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智慧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融儒、道、释为一体,互补相融。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认为发掘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是十分有益的。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 营养 ,特别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中国人生智慧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与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为三大学问。天人关系是研究知天的问题,也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若从历史的跨度进行比较: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人类的文明史约有60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约有2500年,近代科学的历史约400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然而有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学者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戴利(H·Daly)等经济学家提出了“稳态经济”理论,他们把传统的不考虑生态影响的经济模式称为“增长经济”,而把根据生态和社会相结合观念而形成的经济称为“稳态经济”,主张在必要时应该不惜放弃短期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以维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无限期保持下去的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英国经济学家史密斯(G·Simith)及一些自然科学家提出了“生态蓝图”理论,他们指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的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无穷的灾难,必须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压缩生产,提倡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各有差异,但主张天人和谐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摘要:“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 经验 ,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国学 经典 传承 文化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 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 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 武术 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 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强、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一、经典诵读法
经典诵读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礼仪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孩子今后做胸怀壮志的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将中国古代的童蒙经典作为我园幼儿经典诵读的教材。从小班开始教幼儿诵读经典,借助经典中的格言警句,让幼儿开始记忆和积累做人的正确道理和行为法则,初步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爱护环境等社会责任感和正直、无私的品格。主要做法如下:1.形成诵读常规我园从2006年9月开始,在全园各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并初步形成经典诵读教学常规。我园经典诵读的教学进度主要是尊重各班老师,让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2.举办亲子读书节为了引起家长对幼儿经典诵读的足够重视,从2009年开始,我园将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半个月时间作为我园的.“亲子读书节”。亲子读书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和家长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其中效果最好的、已经成为常规的活动项目有:“书香家庭”评选、经典诵读展示会、亲子晨读会“、学圣贤”小标兵评选等。
二、音乐熏陶法
音乐熏陶法主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孝经》中“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原理,借助音乐对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所产生的作用,选择含有感恩主题的、积极向上的音乐和歌曲,采取课堂教学、大型集体活动等各种形式,让幼儿及家长经常得到美乐熏陶,从而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仁爱的情感和态度。除了有意识地为幼儿选择有关孝敬、感恩内容的歌曲和儿歌,将美好音乐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以外,我园从2008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亲子活动———“礼乐伴我行”感恩亲子音乐会。通过音乐会强化全体师生和家长的礼仪培训,让大家在特定环境下共同接受美好音乐的熏陶。本活动受到全体师生和家长的热情欢迎,并且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幼儿,都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劳动实践法
劳动实践法是安排幼儿在园参加集体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每周1次以上,并且每周评量幼儿在家劳动情况。家园合作,使幼儿劳动实践常规化,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劳动实践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劳动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养成。
四、随机引导法
幼儿园和各班级会结合一天生活各环节的安排,利用幼儿园晨会、班会或小组会随机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及时宣传好人好事,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园善于抓住社会突发事件的教育契机,充分挖掘事件的教育内在价值,适时适度地对幼儿进行感同身受的教育。在发生汶川、玉树大地震后,及时对幼儿进行简单的生命教育,让幼儿初步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知道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还组织向灾区同胞献爱心活动,让幼儿以实际行动尽自己的一份力,从小培养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五、家长培训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思路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方向。培训家长法重点在于唤醒家长自身的感恩意识,激发家长对幼儿展开感恩启蒙教育的紧迫感,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以身作则,为孩子作榜样,帮助孩子纠正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我园每学期举办家长培训2~3次,组织家长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向家长发放《弟子规》读本、讲座光盘和园本家长教材等。
六、集体亲子活动法
亲子互动是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在活生生的具体事件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产生共鸣。我园除了亲子音乐会和亲子读书节以外,每学期还举办1~2次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以“感恩”为主题的集体活动。有中华传统文化作指引,我园的每一次大型活动都开展得特别圆满和成功,家长和孩子们都能充分感受到心怀感恩得到的温馨和快乐。
国学经典应从幼儿抓起,先紧后松,幼儿园、小学、中学应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将国学经典纳入学校的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国学经典不仅要从学生抓起,还需从落实教师的学习情况抓起,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知识。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能诵读经典,而且要能践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采取两种评价方式:一是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应只看其会背、会写多少,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的兴趣、态度等诸多因素。二是多元化的评价。“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不能像高考一样,用考的方式作一种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相应评价内容。如为能背得最多古诗的学生授予“国学小博士”称号等。国学经典不但要让学生诵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要能践行。如果单一地纳入考试范围,与评优、升学挂钩,学生未免会死记硬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国学经典应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当务之急是更新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国学经典要内化为学生的气质,首先需要国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有步骤地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即经典诵读活动化的过程;其次是经典诵读生活化;再其次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精神气场。如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弟子规》为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将《弟子规》中规范、良好的行为指导与现代要求结合进行有益的指导,让学生不感到陌生,指导性更强。一个孩子是否真正浸润领悟了国学经典,最终的效果是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对一个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的评价,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应该看孩子学习国学后,是不是自然而然地在行动中体现了。将国学经典的内容适当分成各个阶段,用实际情景的模仿来让诵读内容落实到行动,内化为气质,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适合朗诵的经典美文有《背影》《荷塘月色》《人生的乐趣》《灯》《想北平》《我的母亲》《江行的晨暮》《雨中登泰山》《花潮》《西湖慢笔》《密西西比河风光》等等。
《江行的晨暮》
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个轮船码头的上面。
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仔细的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
夜众星的点缀里,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灯。一条水银色的光带晃动在江水之上,看得见一盏红色的渔灯。
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
一条趸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点。模糊的电灯,平时令人不快的,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反而,不仅是悦目,简直是美了。在它的光围下面,聚集着一些人形的轮廓。不过,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这样。
忽然间,在前面江心里,有一些黝黯的帆船顺流而下,没有声音,像一些巨人的鸟。
一个商埠旁边的清晨。
太阳升上了有二十度;覆碗的月亮与地平线还有四十度的距离。几大片鳞云粘在浅碧的天空里;看来,云好像是在太阳的后面,并且远了不少。
山岭披着古铜色的衣,褶痕是大有画意的。
水汽腾上有两尺多高。有几只肥大的鸥鸟,它们,在阳光之内,暂时的闪白。
月亮是在左舷的这边。
水汽腾上有一尺多高;在这边,它是时隐时显的。在船影之内,它简直是看不见了。
颜色十分清阔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
江水由船边的黄到中心的铁青到岸边的银灰色。有几只小轮在喷吐着煤烟;在烟窗的端际,它是黑色;在船影里,淡青,米色,苍白;在斜映着的阳光里,棕黄。
清晨时候的江行是色彩的。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3、描写端午的古诗词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古诗: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
行路难(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赠李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陈汤(汉西域副校尉)南越杀我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我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我汉使者,即时诛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万战自称不提刃生来双眼篾群雄春日逢君君如梦,笑无痕,语无踪,雾蒙关山雾蒙风.低头欲思量,却迷惘,原本虚无界,上下两茫茫,无人慰,心冷如霜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被逮口占(汪精卫)街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浪浮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诗香雅韵 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烟柳画桥的澹澹雨雾,有大漠长河的遥遥夕照,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有独坐西窗烛剪花的幽幽之思……曾几何时,独坐于斗室角窗之旁,捧一卷诗书,把自己融入那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几何时,放飞思绪到江南水天相接处,听渔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锺声是否到了客船;曾几何时,在丝丝的细雨中读相思绵绵,惆怅那杨柳岸晓风残月,伤感那幽幽古筝;曾几何时,竟也想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读诗如茶之愈品愈香,抑或如酒之愈酿愈醇.是一种至高的精神享受……春日观花,夏夜听蝉,萧吹秋月,酒饮冬霜,这是高蹈的退守者追求的幽雅恬静的理想境界.既然不能兼济天下,他们便选择了独善其身,寄情山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渊明菊酒既闲澹又疏狂.在"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如画美景中,唯好静的王摩诘只愿放一叶扁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放浪倜傥,为吃酒竟忘了科考,真真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儒雅的林和靖只在孤山吟园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妻鹤子的岁月悠悠然流过多少文人的心间。
..陶潜好闲,王维好静,孟浩然放浪,林和靖高洁,诗在他们笔下闪烁着灵动的光辉,恪守着自由的精神家园.仗剑走江湖,匹马踏凉州,了却君王事,留得身后名,这是积极进取者豪迈的追求和悲壮的情怀.为此,魏武挥鞭,岳穆冲冠,放翁示儿,稼轩看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鼎鼎誓言吹起风沙,震动心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铮铮铁语穿越时间,响彻云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永远在一个地方吓着你,让你拍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这样的情怀,一改文人骚客的柔弱之气,没有风花雪月的缱绻,铁骨铮铮立起民族的嵴梁,怎不让人敬重感怀!诗绘景,诗抒情,诗言志,诗蕴理.刚刚领略大漠孤烟直的迷人胜景,转眼又体味"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的惆怅情怀;刚刚伤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年华易逝,转眼又激扬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刚刚在"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傲语里徜徉,转眼又沉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哲理.诗无语时还有语,情有尽时还无尽."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他问,却不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而这静默的力量却以最强烈的姿势打动着人."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他说不愁,却让人感觉愁无处不在,这次第,非一个"愁"字了得.读诗,读出他有语处背后的无语,就真正懂诗了。读诗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荫道上,扑面的美景常常让人目不暇接,让你陶醉沉迷.朝暾夕月,落崖惊风,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捧一杯月色,拈一脉诗香,夜色正美。
理想的阳光水一样透明的身体令人神往 它开始于一本书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以及一个离奇的故事那朦胧而未知的起因. 积雪消融天空中飞鸟的鸣叫就不再间断 山林之外明朗的春天依然是青春的一种暗示 它以绿色的流向去响应一种人间心灵的感召. 理想的阳光为水和水的身体所反射 而后倒立的感知和身影就如同一个故事连接着 另一个故事绵延不绝构成自己的身体和世界. 任沙漠退后就让凝集的云和无端的心绪随风飘散 就让大地无畏的精灵奏响圣洁而持久的乐章 就让深入命运的相思和启迪直指前方. 理想的阳光隐身于水湛蓝而幽深的寓意 它由远而近由近及远的沉思正一步步迫近 迫近真实与虚幻的呓语以及被贪梦被良知 被抑或茫然无知的眼神所遗忘的一次又一次迁徙. 那些所有爱恋的话语也必定是理想所带来的 关于生命对阳光的感知那灵魂里潜伏的思想 就如同这个春天远古的文字究竟该怎样 用心灵的手去抚摩和阅读才能让那一缕缕情感中 未来的理想2008-04-0521:04:59楼主关于未来 曾有过很多的梦想 比如说插上翅膀 自由的飞翔 再比如说背起行囊 四处流浪 或者隐居山林 闲云野鹤一样 而我现在的梦想 就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 有一个憩息的地方 有间不大的的房子和大大的落地窗 清晨的阳光洒满角落 在光和影的旋律中 慢慢回想 那些过往 平淡的迷茫穿越云层的虚幻而后豁然开朗。
就朗诵 《将进酒》 好了 很有气势将(qiāng)进酒 〖唐〗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注: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里面的乐也可以读(y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 ? 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适合朗诵的经典美文是《花未眠》。
《花未眠》全文仅有一千多字,是一个简短的散文小品,但这样一篇简短的作品却将川端康成关于美学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入刻画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通过含蓄的表达,用充满跳跃式语言,深刻阐述了作者对生命之美的感受。
川端康成身世飘零,幼年父母双亡,童年亲人作古,少年生活忧郁。孑然一身的孤儿经历,造成了他孤僻、内向和病态的性情。这种“ 孤儿秉性”自然会使他更多地去感悟人生的苦短和哀怨。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悲剧的人格, 而这种悲剧人格愈至晚年愈见凸显。
诗句摘抄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如下: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
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三字经》 、 《千字文》 、 《增广贤文》 、 《声律启蒙》 。
《声律启蒙》是一本传统的国学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名著中,《三字经》是最通俗易懂的读本之一。
《千字文》,南北朝时周兴嗣编纂的一种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体(隋唐以前,不押韵、不矛盾的文字称为“笔”,而不是“文”)。
《三字经》 。又名《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是我国明代编纂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剧《古今贤文》,因此可以推断这本书最晚写于万历年间。103010汇集中国从古至今的各种谚语和谚语。
《声律启蒙》是训练孩子应对和掌握韵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经典诵读篇目:
1.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红岩》
小说发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陈然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2、《铁道游击队》
这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3、《闪闪红星》
这是一部长篇儿童小说,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党的孩子”潘冬子与土豪恶霸胡汉三斗智斗勇,长大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的故事。
4、《小英雄雨来》
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5、《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
该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以高亢激昂的旋律为爱国知识分子写下了一首青春的赞歌。
现在的书和以前的都有些变化了吧!
1、《盛世中国》朱海
2、《有的人》臧克家
3、《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4、《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5、《红岩》节选 罗广斌 杨益言
6、《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7、《我爱这土地》艾青
8、《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9、《向太阳》艾青
10、《一句话》闻一多
11、《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
12、《祈祷》闻一多
13、《太阳礼赞》郭沫若
14、《礁石》艾青
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节选)李大钊
16、《呐喊》鲁迅
17、《静夜》郭沫若
18、《屈原》(节选)郭沫若
19、《爱尔克的灯光》(节选)巴金
20、《危难时刻》何叔衡
21、《别了,哥哥》殷夫
22、《为无辜工人的辩护》施洋
23、《梅岭三章》陈毅
24、《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光未然
25、《黑牢诗篇·禁锢的世界》蔡梦慰
26、《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节选)叶圣陶
27、《满江红·闽子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武穆韵》郁达夫
也可选择以下内容:
1、《嘉陵江上》端木蕻良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3、《海燕》郑振铎
4、《赞美》穆旦
5、《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巴金
6、《社稷坛抒情》秦牧
7、《伟大与渺小》臧克家
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9、《黄河颂》光未然
10、《望星空》温家宝
小学课本红色经典文章:《金色的鱼钩》,《狼牙山五壮士》
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的碰撞,无论东西文化怎样相互融合、掺透,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论语》
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孔子是影响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最深远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被中国称为"致圣"。
2 《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两钱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百姓,纷纷从中汲取智慧。
3 《庄子》
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庄子》一书堪称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的灵魂。
4 《孟子》
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百世之师,是因为其著作《孟子》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钱年之后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5 《墨子》
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强本节用,强国富民的经济理论,非攻反战,防御自卫的军事思想。别开生面,体系完整是逻辑学说。
6 《荀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名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历史和文化背景】: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王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