谣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此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度,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二)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

面对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缺乏一定的规划,地方与地方的建设标准也不一样,使得各部门之间行使的职能较为混乱,产生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政府要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首先,政府要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对各组织部门的职权进行明确,避免个部门之间成为独立的个体。

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即发展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为人们更好的进行服务,因此,政府要提高行政人员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给群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在网上及时与群众进行沟通,针对权重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解决,以此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另外,政府要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消除数据之间的鸿沟,更好的促进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既可以促进行政管理的发展,又可以制约行政管理的发展,同时它对行政管理的监督、决策和执行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要把握好互联网的优势,增加行政的透明度,发展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峰.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J].纳税,2018,(11):110.

[2]董沛霖.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J].祖国,2018,(05):81.

[3]罗睿.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6):126-127.

教师教学决策的问题及改进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决策经验主义教学决策教学决策意识教学决策优化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决策权,但教师从课程与教学的被动“消费者”到主动的“决策者”的转换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经验主义的教学决策。这一现象表现为教学决策的经验固化、教学决策异化、教学决策依赖等方面。有效的教师教学决策应走向交互性的师生协商决策;增强教师的教学决策意识;通过反思促进教学决策优化。

教师教学决策是教师为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充分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的信息结构,审慎地判断、制定、选择适应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案的过程,是自主和理性的专业活动。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决策权,但权力的获得与充分行使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教师从教学的被动“消费者”到主动的“决策者”的转换过程依然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的经验主义教学决策。透视教师教学决策实践中的经验主义,有助于分析现有教师教学决策的不足,促进自觉、主动的教师教学决策的实现。

一、教师教学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经验主义教学决策

审视教师教学决策的实际运行过程,既有着追求创新、不断优化的有效教师教学决策,也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经验主义教学决策。经验主义教学决策不是对经验的否定,从一般意义上说,当教师教学经验不再适应教学决策的实践,脱离具体教学决策情境时,或者教师拘泥于过去的实践经验,不肯正视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变革的现实要求时,经验就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依据,而质变为捆绑教师创造性教学决策的无形绳索,也就意味着经验主义教学决策的形成。僵化、“茧化”的经验主义教学决策因其保守和封闭行为,最终会结束经验决策本身拥有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生命力和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经验主义教学决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决策的经验固化

教学决策的经验固化是教师对教学决策经验的“抱残守缺”。教师对零散累积或所借鉴的经验既缺乏本质上的分析和概括,也没有对经验应用的情境、个体教学风格、课程内容等条件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判断,盲目因循惯例与规则。具体表现为教师经验教学决策的程式化和简单随意决策。

程式化是教师把教学决策程序机械处理,不能够根据教学决策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比如上课过程碰到偏离教学设计的教学事件时,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即使出现计划之外的教学问题,教师也可以“按图索骥”,将生成规约在计划的“版图”内。随意教学决策“更多的是反应性的而不是反思性的,是直觉的而不是理性的、是程序化的而不是自觉的。”反应性的教学决策或者只是被动应付教学问题的出现,或者采取简单草率的方式解决问题,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缺乏高程度的、主动的思维参与,甚至表现为教师对决策问题的漠视状态。

(二)教学决策异化

决策异化是决策行为与决策目的、目标的偏离。教师教学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当教学决策仅仅从怎样教来思考教学选择,忽视对学生学的关注和三维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教学决策就偏离了它应有的价值追求。教师教学决策异化主要表现为“教”为中心的决策和教师教学决策过程中对知识目标之外的其他目标的忽视。

1。“教”为中心的决策

教学决策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教学决策的有效,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体间性的交互关系使教师教学呈现协商决策的特点。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学的决策者”,与教师这一“教的决策者”是“共舞”的交织,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决策引导学生思考与选择、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其积极性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的决策水平的需要。彰显民主性的教师教学决策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主体权能,使教师教学决策“始于教”而“功于学”。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决策是在“师主生客”的观念下,服务于教师的“教”的决策,学生因素在教师决策中是单纯做为教学决策的客体和对象加以分析的。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决策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学生做为主体逐渐进人教师决策的视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师教学的决策意识淡薄和课堂互动决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决策的价值和意义怎样去认定和生成依然是教师面对的决策难题。已有的研究发现,教师在84%的课堂交流过程中扮演了主角。当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决策只是在教师决策的控制和筛选中得以外显地存在时,教学决策是否“生本”就成为我们不断要追问的问题。

2。教学决策过程重知识传递,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在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转换到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师“依然把教材视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惟一载体,把讨论的、活动的或探究的内容首先改造成结论性知识,而后灌输给学生去掌握。这实际上已经吞噬教材的发展功能以及方法的、激活思维的乃至策动创造精神的功能”新课程三维教育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克服知识传输的片面追求,但教师对知识能力目标的偏重和“很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究竟要使学生获得怎样的发展并不明了”,因此教师教学决策中此类目标表述的空洞和宽泛反衬着知识能力目标设计的明确具体和统摄地位。

(三)教学决策依赖

教师教学决策依赖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体对教师集体教学决策的依赖和对教科书的依赖。

1。集体决策依赖

集体决策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对一组可能的备选方案做出抉择的过程,是集体成员的个人偏好妥协、协商,最终达成一项社会决策的结果现在很多的学校为了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并要做到“五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难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或“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作业练习等这些要求的初衷虽然很好,但却出现了教师为了达到统一的标准,应付教案检查,所写教案与实际教学脱节、甚至抄写别人教案的情况;或者出现将备课内容分给本备课组的成员单独去完成,备课组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后,备课组成员拿着集体备课的现成教案直接进课堂上课等现象。集体合作计划决策作为教学经验与实践智慧的分享、互促与“放大”的方式,是教师个体计划决策的必要补充。如果备课过程缺乏观念互激和多种方案的寻求,没有不同教师决策风格的互补,集体备课就会滋生教师决策的群体依赖,不利于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的提高。

2。教科书依赖

虽然教材是教学决策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它只是社会层次和学校层次的课程,这些课程进人教学层次需要教师的教学决策加以转化。教师不外在课程知识的搬运工和输送管道,不是忠实贯彻制度课程的执行者。教师作为专业决策者的决策职责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理念,凭借专业技能,理性判断,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合乎规律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依赖把教材作为唯一需要决策的决策内容,教科书的内容就是全部的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全部内涵,教学就是围绕学科课程展开,教师关心的是怎样把教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且教教材也减少了很多的麻烦,教师不必选择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不用担心众多学生的“奇思异想”,这都体现了教师教科书依赖的惰性决策心态。

二、教师教学决策实践的应有转变

教师教学决策并不单纯是对备选教学方案择优的心理过程,也不是遵循决策逻辑和概率规则的技术过程,而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综合考虑认知、伦理、人际等教学因素做出整体性决定的过程。

(一)交互性的师生协商决策

教学即决策。教师教学决策是教师主体在各种教学问题构成的困境中不断做出行动选择的过程。但教师教学决策面对的是学生主体,在不确定和动态的教学决策情境中,教师和班级几十名学生对流动中的课堂事件有着不同的反应和判断,表现出多样的心理变化和选择倾向,这种多样的差异和冲突构成了课堂教学决策的现实困境。教师即使在单方选择中暂时解决了教学问题,也会在选择后产生新的问题。

教师决策视角中的师生协商决策不是从教师走向学生,把课堂决策的任务全部交给学生,教学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理智行为。根据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现实的主体,只有当人有了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有主体性,即个体本身具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这种发展受个体生长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体要成为现实主体必须经过多次确证,这多次确证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个体某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虽然协商课程的倡导者之一澳大利亚的布莫认为,当学生倾向于承担责任并力图实现课程目标时,学生参与课程方案的决策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教学决策的学生参与不仅要求参与的内在愿望和要求,还要有参与决策的能力。否则与决策就会徒有形式,不能保证教学决策的质量。

在这样的前提下,师生协商教学决策就是一种多维度的民主互动,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以课程文本为媒介,不断选择学习经验和学习方式的过程。学生自主表达的选择活动而不仅仅是间题行为做为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课前的教学预设,之更加适应教学情境的变化,满足学生学习的现时需求;师生协商教学决策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认真面对学生课堂决策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以自己的专业判断与目标预设引导不断生成的学生决策。

(二)教师教学决策意识的增强

教师教学意识不等于教学决策意识。教学意识是指教师“对教学的敏感性与自觉程度。”教学决策意识则是对决策教学的敏感与自觉程度,是积极地进行教学决策的心理倾向。教学意识关注的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了哪些教学目标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以使学生听懂学会考好。而决策的核心是选择,选择的前提是判断,判断是对教学各要素信息的理性思考。因此教学决策意识是根据一定的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审慎和开放地设计、权衡、选择教学方案的自觉性,是教师做为课堂教学变革的批判性、反思性的领导者而不是制度性知识的“邮递员”(佐滕学,2003)的主体性意识。教师教学决策意识包括教学决策权力意识和决策能力意识。教师既是决策的制定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教学决策的权力意识要求教师摆脱单纯地消化外在课程材料的消费者状态,充分利用课程改革赋予教师参与决策的主体性权力,在课堂层面与学生共同进行自主的教学决策。但很多教师对教学与决策的关系认识模糊,认为教学决策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只是一线的被领导者。长期没有决策权力意识的教师成为了“心平气和”的、无权力的被动执行者,而一旦被教育改革的外在力量赋予课程与教学的决策权力时又会陷人无所适从的茫然和无措的状态。缺乏决策能力意识的教师则对教师教学决策的必要性产生质疑:教师每天的工作不就是在决策吗?决策教学的能力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能力吗?他们将教学决策等同于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管理学生行为等权威性、技术性的工作,将教学决策简单化为在教学指南的遵循和教学习惯的重复中做出的一个个决定。教学决策能力是批判和反思地建构教学的能力,是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充分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的信息结构,审慎地判断、选择、制定适应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案的能力。教师教学决策的过程受决策任务的复杂性、决策信息获得的有限性、时间的紧迫性和决策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制约,没有决策能力的教师不可能根据变化发展的教学实践不断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决策,没有决策能力意识的教师也不可能在决策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主动增强自我的教学决策能力。

(三)促进教学决策优化的不断反思

教师教学决策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决策优化不是追求逻辑的、数理的纯技术技巧,而是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的提升和决策效果的最大实现。教师的教学决策既是一种事实判断,也是价值判断,不同教育价值观、教学信念的教师往往具有不同的教学选择。教学决策优化作为不断生成中的主体行为,是使教学在适应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师生的成长状态的同时又不断超越这种状态的更新过程。而这种更新不是自动发生的,它需要教师对教学决策的冷静反思与评价。教学决策是一种“瞻前顾后”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思维主体不仅有‘过去一现在一将来’的顺时思维,而且还要有‘将来一现在一过去’的逆向思维和‘过去一现在一将来’的立体网络思维”,不仅要对教学决策的内容反思、对教学决策的过程反思,也要对教学决策的前提假定与后果反思;教师既要理性谦虚地反观自身的教学得失,也要有判断分析的教育教学标准意识和专业知识基础。杜威认为,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反省思维能够使我们的行动具有深思熟虑和自觉的方式,把单纯情欲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动,以便达到未来的目的。”因此,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使教师教学决策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循环过程,使不断改进的决策成为促进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师教学决策问题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问题,也关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有效,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师实现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机械到自觉的思想转变,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领导者。

学困生对策研究论文

解读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论文

毕业十多年,我一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线打拼。在工作中,我发现学困生特别是英语学困生的大比例存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从事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抛砖引玉。

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水平考试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困生问题尤其突出,而乡镇中学又是英语学困生存在的“重灾区”,个别学校的英语学困生竟然达到25%-35%,甚至更多。

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部分学生自身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着不足或缺陷

1.少许学生表现为智力迟缓。这样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思维和理解能力显得迟钝、缓慢,常常被指责为“脑子不开窍”。他们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方面,都比绝大部分学生要差些,有些学生还有明显的拼写、阅读等方面的困难,对英语知识不能变通运用,生搬硬套,很难跟上班里的正常教学。他们在班里或不爱说话,或乱说话,或自尊心不强。

2.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能力欠缺。这样的学生主要表现为英语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组织能力、自我检查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缺陷,因而成绩较差。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才能完成的问题(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时,便束手无策。其中不少人虽然专心致志,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效果并不好,常常顾此失彼,并产生深深的自责和自卑心理。

3.部分学生自身的性格原因阻碍着其学习效果。

⑴内向型。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大胆,不怕害羞,但有些学生性格过于内向。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校园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造成他们心理上的“陌生感”和“害羞感”。上英语课时,他们为“出丑”而忧虑,教师领读时,他们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他们闭口不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这些学生本也想把英语学好,勤动笔,常默写,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读不出,难记住,成为“学困生”。

⑵好动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但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课外贪玩。初学英语时,他们的成绩还跟得上,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加大,成绩逐渐跟不上,而跟不上后便失去信心,以致最终成为“学困生”。

4.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英语的动力不足。这样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动机,缺少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学习英语是他们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具体,自信心低,自卑感强,对英语学习感到恐惧、焦虑、厌恶,缺乏对学习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业责任心不强,不知“勤奋”为何物,缺乏毅力,不思进取,更有甚者发出“老子是中国人,不挣这外语分!”的可悲说法。

(二)我国当前的教育水平、师资配备和教学环境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地方

1、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学英语的环境不是十分理想

在我国,尽管大部分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但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却并未引起学校和英语教师的充分重视。学生升入初中时,对英语基本一窍不通。在学英语的资源配备上和部分家长、学生学英语的重要性的认识上也是造成初中阶段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是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恰恰是导致“学困生”成因的主要因素之一。

⑴教师的责任心。有些英语教师只关爱优等生,对差生漠不关心,任其发展,使差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跟不上。

⑵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怒异常,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从对教师的反感转变为讨厌英语这一科而不学。

⑶教师的教学方法。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单纯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进行教学,从而一味采用灌输的方法、填鸭的方式,教学方法单调,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喜欢英语而不学。

根据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结合自己多年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现将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策略

情感,是人的一种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包括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转化英语学困生过程中,我们就是要诱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抑制、转移消极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唤起他们的积极情感:

1、大胆走下讲台,培养“学困生”对教师的良好情感

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的形象,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进行平等地交流,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对学困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课下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成绩差的真正原因。通过真诚地沟通,消除师生间的情感屏障,让他们的积极情感得到启迪和激发。

2、课堂上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传递着某种情感信息,教师要多用亲切的目光关注着他们,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和期待。

回答对了,要给以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回答错了,也要讲一些类似于“doesn’tmatter!”,“pleasepayattentionto….”,“trytodobetternexttime!”等鼓励的话,而不是说那些伤害他们自尊、挫伤积极性的话。

3、通过学生英语日记或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

英语日记或周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布置学生尝试着写日记或周记,既了解了学困生的情感变化,又锻炼了学困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当然,要允许他们犯许多错误并不讥笑他们。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日记或周记,写上表扬和激励的评语,向学困生传递老师的真诚与关爱,激发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并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策略

1、对英语学困生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对这一特殊群体,教师不能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给他们正确定位。我对我所教班级的学困生的定位很明确,我从不要求他们达到如何如何高的水平,但我要他们明白:“你们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英语学习方面比其他学生差一点,但只要你们不懈努力,每天将自己与昨天的你进行对比,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你们都是英语学习上的成功者”。这几句肺腑之言,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沟通了师生的情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采用目标分层教学

为了最大程度地缩小班级内学生英语成绩的差距,减少英语学困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目标分层教学,科学设计分层训练目标。对每一学期、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我们都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基础目标、中度目标、较高目标。基础目标是让每一个学困生一定要达到的,是对学习困难学生指导的下限目标。这样既能保证学习困难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促进他们的向上发展。

在设计分层训练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具有一定的梯度性。既要考虑到必须使学困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更要考虑到给他们搭梯子,设计坡度,激发他们努力向上,达到目标。

3、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培养和保护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之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陶行之所说的“兴味”就是“兴趣”。作为英语教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他们刚刚萌发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易度。切莫让他们去做根本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要投其所好,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任务,让他们的心情放松,高高兴兴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4.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减少学困生的关键

⑴改进课堂教学。“满堂灌”是初中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生词——领读课文——课文翻译与讲解”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三步曲”。教学方法单调,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在传授知识时,有些知识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练,讲、练结合,及时反馈,使学生取得的收获变成有形的事实,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⑵加强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很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就英语“学困生”而言,教师应加强语音教学,进而加强对学生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课前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学会”达到“会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词汇超前教学是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

词汇是构成句子最基本的单位,是英语语言的基础。掌握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然而,单词不会读、记不住是英语“学困生”的“通病”。教学中,因在学生没有熟记生词的情况下进行课文教学,学生无法接受,看不懂,听不明白。因此,教师不得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翻译,一句一句地讲解,这就是初中一些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总是“一言堂”的原因所在。

根据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超前教学”理论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的做法是,在对学生加强语音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单词拼读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并每讲授到一个单元即要求学生超前默写下一个单元的单词,教师利用早读时间进行领读和听写。“一回生,二回熟”,经过多次听写,无数次的刺激、反复记忆,优等生不仅能超前默写出所预习的整个单元的生词,而且能背诵和默写超前预习的一些课文,并能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即便是“学困生”也能熟读、记住超前预习的单词并能进行课文预习。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并已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在课前已熟记生词并预习课文,为学新课扫清了生词障碍。在新授课上,教师不再花费时间来教生词,可以直接进行整体教学,这就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生情绪高涨,学得愉快、轻松。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想学。实践证明,词汇超前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更是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是减少学生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

(三)评价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即测试。评价的内容侧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这样,学困生的英语成绩一旦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谈考色变”。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淡化了评价结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转化英语学困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学困生,教师可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突出该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困生都展现出自己闪光的一面。

教育是教师奉献爱心和情感的工作。如果说,教师对优等生的教育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对学困生的教育则是雪中送炭。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那就要求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掌握其特点,积累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的放矢。

学困生是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多方面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考试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困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困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关注学困生心理健康,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摘 要:作者提出对不同的学困生应给予不同的教育,通过培养其自信心、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交往,正确认识挫折。掌握科学教养等途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高中学困生 心理特点 心理辅导策略 学困生是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多方面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考试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影响高中学困生心理的因素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发展能否协调一致是高中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安心专注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与进步,走出因学习困难而导致心理贫困的误区,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习问题主要是心态问题,其次是方法问题。其实,学习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学习是很愉快的活动。 二、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会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而形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影响,高中生对自己未来充满困惑,同时他们的学业负担及心理负担也很重,心理上出现浮躁和不安,往往表现为热衷抽烟、喝酒、打群架、进网吧、抓话柄、制造师生、生生矛盾,顶撞老师、**同学,等等。学困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及敌对等方面。 三、学困生的心理成因 在以往学困生研究中,人们发现和关注最多的是外因,如: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误区等等。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认为,学困生形成“学困”还表现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偏差,进而导致行为失范。主要有: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来学习的。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又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目的有意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学生学习策略如方法不当或各学科时间分配失当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3.学习情绪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焦虑、抑郁、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有些学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的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失眠、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在平时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学习、缺乏自信、自尊心减弱、经常失眠、食欲不振等。这种情绪常常给学生正常的学习形成阻力。 四、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学困生”的自尊心一般是很脆弱的,都怕遭冷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渴望老师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因此,教师在心理辅导时,首要问题是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明确学习目标,努力培养兴趣。 教师在讲课之前,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标、任务、相关要求,以及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知道了学习的具体意义时,就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要用良好的 教学设计 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使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实现自我激励。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好的学习效果也会在无形中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学习进步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2.克服消极心理,积极寻求需求点。 高中阶段的“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饱受挫折,给他们营造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导“学困生”将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在“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习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学习中来,能很好地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多给“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力量,这是人们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抓住了学困生的需求点也就抓住了走进心灵的关键点。要用动态的眼光来了解学困生,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对于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和自尊。 3.增强自信心,抓住闪光点。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曾经在学习上的失败,使得“学困生”耿耿于怀,其心理状态必然处于低潮。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通过劝导,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分析落后的原因,并努力改正,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在跌倒处站起来,克服困难,努力“向成功进军”,仍然不失为明智之人。高中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学困生”。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藏于“小”的成功之中。 许多学困生,并不是差在先天素质上,只是由于过去的不恰当教育,使他们产生了心理障碍。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激励因素。一旦学生真正地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可能的时候,就将会创造出几乎连他自己都估计不到的成绩来。 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给予亲切关怀。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学困生”就会半途而废。教师在心理辅导时,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困难,让知识的呈现有一定的梯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困难情景”,以逐步培养“学困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能力和克服外部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的独立性。 堂内多关照,堂外多鼓励。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多板演,对“学困生”产生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这些学生会感受到这种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这就是老师主导下的自我教育,以远大理想和心理健康作支撑,学困生自己超越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明确奋斗目标,最终他们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冯克诚.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与调控.华语教育出版社. [2]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尹鸿藻,毕华林主编.学习能力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困生心理健康论文

试论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与转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试论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与转化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和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多方面方面着手探讨适合农村数学教学的转化措施。

论文关键词: 学困生;现状;成因;转化

学困生是指学习落后于教育目标对其所规定的要求指标,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初中数学难度较深,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其内容,导致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初级中学中的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数学基础不扎实: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二)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差:学困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极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究能力差,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常成为配角。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加以探究。

(三)对待作业应付了事: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数学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数学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可以将其原因分为两部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即学生自身条件、心理、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有些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差,本身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较低,导致虽然比其他同学勤奋,却不能得到理想的成绩,最后厌学、情绪消极、不稳定,对于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形成学困生。

(二)客观原因

由于学生的天赋各不相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思维逻辑性以及数学思维基础差别较大,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进度不同,产生成绩差异。而有些学生通过后天的努力可能收获颇微,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甚至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疑惑,形成学困生。

三、应对措施分析

通过对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分析,从其形成原因入手,根据其表现来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问题,对于学生整体成绩和素质教育的综合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积极与学困生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紧密的家校联系。做好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工作在提升学困生的数学成绩起重要作用。应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对于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跟踪了解,不能忽略学困生。家校双方要为学困生的学习创造轻松、民主、和谐、温馨的环境,使学困生在学校和家里没有压迫感,保持一定的兴奋度,以提高其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

家长在学困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学困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只有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才能够得以了解,从而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来加以解决。

(三)对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方法中,教师要考虑如何更好的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困生的主体结合好、发挥好。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运用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巧妙地创造出适合学困生学习的特色教学方法。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学习效率。首先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要求学困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各种作业,从而改变平时的不良习惯,其次要培养主动性,要求学困生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中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课程有熟悉,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促使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有目的性的学习。多让学困生提出“为什么”,并思考解决“为什么”,这样可以培养学困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使学困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数学必须善于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地领悟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的建构过程,从而培养起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浅谈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物理兴趣论文

[内容提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健词]:激发 学困生 兴趣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但要成功同学们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二、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腌菜时放盐为什么好长时间才有咸味?而炒菜时放盐后一会儿就咸了?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在冰箱中储存蔬菜、瓜果为什么要加保鲜膜?

三、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与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初中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论文答辩

学生厌学的原因: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影响、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原因

1、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

2、师生关系的影响

3、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4、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二、对策

1、以兴趣带动学习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厌学的表现

1、上课时常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

2、课后不愿复习和做作业,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对考试、测验无所谓,只勾几道选择题应付了事,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3、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总之,厌学者,总幻想离开学校、离开课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孩子厌学怎么办 分析孩子厌学的6大原因

学生厌学的原因:没有目标,自己盲目的去学习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去学习;没有动力,觉得学习没用,自己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没有关系。对策:首先可以先从自己擅长的学科入手,慢慢的培养学习的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然后转移到其它学科避免偏科,也可以与老师家长朋友谈心,寻求帮助。

问题一:学生焦虑,厌学懒惰解决对策有哪些 1、学校生活方面的原因: (1)不适应学校生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转学、升入新的年级等较大的学习情景变迁中。由于学习环境的巨变,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建构,因此,一部分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厌学、逃学。 (2)同学关系问题,如存在欺侮行为;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如学生受到教师的强烈叱责。 (4)学业不振。如成绩不理想,不能理解课业。 (5)不适应集体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差。 (6)学校规则过于严格,教学方式陈旧,缺少生机与活力等。 (7)应试倾向严重,考试频繁。 2、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不和;家庭文化氛围缺乏等。 3、个人自身的因素:个人自身的因素包括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自制力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意义存在理解和认知障碍,缺乏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沉迷网络怎么办 责备迷网的孩子并不能让他们离网,最好的方式是家长先厘清孩子爱上网的原因,才能采取适切的教养对策,通常有三大原因会让孩子从现实世界躲避到虚拟网络中,孩子的情感空虚、习惯性上网、患有网络上瘾症。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太过迷网,第一步先从孩子的情感层面开始检视,是不是社交状况出了问题?是否因为无聊、心情郁闷、逃避压力而去追求网上活动所带来的 *** ? 亲子共玩 缺乏自信心与成就感、或是无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愈容易沈迷网络。当孩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自信与成就,自然会到网络世界寻求满足。面对因情感空虚而迷网的孩子,父母需要给予丰富的情感滋润,最佳方法是“和孩子玩在一起”。 常见父母买了故事书、积木等玩具之后,就打发孩子自已去玩,结果就是玩具束之高阁,孩子跑去上网,要让孩子感受到玩的乐趣,需要父母的参与,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时期并不仅止于幼儿期,上初中前的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仍深受家庭影响,这时期孩子会喜爱的休闲娱乐,多半是父母愿意陪他一起从事的活动,例如孩子爱阅读,是因为父母陪他一起读,孩子自然地把对父母的爱移情至阅读活动。至于要让孩子在网络活动之外找到自信与成就,则必须协助孩子找到替代的兴趣。 家庭教育专家查向红还指出,要让孩子提起劲做点别的事,根本不需大费周章,专家提出了几个父母可协助唤醒孩子兴趣的小点子,例如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可以用经典漫画激起他的阅读欲望。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培养一种问问题的文化,没有笨问题,可以谈所有事情,即使父母也有不知道答案的时候,藉此引发孩子好奇心。 定位计算机为家庭公用 如果父母提供了丰沛的情感滋养,孩子迷网的状况持续,则要进一步厘清是习惯使然,还是患了网络上瘾症。要预防孩子上网成习惯,在帮孩子买计算机、装网络之前就要先约法三章,订下网络使用规则,包括计算机放置位置、可上网的时间及明确的违约罚则,并张贴在明显处,亲子一起签名、确实执行。 进入小学阶段,由于学校计算机课及作业需要,孩子会要求父母买计算机、装网络,如果与孩子沟通确认家中架设计算机网络的必要性,父母在购买计算机时,可以请商家仅安装作业及文书系统,以减少孩子滥用计算机机会。另外,千万不能让孩子以要专心做功课为由,将计算机放在孩子的房间,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父母一定要坚持计算机放在客、餐厅或书房等家中的公共场所,并定位为全家共享设备,如此父母才能陪着孩子上网,这是避免孩子没事赖在网络前的必要良方。而要防止孩子从事不当的网络活动,消极措施是家长用科技反制科技,装设上网管制软件,查阅孩子浏览纪录......>> 问题二: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中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中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学生辍学原因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中学尤其是不少农村中学的年辍学率都超过了国家规定2%的标准,有的高达4%以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学生辍学不仅发生在贫困地区,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十分严重。可以说,中学生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如果不采取重大措施加以制止,不仅影响“普九”和“普高”的顺利实施,丧失经过几十年努力取得的“两基”成果,而且将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二是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三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四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五是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家庭原因的单项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请假理由和没有完成作业的解释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心酸。如,“爸爸妈妈晚上加班休息晚,早上没有提醒我,我还以为是周末,耽误了上学”。“爸爸妈妈又加班,有两道题不会做,没有人指导”等等。 2、社会原因。一是受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使“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以来,“学而优则仕”、“升学就业跳龙门”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随着改革的深入,打破了“升学就业,国家安排工作”的观念。再加上近几年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暂时出现的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个别文化层次较低者发财致富等因素,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造成大量学生辍学。二是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三是受邻里子女辍学的影响,形成了学生辍学的自然体。 3、行政原因。一是法制宣传不力。尽管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但是由于宣传不深入,不持久,不少众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普九”强制观念依然十分淡薄。二是执法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没有把制止学生辍学当作重要的行为,对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动员无效后,无可奈何。三是配套建设不力。只重视教学用建设,没有把生活用尤其是学生宿舍建设列入重要位置。一些学生走读半径过长,走读环境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造成辍学。 4、学校原因。几乎是在所有的家长座谈会和复学学生座谈会上,都有一部分家长和......>> 问题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了解和调查认为:在当前中学生中,多数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思想道德观念是好的,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然而,厌学的现象也较为突出,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1.主观原因主要有:(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2)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2.外在因素(1)社会因素.主要有:①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③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2)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3)学校因素.主要有: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二.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1.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1)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般地说,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反之,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2)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新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3)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 问题四: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怎么分析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学习基础差造成厌学。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还是一次次失败,长时间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 “差生 ” 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消极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本应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加油站,但往往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成员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造成厌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那些家庭条件较优裕的,家长往往失之于偏爱或溺爱,他们生怕亏待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殊不知适当的教养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过分的“撒娇”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害,因为这助长了孩子的优越感,而丧失了他们的进取心而不思学习,厌恶学习。 3、社会生活的诱惑,偶然因素的作用,一些教师对事情的思维过于简单,处理过于疏忽,如不公正的对待学生,态度过于粗暴,言辞太偏激等等,教师的一时疏忽,留给学生的印迹一辈子也许会永远抹煞不掉,也正是这些“疏忽”才导致了后进生难于“医治”的厌学情绪。 厌学产生是多方面的,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下面谈谈学校应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学校应成为学生乐学的场所,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生活,为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提供机会让他们紧张的神经能有机会得以松弛,变“厌学”为“乐学”。如成立了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学生自愿报名,自主参与,每学期举行兴趣小组成果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如学校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正常开播也给学校注入了很多生机,一些重大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深受学生喜爱,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对学习的兴趣。 2、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多向联系。每学期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进班听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当前的教学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接轨。,同时家长学校的正常开办也非常重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针对实际情况采用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家长深入孩子的心理,做孩子的朋友。教会学生调整心态,改进学习方法,主要从几方面进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关心、尊重、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法,多与之交流沟通,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问题五: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学校应有的策略 我觉得老师和家长应先查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首先我总结出几点: 1.学生自身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习带有盲目性,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而不自知。于是产生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好成绩的苦闷心理,进而自我放弃学习。 3.学校中人际关系恶劣是很多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诱因。 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厌学,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些也是我根据自己治疗过的案例得出来的结果,如果有问题可以资讯我。 问题六:如何对待学生出现的厌学情绪 我们该怎么样对待厌学孩子重生教育支招,学员逃学的心理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切不可一刀切。学校和家庭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只能靠社会的逐渐发展来提升孩子的成长环境,而学校和家庭直接与孩子面对面,作用更大。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多做努力,学校要当好辅导员,班主任要当好战斗员、调度员和联络员,家庭要当好监督员,社会要当好协管员。 + 一、学校要当好辅导员。学校要通过班主任这一群体,建立一支过硬的德育队伍,定期进行班主任工作的研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水平,让班主任既是抓具体班级工作的事务型班主任,又要让他们在育人思想上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我们的时代主旋律是,与时俱进,和谐共进,学校发展如是,班级发展也要这样,因此,班主任的管理班级的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一方面,班主任自身要不断学习,研究目前独生子女群体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尤其是对于学员中的逃学群体,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动脑筋、深挖思想根源、找对策,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网络,形成一个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对学员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抓好了德育这个环节,学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也有了较理想的先决条件,整个学校的德育氛围必然感染着整日不思进取,甚至想逃学躲避学习的小群体。 二、班主任要当好战斗员,从学校的教育功能来看,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而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班级工作怎样,决定着班级的发展状况,影响着班级同学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仅是充当传声器,上传下达,这样只能是基本尽责的班主任,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学会把握学员的思想脉膊,善于动察同学中,哪怕是一点点不经意的不良情绪的流露,都有可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找准思想教育的契机,特别是班级中的特殊学员,要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定期交流、谈心,达到师生心灵上的共鸣,同时要多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人都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倾注了热情,就是再铁石心肠的学员也有感动的时候。具体讲,班主任对本班有逃弃学倾向的学员要建立个人档案,根据学员的自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来自问题家庭的学员,首先要正面教育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引导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让他们意识到人虽然无法选择出生,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在平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以关爱,让他们走出残缺家庭的阴影,投入火热的班集体生活,而对于平时一向遵章守纪,做事认真的这类学员,要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身的内在潜力。同时,要主动帮助他们丹观分析自己的得和失,并和科任老师联系,确立科任老师关注本学科的学困生的意识。对于自由散漫,任性无度的学员,则非下大力气不可,平时要求要严格,该从严要求的时候绝不迁就,让他们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并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定期到校参与管理、教育,努力做到家教 *** 。同时在班级培养学员的正确的是非观,让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氛围感染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投入学习的成功感,对于早恋型的学员,要从思想上解决,指出早恋的危害,通过主题班会,让全班展开大讨论,同时,多开些积极向上的主题班会,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员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问题七:中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学习兴趣不足。 第二,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成绩差,兴趣差等原因。 第三,学习能力不足,由于天赋等原因。 第四,各种压力导致厌学,如老师、家长和考试。 第五,不懂得学习方法,导致苦恼于学业。 问题八: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在动机上表现为直接动机,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上班工作,缺乏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在他们看来爸爸妈妈文化低,在厂里照样上班挣工资,很舒服。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3、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 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有了钱就吃、穿、玩。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4、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 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以上四点便是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家长们必须帮助孩子去努力克服,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问题九:如何帮助克服学生厌学情绪 面试稿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李广德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原因。 1、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3、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教师如同老鼠见了描,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的离心力;亲师才能重道,学生由爱老师而过渡到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4、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如何对待厌学的孩子们,我们认为可以用一下一些对策。 1、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是治理厌学的内在动力。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

本视频主要讲述了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且提供了几个方法去帮助孩子改正厌学的心理。

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是父母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尺,也是家长用来比较谁的孩子更的依据。可是有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很差、学习困难,努力学习,成绩提升的很慢。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一、小脑发展迟缓: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学习困难是由于小脑发展迟缓造成的,小脑功能若无法有效发挥,将导致各类的学习困难。因为每一个人的小脑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学习困难的症状也不会完全相似,症状也常常相互重叠。二、脑伤和遗传因素:儿童由于某种病伤而造成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家里有学习技能障碍的亲属都有可能引起学习困难的症状。》》学习困难会遗传吗?三、心理因素: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差,情绪易波动,意志障碍,认知障碍,自我意识水平低。四、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幼年时未得到良好教养、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学习困难。五、营养与代谢:研究证实,儿童学习困难与营养代谢相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平衡可影响智力发育。有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发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儿童,而铁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结合孩子的情况,问问专家孩子是不是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的危害】一、原发病的影响目前在门诊部还是会遇到不少因为多动症、抽动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上引起的学习困难,这些孩子早期常常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为主要症状,家长容易忽视,等出现和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异常,如面部表情怪异、好动不停、脾气冲动、发出怪声等症状,才去医院查看。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代杰主任指出,学习困难称为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主要包括特殊阅读迟滞、拼写困难和数学困难,建议家长应及早带学习困难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治疗。》》学习成绩成绩差就是学习困难吗?二、危害孩子自信心学习困难症患儿因为特定学习技能缺乏,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开始厌学、逃学。三、影响正常社交另外,有些孩子由于特定技能缺乏,难免遭到同学、老师的嘲笑及歧视。尤其是患有发音障碍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正常社交的自信,与同伴疏远、变得孤僻,不合群。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 厌学;家长;教育体制;思想

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很让人担忧,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学生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的,可事实确不是这样,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视客观情况,盲目根据自已的期望,对孩子提出了许多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现代社会的诱惑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都讲究物质享受,这些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学生大多缺乏克制力和分辨力,他们大多注重直观的感受和物质的感观刺激,物质诱惑容易转移其注意力,导致学生盲目攀比,无法专心学习。

(三)传统的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活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缺乏自主权,学生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里进行思维活动,其创新活力也被抑制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措施

(一)家长应多关爱孩子,以理解为主。

首先,应以平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而要务实,要始终把他们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做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度,否则又会落入期望过高的泥潭。

其次,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斤斤计较”。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客观来看待,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不如意,其本人心里也不是很好过,如果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仅有的一点信心也随着严厉的批评而散失。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成功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对其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纠正,并提出好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相信其自身是可以学好的。

最后,对孩子的理解不代表对他的纵容和放任。对其明显有过错的地方要能够批评,让他知道这次的失败有他个人的因素,让他明白自己有过失,这样才能促其反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推卸责任,纠正他们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减轻学生侥幸的心理。

(二)学校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现在的学校重点中学和非重点并立,城镇和乡下中学并立,这些学校的生源由地区形成、自然分类,就个体的学校来说生源地相对统一,所以很可能就会呈现某一地区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有时还需学校总结培养方能形成,而这些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本校的特色,比如说有的学校学生,在体育或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优势,而在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方面却不是太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重就轻,适当地考虑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找到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的、得过且过的态度。总之,每个事物总会有个性,或者说有其作为这一事物的特殊性,所以各个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顺应事物的规律,使事物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社会要给教育以高度关注

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要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而不能从表面上片面地来看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教育不容乐观,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教育不直接创造财富,因此就可重视可不重视。这是严重错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因为教育虽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传播了无比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各个领域都对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劳动生产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对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育环境、教育资金设备等,同时某种程度上教育也是一项弱势产业,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研究对策,才能有效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向学习的良性方向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里给出的例子仅供参考。现如今随着经济形式进入新常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出现了厌学的势头。对于这样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两大层面。第一层,多指普通的厌倦心理。在互联网全媒体的冲击下,人的思维也跟着变得浮躁起来。所以原本那些慢节奏的知识在一部分人看来变得更加枯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那么自然而然就可能萌生厌学的心理。另一层面,有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所想要学到的知识与学校传授给他们的有较大的差距。这一类群体主要出现在大学生的身上。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步增强,这一部分人认识到大学并不能给他们想要的知识,因而开始厌倦学校的学习课程。对于这一个层面的原因,与目前经济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失范有着诸多联系。大学的所谓素质教育某种程度上还是和以前一层不变的标准化教育,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鼓励,从而挫伤了这一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孩子厌学首要表现为:1、把学习当作背负,被动地唐塞学习。2、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3、行为松懈,常常旷课、迟到,乃至逃学。1。改变观念,接受自我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成长的历程。

  • 索引序列
  •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决策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 学困生对策研究论文
  • 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论文答辩
  • 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