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作文评改方式课题研究论文

作文评改方式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作文评改方式课题研究论文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不愿修改了,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自己的作文水平就是不行。经过调查,我们研究组发现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2、没有修改习作的技巧和方法,经验比较缺乏。3、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运用到作文修改上也就没有很好的词句来保障。我计划小组决定以此课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二、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当前学生们写作方法的技巧与能力的调查与研究。2、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的研究。3、总结学生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3、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可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五、研究对象与方法。2 本校四年级学生。六、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法、现场训练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具体工作。1、在3月份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理论书籍,让教师获得指导学生的基本能力。2、在4月份对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对于作文修改的兴趣、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3、在5—8月份进行以下研究: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进行形近字、错别字的对比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汉字,在作文中不写错字和别字。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练习修改其他学生作文中的病句,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的修改能力。运用多媒体的卡通画,对学生进行标点符号使用的修改练习。在网络中进行段落的修改活动,提高学生修改段落的能力。4、在9月份,由教师出示各种作文,让学生进行修改竞赛。5、在10月份,搞一次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6、在11月份,参研的全体老师共同总结,把在指导学生作文修改过程中的各种技巧、心得形成书面成果。7、在12月份进行结题。九、课题研究的成果。1、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篇论文《利用多媒体,更新作文批改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组的课例报告。3、研究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案例。4、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精美的课件5、我校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上期期末成绩从全镇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3 十、问题与反思。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当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具体有:1、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农村的孩子读书的机会少,没有网络等可以学习的途径,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写作也是量少,词句等不丰富,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是非常不利的。2、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头脑中没有优美的语句等来润色,造成修改出来的作文水平不是很高,润色比较困难。2、我们课题组的人员大多不在学校居住,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的机会有些偏少,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够,对于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3、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偏低,尚需大面积的训练和提高。4、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还没投入使用,这对于研究造成了一些影响。

好作文都是从反复修改中来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小学生认为作文写好后,需要修改,这是老师的事情。不少教师则常说:“语文课好上,批改作文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只能给些指导和引导,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样,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修改小学生方法有多种,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一、按纲修改法。学生完成作文草稿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写作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删除与提纲不吻合的材料,补充遗漏的内容,充实应突出的重点部分。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①妈妈是我敬佩的人。②具体叙述妈妈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③妈妈真令我敬佩。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妈妈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打发我和爸爸吃过早饭,她又去上班。爸爸有腿病,行动不方便,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他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妈妈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爸爸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爸爸的材料,重点写了妈妈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二、自改自评法。“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教学的精辟论述。学生自改、自评、自讲的过程,是学生作文逐渐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把握这一过程规律,培养学生自改自评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改的能力,能使他们的文章逐渐达到“理真情切而意达”的境地。“新诗改罢自长吟”,这是杜甫锤炼字句方法。学生在完成作文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审文题和中心是否一致,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恰当,再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词语、病句等等。文章自改后,反复朗读几遍,边朗读边推敲,细阅读品味,就会发现文章字句上的问题,学生再回到经历过的事件中去,再体验、再消化。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改自评情况,选出典型作文,当面加以辅导,让受辅导者在班上作自评自讲,交流写作与修改的经验,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三、互相批改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然后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学生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解决,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立意到分段,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与同学或家人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见解,然后取长补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四、冷却批改法。文章写成后,因是自己尽力而写,所以想修改,也觉得无从下笔,这时,可以把写的作文放置起来。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能比较客观地发现自己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写“难忘的一件事”,一名学生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几天后,她拿出这篇作文再读,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的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这样一改,使情节变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五、面批面改法。教师浏览学生作文后,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作文中的主要问题,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轮流确定面批面改的对象,实行面批面改学生作文。对“书面批改不易使学生领会”的学生作文,教师可用先批改,后与作文内容相近或所出现问题相类似的学生面谈,逐一指出批改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批改,让学生朗读一至二遍,从整体上领会教师这样批改的意图和作用。对“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作文,教师先与学生面谈,围绕本次写作重点诚恳地指出学生习作的优劣之处,并适时在旁边加以提醒或提示需要修改之处,让学生自改。对“详略不当、层次不清、思维混乱”和“不合事理、感情不健康”的学生作文,教师可采取先与学生面谈,详细明了地向学生说明本次作文要求,从原文的整体结构上和部分细节上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自行重新习作。学生完成重新写作后,教师再与学生面批。这样对症下药,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六、抽样批改法。教师将全班学生作文按好中差分成几类做精心修改,在作文讲评课上把原文与修改过的文章进行讲评,学生听后进行对比讨论,说说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这样改好在哪里?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方法比精批细改全班作文节约时间,而且收获也大。七、对比修改法。一是对比课本上学过的范文,二是对比课外阅读的文章,三是对比教师的下水作文和班上同学较好的习作,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先给学生读《小雪花》片断:“在满天飞舞的雪花中,满操场都闪动着同学们红红的脸蛋,黑黑的脑袋,五彩缤纷的衣服。男同学‘呵呵’地叫着把帽子和他们的欢乐一起扔向天空。女同学大声欢呼着,挥舞着红纱巾,好像他们心中的欢乐已经化成红红的火焰。”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描写有关雪的作文片断,再进行修改,通过修改使学生们懂得了要把意思写明白,事物才可爱。修改作文还有扩充修改法、凝缩修改法、朗诵修改法、传阅修改法、重抄修改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灵活采用。

“利用录音批改作文”(以下简称“录音批改”)一法,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何万贯先生首创,经香港及内地五个大城市的中学实验证明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经何先生授权,华中师大教科院教授周洪宇博士郑重引荐,1998年春天,我们在华中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年级进行了一系列利用“录音批改”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验和研究,整个实验完全按照何先生的设计进行操作,并力求贯彻何先生课题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印证了何先生这一创见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我们的具体作法,并谈谈我们对这一实验的初步思考。 录音批改作文的具体作法 一、制订实施计划 全学期录音批改作文5次,依次为: 第一次记叙文,作文题是《爱唠叨的妈妈》。训练目的:让学生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第二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家的周末》。训练目的:①怎样把事情写得具体而简明;②怎样围绕一个中心,有详有略地写几个人。 第三次议论文。作文题是《成功来自勤奋》。训练目的:学习用事实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第四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游记》。训练目的:①用移步换景法组织材料;②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 第五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的邻居×××》。训练目的:①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操作程序 1.学生实验前测验。整个操作过程分两个组进行:一个组利用录音批改作文,称实验组;另一个组不利用录音批改作文,而用传统方法批改作文叫控制组。学生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验组与控制组同时测验,将作文纸混合装订密封,由2—3位教师同时打分,然后打出每位学生作文的平均分,记载存档。 2.每次作文前,教师提出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 3.学生作文须当堂完成,由学生科代表收齐交实验教师。 4.教师批改办法: (1)总览全篇,从中挑出三四个作为重点评论的核心, 在文下加符号标注并标上①②等序号。 (2)录音评语。教师在拟好录音提纲后对重点地方逐一评论。 (3)评论内容: a.每次至少找出作文的一处优点,除鼓励之外,还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b.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改进的方法,要有启发性。 c.以训练目的为主要评论内容,同时针对每位学生的主要问题区别对待,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d.错别字、病句的记号用“×”和“()”标出,不用录音带批改。 (4)学生在家中听录音兼归纳教师批改的主要内容, 对照教师的批语,在作文纸的右面修改作文,返校后交教师。 (5)教师审阅学生修改的文章, 评判作文分(作文分为:文章得分+修改分,修改分为1—5分)。 (6)挑出三至五篇优秀作文在全班讲读, 并将得分情况和修改文字一并读出。 5.第5次实验后,全班参加作文测验,办法与“前面测验”相同。 6.控制组参加“前测”与“后测”办法如实验组。教师采用传统的批改方法,写作用同一作文计划由同一教师执教,以便与实验组作比较。 三、录音批语 (一)有明确的修改“目标”。其关键是“抓大放小”,把诸如错字错句之类的小问题下放给学生自己批改,老师则抓住主题、脉络、材料等影响文章全局的大问题批改,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出的方向去修改,使文章的主题变得比较鲜明,布局变得更为合理,从而使整篇文章的面貌改观。如何确立修改的目标呢?首先,要紧紧围绕本次作文的训练目的及重点来确立目标。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许多环节构成。 写作计划是大目标,每次作文所确立的训练重点是具体目标,录音批语中修改目标确立的依据首先是这些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往往是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达方式等文章的大方向。例如,有一个学生在《我家的周末》这篇作文中选用了两组对比材料:“……一大早一家人就各奔东西。我去参加培训班,妈妈参加电脑班……用爸爸的话说,这也是为了文凭、工资、升学、考试。”“……现在的周末,再也不似从前的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其中不乏生动描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录音批语”中指出这篇文章在提炼主题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要选这组对比的材料来写?你从周末前后对比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文章都没有点出来。修改时应在结尾一段补写揭示主题的议论性文字,同时对材料的描写要更集中、更具体一些……根据教师录音批语的提示,作者在修改时加上了这么一段话:“我家的周末是普通的,因为它跟神州大地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我家的周末又是不一般的,因为它记录了时代的进步,记录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新追求。”这段话把我家的周末当成了一滴能折射时代变化的小水珠,落脚在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题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修改是相当成功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修改成功同录音批语给作者定了明确的修改目标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二个标准是:切合学生每一篇的实际。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有多种情况,概括地说,主要有这么两类:一类是作文的问题与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有关:一类是作文的问题与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无关。这两种情况,前者是重点,老师要重点批,其修改的目标是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后者是非重点,可放在讲评作文时由学生做。《爱唠叨的妈妈》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学生作文中大都写出妈妈唠叨时的语言,但是由于取材都是围绕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写妈妈的唠叨,语言描写太琐碎,似乎所有的妈妈全是一样,显示不出妈妈们的不同性格来。例如下面有两个同学的行文很相似: “早饭要吃完,一定要吃饱,快吃!” “快来洗脸,妈妈给你倒水。” “书包清好了吗?作业带齐了吗?要不要签字?” “晚上回来妈妈不在家,饼干桶里有威化饼,冰箱里有火腿肠,锅里有泡饭……” 我不耐烦地跑了出来,还听见背后在叫。 “慢点走,班车上要小心,不要跟同学抢位子,在学校要……” 这里只见

小学作文评改课题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白字,多年来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早已习惯于这样的形式,细细看,显得无情、冷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此产生了畏惧感,缺少热情,许多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 提及数学作业的评价人们除了以“√”和“×”来判断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错,再就是以分数或以等第来衡量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作业评价方式、工具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课程评价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⑴更加强化质性评价评定,这种质性评价,并不是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弃,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⑵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强调评定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确定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⑶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不忽视从整体上作出的感受性评价。⑷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案例研究,对数学作业评价的现象事实与案例进行总结提炼,抽象概括,系统探索,对学生数学作业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运作范式,推动小学数学教研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以此催促我区数学教师走向成熟,全面推进小学素质化教育进程。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评价的永恒追求。数学作业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2、建构主义评价观:以知识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3、多元化智力学说的评价观: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不容易被测量的”;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一个都有其潜在的潜能。 4、遵循“微格教学”原理,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1、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积累作业评价案例,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探索出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四、研究内容 1、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作业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评价才显得和谐、民主。 2、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作业评价要克服了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裁”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作业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修正错误的机会,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作业案例研究,教师“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邀请专家与我们一起制定方案,定期指导及时调整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行动的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11月-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 3、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0月) 1、探索尝试有效的作业评价途径和方式 。 2、反思、完善评价措施。 3、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08年11月-12月)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实验报告 。 3、申请成果验收。 七、成果呈现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 3、学生作业展。 八、课题的管理:(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不愿修改了,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自己的作文水平就是不行。经过调查,我们研究组发现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2、没有修改习作的技巧和方法,经验比较缺乏。3、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运用到作文修改上也就没有很好的词句来保障。我计划小组决定以此课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二、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当前学生们写作方法的技巧与能力的调查与研究。2、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的研究。3、总结学生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3、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可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五、研究对象与方法。2 本校四年级学生。六、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法、现场训练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具体工作。1、在3月份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理论书籍,让教师获得指导学生的基本能力。2、在4月份对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对于作文修改的兴趣、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3、在5—8月份进行以下研究: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进行形近字、错别字的对比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汉字,在作文中不写错字和别字。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练习修改其他学生作文中的病句,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的修改能力。运用多媒体的卡通画,对学生进行标点符号使用的修改练习。在网络中进行段落的修改活动,提高学生修改段落的能力。4、在9月份,由教师出示各种作文,让学生进行修改竞赛。5、在10月份,搞一次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6、在11月份,参研的全体老师共同总结,把在指导学生作文修改过程中的各种技巧、心得形成书面成果。7、在12月份进行结题。九、课题研究的成果。1、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篇论文《利用多媒体,更新作文批改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组的课例报告。3、研究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案例。4、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精美的课件5、我校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上期期末成绩从全镇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3 十、问题与反思。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当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具体有:1、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农村的孩子读书的机会少,没有网络等可以学习的途径,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写作也是量少,词句等不丰富,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是非常不利的。2、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头脑中没有优美的语句等来润色,造成修改出来的作文水平不是很高,润色比较困难。2、我们课题组的人员大多不在学校居住,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的机会有些偏少,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够,对于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3、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偏低,尚需大面积的训练和提高。4、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还没投入使用,这对于研究造成了一些影响。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导语: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

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抓住习作优点,评语激励评价

作文评语要抓住闪光点,放大点评,多用赏识眼光去看学生习作。这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习作后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努力学习,改正不足的愿望。评语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书面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促其成而不促其败。教师写评语时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绪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进步与否、要讲好话。教师多帮学生写几句表扬的话,多帮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会低估的`。除了综合性的习作评语之外,教师要多采用眉批,一条波浪线,一个词语,一个感叹号,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评定的级别也可以用激励性短语来体现。

二、同桌互评习作,动态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自我评价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实现自比和自控,可以激发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如何,习作的材料从哪里来,习作的行为怎样,惟独自己最清楚。要使评价趋于公平合理,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互动化,评价方式可以动态化,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三、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要尊重学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习作评价也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你认为你的命题很新颖,或事例很有说服力,或行文十分流畅,或读者意识很强,或修辞很有新意,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由你自己来定个标准,然后由大家来评说。

2、严格要求自我

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往往以班级的尖子生为参照标准,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给自己定个标准,以个体的实现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

3、思维要标新立异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习作要鼓励学生在思维的形式上由“求同”趋于“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次,要启发联想,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习作评价要激发创新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材料准备,多元习作评价

经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深刻地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多元性,较一年前对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广阔的多,要深厚的多,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习作准备上,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充分准备,让学生有话说,有感发,有情抒。

在习作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习作知识上,要淡化写作技法,深入浅出打写作比方,兴趣盎然讲写作故事。在习作态度上,要学生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写空洞无味的口号套话,少用成人的语言。在习作创新上,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联想。在习作讲评上,要少找不足多看优点,用放大镜找出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的修改上,要树立精讲评细修改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生活习作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彰显个性。我们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在多元的评价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学生才能写出有灵性、有个性、有真彩的习作。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教学论文

“利用录音批改作文”(以下简称“录音批改”)一法,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何万贯先生首创,经香港及内地五个大城市的中学实验证明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经何先生授权,华中师大教科院教授周洪宇博士郑重引荐,1998年春天,我们在华中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年级进行了一系列利用“录音批改”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验和研究,整个实验完全按照何先生的设计进行操作,并力求贯彻何先生课题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印证了何先生这一创见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我们的具体作法,并谈谈我们对这一实验的初步思考。 录音批改作文的具体作法 一、制订实施计划 全学期录音批改作文5次,依次为: 第一次记叙文,作文题是《爱唠叨的妈妈》。训练目的:让学生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第二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家的周末》。训练目的:①怎样把事情写得具体而简明;②怎样围绕一个中心,有详有略地写几个人。 第三次议论文。作文题是《成功来自勤奋》。训练目的:学习用事实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第四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游记》。训练目的:①用移步换景法组织材料;②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 第五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的邻居×××》。训练目的:①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操作程序 1.学生实验前测验。整个操作过程分两个组进行:一个组利用录音批改作文,称实验组;另一个组不利用录音批改作文,而用传统方法批改作文叫控制组。学生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验组与控制组同时测验,将作文纸混合装订密封,由2—3位教师同时打分,然后打出每位学生作文的平均分,记载存档。 2.每次作文前,教师提出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 3.学生作文须当堂完成,由学生科代表收齐交实验教师。 4.教师批改办法: (1)总览全篇,从中挑出三四个作为重点评论的核心, 在文下加符号标注并标上①②等序号。 (2)录音评语。教师在拟好录音提纲后对重点地方逐一评论。 (3)评论内容: a.每次至少找出作文的一处优点,除鼓励之外,还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b.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改进的方法,要有启发性。 c.以训练目的为主要评论内容,同时针对每位学生的主要问题区别对待,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d.错别字、病句的记号用“×”和“()”标出,不用录音带批改。 (4)学生在家中听录音兼归纳教师批改的主要内容, 对照教师的批语,在作文纸的右面修改作文,返校后交教师。 (5)教师审阅学生修改的文章, 评判作文分(作文分为:文章得分+修改分,修改分为1—5分)。 (6)挑出三至五篇优秀作文在全班讲读, 并将得分情况和修改文字一并读出。 5.第5次实验后,全班参加作文测验,办法与“前面测验”相同。 6.控制组参加“前测”与“后测”办法如实验组。教师采用传统的批改方法,写作用同一作文计划由同一教师执教,以便与实验组作比较。 三、录音批语 (一)有明确的修改“目标”。其关键是“抓大放小”,把诸如错字错句之类的小问题下放给学生自己批改,老师则抓住主题、脉络、材料等影响文章全局的大问题批改,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出的方向去修改,使文章的主题变得比较鲜明,布局变得更为合理,从而使整篇文章的面貌改观。如何确立修改的目标呢?首先,要紧紧围绕本次作文的训练目的及重点来确立目标。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许多环节构成。 写作计划是大目标,每次作文所确立的训练重点是具体目标,录音批语中修改目标确立的依据首先是这些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往往是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达方式等文章的大方向。例如,有一个学生在《我家的周末》这篇作文中选用了两组对比材料:“……一大早一家人就各奔东西。我去参加培训班,妈妈参加电脑班……用爸爸的话说,这也是为了文凭、工资、升学、考试。”“……现在的周末,再也不似从前的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其中不乏生动描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录音批语”中指出这篇文章在提炼主题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要选这组对比的材料来写?你从周末前后对比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文章都没有点出来。修改时应在结尾一段补写揭示主题的议论性文字,同时对材料的描写要更集中、更具体一些……根据教师录音批语的提示,作者在修改时加上了这么一段话:“我家的周末是普通的,因为它跟神州大地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我家的周末又是不一般的,因为它记录了时代的进步,记录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新追求。”这段话把我家的周末当成了一滴能折射时代变化的小水珠,落脚在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题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修改是相当成功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修改成功同录音批语给作者定了明确的修改目标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二个标准是:切合学生每一篇的实际。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有多种情况,概括地说,主要有这么两类:一类是作文的问题与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有关:一类是作文的问题与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无关。这两种情况,前者是重点,老师要重点批,其修改的目标是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后者是非重点,可放在讲评作文时由学生做。《爱唠叨的妈妈》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学生作文中大都写出妈妈唠叨时的语言,但是由于取材都是围绕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写妈妈的唠叨,语言描写太琐碎,似乎所有的妈妈全是一样,显示不出妈妈们的不同性格来。例如下面有两个同学的行文很相似: “早饭要吃完,一定要吃饱,快吃!” “快来洗脸,妈妈给你倒水。” “书包清好了吗?作业带齐了吗?要不要签字?” “晚上回来妈妈不在家,饼干桶里有威化饼,冰箱里有火腿肠,锅里有泡饭……” 我不耐烦地跑了出来,还听见背后在叫。 “慢点走,班车上要小心,不要跟同学抢位子,在学校要……” 这里只见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数学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成绩展开的,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数学的教 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学生怕写作文,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也为作文教学煞费苦心.先揭示习作内容及要求,再 指导写法,学生写作,最后教师批改并评讲,这是一直延续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僵化学生思维,学生要么思路打不开无从下笔,要 么所写大同小异,毫无创造性.同时这也花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因为写作文让本属于自己的许多快乐时间悄悄溜走,作文难、难作文是师生一个共同的 永恒话题.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 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却应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哪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下面我结合我 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改变习作教学的传统模式 每 次习作教学之前,我都做好充分的备课.首先提前布置学生提前完成本次训练的初稿,不做任何指导,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收上初稿,评好等第,虽不为学生写评 语,自己却做好详细记载:谁用词造句好,谁选材好,存在哪些共性问题,突出表扬哪些学生……我将初稿分类放齐,以便评议时抽拿.在作文指导课上,由于心中 有数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加上学生的例项,做到指导不空洞,再适时对学生闪光点大加赞赏,使学生思路打开了,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指 导过后学生针对指导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再次完成复稿.初稿质量好的,只需稍作修改.教师批改好誊写的作文后,根据需要二次交流,重点突出存在问题和复稿 中有进步的学生,一般花时不多.导前初写——导时评议——导后再作——批后再议,这种流程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受到启发,作文水平提升很 快,效果明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初稿,尽管优劣参差,但自由发挥,使我看到了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稿.我惊喜地阅读著这些风格迥异的文稿:活泼风趣 型、干净利落型、自然清新型、沉稳朴实型…… 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写作. 二、习作训练的内容的多样性 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 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1、命题求“宽” 习 作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 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抓住学生心理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体验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2、选材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拓宽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习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3、形式求“活”. 在 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是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是简单的应 用文等.平时不要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 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 的写作积极性. 三、改变习作的批改方式 教师批改作文,都是脱离学生的静态批改,有时学生只注重老师的评,对评语不求甚解,这种批改方式缺 乏平等对话意识,不利于学生构建式学习,违背了当今教育潮流.我尝试新的批改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提 高习作能力.1、小组互助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结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并对照别人习作作出评价与批改,正好满足了其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既积极又慎重,所做评价大都恰如其 分.在小组互助中,他们身心愉悦,学会评价,学会欣赏,学会合作,辨别优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很有收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总是选择几组在全班汇报, 检测他们的交流效果,将此举落到了实处.2、典型示范式. 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交换彼此想法,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一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保护学生的热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改变作文的交流时机 以前的作文交流只能集中在习作课中,任务多时间紧.教师可利用自习课,晨周课等,对学生作文之中的立意、选材、语言表达、态度、观察能力等等分类进行评议,树立榜样,激励学生. 五、引导习作的积累与拓展 写 作是一个积累且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积存作文素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结合每次的作文训练内容,将一些拓展活动列入到教学中.如描写秋天景 物的习作练习,就可事先让学生观察秋景,收集阅读描写秋景的作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关于秋天景物的词句,有了这些体验、积累,学生进行运用,就会将秋景描 绘得更准确、具体.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 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一个好的平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积累、写作,较好地实现读写迁移,提 高作文能力.只要自己用心钻研,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给你惊喜.

怎样创新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摸不著头脑,大家也都习惯了命题――指导――作文――评讲这种模式,学生的作文思维始终被局限在一个麻木的条框内,于是就把作文当作任务来完成,以致很多学生感到很痛苦,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折磨,教师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语言表达枯燥无味,思想内容空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是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创新作文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争相探寻的课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如何实现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呢,一、多方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唤起写作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指导学生从阅读做起,“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篇篇是经典,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片段,指导学生认真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写作的好材料。课文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很多富有哲理思想的经典段落,要求学生多读多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丰富了,写作兴趣也变浓了。其次还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的报刊杂志,亮点的地方要摘抄,经常温习,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写作营养,下笔时才能运用自如。置身特定的情景。观察是人认识事物的开始,写作离不开观察,如果学生对生活缺乏认识,写起文章来就很困难。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生活,才能对事物有所思考,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把学生置身在一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苏教版八年级作文指导课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时,我设计了上公开课时我准备的资料丢失的情境,我着急的样子无不从自己的每一个言行动作等细节表现出来,有对学生的怀疑和误解,有找到资料后的神态和心理的微妙变化。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观察变得仔细了,体会也更加深刻了,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真实生动了。二、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学习中素材。把课文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亮点的语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对于段落长的难以背诵的,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回味。有时间情况下简单地写一些感想或评论。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从中捕捉可以作文的材料,也可以通过留心电视、报刊等媒体积累素材,平常勤动笔及时写一些观察日记,并整理归类,收在自己成长的记录袋里。积累写作技能。首先要是学会积累表达的方式。像常用的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注意运用陈述、疑问、感叹等句式,使文章有气势,其次是掌握布局谋篇的技能,学会并合理使用开头、过渡、呼应、收尾等按顺序表达技巧,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积累技能的掌握主要依靠平常的实践,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模仿,勤做练习,求得在自己写作时能找到合适的内容和最佳表达方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教师指导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所想用恰当、真挚的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如郊游、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这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每次这样的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习惯于记实事、 *** 人、抒真情、发实感。三、培养学生写作创新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注意到要减少对学生写作思维的束缚,鼓励大胆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作文教学中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用自己的眼神、语言调动他们的注意力,使彼此的情感达到交融状态,这样,他们才会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作文才会有情感、有色彩、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力。积累丰富的素材。“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资讯多了,想象的空间自然就更广阔了。所以要求学生平时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有目的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丰富写作的素材,达到有创意地表达。训练想象思维。想象不受特定的物件限制,充满著主观随意性。作文教学中将各种有一定联络的人和事辐射式、链条式地联结起来,发掘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络,使片断的事物连成整体,单一的关系变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化作具体,丰富和加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极有利于开拓作文的思路,发掘新意,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声,就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习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中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只有热 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然而,当今的小学生观察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又缺少持续的注意力 及完整的观察能力.赞可夫说:"应该开启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藉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 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多彩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 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1、国学为主,弘扬国风。 2、内容更切合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 3、拼音只是工具,不是主题,汉字才是主体。切记。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致整个人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之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去仿写,而学生就成了照章而写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认识和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使作文教学卓有成效,并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次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络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络例项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字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作文教学一直是聋校教师的教学难点.但是,由于聋校学生的听力缺陷和手语表达能力不足,教师在讲课时,往往会丢失大量资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聋生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著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几十双小手。这使我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开启心灵的窗户,去发现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写作中迸发出绚烂的灵感火花.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这次作文使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种源于生活的作文,是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从而真切感人,这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著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教学《小红军长大以后》,可先播放革命战争影片片断,回顾课文内容。再利用录影拍摄不同工作镜头、工厂、农村、战场、矿井、树林、轮船等等。到底小红军现处何方,在干啥,工作生活如何呢?学生有了影视素材,便会浮想联翩。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这热情似火的夏天,奥运之花开满华夏。 五个中国小精灵,带着对奥林匹克的幻想向全世界发出了热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2008年,8月8日晚8点,世界聚集点,是一幅铺陈在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心的中国写意长卷。随着水墨画卷的展开,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中国。 8月9日至24日各国运动员开展了紧张、 *** 、激动人心的体育“较量”。 这16天,是刷新历史的16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各国奥运健儿们努力奋斗著,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整理著世界纪录。 我们中国的奥运健儿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共获得了51枚奥运金牌,名列金牌榜的第一位。 在这次奥运会上,各国选手一共打破了38项世界纪录。为自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导语: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

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抓住习作优点,评语激励评价

作文评语要抓住闪光点,放大点评,多用赏识眼光去看学生习作。这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习作后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努力学习,改正不足的愿望。评语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书面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促其成而不促其败。教师写评语时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绪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进步与否、要讲好话。教师多帮学生写几句表扬的话,多帮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会低估的`。除了综合性的习作评语之外,教师要多采用眉批,一条波浪线,一个词语,一个感叹号,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评定的级别也可以用激励性短语来体现。

二、同桌互评习作,动态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自我评价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实现自比和自控,可以激发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如何,习作的材料从哪里来,习作的行为怎样,惟独自己最清楚。要使评价趋于公平合理,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互动化,评价方式可以动态化,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三、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要尊重学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习作评价也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你认为你的命题很新颖,或事例很有说服力,或行文十分流畅,或读者意识很强,或修辞很有新意,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由你自己来定个标准,然后由大家来评说。

2、严格要求自我

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往往以班级的尖子生为参照标准,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给自己定个标准,以个体的实现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

3、思维要标新立异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习作要鼓励学生在思维的形式上由“求同”趋于“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次,要启发联想,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习作评价要激发创新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材料准备,多元习作评价

经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深刻地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多元性,较一年前对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广阔的多,要深厚的多,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习作准备上,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充分准备,让学生有话说,有感发,有情抒。

在习作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习作知识上,要淡化写作技法,深入浅出打写作比方,兴趣盎然讲写作故事。在习作态度上,要学生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写空洞无味的口号套话,少用成人的语言。在习作创新上,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联想。在习作讲评上,要少找不足多看优点,用放大镜找出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的修改上,要树立精讲评细修改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生活习作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彰显个性。我们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在多元的评价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学生才能写出有灵性、有个性、有真彩的习作。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利用录音批改作文”(以下简称“录音批改”)一法,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何万贯先生首创,经香港及内地五个大城市的中学实验证明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经何先生授权,华中师大教科院教授周洪宇博士郑重引荐,1998年春天,我们在华中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年级进行了一系列利用“录音批改”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验和研究,整个实验完全按照何先生的设计进行操作,并力求贯彻何先生课题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印证了何先生这一创见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我们的具体作法,并谈谈我们对这一实验的初步思考。 录音批改作文的具体作法 一、制订实施计划 全学期录音批改作文5次,依次为: 第一次记叙文,作文题是《爱唠叨的妈妈》。训练目的:让学生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第二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家的周末》。训练目的:①怎样把事情写得具体而简明;②怎样围绕一个中心,有详有略地写几个人。 第三次议论文。作文题是《成功来自勤奋》。训练目的:学习用事实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第四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游记》。训练目的:①用移步换景法组织材料;②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 第五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的邻居×××》。训练目的:①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操作程序 1.学生实验前测验。整个操作过程分两个组进行:一个组利用录音批改作文,称实验组;另一个组不利用录音批改作文,而用传统方法批改作文叫控制组。学生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验组与控制组同时测验,将作文纸混合装订密封,由2—3位教师同时打分,然后打出每位学生作文的平均分,记载存档。 2.每次作文前,教师提出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 3.学生作文须当堂完成,由学生科代表收齐交实验教师。 4.教师批改办法: (1)总览全篇,从中挑出三四个作为重点评论的核心, 在文下加符号标注并标上①②等序号。 (2)录音评语。教师在拟好录音提纲后对重点地方逐一评论。 (3)评论内容: a.每次至少找出作文的一处优点,除鼓励之外,还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b.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改进的方法,要有启发性。 c.以训练目的为主要评论内容,同时针对每位学生的主要问题区别对待,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d.错别字、病句的记号用“×”和“()”标出,不用录音带批改。 (4)学生在家中听录音兼归纳教师批改的主要内容, 对照教师的批语,在作文纸的右面修改作文,返校后交教师。 (5)教师审阅学生修改的文章, 评判作文分(作文分为:文章得分+修改分,修改分为1—5分)。 (6)挑出三至五篇优秀作文在全班讲读, 并将得分情况和修改文字一并读出。 5.第5次实验后,全班参加作文测验,办法与“前面测验”相同。 6.控制组参加“前测”与“后测”办法如实验组。教师采用传统的批改方法,写作用同一作文计划由同一教师执教,以便与实验组作比较。

课改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

摘 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向积极方面发生着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

一、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初步树立了课程意识、过程意识、导学意识、开放意识、整合意识和创造意识。这种定时定量对教师进行的校本教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已理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并尝试着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新课程的实质,才能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在每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大力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现状与实施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虽有许多转变或改进,但是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还相距甚远。如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观念“重教书轻育人”,课程资源“重静态轻动态”,教学目标“重双基轻能力”,教师备课“重备书轻备人”,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实践参与“重个体展示轻整体参与”,教学评价“重单元和结果轻多元和过程”。

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自觉革除长期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必须改变以往自己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及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认真研究课程目标,目标导学、提高效益。

研究课程目标,要弄清课程目标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哪些要求;弄清课程标准倡导了怎样的课程理念;弄清课程目标反映了数学学科知识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哪些新成果和新发展。要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出发,去确定教学课题目标,做到“目标导学、提高效益”教学。

2、深入钻研课程内容

自己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要系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教材,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沟通知识的关联与发展,做好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孕伏和延伸,使学生在知识循环中上升,在知识渗透中提高。要悉心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复印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整合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如对教材进行调整、组合,增删等。以便掌握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细致了解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要求,通过学习,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点,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细致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情况,以便能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最大效益,使每一节课优质高效。

4、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教师要在前面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它既是对学生要学知识的加工整理,又是对引导学生如何学进行的加工整理,是对每节课要达到某教学目标进行的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的策划。它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实施教学评价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转换角色,努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全力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把好课堂教学的关口,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它充满了创造的生机,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和丰富,都会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将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课堂,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特长的发挥还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新课程课改,就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就不可能从过去的模糊认识或困惑中走出来。今后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自己切实做到,按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真正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面向全体,分层次施教,成功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严格按照“减负”的有关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这些时间,使学生能结合个人情况而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学生也要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们的新课程研究成果必定会让学生的终身发展受益。这是对我们教师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的最大愿望。

论文初中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研究

1,.优化作品评价:在作业评价的环节中,用我的面部表情“”“”“”“”“”等评价作品的方式来代替传统“A,B,C”的等级评价方式,并把这些表情画在学生作品中最与众不同并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师喜怒哀乐的脸是种有趣并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每个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个表情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评价。5、立体动态化评价: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起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作品,最满意的作业、失败的作品、自画像、与各科学习相关的资料、小制作、学习感受、家长反馈卡、小组评议等,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进步。而“作品集”、学习成果展览更是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成绩,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它涵盖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囊括教学前的扎实准备,即时的教学评价在整个过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要老师多一份宽容、多一点等待,多一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恰当的课堂评价,多一些充满人文关怀、饱含智慧与幽默、富有情趣的评价,就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投入学习,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同时,更能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的多维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体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甄别,体现以多维性和多级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评价观。1、肯定性评价美术课堂中的评价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样的评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否定的评价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委婉,因此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当然不是说不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给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优点就是放大优点,让缺点自动萎缩。2、肢体语言评价: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3、技巧性评价教师注重以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兴趣。⑴我在执教《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首先营造了很宽松的作画氛围,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有的学生创作出扎小辫的太阳,有的带帽子,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有的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可能会看不懂,不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问,一是:“你认为哪位同学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使绘画者发现崭新的角度。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有多美丽和可爱。”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落后一些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通过学生说,教师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从中可以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⑵同桌间交换作业,先对对方的美术作业在心里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并找出对方作业中的优、缺点,教师适当选出几幅有代表性作业在课堂的小结部分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过了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具有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学中,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在上《秋天来了》一课时,我以“秋天的礼物”作为整堂课激励学生的评价手段。课上只要善于倾听或者积极发言、补充的,画的有创意、构图饱满、色彩运用恰当的,都能获得一件老师准备的秋天的礼物:一片红色的枫叶、一朵黄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麦穗、一只诱人的苹果……这种生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美好的遐想,既激发了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又给他们一种艺术的享受,还再一次突现秋天景物的特点,可谓生动有效,拉近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把“小老师瘾”的同时,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对本堂课教学要求的理解4.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情感的评价教师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杜威曾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从而去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我在执教《我们的双手会表演》一课时,先带领大家玩了手形游戏,用手变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动物。这时,一位男孩子举手说道:“手指不仅可以做游戏,还可以传递信息,如一至十的数字、OK等手势,中国人拜年时做的恭喜的手势。”说着,他还淘气地做了个“V”的手势。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为小男孩的精彩发言而暗暗喝彩。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即兴带领大家来做一做相关手势。小男孩看了看老师,兴奋的坐下,眼神中充满了自豪的表情。《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人文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美术课以画为载体,承载人的情与意,是学生、教师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在美术专业技术训练课上,针对学生所交的作品,我们如何品价,如何更好的体现学生水平和积极性,是值得探讨的。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研修学习,我受益匪浅,现整理几种方案,作为研修总结。 本人认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分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相比美术活动表现评价,美术作业评价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美术作业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质量的评价,并且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教师给予的评语和成绩对学生个人及对整个班级都有导向作用。 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因为这些并非为评价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其目的是要能够诊断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即能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然而,无论用什么方式评价美术作业,其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对图形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美术作业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否则就会使评价误入歧途或失去应有的意义。 由于学生是按照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求”来完成作业的,而“作业要求”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那么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对学生作业或对教学评价都具有“目标”的意义,这样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设计美术作业要求;二是如何按美术作业要求来评价美术作业。与美术课程的总目标相。美术作业要求可由“基本要求”、“具体化”和“可选部分”三部分组成,而这三部分又能与美术作业评价相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学生的内部状态才起作用,同时又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应作辩证。美术教师也可以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最后,各种评价都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但也不可避免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失真,应该相互配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得到比较公正、全面的评价结果,真正成为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 索引序列
  • 作文评改方式课题研究论文
  • 小学作文评改课题研究论文
  • 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教学论文
  • 课改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
  • 论文初中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