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本科论文研究婚礼习俗的开题报告

本科论文研究婚礼习俗的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本科论文研究婚礼习俗的开题报告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详解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简洁,明确。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比如,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中国报告网)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潮汕婚嫁风俗论文论点可以是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中国的婚礼习俗我就不多说了。美国的习俗有很多种.有举行仪式在教堂,在海滩,在海底,在任何你想的地方.婚宴不一定和仪式同一天进行.大多数人是会把这两样分开进行的.(不包括美籍华人).新郎和新娘在婚礼的前一天还会见面,他们和伴郎伴娘及双方的父母在婚礼前,去教堂彩排(这点好玩).新人可以选择一些服务公司帮打理一切,也可以选择什么都自己动手,包括请柬.(我帮一对美国新人做过这个事,他们喜欢中国的文字,觉得中文美得象图画,所以他们要我帮他们在请谏印上喜字和爱字,在美国这方面的工具很齐全,所以不论是从纸张还是刻字的印泥,还是做烫金字的工具都有).他们还自己买了很多很多的白玫瑰,红玫瑰,星星草,勿忘我等等.自己做花架,胸花,手花,头花,及摆设用的花.就是没有安装所谓的花车.婚宴后有跳舞,先由新人领舞,然后是新娘的双亲,再下来是新郎的双亲,然后是宾客.最后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用封红包.如果你的亲友从远处来,有经济基础的新人还会出机票钱和酒店钱招呼宾客.在教堂时,新娘的母亲是第一个进入教堂的座位,然后是新郎的父母,他们都是由伴郎们带入座位.新娘是由她的父亲领入教堂,亲手把女儿交给新郎. 也有的新人不选择任何仪式,他们只到美国"民政局"去登记,然后请有一个"公证员"再加上请好友做双方的证婚人就可以完成整个婚事了. 不论是哪种,都会跟着主婚人读婚姻宣誓,内容差不多,大同小异.就是不论生老病死,彼此都不离不弃. 这是我了解的美国白人的婚礼,我不知道哪有中文介绍美国婚礼习俗.所以这个就帮不上了.

潮俗新媳妇回娘家叫“返厝”。有头返厝、二返厝、三返厝的风俗。头返厝有三日回的,有十二日回的,也有满月回的。头返厝一般不过夜,当日即回。二返厝可住一两天。三返厝就住十天半月至—月,只要与夫家商量好便行。头二次回娘家,一般均事先商量后,由新娘的兄弟来带回。新郎家派人送—程。新娘的兄弟第—次来时带—瓶花生油及—些糖饼礼品。花生油表示给亲家添油添灯(丁)。亲家要给小舅赠红包并—些礼品。二次回娘家,亲娘的兄弟前来带路时,要带一对雌鸡雏,俗叫引路鸡,寓意要姐妹学鸡雏勤采啄,不忘归巢。第三次回娘家,常是新娘自己回或由新郎伴着回。新郎第一次拜谒岳父母,礼品丰富,三牲大礼。岳父母酒席宴请,当日回程,留妻子住娘家,再按约定时日来接回或由妻舅送回。一来二往,以后礼品仪式就不拘了。
谷神星 2005-12-22 05:22 食红桌揭阳风俗,女儿出嫁之后,娘家须择一吉日良辰,或乘乡里游神赛会演戏等时机,备酒席邀请新女婿过府赴宴坐首席,谓之食红桌。以后岳家有丧事,女婿方能前往奔丧,吃“白事桌”。若新女婿未食过红事桌,而遇岳家出了丧事,则当行应急措施,先办“红桌”然后方可参予吊丧。红桌菜式上大多放上一朵用瓜果雕成的红花,且必有全鸡、全鱼、“头甜”、“尾甜”四品菜式,加上各色菜式凑成12或16道菜式。若遇丧事而临时补办的“红桌”,只出“头甜”“尾甜”,其它菜式则留待办完丧事吃“清气桌”时一并吃。
有的地方且有全乡、全族举行集体宴请新女婿之俗。如渔湖的潮尾乡,该乡原有“三山国王会”,该会除主持乡中之游神赛会外,还在每年正月廿一日游神赛会时,为会众举办集体宴请新女婿。宴席集中设置于祠堂内,每位新女婿各分坐一桌之首位,各位伴郎各分坐于左侧上首,其余六位陪宴,按辈份、地位分别安排人选。
入席后,酒至三巡,新女婿便当按例离座行让位仪式,但这只是谦让的礼仪形式,没有人敢再占首席。菜式上至全鸡、全鱼两道,新女婿便当拿出红包赏厨,及上至12道菜,新女婿夹上一箸后,即起身退席,陪宴者也随之离座待茶。当泡上第一轮茶时,新女婿们不仅应当互相谦让,且群起向前辈行鞠躬敬茶,以表敬老。茶罢,新女婿回到岳家,又向岳父母和岳家长辈们行跪奉甜茶仪式,岳父母及长辈赏给红包,谓之赏面----------------------------------------------------------------------------------------------------------新娘路遇换手帕揭西县客家人女子出嫁到男家,解放前坐花轿。两轿相遇时,轿夫抬近停下,新娘伸出手交换手帕。现代步行的,单车载的,用汽车载的,都一样要交换手帕。手帕是普通的,与平时所见的一样。不同的是,手帕内包有思茅和蔑草,以备交换。------------------------------------------------------------------------------------------ 青娘母做“四句”的习俗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宾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
女子在母家出阁前要沐浴更衣然后拜别双亲,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这时青娘母边教新嫁娘跪拜,边唱着:“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两家富贵福禄春。……”一直念至十二拜福禄寿全。
在食出嫁宴时的四句是:“酒瓶放在桌当中,酒杯放在桌四旁,兄弟姐妹同食桌,好像好花一棚芳。”
在吃菜时,青娘母代新嫁娘夹菜,就唱着:“十个碗头夹到透,留给兄弟好家档;十个碗头夹到齐,今后欢聚游御街。”
花轿出嫁吉时到,青娘母扶着新嫁娘出门,新娘哭别爹娘,青娘母牵着新娘边行边唱着:“花轿停在大门庭,拜别爹娘养育恩。堂上双亲靠兄嫂,女儿四月正回程。”
抬到新郎家门口。此时青娘母和新郎站在一旁伫候。当花轿停下,青娘母引新郎踢轿门,揭下轿门前贴的“红封”“麒麟到此”,唱道:“蒌叶红,就请娘仔进君房。今朝黄道好吉日,二人相惜心相同。”
青娘母引新娘出轿,唱道:“轿帘卷起喜万分,阿娘貌美又温存;新郎来牵新娘手,双双举步入府门。阿娘身披红罗纱,君今娶娘来理家,家事大大相共管,三十二岁做担家。”
青娘母牵着新娘入房内,踏火烟时,青娘母唱道:“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贵子是男婴,夫唱妇随同心腹,孝敬爹妈宜殷勤。手牵新娘进新房,灯烛光辉对联红,厝边婶姆来贺喜,庆贺鸳鸯结成双。”
新郎随同新娘进新房后,马上又返回花轿旁向陪同新娘一起来的青郎把榕枝、纱灯等物接进新房。青娘母唱道:“新郎接榕到轿边,夫妻齐眉到百年,麒麟投胎生贵子,他日荣耀振门闾。新娘喜接红灯笼,夫妻相惜心相同,公妈食到二百岁,子孙满堂名声香。”
新郎在接收妆奁完毕后,新婚夫妇坐在床沿,各人捧着一碗用糯米粉做成的甜汤丸。青娘唱着:“夫妻双双坐床沿,共庆同房食甜丸,男才女貌堪匹配,双双偕老到百年。才子佳人坐床沿,互相敬食合房丸。夫妻生活甜如蜜,早得贵子状元儿。”
合房丸食后,夫妻双双到大厅中拜司命君,拜天地,祭拜祖宗,并向上辈人献茶,敬槟榔,受敬者必以红包回赠,作见面礼,各礼仪的四句是:
“夫妻同拜司命君,早得贵子早抱孙。
世代同堂赛乡里,合家大少笑吧呅。”
“夫妻成对拜天公,勤耕力作五谷丰。
上和下睦人快乐,世世代代好门风。”
“夫妻大厅拜祖先,两姓今日结和谐。
想对做对人长寿,荣华富贵耀门楣。”
“手捧甜茶跪厅中,敬奉爹奶上辈人。
请饮甜茶添百福,四时如春永平安。”
“捧起槟榔到厅来,奉敬诸位老叔台。
来请槟榔增福寿,儿孙代代中秀才。”
“槟榔捧起到厅边,敬请诸位老姑姨。
恕吾情理欠周到,做错之事请教示!”
在厅堂中各种礼节完毕,新娘被青娘母引至厨下,作捣米头,搅泔缸,在捣米头时青娘母唱着:“阿娘举步捣米头,夫妻相惜意相投。生得五男共二女,儿孙世代穿红袍。米头捣好摸碓头,摸臼底,孙儿读书都及第。”“米头捣好捞泔缸,儿孙世代坐钤堂。堂上公妈食百岁,夫妻偕老早抱孙。”“泔缸捞浮浮,饲猪大过牛;泔缸捞深深,大小戴银又戴金。泔缸捞边边,生意大赚钱。泔缸捞透透,做人公妈食伙头。”
新郎新娘做好以上礼节后,邻居婶姆、儿童,到新人房看嫁妆、看新娘。儿童要讨香包,新郎应从箱囊里拿出一些手工艺品送给儿童,并将衣物等让人观赏。青娘唱道:“开箱开囊新郎爹,锦绣衣裳实在佳,珍禽异兽样样有,凤冠霞帔挂满厅。”
婚礼晚上,是看新人最热闹的时刻。青娘母唱“四句”,看新娘者也唱“四句”,常有对唱。青娘母引新娘出房让人观看,开始常唱:“新娘移步出房中,叔伯兄弟贺新人,阿娘向前行一礼,恭祝众位身安康。”接着观者接唱,如“新人生来似观音,新人娶来做人人,来年定然生贵子,好像山兜林人钦。”(林大钦是明代潮州状元)
在看新人的过程,有的人以谐谑的戏言作四句,如:“新人新床,新被新郎,二入睡落相扒痒,相耍末够天就光。”“木工师父实名家,眠床做来似戏棚,头出绛玉来掼粿,二出和睦来成家。”
有些青娘母专用古人名或用诗谜做四句诗,看新娘者也应以专题对下去,如其不然,即被看成乡里无贤人,没脸色。但有的青娘,只学几句简易的套句,看新人的就要奚落她一番,如唱着:“欲做青娘不会做诗,欲做猪母不会撬篱,纺纱织芋唔去学,怎呢好来赚这钱。”
在闹洞房中,有时直至深夜,青娘母为劝看新娘者回归,便唱着:“手捧甜茶来到边,时钟短针指上天,此时更深夜已晚,各位请茶归返圆,诸位诗才我拜服,来日赴京中高第。”看新人者如还不愿回,便唱着:“闻说青娘好才华,四句—做成大箩,今晚特地来请教,请勿推辞假行外。”
最后,看新娘的人便命一个男孩将红烛送上,新娘马上上前来接,这叫“接灯”。看新人者便唱:“红灯送给新娘郎,庆祝你俩今成婚,众人贺喜便至此,愿恁双双早上床。”闹洞房至此结束。
青娘母做好最后一个环节是牵被角。她边拉着被角边唱:“头个被角绣牡丹,夫妻二人心相同,双双食到二百岁,一品夫人男状元。”“第三被角福如绵,如意郎君配婵娟,偕老百年同相守,桂子兰孙满堂前。”“绣被来盖娘共君,琴瑟和鸣得男孙,举案齐眉偕白发,寿比彭祖八百春。”
新婚之夜的婚礼至此结束。

诗经婚俗礼研究的论文

那同学,你这个是多长的篇幅

中国汉族传统习惯,结婚时要贴红对联,戴红花,新郎新娘要披红挂彩,故称为“红事”。人死了,其子孙要披麻戴孝,一律用白布,故称为“白事”。红白喜事的操办由于民族风俗的不同而异。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移风易俗,红白喜事的操办也已大大从简。 1.婚姻习俗我国婚姻习俗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特别经过封建时代的演变与丰富,形成一整套婚俗规范。婚姻习俗直接受婚姻制度的影响,我国由于多民族及其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婚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婚俗形式,有些婚俗至今都还存在一定影响。就我国民族的婚俗现状来看,我国婚姻目前至少有以下几种礼仪,即求婚、合婚、相亲、订婚(过小节)、完聘(过大节)、定婚期、迎聚、拜堂、婚宴、合卺、闹房、归宁。这些程序联系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婚礼。 2.丧葬习俗人死为丧,为死者举行一定的安葬仪式称为葬。不以礼仪的葬叫做埋。丧葬礼简称丧礼、葬礼。丧礼的程序一般有停、奔丧、挂孝、坐夜(守灵)、入殓、吊孝、出殡。葬礼有集体葬、合葬、迁葬、蒿葬、水葬、风葬、悬棺、洞穴葬、火葬、土葬、天葬等。现代丧葬礼仪有下面一些具体礼节:成立治丧组织、发讣告、赠挽联、唱挽歌、献花圈、戴黑纱白花、守灵、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等。

专业论文服务代写毕业论文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网百度一下591代写毕业论文591原创论文专业论文服务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

《诗经》中的爱情【摘要】《诗经》在我国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流传史了,其中的婚恋诗对于今天的而我们来说依然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或公子爱慕佳人,或佳人思念公子,或妇人遭丈夫抛弃,或婚姻受到父母阻拦等等。这些男女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在《诗经》中也诚挚的反映出来了,这就是《诗经》的魅力。【关键词】 爱情 婚变 男女在《诗经研究丛刊.第九期》中,王许林将《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五种:“一见钟情”型、“忠贞不渝”型、“相思苦恋”型、“思妇哀怨”型、“棒打鸳鸯”型。这五个有趣的词语几乎概括了《诗经》中所有婚恋诗的类型。通过学习后,在我看来,“一见钟情”型的多为男子思恋女子:“忠贞不渝”型的自然说的是女子对配偶或是对恋人的忠贞不渝;“相思苦恋”型的则包括《诗经》中出现的各阶层任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思妇哀怨”型的则多表现在思念男子和被男子抛弃后所发出的哀怨;“棒打鸳鸯”型的则是追求自由恋爱而不得了。看了《诗经》中的《国风》,则会发现《国风》中多描写爱情和婚姻。《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看了《诗经》中的《国风》,便对男女的感情充满憧憬。孔子当年给弟子们教授的内容也包括《诗经》。可见《诗经》在社会的地位,后来的官学也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这就更加促进了《诗经》在大众中的传播。我觉得《国风》中关于描写婚恋的诗,大多采用了“兴”的手法,比如说像《关雎》,开头一句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河畔的水鸟,再言及心上人。在《汉广》中也有类似的手法,“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先说到南方有高大的树木,没有福分在下面休息。再说到汉水有“游女”,却追求不到。不仅仅是这两首当中采用“起兴”的手法,在《蒹葭》、《野有死麕》、《邶风·燕燕》、《子衿》、《鹊巢》、《草虫》等等。这种手法在今天的歌曲中也用得很多,尤其是在“信天游”中用的较广泛。不自觉的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太阳下上明早依旧爬上来,鸟儿飞去明年依旧会回来,我的青春一去不会来”。这句歌词是不是跟《诗经》中广泛用的“起兴”手法一样呢?在我看来《诗经》中婚恋诗就是两大种:恋爱诗和婚姻诗。恋爱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单相思,自然包括男子单思女子和女子单思男子。二是相互思念并爱恋。第三类应该归于未婚男女初试云雨一类了。婚姻诗则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生活幸福、甜蜜恩爱型。二是婚姻受阻型。三是婚姻受挫型,而婚姻受挫又可以划分为“单纯的怨妇”和“刚强自爱”型的。下面对以上分类做出具体的说明和阐述。一、恋爱之苦涩(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位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被世人传唱了两千五百多年后依然广泛的被男子们用来抒发对女子的爱慕,尤其是那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几乎都会这么一句。可见《关雎》比周杰伦的歌曲流行程度还要广!《关雎》中的男子,据学者们推测应该是贵族青年男子,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可以看出来了。在寻常百姓家是不会有这么好的乐器的。而《汉广》中的男子则不同,他应该是一个农家子弟了,“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言秣其马”等,这些都是只有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才会做的事情。可见男子爱慕女子也是有等级差别的,贵族中的男子则可以想尽一切自己能用到的手段来取悦自己的心上人,而出身低贱的男子,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就是“求不可得”。身世的差别就导致爱情的差距。另外,还有一首诗也很美,因为它描写的风景很有情趣,那就是《蒹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这首诗用“蒹葭苍苍”四字反复吟唱,回返往复,韵味极深,加之其写到的“白露”、“水中央”、“水中湄”、“水中汜”的景象和地点,都像画面一样,不禁让人想到了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我记得还是在初三的时候翻阅父亲的书柜时偶然发现的,从来不爱多看书的我尽然坐下来把那本书看完了,可能当时的我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懵懵懂懂的感觉,所以才会有兴趣把那本书读完。《蒹葭》这首诗也是在初三的时候学的,在看《在水一方》的时候我自然地想起了《蒹葭》,因为这两篇作品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就要数对河流的景物描写了,也许琼瑶老师就是看完《蒹葭》后才有了《在水一方》这么一部作品的。古人说过,男子思女子多在秋季,秋季万物凋零,多阴,而男子属阳,因此秋季多为男子思恋女子;而女子思君则多在春季。《蒹葭》中描写的“白露”应该是秋天来临的标志吧!我想《蒹葭》是否与古人对男子怀人的说法相一致呢?(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子衿》读到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高一时候我们班一个男生给我写的“情书”,第一句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只知道曹操曾经作诗的时候引用过这两句,不知其真实含义,所以高一的“情书”时间就不了了之了。现在看来,这首诗就是写一个陷入爱情的女人在城门口的等待她的情人,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好意思去找你呢?“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女子在城楼下等得甚是辛苦,“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啊!“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呀!明明才分离,却又开始思念你,仿佛有九个月没有见面了!“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女子思念男子总是多于男子思念女子,人们常说,男人拿爱情当点心,女人却拿爱情当主食。看着这痴情的女子在城门下等的那么着急,我都不免有些替她担心起来了。看到《子衿》,又让人想起了《静女》,《静女》中的男子也是在城楼下苦苦的等着自己的心上人,而心上人却似乎是有意要戏弄着憨憨的男子,弄得男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二、恋爱之甜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男女之间就通过水果来传情,看上了就抛出自己手中的水果。砸向自己的心上人,这与现代社会确实不同,在现如今,那对情侣不是从“我爱你”“你爱我吗?”开始的?在求爱这方面,到没有古人那么风趣,就像我曾今看到一位男子向女子表达爱意时说的话一样“今天的月亮真好!”月本没有感情,阴晴圆缺全凭自己,但是有情的人儿,让无情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吗?就像“木瓜”“木桃”一样,喜欢他就把手里的水果砸向他吧!三、爱到浓时的激情碰撞这一类的诗则是古代男女幽会的诗句了。在《诗经》中,女子多聚集在桑林,而男子若想念女子,想要与心上人约会,那么就去桑林吧!“十亩之间兮,桑者泄泄兮。”采桑的的女子真多呀!罗敷不就是被称为“采桑女”的吗?桑林,是一个充满性爱气息的暧昧场所,《诗经》中收录的诗大部分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关于民间的性爱,自然是少不了的了。除了桑林之外,还有其他的地方也可以与相爱的人发生云雨之情,那就是古代的狩猎场所。《野有死麕》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对于这首诗,众说纷纭,但我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在于男子第一次发生性关系是急切而又羞涩的诗,并且是发生在狩猎场所的。何以见得?我们来看这第一句“野有死麕,白茅包之”以及中间的一句“林有朴椒,野有死鹿。”麕和鹿不是一般的动物,麕又是獐子,一般只有贵族男子在涉猎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打猎到的,由此可见整首诗中发生的事情是在园囿之中发生的,“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吠兮!”能不能看作是少女急切而又羞涩的心理呢?至于很多学者把它说成是男子强暴了女子,我并不认同,男女之间偶尔偷欢这也是人之常情,在没有史料的证明下,有诗意的想象是美好的。四、婚姻挫败而生怨妇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总有人偏偏要自掘坟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女子被抛弃的形象总会有的,而且古代休妻还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在古代,女子的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时候就像东西一样被男人玩赏着,当有更好的玩物时,便毫不犹豫的抛弃自己的配偶。无论是古代女子还是现代的小白领,谁能容忍自己的丈夫移情别恋然后将自己抛弃呢?我想古今中外的女人应该是立场一致的吧!在《诗经》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分是纯粹的怨妇,仅仅是指责丈夫或者恋人的不忠,哭诉自己的不幸。“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好一个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痴情女子啊!因为自己的恋人对自己不理不睬近于冷漠,把自己的幽怨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一首诗的主人公的命运就更加悲惨了。《谷风》中描写的女主人公,与丈夫曾一起辛勤的劳动,使家境渐渐好转。日子富了,丈夫却抛弃了她,另寻了新欢。这是她十分的幽怨,但是有割舍不下她亲手操持的这个家。诗中的女主人公勤劳、善良、柔弱、痴情,但是却遭此下场,不免让人心生怜悯之情。《谷风》中的女主人公的遭遇是不是给我们现代女子一些启示呢?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说妇女的地位提高了,女人被解放了。都说现在女人顶半边天。真的是这样吗?女人可以外出工作养活自己,男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女人同自己一样在外面工作,但是家里的情况有没有变化呢?在大部分家庭里,男人的观念依旧没有改变,他们认为家务就是女人应该做的。这样说来女人是被解放了,解放的是女人受苦受累的权利。女人既得为生计而奔波有得为家务而操劳。如果女同胞们不幸成为被抛弃的对象,那么就请爱惜自己。五、婚姻受挫之刚强自爱“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氓》中的最后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最后几句才是文中最精华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女性刚强的一面。这首诗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由恋爱到婚姻破裂的全过程,看到这首诗时,似乎是在听一个弃妇讲述自己的恋爱诗的甜蜜和婚后的不幸,感觉诗中的女主人公就像在我身边一样,但是她与众不同的就是她并没有像上面讲到的那样怨天怨地怨夫君,而是总结了自己不幸的根源之后,坚定自己的信念——“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我喜欢独立的女性,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感情上,不能完全依赖一个人,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休息的空间,这也是在现代虚无的社会中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就像《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虽然婚姻破裂,但是人生中不仅仅只有爱情,对于被“情”字伤害的女性们,应该多学学古人,反思一下,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娶亲都是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诗经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虽然求得配偶是通过“媒人”来说定的,但也有美好的姻缘。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啊!让人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在同一屋檐下念书,但是父母之命无法违背,只能嫁给马家公子,幸而中途经过山伯的坟墓,才有了现在的化蝶。不仅仅是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是这样的,在《孔雀东南飞》中不也是如此,如果刘兰芝不是要遵从哥哥的意思,也不会有后来的结果,父亲不在了,长兄就为父。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礼”,吃人的礼教害苦了多少有情人。这也是鲁迅先生极力批判的东西。现在的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没有活在封建社会,包办婚姻在现代社会是不会带来幸福的,对于我们来说,能够自由的选择伴侣,自由的合法通婚,这一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子曾经曰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曰过:“小子何莫学乎诗。”由此可见,孔老夫子对《诗经》有多么高的评价,而且《诗经》一直作为儒家的教学材料,更能看出《诗经》的重要性了。而我们这些大学生当中,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人的心声呢?《诗经》中的爱情,在我看来可以用四种植物来概括:芍药——这是相爱人的信物。为什么不是玫瑰?玫瑰带刺,难道不会刺伤你的心上人吗?荇菜——这应该是代表着公子们爱慕美人而不得吧!桑——这应该是情窦初开的女子们窃窃私语和男子们来择偶的地方吧!被抛弃的女子就成了落下的黄色桑叶了!木瓜——相爱的人因爱而结合,因结合而幸福!《诗经》的植物多的数不过来,劳动中的人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自然界的动植物。所以《诗经》中那些不计其数的植物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诗经》就像一条河流,有湍流、有潺潺小溪,有轻扬的流水、也有澎湃的漩涡……读《诗经》不会像读其他古代诗集那样累,因为《诗经》中流露出来的都是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没有半点造作。似乎自己就像走入了他人的内心世界一样,细细的品味,不是诗也是诗!当你觉得生活的步伐太快时,就静下心来读读《诗经》吧!它会让你沉静下来,顺着它的小溪流静静的流淌……

关于英国婚礼习俗论文的文献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结婚仪式不大一样。 一般是由神父来主持,这些据说是源于北欧的古代婚礼习俗……面纱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钻戒《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头饰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花束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互吻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抱着新娘入洞房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汽车鸣笛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都说法国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式婚礼也为不少女孩子所向往,那法国的婚礼到底有些什么讲究呢?其实,法式婚礼很简单,同时又不失庄重。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礼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婚礼上,新娘子会准备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图案的柜子作嫁妆,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选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婚礼之杯”。法国人的婚礼既传统又随意。一般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日,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之间。一般的法国人都喜欢选择在周末结婚。这样便于更多的亲友们前来观礼。美国人来源于世界各地,婚礼形式也就迥然各异。有热闹非凡的教堂婚礼;有根本没有宗教仪式的世俗婚礼;还有宾客在山顶上光着脚举行的婚礼。但不管形式多么怪异,仍然包含着一些传统的习俗。例如,新郎与新娘要交换戒指。戒指经常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婚礼仪式举行后,常常由家中的亲友往新郎新娘身上洒落一把把生米,以此祝愿他们多子多孙。在婚礼仪式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这个婚宴也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爱和经济状况来决定。一般都会在角落里放一个有许多层色彩缤纷的大蛋糕,新娘与新郎一起握着刀来切蛋糕。吃过蛋糕以后,新娘站在房间中央的一把椅子上,把花束抛给那些未婚姑娘。

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汉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其次是在服装方面。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 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 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英国婚礼, 迪亚格拉姆公司著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载体形态: 183页 图 19cm 摘要: 本书讲述了在英国订婚与结婚的法律事宜,介绍了英国的各种宗教婚礼形式和结婚双方在安排宗教式或非宗教式婚礼时所必需的程序等内容。 来源:杭州图书馆OPAC系统网页此外国家图书馆网站提供多篇文献: 英国皇家婚礼,投射清新的怀旧情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著者: Suzy Menkes出版年份: 2011 来源数据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北朝婚姻礼俗研究论文

周代的婚姻发展得十分成熟

不一定的啊..就算是同样是南方但如果村子不同都不一样的了..你要问对方的家长或是长辈们才对啊..不过礼金上这倒是所有人都不一样的啰..什么叫量力而为啊!!!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婚俗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开始进行异族通婚制。

古代的婚姻,据说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第一是纳采,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一只雁),表示求亲的意思;第二是问名,男家问清楚女子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第三是纳吉,在祖庙卜得吉兆以后,到女家报喜,在问名纳吉时当然也要送礼;第四是纳征,这等于宣告订婚,所以要送比较重的聘礼,即致送币帛;第五是请期,这是择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第六是亲迎,也就是迎亲。春秋时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妻(嫡夫人),女方以(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此外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国家送女儿陪嫁,亦各以娣相从,这统称为"媵"。嫡夫人是正妻,媵是非正妻。媵的地位和妾不同。妾被认为是贱妾,是嬖人,而媵的身份还是比较尊贵的。战国时代就没有媵的制度了。古代女子出嫁曰"归"。《说文》说:"归,女嫁也。"《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可见出嫁的女子以男家为家。《白虎通嫁娶》说:"嫁者,家也。"可见"嫁"字本身就意味着"有家"。《白虎通嫁娶》又说:"娶者,取也。"《说文》也说:"娶,取妇也。"《周易》和《诗经》就写成"取",这表示男子把别家的女儿取到自己家里来。男尊女卑的风俗,由"嫁""娶"两字就可以证明。嫁对于女子来说是被动的,古代只说"嫁女"或"嫁妹",不说"嫁夫",可见嫁的权操在父兄之手。娶,对于男子来说是主动的,所以古代常说"娶妻""娶妇"(妇就是妻)。《诗经》两次歌咏"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4]。媒在古代婚姻中的作用非常大,多少青年男女的命运掌握在媒人的手里。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旧说是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后世以"文定"作为订婚的代称。《礼记昏义》谈到亲迎后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卺而"[5],后世夫妇成婚称为"合卺"就是从这里来的。以上所说的六礼当然只是为贵族士大夫规定的,一般庶民对这六礼往往精简合并。婚姻在任何时代都是件大事,上古之时尤其如此。"昏(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而且,古人认为,"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上古时代,部落众多,宗法严格,两姓之间,往往通过婚姻关系而相结好。但是两姓之间文化不尽相同,所以要经过培训,以期婚后能和谐地共同生活。《礼记昏义》: 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如实地记载了当时的风尚。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毕业论文的摘要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众所周知,每个民族的结婚风俗都不一样,那么 彝族结婚 有什么风俗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彝族的婚嫁讲究。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一

在结婚的这天,新郎家的院子要用树枝等东西搭建起一座青棚,青棚内外都需要装饰,披红挂彩,而棚内的正中央要摆上彝族喜神的牌位供奉。大家欢聚一堂,一起唱着富有民族特色的青棚调,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二

男方的接亲队伍来到女方家的时候,女方家族会用泼水的形式来表示欢迎和庆祝。彝族人认为泼水后,女孩嫁到男方家就不用去远地挑水,即使干旱的季节也可以不愁吃喝。接亲队伍进去女方家后要上香磕头进供,然后要把接亲礼物展示出来,例如嫁衣、婚鞋、钱币等。女方这时候也要展示出自己的嫁妆,例如箱子、衣服、被子、家电等。展示的时候要请人唱娶亲歌,唱到什么就展示什么。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三

男女双方的东西展示完以后,女方会开始招待接亲队伍,先给他们喝茶,然后喝糖水,寓意着先苦后甜。然后摆好酒水,并请女方的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致辞,给新郎披上两条红彩带,结束后就可以开始招待宴了。在宴席间,新郎要到每一桌作揖敬酒,等所有的宾客都吃完饭后,才可以接新娘回去。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四

通常大家在进行以上活动的时候,新娘在房间梳妆打扮,做好准备。在动身去男方家之前,女方的长辈会带着两位新人去女方家的祖宗牌位处拜别。然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背到屋外与新郎一起出发,媒人带领女方送亲队去送亲。

文章总结:关于 彝族结婚 的风俗今天就介绍到这。在云南的东北部结婚还要唱《出嫁歌》、《酒礼歌》、《婚礼歌》等民族歌调。有些彝族地区还有抢婚抹锅灰的风俗,据说这是对女方表示尊重的方式。

接亲又称吃大酒。接亲前一天,女方家清早就将姑娘的嫁妆整齐地摆堂屋两边供亲友观看,男方家另约请家境富裕、父母双全的童男童女各两人伴亲,陪送新娘,男方家带去糖、酒、粑粑、一方肉等礼品和"鸾书"一封,并用红纸叠成类式信封样式。上书"鸾凤和鸣"或"天作之合"字句,里面装有一支毛笔主上锭墨做书写姑娘生辰八字用。接亲者还要担去一头小活猪,作为接亲礼。在代化一带,礼品则是一壶酒,一对红蛋,男童女要去迎接庚书,俗称"背八字"。来到女方家,女方族中四位寨老即与迎亲长者中的四位明礼人同桌坐于堂屋中,验点各类礼品、礼钱封。席间,女方妇女按辈分大小依次向来宾敬酒,并说:"酒杯不干净用纸来抹咧!"客人会意,先双手接过酒杯一口饮下,随即将预先准备好的红封钱放在盘中。而后姑娘叔伯敬第二轮,姑娘瓣嫂子敬第三轮……。布依族称喝这种酒为"抹杯酒"。席上气氛和谐,谈笑风南瓜。待畅饮完毕,撤去筵席,由女方族中长妇在大门内的地上放镜子一面,禾麻一束,再点上菜油灯一盏,然后两位长辈分别站在大门两边,手持米筛在油灯上将依笼帐被、枕套、枕巾、布鞋等伴嫁物件一一筛几转(据说如此会把一切污秽阻于门外,未来吉祥幸福),就可以拿出大门装入柜子、箱子内。这时族中小会蜂拥而至纷纷爬坐在柜子、箱子一面讨钱,小孩得钱欢呼雀跃,很快跑开。迎亲的小伙子们才抬起姑娘嫁妆高兴而去。若男方礼节不周,孩子们则赖在柜子上不下来。如此不仅男方家难堪,姑娘家孔子没有脸面,因而接亲者多早准备。新娘入夫家之际,新郎一家老小得离家回避。相传这样可以趋吉避凶,以后大家能和睦相处。新娘入门时。新郎家堂屋大门坎下设置一张仰放的耙田用的耙,耙齿朝天,其下燃一盏菜油灯,并用米筛罩住。新娘必须从耙上跨越而过据称这样可将污秽阻于门外。通往新房门旁,有两位老夫人用度凳拦要门口,凳上放有用碗盛着的肉、豆腐、酒、也燃灯一盏,陪伴新娘的童女就将肉、酒,分别敬奉两位老人,接着就用手帕把灯扇熄(不能超不定期三次),布依族语称这方式叫"酿药"。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要"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的送亲婆带来。其实人们热衷于"唱荷包",只是因为这是比赛歌喉的好场所,在"唱荷包"中唱得好的人,不仅会得到当场宾客的赞誉,而且日后也会声名远播。所以参加的人非常多,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有时一唱就是一整夜。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样,各地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而各地的结婚风俗习惯也是千奇百怪,各有特色。朝鲜族中国的朝鲜族是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陆续从邻国朝鲜迁来。在吉林省延边和东北各地定居。由于历史上朝鲜族和汉族长期友好往来,所以朝鲜族的风俗习惯,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传统外,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甚至在婚俗方面汉族有些早巳废止了的婚俗,在朝鲜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着。如汉族原来实行的“六礼”习俗,在朝鲜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严格认真地执行。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新郎房”前举行的。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铺着毯子,伴郎交给新郎一把系有白绸子的扇子,雁夫将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台阶。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会受到人们的讥笑。朝鲜族的推雁仪式和六礼习俗一样,是一种古俗。它用象征仪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白头偕老。中国朝鲜族中向来有“南婚北丧”的说法。南,指“南道人”。即从朝鲜南部迁来的人;北,指“北道人”,即从朝鲜北方迁来的人。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国的辽宁省和黑龙江一带,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边一带。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礼,仪式繁杂而隆重。现在朝鲜族婚礼中,女嫁男娶同时进行。但在过去则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把新娘娶回家。朝鲜语称这种婚份为“罕孔纳得里”《三国志)载:“高句丽人,其俗做婚姻,言语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大,乃将妇归家。”这就是说,“罕孔纳得里”是一种“两次婚”婚俗。即先过“从妻居”生活,后过“从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的“两次婚”不同。布朗族的两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习俗的一种表现,即婚礼后新娘返回母家长期居住,等过了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来时要举行婚礼。而朝鲜族的“罕孔纳得里”则是“从妻居”和“从夫居”婚俗的一种复合形式。满族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苗族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土家族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再来看看世界上其他几个国家的习俗。英国:在传统的英国式婚礼上,新娘会手持象征好运的马蹄莲。若新人住在邻近教堂处,则要与观礼嘉宾步行进入教堂,并于途中撒满橙色的花。英国人的婚礼多在正午举行,随后安排午餐聚会,称作新婚餐。而英式的结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饰以碎扁桃仁,顶层有“诞生之瓶”之意,会保留至第一个婴儿出生。法国: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礼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暇的。婚礼上,新娘子会准备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图案的柜子作嫁妆,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选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婚礼之杯”。捷克:在捷克人的婚礼上,女傧相会把迷迭香的小树枝扣在宾客的衣服上,以象征生活美满及坚贞不变。礼成后,神父会在教堂外将新娘交与新郎,并训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对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过一段铺满丝带的路,新人的亲友要新人付款才让他们通过。苏格兰:传统的苏格兰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礼服,富于苏格兰特色的风笛声也会响彻整个婚礼会场。和中国人相似,苏格兰人还会放鞭炮以赶走不祥及邪恶之物。德国:德国人的婚礼则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到了婚礼举行之日,新人会坐由黑马拉的马车去教堂。而在婚礼举行的地方,会用红色丝带和花环封着出口,新郎须以金钱或答应举行派对作交换条件,才可以通过出口。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而在派对上,新人会被戏弄(这有些类似于我们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希腊:希腊的新娘子会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姻生活。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圆舞招待宾客。婚礼举行时,其中有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的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妻子,新娘则会轻拍新郎以示尊重。新人会用薄纱包着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意大利:意大利人的婚俗跟希腊人的婚俗颇为相似,他们同样喜欢以传统舞蹈来接待宾客;此外,他们也同样喜欢分派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给参与婚礼的嘉宾,不同的是这些扁桃仁在意大利文化中象征着甘与苦。另外,意大利的新娘会准备好一个小袋子盛载现金和礼物。俄罗斯:俄国婚礼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说完祝贺辞并干杯后就把玻璃杯抛向天花板,环璃杯跌成碎片,象征新人将有美满的婚姻,这就有“岁岁(碎碎)平安”的意思。越南婚礼:长辈操办婚事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孩家提亲时要给女方带两只小鸡,一只肥猪和一篮子大米作为见面礼。此后,这个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其中包括50公斤猪肉、4只小鸡、5公斤盐、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钱。女方的父母必须把女儿送到新郎家中,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

对于少数民族,我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尤其是这里的风俗,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带着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吧!这样大家还可以来这里进行结婚,或者体验一下!

婚俗简介: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则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

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举行婚礼非常隆重,在这期间要举行赛马、刁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

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其独特的情趣,婚礼是在歌海中进行。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没有因定的歌词,即兴编唱。喜欢并且擅长唱歌的朋友可以一起去天山天池体验一下哈萨克族的婚礼哦!

婚俗简介:

土家族的婚礼习俗也很特别,其中最与众不同的是哭嫁。以前,土家族姑娘从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哭嫁,不会哭,不准嫁。这一哭,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个月。“哭”(唱)的歌是“骂媒人,骂爹娘,骂姐妹”。

说是“骂”,也是借此来叙说、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不舍。不只新娘一人哭,婚礼前一天,还要请来类似“伴娘团”的九位未婚女性友人,凑出“十姊妹会”,陪着新娘哭。这陪哭,很像是“对歌”,又仿佛“斗诗”,大家都是半即兴创作,也有音乐表演的成分。

除了哭嫁特别,土家族结婚的嫁衣有两套,一套是上轿衣,是一套大红色的衣裙,被称为“露水衣”。

“露水衣”有不一样的意义:依传统,露水衣应为出嫁姑娘自己缝制,绣品精美异常,一方面是为了美观大方,另一方面也是向婆家和邻里展示自己的手艺,以表示自己是个贤良能干的巧媳妇。

所以去体验的朋友,一定要选一套漂亮的“露水衣”穿,哭嫁也得配合好到底音乐节奏。

婚俗简介:

重庆彭水叫爱情治愈圣地,它的婚俗也很特别,彭水民间的婚姻是自由的“自为媒来自许婚”,这个在古代确是不多见的,而且,大多数也从唱歌开始。因为结合了汉族,苗族,土家族所以每家每户结婚的习俗都不一样。

整体来说,基本有以下一系列独特的苗族婚礼习俗:抛球、哭闹、求婚、礼、亲戚、高门、天地、花山、长桌宴、观会等。这边比较重视礼,结婚有三书六礼(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即订亲之文书。

在纳吉即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礼书: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喜欢传统的朋友可以过来体验一下结婚时的三书六礼。

这么些婚俗,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大家如果来这里旅游的话,不如就体验一下,也不失为一次独特的旅游体验啊!

  • 索引序列
  • 本科论文研究婚礼习俗的开题报告
  • 诗经婚俗礼研究的论文
  • 关于英国婚礼习俗论文的文献
  • 北朝婚姻礼俗研究论文
  •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毕业论文的摘要
  • 返回顶部