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论文研究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论文研究

分层教学 分类提高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分层教学;分类提高;有效方法

论文摘要: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提高”实际是将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更广泛,更具体的内容。作为教师的教学,只有依据教学方针的统一要求,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多种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告诉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一、了解学生差异,分层建组学习

分层推进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分层问题。分层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式:组内分层和组间分层。我们采用的是组内分层法,即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根据班级好、中、差的学生情况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学生划分a层(学习困难学生)、b层(中等生)、c层(优秀生),编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安排5~6人,其中b层学生占多数,并入a、c层学生各1位,前后相邻,便于课堂讨论,互相帮助,层间互动,合作学习,达到互补的目的。学习的层次确定以后,并非是一成不变,要随时注意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变化以及学习情况的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

二、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要求分类提高

分层建组后,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a层目标(基本目标):从达标角度讲是毕业考和会考的合格水平,这是要求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b层目标(较高目标):从达标角度上讲即符合各类选拔性考核、考试的标准。此目标是教学的可及目标。c层目标(拔高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将那些智力价值高、迁移与变通活化率强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拟成问题激发少数超常生创造性的思考或于课下研讨、争论,以满足高层次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这是发展性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基础好的优秀学生的视野,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设置的。总之,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划分上要做到准确与明确,以保证分层推进教学正确的指向。

三、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

课堂教学是实现分层递进、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教学中分层施教,可采取“合—分—合”的课堂教学结构。①第一次“合”:这是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学习,主要由引入性学习活动和总起性学习支撑。②“分”: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新知,它根据学习分类指导、分类练习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对b、c层次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其中,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适当给以必要的点拨;b层以“扶”为主,适当结合“放”;而对a层学生则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他们从中找到规律,对a层学生必须花力气去“扶”,要“偏爱”,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通过“放”“扶”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的形成。③第二次“合”: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缺漏问题。学生层间的互动,是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这一教育资源,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可能性提高到最大限度,是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重要操作机制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层间互动以小组内和小组间互动为主要方式,以本位评价或换位评价为主要方法。这“合—分—合”的课堂结构,不但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回授、巩固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分层次教学分类提高的方法不仅能面向全体学生,还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地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探索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方法,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轩.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42.

[2] 张秀芳.布卢姆的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影响[j].教书育人,2005(11):7.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放弃学习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小学孩子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育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针对性较强,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分层教育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避免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更加合理,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又存在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且在分层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同步调整。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小学数字中所提倡的分层教学的理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的舞台,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更有针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有效率。(一)明确教学要求,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分层教育对于教学而言,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进行分层教育时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对待数学基础较好的或者对于数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后,进行课外的扩展,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应以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做到多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和内容应该有层次。分层教学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对不数学学习层次的同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其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如何改变这是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改变时,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增加其学习内容的难度,避免其因为学习难度较低,轻视数学的学习;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他们基础教学的学习,避免因为难度较大,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推行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三)课外辅导层次化。在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时,数学分层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作用就是满足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主要目的便是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新型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区分时要细致。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教育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成绩,助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 :随着教学思想逐渐传承、发展、演化,分层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资质、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提问;作业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表现,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采取多样化的、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就称之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充分照顾到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基本符合学生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分层教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一、教学分层

孔子在教学方面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资质水平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就如同不能要求小学生会做大学生的题目一样,在同一个教学阶段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当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和落后生,教师不能妄图采取单一的方式来教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学生无法适应,就会导致学生的优差分异逐渐加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提高,使教师逐渐陷入教学僵局,很多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

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分层,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备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使其相互穿插融合。比如,班级中倘若学生中资质好的学生居多,那就在调整教学方式时,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有助于拓展思维的教学比重;倘若学生中资质不高的学生居多,就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考虑在增强趣味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序发展。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立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比如,在成绩测试时,优等生需要达到90分以上,中等生需要达到80分以上,落后生需要达到70分以上等,不能过于强硬,统一硬性指标,鼓励他们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大致掌握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是为课堂提问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分层后,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分层提问。分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对教学有益,提问一些繁琐零散的、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纯粹只是在浪费时间,同样对优等生提问最为基本的知识点或对落后生提问最为复杂的数学题目也是在浪费时间。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同,就应当接受不同水平的提问来获得知识检验。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划分提问的档次水平,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将提问的问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对等起来,使提问的问题对需要回答的学生来说,既包含所学的基本知识,又在数学思维上有所挑战提高,比如,提问优等生时,对问题的答案就要高要求,不仅要答案正确还要有严密的解题步骤,并能准确提出涉及的知识点,若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则更好;提问落后生时,要求就可以略低一点,在思路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解题步骤,久而久之,落后生的数学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作业分层

通常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后作业,教师在进行完一个课程的讲解后,布置给学生用于检验其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的一种方式;一种是课前作业,是教师在进展下一个新的课程前,提前对所需了解的新知识划定范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前预习,以减小课堂新知识点的进展难度。不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前作业,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但不恰当的作业布置就不能够达到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不同资质学生所占的比例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题目检测,以整体学生为标准,将基础题和提高题都要包含在内,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说清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并将基础题和提高题标示出来,对于优等生,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而对于落后生的最低要求则是完成基础题,在完成基础题后,再去考虑提高题的思路,并不断提高完成率和正确率。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付出努力,既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所巩固,又能保证学生有所提高。作业的布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协调好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整体的关注和了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不断提高分层教学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

摘要: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班级教学却采取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程、统一教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 分层异步;小学数学;备课;测评

一、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把学生分成A,B,C三层进行施教。A层为优等生,智力好,学习习惯优,接受知识能力强。B层为中等生,他们在班里占大多数,智力一般,但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C层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是老师最头痛的,也就是问题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各层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课堂提问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需要时可以个别调整。如有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七十分左右,但是他们积极努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都赶上来了,升入A组。还有一名学生智力并不差,学习习惯不好,还是留守儿童,我一方面鼓励他,为他辅导,同时严格要求管理他,要求他不懂就问,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每次都在90分以上。

二、教学分层

分层施教是分层异步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1.分层备课一个层次设计一个教法。每课我都力求备三个层次,有详写备的,有简写备的,但都备三个层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分层授课采用“合”(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回授,课堂小结)———“分”(课中作业,巡视指导)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灵活制宜。借鉴复式教学模式,动静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达到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采用“合”,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然后,我又采用“分”,让C、B层学生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并求出比值,最后让A层学生根据比值,写出比,并组成比例。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又采用“合”,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巩固练习时,我采用“分”,让C层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会求比值;B层学生会根据“2×9=3×6”写出比例;A层学生会做如果A×2=B×4,则A∶B=()∶();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这样通过分层异步教学,程度差的学生由于学习新知时教师直接帮教的时间多了,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强了,以往“陪读”的现象解决了,而且堂堂课学有所得,所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3.分层提问对优等生提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学困生提简单的基础知识题,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采用鼓励性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乐学爱学。如:学习了“循环小数”,我对A层学生提出:比较400÷75,28÷18,÷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难度较大,比较抽象,能充分激发优等生的探究欲望。对C层学生提出:学习了循环小数,你知道循环小数的特点吗?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回答上来,产生成就感,变得爱学、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积极性提高了,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每年期末测试成绩都在同年级前列。4.分层练习每节课后作业都要分层设计,精心设计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和拓展题。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题面向A层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宽思维。另外,有些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C、B层学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对A层要求一题多解。

三、测评分层

在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中,要求学困生只做基本题,优等生再加提高题。让各层学生在考查中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都有收获,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总之,通过有效地组织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普遍增强,在合—分—合—分式教学模式中,由于学习新知一般都在“分”学时进行,而“分”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有所增强和提高。

摘要: 文章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入手,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具体策略有: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分层设问策略、个别指导策略、分层练习策略、合作互助策略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异步教学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在场实施辅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该方式主要体现为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完成家庭作业,做好总结工作;实践过程指的是学生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并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该模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创建学习能力匀称的优秀班级,可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为独立学习,B类为交流学习,C类为师生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其次,根据调查掌握到的实际情况划分。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各层次之间的目标差距不能太大,而且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目标。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差距,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设问策略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层设问策略的运用。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问题的目的性,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当大部分学生都难以解决时再渐渐抛出解决难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别指导策略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使教学方案更具有目的性。教师在开展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学生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在扩展学习阶段的引导。

(五)分层练习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目的性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实施分层练习策略,通常可以分为:自主练习、选择性练习、过渡式练习和并列式练习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策略。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合作互助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合作互助策略,即学习好的学生辅助学习较差学生,有效发挥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性问题时,为了促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答,以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促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

(七)区别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情况的不同,采用区别评价策略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认知。区别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分层考试、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

三、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论文

1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想

“分层教学”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因为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的水平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在课前准备时,就要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目标。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起点低、难度小、步骤细、思维跨度小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增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起点高、难度大、思维跨度大的问题,以充分体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满足其挑战欲。

2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分不开的,而且两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有效的进行。所以在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法时,必须适当调整“教”法,分层教学的提出正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学习“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提高解决了高中数学课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证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准备分层、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评价分层。

3.1分层教学的分法十分关键,主要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层,而且在分层之前还要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正确面对分层教学不是对学生划分等级,而是采用分层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3.2学生分层:依照学生的基本意愿进行师生协商,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再综合教材,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可以用A、B、C代替,分别占比3:5:2。

A层为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接受能力强的,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主动帮助B、C层的同学;B层为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兴趣基本稳定、接受能力一般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完成课后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学习;C层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消极、接受能力差的,能在老师和A、B层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后习题。

3.3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层次后,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的制定适应各层次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做到低起点、多层次,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备课时也要进行分层,但并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同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来体现教学目标。

3.4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是分层教学里最难操控的部分,教学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求不能过高,层次不能过大,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4“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4.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放弃学习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小学孩子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育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针对性较强,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分层教育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避免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更加合理,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又存在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且在分层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同步调整。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小学数字中所提倡的分层教学的理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的舞台,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更有针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有效率。(一)明确教学要求,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分层教育对于教学而言,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进行分层教育时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对待数学基础较好的或者对于数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后,进行课外的扩展,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应以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做到多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和内容应该有层次。分层教学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对不数学学习层次的同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其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如何改变这是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改变时,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增加其学习内容的难度,避免其因为学习难度较低,轻视数学的学习;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他们基础教学的学习,避免因为难度较大,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推行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三)课外辅导层次化。在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时,数学分层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作用就是满足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主要目的便是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新型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区分时要细致。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教育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成绩,助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 :随着教学思想逐渐传承、发展、演化,分层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资质、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提问;作业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表现,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采取多样化的、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就称之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充分照顾到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基本符合学生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分层教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一、教学分层

孔子在教学方面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资质水平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就如同不能要求小学生会做大学生的题目一样,在同一个教学阶段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当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和落后生,教师不能妄图采取单一的方式来教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学生无法适应,就会导致学生的优差分异逐渐加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提高,使教师逐渐陷入教学僵局,很多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

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分层,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备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使其相互穿插融合。比如,班级中倘若学生中资质好的学生居多,那就在调整教学方式时,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有助于拓展思维的教学比重;倘若学生中资质不高的学生居多,就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考虑在增强趣味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序发展。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立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比如,在成绩测试时,优等生需要达到90分以上,中等生需要达到80分以上,落后生需要达到70分以上等,不能过于强硬,统一硬性指标,鼓励他们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大致掌握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是为课堂提问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分层后,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分层提问。分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对教学有益,提问一些繁琐零散的、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纯粹只是在浪费时间,同样对优等生提问最为基本的知识点或对落后生提问最为复杂的数学题目也是在浪费时间。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同,就应当接受不同水平的提问来获得知识检验。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划分提问的档次水平,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将提问的问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对等起来,使提问的问题对需要回答的学生来说,既包含所学的基本知识,又在数学思维上有所挑战提高,比如,提问优等生时,对问题的答案就要高要求,不仅要答案正确还要有严密的解题步骤,并能准确提出涉及的知识点,若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则更好;提问落后生时,要求就可以略低一点,在思路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解题步骤,久而久之,落后生的数学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作业分层

通常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后作业,教师在进行完一个课程的讲解后,布置给学生用于检验其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的一种方式;一种是课前作业,是教师在进展下一个新的课程前,提前对所需了解的新知识划定范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前预习,以减小课堂新知识点的进展难度。不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前作业,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但不恰当的作业布置就不能够达到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不同资质学生所占的比例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题目检测,以整体学生为标准,将基础题和提高题都要包含在内,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说清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并将基础题和提高题标示出来,对于优等生,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而对于落后生的最低要求则是完成基础题,在完成基础题后,再去考虑提高题的思路,并不断提高完成率和正确率。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付出努力,既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所巩固,又能保证学生有所提高。作业的布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协调好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整体的关注和了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不断提高分层教学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

摘要: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班级教学却采取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程、统一教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 分层异步;小学数学;备课;测评

一、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把学生分成A,B,C三层进行施教。A层为优等生,智力好,学习习惯优,接受知识能力强。B层为中等生,他们在班里占大多数,智力一般,但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C层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是老师最头痛的,也就是问题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各层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课堂提问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需要时可以个别调整。如有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七十分左右,但是他们积极努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都赶上来了,升入A组。还有一名学生智力并不差,学习习惯不好,还是留守儿童,我一方面鼓励他,为他辅导,同时严格要求管理他,要求他不懂就问,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每次都在90分以上。

二、教学分层

分层施教是分层异步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1.分层备课一个层次设计一个教法。每课我都力求备三个层次,有详写备的,有简写备的,但都备三个层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分层授课采用“合”(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回授,课堂小结)———“分”(课中作业,巡视指导)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灵活制宜。借鉴复式教学模式,动静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达到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采用“合”,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然后,我又采用“分”,让C、B层学生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并求出比值,最后让A层学生根据比值,写出比,并组成比例。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又采用“合”,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巩固练习时,我采用“分”,让C层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会求比值;B层学生会根据“2×9=3×6”写出比例;A层学生会做如果A×2=B×4,则A∶B=()∶();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这样通过分层异步教学,程度差的学生由于学习新知时教师直接帮教的时间多了,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强了,以往“陪读”的现象解决了,而且堂堂课学有所得,所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3.分层提问对优等生提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学困生提简单的基础知识题,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采用鼓励性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乐学爱学。如:学习了“循环小数”,我对A层学生提出:比较400÷75,28÷18,÷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难度较大,比较抽象,能充分激发优等生的探究欲望。对C层学生提出:学习了循环小数,你知道循环小数的特点吗?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回答上来,产生成就感,变得爱学、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积极性提高了,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每年期末测试成绩都在同年级前列。4.分层练习每节课后作业都要分层设计,精心设计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和拓展题。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题面向A层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宽思维。另外,有些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C、B层学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对A层要求一题多解。

三、测评分层

在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中,要求学困生只做基本题,优等生再加提高题。让各层学生在考查中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都有收获,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总之,通过有效地组织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普遍增强,在合—分—合—分式教学模式中,由于学习新知一般都在“分”学时进行,而“分”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有所增强和提高。

摘要: 文章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入手,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具体策略有: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分层设问策略、个别指导策略、分层练习策略、合作互助策略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异步教学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在场实施辅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该方式主要体现为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完成家庭作业,做好总结工作;实践过程指的是学生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并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该模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创建学习能力匀称的优秀班级,可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为独立学习,B类为交流学习,C类为师生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其次,根据调查掌握到的实际情况划分。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各层次之间的目标差距不能太大,而且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目标。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差距,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设问策略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层设问策略的运用。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问题的目的性,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当大部分学生都难以解决时再渐渐抛出解决难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别指导策略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使教学方案更具有目的性。教师在开展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学生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在扩展学习阶段的引导。

(五)分层练习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目的性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实施分层练习策略,通常可以分为:自主练习、选择性练习、过渡式练习和并列式练习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策略。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合作互助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合作互助策略,即学习好的学生辅助学习较差学生,有效发挥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性问题时,为了促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答,以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促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

(七)区别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情况的不同,采用区别评价策略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认知。区别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分层考试、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

三、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如何对研究性数学进行分析论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在其“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的理论中指出,以目标为核心,运用评价手段,构成教学过程三要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评价的依据。布卢姆认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与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呈现顺序有关。所以教师如何合理安排内容,制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施程序,便尤为重要。同时,思维科学表明,人类思维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过程,又是一个系统结构,而且是一种有层次的系统结构。不同的思维表现为不同的思维层次,思维“是由模糊→清晰→高一层次模糊→高一层次清晰…螺旋上升的”。故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又要考虑为下一个思维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关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目标层次(思维)教学,望与同行共勉。目标层次教学过程层次1知识目标: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寻找“三要素”,模拟“三步曲”。能力目标: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空间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由于取点P的任意性引起作图的不确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不稳定性。就这点而言,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模型,进行比较、辨别,使解题与作图过程简洁,自然。展示过程:(1)展示空间模型,强化“三要素”(二面α,β,一棱l)。(图1)(图2)(2)依托空间模型,模拟“三步曲”(二垂直、一连接)。第1步:在面α内任取一点P,作P,B⊥面β,点B为垂足。第2步:在面β内作BA⊥l,交l于点A。第3步:连接A、P,此时∠PA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其中图2二面角的平面角为∠PBA的补角)。举例测评:例1已知三棱锥V-ABC(如图3)。作出:①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②二面角B-AV-C的平面角;③二面角A-VB-C的平面角。(图3)(图4)反馈评注:(1)显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在解题1之前整整捉摸了5、6分钟,让他们为难的是不知点V的射影应落在何处。在再三鼓励与督促下,终于作图如4。老师及时强化三要素,定式三步曲,目的是使其在思维上造成一种定式、定图,学会模仿,形成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和一个具体思维框架。此后再找二面角V-CB-A的平面角,显然就容易多了。(2)面对问2,图形的经过翻转,部分学生又显得措手无策了。这暴露了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平时忽视对概念的本质的正确认识和深层次理解,同时思维也缺乏广阔性与灵活性。如何让他们有空间立体的概念?我用铅丝制作了一个立体模型,在注重情感交流的同时,更注重了让他们有一个“观察,模拟,表达,总结”的过程,去伪存真,把握问题的实质。在完成问题2之后,问题3的解决似乎并不是很艰难的。层次2让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旧知识与所学新知识产生同化和顺应,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更新。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创设最近发展区,并促进学生知识的提高和水平的发展。知识目标:掌握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巧练“三元素”,定式“三步曲”)。能力目标: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难点:对于三步曲中的第一步曲:过点作面的垂线,分成三个层次:(1)直接找(从已有的边上找,如例2);(2)面内作(通常作法,如例3);(3)空间作(转化为面作,如例2)。举例展示:例2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2a,如图5。求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分析思考过点A作还是过点B作垂线。(1)发现AB⊥面BCB1:(找到垂线)(2)过点B作棱B1C的垂线交B1C于点E;(3)连点AE。即∠AEB就是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图5)(图6)例3如图6,直面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为直角三角形,∠ABC=90°,棱长AA1=6,AB=4,BC=3,求面A1BC1与面ACC1A1的二面角。分析过点B作垂线。(1)在面ABC内过点B作BE⊥AC,交AC于点E;(2)过E作EF⊥A1C1,交A1C1于F;(3)连接BF,即得∠EFB为所求二面角B-A1C1-A的平面角。例2中如过点B作面ACB1的垂线就面临着在空间过点作面垂线问题了,应选作一个垂面,在面内作垂线。分析:过点B作BE⊥B1C,连AE,先证B1C⊥面ABE,易得面ABE⊥AB1C,找到垂面,在△ABE中作BF⊥AE得BF⊥面AB1C,易证∠AEB就是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反馈评注:(1)对于图5求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来讲,过点B显然过于繁杂,故仅作为一种解题的思路来介绍。但事实上,经过例2过点A还是过点B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对于取点做垂线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在平时解题过程中,优化思维、优化解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会利用题中的已知、求证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做题,强调思维过程的教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正确分析比较,分清事物本质,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思维的起点,增强思维的灵活性。(2)在层次2的教学中更注重数学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袒露自己的想法与思路,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数学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发现不良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角度。同时数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层次3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会灵活的运用。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的习惯。教学难点:对于三步曲中的第二步:过垂足作棱的垂线,分成三个层次:(1)垂足在线段上(如例3);(2)垂足在线段延长线上(如例4);(3)无棱(添辅助线(如例5)。举例展示:例4如图7,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60°,AB=4,AD=2,侧棱PB=15,PD=3。(1)求证:BD⊥面PAD;(2)若PD与底面ABCD成60°的角,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分析(1)略。(2)如图7,由BD⊥面PAD,得面PAD⊥面ABCD,过点P在面PAD中作PE⊥AD,交AD于E,可得PE⊥面ABCD,过E在面ABCD内作BC的垂线交CB延长线于F。易证∠PFE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图7)(图8)例5如图8,正三棱柱ABC-A1B1C1,其中E为CC1的中点,2BD=BC=EC,且△ABC的面积为a2。求面ADE与底面ABC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分析由于EC⊥面ABC,难点在于二面的交线(即棱)。延长ED、CB交于点F,连AF,可知AF为二面的棱。在△AFC中,可证∠FAC=90°,易得∠EAC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反馈评注:(1)层次3的例题设计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层次2的基础上,且遵循知识的认识规律,恪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体现层次教学,同时让学生参与揭示知识发生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例题分析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数学思想方法总结的全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目标层次设计如下表)目标 层次1 层次2 层次3 知识目标 理解概念,模拟过程 掌握方法,巧练定式 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 空间想象能力 判断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建立自信心 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精神与品质 数学交流 鼓励、尝试 交流、协作 自主探索(2)同时层次(思维)教学是将知识按层次进行教学,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思维层次化。所以每一个学生必须将知识予以归纳条理化,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知识条理如下表)三步曲垂直(点到面)直接找面内作空间化(转化)垂直(点到棱)在线段上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添辅助线(无棱)连接点到点(垂足)(3)对于例5,在解题过程中如取DB为垂线,势必要过点B作BH⊥AF,交AF于点H,连HD,∠DHB也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当然也可以用射影定理cosθ=S△ABC/S△ADE来求。但在解题过程中反映出学生思路狭窄,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满堂灌,搞一言堂,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质疑,搞题海战术,没有真正做到问题教学,思维过程教学,没有发挥一题多解的作用。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将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孜孜以求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师应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是一个在世界上数学领先的国家,用近代科目来分类的话,可以看出无论在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各方而都十分发达。现在就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初等数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一)属于算术方面的材料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古代学习算术也从量的衡量开始认识分数,“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和“夏候阳算经”(公元六、七世纪)在论分数之前都开始讲度量衡,“夏侯阳算经”卷上在叙述度量衡后又记着:“十乘加一等,百乘加二等,千乘加三等,万乘加四等;十除退一等,百除退二等,千除退三等,万除退四等。”这种以十的方幂来表示位率无疑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小数的记法,元朝(公元十三世纪)是用低一格来表示,如作1356 。在算术中还应该提出由公元三世纪“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发展到宋朝秦九韶(公元1247年)的大衍求一术,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相同的方法欧洲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研究。 宋朝杨辉所著的书中(公元1274年)有一个1—300以内的因数表,例如297用“三因加一损一”来代表,就是说297=3×11×9,(11=10十1叫加一,9=10—1叫损一)。杨辉还用“连身加”这名词来说明201—300以内的质数。 (二)属于代数方面的材料 从“九章算术”卷八说明方程以后,在数值代数的领域内中国一直保持了光辉的成就。 “九章算术”方程章首先解释正负术是确切不移的,正象我们现在学习初等代数时从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学起一样,负数的出现便丰富了数的内容。 我们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已有多元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几种。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几何图形而得到证明。 不定方程的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具有x3+px2+qx=A和x3+px2=A形式的三次方程,中国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王孝通“缉古算经”已有记载,用“从开立方除之”而求出数字解答(可惜原解法失传了),不难想象王孝通得到这种解法时的愉快程度,他说谁能改动他著作内的一个字可酬以千金。 十一世纪的贾宪已发明了和霍纳(1786—1837)方法相同的数字方程解法,我们也不能忘记十三世纪中国数学家秦九韶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方程的原始记载有着不同的形式,但比较起来不得不推中国天元术的简洁明了。四元术是天元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级数是古老的东西,二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谈到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十四世纪初中国元代朱世杰的级数计算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有些工作欧洲在十八、九世纪的著作内才有记录。十一世纪时代,中国已有完备的二项式系数表,并且还有这表的编制方法。 历史文献揭示出在计算中有名的盈不足术是由中国传往欧洲的。 内插法的计算,中国可上溯到六世纪的刘焯,并且七世纪末的僧一行有不等间距的内插法计算。 十四世纪以前,属于代数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先进国家之一。 就是到十八,九世纪由李锐(1773—1817),汪莱(1768—1813)到李善兰(1811—1882),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发表了很多的名著。 (三)属于几何方面的材料 自明朝后期(十六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一部分出版之前,中国的几何早已在独立发展着。应该重视古代的许多工艺品以及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上的成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几何知识。 中国的几何有悠久的历史,可靠的记录从公元前十五世纪谈起,甲骨文内己有规和矩二个字,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汉代石刻中矩的形状类似现在的直角三角形,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已记载了有名的勾股定理(勾股二个字的起源比较迟)。 圆和方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几何发展中占了重要位置。墨子对圆的定义是:“圆,一中同长也。”—个中心到圆周相等的叫圆,这解释要比欧几里得还早一百多年。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一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 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曾多次显露出他对极限概念的天才。 在平面几何中用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和在立体几何中用锥体和长方柱体进行移补,这构成中国古代几何的特点。 中国数学家善于把代数上的成就运用到几何上,而又用几何图形来证明代数,数值代数和直观几何有机的配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正好说明十八、九世纪中国数学家对割圆连比例的研究和项名达(1789—1850)用割圆连比例求出椭圆周长。这都是继承古代方法加以发挥而得到的(当然吸收外来数学的精华也是必要的)。 (四)属于三角方面的材料 三角学的发生由于测量,首先是天文学的发展而产生了球面三角,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因为要决定恒星的位置很早就有了球面测量的知识;平面测量术在“周牌算经”内已记载若用矩来测量高深远近。 刘徽的割圆术以半径为单位长求圆内正六边形,十二二边形等的每一边长,这答数是和2sinA的值相符(A是圆心角的一半),以后公元十二世纪赵友钦用圆内正四边形起算也同此理,我们可以从刘徽、赵友钦的计算中得出、15o、、30o、45o等的正弦函数值。 在古代历法中有计算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晷影长,地面上直立一个八尺长的“表”,太阳光对这“表”在地面上的射影由于地球公转而每一个节气的影长都不同,这些影长和“八尺之表”的比,构成一个余切函数表(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十三世纪的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曾发现了球面三角上的三个公式。 现在我们所用三角函数名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这都是我国十六世纪已有的名称,那时再加正矢和余矢二个函数叫做八线。 在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已编了一本平面三角和一本球面三角的书,平面三角的书名叫“平三角举要”,包含下列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解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三角形求积,三角形内容圆和容方;(4)测量。这已经和现代平面三角的内容相差不远,梅文鼎还著书讲到三角上有名的积化和差公式。十八世纪以后,中国还出版了不少三角学方面的书籍。

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学生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体验活动,从而利用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得出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分别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在课堂开展的四个基本过程:准备阶段——体验阶段——探究阶段——分享总结阶段。能过多个教学中常见案例,把研究性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作对比,从而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分享、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到落实已有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施期。在我市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已有四年之久了,而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也真正的落到实处。这就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重大的冲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习模式等。在这个新时期,一种新的教学--学习方式产生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学生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体验活动,从而利用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得出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我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研究性学习以丰富的现实材料为基础(准备阶段)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的一种技能。在小学阶段,数学的生活性、实用性尤为突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学习都要以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提出大量的现实材料,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时学生很多时候不能马上联想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即使能列举出来,也未必是完整的,这时就要求老师要有这样的教学预设,并做好材料的准备。 如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一课中,课一开始的时候,我出示了大量的有规律的图片:如衣服或窗帘上的图案、路边花草的摆放、地砖的排列、节日的布置……,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美,在内心产生出想学规律、想创造规律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学生单纯根据课本的一张主题图来学习规律,相信后来的学习中学生是不会有研究规律的发生、发展的愿望了。 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现实材料不单单是为了引起研究的兴趣,它再是为了给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的材料。数学与物理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物理只要证明某一现象存在就可以了成立了,而数学则需证明这一现在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都必须正确才成立,所以数学知识的研究是需要非常大的严紧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别人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老师说的、书本说的需要经过自己的验证才能确定,这使学生有了研究的知识的精神。 如在教学一年级《0的认识》时,有一个知识点是任何数加0都是不变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只会出示1到2条关于几加0的算式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一定律了。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下,我让学生看多幅关于几加0的图片,列出多条几加0的算式,学生在经历了这么多的算式对比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从而让任何数加0都是不变的规律由学生的口中说出。 知识由老师硬塞给学生,那么这些知识永远都还是老师的;而如果知识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好么这些知识永远都是自己的。 二、研究性学习以游戏、活动、实验等为主要形式(体验阶段)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另一主要内容就是课堂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以游戏、活动、实验等方式为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活动中过程中把数学“做”出来。游戏、活动、实验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有体验才能使思考更深入、更有根有据。体验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展有意义的体验活动。 如二年级的《角的认识》,其中有一个知识点的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让学生用三角尺画出一个角(45度角),由于三角尺有大有小,学生画出来的角边的长短也不一样。然后学生可以去找,有没有与自己的角不一样大小的。在这样的实验下,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又如在一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我以学生已有的对立体图形认识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找出立体图形上的面,并把面“搬”出来得出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汇报……在立体图形上找到了各种平面图形,也找到了把面“搬”出来的方法。学生通过撕、画、剪等活动,做出了平面图形。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面从体中来,了解到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利用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这其实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根据困难、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的方法,经过尝试——再尝试——到成功,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知识获取的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以推理、类比、分析为手段(探究阶段)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会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有了研究材料,有了体验过程,不代表知识就能被“创造”出来的,这些都只是条件,必须要经过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去伪存真,得出知识的精粹。分析,把研究材料有条理地进行整理,思考其含义。推理,可以使研究材料知识化。类比,根据知识相同、相似的部分进行分类,后比较其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二年级《找规律》教学中,我出示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然后推测这组图案未出示部分。学生根据已有条件找出图案的规律,然后进行推理,有根有据地说出原因,思考的方法。又如学习《三角形的边的规律》时,根据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可以推理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如果学生能保持这种分析问题的策略、研究的精神,那尽管以后可能会把某些定律忘记,但还是可以再推算出来。 四、研究性学习以分享为课堂总结(分享总结阶段) 学习的后期,我们需要把知道进行总结整理。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分享为主要形式。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到对知识技能的总结,而忽略了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而这些恰恰是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的三个惟度的要求。一节成功的课,不单是在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有提升,而应该是在各个方面上都对学生有一定的作用。以分享的方式或以对三个惟度的教学目标都能体现。以下是我在教学《解决问题》后的分享活动,我以几个问题逐层深入地学生总结整节课的收获,并简单分析学习了这节课后的作用: “闭上眼睛回忆这节课的过程。你认为自己最成功是什么?”(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享,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果以后现学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样解决?”(这是学法、知识、技能的总结,让学生思考这节课是怎样学的,学到什么,以后遇到这类问题也将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你认为在生活中,这些知识会用得上吗?哪能里会用到?”(突出数学的有用性、有效性。并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之中,使学生跳出书本的框框,了解数学的用处。) 有效的分享对于一节课来说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它是作用十分重要,它能给课堂画龙点睛,把学生原来不够清晰的思路理顺,突显学生的成功,体现知识的现实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过程,重视过程是它的一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学习的准备、体验、思维、总结。每一部分都重要,每一个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前一个阶段作铺垫,后一个阶段将无法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是学习的方法、数学地思考。这正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是学习最核心的内容。只有自己研究出来的结果才是永难忘记的知识。

对旅游学进行对比研究论文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学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旅游学术论文篇一 国际旅游岛需要生态科普旅游 1生态科普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科普旅游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把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起来的旅游形式,让公众在旅游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接受关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海南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作为我国的生态旅游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来,海南旅游市场的突飞猛进: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可达15%;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将达2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海南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2000年突破1000万人次, 2008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1年突破3000万人次!事实证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海南具有生态旅游优势。2011年10月,海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专家学者们均强调了海南在生态旅游、热带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南的自然环境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较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自然环境,具有不可取代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全岛绿地面积占60%以上,森林覆盖率40%以上,四季郁郁葱葱。海南有全国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世界环保组织2003年公布的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中国真正的生态省。海南怎样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态优势,发展科普生态旅游,是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生态科普旅游的界定,生态科普旅游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保护性。生态科普旅游是根据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生态科普旅游保护性的实质,要求旅游业和旅游者坚持生态科普旅游,用科学发展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其二是科学性。生态科普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围绕生态科普旅游,进行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使游客自觉地保护旅游生态资源和环境。其三是普及性。由于生态科普旅游是以了解旅游文化、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为旅游目的,生态科普旅游让旅游者能够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普通游客成为生态旅游者与科普旅游者。 3海南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要防止大自然的报复,务必重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最近二十年来,海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建国初,海南热带雨林面积有125万公顷,最少的时候,只有35万公顷,破坏得最严重的,是建省以来的二十来年。典型例子是金光集团在海南大面积造桉树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南亚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区内大规模造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好该区的原始森林和生物资源,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已经于2006年7月下文,要求海南省林业局调查处理此事。 游客流量大大高于景区的合理容量 科普生态旅游强调环境的承载力或环境容量。海南以海岛生态和热带雨林生态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比较脆弱,属于易损型资源。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活力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一些重点保护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客进入。 海岸线与防护林遭到破坏 随着海南大量的港湾被房地产商开发,海岸线、海岸带遭到破坏,热带雨林也危机重重。由于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遭受破坏。例如,龙栖湾本是一个天然良港,上千村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龙栖湾港有100米宽的马尾松海防林,海防林后是一道200米宽的海滩,弧形的海湾对出海停船十分方便,可以有效躲避台风的侵扰。然而,在过去的17年中,这里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200多米,28间房屋被毁,牛羊牲畜死亡丢失不计其数。 海水与海滩遭到污染 2011年的10月,笔者随着高校的教师去临高附近的一个渔港去考察,发现有的饭店就开在渔船或者是渔排上,感觉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我们上船去吃海鲜,发现游客与经营者不爱惜海水,将塑料碗、玻璃酒瓶以及吃剩的贝壳鱼刺等东西,全倒进海水里。我们给经营者提意见——这不是污染吗?经营者说,大惊小怪,每天不都这是这样倒吗! 科普生态旅游缺乏和谐环境 由于旅游管理跟不上,生态科普旅游缺乏和谐环境。一些部门和地方,从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发,在滨海及温泉地区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以及不伦不类的文化村,结果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淡化了风情,影响了观瞻,还加剧了不正当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状态。还有规划管理不严,低俗景点泛滥,景区建设的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旅游景点没有海岛特色。 对科普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虽然海南拥有宝贵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红树林、野生动物园、珊瑚礁、黎苗生态村寨、火山口公园等,但生态科普旅游在海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生态科普旅游是旅游者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以科普的视觉去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以防止环境遭到危害。海南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尚未制订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没有引起海南开发商和旅行社足够的重视。 4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之途径 生态科普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 海南的热带海滨和热带森林旅游资源,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生态是容易破坏的。近年,吊罗山林业局调研发现,吊罗山林区山体滑坡的地点均为槟榔园,暴露了生态脆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吊罗山林业局组织对6720亩槟榔地逐步进行改造,改种乡土树种。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加大,结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中部黎、苗山寨的扶贫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推出系列开发的科普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必须把握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海南省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过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自然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生态科普旅游要重视自然旅游产品转化 海南是中国独有的热带海岛旅游区域,即将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奥林匹克村,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为保证科普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考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科普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科普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海南省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的自然旅游产品升级或转化为科普生态旅游产品,从而奠定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的基础。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的科普生态旅游,可以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对生态旅游景点而言,应该促进科普科考旅游开发。在硬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在海洋生态旅游方面突出新的人文特色,大兴海洋生态博物馆、海洋科技知识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大力发展冬令营、夏令营,在林区、山区、湖区、小岛地区设立永久性营地,完善营区配套设施,实现可进入性,通过营地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旅游发展。在软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以宣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为主导形成海南特色的海洋生态旅游品牌。在主要生态旅游景区建立解说中心,吸引专业人员参加科普旅游的选线、选点与编制解说词。以此作为科普生态旅游的宣传窗口,传播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理念,推行生态文明旅游规则。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保护 以旅游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引导,进一步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中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严格禁止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旅游项目开发。扩大生态旅游区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旅游城市的工业应该是较低投入、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农业应该是无公害良田、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构成的生态农业。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科普生态旅游要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积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要坚决打击占用林地、蚕食林地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民事和刑事责任。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海南省已通过并正在实行的地方旅游法规有《海南省旅游条例》。这部法规为海南旅游发展起了指导规范作用。此外,要保证旅游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旅游学术论文篇二 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 摘要: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呼唤着大量旅游管理特色人才的涌现,而且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海南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南应当通过培育各层次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符合国家级特色专业要求的高校,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海南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海南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家的“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办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使海南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社会经济 作者简介:朱沁夫(1963-),男,湖南华容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副教授。(海南 三亚 572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4-0070-03 一、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校的特色是通过其特色专业显现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是竞争力、品牌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获得持续竞争力、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的多寡,也是衡量一所高校、一个地区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海南高校怎样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正确识别和遴选一批特色专业并大力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海南高校面临的一大任务。 二、海南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缘由 1.现有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布点情况与分析 自2007年至今,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共3454个,其中,有2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如表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英语)”。 显然,这些学校获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些真正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并没有将旅游管理申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从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来看,高等学校在自己的特色专业识别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的比较优势是否明显;二是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较好结合。 2.海南省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布及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如表2),占全国的,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从海南省高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属学科来看,包括农学5个、医学2个、理学1个、工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艺术学1个和与农林相关的管理学1个,较好地反映了海南高等教育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特色专业集中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其余本科院校无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表现在数量上,而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结构、质量和适用性等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之间的差异;二是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通用性之间的差异;三是特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的广泛性、交叉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差异。[2]正是在这种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的发育和成熟,为人才市场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特色专业的建设要面向地方、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战略。 海南建省之后,海南社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颁布之后,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等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作为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其旅游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无疑取决于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应是海南高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是完成好这一任务的不二途径。 4.海南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 海南省现有本科院校6所,除海南医学院之外,其余5所均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从专业(方向)设置来看,3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分旅游企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和应用外语(英、日)等方向,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设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旅游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海南师范大学在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同时,还设有中英校际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不仅设有旅业管理分院,该分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且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行社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管理和体育竞猜管理等方向,还另设有国际旅游分院。从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来看,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的达到3所,在校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学校的年招生规模也是较大的,海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总规模达万人;从师资来看,尽管海南各校尚无如保继刚、吴必虎、杜江、马勇、罗明义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专家,但已经拥有了 一个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承担起了全部教学工作并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持。 应该说,海南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具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和特色。有的学校从专业内涵方面进行方向拓展,有的高校则从专业的外延进行方向拓展,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这些多样化的发展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建立一个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体系,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海南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分层分级建设特色专业 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呈现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针对这个实际,建立一个特色专业建设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是一个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层级体系,即所谓省级、校级特色专业,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充分运用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体系,即在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方向、旅游的各个方面内容管理方向确定各级特色专业(方向)。从特色专业建设的步骤来看,首先鼓励各学校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然后在对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并由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拨款支持;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遴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另外,在各级特色专业的遴选中,不应只看材料的好坏,应当主要看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对所申报的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将那些确实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选拔出来,加大建设力度,建设成为社会认可的真正的特色专业。 2.鼓励特色,杜绝同质化 海南培育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不能将已有的23个其他院校的特色作为自己的特色,海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海南省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具有不同于别校的自己的特色,应当鼓励和支持省内各高校根据实际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平台,各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这是海南高校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基本背景。针对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的实际,各高校之间的专业建设应主要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3.注重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海南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海南主导产业的发展,满足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学校应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从特色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要求来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旅游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人才,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4.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建设观念 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在本质上的区别之一,就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体现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科学性、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3]海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决不能照搬传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观念,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从专业建设上来说,应当放弃过去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而注重专业实际需要。让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掌握多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多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应当从教会学生的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5.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本保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来进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实际主要是实践性强、旅游业发展变化快。这要求教 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熟悉旅游业具体环节、方面的操作技能,“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旅游 管理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主体,同时应由校内教师、校外教师专兼结合组成;针对旅游业 发展变化快的实际,要求教师具有迅速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和渠道,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旅游业几乎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因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教师的学缘结构应当是丰富的,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外籍教师应占到一定比例。 6.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异不大,课程结构基本相同,较大的差异是在课时的确定方面,这是现有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同小异的原因所在。要培育真正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并得到 社会的肯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定位于培养高层次 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听取旅游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国外旅游 教育的 经验。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应正确、审慎地选定一些核心课程,以便通过课程学习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科学地建立多个可供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开设内容更加广泛的任意选修课,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外的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同时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设置合理的、科学的、前瞻性的、前后连贯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当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还应切实注重 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的建设,使这类课程的教学既教会学生技能,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显然,选择课程组合比选择专业有更大的自由度,实际上实现了专业的多样化,学生也可通过这种选择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还可能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对于旅游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梁传杰,段冠玮.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0. [2]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5-17. [3]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66-68.看了“旅游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2. 旅游管理学术论文 3. 黄金周旅游学术论文 4.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会展旅游学术论文

国内外旅游学教材的异同点?旅游汉语教材与旅游英语教材对比研究作者:覃婷婷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2期◆摘 要:随着中国出境游人数的不断飙升,为了让中国游客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各大热门国家都在寻找精通中文的人才以服务中国游客,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国外稀缺的会说中文的人才,这类人才需求的加大说明了我国不仅应该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的研究,而且更应该重视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和教材的研究。本论文想通过对旅游汉语和旅游英语两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给旅游汉语教材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旅游汉语教材;旅游英语教材;对比研究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2016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入出境旅游总数亿人次,旅游收入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1%、、。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贡献平均超过13%。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多,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菲律宾等多国旅游部门频频推出新政,通过免签、简化签证流程、改进在华签证服务等形式,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与此同时,海内外对旅游汉语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而与此相矛盾的是旅游相关专业汉语教材的缺乏。笔者想通过对旅游汉语和旅游英语两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给旅游汉语教材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一、旅游汉语教材和旅游英语教材的选定笔者选择了《旅游汉语》和《朗文旅游英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这两套教材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旅游汉语》(初级篇)是由国家汉办项目资助,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编写的,被孔子学院评选为2015年泰国优秀本土教材,该书主要面向泰国旅游从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专业、实用的汉语教材,教材的编写是由中方人员完成,校对、排版、翻译等是由泰方专门人员完成。《朗文旅游英语》(初级学生用书)是英国伦敦商会和旅游业英语考试委员会推荐的教材,除了初级以外,还有中级和高级两个级别,从2003年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整整13年的时间,总印数超10万册。通过对比研究这两本教材的编写情况,从中能够发现当前我国旅游汉语教材编写的不足。二、两套教材课文形式的对比分析旅游汉语和旅游英语教材是属于专门用途二语教材,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的是能够让学生使用专门的旅游汉语或旅游英语来对游客进行服务,因此在课文形式编排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两套教材课文概括如下:《旅游汉语》(初级篇)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拼音入门阶段,学习拼音、汉字等基础汉语知识;第二部分为基础阶段,以在旅游地发生的常见问题为线索,学习相关词汇与表达;第三部分为进阶阶段,选取重要景点作为旅游路线,真实再现旅游场景,使学习者快速掌握所需语料。教材从第三单元开始,给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话题,所有课文都是以情景会话的方式编写,话题的编写脉络也是按照旅行中先后发生的旅游行为来进行排序编写的,课文内容严格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编排思路,符合学习要求。《朗文旅游英语》(初级学生用书)一共有15个单元,在15个单元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主题,主题的编排与旅游汉语有很大的不同,《朗文旅游英语》的短文形式占比最高,达到了,真实素材的课文形式占,对话形式占比为零。(二)对比分析《旅游汉语》教材以情景会话的课文形式,按照旅游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对话题进行编排。课文安排简单的对话来训练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效帮助学习者获得交际能力,但是课文形式略微单一。《朗文旅游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两到三个speaking部分,其中有的speaking练习会提供两两对话的材料,虽然所提供的材料也需要学生增添词句加以扩展,但是我们认为它有一部分对话课文的功能;其次,短文形式和真实素材的课文形式都有较大的占比,在单元中交替出现。这样的课文形式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气氛活泼不沉闷,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短文类型的课文形式帮助训练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短文类型的课文形式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有关旅游行业的资讯。更值得一提的是,真实素材课文类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辅助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能够获得在职场中才有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所以,在课文形式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去设计多种课文形式,且比例上不能相差太大。(三)结论《旅游汉语》课文形式略显单调,全本教材只有对话这一个形式,而《朗文旅游英语》课文形式较丰富,但稍微有些不足的是没有提供完整的对话。从总体上来说,《朗文旅游汉语》的课文形式编排优于《旅游汉语》。三、对两套教材练习类型的对比分析练习是第二语言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部好的教材离不开优秀的练习设计。一定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的语言知识点融入到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结构中。所以当我们对这两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时,也必然会涉及这两本教材的练习编排情况。(一)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本教材的练习类型安排差异比较悬殊。旅游英语教材的练习全部涉及了以上我们分类的四项练习类型,而旅游汉语教材的练习却只涉及了理解型和机械型两种。旅游英语教材的练习主要涉及了理解型和交际型两种,其中理解型练习占比最高,达到;机械型练习占比最小,仅占全书练习的;任务型次之,占全书练习的。旅游汉语教材的练习只分布在理解型练习和机械型练习上,其中机械型练习占比最大,局达。(二)结论从练习的类型上看,《旅游汉语》(初级篇)应该设计更多的交际型和任务型练习,帮助从业者更好的与客人进行沟通,交际型和任务型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能获得丰富的学习活动,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开口机会和实践机会,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文献[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03).作者简介覃婷婷(199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职务: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辅导员;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旅游汉语教材与旅游英语教材对比研究龙源期刊网旅游汉语教材与旅游英语教材对比研究作者:覃婷婷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2期◆摘 要:随着中国出境游人数的不断飙升,为了让中国游客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各大热门国家都在寻找精通中文的人才以服务中国游客,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国外稀缺的会说中文的人才,这类人才需求的加大说明了我国不仅应该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的研究,而且更应该重视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和教材的研究。本论文想通过对旅游汉语和旅游英语两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给旅游汉语教材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随着旅游 教育 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越发凸显,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 范文 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渐历经了起步、发展以及深化这三个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入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措施 ,以期能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整个旅游行业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下,其管理体制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对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 政策法规 有待完善。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游行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游行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 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 经验 ,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游行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游行业协会,逐渐将旅游行业和政府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游行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游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游行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游行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游行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游行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信访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发展,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国内旅游行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加之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因素,都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予以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行为,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符合实际的行业协会。通过上述措施来保障我国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课程群。重点建设由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 市场营销 、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在教学内容、 方法 、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材编写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以教材编写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双向指导制度,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辟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文博院馆、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等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大连大学创想宾馆和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和实习活动。依托学校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多功能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与大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海南、澳门的高星级酒店、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多层次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关系。

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学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积极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对各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尚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予以解决。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位、行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不足。着眼于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需要继续引进若干品学兼优的青年博士,培养优秀的青年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另外,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课门类少,级别偏低;教学成果数量不多,缺少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数量不足,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与教研成果奖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还停留在课程 教学方法 的改革与探索上,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及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还较少。

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纸质图书资料、专业电子图书资料需要采购;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尚需采购。

学生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意识不强、参与比例不高。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旅游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立足大连、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完善“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服务社会”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协同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战略,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尤其是要实现国家级课题的突破。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尝试实行MOOC、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确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在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和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方面,积极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境内外实习就业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业实践,同时,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兼职教师请进来。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拓展双语课程教学,推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积极探索与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比例和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专业建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凝练教学特色,为在今后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相结合打下基础。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调动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精细化发展之初探

3. 2016旅游管理论文

4. 2016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5.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6.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教学方法分层的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放弃学习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小学孩子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育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针对性较强,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分层教育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避免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更加合理,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又存在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且在分层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同步调整。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小学数字中所提倡的分层教学的理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的舞台,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更有针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有效率。(一)明确教学要求,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分层教育对于教学而言,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进行分层教育时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对待数学基础较好的或者对于数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后,进行课外的扩展,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应以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做到多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和内容应该有层次。分层教学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对不数学学习层次的同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其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如何改变这是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改变时,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增加其学习内容的难度,避免其因为学习难度较低,轻视数学的学习;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他们基础教学的学习,避免因为难度较大,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推行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三)课外辅导层次化。在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时,数学分层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作用就是满足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主要目的便是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新型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区分时要细致。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教育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成绩,助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 :随着教学思想逐渐传承、发展、演化,分层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资质、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提问;作业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表现,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采取多样化的、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就称之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充分照顾到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基本符合学生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分层教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一、教学分层

孔子在教学方面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资质水平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就如同不能要求小学生会做大学生的题目一样,在同一个教学阶段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当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和落后生,教师不能妄图采取单一的方式来教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学生无法适应,就会导致学生的优差分异逐渐加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提高,使教师逐渐陷入教学僵局,很多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

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分层,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备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使其相互穿插融合。比如,班级中倘若学生中资质好的学生居多,那就在调整教学方式时,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有助于拓展思维的教学比重;倘若学生中资质不高的学生居多,就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考虑在增强趣味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序发展。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立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比如,在成绩测试时,优等生需要达到90分以上,中等生需要达到80分以上,落后生需要达到70分以上等,不能过于强硬,统一硬性指标,鼓励他们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大致掌握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是为课堂提问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分层后,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分层提问。分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对教学有益,提问一些繁琐零散的、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纯粹只是在浪费时间,同样对优等生提问最为基本的知识点或对落后生提问最为复杂的数学题目也是在浪费时间。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同,就应当接受不同水平的提问来获得知识检验。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划分提问的档次水平,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将提问的问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对等起来,使提问的问题对需要回答的学生来说,既包含所学的基本知识,又在数学思维上有所挑战提高,比如,提问优等生时,对问题的答案就要高要求,不仅要答案正确还要有严密的解题步骤,并能准确提出涉及的知识点,若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则更好;提问落后生时,要求就可以略低一点,在思路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解题步骤,久而久之,落后生的数学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作业分层

通常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后作业,教师在进行完一个课程的讲解后,布置给学生用于检验其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的一种方式;一种是课前作业,是教师在进展下一个新的课程前,提前对所需了解的新知识划定范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前预习,以减小课堂新知识点的进展难度。不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前作业,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但不恰当的作业布置就不能够达到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不同资质学生所占的比例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题目检测,以整体学生为标准,将基础题和提高题都要包含在内,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说清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并将基础题和提高题标示出来,对于优等生,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而对于落后生的最低要求则是完成基础题,在完成基础题后,再去考虑提高题的思路,并不断提高完成率和正确率。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付出努力,既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所巩固,又能保证学生有所提高。作业的布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协调好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整体的关注和了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不断提高分层教学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

摘要: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班级教学却采取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程、统一教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 分层异步;小学数学;备课;测评

一、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把学生分成A,B,C三层进行施教。A层为优等生,智力好,学习习惯优,接受知识能力强。B层为中等生,他们在班里占大多数,智力一般,但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C层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是老师最头痛的,也就是问题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各层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课堂提问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需要时可以个别调整。如有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七十分左右,但是他们积极努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都赶上来了,升入A组。还有一名学生智力并不差,学习习惯不好,还是留守儿童,我一方面鼓励他,为他辅导,同时严格要求管理他,要求他不懂就问,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每次都在90分以上。

二、教学分层

分层施教是分层异步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1.分层备课一个层次设计一个教法。每课我都力求备三个层次,有详写备的,有简写备的,但都备三个层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分层授课采用“合”(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回授,课堂小结)———“分”(课中作业,巡视指导)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灵活制宜。借鉴复式教学模式,动静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达到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采用“合”,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然后,我又采用“分”,让C、B层学生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并求出比值,最后让A层学生根据比值,写出比,并组成比例。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又采用“合”,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巩固练习时,我采用“分”,让C层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会求比值;B层学生会根据“2×9=3×6”写出比例;A层学生会做如果A×2=B×4,则A∶B=()∶();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这样通过分层异步教学,程度差的学生由于学习新知时教师直接帮教的时间多了,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强了,以往“陪读”的现象解决了,而且堂堂课学有所得,所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3.分层提问对优等生提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学困生提简单的基础知识题,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采用鼓励性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乐学爱学。如:学习了“循环小数”,我对A层学生提出:比较400÷75,28÷18,÷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难度较大,比较抽象,能充分激发优等生的探究欲望。对C层学生提出:学习了循环小数,你知道循环小数的特点吗?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回答上来,产生成就感,变得爱学、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积极性提高了,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每年期末测试成绩都在同年级前列。4.分层练习每节课后作业都要分层设计,精心设计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和拓展题。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题面向A层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宽思维。另外,有些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C、B层学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对A层要求一题多解。

三、测评分层

在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中,要求学困生只做基本题,优等生再加提高题。让各层学生在考查中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都有收获,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总之,通过有效地组织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普遍增强,在合—分—合—分式教学模式中,由于学习新知一般都在“分”学时进行,而“分”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有所增强和提高。

摘要: 文章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入手,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具体策略有: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分层设问策略、个别指导策略、分层练习策略、合作互助策略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异步教学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在场实施辅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该方式主要体现为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完成家庭作业,做好总结工作;实践过程指的是学生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并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该模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创建学习能力匀称的优秀班级,可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为独立学习,B类为交流学习,C类为师生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其次,根据调查掌握到的实际情况划分。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各层次之间的目标差距不能太大,而且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目标。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差距,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设问策略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层设问策略的运用。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问题的目的性,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当大部分学生都难以解决时再渐渐抛出解决难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别指导策略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使教学方案更具有目的性。教师在开展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学生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在扩展学习阶段的引导。

(五)分层练习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目的性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实施分层练习策略,通常可以分为:自主练习、选择性练习、过渡式练习和并列式练习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策略。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合作互助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合作互助策略,即学习好的学生辅助学习较差学生,有效发挥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性问题时,为了促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答,以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促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

(七)区别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情况的不同,采用区别评价策略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认知。区别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分层考试、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

三、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想

“分层教学”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因为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的水平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在课前准备时,就要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目标。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起点低、难度小、步骤细、思维跨度小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增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起点高、难度大、思维跨度大的问题,以充分体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满足其挑战欲。

2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分不开的,而且两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有效的进行。所以在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法时,必须适当调整“教”法,分层教学的提出正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学习“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提高解决了高中数学课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证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准备分层、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评价分层。

3.1分层教学的分法十分关键,主要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层,而且在分层之前还要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正确面对分层教学不是对学生划分等级,而是采用分层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3.2学生分层:依照学生的基本意愿进行师生协商,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再综合教材,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可以用A、B、C代替,分别占比3:5:2。

A层为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接受能力强的,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主动帮助B、C层的同学;B层为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兴趣基本稳定、接受能力一般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完成课后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学习;C层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消极、接受能力差的,能在老师和A、B层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后习题。

3.3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层次后,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的制定适应各层次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做到低起点、多层次,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备课时也要进行分层,但并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同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来体现教学目标。

3.4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是分层教学里最难操控的部分,教学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求不能过高,层次不能过大,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4“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4.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分层教学 分类提高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分层教学;分类提高;有效方法

论文摘要: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提高”实际是将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更广泛,更具体的内容。作为教师的教学,只有依据教学方针的统一要求,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多种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告诉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一、了解学生差异,分层建组学习

分层推进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分层问题。分层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式:组内分层和组间分层。我们采用的是组内分层法,即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根据班级好、中、差的学生情况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学生划分a层(学习困难学生)、b层(中等生)、c层(优秀生),编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安排5~6人,其中b层学生占多数,并入a、c层学生各1位,前后相邻,便于课堂讨论,互相帮助,层间互动,合作学习,达到互补的目的。学习的层次确定以后,并非是一成不变,要随时注意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变化以及学习情况的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

二、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要求分类提高

分层建组后,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a层目标(基本目标):从达标角度讲是毕业考和会考的合格水平,这是要求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b层目标(较高目标):从达标角度上讲即符合各类选拔性考核、考试的标准。此目标是教学的可及目标。c层目标(拔高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将那些智力价值高、迁移与变通活化率强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拟成问题激发少数超常生创造性的思考或于课下研讨、争论,以满足高层次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这是发展性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基础好的优秀学生的视野,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设置的。总之,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划分上要做到准确与明确,以保证分层推进教学正确的指向。

三、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

课堂教学是实现分层递进、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教学中分层施教,可采取“合—分—合”的课堂教学结构。①第一次“合”:这是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学习,主要由引入性学习活动和总起性学习支撑。②“分”: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新知,它根据学习分类指导、分类练习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对b、c层次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其中,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适当给以必要的点拨;b层以“扶”为主,适当结合“放”;而对a层学生则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他们从中找到规律,对a层学生必须花力气去“扶”,要“偏爱”,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通过“放”“扶”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的形成。③第二次“合”: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缺漏问题。学生层间的互动,是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这一教育资源,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可能性提高到最大限度,是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重要操作机制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层间互动以小组内和小组间互动为主要方式,以本位评价或换位评价为主要方法。这“合—分—合”的课堂结构,不但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回授、巩固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分层次教学分类提高的方法不仅能面向全体学生,还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地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探索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方法,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轩.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42.

[2] 张秀芳.布卢姆的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影响[j].教书育人,2005(11):7.

  • 索引序列
  •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论文研究
  • 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论文
  • 如何对研究性数学进行分析论文
  • 对旅游学进行对比研究论文
  • 教学方法分层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