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国税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国税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国税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摘要]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进行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的考核)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有可比性);而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无可比性)。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个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应用平衡记分卡建立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双层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既能反映企业战略、又能分别反映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将员工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战略行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作为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战略管理工具领域之后,弥补了单纯依据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缺陷,适应了现代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新的功能要求。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具体指标管理行动”功能,使传统的绩效考核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凸现出来,也使传统的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式面临重大的突破与改革。一、现行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绩效考核方式将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割裂开来,将他们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考虑到二者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因此,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一旦具有可排序性,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就有可比性,即当:A部门排序权重×A部门甲个人排序权重≈B部门排序权重×B部门乙个人排序权重时,甲、乙二人处于绩效考评的同一等级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在不考核基层部门的部门整体绩效的前提下,一律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定优劣率,这样就会在实际的员工考核过程中,出现业绩优异的部门排位稍微靠后的员工反而不如业绩不良部门的排在前位的员工。这样不仅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绩效情况严重不符,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允性;而且,也不能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打击了优异部门广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了业绩不良部门少数员工(部门领导)的懈怠行为。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使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如果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说明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处于功能耦合状态,每个员工的工作均为特定功能且没有可比性(非同质)。此时,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考核(在两个标准下)的绩效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仍然具有可排序性,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会有可比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是这样。在同一部门内的员工,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岗位、分工不同,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但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所谓的公平,只能考核他们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岗位的特定功能,进而不能区分出每个岗位的特定功能的好坏。当我们将评优、选先进的目光聚焦在员工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人际关系、公益活动、性格品德等因素上时,考评就已经逐渐偏离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因此,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和提高组织功效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组织内部的功效下降,人为地加大了组织的内耗与不和谐。二、员工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即员工的价值是通过他的岗位职能与业绩而体现出来。当每个员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形成可以比较的业绩时,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是简单而明确的,此时,部门整体价值就等于每个个人价值之和;而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员工个人在其特定的岗位上只能完成特定功能,个人的特定功能只具有耦合属性而不具有可比属性,因此个人工作的价值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个体价值之和与整体价值不再相等,员工的个体业绩只有通过整合后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没有实现部门功能之前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当组织呈现良好绩效时才能反映个人的良好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把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员工业绩评价。要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需要首先评价部门绩效,之后才能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绩效考核必须是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两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已经成功应用在员工绩效考核上的“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应用到部门绩效考核中,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个四维度的衡量体系在绩效考评中,既涵盖了企业与个人现有能力的实绩,又增加了能力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而可以将实绩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联系起来;反之,平衡记分卡又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度量的具体行为指标,进而约束着每个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使其相互促进、整合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战略。三、利用平衡记分卡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使我们得到部门绩效考核的合理方法,即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绩效,然后再根据部门特定功能的“权重”将企业整体绩效分解为部门绩效。当企业整体功能确定之后,各职能部门应将整体功能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战略,与战略保持一致,由战略目标来评价部门绩效的有效性;同时,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也应由战略功能决定。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的规模与实力等各种因素发生改变时,战略便会随之调整。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应根据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才能最精确地反映战略的需要,使企业按照战略的轨道发展。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反映部门的客观实际。每个部门会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情况,例如功能设置、人员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在整个企业中也会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使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利用平衡记分卡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目标整合,同时考虑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成本、纵向计划控制、横向业务协调配合以及发展潜力等四个角度思考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要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的功能来设计组织结构,在完成部门功能、保证业务范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组织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并将企业的战略任务转化为部门的计划指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获得良好控制;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必须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组织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与反馈,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我们把以上四个角度连成一起,便形成职能部门的战略逻辑关系图,如表所示。在设计出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各指标对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衡量各指标对战略目标的贡献,赋予不同的权值,重要者赋予较大的权值。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统一打分,得分结果便清晰明确地显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的部门,确定出部门之间功能耦合中的短线,从而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在将企业整体战略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并对部门绩效进行评价之后,便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将部门业绩乘以等级系数,然后按照各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将该等级业绩进行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至每一位员工,并完成对员工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如果简单操作的话,也可以将原来部门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别乘以部门的等级系数)。建立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如下: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员工个人应控制成本费用率,以使部门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需要与部门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部门的计划指标转化为各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部门的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员工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高效的实现部门的目标;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将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变传统绩效考核的原有缺陷。具体来说,它的改革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以往考核中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相关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实际业绩差异反映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的客观与公平;2.通过建立部门绩效等级与员工个人绩效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部门员工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心以及与部门总体目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3.客观、公平的绩效考评使得考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人力资源部可根据考评结果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合理调配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率;4.企业可根据考评结果发现各部门中业绩较为薄弱的部门,即木桶原理中的短线,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充分耦合、均衡,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绩效测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先写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研究目的。2.然后联系现实,讨论相关形势,说明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或需要给出解决策略,这是背景分析。3.接下来照应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说明本课题研究能解决现实中的这类问题,这就突出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到此,选题理由的论证也就完整了。

税务局绩效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进行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的考核)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有可比性);而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无可比性)。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个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应用平衡记分卡建立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双层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既能反映企业战略、又能分别反映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将员工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战略行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作为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战略管理工具领域之后,弥补了单纯依据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缺陷,适应了现代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新的功能要求。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具体指标管理行动”功能,使传统的绩效考核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凸现出来,也使传统的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式面临重大的突破与改革。一、现行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绩效考核方式将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割裂开来,将他们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考虑到二者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因此,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一旦具有可排序性,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就有可比性,即当:A部门排序权重×A部门甲个人排序权重≈B部门排序权重×B部门乙个人排序权重时,甲、乙二人处于绩效考评的同一等级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在不考核基层部门的部门整体绩效的前提下,一律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定优劣率,这样就会在实际的员工考核过程中,出现业绩优异的部门排位稍微靠后的员工反而不如业绩不良部门的排在前位的员工。这样不仅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绩效情况严重不符,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允性;而且,也不能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打击了优异部门广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了业绩不良部门少数员工(部门领导)的懈怠行为。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使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如果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说明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处于功能耦合状态,每个员工的工作均为特定功能且没有可比性(非同质)。此时,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考核(在两个标准下)的绩效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仍然具有可排序性,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会有可比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是这样。在同一部门内的员工,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岗位、分工不同,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但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所谓的公平,只能考核他们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岗位的特定功能,进而不能区分出每个岗位的特定功能的好坏。当我们将评优、选先进的目光聚焦在员工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人际关系、公益活动、性格品德等因素上时,考评就已经逐渐偏离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因此,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和提高组织功效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组织内部的功效下降,人为地加大了组织的内耗与不和谐。二、员工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即员工的价值是通过他的岗位职能与业绩而体现出来。当每个员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形成可以比较的业绩时,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是简单而明确的,此时,部门整体价值就等于每个个人价值之和;而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员工个人在其特定的岗位上只能完成特定功能,个人的特定功能只具有耦合属性而不具有可比属性,因此个人工作的价值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个体价值之和与整体价值不再相等,员工的个体业绩只有通过整合后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没有实现部门功能之前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当组织呈现良好绩效时才能反映个人的良好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把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员工业绩评价。要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需要首先评价部门绩效,之后才能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绩效考核必须是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两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已经成功应用在员工绩效考核上的“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应用到部门绩效考核中,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个四维度的衡量体系在绩效考评中,既涵盖了企业与个人现有能力的实绩,又增加了能力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而可以将实绩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联系起来;反之,平衡记分卡又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度量的具体行为指标,进而约束着每个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使其相互促进、整合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战略。三、利用平衡记分卡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使我们得到部门绩效考核的合理方法,即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绩效,然后再根据部门特定功能的“权重”将企业整体绩效分解为部门绩效。当企业整体功能确定之后,各职能部门应将整体功能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战略,与战略保持一致,由战略目标来评价部门绩效的有效性;同时,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也应由战略功能决定。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的规模与实力等各种因素发生改变时,战略便会随之调整。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应根据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才能最精确地反映战略的需要,使企业按照战略的轨道发展。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反映部门的客观实际。每个部门会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情况,例如功能设置、人员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在整个企业中也会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使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利用平衡记分卡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目标整合,同时考虑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成本、纵向计划控制、横向业务协调配合以及发展潜力等四个角度思考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要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的功能来设计组织结构,在完成部门功能、保证业务范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组织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并将企业的战略任务转化为部门的计划指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获得良好控制;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必须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组织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与反馈,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我们把以上四个角度连成一起,便形成职能部门的战略逻辑关系图,如表所示。在设计出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各指标对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衡量各指标对战略目标的贡献,赋予不同的权值,重要者赋予较大的权值。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统一打分,得分结果便清晰明确地显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的部门,确定出部门之间功能耦合中的短线,从而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在将企业整体战略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并对部门绩效进行评价之后,便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将部门业绩乘以等级系数,然后按照各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将该等级业绩进行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至每一位员工,并完成对员工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如果简单操作的话,也可以将原来部门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别乘以部门的等级系数)。建立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如下: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员工个人应控制成本费用率,以使部门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需要与部门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部门的计划指标转化为各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部门的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员工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高效的实现部门的目标;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将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变传统绩效考核的原有缺陷。具体来说,它的改革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以往考核中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相关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实际业绩差异反映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的客观与公平;2.通过建立部门绩效等级与员工个人绩效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部门员工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心以及与部门总体目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3.客观、公平的绩效考评使得考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人力资源部可根据考评结果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合理调配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率;4.企业可根据考评结果发现各部门中业绩较为薄弱的部门,即木桶原理中的短线,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充分耦合、均衡,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绩效测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下一层级组织实际业绩及价值效能进行评价、衡量和奖惩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管理者引导和激励被管理者取得优异成绩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措施。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并运用到税收管理领域,实现税收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既是新时期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是推进税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市国税局多年来先后致力于税收目标管理、税收征管质量管理、 ISO 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尝试和实践,在考核的内容上,实现了以征管质量为主体考核内容到税收综合工作全面考核的过程;在考核的标准上,实现了由定性考核为主到定量考核为主不断细化完备考核项目的过程;在考核方法上,实现了由单一的工作组实地考核到采取实地考核、网上考核、日常监控多维考核的过程;在考核深度上,由简单地对照分值项目扣分的粗放型考核评价到发现问题与网上、实地、日常监控比对后研究扣分的精细化过程;在考核面上,由市局对区县单向考核到对区县、市局机关处室,区县对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双轮驱动、全覆盖”转变。应该说,每一次管理实践和考核方式都在总结成绩,汲取教训,评价工作,反馈信息,整改问题,加强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税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以“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为神圣使命,完成组织收入目标和严格高效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是税务机关的根本任务。但是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制约,国税机关管理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宏观层面看,长期把税收收入完成数及一些静态指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尺度,标准单一且呆板。从微观管理层面看,一是实施传统的下达任务、计划和指标式行政管理模式,管理者与被管理缺乏有效沟通,管理者“推动工作难”、被管理者“执行难”;二是长期计划管理惯性形成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人力资源活力无法有效释放。加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不尽科学合理,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内容太多、太细,淡化了税收工作的目标;三是考核忽视了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工作的个性化特征,不利基层因地制宜发挥创造开展工作;考核过程不够透明,扣分理由不公开,基层对“暗箱操作”意见大,对考核结果不甚服气;考核工作统一设定项目、评分标准和办法,束缚了基层工作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对国税工作绩效提升的桎梏,必须立足工作实际,引进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应用通畅的网络和成熟的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国税部门实际的绩效管理模式。

二、市国税局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尝试

市国税局结合多年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懈探索和具体实践,确立了“双轮驱动,无缝隙、全覆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一)机关与基层绩效管理“双轮驱动”,逐层渗透实现三个覆盖。我们将全市国税系统的绩效管理工作定位于“基层机关两条线”。对基层单位,主要针对市局考核管理的各县区国税局和直属单位,制定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 2010 年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参照关键业绩指标( KPI )、平衡记分卡的理念和工具,年初根据省局要求,并结合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了 160 多个权重不等的税收执法、行政管理和服务质量绩效评估指标,然后将它们按工作职责分解分配到各处室进行责任控制和监管落实。考核手段主要分为网上监控考核、信息交流监控考核、民主测评考核、实地抽查考核、利用社会评价等;考核方法主要有日常考核、综合考核、党组综合评价、特别加减分和一票否决等;办法对绩效考核结果奖惩进行了明确,与经费奖励和公务员评优挂钩。各区县国税局也制定了对各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的绩效管理办法,开发并运用相应的考核软件,通过设定权重和系数进行相应考核管理。对机关部门,我们尝试突破机关绩效管理指标难确定、考核难操作、容易得罪人的瓶颈,制定了《市国税局机关处室工作创新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年初下发《市国家税务局机关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汇编》,机关部门考核以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基础分,并确定为阶段性工作和随机性任务、创新工作项目、民主评绩、党组成员评议、上级表彰进行加分,年末确定各部门绩效考核的得分。初步形成了“确保制定目标,鼓励创先争优,倡导积极和谐”的机关绩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绩效管理“三个覆盖”,即覆盖包括税收征管业务和内部行政管理在内的所有税收工作,覆盖领导层、中层和一般干部在内的所有人员,覆盖包括决策、实施、落实和监督在内的所有工作环节。

(二)绩效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考核评价以信息数据为依据。我们今年开发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系统》,搭建了集部门责任明确、系统资源共享、流程化操作运转和绩效指标评估“四位一体”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 18 个考核责任部门依托绩效考核软件按职能划分对被考核单位的工作项目作动态性监控和评价,评估依据主要是综合征管软件、公文处理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业务软件系统和各级国税局内部网站工作平台,绩效考核软件每月按部门提取的自动生成数据对应打分,经考核办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网上公示、被考核单位申辩确认、考核信息发布、督查整改和信息反馈等流程操作运转一次。月考只发现和通报存在的问题,不生成考核结论,年末对全年数据考核生成年度绩效评估的结论。为了公平公正评价工作绩效,通过引入数学回归模型,根据各县区局所属分局数、职工数和纳税户数的不同,计算出相应的系数,有效解决了“业务量大的失误多,失误多的扣分多”的弊端,把实际情况不同的各被考核单位合理地放到一个平等的考核平台上进行。基层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绩效评估软件,也将纳税户、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设定为系数,并将工作场景、工作态度、纳税人评价等指标具体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实现了“抽象考核”到“具体考核”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办事流程化、考核自动化、监督常态化。

(三)将考核置于阳光下晒干水份,充分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建议。我们以确立一个让大家都“接受和服气”的绩效考核办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公开透明”作为首要突破口,确保绩效管理考核走出“黑匣子”,在“阳光”下进行操作。考核软件的开发运行,使绩效考核工作从目标制定、过程实施、考核结果反馈、被考核单位申辩调整以及考核结果公布等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到每位干部面前,有力地保障了各类打分依据充分,很大程度上解决和避免了以往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部门与被考核单位之间存在的“暗箱操作”、“私下沟通”的问题及“相互扯皮”、“协调涂改”现象,也随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过失进行提醒和敦促改进。从被考核单位的角度看,软件针对考核部门打分,设置了不同周期的申辩调整,在每次考核信息发布时,被考核单位的扣分项用红色显现,点击可直观地看到扣分原由和所扣分比例,如发现考核单位扣分依据不充分、扣分不准确、扣分不公平等情况,可在申辩窗口提出申辩理由申请调整,考核办须即时作出回应,申辩理由充分的经扣分部门和分管领导重审,及时作出调整处理;申辩有异议的,经扣分部门组织重审后维持“原判”的,可信息反馈栏作出详细解释说明。此举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维护了基层单位的意见与权利,也激活了基层单位自觉投身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关于在基层税务机关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推进中求深化

一是处理好绩效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的关系。纵向各级国税机关层层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横向本级国税机关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指标,使纵向的层级要求与横向职责互动统一起来,各部门根据绩效指标设定将横向互动工作责任落实分配到每个具体岗位,融入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网格状”和“链条式”绩效管理机制。

二是处理好绩效实现与绩效控制的关系。按照层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原则,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贯穿上下,辐射左右的全方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纵向由上一级国税机关通过综合征管软件等信息平台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信息数据进行监控和考核,横向各级国税机关考核职能部门对机关各科(处)室所承担的绩效指标随机监控,打破以往定期组织检查和事后监督的模式,实现更加严密、科学过程控制,有效化解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三是处理好组织力与执行力的关系。绩效管理组织力是连接绩效战略和执行力的桥梁,是绩效战略得到实现的重要保证,执行力则是绩效战略设想变成现实的能力。绩效管理的组织优为重要,组织得力、组织有效、组织客观,会激活绩效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调动基层实施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产生绩效管理的凝聚力。

(二)在四个方面推陈出新,在创新上求突破

一是始终围绕国税部门的重点目标与核心工作,每年开启新的绩效管理思路。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况且我们不段面临着应对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挑战,不能陷入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的误区,而要在绩效指标科学、绩效评价公正、绩效反馈通畅、绩效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二是始终瞄准重点工作和重要指标,每年定新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方式。一套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办法容易使组织者和执行者产生管理疲惫,一种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被考核者迎合或照模造具。革新办法会使组织者和执行者有清新感,增加学习力和探索力。

三是始终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每年调整新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显现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管理者习惯把评价体系设定为多元式,但事与愿违的是多元评价中经常会至少有一元大家意见最大。毕竟绩效评价标准不像经久留传的度量衡,不断调整会产生一种“轮动公平”效应。

四是始终要密切结合当地国税工作实际,每年为基层国税工作留有充分的创新发挥的空间。上级机关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过细,势必会影响和束缚基层机关的能动力,进而影响基层机关的创造力,也可能不自觉地促使基层机关造假舞弊。我省地域辽阔,各地国税工作环境相差甚大,过于细腻且缺乏灵活性的绩效管理指标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只能是一纸不公正的待遇。

(三)把握好五项原则,在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自上而下。建议由省局出台粗线条的绩效管理办法,对税收工作一定要达到的宏观目标作一确定,各地再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和发挥。二是突出重点。针对税对税收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核心目标,违绕组织收入、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等绩效提升的难点和问题,着力提高行政执法和纳税服务的整体效能。三是简便有效。要将管理过程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将考核项目的设置从繁琐的绩效表单、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提高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四是全员互动。要形成从上级机关、考核单位到被考核部门,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到基层税收管理员全员参与互动的绩效管理格局,走出绩效考核只管被考核部门和被考核部门领导的误区。五是以人为本。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沟通,尊重基层干部的正当权益和诉求,听取干部对绩效问题的反映、说明、申诉。

1.先写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研究目的。2.然后联系现实,讨论相关形势,说明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或需要给出解决策略,这是背景分析。3.接下来照应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说明本课题研究能解决现实中的这类问题,这就突出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到此,选题理由的论证也就完整了。

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你们也是毕业论文要求的吗?现在不是很多学校都不要求发表了的吗?一般的省级,国家级刊物即可,价位一般都在千元以下,太便宜的也要注意一下,注意这几点,应该就没什么问题。我们单位评职称时,好多老同事不会写论文,都是找的论坛里很有名气的国淘论文写作的网站写的。比较放心些,不清楚现在还接不接了.

选题的背景,意义,目的等的,开题一般都是这样的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提纲 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1、绩效考核概述 2、绩效管理概述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4、绩效管理的'常用方法(举例几种常用的方法) 5、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6、绩效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常见的问题(穿插案例) 7、解决问题需要采用的绩效管理体系(穿插案例) 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在企业培训(育人)方面的重要性 2、在人事调配、晋升等方面的重要性 3、在薪酬管理中的重要性 4、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 以上都要有举例说明 三、总结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政府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201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范围仅供参考:您的行政管理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8、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索9、政策问题构建的实证分析10、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障碍分析11、政策终结的模式比较分析1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探析13、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发展的现状探索14、中美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的比较分析15、充分发挥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的应有作用的对策与建议1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1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18、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19、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20、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2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2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24、论述行政法制化25、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6、论述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27、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28、政府部门战略管理29、非营利组织改革与发展30、秘书腐败的文化机理及其对策研究31、治理秘书腐败的制度建设研究32、新世纪行政组织变革方式的选择33、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现实性34、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35、论现代行政组织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与方式36、论行政组织的目标及其目标管理37、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38、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及对策39、乡镇行政组织改革探讨40、行政组织与环境关系分析41、论依法行政的组织环境42、论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43、我国县级市行政组织的效能分析44、论行政组织的创新45、我国基层行政组织的管理误区探讨46、论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创新47、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与思考48、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49、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50、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51、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52、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53、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54、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55、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56、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57、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58、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59、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60、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1、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62、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63、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64、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65、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66、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67、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68、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69、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70、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71、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72、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73、 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7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7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您的行政管理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找了很久,没有现成的只有相关的内容如何做好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呢? 公司管理层80%的都是老员工,并且上下关系错综复杂,最近老板将人事和办公室划分开来,让我们人事部全力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以前都是发发考核表,走走形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请各位提提高见啊 蚊子 回答:6 人气:1 解决时间:2008-09-26 08:39检举 据资料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从创业到衰败,平均寿命只有岁。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高的“夭折率”,是与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绩效考核与管理存在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问题之一:民企的绩效评估标准化不够 很多民营企业的经理根本就没有职位说明书, 也没有关于绩效管理职责的界定, 这就使得经理有理由在人力资源部组织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被动应付。这种职责上的混淆, 使得经理人员没有更多的动力去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反而使得一些人认为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者上级管理层给他们添加的额外负担, 这样的操作, 怎么可能保证绩效管理制度被执行好? 在操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考核之前员工对考核的内容和程度并不了解, 考核之后员工也不知道考核的结果如何。 问题之二:民企的绩效评估缺少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广大的民营企业多是刚刚起步、资金规模比较有限的小企业,企业本身在整个市场中的角色及定位尚待进一步努力发展,这种情况下,其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和管理难免因大环境的混乱而无法清晰。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员工的发展, 控制企业员工的行为,站在公司战略角度,将绩效考核与公司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缜密的发展实施计划。 问题之三:民企的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 众所周知,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这样一来,企业的绩效管理随意性比较强,多是受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 在具体的评估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随意性突出, 评价标准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往往凭企业主观的意志和个人喜好设计。且整个体系缺乏科学性, 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企业员工对评估系统的建立缺乏参与,很少人会去认真了解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 更不敢质疑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估系统, 无论是对评估结果不满或是对评估系统有意见, 也都不大会提出来。 问题之四:民企的绩效评估过于强调结果 观察当今商业社会,真正流芳百世的大企业在销售自己公司产品的时候,注重强调和传播的是企业的文化,而不仅仅只是手上冷冰冰的产品。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因为公司业务扩展和募集资金的需要,往往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仅仅或者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即员工把产品推销出去的方法和方式。这样一来,一些只为达到目的的短期行为不可避免要发生。结果只是美化了一时的绩效结果,而失去了长期的潜在的也许是更大的收益。 问题之五:民企的许多管理者还不够专业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及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过程是对管理者管理技巧考验的过程,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实践有余但理论不足。因此,在管理技能方面比较缺乏,对管理沟通有畏难心理,对绩效管理的过程的重要性重视程度和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 为了提升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建议如下: 建议一、制定绩效计划目标应明确 绩效目标的制定是绩效管理循环的开始, 同时也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这个阶段, 部门领导和员工一起,就不同员工一个考核期内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考核衡量的标准以及在做的过程中需要上级的哪些支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帮助员工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帮助员工找到正确的工作路线。 在绩效目标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首先,要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 确定整个企业的绩效目标, 然后传达和分解给下一级的管理层,这一层的管理者要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 明确帮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自己应当实现哪些目标, 完成哪些工作任务。目标确定过程依次传递和分解下去,直到企业中所有员工都能够确定司实现总目标的个人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为止。这些目标就成为对企业员工的个人绩效评价的标准。其次,绩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将阶段性目标与员工岗位职责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 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必须涵盖员工70%到80%以上的工作,避免用一两个简单目标作为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全部内容。 建议二、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考察指标 绩效指标是用来评估员工、团队或小组工作绩效的标准, 亦是组织为达成战略目标, 对团体或个人所作的要求。一般来说, 绩效指标有三大类型: 一是特征性指标, 主要着重员工的个人特质, 如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 二是行为性指标, 着重员工如何执行工作, 如客户服务、超前创新、积极主动、团队合作; 三是成果性指标, 着重的是团队或员工完成的工作, 如工作时间、任务完成量、销售额等,行为目标支撑结果目标。前二者偏向个人绩效评估, 后者则个人绩效评估及团队绩效评估并重。行为考核的使用与结果考核的使用是相互独立的。 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实力、组织文化和员工的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绩效评估指标设计要避免指标不明确,要根据企业战略、重点业务和关键业绩指标(KPI)层层分解, 以行为和结果为导向,尽量设计简单而数量少的量化指标。在指标设计过程中须经过各层次员工的充分沟通与一致共识, 同时面对企业环境的激烈变迁、指标的设计与衡量方式须不断加以调整与创新, 突出岗位创新在指标体系中的比重。 建议三、注重绩效结果的反馈 将绩效评估的结果信息反馈给员工,以激励或协助他们改善绩效。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除了强调绩效目标的规划及衡量、控制之外, 更重要的是透过绩效的反馈沟通来改进和提高员工绩效。 在开篇的案例中,小赵之所以选择离开,与人力资源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本人的沟通不善有一定关系。有效的沟通应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在整个绩效计划的执行中, 主管应完整地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 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对于绩效评估中绩效不佳的员工, 要分析原因。对于不同的原因,企业应该要有相应的调整改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工作绩效不佳的员工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制订的过程中, 应该要尽量把所有相关讨论做成正式文件, 并且由员工、主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共同签署存档。 建议四、建立接纳与运用绩效管理的组织文化 积极的企业文化可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促使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美国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局提出了绩效金字塔概念, 强调员工绩效必须在组织绩效下规划。也就是说, 一旦将组织绩效管理理念带入,整个员工绩效评估工作就要从组织角度出发设计,方能确保个别工作绩效的加总可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根据绩效金字塔概念, 组织绩效管理应该紧密地受到组织战略管理的引导,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最下游的管理工作, 即组织战略→组织绩效体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为了体现员工绩效管理战略思考的精神,员工绩效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方法, 至少必须遵循目标导向、分权导向、沟通导向、规范化导向的原则。 建议五、注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是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关键,也是使考核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基础所在。要保证人力部门员工的专业性和高素质,首先公司在进行部门人员选拔和招募的时候就应该按照公司当前的需要招聘有经验有能力的对口人才,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定期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外聘专家,对人力资源专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保证公司的人力资源考核制定的与时俱进,适应外在大环境的快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是公司绩效考核及管理成功发挥效能的保障。

绩效管理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摘要]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进行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的考核)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有可比性);而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无可比性)。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个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应用平衡记分卡建立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双层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既能反映企业战略、又能分别反映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将员工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战略行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作为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战略管理工具领域之后,弥补了单纯依据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缺陷,适应了现代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新的功能要求。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具体指标管理行动”功能,使传统的绩效考核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凸现出来,也使传统的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式面临重大的突破与改革。一、现行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绩效考核方式将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割裂开来,将他们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考虑到二者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因此,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一旦具有可排序性,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就有可比性,即当:A部门排序权重×A部门甲个人排序权重≈B部门排序权重×B部门乙个人排序权重时,甲、乙二人处于绩效考评的同一等级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在不考核基层部门的部门整体绩效的前提下,一律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定优劣率,这样就会在实际的员工考核过程中,出现业绩优异的部门排位稍微靠后的员工反而不如业绩不良部门的排在前位的员工。这样不仅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绩效情况严重不符,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允性;而且,也不能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打击了优异部门广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了业绩不良部门少数员工(部门领导)的懈怠行为。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使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如果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说明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处于功能耦合状态,每个员工的工作均为特定功能且没有可比性(非同质)。此时,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考核(在两个标准下)的绩效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仍然具有可排序性,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会有可比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是这样。在同一部门内的员工,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岗位、分工不同,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但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所谓的公平,只能考核他们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岗位的特定功能,进而不能区分出每个岗位的特定功能的好坏。当我们将评优、选先进的目光聚焦在员工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人际关系、公益活动、性格品德等因素上时,考评就已经逐渐偏离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因此,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和提高组织功效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组织内部的功效下降,人为地加大了组织的内耗与不和谐。二、员工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即员工的价值是通过他的岗位职能与业绩而体现出来。当每个员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形成可以比较的业绩时,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是简单而明确的,此时,部门整体价值就等于每个个人价值之和;而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员工个人在其特定的岗位上只能完成特定功能,个人的特定功能只具有耦合属性而不具有可比属性,因此个人工作的价值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个体价值之和与整体价值不再相等,员工的个体业绩只有通过整合后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没有实现部门功能之前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当组织呈现良好绩效时才能反映个人的良好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把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员工业绩评价。要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需要首先评价部门绩效,之后才能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绩效考核必须是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两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已经成功应用在员工绩效考核上的“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应用到部门绩效考核中,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个四维度的衡量体系在绩效考评中,既涵盖了企业与个人现有能力的实绩,又增加了能力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而可以将实绩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联系起来;反之,平衡记分卡又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度量的具体行为指标,进而约束着每个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使其相互促进、整合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战略。三、利用平衡记分卡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使我们得到部门绩效考核的合理方法,即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绩效,然后再根据部门特定功能的“权重”将企业整体绩效分解为部门绩效。当企业整体功能确定之后,各职能部门应将整体功能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战略,与战略保持一致,由战略目标来评价部门绩效的有效性;同时,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也应由战略功能决定。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的规模与实力等各种因素发生改变时,战略便会随之调整。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应根据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才能最精确地反映战略的需要,使企业按照战略的轨道发展。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反映部门的客观实际。每个部门会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情况,例如功能设置、人员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在整个企业中也会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使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利用平衡记分卡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目标整合,同时考虑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成本、纵向计划控制、横向业务协调配合以及发展潜力等四个角度思考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要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的功能来设计组织结构,在完成部门功能、保证业务范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组织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并将企业的战略任务转化为部门的计划指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获得良好控制;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必须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组织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与反馈,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我们把以上四个角度连成一起,便形成职能部门的战略逻辑关系图,如表所示。在设计出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各指标对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衡量各指标对战略目标的贡献,赋予不同的权值,重要者赋予较大的权值。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统一打分,得分结果便清晰明确地显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的部门,确定出部门之间功能耦合中的短线,从而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在将企业整体战略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并对部门绩效进行评价之后,便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将部门业绩乘以等级系数,然后按照各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将该等级业绩进行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至每一位员工,并完成对员工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如果简单操作的话,也可以将原来部门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别乘以部门的等级系数)。建立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如下: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员工个人应控制成本费用率,以使部门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需要与部门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部门的计划指标转化为各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部门的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员工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高效的实现部门的目标;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将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变传统绩效考核的原有缺陷。具体来说,它的改革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以往考核中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相关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实际业绩差异反映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的客观与公平;2.通过建立部门绩效等级与员工个人绩效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部门员工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心以及与部门总体目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3.客观、公平的绩效考评使得考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人力资源部可根据考评结果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合理调配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率;4.企业可根据考评结果发现各部门中业绩较为薄弱的部门,即木桶原理中的短线,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充分耦合、均衡,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绩效测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索引序列
  • 国税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 税务局绩效论文开题报告
  • 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政府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 绩效管理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